统计学导论答案

2024-08-31

统计学导论答案(精选8篇)

1.统计学导论答案 篇一

成绩 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系 别: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日 期: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对统计学的认识、体会与今后的学习规划

班级 姓名

内容摘要:在经历了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之后,我们对统计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学习中,有很多感想,也有很多收获。虽然课程有些枯燥,但无疑的是,我们认识了统计学这门实用的工具,在我们未来的人生中,也必将会运用这个工具,陪伴我们前行。我也将对以后的学习进行规划。

关键词:统计;规划;认识

在学习统计学之前,我一直把统计学看成是会计学的另一种形式。虽然在很多方面统计学和会计学一样与数学存在着紧密联系,例如统计中会用大量的数学工具,所以为了掌握它,你必须要复习一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在学习中灵活运用。但是它和会计学要学的数学在某些方面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我看来,统计学更加地贴近实际,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必须紧密联系到它的现实意义,在统计过后,我们还必须理解分析出来的数据所具有的实际的经济意义,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整个统计的过程。希望在统计学的学业完成之后,在未来的学习或者是工作中,我能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提高我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及水平,让我能够成为一个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学校统计专业在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改革、网络资源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目前,本专业教学设施齐全、实验条件良好、图书资料丰富,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有稳定的专业教学队伍,教学效果良好。

在学校、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统计学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勇于实践,在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同时,努力做实人才培养的每一个过程,不断凝练做强专业特色,逐步创出自己的专业品牌。

学校统计学学习的主干课程有统计学导论、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抽样调查等。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不全面,在高校,工商管理、财会、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很热门,而统计专业却在萎缩。这与国外有很大不同,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等,统计学是大学里受重视的学科,统计学发展的如何是衡量某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在这些国家,统计学是强势学科,而在我国,统计学仍是弱势学科,这个现状也决定了统计学在我国应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统计学专业分为三个大的专业方向:数理统计方向、经济统计方向和生物统计方向。数理统计方向和经济统计方向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数理统计主要是对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经济统计则是提供科学地调查、搜集经济信息,以及描述、分析经济数据并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进行预测、监督的一门科学。而应用统计学主要是调查、收集观察对象的数据信息,并通过描述统计等技术,分析观察对象的特征,发现事物的规律,进行预测、监督,以实现社会经济良性运行。

通过统计学专业的学习,你可以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技术,了解统计学的前沿理论,还可以掌握科学调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查、科学研究的思路,也将学到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技术。学习统计学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且还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工作需要借助各种统计分析软件完成。

我国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1.对统计学或应用统计学专业的认识

一说到统计,人们总想到的就是报表,而不是从学科角度认识它。实际上,统计学不仅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广泛应用,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社会实践和学科发展中都有深入的应用。但在我国,统计学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还较弱。因此,统计学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余地越大,它未来发展的前景就越好。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是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是分析资料的过程。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进行分析和推断的。因此,统计研究的基础是数据。这些数据的特点是,对于每一个数据而言,都具有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抽取一定数量的数据,才可能从中获取信息。因此,统计学的研究依赖于对数的感悟,甚至是对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数的感悟。通过对数据的归纳整理、分析判断,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因为可以用各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判断,所以,得到的结论也可能是不同的。

统计学专业设有风险管理与精算学、调查与数据分析两个特色方向。

学习方向在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的同学,毕业主要就业与保险公司、银行、政府部门和高校相关专业。此方向培养的是社会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投资业的管理和风险评估)的专业人员。具备精算专业知识的人员已成为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开业必备的前提和基础,是各公司抢夺人才、储备人才的热点,就业前景是十分看好的。

学习方向在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同学,通过系统学习,掌握调查与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调查的常用方法和技巧;根据调查数据,准确分析调查数据资料,并撰写出科学的调查报告。本课程主要介绍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方法(如电话调查等)以及优缺点、适用范围、抽样设计、问卷设计、调查的实施、调查数据的整理、统计表图与基本数据分析、调查结果的书面与口头报告等内容。

2.学习专业导论课的体会

在没有学习专业导论课之前,我对统计学的认识浅之又浅。不了解统计学的学习方向和未来的就业方向。通过专业导论课的学习,我对统计学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我真心感到头疼。对于统计专业的不了解,对未来就业方向的不清晰,更多的是对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我感到很煎熬,曾经的我认为自己的数学很好,但是接触了数学分析后,一切都变了,我似乎觉得挂科很近了。在学习了专业导论课之后,至少我对未来并没有那么迷茫了,我有了可以努力的方向了

统计主要分为了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其中理论统计又分为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顾名思义,理论统计是研究统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而应用统计运用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统计问题等等。统计学的分析法有很多,如大量观察法、分组法、综合分析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等„„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同类事物所构成的总体的数量特征,因为只有是同类事物才有相同的数量特征,才有一定的规律。其中这些统计需要研究的全部事物的总体就是统计总体。它具有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相对性等特征。而由于它有大量性,所以在研究的时候经常不能把所有的总体单位都进行调查研究,所以需要抽取一部分出来研究,然后通过样本的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这部分总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就是样本,它具有随机性的特点。这个过程体现了一种科学的精神,如何抽取样本,如何控制样本的代表性误差,如何从样本推断总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谨慎地进行等等„„对于这些枯燥的学习过程,我甚至感到一些头疼,更多时候都不想去看书。但是,我也知道这是学好一门课所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还是尽量不放松自己。

统计在我国还不算是热门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必要性确实不容忽视的。尽管这门专业并不好学,但是我知道,如果在这门课程取得了成功,那前途将是无限光明的,这就促使了我学习的动力。

在这短暂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这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将会感到专业知识的匮乏,同时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地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也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更加努力,让自己掌握好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运用统计这门科学。

3.四年大学生活的学习规划

虽然我英语很差,但在大学期间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争取在大三前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突破语言难关。这是我大一的首要任务。大一除了学好英语外,还要学好专业课,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天尽量保证作息时间的正常,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按时完成课下作业。考试按照规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知道数学和计算机是学习统计必要的课程,所以对待数分,尽管很头疼,但是还是要很努力很认真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对于现代社会,这是一项基本技能,必须好好学。思修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程都是提高内在知识得很好平台,所以上课是不能倦怠。鉴于会计证是以后必要的一个能力凭证,所以可以在大一下学期开始上会计课,考取会计凭证。有时间就多参加些社团活动和学校举办的活动,增长见识和经历,扩展自己的人脉。闲时多看看课外书,增长内在修养。体育课积极参加活动,使身心都健康发展。大一的所有一切都是为大二打好基础。

大二的时候,延续大一良好的生活状态和习惯,改正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一切因素。大二的课程会比大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一多很多,要努力学好物理、概率论、数理统计、SAS软件应用、抽样调查等课程,这些都是统计专业的必修课,是学好统计的必经路,尽管很讨厌物理,尽管厌倦繁琐的计算题、证明题,但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找到工作,大二就要认真上好这些课。大二迎来了英语四级考试,要认真的准备,争取通过。有时间就把计算机一二级过了。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到了大三,上课的时间变少了,充分利用仅有的上课时间将课程学习好,不要因大三的到来变得松散。大三更多的是自己接触社会的机会,是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我们提供机会的时候。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主要的内容有: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多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掌握简历、求职信的写法及其技巧;了解并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继续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及总结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好好完成学年论文。根据自己所需要的专业资格凭证去考取证书。

大四,即将毕业的我,面临着就业的问题,我不希望像别人一样迷茫。所以在大四,要对过去的三年做一个总结。完成毕业论文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预习或模拟面试、参加面试等;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大四是检验自己三年学习成果的时候,要以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迎接挑战。

大学阶段初步计划如上。虽然预订了初步的计划,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今后的实际行动。规划只是为今后的行动指明一个方向。

当学业规划选定以后,很多人或者拖延不动或者立即行动,结果导致很多人有了学业规划却不能实施或实施后不能持久,最终无法实现既定的学业。强化学业规划就是学业规划的执行者在执行之前充分运用想象,详细的将达成学业规划的好处罗列出来,从而培养出积极的心态,进而增强动力、产生更大的执行力,确保学业规划的顺利完成

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个人的主观因素导致部分规划未能得到严格的实施。这就要求我必须严格的要求自己,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规划的执行。

(一)树立强烈的进取精神

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实施自己的规划。

多跑图书馆,多看、多查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资料,扩展视野;积极参加集体和社会实践,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

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克服自己的一些惰性心理,建立合理科学的作息制度;养成严谨务实、刻苦勤勉的学风。

(三)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

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坚持今天的事今天干,不断的分析总结学习的方法,提高效率。

4.意见或建议(或对老师想说的心里话)

中国统计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于中国统计实践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统计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市场经济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更大,它要求更有效的挖掘出统计数据中信息和数量的规律性。统计学是处理统计数据的方法,对于统计数据所计算的平均数、百分数的计算是对统计数据的粗加工,是对统计数据的严重浪费,因为它与从中挖掘出规律性的东西相差甚远。但中国的统计教育除少数院校对统计专业进行大手术,放弃以小学算术为主的统计学原理教学,改造了几大经济部门统计外,绝大部分仍是前苏联统计学学科模式的修修补补。可以预见,中国市场经济以及中国统计实践将淘汰坚持旧模式的统计专业,学生无人报考、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将是残酷的现实。所以这一现象需要有所改观。

我目前接触到的专业课就是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在学习过程中,我明显的感觉到了数学分析的难度,我希望在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能够反复强调重点,以题概点让我们更容易去理解。

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专业。

2.统计学导论答案 篇二

《训诂学导论》是一部有关于训诂学导论的著作, 从宏观上作者将此书分为两大部分, 即总论和分论, 书后又附录了一篇作者与其学生合写的一篇文章, 文章题目为《试论20世纪传统训诂学的新发展》, 总论主要包括七个部分, 涵盖有训诂的内容, 范围、实践的形式等。在总论的第一部分作者谈到了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 作者总结前人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训诂就是对语言, 主要是对古代语言作解释, 用语言解释语言 (包括方诉词语) 是训诂的一般含义, 对古文献语言作解释是训诂的特定含义”在谈到什么是训诂学时, 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把训诂学跟文字学, 音韵学并立起来认为“训诂学也就是语义学”, 但作者却认为训诂学既是传统的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文字学、声韵学、语义学、历史语法学、文言修辞学及校勘学的综合运用, 在此基础上作者给训诂学所下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以古代文献的训诂为研究对象, 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 是语言学里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 强的技术科学。”在“训诂的内容”这一部分作者指明解释字义 (词义) 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除此之外还兼及解释文句、分析篇章、分析表达方式, 分析时空关系等内容在总论的第三部分是关于训诂的范围问题, 作者针对传统训诂学以经书为中心的局限, 提出训诂的范围必须扩大一方面要把语言的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看作有同等的价值, 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方俗语词的研究。在谈到有关训诂学的原则问题时, 作者指出对于语义的训释, 单靠静态的分析是不足的, 语言的稳定性和渐变性决定了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解释古语要懂得语义的历史演变情况。总之“从事训诂, 必须有发展的观点, 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要相结合”在总论的其它部分中, 作者还谈论了训诂学的用途, 指出了从事训诂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激励后学之恳切情意, 跃然笔端。总论最后作者列举了训诂学的常用术语, 并将之归类。为刚接触训诂学的初学者提供了便利, 是为本书一大特色。

总之, 在总论中, 作者或理论阐释或举例实证, 廓清了训诂学的理论框架。作者既借鉴了前人或同辈学者的理论成果, 又结合自身的训诂实践, 多有创见。

在本书的分论中, 作者用了十二章的篇幅来具体阐述训诂学的相关问题, 在第一章, 作者以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为例, 谈论训诂学的相关问题, 作者高度评价了俞樾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 对此书的内容、方法、体例等多有论述, 指出“《古书疑义举例》涉及训诂学方方面面, 逐例选举作证, 间加说解, 见识精湛, 新意叠出, 实言简语赅, 入木三分。”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作者不仅仅高度赞扬了俞氏严谨务实, 不泥旧说的治学精神, 而且也就俞氏此书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大胆地进行批评, 从而使后学者不但能从俞氏这部著作中汲取丰富的训诂学知识, 而且能够站在俞氏的高度上发俞氏所未发, 从而推动训诂学的发展。在第二章里, 作者阐述了训诂的五种方法。其一为以形索义, 也称形训, 作者针对汉字表意的特征, 指出“因形索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 也就是“依形求义”的训释方法。其二为因声求义, 也称声讯, 作者指出自汉字创立之初, 字的音义之间只存在偶然的关系, 但随着字 (词) 音的确立和汉字的演化发展, 汉字的音义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于是通过声音训诂便逐步具有了科学性“这种'因声求义' (声训) 是训诂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往往成为探求和贯通语义的根本途径。”其三为据文证以, 即要重视语言环境的利用, 在汉语字 (词) 中, 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当普遍如何准确地分析字 (词) 的语义, 不能够脱离当时的语言环境也不可以离开文献语言或凭字形或凭字音去妄加推测。其四为析词审义, 析词审义是指分析词的结构关系 (顾及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 以审意义。其五辨体明义, 作者指出有些古代作品由于文体风格的关系, 用词往往袭用古义,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文体风格来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此外, 古代辞赋、骈文及律诗常用对偶形式来表达, 构成对偶的词往往是词性相同或词义相同的, 根据这一规律, 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更好的理解作品的词义。总之, 作者在此章中对训诂的方法作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其中既有理论分析, 有间以举例论证, 夹叙夹议, 甚得训诂之精要。在第三章中, 作者主要列举了互训, 义届, 推因三种训诂的方式, 前一章“训诂的方法”从运用上着眼, 本章从表现上着眼, 作者先对互训做说解, 什么是互训呢?互训就是指意义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相互解释, 互训是以古书中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的基本共同点为依据的, 作者指出互训也有其局限“互训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组词有相对的同义, 而不是指在一切语言环境中一组词有绝对的同义”因此我们不能认为, 既然可以互训便可以不加区别。然后作者对义界, 推因等其它训诂的方式作了阐述, 既指出了它们可取的方面, 也谈到了它们的局限性。第四章是词义的引深与褒贬, 在本章中, 作者首先指出词义的引申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但词义引申的情况较为复杂“因为引申义总是该词所代表的概念的某一特点发展起来的。而任何事物特点都是多方面的。从一个本义出发就可能朝着不同的方向引申出新义。”关于词义的褒贬色彩, 或者说词语的感情色彩是与准确地训释词义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 作者指出“词的感情色彩,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般是稳定的, 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和语言因素的变迁。在第五章中, 作者强调要重视对方言俗语的词义的训释, 因为方言俗语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 历代以来, 虽然有部分学者对方俗语词作了研究, 也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著作, 但从实际要求来看, 距离还是相当大的。为什么方俗词义如此难释, 作者主要列举了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 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 几乎没有合适的, 字书, 词典可以查。第二, 记录当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 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 错别字不少。第三, 中古, 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多数, 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 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捉摸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 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缩语, 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第四, 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 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 需要从少数民族的古代文献中找对音的词。但是方言俗语的训释在训诂学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正因为如此, 作者指出“要克服这方面的困难。首先思想上要正确对待, 重视探索, 其次是充分利用工具书及其它有关专书, 深入求证。”第六章是外来用语的词义, 我们知道汉语词汇非常丰富, 它在发展过程中和其他民族语言一样, 也会受到其他民族语言词汇的一些影响。汉语中存在着很多的外来用词, 本书作者将汉语的外来词 (包括音译和意译的)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来自国内各兄弟民族的, 另一种是来自国外的。第七章是训诂要籍的介绍, 包括专门的注释书, 还有笔记, 札记等。第八章讲训诂学的发展简史, 作者将训诂学的发展历史作了分期:萌芽期 (先秦) ——兴盛期 (两汉) ——保守期 (魏——唐) ——中落期 (宋——明) ——复兴期 (清) , 并且对各个阶段训诂学的发展概况做出了评议。例如对于汉代训诂学的成就作者就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汉代训诂的成就, 给后世语言文字的分析研究做出了范例, 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为后世语言学所借鉴。如果没有汉代人的训诂实践和理论探讨, 后世训诂学发展要困难得多”并且作者对于学术界的其它不同观点能够理性的加以批判, 提出自己的意见, 例如在评议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训诂学的发展概况时, 作者谈到“齐佩瑢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训诂学处于'训诂学的中衰' (《训诂学概论》第四章) 时期, 这话说得过头了点。其实这个时期的训诂基本上沿着两汉高潮的余波发展, 也有新的成就, 只是和汉代训诂学高峰比较起来不显得那么突出, 有些地方表现出保守倾向”当然, 对于作者有些意见, 笔者不敢苟同, 例如作者提出清代朴学的发展是受到西方发达科学的影响, 的确在明末清初时, 随着一批西洋传教士的东来, 一部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传入中国并影响到了一批开明的知识分子, 但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是自然科学知识, 中国古代重视人文教育,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来加强知识分子的伦理道德修养, 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更多的是像对待工匠的技术那样去认识的。即使后来,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 更多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 对国人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冲击, 当时的洋务派依然力挺“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的思想, 笔者窃以为当时具有此种思想观念的知识分子依然占有相当大之比例。更何况在明末清初之际。清代训诂学规模之空前, 非有赖于相当数量之知识分子群智群力不可。而以区区零散之西洋科学断不至于此等之境界, 笔者认为清代训诂学之所以成绩斐然, 与清代学者继承前人经验, 并且在训诂学的方法论上有所创新是分不开的。所以即使西方的一些科学思想影响到了当时的学者, 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学者群自身思想与实践的发展使然。在第九和第十章中, 作者主要谈到了训诂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作者提出要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 在科学的语言理论的指导下, 不断开拓进取, 推陈出新, 加速训诂学的发展, 并且指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建设训诂学工作者的队伍。与此同时, 加强训诂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第十一章是关于古书的阅读, 作者主要谈论了在阅读古书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包括注意古籍部类, 注意丛书类书等, 其中牵涉到版本学、校勘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第十二章的题目是“在实践中加深和提高”, 作者列出了古书训释的二百个例子,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了空洞的说理所达不到效果。

书末附录《试论20世纪传统训诂学的新发展》一文, 系作者与卓有建树的学生徐时仪教授合写, 目前少见同类文章问世。用为附录, 似可为训诂学林园地的开掘与拓展略供参考。

总而论之, 作者在本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训诂学相关理论和中国传统训诂学的发展概况, 而且作者不是空洞地理论说教, 而是结合大量的训诂实践来阐述的。除此以外, 本书体例严谨, 论证翔实, 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但无疑有助于后学者得训诂学之精要。

参考文献

3.管理学科导论答案 篇三

管理学是载体是组织,对象是资源,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的活动或过程。管理用知识代替习惯和传统,用合作代替强制,追求效率和效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换句话说,管理就是决策,就是领导或管人,用人。管理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探索如何提高社会运行效益与效果,应用于企业与组织的运行法则的制定和运行过程的管理。解决人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方案,是管理学的根本特点。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它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管理学的基本价值显然是向各类现实的和潜在的(未来的)管理者们传输各种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原理、职能或职责、管理策略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修己安人”,学习管理学帮助培养价值思想深、专业基础厚、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管理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而伴随我们的左右。只有管理以及管理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才有可能处理复杂的组织过程,确保现代组织机构和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行。学习管理学可以推广和有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培养管理人员。未来的社会更需要管理,学习管理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结合管理学学科与你的专业,谈谈专业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二者相互区别而又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构成一门独立学科需要1,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2,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3,有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生产方式。

专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人员。培养目标即专业活动的意义表达。课程体系是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产物,是专业活动的内容和结构。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状况。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没有“人”的介入,专业活动不可能完成。学科和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科与专业目标的区别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一个学科,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就像管理学科,下面对应很多专业,社保,行管,公管等。社保专业也需要很多学科的支持。除了管理学还需要经济学,数学等等。

3、你认为管理学学科有哪些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帮助人们学习怎样组织人们通过运用资源有效达成期望目标的活动。管理学不是一门纯自然科学, 它有着科学的成分, 但也同时包含着人文成分, 它是科学成分与人文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知识体系, 包括理论、方法和技巧等一系列知识内容。管理学是一门集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与自然科学方法论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是一门软科学。管理学包括理论、方法和技巧等一系列知识内容。管理学的研究既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也要回答“应当怎么样”,更回答“应该怎么做”的问题。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社会组织及其占有的资源。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是数学、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管理学科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它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科学,管理学的基本价值显然是向各类现实的和潜在的(未来的)管理者们传输各种关于组织和管理的原理、职能或职责、管理策略以及实施方法等方

面的知识。

4、管理学学科与哲学、经济学学科或其它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请选择一个加以说明。管理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的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学科。

管理学是研究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问题,研究组织及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

经济学讲求社会整体的效率与公平,以提高社会公共福利为宗旨,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甚至可能试图降低某些企业甚至行业的利润率,以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管理学以个别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虽然也要兼顾社会的整体利益,但其重点却是为组织利益服务,为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单个组织竞争力,改善组织业绩。关心如何面对同样的行业结构和宏观环境建立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经济学以节约成本、扩大产出、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考虑规则的合理性,只能从大多数的一般行为出发进行分析,所以假定人是经济人(Economic Man)、理性人(Rational Man),或者是具有机会主义(Opportunism)倾向的人。经济学(经济人)经济人假设简单明了、便了分析,经济学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公理体系和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定律。管理学(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管理学以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效率为目标,必须兼顾多数人的一般行为和少数人的特殊行为,因为少数的特殊行为以对提高组织效率非常重要。

5、管理学学科有哪些研究方法(例举2个方法展开论述)。

比较研究法。比较适合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比较研究法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的异同关系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或以往的经验、教训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食物加以对照,从而确定其相同与相异之点,对事物进行分类,并对各个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厚,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认清事物的本质。比较研究是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性研究,这种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能够对有关研究对象的属性和特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引文分析法,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解释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信息计量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方法的数学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在进行分析比较时已将其作用排除在测度结果之外了。引文分析法有广泛适用性,简便易用性,功能特异性,但是也是会收到一定的局限的。如引文关系上假联系的影响,文献被引用并不完全等于重要,著者选用引文收到可获得性的影响,马太效应的影响等。

6、管理学学科可采用哪些学习方法(例举2个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法与主题词法关键词法:抓住内容或概念中最关键的词句而达到

对之进行整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举例:对计划的步骤的基本范围,可直接抓住机会、目标、前提、方案、评价、选择、制订、数字化等8个关键词进行记忆和理解。主题词法:对问题或概念进行概括和抽象,将其中心意思(即主题)转换为一个或几个比较规范的词语来表述和记忆。举例:管理的基本特征进行学习时,可将之概括和抽象为人际关系、科学、艺术3个主题词来表现和理解。

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对象的系统性质和运动规律,从而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图表列示法:把有关的基本概念、线索或问题等,按其内外部的相应关系和联系,将之概括转换为相应的图表,使之能直观化、形象化和系列化。

逻辑推理法:根据问题或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地推

理出问题或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完整内容的方法。方法与手段:分析、判断、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类比。

联系实际法:管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又要服务于实践。只有通过学习,并能够将所学的管理学的基方法、观点成功地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管理中,才可以说真正地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7、为什么学习管理学科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理论是适合大多数情况的一种概括性描述,真正的实践必须和现实结合,和环境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就可以成功的。管理也是这样。管理的真谛源自于实际的经营经验.而且实际经营中的问题,很多无法用有限的书本理论来套用解决.加之当今的理论有相当部分直接照搬西方、日本等发达国家.社会国情、法律制度跟中国大有不同.掌握理论某种意义上说只能是一种进修的途径.实际的从业经验才是管理的艺术的基础.学会管理,就要学会在现实环境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应用理论,学会观察,学会灵活应变。所以说学习管理学科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8、你认为管理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

1.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一般经济法,一定管理学知识

2.能力:1.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协作需要沟通和协调2.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握重点3.人格魅力(魄力)。让别人相信你,愿意帮助你。4.学习能力。信息化的世界知识革新非常快,终身学习是必须的觉悟。

5、承受挫折的能力。没有谁会永远顺利,挫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学会应对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6、实践能力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对新世纪大学生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快速融入社会,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8、国际化事业。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拥有大局观,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一针见血,快速、有效率的拿出解决方案。

9、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就是运用文字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建议、研究成果等传递给读者的一种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包括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一般应用文写作能力。一些大学生不会写计划和总结,有的甚至连写请假条都会出错,这与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写作能力就不大不相称了。

9、结合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

(1)激发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有效的高效的进行学习。

(2)增强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自我有效感,要让自己觉得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能力信念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要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并让自己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成功的榜样。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

(3)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要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成功时要了解到自己努力对于成功的促成因素,不妄自菲薄,尽数归因运气;失败是尽量要认真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所在,而不要

找客观原因。要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下功夫,死读书只会扼杀创造力和兴趣。

(4)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毛主席一样置身于闹市照样沉醉于书中。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成才的外部条件。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可促使形成好的思想品德,对学习有利。

10、根据你未来就业打算谈谈你将如何合理地安排大学学习规划?

大一: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数学,经济,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拓展人脉,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考取英语,计算机等有用的证书,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尝试兼职。

大三:奋起直追。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学期,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求职或考研。搜罗求职就业相关资料,各种实习,体验并尝试融入社会。

大四:扬帆千里。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解市场状况,分析企业前景和需要的人才。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在空余时间可以看一些关于人生的书籍,提升自己的涵养和谈吐。

11、结合专业,谈谈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1.短期规划(大学本科阶段)

目标:继续发挥自己优点,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通过争取社会实践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较高质量完成自身学业。为自己以后继续深造创造条件。

专业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税务

2.长期规划(工作5——10年)

学历目标:大学毕业

职务目标:成为高级管理人才

能力目标:在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的基础上,学好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并最终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善于沟通尤其是与公司决策层;能从容应付各种突发事件,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交际能力,形成广泛的社交范围。

3、提升自身的举措

教育培训:在校学习期间,不断补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工作期间充分利用学习培训机会并争取更多,不断给自己充电去适应新事物。实践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饮食习惯;锻炼自身的注意力以及做事情时的关注度;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成功标准:个人事业和家庭生活协调发展,先立业再成家,28岁左右拥有幸福的家庭,有房有车,每年拥有足够的基金和节假日用于陪伴家人,比如旅游等。

12、你对管理学科的哪个专业比较有兴趣?为什么?

我对社会保障很感兴趣。社会保障学科是培养社会保障及相关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新兴学科,也是日益重要的新兴学术领域。一般来说,本学科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社会保障学、社会政策、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救济与福利、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中国社会保障政策分析,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政府行为正日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经济理论界也日益重视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面对社会经济实践的要求,社会保障学也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课程.社会保障学科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悉社会保障理论和方法,能够结合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断探索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但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对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研究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社会保障学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体系很不成熟。可以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学是一个朝阳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必然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方面的人才。

13、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谈谈学习管理学学科学习对你未来发展的帮助。

管理学的研究有三个侧重点:从生产力方面: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组织中的人、财、物,使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研究如何根据组织目标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2)从生产关系方面: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以及各种管理体制等问题;研究如何激励组织内成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3)从上层建筑方面: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其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上层建筑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持正常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我们合理分配生产要素,把机会成本降到最低,做出最为有效率的选择,有助于我们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减低无效率的事件,学会交流和合作。有助于营造舒适流畅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管理学学科对于我们的作用就相当于那块利刃的磨刀石。所以说学习管理学学科对于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15、请比较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的异同,列出大学学习的3个关键点

共同点: 预习,自学。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

不同点:高中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大学是专业性教育。高中学习主要是为了应试,以考上大学为根本目标;大学学习同样有应试的成分,但满足兴趣、培养特长、实现个人理想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高中主要学习一般性的基础课程,大约十门左右;大学课程的容量、广度及深度大大超过高中,还强调各种技能的学习和煅练,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高中主要是啃书本、做习题;大学学习除此之外,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高中主要是外部力量驱动。大学学习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不需外部压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学里成绩的评定方式更为灵活,考试分数不再像高中那样被过分看重。课堂教学,高中主要是老师讲授,内容主要源于教课书,讲的很细。大学里,老师讲授的内容并非都来自教材,强调学生自学。

4.《临床医学导论》答案,参考 篇四

1.德才并重2.文理交融3.学以致用(P157)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体,医学的研究主体和服务对象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特征,医学具有显著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医学必须遵守固有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治病救人是医疗服务的基本准则。因此,医学是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高度统一的科学,医务工作者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守护神。(P78)

是美国执业医师执照考试

USMLE共分三步:1.STEP1:Basic Sciences(基础医学)step 1北京上海广州可考2.STEP2:Clinical Sciences(临床科学)包含:STEP 2 CK(临床知识)CK北京上海广州可考STEP 2 CS(临床技能)CS只能在美国考,额外单独的英语测试已取消,合并在CS中进行测试。3.STEP3:只能在美国考,step3由FSMB负责。必须取得ECFMG 证书(通过step1,step2CK,step2CS,学历认证后取得的)后才能考STEP3。尽管医学是分科的,但临床思维是不应当分科的,因为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应该将局部与整体联系起来,面对丰富多彩的临床表现,首先要了解和纵观全貌,既要抓住重点,更要照顾全面,从总体上系统地把握和处理临床资料的多层次的内在相互联系。尽可能选择单一诊断,而不采取众多诊断以分别解释众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这是临床诊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一元论(182)在临床工作中,要有效的践行“一元论”原则,前提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和经验要积累,越扎实、越宽阔、越系统化越好。1

知识和经验是分析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石,越坚实越好。然而,只有这些基础还不够,平时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训,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被灵活地联想和应用。即:知识+经验+思维,唯有具备三者并将之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准确的践行“一元论”原则。(183)心理、社会、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因素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治疗患者的躯体,还要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角色以及工作所处的环境等因素。而且疾病的发生、发展多非单一因素所致,所以治疗往往不是单一的措施就能奏效,需要多种方式综合治疗,以期望得到最佳疗效和最少并发症。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急性危重病情得到控制后,要寻求病的根源,使得治疗能获得根本持久的效果。医学是人道的产物,作为一个医生要以人道主义为核心去行医,慎独、慎行。这就要求医生需要:a.忠于职守、极端负责: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痛苦。b.尊重患者,一视同仁c.举止端庄,文明行医:文明行医是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d.严守医密,患者至上:是维护患者尊严和利益的重要措施,促进医患关系的有效方法。医学生成长所需具备的能力:信息处理,关键思维,沟通技巧,临床技能、科学根基,族群健康,专业价值观及态度。要培养医学生医生的职业素养即医德,加强医学知识与人文社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适应医疗服务的总体方向。同时要求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增强人际沟通能力,重视伦理问题,关爱患者,将救死扶伤和维护人民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终生职责。要求医学生知行统一,全面发展,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各个方面协同发展。要求学生需具有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敬业奉献、审慎守规的科学态度。要求培养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医务人员要为患者全心全意服务的情况。1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如果患者是胃肠道疾病、睡眠障碍、大小便困难等,则会要求医务人员给他们能提供特殊饮食,特殊睡眠环境、特殊厕所或特殊护理。2安全需要:包括身体安全和心

理安全,要有安全的环境来使得自己的病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治疗,心理安全即大多数是名誉安全,需要医务人员为其保密。3尊重的需要:如果患者是有所成就或是极受尊重的人,入院后则会有更强的自尊心,更希望被病友和医务人员喜欢。4获取信息的需要:患者入院后有获取信息的需要,包括关于自己疾病的相关信息和与家人、单位等外界环境的信息,他们想知道自己是什么病,怎样治疗,什么原因引起,多久会好,想知道与现在医院的狭小病房外的信息。5选择需要:越是文化素质高的病患就越是有选择的需要,他们会选择医疗设施,医生,治疗方案等都需要医务人员帮助。6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强又有可能实现自我需要的人成为患者后就会觉得疾病阻挡了他实现自我需要的步伐,则会感到失落,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医务人员需要对他们这种人更加关注开导。7心理:患者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严重的就需要医务人员正确的疏导他们,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病情.所以以上的这些情况均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全心全意的对待。生命基本特征:

1、具有特定的物质结构(细胞);

2、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维持生存(新陈代谢);

3、对内外刺激产生反应并进行自我调节(应激);

4、可产生并形成与自己相同的个体(生殖与发育);

5、在漫长的物种生存中,其生活形态和方式既保持相对的恒定又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遗传与变异);

6、生命的发展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进化)。定义:生命是由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所组成的生物体进行的由物质、信息和能量三种要素为代表的综合运动形式。人的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统一的整体。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好状态。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调控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b.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人才培养模式c.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d.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开展共建医学院校工作的力度e.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建立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探索建立医学生实习资格认定制度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显著提升,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大力推进”的工作原则实施改革。A.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心理学的出现是医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伴随新的、更完善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应运而生的。B.适应疾病谱的转变—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心理社会因素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人类的疾病谱、死亡普发生了明显变化。当今造成人类死亡的不在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害。C.改善临床诊疗工作—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做出整体了解并改善医患关系,需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机能,对患者的心理作出相应的干预。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心理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就目前国内的心理专业人才还远远达不到需求水平,从就业方面来说,其前景十分乐观。其次为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学的发展业十分重要。(可以自己再谈谈)1.批判性精神2.创新思维3.科学态度(书p163).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变通性3.思维的独特性 4.思维的敏感性(网上找的)二.1.具有新颖性,他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的技巧上、思维的结论上,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2.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他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

5.量子力学导论第4章答案 篇五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与表象变换

4.1)设与为厄米算符,则和也是厄米算符。由此证明,任何一个算符均可分解为,与均为厄米算符,且

证:ⅰ)

为厄米算符。

ⅱ)

也为厄米算符。

ⅲ)令,则,且定义

(1)

由ⅰ),ⅱ)得,即和皆为厄米算符。

则由(1)式,不难解得

4.2)设是的整函数,证明

整函数是指可以展开成。

证:

(1)先证。

同理,现在,而。

4.3)定义反对易式,证明

证:

4.4)设,为矢量算符,和的标积和矢积定义为,为Levi-civita符号,试验证

(1)

(2)

(3)

证:

(1)式左端

(1)式右端也可以化成。

(1)式得证。

(2)式左端

()

(2)式右端

故(2)式成立。

(3)式验证可仿(2)式。

4.5)设与为矢量算符,为标量算符,证明

(1)

(2)

证:(1)式右端

(1)式左端

(2)式右端

(2)式左端

4.6)设是由,构成的标量算符,证明

(1)

证:

(2)

(3)

同理可证,(4)

(5)

将式(3)、(4)、(5)代入式(2),于是(1)式得证。

4.7)证明。

证:

利用基本对易式

即得。

因此

其次,由于和对易,所以

因此,4.8)证明

(1)

(2)

(3)

(4)

证:

(1)利用公式,有

其中

因此

(2)利用公式,(Δ)

可得

由①②③,则(2)得证。

(3)

(4)就此式的一个分量加以证明,由4.4)(2),其中

(即)

类似地。可以得到分量和分量的公式,故(4)题得证。

4.9)定义径向动量算符

证明:,,证:,即为厄米算符。

据4.8)(1)。

其中,因而

以左乘上式各项,即得

4.10)利用测不准关系估算谐振子的基态能量。

解:一维谐振子能量。

又奇,,(由(3.8)、(3.9)题可知),由测不准关系,得。,得

同理有。

谐振子(三维)基态能量。

4.11)

利用测不准关系估算类氢原子中电子的基态能量。

解:类氢原子中有关电子的讨论与氢原子的讨论十分相似,只是把氢原子中有关公式中的核电荷数换成(为氢原子系数)而理解为相应的约化质量。故玻尔轨迹半径,在类氢原子中变为。

类氢原子基态波函数,仅是的函数。

而,故只考虑径向测不准关系,类氢原子径向能量为:。

而,如果只考虑基态,它可写为,与共轭,于是,(1)

求极值

由此得(:玻尔半径;:类氢原子中的电子基态“轨迹”半径)。代入(1)式,得

基态能量,运算中做了一些不严格的代换,如,作为估算是允许的。

4.12)证明在分立的能量本征态下动量平均值为0。

证:设定态波函数的空间部分为,则有

为求的平均值,我们注意到坐标算符与的对易关系:。

这里已用到最基本的对易关系,由此

这里用到了的厄米性。

这一结果可作一般结果推广。如果厄米算符可以表示为两个厄米算符和的对易子,则在或的本征态中,的平均值必为0。

4.13)证明在的本征态下。

(提示:利用,求平均。)

证:设是的本征态,本征值为,即,同理有:。

4.14)

设粒子处于状态下,求和

解:记本征态为,满足本征方程,,利用基本对易式,可得算符关系

将上式在态下求平均,因作用于或后均变成本征值,使得后两项对平均值的贡献互相抵消,因此

上题已证。

同理。

4.15)设体系处于状态(已归一化,即),求

(a)的可能测值及平均值;

(b)的可能测值及相应的几率;

(c)的可能测值及相应的几率。

解:,。

(a)由于已归一化,故的可能测值为,0,相应的几率为。平均值。

(b)的可能测值为,相应的几率为。

(c)若,不为0,则(及)的可能测值为:,0。

1)在的空间,对角化的表象中的矩阵是

求本征矢并令,则,得,。

ⅰ)取,得,本征矢为,归一化后可得本征矢为。

ⅱ)取,得,本征矢为,归一化后可得本征矢为。

ⅲ)取,得,归一化后可得本征矢为。

在态下,取的振幅为,取的几率为;取的振幅为,相应的几率为;

取的振幅为,相应的几率为。总几率为。

2)在的空间,对角化表象中的矩阵

利用,。,本征方程,,。

ⅰ),,本征矢为。在态下,测得的振幅为。几率为;

ⅱ),,,本征矢为。在态下,测得的振幅为,几率为。

ⅲ),,,本征矢为,在态下,测得几率为。

ⅳ),,,本征矢为,在态下,测得的振幅为。几率为;

ⅴ),,,本征矢为,在态下,测得的几率为。

在态中,测(和)的可能值及几率分别为:

4.16)设属于能级有三个简并态,和,彼此线形独立,但不正交,试利用它们构成一组彼此正交归一的波函数。

解:,。

是归一化的。。

它们是正交归一的,但仍然是简并的(可验证:它们仍对应于同一能级)。

4.17)设有矩阵等,证明,,,表示矩阵相应的行列式得值,代表矩阵的对角元素之和。

证:(1)由定义,故上式可写成:,其中是的任意一个置换。

(2)

(3)

(4)

6.食品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探讨 篇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整体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对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及时掌握国外行业现状,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是其拓宽专业视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高校及教师而言,培养外向型、国际型人才已是现代教育的责任。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1],因此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一大责任。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从而在许多高校都陆续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并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我作为本单位首门双语教学课程的承担者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尝试,对《食品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进行了探索。

2. 教学实施

2.1 教师

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具备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另外,我有过三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历,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和英语教学经验,在求学期间训练过英语口语,所有这些都使我初步具备了承担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的条件。

2.2 课程选择及教材选用

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既要能体现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深度又不宜太大。我们选择了《食品科学导论》作为双语教学的课程,因为本门课的内容涉及了食品专业的许多专业课内容,且涉及的每部分内容深度不大,比较适合用于双语课教学。

教材是无言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载体。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中一个关键的环节,高质量的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根本保证。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部(2001)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鉴于此,我们选用的教材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FOOD SCIENCE》(影印版),作者为Rick Parker。该教材内容丰富、浅显易懂、图文并茂,习题相对简易明了。每一个单元还根据内容设置有“student activities”,便于组织讨论活动。

2.3 备课

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的好坏。首先,教师要通读教材,对所要讲授的内容做到非常熟悉,把那些难点分析透彻并设计好讲解的方法,提前准备好所要列举的事例。其次,课前需要对需要用英语口语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哪些内容用英语讲授学生理解起来不存在困难,哪些最好使用一些汉语等。用英语表达的内容自己要在课前演练一遍,以便对一些语法、习语和所需要列举的事例等有个事前准备。再次,对于要进行的活动要课前设计规划好。最后,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课堂内容和互动,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措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的条理性更清晰,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2.4 教学方法

2.4.1 模式选择:

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 (1) 半外型。即使用英文教材,英语板书,但教师基本上用汉语讲授; (2) 混合型。教材用英文教材,英语板书,教师用英语和汉语讲授,英语比例处于50%左右; (3) 全外型。采用英文教材,板书用英文,授课基本上用英语,一些教学难点用少量的汉语引导[2]。我在双语教学实施中,根据章节内容特点,不同的章节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像“Review of Chemistry(化学回顾)”、“Chemistry of Foods(食品的化学)”、“Radiant and Electrical Energy(辐照和电能)”等难度较大、专业性太强的章节采用“半英语型”模式上课;对于像“Food Safety(食品安全)”、“Careers in Food Science(食品科学的职业)”等能学生平时了解和接触较多的内容采用“全英语型”模式进行讲授;对于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像“Milk(乳)”、“Fish and Shellfish(鱼和贝类)”、“Fats and Oils(油脂)”等大家既有一定的初步了解而又了解不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则采用“混合型”模式上课。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又不会出现对某些章节的接受困难。

2.4.2 组织教学:

教学效果与课堂的组织、设计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为了使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组织课堂的方法: (1) 提问问题。针对某方面的内容,设计几个问题,有相应课后习题的也在讲到该部分内容时提问出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又使课后习题在课堂上得到了解决,减少了学生课下负担。 (2) 组织课堂活动。针对不同的内容,每个单元都可以设计相应的课内活动,比如,在讲解到食品安全的内容时,可以把同学分组讨论食品安全事故。在讲到乳制品相关内容时让同学分组互相提问问题来回答进行竞赛。这些活动组织起来简单可行且能达到活跃气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

2.4.3 作业布置:

所选用教材有课后习题,并提供有相应的活动项目供选择。习题为英文形式,根据情况每章节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后作业,也都采用英文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用英文回答,教师批改时也仅出现英语批注。不适合在课堂进行的活动,比如调查类的活动,让学生课下进行调查,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这样,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英语写作能力。

3. 结论

通过对《食品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尝试,我们体会到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选择较为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好教材,让具备双语教学的教师承担讲授任务,通过教师良好的组织教学,双语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双语教学的实施,不但使学生直接地了解了国外食品行业的现状,而且使学生具备了用英语学习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给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外向型的复合人才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韩建侠.国内部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 (9) .

7.统计学导论答案 篇七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B)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造创性,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3分)

(2)工作环境:包括教学情境、组织气氛等;(3分)

(3)个人因素:比如人格特征、社会能力的知觉等;(2分)(4)社会因素。(2分)

三、论述题试述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1.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2.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C)A.对象的限定性B.关系的规范性C.学生的被动性D.教师的主导性

3.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A)。A.报复 B.逃避C.顺从 D.自尊

4.许多教师认为,(B)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A.了解学生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D.惩罚学生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D)。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B.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D.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6.“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必须具有(C)。A.一元化的人才观

B.以智育为核心的人才观C.多元化的人才观

D.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才观

7.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A)。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8.对两个需要都想得到满足时,使人因迫于情势,不能两者得兼,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难于取舍的冲突情境是(A)。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正负冲突9.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B)。A.不设专业不分科B.非师范学校培养C.不确定发展方向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0.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D)。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C.在快要退休时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简述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

(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3分)(2)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3分)(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2分)(4)对自身人格的陶冶作用。(2分)2.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1)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2)条件性知识,即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3分)(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2分)(4)文化知识,即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博采众长,以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

3.简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1)职业因素: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活动是学习,包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专业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他们成为教师或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是大有影响的。这一阶段的老师被称为新任教师。(5分)

2.适应期: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从书本知识到实际操作,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解决适应实际工作和环境所需要的基本功的矛盾。经过这一阶段,一个新任教师可以达到合格教师。(5分)

3.发展期: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素质要求与教师的实际素质还不熟练之间的矛盾。经过这个阶段,一个合格教师就成了骨干教师。(5分)4.创造期:职业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经过这个阶段,骨干教师可以成为专家教师。

四、分析题“超等教师”

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说:“在大部分的教学生涯中,我都以‘超等教师’的角色来约束我自己。我要尽我所能做个好教师。可是有时由于灰心和厌倦,我也会搁下我的角色,而出以自己原来的面目。此时,我与学生的关系就变得比较接近和亲密。可是这又使我担忧。因为过去人家告诉我要与学生保持距离,说‘亲密产生轻蔑’,学生把自己看得太清就难以控制他们。担忧归担忧。一旦搁下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教得好,学生学得也好。有时候,学生有令人不快的言行,我就又重新拾起教师的角色,以维持秩序。多年来,我就在这两端之间游移不定。”

问题:分析以上事例中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帮助他提出解决冲突的办法。答题思路:

1.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现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角色?我们认为,应该具备多种角色,比如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评价者与激励者、学生的管理者、研究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和不断进取的人等。(9分)2.一个现代教师发挥着多种角色的作用,此外,他还作为一个人而承担着其他家庭的和社会的角色,当这些不同的角色之间发生矛盾时,就产生了角色的冲突。教师因为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以上的角色期望、履行不同的角色行为而出现的矛盾,就是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的角色冲突种类很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以上事例所表现的就是这个情况。(8分)

8.贵师大教育学导论材料分析题答案 篇八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内容、方式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的讨论中,常见的两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无论哪一种,都各有其优缺点。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共享共创,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想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努力做到:(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社会发展一般表现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现代社会,由于人类社会自身面临着众多的发展问题,社会的人口增长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当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从下述侧面来实现的。

(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现代社会任何领域的问题,很快都会从自己狭窄的地段中出来,上升成为政治问题。教育更是被人们赋予了深刻的政治含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教育也是一种有效的政治资源,在影响社会政治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具体是:

1.教育培养社会治理人才。

2.教育培养合格公民。

3.教育传播政治意识,倡导主流政治价值观。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技术、手段和方式的飞速发展,教育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增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将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创造、保存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3.教育通过自身的运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与“教育”具有内在的、天然的联系。教育与文化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互为目的和手段。离开了文化,教育如同机器生产缺少原料,缺少育人的凭借而无法进行;离开

了教育,文化也无法有效地传承与发展。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文化交流、选择、整理的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

3.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4.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当代社会,人口问题日益显著,“人口爆炸”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紧要问题。尽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近些年都有所下降,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仍在不断攀升。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重要手段。

2.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素质的基本手段。

3.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教育无论是对人口的自然结构还是社会结构,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作用。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教育公平问题

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1.由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及地区内校际教育资源的差别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不少家长宁可花重金择校,也要让子女

挤进重点学校。

2.有些学校因利益驱动,为教育腐败提供了温床。

3.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入城,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在高等教育领域,招生名额分配明显趋于失衡,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的高考招生分数远低于其他省区,这势必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公。

二、教育过程的不公

1.由于地区间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办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

2.民办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的障碍,诸如民办学校规模难于扩大、教育质量难于提高、社会舆论难于认可等问题

三、教育结果的不公

虽然教育只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基于不公平入学条件毕业出来的学生,社会很难区分其真实水准,从而导致就业竞争的不公平。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似乎存在“品牌劣势”某沿海城市在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时,甚至打出“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谢绝入内”的标语,严重破坏了就业竞争的公平性。原因:

1.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

2.中央财政过多用于高等教育,而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

3.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的投入失衡。

4.同一地区,地方财政对强校的投入高于对弱校的投入。

5.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6.缺乏有效的管理、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使民办教育举步维艰。

对策:

1.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

2.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1)国家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2)东部发达地区要向教育基础薄弱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加大对口支援

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1)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要将九年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切实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面貌。(2)高等教育阶段,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高等教育高收费、低就业率问题,为贫困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4.坚决限制和缩小教育差距。取消重点、示范学校制度,禁止对重点、示范学校在财政拨款、师资配备、招生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

5.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建议在城市中设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

6.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应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资助。

7.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力度,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2)教育部门要统筹配置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安排好招生和就业工作,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校之间公平竞争。(3)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

上一篇:电话销售员实习报告下一篇:2018电大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