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华师大听课笔记

2024-10-01

美学华师大听课笔记(共10篇)

1.美学华师大听课笔记 篇一

川师大讲师团支教听课心得体会

——有感于张皓老师的“赏识教育”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也是育人的活动。张老师是心理学家,她指出:教学活动除了受社会影响之外,还直接受人的心里因素影响,受师生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的制约。按教育规律施教,才能教学育人。我们当前的教育面临的是最困难的教育对象——新生代(80年以后出生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崇尚消费,及时享乐,蔑视权威,浮燥,心理素质极端脆弱。大多数中学生都有成人感,总觉得自己象个大人了,反抗把自己还当孩子看。表面上他们在反抗,实际上他们需要帮助。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心理问题,如:不知道如何处理同伴关系,不知道如何处理父母和老师的关系,不知道如何达到父母和老师提出的目标。他们会经历各种心理挫折,出现某些心理障碍,如:反抗父母后心理又感到后悔、内疚;在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后又感到孤独,没有幸福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学生期待教师能走下讲台,与他们建立真诚的朋友关系。

我很喜欢张老师讲到的“赏识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让自信伴随着孩子成长,那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多欢乐。这一点在我的音乐课中感触较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就喜欢上你的课。实际上在我的音乐课中好象从来没有什么差生,无论是成绩好、守纪律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我都把他们当成朋友,平等的相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赏识教育”随处可见,只是大家没有留意它,没有很好的利用它。记得初

二、4班有一个非常调皮、好动的男孩,有一次上音乐课欣赏一首速度比较快、情绪比较激烈的曲子时,他为了引得同学们的注意,故意坐在凳子上做了一些让人发笑的怪动作,想捣乱。我观察了一下,发现他的乐感还比较好,就轻轻的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节奏感挺好的,能不能把你刚刚跳的动作站起来再跳一遍给大家看”,并且还告诉他老师没有恶意。这时他感到很不好意思,本想在音乐课上搞恶作剧的,没有想到老师会欣赏他的动作和舞姿。经过这件事这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上音乐课时再也不捣乱了,并且还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了张老师的讲课我才想清楚,这是“赏识教育”的结果。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赏识学生,才能真正吸引学生,使学生愿意与你这样的老师交往,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心理话告诉你,把你当作好朋友。张老师讲到一个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师,当学生调皮不守纪律激怒了他,一气之下他给了学生一巴掌,那学生没有记恨老师,反儿感到自己不对,惹老师生气了;但一个尖酸刻薄只喜欢优生,对差生恶恨恨的教师,一怒之下给了差生一巴掌,这下麻烦可能就惹大了。学生可能会拿出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会说你体罚学生,后果严重的,可能还要上法庭。在我们现在的学校里,优生毕竟是少数,而差生的队伍却很庞大。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花力气在优生的辅导上,还应该多留一点时间给差生,教师应该不断的去发现差生身上的优点,去寻找他们闪光点。初

二、3男生平常上课班有一个总爱讲话,真是令我头疼,我常忍不住要当众批评他。有一天我骑的车链条滑了,天又下过雨,那链条又脏又油,我自己动手修了一下,不行。这时,那个上课爱讲话的男生看见了我,马上跑过来说:“程老师,车子坏了吗?我来帮你修。”二话没说就蹲下来动手修理,也没管那手弄得有多脏。此刻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这就是平常上课爱违反纪律,在很多老师心目中的差生,他怎么就有这样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不一会儿链条挂上了,那同学站起身来,搓搓手、笑了笑对我说:“程老师你慢点走。”我连声道谢,不知说什么好。这就是差生身上我们应该赏识的闪光点。不知同行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很多在学校被视为差生的同学,走出校门后有的在社会上立住了脚,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干的很出色。我觉得学生不能只`拿成绩来衡量他们的优劣,即使有

一天他没能考上大学,但是踏入社会成为了有用的人,那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吗?当然在应试教育阴影的影响下,我们这些地方可能还走不出应试这个圈,所以我想说:“主科老师,太难为你们了!”

张老师的讲座太精彩了,真正是发至肺腑的要说受益非浅,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听这样精彩的讲座!

2.听课笔记评分标准 篇二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课笔记”评定标准

第一条

为完善党校工作,加强制度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党课笔记评定从笔记的字迹、笔记的条理、笔记的内容、笔记的重点四个方面加以评定。笔记的评定分为四个等级:优、良、及格、不及格。

第三条

笔记评定为“优”的标准:

(一)字迹清晰、端正(并不强求字迹美观、漂亮);

(二)条理清楚,能按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分层次、分要点记录;

(三)内容全面,能将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全面体现在听课笔记中,无论主次,均不遗漏;

(四)重点突出,能将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重点内容有详有略地体现在笔记中,做到层次分明,主次得当。

第四条

笔记评定为“良”的标准:

(一)字迹清晰、端正(并不要求字迹美观、漂亮);

(二)条理较为清楚,能按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分别记录;

(三)内容较为全面,能将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比较完整地在听课笔记中体现出来;

(四)重点较为突出,能将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重点内容体现出来。第五条

笔记评定为“及格”的标准:

(一)字迹较为端正;

(二)条理有欠理顺,对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不分层次、不分要点加以记录;

(三)内容较为简单,对党课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缺记较多;

(四)没有主次之分;

第六条

笔记评定为“不及格”的标准:

(一)字迹不清;

(二)条理混乱;

(三)内容简单;

(四)没有重点。

第七条

本标准由校党校负责解释。第八条

3.听课笔记 篇三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四首熟悉的电子游戏里的歌曲,让学生猜出游戏名称 2.小调查,某小学玩过电子游戏的人数比例图 3.分小组讨论:玩电子游戏到底好不好?

二、了解电子游戏的危害

1.视频资料:关于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对身体的危害 2.专家连线,采访互动

(1)了解玩电子游戏,除了对身体的危害,还有哪些危害?(2)学生自主向专家提问

(3)结束采访后,学生总结玩电子游戏的危害

三、宣传标志的创作 1.提问导入

如何让其他人了解到电子游戏的危害?有哪些手段? 2.图片示例

关于宣传标志的图片 3.小组合作设计标志

主题:远离电子游戏安全标志

4.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学生说明创意,教师一一点评 5.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在学校张贴宣传

四、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1.问一问,想一想,答一答

不玩电子游戏,可以玩那些游戏?

2.老师提前准备好游戏道具放在学生抽屉里,让学生自主找一找玩一玩 3.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感想

听课对象:狄莺老师 丹阳市实验小学 听课题目:纽扣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关于纽扣的谜语 2.图片示例

看一看,下面的两件衣服,衣服上的纽扣有什么不同? 3.小组分工

观察准备好的纽扣道具,一起交流汇报

二、了解纽扣的知识

1.纽扣在中国/外国的历史

图片展示,老师讲解

2.学生课前收集关于纽扣的资料,在课堂上说一说关于纽扣的有趣的事情 3.学习纽扣的其他用途 4.了解各式各样纽扣的分类

通过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

三、小小设计师

1.请学生来设计一枚纽扣

2.上讲台展示作品,大家一起欣赏

听课对象:潘逸潇老师 镇江新区银山小学 听课题目:冲上云霄,放飞梦想

一、激趣导入

播放准备的视频资料,了解关于飞机的发展史

二、了解飞机知识

1.了解并学习飞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2.让大家分享交流自己坐飞机的经历 3.教会学生登机的步骤

三、模拟情景

老师先示范一遍登机的情境顺序,再请学生上讲台模拟登机的过程,并指出问题

四、动一动

自主动手折纸飞机,写上自己的梦想,放飞纸飞机

五、教师总结

听课对象:孙曦老师 润州实验小学 听课题目:叶的世界

一、激趣导入

观察树叶,快速找不同

二、走进树叶的世界 1.学习并了解叶的结构

2.读《走进叶子》漫画,仔细观察叶子,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片 3.用投影设备在大屏幕上观察的叶子

4.学生分享自己提前准备好的树叶,介绍自己的树叶的特点

三、深层递进

1.播放关于叶子的电影、照片、图画、诗歌,给学生欣赏

欣赏小诗:动物与叶子,了解动物与叶子的密切联系

头脑风暴:人与叶子,叶子的一生就如同人的一生一样

诗歌欣赏:做一片美丽的叶子

图片欣赏:多种多样的树叶,了解叶子的多种用途 2.留住你对叶子的喜爱

小组讨论:做什么?该怎么做?

小组合作树叶作品,上台展示

四、教师总结

听课对象:李星老师 镇江市红旗小学 听课题目:走进菊花

一、小组活动形式导入

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请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研究的主题、目标,大家互相交流

二、制定计划表格 1.制定活动表格

2.向大家交流自己小组的活动过程 3.填写活动表格

填写研究主题、小组成员、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和成果等 4.活动完成,分小组展示计划表格,说说自己的表格特点

三、根据小组制定的表格,实施研究

四、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听课对象:黄娅琴老师 镇江市桃园小学 听课题目:我和“肉肉”有个约会

一、激趣导入

1.图片欣赏:多肉植物 2.小组活动:确定研究目标

二、活动研究 1.教师示例

研究:佛珠名字的由来

2.根据确定的研究目标,对准备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3.根据活动结果,填写肉肉家族调查表

填写小组名称、成员、研究目标、资料类型、资料来源和我们的发现 4.完成调查表

5.上讲台分享各小组研究成果

三、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听课对象:徐智慧老师 句容郭庄中心小学 听课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 听课题目:怎样设计调查问卷

一、分析问卷调查的组成形式 1.问卷主题 2.指导语

3.正文(问题)

4.结束语(感谢语)5.调查人名字及调查日期

二、问卷调查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三、自己试一试

1.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上讲台分享设计的调查问卷,与大家交流

四、活动结束

听课总结

十一月份,我们参加了“镇江市第十二届新秀杯小学综合实践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的实践课活动。我们不是去上课的,而是去听课学习的。通过两天的观摩学习,我不仅听到了很多节不同类型的课,更是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教学技巧。通过这次听课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每一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下面我来和大家说一说。

我听课时注意到老师们都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都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或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表演等等。这些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有效。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我学习到了,以后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取这个方式。

我还发现老师们上课时很注重课堂活动的形式,任何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知识。

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所以老师们的课堂活动的设计都是面向全体的学生的,让每个学生都加入进去,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

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了真实化、生活化。我记得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所以,我看到教师们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撞击出了学生灵感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近了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就变得持久了。

4.听课笔记评语 篇四

一、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导读并思考:本组课文的专题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学生1: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生活的启示

学生2:本组课文的目标:概括主要内容;体会词句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来范读课文,谁愿意?

(教师让学生分段落读课文)学生:1-2;3;4-6;7-8;9;10;11(共7个学生)

教师:要求同学们听得仔细,读得自信

2、学生读书

3、汇报

教师:听得仔细的同学发现了什么?

学生1:实践的读音不准确

学生2:湖里读成了湖中

教师:接同学的评价提出建议:不要增加字

4、学习生字

教师:学生进行生字自学,要求待会向其他学生做提醒。

同桌两个学生互问互答。

教师1:应读一个词

学生2:请问,(他指名的同学)“翼”字的第10画是什么?(这个环节,学生互相出题考生字)

教师:找出来的14个生字中,哪些是形声字?

学生:一个一个找,对照。

教师:形声字很多,请大家关注

教师:齐读课题

教师:课题讲了2个内容:钓鱼与启示

教师:请学生找分界线

写了什么事?概括主要内容。应注意什么?自己想一想。

你们用什么方法?

学生:起因

学生......,学生、教师倾听

经过呢?

学生......,学生、教师倾听

个别同学只说了经过

师评价:要完整

个别同学说得详细,甚至超出了回答的范围

师评价提醒方法:只概括主要内容,不必说启示部分的内容

个别:

师评价:只概括这一件事。结果是......,学生答

师点拨:我们还可以借用另一条线索来概括主要内容,教师板书课后第2题,学生质疑,多了一个空。

回到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我的情感变化:得意--(急切)--(争辩)--(乞求)--(依依不舍)

教师板书到“争辩”的“辩”时,提醒学生:中间是......?为什么用......?起因是:得意

那经过呢:(急切)--(争辩)--(乞求)

结果:依依不舍

组织教学:坐端正

教师:应该怎样概括经过呢?一起攻破难点,中间(经过)怎么概括,集中大家的智慧。安静地想(1分钟)

汇报:

教师:点拨,三个词该怎样连在一起?

学生:起初,后来,最后

教师:可以用“我又......又......又......”(难度大,学生说不到,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急切”用不上,可以换词)

又是不解,又是争辩,又是乞求,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争辩”的词组训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眼睛告诉我:谁在思考?

多次争辩,再三争辩,多番争辩,

(教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倡概括主要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完成)

教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会做出如此强烈的反应?请认真读书。

安静地回到课文,思考:为什么争辩?怎么那么不舍得放?

拿起笔,在文章中找句子,并标好序号,用不上的就用自己的语言来写。

学生1:罕见

教师:从哪里找到的?

学生:

教师:可以这样回答:“我从课文......知道......”,这样回答就更完整了。

学生2:时间长

教师:概括(来之不易)

学生2:小心翼翼

教师板书:翼,请学生看,并一起写(写字教学:第一笔横折......接下是“田”字和“共”字。)

学生3:“......看不见人......”

教师:没人发现

教师:只有读的进去书的才能找到原因

学生4:概括了黑板上的原因

学生5:再次说鱼的难钓

教师:还是来之不易

学生6:等了很久

教师:来之不易的原因还真的有很多

学生7:天黑

教师组织教学,眼神告诉我

教师:再说别人没发现的理由

教师:非常诱人

板书:

钓鱼的启示

得意--急切--争辩--乞求--依依不舍

罕见

来之不易:时间长小心翼翼

没人发现:

非常诱人:大漂亮鲜活

听课评析

1.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教师基本功扎实,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师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对问题的阐述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5.对课程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6.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7.教学环节设计安排清晰明了,过渡自然。

8.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9.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对问题的阐述深入浅出,有启发性。

1.潘海燕的〈〈分式的基本性质〉〉,能采用类比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详细,对个别容易出错的地方能反复强调,及时反愧巩固。选题类型较全面,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待拓展。

2.狄永伟的〈〈海燕〉〉,能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海燕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新课程理念有所体现,但课堂内容略显单薄,平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知识面。

3.秦丽燕的〈〈光〉〉,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整理。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能结合物理现象给予解析,学生容易理解。复习内容详略得当。但作为复习课,课堂容量还需加大。

4.庞巧珍的〈〈数的开方〉〉,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结合知识点辅以相关例题、习题,讲练结合。例题规范,针对学生基础少扎实,采用此类复习方法能进一步夯实基础,值得肯定。严中良

5.项海芸的〈〈分式的约分〉〉,习题设计难易合理有序。整堂课围绕找公因式这个关键,设计了多种题型,并通过老师讲解、学生探索、学生口答、学生模拟练习、学生板演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基本上能解决问题,但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6.毛利群的〈〈分式的约分〉〉,通过分数运算类比引出分式的约分,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课堂容量较大,但习题还需优化。老师讲解较多,师生双边活动需增多。

7.李春涛《分式的加减法》,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

8.严中英的〈〈漫步书法世界〉〉,本课从书法欣赏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内容安排有序,但学生反映稍显沉闷。

9.项海芸的〈〈分式的约分〉〉,能精选习题,题目设置有梯度,提问面向中下等学生。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

10.曹国华,知识点详尽,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能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如能适当增添一些互动环节,气氛会更好。

1.3月1日听了林燕老师的《dreamhomes》,认为林燕老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2.3月6日听了邵宏誓老师的《美好人生我选择》--直面升学与择业,认为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3.3月8日听了陈红梅老师的一堂课,认为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4.3月8日听了秦丽燕老师的《透镜光的折射》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5.3月6日听了曹国华老师的一课,认为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3月8日听了李春涛老师的《分式的加减法》,认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6.3月12日听了顾惠芳老师的《我的老师》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7.3月13日听了狄永伟老师的《鸟(专题)》一课,认为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8.3月13日听了季艳芳老师的《曹刿论战》,认为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9.3月7日顾惠芳的《一面》,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10.3月2日缪瑞芳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5.听课笔记 篇五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好处,决定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0和9∶154.5∶1.5和10∶6

二、自主探究

1什么叫比例的项?比例中有几个项?分别叫什么?

2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找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1、小组合作,将发现与同伴交流。

2、重点学习分数形式的比例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

3、练习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验证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存在关系。

(2)学生探究验证,教师指导。

(3)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小结

透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1、复习充分,为新课起到很好的铺垫。

2、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

6.听课笔记 篇六

课前先学——

课前,教师让学生在家做三件事:(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2)写出制作的步骤;(3)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课上对话——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圆柱的?(听到老师这个提问,我在想教学从学生经历的实践体验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准备了三张纸、圆规和剪刀,……(这么自信的表达,必须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倾听,延伸,提炼,概括,问题一样得到解决。这课有听头)

师:你直接说出步骤。(这么无情地打断学生的讲话,有些失望)

生:我先准备纸,然后就卷成圆筒,再剪两个底面,就做出来了。(这是个应变潜力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什么,他就能给什么。其间省略太多东西了)

师:好的。(那里的“好的”起着语言过渡的作用,然而,学生操作经历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圆柱的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并没有关注)

师:侧面的长和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看得出教师最急于提的是这个问题,也难怪,这个一个所有教案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生:相等。

师:是这样吗?请你把它剪下来。(“剪下来”的行为怎样不是学生为了说明问题的主动行为,而是教师为了板书和讲解发出的指令)

(学生刚拿出剪刀,老师就一把接了过来,把学生精心制作的圆柱剪开,贴在黑板上。有些学生小声说道:“真可惜。”)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老师讲解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这个圆柱体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诉,自我中心意识强)圆柱的表面积你们会算了吗?(一句口头禅式的提问,不用想都会明白学生会怎样回答)

生齐答:会了。(真的会了?还是应付老师的齐答)

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看起来过程顺利,但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能否实现教学目标,不得而知。

再读文本——

拿起教师的教学用书,我们读到了,本节课的教学还应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2.在如何计算侧面积的推理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3.指导并训练学生规划解决问题的步骤,构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话学生——

课后,找到那位说制作步骤的学生,和他有了这样的对话:

师:此刻愿意跟我们说说圆柱的制作过程吗?

生:老师根本没有让我把话讲完,其实为了这天的发言,我昨晚就准备了。制作圆柱其实并不容易,个性是制作规定底面和高的圆柱。我和同学们,基本都是先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出圆柱的侧面,然后再用这个圆筒画出两个圆,作为圆柱的底面。这样制作看起来任务是完成了,但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让我再制作一个,我会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如果用宽作为高,这个长就要用两次,一次是用来求侧面积,一次用来算底面积,因为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

师:你的发现,全班学生都会发现吗?

生:我相信我们班上有不少同学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师:那怎样办?

生: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讲了吗?没理解的就背公式呗。

生:老师,我们在课前还讨论过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全班学生做出的圆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实很多人做圆柱时,都是用长方形的长作高,宽的长度才是底面的周长,我并不赞成老师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相当于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就应说: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中的一条边相当于底面周长,另一条边相当于圆柱的高。

听课感言——

我们不能责怪我们的孩子竞争力差,知识面窄,缺少创新潜力,我们的老师总是在追求整齐划一,总是在拒绝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掉了与孩子心灵相约的通道,我们的孩子能闪烁着求异的光芒吗?

7.《幸福的艺术》听课笔记 篇七

一、影响幸福的因素

1.基因:英国人研究发现,5-HTT基因与幸福感有关。这个基因可以回收利用血清素,而血清素是引起人们情绪波动的因素。这种基因分两种,一种是长型的,有这种基因的人容易满足,幸福感比较高;而短型基因的人则幸福感很低。

2.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初期,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正相关。幸福感的提高可以促使经济发展,幸福和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2)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经济增长与幸福没有必然联系。

3.男女差异:1)对男性来说,高收入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低。

2)对女性而言,与最低收入者相比,富裕的女性反而更加抑郁。

二、衣食住行与幸福

(一)穿衣:1.男人追求幸福的方式更加有效

2.女人买服装的同时又付出了金钱

(二)饮食:爱吃的人幸福感较高,爱吃的地方幸福感高,社会更加和谐;但是,暴饮暴食的人幸福感不高,吃素的人比吃肉食的人幸福感高

(三)居住:有无住房人的幸福感是不同的,住房面积与幸福感的关系

三、婚姻、家庭、工作与幸福

(一)婚姻:1.影响幸福夫妻的互动变量:尊重、包容、积极行为的性格归因、积极的家

庭互动、对矛盾问题的解决方式

2.幸福感下降的原因:①双方注意力从婚姻离开 ②情感适应与生理适应

③过度婚姻关注

3.保持婚姻幸福的方法:沟通(定期沟通,多种方式沟通)、共同活动、满足

对方需要

(二)工作:提高工作幸福感的方法:①爱自己的工作(学习)②研究的心态(工作的元

认知)③上限和下限调节 ④逆转理论

四、幸福产生的模型

确定目标后,目标逐渐达到获得幸福

五、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1.研究发现,女人的情绪体验比男人高。

2.研究发现,女人表达出负面情绪比男人多,如悲伤、不安、害羞、内疚等。

3.女人患焦虑症或其他神经症的概率比男性高2倍,但是我们国家的研究发现,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幸福。

8.《背影》听课笔记[最终版] 篇八

(六)一、听课时间:2006.4.4

二、授课教师:谢巧靖

三、授课学校: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四、授课年级:

五、授课题目:《背影》(第一课时)

六、授课过程:

(一)导入(从我们身边的父母对我们的爱谈起,引入朱自清与他父亲之间的感情)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父母对自己爱的表现的事例。

(二)检查预习情况,授生字

1、使用多媒体显示出课文的生字,要求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差使 交卸 奔丧 狼藉 赋闲 簌簌 妥帖 颓唐 琐屑

蹒跚 踌躇 惦记 举箸提笔

2、请学生逐行读,每一个词语读两遍

3、出示生字的拼音,请全班齐读

4、请学生根据相应的意思说出对应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保留自己的第一印象。(2)出你觉得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3)有必要,可以做批注。

2、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老师评点。

3、老师总结

(四)深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1、本文写的是父爱,为什么却用“背影”做题目?

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的几次背影?其中最感人的背影是哪一次?(4次/买橘子)

3、学生回答浏览课文时的注意的问题,并且在课文中找答案。

4、请学生说说每一次背影的作用。

5、请学生说说课文中的背影哪一个最着力刻画、写得最细致、最感人。

(五)研讨作者最着力刻画

1、听朗读磁带。要求:找出这一段里描写背影的具体语句,并且说明是哪一方面的刻画。

2、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3、学生相互分享交流

4、老师总结写法(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体态特点)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分析段落中的动作来刻画父亲的背影,来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分析朴素的语句为何能表达动人的情感?

7、全体同学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8、分析描写作者自己对父亲的感觉,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分析作者流泪的细节,分析作者对父亲情感的变化。

9、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来关注爱的涵义。

(六)课堂小结,主体升华

八、授课评价:

1、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课堂组织比较的严谨,课上得很流畅。

2、老师很善于引导学生。开课导语,老师就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开始引发到课文内容上,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同学在讲她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其他同学的倾听,可以很好地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3、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的学习任务明确。学生可以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师生的配合默契。

一、听课时间:2006年3月30日

二、教课教师:谢巧靖

三、授课学校:南宁沛鸿民族中学

四、授课年级:八年级

五、授课题目:

7、《背影》(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师生问答形式,指出上节课主要是了解课文中父亲对作者的父爱,从而导出这节课 的内容是让同学们关注一下享受这种父爱的作者。

(二)、细细感悟课文中的父爱。

1、老师请同学们看课文在文中找出什么地方作者是写自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待父亲的爱?

学生回答,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予以一定的引导,总结。

2、老师提出“作者对父爱的感受是经历一个过程的”,请学生讨论总结。(并根据同学回答板书)

刚开始:不解 认为父亲是迂腐、罗嗦的↓

后来: 顿悟 感受到博大、深沉的父爱

最后: 感(思)念

3、对课文中儿子对父爱的感受过程总结。

(1)、老师提问学生,《背影》是什么时候创作的?

老师根据同学们回答总结:作者在28岁才回写20岁时,做为儿子对去世的父亲的回忆。这个时候,作者也不觉得自己的父亲迂腐的、罗嗦的、言行守旧的、多余的人了。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才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才能不去计较父母用什么方式去表达他们的爱。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一个普通孩子对爱的顿悟过程,不仅能感受到爱,还要回感恩。(2)、总结: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爱,他的良知是苍白的;如果一个人只会索取爱、享受爱,他的情感是自私的,所以我们要懂得感受爱,也要会回报爱。

(三)、联系同学日常生活谈谈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爱的故事(包括:别人对你的情和你对别人的感受。)

同学们各自谈论了自己的感受。说明同学们都是一个会感受爱和回报爱的人。

八、教学评析:

1、通过导入教学法,让学生有一个对父母关爱自己的各种行为来认识父母的爱。

2、谢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亲切,精神状态比较好,衣着打扮端庄亮丽。

3、普通话表达正确流利,对课文比较熟悉,有简明的板书,书写工整。

4、运用到了启发式的教学法,通过提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5、运用到了教具,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熟悉,通过注音,字词的意思认识字词,就算是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谢老师都能够给学生更正读错的字读音。听录音,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感人的句子。

6、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比较民主的学习,谢老师讲得比较少,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谢老师起到了牵引的作用,不断引导学生认清课文的内容。每一个问题环节联贯得比较紧密。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得到了很好体现。例如学生对儿子对父亲的感情的变化的认识。这些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7、谢老师一点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什么肢体方面的语言。

8、谢老师对重点的句子都是通过学生的感受加上老师的引导而完成的。谢老师很注重重点的把握。

9、在最后,通过学生了解爱的社会,爱的故事,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爱,父母的爱,开始是学生对身边的同学互相说,然后是学生对全班同学讲,让学生认识爱。这个方式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把德育放入到语文教学当中。

八、教学评析:

1、沟通情感导入法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沟通情感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入对课文的学习。

2、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注意对课文生字词的积累。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

3、重点突出,目的明确,点拨到位

在讲解课文时主要抓住文中4次描写“背影”的地方,有的放矢,选出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指导学生进行探讨学习。

4、注重学生的主动性,互动热烈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有较强的教学驾驭能力,应对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

9.小学三年级英语听课笔记 篇九

听 课 记 录

Step

1、Warming-up

1、Greetings.2、Revision

教师出示图片并运用:What’s this? 来提问,引导学生用:It’s a …It’s…来回答。

Step

2、Presentation

1、Leading-in

出示多媒体,教师创设Lingling回中国的情境引出本课课题。(板书课题)

2、Listen and answer.多媒体出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听录音再回答。

3、Look、listen and say.(1)、多媒体呈现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There is a T-shirt.But it’s too big for him.There is a football.Can he play football? No, it’s too hard for him.(2)、板书:It’s…for… 并带读。

4、利用图片学习句型。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表达句子:Lingling buys a red cap and a dress for her friends.2、Game.请2位学生示范:一个表演动作,另一个猜。必须用:It’s…for…来表达。

3、生一起朗读,师板书。

Step

5、Homework

板书设计

Module 5 Book 6

Unit 2 It’s too big for you.It’s…for…

1、教学情境有创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

10.听课笔记 篇十

运用听唱法,学唱和掌握重、难点乐句,导入新课。

⌒⌒

6536O5-O523O1-‖

飞上蓝天亲亲您。

二、新课教学

1、谈话引题

2、播放《国旗国旗真秀丽》的范唱,第

一遍听赏歌曲。

3、听赏完后讨论老师听赏前提出的问题:

4、随歌曲做律动。

5、“看国旗”,猜歌名,出示课题。

6、了解国旗相关知识。

7、识字拼句,学习歌词,第三遍听赏歌曲。

8、分小组完成四个乐句的学唱、歌表演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9、对歌,检查学生歌曲掌握状况。(第二遍学唱歌曲。)

10、接龙游戏,检查学生歌曲掌握状况。

三、深入拓展

拓展(一):音像结合,在听赏中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内心产生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思想得到升华。

拓展(二):“画国旗”,播放《国旗国旗真秀丽》的伴唱音乐。

四、小结

1、小鸟和小红旗都是小朋友熟悉和喜欢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从模仿入手,让学生能轻轻地唱出“亲亲您”,尝试着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上一篇:员工怀孕照顾申请范文下一篇:我是一棵大树优秀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