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精选19篇)
1.《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一
摘要:
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在进步。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有新意、有效果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爱上数学。本文主要从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重点概念、把数学教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和把数学教学融入到情景模式中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更合适、更有效率的数学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
2.《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二
1.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个能力。数学是一门智慧型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 其可以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自我。在新课程教育改革 (以下简称“新课改”) 的基础上, 数学教育应该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创造力是在数学学习的基础上, 对数字以外的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 同时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2. 联系现实生活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也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涉及数学的内容, 时时刻刻与数字相联系。在新课改下, 数学能够很好地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取材, 运用到数学课堂中。例如, 在超市产品进行促销打折的时候, 人们就会运用到相关数学知识。
3. 教学育人相结合
在新课改下, 数学教学可以将读书和育人结合在一起。在小学时期, 学生处于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结合学生的成长, 实现教学与育人相结合。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1.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尽量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 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参与数学学习,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尤为重要的,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找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探究问题。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有热情和积极性。
2.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中,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首先, 要完成小学基础数学教学内容;其次, 利用一些时间复习之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帮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对教师而言, 应该选择适当的教材、方法、目标进行教学。同时, 应设置教育情境, 在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 使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使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转变为轻松愉悦,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3. 引入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塑造和培养的重要阶段。所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模式, 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情境教学模式的主要流程可以划分为情境设置、问题探究、结果归纳以及知识的实际运用。首先将教师与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相结合, 设立具体生动的场景, 并且在这种情境演绎环境中, 促使小学生可以将精力全部集中在情境问题的思考上, 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其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和解析, 然后得出结论, 并对其中涵盖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 最后再通过数学教师进行知识总结, 以使小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
4. 结合多媒体实现现代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多媒体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展示可以生动地展现数学知识, 并且增强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 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还可以编写与小学数学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多媒体技术, 将教材中的文字变为集声色形为一体的形象生动的视频, 把原本单调枯燥的计算题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开创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
在新课改下,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也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数学教学必须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曾彩兰.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5) .
3.《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反思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小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老师要先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切实需求,针对学生实际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惑。针对这些困惑我们要想进行课程改革训练,就要不断反思,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方式形式化
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相关的学习能力,因为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现代社会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和其他同学协作解决问题。但是现在很多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合作学习都是流于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学习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学情境设置牵强
现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来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刺激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如今,很多老师了解到数学情境实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师认为情境的创设比较麻烦,教学中老师总是喜欢化繁为简,没有根据实际情感来对情境内容进行选择,导致创设出来的情境比较牵强,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实施措施
1.主动学习方式的建立
老师要想引导学生实施合作性的教学模式,就要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关系。小组合作中,学生要自己独立思考,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如果我们在开始就给学生分好组,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来开展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
我们在进行合作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时候,老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来回顾一下如何运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求面积方法,再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再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和交流,我们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让每一个小组进行自我总结,以小组长为核心来讨论计算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融入一种学习环境中,这样学生不仅把学习当成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知识。还有就是情境创设的功能可以把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起来。比如,我们在进行“6、7的分与合”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周末的中午,小风和父母去儿童游乐园玩耍,感觉那里非常热闹,因为在游乐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设施,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来卖。小风看到自己非常喜欢的气球,爸爸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有3个是红色的、2个橙色的还有2个蓝色的,但是后来有一个蓝色的气球飞走了,老师问,小风的爸爸一共给小风买了几个气球,飞走了还剩下几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描述能够快速地计算出数字,这样就能提高正确率。其实,老师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复杂的环境变得简单,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运用适当的评价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一定会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多数会对学生进行肯定,但是这样过度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让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能力很强,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做出反思,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现歪曲事实或者语言失真的情况,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锐减。
数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也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新课改发展的基础上,数学给课堂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给整体的数学发展过程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边钻研边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保护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郭焕然.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
4.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复式教学有感 篇四
永丰中心学校 杜可富
复式教学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课堂教学育艺术。它是在同一教室里编排两个或两以上年级,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与单式班同样的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根据复式班课堂教学的“动”“静”规律,我在进行复式班的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几点感受。
一、深刻理会新课改教学理念,融合复式班课堂教学“动”“静”规律
新课程标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习惯。有人认为在复式班的数学教学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数学这门课程,是一门逻辑思维强的学科,儿童的思维方式需要各种环境和条件,才能达到教学所定目标。复式班课堂教学线路是“动”“静”结构规律,他是在一堂复式课中,依赖“动”“静”轮换、交替的方法,把教师各年级的教与各年级学生的学紧紧连接成为一各教与学的整体。这条教学纽带正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完全吻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及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和学习空间。因此,他不但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互教互学、促进发展的和谐教与学环境。
二、设置情景,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五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邮政编码:472421 邮箱:***@163.com 联系电话:***
摘要:在新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程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挑战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观强调民主、开放,强调要有教师参与开发。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教育内容和意义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因此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1]。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成长中的人,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 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
1、与学生的交往合作。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讲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上课不是生命的耗费和牺牲,而是自我实现小学数学教师要与学生很好地交往与合作,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公正、公平与合作共处的意识;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信任、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于自制,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向学生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与其他教师的交往合作。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它需要教师之间更多的更紧密地合作,这样才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教师之间的综合。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同其它年级、同一年级其它班级数学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与其它学科教师交流与合作[2]。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一项数学课题,它要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等其它多种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就需要与语文教师、科学课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题研究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与其它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要尊重其它教师的劳动,维护其它教师的教育威信.②小学数学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③与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及其它学科的教师要密切配合,注意教育教学的统一性、连贯性,齐心协力培养好学生。④要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三、小学数学教师具备教育研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不怕问题和困难的精神,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意义,并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尽管不强调小学数学教师成为专业或专职研究者,但他们在教学中所开展的研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科研规范。这样才能抓住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 主要问题及其主要方面,并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保证;要提倡开展行动研究[3]。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四、小学数学教师具备一定课堂调度能力
教师要有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的智慧和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从以往完全由教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师的责任主要就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因此要求教师要尊重、热爱、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合作,灵活机智地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教师根本没有想到的,有的是教师一时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课堂教学无法按照教师预定的程序进行,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境。对这些课堂中突然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能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加以解决,决不能敷衍了事。同时,教师还要认真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组织自己的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很好的处理。
总结:数学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自己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小学数学教师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肩负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要使数学新课程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6.《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六
山西省昔阳县东关小学
李春妍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程
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生活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小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作业走进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作业得“优”的8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又让作业得“优”的14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作业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8,再去掉14,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活动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掬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你的不谋而合。”“你的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李
春
妍
7.《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依旧在盲目地以提高学生升学率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以致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更新,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施教。于是乎,就出现了“赶进度,赶课时,赶成绩”的课堂教学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严重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毫不考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学生只能处于被动位置,机械式的接受。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扼杀,学习数学课程的能力也急剧下降,更别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了。除此以外,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授课,缺乏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与学习,使得学生在知识运用、知识技能培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方面相对弱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课改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一)转变观念,凸显主体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他主学习”而言,自主学习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当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多种,但我却认为其关键及其本质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创新,教师只有从真正意义上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把严肃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发挥自身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来,使学生释放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自主能力,从传统课堂上的“配角”转化为“主角”,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6到12岁的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趋新”心理和行为倾向。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其兴趣的激发,往往来源于一个引发他们好奇心或者充满疑问的情境。针对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接近知识内容的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情境、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学生数学技能。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三角形,然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老师手上有这么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活动场景,我们还需要多个三角形,你们有谁能帮老师画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样画?问题一出,同学们都积极探索起来,不停地思考着、摸索着、画着,部分同学还和周围的同学热烈讨论起来。这样一来,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创设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情景,更能促进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合作探讨活动,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同时也符合了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对三角形的特征也形成了一致的看法。
(三)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道出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数学作为开发思维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学习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道路上有着其特有的作用与地位。这是由于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思路转变的过程中,思路不同角度的转变就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方法,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合作交流,正是展示这种个性的良好时机。为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互学互助的平台,以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见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从而取长补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教学大环境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必须要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找出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目的,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都在讨论的课题。文章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力争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8.《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八
创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开拓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意识,使自己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指导者,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学生应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成为思维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以一种自主学习的、思维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要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有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知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竞赛或抢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发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对知识有了比较透彻的掌握。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帮助,共同思考,一起努力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角色体验式学习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角色中来,让他们对知识的产生有如亲临其境的感受。比如,教师在讲解公式的时候,给学生一些相应的计算题,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公式,让学生自己计算得出结论,总结出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不但亲身经历,在玩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更能灵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新理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刻地理解、领悟现代科学教育教学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当前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等。
第二,教师在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方面应该大胆创新,敢于实践。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创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积极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三、结合多媒体实现现代化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多媒体已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展示可以生动地展现数学知识,并且增强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按照课标的目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原则,编写与小学数学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文字变为集声、色、形为一体的动态的视频,把原本单调、枯燥的计算题变得形象、充实、具有吸引力。教师还要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创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现代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自主与合作学习,质疑释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思考探索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9.《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九
太白县鹦鸽小学:李安利
【内容摘要】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情境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归纳、创造。情境体验,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数学事件当中去,参与到能获得到相应的数学认识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有助于获取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能够渐渐掌握数学学习的一样平常规律和要领。所以我们要以“新课标”精神为引导,活学活用,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认识数学学习规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信心,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动学习。
【关键词】 新课改 体验学习学习规律 活学活用
一、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数学活动中
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在具体情境体验中学习,学习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获得数学体验。现行的教材在编排上结合了儿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趣味性很强,所以我们要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充分参与到数学场景中去,体验数学的魅力。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素材应回归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提取出与教材相对应的素材,让现实生活成为数学教材的基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创设出形象的教学情境。让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充满生活化、鲜活有力知识。例如:比如在教图形这一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遇到的有哪几种图形,身边的哪些物品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形,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有目的的思考。让学生把生活中找到的图形的带一些实物到课堂上来,三角形的东西有三角架啊,三角板等,圆的东西有硬币,手表等。然后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图形呢,生活中的这些东西为什么要设定成这些形状。学生们都纷纷发表意见,圆形可以滚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有在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举出生活中哪里有数字呢?让学生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字,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比如公交车编号,电视频道,车牌,电子表这些东西都会显示出数字的。再比如:二年级学生在学生乘法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课件创设有趣的数据场景:农民伯伯在种了几颗香蕉树(课件展示:4棵香蕉树,每棵香蕉树上有3串香蕉),然后问大家,这里有什么乘法问题呢?学生们很快地说出这里有多少串香蕉,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完成之后,老师接着讲:有一天,一只小猴子路过这里,看到诱人的香蕉,于是就摘走了一串(课件展示小猴子偷香蕉,偷完溜走的画面)第二天,农民伯伯来到这里,一看香蕉少了,会说什么呢?学生们就纷纷讨论起来了。然后让学生们列出算式,算出现在还有多少串香蕉。这种教学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对应起来了,就更好有学习兴趣了,同时这些交互问题也给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通过这样的互动,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每个数学问题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数学就是像是在了解身边事物一样的简单、从容,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二、在体验生活中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也是整个数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小学生一开始对数学缺少认识,缺少对数学规律性的探索能力,从而学生们对数学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因此必须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操作,探索数学规律,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直接认识,通过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鲜活的生活实例,从而让学生自主联系现实生活构建新的知识模型。比如在教图形这一课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遇到的有哪几种图形,身边的哪些物品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这种课前参与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布置作业时也尽量选择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并理解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的感性认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课本为本,所以学习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而是要不断地往生活延伸。
(一)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体验,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场景中去,直接面对现实的数学问题,在鲜活的事实基础上认知抽象的数学知识,从而收获相应的数学知识。情境体验在小学生的认知数学规律和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新课改实施以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已经不存在了,替而换之是的师生互动、结合现实数学情景讨论的方式,还有新教材的内容也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特别是教材中安排的“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等这些显性的操作内容,教师应该重视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形成概念、推导公式、实践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可以展现情境体验的内容,深刻联系生活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手来„„因为只有做了才会学会。在以往为老师讲解、板书、学生听讲、记录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动手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很少,所以也很难获得有效的数学体验、认知。现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验,在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数学的存在。通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学生有机会通过切身体验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让学生能把课堂知识与社会事实等同起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要使他们对事物真正了解就必须通过形象的物体,让他们通过形象联系起抽象思维,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应用情境体验,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形象等同起来。
(二)在生活中使用数学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生活即是知识的根源,也是知识的归宿,所以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联想生活,而且要在生活中联想数学、应用数学,这样才能在生活实践中验证的我们的数学知识,使其最终为生活服务。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具备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应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抽象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所带来的乐趣。在平时的课堂上面多设置一些实践课,让学生都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给同学们。例如:在班级郊游的时候,让学生们算算车费,门票等要多少钱等,在学校运动会时,问学生如何得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等,让学生们测量教室面积,体检时,让学生们算班级的平均身高,体重等。还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商店模拟,让一些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角色,让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设定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擦的价格,让买的同学计算用不同面值的钱去购买,让卖的同学计算如何找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货币的面值,还能锻炼他们计算的能力。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但是学习还是要以课堂为主,联系现实生活为辅,即要让学生们觉得数学知识面不枯燥,又不脱离课本的教学内容,把新课标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新课标引导学生的发展。生活是数学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好素材。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性,真实性,就必须很好地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发学生发现生活奥秘的兴趣。新课标的这点精神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更好地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供学生探讨、分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于素材的选取要具有实践性,教师要多提取一些联系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素材,使学生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得学习体验,同时数学素材要具有趣味性,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情境符合学生的兴趣。其实新课程改革在逐渐转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同时,我们的教学课本也同样发生了具大的变化,这些都是教育越来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结果,更贴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的目标不是为了考试考满分,而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在转变评价标准中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往的课程评价标准偏重于学生的成绩,这种评价标准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素质教育的原则相背的。新课改对课程评价改革是新课改内容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标准要求教师更关注发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注重日常课堂评价
新课改强调注重对日常课堂的评价,反对盲目看重选拔评价。只有侧重日常课程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认识到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为教师的提供教学反馈信息,新课改要求评价标准必须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要让被评价者也参与到评价过程当中来,评价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目前与老师要求的差距,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现阶段的情况,老师可以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的实时的信息获得,才能加深师生之间的认识,一方面通过评价,老师可以给予积极、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在得知自己差距后,也能马上迎头赶上。在以往为升学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方式里面,平时的评价太少,没有办法立即获得学生的信息,往往影响了学生了正常发展。在平时的课堂互动中,可以多设定讨论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于积极、主动的学生多给予奖励,这样不仅在带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了解教学效果的同时,课堂评价可以实时得知学生水平,也是验证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手段。新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多给予积极、正面、鼓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发展。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为了让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发展,由于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学生,发展目标、方向可能是不同的,所以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区别。新课程要求制订多元化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才是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的。特别是对于数学来说,高分低能的情况普通存在的,而有些学生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却是得心应手的。所以评价方式可以多一些,以课堂评价为主,结合作业分析作业情况、单元测试等评价方式,同时要让学生展开自评或互评,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评价,可以起到让学生自省的作用。我们应当废弃不顾个体差异、只以升学为目的急功近利的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浅谈新课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1期
2、李亚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练习的实施[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3、姚永芳;;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1年21期
10.《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方法创新
我国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注重对学生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该类教学方法未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对学生兴趣及合作能力等的培养。因此,本文依照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创新教学理念
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情境设置,后将学生按要求或自由分配到各个小组,使学生对情境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角色创设,使学生参与到角色中,对知识进行身临其境的探究与认知,例如,教师在对数学公式进行讲解时,可以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计算题后让学生对题目进行自主分析得出相关公式。
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完善教师队伍
对教师素养进行提升时,首先可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从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同时教师还应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及思想等进行相应改革与创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行教学,摆脱过去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教学现代化
学校应注重对教学环境的改善,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对多媒体设施的安装,使得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并展示,可以将数学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进而制作视频、动画等动态展现形式,或将插图制作为动态三维模型,开创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及新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应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性的培养,因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对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数学教学的真正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慧丽.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54-55.
[2]季晓霞.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学子:理论版,2015(14):44.
[3]刘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20):91.
11.《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一
一、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结合
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实际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数学学习开始积极倡导推行设置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来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 带入到课堂数学教学中去, 可以把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事情结合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来, 这种情境的带入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中与数学知识进行相联系, 更好地带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这个过程需要教学者意识到生活所赋予的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有了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就会促使教学者在数学知识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理论概念教学时, 从生活中选取对应点的生活素材, 善于发现生活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联系所形成的趣味性, 让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形成统一。让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 认识到数学贴近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 从而促进教学课程的有效进行。
二、将数学教学理念和思想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学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善于利用生活化的例子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联系, 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要求教学者要真正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对事物的所思所想的过程中去, 并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 要善于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来找到相对应的数学理论的支撑, 去发现数学实例, 把原本单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知识化为学生平时生活中最为简单易懂的例子。在培养和引导的过程中, 教学者要善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结合的主观能动性, 以鼓励和支持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对各自生活中发生的数学现象进行探索和提出疑问, 并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疑问。因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现成的学习素材, 让学生自身的所见所感来参与探索和实践所学的数学知识, 同时教学者在课外对学生的校园活动行为多进行关注和了解, 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数学知识寻找素材。最后就是老师要带领学生对生活中常存在的数量关系延伸搬到课堂上, 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抽象概念都一一用生活的实际例子进行简单化, 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用数学眼光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教学质量, 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者要善于带领学生用数学眼光发现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和趣味。在生活中, 学生要学会带着数学疑问对生活中发生的事物进行思考, 以及通过数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来证明生活中的数学原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者要努力培养学生从小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的习惯, 同时, 要善于利用数学眼光进行观察, 化解学生心中对数学学习的枯燥和单一,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探索新知识的好奇心, 同时还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用数学语言对生活事件进行理解和认识
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生活语言的学习, 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工具, 同时生活中的万千事物也是数学理论知识的来源。因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当前信息技术的时代下, 数学的语言功能会显得更加明显, 所以通过结合生活中的事物, 在遵循数学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 巧妙地使用更加活泼有趣、贴近生活且容易让人接受的数学语言来引导学生, 在课堂上, 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语言可以增加课堂的活泼气氛和趣味性, 在潜移默化中就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 这种学生自主把生活与数学进行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思维和方法。
五、教学者的教育教学意识要生活化
教学者在教育意识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化的引导和培养, 让学生重视生活中的细节, 并在学习中善于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 同时要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自主经验的获取来实现自己学习知识的生活化能力。这个教学和学习过程就是让教学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通过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相结合, 让教学回归到实践, 这个过程的实现, 可以有效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事物的看待逐步形成自己的意识和思想观念, 更好地从生活实践中锻炼培养自己的意志和人格, 并针对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自我学习和反思, 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知识过程中过于死板和机械式的思维方式, 进行智力与非智力的结合, 来促进生活和学习的共同进步成长。及时鼓励, 让学生体验“玩数学”的乐趣。
综上所述,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要善于重视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切实深入到现实生活中, 把数学理论知识的枯燥和抽象性转化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实际例子, 让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加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M].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11.26 (230) :4-6
12.《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二
夏国成
(重庆市巫溪县通城初级中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改之风在我国的全面盛行,广大数学教师开始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希望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结合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主体地位;教学情境;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往往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压抑,而且呈现出来的教学局面是学生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灌输。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性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鉴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以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
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上课后,我并未直接为学生讲述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而是点了几个学生,让他们用列、排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A:第二列第三排;学生B:第五列第六排;学生C:第三列第二排……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A和学生C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的列数和排数不一样,这两个数是正好相反的。”“嗯,很好,那根据这个事例,你们觉得位置与列数和排数有关系吗?如果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条件?”“有关系,需要两个。”“是的,那么,如果我们用(2,3)表示学生A的位置,那么学生C的位置该如何表示?”“(3,2)。”“没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位置,都是由一对有序的数组成的,而且每个同学的位置都可以看城市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的交点确定的,对于在平面内的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它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与刚才我们论述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我通过设计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也为课堂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
如今,我国已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具有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手段也已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注意二者的有效整合,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从而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大量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如一些建筑图片:泰姬陵、祈年殿、北京国贸大厦等,以及一些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食物,如词典、魔方、饮料罐、足球、漏斗、帐篷、螺母、金字塔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归纳,将这些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熟悉、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体验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识别。
三、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转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比如,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习情感与态度;在评价主体上,由原来只以教师为主体的发展成学生、教师都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方式上,由原来的教师评价发展为教师自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同时,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即多向学生说一些鼓励话语,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
以上即为我个人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实践的几点想法和意见,在此分享给大家,愿能抛砖引玉、投砾引珠。
参考文献:
13.《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三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
1.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
一般情况下,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来说比较枯燥无味,这在无形中就给数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新课改下,要求数学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处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比较叛逆的时期,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接受建议,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注重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转变
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不能死守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的推理过程,即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以及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学会正确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把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给同学介绍下,把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述,以及勾股定理这一基本定理在以后几何学习中有哪些重要应用。最后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勾股定理联系起来进行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存在学习的道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调整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
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对以后的发展以及升学考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的学习,在课堂的`教学中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在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的过程中,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引导。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4.注重数学课程评价系统的建设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谁的分数高谁就代表优秀,打击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要求数学老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唯分数论的评价系统显然不符合这一目标。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上的误区
虽然新课改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上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新课改过程中,一些老师对新课改的目标理解不透彻,形成了一些教学上的误区。笔者就简单谈下这些误区,以便学生在新课改环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1.过多地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忽略了老师的引导
在新课改的课程中,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老师什么都不干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一个问题往往很多时间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老师的知识毕竟比学生的知识全面,因此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真正从新课改中得到全面发展。
2.片面地追求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的设置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只片面地追求情景化的教学方式,那学生可能会只顾沉浸在情境化的教学氛围里而忘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及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更有甚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3.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最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多用多媒体,殊不知,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不宜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很多还是需要老师在黑板上进行勾画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龙飞。浅议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08)。
14.《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四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如何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是小学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 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变为指导者。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强硬的灌输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 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在帮助学生学习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这样的学习氛围下,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会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其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创新变革, 促使小学数学课堂丰富多样、复杂多变, 引导学生带着活跃的思维与积极的思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变革课堂组织形式。
1、开展合作式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交流、合作、讨论, 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了团结合作, 又在交流合作中得到了学习上的进步, 学生掌握知识更加透彻、学习的兴趣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中, 学生学会了互相帮助、共同思考、团结合作, 团体意识与合作意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2、开展角色体验式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的知识的角色中来,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身临其境。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 不要直接教给学生知识的最后结论, 让学生先自己感应知识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尝试自己是否能得到知识的结论, 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 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质疑,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慢慢的得到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 对于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
二、要建立健全师资体系, 完善教师对于建设。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课程意识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主要的教学依据, 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主要的方向,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 更新教学理念, 变革驾驭教学观, 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数学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 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自身的教学方式, 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 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其次, 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需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彻底摒弃, 遵循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原则, 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 创造和谐的、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但不是主宰者。教师i要把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一切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人文理念为教育依据, 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单单是要进行之中的传输,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要归于高度的重视。学习习惯可以在整体上展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全身心听讲, 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新知识, 要培养学生早睡早起、中午休息的习惯, 学生才可以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教师要特备注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将将数学知识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透彻的掌握基础知识, 及时的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氛围。
四、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实践, 应用所学的知识内容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比如操作活动、调查。例如,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习目的相对比较明确,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 教材中提到这样一段话“在数学运算中, 有很多有趣的公式, 欢欢与笑笑要去探索公式的神秘规律, 你愿意与他们同行们?”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比如教材中某一幅画中从A点到B点设计一条最短路径, 同学们来试一试, 画一画, 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得到大大激发, 驱动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与合作, 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了密切的练习, 学生应用数学纸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比较大的提升, 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
总之, 教学方法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 在小学数学阶段的教学中去, 教师需要站在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的角度上进行教学, 结合教材内容, 创新教学观念, 半个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教学方法, 促进小学数学课堂长远发展。
摘要:今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情况下,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及时的创新教学方式,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与应试教育的束缚, 勇于探索新问题、创新教学方法, 使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向着创新多远的方向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创新变革,方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学礼.在数学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J].教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
[2]黄秀玉.分析新课改小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旬, 20011
[3]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限性提高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5.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篇十五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1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9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不但要求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还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给他们将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并提出了几个创新教学方法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的要求
(一)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提高和具备的能力。数学学科蕴含了很多的智慧,学习数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便要求数学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在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研究和探索其他知识,使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①。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和现实生活相联系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内容,并将其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比如,超市经常会打折促销,这个时候,人们便需要通过数学知识来进行计算。
(三)将小学数学和教学育人结合在一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②。小学时期是学生的性格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可塑性比较强。这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和学生的成长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和育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做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数学,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该发挥好引导作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进行问题的探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重视先进设备的使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时,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學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基础教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时间,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再次获得学习以前知识的机会,教师的教学也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再次,教师应该选择科学的教材、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数学教学。此外,教师还应该以小组合作和课堂提问为基础,将学生学学数学的积极性和潜能激发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情境教学使用,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包含了下面几个流程,分别是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归纳结果及知识运用等。教师创设情境时应该将自己的经验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确保创设的情境有趣和生动,并能有效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去。在这种环境中,小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思考中去,并进行问题解析和探讨,得出相关结论。教师可以详细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并做好知识总结,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高效。
(四)将计算机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步运用到了教育领域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地展示知识,并且多媒体的趣味性比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将多媒体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开创数学教学新模式,增加教师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三、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来创新教学手段,以使自己的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
注释:
① 姚永芳.分析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 2011(21):184-185.
② 黄俊.基于新课程改革下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探讨[J].黑 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86-87.
16.小学数学新课改的反思 篇十六
一、进行课堂改革是必须的。
无论从国家方针政策来讲,还是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课程改革都是势在必行的,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证明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存在弊端。从培养人的角度以及培养人的能力的角度来看,新课程改革都是先进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对于我校学生学习现状来讲,中下等的学苗已经经历的传统教学模式近十年的灌输,证明是失败的教育,我们再抱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只能让他们更加反感,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只有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做法以及交给学生学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兴趣,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让他们无论从学习上,还是能力上,都有跨越性的进步,这样我们才能从学苗质量上提高成绩,树立我们学校的特色,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因为:不改革我们就是走老路子,时间长了,恶性循环,学校质量严重下降,教师也受到影响,学校发展更成问题。改革中,我们可以摸索,研究,共同创立适合我们学校的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取得阶段性进步,为学校发展做好奠基,为学生和教师的将来着想。
二、本阶段课程改革的优点
自学校提出学习昌乐模式以来,我们认真制定导学案,分配学习小组,做好课改铺垫,这么长时间来我们欣喜的看到很多好处。学生们学习的增加了,问题的增加了,上课睡觉的少了,影响纪律少了,学生们每天针对导学案进行预习,使得上课效率提高了,讨论研究过程中,使得合作学习成了趋势,大部分学生可以去问老师或者问学生来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从而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改变了以往很多学生上课睡觉溜号,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没有积极主动性,听课不集中,回去不预习不复习,学习兴趣低下,不爱学习,不学习的状况。小组学习模式,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提高了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学生在预习导学案过程中无形的学会了很多学习方法,多做了大量习题。同时在上课展示,讲题,点评过程中,又提升了能力,巩固了知识。从教学角度来讲,这些都是好的地方,学生只有想学习了,有学习兴趣了,才会更加的用功,用心的去学,才能弥补不足,提高成绩。当然还有很多方面的优点。
三、本阶段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虽然课程改革是好事情,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慢慢来解决。通过我的观察与分析,问题有一些。首先是学生时间长了,兴趣下降,恒心不够,后来不像开始阶段那样认真坚持了,懒惰现象严重,导学案完成的也有互相抄袭的,学生小组模式也有一些弊端,个别学生说话的也多了,随意了,讨论问题的时候说没用的也有,个别也有睡觉的。学生讲题不规范,不到位,使得很多问题讲不出来,课堂时间有限,使得教学任务达不到要求,使用导学案以来,明显课堂进度缓慢了,有时候显得效率不高,个别好学生吃不饱,并且总给别人讲题也不情愿。讨论问题的时候不积极,不知道思考。个别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不强,使得课堂没有很好的调控,虽然一片热闹,但是学习效果根本没有。教师导学案做的不精练,没有指导性,时间性,错误出现,让学生没法好好去完成以及对学习有指导作用,并且导学案学生完成后没有认真总结以及保存,使得学习表面繁荣,过后不管了。学生每天完成大量导学案,使得时间很紧,但是没有了复习时间,一些教师还留大量作业以及利用自习时间讲课占用自习时间,使得导学案完成不好,学习效率低下。教师之间协调不够,各科任之间不沟通,不交流,都在争学生时间,松一点的学科完成的肯定不好,老师再不认真督促,就形式化了。有时候从一定程度上还不如以前能记点,学点。
四、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
1、专任领导挂帅,设立一个课改小组,全面监控课改。
课改是一件大事,全校上下不仅应该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关领导和管理措施。不仅要监督教师完成课改情况,还要随时督促课改进行,对出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总结。不能让课改变成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毕竟不是领导,觉悟不一定都那么高。同时也需要有一些课改理论和实际强的人给与指导。洋思和昌乐这些方面做的都很好,这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基础。我对洋思,安丘,昌乐的了解,他们成功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制定详细的制度,以及合理的奖惩措施,同时有相关领导,坚定不移的监督,实施,督促。说好了就是逼着去做,去改,去完成,去实现,当一切都成习惯的时候,也就是出成绩的时候了。
2、对教师,对学生都要进行培训。
课改是有法可依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自己去探索,我们的课改要针对我们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然后对于教师以及学生都要进行培训,当教师还不知道导学案的时候,他能制定好导学案吗?当教师不知道怎么控制课堂的时候,他们能上好一堂课改课吗?当学生不知道老师要改什么做什么的时候,他们能配合好老师上好课吗?所以学生老师都要培训,出去学习室一个好方法,但是也要及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每科之间都要制定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针对本学科的导学案模式,不准备好就唐突的进行是没有好的效果的,否则只能是一片表面繁荣。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培训与总结,是课改必备的。对学生要进行展示,点评,讨论等方面的培训,建立一批可以带动学生学习进步的拔尖人才。
3、积极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课改是一种探索,尤其是针对本学校的情况作的教学以及管理转变,要及时了解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看法和意见,以及针对本学科,本校学生情况作出的判断和意见,众人拾柴火焰高,完全靠一两个人去做好的不是课堂改革,是个人进步。学生也会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尤其意见,对老师来说很多都是有用的,我们教师有时候没有做到学生期待的,当然我们期待的他们也没有做到,但是做教师就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学生,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当我们都做好的时候,学生再做不好是他们的事情了,也许有可能做好呢。我们即使觉得希望是1%,也应该做99%的努力。
4、课改重点在成绩,奖励优秀。
说一千到一万,我们课程改革,为了学生将来也好,为了学生掌握方法也好,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所以课改的标准不是谁课上的好,谁能驾驭课堂,这些都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看成绩,对于成绩好的当然得奖励,对于平行班,成绩好,进步快当然要奖励,这本身也是一种鼓励,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对于学生也要进行奖励,而且要扩大奖学金标准,让学生以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学习标兵,优秀小组,点评之星,展示之星等那些昌乐的都可以让其上升到学校范围上来,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奖励,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赏识教育还是可行的。学习有的时候也是一种氛围,教学更是一种氛围。学校如果能营造出这种良好的学习教学氛围,对于我们的发展进步是很有作用的,当然,也不单单是只奖励能做到的。
5、用管理促进教学,教学和管理相辅相成。
管理是学校以及教学补课分割的一部分,只教学没有管理师不行的,我们学校常常各摊顾各摊,协调配合的少,什么事情有时候总是不能统一,使得很多事情不能达到最优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一直以来,我们的管理制度很多,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往往虎头蛇尾,而且不能坚持。其实制度本身需要健全,但是维护制度更加重要,就像,国家制定法律,是为了有法可依,但是如果执法不严,就让法律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管理人员的精心尽力更重要,从现实状况上看,我们似乎管理人员缺少匮乏,其实一点也不是。而是我们没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徇私舞弊”“松懈管理”等现象依然存在,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学校管理也存在问题。大家有时候都心照不宣,就那么回事吧。另外我们学校根本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管理风气,班主任管的事情,科任不管,科任管的事情,班主任不好管,上级管的事情,下级不好说,有意见别提,提了谁都不愿意。其实我想,一个学校的管理是全方面的,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应该是管理者,而现在不是,管理者有时候不负责任,教师也不多管事情,比如上厕所抽烟的事情,学生甚至当着老师面大摇大摆,因为你不是我的老师,也不是领导。比如手机的事情。有时候老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领导们有时候做的都不好,那么我们何苦呢?所以如何让全校教师形成管理集体,才会对学校的管理有个台阶上,那时候学生就会很多事情都遵守纪律的,因为他们看不到我们管理上的缝隙。管理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果学生没有了“三闲”“缝隙”,那么想待在这里的就只能学习了,老师再认真教,成绩没有出不来的吧!
由于时间关系,以上是自己暂时想到的一些方面,以后若有其他再想到的及时补充反馈吧!
17.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篇十七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重庆市合川区古楼镇中心完全小学 王金龙
有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有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要信任理解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学生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课堂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品味数学,教师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新教材(人教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现实情境:一个小男孩手持10元钱站在一家商店的货柜旁准备买东西,货柜上摆放着分别标有8元、15元、6元、40元、45元和20元的各种玩具和体育用品。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是这个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想到些什么?只见学生立刻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满腔的热情参与其中,纷纷表达着各自的意见。这个说:“看来我只能买乒乓球拍(8元)或者买皮球(6元)了,我更喜欢皮球”;那个接着说:“那你还剩 4元”;有个学生甚至这样说:“我最喜欢踢足球,要15元,钱还差一点,如果这个商店可以降价就好了,不行的话,就只好回家再要钱了”。教师对学生的这些有思考、有个性、有创意的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进一步提出:你们刚才的这些想法和问题与数学有联系吗?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发现所有这些其实就是数学中的“比大小”“估计”和“加减法”知识。接下来教师说:希望同学们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对于教材中10-6=4(元)等人民币的计算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数学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活动,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设计了“交朋友”的课件游戏。课件由二十多个“可爱的小动物”图片组成,调起了学生的胃口。这些小动物带着如“勤俭节约”、“讲究卫生”、“音乐”、“背诵一首刚学的古诗”、“说一说妈妈的生日”等多方面的知识来到了课堂当中。同学们首先要小组合作,商量好和哪个小动物交朋友。然后选出一组同学为代表,比如是和“第3列、第2行”的小兔子交朋友,就请其中一位同学用新知识确定小兔子的位置是“第3列、第2行”,另一位同学以数对的形式正确的书写在黑板上:(3,2),再由一位同学亲自点击鼠标,显示出小动物带来的问题,比如:“请在(4,8)位置上的同学说出一个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并邀请教室中在“第4列,第8行”位置上的同学进行回答。这位同学不仅要很快的反映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还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小动物的问题。这个环节使新知识巧妙的穿插在游戏中,不仅有交流、有合作,而且形成了全班性的互动,学生在愉快地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了多方位知识的熏陶、能力的培养,使数学课的教育效果更加丰满。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要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这样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获得美好的情侣感体验。
1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篇十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合作交流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 视分数为教学的最高准则, 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的分数展开, 以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为主, 是典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学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只是课堂教学的听众与看客, 是知识的被动接授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被动接授、机械记忆、重复练习、强化储备的过程,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与自主体验, 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曙光。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提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使数学教学成为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那么,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如何进行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动手操作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倡, 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小学生天性好动, 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来学习数学, 既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 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 同时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改变传统的口头讲解, 代之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 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 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达到对数学定理、公式、准则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 使学生经历真理的发现过程。
二、主动探究
新课改提倡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在教学中, 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递的灌输式教学, 要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 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 诱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机, 激活学生思维,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 实现学习的再发现与再创造, 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为了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探究度, 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中心。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产生“口欲言而弗能, 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 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问, 使问题具有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探索性, 使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具有全体性, 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 从而打好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
(二) 活动的引导
新课改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但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 而是要做到扶放有度, 在“放手”的基础上做好“扶植”。所谓扶, 就是说教师在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中要做好指导与引导工作, 要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 要在学生思维受阻处、理解错误肤浅处给予启发与引导, 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过程。
(三) 活动的评价
探究的评价对学生非常重要。适当的评价会增强学生继续探究的勇气, 使学生重拾自信, 以更强大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如果评价不当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使学生失去继续探究的动力, 甚至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要做全面客观的评价, 善于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各种学习表现做纵向比较, 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合作交流
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某一方的单向活动, 而是一个多向交流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 我们要开展积极的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交流平台, 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闪现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师生间、生生间开展有效的知识互动与情感交流。
(一) 把握好合作的时机
在什么情况下展开合作交流最有效, 这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合作交流并不是随时随地都需要进行的, 我们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合作更积极, 交流更充分。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 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问题时, 当大部分学生都出现类似问题时, 此时开展合作学习最能引发学生的关注, 调动学生的激情, 从而使合作交流更高效。
(二) 把握好合作的时间
合作交流时间过长, 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缩短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合作交流时间过短, 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都会影响到合作交流的效果。因此, 在展开合作交流时, 我们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 科学估计合作交流的时间, 将学生的合作交流推向高潮。
四、联系生活
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来学习与理解数学,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引导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寻找教材中的生活因素与生活中的数学因子, 在二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19.《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 篇十九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27-02
引言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根据这种教育策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的创新,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小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升,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生。数学是研究数量、变化和结构的学科,综合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要求具有逻辑性和探索性。因此,需要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进行方法的创新,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新课改的目标和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恰当的改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校仍然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听,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就无法吸引足够的学生学习具有抽象特点的数学,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就需要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比较活跃,老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课堂内容,采用恰当的数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分组答题的方式,不仅会加强小学生的思考,还会在竞争中促进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更好的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数学教学本身有些枯燥,如果教师安排的课程较多,同时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那么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让学生提前对即将讲解的知识有个大概的印象,容易接受和理解,在预习中小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理解的困难点,从而做到针对性的听课。但是,小学生刚开始并不知道怎么预习,就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告诉他们如何预习,如何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慢慢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预习中,小学生不仅可以进行更多的思考,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老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们可以进行自由讨论,教师也可以随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三、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新课改下,教师如果要对数学教学进行创新,就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教师要将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渐渐的转变为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在课堂创造氛围,积极引导,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前预习,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后也要不值一定的作用进行联系,从而巩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
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公式讲解之前,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积极的思考,当他们互相讨论结束后再进行解答,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加强记忆。长方形面积公式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先对本节的内容做个简单的介绍,于是以请思考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呢?这个问题切入,让学生自由沟通和探讨,引导他们拿出尺子进行测量,对图形的长宽有个了解,进行记录,之后用教师写出的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内容。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体验中感受到更多的知识,与实物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更好的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有的时候老师提问,那么就会在举手的人中找一个人来回答,这样的方式能够增进少部分同学的学习性,提高他们的优越感,但是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表现的机会,这样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参与,也会疏远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新课改下,要求教学创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一个学生或者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学生的整体,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平等的对待,被重视、被尊重,从而积极的融入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分组形式、游戏方式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进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五、使用多媒体教学加强课堂的活跃性
新课改是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条件下提出的,在课堂上也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就可以让很多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具体,从而加深小学生的印象,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教材中学到知识。如果一味的使用黑板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感到乏味,也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多媒体的运用也让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不断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
[2]郁翠平.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多媒体应用[J].中华少年.2016(15)
[3]王小洁.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新课程(上).2016(03)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研究》】推荐阅读: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06-20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20112-13
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09-16
新课改小学英语教学反思10-16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热点透视06-14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06-28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