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 篇一
《十二次微笑》文中空姐面对乘客严厉的指责,仍然微笑热情地服务乘客,这种做法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对于自己犯下的错误要及时改正并且真诚地向他人表示道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1
以读为本,以悟为魂,指导学生在读中悟,养成一边读一边悟的良好阅读习惯,学会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词句是怎么表现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把阅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悟情明理,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态度变化,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课文中学习用词语“小心翼翼、无论……都……”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态度变化,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指导学生品味词句,学习用词造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的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打开书,回忆一下,课文主要是写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明确写了几次微笑
1、默读,找出描写空姐面带微笑的段落。
2、全班交流。
三、细读理解,品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1至3自然段,边读边想:从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顺势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4自然段。
可是由于空姐的疏忽,忘记了给乘客倒水,此时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空姐和乘客的心情。
学生读后全班交流。
1、理解体会空姐的心情。
(1)此时,空姐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理解“小心翼翼”,并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
2、理解乘客的心情。
(1)乘客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导朗读。
3、乘客为什么这么生气?
4、出示句子:“无论空姐怎么解释,这位乘客都不原谅她的疏忽。”明白乘客对空姐的态度。
5、如果你是这位空姐,你会怎么想?接下来的旅途你会怎么做?生交流。
(三)学习5自然段:
1、指名读5自然段。
2、理解空姐的真诚。
3、了解乘客的表现。
(四)学习7自然段:
1、自由读7自然段,边读边想:从空姐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如果你是这位乘客,听了空姐的话你会怎么想?
3、乘客这时在想什么呢?
(五)学习8自然段:
1、默读8自然段思考:到底是什么让乘客最终改变了决定?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空姐一次次真诚的微笑深深地打动了乘客的心,使投诉信变成了表扬信,换来了乘客的理解与信任。可见,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生活中,谁的微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总结,在《歌声与微笑》中结束新课。
《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疏、谅”等生字,会写“项、乘”等字,学习“延误、原谅”等词语和有关句子。
2、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的叙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心中那盏灯》,那“八个字”、那“一盏灯”,使我们感受到师爱的可贵、父爱的可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人与人之间真情的文章——《十二次微笑》(板书),看看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怎样用真诚换来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真诚”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
2、反复多读几次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3、生字卡出示生字词,用各种形式读准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诚”
1、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具体写“微笑”的句子,读一读,并结合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空姐当时的心情。
2、分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出示有关句子,并相机指名朗读。
(1)一位空姐走了过去,……好吗?
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2)她小心翼翼地……她的疏忽。
a读句子,体会他们的不同心情,并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b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的心情。
(3)出示第5自然段,体会心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4)第7自然段,读句子,体会心情,想想这位乘客在想什么,朗读。
(5)从空姐一次又一次“面带微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4、分角色朗读1至7自然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认真朗读课文。
2.《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 篇二
建新小学付旭蕾
《奇异的植物世界》是s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讲课文。课文主要围绕集中奇异的植物来写,让学生在这些神奇的植物里面去感受植物世界的神奇和独特。
课文主要采用游记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路线,在农艺师李叔叔的带领下一一去观察和感受的一下几种植物的神奇之处:哈哈树、带电的植物、蜡烛树、醉草、捕蝇草、水笛荷。文章内容不难,也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也比较积极。从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于这一篇课文的掌握程度是比较好的。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主要采取的补充标题的方式引出课题。我先板书:
15、()的植物世界。学生畅所欲言,补充课题。最后回归课题,补充完整课题:
15、奇异的植物世界。接着,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质疑和问题。这样的导入,充分地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的领悟到奇异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就课题提出疑问,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思考和问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生字词时,我主要先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教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拼音。等所有学生画完生字词,全班齐读一次拼音,接着采用逐个学习的办法学习生字。但因为学生的积累过少,词汇量太低,学生在组词那一块很韶能组出有新意的词语。学完所有生字之后,采用多种方式巩固和加深对生字的理解和书写。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主要会抓注意些笔画特别多或者比较容易书写错的生字重点讲解,而相对简单的则一笔带过。
分析课文内容时,因为考虑到课文内容相对简单,因此,教师要讲解和分析的地方相对比较少。因此,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来说话。每学习完一种植物,就让学生自己总结说话,比如:因为哈哈树上结的果子被风一吹,就会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所以人们给它取名哈哈树。让学生用关联词说话,一是考察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效果,二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课堂的学生反映来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比较差了。
纵观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氛围下,充分地感受和了解的几种奇异的植物特点,同时,课堂中的口头说话能比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但,纵观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比如:在学生字词时,耗时,效率不高,参与进来的学生不是大部分等,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分析课文时,如何让大部分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大部分沉睡的学生打开沉睡的思维,走进课堂走进课文,是一个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深思的课题。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建新小学付旭蕾
《十二次微笑》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空姐因为种种原因,忘记给一位要吃药的乘客水,空姐为了向乘客表示歉意,在飞机行驶的过程中不断给乘客示以微笑,最终感动愤怒的乘客,乘客最后把要写的投诉信改写成感谢信。
在本次课文的导入中,我采用的还是问题导入的老办法:先板书,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谁对谁微笑?为什么要微笑十二次?……最后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其实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能到起到吸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因为有问题,有疑惑,才会主动去寻找答案。
在分析本课课文时,我主要采用边读边感悟,移情法,朗读感悟法等。通过朗读,移情,感悟空姐的不小心、事多且忙,但积极努力将功补过的那种心情。特别是抓住描写空姐的几次微笑的句子和乘客的反应的句子,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感悟其中人物的情感。
本节课的亮点在:
1、学生朗读时间比较充裕。能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感悟空姐真诚的歉意。
2、利用分角色的表演朗读,进一步体会空姐和乘客两只之间不同的情感。
3、利用移情法,假若你是空姐,假若你是乘客,你会怎么做。加深学生对宽容的理解。
不足之处:
1、教师营造的气氛不够浓烈,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进入到那个环境中。
2、教师设置的问题层次不够,难的太难,简单的过于简单。让学生无所适从。
3、教师在引导学生说话时,功力不够,耐心不足,太过于着急让学生说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提升。
4、说话者和回答问题的学生孩纸主要集中在那几个学习成绩友优异的孩子身上,其他的学生仍然处于思维沉睡的状态。
3.《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 篇三
飞机马上要起飞了,广播里播完乘客注意事项,全体乘务员也回到了服务舱。突然,有位乘客向她们招手示意。一位空姐走了过去,面带微笑地问:“先生,我能为您做点儿什么?”
乘客说:“请给我一杯水,我要吃药。”
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升空平稳飞行后,我立刻把水给您送来,好吗?”
飞机渐渐进入了平稳飞行状态。突然,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了起来,空姐猛然意识到:糟了,由于太忙,忘记给那位乘客倒水了!她急忙来到客舱,见按响服务铃的果然是刚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非常抱歉!”那位乘客抬起右手,指着手表说:“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无论空姐怎么解释,这位乘客都不原谅她的疏忽。
接下来的旅途中,空姐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然而,那位乘客余怒未消,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不理睬她。
临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显然,他要投诉这位空姐。
空姐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还是很有礼貌地把留言本交给乘客,并面带微笑地说:“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那位乘客脸色一变,想说些什么,却没有开口。他接过留言本,在上面写了起来。
飞机安全降落了,所有的乘客陆续离开后,空姐打开了留言本。她惊奇地发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信中写道:“……在整个旅途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十二次微笑,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改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这趟航班!”
《十二次微笑》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空姐的真诚服务。
2、感悟语言的形式和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反复朗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会空姐和乘客的心情,同时进行角色体验,感受微笑的巨大力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一位乘客对空姐的感情变化中,感受空姐微笑、真诚的服务所带来的理解和信任。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人物情绪变化的原因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是空姐的诚意换来了乘客的原谅和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写题读题。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在哪些地方,你见到过服务员的微笑服务?(抽1——3名学生。生可以举例,师点评)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发生在飞机上的一个“微笑服务”的故事。
2、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 19 十二次微笑)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过渡:请看大屏幕。)
1、课件出示思考题,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1)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
(2)简单的说一说故事的经过。
发生——经过——结果
2、师生共同完成思考题。
A、完成思考题一,师生共同填写,学生在书上用“△”标出
课件出示:时间:——
地点:——
人物:——与——
B、完成思考题二,指名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经过:(发生——发展——结果)
3、教师小结:(发生)空姐的疏忽带来了乘客的不满;(经过)但空姐所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十二次的微笑服务,(结果)最终还是打动了乘客的心,换来了乘客的表扬。
三、深读“十二次微笑”,感悟空姐的“真诚”服务。
(过渡:空姐是怎样以十二次的微笑服务获得乘客的表扬呢?我们共同深入学习。)
(一)学习1—3自然段,感悟第一处微笑。
过渡: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突然有位乘客向他们招手示意。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一位空姐走了过去,面带微笑地问:“先生,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乘客说:“请给我一杯水,我要吃药。”
空姐很有礼貌地说:“先生,为了您的安全,请稍等片刻,等飞机升空平稳飞行后,我立刻把水给您送来,好吗?”
1、齐读句子,边读边想,从空姐和乘客的对话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2、生答。
3、小结:(空姐服务很周到,有礼貌)(乘客也很有礼貌。)
(二)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第二处微笑。
1、师:乘客得到水了吗?乘客为什么没有得到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师:乘客为什么没有得到水?此时,空姐会怎么做,怎么说?找出句子。
3、课件出示: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由于我的疏忽,延误了您吃药的时间,非常抱歉!”
A、自由朗读。
B、你能体会空姐的心情吗?(不安 抱歉)
C、空姐感到非常抱歉,她是怎么做的,找出重要词语。( 小心翼翼面带微笑)D、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知道的?知道翼翼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小心翼翼
翼翼:严肃谨慎。
小心翼翼:(过去)形容严肃文诚的样子。
小心翼翼:(现在)形容举动谨慎小心,一点也不敢疏忽。
小心翼翼:(文中)形容空姐在乘客面前小心谨慎 ,一点儿不敢疏忽的样子。
E、空姐为什么不大大方方,而是要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乘客跟前?(因为疏忽F、词语拓展练习。你们能说出小心翼翼这种ABCC式的词语吗?
G、你们能用小心翼翼说一句话吗?(生说,师评)
4、师:空姐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乘客面前,向他道歉,乘客接受道歉了吗?
课件出示:那位乘客抬起右手,指着手表说:“怎么回事!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看看,都过了多久了?”
A、学生勾画句子。指名说一说
B、你能体会乘客的心情吗?(生气 责怪)
(指导朗读,语气语速的不同)
5、分角色读对话。(我请一名女生和一名男生分角色读一读,女生读空姐的话,男生读乘客的话,老师读旁白。)
(三)学习第5自然段,感悟第三处微笑。
(过渡:无论空姐怎么解释,这位乘客都不原谅她的疏忽。在接下来的旅途中,空姐会怎样做的呢?)
1、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接下来的旅途中,空姐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
(补偿)过失——(弥补)过失
A、读句子。
B、从空姐的做法中你体会到她的服务怎么样?(周到 热情真诚)
C、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呢?(每次 特意面带微笑)空姐为什么要这样做?用文中的话回答(空姐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
D、请同学们在补偿过失下面画个小圆圈,补偿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呢?(弥补)
E、文中为什么不用“弥补”而用“补偿”呢?
F、空姐每次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那位乘客是指谁?换成“他”可以吗?我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接下来的旅途中,空姐为了补偿自己的过失,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他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
师:我们说话也要注意用词准确。
2、空姐这么周到,可是乘客的态度呢?(余怒未息 不合作)
3、小结:虽然空姐服务热情周到,但是乘客也不肯原谅她,而且还要留言本。空姐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四)学习第7自然段,感悟第十二次微笑
课件出示:空姐虽然心里很委屈,但还是很有礼貌地把留言本交给乘客,并面带微笑地说:“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无论您提出什么意见,我都将欣然接受。”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体会空姐的心情。
A、空姐是什么样的心情?(委屈)
B、同学们再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虽然…….但还是…….”的用法。
“虽然…….但还是…….”这组关联词和平时的说法有什么不一样?(多了一个“还”字)我们把它去掉后读一读。
课件出示:空姐虽然心里很委屈,但 是很有礼貌地把留言本交给乘客。
你们觉得用哪个好呢?这个“还”表现出了空姐的真诚。
3、小结。(多么真诚的歉意,那位乘客脸色一变,他会在留言本上写什么?)
(五)学习第8自然段,体会乘客的留言。
1、默读8自然段,思考。
A、乘客写的是什么?(表扬信)
B、理解运用惊奇。
(1)惊奇是什么意思?(惊,惊讶,奇,奇怪。)
(2)能用它说一句话吗?(学生造句,老师点评)
(3)为什么“惊奇”?(空姐担心乘客投诉,现在发现不是投诉,所以是惊奇。)
2、体会留言。
过渡:空姐惊奇地发现乘客写的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A、用——画出乘客的留言。
B、指名朗读。
C、体会乘客为什么将投诉信改成表扬信。
(空姐真诚的歉意,十二次真诚的微笑服务,获得表扬)
(板书 空姐乘客 十二次 真诚的微笑 表扬)
四、体会表达的方法。
空姐“十二次微笑”课文并没有把十二次都写出来,而是有选择的写了故事发生时的微笑,道歉时的微笑,最后写了第十二次真诚的微笑,避免了叙述的“流水账”现象。例如同学们写日记,就不能把一天里所有事儿都写下来,要有选择的写,选有趣的,难忘的有代表性的事儿来写,明白了吗?(板书:有选择地写)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次微笑》一课,它讲述了在飞机上,空姐用十二次真诚的微笑服务,换来了乘客的理解和信任,获得了乘客的表扬,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只要真诚相待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同学们,微笑吧,真诚的微笑,让世界更美好!最后老师有一首关于微笑的小诗送给大家。
2、师配乐朗读《送你一抹微笑》。
课件出示:送你一抹微笑
清晨,阳光化作微笑,洒满大地,
万物醒来了:
草儿抬头,花儿含羞,鸟儿歌唱。
我,送你一抹微笑:
让你的心灵不再孤单,
让失败中的你更加坚强。
我,送你一抹微笑:
让家人和和美美,
让朋友亲密无间,
让你,我可爱的孩子们愈发快乐。
我,送你一抹微笑:
幸福的微笑,甜甜的微笑,
让微笑播种心田,
让微笑传递人间!
《 十二次微笑》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十二次微笑》这篇课文,我认为这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好机会,让学生理解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力量。领悟微笑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学会微笑,做一个微笑生活的学生。
在请学生反复读文的基础上,我先请学生理解“挑剔”一词的含义,又相对应地找出空姐是如何对待乘客挑剔的言行的,通过“虽然……但是,尽管……还是”造句练习感受空姐的委屈与忍耐;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出空姐面带微笑的感觉;我还请学生把“空姐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面带微笑地询问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别的什么帮助。”这句话改成直接的语言描写,想象一下空姐会怎么说,说什么,想象说话使学生更深切的理解了空姐身上所蕴含的那种职业素养;除了想象说话,还有对比说话——如果你是空姐,你将怎样做?对比说话将学生的心理潜势与空姐的行为有一个比较,让学生更理解空姐的职业素养。
我还通过引读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空姐行为的感受:
“ 当乘客生气的质问时——空姐面带微笑地向他解释
当乘客余怒未消,不理会空姐时——空姐仍然面带微笑的为他服务
当乘客要留言簿投诉空姐时——空姐还是面带着真诚的微笑将本子送了过去
乘客挑剔再三——空姐却始终面带微笑。”
接着我让学生边理解边感悟,当语言文字训练完毕,课文的中心非常自然地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操守支持着这位空姐十二次的微笑。即使是面对冷言怒容,她的微笑仍然灿烂如花。 趁热打铁,我将微笑的内涵进一步延伸,通过语言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更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微笑令我们充满力量,微笑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4.县十二次党代会 篇四
大会执行主席赖继秋、谢海波、郭青海、林旭、钟爱华、吴锦添、陈学良、林英锋、钟寿宁、李春华、阙春林、卢桢模、陈荣水等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乔元到会指导。由各个党委选举产生的300名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出席会议。不是代表的县人大、政府、政协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和不是代表的十一届县委委员、纪委委员,不是代表的县直各党委、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大会还邀请了离退休干部代表、非中共党员县领导、县工商联及省、市属驻杭有关单位党委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开幕式后,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会上,县委书记赖继秋代表中共上杭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牢记嘱托乘势而上 为实现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
赖继秋说,五年来,我县始终抢抓发展机遇,大事喜事鼓舞人心;始终坚持又好又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始终着力做大做强,产业体系迅速发展;始终突出重点热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始终提升品质品位,县域城镇不断拓展;始终关注民心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致力创优创美,环境生态持续稳定;始终围绕党建科学,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积累了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政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打下的工作基础,是各套班子和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和许多革命老前辈、老同志的关心、关爱和支持。
赖继秋在《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城乡一体化,着力提升县域城镇发展水平;要强化发展保障,着力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水平;要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要加大统筹力度,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立足合作共赢,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打造生态文明,着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要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体制机制运作水平。
赖继秋在《报告》中强调,实现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努力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清醒看到党面临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会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钟爱华代表中共上杭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了题为《执纪为民惩防并举 努力为上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的工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上杭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11日,为期3天的中国共产党上杭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圆满地完成了会议预定的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
大会由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谢海波主持。
大会执行主席赖继秋、谢海波、郭青海、林旭、钟爱华、吴锦添、陈学良、林英锋、钟寿宁、李春华、阙春林、卢桢模、陈荣水,老同志刘广福、黄道荣、林锦添、蓝国鑫及主席团其它成员在主席台就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杜乔元到会指导。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杭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共上杭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决议。
赖继秋在会上致闭幕辞。他说,这次大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成就和宝贵经验,认真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讨论确定了我县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会议开得很成功,是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是团结鼓劲、民主求实的大会,是催人奋进、共谋发展的大会!必将对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对我县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加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赖继秋强调,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把学习贯彻好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多种渠道,采取
5.临安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篇五
邵毅
(2006年12月11日)
同志们:
我受中共临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临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为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而奋斗。
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市委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朝着“融入大都市,迈向现代化,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目标开拓奋进的四年;是全市人民开放大气敢创新,团结拼搏勇创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四年;是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四年。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次产业协调较快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五优”工程,启动 “工业西进”,注重强队建设,培育块状经济,缓解要素制约,工业经济实现扩量提质,预计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2.5亿元。实施招商引资“三个一工程”,全力推进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平台建设,成功引进杭氧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四年来,预计新增工业性投资85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为97.5亿元和1.6亿美元。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推进以农业“八大产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村“八件实事工程”,做好“四篇农民文章”,政策支农、科技兴农、服务促农的力度不断加大,预计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16亿元。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强化生态旅游特色,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临安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预计2006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初具形态,实现连锁超市乡镇全覆盖,预计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房地产业发展趋于多元化,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综合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坚持项目带动,完成华光潭水库建设,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段、锦城城防工程等即将竣工。四年来,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构建“一中两副多镇”的城镇体系,旧城改造成效明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连续几年成功举办森博会,提升了城市形象。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不断改善。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开展“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外经合作不断加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成功创建省文明城市和省双拥模范城市。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普及15年教育,实现省级教育强市创建目标。支持浙江林学院建成万人大学,市校合作不断深化。建立健全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建成国家火炬计划临安电线电缆产业基地,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千百十”百姓文化工程,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计生、体育、新闻、通信、老龄、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高度关注民生,破解“四难一差”,开展“春风行动”,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型救助体系。四年来,新增就业岗位5万多个。完成“四五”普法教育、“二五”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全社会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平安临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健全各类应急工作机制,保持了社会稳定,临安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市)”。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推 进政协履行职能“三化”建设,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工作,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加强对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做好党史研究、老干部等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干部“菜单式”培训,多形式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先锋工程”创建,开展“落实三真、关爱基层”活动,推进新经济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推行党员发展票决制。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深化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大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力度,实施村级廉政工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推进。
过去四年,临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多次进入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十五”计划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开局良好。预计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8.7亿元,比2002年增长77.2%;财政总收入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420元和8000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53.8%和49.2%。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历届县市委奠定的扎实基础,靠的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临安市委,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临安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四年的奋进历程,我们深感创业蕴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四年来,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临安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经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
——必须坚定发展,坚持发展的特色。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临安实际,体现时代要求,确立了“融入大都市,迈向现代化,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引领了全市人民的行动。
——必须务实创新,解决发展的路径。围绕发展目标,切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在务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实干,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城市化、环境立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五大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工作载体和工作举措,推动了重点领域的发展跨越。
——必须和衷共济,凝聚发展的合力。传承合力兴市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临安精神,营造团结拼搏、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干事业一条心,抓发展一股劲,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必须以人为本,践行为民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强化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思想解放,充 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建设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临安过去四年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区域竞争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够协调;工业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要素制约问题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巩固“平安临安”创建成果任重道远;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够强,一些干部精神状态、思想作风、素质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够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放眼世界,环顾周边,审视临安,我们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今后五年,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杭州构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加速推进,临安面临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五年,是我市发展的严峻挑战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世界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对我市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地区间尤其是周边县市在更高层次上谋求发展、争先进位的压力更大,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繁重,化解要素制约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的 工作艰巨,我们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今后五年,是我市发展的攻坚决战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发展大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齐心协力,发奋图强,推进临安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融入大都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民生安市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
今后五年,全市主要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1年达到300亿元,人均达到6000美元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8.3%,到2011年超过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5%,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力争到2011年突破30亿元,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2%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民素质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目标,并朝着内涵更深、层次更高的现代化生态市目标迈进。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是我市今后五年和未 来较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杭州西郊,就是立足于杭州市区西部近郊的定位,主动接受杭州城区的产业转移、功能延伸、要素溢出和文明辐射,逐步实现由“郊县”向“郊区”的转变,着力构筑与杭州城区无缝对接、高度融合的半小时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文化圈,把临安建成杭州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基地,大都市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长三角发达地区辐射皖赣的经济接转基地。现代化生态市,就是一个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为主要特征,发展协调、以人为本、山川秀美、和谐安宁,全市人民生活幸福、引以自豪和令人向往的“品质临安”。生态经济发达,就是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生态经济新模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优美,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城乡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文化繁荣,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人文精神得到弘扬,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观及生态伦理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生态社会和谐,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建立起适应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人口生态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好、生活质量高。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就是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和杭州西郊定位,注重发展目标与发展方略的统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加速迈向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融,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过程。
生态是临安最大的优势和特色。立足优势,特色发展,走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在历届县市委带领下全市人民不懈的追求。从封山育林,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到“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再到“强市名城胜地”,全市上下对生态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逐步探索走上了生态与经济共赢、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迈向现代化,是临安今后五年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人的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对临安来说,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对“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和“强市名城胜地”目标的继承、深化和发展,是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临安的生动实践。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努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走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社会引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同时,让人们在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必须遵循经济增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要坚持“融入大都市”这一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民生安市五大战略。
融入大都市,就是要实现与大都市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功能分工的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一体化。立足大杭州,融入大都市,是临安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首要推动力,是推进临安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取向。同时,要从更宽视野、更高起点、更深层次看待融入问题,进一步融入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赢得发展主动权。融入大都市,要以观念为先导,增强“同城意识”,强化“杭州西郊”概念,发挥“零距离”融合优势,借势发展,借力发展。要以规划为龙头,着眼于更大的背景谋划发展,加强与大都市规划衔接,差异互补,联动发展。要以交通为基础,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高速路网,缩短时空距离,增强区位优势。要以产业为支撑,着眼于大都市主流经济,立足特色优势,增强配套意识,完善产业体系。要以环境为保障,发挥临安独特的环境品牌效应,吸纳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打造长三角一流的“要素洼地”、“人才高地”和“投资福地”。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工业经济是富民强市之路,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基础,必须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势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临安的经济实力。
大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开放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 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前提,必须把开放作为“第一动力”,以开放促进融入,以融入扩大开放,不断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倍添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一流的环境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制胜点,必须把环境作为“第一引力”,发挥生态优势,建设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更加宽松优越的创业环境,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优质要素,使之与我市优质资源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关键,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注重有序引进、积极培养和合理使用相结合,充分激活各类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创优氛围。
大力实施民生安市战略。富民强市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根本目的,必须把惠民富民作为“第一追求”,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着力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
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今后五年,我们要把长远目标与现实基础联系起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逐步把生态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着力增强经济实力,改善城乡面貌,推动文化繁荣,促 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增强经济实力。发展经济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首要任务。要按照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和提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产业协调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目标,构筑互为渗透、彼此支撑、布局合理的三次产业格局。到2011年,三次产业比重达到7:55:38。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业,不断提高生态经济的比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推进经济国际化,注重利用外资质量,扩大外资引进总量,改善外贸出口结构,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文化的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制造业和农业产业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转化。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
二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发展“清洁、轻型、高效”工业,做大做强东部,推进“工业西进”,逐步形成以杭徽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举全市之力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增强经济开发区的“龙头”和“引擎”作用,提高工业功能区的承载和集聚能力。到2011年,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工业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65%。实施激活民资和招商引资“两轮驱动”,加大工业性投入,推动精密制品、五金工具、竹产业、轻纺等块状经济做大规模和提升层次,促进电缆、节能灯、装饰纸、农 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坚持“市外即外”,注重“选商择资”,强化“以民引外”,改进招商引资办法,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吸纳一批大都市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符合产业链要求的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品牌创建,争创一批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完善工业经济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优质企业、优势产品等的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设备。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0%。完善工业经济工作体制和机制,切实加强涉工领域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优先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需求,不断改善投资创业环境,营造浓厚的合力兴工氛围。
三要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高效、生态、外向”的要求,大力发展集生产、服务、消费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的生态功能,拓展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巩固“东竹西果”产业格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做优山核桃、竹笋、茶叶、蔬菜、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信息服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向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相统一、与先进制造 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继续发挥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带动发展特色餐饮业和休闲娱乐业,进一步做大做优休闲度假产业。到2011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和培育繁荣专业市场、特色街区,继续推进连锁超市、“放心店”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构建为各类产业和各类园区配套的物流体系。有序开发景观房产,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增强服务功能。
(二)改善城乡面貌。改善城乡面貌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重要内容。要立足生态优势,着眼于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让临安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一要推进新型城市化。以中心城区发展为先导,以要素集聚和功能互补为导向,加快与杭州大都市基础设施、产业、要素等对接,完善“一中两副多镇”的城镇格局,做到城市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生态城镇体系。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转化。坚持项目带动,改善投资结构,着力实施“六大工程,百大项目”,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加快城镇现代化进程,做到城市建设与环境相 统一,建设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城镇。加快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到2011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
二要建设农村新社区。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以完善农村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各具特色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到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00亿元,农民非农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景观的设计和保护,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新社区。
三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政府引领和示范作用,增强全社会节约和环保意识。实施节地节能节材节水标准,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有序地开发低丘缓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完善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开发,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格局。开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推进电源电网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建设一批生态经济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逐步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的生态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转变。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提高城区截污纳管率,完成两个副中心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乡镇、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清洁”五大工程,加强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完善环境监控体系,提高环境突发性事故应急能力。
(三)推动文化繁荣。繁荣文化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内在要求。要培育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大力发展具有时代特征、临安特色、大众特性的区域文化,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繁荣局面,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要培育生态文化。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家庭等“多绿”创建和文明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培育生态理念,增强全社会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消费模式,树立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依托山水特色和文化底蕴,注重彰显城市个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山水风光与文化内涵和谐统一、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相映生辉的城市风貌。把生态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让生活成为生态化的生活,让生态成为活的生态、生活化的生态。
二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弘扬吴越文化精华,挖 掘天目山文化、浙西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重视文化的物化形态,加快建设钱王文化广场、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文化事业投入,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民间文化,活跃基层文化。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催生一批文化精品和优秀学术成果,推出一批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办好《今日临安》,提高文化传媒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文体娱乐、文化创意、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共同繁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三要构建创新型城市。文化是创新的支撑,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临安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精神动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建设科技强市,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推进与浙江林学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成一批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11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要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要素市场,形成有效引 导要素资源服务科学发展的机制。加大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力度,重点在文化、卫生等领域进一步放开搞活。
(四)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要提高人的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倡导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使用与激励、流动与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以先进文化引导人、激励人、凝聚人,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教育强市,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建设卫生强市,建立有效的新型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着力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臵,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建设市体育运动中心。推进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到2011年,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接近80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要强化民生保障。创业是财富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安民之要。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群众的首要途径,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强化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促进充分就业。重视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实现“居者有其屋”和“居者优其屋”。发展城乡公交,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改善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问题。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共建”。
四要深化“平安临安”创建。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开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弘扬社会正 气,倡导见义勇为。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完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依法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建设“法治临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市,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大对“地霸”、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建设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平安临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吃上放心食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重点推进七大工程建设
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必须以项目作支撑。今后五年,要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一)工业平台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工业功能区为基础,重点工业功能区为支撑,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补充的工业平台体系。坚持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再建20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完善工业平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探索“一区多园”等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和提升,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经济开发区。加快锦城、玲珑、高虹、於潜、昌化、龙岗等重点工业功能 区建设,增强集聚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特色,培育产业集群。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创业困难,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降低中小企业创业成本。
(二)百村建设示范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100个重点村建设,从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抓起,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带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力争使我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八大工程”,开展“三百活动”。积极发展农村生产,形成一批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农家乐”等特色村,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村庄规划,扎实推进村庄整治,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配套设施、整洁的居住环境引导农民,确保农民按照规划新建、翻建住房。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交通、水利、供电、环保、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条件。
(三)中心城镇建设工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征地后配套、先储备后开发、先做环境后出让,提高经营城镇的水平,推进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强化城镇规划控制,推进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市场化。提升城镇设计和建筑品位,彰显城镇的个性。围绕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和发展,发挥辐射扩散作用。按照“城中湖”的定位,坚持生态优先、“还湖于民”,实施青山湖区域综合开发,推动锦城和经济开发区东西并进、互动发展、逐步融合。加快城东新区和城南区块建设,增强“森林城市”特色,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吴越花园”。围绕现代化小 城市的目标,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於潜、昌化两个副中心,明确城镇定位,加快产业发展,提高集聚带动能力。要合理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中心镇,增强产业优势,体现城镇特色,完善城镇综合功能,使之成为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
(四)旅游产业提升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旅游精品,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推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加强政策扶持,加快整合旅游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参与,推动旅游企业联合,重点实施好天目山综合保护工程和青山湖综合开发项目,着力打造天目山、青山湖、浙西大峡谷、大明山、太湖源等重点景区。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会议休闲、山地度假等旅游业态,规范有序发展“农家乐”。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丰富特色旅游商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协调、相互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拓宽发展视野,鼓励旅游企业主动对接杭州西湖、安徽黄山等品牌景区,加快融入沪浙皖“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圈。
(五)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围绕加快融入的要求,推进以“一横四纵”为重点的主骨架公路网建设。全面建成杭徽高速公路,加快启动彭浦线建设,扎实做好临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和华东地区高速交通网。完成13省道、16省道、昌文线改建,完成18省道龙岗至鱼跳段拓宽工程。完善农村公路网和旅游交通网,实现三级以上公路通乡镇率、等级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三个100%”。积 极争取文一路西延,配合做好中远期过境铁路和杭州轻轨西延等规划建设,提升青山航道通航能力,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网络。
(六)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生产总值的比例。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突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多层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把农村教育摆在重要位臵,科学合理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扩张,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重点抓好一批中小学改、扩、迁建工程,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
(七)社会保障基础工程。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年均递增5%,工伤保险两年完成全覆盖,完善“五险合一”的征缴办法。继续推进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向农村延伸,五年内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城乡“低保”差距,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镇标准的70%。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年内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救助网络,加大对弱势群体扶贫帮困力度。
五、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按照中央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贯穿于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实践,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加强思想建设。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思想解放,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促进临安更好更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解放思想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重点,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党史工作,加强党史教育。要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实践创新,达到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推动工作的目的。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解放思想要贯穿于更好更快发展的始终。要真解放思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实际能力。要敢解放思想,按照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意愿,冲破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要会解放思想,善于解决发展进程中的“桥”和“船”问题,不断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要在实践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勤政为民。
(二)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 设。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执政能力上,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检察机关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科协、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有效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实行常委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体制的新要求,完善市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根据发展的需要搞好班子配备,注重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群众公认选干部,着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较真的干部队伍。建立高效实用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深化“菜单式”干部培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女干部、党外干部,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干部工作。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进干部交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上挂下派锻炼。广大基层干部处在一线,任务重,压力大,要切实关心、真情爱护、严格教育、有效激励,引导 好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热情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以固本强基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以固本强基为目标,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要求,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先进性建设。以提高发展富民本领、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为重点,实施好“领头雁工程”和“先锋工程”,更加注重选好用好能够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改变农村面貌的村党支部书记,建设致富型农村党组织。以提高影响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重点,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十家示范、百家指导、千家覆盖”工程,开展党工团共建,建设和谐型企业党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社区为重点,推进“共驻共建”,优化社区党组织设臵,建设服务型社区党组织。以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继续深化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建设满意型机关党组织。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学校、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党组织,都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着力点,提高党的影响力。
要充分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建立健全“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途径,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制度,深入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活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继续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发挥村级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系统的作用。畅通出口,妥善处臵不合格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 性和先进性。加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关心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
(四)以效能建设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要以效能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要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机关效能革命,着力解决机关“办事难”问题,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优化服务环境。着重围绕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重点工程,简化办事程序,促进效能提速。健全效能建设的责任落实机制,完善效能建设考核、督查具体办法,健全效能建设制度,做到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一把手”亲自抓、主动抓,切实把机关效能建设抓到实处,抓出成效。
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倡导不事张扬、埋头苦干、多做少说的工作态度,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多干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利长远的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习气,严格控制公务开支,规范公务接待行为,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五)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从严治党,扎实有效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带动社会风气。
要切实加强廉政教育。重视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深入开展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全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政治纪 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依法行政,做到廉洁从政、权为民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监督,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要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不同意见畅所欲言、平等讨论的环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基本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惩防体系构建的质量和水平。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继续深化完善党内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重点围绕管好人、管好权、管好钱,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真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突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村级廉政工程。
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和违反“两不”规定的案件,严肃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不断开创党风正、民心顺、事业兴的新局面。
6.第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六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西安重召开。大会上回顾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并确定了对今后五年青海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通过观看电视直播、学习代表上一次党代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通过我全体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的认真讨论交流,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体感觉干部所作的报告鼓舞人心,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必将不同凡响,各民族将更加团结一致,各项事业的发展将更加蓬勃。通过深入学习,结合当前乃至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工作情况,达成统一认识,对本次党代会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要善于学习,掌握工作的本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工作技能和实践本领,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
二、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要坚持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的过程中,共产党员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才能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业务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 1 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认识水平,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
我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臵,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主管部门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工作实践,在本职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四、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出发点。
7.《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 篇七
中共尖扎县委组织部2011年2月15日
尖扎县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县委
十二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
2月15日上午,县委组织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县委十二届十次全委会会议精神,并对2011年组织工作要点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县委组织部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玉斌同志主持。
会上,李部长传达了县委书记林华旦同志代表县委常委会做的工作报告,县政府县长李加同志对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情况及关于《中共尖扎县委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草案)》的说明。李部长要求组织部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实点,以生态环境与建设
为重要内容,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保障,巩固和扩大“十一五”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并结合2011年尖扎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要求和组织部门工作要点,特别做了六点安排;一是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出台抓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些制度。二是在目标考核工作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特点和目标,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完善和加强目标考核办法和制度,促进工作,落实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对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副职的监督和管理,对班子合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好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和办法,促使班子团结,促进工作落实。四是加强乡镇站所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站所职责,加强乡镇站所人员和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出台乡镇站所管理意见,改变人员管理复杂、难于管理的局面。五是加强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相统一,严肃换纪律,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六是要细化组织工作要点,确定目标责任,落实责任人,各尽所能,确保2011年组织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报:县委,州委组织部;
送:各乡(镇)党委,县委各常委,存档。
8.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篇八
省十二次党代会,开启了“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新征程。强卫同志代表十一届省委所做的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立意高远,总揽全局,集中体现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智慧,是在新起点上加快新青海建设的政治宣言,是未来五年指导全省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归结起来,《报告》有以下八大突出亮点。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在发展历程上,讲成就讲经验。《报告》以“两个新”,高度概括了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开创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局面,开辟了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新境界,即“八个面对、八个坚持、八个新”。过去的五年,是青海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基础设施成效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比如,2006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641.1亿元,2011年我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34.72亿元;我省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1.7倍和2倍。这五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办好青海的事情,必须把中央精神与省情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必须把争取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必须把解放思想与真抓实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必须把扩大经济总量与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必须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与推动绿色发展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必须把加快发展与维护稳定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宝贵经验。
从新青海到新生活,在发展目标上,讲统筹讲提升。省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分“两步走”的战略。目前,我们已经胜利完成“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新青海建设站到了新的更高起点上。省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在全面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六个新特点”和人民群众对发展提出的“八个新要求”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两新”奋斗目标,明确要求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实现“八个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特色产业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政治文明显著提升,社会管理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显著提升,青海形象显著提升,党的建设显著提升。“两新”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任务的题中之义。新青海、新生活,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建设新青海,重在“强省”;创造新生活,旨在“富民”。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战略思想。从新青海到新生活,彰显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根本目的。这是省十二次党代会的最大亮点,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又反映了治青理政战略目标的全面提升。
从青海意识到新青海精神,在发展源泉上,讲信心讲干劲。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是激励全省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是青海人民在建设新青海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新青海精神,是对青海意识的拓展与升华。《报告》指出,新青海精神主要包括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新青海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海的生动体现,反映了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的强烈愿望,表现出高原干部群众“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干劲”、“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迈情怀。新青海精神,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地域特色,与长期形成的“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们实现“两新”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我们要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前行的豪情,进一步凝聚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斗志,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信心。
从青海到兄弟省份,在发展对比上,讲差距讲赶追。《报告》明确指出,虽然纵向比,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横向比,青海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这充分体现和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新形势的清醒把握和理性认识,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高度责任和百倍信心。《报告》进一步指出,当前我们的工作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的确,青海自然条件艰苦,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追赶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发展不够仍然是青海最大的省情。但青海人口基数小、人均投资强度较大,国家支持帮助较多,我们完全有条件、完全有能力进行赶追。面对全国千帆竞渡的发展态势,我们要展示跨越赶追的新气象,找准差距和优势所在,求新思变、敢为人先,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加快发展、融入全国、走向世界。
从“三大历史任务”到“四个坚持”、“四个发展”,在发展思路上,讲特色讲创新。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在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我省推进三大历史任务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概括了青海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积极践行“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历史任务,始终坚持发展支撑、特色引领、集聚带动、协调推进,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努力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奋力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不断夺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新胜利。这个总体思路,明确了青海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历史任务、路径方法和精神动力,继承了历届省委治青理政的成功经验,凝聚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心血智慧,经受了实践检验,得到了广泛认同。这一总体思路,其核心就是“四个坚持”和“四个发展”;这一总体思路,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如何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这一总体思路,符合青海实际,具有鲜明的青海特色,富有探索性创新性。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和发展。
从“三大重要战略地位”到“三大区战略部署”,在发展支撑上,讲重点讲路径。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立足资源、生态、稳定三大重要战略地位,正确处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关系,着力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三大区”战略部署,即要全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三大区”战略部署,对应着资源、生态、稳定三大重要战略地位,是对三大重要战略地位的强化与落实。实施“三大区”战略,既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又是青海增强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既是对省情认识的再深化,又是实现“两新”目标的关键支撑;既是今后全省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又是建设新青海的必由之路。
从党员到领导干部,在发展保证上,讲根本讲党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是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的根本保证。《报告》指出,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增强思想建设的针对性,重点在教育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上下功夫;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着力建设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着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干部队伍;要不断巩固党的基层组织,强化抓基层、打基础、强一线的工作理念,推动基层组织主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深度融合;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始终做到决策为了人民,工作依靠人民,成果人民共享,把“让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唯有如此,才能为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从新形势到新任务,在发展要求上,讲素质讲能力。建设新青海,创造新生活。科学发展是主题,改革开放是动力,幸福美好是目的。当前,青海正处于经济加快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卫书记在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体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指出,在我们身后,是568万百姓期待的目光;在我们肩上,是富民强省的千钧重担。进而提出了“六讲六表率”的新要求,即讲政治,做立场坚定、行动坚决的表率;讲宗旨,做联系群众、一心为民的表率;讲实干,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表率;讲团结,做维护大局、增进和谐的表率;讲学习,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表率;讲廉洁,做修身立德,勤政廉政的表率。这些要求,既是对新一届省委班子提出的,更是全省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基本遵循。只有做到这些要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才能昂扬奋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完成好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让青海各族人民满意。
9.学习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篇九
10月10日下午,中国电信五华分公司工委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会上,重点学习了县委书记黎健平代表县委在县党代表大会上所作的《破难攻坚,提速发展,努力推动五华成为全市绿色的经济崛起主力军》工作报告,并结合县直工委工作实际就如何切实贯彻落实好县委今后五年工作重点作出了详细安排和周密部署。
会议要求,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党代会精神。通过不断深入学习黎健平书记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当前,要以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为契机,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活力;要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能力;要以创建“四强”党组织为目标,着力加强机关基层组织;要以党建创新活动为动力,在坚持促进工作创新上实现新突破;要以机关自身建设为主体,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黎健平在讲话中提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五个表率”,把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推进五华新发展、新跨越的大业上来,以只争朝夕、破难攻坚的精神,组织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创历史大业。
一要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做解放思想的表率。树立更加开明开放的思想,用“放眼世界”的魄力和“敢闯敢冒”的胆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真正实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举措,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做科学执政的表率。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掌握执政党先进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熟悉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善于把理论知识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努力做一名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型领导干部。
三要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做勇挑重担的表率。把全部精力放在落实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上,从每一位县委委员、候补委员,每一位县委常委做起,按照整体工作部署,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抓落实,对认准了、定下来的事,就要一抓到底,不抓出成效绝不罢休,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四要精诚团结、民主共事,做促进和谐的表率。时刻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五华发展的大局为重,倍加珍视团结,悉心呵护团结,自觉加强团结。坚持在合作共事中凝聚力量,在团结奋斗中促进和谐,全心全意干事业,同心同德谋发展,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五要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做服务群众的表率。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否答应、是否高兴、是否拥护,作为判断和衡量功过、是非、曲直、荣辱的依据。在感情上接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决执行廉政建设规定,任何时候,党员领导都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以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真正做一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会议要求,要结合实际,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县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始终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谋划,找准自己的“得分点”,人人争当得分手;要认真总结2011工作,提前思谋2012年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什么,为明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10.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篇十
中广网南京11月12日消息11月11日,中共江苏省委召开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向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通报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到会通报情况并讲话。
石泰峰从大会基本情况、省党代会报告主要内容、省纪委工作报告主要内容、省党代会人事安排情况四个方面,向党外人士通报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主要精神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他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关键时期召开的。大会认真回顾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下转A3版
上接A1版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大会开得十分成功,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两个率先”宏伟事业在新起点、新阶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保证,对于动员全省上下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团结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石泰峰指出,党外人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力量。希望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把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把广大党外人士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大会确定的新目标新任务上来。要集中一段时间,认真学习省党代会报告,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用省党代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认识,坚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展开工作布局,特别是要围绕省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主要任务,深入调查研究,主动建言献策,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积极为推动科学发展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齐心协力开创江苏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罗一民主持通报会。
【《十二次微笑》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08-05
邻水县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06-23
认真贯彻落实学习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10-27
学习贯彻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11-01
学习贯彻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12-02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反思08-11
二十二、《绿》教学设计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