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2024-06-26

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共10篇)(共10篇)

1.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篇一

菲律宾是位于亚洲的一个国家,在时代的发展中,菲律宾的经济不断地增长和飞速发展,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但是菲律宾的时局经常动荡,这些动荡的政治局面便成为阻碍菲律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菲律宾位于热带地区,风景独特,景色优美,有着很高的观赏性,许多游客喜欢到菲律宾放松度假。

菲律宾和台湾省隔海相望,菲律宾同时也是一个群岛组成的国家,在菲律宾能看到海岛上的热带风情,是一个风情浓厚的地区,菲律宾的发达的经济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菲律宾也成为亚洲富有的国家,菲律宾是新兴工业的发源地,当地的旅游业随着不断的景色开发变得炙手可热。在菲律宾境内,有很大一部分地区都是山地高原,并且这个地区火山众多,许多岛上都有很多活火山,这些火山下面孕育了无限的能量,因为这个原因,菲律宾也是地震频发,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菲律宾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这个地区的气温全年都很高,降水多,经常会发生台风等,所以,在菲律宾旅游首先要注意的便是防止强烈的太阳光暴晒,需要带好相应的防晒物品。菲律宾的大多数景色都是由热带雨林构成的,在菲律宾有很多热带风光,这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因为景色优美,所以当地的旅游业发展的有声有色。菲律宾的椰子种植范围广泛,这也成为了菲律宾一个重要的工业,菲律宾在发展当地的椰子种植业的同时,出口当地的椰油和椰子制成品,这为菲律宾提供了很多额外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菲律宾是一个拥有国果的国家,当地的国果便是芒果,这是一种热带水果,当地的人民都很喜爱食用,芒果味道甜美,有着独特的味道。菲律宾的总体海岸线都非常曲折,很多小岛上都有着湛蓝的海水和强烈的阳光,吕宋岛是菲律宾一个重要的小岛,这个岛上的建筑物大多都是以度假村的方式建成的,许多人都会到这个岛上放松休息,给菲律宾增加了很多人气和旅游收入。在每年的五月份至十二月份,是菲律宾的台风期,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去菲律宾游玩。

菲律宾的宗教信仰比较分散,境内也有许多教堂等建筑物,菲律宾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

2.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篇二

1.1 民俗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窘境

在国外,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 民俗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宣传、发扬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 民俗旅游与文化旅游融为一体。但在我国民俗旅游开发迅猛发展的背后, 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同样显著, 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缺乏规划、全面开花的民俗文化旅游, 多采取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掠夺式开发手段, 以至于环境损耗和地方文化同化的恶果逐渐凸显, 旅游资源质量及吸引力渐趋下降。总体而言, 民族地区特别是中西部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非但未能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反而使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与世界“三N” (Nature、Nostalgia、Nirvana, 自然、怀旧、天堂) 的旅游潮流完全是背道而驰, 由此看来, 民俗文化旅游亟待新鲜元素的加入以谋求新的发展与进步。

1.2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

地质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方式, 起源于地质旅行活动, 现已发展成为以地质内容为主, 涵盖矿产、古生物、地震等多种类型的观光性质的科学旅游。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地貌形态多样, 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应用地质旅游方式可在旅游市场中形成崭新的亮点, 并由此牵头整合区域内多种旅游资源, 实现旅游资源的综合性开发。具体来说,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的资源整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 丰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走旅游资源综合化开发道路。地质旅游以山水为特色, 通过整合西南省份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可对“七彩云南”“多彩贵州”形成最生动的诠释, 最终形成区域特色旅游优势, 对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构成助推作用。

(2) 地质旅游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优势的最大限度发挥, 成为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的特色项目、优势项目, 树立品牌效应, 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仅贵州目前就已有兴义、绥阳双河洞、关岭化石群、织金洞等8处国家地质公园, 以及“十二五”期间申报的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 乌江—梵净山世界地质公园, 建设发展的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深度游、“水高原”生态旅游品牌, 都可由此全面带动贵州旅游发展, 以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号召力抢占这一独特的资源品牌高地, 由此促进贵州民族旅游的优化整合。

(3) 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的资源整合可弥补西南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诸多欠缺。如交通问题, 地质景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两者的结合可使民俗旅游景点的硬件优势得到补充。比如喀斯特景区万峰林、顶效贵州龙博物馆与布依村寨民俗游连成一体后, 既节省了旅游时间、路程, 又丰富了路线内容。

(4) 民俗旅游与地质旅游的整合可提升民俗文化旅游的档次和内容。二者均明显地表现出知识性、文化性的旅游特征, 旅游资源的优势整合可使民族文化在文化内容层面上提升至更高的科学性层次, 在地质旅游的自然科学元素中深入人文感性色彩, 更可以体现出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与人文景致的原生态特色, 如黄果树瀑布节就将民族歌舞表演和唱山祭水大典糅合起来, 形成了人文资源与山水形胜融合的特色旅游。

2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需注意到的问题

在将已成熟发展的民俗文化旅游与新兴旅游形式——地质旅游相融合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到地质科普旅游与旅游地质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庄寿强等研究者指出, “凡是有石头的地方都可能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地质旅游”。而目前我国现有的地质公园建设的主流思路是旅游地质而非地质旅游, 如 “寒武系—震旦系地层界线”、 “三叶虫化石点”等类似景点在本质上仍归属于地质范畴。在将地质旅游景点沟通串联起来时, 应当拓宽地质旅游思路, 组合为不同的地质旅游类型, 如探奇型连贯式地质旅游、引喻型插入式地质旅游等。因此, 启动地质旅游产业的关键在于思想创新、理论创新。

3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对策建议

地质旅游凸显的不仅是科学性, 更要求的是旅游性、文化性。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发展应当体现出以新带旧、以新促旧的旅游资源发展思路, 以地质文化为特色, 整合民族旅游资源, 树立旅游品牌, 进而全盘带动地区旅游资源整合,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

3.1 开展旅游理论与规划研究, 探讨旅游资源整合的契合点

地质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其开发建设仍处于零启动状态, 无成熟模式或案例用于借鉴。开发地质旅游首要的问题在于发展资源开发、地质公园建设等基础理论研究, 对学科交叉部分如民族、地质等加以深入探讨, 现阶段亟待处理的重点问题就是以地质旅游开发为契机, 实现旅游资源的总体整合。其中, 民族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方式, 必须做到兼顾“主动”与“被动”, 所谓“被动”整合, 是指地质旅游规划建设必须避免走重新建设、重复建设的老路, 要善于组合、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及基础设施, 包含民俗文化游已建、在建项目资源在内, 一次性规划到位, 突出地质特色和地貌特点。“主动”整合所代指的则是地质旅游的发展应当主动整合民族旅游元素, 丰富旅游线路资源, 打造“七彩云南”“多彩贵州”旅游资源建设的新热点。

3.2 合理规划地质公园建设, 为民族旅游资源发展预留空间

地质公园建设是保护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拓展旅游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实现地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西南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来看, 贵州省是我国国家级地质公园最多的省份, 有兴义、绥阳双河溶洞、织金洞、六盘水、乌蒙山等多达8处的国家地质公园。在依照《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 (2002) 开发建设的过程中, 作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融合的重要元素, 地质公园建设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公园建设与民族旅游资源发掘的深度、宽度问题。一方面西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资源可为地质旅游主要是地质公园增添文化元素, 民族旅游也可搭乘地质公园世界级品牌建设的契机找寻到恰当的宣传、推介平台, 这也是当前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旅游发展中值得尝试的一条可行道路。另一方面,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质旅游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相比较来说, 是较为有限的, 融入民族文化元素, 即是情理之中的问题, 前文提及的贵州省国家地质公园, 其所在区域均分布有不同的少数民族, 如兴义的布依族, 平塘的布依、毛南和苗族等;云南玉龙黎明—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周边有纳西族等。

3.3 整合民俗文化与地质旅游资源, 打造精品线游路

精品旅游线路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窗口”, 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规划精品线路必须符合4项基本特征:代表区域旅游特色, 线路集中, 时间紧凑, 观赏性、娱乐性强。毋庸置疑, 单纯的民俗文化游或地质旅游都无法适应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设要求, 统筹开发、资源整合, 才能使地质旅游与民族旅游形成产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如云南丽江景区黄山——白沙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带就将玉龙雪山、纳西民俗文化、茶马古道等品牌有机地糅合为一体;贵州的关岭——兴义的古生物化石考察路线, 同时也可成为新的苗族、布依族文化旅游线路, 经贵黄高速公路将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群、兴义贵州龙化石群、花江大峡谷、贞丰双乳峰、黄果树瀑布等典型地质景观串联起来, 配合以沿线各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资源, 如兴义布依族的八音坐唱、砍嘎、赶鬼场等, 对当前的旅游线路改造均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总的来说, 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必须整合规划才可能形成优势品牌, 精品建设才能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3.4 综合开发, 充分发掘旅游资源的附加值

在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的结合中, 地质旅游相对来说, 投入少、起点高, 开发难度大。在以地质旅游的品牌效应重新带动民俗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二者应当互为补益, 走综合开发道路。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旅游资源的配套开发建设, 形成强劲的产业带动力。譬如贵州地质旅游可适量开发观赏石资源、古生物化石模型等, 周边的苗族蜡染、刺绣或其他民族手工艺品开发也有待于进一步形成规模。只有将旅游商品收入提升至旅游经济总量的40%以上, 这才是正常、可持续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4 结论

综上,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当前深入挖掘旅游资源潜在效益的重要方法, 是旅游二次创业的优选途径。以新带旧、以新促旧, 对于各地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在具体实践中, 仍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相应的旅游资源整合方案, 以期探索出更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及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摘要: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就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旅游融合的意义及概念问题, 分别从旅游理论与规划研究、规划地质公园建设、打造精品线游路等方面对当前民俗文化旅游与地质科普旅游融合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地质旅游,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卢志明, 郭建强等.地质公园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思考[J].四川地质学报, 2009 (23) .

[2]王长生.暂缓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J].四川地质学报, 2005 (25) .

[3]刘德谦.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个人诊释[J].昆明大学学报 (综合版) , 2005 (Z) .

[4]刘瑞, 苏维词, 滕建珍.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构想[J].生态经济, 2005 (6) .

[5]李家清.武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整合的探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版) , 2001 (35) .

3.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 旅游消费心理 市场开发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97-02

旅游作为新的社会热点话题,正在慢慢占据着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主体,思想活跃,行动前卫,接受新鲜事物容易,热爱旅游。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旅游现状的分析,了解大学生旅游的心理变化,从而合理开发旅游市场,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旅游心理及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青春有活力的社会群体[1],大学比较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且非常热爱旅游项目。由于学生没有工作基础,因此没有经济收入。她们还只能向父母要钱,高额的旅游费用限制了她们出游的脚步。大学生喜欢在网上收集相关的旅游信息,因为网上有很多的优惠条件,她们可以相互对比,然后选出一个最省钱的出游方案。大学生旅游有很多动机多数是为了欣赏风景,放松心情,排解压力。对于门票比较贵的旅游景点偏好不高,大学生多数是集体出游或者是三五好友一起,通过一起旅游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希望毕业后可以有一个美好的大学记忆。大学生出游基本在法定假日或寒暑假,利用现在校园充足的时间进行游山玩水,等到参加工作后就没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自己随意支配了,大学生出游对于物质和其他消费品都不感兴趣,她们关心的是安全问题和相关优惠政策。大学生的出游情况与学生的家庭条件有直接关系,因为她们的旅游经费要从家里索要[2]。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还属于开发的初期阶段,并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大学生旅游群体还没有老年人旅游市场成熟。原因有很多:首先,大学生作为新生的主体且文化程度比较高,比较喜欢自由、特色、时尚的自己旅游方式,不喜欢跟随导游一起走,那样的旅游束缚了他们的自由;其次,大学生怀有很强的猎奇心理,他们喜欢新鲜不一样的事物,不喜欢一些固定的风景区,因此也给旅游开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再有,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导致很多大学生消费受到限制,旅游企业利润比较低,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企业。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存在不足,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获得他们想要的旅游信息,信息宣传不够。最后,由于旅游过程中无法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我国对于大学生旅游行为没有提出明确的倾向态度,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无形之中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旅游行为。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开发建议:

1.开发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产品

大学生由于受到经费限制,一般出游距离比较近,时间较短。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推出适合大学生的特色旅游方案,根据大学生的行为特点,设计个性化旅游项目,如:旅游实践篇、野营冒险篇、情侣篇等旅游项目,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2.市场价格策略

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块未被分割的蛋糕,旅游企业应将注意力投入到市场开发工作中来,针对大学生无经济收入这一特点,实行价格策略,快速占领整个旅游市场。所谓的低价格策略是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或者是减少额外收入的一种方式。做好市场的宣传工作[3],坚决杜绝虚假广告的宣传,这样将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导致大学生对旅游企业失去信心。

3.增强旅游项目的互动性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做游戏,因此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的假期时间,开发旅游项目。利用学校的闲置房间等资源,以降低旅游成本,增加学生旅游优惠政策。使用便宜的交通工具,在景点项目中多安排游戏和PK赛,减少自然景点数量,降低旅游成本。发展校园代理负责学生旅游招募工作。

4.旅游企业分散管理

因为高校的位置不是很集中,很多学校之间分布零散,且各个学校的管理也不相同,旅游企业不能为所有校园提供统一的服务。因此可以根据每个校园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服务站,负责该校区的学生旅游管理工作[4]。聘请学生员工,降低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5.特色的营销手段

目前高校大学生出游前都会做好准备工作,在网上查好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根据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推出时尚出游、户外旅游等项目。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企业可以多参加社团的活动,以便提高自己的宣传力度,从而带动校园周边的居民参与进来。

四、结束语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大学生旅游行为,随着大学生旅游队伍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合理开发这边潜在市场。对于大学生的旅游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利于磨练学生的品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部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特点和消费心理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方案,并给与相应的补助和保护。

参考文献:

[1]戴月,蔡慧,贾依梦.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的原因浅要分析[J]. 才智,2015,03:56.

[2]王林,蒋晓. 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研究[J]. 科技视界,2013,13:86.

[3]贾静. 大学生旅游市场研究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3,16:79-80.

4.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篇四

------------------

【 字体:大

小 】发表日期:2007-10-26 浏览:[643]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促进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十五”以来,全省服务业稳步发展,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左右,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达50%左右,吸纳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的1/3。服务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财税的重要来源。但还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水平不高、功能不强等突出问题,成为影响全省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全省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转变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切实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适应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着力优化服务业的结构、努力扩大服务业的规模,全面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湖北走在中西部前列注入新的动力。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统筹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引导规划布局;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水平;坚持与一、二产业联动配套与相互促进,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省各地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布局。武汉市要发挥中心城市优势,着力建设重要的金融中心、现代物流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水平;襄樊、宜昌等副中心城市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对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其他大中城市要承接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面向生产和农村生活,扩大服务总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域服务业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植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围绕“一主三化”战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继续巩固商贸等现有支柱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整体规模和水平;着力加强服务业的新兴行业和关键领域,实现服务业重点突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壮大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物流、旅游、文化、金融、信息、中介等6大行业实施重点突破,促进全省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1.物流产业。强化生产物流,延伸流通物流,推进第三方综合物流,为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城市化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物流服务。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全国公路重要交通枢纽、全国铁路四大路网中心之

一、长江中游最大的航运中心、中部最大的航空港。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物流圈、宜(昌)荆(州)荆(门)和襄(樊)十(堰)随(州)物流圈建设。加快形成服务于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来鄂设立基地公司,把湖北建成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区。

2.旅游产业。充分挖掘荆楚文化资源,发挥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一江两山”国际旅游区,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旅游区、清江土家族民俗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休闲渡假等专项特色旅游。实现创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精品名牌的重大突破,积极开发有荆楚特色的旅游商品。引导休闲旅游规范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加快旅游企业改制重组,支持旅游企业集团壮大规模,鼓励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来鄂开发旅游资源。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力争5年内全省旅游产业年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

3.文化产业。加快动漫游戏、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娱演艺、网络文化等行业的发展。支持壮大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江出版集团、省广播电视总台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大力培育《知音》、江通动画等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名牌,重点建设楚天传媒产业园、长江出版科技园等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形成市场开放有序、设施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环境氛围良好的发展格局,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力争5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左右,努力成为中西部文化强省。

4.金融服务业。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通过改制、重组、并购等形式,做大做强。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资本依法试办股份制中小银行和参控股金融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海外金融机构来鄂落户或开设分支机构。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设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的融资平台。以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市场为平台,整合省内资源,形成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拓展保险、证券和投资性公司的金融业务。组建区域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增强区域金融服务能力,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

5.信息服务业。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大力发展以客户需求设计及产品研发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拓展金融、保险、证券、航空等领域以及采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远程维护等环节的信息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推进数据分析、研究用户化解决方案的知识处理外包服务。力争5年内全省信息服务业的年总收入达到650亿元。

6.中介服务业。按照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的方向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拓展和规范会计、审计、税务、律师、租赁、资信、评估、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加快发展会展业,积极扶持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知名展会,培育具有产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鼓励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的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服务理念、手段和技术,提升全省中介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建成以武汉为龙头、带动其他城市、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服务网络。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十五”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比“十五” 期末提高4个百分点。力争经过5年努力,全省物流、旅游、文化、金融、信息、中介等六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使我省成为中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平台,成为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力争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5家以上,建成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园、东西湖B型保税物流园和楚天传媒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全省服务业的总量实现倍增、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成为优化全省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支撑。

二、强化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五)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按照我国加入WTO服务业对外开放承诺,积极推进我省服务业有关领域对外开放。服务业同一行业的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费、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依法享受同等待遇。加大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生产性服务企业、跨国公司来鄂设立地区总部、服务中心、分支机构、研发中心、采购培训基地;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优势,推动省内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和民间组织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建立支持服务企业和民间组织“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规模。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

(六)放宽服务业行业准入。凡新办鼓励类服务企业,只要达到法定最低注册标准均可登记注册。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任何部门一律不得设置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除事关人身安全、财产和公共安全的行业,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办理前置审批手续的以外,涉及专项审批的行业或项目,允许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向有关部门办理专项审批许可手续,方便企业及时取得准入资格从事经营活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指导服务企业办理审核手续,依法限期办理专项许可。对特种行业要限期办理专项许可。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服务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应依法及时予以变更核准登记。

(七)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积极配合国家推进电信、铁路、民航、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竞争,加快发展。按照政事分开、政资分开、事企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抓紧制订服务业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对隶属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要进行分类改革,加快脱钩改制,建立政府购买行业协会服务的制度;加大服务企业改革重组力度,实现服务企业规模化、集团化;依法规范发展以企业为会员主体、自发成立的市场化运作行业协会、商会,推进行业自律。对部分利益关系较为复杂、改革难度较大的服务行业,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八)完善服务业价格政策。服务业(桑拿、洗浴、洗车除外)的用水、用气价格,比照工业企业用水、用气价格标准执行。服务业的动力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执行相同价格,逐步缩小服务业照明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的差价。城市社区服务业电费按照居民用电收费标准执行。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实行差别化收费,体现优质优价。对生产性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费以及行政事业性费用,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按下限收取,没有浮动幅度的要给予适当优惠。

(九)落实服务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产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农村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落实力度。

1.鼓励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企业,允许服务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按《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国发〔1997〕37号)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对新建大型连锁经营的涉农商贸企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重点物流园区内的企业,新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旅游服务企业、各类中介机构和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新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新办独立核算的旅游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税务部门批准,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对各大金融机构来鄂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经税务部门批准,可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1年至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网吧、氧吧除外),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或农民工,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部门审核,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

(十)加强对服务业的用地支持。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对列入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园区、服务业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依法保障供地。对新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用地,按工业项目用地类供地。服务企业有形场所因城市建设需要依法拆迁时,须按国家规定进行补偿。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开发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业项目,按国家规定的低限标准征收征地管理费,对企业范围内尚未利用的林地、湖泊等占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十一)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筹资渠道。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加快建设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十二)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引导。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省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逐步扩大规模,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业投入。省服务业引导资金主要用于为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落实省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省里确定的重点服务企业集团、服务名牌企业和民间组织以及符合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园区、重点项目,重点引导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培育、项目示范以及重大服务活动等。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社会多渠道投入,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三)鼓励服务企业争创服务品牌。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大力加强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运用标准化培育服务品牌。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的示范试点工作,鼓励服务企业争创品牌名牌,对新获得的中国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的服务企业,分别由省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和扶持。在我省连续举办3次以上具有全国性、国际性影响的品牌展会的企业、行业协会和单位,经认定后分别由省和举办地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三、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引导

(十四)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依托有竞争力的服务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服务业发展,积极扶持一批民营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来鄂投资开设服务企业;利用好CEPA政策,积极推进我省与香港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努力提升我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各地要积极筹措服务业发展引导、担保资金,对开办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服务企业,分类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或贷款担保。

(十五)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湖北省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服务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统筹谋划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和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服务业园区和与优势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制订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省直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也应根据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抓紧制订6大重点行业发展专项规划,细化服务行业发展的思路、重点项目和措施,把发展服务业的任务落到实处。

(十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继续大力实施体制创新、行政提速、信用湖北、优质服务等“四大环境创新工程”,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服务业重点行业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形成比较完备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建立健全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和担保、抵押制度,发展分期付款和租赁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消费形式,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服务消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监管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依法行政和主动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到指定中介机构办理验资、资产评估报告等证明性文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清理、修订或废止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十七)加快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流动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对国内外服务业高层次人才来湖北工作,采取户口迁移自由、来去自由的流动方式,人员编制、工资收入分配等按国家和省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政策执行,妥善解决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加快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鼓励科研院所开展专题研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专门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和创业型人才。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服务业优秀人才纳入每年的高层次人才出国培训资助计划。

(十八)加强服务业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充实、强化、发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每年有针对性地推进涉及全局的若干重点工作。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继续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日常工作。各地要建立相应领导机制。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加强协调配合,积极开展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国家和省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定和细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加强服务业统计和调查力量,合理增加服务业统计调查经费投入。各级统计部门要及时反映服务业发展动态。自2008年起把服务业发展纳入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考核的内容,考核办法另行制订。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并认真组织实施。

5.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篇五

国发〔2009〕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为扎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二)战略定位。

——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6.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篇六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闽政文〔2004〕191号

(2004年5月9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面宽、带动力强、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产业,是福建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希望、一大亮点、一大支柱。为进一步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推动旅游产业更快发展,实现建设旅游强省的奋斗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旅游业发展合力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我省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和中心城市,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对于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推动两岸直接“三通”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我省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新兴支柱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增强为旅游业服务的意识,形成共同培育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快发展,实现建设旅游强省目标

按照省委提出的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部署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宏伟目标,福建旅游产业发展总的战略目标是:到2005年,重点培育、完善和提升一批旅游项目,着力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2006年到2015年,着力培育形成旅游产业集群,使旅游产业成为我省新兴的支柱产业,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和支撑,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旅游强省。

三、科学规划,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规划先行。通过规划,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我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整体布局,认真制定并完善“五区两带”(即闽南商贸滨海旅游区、闽北生态文化旅游区、闽中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区和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闽西客家文化红色旅游区以及东部滨海蓝色生态旅游带和西部绿色生态旅游带)旅游发展规划和市、二○○四年五月九日1

县旅游规划以及重点线路、重点项目规划,搞好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逐步形成科学可行、协调完善的全省旅游规划体系。按照国家标准,开展全省旅游资源普查,为制订旅游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四、项目带动,打造旅游精品

进一步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旅游产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以项目带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服务,集聚方方面面的合力;以项目带动统筹兼顾,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旅游项目作为重要抓手,以项目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大政府的引导性资金投入,重点开发和培育武夷山双世遗、厦门鼓浪屿、湄洲妈祖文化、泉州海丝文化及惠女风情、福建土楼、上杭古田会址红色之旅、福州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并与各地旅游区(点)建设有机结合,带动全省旅游业整体发展。继续完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综合开发、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泰宁大金湖及明清古城综合开发、泉州海丝文化旅游区、厦门鼓浪屿旅游区等在建项目,着力培育昙石山遗址、屏南鸳鸯溪白水洋景区、上杭古田会址旅游区、福州船政文化旅游区等预备项目,充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创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产业优势。各设区市和旅游发展条件好的县(市、区)也要确定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和储备项目,分期予以实施。按照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五区两带”旅游发展大格局。积极开拓旅游商品市场,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发生产具有福建特色的旅游商品。

五、扩大开放,拓展旅游区域协作

充分发挥我省的区位优势,建设北接长江三角洲、南联珠江三角洲的东南沿海旅游大通道。进一步加强闽港澳台两岸四地的旅游合作,特别要发挥福建的对台优势,早日开通金门、马祖游,实现对台旅游双向交流,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旅游、经贸、文化等领域交往的主要口岸和交通枢纽,争取早日形成与粤港澳旅游区、江浙沪旅游区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闽台旅游合作区。强化国际旅游合作,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开拓力度,巩固台港澳、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日市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旅游市场格局。

六、加大扶持,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加强领导与协调。成立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发改委、财政、建设、交通、林业、国土资源、文化、民族宗教、工商、物价、铁路、民航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协调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指导全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修订与实施;加强对全省旅游产业政策、旅游重点项目的宏观指导与协调;检查督促扶持旅游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各设区市也要相应成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

(二)广辟筹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省发改委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全省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链;把福州船政文化、昙石山遗址、宁德白水洋景区、龙岩红色之旅、泰宁大金湖及明清古城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根据项目建设情况,每年安排部分引导性资金,用于国家级、省级旅游区及新开发的特色景区道路等配套性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前期经费。

省财政厅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三千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旅游业发展,并根据财力情况有所增加。积极争取旅游国债等国家资金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对旅游业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国家级、省级或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区(点)配套的交通、环境卫生、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产品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广辟筹资来源,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三)加快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省交通厅将宁德至屏南(白水洋)至周宁(鲤鱼溪)、武夷山至邵武(天成岩)至泰宁(金湖)至将乐(玉华洞)等省级以上旅游区的公路等级建设优先列入全省交通规划和计划,把通往全省国家级旅游区和4A级旅游区(点)的公路建设列入省级公路优先予以规划,并安排相应资金,加快建设步伐。交通、铁路等部门在有条件的重点旅游区(点)开设直通的旅游专线列车或班车。通信、电力等部门要配套完善旅游交通线路沿线的服务设施,对旅游区(点)的通信、电力等配套设施要优先予以解决。省发改委把旅游信息化建设列入“数字福建”规划,并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激活发展活力。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地方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与旅游区(点)管理部门的关系,强化旅游区管委会的行政执法职能,改变旅游管理条块分隔、各为其主的局面,实行全省旅游资源共享、分级分层管理的体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国有旅游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旅游事业单位要在两年内完成改制工作,省财政厅、国资委等部门予以积极配合支持。鼓励民营、外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制,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培育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吸引境外、省外经营规范、有实力的旅行社到我省开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吸引世界知名的饭店集团来我省投资建设国际连锁饭店,参与我省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

(五)促进旅游资源有序开发。实施项目带动,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旅游项目推介,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结构,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精品。建设、林业、文化、国土资源、宗教等部门共同搞好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要把旅游资源开发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保护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做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有利于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允许将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组建具有特许经营权的经营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也可进入证券市场融资。国有旅游资源的经营权转让(包括承包、租赁等形式),按照《福建省旅游条例》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并积极探索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对部分急需扶持、有发展潜力的旅游区的重点项目,经批准可个案给予优惠。国家级旅游区的经营权转让和经营方式变更等重大事项要报省政府审批。各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规范旅游资源开发。对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旅游开发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最高40年的使用期,并免缴土地使用费。旅游开发项目涉及林地并改变林地用途的,应预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待项目完成后,县级分成部分返回项目单位用于恢复森林植被。

(六)促进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企业符合标准的非线路营运旅游车辆,三年内免征客运附加费,省交通厅会同省旅游局制定具体标准,严格监督检查。以财政贴息等方式鼓励旅游企业更新一批旅游车辆,改变我省旅游车辆数量少、车况差的状况。对年营业额在2亿元以上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对年创汇30万美元以上的旅行社实行创(结)汇一美元不少于02元人民币的奖励,对进入国家百强的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给予适当奖励。星级宾馆、饭店的用水、用气实行工业企业用水、用气价格,减半征收电话中继线管理费。对旅游团队入住星级饭店免征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公安、工商、卫生、文化、环保、消防等执法部门对旅游饭店要规范执法行为,文明执法。

(七)加大宣传力度。旅游部门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合作,扩大旅游宣传力度。各新闻媒体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内容,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要开辟旅游专栏专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在主要口岸(机场、车站等)、城市出入口和重要的公共场所设立旅游公益形象广告,在交通主干线设立主要旅游区指示标志,并纳入相关市政建设规划。鼓励公务员带薪休假,增强群众的旅游意识,促进旅游消费。鼓励企业将旅游纳入职工福利和奖励的内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可以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

7.关于韩国旅游若干感想 篇七

1. 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演进轨迹表明, 各级政府是推动这一进程的最重要力量。无论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交通建设、旅游市场促销方面的合作, 还是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人才培育方面的合作, 都不乏各级政府活跃的身影, 许多合作其实就是通过政府间的安排来进行的。

2. 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主体, 却并非惟一主体。显然,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不是由单一主体或其单一行为所决定的, 而是多种主体及其“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 广泛、深入的区域旅游合作, 不能没有另两类主体——旅游企业和非政府旅游组织——的积极参与。

3. 合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区域旅游合作中, 政府、旅游企业和非政府旅游组织是有机的组合, 缺一不可。政府是规划、调控和规范层面上的合作主体, 它们通过“协调、服务、监督、管理”, 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竞争秩序和发展环境。企业是旅游经济运行层面上的合作主体, 它们通过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要素的区域性组合, 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政府组织则往往是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层面上的合作主体, 它们致力于用非强制力的和非盈利性的方式, 来破解区域旅游发展中一些市场和政府都无力顾及、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区域旅游合作的类型

1. 水平合作。

这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旅游活动内容上的平行合作, 既可以是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也可以是区域内部地区之间的合作。如区间和区内旅游企业在开发某一旅游资源、旅游延伸产品、旅游路线等旅游产品上的通力合作, 或者在对区域旅游的价格、广告、促销上进行合作, 或者互相为对方产品提供销售渠道网络等等。

2. 垂直合作。

主要是旅游企业在不同的旅游活动内容上的合作。不同的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经营活动, 最终组成合作优势。如旅游开发部门与旅游营销部门的合作、旅游开发部门与旅游公司的合作等, 它们各自承担一定的功能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 着眼大区域, 营造大环境, 发展大旅游, 形成整个区域的旅游联动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 也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 交叉合作。

交叉合作是两者的综合, 主要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围绕旅游进行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政企之问进行的全方位合作或全面合作。随着竞争的激烈, 企业多角化战略的不断应用, 这种交叉合作已越来越为企业、政府所采用, 这种形式也将成为今后旅游合作的主要形式。

三、区域旅游合作的机制

1. 各地政府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 努力克服市场失灵所造成的影响。

加强和突出政府在合作机制建立过程中组织、协调和引导的作用, 可从根本上打破地区封锁的格局, 彻底改变各个行政区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 为区域旅游合作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政府应用政策手段对区域旅游合作给予鼓励和支持, 比如, 对区域旅游合作开发项目、跨区域的旅游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政策优惠、政策肯定。对于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部门和领导的政绩评价也应通过量化指标予以认可, 以鼓励区域旅游合作, 保护区域合作, 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2. 调动各旅游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弥补政府失灵带来的消极效应。

各地之间的旅游企业和行业合作, 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基础。通过确立景区、宾馆、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共同优惠制度和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引导和鼓励异地的旅游投资者携手合作, 共同进行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各地政府通过推动在合作区域内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旅游企业集团或组织, 旅游企业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相互渗透, 在区域范围内开展旅游企业联营、重组, 如旅行社、饭店的集约、连锁、景区点经营权的转让和联合开发等, 走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专业化、小型旅游企业簇群化的发展道路。

3. 中央政府利用自身权威, 发挥在提供跨区域公共产品方面的优势, 破解在旅游区域合作中的“搭便车”现象。

“搭便车”现象使各方合作主体彼此之间产生依赖感, 降低了合作的可能性。解决该问题只能依靠外部的强制和补充, 使经济主体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的收益真正挂钩, 防止搭便车或不劳而获。在这方面, 中央政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 通过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引导各地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业并形成互补发展的态势, 为各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奠定基础。另外, 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界定排他性产权, 迫使那些企图搭便车的地方政府为自己的行为付费, 最大限度地降低“搭便车”的可能性。最后, 通过提供跨区域的公共产品降低地方政府的合作成本, 解除合作方的后顾之忧。

摘要:区域旅游合作是当今推动地区旅游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对区域旅游合作的主体、类型及机制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三大主体是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 并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区域旅游合作的类型为水平、垂直、交叉合作;最后对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类型,机制

参考文献

[1]楚义芳: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32

[2]张广瑞等:2003~2005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33

[3]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2]:26~29

[4]马晓冬: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简论[N].光明日报, 2005, 02, 01[12]

[5]朱彬等: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的博弈[N].经济参考报.2005, 08, 09[20]

8.红色旅游感想汇报 篇八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红色旅游感想汇报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发起了以“回顾红色经典,不忘历史血泪”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参与人员xx,xx„„在xx的带领下,从重庆科技学院出发,乘车至白公馆下,依次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和红岩广场等红色景区。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郊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狱内有牢房20间。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借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白公馆的烈士遗书——红岩“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白公馆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其历史意义在于缅怀那些为追求民主和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支部成员纷纷表示,这浸透着先烈思想和鲜血的“狱中八条”时下的意义丝毫不逊于当时,应把它作为培养干部品德和反腐倡廉的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牢记历史,追求正义,严惩腐败!要坚决清除红岩中刘国定、冉益智式的叛徒,要严惩、防范现实中背叛党和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蜕化变质的假革命者和共产党人,以对得起牺性生命的仁人志士,不能让烈士们的血白流!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是一个煤洞,1939年,国民党蒋介石派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16间男牢,2间女牢。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

参观过程中支部人员保持着对革命烈士敬仰、尊重和对反动派愤恨、唾弃的心情。脑海中浮现的是革命烈士们在名族大义和个人生死面前毅然决然、慷慨赴死的壮烈场景,心中充满的是对为自由平等、和平稳定的新中国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崇敬和缅怀。

在这里我们首次接触并了解了“11.27大屠杀”事件。

1949年8月,蒋介石带毛人凤来到重庆亲自布置了屠杀计划。9月6日,杨虎城将军及长子杨拯中、二子杨拯贵,秘书宋绮云、徐林侠及长子宋振中(小萝卜头)由贵州被押往重庆,当晚被秘密杀害在戴笠的会客室、警卫室。

11月27日下午4时,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国民党开始屠杀被关押的人员。敌人对白公馆监狱的革命者进行屠杀时,从渣滓洞监狱也提出三批人押往白公馆附近枪杀。屠杀后,又纵火焚烧了牢房。

歌乐山下的这场悲剧,开始于1949年9月,结束于11月29日,殉难者达300余人。敌人的人性的泯灭和手法的凶残使每个参观者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其中最触动我们的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小萝卜头”的孩子。他从小就出现在红色教育的故事中,而当我们亲自参观了白公馆和渣滓洞时,我们才真切的感受到这个孩子的勇敢和坚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即使是大人也会觉得惨痛难熬,可是他一个小小的孩子,却可以坚持下来,并且保持着一颗火热的心,对生活、对生命、对未来充满向往。虽然物质条件艰苦,小小的他因为营养不良,发育上产生了缺陷,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强大的。支部参观人员纷纷表示,生在和平时期的我们,物质条件胜过小萝卜头千倍百倍,我们更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对党的崇敬和忠诚完善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名族真正有用的人。

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后,革命者欣喜若狂。被关押在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陈然、丁地平100多人难平心中的激动,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的地板下,胜利的前夜,除了罗广斌同志脱险以外,其他同志全部光荣牺牲。我们为脱险的同志感到真心的喜悦,同时也对遇难的同志送上我们最诚挚的哀悼。

随后我们又顺势参观重庆红岩魂广场。红岩魂广场是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红岩魂”广场,分为瞻仰区和纪念区两个部份,占地22000平方米,一座宽21米,长18米的人行桥廊凌空架设,将两个部分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广场气势恢宏,格调沉稳。

1988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社会历史类纪念性遗址博物馆,保护区内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是重庆市十佳旅游风景区之一。

9.韩国之旅感想 篇九

带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学校门口,天还是灰蒙蒙的一片,就这样我们踏上了韩国之旅。

一路上,我们有说又谈,快乐却带着几分忐忑,沟通上的障碍使我们感到不安,我和几名同学为了减少这种障碍都提前学习了一些韩国常用语,这次离开父母身在他乡是一次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可以让我们摆拜任性、雅气,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经过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登上了飞机,在飞机上有许多外国人,我们看到身边有韩国人时,总会带有几分好奇,他们说话挺好听的,因为我们听不懂,只能凭借温柔的语气来感受。

下了飞机以后,来到了仁川机场,韩国最大的机场,机场里标有中文、韩语、日语和英语,这使我们十分自豪,看到中文在其他国家被运用和重视,使我们特别自豪,在出机场前又是一段漫长的等待,我感觉那些韩国人看我们就像就像当时在首都机场时一样,带几分好奇。

到了江东区政府的会议室后,韩方学生和家长早已等候,我的小伙伴没有到来也使我有些失望,之后,我才了解她的补习班不能请假,今天对我很好的是姨母,这让我十分感动。

回家的路上,姨母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说了我仅有的一些单词,炒年糕、拌饭、紫菜包饭,姨母十分开心,可谁知刚到家,姨母就牵着我的手把他们都买了回来,让我很感动。

吃饭时,姨母问我想去哪里,我对于地方也只是知道有的去过,但是对于韩语的说法却不是很清楚,知道韩国的化妆品又便宜又好用,我跟姨母说想说一个“Holika Holika”的牌子,姨母则让姨夫在网上查找之后,就带我去了明洞,路程1小时左右,路上几乎没有堵车,路过汉江时姨母还高兴的指我看韩国的夜景十分美丽,到了明洞,我和李妍周还有她的表妹一起购物,姨夫和姨母则在咖啡厅休息,第一天我就特别特别的感动,韩国的油很贵,1小时的路程姨夫 1 姨母并没有嫌怨远,而是特别款待我。

明洞有许多的明星代言的商品,刚走不远处则看到我喜欢的明星,姨母最先发现,立即用手机让我和纸人合影,纸人旁边有印着他的购物袋,我十分想要,姨母刚进入商店和店员沟通了许久,之后会说中文的导购则帮忙讲解,我买了一些化妆品,不仅送了我许多许多小样,还给了购物袋,特别高兴。

去其它地方购物时,李妍周和妹妹彩琳一直在我身边帮助我,帮我换算汇率,买东西后还帮我想,十分感动,那天我留了许多合影来纪念如此幸福的一天,还有首尔繁华的街景。

第二天,一大早,姨母就叫我起床,并为我准备了美味的早餐,膨松柔软的面包刚从烤箱取出没有多久,涂上了沙拉酱还有果酱,西瓜还有桃子和牛奶,姨母为了我的到来特地买了一整个西瓜,西瓜在中国并不贵,而在韩国却特别的贵,韩国的西瓜都是切成片状来卖的,一整个西瓜要买几百元人民币的。

在韩国的生活让我感觉到韩国人特别喜欢凉的,姨母家有带制冰机的高级饮水机、冰箱,还有卖冰棍的那种大冰柜,翻译哥哥第一天就告诉我们韩国人很喜欢凉的,即使是冬天也喝凉水,没有喝热水的习惯。

结束完第二天的行程,晚上9;00中左右,姨母问我晚上想玩点什么,在有李妍周的建议下我们去了东大门,坐地铁大概30分钟左右,快到时她们特意叮咐我东大门的东西很贵不要买,与一年前首次来到东大门不同的是地铁站门口的台阶里有许多的灯,到了晚上十分华丽,姨母也不断地给我照相,大概这时已经十点多钟了,我们去了一个类似北京天意似得市场,不过里面都是卖衣服的,逛了大概2个小时,到家时已经一点多了,姨母上了一天的班还陪我这么长时间,使我很感动。

第三天,我像写日记一样写的这篇生活的体验,李妍周的妈妈,还有李妍周的弟弟对中国的文字十分感兴趣,希望我可以读给他们听,还一直强调他们听不懂。

一家人对我十分友好,让我突然特别舍不得离开„„尽管对远在中国的家人十分想念,但是这里的亲情也让我十分不舍,这天晚上我们去了超市,我一 直以为韩国只有像F11或者GS25这样的便利店,而没有大型的超市,超市的人气十分高,里面的人十分多,跟中国一样也用推车,货架一样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李妍周知道我喜欢吃韩国的一种威化,立马给我拿来了两盒,妈妈也把我喜欢吃的拿过来了,还帮我推车,之前看的韩剧里女主角代言了一语牛奶,经过我长时间的比划,妈妈终于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带我去了地下一层卖熟食、水果、牛奶的地方买到了,我特别开心。

晚上回家,我涂了姨母昨天特意去现代百货给我买的指甲油,姨母说因为看我第一天晚上回家买回来了许多指甲油,觉得我一定特别喜欢,所以送给了我,看到纸袋里色彩鲜艳的指甲油,情不自禁的立刻使用。

李妍周问我说中国上学下学的时间,我跟她说完后她特别惊讶。她们韩国的学校早上8:00到校,下午4:放学。当我刚觉得中国学生苦的时候,她告诉我她们要去上Aftre school,晚上11点才到家,因为学校不留作业,所以也不是特别辛苦,Aftre school在我看来其实类似于补习班和课外班,李妍周和表妹每晚快11点到家就是要上数学课,学习的知识和我上初二时的一样,也是学习证明三角形全等。

不知不觉就到了最后一天的时光了,突然觉得特别舍不得,最开始任主任说结束行程之后会有很多的人哭得泣不成声,我本来并不太相信,因为短短的这几天„„可是谁料到,原本不信的我在聚会上哭得最伤心。

在音乐声中感受到了韩国人民对我们的热情,这几天的点点滴滴我都历历在目,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10.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 篇十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告诉发展,我国已经由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各大高校也为社会和旅游企业输送了大量旅游专业人才,但是数量并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才素质水平才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要保证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就必须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虽然我国高校基本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采取恰当的措施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是目前高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计划是二十年内经济水平翻两番,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则提出了要在二十年在翻三番的超常发展计划,根据我国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实现这个目标是基本没有问题的,假定2000年我国旅游产业总收入为4000亿元,那么按照规划到2020年旅游产业总收入将会达到32000亿元,如此之高的产业经济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从事旅游及相关专业的人数约3500万人,未来十年内人才需求量将会有4000万的缺口,也就是说到了2026年,我国旅游产业总的就业人数可能达到7500万人左右,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

高校教育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旅游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人才培养层次,包括职业教育、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总数约为1207所左右,高等院校495个,中等职业院校712个,在校学生共46万左右,旅游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20万人左右,旅游专业教师18.8万人左右,高等教师0.92万人,中等职业教师0.96万人,不论是在校学生数量还是办学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从专业细化、教学质量和培养途径多样化等方面看,我国与美国等旅游产业强国之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初期主要是抓数量,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应将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优质人才上。

对于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特点是细化程度较高,旅游专业包括了很多专业领域,如旅行社管理专业、旅游会展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首先应科学的进行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各大高校和旅游类高校就是向社会和企业输送高水平人才的“供应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应该针对培养学生的数量、培养学生的能力等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能力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其次,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该注重细化,才能实现不断创新,发展新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模式,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仍然放在向星级酒店和各大旅行社输送人才,但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农家乐旅游模式却缺少专业人才,而近年来我国召开的乡村旅游论坛和旅游节等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农家乐旅游的重视,但是我国高校并没有跟随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开设农家乐旅游专业,如果开设了这个专业,将会给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开辟巨大的就业空间,农村学生毕业后能够继续服务农村。

如果从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看,高校旅游专业建设同样要重视细化问题,休闲产业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4年我国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了6800亿元,如果加上休闲产业的总收入,至少能够达到20400亿元。休闲产业同样包含了很多内容,如咖啡屋、酒吧和足疗产业等,但是我国高校认为这些行业比较低端,实际上这方面的毕业生才真正是社会和企业急需的人才,如果经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了酒吧、咖啡屋等企业,将会大幅提高休闲产业的总体水平,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于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应该将“细化”作为核心,针对市场需求灵活改变培养数量,市场需求小就降低培养规模,市场需求大就提高培养规模,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直采用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也没有跟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缺乏创新意识。一般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知识,学生只能了解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但是对于旅游管理中“管理”的部分不甚了解。虽然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却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实践能力严重欠缺,因此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缺乏创新是造成人才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不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旅游人才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也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影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正常发展。调查显示,很多学生毕业后并未从事旅游或者其他相关工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高校和政府的重视,如果这些流失的人才能够从事旅游专业的相关工作,将会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对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不重视也是导致旅游产业发展受到阻碍的原因之一。

(三)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足够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基础和必需条件,如果教师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将很对对这门课失去兴趣,照本宣科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建设力度不足,也是导致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

(一)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术发展

国内和国外的旅游类院校,在学术科研方面都较为欠缺,缺少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瑞士是最早开始旅游管理教育的国家,例如瑞士的饭店管理学院注重实用性操作,而整个欧洲的旅游教育也将实用性技能作为教育重点;而美国的旅游管理教育的特点是不拘一格,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较为重视培养高层旅游管理管理人员;而日本在旅游管理教育方面,则是不断扩大范围和规模;澳大利亚比较看重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管理方式,例如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等。但是总的来说,世界范围内旅游管理专业学术发展水平并不高。较强的实证性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之一,因此对应于基础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不应可以追求,是否能够拉动产业经济发展才是这门学科学术含量水平的体现,也就是学科建设应发挥实质性力量,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理论知识。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拉动发展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从这个角度讲,旅游管理学科建设同样要注重体系化、创新和先导等方面。这其中系统化指的是专业发展稳定,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在随产业变化不断变化,也就是不可能绝对稳定,因此学科建设只能寻求逐步系统化和深化;创新指的是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践,很多项目既是实践项目又是科研项目,要想提高专业规划水平,就必须坚持科研创新;高校领导者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认真分析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从中寻求新鲜事物,只有不断实践和总结,才能发挥旅游学科的先导作用。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

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以传统高校教学为主,成人教育和委托培训等方式为辅,在学生教学方面或多或少会存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布置题目后学生基本都是上网查找资料,修改一下就算完成了作业,除了学生本身的问题,教学方法也是问题之一,旅游学科实证性很强,在讲解实际问题时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委托培训和成人教育均能做到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实际上我国高校教育仍然是流水线式的批量培养模式,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一个例证教师可以长期使用,但是旅游产业在不断发展,因此一个案例重复用好几年显然是不行的。

五、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养成训练

养成训练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必须重视的,但是目前得不到高校教师的重视,旅游管理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并不进行为人处世方面的训练。教学固然应该将重点放在方法技巧和工具等,但是沟通技巧是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要求,缺少沟通技巧的学生不仅不适合旅游类工作,也不可能在其他领域发挥力量。我国高校重视能力培养,眼高手低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做好基本素质和基本技巧的养成训练,例如天津某旅游管理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沟通的能力,全部课程都采用了英语授课,考核也不再是单纯的考试,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菜单、自己采购原料并向教师推销自己的“考核宴会”。

(二)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

1、师资力量建设,近年来高校聘请了大量高水平教师,但是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师资力量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教师素质水平,在工作中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2、教材的恰当利用,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可用的教材有几十种,一些教材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例如酒店管理方面的教材,但是对于新专业、新领域的研究我们应该坚持原创,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学术地位,让高校在旅游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高校应针对市场、社会需求不断革新教材内容,生产新教材,在使用中不断完善这些原创教材。

3、学生培养,目前学生大多是90后,个性鲜明,高校应针对学生进行调研,分析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力求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六、结束语

综上,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高校应与旅游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时间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向社会和企业输送能够满足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课间十分钟叙事作文250字下一篇:用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