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2024-11-08

评价指标体系论文(11篇)

1.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篇一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从城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讨论了各指标体系标准值的确定方法.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年,卷(期):40(3)分类号:X21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评价 指标体系 标准 层次分析法 权重 评价模型

2.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篇二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质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质指的是在对环境进行发展规划的阶段, 率先对即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一个初步的预测, 使得建设管理人员能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随之再全面、透彻的考虑每个建设项目的各项环境影响和可能导致环境影响的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环境、社会和经济这三者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并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性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实际情况不同会有不一样的评价对象, 但是主要的评价对象还是分布于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 因为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规划方案的采取, 而这种方式则能在进行最后的规划决策时, 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全面考虑, 然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手段以及最佳的方案, 这样便能使其能安稳、协调的顺利发展。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原则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能单方面只考虑环境影响, 在环境影响因素之外, 经济状况和社会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这主要是因为政府的相关部门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布直接的政策与规划, 这些措施往往会直接或间接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整个工作最基础的部分, 它负责为发展规划的初步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 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被认为是政策制定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 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而言, 环境的目标与标准是有力的评判依据, 它直接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可接受性。发展规划的环境目标应包括这么些内容:

(1) 废物排放的数量与质量;

(2) 可再生天然资源的消耗量;

(3) 不可再生天然资源的消耗量;

(4) 能源消耗及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探讨

3.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规划环境评价主要是针对区域发展的规划进行评价。特别要注意到的是被评价的区域在近些年来的发展规划阶段中对于所处位置周边环境造成的一系列累积影响, 考虑不同开发阶段总体项目的实施对区域环境的累积效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发展情况规划出合理的方案, 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 计算出各项相关指标, 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条件的备选方案。

3.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规划环境评价是在基于传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近些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 这种新型评价体系秉承了传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删减与适当的扩充, 使其成为了一种更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传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自然环境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组成。而这种新的评价指标除了可以使用传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价指标以外, 同时还添加了资源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等指标要素。因此这种新型的规划环境评价可以更加合理地对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

4.1 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

延续传统规划环境评价技术的优越性, 并在传统规划环境评价技术方法的基础上, 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完善与改进, 经过结合后的方法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政策评估的评价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较高端的评价方式, 它必然要与相关的政策和决策相结合。再加上对于规划决策技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这种方法就显得很实用了。其实, 在实际操作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要与政府的政策和规划方案相融合, 相辅相成, 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4.3 区域环境评价的评价方法

不同的环境具备其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 然而正是这种特定的区域特性决定了区域环境评价的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显著地效果。在区域环境评价的方法中, 又主要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空间分析技术为核心, 这项分析技术目前已成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工具。

5 结语

在社会的实际操作中, 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届时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的规划类型, 仔细调查周边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利用环保的资源, 结合政府的约束条件分析各种实施方案以及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 与此同时, 还必须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由于在实际规划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且操作十分复杂, 若想仅仅只凭借一种技术方法去进行有效的规划几乎是不可能的, 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去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 (第二版)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3.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篇三

1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图1)

2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表1)

3 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评价的方法

积极的评价机制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要建立多角度,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评价方式也是多样性的.包括个人自评,小组内成员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已叙述)

(1)学生个体自评.学生个体自评的内容要侧重于:个体在探究实验中分担责任完成情况是否理想、个体与小组成员间的配合是否默契、个人的实验感受等.

(2)同一小组成员内部互评.同一个探究小组内的成员对小组内探究实验过程中各个成员的表现最清楚、最真实,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更能反映探究操作的真实情况.利于教师对全班探究性教学时效性的把握和了解.

(3)不同小组成员间互评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小组操作快慢不一致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已操作完的小组成员间交流实验操作心得或参与到没有完成实验的小组进行指导,并要求他们把组间交流的结论和心得记录在实验报告中,记录的形式可以是实验的操作感想,也可以是对交流对象实验效果的评价.作为深入到其他小组进行指导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记录指导的过程或方法、分析解决策略和自己的帮扶体验等.

(4)教师对实验小组总体评价.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对探究实验小组的整体评价要考虑大局的原则,评价或赋分的目的是为了能促进小组成员的有效合作,使他们产生个人责任和对团队负责的情感.在实际评价时,要尽量找出每组,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要确定学生的成就,充分肯定各组探究方法的优点,当然也也要恰当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评价结果要简洁明了.

4 探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

评价要从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出发,体现尊重和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评价中要注意几点原则:

(1)教育性原则.即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标.教师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把学生引向思考和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引向只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程度上;

(2)民主性原则.即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转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通过评价,启发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感和自我体验,并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3)及时性原则.现代心理学效应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喻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为此,在探究性学习评价过程中,注意评价时机的及时性.一方面,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则能起到防微杜渐,堵缺补漏的作用,确保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重力加速度”的课题研究中,全班学生自动分为八个小组,利用两周的时间,完成课题研究并撰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总结课题开展的具体情况,然后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笔者只在必要时参与活动,给以恰当点拨;最后归纳出以下六种可行的方案:

①查阅文献资料数据直接得到本地的重力加速度g值.⑥用倾角为θ的气垫导轨,按a=gsinθ,求g.通过比较、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方案①过分依赖现成结论;方案②是课本上给出的示范;而方案、③、④、⑤、⑥的设计则富有创意,得到一致好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与评价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渐趋缜密的实验设计思想和严谨的科研精神.例如,方案②设计组经过组内讨论得到:该实验初始条件是球必须从静止下落,而且下落高度h不能太小,否则会相对地增大下落时间t的测量误差;在争论时更有学生提出落球的材料选择问题,经过激烈争论确定最佳选择是体积小、密度大的钢球.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体现出的创造精神,笔者更加坚信:只要给学生以足够自主的空间,恰到好处地加以指导,要实现探究性学习“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目标是不难的.

(4)注意评价语言艺术性的原则

教师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整体观的形式对实验小组或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是积极地,要回避带有贬义的词语,多用鼓励的言语,任何时候教师的鼓励评价效果都要胜过贬义的、批评和指责性的评价效果.比如我们常用的评价语言有:“你今天的实验课表现让老师眼前一亮;你实验的操作严谨程度让老师看到了未来科学探究的希望;你今天实验课上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你对实验操作的构想具有创新精神,你自制的器材比实验室现有的器材效果要好的多.你今天实验课上对同学帮扶的耐心让老师佩服等等”

4.健康促进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篇四

使用说明:本考核指标依据《健康促进医院基本要求》编制,包括创建步骤、创建内容、活动细则及考评方法等。考核指标分为“A”和“B”两类。“A”选项为所有创建医院必须开展的活动,“B”选项根据各医院情况有选择开展,“A”和“B”总分各为100分,考评时分类记分,供各省(区、市)制定2014年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要求及考核办法参考使用。各省(区、市)可以参照本表对健康促进医院工作进行考评,健康促进医院也可以参照工作步骤与活动细则开展活动,并开展自评工作。

步骤 活动内容 选项 活动细则 考评方法 得分 组织管理

1.1成立医院健康促进领导小组

A(4分)1.医院管理层每年组织一次讨论/动员会,参与成员包含医院行政部门成员与主管,明确创建健康促进医院的意义与目标。

2.正式成立“医院健康促进领导小组”,负责院内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全面管理。

3.明确领导小组的组成、责任与分工:由院级领导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参与,人员构成合理,分工明确。

4.建立定期汇报、协调与沟通机制:有例会制度,一年不少于2次,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保证健康促进工作的实施和正常运行。查资料。缺少1项扣1分,每项资料不全扣0.5分。

1.2建立组织网络

A(4分)1.配备专职健康促进专职人员,负责全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协调和管理。2.分科室指定专/兼职健康教育管理员,明确责任与分工负责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专职人员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公共卫生与管理、医学或传播学专业,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不少于2年及以上。查资料,看现场。无专职人员扣2分,少于2人扣1分,专职人员经验或背景不足扣1分,1个科室无专/兼职人员扣0.2分。

B(8分)3.医院建立具有独立管理职能的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科(室、中心)或办公室(独立的职能部门或设在综合部门下的独立科室)(适用二、三级医院)。查文件看现场,未建立不得分。

1.3制定计划与目标

A(4分)1.制定健康促进医院工作年度计划,步骤如下:①问题评估(参见自评表):评估本院病患、职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确定亟待解决的问题,界定患者、员工与小区主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②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活动、科室职责与任务分解、时间进度与考核管理要求等,做到每项活动目标明确、责任到位、检查考核要求明确。③征求实施部门意见并报领导小组批准执行。2.将健康促进纳入医院发展规划、目标与服务理念和宗旨。查资料。工作计划一项要素不合格扣1分;

医院规划中无体现健康促进或无健康促进规划扣1分,规划不具体扣0.5分。

B(8分)3.医院明确健康促进服务是整体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健康促进服务指标纳入整体医疗质量改善管理目标,确定服务内容、流程及考评办法。查资料。无健促管理指标不得分,缺服务内容、流程或考评办法1项扣0.5分。

1.4落实经费与设施 A(4分)1.医院应提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所必备的场所、设施、设备、经费。

2.设立健康教育室或宣传基地(具体场所要求各地自行制定)。查资料,看现场。场所、设施、设备、经费一项不符合需要扣1分,无阵地扣2分。

B(8分)3.有专项健康教育经费(三级医院不低于15万元/年;城区二级医院不低于10万元/年;边远县二级医院不低于5万元/年;

城区一级医院不低于3万元/年;边远县一级医院不低于0.5万元/年。)注: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每年健康教育经费额度可适当做出调整,此经费标准不做统一要求。查资料。无经费不得分,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按比例扣分。

1.5建立规章制度

A(4分)1.建立与完善医护人员(包括新入职人员)定期接受健康促进与医患沟通等方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制度。

2.建立支持并鼓励医护人员开展院内和院外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查资料,看现场。无一项制度扣2分,发现一处一项制度执行不到位扣0.5分。

B(8分)3.建立或完善保证患者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执业环境安全、卫生、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权利、文化与价值观得到尊重的有关规章制度。

4.建立与完善医护人员定期体检、接受疾病防治服务、激励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的政策。

5.建立或完善各功能科室、门诊、住院、出院健康教育制度、流程、操作程序。查资料,看现场。无1项制度扣1分,发现一处一项制度执行不到位扣0.5分。

1.6培训与动员 A(4分)1.创建之初应召开一次全员动员会议,让大家知晓创建意义、转变理念、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存在问题与改进目标。

2.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包含职业道德素养、人文关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指导、健康咨询等方面,形式可结合继续教育、以会带培等多种形式,一年不少于1次。

查资料,现场询问/测试。无动员会或定期培训不得分,随机调查10名医护人员,掌握率不达标酌情扣分。

2、建设安全、和谐、有益健康的诊疗环境

2.1物质环境

。A(4分)1.诊疗与就医环境(如建筑、设备、设施、卫生、照明、通风、采暖、绿化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要求(包含环境、健康与安全的要求)。

2.医院导医标识清晰,方便患者找到地方。3.厕所干净卫生。

4.提供满足医护人员休息、健身、娱乐需要的设施和设备。看现场。一项不达标扣1分。

B(8分)1.有营养配餐室或食品销售处,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的食品和饮水。

2.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标识清晰,收集、放置和转运合理,符合院感规定。

3.环境设施应该满足残疾人群、老年人群和其他特殊人群的需求:如无障碍设施、老年人优先窗口等。扣1分。

2.2 人文与宣传环境 A(3分)

1.医务人员对待病人和蔼和亲,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查资料,看现场。一项不达标2.大厅设有咨询台,服务态度良好。

3.咨询台、候诊处有健康传播资料发放架、宣传专栏、大型电子显示屏或电子视频播放等,内容定期更新。查资料,看现场,观察不少于3个科室6名医生接诊过程是否微笑及使用礼貌用语,发现一处不达标扣1分。

3、提高患者、家属和社区居民及医护人员知识与技能。3.1院内患者健康促进 A(35分)1.评估患者吸烟、饮酒、营养、心理等主要生活方式与危险因素,及病人的文化风俗习惯(如教育、语言、饮食习惯)。

2.医生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状况明确告知患者的致病原因与高危因素。

3.为患者提供改进健康、促进疾病康复的建议(通过健康处方、折页、小册子、短信等)。

4.患者出院时,给予患者(或家属)易于理解的出院健康促进指导说明或建议。查资料,看现场,发现未开展一项服务扣10分;随机询问10名患者是否提供这三项服务,发现未向一位患者提供一项服务扣1分。

B(15分)1.患者出院后,继续通过患者随访或组织患者俱乐部与病友会、与其他保健机构合作等方式提供健康促进服务和康复指导(适用于部分专科医院或二级以上医院特定疾病或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以及社区医院的慢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

2.患者出院后,将患者转介到基层医疗单位或社区患者支持组织,确保病人在出院后健康促进项目或服务的延续与继续实施(适用于一、二级医院)。看现场,发现未开展一项服务扣2分;随机询问10名患者是否提供相应服务,发现未向一位患者提供一项服务扣0.5分。

3.2社区健康促进与合作

A(4分)1.医院定期组织向社会开放的健康课堂和专题健康讲座(二级以上医院每年不少于6次,一级医院不少于12次)。扣分。

查资料。一项不达标扣4分,资料不全酌情B(15分)1.通过当地广播、电视、报纸、社交媒体与网站对公众开展健康倡导与知识传播(每年不少于6次)。

2.合作或支持社区其他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健康倡导活动(每年不少于6次)。

查资料。一项不达标扣3分,资料不全酌情扣分。

3.3医护人员健康促进 A(5分)1.医院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及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针对职工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高危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告知高危因素、提供指导建议)。查资料,一项未开展扣5分;随机询问10名医护人员,发现1人未告知及指导扣1分。资料不全酌情扣分。

4、开展特色活动

B(30分)

至少开展一项特色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如组织“患者沙龙活动”、建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管理中心”、患者联盟、远程教育咨询等。查资料,看现场。特色活动1项得分5分,最多记35分。

5、无烟医院建设

A(20分)参照无烟卫生计生机构标准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重点在无烟环境的建章立制、环境布置和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建议在创建试点医院之初就进行考核,达到无烟医院评分标准(〉=80分)再纳入创建单位;创建过程中评估此项未达标(<=80分)则视为创建工作不达标,一票否决。80分以上得分按“100-实际得分”记分。

6、考核评估 6.1、工作评估 A(2分)1.医院每年对全院健康促进工作进行自评及年度总结工作,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医院例行性的记录、收集、存档医院健康促进活动、评估资料(非病案形式保存),并提供给相关人员做评估使用。查资料。发现一项未开展扣2分,资料不全酌情扣分。

6.2、群众满意度评估 A(3分)对于提供给病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做满意度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质量管理系统中(如:调查、专题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等各种评估方法)。

注:附录中提供了一份“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调查样表”供参考。

附:

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调查样表(仅供参考,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修改与调整)

尊敬的患者您好:

感谢您信任并选择本院就诊。为了使您通过就诊了解更多的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我们将对您的本次就诊的效果展开问卷调查,以利于我们更好更有针对的开展工作,确保您就诊的最佳效果。请您认真阅读内容并在相应的栏目内打上(√)。查资料,无评估扣2分,未纳入质量管理扣2分。

性别:____ 年龄:____ 职业:____

内容 是否做 满意度评价

做 未做 非常满意 一般 不满意

1.医生给您解释您过您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了吗,你满意吗?

2.医生对您介绍了您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吗,你满意吗?

3.医生讲解了您应该注意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注意事项吗?您满意吗?

4.医生对您解释了您饮食注意内容了吗?您满意吗?

5.医生问您吸烟情况并劝您戒烟吗?您满意吗?

6.医生对您介绍了您应该怎样运动保健吗?您满意吗?

7.医生对您介绍了您怎样保持健康心态吗?您满意吗?

8.医生/护士给开健康教育处方或发给您健康教育材料了吗?你满意吗?

9.您对本次就诊/住院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吗?

感谢您的参

5.城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篇五

城市清洁生产工作水平与城市工业生产污染物排放水平、城市采用清洁生产先进工艺和技术水平、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城市有关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城市有关清洁生产知识的.全民教育和民众意识水平等6个因素有关.该文本着科学性和整体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这6个相关的因素、24个反映6要素特征的单体指标入手,构建了区域(城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对上海“九五”时期的清洁生产进程和目前的清洁生产现状都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最后也就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清洁生产综合指数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作 者:胡小猛 钱智 郑中霖 陈美君 HU Xiao-meng QIAN Zhi ZHENG Zhong-lin CHEN Mei-jun 作者单位:胡小猛,郑中霖,陈美君,HU Xiao-meng,ZHENG Zhong-lin,CHEN Mei-jun(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上海,34)

钱智,QIAN Zhi(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03)

6.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篇六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

决策

目标

设定

绩效目标合理性

部门(单位)所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与部门履职、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②是否符合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

③是否符合部门制定的中长期实施规划。

绩效指标明确性

部门(单位)依据整体绩效目标所设定的绩效指标是否清晰、细化、可衡量,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的明细化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将部门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

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③是否与部门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

④是否与本部门预算资金相匹配。

预算

配置

在职人员控制率

部门(单位)本实际在职人员数与编制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人员成本的控制程度。

在职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

在职人员数:部门(单位)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部确定的部门决算编制口径为准。

编制数:机构编制部门核定批复的部门(单位)的人员编制数。

“三公经费”变动率

部门(单位)本“三公经费”预算数与上“三公经费”预算数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控制重点行政成本的努力程度。

“三公经费”变动率=[(本“三公经费”总额-上“三公经费”总额)/上“三公经费”总额]×100%。

“三公经费”:预算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招待费。

重点支出安排率

部门(单位)本预算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与部门项目总支出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履行主要职责或完成重点任务的保障程度。

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

重点项目支出:部门(单位)预算安排的,与本部门履职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和经济影响、党委政府关心或社会比较关注的项目支出总额。

项目总支出:部门(单位)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

过 程

预算

执行

预算完成率

部门(单位)本预算完成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完成程度。

预算完成率=(预算完成数/预算数)×100%。

预算完成数:部门(单位)本实际完成的预算数。

预算数:财政部门批复的本部门(单位)预算数。

预算调整率

部门(单位)本预算调整数与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的调整程度。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

预算调整数:部门(单位)在本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部门或本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

支付进度率

部门(单位)实际支付进度与既定支付进度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均衡性程度。

支付进度率=(实际支付进度/既定支付进度)×100%。

实际支付进度:部门(单位)在某一时点的支出预算执行总数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

既定支付进度:由部门(单位)在申报部门整体绩效目标时,参照序时支付进度、前三年支付进度、同级部门平均支付进度水平等确定的,在某一时点应达到的支付进度(比率)。

过程

预算执行

结转结余率

部门(单位)本结转结余总额与支出预算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本结转结余资金的实际控制程度。

结转结余率=结转结余总额/支出预算数×100%。

结转结余总额:部门(单位)本的结转资金与结余资金之和(以决算数为准)。

结转结余变动率

部门(单位)本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与上结转结余资金总额的变动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控制结转结余资金的努力程度。

结转结余变动率=[(本累计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上累计结转结余资金总额)/上累计结转结余资金总额]×100%。

公用经费控制率

部门(单位)本实际支出的公用经费总额与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机构运转成本的实际控制程度。

公用经费控制率=(实际支出公用经费总额/预算安排公用经费总额)×100%。

“三公经费”控制率

部门(单位)本“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与预算安排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对“三公经费”的实际控制程度。

“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政府采购执行率

部门(单位)本实际政府采购金额与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采购执行率=(实际政府采购金额/政府采购预算数)×100%;

政府采购预算:采购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行政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政府采购计划。

预算

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

部门(单位)为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

②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③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资金使用合规性

部门(单位)使用预算资金是否符合相关的预算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运行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②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

③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

④是否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

⑤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预决算信息公开性

部门(单位)是否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公开相关预决算信息,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预决算管理的公开透明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

②是否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

预决算信息是指与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监督、绩效等管理相关的信息。

基础信息完善性

部门(单位)基础信息是否完善,用以反映和考核基础信息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支撑情况。

评价要点:

①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真实;

②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完整;

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是否准确。

过 程

资产

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

部门(单位)为加强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对完成主要职责或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情况。

评价要点:

①是否已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 ②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规、完整;

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资产管理安全性

部门(单位)的资产是否保存完整、使用合规、配置合理、处置规范、收入及时足额上缴,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资产安全运行情况。

评价要点:

①资产保存是否完整;

②资产配置是否合理;

③资产处置是否规范;

④资产账务管理是否合规,是否帐实相符;

⑤资产是否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固定资产利用率

部门(单位)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与所有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程度。

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

产 出

职责

履行

实际完成率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而实际完成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单位)履职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实际完成率=(实际完成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实际完成工作数:一定时期(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计划工作数:部门(单位)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一定时期(或规划期)内预计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

完成及时率

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完成及时率=(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及时完成实际工作数:部门(单位)按照整体绩效目标确定的时限实际完成的工作任务数量。

质量达标率

达到质量标准(绩效标准值)的实际工作数与计划工作数的比率,用以反映和考核部门履职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质量达标率=(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计划工作数)×100%。

质量达标实际工作数:一定时期(或规划期)内部门(单位)实际完成工作数中达到部门绩效目标要求(绩效标准值)的工作任务数量。

重点工作办结率

部门(单位)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与交办或下达数的比率,用以反映部门(单位)对重点工作的办理落实程度。

重点工作办结率=(重点工作实际完成数/交办或下达数)×100%。

重点工作是指党委、政府、人大、相关部门交办或下达的工作任务。

效 果

履职

效益

经济效益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此三项指标为设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的共性要素,可根据部门实际并结合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立情况有选择的进行设置,并将其细化为相应的个性化指标。

社会效益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效益

部门(单位)履行职责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

社会公众或部门(单位)的服务对象对部门履职效果的满意程度。

7.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篇七

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研究起步较晚,一些理论和方法研究还不太成熟。欧建锋等[1]利用AHP和BP神经网络,结合江苏农村水利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模型; 朱成立等[2]基于投影寻踪模型和粒子群算法建立了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对江苏省9个典型县进行了评价; 尹豪[3]利用多元统计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对浙江省农村现代化进行评价; 赵然杭等[4]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农村水利现代化进行了评价; 张颖等[5]采用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TOPSIS法计算现状评价指标权重,并对苏北地区典型县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在对农村水利现代化进行评价时,重点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因此也就要求评价方法能够将各评价指标转化为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农村水利现代化实现程度。而权重的确定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关系到多指标评价值向综合评价值的转变。本文采用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农村水利现代化进行评价。

1 农村水利现代化内涵、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

1. 1 农村水利现代化内涵

农村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及社会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倪文进[6]认为,狭义的农村水利可以简单概括为灌溉排水和农村供水,而广义的农村水利还应包括农村水电、水土保持等内容。苏照福[7]将农村水利的内涵分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和农村水利基本建设3个层次,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水利应由农田水利发展为包括农田水利、 城镇防洪、农村饮用水安全、农田新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在内的现代农村水利。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可以概括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目的而建的水利设施[8]。农村水利现代化应以全面发展为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用现代的工业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武装农村水利,用现代化思维指导农村水利,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 2 评价指标分析

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价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水平,该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客观体现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考虑到各地区间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现状,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应包括农村防灾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村镇给排水工程、农田灌溉排水工程、农村水环境保护以及农村水利管理6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建设内容,这六方面反映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政策法律以及技术各个领域对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要求[9]。 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标准,参考相关研究[10],建立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1. 3 评价指标阈值分析及等级划分

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是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所达到水平或者所处阶段,农村水利建设属于社会建设的范畴。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阈值是对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水平的预测,预测的基础是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水平是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阈值是判断农村水利建设是否达到现代化水平的标准。阈值应当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标设置既要体现合理性,同时也要考虑先进性和可行性[11]。阈值的确定方法主要采用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定性预测法是针对缺乏历史资料的调查对象通过咨询专家,根据专家意见确定的,定量预测法分为参考相关标准或规范法、对比分析法和趋势外推法。本文确定的阈值是农村水利现代化到2020年所能达到水平的预测。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及 相应阈值 分别为: 1蓄水工程 达标率80% ,2堤防工程达标率100% ; 3应急通讯设备、 物资、设施保障 水平90% ; 4应急预案 完善度100% ; 5供水保障能力80% ; 6万元农业生产总值用水量370 m3/ 万元; 7万元工业增 加值取水量27 m3/ 万元; 8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 6; 9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 ; 10村镇排水达标率70% ; 瑏瑡村镇污水处理率60% ; 瑏瑢旱涝保收面积比例70% ; 瑏瑣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比例60% ; 瑏瑤除涝达 标率90% ; 瑏瑥盐渍化面积比例10% ; 瑏瑦沟渠工程设施配套率80% ; 瑏瑧沟渠建筑物工程设施配套率90% ; 瑏瑨河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 ; 瑏瑩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0% ; 瑐瑠地下水超采面积比例2% ; 瑐瑡水土流失面积比例5% ; 瑐瑢大专以上技术人员比例90% ; 瑐瑣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配置比例90% ; 瑐瑤群众管理组织覆盖率90% ; 瑐瑥信息技术实用度85% ; 瑐瑦工程管理维护费用满足度80% 。

利用评价指标获得的评价结果,是一个没有量纲、没有物理意义的介于0 ~ 1之间的数值,因此,需要对该数值进行评价等级划分,赋予其物理意义,反映评价结果所属发展等级,衡量地区的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程度。评价标准是评价等级分割点的值, 合理确定评价标准对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至关重要。根据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发展规律,并经区间数学卡方检验 ( Chi-square test) ,将评价等级分为4类,如表1所示。

2 基于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法

2. 1 组合赋权法原理

基于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初始权重,对于特殊原因造成的缺项情况,采用分权法对初始权重进行调整得到组合权重,然后对评价指标值加权合成综合评价值。该方法的关键是组合权重的获得。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适合评价指标具有层次结构的评价问题。按照该方法确定的层次单排序是指标体系各层内的相对权重,确定的层次总排序是指标的综合相对权重。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层次结构,自上而下分为两层,下层指标从属于上层指标,符合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模型,因此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获得权重。 当样本指标存在缺项情况时,需要重新分配权重。 经分配调整后获得的权重就是组合权重。

2. 2 评价指标标准化

由于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较多,且各个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无法简单地进行加权合并,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相对比值数据克服量纲差异的问题。

2. 2. 1定性指标定量化

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中有2个定性指标: 应急预案完善度和信息技术实用度。由于评价方法要求评价指标都是定量数据,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定性变量( x) 和定量变量( y) 间的映射,将定性数据量化为某一定量数据。该映射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当x =0时,y =0; 当x取最大值时,y = 1。2y( x = 0) 与y( x = 1) 间的差距需要相对大一点,以反映“没有”与“有”的差距。3映射需要满足边际效应递增规律,即定性指标越大时,定量指标间的差距也越大。

根据农村水利建设定性指标量化要求,建立的映射函数为

式中: k为指标的最大值。

2. 2. 2定量指标标准化

a. 正向评价指标标准化。其处理方式为

式中: xi*j为归一化指标值; x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评价指标值; x0j为各样本中第j个评价指标的最大值。

b. 逆向指标标准化。对于逆向指标,直接采用正向指标的比值法处理没有现实意义。现实中,更多关注现实值与目标值的差距。逆向指标的标准化函数为

2. 3 组合赋权法的数学模型

基于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利用组合权重对评价指标值线性加权得到综合评价值。假设农村水利建设的组合权重为

w = ( w( 1) ,w( 2) ,…,w( 26) )

所评价县指标标准化后的值记为U = ( u( 1) ,u( 2) , …,u( 26) ) 。

考虑使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w。在AHP的同层次求权重时,采用的方法不是最大特征值法, 而是对数最小二乘法,权重优化模型为

约束条件为

式中: n为该层评价指标个数; h为评价值个数; wi为评价指标i的权重; wj为评价指标j的权重; aijk为第k个评价者作出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评价值。

该模型的输出结果就是同层次各指标的权重, 该方法可以省略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工作。则该县综合评价值F为

2. 4 模型的求解

农村水利建设评价指标具有结构层次性,本评价体系共分为2个层次,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对每一个一级指标均设计了相对重要性调查表,面向水利行业的专家发放,得出一级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如表2所示。表2中数值代表本指标相对前一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1表示两者同等重要; 2表示前者比后者稍重要; 3表示前者比后者重要。

为了更好地利用各个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获得各个评价指标权重,选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求解,得到的层次单排序结果见表3。

在农村水利建设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项评价指标在该地区缺失的问题,这并不代表该项指标值为零,也不能认为其已达到阈值,常用方法就是将其权重分摊到其他评价指标上。分摊后的权重只适用于该地区综合评价。

采用层次内权重按原比例分摊的方法对缺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摊。假设某地区缺失蓄水工程达标率,则其层内权重0. 38按0. 62 ∶ 0. 57 ∶ 0. 43的比例分摊到堤防工程达标率,应急通讯设备、物资、设施保障水平和应急预案完善度上; 当蓄水工程达标率,堤防工程达标率,应急通讯设备、物资、设施保障水平和应急预案完善度指标都缺失时,农村减灾防灾权重调整为0,其权重0. 23按0. 17 ∶ 0. 15 ∶ 0. 15 ∶ 0. 12 ∶ 0. 18的比例分摊到其他5个一级指标上。 根据样本数据特征对层次单排序调整,按照层次总排序获得的综合权重就是组合权重。

利用式( 6) ,将26个指标值线性加权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值反映农村水利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取值在0 ~ 1之间。

3 实例应用

3. 1 典型地区基本情况

以河北省博兴县为例,利用基于组合赋权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现代化水平评价。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在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腹地,总面积900. 7 km2,人口47. 8万。博兴县位于118°4'E ~ 118°22'E、36°58'N ~ 37°27'N之间,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水源丰盈,年平均气温12. 5℃,全年日照时数2 595 h,年降水量601 mm,无霜期180 d。博兴县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 2 综合评价指标得分计算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参照该地区公开发行的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等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初始资料,首先将初始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指标值集。山东省博兴县没有指标缺失的情况,因此不需对权重进行重新调整,可以直接按照上述权重进行计算,然后采用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计算出农村水利建设评价综合得分表,见表4。

3. 3 评价结果分析

对评价指标中的一级指标得分情况进行分析, 计算各一级指标得分率,计算结果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一级指标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得分率最高,达100% ,说明博兴县水源保障能力、 水的利用效率达到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要求; 农田灌排工程得分率超过90% ,说明该县农田灌溉水平、 农田排水与改良能力、工程设施配套水平接近农村水利现代 化的要求; 农村防灾 减灾得分 率接近80% ,说明该地区农村防洪能力、防洪应急能力中等; 村镇给排水工程、农村水环境和农村水利管理得分率不足60% ,说明该地区农村供水能力、排水能力与污水处理能力、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农村水利管理水平均与农村水利现代化要求的水平相差较大。进一步分析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可知,堤防工程达标率、村镇污水处理率、河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专以上技术人员比例、群众管理组织覆盖率等指标得分均较低。因此,该地区的农村水利建设的指导性建议就是在保障农村水利建设全面均衡推进的同时,加大对村镇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力度、农村水环境的重视程度与农村水利的管理力度。

4 结 论

通过分析农村水利现代化内涵,建立农村水利现代化评价综合体系和模型。通过分层求解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值,对山东省博兴县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为0. 743,表明博兴县处于农村现代化中等偏上水平,这一点与水利行业专家对该地区的预测是相一致的。

8.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篇八

一、“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可行性分析

所谓评价是指根据明确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 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者主观效用的一种行为。在客观世界中,评价的对象系统往往是具有多个不同的属性,在将它们进行比较以决定其优劣或决定取舍时,常需要先从多个不同的侧面加以评判, 然后再进行综合。

日前的综合方法较多,但在综合过程中权重的确定及价值的量化在方法上不甚完善,往往缺乏可比性,这对正确揭示评价对象系统的本质尚欠不足。为此,我们运用美国学者T.L.Saaty(萨迪)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和模糊数学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属性评价对象系统的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 成为较为完整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网络文学作品作为评价对象,具有多属性、多层次的特点,且在其诸多的属性中既有客观的定量指标,如作品点击量、下载量、销售量、获得道具数量等,也有主观的定性指标,如用户阅读评价、编辑推荐分数等。因此,使用多属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网络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多属性综合评价指标与权重设计

1.确定评价目标,建立评价因素集

本文的评价目标是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因素是对评价目标产生影响力、决定评价结果的因素。因素集是评价对象各个因素组成的集合。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出版工作的属性、网络文学作品的特性及网络文学作品出版的商业模式,从人气、获得道具、用户主管评价、作品出版销售情况等十一个方面设计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2.确定各指标权重

权重值的确定直接影响综合评估的结果,权重值的变动可能引起被评估对象排列顺序的改变。所以,合理地确定综合评估各主要因素指标的权重,是进行综合评估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本体系采取常用的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网络文学评价指标

三、多属性综合评价指标计算与结果确定

其测评方法主要借鉴了我国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的测量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据每个评价指标的上、下限阈值来计算单个指标指数(即无量纲化),指数一般分布在0和100之间,再根据每个指标的权重最终合成总体综合评价指数。此种方法测算的指数不仅横向可比,而且纵向可比。

(一)指标上、下限阈值的确定

在计算单个指标指数时,首先必须对每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而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关键是确定各指标的上、下限阈值。指标的上、下限阈值主要是参考各项指标实际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某作品点击量在所有作品中排名第一,那么就将其数值定为点击量上限阀值),以及指标的理论最大值和最小值(如编辑推荐指标,理论最大值既满分为10分,那么上限阀值就是10)。将 个指标记为 ,权重为 ,下限阈值和上限阈值分别为 和 ,无量纲化后的值为 。

(二)指标无量纲化

无量纲化,也叫数据的标准化,是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指标)量纲影响的方法。

正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逆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

(三)分类指数和总指数的合成

1.分类指标的合成方法

本体系由人气、获得道具、用户主管评价、作品出版销售情况等十一个分类组成。将某一类的所有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与其权重按公式(3)计算就得到类指数。

2.网络文学作品综合评价分数的合成方法

将网络文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27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值与其权重按公式(4)计算就得到网络文学作品的综合评价分数。

四、不足与展望

多属性综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网络文学作品评价中层次多、指标复杂等问题,可以将繁杂、主观的评价转化为客观、统一的评价,该模型的建立符合用户实际需求,在网络文学作品的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任何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点和片面性,本文研究的方法也是如此,其中凸显的问题有:

不足一:对于权重的确定,目前大多由专家凭经验主观给出,人为因素占主导,评判结果可能有出入。在实践中,可同时请几组专家对作品内容进行打分,尽可能覆盖各个用户群体进行专家选取,将各组专家的评判结果计算得出综合分值,得出对作品的最终评价。

不足二:没有进行实际数据的验证。由于各大网络文学出版网站的数据均属于商业保密范畴,因此本文的评价方法没有得到过实际应用的验证。在后续的研究中,希望可以通过项目合作研发等方式,联合出版机构进行实际验证,并将评价指标逐步优化,以得到更准确的评价结果。

综上,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无论对于广大读者用户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笔者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手段,网络文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一种引导,应该以尊重网络文学创作的特点为前提,以服务最终用户为宗旨,在其本身特色的基础上,促进更多优秀作品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9.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篇九

通过学校课程建设,我校正试图探索并逐步建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完善、促进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对教师的评价:

(1)评价内容

1)教学计划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合理性;

2)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层次性和综合性;

3)对所教每一个学生的关注程度;

4)教师在实施学校课程中的投入程度;

5)教师在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过程中其专业水平的提高程度

6)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

(2)评价的方法

1)学校评价

学校成立的评价小组,通过听课、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检查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和教学安排等手段给教师作出一定的评价。

2)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及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以不断提高自己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评价,淡化教师之间的相互比较。

3)学生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及完成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并以此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使之更加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2.对学生的评价

对我校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的尝试。提倡对学生的激励性、期待性的评价,在自然的真诚的沟通和互动中,渗透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在学生评价标准中,坚持过程性、发展性的原则,既注重定量有形的评价,也注重隐性无形的评价,坚持“认知,情感相统一,能力、道德相结合”的原则。

(1)在全校范围内确立发展性评价理念。明确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不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内容综合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纸笔测验仅仅是评价的一种形式,更重视学生在多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在表演探究中,参与动作设计、排练、讨论和交流等各方面的表现等;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要求通过评价去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发现并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客观地记录学生和学习小组的具体事实和表现,要将量化评价统整于质性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求学生和学习小组参与

到评价过程中去,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信心。

(2)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改革评价的呈现方式 我校评价工具的制定参照相关条例,将学生的道德评价和学业评价等结合起来,以演出参赛评价为主要方式,根据演出参赛的目的、性质、对象,选择不同的考查方法,使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通过评价反馈机制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学生的情绪反应、进步效果等,检讨自己的教育行为;校方可以从中洞悉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状态,以调整宏观控制。

3.对课程的评价

我们的评价注重学生发展过程,反映学生成长轨迹,对课程的评价首先从课题开发程起步。我们每一节课都会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

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学习经历。学期结束的评价以综合学生学习态度,作品、回答等予以评价,取消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尝试多种考核方式如撰写总结、演出考核、创作作品、笔答试卷等同时并举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成功,每一门课程都进行优秀作品评比和优秀学员评选,不仅在学生的学籍卡中进行记载和奖状、作品粘贴,还要提供一次公开展示和颁奖机会,让获奖学生更有成就感。

教务科

10.评价指标体系论文 篇十

[关键词]分流培养模式;课程成绩评价;指标体系

1分流培养模式与课程成绩评价研究现状

11.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探究 篇十一

摘 要:简述了国内外军用车辆配套轮胎发展现状,分析了军用车辆对轮胎的特殊技术要求,根据轮胎与整车性能的相关性分析,运用系统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分别从单胎和整车两个角度构建了军车轮胎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军车的轮胎选型、设计和试验评价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军用车辆;轮胎;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U4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550(2014)02-0042-06

轮胎作为车辆的关键部件之一,对车辆的动力性、通过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行驶平顺性都有直接的影响。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车辆对轮胎的质量及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了轮胎技术的发展和轮胎试验评价手段的提高。然而,在军车领域,我国尚缺乏针对军车轮胎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轮胎在军车上的配套和应用。为此,本文根据军车对轮胎的技术要求及轮胎与整车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建立轮胎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军车轮胎的试验评价奠定基础。

1 军用车辆轮胎发展简述

1.1 国外军用车辆轮胎发展现状

国外,特别是美国,在军用车辆轮胎领域研究起步较早。早在1959年,美军的多家研究机构就对子午线与斜交结构轮胎的越野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65年开始在战术轮式车辆上采用子午线轮胎。发展至今,美国军用车辆轮胎具有规格系列齐全,子午化程度高,宽断面、大直径特征明显,综合性能较高等特点;目前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军用车辆轮胎规格系列、评价指标、试验方法和使用要求的标准体系,具体包括《美国轮胎轮辋协会(TRA)军用轮胎标准》、SAE J 2013《军用轮胎术语》、SAE J 2014《军用战术轮式车辆用充气轮胎》、《轮胎管理员手册》以及SAE J 1992《军用车辆车轮/轮辋性能要求和试验规程》等,这些标准对军用车辆轮胎的单胎综合性能、轮胎牵引力、脱圈性能、驾驶操纵稳定性、机械可靠性及胎面耐磨性等进行了详细要求,后又在新车型研制中对内支撑体充气轮胎的泄气可行驶能力进行了规定,这些指标要求共同构成了美军战术轮式车辆轮胎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1.2 国内军用车辆轮胎发展现状

受我国轮胎行业发展起步晚、进程慢的影响,我军目前车辆装备的轮胎存在着规格系列不全、综合性能不高、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子午线轮胎的比例仍然比较低,特别是重型车辆使用的大规格轮胎,仍较多采用斜交结构,制约了车辆机动能力的提高;二是轮胎调压能力较弱,一般不具有多用途能力,多以硬路面通行能力为主,冰雪、沙地等特殊路面的行驶性能较差;三是以有内胎轮胎为主,可靠性较低,维修保障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四是大多轮胎不具备泄气可行驶能力,车辆战场生存能力较弱。

同时,我国军用车辆轮胎在试验评价方面存在着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试验方法不完善和标准制订滞后等问题。现行的GJB 1261A-2004《军用越野汽车轮胎通用规范》只对军车轮胎的基本通用性能进行了规定,还没有针对可调压的子午线轮胎以及泄气可行驶轮胎的一些特殊性要求进行规定,且规定的试验评价项目均为考核单个轮胎的指标和室内台架试验,缺少面向整车的评价指标和道路试验方法。这一现状也制约了先进轮胎在军车上的配套和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提出专门针对军用车辆轮胎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军车的轮胎选型和试验评价提供依据。

2 军用车辆对轮胎的技术要求

军用车辆由于使用环境、行驶地域以及整车战术技术性能的特殊性,对轮胎有特殊的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 在良好铺装路面及乡村土(沙石)路面上快速行驶时,能适应路面变化而可靠地发挥驱动性和制动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较强的耐扎破和耐撕裂损伤性能,长时间连续工作后滚动阻力小、发热小、噪声小。

b. 在翻耕地、稻田地、沙(滩)地、灌木丛林地、泥泞地、坑洼地等软地面行驶时,应具有良好的自洁性,能有效传递牵引力,应具有包容诸如圆石、树干及树桩等的通过性能,应能在降低滚动阻力的同时增加有效牵引力,且不打滑、不陷车,具有足够的地面承载能力以保证可靠通过。

c. 在冰雪地(路)面上行驶时,应具有综合最佳的制动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起步和加速时应尽可能地防止车轮空转引起的接地面内水膜的发生以改善附着性能,转向行驶时应防止超出侧向附着极限,保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能,在湿滑地(路)面上行驶时应具有良好的抗滑能力。

d. 能适应我国寒冷、炎热、高原和沿海等地区,要求轮胎散热性能良好,防止高温时橡胶的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及硬度降低、橡胶与钢丝间的附着强度下降以及橡胶老化等,进而防止爆胎发生,轮胎橡胶特性随温度变化应具有如下性能: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使轮胎与冰雪路面间保持直接、密切接触,从而增大牵引力,高温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弹性。

e. 能按照环境温度、地面类型等确定最佳气压,调压范围应覆盖各种路(地)面情况。如在良好铺装路面上行驶时,应调高轮胎气压,以减小轮胎变形和滚动阻力;在坑洼不平的硬路面上应以较低的气压行驶,以减轻车身和相关部件受到的冲击和振动,改善平顺性,延长使用寿命;在沙漠、沼泽、泥泞等松软地面上行驶时,应将轮胎气压降至更低,以提高通过性能。

f. 与悬架系统配合保证乘坐舒适性,以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应具有良好的吸震和包络能力;与转向机构和悬架系统配合,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转向和操纵稳定性能;在车辆行驶速度范围内,能支承整车重量,并安全使用。

g. 能适应恶劣的战场环境,具有较高的行驶可靠性和耐久性,防止行驶中发生泄气,泄气后仍能以一定的速度持续行驶一定距离。

综上所述,军用车辆对轮胎的总体技术要求是:较强的软、硬地面通行能力,较高的良好道路行驶速度,较强的调压和低压行驶能力,良好的减振性能和抗冲击能力,较强的泄气可行驶能力,良好的抗老化和耐久性能以及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维修性。endprint

3 轮胎与整车性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3.1 与整车结构参数相关的轮胎指标

轮胎作为整车的一部分,其重量构成整车整备质量的一部分,轮胎的外直径也直接影响到整车高度,同时轮胎的断面宽度对车辆宽度及总体布置设计也有影响。另外,轮胎作为支撑整车重量的关键部件,整车最大总质量也直接受轮胎的负荷能力的限制。因此,与整车结构技术特性参数相关的轮胎指标主要有:轮胎质量、尺寸和负荷能力。其中,轮胎尺寸一般用新胎充气外缘尺寸来表示。轮胎在静止状态下,垂直负荷与轮胎变形的关系称为轮胎的静负荷性能。静负荷性能一般用下沉率和硬度系数来表示,它是与车辆承载能力相关的轮胎指标。

自由半径反映轮胎装车前的尺寸;轮胎装车后,静力半径决定着整车的高度,影响最小离地间隙的大小;滚动半径影响着车辆的行驶速度。因此,这三个参数是从整车角度评价轮胎尺寸的重要指标。轮胎一旦装车后,轮胎的符合能力基本决定了整车的轴荷。

3.2 与整车机动性相关的轮胎指标

军车机动性包括公路机动性和越野机动性,前者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车辆加速性能、最高速度等,后者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地形通过性和地面通过性。车辆的加速性能主要取决于车辆的驱动力 Ft,而驱动力大小除了与发动机输出扭矩及传动系传动比有关外,还须满足下列附着条件:

(1)

式中:Fφ为地面对车轮的附着力,在车轮与地面的法向作用力Z一定得情况下,其大小与附着系数φ成正比,而φ主要由路面和轮胎决定。

因此,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是影响车辆公路机动性的轮胎指标。从整车角度讲,车辆牵引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胎与地面的附着情况,所以可以用整车牵引性能来间接评价轮胎的附着性能。

影响车辆最高速度的轮胎指标主要有:轮胎的临界速度和轮胎的高速性能。从整车角度讲,可以用整车最高车速来间接衡量轮胎的高速性能。另外,轮胎的滚动阻力为车辆行驶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轮胎滚动阻力系数是与整车公路机动性相关的轮胎指标。

在整车布置确定的情况下,选用大直径轮胎可明显提高车辆的各种通过角及离地间隙,进而提高车辆的地形机动性。因此,轮胎外直径是与车辆地形通过性相关的轮胎指标。轮胎的单位面积平均压力,直接决定了车辆在软地面上的车辙深度进而影响车辆行驶阻力。选用宽断面和低压的轮胎可明显增大轮胎接地面积,减小轮胎接地压力,提高车辆软地面通过性。因此用于反映车辆越野机动能力的轮胎指标主要有:轮胎尺寸、平均接地压力、接地系数、单位面积平均压力和软地面通过性。

3.3 与整车安全性相关的轮胎指标

与车辆安全性相关的轮胎指标包括轮胎本身的安全性能和轮胎装车后使用安全性能。前者主要包括轮胎强度、抗切割性、轮胎脱圈性能和轮胎气密性,这些指标所均一定程度反映出轮胎是否容易产生诸如爆胎、泄/漏气等安全问题;后者主要包括车辆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主要与轮胎的制动附着性和力学特性有关。

脱圈性能一般用脱圈阻力来评价,而军用车辆选用的大型轮胎可以通过装车后低气压转弯行驶时的安全行驶速度来表征。

制动距离是反映整车制动性的综合参数,其主要影响因素除制动器制动力外,与轮胎和路面的制动附着性、滚动阻力和滑动摩擦系数均有关。因此,一定初速度下的制动距离可以作为辅助评价轮胎制动附着性的指标。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取决于轮胎的力学特性,包括轮胎径向、侧偏、侧倾和回正等特性。其中,轮胎侧偏刚度是决定操纵稳定性的重要的指标。从整车角度来讲,一般通过车辆的稳态回转性、转向回正性和转向轻便性等方面来评价轮胎的力学特性及其与车辆的匹配情况。

3.4 与整车生存性相关的轮胎指标

军用车辆生存性是指车辆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它包括车辆的隐蔽性和防护性等。

车辆隐蔽性主要有噪声和伪装性能,与轮胎有关的是轮胎行驶时的车外噪声。车辆行驶时,轮胎噪声过大将会影响车辆的隐蔽性。

为提高防护性,军用车辆战时一般要求选装防弹或泄气可行驶轮胎,即在轮胎遭到枪击或坚硬物刺扎泄气后,仍能保证车辆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行驶一定的战术距离,迅速脱离危险区域。因此,轮胎的泄气可行驶能力是影响车辆防护性的重要指标。

3.5 与整车适应性相关的轮胎指标

轮胎的环境适应性是决定车辆整车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轮胎为橡胶制品,在高低温环境下,其胶料配方和骨架材料的物理性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轮胎的性能和寿命。因此,轮胎装车使用中的高低温环境适应性是反映轮胎的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指标。从轮胎的行驶条件考虑,轮胎本身的适应性还应包括轮胎道路适应性。轮胎道路适应性是从整车角度反映轮胎适应各种道路行驶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它主要包括铺装道路适应性、越野道路适应性和软地面适应性,分别评价轮胎铺装道路上的高速行驶能力、越野道路上的持续行驶能力和软地面低气压行驶能力。

3.6 与整车行驶平顺性相关的轮胎指标

轮胎是车辆的弹性和阻尼元件之一,它和车辆悬架共同来衰减车辆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以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研究表明,降低轮胎刚度能使车轮部分的固有频率下降,减小车轮部分高频共振时加速度, 是提高汽车平顺性的有效方法,降低轮胎气压, 能减小轮胎刚性, 增加汽车的平顺性。

轮胎的均匀性也是影响车辆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轮胎不均匀,导致整车的振动特别厉害。轮胎的均匀性也体现为轮胎的平衡性。轮胎的平衡性包括轮胎静不平衡和轮胎动不平衡。静不平衡会引起轮胎胎面磨耗不均、振动大、舒适性差等,而且会加快汽车零件的损坏。动不平衡性会影响车辆驾驶的操纵性能,并会引起轮胎摆动及影响轮胎的转向。

3.7 与整车行驶可靠性相关的轮胎指标

轮胎是车辆的关键部件,它直接与地面接触,是车辆中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的易损部件之一,其耐久性直接影响整车的可靠性。轮胎的耐久性可以通过台架试验来考核,也可以通过装车后的轮胎寿命里程来反映。随着轮胎胎体所用材料性能的不断改善以及轮胎制造技术的提高,有80%以上轮胎是因胎面花纹磨光而报废,所以胎面耐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轮胎的使用寿命。通常以轮胎每行驶1 000 km所磨去的花纹深度来衡量轮胎的耐磨性能,并可以此估算轮胎的寿命里程。endprint

从轮胎和轮辋一体化角度考虑,车轮的耐疲劳性也是影响整车可靠性的一个因素。评价车轮的耐疲劳性可以通过台架试验,用动态弯曲疲劳性能和动态径向疲劳性能两个指标来考核。

4 军用车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原则与方法

a. 突出军车对轮胎的特殊技术要求

军用车辆与民用汽车相比,既有共性,更有特殊性,因此军用车辆对轮胎的指标要求也有别于普通汽车。针对军用车辆轮胎提出的评价指标既要反映出轮胎的共性,更要突出军车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战场生存性及行驶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b. 从单胎和整车两个角度分别提出指标

轮胎现有的各种技术规范和理论研究中,多是从单个轮胎的角度提出评价指标,包括轮胎的结构、质量、力学特性等。然而,对于整车设计而言,单纯讨论轮胎的某项性能意义并不大,轮胎的评价和选型应结合轮胎与车辆性能的匹配。因此,本文构建的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单个轮胎(台架试验)的评价指标和轮胎装车后(道路试验)所反映出来的性能指标。

4.2 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

为方便从整车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轮胎,按结构及技术特性参数、机动性、安全性、生存性、可靠性、平顺性和适应性等七大类对轮胎的指标进行了分类,构建军用车辆轮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3 与民用汽车轮胎指标的对比

与民用汽车相比,军用车辆在越野机动性、战场生存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所建立的军车轮胎指标体系突出了评价这些方面的性能。主要表现在:

a. 越野机动性是军用车辆与民用汽车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因此指标体系重点提出了反映车辆越野机动性的轮胎指标,主要有:轮胎尺寸、平均接地压力、接地系数、单位面积平均压力和软地面通过性等。

b.轮胎的泄气可行驶能力是军车对轮胎的特殊要求,指标体系中提出了轮胎泄气后可行驶的距离和平均速度两项评价指标。

c.适应性是军车适应高低温环境和道路的性能,其中道路适应性包括铺装道路、越野道路和软地面行驶适应性,综合反映了轮胎适应各种道路行驶的能力,这是民用汽车所不具有的。

5 结论

我国现行汽车轮胎技术规范和试验标准中,缺少面向军车整车的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分析轮胎与军车整车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提出了轮胎单胎评价指标和轮胎装车后的整车评价指标,构建了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为军车轮胎的选型和试验评价奠定了基础,为轮胎与车辆性能的匹配分析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桂忠,等.汽车轮胎试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轮胎工业.2006(10):579-585.

[2]何建清,等.外军车辆轮胎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4):85-89.

[3]王传铸,等.轮胎与汽车的性能匹配分析[J].轮胎工业,2006(10):643-648.

[4]吴荻,等.轮胎标准.轮胎研究与开发,1999(1):59-71.

[5]SAE J 2014 - 2001 Pneumatic Tire for Military Tactical W heeled Vehicle [S].

[6]解来卿,等.军用车辆安全轮胎防护性试验评价[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8(2):46-49.endprint

从轮胎和轮辋一体化角度考虑,车轮的耐疲劳性也是影响整车可靠性的一个因素。评价车轮的耐疲劳性可以通过台架试验,用动态弯曲疲劳性能和动态径向疲劳性能两个指标来考核。

4 军用车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原则与方法

a. 突出军车对轮胎的特殊技术要求

军用车辆与民用汽车相比,既有共性,更有特殊性,因此军用车辆对轮胎的指标要求也有别于普通汽车。针对军用车辆轮胎提出的评价指标既要反映出轮胎的共性,更要突出军车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战场生存性及行驶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b. 从单胎和整车两个角度分别提出指标

轮胎现有的各种技术规范和理论研究中,多是从单个轮胎的角度提出评价指标,包括轮胎的结构、质量、力学特性等。然而,对于整车设计而言,单纯讨论轮胎的某项性能意义并不大,轮胎的评价和选型应结合轮胎与车辆性能的匹配。因此,本文构建的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单个轮胎(台架试验)的评价指标和轮胎装车后(道路试验)所反映出来的性能指标。

4.2 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

为方便从整车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轮胎,按结构及技术特性参数、机动性、安全性、生存性、可靠性、平顺性和适应性等七大类对轮胎的指标进行了分类,构建军用车辆轮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3 与民用汽车轮胎指标的对比

与民用汽车相比,军用车辆在越野机动性、战场生存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所建立的军车轮胎指标体系突出了评价这些方面的性能。主要表现在:

a. 越野机动性是军用车辆与民用汽车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因此指标体系重点提出了反映车辆越野机动性的轮胎指标,主要有:轮胎尺寸、平均接地压力、接地系数、单位面积平均压力和软地面通过性等。

b.轮胎的泄气可行驶能力是军车对轮胎的特殊要求,指标体系中提出了轮胎泄气后可行驶的距离和平均速度两项评价指标。

c.适应性是军车适应高低温环境和道路的性能,其中道路适应性包括铺装道路、越野道路和软地面行驶适应性,综合反映了轮胎适应各种道路行驶的能力,这是民用汽车所不具有的。

5 结论

我国现行汽车轮胎技术规范和试验标准中,缺少面向军车整车的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分析轮胎与军车整车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提出了轮胎单胎评价指标和轮胎装车后的整车评价指标,构建了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为军车轮胎的选型和试验评价奠定了基础,为轮胎与车辆性能的匹配分析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桂忠,等.汽车轮胎试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轮胎工业.2006(10):579-585.

[2]何建清,等.外军车辆轮胎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4):85-89.

[3]王传铸,等.轮胎与汽车的性能匹配分析[J].轮胎工业,2006(10):643-648.

[4]吴荻,等.轮胎标准.轮胎研究与开发,1999(1):59-71.

[5]SAE J 2014 - 2001 Pneumatic Tire for Military Tactical W heeled Vehicle [S].

[6]解来卿,等.军用车辆安全轮胎防护性试验评价[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8(2):46-49.endprint

从轮胎和轮辋一体化角度考虑,车轮的耐疲劳性也是影响整车可靠性的一个因素。评价车轮的耐疲劳性可以通过台架试验,用动态弯曲疲劳性能和动态径向疲劳性能两个指标来考核。

4 军用车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原则与方法

a. 突出军车对轮胎的特殊技术要求

军用车辆与民用汽车相比,既有共性,更有特殊性,因此军用车辆对轮胎的指标要求也有别于普通汽车。针对军用车辆轮胎提出的评价指标既要反映出轮胎的共性,更要突出军车在越野机动性、环境适应性、战场生存性及行驶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b. 从单胎和整车两个角度分别提出指标

轮胎现有的各种技术规范和理论研究中,多是从单个轮胎的角度提出评价指标,包括轮胎的结构、质量、力学特性等。然而,对于整车设计而言,单纯讨论轮胎的某项性能意义并不大,轮胎的评价和选型应结合轮胎与车辆性能的匹配。因此,本文构建的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单个轮胎(台架试验)的评价指标和轮胎装车后(道路试验)所反映出来的性能指标。

4.2 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

为方便从整车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轮胎,按结构及技术特性参数、机动性、安全性、生存性、可靠性、平顺性和适应性等七大类对轮胎的指标进行了分类,构建军用车辆轮胎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3 与民用汽车轮胎指标的对比

与民用汽车相比,军用车辆在越野机动性、战场生存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更为严格的要求,所建立的军车轮胎指标体系突出了评价这些方面的性能。主要表现在:

a. 越野机动性是军用车辆与民用汽车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因此指标体系重点提出了反映车辆越野机动性的轮胎指标,主要有:轮胎尺寸、平均接地压力、接地系数、单位面积平均压力和软地面通过性等。

b.轮胎的泄气可行驶能力是军车对轮胎的特殊要求,指标体系中提出了轮胎泄气后可行驶的距离和平均速度两项评价指标。

c.适应性是军车适应高低温环境和道路的性能,其中道路适应性包括铺装道路、越野道路和软地面行驶适应性,综合反映了轮胎适应各种道路行驶的能力,这是民用汽车所不具有的。

5 结论

我国现行汽车轮胎技术规范和试验标准中,缺少面向军车整车的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分析轮胎与军车整车性能指标的相关性,提出了轮胎单胎评价指标和轮胎装车后的整车评价指标,构建了军车轮胎评价指标体系,为军车轮胎的选型和试验评价奠定了基础,为轮胎与车辆性能的匹配分析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桂忠,等.汽车轮胎试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轮胎工业.2006(10):579-585.

[2]何建清,等.外军车辆轮胎现状、发展趋势及启示[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4):85-89.

[3]王传铸,等.轮胎与汽车的性能匹配分析[J].轮胎工业,2006(10):643-648.

[4]吴荻,等.轮胎标准.轮胎研究与开发,1999(1):59-71.

[5]SAE J 2014 - 2001 Pneumatic Tire for Military Tactical W heeled Vehicle [S].

上一篇:医院工作个人自评报告下一篇:美容院圣诞、元旦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