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业管理的社区文化建设(精选12篇)
1.浅谈物业管理的社区文化建设 篇一
浅谈我国当前社区文化管理
摘要: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下,我国在社区文化管理方面上也投入了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我国的社区文化管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就其问题,提出应对对策。
关键词:社区文化管理 作用 弊端 对策
一、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搞好社区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的战略原则: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文化资源为助手,注重文化体制的不断创新,加快形成以文化传媒业、电影产品业、广告业、旅游业等为支柱,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真正将文化产业作为社区建设的新的增长点。发挥文化组织机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管理,社区文化组织,无论是政府办还是非政府办,都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这也是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应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逐步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广泛参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扭转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不良局面。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应及时解决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和待遇问题,向社会招聘高素质人才充实队伍;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壮大文化建设队伍。强化对社区文化的制度化管理,建设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目前就是要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软环境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社区设施、卫生、美化等硬件的建设,集中力量防止重点污染源,扩大绿化面积,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使生态环境和社区发展的综合决策科学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做到“天人合一”。总之,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社区文化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思想认识不统一。目前,在领导层以及社区文化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着狭义地理解社区文化管理的情况。一是在属性上把社区文化与群众文化或群众文艺等同起来;二是在功能上把社区文化仅看作是丰富社区成员文化生活,或者说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三是在形式上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开展各项活动;四是在操作上认为社区文化只是群众文化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五是在方法上忽视不同社区成员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由此,易把社区文化管理放到次要位置上,规划上一笔写过,总结上一笔带过,缺乏对本社区文化管理具有个性的部署和总结,使社区文化的发展与整个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发展不相适应。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社区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居民之间的社区意识缺乏,存在着对社区文化事务冷淡的态度。随着电视机、VCD、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施普及到家家户户,使得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
第二,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不强。社区文化的对象是社区成员,如果他们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不强,甚至毫不关心,那么社区文化的开展就很困难。社区文化管理的主体是社区成员(包括居民和社区单位)。就居民而言,有三个方面情况值得注意:
一是参与社区生活的面不够。从总体上说,由于社区发展较快,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再加上市民参与社区生活情况有一定好转,但就参与面来说,还是很不够的。一般来说,一项活动参与面达到20%是很高的了,而相当部分的活动参与面是在5%至10%。老人和青少年是参与的生力军,在职职工参与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许多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却总是一些“熟面孔”,这基本上是所有社区文化活动面临的难题。
二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下降。在城市社区的老城区,由于居民居住时间较长,互相熟悉,以及里弄住宅的特点,居民之间关系比较密切、融洽,邻里之间能互相照顾帮助,对社区生活参与度较高。在新型住宅小区,由于多是新迁居民,互不熟悉,居住封闭,人际交往少,相对比较冷漠,对社区生活关心参与度较低。据对上海市一个新村的调查,居民之间在春节期间不相往来祝贺的占40%。这种善不加改善,不利于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不利于社区的发展。
第三,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居民对精神文化需要也呈现了增长趋势。如何更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应是社区文化管理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产生一个矛盾:一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参与不足,另一方面居民的文化需求却没有合适的文化供给。要解决这个矛盾,主要得依靠社区管理部门加强对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做到雅俗共赏。目前这种矛盾的主要根源,可能是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同居民的文化需求很好地相协调,许多社区文化还是几十年的老面孔,对现代都市人追求时尚、新颖的心态无法一致。
第四,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的社区文化机制基本上是每组织一次活动,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都是由社区中的政府代表——街道办事处牵头进行。不少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文化共建组织一类的机构,也往往是政府代表讲什么,大家做什么,在直接的配合、参与中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这种现象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其实并未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地位。当然,有不少单位已将社区文化作为自己企业文化战略的一部分,希望通过主办或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形象,但更多的单位不将社区文化环境看作是自身发展重要的外部条件而加以重视。在对一个街道社区的72个社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中,26%的单位表示积极参与,52%的单位表示愿参与但有具体困难,主要是经费缺乏,时间难以保证。
在社区文化资源的管理上,条块分割造成了对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偏重于集中,谁投资,谁拥有,谁得益。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社区文化资源紧缺,苦于无奈。在利用资源上,缺乏搞活得有效机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对有形资源重视多,对无形资产利用少;对现有资源使用多,对潜在资源挖掘少;对自家资源管得多,对盘活资源协商少
第五,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不足。目前,在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主要是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科普站,有的还建有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以及老年人谈心站、心理咨询站等注重人际互助的机构设施,主体设施是文化中心(文化站)。许多社区的文物和历史文化资源也往往
因为资金缺乏而无法得到起码的保护,更无法合理开发利用了。
第六,社区文化人才匮乏。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的相关人员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则主要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文化站等)工作人员。就文化站工作人员来说,许多社区已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社区文化站效益不好工资低,无法留住现有的文化人才,更不可能吸引新的优秀人才近来。另一方面,即使留下来的人员大多数是70年代参加文化站工作的,有20多年的工作经历,年龄在45岁左右,文化程度一般为高中。这些人员虽在社区文化工作岗位上勤恳工作,却一直未纳入事业编制,评职称困难,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制约了社区文化的发展。
三、针对我国社区文化管理的发展对策
随着社区文化在社区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必须在社区管理中更加重视对社区文化的发展,把社区文化当作社区建设的首要目标。为此,必须努力解决上述问题。
(一)对社区文化要有深刻的认识
政府、社区管理机构及社区成员都应该对社区文化管理有准确的认识,正视社区文化管理的问题,是发展社区文化管理的关键所在。在社区文化管理中应该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培育和改造社区自发形成的亚文化,使之既符合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的自觉认同,又与整个大范围社会里的文化氛围相协调,增加居民参与整个社会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社区的文化资源满足社区居民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取得更高质量的社区生活。
(二)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参与意识
以社区基层文化站为龙头,以社区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导,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理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了社区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三)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
发挥文化组织机构作用,加强社区文化管理。我们应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前提,社区文化管理者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关键性的作用逐步推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广泛参与,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程度,扭转我国社区文化建设过度依赖政府的不良局面。
(四)加大文化投入的力度,规范资金募集渠道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结合社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报刊、俱乐部等文化、学习和娱乐场所管理,加强对开发中的商住房、物业、生活小区文化功能的管理。目前就是要加快社区文化的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真正做到社区文化管理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政府有计划性的、经常性的向社区提供专项资金。社区内完善资金筹集系统,多多开展向居民或物业公司募集资金的活动。
(五)重视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应重视抓好专业和业余两支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做到力量互补。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要不断提高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向社会招聘有志于社区文化
事业、年纪较轻的人员加盟社区文化管理部门,同时,可安排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毕业生来工作。社区还应当创造各种机会对现有社区文化工作者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以使他们更好地承担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在业余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社区内文化工作积极分子为核心,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管理,制定激励等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使社区科普、教育、文娱、卫生、体育等社区文化各领域的建设更具有生气和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2]龚贻洲.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9).[3]何云峰 董幼鸿.当前城市社区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姜鸣.《社区文化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得可行性和艰巨性》
[5]陈钟林.《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
[6]汪大海等.《社区管理——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蒋奇.《21世纪全国高校民政类规划教材—社区建设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浅谈物业管理的社区文化建设 篇二
关键词:社区文化,政府管理模式
我国的社区文化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建设初期一直处于城市各级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之下, 形成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确立, 原有的社区文化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区文化多元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社区文化管理模式要在继承中创新,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文化。
一、行政主导型模式
行政主导型模式, 即政府直接倡导、决策、投资并参与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 社区的文化建设都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的, 政府对各项具体社区文化工作内容的落实贯穿了整个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主线。这种模式目前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 属于我们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主流管理模式。
这种行政主导型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 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项的指导、协调与管理, 通过财政拨款的形式, 主导社区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大型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专题性文化活动为主渠道的互动形式, 以此来引导社区居民的文化追求方向, 开展各种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活动, 使社区居民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熏陶, 并能够实现社区居民展示自我, 获得精神享受与满足的目的。
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大部分社区成员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导致社区成员的参与度严重不足。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 只有政府出面举办文化活动才是正规的组织和运作, 社区居民只能进行一些小打小闹的、自娱自乐的业余文化活动, 或者是在官办的文化活动中充当被动的参与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社区内群众和社区单位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抑制了社区文化品质的提升。这种管理模式还导致在挖掘社区文化传统和塑造社区特色等深层次的文化培育上欠缺很多。传统的官办文化多数遵循对上负责机制, 往往容易导致社区文化活动出现“形式重于内容, 过程重于效果”的问题, 这种仅仅看重对上负责的机制大大降低了社区文化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比例。一方面导致政府付出高额复杂的综合成本, 却难以换来理想的文化影响和社区成员广泛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也对塑造“生命型”社区文化极为不利, 让本应生机盎然的社区文化在机制体制陷阱中增加摩擦成本, 降低发展效率, 其结果只能是完成社区一项共同建设, 但未达到社区的发展, 或者说缺少社区文化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二、半行政半自治型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完全可以将部分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经营权转让给社会, 倡导借用社会的力量办文化。在我国一些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将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赋予其他社会组织的尝试, 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 像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的“政府指导, 企业主导, 群众督导”的建设模式中, 社区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都是由企业出资建设, 企业每年投入80余万元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百步亭模式虽然是政府宏观指导下发挥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的特例, 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社区文化发展过程中多元主体定位的普遍趋势。
行政主导型向半行政半自治型社区文化管理模式转变, 要求政府应着力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宏观管理上下功夫, 逐步扶持与确立其他社会组织与社会力量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政府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 同时要对社区文化的运行与发展应给予监督和引导。社区文化必须和社会的主流文化取得协调, 否则, 受落后社区文化影响的局面就很难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以先进文化引导社区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职责, 为此要加强基层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发挥其思想上的核心引导作用。
三、自治型模式
大量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使社区居民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自我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自我组织可以使国家权力与民间力量相协调, 共同构建安居乐业的社区文化环境。由业主委员会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将会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社区文化社团也是实行自治性管理模式的中坚力量。引入社区志愿者协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也会发挥积极作用。发挥社区内单位组织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得相互促进、互成网络的支持作用也是自治型社区文化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社区单位组织作为相对独立于政府的社会组织,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网络支持作用, 即在资金、场地、人力等方面的支持。社区单位共建也是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得一种重要形式。
3.浅谈社区文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幸福度;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社区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世界的满足。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也注重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区文化建设就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新社区,新文明,需要社区工作者对社区文化的关注与建设,社区工作者也应当在社区管理中更加重视对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把社区建设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区文化建设上来。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参与度,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
社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社区工作者,更需要全社区的居民共同努力。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参与的可能,这样就可以激发居民共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家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增进了邻里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交往氛围,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社区氛围,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社会氛围。
居民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更能够增加居民在社区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社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可以让居民的生活得到更多的乐趣,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在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居民们不仅放松了心情,也能够打破城市文化中冷漠的人际关系。
(二)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要素的融合
社区文化建设不能一味地依赖政府的投资与领导,社区物业和居民应该发挥其主动性。在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充分调动社区内的文化资源,将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完善改造,并向居民开放。还可以召集社区中有特长的人才参与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创造出自己特色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个方面,涵盖众多内容的。
二、 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既然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我们就应该关注社区文化的建设。下面,我就以物业管理公司的视角,结合我们公司的具体举措来谈一谈社区文化应该如何进行建设。
(一)加强党政建设,从思想上坚定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
要进行文化建设,思想是很重要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也应该加强党政建设,为社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班子做表率,引领队伍创一流,增强班子政治素质,加强星级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深化“班组建设达标”活动,落实政工体系建设,落实廉洁防控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维护稳定工作,加强职工学习教育培训,加强团队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各社区迎接“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第二批干部工作组下社区工作,并组织居民、楼栋长、单元长开展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工作组座谈会。巩固“红细胞”工作成果,实施“红细胞”工程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在社区工作组的积极支持下,拓展社区党组织的工作领域,社区党支部和辖区单位党支部连点,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使党的基层组织在社区不断延伸,组织单位党支部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孝亲敬老,开展主题为“党旗辉映,情系社区”为辖区困难居民送温暖活动。充分发挥义工、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爱老助残、帮困解难等社区义工服务队伍中来。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着社区文化的建设。
(二)提升服务水平,为社区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环境
作为物业管理公司,提升服务水平,为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到保障的作用,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推进“一站式”服务,保证440电话畅通
按照 “一站受理、全程服务”的便民服务要求,坚持24小时服务电话,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着力打造便民、利民的服务系统,提高物业服务工作效率。严格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回访等制度,确保居民的急事、难事得到及时处理。落实“走动式”服务,深入社区、走近居民,和居民交朋友。物业服务对照标准,走到、看到、记录到,对存在的问题协调处理到。入冬时提醒居民关好地下室窗户,避免冻堵管线;居民外出时提醒居民关好门窗,断电断水断气;入户安全检查时,带着关心和问候。做到接待、协调、跟踪、回访100%,使问题得到全部解决。
2.推行“一线工作法”,优质服务落到实处
公司立足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在一线听取居民意见,在一线解决居民问题,在一线化解居民矛盾,在一线转变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努力提供“便民、安民、乐民、亲民、助民”服务,推行一线工作法,完成工作任务。 在公共设施、设备的管理方面,做到日常检查有登记、小型维护有记录,对小区公共设施设备台帐进行核对完善,对巡检问题做到及时检查、及时记录、及时处理。对存在隐患的公共设施不能及时维修的,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装修户管理,严格按照矿区房屋装修管理办法,对其装修前、中、后进行全程监管、验收,并做好工作记录,杜绝违规装修。
3.拓展延伸便民服务,真诚关爱居民
发挥“一体化”运作优势,延伸“一站式”便民服务内容,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对社区的孤寡老人、低保户、困难户、遗孀户、残疾人、支持社区工作的积极分子送温暖活动,走访遗孀户、残疾、低保户和困难户。对辖区住户、遗孀户、残疾人、美食城商户进行燃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开展社区安全大讲堂活动,以居民关心的衣食住行为切入点,涉及到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儿童安全、老年人安全、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等方面,发放居民安全现状及安全认知情况调查问卷;组织居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知识讲座活动;在居民楼道开展消防演练,并对居民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了现场培训;在辖区内通过LED大屏及博客网络宣传安全知识。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社区建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构建和谐文明家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来促进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邻里间的情感,并且通过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讲座和展览,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各社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小型多样“社区与居民同乐共庆诺肉孜节”、居民乒乓球比赛、辖区单位联谊会及迎新春活动、“庆三八”活动、"清洁家园人人参与,健康生活人人享有"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组织“多彩准东 幸福社区”民族传统服饰活动、“居民美食文化展”活动、“我运动,我健康,全民参与邻里乐”活动、“和谐杯”棋牌趣味活动;第五和第六社区开展了“端午节爱心慰问”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工作组人员、支部党员、热心居民一起包粽子,入户慰问了重病瘫痪老人、孤寡老人、民汉遗孀户、低保户、80岁以上老人等,为他们送去了社区的关爱和节日祝福,也让居民群众在包粽子亲身体验活动中感受到端午的快乐。全年各社区共组织各类大小型居民活动45场次,参与居民6898人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3次322人次。社区活动站居民活动人数日常累计48891人次。为学生社会实践表签字盖章322份,参加活动达960多人次。开展“讲文明、铸诚信、树新风”精神文明建设专项活动,宣传居民签订《美丽准东居民文明公约》。
三、结语
社区文化建设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建设社区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立足于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参考文献:
[1]李东雷.试论和谐视域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河北企业,2014(05).
[2]高虹,付少平.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9).
4.浅谈物业管理的社区文化建设 篇四
摘要:社区文化建设在物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社区文化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而指出物业管理工作和社区文化建设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不足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资金支持和场地等。
关键词:住宅小区;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文化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社区文化是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特征,是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品位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物业管理工作的润滑剂。社区文化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买房买环境,买房买享受”的观念,而这种生活方式恰恰最直接地体现于社区文化之中。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直接反映了小区的生命力,关系到物业的保值、增值,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建设和物业管理工作的相互作用
住宅小区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凝聚性的特点,各种环境设 备设施的设立和业主之间的接触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深圳万厦居业——一个在全国物管行业中被反复传颂和效仿的著名品牌,为了更好地发展社区文化,深圳万厦居业从各方面筹集资金,增加文体设施和场地。目前,社区及周边学校的体育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已建成游泳场1个、健身广场1个、篮球场6个、网球场2个、羽毛球馆5个。此外,在梅林一村开通社区网站,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这些无疑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
无论什么样风格的建筑只是个外壳,社区文化才是灵魂。通过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增强业主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住宅小区有限的生活空间加强了业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邻里关系、小区内的安全秩序,都容易成为业主共同关注的话题,容易形成社区的认同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减少业主的烦躁、焦虑心理,也为净化人们心灵找到了切入点[2]。物业管理应以优质服务、文明家庭、文明楼栋评选等一系列社区活动为契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物业管理公司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社区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物业管理企业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推动者,可以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如提供老人保健咨询、儿童教育帮助、家庭生活服务等多种活动,让小区内业主觉得有依靠、有温暖、有归属感。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大家开展一些有益的社区活动便具有号召力。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最终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开展社区文化所面临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社区文化作为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各级领导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不能单纯依靠国家提供各种福利,在很大程度上要从社区做起,即由最基层的社会公众参与,提出自己的需要并切实加以解决。而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使社区业主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自觉抵制不健康文化,不断提升社区业主的文化品位,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但在文化封闭的一些地区,很多业主没有接触社区文化。业主之间意识冷漠,有的小区业主平时沟通不够,信任基础不够,使人们在交往时顾虑重重。连开展“认识我的邻居”活动都比较困难,患上人际关系淡薄这一“现代都市症”。这一病症像一堵无形的围墙阻挡了社区成员间的沟通与融洽,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消极影响。针对住宅小区社区文化所面临的挑战,物业管理公司更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发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亲和力,为社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创造各种条件。
三、住宅小区社区文化建设现存的不足
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不少物业管理公司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住宅小区内的休闲和健身娱乐,认为无非是组织业主说说唱唱、跳跳蹦蹦,社区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简单化。通常重视环境的美化、硬件设施的达标,而轻视人文环境的营造。在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考核中,社区文化建设始终没有成为关注的主要内容。这些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甚至取得成果也难以巩固,必然影响着社区文化迈向成熟。
社区文化硬件设施不完善也影响社区文化活动开展。
在现代社会,由于消费者购房心理发生变化,消费者对大自然的渴望日益强烈,开发商在小区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中,景观非常漂亮,用雕塑、假山、水池、喷泉、亭台装扮小区,使小区景色优美、清幽宜人,但是却没有小区会所。即使小区会所建成后,由于缺乏资金,不能更新、添置设备,文化活动和培训活动不能正常开展。住宅小区无法在节假日向业主提供文体活动。
社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不够广泛,社区成员参与度不高。表现在参与的主要力量是老人、儿童、以及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他们多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且其中一部分是以“旁观者”的角色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而社区中的“强势群体”——中青年参与却不多,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的单一化,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大多物业管理公司都遇到过此类难题,甚至小区业委会经过几年的酝酿由于精干业主不愿意参与而成立不起来。
另外,开展社区活动经费不足,资源难以整合。物业管理公司是保本微利型行业,大多保证正常运转已较为困难,很难有充足的资金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市、区政府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基本没有,在政策上也缺乏支持力度,开展社区活动的经费主要靠物业管理公司自身解决问题,没有经费社区文化活动就得不到保障。
四、住宅小区社区文化建设解决的方案
首先要提高认识水平,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识。住宅小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细胞,社区文化建设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稳定发展。可以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业主认识到自己既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也是自己的一份责任。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业主成员的社区意识,激励大家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业主成员间的文明交往方式,培育融洽的人际关系。其次,大力加强社区文化的“硬件”建设。设施和活动应两应俱全,不能一则以喜,一则以忧[3]。首先要求规划好业主会所,作为休闲健身的场所,会所也给业主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场所;还可以在住宅小区内成立书画中心、戏曲角等区内各种活动基地,使业主休闲娱乐有去处,锻炼学习有场所,业余生活更充实。开发商和规划设计部门应将业主会所的场地设施纳入规划,物业管理企业在前期介入阶段要从业主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社区活动开展的场所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物业管理公司每年从物业管理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社区文化建设,还可以寻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赞助。可以把在住宅小区举办的社区活动与企业赞助相结合,这样既给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活动经费,又给企业做了广告,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社区与企业互利双赢。也可以业主需求为导向,物业管理公司举办社区学校或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如少儿艺术口才班、书画学习班、老年电脑辅导班等等),收取一定的培训费,以补偿物业管理经费的不足,维系社区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小区业主委员会、各物业公司之间可以进行协商,以“功能互补,服务共享”为原则,制订社区文化设施资源整合方案[4]。距离较近的几家社区共享文化设施使用权,如各小区健身房、网球场、篮球场、游泳池、图书室、儿童活动中心等,使文化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不同小区的业主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最后开展社区文化要雅俗共赏,既要有超前意识,还要有短期规划。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既有格调较高的高雅艺术,又有适合于一般业主的通俗文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各个物业小区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更应针对老年人开展一些活动。组织住宅小区社区文化活动也应该尽量照顾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爱好业主的文化需求。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的活动如家庭卡拉OK比赛、双升比赛、烹饪技巧交流活动等,高雅的活动如举办交响音乐会、春游、少儿书画展、保健知识讲座等。不同年龄层次的业主可以分享到社区文化活动的无穷乐趣,并能从中得到教育、交流和提高。社区文化的特点是以文“化”人,从人的成长来看,社区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对人的素质和整体人格的影响是最大、最持久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引导物业管理专业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取得锻炼人、培养人的双重效果。
五、结论
物业管理小区和社区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至今,有其自身的特点,物业管理的充分发展为其建设的内容和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社区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提高了物业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领导力。
参考文献:
[1]高占祥主编.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89.
[2]段洪义,袁永胜.探索物业管理为社区建设服务的新道路[J].中国物业管理,(2):38.
[3]洪文霞,卢培猛.智能管理系统在住宅小区的应用[J].住宅科技,(4):125.
5.浅谈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 篇五
——以武隆县图书馆为例
冯晓兰
(重庆市武隆县图书馆
408500)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重庆市武隆县社区文化建设概况与分析以及县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情况,提出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探讨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
建设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文化正以其科技、知识、信息的的形式,被直接物化到社区的各项事业建设中。文化对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对提升社区的综合力与竞争力,无疑在提供着一种多层面源源不断的动力。它通过对社区成员的教育、陶冶、塑造来发挥其对社区发展中各要素的支配力和影响力。社区文化对居民素质的提高,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能积极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所以说社区文化建设的水平与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关系。因此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公共图书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人类文化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城市社区建设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如何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文化建设服务,其对城市社区的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一、武隆县及社区文化设施慨况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分交地区,总面积2901.3平方公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也有丘陵、高地,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现辖26个乡镇186个村,9个片区,共有人口40万人。
旅游景区“芙蓉洞”“天生三桥”和“天坑地缝”于 2007年6月27日,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全县共有16个居委会。其中县城有5个居委会,3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约6万人,外来人口2万人。2007社区内举办文体活动10次,投入经费约15万元(经费基本靠社会赞助),参加活动人数达10万人次;无在册文艺团队,只有10余个群众自发组织活动团体;文化广场8个;无影剧院;文化站26个,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活动场所的只有12个;网吧共23个;体育健身室10个;电子阅览室1个,总面积200平方米,电脑40台。县辖26个乡镇中,建图书室的有11个乡镇(图书多的约1500册,少的约300册),有图书无图书室的8个乡镇(图书由县图书馆或上级配送的),其余乡镇则既无图书室也无图书。
二、社区图书室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区建设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建设学习型社区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文化建设,尤其社区图书室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认识上,管理上和设施上,都还不够完善,这是社区建设中的缺陷。表现突出的一是地方领导对社区图书室发展意识不强,目光短浅,只看到近期的经济效益,看不到长远的社会效益,因而不重视图书事业的发展;二是图书室的设施设备购置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致使社区图书室设备简陋,活动场地狭小,文献资源相对少,社区的功能得以减弱;三是由于长期缺乏政策法规支持,无法可依,造成在政府机构设置中没有独立建制的地位。因此无法落实人员编制,影响了图书室的管理规范化。目前社区图书室基本上是设在社区居委会之中,居委会办公室腾出一间作为社区图书室,借阅活动场地狭小,限制了社区居民对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由于没有政府固定的专项拨款,图书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捐赠,内容陈旧,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同时,社区图书室的管理人员都是社区居委会的成员兼任,他们身兼数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图书室,使得图书室的业务得不到正常开展。由于经费短缺,很大一部分图书室购入一些盗版图书,质量差,错漏百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读书人的权益,更有悖于社会公德和我国法律。因为诸多的原因社区图书室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双休和节假日基本上是关闭的,这就给社区的学生和上班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几乎无缘走进社区图书室,使图书馆成为“信息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教育中心、终身的学习场所”就显得苍白无力。
三、社区图书室发展的对策
社区图书室可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阅读需求和信息交流,是基层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社区图书室极需要一个适应事业发展的清晰框架,以利于社区和图书室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争取政府的投入。政府的投入是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图书馆(室)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基地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是图书馆(室)建设是主体和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意思,在制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社区文化发展规划的同时,把图书馆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划拨专款,定期投入资金,对经费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馆舍、设施、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
第二,要整合社区单位,形成多元化投入的合力机制。崇文尚礼,敬天重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取得各企事业和社会组织,尤其处在社区的商家赞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激发企业为社区公益事业做贡献,搞活社区图书室服务模式,社区图书室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办证优先,借阅优先等政策,既解决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又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活跃社区文化。
第三,调动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宣传社区图书室,调动社区人支持社区图书室建设,培养民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强化民众“社区是我家”的意识,认识到社区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如为社区图书室捐款、捐赠图书等,集少成多的为社区做贡献
第四,要取得公共图书馆的帮扶力度。公共图书馆具有图书专业性强,管理经验丰富、系统化、规范化等方面优势,建立健全社区图书室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使其运行的规范化。参加公共图书馆的基层业务辅导培训,定期选派管理人员到公共图书馆实践,在实践中解决图书管理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确保社区图书室沿着科学、规范、合理的轨道发展。
四、图书馆对社区图书室辅导的情况
武隆县是国家贫困县,财政对图书馆专项经费的预算严重短缺,近四十万人口的县城,年拨购书经费一万元,人均不足三分钱。图书馆馆舍总占地面积249平方米,建筑面积1427平方米,办公面积只有232平方米。在这举步为艰的情况下,图书馆还要发展自身的建设,每年订阅期刊、报纸30种,年均图书入藏量500余册。图书文献利用馆藏文献,年接待进馆阅读720人次;年外借1500人次。长期以来,武隆县图书馆都是想方设法以有限的资金尽量开展多种活动,一是坚持“以书为本”、“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服务宗旨,常年无偿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县武警部队和学校等图书室进行辅导,帮助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按期更换馆藏图书充实图书室;二是摘选、编印农科资料,发放到乡镇、农村,以满足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三是从不同渠道收集各种图书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解决部分市民看书难的问题;四是利用图书馆宣传周,联合社区、学校开展图书馆宣传和“知识竞猜”活动,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图书馆在社区图书室发展中的作用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人休闲与交流的最好场所。社区图书馆通过自身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灵活简便的服务,吸引居民在闲暇时间内开展阅读和交流,满足人与外部世界的融合,满足人与人的沟通和往来,给读者营造阅读氛围,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与修养,并以此培养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并使之能主动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图书馆面向社会对公民进行社会教育,对社会公民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之中,开拓图书馆服务,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功能,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协助,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机构,在构建学习型社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注:
单 位:重庆市武隆县图书馆
姓 名:冯晓兰
电 话:*** 电子信箱:cqwlfxl2008@163.com 通讯地址: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冯家坡22号
6.浅谈社区文化活动现状 篇六
摘要:
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满足文化需求都有积极作用。但由于现今存在客观问题是我国社区建设的历史较短,社区文化工作经验较少,加上社区状况差别较大,社区文化工作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规律、摸索经验。本文结合了我的实地调查阐述了社区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关键字:社区 文化活动 现状 前言:
社会形态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人们主要的生活重心也从单位转变到了社区从而社区文化活动也就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块领域,对社区内的成员的作用也就更加明显。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从而也得到了凸显,从大的方面来说,社区文化活动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从小的方面来说,社区文化活动是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居民幸福、和谐生活的基础。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满足文化需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活动的概念
社区文化活动主要由社区文化的概念衍生而来,社区文化这一概念可分为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成员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的总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成员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等文化现象。社区文化的内容也很丰富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组成,其中的行为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成员在交往、娱乐、生活、学习、经营等过程中所产生的活动,这些活动实质的反映出了社区的社区风尚、精神面貌、人际关系方式等文化特征。
二.社区文化活现状分析
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我到闵行区古美路街道、莘庄镇莘松地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采访辖区内参与文化活动居民与社区文化工作者共五十人,分别从物质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和精神意识层面三个部分来设计了如下问题。所在杜区的文化活动设施有哪些,所在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有哪些,参与本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等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的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表明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参与者在性别方面有明显的女性相对男性来说更愿意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女性占80%);参与者在学历方面没有 明显的差异(多为高中学历);参与者在年龄方面有明显的特征多数参与者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上占74%)
(二)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情况分析:
经调查表明:本市社区文化活动设施情况不容乐观,社区内部分活动设施存在无专业人员维护的现行,造成居民可能无法正常的开展某些社区文化活动。
(三)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分析
经调查表明: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有50%的人基于丰富业余活动的目的,有20%的人是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有8%的人是基于想增加人际交往的目的,有12%的人是基于增加知识的目的,还有10%的是基于其他的目的。
(四)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分析:
经调查表明:社区文化活动类型、内容较单一,讲座、文艺活动育锻炼、读书看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居民群体。其中体育锻炼因其方便性、实用性吸引了较多的居民,占了51%;文艺活动也因其活泼性、生动性和娱乐性吸引了很多的居民,占38%:各类讲座占10%;读书看报占27%;其他占34%。
(五)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的评价分析:
经调查表明:居民们对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的内容不是太满意。有16%的人认为“形式多样,内容有吸引力”;有34%的人认为“形式单调,内容没有吸引力”:还有科50%的人认为是一般。
(六)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活动状况整体评价分析:
经调查表明:社区居民对本社区文化状况整体评价一般。有60%的人认为一般,仅有10%的人认为优秀,有22%的人认为是良好,还有8%的人认为是很差,这也说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社区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社会认识上存在的欠缺,实质作用未领会
社区文化活动是新兴的一个概念,自身存在不系统、不完备的问题,导致不少居民甚至部分社区文化工作者,对其内容、意义、作用不清楚社会认识也有模糊之处。例如,社区文化工作者将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只是当作社区建设工作中点缀或装饰,而没有意识到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社会整合、情感交流、价值引导的重要作用。认识上的不足也构成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进步的一道屏障。
(二)社区文化活动参与主体错位,居民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社区文化活动有过强的行政色彩和官办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思路、步骤、内容、形式自上而下的都是由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主持、主管、主导的。相反,社区文化活动真正的主体—社区成员,往往处在被动状态,除了规定的兴趣团体活动外,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决策和实施的参与度很低,也正是这样的错位导致了社区文化活动存在形式重于内容的办事方式。
(三)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设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
目前情况是社区文化活动中社会资金、社会单位的支持非常少,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也就成为了唯一的经费来源,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由于缺乏资金,设备不能更新、添置,组织活动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状态,缺乏发展后劲,满足不了广大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资金的较大缺口成为社区文化活动发展的瓶颈。也就制约了社区文化力的不断地壮大。
(四)社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参与度不高
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来看。主要是老人和青少年,在职职工参与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活动中老人们在精神上找到了寄托,孩子们找到了开心的天地,但却忽视了介于两个群体中间的另一群人,这一群体往往大多都有沉重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他们在外努力工作,应付竞争,内心亦有孤独感,正是需要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来进行适当的调节。还有另一种情况社区文化活动好不容易组织起来,但参与者却总是一些“熟面孔”,这基本上是所有社区文化活动都会面临的难题。
(五)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够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社区居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也呈现了增长趋势,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社区文化活动中社区居民的参与不足,另一方面社区文化的内容不能同居民的文化需求很好地相协调,许多社区文化活动还是几十年不变的茶话会、体育节、舞蹈队等老面孔,对居民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强。
(六)社区文化活动特色不明显,时代性不强
当前许多社区文化活动没有特色,活动内容千篇一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没有地域、地区、地段特色,不能有效地吸引社区居民,可以多角度的考虑增加各个社区的文化活动特色项目,以此增加居民的参与热情。
四.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议
(一)、坚持正确方向,体现核心价值
社会文化活动是由多种文化内容和文化形态构成的,要想使多元的内容和形态构成和谐文化的有序集合,就需要有一种主导的力量,也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导向性内容。将专业的价值理念融入社区文化活动的全过程,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
(二)、强化创新意识,丰富文化内涵
社区文化活动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特征。为此,应着眼于“五个新”:一是要树立新理念,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观和“共创和谐、共享文化”的人文理念;二是要找准新定 位,即把社区文化活动的目标锁定在“培育理想、倡导精神、理顺情绪、服务需求、营造环境”上;三是要探索新模式,即重点培植、总结和谐社区文化示范性工作的模式;四是要打造新品牌,即通过社会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将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征,并深受社区群众喜爱的特色活动固定下来、延续下去;五是要建立新机制,即在完善和谐社区建设运行体系的前提下,指导各社区围绕资源、环境、阵地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文化活动内容。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参与热情
要让群众认识到,群众应该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创造者,是享受者、受益者,使“人人享受文化”这一人文理念转换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多种文化活动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此,要在理念上克服“一揽子”包办、代行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根据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确立活动的着眼点,体现全民性、自主性;要在内容上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设,并鼓励基层的首创精神,调动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群众由参观者转为参与者和组织者。
(四)、广纳建设资金,力求投资效益
一是端正政府投资方向,本着面向大众文化,高起点、多层次、多功能、有计划地构建文化基础设施,尽量避免过于重视精品文化活动而忽视基层文化活动,或是搞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项目。二是在继续发挥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鼓励社区单位捐资、热心居民捐款。三是充分利用本社区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对社区文化活动输入资金,鼓励集体、私人投资介入社区文化活动中,特别是要积极争取一些在社会上有名望的民营企业家、社区精英积极参与并支持社区文化活动。四是利用社区现有文化设施优势,实施有偿服务,自筹资金。建设资金的投入属于“硬件”,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求,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整合文化资源,加快“角色转换”
要充分挖掘社区文化活动资源,积极优化环境,主动争取社区高校院所、研究机构、文艺团体的指导和支持,吸引社会名人参与区域文化活动,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彻底摒弃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人”的思想观念,强化“共建共享”的社区意识;要注重发挥志愿者的奉献作用,并以他们为骨干,模范带头,积极影响,促进社区文化的全面普及,使社区文化资源得以优化,营造共享和谐文化活动的温馨环境。
7.浅谈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社区文化是一种要求“共同参与”的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为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以自身活动为主体, 以自我娱乐、自我教育为目的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综合性、普及性、传承性的各类文化活动, 是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 延续传统文化精神, 增强广大群众的民主认同感和富于人性的社会文化。社区文化是在一个社区范围内把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小区文化等各种群众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共同参与”为纽带, 形成特有的区域文化, 实现了社会文化。
(一) 社区文化的内涵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和形成的, 并为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 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社区文化由社区文化载体、社区文化传统、社区文化规范、社区文化行为方式及社区文化精神等五方面内容构成。
1. 社区文化载体
社区文化载体是指承载文化内涵的一切有形要素, 包括一切与居民活动有关的行为因素、物质因素及设置因素。
2. 社区文化传统
社区文化传统是指经过世代相传而留存在社区中的文化价值家邀请展等30余项重点专业展览, 展出900余位作者的书画摄影作品3500余幅。
七、政府信息资源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 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 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 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制度, 各级公共图书馆是本级政府公开信息的查询点, 承担着政府公开信息收集、保管和查询的职责。秦皇岛市图书馆仅2011年就接收了政府公开信息1167份, 如果按照不违反政信公开制度的原则, 将全部公开信息进行数字化制成数据库提供网上查询服务, 不仅丰富了文化信息资源, 也将极大的方便群众。
八、专题影视资源
专题影视纪录片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题性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各级宣传部门对本地区拍摄的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片都有存档, 统一向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移交拷贝后即可供群众查阅。秦皇岛市组织拍摄的《秦皇岛市情纪录片》和《秦皇岛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题片》真实全面的反映了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系统、文化精神以及具体表现形式, 包括社区风尚、社区民俗、社区文化遗产等。
3.社区文化规范
社区文化规范是指社区文化行为的一种准则与范型, 对于社区居民的行为具有约束与示范性作用。
4.社区文化行为方式
社区文化行为方式是指社区居民依一定文化要求所展开的行为活动, 是社区文化的外显层面, 最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社区文化精神
社区文化精神是社区文化的核心层面, 在整个社区文化体系中具有主导地位, 是社区居民行动的指导和动力, 同时也是社区居民共同利益的体现。
(二) 社区文化的功能
社区文化作为新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丰富社区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的安定团结、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 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功能
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取向具有引导作用, 使之符合社区理想和目标。既表现为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 同时也表现为对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 约束功能
社区文化的约束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通过营造社区特有的文化氛围, 制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维持社区秩序, 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使社区居民产生一种自我约束作用, 从正面保证社区文化健康、稳定发展。
3. 凝聚功能
社区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 通过共建机制, 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 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 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
4. 娱乐功能
展现状, 便于群众在网上直观了解秦皇岛, 是优秀的专题影视资源。
九、公益讲座资源
各地积极组织各类公益讲座, 受到群众的欢迎。讲座的记录资料制成数字文化资源在共享工程网站发布, 不但丰富了数字文化资源, 也扩大了活动的影响。秦皇岛市每年邀请国内名家和本地文化名流组织举办“渤海大讲堂”“国学讲座”等各种讲座论坛百余场, 直接受众达10万余人。特别是, 秦皇岛市图书馆自2009年起开辟了“秦图讲座”, 每周六、日上午都举办公益性讲座, 内容涉及“文学欣赏”“国学知识”“地方文化”“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备战高考”等多个方面, 以精练的选题、密集的信息、丰富的知识成为群众终身学习的课堂, 逐步打造成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品牌, 讲座的内容成为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 中部地区设区市的市级支中心可通过争取市级文化行政主管的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 利用现有资金、技术、人员条件, 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即可制作大量数字文化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 对推进中部地区设区市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社区文化的娱乐功能是指社区文化能给人们消遣, 提供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的作用, 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使他们从劳累和压力中解脱出来, 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5.激励功能
社区文化的激励功能使社区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上进和进取的精神, 表现在正面的引导而不是消极地满足需求, 表现在内在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推动, 通过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 使人们摒除对生活产生的不正确心理, 积极面对人生。
6.改造功能
社区文化的改造功能最直接的表现是解决精神方面的问题,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祛除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念, 净化社区环境, 改善居民的精神风貌。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努力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社会是形式, 文化是内容, 文化建设是基础, 而社区文化就更加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支撑。先进的社区文化是社区文明的体现, 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提高社区文化品位, 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全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 培养主流价值观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
社区文化精神是是社区文化的核心层面, 在整个社区文化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与之相应, 培养社区成员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也就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我国, 鲜明的主流价值观念, 如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尊重民族文化传统等,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内容, 培养社区民众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倡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2006年以来, 重庆市江北区以积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领社区文化精神建设, 积极引导和规范居民道德生活, 带动社区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如在2011年8月, 大石坝街道前卫社区组织开展的青少年暑期思想教育宣传系列活动, 通过观看爱国影片、开展知识竞赛的活动形式, 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全面提高辖区内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于该社区的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文化阵地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
文化阵地作为社区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文化阵地的建设, 需要加快推进以街道文化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 同时, 还应倡导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 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 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此外, 还可以创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打造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支点。
目前, 江北全区已建成五宝、鱼嘴、石马河、观音桥文化中心, 并建成观音桥文化广场、大石坝元佳文化广场、五里店曼哈顿文化广场、北滨路金源文化广场、鱼嘴镇文化广场等多个群众文化活动阵地, 成为全区社区文化建设的依托平台和立足基础。
其中, 观音桥广场每周日上演的“观音桥广场文化之声”演出, 自2009年6月28日启动后, 已连续举办170场, 坚持“风雨无阻, 不见不散”, 上万人次上台演出, 观众达200万人次, 引起国家文化部及中央电视台的深切关注, 成为文化部及重庆市广场文化品牌。2011年5月23日, 在全国第十五集“群星奖”评选中, 该活动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观音桥广场被命名为“重庆市十佳文化广场”, 成为社区文化广场建设的典范。
(三) 文化精品工程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动力
繁荣群众文化, 发展社区文化, 一方面, 应倡导文化活动的参与性、普及性和公益性, 另一方面, 还应注重文艺精品的创作, 兼顾文化活动的承传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文化精品工程”是社区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 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水平也在相应地提高, 人们对于有特色、有新意、有深度的文化活动投以更多青睐的目光。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 打造文化精品, 才能获得持续的吸引力。
江北区于2005年提出的推进“文化精品工程”, 建设“一街一品”的特色文艺表演队伍的社区文化发展思路, 这也是江北区社区文化能够持续发展, 并催生出一批在市内外均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项目的重要原因。
江北区各街道积极推进“文化精品工程”,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居住品质, 将“一街一品”的发展思路细化落实为“一社一品”, 如观音桥街道春晖社区, 小区以立面《游子吟》为理念, 设置了浮雕艺术走廊和宣传栏等, 突出社区“孝道”“感恩”文化主题特色, 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源动力。
三、以社区文化建设为节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对于我国的文化事业工作所提出的一个新的任务和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理念的提出, 是对社区文化建设事业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更加强调了我国基层文化事业的服务性和体系性。视角换位,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注重基层、注重民众的特点, 以及对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节点, 实行阵地服务与基层服务相结合, 使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常态化。
依托辖区内建设完成的各类群众文化阵地, 为广大群众提供最为广泛和普及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如江北区建成的鱼嘴镇文化中心, 涵盖电影院、电子阅览室、艺术厅、老年活动室、书报阅览室、培训室、资源共享室、少儿书画室等八大功能馆室, 为满足街镇社区内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基本保障, 已成为重庆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一大亮点。
社区文化广场, 作为一块最开放、最便利的社区文化阵地,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化广场上,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服务广大基层群众。2012年6月, 江北区举办了为期5天的“庆祝重庆直辖15周年送演出进基层”演出活动, 走访了华新街街道、观音桥街道、五里店街道、石马河街道所属的10个社区, 活动场地就选定在各个社区的文化广场, 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结束词
社区文化建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环节, 是推进社会文明风尚建设的重要途径。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有利于促进社区团结, 维护社区秩序, 规范社区管理, 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有利于社区群众认同和践行主流价值观念, 增进人们的归属感, 共建社区精神家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有利于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 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有利于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素养, 繁荣群众文化,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艰辛的、细致的、持久的工程, 只有扎扎实实, 稳步前进, 才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顾问◎蔡武杨志今主编◎于群冯守仁《文化馆 (站) 业务培训指导纲要》 (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文化部社会文化司组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2]姜孝德《论和谐文化全民共建》, 2007-12-10
[3]高子存《群众文化与社区文化的关系》, 载《淮北日报》2012-04-13第七版
[4]赵冷松《浅谈社区文化的功能及发展》, 载《艺术教育》2010年12期
[5]徐涓滴《和谐社会下社区文化建设若干思考》, 载《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3期
[6]刘晓敏《社区文化建设》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课案
8.浅谈图书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篇八
面对蓬勃兴起的社区建设来展开我们图书馆的服务,是我们的出路之一。就尖扎县来说,尖扎县的社区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这些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调查研究,充分把握住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的基本路子,依靠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计划,必能使我们图书馆的工作有新的成绩。
从另一角度说,社区的兴起与发展给了我们图书馆以新的发展契机,要以积极应对的姿态针对不同的社区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将图书馆建设与社区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应该如何应对?在这种大的趋势和背景下,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如何强化、转变,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图书馆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心,所谓的中心是指图书馆一方面是最大、最集中的文献收藏机构,这些文献包括一切记录知识的载体,如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报告,以及唱片、磁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它是人们进行科研和生产必需的信息来源。
另一方面,我亦以为是最主要的方面,图书馆又是提供文献服务最主要的机构。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大量地采用现代化技术,图书馆可以说是社会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即使在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图书馆所担负的文献信息传播的作用和功能及任务也是十分重要的。
改革开放在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我们的整个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转型也随之而来。社区的重建与新的整合便是其中之一,如何在区建设过程和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使图书馆的作用渗入其间,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换言之,怎样才能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传播与建设和社区建设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并能相互促进、发展。
从社区建设方面看,尖扎县的社区处于起步的阶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尖扎县的社区建设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把文化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和一系列作用同社区的建设结合起来,是我们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发展方向。因为我们知道,社会的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图书馆是收藏和传递知识产品和信息产品的部门,是政治、经济、生产、科技文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收集、整理、传递文献信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机构,图书馆从创立之日起,一直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笔者认为,当前,在图书馆同社区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可以开拓的领域,尤其是针对我们地区发展的特点,制定出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如:面向社区为社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图书馆应向社区多角度多层次地渗透,积极扩大服务层面,为各种类型的社区提供各种信息文化产品。同社区结合,针对其特点,开发声像资料,促进社会教育,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富教于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二次文献检索体系及各种专题资料的汇编工作,改进文献组织加工方式。知识信息、技术信息、动态信息,甚至综述类和工具性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各种类型和特色的社区服务。要以图书馆为纽带,促进各社区的联系和交流。
我们应着手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一、信息资源相对不是利用率低的问题
要使公共图书馆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及物质文明的建设中,信息化的要求中提供广泛的,深层次的服务,作为图书馆的自身必须解决如以下的几个问题:如信息资源相对不足,利用率低的问题。
要重视的问题在与社区用户的需求与信息源之间合理的沟通。
二、图书馆服务设备的短缺,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
随着各种类型社区的发展及逐步的完善,它们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与内容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何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手段服务于各级各类社区,是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社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的要求亦是全方位的,图书馆要加强同各类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联系,加强同社会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要形成一个职能统管体系,发挥图书馆的整优势。只要这样,才能在社区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针对社区建设的发展来探讨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一个大的命题,本文只是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意在抛砖引玉,有待于同行的进一步讨论。
9.浅谈物业管理的社区文化建设 篇九
2014陕西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设和谐社区。物业管理作为社区服务的一支首要量,在社区建设中正施展着首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把握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良好的社区建设物业管理秩序,从而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园气氛,是一个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和摸索解决的问题。
一、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异同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委员会通过选聘物业管企业,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企业遵守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干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掩护相干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运动。社区建设是指在街道领域内,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主导的,社区职能部门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积极参与的既有区域性、又有全方位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有何异同呢?首先,从性质上来说,社区建设是城市管理的根基性工作,政府行径在其中施展着首要作用,带有明显的行政主导性;物业管理则是物业管理企业供给的有偿管理服务,具有明显的市场性。其次,从目标上来说,社区建设是要让生活在必然地区上的人群社会关系和谐、生活安定幸福、行径规范有序;物业管理则首要是满足业主对住房财产的应用、掩护、保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为业主及应用人创造和维持良好的工作居住环境。第三,从内容上来说,社区建设对比宽泛,是包孕户籍、治安、征兵、企图生育、环境掩护精力文明以及社会救助、退休、就业等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物业管理则是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遵守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干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掩护相干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专门化运动。第四,从实行主体上来说,社区建设是由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和居民、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众多主体参与的管理运动,其中,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国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施展着直接的指示作用,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施展着首要的和谐作用,各主体之间首要是行政管理关系和居民自我管理关系;物业管理的实行主体是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以及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的开发建设单位,各主体之间首要是经济方面的关系。
二、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社区建设和物业管理不是截然对峙的,两者有相互依存、相互增进的接洽。第一,物业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管理是社区建设的首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所从事的保安、清洁、绿化、房屋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正是区建设中卫生、治安、环境等最根基的职能范畴。第二,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中组织和参与开展情势多样、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运动,不仅有利于丰厚居民的精力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增进邻里和睦,加强业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三,社区建设反过来影响物业管理的发展。社区建设得好,社区功效完善,居民素质进步,各主体自觉执行职责,这有助于物业管理制度的有效遵循和履行,有助于业主自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抵触和纠纷的减少,物业管理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在流动人口管理、企图生育、劳动就业等方面,虽不属于物业管理服务的领域,但在政府授权和有偿服务的前提下,物业管理企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赞助性工作,客观上也推动 了社区建设工作。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说,物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人为本,全面进步居民的居住质量,营造社区稳固、安全、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增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0.浅谈我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篇十
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不够完善。加强和改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概况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入手,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及总结经验用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来完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对策
浅谈我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何管理好一个可以称为“小社会”的社区,已经成为各城市的重要问题。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居民是社区的主人。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然可以体现一个社区甚至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它是增强社区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推进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对于一座城市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对其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城市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在目前我区发展进步的关键时刻,把我区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根据自身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更好的发展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一、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概述
社区是区域型社会或社会区域共同体的简称,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从其外来意义上讲它主要是指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的人们共同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团体。“社区”一词最早出现在斐迪·滕尼斯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而真正传入我国并开始进行发展则是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社会发展,现如今城市社区在社会学领域是与农村社区相对应的一种社区类型,所谓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内部的成员拥有一块地域,成员与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密不可分。其且其具有社会性、地域性、自治性、依存性等基本特点。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社区发展是一个极其巨大的系统工程。《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城市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包括: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另外,还强调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内容。
社区管理的内容包括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主要有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几项内容。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社区的环境、治安以及卫生服务管理都已初见成效,有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则还有不如其他部分的地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对做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和改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风尚,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
所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指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具有综合文明特质的社区。在创建文明的新型社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逐步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综合性。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它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明显的综合性。从内容上看,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两大类。前者包括理想、信念、道德、民主等;后者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从体现这些内容的设施和物质形式来看,有文化书籍、体育活动、游艺室、民事调解小组,等等。不仅如此,精神文明建设还渗透到居委会每项具体工作中去。2.群众性。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群众积极参加。参与这一活动的,不仅有本辖区的居民群众、邻里家庭,还有驻地各单位的干部、职工,甚至有非驻地但与社区有联系的部队、院校。群众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有了基础。3.复杂性。社区居民成分复杂,有干部、职工、工人、学生,以及各种行业人员、离退休人员;既有常住人口,又有流动人口。这就给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困难,要求我们开展这一工作时,一方面要充分注意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合各种不同类型特点的形式和方式。4.多样性。上述特点决定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多样性。从命名形式看,有“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从建设力量上看,有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从综合表述看,有“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等;从工作落脚点看,有“遵纪守法文明户”、“文明卫生先进单位”等。这多种多样的形式,为营造文明社区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
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江总书记曾多次谈到加强社区建设问题,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建设的最主要方面之一。我们要从政治、全局和时代的高度,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新时期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方面,但城市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文明程度,这就必须先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从居住环境到基础设施,从生活服务到文化生活,从治安秩序到人际关系等等,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在社区环境、服务、治安方面相对满意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不丰富上,所以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新形势下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运用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机制,使之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融合于一体,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工作,对于促进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满足人们的多种精神需求。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也暴露出许多人们的精神问题。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提升人的生存状况、发展状况与文明状况和现代化程度。也可以克服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精神困扰,如乡情、亲情的淡薄,人际疏离、个人的空虚感、孤独感、无助感等。
2.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社区发展就是通过社区的全面建设,来改善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设施环境,特别是人际关系、社会风气等状况,以促进社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社区的发展不但强调社区物质环境的改善,更突出了对人文环境(即一定意义上的精神文明)的关注。
3.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城市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社区是整个城市的最基本的管理要素,要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必须首先从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抓起。
4.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社会转型的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过去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职能向社区转移。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企业、学校、机关的部分职能开始剥离,许多人由原来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企事业单位不再承担大量的社会性工作,这些都需要社区来完成。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对居民的行为调控、思想引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功能,缓解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应当遵守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整体发展的原则
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联动发展,整体推进,而不能有所偏废。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安全等众多方面。为此,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注意目标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结合社区实际,应提出社区环境整洁优美、治安秩序安定安全、服务网络便民利民、人际关系团结和睦等几项主要总体要求,并在具体运行中又细分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爱国卫生、文明单位等方面加以操作和考核,以确保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2.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要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为根本任务。人既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行主体,又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所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要以人的发展、素质的提高目标。3.因地制宜的原则
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从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但是,因地制宜不是不强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而是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下的因地制宜。4.共同参与原则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动员辖区内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下去,使广大群众受益。
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革的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民对参加社区活动缺乏主动性;二是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认识;三是社区委员会对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着我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前进步伐,制约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好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高居民思想认识,提高驻区单位的参与度
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是衡量一个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是社区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缺乏社区成员参与的文化生活,有再好的动机、再新的创意、再大的投入也只能是无用之功。在大部分社区,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是老人,尤其以老年妇女居多,相当多的社区成员尤其是中青年居民和驻区单位员工并不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成员的参与状况还不能满足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居民和驻区单位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看法有失偏颇,相当一些居民和单位的社区参与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虽然生活在社区,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社区建设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应该对社区建设尽一份责任和义务。甚至错误地认为,社区建设完全是政府行为,是政府投资建设社区,让自己坐享其成。
为了提高驻区单位的参与度,应该努力做到:首先,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感情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驻区单位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对这一特定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推崇、融合和奉献精神,使它们认识到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其次,通过与驻区单位的感情沟通,使它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精心营造社区发展的良好环境,是驻区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单位的发展、形象,而且与单位员工的办公和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将思想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社区文化人人办的广泛共识,真正做到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发展,既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又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者。
2.加强组织沟通,提高管理的水平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完善一部分原因来源于社区委员会对该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不完善。从目前各区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性质来看,由于是新生事物,因此社区文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和社区文化人才。社区文化人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从广义上说,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应包括街道和居委会的相关人员以及社区文化机构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街道社区文化职能部门及社区文化机构工作人员。就社区文化机构工作人员来说,许多社区已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如有的地方管理者往往由队伍中的活动积极分子组成,管理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难以形成核心,纪律的维持和活动的开展往往靠大家的自觉,随意性较大,缺乏高度集中基础上的规模扩大与创新求变的集体力量。
有鉴于此,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组织应能有效介人,整合运行。因为各单位组织已经长期形成了一整套的组织体系,有着一定的管理经验,他们的加盟,无疑会给社区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社区文化活动的成功开展与不断创新,对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增强内部凝聚力和提高社会知名度,也一定会大有裨益的。
3.开展丰富社区活动,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从各地开展的社区活动形式来看,确实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太极拳、棋类、器械健身,到卡拉OK、戏迷演唱、养生功、秧歌、健身交谊舞等,达数十种之多,真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由于以上活动内容多少缺乏一些现代气息及深刻的内涵,因此对青年群体等相对缺乏吸引力。如能在丰富活动内容上多动脑筋,挖掘新的活动内容,拓展新的途径,把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形式融人到其中去,这将会吸引更多的社区成员热情参与。而在这些方面,社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合作加盟,联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创新的内容和变换的形式促进其发展。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丰富多彩,广泛活跃,就一定能生产出一些高品位、高质量的社区文化产品,增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实效。
五、总结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新课题,也是新世纪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区居民、社区群众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居委会、街道办事处这些社区基本成员的同心协力和共同努力。总之,在社区居民及社区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明天,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也将上一个新台阶。
1. 付春梅,谢守红.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J].经济师,2004(4).2. 杨柳,李海梅.和谐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6(8)
11.浅谈物业管理的社区文化建设 篇十一
癌症疼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癌痛的治疗,仍有50-80%的癌痛患者未获得完全缓解;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病人的疼痛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
而癌症疼痛没有得到缓解的原因有:
这其中,大部分的根源还是在于医务人员,许多患者的疼痛并不是不能治疗,而是治疗不当。然而这个问题却常常被忽视。绝大部分的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经过正确的健康宣教和指导,都是可以配合治疗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止痛效果的。这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晚期患者临终前尽可能的无痛苦。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而且每个人的痛阈都不一样,所以,医护人员首先一定要相信癌症患者关于疼痛的主诉。
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所以没法用客观的方法去测量。疼痛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划线法(visual analog scale,简称VAS)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在10cm的水平线上,左端“0”表示无痛,右端“10”表示极痛,让病人在线上做标记,以表示疼痛的程度。这个方法比较简单,病人容易掌握,重复性也比较好,可以记录疼痛的动态变化,特别是使用止痛药以后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疼痛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等级,轻度疼痛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影响;中度疼痛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到干扰;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和被动体位。癌痛的治疗除了抗肿瘤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手段。针对癌症疼痛,WHO的三阶梯止痛方法(见表1)非常实用并且有效。
一、口服给药
临床应用中,应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途径,便于病人长期用药,特别是对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适当口服用药极少产生成瘾性(小于1%)。例如,一个鼻咽癌多发骨转移的患者,骨痛非常明显,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已经达到重度疼痛了。而在药物的选择上,我们有吗啡针、吗啡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等等,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就应该选择吗啡缓释片,而如果病人的肿瘤继续进展恶化,已经不能口服了,则可以改用芬太尼透皮贴。(癌症疼痛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所以吗啡针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癌症病人要求的是镇痛效果,而不是精神享受)。
二、按时给药
止痛药应当有规律地按照时间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在疼痛时给药)。例如,现在有一个肺癌晚期重度疼痛的病人,那么我们使用吗啡缓释片的时候,并不是在病人主诉疼痛的时间点给药,而是固定的12个小时给药一次。因为吗啡缓释片达到血药高峰的时间比较长,也就是俗称起效的时间会比较长,如果在疼痛的时候才给药,病人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止痛效果;而且癌症疼痛是一个慢性的疼痛,需要止痛药的持续作用,所以对于癌痛的病人,强调按时给药很重要。有些病人及家属不理解或者不配合,到了服药的时间,感觉不痛,就不吃药,而等到开始痛了再吃,效果又不好,往往就会对治疗失去信心,也会对医生产生怀疑,所以医务人员做好这方面的解释和宣教很重要。
三、按阶梯给药(参照表1)
按阶梯给药最重要的是区分疼痛的分级,对于理解力好和比较配合的患者,划线法是很好的一个评价标准,3分以下是轻度疼痛,4-6分是中度疼痛,7分以上是重度疼痛。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如果遇到理解力或者配合度差的病人,还有一个可以快速判断疼痛的方法就是根据病人的睡眠情况判断:如果疼痛影响睡眠,就是中度疼痛;如果疼痛使患者完全无法入睡,就是重度疼痛。我们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来给予相应阶梯的药物,如果病人就诊时就已经是重度疼痛了,就应该直接使用重度镇痛药,无需从第一阶梯开始。
第一阶梯药物是以非阿片类止痛药为主,这一类药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这一类药物的特点是有“天花板效应”,就是超过一定剂量的时候,止痛效果不会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副作用会增加。这一类药物不能两种联用,但是每一种可能会有不同的止痛效果,比如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都是第一阶梯药物,我们一般只选用一种而不会两种一起用,阿司匹林效果不好的,扑热息痛可能会有效果,反之亦然。
第二阶梯药物以弱阿片类药物或者其他治疗中度疼痛的药物为主,弱阿片类药物的代表是可待因,治疗中度疼痛的药物主要有曲马多等。目前肿瘤科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曲马多缓释片,这一类药物跟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样有天花板效应。因此,在正规使用一、二阶梯药物后,如果疼痛不能控制,不应再加量、换用或者联用同一阶梯的镇痛药物,应选择更高阶梯的镇痛药物。
第三阶梯代表药物为吗啡,此阶梯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如果常规剂量控制疼痛效果不佳,可以逐渐增加吗啡剂量,直至完好控制疼痛为止。这里需要要强调的是,不管普通老百姓还是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杜冷丁(哌替啶)往往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杜冷丁在癌痛治疗中是不提倡使用的,因为它的作用时间比较短,成瘾性比较强,长期使用还有神经毒性;因此,建议基层或非专科人员对于癌痛的病人尽量不要使用杜冷丁。而吗啡血药浓度平稳,峰值低,不产生欣快感,临床不易产生成瘾性和药物依赖性。
四、个体化给药
药物剂量应当根据病人需要从小到大直至疼痛消失,而不是对剂量限制过严,从而导致用药不足。比如最常用的吗啡缓释片,使用的时候从最低剂量每次30mg开始,每12个小时给药一次,如果止痛效果不佳,可以根据病人的情况逐渐增加使用剂量,因为这一类药物没有天花板效应,可以一直加量到病人不痛,再按照这个剂量维持。
五、注意具体细节
对于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目的是在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患者最常见的副作用有两个,一是恶心呕吐,一是便秘。所以,对于刚开始使用阿片类止痛药的患者,可以同时使用胃复安等止吐药物治疗;而为了防止便秘,在患者开始用止痛药的时候,就应调节饮食和使用缓泻药。
对于有神经受压、脊髓压迫和颅内压增高的癌症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同时,可给予皮质类固醇,镇痛效果会明显增加,最常用的药物是泼尼松和地塞米松。
12.浅谈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篇十二
关键词:社区,农村文化,农村社区文化
在当今社会, 文化的社会价值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人们对它的评价已经远远超过了精神产品的范围。最为权威和最为深远的认识莫过于将它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将文化建设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高屋建瓴的认识激发了我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焦虑和深思。农村文化建设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农村改革发展要想迈上历史新台阶, 必须进一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一、相关概念
1、社区及农村文化
“社区”这一概念, 最早由滕尼斯提出, 是指建立在血缘、地缘、情感以及自然意志上, 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型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此后的社会学研究中, 社区这个概念开始逐渐缩小化, 指代的是在大社会环境中的某个社会生活共同体, 也即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 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是这样界定社区概念的, 他说:“人和社会团体, 各种机关、学校等分布在一个地区, 形成一个结构, 一个系统, 这就是社区。”
农村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 对于国家现代化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广义的农村文化是指农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农村文化则仅包括精神活动范围, 是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思想观念以及在漫长的农耕实践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处世态度、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深层心理结构的反映, 它表达的是农民的心灵世界、人格特征以及文明开化程度。
2、农村社区文化
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文化就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地域范围内 (非严格的行政区划) 的人们, 由一定的纽带和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归属和道德规范等。农村社区文化既可从层次的视角来理解, 也可从形态的角度来理解。
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村文娱生活溃乏, 文娱生活质量滑坡
对于多数农民来说, 现在除了看电视之外, 基本没有什么日常的文化娱乐活动。单调、乏味的农村文化生活, 让一些陈规陋习钻了空子, 使一些低俗的、无聊的东西充斥了农村文化的空间。有的村民不是凑在一起谈论家长里短, 就是打扑克、耍麻将, 甚至聚众赌博。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许多地方还基本上是空白, 或者文化站建成后就形成一个“空壳”。
2、农村社区文化设施贫乏
农村社区文化设施是用来开展农村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娱乐、教育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设备。虽然近年来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在中央和各地财政的支持下有较快发展, 但由于农民居住方式分散,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成本高, 资源共享率低等原因, 使得农村社区文化设施仍然远远跟不上农民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需要, 难以支撑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3、农村社区凝聚力的薄弱, 缺乏文化建设的氛围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集体化生产方式的解体, 再加上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的竞争, 导致农村丧失凝聚力的核心与载体, 许多地区甚至出现了集体物品被盗无人管理, 村民大会无人参加, 公共道路中断无人管理的怪现象, 许多祖祖辈辈生活在村子里的人们也都越来越不认识眼前的村庄, 在这种村民思想多元化, 村庄凝聚力普遍薄弱的情况下, 缺乏有效的将农民组织在一起的平台与基础, 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变得无从谈起了。
4、宗教活动盛行, 封建迷信蔓延
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本应该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更多肯定与投入和对神圣虚幻的宗教与迷信活动的排斥。然而, 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村社区却恰恰刮起了一股宗教的热风, 缺乏高雅、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农民在致富的同时把空闲的时间交给了宗教, 从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于心灵的慰藉。而一度几近消失的巫婆、神汉也不知何时又走俏乡里, 出门选吉日、建房看风水、有病跳大神, 各种迷信活动在农村又开始频频登场。这种落后的农村文化, 严重地扭曲了农民的价值观念。
5、传统美德的严重流失
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美德一直影响我们国家数千年, 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随商品经济的冲击, 享乐奢靡之风盛行, 婚嫁丧葬的礼金越来越大, 排场也越来与气派, 甚至出现了送纸扎洋房、轿车孝敬已故先人的现象。与给死人送大礼相反, 对于活着的老人却屡屡有虐待现象的发生, 引以为傲数千年的传统美德之流失让我们痛心疾首。
6、农村社区文化业务经费不足
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是否重视, 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 有些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 “不抓粮食没饭吃, 不抓文化不要紧”的思想依然存在。致使农村的文化经济政策不到位。
三、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应该“以先进文化为思想基础, 立足于本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加强社区文化教育, 加强设施投入和管理, 吸引社区成员的普遍参与”, 使农村社区真正成为“守望相助、首尾相济”的共同体。
1、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农民收入增长目前还较为缓慢, 农村文化市场发育相对滞后, 纯粹依靠市场手段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恐难见效。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保证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才是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
2、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应树立以农民为本位的“发展型”文化建设理念
以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总体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化产品应尽量以农村生活为题材, 反映农民的现实生活, 为农民所喜爱, 通俗易懂, 雅俗共赏。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 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3、抓农村文化人才培养, 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
抓好农村大文化建设, 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 靠这些骨干力量, 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县乡文化馆、文化站要立足本地, 面向群众挖掘人才, 充分调动本土人才的作用。要为农村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通过发现、培养、提高, 促进人才成长。
4、大力发扬传统民间文化
可以说, 传统民间文化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民间传统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民间传统文化根源于农耕生产, 形式丰富多样, 比如:这些民间传统文化形式贴近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 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能够吸引群众的参与热情, 便于群众的积极参与。
科学的、健康的农村社区文化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是能够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能不关注农民的文化需求, 不能不重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处境化经验: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以及如何理解[J].人文杂志, 2011 (1) .[1]吴理财.处境化经验: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以及如何理解[J].人文杂志, 2011 (1) .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浅谈物业管理的社区文化建设】推荐阅读:
物业管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09-05
浅谈物业管理企业的临时用工问题09-22
浅谈物业管理标准09-24
物业工程管理工作浅谈07-21
对于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新思想06-09
浅谈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模式08-31
福建省建设厅发出关于开展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规范管理的通知07-13
浅谈如何推进城市基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10-26
文化馆物业管理投标书08-01
浅谈职业中学班级的建设与管理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