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2024-10-12

初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共12篇)(共12篇)

1.初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一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做好以下几项专项训练:

新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物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要注意加强三个方面的专项训练:

①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

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其次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最后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只要能找出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②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这个阶段学生在表述方面一般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解题中往往是言不达意,甚至一道综合应用题,有时寥寥几句就算解答完毕。同时,运算能力也有待提高,该得分的得不到分或得不到满分,实在可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调规范解题是这一阶段广大考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③对不定项选择题进行强化训练。

新高考的选择题难度有所降低,这应该是一般考生重点拿分的区域,这一阶段的复习中需要强化。

2.初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二

一、明晰考纲

现行英语教材共分五册, 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 怎样面对众多纷纭的知识点呢?不能面面俱到, 而应轻重有别, 要做到轻重有别, 就要以考纲为目标。考纲上规定的, 才是中考卷上可能出现的, 考纲上没有的, 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去频繁地练习它、研究它, 以免事倍功半。在第一轮复习中, 对于知识点应做到拉网式总结, 并注重编织知识网络。但应当指出的是知识点不等于考点。考点与知识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考点涵盖着更多的知识点, 一个考点是一个小的知识网络;知识点是考点的支撑, 考点来源于知识点, 复习中应当注重知识点, 更应当注重考点, 应当把复习的重点放到研究考点上。初三时间紧, 任务重, 若不能有的放矢, 一味地题海战, 必然导致教师累, 学生苦, 效率低。要想让学生学得高效, 必须明晰考纲, 明确重难点, 对准关键点, 把握切入点, 才能事半功倍, 获得最佳的一轮复习效果。

二、吃透教材

虽然说:“上教教方案, 中教教课标, 下教教教材”。教材是知识点的载体, 各种各样的知识点通过载体表现得千姿百态, 异同有别;知识点以载体为背景, 教材内容对知识点加以衬托, 显现出知识点各自的特征, 没有载体的知识点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就会造成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障碍。所以, 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 还必须以教材为依托, 以单元为顺序, 循序渐进地归纳, 总结知识点, 突出考点, 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网络化。

三、抓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

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 但复习课必定不同于新授课, 学生缺乏新鲜感, 学生易于失去兴趣, 因此, 除了强调一轮复习的重要性之外, 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 而是学生的学堂, 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 突出师生的互为主体地位。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进度的同时, 也应多给学生时间, 并启发诱导学生思考,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任何一节课都不能称为合格的课。也只有这样, 学生在复习旧的知识时才会乐此不疲。

另外, 课堂教学应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 把课外的自主学习与课内的学习融为一个整体, 课外预习, 课内学习, 课内要点的归纳总结, 课外练习, 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都应是一个有机体, 并逐步能力化。

四、重知识更应重能力

目前的中考中, 题目的设定实现了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 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 这就为我们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努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只有能力才是我们工作、生活中最有意义的。能力是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 它的着重点在“运用”, 所以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对某知识点反复地运用, 才能形成能力, 在中考题中, 考查学生的听、读、写等能力, 考查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词语辨析能力。这些能力都要靠教学中学生的反复操练才能获得。听力题考查学生既能听懂所传递的信息, 又能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单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题考查学生语境中对不同语法现象及不同词汇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 判断中心思想, 作者意图、词义判断, 细节信息的判断能力。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尽量减少了只凭死记就能得分的因素, 加大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要求我们把知识变为能力, 把死的知识学活, 注意挖掘知识点的深层含义, 从而转化为能力, 如, 教师讲解unless时, 一般教给学生汉语意思“如果不”相当于if not, 这样学生在应用这个词时, 往往与until相混。例如:He didn’t work it out——I explained how to him.

A:unless B.until C.when D.even

学生往往选择A。他们理解为:如果我不向他解释如何, 他就不会解出这道题。学生这样理解是由于没有掌握unless一词的实质, 与虚拟表达方式中的条件从句相混了, 其实unless不能在虚拟表达中,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学生把它理解为虚拟语气是错误的, 如果不向他解释就解不出这道题, 事实上已经解出。理解为虚拟, 但谓语动词结构不是虚拟结构, 这样是不合理的, 所以只能考虑until一词, 理解为:直到我向他解释, 他才解出这道题。所以, 只有反复操练知识点, 仔细分析知识点的深层含义, 才能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重应试技巧的培养

3.浅谈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篇三

关键词: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

在第一轮复习前,首先要做好动员工作,向中考宣战。一个好的动员是高效复习的开始,很多老师已经开始第一轮复习了,但是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复习的开始,没有紧张感。因此在第一轮复习前,需要找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一一谈话,对于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要鼓励他们形成一套自己的复习方法,在跟上老师节奏的同时,按照自己既定的復习计划展开复习。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首先要在人格上对学生体现出足够的尊重,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在数学中特别擅长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为什么在这个知识点上掌握得很好,但是其他知识点的水平很差,要把好的经验用在薄弱环节,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一、以教材为基础,形成网络知识结构图

数学的第一轮复习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是对教材知识点的串讲,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打破教材上的固定顺序,将相互关联的知识点相互连接,形成知识点网络结构图,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基础。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可以具体分为几何、代数、概率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集中讲解,然后形成网络结构图,这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每复习一个知识点,便连带复习附近的两个知识点,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例如,代数部分可以分为有理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等,分式下面又分为分式加减法、分式乘除法、分式方程,这样便于学生记忆。

二、巧用教辅,深化理解

现在的初中教育,不但每名教师有自己的教师用书,学生也有自己的教辅,教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并进一步深化拓展。但是教辅毕竟是辅助教学的,在使用教辅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重使用教辅中对知识点总结的功能,因为教师在串讲教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图是一个整体结构,但是教辅中很多总结是专题性质的,因此,巧妙利用教辅,并且对专题的习题反复练习,我们在数学复习中做习题不应该求量,而应该求精,对于精品教辅上的习题,保证一道题做两遍以上,增强记忆。

在初三第一轮复习中,重点便是基础,利用所有能应用到的资源,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形成数学知识网络系统,这样才会有好的复习效果,也为以后几轮复习打下基础。

4.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篇四

一、复习目标、宗旨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

2、深化概念、原理、定理定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培养物理学科科学方法。

3、结合各知识点复习,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

4、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处理现实问题。

二、复习具体时间安排(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中旬。)

周次

复习内容

备注

1--

2第一讲: 直线运动

1.关于运动的描述(1课时)

2.匀变速运动的规律(5课时)

3.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1课时)

4.习题课(2课时)

开始复习

4第二讲: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两种常见的力(3课时)

2.力的计算(2课时)

3.物体的平衡(3课时)

5主要内容: 原子物理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

第一次月考

6-7

第三讲:力与运动

1.牛顿运动定律(3课时)

2.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4课时)

3.习题课(1课时)

7-8

第四讲: 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1抛体运动(2课时)

2.圆周运动(3课时)

3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4课时)

9-10

第五讲: 机械能和能源

1.功 动能 势能(3课时)

2.动能定理(3课时)

3.机械能守恒定律(3课时)

4.习题课(3课时)

1主要内容:力学

第二次月考

12-1

3第六讲:动量与动量守恒

1.动量及其改变(3课时)

2.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课时)

3.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2课时)

13-1

4第七讲: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机械振动及图象(4课时)

2.机械波(5课时)

5力学综合应用

16-17

第八讲:电场

1.电场力的性质(3课时)

2.电场能的性质(3课时)

3.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4课时)

18-19

第九讲:电路

1.电阻的研究(2课时)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3.电功率(1课时)

4.多用电表电阻的测量(6课时)

主要内容:力学、电学

第三次月考

寒假

1第八讲:磁场

1.安培力的应用(3课时)

2.洛沦兹力与现代技术(3课时)

寒假

23.习题课(3课时)

寒假

3第十讲:电磁感应

1.感应电流的方向(3课时)

2.电磁感应定律(3课时)

寒假

43.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4课时)

第二学期1

第十一讲:交变电流

1.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2课时)

2.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1课时)

3.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3课时)

4.电磁场和电磁波(3课时)

第二学期2

第十一讲:传感器(6课时)

第一次症断考试

三、复习具体措施

1、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复习,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

2、注重方法、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精讲多练,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

3、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平时多交流,多听课,多研究课堂教学。

4、提高训练的效率,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训练题全收全改,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

5、典型的习题,学生容易错的题目,通过作业加强训练。

四、复习策略

(一)去年可借鉴的经验

1、滚动式复习,反复强化,逐渐提高

2、限时训练:留作业限定时间,课堂训练限定时间,指导学生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3、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4、在复习过程中抓住六个环节:读、讲、练、测、评、补

(二)今年在吸取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将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1、综合科目的考试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以新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线索,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作为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复习,复习中要突出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内部的综合能力。

2、认真备课,精心选择例习题,做到立足课本,即针对两纲,针对学生实际,紧抓课本,细挖教材,扎实推进基础知识复习工作。高考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就是研究命题专家的命题特点,洞察命题者的命题思路。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比较、创新,体会高考命题的技巧与方法,有利于指导复习备考,3、课堂教学以学生实际掌握的质量作为标准,认真落实分类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坚持以中等生可接受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夯实基础。做到低起点、小台阶,逐渐提高。据大纲要求,对内容进行细而全的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4、精留作业,严格要求。作业设置针对性要强,全批全改,重点目标生作业经常面批面改。督促目标生独立、认真、保证质量完成作业,以保证当天内容得到消化和巩固,通过批改作业反馈学生情况,共性问题课上集体订正,个性问题通过面批面改和辅导解决。

5、坚持天天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中的疑难问题,主动找目标生辅导,指导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辅导、谈心,摸清学生在各方面的情况。

7、学法指导:第一,指导好学生听课方法,改变被动去听的做法,正确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第二,指导好学生作业训练方法,克服不良习惯。第三,指导好课堂记物理笔记,即典型题解题心得,解不出的原因,和老师一再强调的物理解题方法和解题思维方法。

8、集体备课,分工协作,精心挑选各地各类训练试题。

5.初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五

一、学情分析与阶段目标

大部分同学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学习也刻苦努力,但物理就是学不好,这部分同学显然没有掌握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学物理。高中物理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实物”上升到“模型”,过程从单一到复杂,一定的物理过程对应一定的分析。如在解题时,必须找出各种物理状态及其对应的物理量、临界状态及纽带作用的因素,分析关系,再解决问题。故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是凝结在物理知识后面的灵魂。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和表达,本来就是一个科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如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其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物理方法的具本应用。只有逐步掌握思维和方法,才能克服困难学好物理。调查中发现,有42.8%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除了智力因素,基础的不足等,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去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有好坏之分。比如,学生把大量时间化在题海上机械重复,思维只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入思考,而物理恰需要深入思考,只有对概念规律贯通领会,才能举一反三。又如,有很多同学认为预复习是浪费时间,调查发现43%的同学仅凭兴致偶尔预习一下,至于课后,很多人认为作业就是复习。调查还发现,很少有同学自觉在上课记笔记,老师强调则偶尔动一下笔。物理学习是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培养物理思维,掌握方法,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过程。而物理思维和方法等,又是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隐藏在物理知识后面的,所以学习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勤思考;老师要注意备教法,备学法,备学情,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建立物理图景----建立模型----数学处理”边审题边画草图的习惯。

二、复习策略

1.教师尤其要注重加强学生对物理基本功的训练。这种基本功应包括: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熟练记忆和透撤的理解;对头脑里已形成的正确知识能够与习题有机地结合,即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而要做好这些,教师首先就要持一种稳扎稳打的态度,不能“急功近利”。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物理过程的条理性剖析能力,注意重在方法引导。把做习题的目的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对方法的总结和分析能力的提高上。对学生做过的每一道习题,最后都应归结到:本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运用了什么样的物理思维方法。即注重还原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的本来面目。

3.重视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

4.引导学生学会对已学内容自我总结,不断提高。用新知识和新方法来调整、潜化原有的认识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而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选做的例题或作业不宜太难,以免丧失信心;对自己想当然的错误经验要想方设法找出原因,并及时纠正;要从生活实际中积累正确的分析物理的方法,从较低层次开始,经多次反复,循序渐进地使知识扩展和加深,这样能力也得到提高。其次要树立信心。物理学习的目的是通过掌握知识来培养思维和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物理学习过程,需要从分析单一的物理过程转向会分析复杂的过程,要将研究实实在在的物体转变为特定的物理情景中物理模型。这是复杂的过程,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不能知难而退,应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任何深渊的题目,都可以

简化为我们熟悉的一个或几个简单的模型,都可用我们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步一步解出来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心平气和一步步分析,就一定能接近并达到最后结果。有了信心,学习才有动力,坚定信心,学习才能成功。

三、具体措施

1.重视物理概念的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重规律、轻概念”是学物理的通病。不少同学认为概念是名词解释,学习概念就是背下定义,理解也仅留在字面上。他们常常忽视了概念学习在物理学习中的基石作用,忽视了包含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更谈不上通过概念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其实,物理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之后概括和抽象得出的。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结合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用一定的语言逻辑和数学逻辑表达出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规律。故物理概念既是构建知识的基础,又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更是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概念不清。概念掌握不好,就无法根据题意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2.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学习物理,练习宜精不在多,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和运用。学生不仅要知道有哪些方法,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首先,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外延、来龙去脉,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各物理量意义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其次,遇到物理问题,一定要先读懂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情境,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然后再根据所遵守物理规律进行处理。下面为一个分析物理问题的大致思路:在上面过程的处理方法中,学生对实物模型和运动状态模型的建立是关键的,为正确选择规律指明方向。

3.重视物理思维的培养:学习高中物理一定要根据直观形象的物理情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首先,注意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实验直观、形象,体现物理规律,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手段,是激发、启迪思维的良好载体。学生要认真做学生实验和课后小实验,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直观教学受生活常识、思维定势影响,会干扰学生对物理本质的认识,形成思维障碍。因此,学习新知识时,要尽力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知识对比,理解知识本质,掌握知识运用的条件和范围,在分析对比过程中体验、感悟并抽象概括。

4.养成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物理教材中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定性定量的分析;既有作解释说明的文字语言,又有数字语言,还有插图、照片和图象构成的图象语言。正是由于教材的特殊性,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可以说,高中物理的所有问题,包括高考、竞赛,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或相似的借鉴。阅读教材,不仅要看结论,还要看推导过程;不仅看例题解法,还要看解题提示和题后小结及拓展与延伸。方法上,可预习看;可先练后看,以练促看;可看、讲、练结合;可先听后看,减少、扫除看的障碍;可先议后看,提高兴致和效率。5.养成有效参与教学探讨的习惯:物理学习过程是充满问题的过程。探讨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激发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容器,讲而听、读而记、做而看的被动局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参与一系列物理活动,在参与物理问题探究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下,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咀嚼,彻底剖析物理知识。只有这样的参与,亲自经历,尽情感受物理课的浓浓的探索味,这将在学生的脑海中

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也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很多同学反映,参与学习过程的热烈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议,对知识和方法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对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也有助于培养终生探索的习惯和乐趣。

6.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学习物理离不开解题。学生在解题中,碰到一道题,往往靠生活印象的直观去作答,首先想到的是这道题我是否做过,和我平时解的哪道题一样,也不管题有没有变,从而造成错误。就其原因,还是缺乏练习后的反思的习惯。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是进一步深化、整理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代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抽象和概括。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反思学习,并积极创造反思条件,自觉反思。但是,目前,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反思学习这一环节比较薄弱。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容量,很少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也不给学生以反思技能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也很少自觉地进行反思。这使得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发展远远地落后于其它心理能力的发展。由于物理很多内容的抽象性和物理学习的计划性、逻辑性和程序性,反思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物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把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被动反思转为主动反思,由不会反思变为善于反思,是学生物理学习的燃眉之急。

四、具体安排

时间

2013.4(23------30)

2013.5(1-----6)

2013.5(7------14)

2013.5(15-----22)

2013.5(23-----30)

2013.6(1------5)

2013.6(6-----13)

2013.6(14---24)2013.7(9-----13)

内容

第1讲 描述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1 运动图象 追及与相遇问题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4讲 重力、弹力、摩擦力 第5讲 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专题2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实验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6讲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第7讲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专题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备考复习及期末考试 实验4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备注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3节 10节 3节

2013.7(13------17)

2013.7(18------22)

2013.7(23------27)

2013.8(10----14)2013.8(15------19)

2013.8(20------24)

2013.8(25------29)2013.9(1----9)2013.9(10------17)

2013.9(18------25)

2013.9(26------30)2013.10(1-------3)2013.10(4------11)

2013.10(12------19)

2013.10(20------27)

2013.10(28------30)2013.11(1------4)2013.11(5------12)

2013.11(13-----20)

2013.11(21----24)2013.11(25------28)2013.11(29------30)

第8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9讲 抛体运动 第10讲 圆周运动

第11讲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第12讲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第13讲 功 功率 第14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备考复习及阶段考试

第15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16讲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实验5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5 力学实验专题 备考复习及高三起点考试

第17讲 电荷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 第18讲 电场的力的性质 第19讲 电场的能的性质 第20讲 电容器 电容

专题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21讲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第22讲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实验7 多用电表的使用 实验8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9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10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专题7 电学实验专题

第23讲 磁场的描述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第24讲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25讲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8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及复合场中运动 第26讲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 第27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和涡流 备考复习及阶段考试

第28讲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和电路问题 专题9 电磁感应与力学的综合3节 3节 3节3节3节3节3节6节3节3节3节3节3节6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3节 6节3节3节

2013.12(1------7)

2013.12(8------15)2013.12(16------30)2014.1(1------14)

第29讲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 第30讲 变压器 远距离输电 实验11 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第十一单元动 量 第十二单元原子物理

6.初三物理复习计划 篇六

学的物理中考复习工作已经开始,由于今年年后时间特别短,结合我校初三学生的实际,复习工作显得尤为紧张、重要。为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次再认识、再巩固和再提高的机会,提高复习的效果,特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的目标:扎实双基,激活思维,严谨态度。

双基是组成物理学科的砖和瓦,无论新课程条件下考试如何变化,扎实的双基依然是应对中考的必要条件。根据近两年物理试题拟题讲究立意,从过去的直叙式转变成情景呈现式、从过去单纯对书本实验的考查变为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探究实验题的出现,试题形式的转变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考试的成败,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体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审题,能不能完整严格地答题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二、复习方法:采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本轮复习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复习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弄清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旧内容重复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上因放松而疲劳现象。可以将复习的内容做成课件,利用实物投影加大信息容量,对于书本上的实验,可以利用教学光盘再现给学生以加深印象,同时要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复习方法。复习中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这一轮习题要精心筛选,做到精讲多练,提高复习的效率。另外还要合理用好《宁晋县2008年物理中考指要》。本轮复习从3月1日至4月29日。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声、光、热、力学、电学、信息和能源几个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轮复习从4月30日到5月27日。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一般采用成套的综合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严格考试和分类讲评.此轮复习要从目标的确定,审题,答题,自我检查和草稿纸的分配都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辅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严肃科学的应考态度。提高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使学生进入考场时有一种熟悉感,适应感。本轮复习自5月28日至6月10日。

另外考前几天,留一些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回归书本,自主复习提问,教师认真做好答疑工作。

三、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生虽已经过了多次考试,中考这样的大型考试还是第一次,它决定了人生前途和命运,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尊心强的学生不愿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殷切希望,造成考前的焦虑心理,甚至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现象。研究表明:适当的紧张,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过度紧张,则会抑制学习情绪,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控工作,及时对学生进行临考前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乐观的对待人生,正确的对待成功和挫折,彻底消除焦虑的根源。对一些心理脆弱的同学进行单独谈话,教给他们一些临时的放松方法:心情紧张时做深呼吸,课余时间到校园内散步,在心中默念“我一定能成功”。另外在考前复习中,还要注意劳逸结合,文理结合,训练中要规范学生的书写,解题步骤。要强调解题的细心程度,防止因非智力因素失分。

7.初中物理一轮复习课方法探讨 篇七

第一轮复习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题型的复习与练习,以课本为依托,着重在基本知识的回顾与加深。整个复习过程中,课本发挥着关键作用,复习的目的是能让学生从课本出发最终再脱离课本,实现对课本从熟悉到熟练掌握的转变。以往的复习课经常采用的是教师带领学生看课本,这样从表面上看或从教师角度出发,感觉一节课时间利用得很充分,好像大家都没有闲着,整个课堂始终在老师预先设计的节奏与步骤下进行,但是这样的复习课只是教师一相情愿的自我感觉良好,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效率并不高,学生始终处在被老师拖着或赶着走的地位,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无法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掌握复习进度,因此这样的课堂实际上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只是配合老师将课堂进行下去的配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实现,课堂实际效率并不高,复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针对此情况,我们备课组大胆地对复习课的模式进行了改革,目的是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自主行动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复习时的侧重点。现以《熟悉而陌生的力》一章为例将主要模式总结如下:

一、首先是基本知识的复习

将所有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按课本顺序以填空提纲的形式整理归纳,课堂上发给学生,让学生分三步进行基本知识的复习。

第一步,自己填空,不确定或已忘记的知识点可以翻看课本进行掌握,根据复习内容的多少此段时间控制在10~15min,但是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允许写到提纲上的。

目的:这样的提纲可以将知识点面面俱到地罗列,让学生全面复习,又避免了教师习惯性地无用重复,节约了大量时间。学生的自主复习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翻看课本时的侧重点。既起到了对课本的全面复习,又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

第二步,小组讨论,四或六人一组,以组长(学习较好的学生)为核心,组长安排具体分工,原则上要求每组将所有知识点核对一遍。此段时间大约在3~5分钟。

目的:主要是检验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以免学生在翻看课本自主复习时出现失误,这样做的另一优点是,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学生不再是课堂上老师照顾不到的六十分之一,而是每个小组内必不可少的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第三步,班级讨论,如果组内仍有确定不了的问题,可以提出疑问,在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解答,最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教师进行释疑答惑。此段时间大约在2~3分钟。

目的:基础知识不留任何疑点,必须准确全面掌握。

为确保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要给学生列出具体的基础知识提纲。

二、第二部分是基本实验的复习

复习基本实验就是对基本过程、基本方法的掌握过程。因为在每一章的新授课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实验都让学生动手做过,所有的演示实验教师都在课堂上演示甚至也让学生参与过,因此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都有较深刻的印象,这为实验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实验复习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首先是学生自己看课本,根据课本彩图,迅速回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最终结论。使学生对实验有较为整体的把握。每个实验在2~3分钟时间内完成。

其次以实验考题的形式进行基本考点练习,熟悉本实验的考试形式。

为确保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要给学生列出具体的基本实验复习提纲。

最后是依据基本知识准备的基本练习。练习的选取要有针对性、目的性,针对重要知识点,较难知识点要进行反复练习,最后依据每节课的时间选取部分习题可作为当堂的达标训练或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

三、效果反思

这种复习方式是在我校提出的四段七环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学科的复习特点,进行的探索性尝试。实施两个月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限度地发挥,课本也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应用,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通过小组互助解解疑疑,,小小组组间互相帮助既实现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学困生生,,又又培培养养了了尖子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最大大限限度度地地实现了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

摘要:复习课的地位和作用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轮复习的基本模式: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题型的复习与练习。提纲可以将知识点面面俱到地罗列, 让学生全面复习, 又避免了教师习惯性的无用重复, 节约了大量时间。小组讨论检验每个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

8.201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策略 篇八

要慎重处理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切实把握一轮复习中暴露的问题,明确学生能力与思维的薄弱点

这是一轮复习的前提性基础。从普遍范围看,学生在现阶段四种能力依然存在着薄弱环节,即:一是学生物理基础知识能力薄弱,主要对物理基本原理、规律理解不够。不少学生在读图能力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物理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对图像中关键点与关键曲线的物理意义判断不清等。二是知识应用能力薄弱,学生不能适应在给定的情境来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正确判断核心概念,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一些学生不会从提供的数据中准确判断等。三是物理语言表述能力薄弱,学生答题缺乏技巧,没有针对性,缺乏关键词,或者语言不简洁,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看错、想错、算错、写错等现象。四是物理实验技能欠缺。一些学生平时实验时怕动手或不动手,看实验,导致实验操作技能欠缺,同时没有注意实验探究的过程及实验操作的要点,对一些探究性实验题缺乏基本的实验经验,经常答题无从下手,或丢分漏分。

继续突出“六个强化”

这是提高一轮复习效益的关键性保证。即:①进一步强化学科内知识综合,坚持以“导学案”为载体系统复习核心知识;②进一步强化五个主题复习(光、电、力、热、能量的主题),以主题统领基本概念与规律的深化;③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限时训练,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④进一步强化基本知识与概念的内在联系;⑤进一步强化注讲评课针对性,切实解决学生专题训练中暴露的问题;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自我归纳与整理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题后反思的习惯。学生要对一轮复习中常错试题进行错因分析与归类,研究一轮复习中的易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缺陷与疏漏,并采取对应的矫正性训练。

着眼效益,抓好复习时间管理

这是搞好一轮复习基础性要素。一轮复习阶段,距离中考时间紧迫,在进行物理学科缺漏的弥补时,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做题的时间意识。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题目才算有效,否则即使做对,也存在隐性失分。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不仅要做到“做了、做对,更要做好”,同时要避免考试时出现“试卷做不完,时间不够用”现象。二是要多进行自主复习。考生要合理利用复习时间,进行自主复习,根据各自的情况筛选出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主干知识体系,并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三是合理安排时间,不在难题上打“持久战”。在稳定优势学科成绩的基础上,考生不必盲目地在优势学科上无限制地花费时间,可以根据学科的强弱状况,把准学科分值的增长点,合理规划和分配复习时间,确保各学科均衡发展,避免考生被难题牵着鼻子而失去自主权。

立足实际,对自己提出切合实际水平的目标与要求

这是搞好一轮复习的条件性需要。不同层次的考生对自我的定位与目标要切合实际,要避免“一刀切”,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优等生,定目标要留有空间。比如,在做物理模拟训练题时,不用全做,可选择性地做,并适当关注一些解题能力要求较高的题。

对中等水平的“临界生”,定位要科学合理,目标的要求应略高于自己的实际水平,考生通过努力有实现的可能。如果定位合理可以激发“临界生”复习备考的主动性,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

对基础薄弱生,要尽可能弥补在复习中暴露的薄弱问题,对复习中涉及到的容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及时查漏补缺,避免走马观花和不深不透。在保证优势学科基础上,通过针对性训练和缺陷弥补,可以使考生的劣势学科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提升。

着力落实六个关键策略

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阶段,对初三学生具体的学法建议主要是:坚持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想为核心,以贴近学生学情的分层训练为主线,以循环反馈和二次矫正为保证,教师在复习策略的指导时,应着力做到“六个重视”,即:

重视复习环节中的有效预习落实

落实复习课前的预习环节,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

重视基本概念与基础内容的反馈性训练

学生要认识到基础知识的复习不等于知识的单纯记忆。一部分学生物理总分不高,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特别是对一些物理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准,不注重知识的生成和联系,就知识讲知识,联系少、拓展少。一轮复习中,学生要注意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着重于分析基本概念内涵、外延,以及相近概念的差异,掌握物理基本概念间的联系,同时适当选择不同能力水平层次的训练题,进行物理概念的过关性分层训练,巩固学生运用基本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要求学生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知识体系,能够根据知识体系来组织答案。另外,要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在训练中注意通过比较,从物理知识的意义及内在联系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结构,这样学生对基本知识内容才能理解准确,印象深刻。

重视错误性知识的归类与自主整理

复习课中质疑能力主要通过重要概念或规律成立条件、范围的认识来提高。在每章结束时,学生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还存在问题。因此,学生要重视“错题”的归类,做好测试中错题错误类型的归类整理,对自己错误较为集中的试题,分析后找出错误根源,做好错题练习的二次订正,从而使物理学习更加系统、规范,易于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每次考试的丢分和失误性较多的试题要及时订正,对于屡做屡错的试题应当有目的地通过复印、剪贴的方式汇总,专门誊写在专用的错题本上,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重视物理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的循环训练

学生从掌握基础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需要经历一个训练过程,教师应借助基础知识过关性训练时,着重对学生物理信息的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等相关内容进行有计划地循环与反复训练,而不是无目的的重复训练。要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考查题型所蕴含的物理信息涵义,能将试题与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链接,能基本掌握试题审题的思路与程序,自主寻找出问题解决的切入点,知道怎样有序解决问题。

重视复习试题的精选精练,增强习题训练的计划性

中考一轮复习时,教师要注意与复习配套的习题的精选,突出典型性、通用性,能举一反三,不轻易重复训练做,宁愿课堂多听课,少在课外做废题。教师也要督促学生建立错题档案,错题收集,注意定期进行错题重做。一轮复习中,要重视每次错题的反思,同时要重视错题练习的二次矫正,便于教学中的查漏补缺,真正做到相同题目不错两次。学生在解题中常犯的“五错”有: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针对解题中经常出错的问题,要突出习题训练的计划性。选择课外习题或练习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以选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通过训练发现问题,及时弥补不足。老师要结合复习进程,指导学生自主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比如,单元练习什么时候练什么,怎么练,用多长时间练,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未达标的怎么办等问题都要周密规划,要处理好“求快与求准、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避免粗心大意,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不要为了难题钻“牛角尖”,导致基础题该得的分没有得到。不要盲目进行大题量训练,可以开展一些限时训练,通过限时解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力争使其通过扎实的基本功拿到应拿的分数,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

重视学生答题的规范化训练

一轮复习的重点不是以“题海”来解决一轮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物理模拟训练,要精挑细选,适度适量。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对物理考试因为不懂、不会造成丢分的内容并不太多,更多的丢分主要在非知识性方面问题造成的题目会解却不能得分的问题。比如,答题不规范,答题时运用的物理语言无科学性,缺乏有序性。不少学生对试题中信息的判断或定位不准,导致回答问题不完整,或回答要点有缺漏;有些学生在答题时,组织答案缺乏条理性,以为写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因此,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时,加强对考生解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讲清解题思路及答题要求。要避免解题中“五种错误”。即“看错、想错、算错、写错、抄错”。读题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读题不能匆匆而过,应该字字落实,注意不能多字、漏字。要注意试题中的细节,找出关键词,明确已知条件和需求的问题。答题时书面语言要规范、通顺,不写错别字。要避免受思维定式和“熟题”答案的影响,减少粗心大意造成的低级错误。要注重启发诱导,重视发挥考生主观能动性,锻炼考生读题、审题能力,最好每堂课都安排一道主观题训练,课堂要让考生动脑、动口、动笔,引导考生总结解题方法,进行典型试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准确审题是前提;凸显中心词是关键;观点结合材料是基本;规范答题是保障。另外,在一轮复习的过关性基础训练时,要注意介绍一些答题的技巧,答案力求知识要点条目清晰,解题规范有序、书写整洁干净,减少错别字。此阶段答题要做到“四化”——要点化、规范化、简洁化、层次化,答案既要全面,又要条理清晰,答出关键词。教师应提醒学生一定要把主干知识表达清楚,而且要写在答案之首。

9.初三物理总复习计划 篇九

物 理 总 复习计 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指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复习方法,坚持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认真指导学生系统归纳物理知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落实。努力提高总复习的教学质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毕业班共有八个,本人任教 156班、157班两个班,共有学生近一年来 120余人。两个班中不读书者占大多数,这些人,学习跟不上,成绩差,课堂纪律差。办法是多做思想工作,不成才,但要成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加强辅导,使之既成才,又成人。到中考时,向社会、学校、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三:复习目标:

根据对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的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探讨。2006年的中考物理命题,在策略、题型和内容上将会吐故纳新,会更加注重物理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核。命题从直接提问走向情景展现。从单向、封闭,走向多维、开放。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所以复习时注重把握以下目标:

1:把握住中考物理内容及要求层次。

《中考纲要》中明确地指出: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常识性了解或阅读的知识内容,不会列入考试范围,或考试中不出现专门的试题。《中考纲要》中规定考试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知道”、“理解” “会”。“知道”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知道的知识,应该能说出它的大意,在有关的问题中能识别它们。“理解”是在“知道”的基础上还要了解知识的含义,能够说出它 1的要点,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会”主要是指会查物理常数表,会画物理图示,会使用常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

2:夯实基础,抓好“双基”,构建好知识网络:

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始终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因此,必须把“双基”作为复习的重点,切忌钻偏题、怪题。但也不能认为抓基础就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多做一些简单的题目。加强“双基”的复习,应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之系统化。如复习概念时,要注重建立概念过程的共性。是怎样根据实践的需要和物理学的需要而建立的,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明确了这些问题后,概念、定义、公式、单位也就容易掌握了。构建一个好的知识网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轮复习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记忆。第十轮复习时,把相关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加以系统化,网络化。对知识要有个整体性的认识。

3:关注热点,掌握主动:

关注生产、生活的科技中的热点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归纳与总结等。为解答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和设计性试题做好相关知识储备。

4:训练解题思维,规范解题格式:

加强中考专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各类题型的答题方法与解题的思路,在解题格式方面从复习伊始,就要严格要求,做到细心、认真、字迹工整,表述清楚。具体有:作图题,线条清晰、虚实分明、标记规范、美观大方。简答题:言简意骇、有依有据、逻辑分明。计算题:则要求有原始公式,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代数过程,结果要写明单位。

四:具体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总复习计划,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心设计每一堂复习课,写好计划。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考试要求,写出复习课教案。

2:重视课本知识。在突出重点,很抓关键的同时,注意照顾全面,不平均使用力量。

3:采用系统总结的方法进行复习,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界限,按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科学的组织教材。

4:根据各知识的特点,分别以练习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复习。

五:总复习时间安排:

根据本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总复习分三个轮次进行。

第一轮次: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时间从3月上旬到5月中旬(约8周,40课时)。在这一阶段中主要以章为单位,编织知识网络。即抓住各知识点进行较详细的总结。其具体做法是:看与听、讲与练,看练结合,以学生练为主,教师重点讲解。使学生弄清知识网点,及每个科研课题点要求达到的程度。最终达到章节知识点过关之目的。

第二轮次:综合练习阶段。时间从5月下旬到6月上旬(约4周,20课时)。在这一阶段以综合训练为主,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发现知识盲区。教师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辅导辅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一并对各单元内容作系统的概括,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结构,拓宽思路,熟悉物理立法,使学生获得技能,技巧。提高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次:考前练兵。时间从6月上旬到考前(约2周 10课时)。这一阶段主要是用摸拟试卷进行考前辅导。普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检测题注意难度和题量。定时完卷。同时注意知识的覆盖面,特别是非重点内容不可忽视。达到检测和使学生获得临场经验。

10.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篇十

大井中学

总复习教学计划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差异、分化很大。简单地说,这些学生将来所处的社会层次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实施初三最后总复习阶段的教学呢,我想从自己多年从事初三教学工作的情况来说一下一些想法和做法。

总复习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轮时间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历时5周,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梳理。这一轮复习可以遵循这样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各知识块的知识复习要交叉进行。根据《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初中物理共分13个单元。前7个单元为力学知识,接下来是光学和热学知识,各占2个单元,最后是电学知识,共4个单元。如果复习时按其次序逐章复习,学生事先知道了顺序,同时由于同一知识块的单元知识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可以先讲一部分力学知识,插讲一个光学单元,再将一部分电学知识,再插一个热学的单元。第二个原则是先主再次。根据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中考涉及10个重点知识,在每年的试题中必考,而且所占的比例约60%。这10个重点知识分别为力的概念、平衡力、密度、压强、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串并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共涉及7个单元,可以先复习这7个重点单元再复习其余次要单元。如先复习力、密度、压强,浮力、机械、运动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学生在复习之初,都会较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疲劳。这时再复习其次的6个单元。这6个单元不仅次要,而且相应地难度也较低,学生往往比较容易度过这一段时间,又不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第三个原则是初

二、初三的内容交叉进行,也无非是给学生一个调节,加强新鲜感。

第二轮复习,从4月中旬到下旬,即区水平测试之前,为时2周。这两周以这时块为单元进行复习,并穿插历年的模拟卷的强化训练。这主要是考虑到第一轮复习,虽然对13个单元都过了一遍,再由于第一轮历时较长,许多知识容易遗忘。再者要把各单元知识适当综合,以使学生能较早接触,适应水平测试题。因为水平测试题难度与中考接近,而第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次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的问题。第三轮复习,从5月初到5月底,即毕业考之前,历时3-4周。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放在一些中等题上。主要进行一些专题复习。同时由于一部分学生毕业考后要分流入学,采用分层教学。课后作业把10个重点知识再过一边。

专题复习可以可以分成4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问题专题,如:“故障分析”、“归纳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电学实验压轴题”、“固体压强推导题”、“液体压强中的模型应用”等。第四类是弱点问题专题,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是初二的知识,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所以学生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这4类专题复习可以交叉进行,视学生情况而定。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所取舍。

比如作图和计算专题,这些题目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太简单了可以不用,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其是基础很差的学生,这部分题目直接关系到他是否能及格,是否能毕业。所以要花大力气,保证这类专题的复习。对于这部分学生还有一个复习重点是历年的毕业考试卷的强化训练。专题复习和历年的毕业考试卷交叉进行。教学时,前半节课讲解,后半节课学生独立练习,课后批改以后,对每个人进行个别辅导,独立订正,直到全部通过合格为止。然后让他们再来做一份

初中物理知识点分散,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特别是第一次带初三的青年教师,感到茫茫题海,无从下手。怎样从宏观(整体复习方案)、微观(课堂教学模式)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控,以提高复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初

三物理复习中的实践和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一、制定严密的计划,采用“三轮复习”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考复习前应制定严密的计划,计划要细,细到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做什么类型的题,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计划还要全:包含复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过关考试,学校组织的联考、全市统一的毕业会考等,另外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和练习,也要合理安排。复习中要强调重点,多练难点,不漏知识点。鉴于现在中考命题指导思想的逐渐转变,从宏观上进行“三轮”复习是必要的。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可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这轮复习实际上是完善初中物理复习目标,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新课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要为学生包办一切。对于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对于考点中的重点、难点要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ρ液gV排中, ρ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对浮力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实验(包括操作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3)“热点知识”专题复习:把近几年来中考中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既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轮: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

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五、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六、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中考物理考试要点分析

知识点主要有,力学主要有四个: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力的合成、功、功率、机

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每一个力学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每个概念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论有什么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训练,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

电学

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现行大纲规定:电路的计算限于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的情形.为了增加中考试题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人才,命题者往往在电路的变换上做文章.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

我们认为:解析电学计算综合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以下基本知识去简化电路: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

2、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开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

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开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5、短路模型:用电器和导线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

6、电压表的连接有别常规时,可据“关联分流法”判断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是测那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力学:

近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归纳起来,可以为如下几类:

一、浮力、密度型

例:(山西)如图1,重0.9牛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25厘米3。若对该物体施加0.3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时,该物体刚好全部浸

入液体中。(取g=10牛/千克)求:(1)液体的密度。(2)物体的密度。

二、浮力、压强型

例:(河南)将质量为0.25千克、体积为0.1分米3的物块挂在弹簧秤下。

求:(1)将物块没入水中时,弹簧秤的读数为多少?(2)若盛水的容器

是一个底面积为0.2分米2的圆柱形铁桶,则物块放入水中后,水对铁桶底部增加的压强为多少?

三、浮力、密度、压强混合型

四、解方程组型

11.初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 篇十一

第一轮复习是整个初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关涉所有中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能力点,而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结合自我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制定好自我过程之后,还可以请相关老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我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

二、制定到践行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一份计划表,大家看后,定会有所启迪。

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习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一位身边同学的感受

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吧!

相信自己,合理计划,充分复习,突出重点。

三、循序以渐进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习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习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通知了目标与过程,也不会为暂时的受挫,慌了阵脚,乱了步骤。功夫到了,自然化解。

四、课上牵课下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习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五、全局想细节

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③对于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对精选出来的例句要坚持“辨(感性)——析(理性)——改(操作)”三步走战略:“辨”就是能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辨别正误;“析”就是能分析错例属于六种病句中的哪一类;“改”就是能将错例修改正确,这一点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正误的比照中加深对各种病句类型的理解。通过三步走战略,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从而真正做到精选精练,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题海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实效。

④写作的改善,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在字词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了解词语意蕴,增强对词语的敏感力。如“水光潋滟”可以想象为描摹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最是那一片烟雨朦胧,轻轻荡漾在湖水中央,浅浅的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一切,轻掬一捧清湜,看阳光跳跃在手心,反着美丽光芒……

12.初三历史总复习第一轮: 篇十二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1-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主备课人:符修衡

【学习目标】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课堂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当时的人们有哪些生产工具?过着怎样的生活?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如此的尊敬?尧、舜、禹等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怀念?他们身上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有关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自学指导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第1-3课的内容,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同时思考下列问题,阅读15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围绕疑难问题交流。

①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有那些特征?从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③ 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④ 如何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制?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自习,教师巡视指导.3、同桌或前后桌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①——

A.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B.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2)思考题② ——

A.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陶瓷器、定居村落。二者都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种植粟。

B.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 1

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思考题③——

A.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进一步说明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第二,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

B.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4)思考题④ ——

A.第一,第一说明“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第二,其表现有两点:新的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的;这些被推举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结合尧、舜、禹的功德讲解,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B.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教师引导系统小结。

三、课堂作业

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____;地点:_____;地位:____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_____;发现地点_____;北京人使用工具是_____;北京人用火是使用_____火。

3、山顶洞人发现的时间是_____;发现地点:_____ ;使用_____石器但已经懂得_____,会制造_____;取火方式是_____;生活方式---“_____”。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5、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流域,已经是使用的石器,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能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

6、生活在流域省西安附近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的石器,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住着的房子,用箭头、渔钩打猎捕食。事实证明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他们能够烧制,会纺线、、。

7、距今约____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____,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的是___。

8、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

9、号神农氏的是______相传发明了_______等农具,教会了人们进行_______。

10、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_教人们_______发明_______。

11、嫘祖发明____________仓颉发明_______伶伦编出了______尊称“人文初祖是______。

12、尧舜在自己年老推举自己继承人时,采取了一种在历史上被成为_______的方式。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_,原始社会结束。即在位时,原始社会结束。

【评析】

上一篇:小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下一篇:南宁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