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2024-07-26

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精选9篇)

1.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篇一

皖教民函〔2011〕8号

各市教育局,各民办高校、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结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发挥先进典型及其经验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民办教育科学发展,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将组织编写《创造民办教育新的辉煌--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集》,成果集将由全国政协主管的国家级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写背景

(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宣传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营造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系统总结我国民办教育办学经验,加强民办教育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发挥民办教育先进典型及其经验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国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三)宣传国家重视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鼓励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抓住历史大好机遇,开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新的局面。

二、入编范围

(一)获县(区)级以上表彰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单位。

(二)获县(区)级以上表彰的民办教育工作者,包括创办人、董事长、校长等。

(三)获县(区)级以上表彰的民办教育研究成果,省教育厅组织“安徽省首届民办学校校长论坛”论文评选获奖作品优先推荐入编。

三、入编材料

(一)民办教育先进单位

1.先进单位入编内容表(见附件2)。2.办学经验总结。

(二)民办教育先进个人

1.先进个人内容入编申请表(见附件3)

2.正面免冠1寸彩色照片1幅(像素1M以上的数码照片)。

(三)民办教育优秀成果

1.优秀成果内容入编申请表(见附件4)。

2.民办教育研究的优秀成果,包括民办教育的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5000字以内)、论文(2500字左右)。

3.课题负责人(作者)正面免冠1寸彩照1幅(像素1M以上数码照)。

四、入编要求

(一)入编材料须经所在单位和上级民办教育主管部门或民办教育协会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二)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入编材料,须客观总结入编单位或个人的经验、成绩及先进事迹。

(三)必须是原创成果, 引用须注明出处。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如有抄袭,一经查实取消入编资格,所造成的一切责任由当事人负责。

(四)入编成果应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应具有应用推广的价值,对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对解决民办教育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方法和经验,对提高民办教育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五)未在报刊、杂志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如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须提供相关刊物授权出版书,否则侵权责任由作者自负。

(六)入编材料一律以word格式排版,用A4纸打印。

五、组稿办法

请各单位按照《成果集入编名额分配表》(见附件1)的要求,统一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个人及成果的入编材料。各市在组织入编材料时,要兼顾民办中小学、职业学校和幼儿园的入编名额。入编单位和个人按照通知要求逐级上报入编材料(包括纸质版材料及电子版材料),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材料直接寄送,各市教育局须汇总所属地区的入编材料后寄送。

邮寄地址:合肥市金寨路321号安徽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王华维收,邮政编码:230061,联系电话:0551-2831873,电子版材料发送至:ahjymjc@126.com。材料报送截止日期:2011年6月10日。

六、成果运用

(一)编写出版《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集》是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使用专项基金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入编材料经专家评审后择优录用,入编单位、个人和成果无需交纳入编费用。对于比较突出的经验成果,推荐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和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会报《学习周报》等刊物上发表。对于特别优秀和篇幅较大的成果,可推荐出版专著。

(二)《中国民办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集》是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总结,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作为重要的成果报送教育部有关部门、民办教育主管部门及国家图书馆存档,并发行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民办教育主管部门。

(三)各地各校上报的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经省教育厅组织遴选后,入编我省即将出版的《安徽民办教育风采》,同时将在筹建并开通的“安徽民办教育网”开辟专栏进行宣传。

2.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篇二

一、研究内容

该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学科现状。该部分侧重对高校外语学科现状的调研。为了对高校外语学科进行定位,课题组首先对外语学科的学科点分布与构成、外语学科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这几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其中外语学科点的分布与构成标志着学科平台的高低强弱,课程设置与外语学科的培养计划紧密相关,而对教材的调研可以考察执行培养计划的教学载体状况,对外语师资的探究则可以了解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当前的职业现状。

第二部分,学科定位。该部分在对我国的外语学科现状进行基本回顾的基础上,将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定位区分为复合型学科定位和人文主义学科定位两种类型。复合型外语学科与人文主义外语学科均有自己的理据与现实基础。那么,高校外语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注意规范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

从规范性来看,以英语为例,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规范是任何一个英语专业的办学底限,即不论强调何种外语学科定位,一个外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达到某些最低标准。例如,如果一名外语专业学生毕业时外语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不达标,或者基本的人文素质缺失,那么不论其来自复合型外语学科还是人文主义外语学科,我们均认为其不能被称为合格的外语专业人才。

从差异性来看,各个外语专业所在的院校性质不同,办学传统不同,师资力量不同,办学条件千差万别。外语学科要想获得良性发展,就一定要根据自身所在院校具体情况把握学科差异性原则。另外,仅仅注意这个宏观差异性区分还不够,外语专业还应注意自身内部差异性研究与定位。所谓内部差异性,是指一个外语专业内部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同、学习潜质不同、师资力量不同等多因素所造成的差异。因此,外语专业一方面要规划自己的宏观定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专业内部的微观定位,合理配置本专业的教学资源,通过本科学业导师等革新制度因材施教、重点引导,才能做到培养质量的最大化。这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个性化教学等现代教育理念。

研究认为,无论是复合型外语学科定位,还是人文主义学科定位,都应该始终明确外语学科的中心任务。也就是说,虽然我国高校外语学科面临较多的挑战,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全面实施,外语学科又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可以借机而上,通过外语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以及外语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克服现有发展短板,拓宽发展空间,做到创新发展。

第三部分,教师发展模式。该部分主要探讨的是高校外语教师在学科定位视角下有哪些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课题组在对我国外语学科整体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学科定位内涵的分析,提出了既符合外语教育规律、又能够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职业发展模式:人文主义发展模式和复合型发展模式。这两种外语教师发展模式与两种外语学科发展定位一一对应,能够覆盖广大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良好的可持续性。

由于我国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教师群体最大,竞争也最为激烈,取得高水平的成果确实存在着很大难度。因此,人文主义发展模式要注意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在传统领域中的应用;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应用;注意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要标准是多元的。无论是从教育部颁发《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规定看,还是从各个高校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对外语专业性质的认识看,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看,复合型外语学科定位仍会长期存在。因此,外语教师采取复合型发展模式依然有其背景和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真正进入相关专业领域研究主流的根本途径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只有接受正规的相关专业训练,外语教师才能系统地拥有自己相关专业的知识结构、熟悉该专业领域的发展运作模式、获得接近该专业领域学科资源的机会,并被该专业领域的学术圈所接受。目前,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合理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专业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均可以把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与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复合型发展方向。

该部分还结合教师发展个案对实现这些发展模式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发展资源。一名外语教师还要充分借助社会所能提供的各方面资源,不断为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经费和学术支撑。课题组分别对外语学术论文发表信息、科研立项信息、学术文献数据检索资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外语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方面。课题组集体分析和多层次研讨会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然后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测,调查工具得到修改后对我国外语学科和外语师资进行抽样调查。定性研究主要针对我国外语学科定位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定量研究主要用于获得第一手的调查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包括我国外语学科的规模、分布、办学实力以及师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课题组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了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广泛地征求外语教师对不同外语学科定位的态度和认识,最终提出了较为可信、可行、可持续的教师发展模式,为推动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提供建议和咨询。

三、结论与对策

在对我国的外语学科现状进行了基本回顾后,课题组将我国高校外语学科定位区分为复合型和人文主义学科定位两种类型,并且强调高校外语学科的定位就必须注意规范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原则,都应该始终明确外语学科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外语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以及外语服务三大平台建设。

该研究在对我国外语学科整体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既符合外语教育规律、又能够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职业发展模式:人文主义发展模式和复合型发展模式。这两种外语教师发展模式与两种外语学科发展定位一一对应,能够覆盖广大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良好的可持续性。课题组还结合教师发展个案对实现这些发展模式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积极探讨。

总之,根据对所调查数据的分析,课题组形成以下观点。

第一,我国外语学科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一支职业发展目标明确的教师队伍。没有优秀的师资,就难言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

第二,高校外语教师如果对本学科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模式,就能使自己的职业发展思路清晰、卓有成效。

第三,把当前外语教师发展研究从微观的个人视角(如反思性的行动研究)延展到宏观的学科定位研究,从外语学科定位的视角探寻外语教师的发展模式,是突破目前高校外语教师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3.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篇三

在世界所有的语言种类中,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语言种类共占66.5%。其中,亚洲拥有2304种语言种类,非洲拥有2150种语言种类,大洋洲拥有1311种语言种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多语教学的含义与欧洲和南美洲的含义,非常不同。

非洲语言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发现:

第一,多语教学成本低于不正确的单语教学。比如实施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花了很少的钱,让其儿童接受了8年的多语教学;埃塞俄比亚是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也在6年内实现了多语教学;乌干达的多语教学项目,展示了用有限的预算取得瞩目成绩的事实和意外的积极成果。

第二,实施多语教学的中学具备更高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其学生也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第三,多语教学有助于克服种族灭绝和冲突,增强社会凝聚力。

人们通常认为:语言有严格的界限;语言的转换是不好的,即多语教育不应鼓励;学习更多的语言会过多地占用学习数学和科学的时间;多语种教育太困难或成本太高;多语种政策会导致社会冲突等。但事实上:语言总是自动接受改变的,语言边界是不固定的、混合的、混杂的;转换语言是正常现象,是有用的和有效的沟通;单语/多语的学习与数学或科学的学习呈正相关;多语练习是可负担的;没有语言教育或错误的语言教育容易导致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20世纪30年代实施种族隔离前的南非,共有13万名学生接受不同类型的双语教育。这些学生在中学最终考试时都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且那时的南非有着更强的社会凝聚力。1955-1976年,南非处于种族隔离时期,实施了8年的母语、英语、南非荷兰语的多语种教育。期间,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取得了最高的学业成就。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实施了6年的多语教育。实践证明,接受多语教育的学生比那些转向英语四年制的学生成绩更好。

4.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篇四

201011172042地遥杨同若

一、传统国际秩序的建立过程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新的秩序和准则的建立都伴随的暴力征服或者和暴力有关。在原有秩序难以维系时,新秩序的确定多数情况下依赖军事力量的介入,战争作为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爆发,使得世界的秩序按照有利于获胜一方利益制定。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遵从的就是这种规律和模式。

二、中国的崛起的前奏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饱受了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近代的抗日战争再到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局部战争,中国人尝尽了打仗的苦头,也因此耽误了很多建设国家的大好时光。中国崛起的前奏首先是悲苦的。

三、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惊人的相似------中国或许开启未来世界发展模式的新时代 1949年建国后的新中国,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外交的新模式,不以强权或者军事力量作为外交的目的和手段。改革开放三十年,不光中国普通大众享受到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和利益,中国的精英阶层也看到了中国在和平环境中撅起的希望。

中国应该相信,只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一个世纪前的世界动荡不会重演。有的西方人,甚至是西方的精英人士们,始终抱着冷战的旧思维,宣扬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崛起必将是对当今世界秩序的巨大威胁。理由很简单,他们按照自己的霸权主义逻辑思考问题:中国的崛起带来了相似的军备竞赛和贸易保护主义,紧随其后的就是全球性的冲突。我们不否认,当今的世界仍把按照“丛林法则”制定的世界秩序作为不二的竞争规则。世界很多的地区由于个别强大国家为了私利而陷入动荡甚至战争当中。依仗先于别国强大起来的巨大优势,一部分国家仍然占据着世界竞争规则制定着的高位,已经主导了国际体系500年,对那些尚处在发展中或者贫困国家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体制的稳健改革,中国今后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怎样为国际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与以往大国撅起的背景不同,中国是在国际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的演变中开始伟大复兴的,崛起和环境得益于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与稳定。中国应当为自己的大国地位负责,更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当中。因为中国的崛起得益于值得中国人倍加珍惜的和平环境,中国的有义务也有能力维护和平的环境。在应对核威胁、恐怖主义等世界性命题上,中国要和世界各国联起手来,亲力亲为,为世界同时也是为中国的安全提供硬环境。世界和平的利益所在,也是中国的利益所在。

5.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的发展的思索 篇五

前言

一、目前中国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假球黑哨问题、兴奋剂问题、篡改运动员年龄问题等等,但从大的方面来说,目前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三个不平衡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不平衡发展,城市体育与农村体育的不平衡发展,沿海发达省市与内陆欠发达地区体育的不平衡发展。这三个方面的不平衡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及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

表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军团在奥运会、亚运会上的成绩时间 地点 金牌数 排名 涨跌 时间 地点 金牌数 排名 涨跌1992 巴塞罗那 16 4 ↑ 1990 北京 183 1 → 悉尼 28 3 ↑ 曼谷 129 1 → 雅典 32 2 ↑ 釜山 150 1 →

造成竞技体育发展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家体育投入偏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投入不够;地方政府对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重视不够;体育与教育系统配合不够,两大管理部门没有形成促进体育发展的合力;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支撑点,相关部门对群众性体育活动“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必须改变。全民身体素质不提高,竞技领域拿多少块金牌也无法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

(二)城市与农村体育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体育近年来获得了较快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社区体育为主导的城市体育发展模式,小区、健身点、全民健身路径、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收费性的健身俱乐部等体育活动形式发展较快,参与人数也不断上升,甚至以往被认为是“贵族消费”的网球、高尔夫等运动也被一部分市民接受。随着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延长、体育观念的转变,依托城市较好的体育设施条件,城市体育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与之相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容乐观。多年来,农村体育面临着资金投入少、场地设施不足、组织力度不够的`困境,农村体育发展长期徘徊不前。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与科技、文化等事业所取得的成就相比,农村体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体育的落后状态固然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的社会形态、实行农业哺乳工业造成农村相对于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包括体育等方面形成的巨大落差有关,同时,也与当前体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有关。

1.认识上的偏颇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对农村的导向与表率作用,而忽视了对农村文化自身的挖掘和整理。在理论上,我们承认农村(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农村体育的普及与推广更多地是采用了“城市文化”的思路。将农村体育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以为要发展农村体育就是要将现代体育推行到农村的各个角落,而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丰富多彩的原生态的体育却远远重视不够。如果简单地把城市体育的一些做法复制到农村,那么对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区域广阔和人均资源短缺的现况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2.农村体育工作不受重视。

许多县、乡、村政府领导班子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都主要把精力放在搞经济建设上,认为抓体育并不能解决温饱、就业和富裕问题。因而,忽视农村体育工作,没有把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摆在一定位置上,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一项对西北5省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体育的调查显示,有46 .3%的政府没有将体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有42 .9%的乡镇没有确定的、具体的机构专门负责体育工作。

3.对农村体育工作的扶持没有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由于农村问题的特殊性,所以农村体育的全面开展决不是哪一届或哪几届体育局(各级)或者某几项政策的出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历史积累的问题;同时它也不仅仅是体育系统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关注。而体育对农村的扶持政策相对就显得单薄一些,有的地区在小康乡镇评估验收指标中,没有体育方面的内容;在农村体育组织领导机构、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缺乏扶持政策。即使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倡导下,模仿科、教、文、卫的做法,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各地的活动场面确实颇为壮观,媒体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报道,但没有再看到关于“体育三下乡”活动的媒体报道,说明“体育三下乡”活动并没有制度化。

4.对村落体育的重视不够。

5.实践成效的不足。

6.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篇六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其深刻内涵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在与历史和时代变化的新特征的结合中,在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的结合中,对时代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品质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的历史先进型和客观科学性。它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不因历史的演变而过时,也不因条件环境的变化而迂腐,它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是世间任何理论所不具有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时代品质 在中国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的科学内涵

(一)“时代”的含义

“时代”一词的最一般含义是反映事物发展某一特定阶段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时代是一个社会政治历史的政治概念,基本含义是指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逆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2]他还说,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恩格斯也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3]

对时代的正确认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对时代的人是划分和把握,有三大要素:其一,时代划分的整体性。“时代”不是指个别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而是包括所有国家、地区在内的整个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阶段,即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时期”。其二,时代划分的综合性。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是一个多侧面、多维度的综合体,划分整个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进程的尺度,必须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社会现象,抓住其中最本质的东西和最具全球战略地位的问题。其三,时代划分的阶级性。列宁强调,时代的判断和划分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这个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的发展方向,时代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4]

时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时代是一个客观实在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和人类社会发展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样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它,违 1 背它,必然会偏离时代发展的轨迹,偏离客观世界;认识它,顺应它,就能把握客观规律,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二)“品质”的含义

品质就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5]这个定义可以在作三方面的理解:(1)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本质,这种本质使自己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从而形成自己与其它事物不同的质的规定性。(2)事物的本质、人的本质(包括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本质的表现是各种具体现象、各种形式和方式,各种具体的自然和社会形态。(3)品质表现在各个领域和时空、自然界、人类社会、思想意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品质问题是哲学和实践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宇宙观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品质是衡量自然界、思想意识和人类社会发展本质的一个综合性的认识标准。它除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综合,对人的认识综合外,还是对理论、思想意识等方面本质的综合认识的表现。

(三)马克思主义品质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最先进、最正确、最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是在人类社会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产生的。除了它本身内在科学的理论体系之外,还表现在他的形成和它体现出来的风格、精神、品格方面也是世界理论史上最优秀的理论,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最新潮流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品质区别了它与以往时代理论的不同特点,极其鲜明地显示出这一理论永葆青春的强大活力。因此,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体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就是它不同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的体现,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格魅力、思想作风、理论风格、精神风范等的高度凝炼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的品质的特殊魅力在于它的历史先进型和客观科学性。它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不因历史的演变而过时,也不因条件环境的变化而迂腐,它始终保持着新鲜的活力。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是世间任何理论所不具有的。不少理论思想、观点,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退出了世界思想舞台,有的烟消云散,有的被世人遗忘,而唯独马克思主义以他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胜利前进的道路,生机勃勃。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质,时代性作风的体现。它的魅力在于随着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迁,始终保持新鲜的活力,不断生机勃勃地开拓胜利前进的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的特点

1、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决定了它所具有的时代品质。早在1845年马克思就说过:“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这里不仅强调了实践对于哲学研究的重要性,而且突出了“改变”即发展变革的重要性。既然要发展变革,就必然要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这就决定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最本质的特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奠基人认识和界定时代性质的基本方法,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时代的界定,都是在具体、深入地研究了该历史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从来不把主观愿望当做现实。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荐冲突中去解释。”[7]恩格斯也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8]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应该把基本理论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他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9]检验理论的正确途径应当是把它放到具体时代背景下的实践中去。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既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个实践概念,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由实践来验证,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研究当今时代的性质,既要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指导,又要在它的指导下研究现时代世界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既要掌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又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搬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在他们所生活的年代得出的个别结论。

2、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体现了强烈的革命进取精神。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终归会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所取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这种进取性不仅表现为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被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所取代,而且表现在某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演化和发展上。这在资本主义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送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10]“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下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11]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又:“我们看到,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是如何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变革,不断革命的;分工如何必然要引起更进一步的分工;机器的采用如何必然要引起机器的更广泛的采用;大规模的劳动如何必然要引起更大规模的劳动。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甩出原先的轨道,并迫使资本加强劳动的生产力,因为它以前就加强过劳动的生产力;这个规律不让资本有片刻 3 的停息,老是在它耳边催促说:前进!前进!”[12]这就是说,这种进取精神是一切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阶级都具有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也是存在的。对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革命进取精神还有另一方面的更为重要的内涵;即对时代问题的研究,绝非对世界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服务,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鼓舞革命者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3、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质也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性。

为无产阶级制订革命战略和策略提供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认为,时代是一个大历史时期,在其发展中,作为时代基本内涵的各种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和形势都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大的时代可能出现不同的运动,无产阶级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制订和调整革命的战略和策略。列宁曾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恩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此外,如果谈到某一国家,那就要估计到在同一历史时代这个国家不同于其他各国的具体特点。”[13]“只有首先分析了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够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只有“首先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历史上的个别情节,我们才能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14]列宁的这一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苏联东欧国家社会剧变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无疑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在中国的发展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条件的产物,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反映和折射。随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随着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生形态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相继形成和提出,这些新生形态都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结果,都是新的时代特征的产物。正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使马克思主义原来一些反映特定时代、针对特定情况的原理、观点,变得有些不合时宜,因此必须改变它、修正它和发展它。总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生动活泼地创造着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的发展

毛泽东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道路,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在中国这块大地上把马克 4 思列宁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时代品质,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早在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情况的本本主义。”[15]毛泽东还讲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科学的革命来学习。”[16]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的深刻体现。

然而由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内部僵化观念和体制的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特性遭受严重制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所以会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长达20年“左”的错误这样的曲折,原因固然有众多方面,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关乎全局的原因,就是脱离已经变化了的时代特点和各国的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搬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理论原则或具体结论,严重地扭曲、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从而导致关于社会主义的理念期待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导致企图超越现实条件加快社会主义过渡进程,导致一系列急于求成的建设路线和政策,乃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上,陷入了迷惘和困惑。严重的教训启示人们:要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实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必须面向新的时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深入研究现实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情况和呈现出的新特点。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的伟大科学成果,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体现。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的丰富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格局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新科技革命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以至向传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理论提出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二是世界性战争失去了全面爆发的客观条件,和平与发展逐步代替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的主潮流,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三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内在危机的反省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某种程度的借鉴,实施了若干改革与调整措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具体运作中出现了与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阶段许多不同的特点;四是50年代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步解体,传统的社会主义理念和实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如此种种根本性全局性的新变化,如果固守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具体结论,则很难作出清晰的梳理和正确的判断,以致陷入迷惘和困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敢于直面新时代,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以寻求社会主义新的生路。邓小平正是这样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指出: 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的答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17]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最重要和最迫切的是创新和发展,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内涵,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的本质要求。

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着力解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是邓小平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对冷战之后世界新格局的梳理和时代新主题的揭示,透过纷纭芜杂的国际事务现象,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寻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契机和基点。由此精辟地指出:当代世界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格局,给中国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不仅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宝贵时间,而且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空间。考虑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问题,必须始终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邓小平非常重视从时代变化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深刻的总结,从中透析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问题,梳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并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断总结人民群众把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化的实践经验,来丰富、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述两个方面——提炼时代主题,总结根本经验,一个是认真地分析“世情”,一个是深透地研究“国情”。自然,它所产生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就在既适应时代特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起点和层面上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力。

(三)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品质的诠释

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一些局部地区战争频仍,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图谋加剧。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概括已经过时?这是在21世纪社会主义进程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对国际格局的总体判断,而且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思想。假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判断已经过时,那末作为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也就失去了现实的时代价值。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邓小平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对世纪之交国际国内的复杂变化进行了精辟分析,作出了科学判断,深刻指出:“尽管天下仍很不太平,但在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方向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江泽民1999年11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一重要论述,完全符合世纪之交国际格局的现状和21世纪世界变化的趋势。正是在 6 新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此,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在强调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同时,又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以及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事业布局的论述,它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它在发展观和社会建设这两个方面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在时代、实践和形势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未来的准确把握和科学预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与时俱进的新特点新趋势。

参考文献:

7.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篇七

本届CCBN展会, 共有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参展企业和机构参展, 覆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3个展馆和1个室外展场, 面积达67000平方米。设有数字电视展区、视音频展区、有线电视展区、奥运展区、运营商展区、数字新媒体展区、移动多媒体广播展区、直播卫星展区、高清节目制作演示培训区、电缆展区、影视灯光音响展区、数字电影展区, 测试、发射展区, 转播车展区, 吊臂、云台展区, 媒体展区等十余个专业展区。此外, 展会期间还举行了一系列行业技术交流和专业研讨会。观众同样来自五湖四海, 全国各级广电局、电视台、电台、有线网络公司以及国际广电相关企业等的专业人士参观了

2008是奥运之年, 奥运会转播将如何进行?2008年国务院1号文件的公布, 广电行业如何应对?数字化改造如火如荼, 如何又快又好地进行推进?这些广电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在本次CCBN的各项活动中纷纷得到了涉及。本刊在展会现场设立展台的同时, 也全程参与了这次展会的各项活动, 在此对展会进行综述报道。

一主题报告宣讲政策

政策宣讲是CCBN的重要功能之一。主题报告会肩负着代表广电部门政府声音传达最新国家政策, 融汇业内最新动向, 与时俱进, 发挥政策发布的宣传作用和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在3月20日的主题报告会上, 广电总局领导和业内专家、技术骨干做了主题报告。其中, 国家广电总局张海涛副局长作的主题报告更是今年广电部门工作的风向标。他在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介绍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任务, 并提出了推动广播影视科学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 广播影视产业全面发展

在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上, 广播影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 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出发, 要求广电行业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这样空前的机遇, 张海涛副局长在报告中从整体发展、公共服务、产业开发、数字化进展、安全播出等方面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形势。

在过去一年, 我国广播影视取得了快速持续的发展, 覆盖范围、用户数量、运营收入实现了全面增长。到去年底, 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87座, 共开办了3760套节目, 全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4%和96.6%, 比2002年底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超过1.5亿户,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2600万户。去年全国广电系统总收入超过1314亿元, 连续五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是, 广电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甚至有些地方仍存在听不到听不好广播、看不到看不好电影电视的问题。

在技术方面, 数字化与新媒体齐头并进。报告中, 张海涛副局长指出, 近年来, 总局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换,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新媒体发展, 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有线电视数字化已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推开, 广播电视台内数字化进程加快, 地面数字电视、数字高清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等新的传输手段已经逐步成熟, 发展形势喜人。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渠道发展迅速, 也同时催生了付费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等新业务的不断发展,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开办了155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 付费电视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在展会的7号展厅, 我们也看到了相关的成果展示。

去年, 广电系统的安全播出工作完成得比较出色, 顺利完成了全国的转星调整任务, 保证了十七大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并在今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 保证了绝大多数台站的安全播出, 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的宣传引导、应急指挥等重要作用。但是, 张海涛副局长也指出, 目前安全防范的形势也依然严峻,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我国广播电视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必须常抓不懈。

2.“六项原则”与“五项任务”

在报告中, 张海涛副局长提出了广播影视发展要坚持的六项具体原则, 这其中, 数字化转换和新媒体建设依然是核心内容。张海涛副局长在报告中指出, 要按照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市场运作、整体转换的24字方针, 加快大中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并且特别强调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应该尽量采用双向网, 实现从单一广播服务方式到包括双向互动点播服务方式的改造, 以满足开展个性化业务的需求。同时, 还应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打造现代化的制播体系。

在CCBN展会上, 7号馆重点展示了青岛和杭州有线电视网数字化双向改造的成果, 在青岛的有线电视网里可以通过用户家里的机顶盒作为银行的POS机, 直接刷银联卡就可以进行电子商务的服务。在杭州展示的有线电视网里面可以开展多种功能的双向交互的各种服务。

对于“三网融合”, 张海涛副局长表示, 三网融合不是三网合一, 不同运营商之间同质竞争不存在“三网融合”问题;而是每一张网上都能跑视频、跑音频, 承载更多业务, 是独立的全业务运营商自我规划和网络建设中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 要按照“加快发展、主动占领、兴利除弊、加强管理”的要求, 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 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 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 使广播影视节目通过多种网络传入千家万户。

3. 协调关系促进发展

广电行业的发展, 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 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才能取得大发展。张海涛副局长在报告中表示, 要处理好行业与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力求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要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 力求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处理好广电系统内部层级之间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利益关系, 力求做到和谐相处、共赢发展;要处理好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输手段的关系, 力求做到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协调发展。

针对我国广电行业现状, 张海涛副局长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产业化, 从思维、运行机制等方面完成从事业到企业的转变;由于广电网络的地方条块分割而非“全程全网”已经严重影响了广电网络价值的发挥, 协调处理好层级之间的利益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条件成熟的可以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整合, 形成合力。

在报告中, 张海涛副局长再一次明确了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传输方式的定位:无线方式是广播电视覆盖的最初手段, 也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有线电视是城镇居民接收中央和当地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卫星传输是为全国各地传输转播机构提供节目源的主要手段;卫星直播是从技术上根本解决偏远山区和覆盖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有效手段;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为各种小尺寸、便携式移动终端提供节目和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互联网是为计算机等终端提供节目服务的主要手段。并要求各地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 明确定位, 适度竞争, 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现代化的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在主题报告会上,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王效杰司长也发表了讲演, 对台内数字化网络化、有线电视、地面无线电视、卫星直播广播以及移动多媒体广播一些相关的技术政策进行了介绍。据其透露, 中央电视台的高清综合频道预计将在5月1日正式播出。同时, 将在奥运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全国一共37个城市, 建设地面数字电视传输与发射系统。在奥运会前将在北京、上海、天津、秦皇岛、青岛、沈阳等6个奥运城市以及广州和深圳开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二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一直以来, 广电行业技术交流和专业研讨会都是CCBN上重要而精彩的一笔, 也为参会的业内人士及企业提供了更新理念、创新技术、谋求发展的机遇与灵感。CCBN2008举办期间, 一系列围绕展会主题和北京奥运会的广电行业技术交流和专业研讨会也隆重召开, 如“第五届电视技术创新论坛”、“CCBN2008数字电视中国峰会”、“第十三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一系列专业会议。这些技术交流和专业研讨会的举办, 将为广电行业、企业的发展, 创造更为内在、有利的动力。

3月19日,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暨广播电视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广电总局、中国电子学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 国内众多电视播出机构和电视台的有关技术负责人, 节目运营商、网络运营商、DRM或DAB设备厂商的代表, 中外学者、厂商就目前DRM或DAB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如何推动DRM或DAB的发展进行了交流。大会颁发了“广播电视科技大奖、科技奖”。世界无线电组织DRM主席Peter Senger获得了特别奖, 两位“广播电视科技大奖”的获得者分别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马炬和北京北广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叶进。随后进行了DRM成立十周年暨DRM研讨会, 以Peter Senger为代表的国内外十一名与会嘉宾做了DRM及World DMB的精彩的主题演讲。演讲涉及到DRM与World DMB的性能特点, 发展历程及现状, 运营情况, 演讲还预言了DRM与World DMB在全球及中国的发展前景。

同日, 由CCBN组委会和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CCBN新闻中心承办的CCBN2008第五届数字技术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围绕着“战略共赢, 迎接挑战”这一主题, 来自广电相关主管部门, CCBN组委会的领导、专家、顾问、总工等莅临论坛进行交流, 各省、地市级网络公司、运营机构的领导、技术部门负责人等300余位一线用户到场进行技术交流。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邹峰先生在报告中对三网融合的概念进行了剖析, 并表示:三网融合, 必须对传统的模拟广播电视网进行数字化双向改造, 实现从单一广播方式到双向互动点播方式转变, 并可进行视频节目检索和播放。广电行业应加快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 大力开发网络业务, 促进有线网络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积极稳妥发展IP电视;加快“下一代网络”研究。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明分析了当前广电的形势, 表示:“广电已无法阻止IPTV的发展步伐, 一场激烈的互动电视的市场争夺战就要开始了。”单向数字电视的业务模式与互动数字电视的业务模式截然不同, 广电应快速转变为电信级运营商才能与电信抗衡。”同洲推出多媒体核心技术平台、运营支撑平台和业务内容平台, 为广电提供开放式广电增值业务端到端解决方案, 与广电共谋长期发展, 作为广电战略合作伙伴, 助力广电升级。广电设备厂商跳出了产品销售的简单思路, 将自身利益与广电发展捆绑, 提出了新的合作理念, 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3月19日, 中科大洋公司等单位主办的第九届“大洋数字媒体网络技术研讨会 (DDMN) ”召开, 本届DDMN以“业务整合之道”为主题, 主办方与业内的领导、专家、有关国际厂商代表以及众多嘉宾齐聚一堂, 碰撞和交流中央台新台址项目给广电业带来的最新理念和技术。主会场有多位广电行业的重量级领导和专家到场, 为与会嘉宾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 各位专家的报告大都是围绕全台互联互通问题而展开:中央电视台副总工程师宋宜纯先生在报告中主要阐述了全台网建设中的安全性问题, 针对目前中央电视台制播安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中科大洋公司常务副总裁邓伟先生则结合公司在中央台新台址项目中荣得的四个全台级别的、综合性的平台项目, 系统阐释了数据化环境下全台网建设的方方面面。此外, 中科大洋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王杰中先生和产品中心总经理骆萧萧先生也分别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不同环境下互联构架的分析与选择》和《中科大洋2008春季新产品发布》的精彩报告。下午, 两个分会场分别以“构架实践之:制作与生产”、“构架实践之:存储与发布”为主题, 前者主要围绕标清向高清过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 后者则主要探讨了数据化环境中的存储与播出问题。在分会场主持人谭民望先生和张植俊先生的积极组织下, 与会嘉宾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踊跃发言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CCBN2008数字电视中国峰会”于2008年3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综合服务楼举办。主题为“迎接数字电视大年”, 组织了三个专题板块、六大热点话题, 将全面诠释广电“数字化”大年。其中, “地面数字电视”专题将就广电全面启动地面数字电视的规划, 无线传输与覆盖;地面数字电视技术与创新、地面数字电视新兴业务产业化, 如何与车载电视、移动电视产业统筹兼顾进行交流。“有线网络”专题着重讨论有线网络增值业务的开展、双向改造的技术选型、如何架构有线服务体系;并就机顶盒与终端产业的融合与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新媒体产业”专题围绕新媒体技术支撑体系、产业政策及走向, 沿扩通信产业, 数字家庭, 特别就CMMB奥运战略及下一步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交流。移动多媒体广播将与有线、地面及直播卫星共同形成我国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服务体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在会上分析了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情况, 并逐条解析了国1号文件的内容。来自广电总局、地方电视台以及业内知名企业的专家也纷纷发表了演讲, 共同探讨广电行业发展。

三展商宣传形式多样

利用CCBN这个契机, 参展厂商除了进行产品展示之外, 还开展各种相关的活动, 进行新产品介绍、新理念推广以及品牌形象树立。

中科大洋在展会期间举行了两场签约仪式, 一场是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澳亚卫视有限公司新闻制作网络项目的签约, 中科大洋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姚威和澳亚卫视高级副总裁冯新民签订了协议。本次的新闻网项目是双方的第二次合作, 此前双方在播出项目上曾有过良好的合作:2007年大洋公司为澳亚卫视提供了顶尖的数字化播出系统, 并为它的卫星电视播出平台增加了六个自动化播出频道, 目前系统运行良好。另外一场在国展中心综合楼举行。中科大洋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姚威先生、郑州电视台技术台长徐亚楠先生代表双方签订郑州台全台网项目合作协议。徐亚楠台长介绍了全台网项目的情况, 中科大洋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姚威先生表示, 大洋公司将把新的ESB+EMB (支持服务流程整合技术) 互联平台运用到该项目。大洋与郑州台合作开发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城市电视台全台网技术, 是大洋为CCBN、为国内其他城市电视台献上的一份厚礼, 将进一步推动国内各城市电视台的全台网建设进程。

除了精彩的技术讲座, 在产品展示区, 大洋D3-Edit HD、D3-CG HD、D3-MAM、D3-Info、D3-Air等产品与其他合作厂商的产品一起进行了展示。现场的技术人员耐心地为嘉宾讲解各个产品的特点、适用环境以及使用方法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还注意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 结合用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月20日, 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领主办的“腾飞二零零八——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联盟主题晚宴”在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 呈现了数码视讯作为中国数字电视增值业务联盟理事单位在过去一年里的优异表现, 数码视讯副总裁宿玉文在会上率先提出了“后数字化时代”这一概念, 引起了广电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宿玉文表示:“后数字化时代的开启可以说是以数字化的基本完成和数字技术的大量应用为标志的。在这个时代, 人们从对周边数字化环境的适应逐渐转变为掌控, 开始享受数字化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新生活。后数字化时代各类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从数字化的实施过度到数字化完成后的运营上。承担着人们生活中主要的数字元素——数字电视的运营, 广电运营商们面临着同样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分析现阶段人们周边的各种数字化资源, 可以确定地得出这样一条结论:互动和增值业务将是后数字化广电的必经之路。”数码视讯凭借多年的经验, 将设身处地为运营商打造这样一个平台, 不再把数字化简单地理解为“平移”, 而是更多地考虑如何在转换之后开展后续运营, 数码视讯还陆续开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后数字化时代的硬件、软件和增值业务系统产品。后数字化时代增值业务平台包含如电视购物、在线支付、电视彩信、机顶盒游戏下载、马赛克视频导航等业务, 支持VOD、NPVR、交互式广告投放、点对点通信、游戏等互动和增值业务。

3月20日, 恩智浦半导体 (NXP Semiconductors) 召开新闻发布会, 宣布其最新的高集成度、低成本机顶盒解决方案STB222已被长虹选用于支持AVS标准的IP机顶盒平台, 专供亚洲市场的制造商和付费电视运营商客户使用。长虹提供AVS (中国自主的音视频编码标准) 解码器技术, 以实现在IP网络上传输高质量的视频, 从而使消费者能够通过享受视频点播、现场直播电视节目录制和暂停、以及更好的互动性服务等所带来的乐趣而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

STB222是一个灵活的、先进的、针对IP、数字电视和混合机顶盒的平台, 支持先进的视频标准, 包括MPEG-4AVC、H.264、VC-1、MPEG-2和AVS。支持可选的HDMI功能, 能够将标清内容向上转换到1080p。当OEM厂商和运营商寻求能够满足多种广播标准和全球市场的需求时, STB222所具有的双通道支持能够让您便捷地设计混合IP机顶盒解决方案, 将IP通道与地面、卫星或有线DVB接收结合在一起。恩智浦的STB222集成了最新的安全性能和有条件接收 (CA) 性能, 以帮助确保PVR应用和运营商所特定的CA要求。同样, STB222中也加入了安全启动、独有ID以及安全密匙处理的功能, 以及多种解密标准, 例如AES、DES、3DES、DVB-CSA和Multi2。STB222中还包含有大量的连接选项, 包括用于基于IP的视频服务的以太网、PC连接或者家庭内网络、以及USB2.0和SATA, 来支持用于PVR应用的外部或者内部硬盘 (HDD) 和其他外设。为加快开发, 制造商可以选择Linux或WinCE系统软件。

3月21日, 在CCBN开幕的第一天清晨, 国际展览中心展会现场, 由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 (简称“Sony”) 为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的高清电视转播车系统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来自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北京奥林匹克转播公司 (BOB) 和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的领导、员工代表以及三十余家媒体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时刻。

新的中央电视台高清电视转播车将成为中国国内乃至整个亚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转播车之一, 有助于制作特大型高清节目, 也将参与2008年多个体育赛事项目的转播。它也是继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之际Sony公司提供给中央台第一辆高清转播车系统后, 完全由Sony为中央电视台设计集成的第二辆高清转播车。它将成为中央台内规模最大的转播车, 用于制作特大型高清节目, 为大型娱乐活动、体育赛事提供良好的制作环境。此外, 这辆高清电视转播车, 还将承担2009年建国六十周年盛大庆祝活动的转播工作。

3月21日, JVC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系统部隆重举行“2008年JVC专业广播产品新闻发布会”, 会上推介了四款真高清多格式液晶监视器——DT-V24L1D、DT-V20L1D、DT-V17L2D、DT-V9L1D。这些全新的高清专业监视器, 能够提供专业人士所需要的特性、功能、可操作性、兼容性和系统的灵活性;且不管各款监视器规格如何, 所有的控制面板都处于同一水平上, 易于操作, 可以广泛适用于包括电子新闻采集、转播车、编辑、演播室或专业监视器。

同时, 会上, JVC公司正式宣布成功中标北京电视台新大楼全高清监视器招投标项目, 将向该台提供总量达384台的全高清液晶监视器, 此次中标的这批JVC全高清液晶监视器中, 仅17英寸的DT-V17L2D就达363台, 24英寸的DT-V24L1D达2 1台, 合同总金额逾50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定购数量最多的单宗高清监视器采购订单。北京电视台新大楼将于今年奥运之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此次中标的JVC全高清监视器产品将主要用于装备此新大楼的中心机房、电视墙、高清制作室等关键区域, 全面提升该台的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质量和水平, 为全面实现高清转播北京奥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此次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的受众群体和网络化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在CCBN隆重召开之际, 格非视频推出了基于网络传输TS流的全面解决方案。“Stream IT”, “AV与IT相融合”, 是格非本次展会产品的宣传重点, 而“源于客户, 服务于客户”则是格非本次展会的宣传口号。基于TS流的节目收录、管理、发布、监测为网络、有线用户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数字平台解决方案, 引起了参会用户强烈共鸣。In、Cm、On、Me等富于专业化、可靠、实用的处理平台, 构成了网络数字信号从采集、收录、管理到发布监测和新媒体应用的新的架构体系, 引领了数字信号传输领域的产品新潮流。展会召开之际, 格非公司又宣布了内部机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格非公司于2008年3月份开始分成了“格非视频”和“格非科技”两个独立的子公司, 分别负责不同领域和不同用户的产品及系统的推广和销售。

3月21日, Broadcom (博通) 公司为中国市场发布首款高清、个人录像 (PVR) 机顶盒片上的BCM7403高清机顶盒单芯片系统解决方案。BCM7403可以安全地进行多种类型媒体的解码、存储以及共享, 内容包括高清电视、视频点播、互联网及数字音乐。为有线电视、卫星和IP机顶盒而设计的BCM7403能够提供先进的PVR功能并将非传统资源如Web和PC的内容直接在电视上播放。这是Broadcom公司与同洲电子共同合作为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向国内市场推出的首款高清机顶盒, 它将提供先进的高清晰度、支持1080p显示、高质量图片、PVR功能、交互式服务 (如视频点播与计次收费) 以及全新的视频和音频体验。具备数字录像功能的Broadcom公司新型多格式高清机顶盒单芯片解决方案, 支持国内机顶盒厂商为市场生产下一代有线电视、卫星和IPTV高清机顶盒。同洲电子现正采用Broadcom公司新型高清机顶盒单芯片系统解决方案开发下一代机顶盒 (型号N8603和N8606) 。同洲N8603将包含PVR网络功能。这些先进的功能与服务将使中国观众在观看他们喜爱的电视节目时拥有更多的控制性和灵活性, 同时也为在八月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观赏体育盛况作好准备。

同时, Broadcom (博通) 公司宣布其为业内首个展示单芯片高清晰度 (HD) 音频视频编码标准 (AVS标准) 在数字机顶盒 (STB) 上的应用公司。其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解决方案, 使机顶盒制造商能够迅速地设计和配置符合中国新AVS标准的高清机顶盒。AVS在2006年3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国国家标准, 此标准正在被中国网通 (中国领先的宽带通信和固网电信运营商) 在IPTV试验中使用。中国网通决定在推出IPTV时使用AVS标准, 而不是MPEG-4或H.264/AVC, 并计划今年在大连市配置300, 000部基于AVS标准的IP机顶盒。AVS标准在也得到了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支持, 它鼓励企业把AVS作为一个必备的机顶盒规范。朝歌宽带 (Sunniwell) 作为一家IP机顶盒解决方案的领先服务供应商, 在其S-Box7500高清机顶盒中已经选用了BCM7405。高性能的S-Box7500支持包括AVS、H.264和VC-1在内的数字视频格式, 同时支持如PVR和VoIP等高级的应用, 以及IPTV和广播DVB应用。

本次展会上, 海尔向各位参观者展示了丰富的海尔机顶盒产品, 从经济型、基本型到双核型、互动型、高清型, 涵盖了有线、地面、卫星全系列产品。并特别设立高清生活体验区不仅展出了海尔高清机顶盒、高清电视, 细心的参观者还可以发现, 体验区里做装饰的相框其实是采用了海尔爱国者芯片的高清数码相框。在高清体验区旁边两面非常壮观的海尔“宝蓝”系列电视墙, 更是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在海尔的展台上, 负责海尔机顶盒业务的战略运营总监张星屿热情、细致地向记者介绍了海尔在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和展出的新品。

“海尔本次展出的主题就是创新和生活, 以创新科技推动行业发展, 以创新思路助力运营商拓展增值业务, 最终达到以创新产品服务服务大众生活。”张星屿如是说。海尔推出的全国首款“双核机顶盒”以海尔完全自主研发的“爱国者”芯片为核心, 以单芯片实现多解码。同时海尔双核技术能够满足有线、地面、卫星等多种市场需求。海尔双核机顶盒除支持国内主流CAS解码功能外, 更可支持数据广播、股票、NVOD、电视游戏、IPPV等多种增值业务, 另独具真正意义上的画中画、画外画、多频道多画面、一拖二等多种功能, 支持硬盘录像、电视时移等多种功能。海尔U-box机顶盒是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实际开发的产品。作为一款拥有独特的模块化设计, 独立的Cable Modem模块、以太网模块, 可硬件升级为不同功能的双向机顶盒。此次卫星机顶盒也占据着海尔展台重要的位置。除了普及型的卫星机顶盒, 还推出了最新的直播星机顶盒以及双Tuner带录像功能的卫星机顶盒 (PVR) 。海尔彩电此次推出的宝蓝高清流媒体电视是全球首款同时具备高清显像功能与追时可录双重基因的高端流媒体电视, 不仅采用了全球最先进Full-HD+120Hz、WCG广色域、MEMC等业界领先的高清显示技术, 有效地克服了液晶电视在播放高清运动等动态画面时有残影、拖尾现象的行业性难题, 同时能够不断修复屏幕色域, 有效地保护了用户的眼睛;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宝蓝超强的追时可录功能, 实现了“时间由我”的跨越, 最高的USB版本兼容各种数码设备, 可以无限量地录放节目;1G的海量追时内存FLASH, 能够即时储备电视节目。

在探讨机顶盒业务发展前景的过程中, 海尔突破性提出的“U-home”的概念, 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海尔“U-home”是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家里的所有电器设备, 通过信息处理中心实现所有家电的互联互通, 最终实现完全信息化家庭生活。这种理念在海尔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建立, 在海尔产品的设计之初就留有相应的技术接口, 能够方便灵活地实现家电一体化的梦想。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 这种理念已经在逐步的尝试和推广应用中。

在机顶盒领域海尔可以独立提供安装服务, 免费家电检测的增值服务。张星屿告诉记者, 海尔已经顺利完成青岛安装服务工程、北京歌华安装服务中期工程, 并正在开展安徽、云南、甘肃、湖北、无锡、莱西等省市的安装工程。而且海尔推出的免费家电检测增值服务, 让广大用户直接得到了实惠, 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加上对数字电视知识的普及更是受到运营商很大的肯定。

8.发展中国家已进入投资时代 篇八

近期,《日本經济新闻》发表了题为世界进入发展中国家投资时代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目前世界投资经济发展的特点。二战前的欧洲经济一直领跑着世界经济,欧洲经济的发展水平几乎就代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这种格局。20世纪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复苏的世界经济大规模地推进了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金融市场与石油市场的全球化,导致了资本汇聚到美国,加速了美国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全球网络化建设,美国开始引领世界经济。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发展中国家开始显现出其巨大的发展力,尤其是此次的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大程度上拖累了美国经济,可以说,这是美国引领世界经济结束前的一个提示,21世纪属于发展中国家。今天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这“金砖四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尤其是中国,2007年的外汇储备已排世界第一位。当这些新兴的国家及那些以资源为主的出口型国家(如中东的产油国),正在迅速扩大其在国际投资中的份额。

此次的次贷危机打破了国际经济的秩序,世界投资的潮流正在飞速变化。次贷危机爆发后,新兴国家和中东产油国的主权基金向美国和欧洲的大金融机构紧急提供巨额资金,在亚洲各国近年来新股上市的过程中,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已超过那些发达国家,成为主要的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中东产油国和亚洲的主权基金和企业、投资银行等机构正在迅速向非洲国家、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流入,同时,非洲国家长期以来的经济停滞近年来也开始出现快速增长。

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非洲国家长期以来陷于经济停滞,但在2003年以后,却实现了年均5%的净增长,正如非洲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路易斯·凯斯肯德在11日的报告中所说,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和2009年会持续强劲增长,其中,2007年非洲31个国家总的经济发展速度为5.7%,他预测今年将达到5.9%,2009年还会保持这一速度,这些成就的取得,除了原油和矿产资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发达国家免除债务以外,主要还是由于新兴国家对其直接投资拉动的效果。有报道称,最近,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科威特等国也正在增加对埃及、突尼斯、苏丹等北非国家的房地产、酒店业投资。

由于贸易和投资进一步的自由化,商品与服务的趋势也发生了变化,由从发达工业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变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工业国家。

9.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 篇九

作者: 多兰乌日塔 / 时间: 2010年 11月号

2010年10月14日,《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首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该发布会暨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银行家》杂志社协办。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以及来自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容显文、吴卫军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致辞,发布会暨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主持。

整体发展形势研判:变革与“转型”

鉴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造成的长远不利影响,多数银行家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报告》显示,银行家们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存在较大分歧:40%的银行家认为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发展走势难以判断;29%的银行家认为全年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复苏形势逐步稳固。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本约束加强、金融“脱媒化”提速和同业竞争更为激烈。

面对新的变化,“转型”成为银行家们采取的最主要应对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发展模式由原先的规模扩张型转变为以讲求财务成本、注重定价能力和资本节约三者并重为典型特点的集约式增长。

我国银行业发展分析:机遇与挑战

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在致辞中对本调查报告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抓住”了银行业改革的最佳“时间窗口”,在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以及世贸过渡期结束之前完成了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重建了银行的资本基础,为随后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在致辞中指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发展不仅面临机遇,也面临着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首先,中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银行业无法脱离国际金融体系而独立发展,而如何在统一监管体系下保持中国银行业稳健、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其次,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信贷结构和客户结构如何随之调整,并在适应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实现经营转型和有效防控风险,成为当前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最后,电子网络的发展对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支付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银行的物理经营网点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发展压力。

近年来,对银行业的审慎监管逐步完善。针对流动性风险、大额风险暴露和集中度风险等的审慎监管指标成为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中的重要行为标准和考核“标杆”。资产分类准确度和拨备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简单、透明、有效的监管原则在金融创新风险监管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此外,贷款价值比和债务收入比等指标成为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防火墙”建设上也已形成有效的机制。这种“中国式”的监管探索,为我国银行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为银行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当前我国银行业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未雨绸缪。一方面,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虽出现复苏迹象,但仍面临失业率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国内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资产价格过高和通货膨胀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关于银行信贷安全,危机后大量的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但在信贷投放中,对项目审核不严、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和贷款高度集中等问题较为突出。《报告》显示,63%的银行家认为地方平台贷款风险比较突出,是银行经营发展中需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如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要着力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加快推进我国银行业发展:总结与建议

推动银行业经营发展的战略转型。《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要吸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在强调稳健经营的同时鼓励改革创新,要靠稳健经营来防控风险,靠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

为此,《报告》指出,要加快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向综合化经营模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在传统物理网点发展的基础上,创新经营发展模式;银行业之间合作共赢,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同业利润共享和风险合理分担,确保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报告》认为,转型是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关键,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在转型方面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银行业的发展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对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和意义尤为重要。

推进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树立和坚持科学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构建相对均衡的业务结构;加强流程银行建设,加大银行内部的资源整合力度和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等都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改进的重要方面。

银行的战略转型必须要坚定方向,同时具有相应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创新意识。银行要不断提高消费者保护意识,从体制机制流程、产品及服务等各个层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综合化和便捷化需求。银行要坚持资本约束下的理性经营,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要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配制和策略。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应把握风险与发展的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内部发展能力

高度重视和推进银行社会责任建设。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必须从战略高度树立并强化银行的社会责任理念,有效协调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将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将社会责任和自身特点结合起来,推动银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增强主动服务理念和能力。银行的战略转型应根据外部市场需求和银行自身的优势准确定位,只有如此,才能够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

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其客户需求是动态和多样的,这要求银行不断提供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力争“走在”客户之前。银行应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意识,在整个银行业中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通过理念转变,使员工不断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进大中型银行“垂直化”运营。《报告》着重指出,大中型银行必须在加快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按业务条线开展并实施“垂直化”的运营和管理。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发布会暨首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除邀请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嘉宾外,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发展建言献策。杨再平副会长在会议结束时表示,此次发布会和论坛展示了中国银行家的风采,展现了银行家们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深远思考,更汇聚了中国银行家们的众多精彩、深刻、独到而有价值的银行发展经营看法与观点。

上一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下一篇:实习支教对师范生学习态度影响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