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目的

2024-06-16

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目的(精选14篇)

1.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目的 篇一

从历年钢琴考级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不少家长和考生及一部分教师对考级的目的和意义还存在模糊认识, 如不及时引导, 则考级活动的社会效益必将受到影响。

钢琴考级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评价、规范社会教学, 促进我国业余钢琴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重视音乐教育的家庭越来越多, 面对着数以万计的琴童和钢琴爱好者, 我们的钢琴师资队伍远远跟不上需要, 一些不具备任教条件者也加入到钢琴师资队伍中来;部分专业教师未对业余钢琴教学给予重视, 未能按要求把握教学质量。这些因素使得业余钢琴教学很不规范, 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普遍不重视基本功训练, 不讲究弹奏方法, 不恪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不懂音乐的分句和语气, 不理解音乐的性质, 不会表达音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钢琴考级的内容包括基本练习, 练习曲、复调作品及中、外乐曲四个部分, 并大致按普通学生经过一年的正常学习可晋升一级的原则, 将这四部分有机的结合, 循级而上。这就要求每位考生在平时练习中必须练习这些内容, 缺一不可。通过考级来规范社会音乐艺术教育, 提高社会音乐教育水平。

考级活动有利于加强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管理, 提高教师的社

回去收藏、留念。

(4) 组织适合各类观众的定时讲解, 以讲解员热情、细致的解说, 使观众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藏品。

(5) 通过博物馆的网站搜索、图书资料的查阅, 为观众提供查询资料的途径, 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的内容、欣赏展品, 培养和引导观众学习、研究的兴趣。

五、讲解员应通过高质量的讲解引领观众了解博物馆, 享受博物馆

(1) 免费开放以后, 观众数量大大增加, 他们来自社会不同的领域, 面对复杂的受众群体, 讲解员应“以人为本”尊重观众、理解观众、爱护观众, 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地为观众服务。

(2) 观众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参观目的等各不相同, 讲解员必须因人施讲, 才能达到最好的讲解效果。比如, 给少年儿童讲解时, 讲解员要用浅显的语言讲解, 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给青少年学生讲解时, 要注意与教科书结合, 启发学生的思考;给外地游客讲解时, 不仅要介绍陈列展览, 还要适当地说说本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只有针对性的讲解, 才能得到观众的满意。

(3) 每个博物馆讲解员都应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确定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 不能千篇一律, 这样才能给常来的观众更多不同的感受和启发。

六、做好观众的协调和引导工作

(1) 面对有可能出现的观众人数过多的情况, 博物馆应在保安、引导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合理地调配各个时段的人流量, 可以建立预约制度, 请需要前来参观的个人和团体提前预约时间。

(2) 观众参观博物馆是一个学习知识、享受艺术的过程, 会责任感和教学水平。目前, 从事钢琴业余教学者难以统计, 对社会上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钢琴教师如何管理是一个难题。过去, 广大学琴者往往只能靠自己的教师评价判别自身学习的优劣和演奏水平。遇到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 可能得到符合实际的评价;如果教师的水平不高或责任心不强, 则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的评价就可能相差甚远, 因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发展。通过考级, 由一个较具权威的专家班子对考生进行客观地评估, 检验教师教学水平, 鉴定孩子的学习成果, 使考生 (及家长) 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让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能及时了解问题的症结。作为教师也将在考级中经受检验, 并通过考生成绩的反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以对社会、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从事钢琴教学工作。

考级活动还将激发少年儿童学习钢琴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钢琴是件很难学习的乐器, 不下一番苦功是难以掌握的。而当今在学的少年儿童在繁重的功课压力下, 又确实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因此, 要让孩子在钢琴上每天坚持练习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是极不容易的。如果不能激发其应有的兴趣, 仅靠家长的压力, 练琴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考级活动引导琴童循序渐进, 激励他们努力达到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这对于广大有进取心的少年儿童来说, 无疑是个鞭策。然而, 作为琴童的家长, 却不可将考级当作迫使孩子练琴的一种手段, 更不能在考级活动中对孩子施加各种精神压力, 否则, 效果将适得其反。

需要一个安静、优美、文明的环境, 面对观众在博物馆内不恰当的行为, 博物馆要通过美好环境的营造、工作人员以身作责的榜样、礼貌地提示、适当的导览等方式, 引导观众约束自己的行为, 融入到展厅的氛围中, 从展览和活动中找到乐趣。

七、博物馆应主动积极地进行宣传

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 通过广告、访谈、专题片、举办活动等手段, 让公众了解博物馆。例如:加拿大的皇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博物馆从英国大都会博物馆租借藏品, 举办了一个关于埃及文物的展览, 他们通过电视、报纸大力宣传, 围绕展览举办夏令营、讲座, 展出埃及书法, 每周五晚都有埃及之星文娱活动, 展示埃及人的日常生活。该展览的展期为140天, 观众人数达到47万人。活动共投资440万加元, 其中借展费180万美元, 宣传费100万加元, 其余为制作等费用, 最终获得利润140万加元。对于这个成功的展览运作, 该博物馆花费在宣传上的经费和精力是相当大的。由此可见, 宣传对于博物馆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总之, 免费开放并不是博物馆不收费了, 等着观众自己上门, 而是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 转变公众对博物馆的态度, 让人们真正找到博物馆在生活中的位置, 逐渐养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 将对博物馆的好奇转变为对博物馆的喜爱与支持。

参考书目:

(1) 《抓机遇解难题促发展——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回顾与展望》, 《中国文物报》2010年1月27日, 第13期, 第5版

(2) 《来自枫叶之国的思考——加拿大博物馆考察纪行》, 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

2.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篇二

一、指导思想:

我校在11月份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持续的一阶段的努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对小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加强学生的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参与道路交通活动,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增强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切实避免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根据学校教务的计划,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制订“小小交警”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三、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

四、活动内容:

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我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小学生安全教育月”活动舆论,并认真开展“十个一”活动,即举行一次以安全教育为内容的国旗下的讲话;进行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报;发一份安全教育致家长信;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安全教育专题片;上一堂安全教育课;听一次交通知识的广播;举办一次安全教育讲座,并与交警大队联系在校内组织一次遵守交通秩序图片展览;组织一场安全应急演练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交通法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减少交通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交通规则

第二周:认识交通标志并制作

第三周:做一套交通安全测试题

3.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篇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更有效预防和减少涉及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3月20日,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观看《凋零在车轮下的花季》交通安全警示片。

警示片中,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使人触目惊心;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让学生们毛骨悚然!通过这次影片的观看,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深刻的认识到不遵守交通法规的危害。而班主任也纷纷表示,通过交通安全视频的展播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很好,建议学校多开展此类安全教育。

我校分管安全的黄新锦副校长表示,交通事故是学生不正常死亡的第二大杀手,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安全教育,特别是交通安全,也希望家长们以身作则、日常多对孩子们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提高遵守交通安全的意识。

4.“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 篇四

“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

东平中心

东平中心“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

我校地处东平镇公路的交通要道,学校前面有区级公路,后面有高速公路。特别是前面的县道,直、宽、平,过往车辆的速度很快,给我校师生到校、离校带来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安全如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它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我校的交通安全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所以,我校非常重视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学校领导更是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以对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交通安全工作。本学期以来,我校在交通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半学期来我校的交通安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使交通安全教育规范化、制度化

1、成立了交通安全领导小组

我校面临比较大的交通安全压力,开学之初,学校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周建财组长的安全工作综合治理组,其中分管副校长刘建军负责交通安全工作,专门成立了“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了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相关制度

我校先后制订了学校交通安全制度、学校事故报告工作制度、东平中心小学安全隐患排查处理制度等。

二、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

“安全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校是这样理解安全工作和安全教育的,更是这样做的。

1、我校的开学教育就是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在开学典礼和9月份、10月份的国旗下讲话中,“交通安全”一直是重要主题。可以说,一开学我校就将交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将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

2、学校还制作了交通安全宣传栏、宣传牌、宣传标语,印发了交通安全教育小册子,以此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3、我校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聘请辖区交警颜尚锋来校为学生讲解交通规则。为了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自开学以来我校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宣传。这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围绕交通安全开展了系列活动,使交通安全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1、我校开展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11月中旬,进行了交通安全誓师签名仪式,给每位学生印发《交通安全手册》,并就交通安全教育给每个学生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将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家庭、社会连接起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交通安全教育的局面。

2、每个班开展了至少一次的“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来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和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3、在全校所有班级中开展了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竞赛,在高年级学生开展了“交通安全时刻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倡导大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新时代的好公民。

四、学校高度重视交通安全工作,加大交通安全投入,加强对交通安全工作的管理

1、目前,学校建立了各种交通安全警示牌,为学校的交通安全和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2、我校交通安全隐患最大的时间是学生上学、放学四个时段,地点是学生乘车、过马路的地方。为加强学生的出入管理,加强对上学和放学的管理,降低交通安全隐患,我校每天的上学和放学都安排有值日行政领导和值日教师在校门前值班,再加上保安和值日的学生会干部,共同疏导、维持上学和放学的交通秩序,监督和纠正个别不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的行为;另外,早上放学时,我校主动错开放学时间以缓解交通压力,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有了校领导的重视和积极管理,有了公安交管部门的鼎力协助,加上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这个学期,我校的交通安全工作井然有序。在此,我们对支持我校但是交通安全工作的上级领导表示深深的感谢,向大力支持我校交通安全工作的公安交管部门的领导和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和深深的敬意。

5.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目的 篇五

翻译学及翻译行为, 不论是笔译还是口译, 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有相通之处。理论方面, 不同的翻译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翻译 (口译与笔译) 行为的实质与意义, 语言文字方面固然是翻译的重中之重, 是根本, 是基石, 没有语言文字上贴切而自然的对原语的再现, 就不能称之为翻译。但是如果仅仅从语言文字层面看待翻译, 则陷入了一种理解上的“四角天空”, 只能看到与翻译直接相关的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 但只是局限在此范围内, 而忽视了语言文字之外的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翻译行为。

功能翻译理论, 将翻译行为视为人类活动之一, 跳出了“四角天空”, 从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解析翻译的实质。自人猿相揖别, 人类各种行为的产生就注定与行为目的绑定在一起。人类从自身的需求出发, 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达到目的, 而采取行动, 产生行为, 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目的性行为。所以功能翻译理论根据行为学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 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 (汉斯·威密尔) ”

翻译行为作为人类的行为活动之一, 其存在也是因为此行为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翻译行为能够达成一定的功能, 如实现不同地域间、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而此种功能恰巧又被人们所需要, 能够达成人们的目的, 所以翻译就作为人类的行为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翻译活动或翻译行为早已较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它作为能够实现种种交流功能, 满足人类需要的目的性并没有发生改变, 甚至从一开始翻译及翻译行为的出现就是目的和功能实现的过程。

翻译活动不仅仅是一项目的性行为, 也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它几乎与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尽管人类早期活动范围由于技术的原因而受到限制, 但是部落或不同语言背景的政权偶然的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 口译活动总是先于笔译活动。与笔译一样, 口译也是作为一种人类活动, 具有一定得目的性。中国古籍中关于翻译活动的只言片语告诉我们, 古代的翻译多为外事口译, 基本上是处于对外交流的目的。古籍中关于翻译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一部叙述当时官制的书《周礼》, 其中《秋官》篇中提到:“象胥, 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史, 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 以和之亲。若以时入宾, 则协其礼与其言辞传之”。此处象胥即指周代负责接待周边少数民族或邻国世界并担任口译的官员。此处对于象胥这个职位的定义, 也是从翻译所要实现的“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 以和之亲”的功能角度来说的, 若要实现此功能, 达到传王之言而喻说的目的, 象胥就必须考虑到实现此功能的各种办法, 在翻译过程中做出语言文字和翻译方法等的选择。北宋时编纂的《册府元龟》把周代至北宋的外事活动按功能氛围九类:册封、朝贡、和亲、通好、盟誓、纳贡、入觐、请求和互市。由此可以看出, 人类早期的翻译活动也是根据人类活动所要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目的来分类的。为了在与外族沟通时实现以上多种外交结局或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即为了达到不同的翻译目的, 口译人员也需要对源语进行再创作, 而这种在创作的过程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变得非常短暂。为了达到不同的翻译功能实现不同的翻译目的, 译员可能会对原语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信息的筛选或加工, 在译成目的语的过程中也会很据翻译环境目的语接受者的状况重新组织语言, 所以, 翻译行为, 本质上作为人类活动, 具有一定得目的性, 译者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 即译语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翻译策略, 翻译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知识调动。翻译行为过程中充满了选择。各种选择都是为了达到翻译活动进行的目的, 而这种目的一般是在翻译本身之外的。例如, 在册封的过程中, 译员需要根据翻译行为发生的场合选择较为规范的语言, 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将原语的内容传达给目的语接受者。而与和亲相比, 两者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翻译活动发生的具体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译者应当根据翻译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实现的功能从而在翻译过程中完成不同的选择。这些功能和目的的实现与翻译本身并无太大关联。翻译活动在此过程中只是起到了沟通和媒介的作用。

翻译活动的出现从一开始就被烙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 没有目的的人类活动是不存在的, 所以, 翻译活动也注定带着一定的人类目的, 实现着翻译的功能, 这一点不仅在当代商业活动中带有商业色彩的翻译中可以看出, 在中国早期外事翻译活动中也可见一斑。

摘要:翻译活动作为人类活动之一, 是有目的的行为, 而此行为的实现伴随着翻译功能的产生。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的出现就是出于一定的外事活动目的而产生的。本文从翻译的“功能”与“目的”简要分析了中国早期的翻译活动, 旨在从翻译产生的原因上对翻译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功能,目的,翻译活动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2001.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谢振天何绍斌等.简明中西翻译史[M].北京:外语与教育研究出版社.

[3]侯林平.2004.翻译定义新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第5卷, 第4期.

6.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 篇六

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

今年12月是第6个全国交通安全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尊法守规明礼、安全文明出行”。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减少意外伤害事故,提高防范认识,创造“人人讲安全,人人受教育”的优良氛围,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主动、有效的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参加这次交通安全活动,不断提高师生交通安全认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现将“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对学校学生、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负起学校安全教育的领导责任,切实把安全教育摆上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学校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安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学校利用广播、黑板报、致学生父母的一封信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认识,养成安全习惯。

二、周密计划,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学校认真贯彻交通安全教育,紧密结合本校实际、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方案,明确安全教育目标、组织领导机构、教育活动措施、实施方法步骤等,确保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有人抓。

三、形式多样,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1、各班召开一次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的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室领导上交主题班会材料。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宣讲“文明出行、礼让交通、各行其道”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提高交通法规认识、安全认识和文明认识,共同打造和谐、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2、印发“交通安全责任书”,下发到每位学生、父母手中,向他们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并签字承诺,将文明交通理念传递到每个家庭。

3、各班利用班班通,观看一次交通安全教育警示片,从中受到启示。

4、各班主办一期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主题黑板报。

5、开展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重点针对接送学生车辆违规行为的排查治理,尽快完善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四、主题活动成效明显。

通过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的开展,交通安全认识已深入人心,老师、学生和父母都深有感触。学生了解了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了遵守交通法规认识。安全走路,安全乘车,安全回家己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开展此活动以来,我校的交通安全工作到位,没有发生交通人身安全和健康事故。通过交通安全教育月活动的开展,广大父母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感到放心,同时,社会对学校的满意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可以说,我们开展的各种活动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校各项工作起了支撑和推动作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支点和杠杆。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交通安全认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东墟中心校

7.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七

学校成立了交通安全活动领导小组,由孙梁玉校长任组长,汪明华、徐卫东副校长任副组长以及各处室负责人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少先队大队部具体负责活动的安排。同时完善了安全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活动都做到了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记录、有总结,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我校通过在校门口、校园内悬挂安全警示横幅,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宣传、广播、黑板报、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了宣传教育,在学生之间开展以“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的深入学习活动。校园内处处洋溢安全教育的浓郁氛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安全自警主题班会,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

三、科学组织,活动丰富多彩

8.论目前英语教育目的 篇八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教学与英语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习掌握英语语言,而英语教育则向人们昭示着英语学习本应具有的教育价值:作为整个教育的一部分,英语教育的特殊性是要让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语言应用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共性则体现为都要服务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重新认识英语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背景1.对科技理性的反思和重塑人文精神的呼唤

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可以依靠的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能量和人类社会运用科学技术开发自然的豪情壮志。之后,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教育界,19世纪中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追问使斯宾塞坚信:只有科学才最有价值,科学“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因此,为了人的完满生活,要学习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知识。

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人类在享受科技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由于缺乏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而带来的苦果。所有这一切引发了人们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也使人对“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产生了信仰危机。在教育界“授人以渔”一直被认为是对“授人以鱼”的超越,因为后者被比作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前者被喻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中,人们领悟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教育。仅有“渔”的能力的发展并不能带给人类真正的福祉。完整全面的教育不仅重视“渔”的能力,也同样关注“鱼”的态度。

2.新的学力观

我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钟启泉教授对学力和学力观有如下解释:

学力模型区分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学力概念:学力基础(指使人具备学习能力的遗传因素,包括性格、生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需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予以培养关注)、基础学力(指学力的基础部分,是作为最低限度的国民教养或者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发展性学力(以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相结合的有个性的思考力为轴心,也可称之为“创造性学力”)。

学力观指对学力内涵的判定及培养的标准,它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新的学力观不再把对学科知识的知与不知、记住了多少、是否善于抓住出题意向、会做题作为学力的培养内容或判断标准,它旨在培养学习动机与主动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正如冰山有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部分与隐性部分组成。“显性学力”是靠着“隐性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与发展的。如果说这里的“显性学力”相当于“基础学力”,那么,“隐性学力”就是“发展性学力”了。若把英语语言的学习视为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具备语言运用能力,那只是看到了语言能力的显性部分。离开了隐性部分的支撑,也就是说若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忽视了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只能停留在基础阶段,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提高,充其量不过是个英语的完美模仿者、达到功能性目标的交际者,而绝不可能成为语言运用的创造者。

新的学力观在世界范围获得了共识。在美国《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中把外语学习的目标内容归纳为Communication,Culture,Connection,Comparison,Community。由于五个单词全部以C开头,简称为“5C”外语教育。具体含义是:运用外语交际,认多元文化,贯通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征,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上述五个方面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显然,5C的内容针对了美国社会特有的背景,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外语学习的目标更具特殊性。为了达到5C标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标准》指出21世纪美国外语课程内容也必须相应调整,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其他学科的内容、谨严的思维能力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这意味着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七个方面协同训练的结果。显而易见,“5C”标准的理念与新的学力观不谋而合。

3.建构主义教育思潮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成为必然和必须。知识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社会越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快,指望一次性学校教育学到的知识享用终身的思想已根本行不通。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学会生存、求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自主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若没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建构,学习缺乏自主性,新知识未能与旧知识产生联系,这样的学习只能是知识的堆积,是无意义的,不可能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第二,合作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每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由于原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形成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因此,学习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求互相取长补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学会合作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从当今社会发展来看,任何一项重大事业的完成都离不开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因此,任何人若想在未来事业中取得成功,都必须学会合作。

第三,探究性。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是最为缺乏的,因此也最需要加强。探究不是个别优秀生的专

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的发展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赵学敏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介绍了经典模式理论及此后发展起来的五种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对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外语教学

引言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迄今为止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各种动机理论模式相继建立,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得相当成熟。对动机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清动机的要素、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而指导外语教学。本文从Gardner的经典动机模式出发,回顾了几种有影响力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并在这些模式的指导下对激发学习者动机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外语学习动机经典模式:社会教育模式

二语动机的研究起源于加拿大学者Gardner,经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证研究,Gardner和Lambert提出了二语学习的社会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探讨了影响二语学习的五大因素:动机、态度、融合性、工具性及语言焦虑。其中,动机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一切因素都要以动机的存在为前提。Gardner(1985)对动机的定义是:学习者为达到某种学习目的而作出的努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态度。由此可见,学习动机模式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测量:动机强度、学习语言的愿望、对目的语文化的态度。这一模式强调了“语言态度—动机行为—学习成绩”三大因素的线性关系,即语言态度影响动机行为,动机行为影响外语学习效果。

经典模式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外语学习动机,忽视了教学环境及学习者认知过程等对动机的影响。因此,针对经典模式的不足,许多研究者开始进一步发展动机模式。

二、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研究者们不再拘泥于社会心理学框架内的研究,而是结合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生物科学、行为主义理论等领域的成果进行研究,拓宽了动机研究的范围。

(一)Gardner和Tremblay的发展动机模式

认知心理学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丰富的动机理论,包括期望———价值、自我效能、归因、目标及自我决定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启发下,Gardner和Tremblay于1995年提出了经典模式的发展模式,在态度和动机行为之间增加了目标显著性、效价和自我效能三个因素,使他们的动机理论成为有机整体。如图所示:

利,而要人人参与,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探究精神需要严谨的思维能力来支撑。在面临一系列文化方面的争论或问题时,探究精神将表现为:首先对这些问题及争论进行鉴别、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发表言之有据的见解,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左苏皑

目标显著性指对学习者来说,设定目标可以引导注意力、激励个体的毅力并制定合适的计划。效价指学习者赋予其行为目标的价值。自我效能指人们对于一定时期内能够达到目的的信念。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对学好外语有较强的信心,对自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完成学习任务。(秦晓晴,2002:76)。

发展模式从认知视角出发,将动机研究引入更深更广的领域,并且重视教学环境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弥补了宏观研究的不足。

(二)D觟rnyei的外语学习动机三维建构模式

另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是D觟rnyei的动机三维模式。他将动机分为三层:语言层面、学习者层面和学习情况层面。语言层面指目的语的特点、文化、社团以及目的语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会影响外语学习者的目标取向和动机行为。学习者层面指与学习者相关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自信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动机和学习效果。学习情况层面是与学习情境相关的因素,包括三部分:与课程相关的因素:教学材料、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与教师相关的因素:教师的性格、行为、教学风格等;与学习集体相关的因素:集体凝聚力、集体规范、集体目标等(D觟rnyei,2003:11)。

动机三维模式重视学习者个体和学习环境对动机的影响,有助于课堂教学下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在类似中国这样一个单语环境里,课堂教学是外语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三维模式在国内动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Williams和Burdner的动机扩展模式

Williams和Burdner将动机因素概括成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外语学习兴趣、学习价值、学习者个体特征、情感因素等;外在因素包括:学习环境、指导教师等。这种侧重于影响因素的分类与D觟rnyei的三维建构模式相似,但却缺少对语言层面因素的归纳,因此没有后者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大。

(四)Schumann的神经生理动机模式

20世纪90年代,John Schumann在二语习得领域中首次引入了脑神经学方面的理论,这一举措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着革命性的意义。在Schumann的动机模式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刺激评价系统,它在人脑中的作用机制有五个维度:新颖性,指刺激的意外程度;愉悦性,指刺激物的吸引力;目标价值,指刺激物能否满足需求或达到目标;处理潜力,指个体处理事件的能力;自我形象和社会形象,指事件是否与社会规范相符合(D觟rnyei,2003:10)。

神经生理动机模式将动机结构简化成五个维度,是所有动机结构的简化模型,但它没有解释动机的本质和内部要素的关系,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五)D觟rnyei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动机模式

9.安全教育日暨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 篇九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接到通知后,我校立即对全校各年级进行了布置,要求各班充分认识中小学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将安全教育日活动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李福满校长为组长,许海沙、许宝利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认真组织,周密安排

安全教育日活动要由学校统一部署,以班级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学校制定了安全教育活动方案,根据各年级班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饮食、水电、交通、纪律、法制、心理健康、校园活动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一定要确保教育到位,防止走过场,走形式。

三、具体活动,深化教育

1.利用国旗下讲话,以“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为主题,做好安全教育日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国旗下讲话中,给学生们介绍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向学生提出了安全注意事项,收到了很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2.各班出一期安全教育板报,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3.各班举行一次安全相关主题的班队活动,搜集相关安全教育的资料,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安全知识,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提高认识,共同进步。

4.全校开展一次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活动,我校师生于周一上午第二节课进行了防地震、防消防应急演练疏散活动。

5.中、高年级开展安全知识手抄报展示活动。每班可选出5张手抄报参加学校的手抄报展示地。

6.通过学校电子屏和校讯通等家校沟通渠道,对学生家长进行交通、饮食、防火防电等相应的安全教育。

7.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找出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教室、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仪器室及灭火器等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再宣传,再动员,再强调。切实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而努力。

安全教育日暨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2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xx镇第三幼儿园以第2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和第9个“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周”为契机,开展了 “安全教育周暨安全教育日”主题系列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1.召开安全主题会议。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在副园长李昱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会议,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安全意识,使所有教职工明确安全活动周的主题及活动的意义,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任务,做到统筹部署。

2.在20xx年3月28日全校师生升旗仪式上,由国旗下讲话的幼儿就“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进行演讲,倡议全体幼儿:应时时处处做到安全第一,时时刻刻想到的是自身安全,外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校内注意楼道安全、活动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

3.深化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以各班为单位开展各项安全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早谈、餐前准备时间、离园前5分钟安全教育、集中教育活动等环节,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4.强化安全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逃生技能,做到真正达到灾难来临时,不慌不乱,镇定自如,迅速安全自救逃生。

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

开展地震疏散演练:

开展消防疏散演练:

5.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开展全园性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重点对厨房、班级、走廊、楼梯、操场等重点部位的安全卫生情况及门禁管理、校园周边等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查找各种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整改。

6.开展宣传安全教育。利用电子宣传屏,滚动播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宣传,利用家长微信群进行宣传,让家长们更关心幼儿的`安全问题,做到家园合作。

7.组织学生收看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的教育部委托策划制作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专题节目,让幼儿进一步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8.利用《福建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及《泉州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师生、家长完成安全教育在线课程,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应对自然灾害、预防校园暴力、防范校园伤害、生命安全、防骗等方面教育,真正使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9.将教育部基教一司预防溺水《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到每个学生家长手中,并要求家长在回执上签字,学校统一回收保管。

总之,此次的安全教育周活动达到了幼儿园预期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也将一如既往,扎扎实实做好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职工、家长、幼儿的安全意识,努力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安全教育日暨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1.小学安全教育日与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

2.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

3.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6篇

4.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7篇

5.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总结

6.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8篇

7.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怎么写

8.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

10.交通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简报 篇十

为全面加强我校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学校9月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为了能使这次活动在校内广泛的推出,并收到一定的成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主题活动方案,将整个活动分为宣传学习、遵守运用、总结交流三个阶段。

一、宣传学习阶段

1、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尤其是在住宿生中,把住宿纪律和交通安全教育结合起来,以召开住宿生会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2、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气氛,各班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题办了一期黑板报,并由学生会进行检查。

3、组织全校教工观看《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光盘,光盘中详细的介绍了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那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面。全体教工无不惊愕,纷纷表示“交通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

4、各班以“安全常记我心中”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有关交通教育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中,班主任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光盘及“三让”为主要内容,学生采取讲解、问答、和表演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借此加深同学们对安全重在防患于未然的深刻认识。

5、提高团员对交通安全教育的认识,各团支部利用团日活动,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使全校的安全教育实现以团员带动全体,形成良好的以点带面形式。

二、遵守运用阶段

1、学校的各班班主任给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并从交通安全引申到对学生的饮食、消防和意外伤害等安全问题的教育,要求同学们把安全意识从学校带进家庭,从家庭带到社会。

2、学校提出“安安全全过大年”的口号,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安全方面的社会实践。各班同学都能积极争做安全小卫士,并协助学校做好节假日的护校工作。

三、总结交流阶段

1、班主任们及时总结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收获,并做好同学之间、班级之间的交流工作。

11.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目的 篇十一

周济同志指出,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在这次地震灾害中, 师生伤亡惨重, 教育系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 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正在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今天, 全国亿万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安全教育课, 就是抗震救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济同志给全国中小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不保, 何谈教育, 何谈发展, 何谈幸福。我们要把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第二, 安全教育, 至关重要。这次地震灾害中许许多多的事例表明, 安全教育有用有效, 平时多一次安全学习, 危难时刻就多一份生的希望。同学们要积极参加安全演练, 掌握安全知识, 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第三, 人人关心, 保护生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全社会都要关心学校的安全, 保护学生的平安, 共同为中小学生撑起安全的天空。使我们的孩子们平安、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教育部已将视频光盘《2008暑期中小学安全教育专题片》《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常识》和电子图书资料《地震来了怎么办》《地震知识100问》《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事迹》上传到教育部门户网站 (www.moe.edu.cn) 基础教育司栏目上, 同时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向中小学校传送, 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要做好下载刻录和组织收看工作。

12.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篇十二

安全是生命的基石,交通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刻要面对问题。有资料表明,在我国,每小时就有十多人被汹涌的车流无情湮没,约60多人失去光明或行走能力成为瞎子、瘸子,这些数字是多么的触目惊心!我校地处交通主干道,学生组成复杂,居住地分散,学生到校方式多种多样,学生上下学和放假探亲时,面临的复杂交通状况,给学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结合今年的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主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学校决定在全校举行一次以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规范交通安全行为。

二、活动时间:

2014年3月31日班会课

三、班会内容:

由政教处统一提供授课课件,班主任老师结合课件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和普及。

四、活动要求:

1、提前备课:班主任老师要提前下载课件,认真学习,结合课件内容于课前备好课。

2、重点讲解内容:

(1)课件第八页以前,着重向学生罗列相关数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2)重点讲解第十二页以后的内容:汽车的惯性、自行车的使用常识、乘车须知、爱护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如何安全过马路等

3、各班主任必须提前备课,并于周二放学前以级部为单位上交打印稿、电子稿至政教处。

凤林学校政教处

13.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计划 篇十三

二(3)班陈文艺2013年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教育日。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我班开展了一下活动:

1、时常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利用早会时间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注意靠右行走并注意鸣笛。

2、利用班会时间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播放交通安全课件,了解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认识交通标志。然后观看《坐在篮球里的小女孩》,了解于红艳的悲惨故事,让学生对交通安全产生深刻记忆。

14.杜威教育无目的性解读 篇十四

关键词:杜威,教育,无目的性

杜威 (John Dewey, 1859-1952) 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意图呼吁民主的教育, 以构建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杜威的教育思想标志了一个时代, 是教育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 教育的无目的性是他的一个重要观点, 带有明显的工具主义的烙印。

一、“教育无目的性”的思想要义

杜威生活在美国的大转折时代, 他生于南北战争之前, 卒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这段时期的美国, 由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现代化强国。作为新大陆国家, 资源匮乏, 急需拓殖疆域, 海外市场不断开辟, 大量移民和世界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涌入, 历史的巨变催生了美国文化、学术的发展, 传统的思想遭到冲击。时代的挑战亟需具有创新精神, 冒险精神, 传统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理性主义受到质疑。美国学校腐败已久, 教育的变革跃跃欲试。杜威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 抓住美国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儿童的弊病, 提出实用主义教育观点,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带有强烈的革新思想。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 生活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 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 教育可将积累的知识与经验传递下去, 这种传授与继承, 就是广义的教育。教育即生活绝非放任自流, 而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 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杜威还强调教育即生长, 杜威把生物学上的“生长”一词用到教育上来。教育的目的就在于, 通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 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杜威称他的教育哲学是“属于经验的、操诸经验的和为着经验的”。他强调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经验的获得应是一个主体自身的行动过程。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到思维和行动,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 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改造、改组及个体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育无目的性”的概念厘清

1. 教育无目的。

杜威明确指出, “我们要提醒自己,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 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教育的目的, 决不是知识的积累。”杜威认为, “教育就是生长, 把教育当作生长看, 有几种好处, 是别种教育观念所不能有的。教育可解作‘经验继续的改造, 使吾人对于经验运用更好, 同时把经验的内容增富。’”教育不是目的, 教育也没有目的, 因为杜威把教育当成一种生长的观念来看待, 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 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 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和生活的过程中, 在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逐步成长为并最终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

2. 外部目的和内部目的。

杜威在论述教育的目的时区分了外部目的和内部目的, 他指出:“在探索教育目的时, 不是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要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的目的, 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进行比较……整个社会的某部分人将会发现他们的目的是由外来的命令决定的;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的, 他们有名义上的目的, 并不真是他们自己的目的, 而只是达到别人比较隐蔽的目的的手段。”杜威认为如果学生的行动都来自老师的命令, 那么学生的行为就是对别人思想的简单复制和执行, 这不是教育的目的, 也不是教育。目的应来自自身的需要, 如果目的来自外在强加, 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杜威强调, 教育的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 不存在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

3.“无目的性”的目的。

杜威作为一个实用主义教育家, 会以无目的的教育来让教育放任自流吗?当然不是。其实, 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 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旧教育, 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因为由教育者强加给受教育者的目的会妨碍个人自己的常识, 不能帮助受教育者观者、选择和计划, 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这样的目的就是有害的。教育者应该摒弃目的进行教育, 教育的目的和任何有指导的职业的目的一样, 在于受教育者自己的选择。

4. 目的和手段。

杜威认为, 如果“目的始终被看成固定的;它是要达到和占有的东西。如果我们持这种观点, 活动就只是获得某种别的东西的不可避免的手段;活动自身没有意义, 无关重要……外部的目的观把手段和目的分离, 而从活动内部产生的目的, 作为指导活动的计划, 始终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每一个手段在我们没有做到以前, 都是暂时的目的。每一个目的一旦达到, 就变成进一步活动的手段。”杜威批评传统教育为儿童确定他们不理解不需要的目的, 把目的和手段分开;活动作为手段其价值取决于能否达到目的的要求, 活动变成了苦役。然而, 自由活动中出现的目的是与手段密切结合的。目的达到后, 活动并不中止, 已达到的前项活动的目的成为下一活动目的的手段, 如此交替进行, 目的也是手段, 手段也是目的。

三、“教育无目的性”的时代价值

1. 尊重儿童的生理发展。

杜威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个人的完全自由和自我表现。杜威指责有人认为出生婴儿既无能又无知, 处于未成熟状态, 需要依靠成人是婴儿的弱点。因为此时, 正酝酿着儿童强烈的学习和成长的要求和能力, 儿童极富可塑性。表面上儿童需要成人抚养, 处于弱势, 实际上此时儿童的生长期却蕴藏着复杂而高深的学习潜能。不能因为婴儿的弱点就不注意儿童的价值, 婴儿的尊严同样应该受到尊重。杜威批判旧教育消极对待儿童, 不管儿童的本能、经验如何, 社会的需要如何, 只要成人认为好的知识经验, 就硬灌输给儿童。

当然, 尊重儿童, 并不是要天真地追求所谓儿童的自由或“纯粹的”儿童, 儿童属于家庭、社区、民族以至国家, 作为一种政治动物而拥有公民的身份。尊重儿童, 是要尊重儿童的所有作为一个公民的一切, 把受教育者 (儿童) 从一己之利的单元 (家庭、组织、政党、阶级、民族或国家等) 的独霸性 (结构性、预定性) “掳掠”中解放出来, 培养其具有杜威所说的“人类的感情”, 从而为达致民主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就教育而言, 就是如何尊重、尊敬儿童, 在儿童所不得不属于的单元之间求得平衡与和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性”就是以儿童为中心, 尊重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不仅可以教育儿童, 而且可以实现其理想的民主社会, 这种民主教育思想是值得尊敬和借鉴的。

2. 尊重教育的内在过程。

杜威称他的教育哲学是经验的, 而经验是一个主体自身的行动过程。教育并不是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 教育无目的, 就是教育的目的, 因为教育不是强加, 不是灌输, 而是受教育者主动的接受和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杜威的主动教育和教育的内在目的性强调一切好的教育目的运用于教育中就具备了如下三个特点: (1) 它们建立在学生的活动和需要的基础上; (2) 它们有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 (3) 它们是专门、直接的, 而不是“普遍适用的、最终的”。

教育的特点使教育不能把预备作为目的, 这样会使自己的职业习惯成为千篇一律的教育目的, 忽视每个人的不同;教育不能是呆板僵硬的, 否则就不能审慎注意具体的细节, 能和受教育者的经验相结合, 才具有内在的意义。教育的内在价值在于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需要的满足, 也称教育的本质价值。个体要生存、要发展、要享用, 首要的前提当然是个体具有生活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这一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教育。教育的无目的性尊重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体现了教育对于个体的关照和提升, 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从机械性、奴隶性的说教工作中解放出来, 尊重教育的内在发展。

3. 尊重社会的内在需要。

杜威以“民主的社会”作为教育的依据与指归。他认为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基本条件, 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杜威本人说得十分明确:“如果没有我们通常所想的狭义的教育, 没有我们所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民主主义便不能维持下去, 更谈不到发展;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 但它是第一的工具, 首要的工具, 最审慎的工具, 通过这种工具, 任何社会团体所珍视的价值, 其所欲实现的目标, 都被分配和提供给个人, 让其思考、观察、判断和选择”。杜威强调教育是唯一的政治安全, 公共学校是人类的最大发现, 而其他社会机关相比学校和教育, 起到医疗和补救的作用, 这个教育则是预防和解毒的机关。

杜威认为教育是工具, 是通达民主社会的第一工具。而进步的社会也急切需要人与人之间和社会与社会之间思想感情的交通融合, 进步社会顷刻离不开教育。杜威指出, 社会是由许多个人有机组合的, 教育中的个体就是社会的个体, 脱离个体的社会, 会变成死板、没有生命力的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过程, 批判和教育建设的标准必然包含一种特定的社会理想。不难看出, 杜威旨在探寻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他努力唤起人们首先注意社会与教育之间内在的、重要的、有机的关系, 并通过教育使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 共同享受社会的利益, 尊重社会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志润, 陈晓平.从杜威的教育思想看中国的教育改革[J].创新, 2009, (4) :13.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11-153.

[3]约翰.杜威.教育哲学[M].金海观, 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十三年:2-3.

上一篇:我哭了作文628字下一篇:建立投诉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