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技术合同书(精选13篇)
1.食用菌种植技术合同书 篇一
出卖人: 签订时间:
买受人: 签订地点:
起始日期: 截止日期: 计划金额(元):
第一条 标的、数量、价款及交(提)货时间
产品名称
交货时间
单位
(kg)
数 量
单 价
保护价
(元/kg)
总金额
(元)
第二条 质量标准:按《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和《无公害江山白菇省级地方质量标准》标准执行。检验标准、方法、地点及期限;买方于菌种接种之日起10日内提出验收要求的,按前款规定的质量标准到买方种菇地验收。卖方自接到买方在上述期限内提出的验收要求之日起3日内未办理验收的,视为质量不合格。买方在上述期限内未提出要求的,视为质量合格。
第三条 白菇菌种的交货地点、时间及提供方式:和方式为:_____________。
第四条 定金:买方在 年 月 日前向卖方支付收购定金______元。交货时定金(抵作货款)。定金支付后,因买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定金不予退还;因卖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五条 标的物的所有权自_______时起转移,但买受人未履行支付款价义务的,标的物属于_________所有。
第六条 运输方式及运输费用负担;由卖方送到买方指定的——投售点。运输费用由_______方负担。
第七条 结算方式、时间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 担保方式(也可另立担保合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 菌种瓶的供应及回收和费用负担:菌种瓶由卖方提供,每个菌种瓶收取押金______元,由买方于菌种出售后_____日内返还菌种瓶时按实际返还的个数退回。
第十条 本合同解除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违约方按合同总金额的______%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第十二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二)依法向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本合同自_______________起生效。
第十四条 其他约定事项;卖方必须做好对买方的售后技术指导服务。买方未按卖方的技术指导操作而引起的损害,由买方自负。菌种在有效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由卖方负责调换。
出 卖 人 买 受 人
出卖人(章): 买受人(章):
住所: 住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居民身份证号码; 居民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电话: 电话: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号: 帐号:
2.食用菌种植技术合同书 篇二
1.1 食用菌菌种培育与使用技术
培育食用菌菌种需要科学合理的技术水平和设备, 先制备母种培养基, 装入试管、灭菌、接种、培养, 然后制备原种培养基, 进行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工作, 最后再制备栽培种培养基, 进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食用菌选育的方式主要有自然选育、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育种等, 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率, 我国目前加快了基因育种技术的研究步伐。
1.2 食用菌培养料配制技术
食用菌培养料是食用菌得以生长的营养物质, 其主料一般分为木质类、草本类、粪草类、纤维类4种, 其辅料一般分为有机氮源辅料、磷钾肥、无机盐类这3类, 新型的食用菌培养料有果实类、中药类、草料类、木材类、粪便类、生产废料类等栽培食用菌。食用菌培养料配制技术要根据食用菌的品种类型, 选择合理的栽培方式, 同时在配制过程中严格控制配置比例, 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保障配制的培养料满足食用菌的营养需求。
1.3 食用菌栽培设施使用技术
食用菌栽培设备分为工厂化、普通设施栽培这两种形式, 基本设施是菇房或大棚, 栽培设备包括拌料机、装袋机、高压、常压灭菌设施、接种箱等。食用菌的栽培设施使用技术是保障食用菌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其直接决定了食用菌的培养效率与培养质量, 因此在食用菌栽培设施使用过程中, 要正确运用相关技术, 促使食用菌栽培设施在培养食用菌的工作环节中实现高效培养、质量保证的基本目标。
1.4 食用菌消毒灭菌技术
食用菌的培养、生产, 必须树立无菌生产观念, 保证所培养的食用菌没有受到杂菌污染。食用菌消毒灭菌技术, 分为物理消毒灭菌与化学消毒灭菌2种形式, 其中物理消毒灭菌主要采用热力灭菌、紫外线灭菌2种方式, 化学灭菌主要采用气雾熏蒸法、液体消毒灭菌法2种方式。
1.5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的病害较多, 主要有木霉、青霉、曲霉、链孢霉、毛霉等, 其主要防治措施是严格进行消毒灭菌工作, 采取无菌操作, 使用优质菌种, 控制协调好培养期间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 搞好环境卫生, 严防高温、高湿、换气堵塞等情况的发生。食用菌的虫害防治要以防为主, 保证食用菌的栽培环境洁净、通风换气良好, 高温季节要安装防虫网;培养料处理要彻底, 栽培之前要对菇房内外喷施杀虫剂;有条件的可以在菇房安装杀虫灯, 一旦发生虫害, 可以在局部使用生物农药或者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除治。
1.6 食用菌温度、光照、湿度、空气四因素的协调管理技术
不同食用菌对温度、光照、湿度、空气四要素的要求不一样, 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协调管理工作, 充分发挥相关技术。根据食用菌不同品种的生物特性, 灵活掌握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的关系, 高温季节, 可以采取加厚覆盖物, 架设遮阳网, 室内地面浇水来降温, 并且在夜间通风换气;低温季节可以采取夜间加厚覆盖物, 白天适当掀盖草帘利用阳光增温, 利用中午温度偏高时通风换气;干燥季节多喷水, 雨天少喷或不喷水;光照可以通过增减室内灯管来调节。
2 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完善策略
(1) 加强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的研究工作, 通过建立食用菌培养技术专业研究团队, 对我国各地食用菌培养工作进行监督与辅导。 (2) 大力培养食用菌培养技术专业性人才, 丰富农村地区食用菌培养技术人才基础, 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食用菌培养工作带来专业知识。 (3) 完善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指标, 结合我国各地食用菌培养工作中的实际技术与生产经验, 进一步提升食用菌培养技术的实用性。 (4) 加强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的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发展建议与培养经验。 (5) 打造我国专业的食用菌培养基地, 对我国食用菌类型、特性、培养方式进行科学的研究, 建立食用菌培养科学模式。
3 总结
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是保障食用菌产量提升、品质提高的重要技术, 在我国食用菌市场日益需求扩张的今天, 其技术重要性愈加明显, 因此对我国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 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 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团队、指标完善、培养模式建立等措施, 促使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不断提高。
摘要:我国食用菌培养历史悠久, 随着近年来食用菌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食用菌规模培养已成为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发家致富的重要生产项目。因此, 为保证我国食用菌培养在生产范围、产品质量、菌类产量等方面达到理想水平, 本文就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 分别从食用菌具体培养技术类型、培养技术完善策略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为我国食用菌培养技术的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食用菌,现代培养技术,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平, 杨传喜, 张俊飚.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农户技术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6)
3.食用菌制种实用技术 篇三
母种的分离选育
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
1、采集种源 从野生成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种菇的标准是: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无病虫害。采集1--2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
2、培养基配制 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200--250克,琼脂15--20克,葡萄糖20--25克,清水1000毫升。也可以加硫酸镁1--1.5克,维生素B1微量,磷酸二氢钾2--3克。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捞起后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然后将琼脂加入汁内,边加热边搅拌,让琼脂充分溶化;再将葡萄糖等加入,稍煮几分钟后,同样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将汁液趁热装入玻璃试管内。装至管长的1/5,管口用棉花塞紧,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装量20毫升。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98--108千帕/厘米的压力下灭菌30分钟左右。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3、母种分离方法 有孢子弹射、组织分离和基内分离3种方法。①孢子弹射法。将种菇表面消毒,吸干水分后,将菇体悬挂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三角瓶内,让菇体内的袍子自然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也可以剪取一小决菇体,贴附在试管斜面培养基表面,让孢子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即能获得母种;③组织分离法。将消毒过的种菇,在接种箱内用手从菇柄处对半解开,或用刀片切开,使菇体形成对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用接种刀切取一小块菇体,然后纵切成5毫米x10毫米的小薄片,用接种针挑取一块薄片,接入斜面培养基的中央,每支试管接种一小决薄片,待其萌发菌丝,即可得到母种;(3)基内分离法。选择已长菇的木段,削去树皮及表层木质部,用70%的酒精消毒后,锯成1厘米厚的薄片,放入0.1%的升汞水中消毒1--2分钟,再用灭菌水洗去残液。然后再将小薄片劈成0.5--1厘米宽的小条,接入斜面培养基中央,待长出菌丝后即得母种。也可以在已长菇的菌袋中,经消毒处理后,用接种针钩取袋内色泽纯、长势旺的菌丝体,接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央,待萌发菌丝后,同样获得菌种。
4、适温培养 通过上述不同方式将菌种分离接种于试管后,要及时将试管移入已消毒的培养箱或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使分离获得的孢子或菌丝在适温下发育。一般孢子弹射3--4天后孢子萌发成菌落,10天后菌丝长满管;组织分离接种后2--3天,菌丝即萌发,并在培养基上蔓延生长;菇木分离接种后,7天菌丝即恢复生长。
5、选育提纯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菌丝,不一定都是优质的,还需要选育提纯。因此,在菌丝萌发后,要认真观察,挑选色泽纯、健壮、长势正常、无间断的菌丝,在接种箱内连同培养基钩取菌丝,接入另备的试管培养基上。在23--25℃的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待菌丝长满管后,再进行观察,从中择优取用,即为“母代”母种。
6、转管扩接 母代母种可以转管扩接成“子代”母种。采用同样的斜面培养基,每支可扩接30--50支子代母种。生产上供应的多为子代母种。它可以再次转管扩接。一般每支可扩接成20--25支子代母种,但转管次数不得超过5次。
7、出菇试验 分离选育的母种,还必须进行出菇试验。方法是:把母种接种于瓶或袋装的木屑培养基上,根据各种菇耳种性对温度的要求,进行适温培养,直至出菇才证实可用于生产。
原种繁殖培养
将母种接在瓶或袋的木屑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即成原种。其技术要求如下。
1、原种木屑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77.5%,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2%,硫酸镁0.3%。pH值(灭菌前)6.5--7,含水量调至60%。将上述原、辅料混合拌匀,装入750毫升的玻璃菌种瓶内,装料要求下松上紧。瓶口塞紧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住瓶颈与棉塞。然后置于高压灭菌锅内,在147千帕/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2.5小时。也可进行常压灭菌,在100℃下保持10--11小时,达标后趁热取出,让其冷却。
4.第三节 灵芝(食用菌种植技术) 篇四
一、课时安排 5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灵芝的药用价值。2.掌握灵芝栽培与管理方法。3.掌握灵芝病虫害的预防与防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灵芝的栽培过程与管理。
2.灵芝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难点:
灵芝出菇期条件的控制以及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四、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
复习旧课:香菇栽培过程与注意事项。
本次课的学习要介绍的是珍稀食用菌(灵芝)栽培方面的知识。
II.新课
一、灵芝栽培的基本情况
灵芝(Canoderma lucidum(Leyss,es Fr.)Karst)又名赤芝、灵芝草、还魂草。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灵芝科,灵芝属。
灵芝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药用菌。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同时,灵芝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地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二、灵芝的生长发育与常见的栽培品种
灵芝属高温型菌类,灵芝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30℃,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0~37℃,最适温度为25~33℃。在菌丝生长阶段,不宜见光,培养基含水量以6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湿度保持在90%左右,须有散射光照射;生长的pH值6~6.5即可。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选育,在栽培应用上,灵芝应用的菌株类型很多,根据地域不同,主要有信州2号、泰山灵芝、韩国赤芝、日本红芝、东北木灵芝、灵芝10号和赤芝等等。各地可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三、灵芝栽培技术
灵芝的栽培步骤主要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制种、发菌阶段,第二阶段为出芝阶段,以下具体介绍栽培的过程:
菌种制备→培养料灭菌→接菌→栽培管理→采收
1.菌种的获得和选择标准
灵芝菌种除了从市场上采购外,可以自己分离制备。灵芝菌种是根据灵芝无性繁殖原理,从开放环境中把灵芝分离出来,单独培养,并经提纯、扩制而得到的单一的灵芝纯培养菌丝体及其培养物。
灵芝菌种选择的标准主要是:菌种能维持较强生物活性、菌丝纯度高、产量高、抗病力强。2.培养料的选择、配方与处理
灵芝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是木屑(棉籽壳)加麸皮或玉米粉。木屑栽培产量低,出芝缓慢,菌盖小;但组织致密,形状好;棉籽壳栽培,产量高,出芝快,菌盖大,但质地疏松。培养料不同,对灵芝的功能有较大影响,例如,以药用性能为主的灵芝,宜用小段木、木屑和麸皮为基质;而以观赏为主的灵芝,可用棉籽壳、玉米芯等有机质作为栽培基质。
常用培养料配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木屑70%,麸皮18%,玉米粉12%,石膏粉1%,含水58~60%。
(2)木屑73%,玉米粉5%,麸皮20%,糖1%,石膏1%,含水58~60%。
(3)棉籽壳83%,玉米粉10%,麸皮6%,石膏1%,含水60~65%。
(4)玉米芯75%,麸皮18%,玉米粉5%,石膏1%,含水62~65%。
(5)棉籽壳75%,麸皮18%,玉米粉5%,石膏1%,糖1%,含水60~65%。
(6)棉籽壳39%,木屑39%,玉米粉20%,石膏1%,糖1%,含水60~65%。
3.栽培方式与出菇管理
根据地域的不同,灵芝的栽培方式有所不同,主要的栽培方式有段木熟料栽培和代料栽培。以下主要介绍段木孰料栽培方式:
(1)段木准备与接菌
利用段木栽培,在适宜的气温下1年可出2批菇。为了确保栽培灵芝的产量,可提早接种发菌和选择合适的段木。首先,段木树种应选用材质较硬的阔叶树,如壳斗科的米楮、栎树和枫树等树种;其次,段木采伐时间,要选择在接种前60d左右。当树木表皮略干,内心还是湿润时及时用于制袋。再次,栽培规格视段木直径不同而定,如直径在2~4cm的树枝。可截成25cm长。几根捆扎成束,放入袋内,经过灭菌后两头接种。如直径在12~20cm的木材,可截成15cm长的段木,套上袋子,用一头接种的方式接种。(2)接种发菌管理
经切割好的段木装入袋内及时灭菌,袋子宜用0.6mm厚的筒料袋或其他袋子,并防止划破。在灭菌后,及时冷却接种,接种后将菌袋搬入发菌室发菌,温度控制在20~26℃,经过60d左右菌丝即可发透整个培养料,此时控制好温度,即可进入出芝管理阶段。
(3)出芝管理
灵芝出芝期在6~8月,管理的重点是降温、保湿、通气。此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作畦埋袋。在大棚内做好长畦,两畦中部留走道0.5m。在畦子上每隔2.5m处,做一25cm宽的小埂作为踩脚处。畦的深度以摆下15cm长的菌袋为宜。在畦底撒上石灰,喷多菇丰和菇虫净各500倍,5~7d后,即可排袋。
菌袋成熟的标志是:手按菌袋菌丝较松软,具有弹性,接种口原基冒出,袋面有的菌丝分泌出黄色的菌液,此时正好是脱袋埋土的适宜时期。菌袋排放可以横排也可竖排,一般短袋子竖排,长袋子横排。排袋时每袋间隔2~3cm。将菌袋脱下,段木排好后,覆上干净的菜园土或者山林土,覆盖厚度在2cm左右。最后浇水,使棚内的空气湿度达90%左右。经过10~15d的培育,原基露出土面,逐渐分化出芝盖而长大。
其次,适时采收。当芝盖边缘嫩黄色的生长层转化为红褐色时,芝体即停止生长,继而开始弹射孢子,使芝盖表面覆盖上一层孢子粉。当孢子散尽后,即可采收。采收时可用锋利的小刀割断菌柄,及时将菇体放于烘箱内烘干或及时晒干,分级后包装。
4.病虫害防治
灵芝在发菌和出芝过程中均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尤其在出芝期间,白蚁、跳虫、夜蛾、窃蠹,露尾甲虫等是主要害虫。木霉、粘菌和发网菌等都是侵染芝体的竞争性杂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防治:
(1)选用抗杂性好、菌丝生长势强适应本地栽培的灵芝品种
在接种时,加大接种量,可使灵芝菌丝以绝对优势迅速占领培养料,减少杂菌的污染机会,起到以菌抑菌的作用(2)搞好栽培环境的清洁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对防止污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房内要及时清除菌渣、垃圾,彻底清洗菌种培养架,并进行空间消毒,消灭杂菌隐匿场所,减少地表飞扬尘土以减少传播媒介。
(3)用具和培养料的灭菌要彻底,操作要树立无菌意识。
通过对一些用具和培养料进行充分的灭菌,可以杀死虫卵和一些杂菌,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加强早期防治 栽培期间要经常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感染杂菌或者出现虫害,应立即进行处理,杀灭杂菌和虫害,确保灵芝的顺利生长。
(5)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主要针对虫害,根据发生虫害的类型喷洒不同的药剂。例:跳虫可用100倍敌敌畏喷于纸上,再滴上数滴糖蜜,将药纸分散放置在跳虫发生的土上进行诱杀。
III 作业
5.食用菌栽培技术心得 篇五
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常被人们称为健康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食用菌栽培学这一课程也变得非常重要。为适应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求,大多数农业院校相继开设了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培养掌握食用菌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的专门人才。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型科技人才。通过学习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程,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并且能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解决分析常见的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同时,食用菌栽培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广西的气候条件,湿度和温度条件,选择一些易于栽培的菇类作实验材料。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做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食用菌产业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国内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及产业整合,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以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简介1.食用菌(edible fungus):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典型品种: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木生菌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粪、草生菌,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生长条件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有些食用菌生长在枯树干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银耳、平菇、猴头、金针菇和滑菇;有些生长在草本植物的茎秆和畜、禽的粪上,如蘑菇、草菇等;还有的与植物根共同生长被称为菌根真菌(见菌根),如松口蘑、牛肝菌等。以上特性也决定着各种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态条件中的分布。食用营养价值中国的食用菌资源丰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国家之一。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蔬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食用菌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常被人们称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仅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近年来还发现香菇、蘑菇、金针菇、猴头中含有增强人体抗癌能力的物质。药用保健价值①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体,能刺激抗体的形成,提高并调整机体内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质诱发肿瘤的发生率,并对多种化疗药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机硒,可作补硒食品,若长期食用,几乎可以防止一切癌变。②抗菌、抗病毒作用。③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强心等。④健胃、助消化作用。⑤止咳平喘、祛痰作用。⑥利胆、保肝、解毒。⑦降血糖。⑧通便利尿。⑨免疫调节。
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根据笔者的访谈调查了解,现在各地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极不平衡、不规范.现行劳动技术教材内涉及的学科广泛,项目繁多,而课程安排的课时数有限.因而有的学校按教材教学,则各项内容只能蜻蜓点水,不能深入,更谈不到实践训练;有的学校只选其中的部分内容教学,但由于师资缺乏,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有的甚至以手工制作代替了劳动技术;有的干脆就不安排课时,只做课外活动,随意性强.诸如上述现象导致劳动技术课形同虚设.因此,笔者认
为,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应进行调整改革,废弃选材面面俱到的思想与方法,各地各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选取其中一二项内容进行较系统、较深入的学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校、教师提供学习条件和指导.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建议,在食用菌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地方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删除其他项目,集中精力与时间指导学生学习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而且侧重实践训练,注意选择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品种的内容,甚至可以把课程改为“食用菌栽培技术”.学校应为实现预期目标,在课时、师资、教学方式及实践指导与训练等方面提供保障.
3.1 资源充足,取材广泛食用菌栽培的原料取材广泛,常用的有作物秸秆、果壳、蔗渣、木枝、木屑和畜禽粪便等。从理论上说,凡是纤维素或木质素含量较高,并且不含有毒副产物或抑制真菌生长物质的植物材料,都可以作为食用菌栽培的原料p。甘蔗种植是当地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随着东桑西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宜州、环江等县(市)大力发展桑蚕业,并且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围重要的桑蚕种养基地,每年均会产生大量的桑秆和蚕沙等副产品(废弃物),它们都是食用菌栽培的良好材料。此外,板栗、油茶及核桃等桂西北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副产物,也可以作为食用菌生产的替代原料㈣I。
3.2不争农时,不占耕地食用菌栽培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而且还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由资源浪费型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保护区周边社区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为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提供人力保障。
3.3技术简明,通俗易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操作简单,上手快,易学易懂,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即能学习掌握。因此,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难度不大。
3.4成本低廉,效益明显食用菌栽培工艺条件要求不高,生产设备可繁可简,规模可大可小,生产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收益大,是农业生产中的短、平、快项目之一 因此,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食用菌的周年生产首先应该考察当地食用菌消费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然后根据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合理搭配高温,中温,低温品种。进行生产,这样就可以实现四季种菇,周年生产。
一、食用茵周年生产思路及模式
多年的食用菌研发实践及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不少的菇农种蘑菇效益不稳定,个中原因除了市场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以外,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菇农朋友的生产思路及其生产技术问题。如同做任何事情一样,要从事食用菌生产,也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否则,随大流、挤独木桥,其最终结果即使不错,也不会很理想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之初,在相关市场调研等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理清思路,根据该思路作出严谨的生产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之前尽最大可能的提高技术水平,步步相连,环环紧扣,就不易发生所谓效益不稳定的现象。
(一)周年生产的基本思路根据国际国内市场趋势或当地贸易市场所需要的品种、质量以及价位等相关资料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生产的品种,安排最佳生产季节或时间段。基本原则是:首先要迎合市场需求,每次稍有进步但不宜太大;其次具有引导消费、训练市场的概念或意识;第三,尽量不要赶常规生产的大潮,并要有相应的技术含金量;第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最后一点,就是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方向性。在此基础上,再选定具体品种,确定生产季节,做出生产计划以及生产规模等等,然后才是详细实施方案。
(二)主要生产模式
1.多品种组合模式年投料量10万千克以上的生产户,可以采用“周年生产、多品种组合”的生产模式:
(1)出菇时间在12~2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鸡腿菇、姬菇各1万千克,柳松菇、白灵菇、杏鲍菇各0.5万千克。其中鸡腿菇、柳松菇为反季节栽培,其余为常规栽培,均在元旦春节期间集中上市;柳松菇作为引导消费品种。(2)出菇时间在3~5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香菇、平菇各o.5万千克,榆黄菇1万
千克。其中榆黄菇近反季节,平菇为大批栽培的下市阶段,香菇根据市场可鲜售、可烘干。(3)出菇时间在6~8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香菇、鸡腿菇、平菇各1万千克。其中香菇、鸡腿菇均为反季节,可在冷库、山洞栽培,也可就地利用原菇棚配“大棚水温空调”;平菇为高温菌株。(4)出菇时问在9~11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香菇1.5万千克、金针菇、平菇各l万千克。该三个菌株常规栽培大多尚未上市,这是市场空档期。
2.反季节模式年投料量10万千克以上、非常规季节里进行栽培,重点抓住夏季这个大多数人有“投料恐惧”的生产季节。(1)时间段在6~8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香菇3万千克、鸡腿菇1万千克。有条件时可利用冷库、恒温库、山洞栽培,也可就地利用原菇棚配“大棚水温空调器’’进行降温生产。(2)时间段在9~i0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香菇l万千克,杏鲍菇、白灵菇各0.5万千克。有条件时可利用冷库、恒温库、山洞栽培,也可就地利用原菇棚配“大棚水温空调器’,进行降温生产。(3)时间段在12~2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鸡腿菇、榆黄菇各1万千克。利用“大棚水温空调器”进行升温生产。(4)时间段在3~5月,品种及投料数量为香菇1万千克,杏鲍菇、白灵菇各0.5万千克。香菇利用“大棚水温空调器”进行生产;杏鲍菇、白灵菇利用冷库、恒温库生产。
3.单品种周年化生产模式选定一个品种、长年不停的投料播种和出菇,以平菇为例进行说明:(1)时间段在3~5月,栽培菌株及投料量为8359、农科12号等各l万千克。采用“爆发出菇技术”,该季节大批量的季节性栽培产品近下市,以高产优质取胜。
(2)时间段在6~8月,栽培菌株及投料量为高温灰、高温9号等各1万千克,当地市场容纳量大,或距离城市偏近时,可适当增加投料量。在“爆发出菇”基础上,采用“大棚水温空调器”降温,最大限度的减少病虫,提高商品率和商品价值,以高产优质高效取胜。(3)时问段在9~11月,栽培菌株及投料量为8359、农科
12、HP等,各0.5万千克。该季节是市场空档期;其余要求同(2)。(4)时间段在12~2月,栽培菌株及投料量为2006、特抗1号等,各1万千克。采用“大棚水温空调器”升温,以高产优质取胜。
4.菌棒模式该模式的程序相对要简单的多,只需具备一定的发菌培养条件即可进行生产,主要原料应根据接种的品种而定,如接种香菇,需要木屑原料,如接种榆黄菇,则需要棉籽壳等;由于国际市场对我国的香菇菌棒需求量巨大,近年来出口形势一直看好,所以,本文就以出口香菇菌棒的生产为例进行说明:(1)ll~2月出菇,菌株要求低温型,接种时间7~8月。简要说明:50万棒;调配营养;发菌期间采用“大棚水温空调器”进行降温;严格剔杂;尽量后熟培养;转色到位。(2)3~6月出菇,菌株要求中温型,接种时间10~11月。简要说明:20万棒;调配营养;发菌期间采用“大棚水温空调器”进行升温;严格剔杂;尽量后熟培养;转色到位。(3)8~10月出菇,菌株要求中高温型,接种时间5月份。简要说明:30万棒;其余要求同(2)。
二、食用茵周年化生产技术综观时下我们的食用菌产业,尽管生产总量是“天下第一”,但尚未形成周年化生产的气势,大多地方的实际生产,甚至连周年化生产的雏形尚不具备,因此,无论从提高总量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农民收入的角度,进行周年化生产是势在必行的,这既是市场发展形势的要求,也是广大农民朋友的希望。食用菌的周年化生产,其中包含设施、设备、反季节栽培技术等等要素,技术含量较高,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系统工程,只不过分散经营显得规模小罢了。
(一)强化环境观念,严格消毒杀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食用菌生产环境的确是每况愈下,诸如污染菌袋、带病菇体以及栽培废料的随丢乱弃,使之成为新的“病源基地”,造成病害频发,并伴发交叉感染,使持续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基地型生产,我们一直强调环境的改善问题,在无法做到大面积治理的条件下,在基地内可强化消毒杀菌措施:对栽培棚外包括操作场地周边,清理卫生,尤其垃圾需严格清理,并喷洒多菌灵敌敌畏混合液等进行杀菌杀虫,环境差者应连续用药两次;对棚内则使用百病去无踪、辛硫磷等药物,用药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以防病菌形成蔓延。
(二)建立种子概念.严防退化老化好种出好苗,道理很简单,近年推出的脱毒菌种,在抗病防病等方面较之传统普通菌种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特征是脱毒菌种自身不会携带任何病毒病菌,而且,由于在脱毒操作过程中给与的富养水平和温差等锻炼,使得该菌种明显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可以说,脱毒菌种代表了食用茵菌种的发展方向。
(三)严格预防概念,坚持防治并重“以防为主,防治并重”,首先坚持不带病进棚,即杜绝明显带有病虫害的菌袋入棚;其次,坚持药物预防,第三,使用“大棚水温空调器”对菇棚的温度、通风、水分等实施调控;最后,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等措施,(四)树立营养理念.营养学“木桶理论”原则下,经过长期研究,研制出了“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对于基料营养平衡、健壮菌丝、大幅提高产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加强市场意识,切忌盲从盲动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在一切经济活动中发挥着牵制或引导作用;作为生产者,应注意进行定向性的市场调研,必要时应向有关专家或业内人士进行咨询,然后再行确定自己的生产目标,千万不要盲从盲动,要想保证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就必须调研市场、适应市场
(六)坚持技术更新。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过技术培训班之类的途径可以很容易掌握技术,多订阅一些农业科技类报刊也可进行学习和更新知识,并能多了解相关信息,对于自己的生产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4 食用菌发展策略探讨
4.1紧跟市场形势,多方吸取资金食用菌的市场形势非常好,将来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保健作用的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均消费量必将逐年增长,市场需求量也将逐步增大。食用菌产业发展,第一需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采用担保贷款、合资、股份制、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吸取社会资金以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通过积极开拓渠道和多方宣传产业的资源优势与潜力,从而增加产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
4.2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产品质量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日资金建立食用菌研究中心,通过科技手段对现有产品的品质、产量进行提升,同时对林区现有自然生长的珍贵品种进行培育,扩大产出。这些珍贵品种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价格都比普通菌类高出许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4.3运用科学模式,实行科学管理中条山林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要走“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企业+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山上建基地,选择在交通便利、与原材料供应区距离较短、自然条件适合、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山区。这类工厂本身属于无污染的绿色环保企业,所以山下办工厂,可选择在附近城市,离市场近便于进行质监、质检,运输商品便捷,生活生产条件相对较好。
6.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 篇六
第一节
平菇栽培
一、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方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行接种培养。
3.依出菇方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②室外半地下土温室栽培:在室外大棚(外半地下土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
但以半地下土温室栽培方式效果最好,也比较简单易行。这种方式,已被广大菇农普遍采用。半地下土温室内,昼夜温差比较大,菌丝体生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口内产生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一般多为秋季8~10月份进行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管理措施:
(一)发菌管理
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5~7层;气温高时,可堆高2层或单个摆放。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精心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一拍即响,菌丝浓白,手掰成块,大多出现菇蕾。
(二)出菇管理
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并每天向地面、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水,温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低时,子实体易干,损失料内水分,影响出菇产量。湿度过大,子实体易腐烂,喷水时切记不要直接喷洒在子实体上面。随着菇体的生长,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产量:
1、温差刺激法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良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温刺激法
先将菌床(或菌袋)敝开干燥1~2天,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使菌面上有大量的积水存在,让菌床(或菌块)慢慢吸收,每天喷水2~3次,连续2~3天,在此期间,一般可敝膜通风。菌床表层培养基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时为适宜,最后用棉布吸干料面上的积水,盖上地膜保温,几天后便可现蕾。采取高湿刺激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菌丝体必须吃透整个培养基,而且必须达到生理成熟,主要标志为吐黄水、结菌膜、菌丝体略呈黄褐色,甚至出现个别菇蕾,二是培养基结块要好,不能过于松散。
3、光照诱导法
菇房种植平菇,子实体在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平菇播种后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待菌丝发好后再曝光可诱导出菇。
在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上光代替,也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4、覆土出菇
采完头潮菇后,清除老菌皮,脱去塑料袋,把菌袋切成两段,截面朝上放入深4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坑内。菌块间的空隙用营养土填实,用1%的复合肥、1%的磷酸二氢钾、0.5%的尿素、97%的水配成营养液浇入菌块通气孔内,并浇透土壤,达到存水不渗为宜。然后盖上薄膜和草帘,保温保湿。菌丝恢复生长后,又可长出新菇蕾。采完二潮菇后,补充营养液和水分,盖薄膜和草帘,还可收3~4潮菇。玉米芯栽平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在180%以上。
二、病虫害防治
随着食用菌专业化、规模化、周年化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病虫也日趋严重。危害平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毛霉、曲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主要以防治绿霉和黄斑病。
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绿霉菌丝的生长。平菇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接种时消毒不严格、出菇期环境卫生差,均能产生绿霉。
绿霉侵入到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内严重时即报废。防治方法:
1、培养基内水份控制在60~65%,过高水份极易引发木霉;
2、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菇棚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出菇,应干湿交替,菌棒应有较低的湿度环境养菌和转潮期;
3、及时采菇、摘除残菇、断根和病菇,清除污染菌棒;
4、用绿霉净注射绿霉处或用立信菌王或用菌绝杀注射。其它病害的防治与防治绿霉的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只有用药有所选择。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
主要虫害有:多菌蚊(又称菇蚊或菇蛆)、瘿蚊、粪蚊、蚤蝇、果蝇、家蝇、食丝谷蛾、夜蛾、螨虫、线虫。
它们主要在秋季的11~12月,春季3~6月是繁殖的高峰期,在温度适宜情况下,卵期5~7天,幼虫期10~15天,它们在料中取食、产卵、孵化,繁殖率极强,对平菇生产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
1、清除周围杂草、垃圾,保持菇棚周围环境卫生;
2、清除废料,远离菇棚;
3、用菇虫净、阿维菌素、菇净、杀虫源、敌菇虫、高效氯氰菊酯喷洒或注射
第二节 双孢蘑菇栽培
一、双孢蘑菇的生活条件
双孢蘑菇的生活条件包括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两方面,而蘑菇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要
求的生活条件又有所差异。
1.营养
营养是蘑菇生长的物质基础,只有在丰富而合理的营养条件下,蘑菇才能优质高产。双孢蘑菇营养中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类物质。
双孢蘑菇能利用的碳源很广,各种单糖,双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等。单糖类可直接被菌丝吸收利用,复杂的多糖类需经微生物发酵,分解为简单糖类才能被吸收。双孢蘑菇可利用有机态氮(氨基酸、蛋白胨等)和铵态氮,而不能利用硝态氮。复杂的蛋白质也不能直接吸收,必须转化为简单有机氮此物后,才可作为氮源利用。
双孢蘑菇生长不但要求丰富的碳源和氮源,而且要求两者的配合比例恰当,即有适宜的碳、氮比(C/N)。实践证明,子实体分化和生长适宜的碳、氮比(C/N为30~33 :1),因此,堆肥最初的C/N要按30~33 :1进行调制,经堆制发酵后由于有机碳化物分解放出C02,使C/N比下降,发酵好的培养料C/N约为17~18:1,正适于蘑菇生长的要求。
双孢蘑菇所需的无机盐营养种类很多,其中有大量元素磷、钾、钙、镁、铁。也有微量元素铜、锌、钼、硼、钴等。
除以上主要营养成分外,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还需生长素类物质,如维生素、刺激素等。试验证明,维生素B1,ɑ一萘乙酸,三十烷醇都有刺激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作用。
微量元素和生长素类物质,虽是蘑菇生长不可缺的物质,但因需要量极少,在培养料主辅料中的含量即可满足需要,不必另外添加。
在双孢蘑菇栽培中,常以作物秸秆、壳皮、畜禽粪等富含纤维素质为碳源,由麸皮、米糠、玉米粉和饼粉、尿素等提供氮源,添加的石膏、碳酸钙、磷肥等以满足各种无机盐营养。
2.环境条件
影响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水分、通气、光线和pH值。
(1)温度
温度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但蘑菇不同品种和菌株,不同发育阶段要求的最适温度范围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论,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偏高,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6~34℃,最适生长温度24~26℃。因品种温型不同,最适温度有所不同。温度偏高,菌丝生长快,但菌丝稀疏、细弱,易早衰。在培养菌种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出现菌丝吐黄水现象。但温度也不能太低,低于3℃菌丝便不能生长。10℃左右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菌龄不一致。只有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菌丝长速适中、健壮、生活力强。
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6~24℃,以13~16℃最适宜(温型不同有一定差异)。温度高于18℃子实体生长快、出菇密,但朵型小,组织松软,柄细而长,易开伞。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慢、出菇少、个体大、质量好、但产量低。温度低于5℃子实体便不能形成。
担孢子萌发温度18~27℃,以20—24℃最适宜。
(2)水分和湿度
水分指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覆土中的含水量,而湿度是3 指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若低于50%,菌丝常因水分供应不足而生长缓慢,菌丝稀疏、纤细。子实体也因得不到足够水分而形成困难。若培养料含水量过大,导致通气不良,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能正常生长,并易感染病虫害。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环境空气适当干燥,空气湿度75%左右。超过80%,易感染杂菌。子实体发生和生长要求适宜湿度80%~90%。湿度长期超过95%可引起菌盖上积水,易发生斑点病。若湿度低于70%,菌盖上会产生鳞片状翻起,菌柄细长而中空。低于50%停止出菇,原有幼菇也会因干燥而枯死。
(3)通气
双孢蘑菇是好气性菌,在生长发育各个阶段都要通气良好。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特别敏感。菌丝生长期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0.3%;菌蕾形成和于实体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0.06%一0.2%。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4%时,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菌盖小,菌柄长,易开伞。二氧化碳浓度达0.5%时,出菇停止。因此,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菇房空气流通而清新。
(4)光线
双孢蘑菇与其他菇类不同,它整个生活周期都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健壮浓密,子实体朵大,洁白,肉肥嫩,菇形美观。而在有光条件下,尤其强。
影响后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培养料含水量、氧气等。温度是后发酵过程中的首要因子,必须设法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以培养料的温度为标准。由于后发酵需消耗和散失较多的水分,故培养料含水量应较高,为70%左右,在前发酵最后一次翻堆时调节。用蒸汽加热,培养料含水量为71%~73%,后发酵结束时其含水量为67%~71%。采用室内炭火直接加温法,后发酵时培养料含水量应为70%~72%;采用炭火及蒸汽加温法,则料含水量宜为65%~68%;采用塑料棚保温法,培养料含水量以65%为宜。
后发酵中料内的有益微生物一般好氧,室内应有空气,因此后发酵时期应适当开启门窗或敞开薄膜通风,以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抑制厌氧细菌繁殖,制成有选择性的培养料。
后发酵的关键措施是加温和控温。将经过前发酵的培养料调节到一定温度后,搬入室内,然后通入蒸汽,进行加温和控温。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在生产上进行后发酵的加温方法,炉火烧旺后将门窗紧闭密封,使温度逐渐上升。达到60℃时维持6~8h,然后拿掉部分炉子并适当开窗,将温度降到48~53℃,保持4~6天。每天在高温时进行2~3次通风换气,每次10~15min。通风换气避免了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有害气体过多,影响发酵。露天式后发酵是利用堆肥在完成前发酵后,再建后发酵堆。建堆时,在料堆底部中心建一道通气小道,料堆上面用草片覆盖,夜间、雨天再在料堆顶部加盖塑料薄膜,其内用竹片支撑,使其与料面有15-20cm的距离。在建堆的第二天,料的中心温度达的60~65℃,保持2h,揭开覆被草片,并在料上按15cm×15cm距离,打一个直径5cm的小孔,用来掌握通气量,以便调节温度,使温度维持在5℃左右。
7.食用菌种植技术合同书 篇七
记者在六枝特区郎岱镇贵州省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里看到,一朵朵白灵菌掩映在树林里,工作人员正采摘长势喜人的菌子。
“我们已经采摘好几次了,从栽下菌种到采摘才四十多天,目前已经由公司全部收购,而且直接产生经济效益7000多元了。”郎岱镇月亮河新春村黄支书笑容满面地对记者介绍他们合作社种植食用菌的收获。
看着村民忙着采摘食用菌,站在一旁的乡镇负责人一边提醒村民采摘方式,一边介绍林下经济的开展情况。该负责人说,起初种植食用菌在村民眼中属于新鲜事物,很多人都在观望当中,这次在新春村发展种植食用菌虽然只栽种了10亩,但在短时间内就见到了效益。而新春村此次栽种的10亩土地,是以采取合作社的方式牵头,带动6名精准扶贫对象一起开展食用菌种植。
“发展食用菌种植,我们首先是要有人带头做,而且还要有一定能力的人来带头做,这样才带动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说起今后的发展,该乡镇负责人信心满满。
“成片的树林繁茂的枝叶能起到遮阳、挡风、涵养水分等作用,满足食用菌生长需求。”公司技术员说,食用菌收获后余下的菌棒是林木生长需要的有机肥料,两者可以互补,林下种植形成了循环经济,“普通树木8到9年才可成材,发展林下经济的树木的生长速度会提高15%左右,可提前1到2年长成材。”技术员说。
记者从六枝特区林业局了解到,随着森林资源总量的快速增长,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环境,开发林业多种功能,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广“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食用菌、跑山鸡等多种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回乡创业的李玉、陈太鸿萌发了发展林下经济的想法,得到六枝特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投资200万元,注册成立的贵州省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属贵州省六盘水市林场改革“林下经济”试验示范点之一。
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技术研究、良种繁育、种植推广、品牌农业为一体的市级重点农业市场化林下仿野生食用菌专业研发试验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5人,食用菌工程师1人,技术推广技师6人,主要从事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及新品种的研发、种植和推广。公司在试点期间与贵州农科院、贵州大学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造林下经济绿色环保品牌。
在产业发展方面,该公司结合当地的森林资源状况,主抓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的种植、销售及新品种的研发、种植和推广。租用六枝特区花德河林场林地5000余亩作为公司生产基地,现多种食用菌试种成功,经有关专家现场确认,当地的土质及气候非常适宜仿野生食用菌种植,可以大批量生产。试种的品种主要有北风菌、榆黄菇、灰树花、黑皮鸡枞菌、平菇香菇和竹荪,其出菇量是大棚的1.2-1.5倍,口感非常好,不易变色,保鲜期及保质期相比大棚里培育的要长得多。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160平方米的接待管理房屋一栋,300平方米厂房房一座,800平方米菌料生产场一个,80平方米无菌实验室一个,引进了食用菌相关组合机具一套,硬化场地面积接近2000平方米,并将按照政府主导,公司+农户”、公司+电商、产品品牌推广和超市、直销等为基础,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我们将为社员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最后统一收购食用菌。”陈太鸿介绍,这样对农民来说,降低了种植风险,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该公司在确保稳步壮大、有序发展的同时,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公司构建了“公司+农户”框架,采取供销一条龙的模式运作,即:一是在公司试验和大面积种植食用菌期间,吸纳周边农户到公司参与种植生产及销售,使其充分掌握仿野生食用菌的产、供、销流程,为公司带动农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公司为农户提供菌种、菌棒,并统一回收食用菌(为贫困户发放菌种、菌棒,待回收菌成品时扣除菌种、菌棒的生产成本);三是制定保护价,确保农户均月增收5000元以上。
为什么选择林下空地?陈太鸿掰着指头给记者讲了几个个好处:食用菌对温度、湿度的高低、稳定都有一定要求,而成片树林繁茂的枝叶能起到遮阳、挡风、涵养水分等作用,满足食用菌生长需求;树木生长需要二氧化碳,菌类生长需要氧气,两者可以互补,收获食用菌后余下的废料是林木生长需要的肥料,林下种植形成了循环经济;利用林下空地,节约了宝贵的耕地资源。
目前,有30余户贫困农户正在这家公司打工学技术,待贫困农户全面掌握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后,公司将根据其实际劳动力情况分发菌棒5000-10000棒给予种植并回收成品。
“运用科技与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树立生态健康理念,走品牌农业路线,严把质量关,做到从田间到餐桌,让消费者吃到最安全、最生态、最绿色环保的产品。”是该公司今后面对日益丰富的林业资源,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致富,为林农开辟了一条林下经济发展的好“钱途”。
8.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篇八
1.1 食用菌液体培养法的起源与发展
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是在抗生素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7年美国的汉姆非特(Humfeld H)首先提出了液体培养法生产蘑菇菌丝体。1948~1954年他们选出了适合液体培养的蘑菇菌株。1953年美国人布洛克博士(S.S.Block)用废柑汁深层培养出了野生蘑菇。1958年沙克斯(Szuecs J)第1个在发酵罐内培养出羊肚菌菌丝球。日本的杉森恒武等于1977年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组成液体培养基,取得大量香菇菌丝体。从此,食用菌的培植开始从农业生产跨入了工业生产的领域。
2 液体培养技术制备食用菌菌种的优势
2.1 生产周期短
制备液体菌种一般只要5~7d,周期短,速度快。而培养1瓶固体栽培菌种需要30d左右,仅发菌时间就比固体菌种减少了1/2以上。此外,用液体菌种作为母种或原种来扩大培养原种或栽培种时,也要比采用固体菌种快得多。一般液体种要比固体种提前成熟10~20d。因为液体菌种有流动性,各个菌丝球和菌丝片断可以流散在不同的部位萌芽,发育点多,内外上下一起长,6~12h菌丝萌发,15~20d可长满栽培袋,大多数品种10多天就可出菇。
2.2 菌龄一致
由于固体菌种是靠接种块上的菌丝体蔓延长成的,这样不仅培养菌种的速度慢,而且处在菌种瓶(袋)上部和下部的菌丝体菌龄差异较大,一般要差20~30d,往往当下部菌丝体刚长到瓶(袋)底时,处在接种处的上部菌丝体就接近老化。而液体菌种则生长发育均匀一致,菌龄整齐,液体发酵5~7d时的菌丝体正值旺盛生长期,接种后萌发快,菌丝活力强,发育健壮。用其拌料栽培,其菌丝生长速度较一致,现蕾及出菇时间一致,便于管理、采收与加工。
2.3 接种简便
流质状态的液体菌种还便于接种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更适合食用菌的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并且液体菌种萌发速度超过了杂菌滋长速度,杂菌几乎没有滋生的机会,因此克服了杂菌污染的技术难题,保证了产品质量。
2.4 降低成本
采用三角瓶或发酵罐生产液体菌种,产量高,原料便宜,成本不到固体菌种的1/3。同时,由于其生产周期短,不使用菌种瓶,可省去装瓶、挑弃污染瓶、接种、挖瓶等繁杂工艺,节省了劳力、电耗和空间。
2.5效益显著
液体菌种的生产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产品易于提取和精制,使得质量与产量明显高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效益显著。
3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3.1 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液体发酵食用菌菌丝体的营养成分,无论是蛋白质、氨基酸,还是维生素的含量,都类似于子实体。目前食用菌液态发酵正在大量研究开发中,由于用工业化液体发酵来生产食用菌蛋白质,要比饲养家禽或家畜来获取蛋白质的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因此,食用菌的深层发酵在食品工业方面将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3.2 生物医药产业上的应用
食用菌在深层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多糖、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酶、核酸、维生素、具抗生素作用的多种化合物以及植物激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分别具有对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肾等人体器官的防病治病作用以及抗癌、消炎、抗衰老、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目前,许多液体发酵的食用菌菌丝体可用于制药,对于那些在人工栽培条件下不易形成子实体或者其菌丝体与子实体含相类似有效成分的覃菌,可以利用发酵产物代替子实体。现在,我国市场上供应的食用真菌药物,如蜜环片、灵芝菌片、宁心宝胶囊等均已采用液体发酵菌丝体制造。
3.3 其他行业上的应用
液体发酵形成的菌丝体以及含有多种代谢产物的发酵液,是上等的饲料,一般作为蛋白质原料加入到饲料中,具有易吸收、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将是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4 结论
9.食用菌覆土栽培技术论文 篇九
1.1覆土出菇的方式
1)、在畦土上建设菇床,覆土一般选在播种菌种完成后15d或直接覆土,挖取草堆附近的土壤进行利用,要粉碎大块土壤,保证覆土的细碎,覆盖厚度不宜过厚,3厘米左右即可。
2)、通过脱袋地埋的方式进行覆土。将菌袋外部表面的薄膜塑料脱掉,将菌袋放在挖好的土坑中,在表面覆盖上4厘米左右的土壤。这样做可以让菌袋中的水分充足,不会出现水分的流失,土壤中可以为菌袋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1.2覆土材料的选择
对于土壤材料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在园林中、菜地里、农田中挖掘都可以,在地表下面35厘米处挖出来的土壤最为适宜,经过阳光的暴晒然后将其粉碎为细小的颗粒,并经过消虫灭毒杀菌的处理,保证土壤酸碱度的标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土壤、干牛粪粉、石灰粉加水搅拌混合在一起,用塑料薄膜覆盖暴晒一天。在把调整好的覆土材料投入使用之前,再加入新鲜谷壳或草灰土,可以使覆土栽培取得更好的效果[4]。
1.3覆土方法
想要使菌类的质量和产量得到保障,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覆土栽培至关重要。在对大球盖菇、鸡腿菇等菌类进行覆土栽培时,要掌握好覆土的厚度,过厚或者过薄都会对菌类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沙县地区主要是利用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在原料的选择上应该选用新鲜的、干透、没有变质的稻草、玉米秸秆、麦草杆等进行粉碎之后,与水混合在一起,长时间浸泡,使原料的碱性降低之后再继续使用。在畦土上对大球盖菇的菇床进行建设,建造起1㎡左右的小堆,在上面覆盖上三层干草,然后将撕成碎片的菌种在每两层稻草的空隙之间进行点播。然后用草帘覆盖,这样不仅避免阳光暴晒,还可以使菇床温度和空气湿度保持稳定。覆土时机一般选在播种菌种完成后15d,还有人们在播种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覆土工序,用来进行覆盖的土壤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仅如此,土质还要粉碎松软,若是土壤中还有腐殖质覆土效果会更好。没有沙粒和粘土的园林土壤是覆土材料的首选,但是在沙县地区多半直接挖取草堆附近的土壤进行利用,要粉碎大块土壤,保证覆土的细碎,覆盖厚度不宜过厚,3cm左右即可,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就会生长出菇蕾。在播种完成后短时间内不适合大量喷水,但是需要保持覆盖土壤的湿度,以保证草内环境的水分充足。还应该在覆土表面覆盖一层薄膜,避免雨水破坏菇床环境,影响大球盖菇的生长。在菌丝逐渐长出草外时,还应注意及时的防寒防冻,保证高标准的空气湿度,使菇蕾能够健康的生长。对于鸡腿菇绝大多数采取袋栽后覆土的方式进行栽培,鸡腿菇的生长必须进行覆土,如果不进行覆土,即使菌丝长满培养料也无法生长出菇。只有土壤中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生的排泄物才能刺激幼菇成形。覆土材料多选择煤灰渣和腐殖土的混合物,也可以选择菜园中的粘性土壤作为材料。在塑料大棚内,按南北走向建畦,宽…1.2…m…,深…20~30…cm…,长度依棚长而定。在畦底和畦的四周撒一层石灰粉杀杂菌。将发满菌的菌袋脱去薄膜,平放在覆土好的畦内,菌棒间留…2~3…cm…的缝隙,用处理过的覆土将袋间空隙填平,并将整个料面覆上土,用农膜覆盖畦面。覆土层太厚,会影响通气性,出菇慢,但笨重土太薄,产量低。覆土以二次覆土为好,先在料面上覆一层厚…2cm…的土,…5~7…天后菌丝长透覆土料,再覆土1…~2…cm…,…2…次覆土的总厚度达…3~4…cm…。然后用喷雾器细水喷透,这样可以防止表土板结,有利于出菇。菌袋经过覆土,…7~10…天菌丝就可以长透覆土层,并逐步进入出菇期。覆土层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在适宜的条件下,覆土后…12~15…天,鸡腿蘑便会破土而出。
2、覆土后的管理
在覆盖土壤之后还应继续进行适当的管理,要注意通风,根据生长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通风。在覆土之后的7~15天中加大通风量,菌索形成时,还应该再喷一次水,保证空气湿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既不能过于干燥,同时也能过于湿润,还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的不同情况掌握好光照的强度,和大棚内的恒定温度。
3、结语
10.食用菌种植技术合同书 篇十
【关键词】 “牛粪”有机肥 食用菌种植 新途径
1.食用菌生长所必须的条件
1.1营养物质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是通过菌丝体吸收。一般地说,真菌在菌丝迅速生长期间,其基质的C/N高,往往有利于脂肪的合成,在孢子萌发的前期C/N高,后期低,总体而言:在子实体分化发育阶段,C/N过高则不能形成菌蕾;C/N过低,则又使众多的原基夭折。菌丝生长阶段的C/N约为20:1;子实体分化阶段C/N约为18:1。
1.2 酸碱度大多数真菌是喜欢酸性基质的,一般菌类基质的pH范围为3~8,香菇4.0~5.4,木耳5.0~5.4,双孢蘑菇6.8~7.0,金针菇5.4~6.0,猴头菇4.0,草菇为7.5。加入适量磷酸氢二钾等缓冲物质,使培养基的pH稳定,在产酸过多时,可添加适量的碳酸钙等。
1.3温度 喜低温或低温结实的菌类有金针菇和滑菇;喜高温的有草菇。 关于温度与食用菌生长发育关系特点:食用菌的菌丝体较耐低温;菌落在平板上最快生长速度的温度,不一定就是生理上最佳温度;就香菇而言,昼夜温差幅度增大,可以刺激成熟的菌丝体形成原基。
1.4水分和湿度 香菇和金针菇的袋料栽培中,培养料的含水量为干料的1.8~2.6 倍,菌丝生长最佳。但在子实体分化发育期,则以水分为干料重量的2.6~3.4 倍为最适宜。适宜于食用菌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约为湿料总重量的60%,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80%~90%之间。
1.5氧和二氧化碳 食用菌都是好气性的,对蘑菇及草菇,当CO2浓度超过0.1%时,就对子实体产生毒害作用。当CO2浓度在1000ppm以下时,平菇子实体尚可正常形成,但当其浓度超过1300ppm时,子实体出现畸形。
1.6光照 光照对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很大,与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关系。只有双孢蘑菇和大肥菇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正常生长。
2.“牛粪”有机肥用于食用菌种植
牛粪通过与石灰粉、锯末粉碎混合发酵,转化成种植蘑菇必需的有机肥料,形成菌类生长所需要的环境。
2.1牛粪、锯末的发酵技术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體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m、宽1.2m,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后晒干备用。
2.2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1.安龙县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技术 篇十一
关键词:安龙县,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
安龙县属于科技部“黔西南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地处贵州西南部, 该县地跨东经104°59ˊ~105°41ˊ, 北纬24°55ˊ~25°33ˊ之间, 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 靠近广西和云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常年温和, 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为1256mm, 年平均气温为15.6℃, 年日照数1504.7小时, 无霜期288天。全县总人口4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 占总人口的89%, 属典型的农业县。其总面积有2237km2, 耕地面积20.4万hm2, 旱地1.05万hm2, 水田9933 hm2。近年来, 安龙县依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促进农业产业化。
1 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
对于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 应根据比例要求搅拌干料, 用水将一些微量元素化开并与干料混合, 然后不断搅拌, 直至培养料达到均匀的干湿程度。此外, 对于培养料的含水量我们必须引起重视, 因为含水量关系到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最好将含水量大约保持在55%, 要是偏低, 则可能造成产量降低, 偏高则会引起原料浪费的情况发生。所以, 要按照原料中的木屑粗细软硬以及空气湿度变化合理调整含水量。同时, 不得不提到的一点是, 在结束培养料配制后, 要及时对培养料进行装袋杀菌。通常在完成配制培养料的7小时以内, 应该进行装袋。可将培养料放入锅中加热至100℃, 接着通过冷气阀降至0℃, 再重新加热到100℃,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使用猛火加热以及通过温火保温, 完成灭菌过程。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防止漏气发生, 否则灭菌效果将大大降低。完成对食用菌培养料的配制工作, 有利于食用菌产量的提高, 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
2 选择优质菌种和出菇棚场地
首先必须对安龙县本里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 根据食用菌的生长环境, 对菌种进行合理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对发生病虫害的菌种进行使用, 选择适宜安龙县的优良菌种。在接种时, 必须严格把关, 按照科学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以保证成功率。对于接种室的选择, 必须远离污染源, 同时选择干燥密封的环境。在对菌袋进行严格消毒并经过3个小时的冷却之后, 使其降至适当的温度然后进行接种工作。工作人员和工具都要经过消毒之后, 才能进行接种, 接种要保证迅速和准确。
对于出菇棚场地的选择上, 应该靠近清洁安全的水源, 同时保证空气正常流通。此外, 挑选时不能靠近生活区、垃圾场以及医院等场所。在确定出菇棚场地之后, 必须对其进行翻土、晒土和灌水工作, 而不是采取传统上的农药作业。在搭建出菇棚场地时, 要确保使棚体更加牢固, 使排水更加畅通无阻, 同时在周围要设置通风孔, 搭建一层较厚的薄膜和遮阳网, 保证出菇棚场地内的温度。
3 选择合理的培育环境
3.1 湿度要求
食用菌的培育环境必须注重空气湿度问题, 因为空气湿度关系到菌类子实体的生长情况。要是这一参数过低, 就可能导致水分蒸发过快, 使得食用菌产量大幅降低;要是参数偏高, 水分难以蒸发, 造成菌体内营养供给不畅, 子实体停止生长。要是这一指数长时间偏高, 子实体就可能腐烂变质, 甚至造成大规模的细菌传染, 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3.2 通风要求
和人类类似, 食用菌在生长的过程中也需要足够的氧气, 再将O2吸入之后释放出CO2。据调查显示, 适量的CO2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但是如果培育环境密闭不透气, 就可能造成CO2堆积, 造成菌丝生长过慢甚至停止生长, 出现菌丝死亡现象, 造成严重的浪费。所以必须使培育环境保持通风, 确保合理的CO2浓度。
3.3 光照要求
对于食用菌的出菇, 必须采用散射光刺激。一般而言, 子实体的颜色随着光照的强弱变化而变化, 光照越强, 子实体颜色越深。在进行栽培时, 工作人员应该根据食用菌种类的不同, 可以利用遮阳网等, 相应地对光照情况作出调节, 保证光照符合食用菌生长需求。
4 选择无污染的肥料
为了保证食用菌满足人们健康无污染的消费需求, 要采用无污染的肥料和施肥方式。比如, 将按标准混合好的酵母膏和蛋白胨溶液均匀地洒在食用菌上, 促进食用菌生长变快。对于人畜粪便的喷洒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 首先要对其进行加热, 之后兑入清水, 按照1:10的比例进行喷洒。此外, 就生长的中后期而言, 可以在食用菌表面喷洒300倍液的米醋, 采摘前3天内每天都洒1次, 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喷洒豆浆水, 将混合好的豆浆水喷洒到食用菌上, 接着用清水进行第2次的喷洒。
5 结语
食用菌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食品, 是当今市场上不可或缺的经济发展项目。食用菌栽培技术还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以达到高产量高质量的要求。该产业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应该满足绿色健康无污染的要求, 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 因此对这项技术应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成群.食用茵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2] 车勇.王红艳两种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 (5)
12.食用淮山高产栽培技术 篇十二
食用淮山高产栽培技术
文中就淮山(又名山药)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一定的介绍,并从选种、选地、栽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一系列栽培过程做谈验,结果表明,食用淮山一般亩产2000kg左右,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后,亩产可达3000kg以上,亩产值2800-5500元,该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 者:杨玲英 作者单位:广西全州县龙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2)分类号:S6关键词:淮山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13.食用菌种植技术合同书 篇十三
关于开展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工作总结
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用油产品的违法行为,确保我县食品质量安全,根据《新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市局食用油整顿工作有关部署等文件要求,现将我局开展食用油产品生产企业专项执法检查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小作坊2家,其余均为使用单位。今年来,我局高度重视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作为提升我县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机遇,多次组织食品生产监管人员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局和县政府关于开展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整治工作。及时成立了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平县质监局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整治工作的工作目标、整治范围及任务、整治步骤、工作要求等进行了认真部署。并按照市局和县政府要求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截止8月份,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车辆30台(次),对全县2家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小作坊和37家使用食用油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及小作坊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共抽样2个批次食用植物油,样品全部合格。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周密安排,积极做好专项整治 1的组织工作
专项整治以来,我局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部署、贯彻落实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明确将整治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和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多次组织食品监管人员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局和县政府关于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工作精神,要求全体人员本着对广大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抓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履职尽责,严把食品质量关,抓好执法检查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食用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食用产品油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专项整治检查小组,对全县的生产企业和小作坊依法进行检查。
(二)突出重点,重拳出击,深入食用油产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使用食用油生产食品的企业进行检查。在检查中,重点检查企业否存在使用地沟油等不合格原料生产食用油、是否存在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一是检查原材料质量控制。查企业原辅材料的采购进货验收记录,原辅材料库房储存的原辅材料及食品添加剂,验证企业是否对原辅材料进行质量安全把关,帐物是否一致,所使用的原辅材料及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使用地沟油等原料。二是检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检查企业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是否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了严格的控制,工艺记录是否完整;有无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有无在食品中掺杂使假等情况,对不合格原辅材料处置是否规范;检查原辅料库房、生产现场有无非食用物质,有无回收废油等。三查出厂检验,是否按规定逐批检验;四是检查成品质量控制。查验企业出厂检
验记录,看其是否按要求对出厂产品进行把关;检查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看企业对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有效,处置方法是否正确;检查食品的包装标识,标签是否符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检查食品企业成品封口防伪措施是否有效,是否使用回收油桶和出售散装食用油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企业生产现场卫生条件差。检查中发现有两家企业生产现场卫生状况较差,未按要求使用洗手、更衣、消毒设施,当场责令企业停产整改,验收合格后,方能生产。
二是个别企业原(辅)料进货索证索票不全,台帐数据不准确。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进货时只收集了供货的资质证明材料,未按要求收集批批原料的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同时,个别企业没有做到对产品进行批批出厂检验。各类台帐记录不全,不及时等问题。
四、下步打算
(一)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巩固专项整治成效。积极指导和督促食用油产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使用食用油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及小作坊对原辅料进货、生产过程、产品存储、产品包装、产品出厂检验进行严格把关,全面实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严防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食用油进入市场,巩固专项整治成效。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基
础工作。按照我局制定的食品安全信用标准、信息收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披露等制度,逐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工作。二是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充分发挥食品市场准入把关的监管优势,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通过加强日常检查、年审等监管制度,及时收集和真实记录食品安全信用信息。
(三)强化企业质量把关意识。通过向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员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从食品生产加工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原料把关、执行产品标准、人员资质、检测能力、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督促企业把好产品质量关。
(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质量氛围。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检查成效的宣传,以事实说话,靠典型带动,形成舆论氛围,推动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守法生产,促进行业自律。
(五)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我局将继续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各项整治措施,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偷工减料、掺杂例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和长效,促进我县食品质量安全的不断提高。
新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用菌种植技术合同书】推荐阅读:
食用菌种植技术06-27
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11-08
食用菌种植方案08-02
食用菌购销合同12-13
食用菌论文07-02
食用菌讲话稿07-27
食用菌菌种制作流程12-15
青岛版《食用菌》教学设计12-05
学习考察食用菌产业情况汇报12-15
食用菌菌渣回收再利用处置方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