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1.《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篇一
简 便 运 算(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
秦安兴国一小:张永恒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加、减、乘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今天开始学习除法的简便计算,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巧。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会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除法运算规律的归纳、理解、掌握,以及合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在练习中运用此规律灵活地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尤其要侧重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
分组复习,口述你用到了哪些简便方法
2000 - 365 - 135= 2500 -(875 + 125)= 165 - 48 - 65=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指名读题,弄清题意。
2、教学例3 怎样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练习解答,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组织汇报。
方法一: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再计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列式是:1250÷25÷5 =50÷5 =10(元)
方法二:先算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列式是:1250÷(25×5)=1250125 =10(元)
仔细观察下面两种解答方法,你发现什么? 1250÷25÷5 = 1250÷(25×5)左面和右面如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呢?
引导总结出: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用这个数除以几个除数的积。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ɑ÷b÷c= ɑ÷(b ×c)反之怎么说呢?然后练习320÷(32 ×2)= ?
3、小结学习了哪些方法能使计算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
1、“做一做”
(1)2000 ÷ 125 ÷ 8 3200÷(32 让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书43页“做一做”第2题
提问:一个星期多少天?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展示计算过程和说明使用的方法。
2、“判一判”
(1)240÷8÷5 = 240÷(8÷5)()(2)1280÷(16×8)= 1280÷16×8()(3)750÷(15×5)= 750÷15÷5()(4)360 ÷2÷9 ÷20 = 360÷(20×9 ×2)
3、“演一演”
把下列算式的结果快速用手势表示出来。(1)240 ÷24 ÷2 =(2)120 ÷(5 × 8)=(3)72 ÷9 ÷2 =(4)270÷(9×5)=
4、“填一填”
5、“比一比”
把学生分为三组,各组明确方法,开始计算。发现第三组同学最快,原因是什么呢?
5))×
(学生自己归纳出: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交换后几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6、“答一答”
四、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生互说
五、作业布置
(1)1000÷25÷4(3)25×(4+8)(5)1280÷5÷128 板书设计: 1、2、3、4、2)165÷5÷11 4)325 -108 -192 6)1000÷(125 × 8)连除的简便计算
a÷b÷c=
a÷b÷c=a÷(b×c)a÷(b×c)=a÷b÷c a÷b÷c=a÷c÷b
(((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科书第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应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计算技巧。
(2)通过整理、交流、合作,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探索、创新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简算技能、形成简算意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意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最终养成简算习惯。
三、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会灵活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除法运算规律的归纳、理解、掌握,以及合理的应用。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辅以讨论、交流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出“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在练习中运用此规律灵活地进行简便方法计算,尤其要侧重于规律的探索与发现。
五、说学法:
学习规律的探索分三步走:
1、通过观察,初步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包括数字、符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通过计算,进一步得出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用自己的话初步引出规律;
3、再次举例;验证,发现、完善规律,并能用数学语言叙述。而三个层次,仅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依靠几个问题串联而成。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由浅层次向深层次、由表面向实质过度,最终小结出规律。
六、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回忆
设计意图是了解学生连减的简便运算掌握的情况,而且连减运算和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具有相似性,从而通过激趣法调动学生进入新的学习。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板书课题,出示例题
2、教师引导,发现规律(教学重点)
3、师生互帮,小结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
(三)继续学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 ”
个别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及结果,说说用到的方法,为什么这样做?
2、“做一做”第2题 提问:一个星期多少天?
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做完后,教师展示计算过程和说明使用的方法。
3、判断正误
4、把下列算式的结果快速用手势表示出来,目的是再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填一填
目的是比较连减和连除,避免学生以后混淆
6、比一比。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亲身体验,原来还可以这样做连算除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7、回答问题,明确简便方法的选择。
(四)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通过总结四种常用的方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安排下节课进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拆数?如何在除号后面去掉括号、添加括号以及括号里运算符号变化与否等,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必须谦虚、谨慎、好学。
(五)作业布置
七、说教学预设
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对老师的不熟悉,影响他们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准确地表达除法运算性质;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等。(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简 便 运 算(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教学设计
秦安县兴国镇第一小学
张永恒 2014.4.21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12-11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与反思07-14
乘法口算的教学反思08-23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09-06
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9-11
数学《2―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1-22
二年级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24
数学课程《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01-22
小数乘法简便计算12-26
《小数乘法反思课教学设计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