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1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5篇)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加强学习创新、开动学生大脑、提高学习兴趣与专注研究的一种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教学能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能充分显示出优势。文章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能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在学习的某个阶段能围绕这个目标,快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一个任务学习完再学习一个任务,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学习压力并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活跃学生僵化的思维,使教师善于引导设计、探索,用教学设计带动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个学习任务完成并组合,学生会逐步了解计算机,并且感受体会到学习计算机带来的乐趣。

一、任务驱动的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与学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多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通过驱动教学方法就能快速掌握与熟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景设计、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就会派上用场。

例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快速查询需要的相关资料时,就会必不可少地使用到搜索引擎。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和概念并了解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网站,掌握复制保存网页中和信息内容和图片和方法并储存到指定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会操作计算机带来的便捷。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实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独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围绕某个学习目标,由浅到深,由深到精,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主动性。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与探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管哪个学科哪个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迫切。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的弊端日渐显露,计算机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集于一身,计算机教学虽然是学习新鲜的事物,但是计算机的基础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学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么重要但乏味的东西,怎样让它变得生动起来呢?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极佳。

例如在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室中,就很好地运用到了“任务驱动教学”,老师课前设计好PPT演示稿,以动画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丰富的动画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能让学生富有趣味性地、思考探索学习,激发学习好奇心,轻松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的好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有趣,神奇之处在于要我做和我要做。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美,体验到美的满足和兴奋,让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乐趣无穷。愉快地学习,并学有所成、学为己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 针对提出的任务, 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 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 并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 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作为建构者, 在学习过程中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和导航者, 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这种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 注重实践”。它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适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且知识内容更新很快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计算机教学, 并且也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 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1]。

2.1 确定任务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 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在融洽、和谐的情景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多下工夫。

2.1.1 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设计任务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 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卫生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 尽可能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素材与实例。比如, 同样是讲解“Word排版编辑”, 对药学系学生提出的任务是“出一期介绍中医中药的黑板报”, 而对影像系学生提出的任务则是“写一篇向患者介绍如何做医学影像检查的说明文, 要求图文并茂”。这样, 既使学生有话可说, 又使任务的应用目的明确。

2.1.2 任务设计的目标明确、编排合理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任务规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来说, 每项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 最好不要有2个以上的重、难点, 以免增加学习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 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原则。例如, 在讲授Photo Shop中图层模式时, 为学生设计的任务是对人物进行彩妆处理。在这项任务中, 涉及到的新知识点仅为将图层模式设为颜色模式, 而将对人物的细节处理另设任务, 以便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2.1.3 任务的实践性要强

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 让学生实践, 并从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一定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实践性, 尽可能设计一些可通过上机操作完成的教学任务。

2.1.4 任务设计要情景化、生活化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景, 使其学习直观和形象化, 学生就可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教师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实用性。根据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有关计算机的各门课程应始终围绕计算机应用这条主线,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最新应用状况和发展水平, 使之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另外, 培养学生针对实际分析和解决与计算机有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如综合处理能力、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实施方案能力、操作能力等。对此, 可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 采用与工作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例如,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应用软件 (如医院管理软件、电子病案软件、医学统计软件、药品管理软件等) , 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有选择性地向学生介绍实际应用效果好、系统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软件,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 学到新知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 学生在完成一项与其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教学任务时, 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2]。例如, 在学习“Excel应用”时, 教师给出本班学生真实的历次考试成绩表, 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相关的分析统计, 如画出个人成绩进步曲线、找出进步最快的学生等。

2.1.5 任务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化。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 并将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 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 不应该把方法当做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 教师要讲清完成教学任务的思路, 理清来龙去脉, 在无形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 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 增强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此外, 很多学生喜欢独立获取知识, 因此教学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 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 学习Front Page制作个人主页时,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 利用各种资源, 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网页素材, 制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2.2 分析任务

教师设计任务后, 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 提出问题, 而后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这些问题中, 有很多隐含了新的知识点, 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掌握的。例如, 在讲授利用Photo Shop将彩色照片与黑白照片进行互换时, 先让学生想办法完成照片的互换, 然后教师协助学生分析各种不同方法的优劣, 最后得出结论。

2.3 完成任务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执行的程序后, 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完成任务。学生围绕任务, 可以查阅资料, 尝试探索。在这一过程中, 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开拓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例如, 让学生设计班标, 学生特别感兴趣, 上机设计时还应用了没有要求的知识点。学生上交作品后选出优秀作品于课堂上投影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互相学习、借鉴, 同时利用学生间的竞争心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4 及时交流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 教师一定要与之及时交流, 展示、讨论、评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 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

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同时, 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 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骆正茂.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 (专业版) , 2008, (7) :79~80.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黑箱”是指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认识的系统。当今的计算机系统无论是从硬件方面还是从软件方面来讲,都是非常复杂的。要让学生对全部的硬件知識和软件知识都理解透彻后才使用计算机是完全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复杂的计算机系统视为“黑箱”,将计算机的有关课程有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些应用软件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在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后,学生即可通过操作系统软件,用简单的命令和操作来使用计算机。然后,学会利用各种应用软件达到自己的操作目的就可以了。

一、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时,我以前是按照教材的顺序先讲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知识、数制转换、DOS操作系统等,再讲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Windows操作系统及有关汉字排版软件。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的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几个星期的理论课讲完后,还不知道用计算机到底能做什么?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转变为一种恐惧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丧失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期开始时,先询问学生:你们想用电脑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想打字、想画画、想上网、想聊天……于是,利用学生的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题、完成教学任务。几周过后,学生已会使用电脑完成许多操作:打字、听音乐、画画、写信、上网等。这样,学生觉得收获颇丰,计算机也没那么神秘可怕了。于是,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就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了他们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和勇气。至于那些枯燥的理论,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讲课和实践中适时地穿插着进行讲解。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能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着某个目标,“单刀直入”地按照1、2、3、4几个步骤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他的一些深奥的理论可以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目标、新的任务。例如:在学习《数据库》这门课程时,先学会建库。建库时,库结构定义错了怎么办?多输少输或者输错记录后怎么办?建库后,如何对数据库进行排序、检索?基本命令学完后,如何将命令组织在一起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又如:在学习《WPS2000》这门课时,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间距、行间距?如何将文件存盘、打印输出?如何在文本中插入表格、图形等进行图文混排?学生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了一个个的知识点,直到学完整个计算机课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中之所以会出现“散漫”“意志薄弱”“我不能”“我不喜欢”等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那种程度。由于“达不到”,也就感到学习枯燥无味,随之而来的便是懒惰和无能为力,最终导致丧失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计算机课程的上机课,有的学生只会对着计算机发呆。因此,我主张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知识点的掌握,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伴随着学生的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这样教学始终让学生在光明和自信中前进。

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要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任务驱动”法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和应用方式,但并非只有“任务驱动”法才是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并非所有优秀的教学方法都是“任务驱动”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双向交流式等教学方法,一边演示、一边操作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和操作。

2.要明确任务,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课程、本阶段、本单元、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课堂上,学生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只有恰到好处的问题和适时的引导才会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对于上机实践课更是如此,如果学生是盲目上机,则上机实践会仅仅流于形式。因此,上机之前,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出若干能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问题”,明确本次上机实践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上机之前去研究、发挥、查阅资料,教师在学生的上机过程中给予关键性的操作指导,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在,计算机的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升级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许多知识还没等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因此,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时,还应培养学生采用这种方法自学有关计算机知识的能力,以配合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一、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的原理是运用案例与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具体教学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前者的侧重点在于教师的讲,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讨和探究,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同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后者则是侧重于学生,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以完成任务为主线,把知识点巧妙隐含在任务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

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原理是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设计选择一个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功能相对完整的案例,然后根据每次的讲授内容将案例分割设计成多个具体且相对简单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每次讲解完后,向学生布置相似的任务。

本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部分为例来讲述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根据这部分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设计了相应的案例和任务。

1.课前准备:

确定了运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后,重点工作就是案例的选择或撰写,任务的设计。

如何设计案例,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对于部分word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几个原则①案例内容紧扣课本,适当可以加一些技巧性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就更加熟练、更加容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案例的分割要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同时分割的案例在功能上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案例中涉及的各知识点及其间的.联系,要循序渐进,难度适中,避免跨度大。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操作性较强,许多知识和经验需要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获取,计算机毕业论文这样做不仅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读书和上机实践都很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实践才能学会。因此任务的设计在此尤为重要,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案例的知识点和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合理的提出任务要求。同时任务的要求与案例要有既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也要有一定的区别性,通常相似度在70%-80%左右。区别点与相似点在知识结构上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尽量综合已学的知识点,避免学生感到无从入手;同时由于只有70%-80%的可参考性,避免了完全模仿抄袭的可能,在消化、理解、掌握这70%-80%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主动学习。

2.课堂实施

课堂上实施的重点案例的讲解和任务的布置。将word部分分割成四块内容:第一块是word的介绍、基本功能、如何在word中输入文字;第二块是word对文字的设置;第三块是word对段落的设置;第四块是图文混排及其它的一些设置。每一块内容都会通过两个例子来讲解,把每一步的多种操作方法及操作的技巧逐一给学生讲解,如果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则只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讲解,这样便于学生去巩固、掌握其它的方法。在第一块内容讲授完时把每一块的任务都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将每一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写成实验报告,来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掌握,对于第一块内容后面的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看资料和动手实践去自主的学习熟悉这些内容。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将存在的问题记下,便于对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查缺补漏。

三、对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具有辅导者、引导者的身份外,不具备其他任何权威。学生成为了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还能按照学生基础的不同,量体裁衣,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够在较少的课时内,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报.,(6)

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特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特别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难度适中,很适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 高职 网络 计算机文化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与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特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大一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兴趣,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是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动手能力强、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处理各类信息的应用型技术人员。高职教育强调的.是技能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就必须改变旧的纯理论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体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这个要求。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指导和激励学生,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这些都是高职生最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时代所要,课程所需,是一个非常好的有益尝试。

2 网络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

网络为“任务驱动”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功能齐全,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网络搜索的方法简便,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能更多、更好地获得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网络还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环境,学生在网上可随时获得他人的帮助,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任务”的顺利完成。网络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课分以下几步:

2.1 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的设计很关键,它决定了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由于网络资源的优势,对学生因材施教就成为可能。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可以充分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异,给每个学习者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借助网络发达的通讯能力,及时监控和调控任务的实施。

例如在学习Word这一章时,在讲到“版面设计”这个内容时,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任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出如下的任务:

以好人好事为主题为班级办一次小报,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尽可能精美的报纸,但要求完成下列操作

(1)本期报纸的3个标题文字分别设置为:

真人真事:方正舒体、三号字、阴影

趣人趣事:华文新魏、四号字、阳文、红色

好人好事:华文行楷、四号字

(2)在第一行插入自选图形“横卷形”,并设浅灰色底纹,添加文字“星星之火”。

(3)插入一个竖排文本框,并设浅灰色底纹,在其中插入“好人好事”文字内容,文字设置为幼圆五号字,文本框边框为无线条颜色。

(4)插入一个横排文本框,并填充双色底纹,在其中插入“趣人趣事”文字内容,文字设置为宋体五号字。

(5)在文中左边插入一个图文框,在其中插入图片“Scn―fall。wmf”。

(6)在“真人真事”文章处插入“Wenznuc。wmf”,设置为水印。

这几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又都是我们所学范围之内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的应用到本设计中,使他们对此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基础中等甚至稍差的学生,可以设计出如下的任务:

根据教师给出的文章,完成下列操作

(1)将文章的标题设为隶书三号字并居中放置

(2)给第一段字加上阴影,小三,并设置“赤水深情”动态效果

(3)把第二段文中第一个字设为上标

(4)将第二段的行距设为1。5倍行距

(5)将第二段文字内容分为两栏设置。

(6)将第一段文字左缩进6个字符,右缩进6个字符。

这几个题目都是最基本的,操作比较简单,但又都是这一章的重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的很好。这样可大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

2.2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后,采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或是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要求以及给予学生的提示等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2.3 效果评价

尽可能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教师可以把优秀的或有缺陷的作品挑选出来,进行广播演示。演示好的作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同学中好的设计构思,提高他们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对部分学生成绩的肯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演示一些有问题的作品,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暴露问题,让大家共同分析,提出修改的建议,可使大家共同提高。

3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可。在高职院校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比较适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协作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高职院校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朱云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5.

[2] 张红.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6.

[3] 郭广勇,朱海军.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式自主型学习[J].教育信息化,,3.

[4] 王祖析.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32.

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当中,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任务活动完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笔者在本文当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意义,并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实践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分析;探讨

随着高中语文不断深化的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当中应用了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当中教学效果是极其明显的。任务驱动与高中阶段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方案非常符合,对学生运用文字知识的能力方面进行了着重的培养和训练,还在实践教学中对知识掌握的能力进行了充分验证。因此,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会使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一、解读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一个比较明确的任务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并通过各种问题动机强烈的驱动作用,使学生将学习的资源进行主动积极的运用,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互动协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将既定的任务完成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学习实践的活动。

语文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把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细化,设计与每个教学单元对应的具体任务,使任务成为重要的载体,替代传统教学的模式,将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为主导,去引导学生形成有效地语文课堂教学。

二、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

我国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并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和文字进行指导和培养,让高中生能够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高中时期形成较好的语文习惯。要想将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的拓宽,并在实际的生活环境当中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前任务,任务的导入部分

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任务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对给学生介绍完成此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然后再给学生们介绍完成各个任务的具体要求以及任务实施的具体步骤。任务的设计要有实际的意义,需要按照由易至难,由简至繁并首尾相连、相互呼应的原则,还需要多个任务模块共同组成同一个较完整的教学任务。

1、创建多媒体素材氛围:多媒体的教学素材能够在多个方面得以体现,语文教师可按照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实际的情况,选择能够满足需求的各种学习材料,像图片、剪辑资料、影音资料等,并例用相关的软件以及网络资料进行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

2、创建实训的模拟氛围:语文教学要按照课文内容涉及到的场景去进行环境的模拟设计,使学生能够进入到现实的环境当中去进行课文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去体验语言的魅力,从而对知识形成理解与强化的目的。

3、创建课外的实训氛围:可通过新闻报道当中挑选出的某一稿件实例,对新闻采访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讲解。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将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导入,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有采访过什么人吗?需要注意哪方面的事情?通常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等等,用来锻炼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任务环,任务的实施部分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就是任务环。语文教师根据具体的任务给学生进行分配,经过学生共同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找到完成任务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学生可将教材当中的文字作为参考,但要禁止照抄,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对所需的资料进行查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要想完成任务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教《信息技术》的第三章“文字处理”时,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知识了,而有的学生到了高中才接触到。这一章共8小节,如果按步就搬地从第一节开始这样顺序学习,就会造成一些学生上课时不想听,上机时无事可干。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具体办法是:对于一些从没有学过的学生,我就要求他们先学会简单基本的文字处理方法。我布置的“任务”相对容易些,让他们先学会做一个课程表,通过制作课程表这个任务,学生就掌握了如何进行汉字输入,如何创建和编辑文档等一系列的简单知识。对于那些学过一些基本知识的学生,我布置的“任务”难度就稍微大一些,要求学生设计出一张自己的报纸,打印出来,然后还进行年级评比。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致和想象力。

因此,任务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给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2、确定各个小组当中各成员的具体任务,例如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资料、记录、整理等。

3、通过对资料的展开分析与讨论,并进行模拟的演练,各成员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仔细聆听,记录人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并进行整理做出最终的总结报告。

4、小组中的各个成员要按照所记录的内容进行点评,吸取其中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5、小组分析与讨论的结果要由专人讲解给其它各小组的同学听,然后教师则需要给学生做出最终的总结。

(三)语言点,任务的评价

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最终的总结与分析,是对学生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技能是否能转化到实际的生活中灵活的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核,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正是这一点。教师可根据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具体的表现对他们学习的效果进行评定,对于他们总结不准确的地方要进行着重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使用较常见的短语与句型,使知识得到深化。

四、结语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将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彻底改变,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建构探究和实践,思考和运用,最终解决学习问题。其中任务活动是主线,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是主导,充分的贯彻了新课改当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秋月.浅谈如何保障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7.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 把教学内容融合在一个或几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中,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中, 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任务实施过程, 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所谓任务, 蕴含了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操作性与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 合理的运用这一方法,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 并使这种动力得以保持,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 知识点多、操作性和实践性强, 与其他学科相比, 该学科知识内容更新快, 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其目标是使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以娴熟的操作技能解决各种问题, 培养并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针对该课程特点, 我们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 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的束缚, 以任务为依托, 把零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应用技能联系起来, 通过任务的实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2]。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师生以任务为中心进行互动。本文以“图文混排”为例, 体现任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2.1 分析教学目标, 设计任务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 任务设计是关键。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教学过程围绕着任务进行。因此, 教师要全面把握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 选择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任务, 任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延伸性和实现方法的多样性。

下面我进行所选内容的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各种对象的方法;掌握对插入的对象的格式设置;能综合运用各种对象对文档进行美化。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 学生已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表格的制作、编辑等, 有比较强的自主探索意识。据此, 我选择“电子板报”这一任务。电子板报的设计需要将图片、剪贴画、文本等元素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 不仅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的组合在一起, 而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今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2.2 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 通过展示材料、播放视频等方式, 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情境, 在情境中呈现任务。如:为了建设班级文化, 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电子板报, 展现班级积极向上的风貌。并精选一个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 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对所要进行的任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明确了努力方向, 从而学习热情高涨。

2.3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探索研究, 边学边练

明确任务后,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任务, 尽快明确自己的入手点,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每次提出问题后, 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要把握时机, 适时指导, 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思考、操作。需要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操作演示时, 教师要注意表达的科学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在本例中, 师生在该阶段开展以下活动: (1) 分析电子贺卡中包含哪些元素? (2) 如何将元素添加到同一个文档中?引出图片的插入方法, 继而让学生思考其他对象的插入方法; (3) 插入多个对象时, 可能会重叠在一起, 如何设置它们的前后顺序呢?引出对象的排序操作; (4) 如何实现图片和文字的环绕呢?引出图片格式设置; (5) 如何给图片添加说明并使其合为一体?回顾文本框的知识, 引出组合的概念及其方法; (6) 学生探索添加剪贴画、自选图形和艺术字的方法及其格式设置。

2.4 自主探究, 协作交流

在分析、探索、学习新的知识点后, 让学生自主探究、系统地完成任务, 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知识, 提高技能。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阶段, 教师要巡回指导, 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点拨、指导,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转化。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协作, 就彼此的疑惑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与过程, 启发学生对不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寻找差异, 以此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5 深化任务, 提高技能

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并与同学交流之后, 会取得成就感, 更有创作的动力。因此, 教师应设计更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任务和素材, 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制作更多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而且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2.6 归纳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制作作品不是目的, 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提高应用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 难免有疏漏, 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并根据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强调操作中常见错误, 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完成意义建构。

3. 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任务设置要合理

首先, 任务要突出真实性。任务要与学生生活、学习, 以及今后工作需要相结合。在这种情境中, 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用处,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迁移。其次, 任务要蕴涵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并有效结合旧知识, 以基础为主, 引起学生一系列的联想和类比, 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从而为其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供途径[3]。再次, 任务是知识技能系统的组合, 并不是具体的某个操作。通过真实的任务融合多个知识、操作, 有助于知识的系统理解和迁移。最后, 任务设置要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接受能力相结合, 任务难度过高或过低, 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灵活结合其他教学手段

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独立的教学法, 要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讨论、启发交流等方法完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3.3 有效指导

任务驱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但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应发挥好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 在学生信息加工及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对此, 教师要把握指导的时机, 每次提出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地探究, 使学生真正把握知识的意义。

3.4 多样化和激励性评价

对某一效果的实现方法和表现形式有多种。因此,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要从多个角度出发, 对其不同操作方法予以肯定,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对今后的学习怀有更高的热情。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载体, 把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任务引领—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任务提升,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 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在实践操作中建构出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 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总结, 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广健.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研究[J].高教探索, 2010, (4) :78-80.

[2]夏秦, 冯博琴, 陈文革, 顾刚.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案例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9) :41-42.

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 任务驱使 中职 计算机 前置 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044-02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操作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计算机课程特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一、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具有双重性,包含着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在教学任务驱动下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学环节中学习任务的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高职阶段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科学的问题情境创设,把学习任务巧妙的渗透到学习内容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动思考和学习。

二、任务前置,调动学习积极性

學习兴趣的激发使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灌输的地位,而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完成教学任务。课前任务实例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因此,任务的设计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知识经验的角度考虑。任务不能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通过努力仍然完成不了的任务,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会使学生浮于表面,沾沾自喜,无法深入的对知识点展开探究,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在前置任务的设计上要保持新颖、有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任务驱动教学做出合理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做出引导,合理给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操作技巧。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操作方法技巧和示范动作要规范准确。教师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分析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操作要领,要分清重难点,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着重讲解,必要时需要重复掩饰操作过程。

四、延伸任务,培养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尝试探索性任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空间,使学生学会观察、想象和学习。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把知识点贯穿前来,形成知识面,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将这些技巧在相互交流中加以实践和创造性的设想。当然,在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困难,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的点拨与开导,都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贯彻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给学生流出发挥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探索精神。

五、自设任务,培养学生个性

中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精神。在此原则指导下,当学生具备某项知识系列的操作能力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性的创造性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操作,掌握技能,学会相关知识点。随着学习的深入,任务的创设应当单独规定主题没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动性,自由完成任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任务,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发挥自身优势和个性,完成任务。在此方法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个性,培养了创新意识。

六、课后科学评价,总结规律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如果收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评价,总结规律,指出不足,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叶国庆.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10,(10).

9.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 摘要 ] : 根据中学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础,浅谈“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 关键词 ] : 生物教学、任务驱动、建构主义、生物学是1门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际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目前在没有升学考束缚的情况下,正是初中生物教师大胆革新的时机。近年来我力求在教学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 转变成“主动探索 ”,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需求。尝试以“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即教学中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进程,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建立。

1、“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的内涵

“ 任务驱动 ”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学习情境,产生完成某1学习任务的动机;其次是了解和分析学习任务,提出完成这1任务的可能方法,探讨完成任务的可能手段,制定行动计划;接下来利用预定的方法、手段获取信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为让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达到的程度有清楚的认识,教师还应在学生表述完成任务的方法、过程、原理、收获的同时给出必要的评价。

2、“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的实施

设计好生物学习任务是应用“任务驱动 ” 教学法的关键。任务的设计要始终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任务的设计还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使之结构巧妙、逻辑严密、井井有条、张持有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即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又必须学习、探索新的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即所设计的任务应让学生通过“跳1跳 ”“ 摘桃子 ” 才可以完成。我的方法如下:、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 驱动学生学习的动机

兴趣和动机密不可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1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1种强烈的欲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以生物教学的设计如果没有任何兴趣可言,那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意图。而每节课的问题应依教材而定,既可以当场提出,也可以提前布置。

(1)课上直接布置任务如: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介绍遗传学之父----科学家乔治 ? 孟德尔在豌豆试验田里进行的1系列杂交试验来调动学生兴趣,引出生物具有遗传现象。再讲清遗传性状的简单规律,告知控制性状的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学生就会问:如: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其意义何在?连接父母与孩子的“桥梁 ” 是什么?父母是将性状直接遗传给孩子?还是将控制性状的基因遗传给孩子?等关键性的问题。

然后,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事先收集的小金鱼和金鱼妈妈的照片发给每组学生,让学生比较小金鱼和金鱼妈妈各种性状,找1找遗传规律,同时来推测小金鱼爸爸的性状表现。

通过两代金鱼的性状表现理解生物具有遗传的规律。再进1步阅读课本,学生就会在学过的知识小河中搏击,通过积极思维,最终恍然大悟,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2)提前布置任务:可根据生物物候恰当布置学生进行连续1段时间的观察活动。如在讲《无性生殖》时,提前2个多月将虎耳草、吊兰等植物放置在教室中,由课代表负责管理,全班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观察,到春天来临只见其走茎从叶丛中钻出,然后走茎上慢慢地长出叶片,将气生根取下栽种于花盆中又是1棵植物,学生理解了原来新植物的产生并不1定需要经过种子,茎也能进行繁殖,这就是“无性生殖 ”,此时学生对无性生殖的理解更形象化。

可见,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建构生物学科的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这1过程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1步激发求知欲望。这里,教师要有1张时间表,使学生有足够的观察时间,能洞察生物生长的过程,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追根究源,把生物学“活 ” 了。、以“任务 ” 驱动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培养完成任务的能力

生物学本是1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把书本知识由抽象到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如:讲到《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中有关茎的输导作用时:提出茎位于植物叶和根的中间部位,它具有什么作用?能否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

我事先在每个小组的实验台上放置几盆叶片已经萎蔫草本的植物,请学生想办法救活这些植物。学生首先想到:立刻给植物浇水。如何浇水?有的学生说:直接浇在叶片上;有的学生说:浇在盆里;还有的学生说:叶片和盆里都要浇。

然后请学生按自己的方案给植物浇水。不1会儿,只见往叶片和盆中同时浇水的植物萎蔫的叶片舒展挺拔的速度最快;其次是只浇盆里的;而只浇叶片的植物萎蔫的程度没有明显改变。想1想原因?学生经过1番讨论,认为水分1定是由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然后由茎输送给叶片的,叶片直接吸水的能力则较弱。这样学生不仅了解根的吸收作用,还扩展了叶能吸水的知识。

又如何证明茎具有输导作用?我在实验桌上放置显微镜、夹竹桃枝条、红墨水、玻璃瓶、剪刀等的材料,让学生设法进1步证明。

学生纷纷摩拳擦掌:有的小组将夹竹桃的枝条放在盛水的玻璃瓶中(第2天从横切面上不易观察);有的小组学生将红墨水稀释以后将夹竹桃的枝条放入其中(第2天发现整条茎的横切面上被染上红色的仅仅是1部分);有的小组学生将环割的1圈的夹竹桃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第2天发现整条茎的横切面上被染上红色的也仅仅是1部分);还有的小组学生即将夹竹桃的叶片全部摘除后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第2天发现茎上部的横切面上没有染上红色)等。

此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找1找实验成败的原因,再通读教材,学生基本上能清楚的解释:从茎的横切面及纵切面上可以观察到茎大致有3部分构成。被墨水染红的是木质部,原因在于木质部有着向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导管等问题。

然后,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进1步的分析可知:如夹竹桃枝条放在水中,而水因为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所以不易观察;环割1圈的枝条并不影响水分的运输,因为输导水分无机盐的结构在木质部;摘除叶片的枝条茎的上部没有染上红色,我告诉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学到叶的另1功能:蒸腾作用,其实水分的运输与叶的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有关。

还有的学生提出将置于稀释红墨水中的枝条多放几天情况会怎样呢?继续实验,几天后将置于稀释红墨水中的枝条取出,再看横切面时,发现横切面几乎全部染上了红色。分析原因可知:夹竹桃枝条放在稀释的红墨水中由于时间过长产生了横向运输(这是细胞之间存在着渗透性吸水的缘故)。此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在实验观察中得出结论,使学生对新的知识点心领神会,植根脑海,形成深刻的记忆,且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任务 ” 驱动学生将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生物与环保息息相关,将生物知识渗透到环保教育中,以拓展性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为学生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环境。

如:第8章《生物类群》讲到节肢动物甲壳纲时,我以常见且易取材的水蚤为例,介绍目前水蚤在水环境污染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的心跳。

水蚤真的具有监测水质污染的作用吗?如何进行检测?兴趣小组的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1番探索。

学生为实验选择的液体有:盐水、糖水、烟丝浸出液、矿泉水等进行实验。只见学生先用滴管将水蚤吸放在具有凹窝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吸取多余水分,在低倍镜下,找到位于背部的心脏,用秒表计数水蚤的每分钟心跳数,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然后将准备好的各种液体分别滴加在载玻片的1侧,用吸水纸在另1侧进行引流,让水蚤处于不同的液体中,再记录每分钟的心跳数,填入表格中,以便进行比较。每次实验至少重复 3 遍。最后对实验收集的数据用算术平均数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通过对水蚤在不同液体中的存活时间来监测环境中水质变化的探索,使学生在实验中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步骤,了解了科学研究需要周密的考虑,精细的操作,树立起严谨的科学态度;其次,实验时要边观察边进行计数,学生双眼观察显微镜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对“任务 ” 驱动中学生闪耀出的智慧火花应及时地给予评价,使学生自信心倍增

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也就是说只要看到学生积极参与,就要鼓励;只要学生在努力探索,就要表扬,尽最大可能争取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探究行列。评价包括来自教师的、学生本人的及学生之间3种形式。

如:上生物的养料贮藏1课时,将胡萝卜、甘薯、马铃薯、慈姑等实物放置于实验桌上,让学生找出根与茎的主要区别究竟在哪儿?学生将所学的有关茎和根的知识加以回忆,通过实物比较最终能总结出:茎上有芽和节,根则无。对此教师应马上给予高度的表扬,然后再让提醒他们细细观察,除了茎上有芽和节外,还有鳞片 , 如在马铃薯的芽眼里轻轻拨1下就可见微小的鳞片,而慈姑的节上有1圈褐色的鳞片。这样既有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结论,又有教师的点拨,相信学生对茎和根的区别将深留在脑海中。

再如:在上述的水蚤监测水质的实验中,学生发觉香烟浸出液中水蚤心跳从快到慢以至“夭折 ”。联想到马齿苋具有防止血栓的作用,只见有的学生将马齿苋的植株包在纱布中,然后将其捣碎取汁,滴加在奄奄1息的水蚤中,来探索马齿苋的功能,兴趣盎然。还有由于水蚤代谢旺盛,选择载玻片时也经过1番探索,最后选择带有凹窝的载玻片让水蚤有更多的生存空间,使观察效果更好。

以上这些办法都是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积极思维的结果,我马上给予评价,这样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更能驱动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者的快乐,产生为自己骄傲的情感,从而对主动学习乐此不彼,充满兴趣。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增进了友谊。

3、实施“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的体会

“ 任务驱动 ” 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它强调教学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到: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教学是支持建构知识,而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在实践中我的体会如下:、“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始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只做教师的“收音机 ”。、“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的运用,推动了生生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我似乎看到了小“法布尔 ” 的影踪,理想在孕育。

3、“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的运用,给学生以更广的思考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物课生机勃勃,天地广阔,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任务驱动 ” 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高自主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在从事“任务驱动 ” 的教学实践中,常常被学生能以难以置信的兴趣投入到生物学习中来,积极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感动,同时发现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思维方式迁移到后续的生物学习和自己的生活中去。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自觉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可见,“任务驱动 ” 生物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领域的运用具有极大的潜力!

[ 参考文献 ] :、刘作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李良枝、吴俊明的《探索 ” 任务驱动 ” 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化学教育 2004(25)、上海教学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 2003(5)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 要 本文针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探讨了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方法和要点,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网络营销;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e-marketing teaching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 explores the procedure and its main point of the 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using in the e-marketing curriculum,and make a summary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end.Key wordse-marketing;;task-driving; teaching method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不断融入现实经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尝试网络营销活动。网络营销是企业借助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网络带来的全新营销手段以及提供的巨大商业机会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为满足社会对网络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网络营销课程。

网络营销横跨网络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两个学科, 综合了技术和商务两方面内容, 是一门交叉学科。由于网络营销本身并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其工具和方法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这给网络营销课程的讲授带来了一些困难。在以往教学过程中,网络营销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抽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网络营销理论来自于实践经验的总结, 其概念、规律、方法与技巧都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需要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互动性。基于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一、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紧紧围绕着一个共同任务活动中心,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引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营销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在网络上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网络营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想法。

二、应用任务驱动法的步骤和要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面强调的是任务驱动,而对于学生学的方面则强调运用探究性学习法,因此在实施这一教学法时要做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设计,其主要步骤和要点如下。

1.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实际教学中, “任务驱动”法中任务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的科学性:任务设计要考虑学生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过程中, 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任务模块,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2)任务的层次性:任务设计要根据课程总体教学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递进性设计教学任务,注意分散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 把总目标细分成小目标, 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 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3)任务的实用性:任务应该来自现实生活,和生活相关或相近。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网络营销的发展很快,教学内容应尽量与企业和行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和网络营销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最好选择与行业结合最紧密、最实用的知识来教学,比如选择设计网络调查问卷、网站设计、网络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信息的采集、网络购物体验、网络广告方案设计、网络促销设计等为任务内容。

(4)任务的广延性:任务设计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有可扩展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在网络营销促销策划任务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为某个企业做网络营销促销策划,让学生在掌握企业营销理念和策划技巧的同时,使学生有自由发挥空间,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合理分组

为确保任务完成的效果,合理分组很重要。通常任务的工作量比较大,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顺利完成,特别是对于部分学习差生。分组应以“好”“差”结合为基本原则,每组4人左右,让组内同学推举本组的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学习任务,并详细记录过程。同时分组协作的方式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反馈与调控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为使老师能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反馈与调控方面的设计极为重要。要做到勤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听组长汇报,多找组中的“差生”了解情况;老师可通过检查同学的阶段成果掌握每组的学习情况,如有问题及时调控。做好探究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控。

4.评价

评价对学生探究学习有很好地约束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促进作用。制定考评方案应考虑如何通过评价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并促进学生的提高,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评估时要注意多样性和模糊性:评估手段要多样,要注意各个层面的学生,注意个性发展;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应该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重在分析任务本身的完成情况,以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不仅仅是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我在本课程教学的任务评价过程中,通过考察每组的任务总体完成情况结合该组每个学生的工作量和完成质量综合评定出每个学生的成绩,不搞“大锅饭”,以此充分调动组中所有同学的积极性。

三、应用效果及总结

我在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经过两年多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网络营销的教学改革提高了一个很好的手段。

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应用。科学设定任务,完善任务完成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严格控制任务的完成质量,注重任务完成过程的监管和评价环节。在网络营销教学中采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值得我们继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汪晓艳等.“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创新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08).[2] 冯毅.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07).[3] 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6).[4] 闫文轩等.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03).作者简介:臧玉洁 女(1971),籍贯:吉林,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 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

吴丽花 女(1975),籍贯:广东,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物 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

1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教学;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3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讲授以实用、够用为标准,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技能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多年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认为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以某个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对教师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加以描述,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强调的是把知识点巧妙地设置在每个任务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然后通过机械地操练巩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的得到发挥,传统教学重讲轻练,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理论基础上,其特点是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发展而来的,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认知的丰体作用,强调从“学”的角度设计组织每一教学活动。重心落在“学”上。特点是改变了被动的学习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

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可分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成果评价、反馈总结几个阶段,在各个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组织和引导,从而使教学过程可控、有效地进行。下面以“管理站点”为内容的计算机网页制作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作为例子,论述如何有效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

1、任务的提出

任务是任务驱动的核心,提出任务是一堂课的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前设汁出科学、切实可行的任务,既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要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专业知识水平。任务的要求必须描述清晰,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笔者在“管理站点”为内容的一节课中设计的任务是:在上一任务中,通过创建个人网站站点学习了使用Dreamweaver CS3新建站点的方法,创建以后如果需要将站点移植到另一台计算机上该如何完成呢?请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从而引出本次课任务,本任务主要介绍站点的导出与导入方法。任务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思考并动手解决问题的兴趣,可让学生在分析探索中掌握该节课的主要内容。

2、任务的分析

任务提出后,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交流、汇报各个学习协作小组的或个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敢于创新、学会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但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认知的过程,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成任务

在分析任务之后,学生就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着学生操作过程,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针对学生完成任务中发现的问题适当指导。比如在“管理站点”为内容的课中,学生在导出站点时,在文件面板中没有看到导出文件,该怎么办?学生对站点进行导出、导入、编辑上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从而影响完成整个任务的进度。此时,我就进行巡视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必要时可进行演示操作,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掌握管理站点的过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较快完成任务,教师此时可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成果评价

在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同学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教学评价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工作,既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启迪与规划。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要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及时性,对大多数学生要肯定其当前的进步,采取鼓动激励的方法:对少数确有突出成绩有较大发展潜能的学生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更高的要求,使之发现不足,振奋其拼搏精神;而对于个别后进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发现其有利因素,多引导,多激励,使之树立赶超别人的信心。通过评价总结,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充分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5、反馈总结

这是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教师,这是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教学过程,进而可以研究总结教学的得失;作为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反思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中,在学生完成管理站点任务后,笔者会挑选几组人员让他们阐述实现过程,并说明在这过程中哪个步骤较难操作、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然后让另一组学生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如站点的导入、导出和编辑等,小结管理站点的步骤。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从完成本小组任务过程中经过思考获得知识,还能从小组互评过程中,从其他同学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小组互评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点评时教师应着重阐明各个小组操作中可供其他小组学习和借鉴之处,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 使学生从不同途径中获得的知识,得到复习巩固,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1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 是指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学习任务, 供学生分析、讨论, 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掌握任务中所包含的知识点,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完成既定任务, 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技能和学习的方法。要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出有效的驱动“任务”, 关键是要把握好3项要点:

1. 明确“任务”目标

总体目标要细化为可供学生把握的一个个的小模块,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在学生认知目标上由了解到理解、把握, 逐次递进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计算机基础技能去解决不同情况下的简单问题, 进而举一反三。操作技能目标也要从初步学会到熟练应用, 逐步提高教学难度, 要求学生达到连续性、高效率的上机操作, 并能尝试部分复杂操作或未知领域, 即举一反三的探究性学习。

2.“任务”的可操作性

教师在任务设计方面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 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地来组织教学, 对于难度较高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先行示范讲解。

3. 任务设计要兼顾新知识点的传授

对于计算机课程实践任务中的新老问题, 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尝试的机会, 使其取得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也需要适当地予以演示讲解, 使学生的思路能够与授课内容同步进行, 巩固和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与任务教学的组织开展, 这同样也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合理地设计与组织学习任务呢?作者认为, 着重要抓好以下三项教学步骤。

1. 提出任务, 明确要求

提出任务要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涵盖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难易适中, 体现出“在做中学”的实践性特征。如Front Page2002的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 可以开宗明义地提出课程学习目标:制作反映中职学校的主题网站, 并将单元知识点分解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封闭型任务———“制作个人主页”, 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基本知识技能, 并通过个人主页的设计制作加强对网页设计过程的熟悉程度。其次是开放型任务———“制作中职学校主题网站”, 指导学生在主题构思、资料整理、网页设计、网站制作与发布的过程中, 逐步掌握专题网站的设计制作技能。在复习巩固网页制作技能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验信息处理过程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 其核心精髓就在于“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当扮演好顾问的角色, 在旁加以适当的引导或指导, 而不是直接地指出问题处理的方法, 要讲求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互动, 以保证正常而良好的教学环境。具体来讲, 要在教学步骤中抓好以下几点。

(1) 封闭任务布置。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网站设计课堂, 教师可制作专题网站范例, 指导学生结合范例对照自己书面设计的个人简历网站结构图, 帮助学生尽快地明确并完善网站的设计思路。

(2) 完成封闭型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展开, 并不是完全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在师生的沟通互动过程中, 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设计与制作网站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为学生提供部分网站设计素材, 指导学生模仿范例网站结构示意图创建网站结构;个别指导学生解决Front Page2002软件的网页制作问题;要求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创建的是站点还是网站。

(3) 封闭型任务评价总结。教师应当结合典型学生作品, 优秀作品或问题、漏洞较多的作品, 针对作品中的优缺点对网页知识技能进行串讲, 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反思作品设计与制作。

(4) 开放型任务中应注意的事项。开放型任务与封闭型任务的组织实施基本类似, 但考虑到“中职学校”主题网站设计涉及的知识技能点相对复杂, 教师在任务布置过程中, 需要更多地提供或指导学生收集学校的相关文字、图形或图像资源。同时可以通过将网站制作任务细化分解为若干子任务, 降低任务难度以便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因难度过高丧失学习热情。为此, 作者在主题网站设计任务布置与执行过程中, 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启发性问题:完成宣传中职学校的网页, 应包含哪些内容?网页规划步骤包括哪些?如何整理、组织网页资源?网站主题、主色调、布局页面怎么确定?

3. 效果评价, 肯定学生

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是任务驱动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常来讲, 效果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等形式。从教学反馈来看, 绝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网站制作知识与技能, 尽管不同的学生之间可能存在部分差异, 但经过自评互评, 从内容和形式、制作水平、艺术效果、合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细致地评分, 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予以完善或纠正。教师在这一阶段所需承担的任务就在于对有关问题进行最终性的纠正或完善, 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将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的能力拓展上, 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 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应尽量做到当堂反馈、当堂评价, 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增强学习信心。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能够通过一个个典型的任务案例来组织展开教学活动, 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专业课程教育,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这也是未来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的主要方向。

1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课程任务的分解与实现完成教学目标,该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及应用,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及任务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并对其优点和实施步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纳入我国大学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在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辅助,使学生成为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与其他偏重学术化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相比较,《计算机应用基础》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而更多地关注实际操作、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掌握且运用知识。基于知识点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各大院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目前,作为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要学习的课程知识分解在任务中,学生通过实际任务的完成来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预先合理设计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进而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交流,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具体应用,在学习过程中,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进行积极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带动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造者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者,通过提供学习资源,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主体作用。同时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将教师、学生和任务融为一体,给学生构建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氛围。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被动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掌握操作技能。建构主义理论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由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这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特别适合计算机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是教与学相结合的理论,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内含,逐渐形成了与建构主义理论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模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原则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实现了三个中心的改变:将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将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传统教学法中的`以课堂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精神。教师进行任务设置时,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要包含基本的知识点,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重要知识点,或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事先演示一遍,并给出详尽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能够自主操作。例如在学习Windows画图版功能时,首先教师先演示一遍,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幅作品,具体作品学生可以自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绘制,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还培养了创新的精神。(2)任务可操作性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即考虑到任务实现的客观条件。例如,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讲解计算机硬件知识时,如果只是理论讲解,学生对硬件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学条件允许的话,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对计算机进行拆卸和组装,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达到教学目标。(3)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包括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实现任务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使任务的学习更为直观化和形象化,有利于教与学的发展。(4)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意义建构,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反应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意义建构的水平。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应以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同时,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好坏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设计下一任务提供依据。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相对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知识的积累,也不是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进行顺序教学,而是以任务驱动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具有自身的一些优势:(1)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入情境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进入角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中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和完成任务的主人。运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教师于合适的情境中给学生设置任务,组织和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探索精神,引领学生在完成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学习。(3)有利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的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通过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激活,自主进行问题探索,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步骤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原则,具体的教学步骤分如下:(1)提出任务,设置情景。根据教学的要求,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任务。例如:让每个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自己的简历,并给出具体要求,如必须包含照片、图片、艺术字和表格,主题明确,尽量有独特的创意等等。围绕知识点创设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2)组织讨论,分析任务。围绕所给任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任务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寻找解决任务的方法。上述个人简历制作任务中,实际上可以分解成几个小任务,分别来完成。(3)明确思路,示范引领。根据讨论、分析的结果,揭示任务的重点,明确任务的解决思路。如讲解WORD的集成操作界面和一般操作,教师可适当做出示范,可以减少学生走弯路,引领学生抓住解决任务的要领。(4)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如WORD制作个人简历中需要用到“文本框的使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给定的任务要求,自主探索,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有创新发挥的学生,教师应进行鼓励,并对确实有困难的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其完成任务。(5)结果检查,学习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总结任务的解决要点和经验。

五、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兴趣为动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此外,此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对于其他操作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同样适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所学课程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4-27.

[2]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爱鑫.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初探[J].教育与职业,,(6).

[4]沈晓林.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31).

1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内容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说明,任务导向法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法。并且从原理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任务导向法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法任务

20世纪70年代微机进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80年代普及到90年代网络的出现乃至现在互联网开始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系统大面积广泛得到应用,从单机到网络,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从视听技术迅速发展到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领域不断带来新鲜空气。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任务导向法”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任务导向法”源即“任务驱动法”教学法,但是更加强调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目标教学,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而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下面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为例谈谈“任务导向法”的一些作业过程以资抛砖引玉之效。

一、任务切分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知识内容以几何级数地丰富,这对于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面对着众多的新名词新术语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虽然适用于学生的计算机教材已经做了大量的简化,但是,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一不小心又牵扯出一个新内容使学生找不着北。对于学生来说,在入门阶段,如果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就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鉴于此,我们可以采?quot;黑箱原理“,将计算机知识由表及里分成

15.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据调查发现,目前该课程授课过程大部分是在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的,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的屏幕广播、学生演示、屏幕监控,遥控辅导,分组教学等功能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环境符合该课程的要求,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却并未显著提高。原因主要是:该门课程内容多,知识点杂,课时紧,一节课90分钟,大部分时间教师都忙于知识点的介绍和操作步骤的演示,整个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主动传递,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是以机械记忆和模仿操作为主,缺乏创造性、探索性。因此该门课程的授课方法急需改变。

笔者通过实验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适合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该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1.1 何谓“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Task Based Learning)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德兴起的“范例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普遍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计算机类的课程学习中,教师设定课题、给出任务,学生在老师引导和帮助下,积极主动的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或相互协作,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断的获得成就感,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积极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将传统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教师设定的任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1.2“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该种模式是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视频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演示为主;机房上机教学模式,该模式是讲练结合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动传递,学生被动接受,重说教轻互动,重理论轻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再按部就班的机械式地照本宣科,而是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的探索研究从而解决问题,重点放在技能的应用性、关联性和动态性。它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地位。

1.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以任务为主线,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探索、主动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成就满足感和成就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能够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要主动探索,大胆尝试,积极实践,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3)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置一般都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把任务完成的多姿多彩,充满创意。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Word文字处理这个模块通常是教学的重点模块,在这个模块的教学中,我大胆尝试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每节课学生提交的作业让我惊喜的发现学生交给我的不是作业而是一幅幅包含创造力的作品。以下以Word文字处理中图文混排《海报》制作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过程。

1)第一步:设置教学情景,展示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图文混排这一节,教师课前先制作一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能让学生眼睛一亮的《海报》,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融到《海报》中,上课时先把制作好的《海报》展示给学生欣赏,通过这一环节设计出任务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第二步:分析任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欣赏完海报之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问学生海报中用到了那些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总结,列出《海报》中用到的知识点: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首字下沉,分栏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第三步:学生实践,主动尝试:教师在把《海报》中所用的知识点总结后,把海报制作的具体要求和样张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制作海报”的具体任务,在教师引导下制作一份不同风格的海报样式,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设计出一份有个人特色的海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走入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

4)第四步:展示成果,评价任务:教师筛选出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让学生相互点评、相互学习。同时教师要对作品中特色之处及时给与肯定,对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提出改进的建议。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能让学生在作品的欣赏和点评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任务的设计。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时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的任务既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作为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演示和讲解,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既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又能为学生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3.3 相互协作,共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只是与教师交流的平台,也是同学之间交流的平台。因此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协作。但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纪律,维持好课堂秩序。

4 结束语

通过教学实践,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效果良好。“任务驱动教学法”值得在今后的计算机类课程中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该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阐述了该教学法的优点及具体应用过程,并对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应用过程,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孙树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

[2]张季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使用[J].中国科技信,2005(13).

上一篇:我不是一个可以爱上陌生人的人杂文随笔下一篇:医院感控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