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

2024-07-05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共8篇)

1.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 篇一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实施细则》

(修订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工作,根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并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特制定本细则。

一、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其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在通过鉴定后准予结题。

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结题工作原则上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组织进行。根据需要与可能,经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同意,市州和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可对授权的所属单位的一般资助课题和一般课题组织鉴定。未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同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组织课题的鉴定结题,否则将不予认可。

三、从明年开始,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实行等级制。鉴定等级分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由鉴定专家组视成果质量与水平确定。

四、凡符合下列条件的课题可申请免于鉴定。

(一)课题直接相关的成果,获国家级奖、省部级评奖二等奖以上的可以免于鉴定。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奖、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等。

(二)课题主要成果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推广应用的可以免于鉴定。

(三)课题最终成果主体内容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发表或转载,或有2项(含2项)以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可以免于鉴定。

(四)申请免于鉴定的课题,须在《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评审书》中说明理由、附相关证明材料、发表和转载的成果原件,并按课题鉴定结题要求准备好其他相关材料,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核准后,发给结题证书。

(五)免于鉴定的课题结题等级为优秀。

五、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实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课题结题除必须完成开题论证后确定的研究任务外,还必须根据立项课题的类别

和级别分别一定的研究质量与要求:

1、理论性研究:重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5 篇学术论文,其中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2篇;一般资助课题(含青年专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1篇;一般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

2、应用性研究:重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其中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1篇;一般资助课题(含青年专项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3篇学术论文;一般课题至少要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包括有公开刊号的大学学报)发表2篇学术论文。

没达到上述要求的不予结题。

3、最终成果为学术专著或在实践应用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在论文数量和档次要求上可适当放宽。

4、所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专著都必须标明“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字样及课题编号,否则不予认可。

六、课题鉴定结题须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一)申请成果鉴定结题。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主持人应书面向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市(州)或高校管理机构提出鉴定申请(填写《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申请评审书》一式5份),同时提交一式5套课题成果鉴定结题材料,每套材料包括课题研究主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申请评审书》(单独装订),研究报告,成果公报,专著、论文(复印件),其他实践成果、获奖证件、变更申请等。课题结题附件:课题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其他佐证材料。同时报送研究报告、成果公报、论文代表作的电子文档。

申请成果鉴定结题材料无特殊情况必须在成果鉴定前一个月送达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所有材料必须装订成册,装订格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否则,不予受理。

(二)受理成果申请。

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具体经办人根据课题主持人申请,对成果鉴定结题材料及时进行审核,并与课题主持人商定参加鉴定的有关专家、鉴定形式和时间地点,填写《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登记表》,按规定的程序报领导审

批后再提交专家进行鉴定结题。

(三)组织课题成果鉴定

1、成果鉴定分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两种形式进行。特殊情况可采取会议鉴定通讯鉴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省级重点资助课题成果必须采取会议形式进行鉴定。其他课题的鉴定结题形式由课题主持人或课题单位商省规划办确定。

3、采取通讯鉴定形式结题的,每位鉴定专家都应认真审阅鉴定结题材料并写出成果鉴定及等级的书面意见,再由鉴定专家组组长综合形成书面鉴定意见,确定成果鉴定等级。采取会议鉴定形式结题的,每位鉴定专家都要在认真审阅成果材料的基础上,对课题成果进行答辩,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后,由鉴定专家组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书面鉴定意见,确定成果鉴定等级。无论是何种形式鉴定结题,鉴定专家组都应对课题成果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评价,形成《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一式3份。

4、专家鉴定意见应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依据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可持续性的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各类、各级课题研究的特色和要求,重点从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价值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评价措辞要慎重,优秀等级要严格控制。

5、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收齐课题结题材料,根据专家鉴定意见,对通过鉴定的课题颁发结题证书,鉴定等级通过网上公布。

七、课题鉴定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鉴定专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商课题主持人从湖南省教育科学学科专家库中遴选。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3-5人。课题组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成果的鉴定专家,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八、课题鉴定经费从课题研究经费中列支出或由课题所在单位解决。具体数额按有关规定办理。

九、经专家鉴定,课题研究任务没有完成,研究成果不符合要求,未能通过鉴定的课题,课题组可根据专家意见对研究成果作必要的修改完善,在一年内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有经费资助的课题还要追回所拨经费。

十、本实施细则从2010年1月开始实行。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12月1日

2.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 篇二

一、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活动现状

许多的化学教研优质课赛课、大型展示课、研究课等现场, 通常都会以探究性极强的课堂实验活动来展示, 经过教研组精心打造的课堂难有不成功的。这是我们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亮点, 被倡导为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也被业内人士和专家们所积极推崇。虽经现场的热烈大讨论, 教师们激情雀跃, 皆愿复制, 但是沉寂下来后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仍波澜不兴, 难以常态化进行。现实的条件是许多的化学实验难以在课堂上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开展, 许多学校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开出率较低, 实验课普遍流于形式。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教学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条件,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受到了空前的限制和制约, 每个学校、每位化学教师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实验的开展就成了黑板上作画, 纸上来讲练的做法, 实验教学成为无人监督、无人监控的局面。

二、影响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因

从多年的调研来看, 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很难开展, 究其原因, 不外乎以下几点。

1、缺乏实验教学的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

社会对学校关注的是学生考试成绩, 而不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放弃课堂中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的教学成为以“讲”代“做”、以“练”代“画”, 上级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监督机制无法落实到位。一方面,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 化学实验是只有消耗而没有产出的一项工作, 学校领导对实验的教学也就多半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不愿有太多的投入, 这使得许多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药品等靠吃“老本”而勉强支撑。另一方面, 由于各校是化学教师兼职化学实验员的工作, 而化学教师本身任课的工作量普遍繁重, 再让教师本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化学实验, 没有明确的报酬, 没有成绩的肯定, 没有激励的机制, 加之在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有险的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 许多的化学教师就因此而放弃做实验, 宁愿以讲代做。缺乏或缺失激励机制, 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每况愈下。所以许多的学校实验室的管理一片混乱, 实验的开展就成了黑板上作画, 纸上来讲练的做法, 实验教学成为无人监督、无人监控的局面。

2、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严重不足。

化学实验本身的危害性、腐蚀性、污染性等特殊性, 使得化学实验的开展需要专门的场地、专门的设备、与教材实验配套的仪器和药品等, 而现实状况是许多学校没有规范的专门实验室, 没有象样的设施和设备, 没有配套的仪器和药品;没有专职人员管理, 药品浪费严重;没有专门的人员维修, 仪器设备损坏严重。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不足, 远跟不上新教材的实验改革步伐, 难以胜任对新教材的实验教学, 所以许多学校化学教师长期以来只能在行课的教室里以讲实验、画实验为主, 也就不足为怪。

3、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 (或实验员) 。

除高完中往往配有专职实验教师 (或实验员) 外, 一般的单设初中都是任课的化学教师兼职化学实验教师的工作。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对实验的课前充分准备, 化学教师自己为了教学准备的实验总是匆忙、粗疏、随便, 使得药品的消耗多、回收率低、浪费大, 实验成功率低, 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不到位、损坏率高, 身体伤害大, 等等。当然, 事实上各校配备专职实验员的现实性受到很大的挑战, 即使配备了实验教师却又不是专职的话, 也难以为化学教学服务。

4、化学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过硬。

在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少, 实验教学的意识不浓厚, 实验教学的校本教研无法开展, 实验科研课题的研究难以触及, 化学教师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化学专业的教师队伍不稳定, 流失严重。一些学校只能靠自己培养, 常用非专业的教师担任化学教学, 边啃边教, 实验教学上难有落实。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 这一方面除了受经济、交通的影响外, 另一方面是学科给予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少, 凡外出观摩学习与交流往往名额有限, 绝大多数教师失去了外出“洗脑”的机会, 只靠着常年的“苦修行”磨练内功。所以许多农村教师教学年限越长, 教法往往却显得越呆板陈旧、老套定势, 离实验教学的创新要求越来越远。这些因素无一例外地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产生着不利的影响。

5、大班额教学的制约。

近几年来, 许多城区中学生源拥挤, 大班额教学突出, 且不说实验场地的限制, 工作量、劳动量太大, 单是课堂上教师的有效组织工作就难以掌控,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这些现实的因素让许多教师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望而却步。

6、没有实验技能的培训。

多年来, 教学主管部门没有开展过实验学科任课教师及实验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在化学年轻教师一茬一茬地取代了原来的老教师后, 年轻教师的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技能培训, 实验能力差, 实验失败多。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 年轻教师在浮躁心理的支配下, 个人钻研业务的精神与敬业奉献精神缺失, 怕麻烦、怕繁杂, 化学实验就这样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大打折扣, 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成了粉饰的表演, 难以常态化开展。

以上诸因素虽然制约着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 但难道化学课堂实验活动就真的不能常态化开展了吗?

三、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策略

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真的难行吗?其实并不是想象的这么难, 只需要达到两个条件即可——课堂实验微型化和教师的敬业心, 再配以分组实验的教法, 即可常态化地开展实验活动。

1、课堂实验微型化。

所谓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即是经常性、日常性和随堂性开展化学课堂学生实验活动。根据多年的调研经验, 要使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常态化地进行并非不可能, 走实验的微型化道路是最有效的方法。微型化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小, 不会占去太多的时间投入准备, 仪器轻而小, 便于随堂开展。以学生实验活动中的试管实验为例, 常规实验所需反应的溶液大约2ml左右 (学生实际取量比之要多) , 以每滴液体约0.05ml计算, 2ml约需40滴, 以四名学生为一个小组需该溶液2ml, 以现在普遍的大班额60名学生计, 需要15组, 即需30ml, 加上损耗量10mL, 至少得40ml, 以一位老师任教3个班为标准, 这一种药品就得准备120ml。倘若以微型实验来进行, 将试管换成塑料点滴板进行实验则所需溶液就只需2-3滴, 一个60名学生的班级实验活动教学只需约3ml, 3个班的实验活动教学约需10ml, 一块塑料点滴板同时可做多个实验。以这种微型化实验进行学生实验活动, 即便一节课内容中实验活动需要10种药品 (试剂瓶也微型化) , 也因其微型的量和仪器而大大减少了教师课前实验药品准备的工作量和劳动量, 则这样的实验活动课开展起来就没有多大的困难, 微型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用一两个实验盘就可以完全盛装下, 随时可以让学生端到上课班级的教室, 课前让班上的小组长将实验仪器药品分发到各小组去, 两三分钟即可完成, 这样一节课堂实验活动的教学课即可开始了。万盛区的一个化学课题组就使这种学生实验活动课堂进行了常态化地开展。教材所要求的所有学生实验活动一律在课堂上开展探究, 不能由教师演示代替。

将实验微型化, 学生参与和动手的机会多, 微型化实验课堂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好、安全性好、节约药品、节省开支、环境污染少。经济落后、实验经费和实验设备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学校, 都可以选择微型化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万盛区的市级课题《农村初中利用身边易得材料进行微型实验的探究》化学课题组利用身边的生活材料开发微型实验资源解决了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

2、教师的敬业心。

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基础, 即便微型实验的准备不耽误多大的时间和精力, 但还是需要教师课前的积极有效地准备, 毕竟多出一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 “讲实验”、“画实验”速战速决, 许多老师就这样将实验“减省”过去了, 简单实验做点演示, 麻烦的实验以讲代做或以画代做直接省掉。有这种教学心态的老师, 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诿, 学生的实验活动都难以开展。其实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什么条件和细节都达到了你才去进行, 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矛盾, 开展学生实验活动就是一个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需要教师的敬业心来支撑, 教师没有了敬业心, 什么工作都会打折扣, 包括化学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这样的教学细节。

即使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室设施, 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只要我们的化学教师有必要的专业素质和对待工作的敬业心, 走实验的微型化之路就不愁不能常态化开展化学课堂实验活动。

3、分解大班额分组实验。

既然“挤挤一堂”的教室里难以开展探究实验, 索性把探究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到实验室完成。由于实验教室容纳的学生有限, 可以分成两小组分批先后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因实验室没有专职实验员, 都是由任课较少的年轻教师兼职, 留在教室的这组学生就会没人管理。为了避免没人管理的局面产生, 利用同一年级同一教研组的老师协同合作, 没有轮流到的学生在教室上预习实验或完成实验报告, 由教研组没有课的老师临时监管。轮到做实验的这一组学生就进实验室去做实验, 由任课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师在所做的新教材所有演示实验中, 先集中预设实验内容, 简单的实验可归为学生实验, 实验多了再集中起来一次完成。虽然学生实验的进度可能与教学进度不一致, 但是在教师预设实验报告内容的引导下, 学生完成简单实验没有难度, 这样在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并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从教师的演示实验中获得知识, 还可以通过亲自实验得到启示。这种教学方法虽可行, 但工作量大, 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可能存在冲突, 班级的众多也使学生实验的周期拖得很长。虽然如此, 但最终得以用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常态化地开展了实验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深入学习, 认真领会新教材改革的精神实质, 深刻分析原有的做法的利与弊, 转变教学观念, 拓展思路, 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灵活而创造性地开展好常态的实验教学活动, 使教学少走弯路, 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与高效性的目的。每一位化学教师拿出自己的敬业心, 走实验的微型化之路, 相信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一定能常态化地顺利开展。

摘要: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实验教学的常态化开展越来越难, 越来越少, 本文从影响实验教学常态化开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寻找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使实验教学活动能克服各种困难因素而常态化地进行开展。

关键词:化学课堂,常态化,实验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谷莹莹.科学探究更需常态化.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0 (9) .

[2]胡守会.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1) .

3.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 篇三

各有关单位:

成果鉴定结题工作是省社科规划课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科学评价课题成果,提高成果质量,促进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各单位要认真做好课题鉴定结题工作,把好“出口关”,提高按时结题率与研究质量,把成果是否被使用作为课题结题的重要标准,引导研究者关注成果应用、推广与宣传。为进一步加强省社科规划课题鉴定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社科规划课题的结题要求:

1、成果形式为论文的,要求公开发表,否则不予结题。成果形式为著作的,要求公开出版,否则不予结题。因为著作出版有一个周期的问题,所以允许课题负责人拿完成的书稿加上出版社正式的出版合同申请结题,对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课题完成,但不发结题证书,也不拨付后续经费。著作正式出版后再办理正式的结题手续。

2、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之一,否则不予结题:(1)有省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2)相关实际工作部门使用采纳。(3)送交相关部门领导批阅。

3、博士生课题如果在计划完成时间内,成果已出版发行,可以拿出版物来结题;如果没有出版,可以拿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前专家的评审意见来结题(以博士生毕业论文申报课题的)。

4、申报时最终成果形式选择为多项的,需同时达到相应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否则不予结题。如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论文要发表,并且研究报告要满足结题要求中第2条所规定的条件。

5、所有的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都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省规划课题成果”字样,否则也不能结题。

二、省社科规划课题的结题程序

1、重大课题和文化研究工程课题:这两类课题完成以后,科研处要及时将成果及相关材料送交规划办(重大招标课题要求成果打印稿交5份,文化研究工程课题成果打印稿3份),由规划办组织专家鉴定结题。

2、其它课题按结题要求,科研处仔细审核,论文形式的,要求附上发表刊物的原件1份。著作要求送交10本书。研究报告的相关材料也要求是原件。符合要求后,科研处在《规划课题结题审批书》上签署意见,连同其他材料,报省社科规划办审批。

三、省社科规划课题审核审批的时间要求:

各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报送已完成的成果。省社科规划办在接收报送成果一个月内反馈审批意见。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结题材料的报送工作。省社科规划办不接收课题组自行报送的结题材料。规划办暂时定为每月月初公布上月结题情况。

四、为进一步加强省社科规划课题管理,督促项目承担者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现决定对2004-2007年立项到期未完成的省社科规划课题进行清理。请各单位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1、本次清理的项目范围是: 2004-2007年立项到期未完成(包括延期以后仍未完成)的省社科规划课题。

2、具体做法:

(1)2004立项的省社科规划课题,截至到2008年5月31日仍未完成的,一律予以撤题。

(2)2005年立项的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省社科规划课题,到期未完成的(包括延期以后仍未完成),原则上不能延期。如在一个月之内,不能提供完整的结题材料,予以撤题处理。

(3)2006——2007年立项的省社科规划课题,到期未完成的(包括延期以后仍未完成),且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需提交关于课题进展详细情况说明的报告,特别要说明该研究是否仍能适用于当前的形势发展,由省社科规划办审核后给出撤题或者延期的处理意见。

(4)2005——2007立项的省社科规划课题,到期未完成(包括延期以后仍未完成)且成果形式为论文、专著的,如确需延期完成的,由项目负责人提出延期申请,说明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作出具体完成时间的承诺;同时要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盖章后报省社科规划办审批。

(5)2004年之前立项的规划课题至今仍未完成(包括延期以后仍未完成)的一律按撤题处理。

(6)为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对于所有被撤销的课题,不再拨付预留经费,项目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省社科所有类型的规划课题。

请各单位根据通知要求,严格课题管理,切实做好本单位的鉴定结题工作。对本单位课题清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出书面报告,并对每个课题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并于2008年7月1日前将书面报告及相关课题延期或终止等材料统一报送我办。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4.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 篇四

谁之错?

——农村学生隐性辍学之刍议

陈全义

湖南怀化辰溪二中

419500 *** 李子碧

湖南怀化辰溪二中

419500 *** 曾贤英

湖南怀化辰溪二中

419500 *** 胡绍贞

湖南怀化辰溪二中

419500 ***

关键词:农村教育 学校教师 隐性辍学 现状 成因

危害 解决措施

谢 辞:本论文的写作,得到了辰溪县教育局、辰溪二中和辰溪各农村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的大力支持、配合,也参考了一些有关文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 哉!

——题记

“菁菁校园里,隐性辍学知多少?莘莘学子,书山迷径,学海折帆。”提笔写下以上词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痛心疾首。因为我们在调查、研究辰溪县农村学生隐性辍学情况时,切肤之痛地感受到:隐性辍学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一群迷惘而又无奈的孩子,一群被唯升学教育无情抛弃的孩子!隐性辍学还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沉重的现实,一种逼近的危机!隐性辍学更不

5.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成果要求 篇五

1、结题验收:省拨经费在5万元以下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任务书》的约定,在完成研究任务后2个月内,向省科技厅主管处室提交申请结题验收相关资料。经主管处室、计划处审核后,提出准予结题或不予结题意见。经审核通过结题的,颁发《湖北省软科学研究成果结题证书》。

申请结题验收需提交的书面材料:1)《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结题表》一式2份;2)课题研究报告及研究报告摘要(3000字以内)一式2份;3)按任务书规定提交的其他研究报告、出版物等研究成果;4)课题经费支出决算表(要求加盖财务公章)。

2、评审验收:省拨经费在5万元以上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任务书》的约定,在完成研究任务后2个月内,向省科技厅主管处室提交申请评审验收相关资料。省科技厅主管处室组织5-7人的专家组,采取会议评审或通信评审方式,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评审。经评审通过验收的,颁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项目承担单位可据此进行软科学研究成果登记。

申请评审验收需提交的书面材料:1)《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申请表》、《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自评估报告》各一式2份;2)课题研究报告及研究报告摘要(3000字左右)一式两份;3)按任务书规定提交的其他研究报告、出版物等研究成果;4)《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证书》一式2份。

注:省拨经费在5万元以下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也可申请组织评审验收。

附件1:

软科学研究报告编写格式(参考)

一、封面

1、左上角标注:项目编号:(请填写项目任务书上的编号);

2、居中写明:(课题名称)研究报告;

3、课题名称下分行注明: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完成时间等;

二、目录

三、研究报告正文

四、参考文献

五、课题组成员及协作完成单位信息

六、著作权说明:本研究报告由本课题组独立完成,授权湖北省科技厅在内部资料上刊载,如需转载,请取得课题组同意。

七、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情况说明和推广计划

八、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的建议

附件2:

软科学研究报告摘要编写格式(参考)

标题(可使用课题名称或根据摘要内容拟定名称)

课题完成人(只注明课题第一完成人和第二完成人名称和单位,课题组其他成员可以备注形式说明)

内容摘要:100字左右

报告摘要正文:应选取项目研究中决策参考价值较大的角度,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撰写研究报告摘要。对问题的概括要准确、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分析问题要作到有理有据、数据丰富、观点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有关政策建议是研究报告摘要的重点内容,应作到思路明确、针对性强、具体可行。

著作权说明:本研究报告由本课题组独立完成,授权湖北省科技厅在内部资料上刊载,如需转载,请取得课题组同意。

6.课题结题成果公报 篇六

课题名称: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类别:济源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

课题主持人: 李应军 中学高级教师 校长 济源市邵原二中 主要研究人员: 李自强 杨寸现 卢小宝 李芳芳

张晶晶 陈小云 王 成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

成果公报

内容摘要: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研究意识;进行专业阅读,理论学习,让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或高级教育教学骨干,让中年教师成长经验型老师向学者型老师转变;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促成长、校本教研科学化的研究,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八个一”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年老师和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赛课活动;利于学校的优质网络资源,以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研修;鼓励老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形式的网络在线培训,让一些中青年老师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去深造学习。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 教育科研 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

正文:

一、内容与方法

(一)、制定多样教研制度,保障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1、“解读中青年教师”制度

即在教研活动前,根据教研的专题,收集来自青年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了解中年教师的困惑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中年老师的成材。

2、“骨干教师论坛”制度

所谓“骨干教师论坛”制度,就是让中年教师把整理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这一教师群体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从新手走向成熟,积淀了一定的教学心得,但他们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没有了激情和动力,学校要求他们撰写教学反思,来帮带青年老师成长,让中年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逐步向名师发展。

3、“青年教师展示课”制度

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个体差异,适时适宜地提出“秀一秀”制度,力图为每位青年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锻炼的舞台。安排青年教师“研究课”,验证教研活动研究的方法策略是否可行。鼓励青年教师做“分享课”,突现青年教师个性发挥,彼此之间相互观

摩,寻找差距。激励青年教师做“展示课”,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大空间和舞台,在锻炼中提高专业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三位一体的班主任”制度

青年教师对于班级建设、落实常规管理存在困惑,为避免因教育过程的割裂造成低效教学,让班中的三位教师成为合作伙伴,教育的整体。我们成立了中青年教师项目研究小组,研究制定了不同年龄段主配班进班制度。每个班级配备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让中年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这项制度有效解决了青年教师在基础性常规工作方面的困惑,使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的观察分析更全面。

5、“书香校园”的学习制度

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教学业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此我们建立了“书香校园”学习制度。学校不断丰富书籍库,给这些教师推荐一些教育教学专著,此外,我们还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经费,鼓励他们到各大书店去找寻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

6、“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评选”制度

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掘“亮点”树立自信,为此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的“教坛新秀”和中年教师的“教学能手”评选制度。让中青年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让教师们也能在教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成功的价值。

(二)、守好“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活动

1、改革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模式,确立新课改理念

我校有模式“5+1课堂教学模式”,但不唯模式,让教师在践行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张扬个性。本学年教导处重新完善了“1”这一课前热身环节,对其提出的依据、环节操作及遵循原则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全体教师能够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形成了我校独特的课堂教学风貌。为使课堂模式更加实用,各学科组探索归纳出了适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5+1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2、开展“五课两活动”,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把“听-评-议课”作为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通过“五课两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五课”即:教研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新招教师汇报课。“两活动”即:“我的模式我的课诊断”活动,分为“自我诊断”、“同事诊断”与“课堂医方”三个内容;“同课异构课堂矫正”活动。此项举措,使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业务、比素质、创先争优”的热潮,达到了互帮互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三).组织多种教研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推荐阅读材料和书目的大阅读活动

为了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组织中青年教师学习初中特级教师们的书籍,通过认真学习特级教师走过的成功教育之路和认真分析她们成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了中

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年来,各教研组向教师推出了十几本阅读书目,如《叶圣陶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赏识你的学生》、《教育常识》等,教师们通过阅读,汲取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举办“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讲座活动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作“教育心得”的讲座。作讲座的老师介绍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或围绕课题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了平台。

3、请名师和名校教师来学校为青年老师开展大讲堂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源头活水的作用,让老师们不断吸取营养,在学习中进步、成长,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校多次请进镇级名师和送课下乡的教师来学校讲学。邀请郑州九十六河南省名师教师张春旺老师来学校作讲座,使学校青年教师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名师名家,对学校的青年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4、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活动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听专家讲座,他们回来后向学校教师汇报学习体会和收获。一年来,我校的青年教师高英、李林盈、李芳芳等青年教师分别前往南阳、浙江、郑州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学校的中年教师杨小梅参加了河南省名师培训。

5、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以比赛的方式,能极大地调动中青年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价值,体验成功愉悦的机遇。一年来,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如教师的论文、案例、优质课评选活动。

6、引导教师写学习心得并网上发帖,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为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学校要求:近五年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至少20篇,可选择一些优秀的案例在网上交流;每学年中年教师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一篇,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平时业务考核和教研组考核。

(四).构建多元教研模式,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以主题教研和案例分析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我们将教学中具有典型、真实、普遍性的教学案例呈现出来,先让青年教师们自己查资料,研究分析问题,做好前期准备,然后在案例分析讨论会上,当场选出一名教师主讲,陈述问题,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再由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研组织者要起到导航的作用,根据教师的需要和关注点适时给予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互动,在关键的时候抛出问题、摆出观点,引导教师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由于这种研讨方式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活动进行,将日常教学与行动研究自然结合,有助于教师带着研究 6 的意识去开展每天的工作,从而促使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育行为中。

2、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教研活动

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要来源于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要,都是在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惑,从而使中青年教师们乐意做这样的课题研究。对青年教师,我们要求起码有校课题,对骨干教师我们要求至少有市级立项课题。我校有省市级立项课题《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等四项。个人课题有荆惠芳的《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等三项。课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教师们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了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同时课题研究也提高了青年教师们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以学科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备课组为主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型教研活动

我们把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学科为单位教研活动,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针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或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学习研讨,或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学习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等,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第二层面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由年级组长或中年教师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年级组教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励志教育等为研究课题,年级组开展的数学竞

赛、经典诵读和英语听写大赛等多方面展教研活动,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第三层面是年级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学校把星期四晚上确定为集体备课活动,把本年级的两个或三个相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把一周来遇到的教学困惑进行讨论和交流,安排共备下周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三个同学科教师的进度统一,教案统一,学案统一。也可以比较随意,也可以有一定的主题。这种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型教研活动,尊重了教师的教研兴趣,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使教师都能从教研活动中受益。

4、撰写每月教学总结、教学心得,教研成果推介会活动

中青年教师们通过教研实践产生了好的教育效果或研究出了有效的教研成果,学校要求教师每月中青年教师撰写一篇教学总结和教学心得,选择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心得,在学校教研会议上进行交流学习。实践证明教研成果推介活动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起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年教师获得了成功感,进而使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得以不断延续。

(五)、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活动 为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把立足校本教研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在校本教研的形式和途径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1、过硬基本功——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我校专门为老师们布置了“练功室”,实行日练、周评、月总结,形成常规,强化教师的“五功六能”。(其中“五功”是指:两字一

话、编写教案、撰写说课稿、评课、写教案反思。“六能”是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班务管理能力。)要求中青年教师练好写字功,练好教学设计功,练好课堂组织功,练好班级管理功。学校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勤奋好学,主动参加各项竞赛,尽快成长为镇、市、省级的优秀老师。

2、主题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

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题,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小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如“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堂环节如何过渡更自然”等,努力做到研讨有主题、有实效。其次,学校利用周四晚的集体备课时间,围绕“课堂教学”与“专业成长”两大方面,为老师们精心印发材料,讨论学习并写出“我的反思”。研修活动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利于教师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

3、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我校组织了“说课标,说教材”的专题培训,骨干老师高英和张红豆老师做了示范课,通过培训,广大教师对课标和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学校还定期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卢小宝老师对多媒体电子白板及展台的运用做专项的培训,掀起了全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使多媒体电化教学有效地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

4、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本,我校把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导处对教学反思的范围、内容和书写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每位老师每周书写三个不少于500字的教学反思,并上传到济源教育网的研修茶座上。

5、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抓学习。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让骨干教师同读一本书汲取教育教学经验。搭平台。学校每月举行一次骨干教师专题论坛或说教活动,其内容主要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疑难。重科研。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要求他们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做“研究型教师”。倾政策。对考核过关的骨干教师,学校在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方面予以倾斜。

6、狠抓青年教师培养,坚持实施“青蓝工程”

制订 “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传、帮、带” 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深化落实“八个一工程”。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八个一工程”要求,严格落实,雷打不动。完善建立成长档案。要求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个人规划和成长轨迹。继续定期心灵沟通。每月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导与他们交流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给他们鼓劲。

(六).创建合理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确立以“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宗旨,从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着手,尝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我校教师成长档案主要包括:一是教师的基本信息与资料,如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从事教育教学岗位、经历,个人特长、喜好等。二是能反映教师成长过程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有教师个人三到五年的成长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发表或获奖的教学成果与证书复印件;观摩展示教学或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的记录表等;反映专业成长中的典型事件记录;教师专业学习、培训及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思的相关材料;所教学生学习和活动情况等。

二、成果与影响

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和进步,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所采取的途径是有效的。通过这一阶段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他们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的有了长足的提升

近一年来,学校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长足的提升,教师进行教育类专业书籍的阅读达210本以上,书写笔记80余本,200多万字,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心得近500篇,有35论文在市在国家、省市级教育刊物上获奖或在研修茶座上进行交流。其中青年教师荆会芳的《浅谈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在省级刊物上发表,青年教师杨艳平《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在《学习周报》上发表;中年教师孔祥胜老师的《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读与算》刊物上发表,《谈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在国家级刊物《试题研究》上发表;青年教师张晶晶老师的网络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在过去的一年

里,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取得可喜的成绩,有省市级立项课题《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等四项;个人课题有荆惠芳的《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等三个课题进行立项,预计在今年将要结题。

(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水平的提升

一年来,学校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讲普通话、写粉笔字、说教材说课标、编写教案是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每月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设置了练功房。教师在课余时间到练功房进行粉笔字、钢笔字和普通话训练。一年来,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了明显的改观,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学校有多位青年教师参加市镇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青年教师陈小云的粉笔字荣获镇一等奖,张晶晶在济源市教育局举办的“我的特岗生活”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济源市“学习身边的张丽莉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一年来,我们积极创设多种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提升。如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的教材教法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要求中青年教师坚持做历年的中招试题,让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吃透考试和中招动向。理论知识的加强,教学水平的提高,基本功的提升为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张晶晶老师在济源市首届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荆会芳教师在省生

物优质课中我以最年轻的一名选手荣获了一等奖。2011年她又一次代表济源市参加省技能大赛,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有大幅度的提升

近一年来,我校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镇市级组织的各类优质课比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青年教师荆惠芳老师被评为“市教学新秀”,青年教师尹娜娜、刘柳杨参加的市教研室组织的数学、地理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青年教师李芳芳、吴艳艳参加市师训科组织的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分别荣获二等奖。中年教师孔祥胜被评为济源市优秀班主任,中年教师李正霞荣获济源市师德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五)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辅导得奖方面的提升

一年来,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辅导方面也取得优异的成绩,杨小梅教师获得“我的中国梦”征文优秀辅导教师、“文心杯”作文辅导优秀指导教师、“文心杯”作文辅导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杨寸现老师被评为济源市“中小学运动会优秀辅导教师”。我校语文教研组获市“优秀教研团体”称号;2013年12月5日,我校李芳芳等老师组织的学生经典诵读《情系家乡》在市教研室举行“中学生素养提升活动”展演中获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三、改进与完善

近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对“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对提升中青年教师的自身素

质、业务水平、专业成长等方面带来了成效,给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完善与研究。同样是中青年教师,有的可能善于教学,有的则更喜欢科研;有的可能善于说理技巧,而另一些则更擅长感染艺术;同样搞科研,也会因为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优势领域。另外,教师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方方面面都要投入就会出现精力不济、顾此失彼的局面。因此,帮助青年教师保持优势,确立发展方向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中年教师也应在综合考察内外环境和需求的基础上,寻找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作为发展方向,并形成相应的定位,以帮助自己在教师队伍中确立相对的优势和在孩子心目中的独特魅力。若不如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可能因方向不明而盲目,既无优势也无特色而流于平庸。

7.课题结题要求 篇七

一、结题需要提交的材料:

(1)课题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2)课题申报书;

(3)开题报告;

(4)结题申请书;

(5)结题报告——对研究课题的全面总结;

(6)成果鉴定书(见附件3、4);

(7)课题研究过程材料——要求每学期进行两次总结;

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如照片、调查表、作品等。

(8)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围绕课题撰写的论文、公开课等证书复印件,发表文章复印件,著作等;

(9)重要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

二、材料打印及装订要求

1、A4纸打印,为便于修改,暂不装订。

2、标题字号不小于三号,宋体,加粗。正文字号小四,宋体。正文行距20磅。

3、封面(题目:小二号或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XXX课题

成果鉴定材料

课题主持人XXX

课题组成员XXX XXX XXX

单位

时间

4、材料顺序

(1)《课题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2)课题申报书(加盖学校公章)

(3)开题报告(加盖学校公章)

(4)结题申请书(加盖学校公章)

(5)结题报告(加盖学校公章)

(6)成果鉴定书

(7)课题过程材料(包含课题每个阶段)

(8)成果相关证明材料及课题过程中发表的论文复印件

(9)重要变更申请及获准批复

(7)、(8)项须附加《材料清单》(包含名称、件数、页数)

5、材料份数

8.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结题报告 篇八

结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课题承担人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

JG07286

周德永 李 伟 寿县涧沟镇朱厂小学

所在单位

涧沟镇中心校

涧沟中心校课题组 2008年12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安 徽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的

结 题 报 告

安徽省寿县涧沟中心校课题组

执笔:周德永

【引言】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以远程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农村课堂的教学效益,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成为打破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性造成的农村与城镇学生享受教育的不公平。很大程度的缩短了城乡教育的差异。同时,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并能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的进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通过参与安徽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 的研究工作,并把着力点放在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至力于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逐步形成“以远程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带动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的办学特色。我们在市县教研室、电教馆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一年的研究探索,本课题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是指在课程教学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过程中把远程教育卫星下载资源、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下载资源、光盘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可选择不同方式实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并得到培养创新人才的共同目标。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为我校培养一批名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远程教育资源 效益 课堂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也是打造公平教育,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一条快车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必须要能够得到充分的信息资源,同时也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把现代化的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带入课堂。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辖区内的中小学都已配备了远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并将“天网”与“地网”有效结合,利用这套系统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资源,将现代远程教育运用于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呼唤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在市县教研室的帮助下,我校申报的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水平》被确定为安徽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时代的需求、实际的需要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1这一精神,我县已正式启动此项工程。为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特别是一般的村小,开辟了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这些信息闭塞的农村学校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发展提升的机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会使整个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此,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功能角色和主导作用,都必须进行彻底的转换、调整和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教师将是能够尊重、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型、创新型和研究型的教师。

然而,囿于当前我县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现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很多学校都措手不及,一片茫然!这些难得的远程教育资源大有闲置可能。因此,充分发挥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 1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解读》第92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5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的效益,探讨和研究基于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水平,属当务之急,且势在必行。

2、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问题。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呼唤教育公平,要求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农村小学的课堂也能享受的城市课堂那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以远程教育资源为基础的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整合,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使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更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而我们传统的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引领时代的新型的创新人才显然落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能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课堂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直观有趣,引人入胜的学习途径。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好为农村课堂教学解决了这一技术、资源的难题。然而,远程资源平台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媒体资源如何才能有效的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是一道摆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面前的难题。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解决这一难题,使远程教育资源平台这一功高盖世、利国利民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探讨远程教育资源的课堂有效的应用模式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远程教育媒体资源,如何应用它,当前在教师中无外乎存在以下两种方式:

1)上课把下载刻录的光盘当电影看。有的教师甚至认为,现在有了多媒体光盘,光盘里的教师都是专家,他们的课上得很好,干脆就把课堂全交给电视里的教师了,教师只要负责光盘播放,中间过程的启承转接以及课堂秩序的维护就行了。

2)课堂全程课件化。有的教师认为,既然多媒体课件集声、光、动画于一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卫星源源不断地发送到学校,有的教师就把这些课件直接拿来用,使自己的课堂跟着课件走,甚至一节课都要使用多种格式差异、内容相同的课件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没有发挥主动性,而成了课件的“奴隶”。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突破目前远程教育资源进入课堂的瓶颈,逐步形成一套基于远程教育资源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如何把光盘内容、卫星下载资源进行有机组合,然后与与课堂教学整合?如何把远程教育资源与三种远程教育工程模式的有机整合?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通过不断实践和研究,探求课堂上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方法,真正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并使教师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杜绝纯粹依赖资源现象,用好资源,用活资源。让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的应用“适时,适度,适恰”;其次是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备课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时既要备学生、教材、教法,还要备资源,有效地将远程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光盘,将光盘上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其三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远程教育资源可以使用在课堂教学上,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外拓展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在课堂,而是随时、随地能够学习,构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真正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远程”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普及信息化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信息化技术课程,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2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 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更具深远的意义。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及其全方位应用,不仅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2、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支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特点和功能的释放给沉寂单一的农村学校带来优质资源,给课堂以生机,优化 2 《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

《中小学电化教育》第8期

2007年8月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3、认知教学论支持和指导课堂教学多感官认知。远教资源的应用不仅让学生在农村就能享用优质教育资源,还教给教师怎样教的方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4、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信息化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支持。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实现远程教育的环境下,为农村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充实条件。在这一条件下,我们可以依托“主导——主体”的先进教学理论,把教育教学中的课程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学科课程中各要素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

3四、课题研究的组织

1、领导组 组 长:文继兵

副组长:李 伟、周德永、曹纪元、卜长乐、代传启

2、研究组:

(1)周德永、李 伟、曹纪元: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课题的实施,负责课题计划、方案的拟定,资料的管理,指导各子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周德永承担《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课题最终成果(工作报告)的撰写。

《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113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2)、李 伟、李 迁:

统筹、协调本课题研究工作,争取条件增加本课题研究需要的设备设施投入,承担“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的督导评价机制研究以及课题组的教科研制度建设。

(3)、卜长乐、周德永、穆道勋: 专项负责典型案例。(4)、李 伟、李 迁 搜集、归纳、整理资料。(5)、李 伟: 负责校际联络协调。

(6)、信息技术指导教师:穆道勋、周德永、李 迁(7)、江福军:负责承担《卫星传输的资源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子题。

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以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进行研究。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时,我们将本着“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的指导思想,努力创造一种团结民主、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科研氛围,力求做到边学习培训,边研究应用,边推出成果,边总结推广这一实用性的研究方法。

具体步骤是:

1、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聘请市县教研专家作专题报告;

2、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做好硬件设施的投入配备工作;利用现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有的远程教育工程配套的硬件设备建设具有远程教育工程特色的农村中小学模式二的多媒体教室。

3、配备适合教学及课题研究所需的软件;

4、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5、各学科开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实践活动; 我们研究的途径主要有: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如研究型学习、参与式学习、反思型学习和资源型学习等,并把学习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上好实验课、研究课,研究远程教育资源在各种条件下在课堂应用的模式,探索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及时撰写论文、小结等,开展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交流、专题研讨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活动等。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和对比实验等科学方法,来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探索远程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才能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

六、课题的研究过程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这一重点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寻找适合学科教学的模式,同时制作一定量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一)、准备、分析阶段(2007年4月-2008年1月)随着我县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三种渠道的资源扑面而来,来自于“天网”的卫星接受系统,来自于“地网”的“国家基础教育资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源网”提供的素材,以及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分发的课堂教学播放光盘,这些资源如何利用显得日益紧迫。2007年4月,涧沟中心校召集部分教师,提出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紧接着的4月7日,涧沟中心校委托周德永、李伟两位同志着手开展课题定题的相关工作。经过涧沟中心校教研工作会议研究,把《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作为研究的课题,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2007年5月,论证确立研究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同时,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调查访谈,作好统计分析前的材料收集、准备工作。接着,参研学校的远程教育技术员把本校的农远工程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了整理,课题组对参研单位的教师信息技术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发了《中心校教师信息技术状况问卷调查表》,基本摸清了参研学校教师应用农远设备、资源能力的基本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为后期的教师培训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6月,课题申请报告由周德永同志撰写完成,并向寿县教研室递交了课题研究申请。2007年10月本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省重点研究课题,课题代码:JG07286。至此,课题研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我们在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的重视下,于2008年1月12日举行了课题开题工作会议。地点在涧沟中心校多媒体教室,评议专家有市教研室主任何鼎友,副主任贾斌,特级教师张初平,县教研室副主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任,高级教师祝绍德。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工作会。

(二)、落实、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7年6月)

1、组织培训:课题组负责人于2003年3月参加了寿县教研室举行的第一次培训会,倾听了到会专家和精于课题研究的老师的指导,感到收获很大。回来后,首先向分管领导进行了认真的汇报,然后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把县教研室祝绍德主任的要求以及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了全面的传达和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细化了每个人承担的任务,使之更具体、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为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实施“三个一”工程:课题组教师(或自己辅导的年轻教师)每人至少要讲一节全校性的运用远程资源媒体媒体辅助教学的公开课,每人要用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一件完整的课件,每人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我校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与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模式(1)光盘播放的教学应用模式 ①全部应用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基本操作程序为:由课前预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教师组织教学:教师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提出本课学习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要求。接着,教学光盘播放,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集体收看教学光盘。然后,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教师组织或由学生自己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布置的或观看教学光盘所发现的学习问题。最后师生进行课堂小结,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或者由教师进行小结,或者由学生进行小结,或者由师生共同来完成这一教学环节。课后延伸:对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学生进行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考核,把脉课堂教学,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紧接着,就是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学生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②优选应用模式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地、有选择地应用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此种方式主要是借助于光盘媒体的突破重难点的内容点睛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益。主要有两种形式:

第一、以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为主的方式:做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确立、教学活动的编排,包括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学法指导、播放教学光盘等都以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为主。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包括教师讲解主要教学内容、教科书内容和教学光盘内容,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以及其它与本课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选择的播放教学光盘,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个人探究、划分小组开展协作学习等。教师课堂教学小结可以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最后还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诊断课堂教学,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最后是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之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

第二、光盘为主型:即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播放教学光盘开展教学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稳定教学秩序、明确教学目标、提示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等。接着播放教学光盘。其间,教师也可进行适当指导、点拨。紧接着,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最后还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以此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最后一步仍然是知识内化与迁移,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③有机整合应用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光盘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与教材、下载的远程教育资源等有机地加以融合,按照课堂整体教学设计加以应用。教学过程中“边讲边放”或“边放边讲”。可以是先讲解后播放光盘和先播放光盘后讲解。前者的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准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教师讲授,讲解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并提示将要播放的教学光盘内容;播放教学光盘。最后,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最后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问题、学生书面答卷等检测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检测课堂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最后一步仍然是知识内化与迁移,通过练习,使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后者的操作程序为:教师组织教学,由课前准备过渡到课堂教学;播放教学光盘;教师讲授,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结合所播放的教学光盘内容反复强调并与之相互印证;课堂教学小结,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就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评价,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学生书面答卷等评价形式,对学生当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评估课堂教学,以便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也可以采用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评价。通过评价,进一步明确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识内化与迁移,通过布置练习,使掌握并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发展综合素质。(2)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模式

①照搬照套的模式:就是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直接照搬卫星下载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是教案,也课堂教学,包括教学光盘所提供的课堂教学,对上述教育教学资源不作大规模调整,直接作为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而进行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参与资源学习为主,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学伴。这种资源应用形势也有人称之为全部应用式或直播式。其操作流程一般是:教师组织教学;进行网络资源调用或教学光盘播放;学生参与网络资源或教学光盘学习;教师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与点拨。

②剪切应用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使用远程教育(教学光盘)开展教学活动。在资源应用教学活动中,明显突出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农远”工程模式二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仅仅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其基本操作流程是:进行课前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剪裁下载资源或教学光盘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小结。

③整合应用模式,这种模式教学是“农远”工程模式二的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中难度最大和对教师教学水平要求最高的教学资源应用方法。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教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学特点等教学实际情况,按照教师的教学涉及对关乎课堂教学的全部资源(课本资源、网络资源、光盘资源及其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贯彻教师教学设计意图的综合资源,具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其基本操作流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规划;搜集整理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可行性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利用课件实施课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与前两种教学方法相比较,整合应用的方法耗时、费力,但资源应用的效度明显要比其他方法高明的得多。此种方法的运用需要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新精神与业务能力。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以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模式的从理论到操作的研究,分别以公开课或指导上公开课、组织研讨等形式,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每次都要求把远程教育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这些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应该怎么发挥才好,我们对每次的公开课要认真剖析,主讲教师设计一节利用远教媒体资源的课——现场做课——说课——评委点评——总结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组织了全校性的示范课,向全校推广优秀成果。

4、利用远教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开辟课题组专用网站进行广泛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中,课题组的老师们,一方面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制作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并把这些课件与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分析比对,评价利用媒体资源的成败得失以及所采用形式的优劣点,从而进行归纳总结,优选把农远资源应用到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课堂提高课堂效益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课题组为了交流的方便,制作了课题组专用的网站(http://sxzdy.cn)作为交流的平台。专题的课题板块以及远程教育板块,不仅是课题组成员间交流的方便途径,也得到了广大同行们的点击关注。

经过半年来的研究,撰写了中期自评报告,总结了我们已经取得的阶段性的成绩,经过市县教研室专家的评议,已经于2008年7月8日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这也标志着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总结与结题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

1、召开课题论文交流会

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辛勤耕耘,积极收集整理研究过的资料,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学校也给老师们创造机会,一方面,学校组织论文评比,总结推广大家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中心校准备积极向外推荐老师们的好论文,推广我们的优秀成果。课题组的成员共有10篇优秀论文被选入论文集。

2、校内课题成果展示

在学年度的学校典型课例公开课上,课题组教师积极准备,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运用远教媒体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展示课题最后的研究成果,向全镇中小学展示。每位课题组教师都把远教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的主要内容,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应该怎么发挥才好。每次的成果展示课之后,我们都要对主讲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中远程教育媒体媒体应用的切入点、效果、得失等方面认真剖析,经过这样的过程,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更加丰富,课题成果具体、明显。

3、研究远程教育资源组合优化的方式

远程教育资源虽说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格式齐全,可以选择的余地强,但是每种媒体资源的设计者都是基于自已教学的需要设计的,可以说没有一款媒体资源完完全全适合我们的课堂。由于媒体素材受到具体的教情、学情的影响,受到硬件设备等教学条件的影响,还受到教材版本,教学目标等的影响。因此,使用资源的方式方法不妥,并不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课题组从广大教师熟悉的powerpont2003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入手,再辅助一些简单常用的媒体软件的剪切功能,探讨制作出自己课堂所需,多种媒体组合,既能在电脑多媒体教室使用,又能在光盘播放室使用的课件,使媒体资源正真能起到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经过一段时的尝试,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同时这项研究也弥补了远程教育光盘互动性差,被动使用,以及可控性不强的缺点,使热爱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师应用资源变得得心应手。

4、认真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根据省级教研课题结题的要求以及市县教研室对课题结题要求的精神,在本学期开始就设计结题报告的思路,总结过去近一年的研究的成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成果汇总、整理、反思、修正,并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课题组教师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了一些经验材料,撰写了一些论文,积累了一批课堂教学中使用后的课件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资料,而且大部分的课题材料都被上传到课题组专用的网站上,供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之用,也以期此种方式继续课题的后续研究,使课题成果进一步的完善,更大范围的交流与推广。

课题组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对多种电教媒体进行优化、整合,探索在远程教育资源环境下农村课堂教学的模式,经过初步的研究,我们形成了几种有效的远程教育媒体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搭建了课题交流平台以及形成了远程教育资源媒体资源优化组合的技术。主要成果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论文部分

1、应用远程教育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周德永 曹纪元

2、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课堂教学效果·········李 伟

3、创造性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方法与技术················周德永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远程教育资源发挥效益···文继兵 穆道勋

5、远程教育教学光盘资源的使用························周德永

6、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代传启

7、应用农远工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周德永 江福军

8、怎样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卜长乐

9、远程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曹纪元 李 迁

10、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曹纪元

(二)课件部分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1、《小学学科教学系列课件》·······················周德永

2、《初中文科教学系列课件》·······················李 伟

3、《初中理科教学系列课件》·······················曹纪元

(三)教学案例(教学设计)部分

1、小学语文《看菊花》教学设计··············李 迁 陈 芳(此教学设计获县农远新星教学评比一等奖)

2、小学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卜长乐 张克学

3、小学数学《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周德永

4、小学语文《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周德永(此教学设计荣获六安市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并被选入《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一书)(吉林音像出版社)

5、小学语文《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教学设计··········周德永

(三)课题专用网站部分

《红枫教师资源网》(原《村小教师吧》)·············周德永(此课题专用网站获安徽省电教作品三等奖)

(四)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应用技术部分

创造性的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方法与技术·············周德永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

1、通过专题推介活动进行一定范围的推广。

课题研究的成果的推广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应用,主管部门发挥组织功能,开展专题观摩课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研讨 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的平台。边交流,边总结,把所得的心得体会及时丰富到研究成果之中。在交流讨论中互补共进。课题组要及时解决推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所获得的经验。以严谨科学、虚心务实的态度对待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的价值得以体现。

2、通过网络便捷的方式,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

通过互联网进行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交流范围广,意愿表达真实多样,推广经济等优点。使课题研究的推广范围更加扩大,效果更加明显。

课题组近期将利用课题组专用网站:红枫教师资源网(http://sxzdy.cn),把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验收材料,以及推介过程材料,发到《教育科研》栏目,供同行浏览,通过交流互动的形式,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结题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寿县涧沟中心校 涧沟镇中心小学 涧沟镇菱角小学 涧沟镇朱厂小学 课题负责人:周德永 李伟 曹纪元 课题领导组:文继兵 李伟 曹纪元 代传启

主要成员:周德永、李伟、曹纪元、卜长乐、穆道勋、李 迁、江福军、王凤、李万军

结题报告执笔:周德永

上一篇:英语周报七年级下一篇:中国古代舞蹈史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