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

2024-09-10

读书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精选7篇)

1.读书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 篇一

读书

古代诗人苏轼曾经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书,又被人们称为文明的“长生果”。其实我小时候,不怎么爱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书结缘。从此我爱上了读书,书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暑假的一天我感到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于是让妈妈带我去舅舅家找表哥玩。来到表哥的房间,表哥正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看着书,对于我的到来,他毫无察觉。于是我大喊了一声“哥哥”,并且不屑地说“书有什么好看的啊!你竟看得如此痴迷。”哥哥说:“弟弟,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可以提升我们的智慧,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勇气。只有多读书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你不妨试试看啊!”我说:“原来书有这么多的好处,那我能读读你的书吗”?“当然,你先读读《安徒生童话》吧,这些故事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启示的,记得要用心哟。”听了哥哥的话,我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回到家,我便认真的读了起来,《安徒生童话》里的这些作品以其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震撼了世界论坛,揭开了世界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新 篇章。把我带入了书的“王国”,让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海的女儿》,这篇童话是安徒生童话宝库的珠玑,文章中那种势不可挡的精彩令人难以忘怀,也让人回味无穷。《安徒生童话》是一本很有意义的好书,它犹如一朵鲜花绽放于我的心里。

从此我一看到书便爱不释手,并且从最初的囫囵吞枣“成长为”如今的细嚼慢咽、融会贯通。书,是精神成长、心灵成长的粮食。书,哺育的是灵魂。一个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如今的我,在书的陪伴下已焕然一新,我始终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没有书就缺乏常识,没有书糊口就不富厚,没有书人类的统统事物就不会那样完美。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

读三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人生当中的第一篇作文,因没有写过作文的思路和题材却写了许多废话。我感到很伤心,妈妈当天就把我带到书城去买了两本作文书。还让我多读多思考多做笔记。

从此,我就非常喜欢看书,作文也越写越好。还在的书的时候,发生了许多趣事。

我买了一本趣味书《穿越天空的美好心灵》,前几天,我在家看这本书的时候,正看得如痴如醉是时,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是妈妈打来的,她叫我把饭做好。这一下,我变的垂头丧气的,但我想:“反正现在还早着呢,要不先看一会了再去做饭,我便马上行动起来。我拿着书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我也没有看时间。心里说:“把这点看完了再去做,当我看了一阵后。便去做饭了,我一出书房就看了时间,才五点二十。我自言自语的说:“还那么早,正如我愿,但愿时间能走面一点,让我好好的再看一会。”我便又回到椅子上去看书。”

叮铃铃,叮铃铃,我一开门,是妈妈回来了,妈妈问我:“饭做好了吗?”我吞吞吐吐的说,妈妈走到厨房一看,电饭锅里什么也没动,便问我干什么去了,我只好如实的告诉妈妈。只是一个小小的事情妈妈却让我写了五篇作文。

我爱的书,读书是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是我快乐。

读书

我是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的阳光少年。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因为读书能增长我的知识,开拓我的视野。我获得了“读书小博士”的称号,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和崇拜。

我读过50多本书,加起来大约有500多万字:蕴含哲理的伊索寓言,充满活力的格林童话,丰富多彩的安徒生童话,新奇有趣的科幻小说,绚丽多彩的杨红樱童话,还有冰心奶奶那百看不厌的散文诗……都令我过目不忘。

平时,下课铃一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拿出书如初如醉地看起来;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以后,我也会拿出心爱的书籍细细地品味起来……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看起书来。

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能把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毛孩变成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少年,它永远陪伴我成长!

2.读书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 篇二

师: (板书:卧游) 你们知道“卧游”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吗?

生: (纷纷回答) 游泳?睡觉?……

师:我来告诉大家, 卧游指的是读书。古人认为, 读书是一种最省钱的旅游方式。在书中畅游, 即使只是坐在家里, 也能看遍世界。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 在书中畅游, 才是最快乐的事情。今天, 我要带领大家经历一次奇异的旅行。真正地卧在地上, 感受一次特别的经历。我曾经有一次躺在地上旅行的经历。那次, 我去山区游玩, 发现那里生长的草都很茂盛, 比我们小区里的草坪要高很多。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草, 都是经过修剪的, 而野外的草都长得自由自在。 (师在黑板上画图:一个人躺在地上, 周围长满草) 我躺在草丛里, 再看那些草时, 因为视角变成了仰视, 它们变得更高大了, 棵棵都像大树一样粗壮。在草的根部, 还密集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小虫子。我侧过头, 发现许多虫子在草茎上奔忙;我抬起头, 望着上方, 看到蝴蝶在头上飞舞。这些景物, 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这些小虫子就在我的眼前, 爬过去, 飞过来, 我躺草地里, 静静地观赏了四五个钟头。

生:太有趣了, 可我们也不能经常去山区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只不过你们没有留心观察。你们瞧, 我们教室窗外的这棵大树, 是什么时候开始枯萎的, 你们知道吗?

生: (争论) 秋天!冬天!

师:不必争论了, 我已经把一切都记在了我的日记本里。那是初冬时节的一个星期四, 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 树上的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雪停之后, 它们就枯黄了。第二天, 气温降低, 树上的叶子就落了不少。只要你们善于观察, 生活中的景色都会让你感到惊喜。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是《草虫的村落》, 作者的经历竟然与我在草丛中的“卧游”惊人的相似。读着这篇课文, 我总觉得这篇文章应该由我来写, 怎么被他抢先了呢?看来, 美好的大自然可以打动每一颗心。现在, 请大家朗读课文, 走进“草虫的村落”。

第一课时:浅尝, 通读全文理解爱

师:先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分成三大段, 用双斜线在每大段的末尾标示出来。 (学生为文章分段, 师指导)

师:请A同学来说一下, 你是怎么分段的?

生: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是一段, 从第三自然段到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一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成一段。

师:为什么要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分成一段呢?第二自然段就已经开始写作者的所见了, 你想一想, 是不是应该把第二自然段和下面的自然段分在一起呀?还有, 后面的分段也有问题。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继续在写作者的所见吗?

生:不是, 他已经回到了现实。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句话说明作者已经从神奇的旅行中回到了现实。

师:现在, 你知道该怎么分段了吧?

生:第一自然段是一段, 第二自然段到倒数第三自然段分成一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一段。

师:这次你分对了。给文章分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 把握主要内容。每到应该分段的地方, 情节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这篇文章, 主要写的是我被草虫的村落陶醉了, 陶醉得已经忘记了自己, 可是到最后呢?“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时候, 我又从草虫的村落返回了人间。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安排, 正是给我们分段提示的地方。作者先概括介绍自己的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 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然后详写在草虫的村落里的所见所闻, 最后,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他唤醒, 他还要拉着读者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中去散散步。透过这些内容, 你们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吗?

生: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闻, 表达了作者对花草树木和小昆虫的热爱。

师:作者热爱的仅仅是树木和昆虫吗?他在文中写道:“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这句简单的话, 单独一个自然段, 后面还加了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呀?

生:还有很多景物, 作者都没来得及写,

师:是呀, 田野的广阔和静谧, 虫鸟的鸣叫和活动, 这些都是作者热爱的事物。你们说, 作者热爱的是什么呢?

生:是大自然, 他热爱大自然!

师:谁能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生:这篇课文通过写“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发现了小虫子的快乐天地这件事,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真好, 你巧妙地摘录文中的句子, 概括主要内容, 与思想感情紧密相连, 简洁而又准确。

第二课时:细品, 字里行间寻找爱

师: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表达的都是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是, 作者到底是怎样表达热爱之情的呢?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只有真正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才能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一切。下面, 请同学们在《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中找一找, 哪句话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请你解释一下, 通过那句话, 你是怎样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下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认真思考。 (生默读课文、思考, 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二自然段, 最后一句话。“我真想跟它们寒暄几句, 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这句话说明作者特别想要跟小虫子说话, 他为无法说小虫子的语言感到遗憾。

师:你找到的这个句子很好, 可是并没有解释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你只是为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 从这个词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虫子的态度是特别关爱的。你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寒暄!

师:你找的词是正确的。寒暄这个词的意思是问寒问暖, 通常指两个朋友之间的问候, 而且说的都是些闲聊的话。你说一说, 为什么通过这个词, 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喜爱小虫子的。

生:作者把小虫子当成是自己的老朋友, 想要和小虫子说些家常话, 所以表现出作者十分喜欢小虫子, 热爱自然。

师:这一次, 你解释得不错。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在第五自然段, 有这样一句话, “优美的音韵, 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如果作者的心情烦躁, 如果作者不喜欢虫鸣, 也不喜欢大自然的景色, 他就不会感觉到这个声音很美了。作者把声音比喻成泉水, 说明这个声音在作者听来, 是特别美妙的。

师:说得真好。你知道这句话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吗?

生:是灵泉的“灵”字吧?

师:对呀!可是, 你刚才只是把它理解成了泉水, 泉水与灵泉绝不是一个档次的。灵泉是灵验的泉水, 喝了它, 就会祛除百病, 永葆青春。在作者的心中, 虫鸣声是那样的神圣, 有个词儿叫“天籁之音”, 就是形容这种感觉的。C同学, 你认为哪句话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生:在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如果作者不喜欢自然, 不喜欢这个地方, 就不会想再去了。他去过一次后, 还想邀请朋友去, 说明他对这个地方十分喜爱。

师:你解释得很好, 能让人想去散步的地方, 一定是美丽的, 让人向往的。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 (思考) 好像没有了。

师:我认为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句话都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每一句话?太夸张了!

师:一点也不夸张。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可以向我提问, 你们认为哪句话不能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看我怎样给出爱的答案。

生:太好了!老师, 倒数第三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这句话怎样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师:一句话单独成一段, 通常是这句话非常重要。单独分成一段, 才显得突出。这句话说明作者见到的景物很多, 要是一个一个说出来, 就不是一篇文章能交代明白的了。作者见到的事说也说不完, 他的爱无止境。

生:老师这样一解释, 我确实感觉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让我也联想到这片草丛中其它有趣的事情。

师:哈哈, 这说明你确实融入到作者的文章中去了。还有哪位同学需要提问呢?

生:第四自然段, 有一个字“看”, 这与作者热爱大自然有关系吗?

师:你注意了吗, “看”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单独的一个字, 后面还加了感叹号, 这样的字你可不能小瞧啊。这个单独的停顿, 表现出作者的惊喜。蜥蜴本来是吃小昆虫的, 但作者却见到了它和小昆虫成了朋友, 背着小昆虫走亲戚。这时的作者, 内心一定充满了爱。这样的场景是温馨的, 怎么能说作者对大自然没有爱呢?

生: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写红鸠鸟的鸣叫声把作者唤回来, 这句话怎么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师:作者走进草虫的村落, 忘记了时间, 完全沉浸在快乐的天地里。当夕阳西下时, 才被鸟鸣声拉回到现实的世界, 这说明作者已经陶醉在一片美丽的景色中了, 这个时候的作者, 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作者在欣赏这一切时, 仿佛走进另一片天地。你们说, 这句是不是也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生:开头这句话呢?“今天, 我又躺在田野里”。

师:我把这句话改动一下, 你们看意思有什么不同。“今天, 我来到田野里。”我把“又躺在”改成了“来到”。

生:原文中的“又”, 说明作者经常来这里, “躺”说明作者与田野非常亲近, 这都是在表现爱。如果改成“来到田野里”, 就变成了没有什么感情的平淡叙述了。

师:不用老师回答, 你已经把一切都说明白啦!

生: (连连点头) 的确是每一句话都能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只要你们认真去读文章, 认真去分析文章中的话, 一定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即使是坐在家中读书, 也一样可以得到最大的快乐。希望今天的这堂课, 能让同学们记住这次特别的旅行——卧游。下课!

备课笔记

美文与美食

学生作文里的一个比喻句, 让我难忘。他写道:“张老师讲的课, 像特级厨师为我们做出的美味可口的饭菜, 令人着迷。”用特级厨师来比喻一位好老师, 新颖而又准确。如果每位老师, 都有能力把课本里的知识变成美味可口的饭菜, 让学生百吃不厌, 那真是教育的大幸。

可是, 课本里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太多了, 老师没工夫添油加醋、熘炒烹炸, 于是, 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硬的灌输。

生硬的灌输发生在语文课堂上, 实在不应该。因为那一篇篇课文已经是制作美食的上好原料, 人们把它们称作美文。美文不是专指文辞优美的文章, 美乃好也, 美文泛指一切好文章。怎样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美好, 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这个发现美好的过程, 就是烹制美食、享用美食的过程。过程是最美好的, 而不是结果, 因为当我们享受美好的过程时, 不必多虑, 一定有美好的结果等着你。

3.如何辅导五年级小学生写作文 篇三

一、多观察,多比较

1.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

家长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累,这就是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家长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孩子喜欢吃,您就可以让他比较各种美味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食品,也可以让他比较哪家的好吃,怎么吃会更好吃……也就是说,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

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顺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因此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较为常见的草莓时,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3.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

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因此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得细致、看得全面,也不难看出甲事物与乙事物的区别,观察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

如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呢?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二、多实践,多体验

我们生活中,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孩子的生活丰富了,感受才会深刻,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尤其是小学生,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如写“第一次________”,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是好多都忘记,第一次是怎么做的,二是没有什么值得写的。第一次大多数写“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滑冰”……有的與众不同,写“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独自在家”“第一次自己乘坐公交车”……单从这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缺少生活。再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或“一个令人难忘的人”时,孩子的作品更是令人叹息:事例“千篇一面”,具有典型性的也多是从作文书上看来的。有很多事情本来该做的没有做过,该经历的更没有经历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写呢?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多经历一些这样的事情,如,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买自己的学习用品、捐款等;帮助家长做家务;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朋友一起郊游等。

所以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要搞好作文训练,就必须抓住生活这个“泉源”,让孩子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事、物打交道。总之,作文训练的触角应该伸向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们倾吐的欲望。

(作者单位 山东省微山县马坡镇石里小学)

4.小学五年级作文:读书的快乐 篇四

在我们家我这一辈的人里,数我最小,所以常常听到爷爷教育哥哥姐姐们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听的我迷迷糊糊,回家问完爸爸后,我才把这些话弄明白。意思是说,只有从小时候开始就努力读书,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不后悔,才能为社会做贡献,生活才能更加幸福。

通过读书,我渐渐知道了“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读书,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可以读书。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读书。一切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读过《淘气包马小跳》这本书,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在书中说,马小跳训练野猪,使它跑得像马一样快;马小跳训练鸭子,让它能看家;他用照像机拯救了野生动物;用鞭炮吓退了“花花太岁”猴王;他与朋友们去露营,为流浪动物们安家。读到这些有趣的故事,那天真、顽皮的马小跳似乎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你能不快乐吗?

现在,我已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又喜欢上了一些描写大自然神秘的书籍,我常为人类的智慧所折服,为宇宙的神秘而感叹,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

我爱读书,它丰富了我的知识;我爱读书,它开启了我的心灵;从书中,我领略了科学的奥秘,大自然的神奇。

5.关于小学五年级我爱读书的作文 篇五

我爱书,有时候连上课都忘记了。一次英语兴趣班,我早早来到大棱前,用余光暗了一眼手表,发现离上课还有十几分钟。于是,我几步跨到公共沙发上,从包里一下子抽出一本书,顺着书签翻开,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手表滴滴答答的提醒声,似乎没有任何用,我还是埋在书中。人从我身旁走过,一位,两位,三位,就连我同学都已经走过,但我还是用心的看书。过了一会,我用右手划了一下好词,突然发现时间已经到了上课点,就算我闪电般的神上教室,也无济于事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在我不大识字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各种各样带精美图画的识字数=书。我特别喜欢童话,每到看书的时候,就捧着那本百看不厌的童话书,像一位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样激动。

我喜欢读书,常常会被书里的人物所吸引。我会被《汉书》里张良的智慧所折服,感慨:“如无张良,汉何成矣!”:我会被《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的苦难而感到愤愤不平,暗骂:“你们这些日本鬼子,犯我河山,还欺负我们,可耻!”;我会被《东洲列国志》里周幽王对待百姓的残酷手段所咬牙切齿,叫到:“真可恶!”

我不仅爱读,还学以致用,我经常会写一些小诗小小说,鼓励自己:“坚持写,一直写,努力写,说不定那一天,我的书就能被放在书架上。”

6.读书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 篇六

幼儿园时期,我喜欢看彩色的绘本,五彩斑斓的图画和少量的文字,虽然一知半解但也看的津津有味。读书时,妈妈也经常陪伴着我,当遇到不会的字时,就会问她。后来我认的字越来越多,书也越看越多,这就样养成了我不懂就问,不会就请教的习惯。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可以自己看带有少量插图的书了,信息量更大,故事更精彩,无形中拓宽了我的视野。通过文字,我感受着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感受着书中主人公的快乐和精彩的人生。妈妈告诉我,书中的好词佳句可以画出来,有感受的地方可以进行标注,就这样,我又养成了边读边画的习惯。

而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开始看长篇小说了,前两天还看了大冰的书,跟随他游历了神秘的西藏,还有拉萨八角街的那些有趣的人,有趣的事。长篇书籍要想看完,可不是一两天的事,这又锻炼了我的耐心和毅力。

7.读书的作文小学五年级的 篇七

【关键词】中低年级;班级管理;读书气氛;营造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趣的活动能有效激发阅读热情。所以,每个学年,我在班里都有计划地开展有趣的阅读活动。

一、“养小鸡”活动

在我的学生中,一提到“小鸡”这个词,孩子们的眼睛就会发亮,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个关于自己的“小鸡”的故事。孩子们津津乐道的“小鸡”是什么?

根据刚入学不久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在班里开展了“读书养小鸡”活动。

(一)布置“小鸡乐园”

在一年级开展读书活动,首先要在环境布置上下功夫。我在教室里专门留出一块“阵地”,以表格的形式贴上写有每个同学名字的“小鸡”,并配上可爱的“鸡舍”“草地”等,成为孩子们人人“心向往之”的“小鸡乐园”。在这个乐园里,孩子们体验“养小鸡”的快乐,开展个人之间的评比。每个小队布置一个“饲养场”,开展小队评比活动。

(二)开展“读课外书,为小鸡挣米饭”活动

学生每读一篇文章后,就可以请听者在标题处签名证明已读,只要得到五个听者的签名,就可以为“小鸡”挣到一碗“小米饭”,贴到自己的“小鸡”后面。得到10碗“小米饭”就可以到老师那里为自己的“小鸡”抽一次奖,“小鸡”可以由此长大,或下蛋或得到朋友、礼物等,每四周按“米饭”的多少评出饲养员”。

为了让自己的“小鸡”快快长大,并为它挣更多的礼物,孩子们争分夺秒地互相朗读儿歌、短文、古诗,在那个时期,大量的朗读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借助拼音识字的能力

(三)“比比谁的小鸡多”

“养小鸡”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我还把阅读和学生行为规范的评比结合起来,以此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计算每周《家校联系手册》上的行为规范总星数,每10颗星换1分,每积15分可以购得一只“小鸡”,每个月评比一次,购得“小鸡”数最多的小队被评为“最佳饲养小队”,个人得“小鸡”最多者被评为“最佳饲养员。

通过一系列外显的奖励刺激,阅读和自觉遵守規范渐渐内化为孩子们的内在需要,因为孩子们已经找到了阅读的乐趣,懂得了规范的意义。

二、“超级阅读娃”评比活动

在本学期开学时,孩子们津津乐道的都是“超人”。由此得到启发,我们在班里开展了“超级阅读娃”的评比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

(一)读书争章活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阅读质量,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读书争章活动,将阅读数量和质量同时纳入考核。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在家阅读半小时课外书,花几分钟时间和家长交流读后感,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也可以朗读一段精彩片段,然后由家长打分。每天在阅读量上达到规定要求,并且获得的评价为“优”的学生,一周结束时就被评为“超级阅读娃”,同时在评比栏上获得一枚“阅读章”。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有了时间的保证,促成了每日阅读半小时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提高了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书奖励卡的使用

为了让“阅读章”发挥更久远的激励作用,我将奖励卡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四枚阅读章就可换一张“阅读娃奖励卡”。这张奖励卡具有多项“功能”:可申请免一次阅读;可将一次未得“优”的家长评价升级为“优”:可作为特殊借书证借班级书库中的书。积满四张奖励卡还可以参加一次抽奖,并发给“超级阅读娃”喜报。

三、开展“小书虫俱乐部”活动

要在激发个体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必须在校内开展更多的集体读书活动,实现交流和共享。于是,我在班里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俱乐部一般每月开展一次活动,主要围绕每月的必读书目展开,活动由老师和班级“智囊团”的成员共同策划。

(一)好书交流会

为了增强阅读的效果,也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孩子们读完一本必读书,月底就在班里组织开展“好书交流会”。交流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有交流阅读感受的,有课本剧表演的,有自编自演后续发展情节的,孩子们尽情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根据交流会中的表现,我们还会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道具奖”等,好书交流会较好地实现了读书信息的互相交流,很受学生欢迎。

(二)“好书漂流”活动

为促进学生对好书的阅读交流,在“小书虫俱乐部”开展了“好书漂流”活动。漂流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好书漂流卡”。孩子们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就制作一张漂亮的漂流卡,在上面写上几句自己的读书心得,并用“推荐指数”对这本书进行评分。然后把卡片夹在这本书里,或挂在图书角上。其他同学看了推荐以后再去阅读这本书,也在漂流卡上写上自己的心得和推荐指数。根据好书漂流卡的记载情况,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书籍”和“小书虫”,并颁发“小书虫奖励卡”。有了“好书漂流卡”后。班里甚至出现了很多孩子排队借阅同一本书的现象。

(三)“读书宝典”交流展示活动

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的阅读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积累语言。我常对孩子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读书摘记是提高阅读效果的好办法。”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做读书摘记是枯燥乏味的事,也是一个负担。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里开展了“读书宝典”系列活动。所谓“读书宝典”,就是把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的“宝贝”记录下来,包括好词佳句、读后感等。首先我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宝典”,取个性化的名字,设计个性化的目录、版面等。制作完后进行评比、再修改等。

读书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创作能力、合作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上一篇:2.1 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教案下一篇:专题教育动员部署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