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听评课

2024-07-21

集体听评课(共15篇)

1.集体听评课 篇一

听评课总结

本学期听了20多位老师的课,每个年级都听到了,并做了及时的评课,在参加培训时也听了一些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课,达到了预期目标。下面就将本学期听评课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从教学基本功方面:如:板书、普通话、课件制作、语言描述等,每位老师都做得很好。

二、从课改的落实情况看,大部分老师都能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核心,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三、从教材的处理来看;每位授课老师都能正确把握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所受内容贴近生活。

四、从教学过程看,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启发、引导,有讲,有练,有小结,作业能分层次布置。

五、从教学效果看,每位授课教师都做到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每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培训时听的课都很精彩,能让我从中学到一些教学的技巧,受益匪浅。

通过本学期的听课,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基本功还不够过硬,就拿我自身来说,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没有完全吃透。

二、老师授课时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是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学习中,而不是我们教师牵着他们走。

三、我们应该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养成习惯上下点功夫,多给他们传授方法。

总之,我们为了自己的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集体听评课 篇二

笔者认为:要克服以上弊端,听评课活动需要统一观察视角,规范关注焦点,变革评价方式。

观察课堂的视角:看教还是看学

观察课堂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背道而驰。坐在后面的听课者也许因为只看到教师表现良好而对教学大加赞赏,坐在前面的听课者也许因为只看到学生状态不佳而对教学大加批评。哪一种评价更为公正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教育界早已形成共识,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中来”,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要基于学生的需求和要求;二是到“到学生中去”,教学方案通过学生实施,接受学生检验,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加以调整。概括而言就是四个字:以学定教。既然教学工作是以学定教,评价教学当然要以学定评,即使是关注教师的教也要以学生的学为依据。

建立“以学定评”的统一观察视角对听评课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听评课者建立一个对话的平台,避免无意义的“自说自话”和无结果的各执一词;其次,它引导教师关注学生,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的最终指向。

关注课堂的焦点:记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

有的教师听课时习惯记录教学内容,把教师的板书、知识点详细记录下来;有的教师习惯记录教学过程,把教学的引入、任务的布置、师生的活动等详细记录下来。哪种记录更有利于评价呢?

听课记录本记下的内容不同,反映听课者关注课堂的焦点不同,还反映出评价课堂依据的不同。

根据有效教学理论,评价课堂成败的关键,不是看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依据这一理论评价课堂,听课者关注的焦点应该放在教学情境如何创设、教学过程如何推进、学生学到了什么、有无具体的发展和进步上,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是评价课堂的基本依据。

建立统一的关注焦点,一方面有利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专业性,把教师从单一的“学科视野”中解放出来。

评价课堂的方式: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评价

当下盛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往往大同小异,按照评价项目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按照教学环节把教学过程分解为引入、新授、巩固练习等若干环节逐一加以评价;二是按照课堂要素把课堂教学分解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若干要素逐一进行评价;三是按照活动主体把教学活动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分别加以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的评价方法也基本一致,都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定量分析后定性评价。然而,实际操作时经常出现如下问题:逐项打分后得到的总分与评课者对教学的总体印象不符。例如,听课者把各项得分相加之后为80分,是“良好”等级,但明显感觉这节课效果很好,属于“优秀”。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有经验的评课者通常先给出总分、确定等级,然后分别在各项扣除相应的分数。这样一来,各项目的得分根本不是客观情况的反映,而是“凑”出来的,评价的科学性也因此大打折扣。本来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定量分析后定性评价,为什么在实践中变成了先整体后部分、先定性评价后定量分析?

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人为地割裂开来加以分析,表面上看更加精确,实际上违背了教学规律。例如,课堂上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有些时候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教与学分别论述,实际上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把教与学分开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来片面性并难以操作。因此,评价课堂教学要建立整体观,不能过于迷信定量分析。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开很多课堂评价失当之谜。

3.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 篇三

关键词:听评课 范式 课堂观察 课堂分析框架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课堂发生了变革,真正的改革才算发生。课堂变革不外乎两类:一是由教师自发引起的,二是通过改变一些外部因素如教师考评、听评课制度、教师培训等而引起的。在我国,影响课堂变革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听评课制度。不幸的是,现行的听评课制度存在着简单处理、任务取向、不合而作等诸多去专业的问题,我们亟须听评课范式的转型。构建一种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以引领我国课堂教学的变革。

一、当前我国听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去专业现象

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听评课只被当作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也是个别教师的一种难堪或尴尬,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总的来说,当前的听评课制度“去专业”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简单处理

听评课的简单处理集中表现在:一是进入课堂时,听评课者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与上课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二是过程中,听课时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引起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式话语过多。三是结果往往是为了让上课的教师得到一个分数。而且该分数是无法解释的:谁都说不明白该教师的“85”分是怎么来的?它说明什么?离100分差15分差在什么地方?比另一位教师高5分高在何处?比自己上一次的课高3分进步在哪里?这样的一种实践逻辑就是拿一个所谓好课的标准(谁都达不到的)来评所有老师的课,结果所有老师的课都有问题,那么复杂的课堂活动最后就变成一个貌似精确的分数,以绝对的、抽象的分数来表示教学活动的精确,实际上却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何况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现象是难以用数量来表示的,勉强用数量表示就会妨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的揭示。(我自己以前也在犯这样的错误。)四是使用结果时往往犯错误类推,用一节随机抽到的课(如推门听课、随堂听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或用一节精心打造的课(如公开课、示范课)来类推该教师其余的课。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公开课和家常课完全是两回事。

(二)任务取向

直自地说,任务取向就是“为听评课而听评课”。在听评课人群中,首先。大部分人的听评课动机是任务取向的,即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有的是学校规定的,一个学期一定要听多少节课,有的是想当然地认为要多去听课,其背后的假设是“听总比不听好,听多总比听少好,听得越多越好”。其次,开课日的管理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们开课并非出于主动地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管理层安排的任务。再次,评课的形式化。评课时。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往往更多地保持沉默,非到不得已时才发言;即使发表意见,也往往过于客套,对于有名的教师和自己身边的同事更是如此,优点一二三。然后再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这样下来,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么大而全,不着边际地说几句,评了和没评一个样:要么评课由教研员或专家把持,评课成了“一言堂”,专家云大家亦云——听评课流于形式。

(三)不合而作

教育专业的特性在于合作,在于对话,然而听评课群体中隐约有三类独立的角色:一是“评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评课。该类人自己很少或几乎不上课的,然而听评课却成了他的中心工作,这类人的假设是“我权威,我评课”。二是”仿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模仿。模仿可细分为两种:即仿校内有经验的教师和仿校外的名师,这类人的假设就是“我模仿,我听课”。三是“听课任务户”,即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是一种任务,因为学校统一布置的必须要完成的,至少要按规定填写“听课手册”,这类人的假设就是“为听课而听课”。此外,还有与之相对应的一类人是“做课专业户”,经常在全国各地“做课”,如借班上课、抽班上课等,希望更多的教师都能够按照他的“课样”上课。甚至,为了做好“课样”,试教六七次,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给教师自身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些现象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工业思维”,也说明了听评课应有的专业性严重丧失。我们迫切需要探讨听评课范式的转型问题,构建一个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的范式。

二、听评课范式的转型:转折点在于思维方式

要思考听评课范式的转型,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笔者认为,这种转折点集中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秉持简单的思维,一直坚持分解、简约的思维,习惯于把二分解为一加一,即2=1+1,事实并非如此。在分解过程中,其实本身就损失了很多东西。正如我们把人分解成“身+心”,其实“身+心”不全等于一个完整的人,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此外,我们总是片面思考,静止类推。对一堂课的评价,经常是没有考虑个体、时间与空间、情境等因素,没有把小整体放到一个大整体中去思考,都是以固定、单一的整体来思考问题。相反,我们必须正视教学的复杂性,以复杂的思维和观点去看待教学活动。无论是听评课的动机、过程还是结果,都要主张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多样性之间必须要有必要的张力。我们要系统思考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坚持“1+1”的同时,还要坚持“2”本身。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艺术。它是无序、非线性的,整体与部分共同决定系统。

(二)从对立思维走向理解思维

在听评课过程中,对立思维主要表现在:一是自我本位,评课人往往都是“由己及人”,如我们经常听到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二是责任缺位,如,“今天我没准备要讲话,既然一定要我讲,我只好讲几句……”。三是角色凝固,上课人、听课人、评课人角色和地位凝固,没有认识到听评课其实是个合作体。因此,我们要倡导理解的思维。要求听评课时必须考虑:一是情景性。也就是说,必须基于“现场”,充分考虑时间、空问、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离开情景所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而言大多是没有意义的。二是个体性,特别是现在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多挖掘上课老

师好的东西,不要老想着该老师这方面不足、那方面不行。我们总希望老师“说话像演说家,写字像书法家,上课像表演家”,事实上有这样才能的人很少来当老师的。如果按社会分工理论,实行同工同酬的话,我们要付给这样优秀的老师多少报酬呢?何况改变一个人的缺点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是发挥他的优点。三是同理心。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以“体谅优先”为原则。因为上课老师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话题,使我们有了一个独特的合作学习机会。我们首先要表示感谢!我们更应该为他这种愿意“晒自己的真实”的心胸而感动!当然,崇尚理解的听评课并不是说不能提问题,而是希望提有证据的、针对性的问题。

(三)从业余思维走向专业思维

在听评课中。最主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用业余的思维或方法处理专业的事情”。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无论是职前教师教育还是在职教师教育关注最多的是“如何教”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早已列为教师教育机构的正式课程,而“如何听评课”往往都是留给校本研修,没有资格登上教师教育机构的“大雅之堂”。二是缺乏专门的训练,教师往往是在学校现场自觉自为地学习听评课,缺乏专门的培训或专业引领。三是缺乏专门的人才,我们总以为有教学经验的、自己会上课的人或者做教育教学研究的人一定是“善于听评课的人”。其实,有了上课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于就有了听评课的能力。那么,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思考“听评课”呢?也就是说,如何提高当前听评课中的专业含量?让专业的人士用专业的方法做专业的事情呢?我们建议:一是需要重视对“听评课”的研究,把它放在与“上课”同样重要的地位来研究,以建构更丰富的专门的知识基础;二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教育或培训,使得教师成为不仅是一个会上课的人,也是一个会听评课的人;三是需要明确听评课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特别是同行(学科)教师,而不是谁都可以充当听评课者,特别是自己不上课的人、教育教学研究者、行政领导人员或所谓的专家不能越位而充肖话语霸权者。下文就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所作的一些首创性探索。

三、新范式的构建:一种尝试性的框架

新的听评课范式如何建构?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关于范式的三个层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首先在哲学层面需要对听评课进行重新概念,其次在社会学层面要组建听评课专业合作体,再就是需要在技术或工具层面提供支持。

(一)哲学层面

何为昕评课?听评课不是业余的“听而评之”,我们愿意将昕评课界定为:日常生活、专业学习与合作研究。首先,听评课是教师专业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说,除非你不做教师,如果你要做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课堂生活是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评课与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把老师仅理解为“上课的人”,还要将他们理解为“昕评课的人”。其次,听评课就是教师在职的专业学习。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未完成性;终身性,教师需要在职进行持续的专业学习,听评课就是一种在职学习课程,一种重要的专业成长途径。通过参与听评课,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专业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第三,听评课也是一种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听评课本身就是一种由分工组成的合作体,它为教师的专业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借助于听评课共同体,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探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社会学层面

合作是教师重要的专业品性。我们把听评课界定为是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合作研究活动,这样一种定位将有助于重构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方式,也将有助于教师专业合作共同体的形成。首先,听评课群体应当是由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等相关人员构成的一个专业合作体;在这个合作体中体现对话、分享的理念,而不是强加的理念;体现专业的领导,而不是行政或权力的领导。其次,作为听评课合作体,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的专业生活方式,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并创造听评课的合作机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抱着求同存异、尊重多元的心态,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交流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第三,听评课合作体的形成与成效最终取决于教师的文化,只有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合作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文化,听评课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大力倡导合作的文化,积极探索新型的昕评课合作平台,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学校还需为教师寻求校外专业支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听评课共同体开展有效的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技术或工具层面

听评课范式的构建不仅仅是理念层面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技术或工具层面的支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关于听评课的程序。听评课是一种完整的专业活动,可分为课前会议、课堂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主要关注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进入课堂观察,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工具,选择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进入实地观察,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在课后会议阶段主要关注定量或定性分析、有效学习的证据、资源利用的适宜性、预设与生成以及上课教师的自我反思等,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基于教学改进提出建议和对策。下面提供的就是课前会议与课后会议需要关注的问题框架。

课前会议应关注的问题:

1.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涉及该课程的哪一部分?

2.这些学习活动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该班的学习进度?

3.简要描述该班学生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4.你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

5.你将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小组、个人或全班学生将如何活动?请提供学生要用的作业单或其他材料。

6.你将如何对班上不同的个人或小组给予区别指导?

7.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

8.你愿意让我在课堂中具体观察什么?

课后会议应关注的问题:

1.总的来说,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2.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

3.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物理空间的运用,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4.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

5.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6.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其次需要明晰的是听评课的观察与分析框架。根据上述对昕评课的再概念,综合各种文献,以及通过与中小学开展的合作研究,我们将课堂教学分析框架建构如下:

上述两个框架的设计理念是共同的,即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我们现在的听评课主要是关注老师是如何教的,听课时一般都是坐在教室的后面,坐在后面观察不到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只能观察教师是如何教的。当然,关注学生的学习必须涉及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多种因素,如教师的教、课程的性质以及课堂文化等因素。这些框架的经验依据就是“我听评什么课”,由此也可推导出(1)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2)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3)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4)我在该课堂呆了40分钟我的整体感受如何?由这四个问题构成了上述框架。

最后我们还要开发和设计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设计和运用要根据具体的观察点而定,应便于记录、便于反思;并且应有计划地开发出系统的、适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量表。课堂观察工具主要包括编码体系、描述体系、叙述体系、技术手段中的某些具体类别,或是它们的综合运用。

四、我们的努力:一个案例。

近年来,我们与基地学校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合作研究探索“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中一项研究就是探索一种新的合作教学研究方式——课堂观察。与以往的听评课相比,这种方式自愿组建听评课共同体。更加突出合作研究与专业学习的性质。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观察活动,我们合作开发出了操作性较强的《课堂观察手册》,确定了课堂观察实施的三个步骤,即课前会议、课堂观察与课后会议;明确了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即课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文化。每一个维度都确定了有针对性的观察指标(即上文所提供的框架)。

步骤之一:召开课前会议

2006年寒假前,生化组教高i生物的屠飞燕老师作为被观察者开设了一堂观察课,内容是《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在确定屠老师开设观察课以后,教研组同时确定了参加课堂观察的老师,并召开了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是课堂观察活动的第一步。在课前会议上,作为开课教师要说课,根据开课教师的说课和参加观察的教师自身教学中的问题明确观察点。这样的课前会议一般是在开课的前一天召开,参与观察的教师也要做充分的观察准备。而不能随心所欲地观察。本次课堂观察活动,屠老师先陈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指出了自己认为是亮点的设计,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遇到的四点困惑:一是这节课自己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教师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关涉到这节课的成败,但自己对小组合作的指导经验不足;二是按照设计,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实现的,但探究活动必然带来耗时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分配教学时间;三是这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然会提出一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如何高效引导叉能有效聚焦核心问题、达成教学目标;四是在情境的创设、利用和拓展以及问题的设置、提出等方面心里没有底。

根据屠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困惑以及观察者自己关注的问题,参与观察的6位老师确定了6个观察点:一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观察;二是目标达成的观察:三是教师指导有效性的观察;四是教师讲授的观察:五是学生回答行为的观察;六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观察。

步骤之二:开展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观察时,每一位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确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求有定性的描述性记录,也要有定量的记录,比如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出现的频率。同时,要有观察者的现场感受与理解,观察的教师还要记录音像资料。这节课,郑超老师观察的是“学生的错误和教师针对这些错误作出的反应和采取的应对行为”,根据他的观察记录,在本次课上学生出现的知识性错误为3次,表达性错误为2次,思考不全面的有5次,未把握问题指向的错误5次。同时,他还对教师的反应和教师相应的行为作了记录。其他观察教师也都从自己的观察点出发,按照规范的观察记录记下了在每一个观察点上学生的表现、教师的反应和相应的行为,并记录下当时的课堂片断,为课后会议以及写观察报告提供翔实的依据。

步骤之三:召开课后会议

课堂观察后,教研组及时召开课后会议。在课后会议上,开课的教师要先就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充分说明与反思,参与观察的教师就这节课展开对话。

屠老师在本次课堂观察的课后会议上,就自己上课的优点和不足谈了自己的感受,在平等、真诚的对话氛围中,观察的教师也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会后,每一个参与观察的教师都从自己观察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课堂原始记录和课后会议的对话写出了详细的观察报告。报告中有数据有分析还有建议。每一项建议和分析都建立在课堂表现的基础之上。屠老师根据课后会议上参与观察教师的意见和自己上课的体会,写出了课后反思。在反思中,她认为自己的课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情境创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知识点过渡上,语言太僵硬,逻辑性不够;提问过程中有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答非所问或不知从哪个方面回答;整堂课在情境创设与讨论上耗时过多,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从整堂课看,自己的语言还有点啰嗦。

说起本次观察活动,屠老师有三点感想:一是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让她对这一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了:二是这次观察活动对以后的教学行为改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这种方式对参与观察的人来说也有很大收获。

4.听评课记录 篇四

一堂渗透了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课

简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

贯彻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突出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宋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评:

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享受文本,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的生发中提升人格品质。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文本,触摸人物。本节课中,老师先后多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归纳信息。如“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看看课文中的人物对于勒的评价先后有什么变化?”“找出众人在知道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后的不同反应”等要求,都是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在情节的起伏中,在形象的塑造中感受经典名篇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为了让学生由走进文本到溶入文本,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情感的生发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老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你对哪个人物有好感?”这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让学生因文生情,再带情入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得到了有益的提升。

二、课堂容量饱和,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也有文本外的恰当补充;既有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要求,也有写作训练;既强化文本内容,也培养想象能力;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老师先后引用了左拉、莎士比亚、罗兰等人的话来丰富课堂内容。另外,老师还引用了一幅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对对联的欣赏及加横额的练习,都非常有效和巧妙的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师点拨适时适度,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

宋老师的语言精练而优美,既有益营造语文课堂的氛围,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精巧的点拨与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个体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朗读、写作训练、集体交流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始终在突出这一理念。从课堂的整体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都是张弛有度,轻松宜人的。

四、注重了知识落实,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实效性体现较好。

课堂上,教师既有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同时对重点段落也有深度的分析;既落实知识,又培养能力,体现出很强的教学实效性。

总的看来,谢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呈献了一堂质量较高的语文课,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好地渗透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听评课计划 篇五

听课评课是学校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了解和掌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全校强化开展全员性听课评课活动,着力提高听课、评课工作的认识,完善听课、评课工作的制度,进一步提高听课、评课水平。同时,通过活动以评促研,浓厚教研氛围;以评督学,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通过活动不断总结推广教学经验,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全面学习上级有关“听课、评课”活动精神,阐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目的意义,乐于全身心投入“听课、评课”活动中来。

1、保证听课数量,本期不少于20节,做好听课记录

认真做好记录。听课记录主要包括教学实录和教学评点两个方面。教学实录主要围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进行,包括: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生活动情况;

(5)、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要根据不同课型及教师特点,运用不同形式记录。

教学评点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好,为什么好”、“哪些方面不足,为什么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为什么这样改进”的思路进行,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选择;

(5)、教学手段运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记录形式:一种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种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

听课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独立听课。随机到班听课;

(2)集体听课。积极参加学校集体组织的校级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

(3)骨干教师示范课;

(4)骨干教师示范课;

(5)外出学习听课(如小学学习和优秀代表做课);

听课分为教师自主随机听课和学校统一安排听课两种。其中学校统一安排听课原则上年轻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节,鼓励和倡导教师随机听课,教师自主随机听课原则上每人每周不少于1节。

教师自主随机听课的班级由听课者课前随机选择。学校安排的听课由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制定安排表,明确听课人和被听课人。

2、落实评课工作,提高评课质量

听课后要对所听的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点评,并做好有关记录,可作为教后小记。集体听课(年级组或教研组活动)的评课,要积极发言,并有专人作好记录。听课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对授课教师作恰当的评价,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评价后,评课教师还应认真填写好“评课记录表”,并上交教导处。

6.听评课总结 篇六

河北师大汇华学院10级英语3班 高杰 实习学校:藁城西关中学

今天,藁城市八中的特聘老师来听我们实习老师讲课,这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机会。我的这堂课主要是一节Listening Lesson,当然是以听听力为主,但是英语课应该是“听说读写”不分家的课堂,所以说必须兼顾各方面的练习,听说读写全面发展。通过老师的评析,我受益匪浅,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有很多需要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我常常用英语“OK!”,“Very good!”,“Wonderful!”,“ You did a good job!”,“ Well done!”等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听课老师的肯定。

记得我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对我的学生们说过一句话:“你们可以不喜欢英语,但是你们必须喜欢我这个英语老师。”我觉得学生喜欢了我这个英语老师,自然也会去好好地学习英语。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就学习问题进行大胆的发言,无论对错都会受到我的好评。我还会时不时的给学生讲一些英语小故事还有一些英语国家的人文风情,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只要学生对你的课堂有兴趣,想学英语,那么还用担心他会学不好吗?

二、情景创设

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和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譬如,采用录音、投影、身体语言、电脑、多媒体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现在的中考题中比较倾向于根据语境做题,而且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的去设计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实际情景中去练习和巩固自己所学过的知识。

三、知识讲解

我们老师应该多利用图片、投影,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从而加速理解的过程,通过板书和在多媒体投影等创设的情景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只是告诉他们怎么去做。我觉得毕竟最了解学生的还是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的方法的实际可取性也许比我教的方法更可取,更能被他们接受,所以说,不要小看了这些孩子们,在他们的身上你也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1)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的能力作为目的要求,我就必须能运用已学英语知识,特别是刚学习的新的语言材料,使新旧语言知识相互整合,并联系学生实际或通过想象创设的情景,完整地进行语篇的思想交流,这样既交流了信息,拓宽了思路,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用英语进行创新的交际的能力。

(2)观察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熟练的图文转换能力,这就要求我必须注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他们进行语言输出练习。

五、语音语调

新课标英语对学生的语音语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我必须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的训练。在这一点上还需更加努力。关于英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的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并伴以生动的身体语言帮助学生的理解,不要怕麻烦,不断地重复,学生听得多了自然会慢慢地适应英语教学。

六、教师魅力及亲和力

1.正确的语音语调; 2.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组织课堂;3.英语词语丰富、语言流畅;4.教态自然,和蔼可亲,表情丰富,仪态整洁、潇洒、轻松、愉快、活泼、稳重、振奋、激昂、情意交融。5.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遇惊不乱,应变能力强,富有教学艺术性。6.善于利用多媒体和演画唱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板书设计整洁美观,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设计合理。这些都是一个好的老师的魅力所在,让我的学生佩服我,喜欢我,他们会从心底爱上英语这门学科的。再有就是亲和力,提问学生的时候可以亲切的叫他们的名而非连名带姓的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和我之间是没有距离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7.听评课制度与新教师成长 篇七

高等学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主要实现者,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促进者。 (1) 近十年来,高校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张,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为46.28万人,到2008年已达到123.75万人,其中3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有357507人,31-35岁有233748人,占总人数的47.78%。 (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30岁以下的新教师更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新教师具有学历高、知识丰富、充满理想与激情等优点,但同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欠缺,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在工作之初,往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现实冲击” (reality shock) ,比如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现实落差等困境。 (3)

为了解新教师在初入新岗位、新环境所遇到的问题与困境,并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解决方案,笔者对本学院近五年来10余位新进教师进行跟踪访谈与调查,访谈的问题包括:新教师在工作伊始碰到的困惑及克服办法;社会、学校、学院、教研室等成长环境评价;教师角色的熟悉与习惯等。具体结果见下表: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些新教师面临的困难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有效互动;其次是如何设置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结合理论知识教授与案例材料分析,使学生较好地把握重点、难点等。如何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遵守学校教学规定;把握学院教学运行程序等是新教师主要关注的内容,这些外在因素同样也制约着青年教师的成长。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所在学院通过施行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等制度,尤其是通过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了新教师的问题。

2 听评课制度的实施过程

新教师的成长,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与摸索,还须通过各种教学制度的实施和各类教学环节的有效引导,让年轻教师逐步把握讲台、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最有效的措施是听课、评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包括听课、观摩评课、参与评课、被听课、被评课等内容,评课活动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调控技巧、总体印象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否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改进。

听课是指一个教学团队或教研室的教师,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对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观摩、评价的活动。新教师通过互相听课,特别是听高水平教师的授课,观察他们的课程教学过程安排,调控课堂的方法与手段,如何有效地阐释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论内容和教学案例的安排,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相应的学生反应和实际的效果,逐渐熟悉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同时,通过观察授课教师准备的教学必备材料了解、熟悉学校的教学相关规定与要求。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证明,工作两年以内的新教师每学期互相观摩听课10次,对其快速成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新教师帮带制度是与听评课制度相辅相成的制度,即为每位新教师提供一位帮带老教师,使之更好地融入到观摩、听课的活动中去。新教师在帮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规范的备课,在此基础上听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通过与帮带教师、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彼此的沟通与讨论,尽快明晰角色,熟悉教研室、系部教学团队的总体风格,成功摆脱对心环境和新工作的不适感。

评课是指教师在听课之后,集体讨论本次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教学准备、授课方式、调控手段等方面,指出优点、特点,并分解成可为其他教师借鉴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商榷,并提出改进办法。新教师通过观摩评课活动,在评课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体会和其他教师的差异。在讨论中呈现出的教学团体的教学理念与态度,特别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真知灼见,对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恰当处理,都能够让新教师在揣摩和对比中获益匪浅。通过观摩评课活动,新教师介入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教学事务,不断领悟到自己所处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文化和教学风格,有利于新教师的融入。

参与评课,是新教师初次在教学团队中就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它是新教师教学态度和思路、教学出发点的初次表达。参与评课后,参加教学团队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与有经验教师的交流,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与他们一起研讨和分析问题,特别是学习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教学监控、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教育机智等的本领。这样可大大缩短教学的适应期,从而加快教学成长的进程。 (4)

新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观摩听评课、参与评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经过一两个学期的适应,就能够逐渐成熟。此外,他们通过观摩学校、学院举行教学技能、说课、教学软件等比赛,汲取教学所需的营养,并不断成长起来。适应能力强的新教师,一般从第二个学期开始,教研室就开始安排他们的被听课、被评课活动,这对其成长和融入新集体不可或缺。

对新教师的听课实际上是对总体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听课教师通过对比授课教师编写的课堂教案、讲稿、教学进度表和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即书面上的理论与课堂中的实践教学差距来对新教师进行评价。为培养新教师的自信心,安排听课的时候,应该由新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来接受听课。在听课前,授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必须开一个听课准备会,首先听取新教师介绍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的优点、特色、不足、待解决之处。帮带教师及教研室主任,对新教师备课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指点。在具体的评课活动中,听课教师对新教师在本次课中的教学思路、教学策略及教学理论的运用情况进行评议;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针对缺点,提出解决的办法;评课结束后,通过总结与反思,结合评课意见修改教学策略。教学团队或者帮带教师在接下来的集体备课中对其修改策略进行把握,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对其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良好效果。

3 听评课制度的成效与不足

听评课制度本质上是教师间的教学互动,新教师通过听评课,针对特定的问题,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研究,逐渐精致教学安排,为实现教学水平飞跃积累成果,并最终生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听评课过程是一个教学方法的抽象和检验的过程,新教师通过这一活动,抽象出对教学的理解,然后放置在新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检验,在经常性的交流中,加强了对所教授课程内容的把握,在不断的听评课活动中学习各种教学法的知识,进而组织教学活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教学科研型的院校而言,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是教学工作,新教师的环境适应最根本的是“教学适应”,只有尽快地适应所在单位的教学要求,才能实现群体融入。听评课制度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研室、教学团队的环境,创造条件,寻找最佳的新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听评课制度的实践中,必须注重结合其他教学制度进行细节把握,形成教学团队共同合作与竞争的良好氛围,有效解决新教师工作伊始出现的问题,不断培养其发展意识,促进成长,保障学院整体教学质量。

严格的听评课制度已经在我院实行了8年,历年来的新教师通过听评课制度的洗礼,教学水平均取得长足进步。在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学生评教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获得了学生普遍认可。部分新教师在学院、学校的各类教学比赛中表现优异,成为学院教学团队中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新生力量。

当然,通过总结历年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反馈,笔者发现听评课制度对新教师的成长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第一,制度的严格执行,冲淡了创新教学的氛围,使得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对老教师“复制化”的现象。 (5) 学院、教学团队特有的文化氛围,听评课制度结合帮带制度的严格执行,使新教师逐步接受了教学团队、帮带教师的教学思路,冲淡了新教师的原有特色,出现成长的“复制化”现象,造成教学团队面临失去创新活力的压力。第二,新教师的资历较浅,在听评课活动中认同大于质疑。为此,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应以创新为出发点,鼓励各教学团队、课程组、教学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提出质疑,讨论新的教学思路,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考核方式。同时,提供各类信息,环境,资源,鼓励教师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师更有目的性、有步骤、有效地进行教学创新。第三,听评课制度的常规化,容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与封闭。新教师为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往往选择本教学团队的教师进行跟班听课,且听评课活动只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易导致教研室或教学团队的内部认同。应积极探索新教师与其他学院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外界环境保持畅通,不断汲取差异较大学科教师的教学优势,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 结束语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师的成长对于普通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而言,是学院的基本工作之一。以新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抓手,关注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能够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听评课制度的严格施行,是引导新教师成长的有效切入点,能够在教师最基础的工作中率先与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团队接驳,逐渐融入所在集体,对其在科研等其他工作中的融入和个人的成熟都有极大的好处。

★课题来源:本文系温州医学院教改课题《新的听评课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的部分成果 (课题项目编号:wyj0809)

参考文献

[1]张大良, 纪志成, 周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与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09 (9) .

[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5/info1261559968796165.htm

[3]唐亚厉.中美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4) .

[4]张建平.论高校新教师的教学成长[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9) .

8.听评课:以评促教,教学相长 篇八

抓住学科理念,培育学科素养。教育家培养对象吴向东老师在徐闻县春蕾小学听了六年级的科学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评课环节,吴向东老师高度肯定了该次科学课的课堂纪律和合理组织实验方式,并指出,我们不仅仅要通过实验揭示知识,通过授课阐明理论,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吴老师看来,科学知识太多、太庞杂,而且总在发展变化中,有如过眼云烟,而实证态度和批判精神却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不可或缺。“我们所要培养的,正是学生的根本素质(批判精神),而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培养。”此次评课,吴老师为乡村教师指出了科学课的重要理念,科学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科学实证的本质来还原科学课的根本精髓,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吴老师的点评为乡村学校科学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明了方向。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理科类名师培养对象何庆辉在五华实验中学听了一节高三化学教研公开课。在评课环节,何庆辉认为,该节化学课授课教师通过分析历年高考真题探索出了高考出题规律,对高考考查方向也有较准确的把握,并在课堂中提出了一些“多点结构”的问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在何庆辉看来,课堂某些环节的设计仍存在“高耗低效”问题。对此,何庆辉建议引入新的课堂模式,如“查漏补缺”环节可以改成竞赛活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说出错误个数,再进行小组间的综合评比。通过建构这种课堂模式,将“主人公身份”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力求进一步提升“教”与“学”的效率。

倡导合作探究,启发创新思维。初中名教师培养对象庄海滨在徐闻县第五中学听了该校的英语公开课。在评课过程中,庄海滨高度肯定了该校英语课授课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但认为在教育教学技巧上还需要更深的打磨。在庄海滨看来,“完整阅读”和“完整回答”十分重要,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更要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得出多个答案,在扩大信息储备量、完成知识系统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活动中,庄老师还特意将教师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带着具体的任务去研究案例,让教师们通过讨论、总结和分享来逐步掌握在“写前阶段”帮助学生搭建情景、话题、语言、结构等支架的技巧。这个环节与前面的评课环节有机结合,相互呼应,达到了良好的交流指导效果。

9.初中体育听评课 篇九

第 10 周 星期 三(2012年 6 月)授课教师 科目 体育

班级 初一(12)节次 4 课 题 短跑:起跑、起跑后加速跑 听 课 纪 要

一、课堂常规

二、舞蹈活动

三、短跑:起跑、起跑后加速跑

四、游戏:运球过障碍比赛

五、放松运动

六、课后小结

评议:

教学准备具体明确,切合实际,教材突出重点,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适当、示范动作正确、讲解清楚。但术语不准确,口令不太响亮清楚。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措施尚可。教学组织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安全措施落实。

听 课 记 录

第 三 周 星期 二(2012年 9 月)授课教师 科目 体育

班级 初二(14)节次 第4节

课 题 跨越式跳高 听 课 纪 要

教学内容及教师板书摘要 学生活动情况

评议意见 : 评议:

该老师所选用的教材教学相结合素质教育,才能采用创新的科学手段上课,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才浓,具体表现为:

一、在教学方面。才能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的要求,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教学。安排学生的运动量才妥当。

二、在教学过程。口令不准确,讲解漠糊不清、示范动作不准确、教学方法陈旧、组织教学意识不强。

1、教态不好(手拿着哨子)。

2、海南话进行教学。

3、学生面对太阳讲解。

4、教学秩序凌乱。

5、提前8分钟下课。

6、整理队伍拖拉(用6分钟才整好队伍)。

听 课 记 录

第 六 周 星期 四(2012年 10 月)授课教师 科目 体育

班级 初一(8)节次 下午1节

课 题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听 课 纪 要

教学内容及教师板书摘要 学生活动情况

一、课堂常规

二、舞蹈活动

三、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 球

四、游戏:运球过障碍比赛

五、放松运动

六、课后小结

评议意见

该老师在本节教学中,教材符合教学,能结合素质教育,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上课,培养学习上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了新的传授基本技术。具体表现在:

一、在各方面,能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把握教材重点,解决难点。

二、在教学过程中:

1、口令准确,响亮。

2、讲解扼要清晰,示范动作正确。

3、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做到:安全——掌握——提高。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不足之处是:在课堂结构创设学境教法和媒体运用等方面没有独特创举,效果 不太显著。

第 10 周 星期 二(2012年 11 月)授课教师 科目 体育 班级 初三 节次

课 题

1、合作性游戏:搭“桥”过“河”;

2、智力拼图:单、双脚路 听 课 纪 要

教学内容及教师板书摘要 学生活动情况

一、课堂常规

二、舞蹈活动

三、合作性游戏:搭“桥”过“河

四、游戏:运球过障碍比赛

五、放松运动

六、课后小结

评议意见

本课确定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评价,自觉锻炼活动中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为学生提高较大的学练空间,让学生在体育健身中体验到自我展示,自我(相互)评价并获得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创设了最大的自主发挥自我展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能在宽松、欢乐的气氛中掌握合作性游戏,搭“桥”过“河”,以及拼图“单、双脚”跳。

短跑-途中跑

授课内容:短跑-途中跑 授课教师:张峰 整体教学流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介绍短跑-途中跑技术

二、准备部分

1、慢跑(绕篮球场跑,放四个障碍物,必须绕过障碍物以外的场地慢跑)、前踢腿跑、后踢腿跑

2、拱身爬行(主要拉伸大腿后群肌,注意膝关节伸直)、仰身爬行(主要拉伸大腿前侧肌肉)

三、基本部分

1、学习途中跑技术 1)教师讲解示范途中跑技术

2)原地摆臂练习(速度从慢到快,教师掌声引导,练习三组、后一组比前面组速度要快)3)原地高抬腿(同摆臂练习一样)4)途中跑练习

队伍组织调动:一至二报数,四列横队成八列横队,由篮球场带入塑胶跑道

练习过程:

1、每组先练习一次

2、教师请学生出列示范

3、学生点评、教师点评

4、第二次练习(要求80%的速度完成)

5、讲解练习出现的问题

6、第三次练习(100%的速度完成)5)分组练习

分成四组练习,每组练习内容分别是:摆臂、快频率跑、跳垫子、顶肩对抗跑 根据时间顺时针更换练习内容,一组为单位 6)迎面接力

分为四组进行迎面接力比赛,前面放置云梯进行快频率跑,后面进入途中跑。总共进行两次练习,第二次要求相互为同伴加油。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

呼吸调整加放松操,教师示范,学习模仿练习。

2、教师总结

3、师生再见 听课感受:

1、教师讲解清晰、动作示范漂亮。

10.听评课活动总结 篇十

十月二十五日,我们小学数学组按照期初计划组织了听评课活动,此次活动共听评了5节数学课。在听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不少知识,促进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对自身反思的能力。

一、本次听评课活动教师讲课情况有以下优点:

1、学校的领导、教师们对待本次听课评课活动都非常重视。无论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师的精神面貌,都让人感受到了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真实的反映了每位教师的授课特色,并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教师授课的真实水平。部分教师的课注重课堂实效,不摆花架子。实实在在上课,脚踏实地地传授知识,力争把课上实、上好。课堂上追求严谨,以学生学会、学好、学得轻松为目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展示出了一节节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如王娜老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杨再志老师的《速度的认识》,韩伟芳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等课,朴实但不失生动,每一堂课都抓住本堂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解,并且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实实在在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提升了课堂实效。

2、教学设计独特新颖,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围绕教师提出的活动主题,动手拼一拼,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让学生通过活动得到感性认识,教师到学生中去进行指导、点拨,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总结出规律或结论。加强了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主动性加强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民主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语言亲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学习,平等交流,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如韩伟芳的老师,学生完全沉醉于她们的教学中,时间悄悄地过去了,知识也慢慢地掌握了。

4、教师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组织教学,重视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绝大多数的课都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和教学具的充分利用,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5、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密切。让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到生活中去找一找教学资源,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通过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他们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提出了许多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听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与生活接轨,从生活出发,教学才会切实可行。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课堂中表现出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重难点突破不透。对课标和教材的挖掘还需加强。

2、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对于生成性资源的即时性利用能力尚需加强。

11.浅谈听评课的方法与技巧 篇十一

一、听前准备

课前会议:时间15分钟左右,上课前一天进行,内容是教师说课,交流作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确定观察点,要求,作课人给听课教师发放详细的敬爱呕血设计以及标注学生优差座次表,以帮助听课敬爱偶是确定观察对象。

二、明白听课的目的

我认为,听评课的目的决不是像个别人想象的那样,为了要某些人的好看,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改、促、提。改,是指改进教学实践,去除糟粕,取其精华;促,是指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是指提出问题讨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境界。

三、明白听什么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教育上是指教育要有针对性,那么,聽评课也必须有针对性,可选择如下其中的两或几项:一是听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否有感染力;二是听教师讲课是否讲到点子上,知识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详落是否得当;三是听教师讲课是否言简意赅,思路清楚明白,说普通话,学生是否明白;四是听教师的泛读;五是听学生课堂对问题的回答等。

三、听后怎么评

在听评课活动中,如果只听不评,叫形式主义,如果评课不深,叫好人主义,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听课的真正目的。要想评好课,首先走出评课的七大误区:重听轻评、敷衍了事、平淡肤浅、面面俱到、参评面窄、以偏概全、评“新”弃“旧”。其次,可采取如下形式:个别交谈、集中讨论、书面评议、抽签答辩、自我评价。第三、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不追求完美而找亮点”、“考虑差异,因人而异”、“避免就事论事,要借助理论”、“避免空谈理论,要以事论事”。

具体怎样分析一节课呢?

我个人认为从下面几方面分析:

一看三维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全面、恰当。

二看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突破,抓住关键。

三看教学目标生成和处理。

四是从教材组织处理上分析:看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准确,思路清不清,看挖掘和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看组织处理教材是否灵活巧妙,能否化难为易、以箭驭繁。

五是从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上分析:看是否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看学生参与是否动口、动手、动脑。

六是从课堂结构上分析:看课堂各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看导入、新授、练习、小结、作业布置各教学环节设计的巧妙和衔接。

七是从教师教学素质上分析:看教师教学语言,看教师板书设计,看教师教学激情,看教师课堂应变,看教师教学示范,看教师课堂操作。

八是从教学效果上分析:看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看是否真实、朴实、扎实,看学生的学习情态和兴趣,是否有可持续性,看课堂教学效率,是否短时高效。

九是从教学个性上分析:看教师语言、教材处理、板书、情态、绝活等是否有个性特点和亮点,看是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风格。

十是从教学理念上分析: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看教为学服务,看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2.简析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关键词:听课,评课,专业成长

一、听评课活动存在的问题

听评课活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是教师用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否则将被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所击败,最终将误人子弟,被社会所淘汰。听课、评课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相互协作、反思、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听评课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1. 任务式地听课,目的不明确,敷衍了事的现象较为普遍

(1)听课中教师心不在焉。有的东张西望,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低头发短信,甚至有的交头接耳……总之,许多教师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形到神不到。

(2)在检查听课内容时浮于形式,听课记录过于简单,写上课题,及一部分板书,就算完事。有些对评议内容多是客套话、空话,缺失真正的评议和反思的内容,对该课的亮点、成功之处、值得商榷之处都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更没有加以提炼和归纳。

(3)在听课后的听课笔记考核中,更是疲于应付,为了完成考核的节数。譬如每个月两节,有些教师未完成节数的情况下,抄袭旧听课本或者把同事的听课本拿来抄。

2. 评课活动丑态百出,多是形式,没有实质的作用

评课活动,既是自我展示对本堂课的理解和看法,也是对施教者的一种尊重,但真正评课时一些老师往往流于形式。

(1)“好”字当头。“引入好、教学过程好、小结好、教学效果好”,给出这种从头好到尾的评价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自身水平有限,对整堂课的准备不足,因此不能作太多深入的评价,只能说好,否则自己就露馅了,活脱脱一个南郭先生;第二种是怕得罪人,彼此都是同事,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考虑,报喜不报忧,全说些捧场喝彩的奉承话,没有深入思考课堂引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等问题,这样的“好”评又有多少作用呢,对教师长远来讲真的是害人又害已,你还能在这样的评课活动中得到什么专业成长呢?这样的“好”评只会让你在错误的基础上,继续你的错误。

(2)“套”话连篇。新课改、新教材的推行,要求课堂教学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去组织,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新”理念太不实际。但有评课者对教学工作不是很熟悉,对所听课不是很了解,就大谈新理念、新方法,把一套一套的理论拿出来评价,最终听者虽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脱离实际的评价让教师很少有所收获,更多的是迷惘。

(3)三缄其口。评课时置身事外,一言不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与不在一个样。

二、加强听评课活动的管理

以上听评课现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害无益。听评课活动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它发挥其作用,服务于教学,于是加强听评课活动的常规管理,成了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加强管理呢?

(1)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前面教师听课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其实是教师的一种消极行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学校管理者应该深入教师、深入办公室,多一份关怀。一份情感的投入,换来的是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融洽、营造校园关系的和谐,让教师体会到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落实到小处,以保证学校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

(2)学校教科室应加强对教师的听评课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和培训,找好切入点,从而提高听课和评课的实效。学校应把开课信息及时公布,让教师了解听课的内容,让听者及时做好准备,带着问题听课,评课才能评得中肯和具有针对性,听评课活动也才能达到互相交流和互相借鉴的目的。听课者要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听课,如看教态。教态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给学生的直观感知;看课堂机智,我们有时会惊叹于上课老师那敏捷的才思和充满灵气的智慧;看课堂互动,课堂互动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上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堂课,思考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思考有利于我们解决问题。到评课时积极鼓励教师踊跃发表意见,做到上课“百花齐放”,听课“百家争鸣”。

(3)学校应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平时加强检查和考核,对检查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地指出,也要培植先进典型,展览优秀的听课笔记,倡导向优秀教师学习之风,推广学习之风,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校园教研氛围。

13.听评课主持词 篇十三

一.先请三位授课的老师说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课后的感悟、反思 二.进行小组评课:希望大家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每个人都说两句。

我首先说一下我这节课,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节讲读课文,文中含有深层次的人文思想,这节课我首先从题目入手,提醒学生在书写课题时的注意匆的写法,然后进行文章词语生字的学习,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我认为生字词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预习解决,因此我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在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字词的书写,这是一大缺憾。在课文讲解的部分,我运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进行了导入,这节课我从倾听、思考、对话,这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学习,没有深入的讲解,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拼读散文的方法,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一环节,由于我的失误,导致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从而使课堂气氛很沉闷,另一个方面,本节课重点讲解的这三段内容过于多,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差。应该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的细节有很多,只有我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才能真正向课堂要质量,只有我们将每个细节都巧妙安排,才能向课堂要效率,这将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希望各位老师在评课中多提宝贵意见。

那我先来说一下吧,权当抛砖引玉,若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共同讨论,先说一下华读老师的课,应该说听了花都老师的课,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一节非常普通的写字课,在华读老师的讲解下显得生趣盎然,运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进行导课,看到这个地方时,我当时也做了一下设想,如果我讲这一课的话可能也会用这个栏目导课,但仅仅限于参赛选手对于知识的掌握,而华读老师却能别出心裁,从这个叫座又叫好的栏目中挑出瑕疵用来导课,这是一大亮点,另一方面,在这节写字课中我感觉含有深层次的人文思想,写字如做人,万事无绝对,身正才能字好,等等语言贯穿整节课,不断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再者,华读老师对于写字有很深的造诣,几个简单的字却能涵盖如此之多的知识,我感觉能在华读老师的课堂听课应该是学生之幸。提一点小意见的话,我认为如果每个结构的字能抽出一到两个老师边写边指导的话,效果应该更好。

再说一下兰香老师的这节课,兰香老师的这节课是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部分,我认为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难得部分,怎样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能表达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不沉闷,一直困扰着我,但兰香老师这节课为我开辟了道路,语文课并非只有字词句,他可以融入许多的元素,唱歌,绘画,朗诵,课本剧,这些大家喜闻乐见,并且孩子们愿意参加的活动都可以融入到语文中,这些元素的加入使课堂气氛瞬间就活跃起来了,师生互动流畅了,整节课给人的感受就是轻松愉快,符合中低年级快乐课堂的要求,让学生在玩中学,这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我感觉二年级学生的基本功特别扎实,朗诵,书写,语言表达,到特别不错,从这几个方面不难看出兰香老师对于语文基本功的要求特别严格,这几点你临时抱佛脚是做不好的。如果提一点建议的话,我认为最后让学生画下心目中的春天这一环节如果改成写下心中的春天会更好写,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后进生的关注,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4.2017听评课总结 篇十四

我校于本学期开学一个朋之后,进行了数学课堂听评课校本研究,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好的相互学习的平台,现将本轮听评课情况总结如下。

张义清、马艳灵各讲了一节新授数学课,教学效果较好,她们能始终镇静,面带微笑和蔼注视学生,循序善诱,采用先学后教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和谐,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家的主要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2.课堂教学明显提高,重视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强化课时知识目标落实。

3.课堂评价适宜,师生双边活动充分,课堂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4.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高,体现了面向全体,决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5.对小学数学课标把握的基本准确,对教材分析透彻,处理较好,6.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规范要求,特别是书写格式,数字要写清晰端正,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养成。

7.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针对不足的建议:

教师教学态度上再多些微笑,多用口语,激励语评价语要丰富,学生活动再放开些,学生会的基本不讲少讲,多引导,激励学生提问题。

总之,通过这轮听评课校本研究,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思想。老师们还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头脑,优化教学模式,探索教法学法,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向课堂

40分钟要质量。

2017年10月9日

15.集体听评课 篇十五

一、听评课,要关注到学生的多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智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全面提高,和谐发展。而新课程的实 施,倡导学生要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乐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与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而在过去的传统评教活动中,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就算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也只是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那么,对新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应该看什么、听什么、议什么、评什么,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呢?在笔者看来,应该结合学科自身特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状态以及学习的效果三方面加以观测和评价。

在学习方式方面:应着重关注学生 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效果。自主学习应观察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是否能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取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合作探究学习应着重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关注、关照、倾听、共享资源和成果以及团队(小组)协作分工是否明确有效,看学生的沟通是否顺畅,个性是否得到张扬,人格是否受到尊重;而探究学习正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化学和发 展所需的 化学基础 知识和基 本技能。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应作为重点观察和评价的关键项,在听评课时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方法,以及探究习惯是否科学合理,探究精神和探究的品质是否有价值取向。

在学习状态方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精力是否充沛,参与学习的激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气氛是否热烈,主动参与的时间是否充足,参与的面是否广泛以及参与是否有层次、有深度等。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化学课堂来说,最好能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而这些状态的好坏又基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看、听、讲、想、做等要素的有效组合和动静的 适时转换。因此学习状态是学习有效进展的得力保障。

在学习效果方面:应着重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是否有效,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目标是否达成,流程型检测效果是否良好,学生负担是否合理。

二、听评课,要关注到教师专业素能的提升

听评课本应是教师专业生活与专业成长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听评课活动中,关注教师专业素能提升理应成为我们每个听评课者直面的问题。那么在听与评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抓住关键要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素能提升呢?笔者认为可从教学基本功、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材处理能力三方面进行观察与评价。

教学基本功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能的基础,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的设计、实验的演示、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清晰准确,肢体语言丰 富自然,板书工整规范,实验演示规范熟练,多媒体运用熟练恰当,这些对化学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化学教师必须努力修炼的。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能的核心,组织是否有序,约定是否有效,调控的手段和方法是否得当,学法指导是否科学,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是否适时,在学习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否适合,等等,都将成为考核化学教师专业素能的重要指标。

新课程的教材观提到:“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用教材教而不 是教教材。”因 此对初中 化学教师 来说,能否合理处理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确定教学的内容和信息量,准确把握课本知识点,体现教学目标,是最能体现教师成熟度的关键所在。

三、听评课,要关注到教学改革的实施

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 阵地,是验证先进教学经验的主要手段,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实施听评课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授课者本身的专业素养提升,同时对听评课者自身也是起到借鉴和促进的作用,它是关系到学生、授课者、听评课者之间协作互助、和谐发展、共同促进的一项多赢活动。因此,对听评课者本身来说,既要改变思想观念,又要改变听评策略,不能只停留在听、看、记、评层面,还应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思和议,不仅要做课堂教学的观察者、过路人和评价官,还要做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和体验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听 评课这一 教研活动 发挥其最 大的功能。如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那么我们怎样通过听评课活动去改变这一行为呢?一是要借助一些课堂观察工具,如时钟、记录表格等,观测和记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教师讲解的时间 比例,观察学生 主动、互动、能动 的效果,观察学生参与 面的大小 以及获得 展示的机 会是否均,等等;二是要进行思维角色变换,假如授课者是听评课者本身,则会对课堂教学进行怎样设计和组织,才能更有效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如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要求,将科学探究作为一块专门的内容来学习,其目的就 是要培养 学生科学 探究的能 力和精神。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科特点,既要在课堂教 学的听评课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又要在课后认真进行反思和评议,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将困惑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通过研究来促进教学教研质量的提升,通过研究来促进教学的改革。

总的来说,听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 师来说,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是完善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快速提升自身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摘要:听评课是提高学校教学教研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常态活动,听评课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有效开展听评课活动,是完善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快速提升自身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

上一篇: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英语常见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