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服务企业所得税

2024-09-07

建筑服务企业所得税(共9篇)(共9篇)

1.建筑服务企业所得税 篇一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选择GlobalSign 企业型 OVSSL 数字证书服务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建筑设计为主的现代科技型企业,为了保护邮件系统的信息传递安全,提升工作效率,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选择了 GlobalSign 企业型 OVSSL 数字证书作为防护工具。GlobalSign 企业型 OVSSL 数字证书针对网站的域名及所有权进行严格的书面审查程序,通过我们的审核之后便可通过此证书标示企业资料,让网友直接了解拥有该网站的企业真实身份,强化对该站的信任感。网站安全证书而网友也可于浏览器中发现「黄色小锁」符号已经激活,无论他们提交的是付款详情、登录密码、还是其他基于互联网的交易信息都已受到妥善保护。

关于 GlobalSign OVSSL 数字证书

GlobalSign 企业型 OVSSL 证书的组织机构审核和反馈3-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所颁发的证书 256 位的加密强度支持主要浏览器,且显示网站拥有者的真实身份,使客户知晓该网站已经通过了安全认证与检验。

关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建筑设计为主的现代科技型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等 20 余家专业公司和机构。在 2008 年中国工程设计企业 60 强排名中跻身于前五名;2001 年至 2008 年连续八年被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列入“国际工程设计公司 200 强”和“全球工程设计公司 150 强”之一。(以上资料编辑自: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关于 GlobalSign

GlobalSign是一家声誉卓著,备受信赖的CA中心和数字证书提供商。作为公众信任服务行业的领先者,既是在欧洲最早获得WebTrust认可的公共数字证书管理机构之一,也是CAB论坛以及反钓鱼工作组的成员。

GlobalSign自其成立伊始,一直致力于网络安全认证及中文数字证书服务,并在全球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分布于中国、美国、英国、比利时、日本等地的全球办公室,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优良的服务和专业的支持。

2006年10月,GlobalSign成为日本上市公司GMO Internet Inc旗下一员,2008年5月大陆营运总部环玺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负责GloblaSign在中国区域的业务发展及策略制定,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厂商之一。

=

关键字:OVSSL证书,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数字证书,SSL,CA,GlobalSign

2.建筑服务企业所得税 篇二

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 在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对于急需降低成本、规范企业内控、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势在必行

(一) 国内建筑业企业普遍存在问题

国内建筑业企业普遍呈现:经营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债权债务居高不下、资金需求日趋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加大、主业创利空间缩小、组织机构重叠交叉、风险管控明显乏力。表现在发展层面上显现出的特点为:“三高与三低”, 即“高增长”与“低积累”、“高产值”与“低利润”和“高速度”与“低效率”。如何走出这些“怪圈”, 有效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成为建筑业企业实现转型发展和提升管理的关键。

(二) 国内外企业竞争方式发生变化

现在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竞争已经由单一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转向价值网络之间的竞争。企业要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考虑业务的成本效益原则, 共享服务则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最佳资源配置的可能。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应用技术和电商产业的异军突起, 导致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 也让财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三) 财务共享服务在国内外企业中的运用

目前超过80%的跨国公司实施建设了共享服务中心, 超过65%的跨国公司已将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公司发展战略;我国境内已有超过450家共享服务中心, 涵盖了通讯、电信、保险、商贸、地产等诸多行业;国内建筑企业近年也纷纷开始启动建设自己的共享服务中心, 建筑业企业如何在风起云涌的管理变革和创新发展潮流中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已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势。

二、财务共享服务给企业带来诸多效应

根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 (IFSS) 的权威定义, 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 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 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不同地域、同一时间的实体会计业务拿到一个中心来统一记账和报告, 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及时准确和规范统一。

(一) 财务共享服务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成本费用大幅降低;工作质量与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企业核心业务快速发展;加快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进程;增强企业规模扩张的潜力。

(二) 财务共享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

一是解决企业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和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 降低管理成本;二是严格遵循国家财经法规, 全面维护企业内控制度严肃性, 提高制度执行力;三是实行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和准确;四是实行流程控制将生产经营风险管控点纳入流程制度化管理, 既减少了舞弊行为又降低了经营风险;五是实行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和准确;既能准确评价各单位的经营业绩, 也能问症把脉对症下药;六是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形成“倒逼”机制, 补齐管理短板, 为深化“法人管项目”制度奠定管理基础;七是在公司法人与项目部的管理层面上遵循了“三全” (全员、全业务和全过程) 和“三不变” (职责权限不变、目标指标不变和地位作用不变) 的原则;八是通过财务队伍率先转型发展, 引领满足企业实现“系统领先、国内一流和国际优秀”的战略目标。

(三)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前景

能否让财务共享服务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 关键取决与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国内外的例证可以预见到它的发展未来:一是企业会计业务的“加工厂”;二是企业成本费用的“总阀门”;三是企业资金收支的“保险柜”;四是企业经济质量运行的“晴雨表”;五是企业风险防控的“防火墙”;六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先行者”。

三、财务共享服务的措施与效果

(一) 建设历程

自2012年12月初, 在中国铁建的大力支持下, 通过科学比选笔者所在单位选择了国家财政部和国资委认可的技术优良、实力雄厚、服务到位的软件开发公司, 启动财务共享服务建设, 2013年3月初在西安地铁等9个项目率先成功运行;6月7日顺利完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工作;6月20日在西安召开中国铁建财务信息化建设座谈会;试点工作得到专家与领导的认可。目前经过一年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已经初步实现了财务数据定义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流程的统一、会计账套的统一, 而且顺利完成了“法人一套账”到“账表一体化”的工作。同时笔者所在单位与中国电信合作, 采用云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合作, 完成了数据的迁移灾备工作, 降低了信息化建设投资运维成本, 这些工作为全面推开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采取措施

笔者所在单位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代表着中国铁建的领先水平, 而且是国内建筑业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因为笔者所在单位是国内建筑行业第一家全国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第一家集成影像技术;第一家国内使用中国电信云平台;国内用最短时间成功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 对全集团核算系统进行了重构, 将财务账套由780个压减为27套;同时统一了与计划成本、物资设备、工程安质、客商管理等核算口径;统一了项目单项或单位成本核算对象;规范了现场物资管理核算流程;启用离线客户端, 有效解决境外项目上线需求;实现跨法人合并查询, 有效解决直管项目整体管理财务信息需求。

2. 完成了报账系统、核算系统、影像系统集成工作, 实现了会计档案全电子化管理, 领导及财务人员审核业务时可随时调阅发票等附件影像, 从而规范了工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引入活动预算, 凡日常报销事项必须先填报“动支申请单”, 否则一律不允许报销, 有效控制了经费支出, 为下一步全面预算系统的建设打下基础。

4. 固化业务审批流程, 提单人无权进行越级审批签字, 审批过程中提单人与单据和审核人完全隔离, 规避了营私舞弊行为, 降低了财务风险, 提升了制度执行力。

5. 利用移动应用技术, 启用移动终端查询审批功能, 各项业务流程随时可以查询, 领导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审批控制。

6. 启用了“身份证+密码+随机短信码”三级安全认证登录机制, 提高了安全保密等级, 保证了系统应用的安全性。

7. 日常费用开支采用银行卡加网银结算制度, 大大降低了项目部“现金”的需求, 减少财务业务工作量, 规避使用大额现金的风险。

8. 采用客商认证制度。材料物资供应商、劳务队和提供外租客户等信息资料均采用上级审批核准进入制度, 有效杜绝与“黑名单”客户进入, 减少经济诉讼事项,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9. 实现了通过网银集中支付。每笔付款都由共享中心发出电子付款指令, 基层见到付款指令后才可付款, 杜绝了超付款, 有效管控资金流出用途与目的。为资金集中和账户归集提供了条件, 银企直连奠定了基础。

1 0. 统一了资产管理与核算制度。例如:通过实行资产管理权限按法人单位进行集中管控, 规范了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采购、管理、使用等制度;明确了外部租赁周转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审批权限, 为搞好“双目标”测评和客观评价项目绩效奠定了基础。

1 1. 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及时准确性。由于“机构独立, 流程透明, 标准统一, 业务随机”, 共享中心只是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进行了有效分离, 并没有改变项目部的职责权限, 项目经理与业务人员的权限未发生任何变化, 但项目内部各业务工作的规范性与时效性却得到增强。

1 2. 执行国家和企业统一标准管理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各核算单位在“同一平台、同一制度、同一标准”下进行, 绩效考评将更加客观公正和公开透明。

(三) 取得成果

目前, 全集团纳入共享服务中心核算单位680个, 上线率95.37%;集中管控银行账户801个, 管控率95.35%;集中核算人员150多名, 完成了需要700名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量;其中26个项目实现了“零现金”管理, 中心日处理会计凭证约2300份, 初步实现了国内全业务、全范围和全过程财务共享服务。在工作中得到的几个方面效果:

1.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

受到建筑企业行业特性的影响, 多数项目一直以来采取资金分散管理、分散支付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分散管理方式下, 使得资金管控风险点多且难以有效控制, 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以防范资金管理风险, 导致管理难度大、控制成本高。通过建设财务共享中心, 上收出纳权限, 集中支付每一笔报销业务, 有效解决了分散经营模式下的资金集中管理的难题, 既防范了风险, 又提升了资金集中管控的能力, 为资金集中管理搭建了平台。

2.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

通过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选拔了一批品德好、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财务人员组成会计核算队伍, 将“分散独自核算”改为“集中统一核算”, 真正的使全公司会计业务实现了“四个统一”, 即会计政策执行统一、业务处理流程统一、会计核算标准统一、会计账套操作统一, 改变了因政策执行不统一、人员素质不均衡带来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使得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基础工作的标准化大大提高。

3.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固化了内控管理流程。

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后, 集团的业务事项必须由经办人员将原始凭证影像上传, 所有的经济事项需要经过按照内控制度的流程审批后才能付款。在审核过程中, 大多数业务流程是由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的, 不经过审批资金无法支付, 使内控管理制度有了载体, 也使内部控制流程得到固化,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先付资金、后补手续等现象的发生, 有效地落实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 实现了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督。

4.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实现了财务工作中核算业务与管理业务的分离。

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 集团可以及时掌握项目部资金收支、财务核算等相关信息, 进而推动法人层面统一编制报表, 使项目部从制作会计凭证、记账核算、财务报表编制工作中解脱出来, 把精力放在加强内控管理、加强财务与业务融合, 做好内部管理台账、报表、分析与成本控制等相关工作, 这样既提高了财务报表上报的准确及时性, 又加强了项目成本管理力量, 堵住了管理漏洞, 进一步提升了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5.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创造了条件。

通过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使集团法人层面进一步动态、及时、有效地掌握各个项目的管理、资金、劳务、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的管理与使用情况, 综合分析各类生产要素、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 更有利于在全集团范围内配置资金、劳务安排、物资材料、机械设备、管理资源等各种生产资源要素, 加快周转流动, 提高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现了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让财务人员根据岗位要求、工作能力等转化为管理财务、核算财务和战略财务三种人才, 管理财务侧重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和现场工作经验企业在为成本管控、资金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支持;核算财务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平台, 以企业标准化和数据化管理为基础, 提升制度执行力, 提供决策参考支撑服务;战略财务通过管理财务与核算财务提供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决策支持, 为集团高层就战略规划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三者相得益彰, 协同作战, 全方位覆盖了企业的价值链, 成为创造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四、运行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从工作情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得到成功推行,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

(一) 领导重视是关键

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与推进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是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 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把手工程”, 因此工作成功与否领导支持是关键。

(二) 理念转变是前提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企业管理层与现场作业层有序有效串在一起, 不至于发生“一控就死、一放又乱”的现象。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实现由领导管人管事转变为制度管人管事, 改变日常工作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达到规范性和标准性的高度统一, 首先要彻底解决各级领导管理理念的转变问题。

(三) 部门配合是基础

财务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各环节, 需要集中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 会计报告反映的信息时常是滞后的, 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不是由不同部门管理信息系统拼凑形成的, 多个部门在信息交叉部分, 因为数据指标的口径不一致, 无法实现集成, 阻碍了经济业务的及时处理, 极易导致监督和决策功能丧失。

(四) 明确职责是核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 大家对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或许对它期望值较高, 工作中容易走向极端。特别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开后, 中心与集团公司财务部、子分公司财务部和项目部财务的工作关系与管理职责权限应进行合理确认与准确界定, 防止出现职责不清、纪律松弛导致管理失控。

(五) 规避风险是责任

管理模式改变后, 会计档案资料分为电子影像与纸质资料, 二者将更多集中以法人为单位的公司驻地, 工程项目如需接受外部审计检查时, 档案的调阅工作势必涉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和风险防范等问题, 同时由于施工企业“点多线长跨度大, 人多事杂范围广”的特殊性, 合理规避工作中的各种风险, 仍需进一步深入研判。

总之,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集中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最新应用, 它是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产物, 是财务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变革, 它不仅仅是我们提升管理、提高效益、加强内控和防范风险的一项重要具体举措, 它的成功必将对企业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思路带来巨大的冲击与震撼, 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引领作用。

(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和和讯网网站)

摘要:共享服务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的理念, 目前在国外尤其是跨国公司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形势, 提出了在建筑业企业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 同时对我国建筑业企业第一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功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并就加快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思考

参考文献

[1]陈虎, 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2]安德鲁·克里斯、马丁·费伊 (著) , 郭蓓 (译) .服务共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吉鹏, 杨涛, 王栋.集团财务管控[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8.

[4]张瑞君, 陈虎, 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 2010 (7) .

[5]胡格格, 杨汉明, 周莉.海尔集团的财务共享之路[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103 (9) .

3.商业服务网点中的建筑防火设计 篇三

【关键词】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防火设计;技术问题

引言:

建规上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如下:“居住建筑的首层或者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建筑面积不超过300㎡,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高规中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也与此相同,但是这两个规范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防火均未作进一步定义和解释,设计中对这部分的防火设计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本文将就此与广大专家读者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商业服务网点的层高

住宅设计规范中只是规定对于层高大于3.0米的部分按照3.0米/层进行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米的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以此来确定该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这样就遗留了一些技术上的漏洞,一些开发商将底层或者二层层高做大,给业主预留出做夹层的空间,使得原本应该定性为商住楼的建筑,套用了住宅建筑附带商业服务网点的相关规定,留下重大的火灾隐患。针对于此,内地一些城市先后出台了相关规定,例如厦门市颁布了《厦门市住宅设计防火暂行规定》,其中规定底层商业服务网点,隔间店面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层高超过3.9米时应设计夹层直通室外的出口,夹层不计层数。2、夹层面积不大于底层面积的50%,夹层不计层数(注 夹层面积超过底层面积的50%或未设计夹层时,隔间店面按2计,建筑按商住楼要求设计。)上述规定不仅对层高超过一定高的情况予以变通使之符合要求,并对夹层是否计入层数明确规定,杜绝了开发商钻空子的现象,避免了建筑在防火设计上留下缺陷。

二、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技术问题

1.使用层数、面积以及层高

商业服务网点的层数必须不超过二层,但在实践中,设计单位常通过提高建筑层高,在使用过程中二次改建成夹层,从而变为三层乃至四层的使用空间。例如,某工程为十一层居住建筑,第一、二层临街商铺层高4.2m,第三至十一层(单元式住宅)层高3m,在设计中一、二层局部为独立商业用房,每个临街商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小于300m2,商铺之间采用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建设单位认为该独立商业用房属于商业服务网点,按照十一层住宅考虑,属二类建筑。笔者认为虽然商铺在使用面积及分隔墙方面满足商业服务网点的设置要求,但依据《住宅建筑规范》第9.1条计算层数的规定: 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 余数大于或等于l.5m 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因此,该商业用房应该为三层建筑,不能执行商业服务网点的要求。对网点中设有局部夹层的同样按照此规定确定是否计入建筑层数。

2.使用功能

定义中指出商业服务网点应该为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可见这里所提的“小型营业性用房”是有所限制的,不是所有的小型营业性用房都可以按照商业服务网点定义来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则有很多种引申,如一些娱乐场所(网吧、影吧、游艺厅、夜总会、卡拉OK厅),公众聚集场所(饭店、茶座、幼儿园)等设置在住宅下的网点内,由于其使用性质的不同,其火灾危险性已经远远超过规范定义中所列举的小型营业性用房。对于这类工程的审核、监督则需按照娱乐场所的设置要求执行。

3.防火分隔方面

定义中明确了商业服务网点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并应该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他用房完全分隔。但在实际工程中为了解决疏散出口问题,有的场所在隔墙上开设第二安全疏散出口(即使采用双向甲级防火门也不能满足要求),使两个网点连通,导致网点面积大于300m2,超出面积要求,则应该按照公共建筑来进行设计。

另外,《建规》和《高规》在术语中专门解释了这个“商业服务网点”后,文中却再没有出现该术语。这就造成实际工程中商业服务网点防火要求和防火设计的诸多困难。

三、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疏散

建规及高规中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安全疏散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建规中涉及该部分的规定如下: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和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与居住部分完全分隔,且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2.其他功能场所和居住部分的安全疏散、消防设施等防火设计,应分别按照本规范中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居住部分的层数确定应包括其他功能部分的层数。根据规范中关于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以及其自身特性,我们可以将其视作“独立的公共建筑部分”来进行疏散设计。

3.根据建规5.3.2条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第二及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的情况下,可以只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此外,依据建规5.3.13条,民用建筑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不超过22米,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距离可增加25%。商业服务网

点的实质是一种介于纯商业建筑和纯住宅建筑之间的小型商业用房,从建规和高规对商业建筑的定义可以看出,这部分的防火设计要求应低于对大型商业建筑的要求但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目前,很多城市针对于此出台了一些相应的地方法规,比较典型的是上海市消防局关于《小型商业用房防火设计技术规定》,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疏散做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3.1商业服务网点不应设置在地下室。

3.2设置在首层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建筑面积不超过200㎡,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②建筑面积超过200 ㎡,应设两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的间距不应小于5m。

③商业服务网点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最远距离不应大于22m,当设置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3.3设置为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商业服务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可设一部楼梯间。

②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室内从最远点算起(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到底层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22m。当设置了喷淋保护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

③当疏散距离超过上条规定时,楼梯应设置成封闭楼梯间或设置房间门与楼梯分隔开,且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④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面积超过200 ㎡的,底层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楼梯间在底层距离直接对外出口不应超过15m。

四、结束语

当然,上述这些毕竟只是地方性的法规,不具有通用的普遍性,在实际工作中,作为设计人员,我们还是应该以国家性规范为主,同时做好与开发商以及当地消防审查部门的良好沟通,从设计上杜绝防火设计的隐患,更好的为广大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2]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S].

4.建筑工程售后服务承诺 篇四

本公司所有产品售出后,对用户都有进行售后服务的义务,本工程质量保修期为2年;保修期间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为表达我方对本工程的决心与诚意,我方承诺如下:

1、产品质量保证期

严格按业主的要求,全力以赴,精心组织设计、加工、安装,确保该工程达到合格工程。

保证措施如下:

1)我公司将对所承包的幕墙系统的质量负全部责任,其责任不因其它材料生产商提供的保证书而减轻或更改;

2)严格按ISO9001质量体系建立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度和质量保证模式,并逐项实施对项目质量全面的控制和跟踪管理制度;

2、保修期限

保修期2年。在保修期内,对因我公司原因产生有缺陷的部位无偿地给予修理与更换,并承担由此而引起对业主或第三者的直接损失,除非该缺陷是由于人为破坏或合同规定的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损坏。

3、质量安全保险

我公司将负责我公司施工工程内容的所有质量安全,并对该系统工程的质量安全投保。

4、维修

经营部门半年回访一次,收集顾客对工程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顾客的反馈意见并报质管部门;

1)质管部门针对顾客反馈的信息,制定服务方案及实施服务计划、组织实施售后服务工作并负责售后服务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

2)我方在接到维修通知后2小时之内赶到工程现场; 3)年对本工程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并维修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坏;

4)地震及大的自然灾害后立即派人协助贵方进行安全检查; 5)我司为贵司培训日常维护人员2名,并免费提供一份 《使用及维护手册》;)贵方在使用过程中因功能更改,需要对钢结构及面层材料进行更换,我司将积极的提供设计和相关服务。

5、保修、维修、回访内容及保证体系

我公司建立有完善的维修服务网络:各地设有经营部办事处,各办事处定期走访客户,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及时向公司质量管理部汇报,由质量管理部具体协调各部门完成维修任务。本服务网络是我公司进行售后保修的组织保证措施。

另外,我公司质量管理部及工程部开通有维修专用电话,随时接受业主的维修任务通知,并且定期和业主联系,调查工程质量情况,并且以书面报告形式存档备案。并保证工程竣工后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同品质、同品牌钢结构、铝板、玻璃等构件以备日后维修使用。公司相关部门维修职能分述如下:(1)经营部职责

定期组织对客户的走访调查,收集顾客对幕墙质量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将顾客投诉意见转到质量管理部。

(2)质量管理部职责 及时处理顾客的反馈意见; 制定解决方案及维修服务实施计划; 组织实施售后服务工作;

负责售后服务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3)施工管理部门职责

施工管理部门根据维修实施计划和维修方案,及时提供设计图纸和维修所需材料。保修和维修工作程序:

1.经营部主动了解产品使用信息,收集顾客反馈的产品信息,接受顾客举报、投诉。

2.质量管理部根据顾客意见及投诉,迅速作出反映,到现场查明情况分析原因,并填写工程质量问题报告单。

3.施工管理部门记录问题种类、存在部位、产生原因,并写明解决方案。

4.施工管理部门查明原因后提出的解决方案,必要时要与设计共同商定。对于简单问题,例如修补密封胶等,可直接进行维修。

5.对于较复杂问题,施工管理部门需召集设计、施工、计划、生产、采购等相关部门协商,制定详细的维修服务计划,根据计划组织安排维修准备工作。

6.由设计给出维修方案图纸,计划安排采购购买所需材料,生产进行加工,质管部对各种维修材料及加工件进行检查。

7.维修材料运至现场后,该工程的项目负责人指导工人按维修方案实施维修,并控制维修质量。

8.维修结束后,移交顾客检查验收,并在验收单上签字。由施工将验收单返回经营部门存档。

4、工程保修内容

在保修期间有缺陷的材料和人工质量应修理或更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不正常的退化,老化和风化;

2、在相当于或优于规定条件情况下的渗水;

3、超过规定数值的空气渗透;

4、开启部件的失效以致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5、由于规定数值内的压力和强度而引起的结构失效;

6、粘结的失效、黏着的损失、裂缝和密封胶的变色;

7、密封垫或防风雨密封胶在不超过规定的设计压力和建筑运动的条件下脱落;

8、钢的锈蚀、防腐、防火涂层脱落,铝的表面处理的变色、剥落或开裂等;

9、由于温度变化或荷载变化引起的噪音;

此保证不适用于由超过规定的性能要求的破坏行为或自然条件而导致的损害。

5、售后服务人员的要求

5.提供建筑服务发票备注栏如何填写 篇五

提供建筑服务发票备注栏如何填写

政策规定及实操指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第四条第(三)款:

提供建筑服务,纳税人自行开具或者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发票时,应在发票的备注栏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及项目名称。

对于以上规定,实务操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开具发票时,无论项目所在地与机构所在地是否在同一县(市、区),均需要按照上述要求填写发票备注栏。

建筑业企业如果不是提供建筑服务(如销售材料、提供周转材料租赁等),所开具发票无需按照上述要求填写备注栏;非建筑业企业提供建筑服务,应按上述要求填写备注栏。

财税〔2016〕36号文附件1《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规定,建筑服务,是指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修缮、装饰,线路、管道、设备、设施等的安装以及其他工程作业的业务活动。包括工程服务、安装服务、修缮服务、装饰服务和其他建筑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实务中不少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所开具发票的品名为「工程款」、「进度款」、「工程进度款」、「劳务费」、「备料款」、「预付/收款」等,笔者认为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出发,以上品名均属建筑服务,不应视为不合规发票,但为保险起见,建议按照《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的要求,规范填写品名。

关于纳税人经营范围和税目的关系问题,请参见建筑业:理解增值税政策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和建筑施工设备配备操作人员出租的涉税操作。

二是无论是普通发票还是专用发票,无论是自开,还是税务机关代开,只要是提供建筑服务,备注栏均需按照要求填写。

至于起征点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国税通用机打发票,所开品目为建筑服务的,也应在发票备注栏填写项目名称和地址。

由于税务机关代开时,也有可能出现遗漏的情况,建议经办人提前向操作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并及时提醒,以免换票奔波。

三是备注栏只需注明「建筑服务发生地县(市、区)名称」和「项目名称」这两项,不要画蛇添足。财税普金网 http:///

尽管增值税发票备注栏最大可容纳230个字符或115个汉字,建议纳税人还是按照规定规范填写:

项目地址只需填写至县、市、区、旗,如北京市通州区、山西省万荣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河北省三河市等,无需写到街道、乡镇甚至门牌号。

认为,项目名称应以业主与总承包单位签订的总承包合同所记载的「项目名称」为准,不要简写,总承包单位向业主开具发票,各分包单位向总包单位开具发票,以及劳务分包单位向专业分包单位开具发票,均应以此为准。

不按要求填写的风险

以上三点,不仅发票开具方要注意,受票方也需要重点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不动产建设单位,取得的建筑服务发票,如果没有按照要求在备注栏注明以上事项,属于不合规发票,将会面临以下风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开具发票,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

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税前扣除凭据。

4、《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发布)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财税〔2016〕36号发布)第一项第(三)点第11款:

试点纳税人按照上述4-10款的规定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的价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6、《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财税普金网 http:///

年第17号)第六条:

纳税人按照上述规定从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合法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7、《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后土地增值税若干征管规定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0号)第五条:

6.建筑服务企业所得税 篇六

“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

2016年度申报指南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列为2016年启动的重点专项之一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该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等7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总体目标为: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一代核心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

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任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以项目形式落实,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年,本指南拟在7个方向部署相关项目开展研究,项目执行期3-5年。

1.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

1.1 基于实际运行效果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绿色建筑实际性能与设计预期的差异及其机理;研发绿色建筑性能参数及针对使用者行为和满意度测试的大规模监测、数据采集和评价系统,以及多环境性能参数数据挖掘技术及反馈应用;研究基于长期运行能耗、环境性能参数数据(能耗、水耗、照度、温湿度、CO2浓度、PM2.5等)和使用者满意度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及方法,建立数据库系统;建立可量化、可考核、贯穿建筑全过程的定量化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并进行后评估实践及工程示范;对我国建筑相关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考核指标:建立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或导则不少于2项。研制低成本、高精度、大规模推广的新型建筑环境性能监测系统,使用者行为记录和满意度实时评测及反馈系统。建立基于实际运行数据和使用者 — 2 —

满意度量化评价的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模型;建立绿色建筑性能数据库系统,包含各类绿色建筑性能长期逐时运行数据(能耗、水耗、温湿度、照度、CO2浓度、PM2.5等数据不少于一年)、不少于20%使用者典型使用行为的量化调研和满意度反馈,建筑数量不少于100项,涵盖典型气候区;建立各地区、各功能类型绿色建筑能耗、水耗、环境质量的基准线。选择不少于100项已建成的各类型绿色建筑开展后评估并提出改进策略,使其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高于75%。发布我国目前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效果分析和未来发展规划报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2.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2.1 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 研究内容:研究典型气候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城镇居住建筑的全寿命期气候适应性优先和性能数据为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研发适应中国建筑特点、典型气候特征和建筑使用模式的室内环境、建筑能耗统计和碳排放计算方法及标准体系;开发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技术和工具;开展典型气候区和不同建筑类型的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与新技术。建立建筑环境、能耗及碳排放计算方法。完成包括综合考

虑建筑使用模式和人的行为模式、融合各专业的新一代建筑绿色性能模拟分析工具。提出建筑环境预测、能耗分析和碳排放等方面绿色化规划设计新方法、技术标准(送审稿)和规程不少于10项。完成典型气候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绿色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示范项目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高于75%,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1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3.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

3.1 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

研究内容:研究长江流域不同地区建筑室内热环境需求特性以及用户使用习惯,定量给出建筑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营造需求;研究适宜的围护结构方案,研究建筑混合通风技术,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研究适宜的供暖空调末端方案:解决冬季供暖舒适性差的问题,给出可满足冬季供暖、夏季空调等需求的统一末端解决方案;研究解决分散高效的空气源热泵化霜、压比大范围变化下高效运行等问题的关键技术,满足冬夏共用的冷热源设备需求。

考核指标: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延长非采暖空调时间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完成20项以上的住宅、学校、办公建筑示范工程,其中住宅不少于30户;提供一年以上的实时测试数据,全年供暖 — 4 —

通风空调用电量不超过20kWh/㎡,且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示范项目至少涵盖长江流域3个以上省市。研发出的适合于该区域的高效空气源热泵产品的季节能效比(SEER)不低于3.5,实现高效分散空气源热泵产品和新型末端装置的产业化,建立生产线3条以上。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制修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4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藏区、西北及高原地区利用可再生能源采暖空调新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藏区和西北高原地区建筑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建筑围护结构蓄能技术,确保室内昼夜温差不超过10℃;针对川西藏区等水电资源丰富和气候特点,研究空气源热泵供暖问题的关键技术;针对西部炎热干燥地区资源和气候特点,研究夏季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策略。

考核指标:在藏区建成不少于8座三层以上的太阳能供暖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在不消耗任何常规电力的条件下,冬季室内最低温度不低于15℃;在川西藏区分别建成不少于6座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冬季累计耗电量不高于15kWh/㎡,室内温度不低于15℃;在西部炎热干燥地区分别完成不少于6座大型公建和10户以上居住建筑示范工程,在满足室内热舒适的条件下,夏季累计耗电量大型公建不超过10kWh/㎡,居住建筑不超过2kWh/㎡,提出可再

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优化运行方案并示范应用2项;以上所有示范建筑提供一年以上实时测试数据。完成上述相关产品的产业开发,并完成适用范围分析研究报告。上述示范工程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供暖空调能耗的约束值降低50%以上。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技术标准(送审稿)、规范或导则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3 居住建筑室内通风策略与室内空气质量营造

研究内容: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研究,提出适宜于不同气候区居民的有效开窗关窗模式。调研实测住宅机械通风方式实际的通风换气量,过滤效果,过滤器清洗状况,二次污染情况,室内空气质量,风机能耗状况等。调研实测家庭用排风热回收装置不同气候状况下的实际使用效果,冷热量回收率,风机电耗,过渡季实际的转换方式与效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比较开窗通风+房间空气净化器和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收装置两种方式在室内颗粒物污染、VOC污染、SVOC污染、通风空调能耗诸方面的差异。对一批采用上述方式的居住建筑实际状况进行长年连续测试和分析。

考核指标:对全国10个以上不同地区的200户以上的住户室内开窗通风状况进行长期连续测试,完成测试分析报告。对全国3个以上地区的30户以上住户采用机械通风+过滤器+排风热回 — 6 —

收方式的通风与室内状况进行深入测试,完成测试报告。完成对全国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应该采用的通风换气模式的指导报告,完成机械新风系统和房间空气过滤系统装置的性能指标和测试与评价方法。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1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4 建筑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源散发机理及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从微、介观层次揭示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机理,发展散发特性参数预测和调控方法,揭示环境参数对散发特性参数的影响机理。发展快速、准确、可满足不同层次和对象需求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完善相关室内材料和物品的污染物限值和检测相关标准,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标识体系。开展上述技术应用的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快速、准确的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污染散发特性检测系列技术及装置,形成规模应用。制修订室内材料和物品VOCs、SVOCs散发特性检测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构建我国室内材料和物品等散发标识体系,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提出不少于5种建材产品的改进方案。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5 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改造实施路线图及标准体系;研究公共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空调采暖系统调适、照明采光及隔声降噪等适宜技术;研究大型公共交通场站运行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研究既有大型交通场站的节能运行策略;研究既有公共建筑抗震、防火能力的提升改造技术、建筑物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基于性能导向的既有建筑监测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建立包含能效、环境、防灾等因素的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开展既有公共建筑综合性能提升与改造的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能效、环境和防灾综合性能管理平台,可实现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能、能耗、室内环境等动态监测,建立相应的技术应用示范。不同建筑类型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每个示范工程应对改造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公共建筑改造后建筑能耗达到建筑能耗标准中的目标值。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场站建筑,提出其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编制导则或指南不少于2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4.绿色建材

4.1 建筑围护材料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墙体和保温材料耐久性基础理论;开发节能 — 8 —

墙体材料部品化绿色制备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外墙装饰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应用技术;研究高效、高可靠节能玻璃工业制备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钢化玻璃幕墙自爆机理和风险诊断及控制技术;研究门窗系统及屋面材料的节能性能提升技术。

考核指标:揭示不同环境下墙体和保温材料性能劣化机理;烧结墙体材料部品(240mm厚)传热系数≤0.30W/m2·K,非烧结墙体材料部品导热系数<0.12W/m·K;保温材料耐火等级达到A级,导热系数≤0.0025W/m·K。建立钢化玻璃自爆准则与风险诊断、无损在线检测方法并研制出相应设备,实现钢化玻璃自爆率低于0.003%;钢化真空玻璃制品U值≤0.5W/m2·K,高性能低成本中空玻璃U值≤0.8W/m2·K,并研制出工业自动化生产装备;门窗系统传热系数≤0.8W/m2·K,满足气密性指标。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图集等不少于5项,在典型热工气候分区建成示范生产线不少于5条(包含以上所有产品),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5项且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4.2 功能型装饰装修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室内环境净化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蓄能及电

磁防护装饰装修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环保型装饰装修一体化轻质建材的开发与应用技术;建筑节能与装饰装修材料功能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基于全寿命期的建筑功能材料选材技术及绿色度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相应的环境净化建材产品,24h内抗菌性达到99%,在医院、学校等密闭环境建成不少于10万平方米的示范工程。无机盐相变材料循环寿命>2800次。实现装饰装修材料制备、服役过程的全绿色化以及施工安装的机械装配化;形成3D打印技术在功能一体化装饰装修系统施工过程的应用技术及核心装备,材料调湿控温且VOC达到零排放,在国内三个典型热工气候分区及“一带一路”地区分别建成示范工程。完成建筑功能材料环境影响数据库及选材软件。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图集等不少于6项,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6条,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6项,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4.3 地域性天然原料制备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海绵城市透水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绿色混凝土的性能指标;研发磷石膏、膨润土、天然火山灰、风积沙、海砂等新型地 — 10 —

方资源制备绿色建材技术与示范;秸秆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建筑技术与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高效透水材料,透水速率≥2ml/min·cm2,滤水率≥95%,透水速率衰减率≤15%,在3个以上海绵城市试点地区示范应用不少于5万平方米。完成利用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混凝土的关键技术,开发不少于5种利用地方资源制备的新型绿色建材制品。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规范等不少于6项,建成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6条,相关示范工程总数不少于6项,形成相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不少于1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5.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

5.1 高性能结构体系性能与设计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 研究高性能新型结构体系的动力特征,及其在地震、风、环境振动、爆炸等不同类型动力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和性态控制理论;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研究高性能结构体系灾变机理、性能化设计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研究新型高性能关键构件及节点的工作机理及其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结构体系健康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以全寿命期性能为目标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评价方法。

考核指标:建立显著提高结构承载能力、耐久性能、使用性能、建造效率、防灾减灾能力的高性能结构体系设计和评价方法;提出不少于5种包括有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组合结构等高性能结构体系;完成不低于4种抗强台风和抗大地震、抗爆炸和抗连续倒塌结构技术,建立抗灾性能化设计方法;完成不少于4种高性能结构体系精细化试验与仿真分析技术;完成不少于4套高效长寿命与可更换监测方法与设备;提出相应的技术经济量化指标。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适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城市桥梁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研究高性能钢结构高效连接和装配化安装技术;研究高性能钢结构体系的受力机理、精细化计算理论、全寿命期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研发高性能钢结构体系防灾减灾、检测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高性能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与方法;提出相应的高性能技术经济量化指标及评价方法,研发出不少于5种高性能结构体系。编制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及相应图集。完成工程示范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与传统钢结构相比,承载能力与延性指标提高15%。申请 — 12 —

/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3 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环境下基于性能的既有建筑鉴定评估方法,建立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基于远程监控和大数据技术的既有工业建筑结构诊治数据平台;研究工业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减隔振和寿命提升技术,研究工业建筑绿色高效围护结构体系及节能评价技术,研究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技术。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完成既有工业建筑结构全寿命评价关键技术及高效绿色加固改造技术;建成基于公有云的开放工业建筑大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集成、存储、管理、挖掘等功能,包含10座以上工业建筑诊治数据,建立智能化检测监测及预警系统。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编制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技术导则、图集等不少于5部。完成结构加固、减隔振、寿命提升、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存量工业建筑非工业化改造等不同工业行业有代表性的工程示范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10万平方米。

拟支持项目数:1-2项。6.建筑工业化

6.1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技术基础理论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结构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全寿命期工作机理及设计理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连接节点及其基本结构性能,研究适合装配化施工的混凝土结构构件高效配筋设计理论;研究8度区混凝土装配结构体系的工业化适应性问题与创新抗震设计理论及防连续倒塌设计理论。

考核指标:提出装配式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体系与设计理论;提出新型系列连接节点形式,达到与现浇结构同等性能要求;提出混凝土结构装配化结构防连续倒塌理论;制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6.2 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模块化钢结构、预制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竹木结构体系设计技术;研究装配式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工作机理及设计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围护体系、构配件及部品的高效连接节点设计技术,研究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4类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法并编制设计指南;制修订行业技术规范不少于2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8项(考虑不同技术体系、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区),共计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3 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与标准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制订工业化建筑全过程、主要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及标准定额体系,研发工业化建筑结构、围护结构、功能部品及设备管线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体系与通用化接口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标准化关键部品库,研究建筑工业化施工标准化装配技术与工艺体系。

考核指标:提出系统的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建立工业化建筑定额体系;提出建筑模块化设计的标准模数系列;完成工业化建筑关键部品、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程度达到75%以上;提出标准化装配施工工艺体系不少于3项;制修订国家/行业相关标准(送审稿)规范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4 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高效施工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大型预制构件无损性库存与运输、高效吊装与安装技术,研究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关键节点连接高效施工及验收技术;研发建筑、结构、机电、装饰及部品一体化集成生产、安装技术;研究建筑构件高精度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工业化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精细化施工技术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装配式建筑高效生产、建造技术体系及工装

系统各不少于1套;制修订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2项、工法不少于5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总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要考虑南北方、地震区等不同地区的多层、高层等类型,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现场用工量减少30%以上,现场建筑垃圾减少50%以上,现场非实体性材料投入减少50%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6.5 工业化建筑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工业化建筑部品及构配件质量验收与检测技术;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部品与构配件的产品质量认证与认证技术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连接节点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完善工业化建筑质量验收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工业化建筑在全寿命期的性能与水平的评价技术指标体系与标准;研究工业化建筑全产业链能耗及碳排放的监测及测算技术;研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机制;研发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及综合监管平台。

考核指标:提出工业化建筑构配件生产过程中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提出工业化建筑施工安装过程中节点质量检测与质量验收方法2项,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质量检测、产品认证与质量 — 16 —

验收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送审稿)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开发工业化建筑能耗统计识别技术,建立工业化建筑主要材料和部品碳排放清单;编制“建筑工业化发展行业管理与政策指南”;制修订工业化建筑评价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和建立工业化建筑评价系统,并用于评价示范工程不少于5项,面积不少于50万平方米。提出工业化建筑发展水平评价标准与系统,完成工业化建筑环境和经济综合效益分析报告,并在不少于5个不同规模、不同区域城市示范应用。建立建筑工业化评价数据采集数据库和工业化建筑评价综合监管平台。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6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产业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层住宅及低多层住宅、公共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从设计、部品及构配件生产、装配施工、装饰装修、质量验收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开发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配套产品、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研究适用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标准化、工具化吊装与支撑体系;研究开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规模化示范应用;研究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

考核指标: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专用技术体系不少于3类,提出预制工厂的规划布局指南。在不少于2个预制装配式生产基地示范生产,在不少于2个城市示范应

用,完成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示范工程要考虑南北方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公共建筑要考虑不同功能类型,与传统建筑产业相比,资源及能源消耗减少不低于15%。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7.建筑信息化

7.1 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预制装配建筑产业化全过程的自主BIM平台关键技术;研发装配式建筑分析设计软件与预制构件数据库;研发基于BIM模型的预制装配式建筑部件计算机辅助加工(CAM)技术及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基于BIM的空间钢结构预拼装理论技术和自动监控系统;研发基于BIM模型和物联网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运输、智能虚拟安装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BIM平台技术及软件系统;完成基于BIM平台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CAD与CAM商品化软件各1套;建立预制构件数据库;完成空间钢结构拼装BIM模型和自动监控系统;完成基于BIM平台的预制装配建筑智能施工安装系统;以上软件、系统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设计效率提高20%,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10项,面积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其中预制装配式和钢结构示范项目至少各1个实现全过程BIM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2 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绿色环保的施工全过程创新工艺;研究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标准化、定型化、产业化技术并开展示范;研究施工现场固废减排、回收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基于高效、节能、环保理念的现场施工装备及系统改造技术;研究施工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绿色施工技术,建设基于物联网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绿色施工监控管理平台;研究BIM与物联网、移动通讯、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在绿色施工与智慧建造中的集成应用技术及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新型绿色环保施工工法和操作规程不少于5项,形成临时设施标准化技术与产品体系;形成施工现场装备节能环保化改造技术不少于10项;完成不少于10个相应的示范工程;实现固体废弃物减排70%。形成基于BIM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软件和相关技术规范不少于3项;形成智慧建造集成应用系统,形成相应技术规范不少于5项;完成不少于20个示范工程,总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建立智慧建造综合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基地不少于5个。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合作。

申报要求

1.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10个(含10个),项目承担及参与单位数不超过30个(含30个)。

3.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其他有示范应用、规模化应用指标、产业化特征明显的项目,鼓励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地方共同出资支持。

7.中国建筑要追求服务于人 篇七

A、从太古汇玻璃爆裂事件说到追求“第一高度”

未来的奢侈不在于“高”

广州天河太古汇 (汇丰银行出口处) 一整扇玻璃门突然爆裂, 所幸未造成伤亡。这已是太古汇建成以来至少第四次发生玻璃爆裂事件, 作为一栋地处闹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 这样的质量引人担忧。在采访中, 当我们谈及这一点, 本来就反对全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的孟建民连连摇头。“太古汇这样的建筑应该全面体检, 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其实, 中国建筑胶水的寿命一般是20年, 而玻璃的自爆率是0.3%。”

孟建民说, 目前, 中国很多在建新楼都拼命追求“第一高度”和全玻璃幕墙, 他很反对, 也不喜欢这类建筑。“实际上, 世界知名的大企业, 比如Google、苹果等, 办公场所也都不在超高层建筑里。未来人们心态平和之后, 真正的奢侈应该不在于‘高’, 而在于‘低’。”

B、一开会就有人睡觉, 从建筑角度讲是会场缺氧

建筑设计要考虑生理问题

“中国那么多会场一开会就有人睡觉, 从建筑角度讲就是因为会场缺氧。”孟建民说, 中国很多建筑连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没有照顾到, 这是很违反常理的。他举例说, 曾经有个小城市的火车站启用四年, 却一直没有洗手间, 旅客如厕要过一条马路到对面的商场去。而很多建筑里, 男女厕的比例不合理, 导致女厕大排长龙。“其实, 一座建筑里的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质量, 都是和健康相关的。到一座建筑里, 看看卫生间有没有异味、干不干净, 基本也就能反映出一栋建筑的设计和管理水平了。”

孟建民对于自己从业以来设计的建筑, 最满意的是一所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设计时, 他首先做好了三个分流:人车分流、医患分流、截污分流;其次, 他为所有在医院中活动的人都提供了空间, 除了医生、护士和病人, 还有护工、内勤、保洁, 甚至连实习生和探视者都有自己的一分地。他骄傲地说, 这所建筑真正做到了“服务于人”。

C、宁波博物馆将现代和传统结合得较为理想

中国设计师应走自己路

孟建民的另一个得意之作是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在设计这个纪念馆时, 曾有人建议他做得庄严肃穆。“但我后来实地调研发现, 在玉树这个藏区, 对于生死的看法和我们汉族人完全不一样。对于汉人而言, 死亡是很严肃的一件事;而藏族人则认为死是轮回, 他们把‘死’这件事情本身看得很淡。”最终, 孟建民在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的设计中引入了大量藏俗, 运用红色让参观者感到温暖, 而内里陈设的转经筒、酥油灯等, 强调了藏族人对未来的寄托。现在, 藏民放牧经过纪念馆, 都会进去转转经筒, 这所纪念馆也真正成为藏区的一部分。

8.建筑服务企业所得税 篇八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途径

工程造价关系着一项工程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尤其是在当下市场经济环境里的建筑工程造价,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减少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就需要进行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及诚实信用的原则,为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提供高效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进而保障建设施工企业的最大化效益。

一、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概述

(一)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内涵

工程造价咨询是一项全过程、动态管理工程项目造价的工作,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接受相关企业的委托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提供专业性的服务。主要内容有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投资估算、编制和审核项目后评价报告、工程概算、预算、结算以及监控工程造价、提供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多项业务。另外,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还包括计算施工合同价款的变更及索赔费用;鉴定工程造价经济纠纷;全过程监控与服务工程项目造价等。

(二)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的特点

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是一项复杂、涉及范围较为广泛的工作,其具有综合性、系统性、跨学科等特性,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在本质上就是接受客户的委托,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造价确定与控制,是一次性、独立性的工作,其既可以是某一具体工作的咨询服务,也可以使全方位、全过程的咨询服务;2、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内容涉及到了经济、政治、技术、自然环境、政策与文化环境等众多层面的内容,因此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因素较多,其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并且变数较大;3、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造价咨询工作具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但必须全面、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各个方面的约束条件和风险因素,同时还包括市场因素;4、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流程具有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进行造价咨询工作,具有一定的弹性;5、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是以专业的知识为客户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不同于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是一种无形的知识服务;6、工程造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咨询成效与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7、工程造价咨询采用的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结合,统计分析和预测分析的结合的方法,其成果具有个别性与差异性。

(三)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的意义

一项建筑工程项目从确定投资规模到完成竣工决算再到投资总额的最终确定,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没有相关专业性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无法正确把握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并有效控制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及费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水平,必须开展有效的工程造价咨询工作,通过专业造价工程师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与管理,提高项目决策阶段确定投资规模的合理性;提高设计阶段确定工程总投资的合理性;提高施工阶段,也是固定资产形成阶段控制建设施工成本及费用的有效性;严格审核工程竣工结算及各项投资费用,增强其安全与经济合理性。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在控制与管理项目投资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而得到了广大业主及政府的认可,并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于社会。

二、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拨

工程造价咨询人员专业素养与能力对造价咨询服务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拨。首先,重点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及能力。目前各大高校内开设的工程造价相关专业不能满足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缺少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导致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严重制约了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因此,教育部门应积极推进各大高校开设工程造价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数量,并且强化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招纳双师型人才,培养优秀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其次,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工程造成造价人才选拨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效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及可操作性较高的人才管理机制,进而提升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

(二)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市场竞争

目前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完善,导致处理纠纷时没有相应的依据。同时现有的部分关于工程造价咨询的法律、法规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无法正确指导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开展服务,降低了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因此,应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的工程造价咨询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同时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通过硬性规定要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立内部自律管理模式,进而提升服务能力。另外,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降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恶性竞争,因此必须加强各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自身职能的充分发挥,配合政府的有力监管,规范行业竞争行为,明确规范咨询服务范围、收费标准、咨询合同及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提高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行为的规范性

建筑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伴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逐渐蓬勃发展起来,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建筑行业,为了有力推动建筑业的良好发展必须提高工程造价咨询工作的规范性,进而有效提升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行为的规范性必须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做保障,这就要求各级相关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培育和完善造价咨询市场机制和环境,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动态的行业日常行为监管体制及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目标。另外,还要规范造价咨询服务范围、计价工作、咨询合同及质量评价体系,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涉及到的内容及范围较为广泛,应将其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其服务范围必须涵盖从项目立项直至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进而有效提高咨询服务范围的规范性,增强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促进造价咨询行业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是保障工程项目投资科学合理性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应提高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行为的规范性,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选拨,同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市场竞争,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序、稳定的市场环境,进而更好的服务于推动我国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华锴.关于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的思考[J].中华民居,2014.

[2]姜跃强.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2.

[3]吴健.提升建筑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力的思考[J].中华民居,2012.

9.建筑人才网联猎头服务合作协议书 篇九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地址:

电话:

传真:

乙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地址:

电话: 传真:

甲乙双方就委托招聘及人才信息服务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同意,订立相应协议如下:

一、基本条件

1、甲方为合法的规范经营企业,因经营业务需要委托乙方有偿荐举符合甲方条件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

2、乙方为合法的规范经营企业,拥有充足的人才信息资源可以满足甲方条件的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人才代理

在协议有效期内,甲方委托乙方举荐各类人才,即乙方作为甲方人才代理方。甲方委托乙方所推荐的人才条件如下:

1、具有人事部认可的 中级工程师(建筑专业并带有A证)共 壹 名,性质 兼职。

2、挂靠人员的证书原件、执业注册证原件交由甲方保管,执业注册章可以另行协商。

三、合约实施事项

1、甲方提供给乙方使用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其他法律文件,乙方只能用来为甲方举荐人才时证明甲方合法性和真实性,不得用来作为他用。

2、甲方必须对所签协议、乙方文件及人才资料保密。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公开甲方的任何公司资料及相关职位信息。

3、甲方在未得到乙方书面同意前,不得对候选人进行任何恶性的调查行为,以维护候选人的个人隐私权及原有岗位的工作权益。

4、甲方不得以招募或储备人才为名,利用候选人才获取其原工作单位的商业秘密,一切由此而引起的法律责任由甲方承担。

5、甲方接到乙方推荐候选人后,在3天(特殊情况下不超过1周)之内完成面试筛选,并将最终处理反馈乙方,以避免因延误反馈情况而给乙方及候选人带来不便。

四、服务费与付款方式

1、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服务费共计(大写)伍仟圆整(¥5000)首期支付服务费(¥2500),余款(¥2500)在人才服务终结后一周内支付完清。服务费将由广州才联信息科技有限公

司收取。

服务费付至以下账户: 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 帐 号:

2、乙方应在本协议生效 15 工作日内向甲方提供满足甲方需求的受聘资质人员,将举荐聘用人相关资料经甲方确认后,移交甲方与聘用人签订《兼职协议书》。

3、如受招聘人员条件资格问题,而使甲方未能使用的,乙方须补回代招聘人员数量,直到招聘成功为止。若因甲方自身原因导致未能使用,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服务费的全额给乙方。

3、付款方式:甲方将招聘代理服务费用存入乙方指定账户或以现金方式支付。

五、代理协议解除

在本合同有效期内,任何一方提出解除代理合同均应提前期七天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解除合同,对解除合同时,已经部分履行的合同部份,按实际履行的合同金额结算乙方代理费用。

六、违约责任

甲乙任何一方除不可抗拒原因外,违背该协议的任一款项,都将视为自动弃约,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均由违约方承担。合同双方就各项条款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时,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如有未尽说明事宜,双方再协商补充,补充内容具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 方:

授权代表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签章:

签章: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上一篇:教育教学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村支委会内容记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