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15篇)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一
加强外出务工技能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特色
威信县扎西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琦
摘要:农村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外出务工成为一项较为理想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打造劳务输出特色,这对于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优质培训平台,优化输出结构,做好法律支持服务。
伴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量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其中,一部分人选择进入城市务工,这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对于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扎西镇2012年底,总人口117707,其中16—45周岁58400人,外出务工人员21912人,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家庭纯收入四成以上。但是,农民进城务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素质和技能已成为大多数务工者外出务工的最大障碍。因此,劳务输出工作要采取多项措施,尽可能地提高外出务工者的技能,积极打造劳务输出特色。其中,从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优质培训平台打造、输出结构优 1 [1]
化、法律支持服务体系提供等方面入手成为现实的选择。
一、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的重要性
(一)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竞争力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提升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竞争力。外出务工人员是从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他们在原来的农业生产中可能是一把好手,但是,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开始新的工作,这可能就是一个挑战。如果不进行任何的培训,那么,这些人员到城市也可以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一般都是纯体力劳动,比如送桶装水、搬运工、餐馆杂工等,体力耗费大、工作环境不好。而且,从事这些工作很难获得成长和上升的空间。因此,要想帮助务工人员更快地融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在外出务工之前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其工作技能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完善的培训,务工人员掌握了某一方面的工作技能,到了工作岗位能够很快地适应,他们成长的空间就会变大。这些人也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返乡进行创业的人员,因此,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非常重要。
(二)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居民占人口比例不断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很重要,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客观地存在着。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
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任。要提高农民收入,那就得提升农民的技能,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不可能还像原来一样,所有的农村劳动力都投入到农业生产中,都指着农作物来生存。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使这些人进入到城市,填补到那些急需劳动力的岗位。这样,这部分人员就可以获得相对于原来农业劳动要高的收入。而且,相对来讲,进入城市也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升外出务工人员技能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推进城镇化进程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还可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近年来,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本身也以飞快地速度发展,近年来更是达到了每年超过10%的速度。那么,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本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公共服务跟不上需求、城市一些产业缺乏劳动力等。对于劳动力匮乏这一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可以填补城市发展急需的岗位的劳动力缺口,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二、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 打造劳务输出特色的途径
(一)积极搭建服务平台 建立管理服务体系
要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打造劳务输出特色,首先就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管理服务体系。政府的作用主要
是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管理的各个环节提供好服务。这一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好务工人员资源信息平台、建立与市场衔接的需求就业信息平台、大力培育各类劳动中介服务组织和劳动经纪人、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要构建外出务工前、外出务工中、外出务工后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在外出前帮助外出务工人员掌握就业需求情况、在外出务工中帮助务工人员解决碰到的问题、在外出务工归来时也要帮助这些人员解决现实的困难或者提供返乡创业的条件等,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加大投入力度 打造优质培训平台
针对扎西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多数愿意外出打工的客观实际,把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按照接轨市场、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提高质量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采取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培训、统一组织等措施搭建培训平台,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迫切需要的劳动技能、生产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择业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现代农民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做好调研 优化输出结构
为切实提高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优化输出结[2]
构,不断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首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为前提。依托县、镇学校等培训基地,采取长期与短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形式,对用工量较大的汽车驾驶、挖掘机驾驶、电子电工维修、钳工、焊工、家政服务、酒店服务、保安等行业开展技能培训,建立技能档案,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受训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闯就业市场。其次,建立健全了“先培训后转移、先培训再上岗”制度,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保证了外出务工人员到用工单位后能很快胜任岗位工作。
(四)对症下药 做好法律支持服务
外出务工人员因为不懂法律知识,对《劳动合同法》等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进行维权。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要么是自认倒霉,要么就是通过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两种都不是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在大力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采取印发资料、现场培训等形式,对广大务工人员全方位地开展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发挥职能部门的组织、宣传、权益维护等优势,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证。
我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总量不断加大,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观念不新、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职业技能,务工收
入不高、不稳定等,这些成为困扰着务工人员和劳动力输出地政府的重要问题。而且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市就业岗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积极提升务工人员技能、打造劳务输出特色成为理想的选择,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完善的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体系、科学的外出务工培训、劳动力输出结构的优化和法律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来做支撑。因此,这需要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也需要社会各界,包括培训机构、务工者本人等多方面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吕丽霞.素质和技能成为外出务工者的最大障碍
[2] 余慧英.南城县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策研究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二
所谓企业工商管理培训, 实际上就是指通过对经济、金融以及商务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与研究, 有效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与业务实践能力。从实践来看, 企业若想确保市场竞争优势, 必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 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才。当前国内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主要依赖于培训等方式, 同时这也是工商管理培训的价值体现。
第一, 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 可有效提高干部及相关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技能水平。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 当前国内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历水平层次不齐, 普遍偏低, 甚至部分管理人员并非科班出身, 因此严重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企业通过实施工商管理培训, 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实现欠缺知识的有效弥补, 另一方面也可以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
第二,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是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国内各类企业生存发展都融入了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之中, 尤其是市场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 各类企业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市场背景条件下, 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成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同时也是企业适应当前不断变化形势的重要举措。
第三,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是市场经济有效转变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可以帮助企业干部更好的去驾驭企业的生产经营, 掌握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 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当前先进知识理论和实践方式方法, 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从而促进国内企业与国际经济发展相接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之要求, 顺应全球化经济发展之趋势;同时, 国家确定的管理干部要求, 实际上也是以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为重要内容, 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由此可见,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一项社会意义极强的工作。
二、当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企业实施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总结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形势下, 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并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就必须加强对管理人才的有效培训, 但从实践来看并不理想, 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并没有正确的认知, 也为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这种现象在部分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企业只是一味地加强技术方面的提升, 盲目地对销售技术进行填鸭式的培训, 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非常的淡薄。实践中可以看到, 一部分企业甚至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活动是多余的, 没有意义, 因此不会对此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 宁愿费功夫督促, 也不实施工商管理培训。
(二)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据调查显示, 虽然当前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给予了认可与重视, 但实践中却因当前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对工商管理认知的初级阶段, 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非常的薄弱, 因此尚未成立高素质的管理与培训队伍。同时, 部分企业虽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商管理培训, 但事实上因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实质内容, 而只是走形式、做表面文章;实践中, 为尽量节省开支和时间, 通常聘请能力有限的培训师, 因此难以真正起到培训之效果。
(三) 培训模式单一、机械, 考核形式化
据调查显示, 当前国内多数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培训模式, 虽然企业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最初目的是好的, 但培训人员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用心, 培训过程中的心态只是完成任务。从实践来, 培训师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培训师只是在讲相关内容, 而管理人员则只是在听, 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互动, 因此培训效率极低。同时, 培训考核方式过于形式化, 即采用的是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 机械化的考核通常只是确保被培训人员能够顺利地通过本次考核, 因此多以简单的开卷笔试方式进行、相互抄袭现象屡见不鲜。
三、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价值及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 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思想重视,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重视工商管理培训
对于企业而言, 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 并将该项工作有效地落实到实处, 企业领导和员工应当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价值的正确认知, 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 应当先从干部身上抓起, 领导内部应当端正培训态度, 并以此来影响整个企业员工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企业领导层可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分层次宣讲等方式, 向员工们渗透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上至领导层, 下至普通的员工, 都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将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投资活动对待, 以增强培训工作的责任感与积极意义。同时, 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 对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实重要性加强重视。
(二) 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师资队
伍建设
培训师资力量是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基础,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工商管理师资认证体系, 对工商管理培训教师的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认证, 从思想、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层次对其进行考查与评估。对已经获得资格认证的工商管理培训人员, 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开培训与学习, 从而使培训教师不断掌握当前企业管理动态、最新研究成果, 不断吸收新知识技能, 并将其应用到教育实践之中。实践中, 还要不断地拓宽培训教师资源渠道, 加大国内外著名管理专家及相关人才的吸纳力度。同时, 应当多组织企业培训人员参与当前国际工商管理交流会, 通过交流培训心得和经验, 来全面提高本企业的培训水平。总而言之,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才能全面开展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 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 优化工商管理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
较之于普通的培训与教育活动而言,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具有层次高、任务重以及内容复杂等特点, 实际培训难度非常的大, 因此有必要优化培训内容, 对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也逐渐引入了现代化管理手段, 从而使培训管理工作现代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 还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 比如案例教学法、合作讨论式教学法以及讲座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可有效弥补他们知识理论上的缺陷, 同时还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以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实践中, 除采用灵活多样的管理培训方式, 还应当对培训内容进行明确, 在管理培训个性化要求的条件下, 不仅要加强理论思辨能力的培训, 而且还要加强管理技能培养。基于此, 笔者建议培训内容应当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并不断地更新培训内容, 使其更加的专业化、与时俱进。
(四) 加大对工商管理培训人员的考核力度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壮大, 企业为领导干部和具体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外出培训机会, 但这些员工只是抱着参观学习的心态走形式, 因此浪费了企业的资源。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培训人员的考核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过于形式化的考核方式, 很难激发被培训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他们放松了对本次培训的重视。基于此, 笔者建议应当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在考核内容中适当加入实践性的考核事项, 从学习心态出发, 多角度考核。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国内市场竞争更加的激烈,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残酷, 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人力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 既要采取激励机制, 又要不断加大考核力度,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总之,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 企业若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就应当加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
参考文献
[1].王萍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21) .
[2].谢兴文.论如何做好工商管理培训[J].科学与财富, 2011 (12) .
[3].丁波涛.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管理观察, 2012 (09) .
[4].邵亚娟.试析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04) .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三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师素质;培训;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是幼儿在接受义务教育前,在家长及幼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为以后的小学教育打下优良基础的教育阶段。幼儿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总体水平较低,幼教的供不应求以及幼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限制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而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由于面对的是可塑性极大的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对幼教在知识面、专业素质、工作能力以及品德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只有高素质的幼师才能引导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加强幼教素质培训,是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的必经之路。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能够发现,目前我国的幼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我国的幼师队伍存在许多问题,不仅人数供不应求,而且性别比例失调,奇缺男幼师。但男幼师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多培养男幼师。另外,幼师队伍参差不齐,高学历的幼儿教师少,中等学历的幼师多,部分幼师甚至没有幼师资格。而且,即使幼师拥有幼师资格,他们的学历也普遍不高,仅仅起到在幼儿园看顾幼儿的作用,不具有培养幼儿及开展学前教育的专业素质,也不能正确了解学前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不能给予幼儿良好的引导作用,不能使幼儿发挥其創造力和想象力,反而耽误了学前教育的黄金时期。
其次,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技能不足。他们的教育方法单一,大多是依据传统的教育方法,教幼儿初步认识事物或者提前学习汉字、英文等内容,他们更关心的是幼儿是否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儿童的智力开发。这种方法相当于揠苗助长,不仅不能使幼儿在孩童时期享受观察世界、学习事物的乐趣,而且还将他们过早地禁锢在书本之中,这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最后,幼师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因素。一般而言,幼儿在离开家后,来到相对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会有恐惧感,需要得到成人的安慰。如果幼师不能敏锐地感觉到幼儿的心理变化,将不利于幼儿工作的开展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面对上述的幼师队伍的现状,经过反思,我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主要的措施如下。
首先,加强幼师培训,提高幼师的学历和专业素质。对于没有幼师资格的幼师,幼儿必须要求其经过专业培训,考取幼师资格。而对于幼师队伍中那些专业素质不高的幼师,幼儿园必须开展各种培训课程,或与其它幼儿园进行技术交流,开设培训班,请专业幼师传授经验,或者让他们学习网络课程,向国内外“高人”请教,从而提高他们整体的专业素质。并且,幼儿园还要建立幼师标准制度,实时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行轮流听课制度,让幼师相互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开展“以老带新促幼师成长”活动,让教学经验丰富的幼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学习,从而促进整个幼师团体教学水平的进步。
其次,幼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要具备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如何开展和教学有关的有益活动,掌握如何引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游戏或者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另外,幼师不能一味看重儿童掌握的知识量的多少,而是要注重在教学中他们的想象力是否得到了锻炼,认识和感知事物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同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纠正他们错误的想法,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学前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授知识,而是能够构建富有意义的课程,让幼儿在有趣的教学中开发智力,初步认识世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
最后,幼师应该加强情感关怀,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师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因素,如果处理不当,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为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步阶段,对世界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看法,这也是需要家长和幼师引导的重要方面。在这个时期,幼儿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一片空白,心理上对成人的关怀也是渴求的。若是家长较忙,而幼师又不能敏感地感觉到幼儿的心理活动,忽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幼儿受到冷落,甚至没有正确引导他们的是非观,这对幼儿以后的健康发展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心理因素不可忽略。幼师必须多观察幼儿,对受到冷落或者被其他幼儿欺负的幼儿,必须及时给予关心和疏导。平时,幼师也要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和幼儿进行心理上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同时幼师也要言传身教,以自己为模范,教育幼儿正确的为人处事的方法。
相对于外国发展已久的学前教育而言,中国的学前教育仍然处于转型阶段,幼师整体的素质不高,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限制。但正如邓小平先生说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当前学前教育的弊端,加强幼师素质培训。每一位坚守在学前教育岗位上的幼师,都应该自觉反思自身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珍惜并重视自己的教育工作,努力做到更好,为学前教育工作添砖加瓦,为幼儿更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娜,张冉.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之现存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2.王雪芹.浅谈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0(02).
3.陈小异.青年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4.冯晓霞,蔡迎旗,严冷.世界幼教事业发展趋势: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05).
4.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创业能力 篇四
——南阳市方城县关工委服务青少年纪实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关工委是以“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为主体的关心教育青少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是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关爱帮扶青少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日起本报开设《关爱下一代 “五老”在行动》专栏,对全市各级关工委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报道,以期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共同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贡献力量。
方城县关工委不断调整、延伸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加强青年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优化成长环境,为服务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多年来,该县关工委在先后开展的“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和“基层工作年”等活动中,坚持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掌握一技之长为目的,努力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能力。
2007年,该县关工委把南阳白云山和记黄埔丹参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斌聘为科技教育团副团长,他和河南农大、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医学科学院等院校的8位博士,一起来到杨集乡尹庄村种植基地,对40多名青年进行裕丹参仿野生种植和模拟野生种苗繁殖技术培训,办起了丹参加工厂,安排青年就业。女青年张如丽原是一家化纤厂的下岗职工,到丹参加工厂上班后,她学会了丹参保健品提取、过滤,超声波提取浓缩、微波无菌干燥等技术后,立刻成为生产骨干,年薪3万余元。
5.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五
2007-08-16
商务部合作司
一、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成绩斐然
对外劳务合作是伴随改革开放兴起的一项事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成为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
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业务发展速度加快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11.5%,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在外劳务人数由2001年底的47.5万人上升到2005年底的56.5万人。
2006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各项指标均大幅增长。完成营业额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新签合同额25.4亿美元,同比增长38.8 %。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7.9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9万人。6月末在外劳务人员63.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1.1万人。
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378.8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29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64.5万人次。
——市场分布日趋多元
“十五”期间,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兴市场取得实质进展。我国分别与巴林、马来西亚、毛里求斯、约旦、英国签署了双边劳务合作协定。一些劳务人员成功进入德国、奥地利、挪威、瑞典、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市场。市场多元化进程加快。
2006年6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已广泛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派劳务人员人数较多的依次为:日本(13万人)、新加坡(8.3万人)、韩国(5.4万人)、阿尔及利亚(3.5万人)、澳门(3.3万人)、俄罗斯(2.5万人)、香港(2.1万人)、阿联酋(1.8万人)、苏丹(1.2万人)、约旦(1.2万人)、塞班(1.2万人)、中国台湾(1.2万人)、毛里求斯(1万人)。
——行业领域不断拓宽
“十五”期间,我国对外劳务新开辟了医护、花卉种植、肉食品加工、古建、制瓷、木器、家具制造等行业领域。外派中餐厨师、空乘人员等也有较大增长。
2006年6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行业领域主要分布在制造业(21.7万人,占34%)、建筑业(21.5万人,占34%)、农林牧渔业(7.6万人,占12%)、交通运输业(5.2万人,占9%)、饮食服务业(1.8万人,占3%)。其中,建筑、纺织、渔工类劳务人员仍占外派劳务总数的50%以上。此外,也有一些设计咨询管理、科教文卫体、计算机技术服务等高级技术领域的劳务人员。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建筑、纺织劳务和海员的重要来源地。
——社会效益日益明显
据国内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外派劳务每年汇回和带回的外汇收入约20亿美元。300多万外派劳务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创业发家致富。2006年6月末,我国在外劳务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比重已超过0.2%。
“十五”时期,在全面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理论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取得突破,有效促进和保障了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劳务合作理论。对外劳务合作是国际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自然人移动涉及一国的服务提供者短期进入另一国消费者的所在地,为另一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取相应报酬。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就是由经国家批准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受境外雇主的委托,有组织地选派我国各类劳务人员到有关国家或地区为境外雇主提供服务,并通过经营企业对外派劳务人员进行后期服务和跟踪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一项双边经济合作活动。
——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一整套对外劳务合作的国内外管理体制。首先是商务部宏观管理,制订了一系列对外劳务合作促进、保障和监管政策,包括经营资格核准、经营资格年审、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和人员培训、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外派劳务统计和外派劳务人员投诉等制度。其次是各部门协调合作,商务部与公安部门共同完善外派劳务人员出国手续;与外事部门共同建立了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与公安、工商、外事等部门共同整顿市场经营秩序;与财政部门合作制订了外派劳务收费制度等。三是对经营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作用,加强项目审查,监督经营公司依法经营,协调解决对外劳务合作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行业组织协调自律,建立协调机制, 对经营企业进行协调、指导、咨询和服务;与劳务输入国有关行业组织建立工作机制,协助企业开拓国际劳务市场,维护经营秩序。五是驻外经商机构一线监管,由驻外经商机构对对外劳务合作项目进行确认,协调与驻在国主管部门的关系,加强对外交涉,指导、监督经营企业的工作,协助国内有关省份处理劳务突发事件。六是双边政府间合作,在双边经贸联委会框架下,商务部已与主要劳务输入国或地区建立了政府间磋商机制,并与一些国家签署了双边劳务合作协议。
此外,在加强机制和制度安排,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扩大经营主体队伍,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增加市场份额和优化业务结构;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二、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和“走出去”战略步伐的加快,对外劳务合作在扩大服务出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抓住关键时机,加快发展。
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有利于改善劳务人员的家庭经济状况,带动地方经济和国内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提高我国人口的综合素质;有利于锻炼和培育一批具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增强我在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同有关国家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遍布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特别一些劳动型密集产业人力资源过剩,向境外派出的愿望十分迫切。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具备了一定工作基础,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份额。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际自然人流动作为服务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组成部分将更加频繁和活跃,目前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加剧,在一些领域,国际劳务市场需求旺盛,为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受国内需求和外派劳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限制,在许多技术领域,我国企业虽然通过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获得了订单,但难以招收到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外派劳务人员。二是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如全球纺织品一体化后,一些国家的纺织企业纷纷关厂,造成我一些劳务人员提前回国等。三是许多国家
出于保护国民就业、维护社会秩序和担心非法移民等多方面的考虑,对引进外籍劳务人员设置了种种限制,特别是对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心存警惕,企业业务开拓难度加大。四是对外劳务合作立法滞后,部门间尚未形成应有的合力。五是多渠道外派劳务现象比较严重,外派劳务纠纷和突发事件增多,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压力增大。
三、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的目标和原则
根据对外经济合作“十一五”规划,2006年至2010年,我国累计新派劳务人数合计将达到150万人次; 2010年末,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将达到72万人。
未来5年,商务部将继续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坚持“以管理促发展”、“改革管理促发展”和“维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的各项促进、管理和保障措施,创新管理方式,优化外派劳务结构,不断扩大对外劳务合作规模,增强对外劳务合作整体效益,提高对外劳务合作水平,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外劳务合作作为一项涉外经济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必须从国内和国际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握基本原则。
——立足我国国情。根据我国劳动力构成的实际和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状况,要继续坚持有组织、有管理的对外劳务合作方式,立足长远,树立中国劳务人员的形象和信誉,积极稳妥地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坚持科学发展。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和推动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发展。既要大胆探索,积极开拓,扎实推进,又要加强管理和协调,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注重创造社会价值,保证业务的规范有序开展。
——坚持“合作共赢”。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要坚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既要考虑扩大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又要照顾到输入国对其自身就业压力的关注及希望通过与我合作提高相关行业竞争力的愿望和需要,与东道国和地区和谐相处。
——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对外劳务合作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必须把维护和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健全和完善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完善国内投诉和救助体系,加大领事保护力度。
——注重宣传引导。对外劳务合作是按照双边经济合作项目进行的,合同到期后劳务人员即返回中国,不会给当地造成就业和移民压力。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发展解决本国人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不会推给国际社会。要通过积极的正面宣传,避免给劳务输入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疑虑。
四、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的具体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国务院领导下,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对外,实现对外劳务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各级人民政府主观能动性,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指导、服务和管理水平,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大力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发展劳务经济。
(二)加大劳务资源开发投入,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探索对外劳务合作新方式
推动建立能够满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和管理体系,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整合劳动力供求信息资源,为扩大国际劳务合作做好人力储备。
鼓励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和中外联合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外派劳务人员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水平和素质,逐步改善我国外派劳务人员的结构,提高我国外派劳务的竞争力。
鼓励经营主体与国境外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公司,强化主体优势,借鉴其他劳务输出国的成功经验,探索对外劳务合作的新方式、新途径。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由社会各方参与,面向外派劳务人员和劳务合作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从金融、财税、法律等各方面,为对外劳务合作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按照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完善资格资质管理,简化外派劳务人员手续,加快对外劳务合作便利化进程。
推进电子政务,加强网络信息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四)加强协调监管,完善机制建设
建立和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的法制环境,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将对外劳务合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经营主体、劳务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创新管理体制,逐步打破外派劳务的国别和地区限制,创造平等竞争环境,鼓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
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和各类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打造交易平台,组织国内外对接和洽谈。
加强驻外经商机构“信息、服务、协调、调研、交涉、保护”的方针,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丰富的信息,帮助企业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五)充分利用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项下的自然人移动谈判,为我劳务人员进入国际劳务市场争取尽可能宽松的市场环境。
充分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和自贸区谈判等经济合作框架及平台,要求有关国家对我开放劳务市场,取消相关壁垒和歧视性做法,增强人员往来便利化,加强资质互认。
积极签署双边劳务合作协定,构建市场框架。
(六)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导向政策
亚洲是我最主要的外派劳务市场,亚洲国家大多与我关系友好,文化相近,人员往来频繁,应深度挖掘。
非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我关系友好,但发展水平及工资待遇偏低,应重点派遣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帮助其发展经济以及通过对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境外资源开发、对外援助项目等带动劳务外派。
欧美有市场潜力,尤其是对高级技术劳务需求量较大,但对外籍劳务的技能和语言要求也很高,应巩固和继续开拓我有优势的中餐厨师、海员、医护和空乘人员市场。
对大洋洲主要通过自贸区谈判,促其向我全面开放普通劳务市场。
港澳地区主要按照“有利于特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特区政府施政”的原则,为其提供所需各类劳务人员。
台湾地区和未建交国家市场主要出于对台工作大局和涉台外交的需要考虑。
(七)加强外派劳务人员权益保障工作
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安全保卫宣传和教育工作。完善涉外安全保卫信息跟踪、报送制度。切实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的保险保障措施。健全外派劳务人员安全工作预警、防范和处理机制。完善外派劳务人员援助机制。
各部门、各地区建立专门机构和协调机制,统一处理国外各种涉及劳务人员安全的突发事件。大力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保护外派劳务人员正当利益。
(八)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6.强化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篇六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52人,从任教学科上看,语文18人,数学18人,英语4人,美术1人,音乐2人,体育1人;从学历结构上看,我校本科教师36人,占总数的70%以上,专科以上教师52人,学历达标占总数的100%。全体教师都按照市教育局和镇中心学校的要求,完成了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
二、基本做法
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全面完善管理体制。
本学,我校依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探索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办法,在实践中实施了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任课老师竞聘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并重点突出绩效工资制,打破铁饭碗,基本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教师师德建设。狠抓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坚持暑期师德集训,坚持每周坐班管理,坚持每周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培养了教师的崇高师德,使教师敬业、勤业、精业,从而形成了一支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老师队伍。
2.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教师培训步伐。
本学年我们采取了十分得力的措施,狠抓了教师工作。首先制订了培训规划,一是教师学历提高规划,号召全校教师参加学历达标和提高培训。
㈠省级培训:
开学之前我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分批到职教中心参加语、数培训;
9、19—
9、21我校派出赵萍老师赴郑州参加小学数学听课活动,我们做到了满出勤,拿到了满学分,回校后还组织了相关学生教师集体学习讨论。
㈡市级培训:
1、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到市内先进学校观摩,听专家讲座;同时聘请教学专家、先进教师到我校传经送宝,与各校优秀教师零距离接
2、本学,我校5位班主任参加了市继教中习举办的班主任培训,他们认真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受到了继教中心表彰,并全部获得了合格证书。
㈢镇级培训:
①今年暑期我们认真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县教局和镇中心学校举办的教师暑期集训。尊循“实事求事,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汝南模式、专家报告、国培计划”为主要内容,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业务培训,努力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㈣校级培训:
1、学校政教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提高业务和政治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做好学习笔记。
2、开展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3、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对新上岗的教师实行见习培训,新教师要拜师学艺,加快新教师的成长,真正达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五年成为骨干”的总体目标,为学校培养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生力军,使教师队伍和我校的发展同步前进。
三、今后工作思路:
1.继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增强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保证培训经费,减轻教师负担,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7.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七
职业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同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样, 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必经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反映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愈加突出, 人民群众对职业道德的呼声也愈加强烈。所以, 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对于推动社会风气好转、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序地发展,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思想政治工作对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行业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已经成为人们强烈的要求,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唤起每个从业人员的良知, 在自己的岗位上树立道德观念, 自觉地用道德的力量遏制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既讲道理, 又办实事, 倾听群众呼声, 了解群众情绪, 关心群众生活。这是新形势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办法。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是充分发挥职工大公无私、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热爱工作, 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树立社会新风尚中, 发挥模范作用, 塑造高尚的主人翁形象。所以, 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真正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比翼双飞。
1.2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有道德观受到冲击, 而新的道德观还未完全形成, 这便产生出许多反传统的似是而非的道德信条。如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中的拜金主义, 一切向“钱”看,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在错误的义利观引导下, 过去一些受到批判的人生观、道德观又死而复燃, 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是道德观念上的“资”、“社”不分, 把本来只能是经济领域应用的原则, 如“等价交换”, 扩大到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在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同时, 把资产阶级落后的生活作风、人生道德观也当作改革的成果学来了。从而使人们的道德观念变得混乱不清, 表现在职业道德思想上, 就出现重金钱、轻义利、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 导致思想道德的沦落。因此,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求。
1.3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道德建设为主
坚持以道德建设为主就要以坚持道德观、荣辱观为基本准则, 结合理想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教育, 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有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自觉地坚持和维护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 领导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坚持以身作则, 认真加以贯彻执行。
2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从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来看, 除了变革过程中深层次原因外, 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 从产生问题的根源来看, 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 也是由于没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缺乏新的正确的职业道德原则所造成的。
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第一, 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的内涵, 明确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与行业、部门的垄断行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相容的。尤其是与权力进入市场腐败现象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 要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新观念, 懂得运用法规, 契约, 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来规范市场、规范自己的行为。一切坑蒙拐骗都是违法的。只顾眼前利益, 只顾个人利益都是不道德的, 终究要失败的。
第三, 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 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执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坏, 也关系到党的风气和党的形象。只有领导自身做好了, 党风才会好, 政风才会好, 社会风气才会好。我们的各级部门要把加强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象抓经济一样, 真抓实干。我们的组织部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 重视干部的人才的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德是才之资”的德才标准, 把道德素质差, 作风恶劣、以权谋私、缺乏“官德”的投机分子清除出干部队伍。
第四, 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的行为特点制定可行职业道德公约和守则, 真正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武装头脑, 指导行动, 规范行为。继承和发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活动, 以丰富人们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 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 将社会主义道德思想融汇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实践中去,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建立起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8.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八
会计诚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准确;要保密守信。它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规范会计行为的关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会计诚信的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都将会计诚信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规范。因此,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真实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
我们要针对会计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弱化的现状,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二、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是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随着社会分工的复杂和交换的频繁、规模的扩大,诚信作为维护交换关系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准则意义重大,而会计诚信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经济活动中,若诚信缺失,信用遭破坏,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链条中断。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环节上,生产、运输、赊购、赊销等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使交易链条中断。如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银行,信用就是其发展的基础。离开信用,股票、债券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也都无法发展。同样,会计如果一旦失去诚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破坏了经济交易的运行规则,扰乱了市场经济就更是损害了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对诚信要求越高,特别是对会计诚信的要求也越高。由于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存在,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市场机制,推动了经济诚信的发展完善,进而促进会计诚信体系的建立。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呼唤诚信。但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旧秩序未破,新秩序待立,由于缺乏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强烈的维权意识,信用服务机构薄弱,提供服务水平不高,以及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打击不力等原因,使失信成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一大障碍。正如厉以宁教授所说“道德的力量十分重要,是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有其局限性,两种调节互补之后仍会留下一部分空白,这个空白只能依靠道德调 节来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约束是一道最后的防线。”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构建我国的新型道德体系和政治民主体制。诚信理念正是我们新型道德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明礼诚信”是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会计诚信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否则,经济活动秩序就会被破坏。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教育和生活、工作中形成的,诚信是金。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于计划经济只有指令和服从关系,不需要建立信用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比较简单,而市场经济是靠合同和契约关系来维系的,需要建立牢固的信用关系,缺乏诚信就无法进行交易。复杂的经济关系对会计人员的诚信要求更高,“没有一种商业行为和商业道德的规范,能够代替一个有职业操守的管理者、高级职员或者雇员的深思熟虑的行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建议书,2002年6月)。这些反映在会计教育上,必然要求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诚信教育,其核心是赋予“会计人”的社会活动以会计人格精神。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是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会计诚信教育结构的安排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在会计诚信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特点。一是会计诚信教育思想时代化。因为只有人的思想和观念保持了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同步性,才可能会把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化为实践,才会有所“作为”。这就是说会计诚信教育,要考虑当前形势下的或未来形势下的发展,给。“会计人”的诚信启示是现实的、前瞻的。二是会计诚信教育内容综合化。会计诚信教育也同其他教育一样,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全球化的形势下,会计环境从国内扩展到国际,会计作为“国际商业语言”,会计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般的职业道德观念,还要具有良好的会计诚信理念和公正、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各种挑战面前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这就要求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是综合化的。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是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教育
会计诚信教育作为培养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的活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突破原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创建新的会计诚信教育内容和体系,重点开展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人员在利益与诚信面前,表现出来的选择行为的一种观念。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行业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利益与诚信的选择,反映的是会计行业职业行为的一种观念。会计诚信制度则是制约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利益与诚信选择行为的规则。会计诚信信念是会计诚信的前提,会计诚信文化是会计诚信的纽带,会计诚信制度是会计诚信的机制,它们都是维系会计诚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将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教育作为会计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使会计人员把会计诚信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
一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诚信理念教育。开展会计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形成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树立会计诚实守信的典型,揭露会计弄虚作假的行为,采取多种形式的会计诚信教育活动,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会计诚信教育、开展会计诚信讨论、会计诚信年活动等等,形成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以此,建立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会计道德理念,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会计道德规范。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准则,提高对会计诚信的认识。应积极倡导会计诚信教育活动,把会计诚信教育纳入会计继续教育课程,提高会计诚信水平。通过会计诚信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诚信职业道德和诚信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会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会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不断加强会计诚信建设,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才能促进诚信职业道德和诚信建设深入发展,以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要,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树立良好形象。
三是加大会计诚信法制建设,为会计诚信理念的回归和会计诚信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新《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又对会计职业道德进一步具体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等等。这些为会计诚信建设提供了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法制的力量是刚性的,道德伦理的力量是柔性的,健全的法制体系虽然是会计诚信的前提和基础,但会计诚信的建立和形成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四是加强会计诚信的监管,建立会计诚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诚信度,一定意义上要求加强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不守信会计行为的有力打击也促进了会计诚信水平的提高。这就要建立会计诚信监督体系:1、行政部门的政府监督。2、社会监督。加强会计学会建设,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会计诚信档案记录;提高会计中介机构服务水平,增强会计信息透明度和信息传递机制。3、建立会计诚信的内部监督。应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在单位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
9.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履职水平 篇九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它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也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赋予的,人大权力的依法行使,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代表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遵义撤地设市以来,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为推进遵义的民主法制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在市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内,工作成效明显,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创新和做好人大工作,需要我们从事人大工作的同志进一步增强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工作职责。
一是要加强政治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律性、专业性、程序性都很强。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换届后,许多同志来自不同的岗位,有个角色转移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尽快熟悉人大工作的规则和程序,掌握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提高做好人大工作的本领,尽快地实现角色转换。胡锦涛同志在年初召开的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大力提倡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第一条强调的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对于我们来说,加强学习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江泽民文选》,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符合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学习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业务知识,尤其要认真学习监督法,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监督法的精神实质,要把监督法提出的一个着眼点——增强监督实效;二个内容——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三个原则——党的领导,依法行使职权,民主集中制;四个重点——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预算、执法检查,备案审查;五个结合——把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把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结合起来、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把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执法检查结合起来、把推动自行整改与依法纠正结合起来;六个渠道——本级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各专委会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社会普遍关心的其他问题;七个形式——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预算、执法检查、备案审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搞清楚,把握重点环节,切实增强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监督法的各项规定上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谦虚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既从书本知识中学习,又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要在这次机关作风整顿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机关政治业务集中学习日制度,坚持人大干部培训班制度,要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并加强督导考核,在机关内营造出浓厚的学习环境,舒畅的工作环境、向上的人文环境,不断把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引向深入。
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人大机关工作水平
人大常委会机关服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效益、质量和水平。要把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到为人民服务上来。要努力为人大代表服务,为基层人大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要增强效率意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要把提高效率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点,注重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有时间观念,本着今天的事今天做,能提前做好的事提前做好,积极主动,决不拖拉。其次要高标准、严要求。办事情要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不能低水平满足。特别是要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务求新突破。人大的各项工作,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市委的重要工作部署要及时贯彻,市人大常委会的各项决议要认真落实,交办的各项工作要及时完成,加快工作节奏,从整体上提高人大机关工作水平。
三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人大及其常委会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必须对人民负责。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领导干部到各专委会成员,都必须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听民声、摸实情,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纳入重要工作议题。要加强与人大代表经常性的联系,积极为代表知情知政和执行职务创造条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监督。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既是人大有效行使职权的先决条件,又是抓好人大工作的有效途径。当前要就如何进一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增强监督实效,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等进行调查研究,就“一府两院”的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人大机关的干部要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做廉洁自律和无私奉献的表率。要倍加珍惜在一起工作的缘份,以诚相待,真心相处,加强沟通,团结协作,在工作中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营造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既勤奋努力工作,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精神风尚,形成一种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氛围,展示好人大自身的良好形象。
四是要推进人大制度化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既是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科学管理,切实管用的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负责、规范有序、务实有效的机关运行机制,是我们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保证。监督法的颁布实施,我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转设为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后,有的规章制度己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有的需要修订,补充和完善。通过这次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要把建章立制,作为提高常委会履职能力和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的着眼点。一是要创新制度。要注意从管理和制度的薄弱环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建立新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治理,从制度上防范约束机关工作效能和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水平的目的。二是要适时地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对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要及时进行修订,对不合时宜的制度要及时废止,以推进制度建设的科学、规范、有效。同时,制度的制订和修订都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一是按照符合监督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修订完善有关监督工作制度,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二是要修订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三是要修订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如会议组织、公文办理、信访工
10.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十
首先,我认为团队建设和员工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制度和执行,从我做起,严格执行和贯彻,绝不徇私,用制度形成一种约束力和惯性,让大家习惯了,团队就会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力。
第二个重点是团队的一把手。一把手的表现直接影响团队,我们自己能够以身作则,在制度和工作方面做好,就会给团队人员做出榜样。
其次,我认为团队建设和管理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团队的凝聚力。要使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使每个团队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忠诚,对团队的成功感到自豪,对团队的困境感到忧虑。所以在团队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一是要让团队的成员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团队的决策。二是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员工有地方、有时间、有机会向我们反映问题,互通信息,化解矛盾。第二、团队的合作意识。要使团队队员间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共享利益和成就、共担责任。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
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无法取得优秀的业绩。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一是要在团队内部积极营造融洽的合作气氛。团队的精髓就是在于“合作”二字。只有团队成员都具有与实现目标相关的知识技能及与他人合作的意愿的基础上,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成功。二是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通过合作消除队员间分歧,达成共识,建立一种互溶互信的模式。三是要强调大家的共同长远利益,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未来前景,使大家相信团队可以实现目标,这样团队成员就不会计较眼前的一些得失,主动开展合作。四是要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作为团队的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机会使团队成员不断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融为一体。第三、团队士气。我们在管理中,要始终关注员工士气的高低,以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要采取措施让员工的行为与团队的目标一致。二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让员工对工作产生兴趣。三是我们要作风民主、广开言路、乐于接纳意见、办事公道、遇事能与大家商量、善于体谅和关怀下属,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第四、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团队运作的润滑剂。为了较好地改善人际关系,我们一是要理出与他人关系相对紧张的团队成员的名单。二是要具体分析与谁的关系最为紧张。三是从利人利己的观念出发,找出存在的障碍。四是对于个人可以解决的问题,要在自己的范围内设法解决,不能解决的,借助组织的力量,找准时机,寻求解
决。
1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十一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问题;措施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工作重心由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向管理水平。人员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为必要。尽管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较强,但应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培训体系,保证培训效果。基于此,笔者根据实际从业经验,首先论述了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而后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做出重要的分享。
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工商管理培训意识较为淡薄。众所周知,人才在企业生存及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训、管理力度尤为必要[1]。然而,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发展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学习、培训中呈现出盲目、片面的特点。在实际调查中,某些企业表示,完全没有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于工商管理培训上面。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督促的方式来管理员工。由此可见,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持漠视的态度。(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不足。(3)当然,某些企业高度关注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会定期组织、培训企业管理层。根据调查,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仅仅停留于表面。加之,某些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并未深入开展,也就是说,其流于形式。为节省人力、物力,企业倾向于聘用专业性、能力等低的工商管理培训师。此外,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不足,以致培训成效不理想。(4)管理结构与测评形式较为简单。现阶段,很多企业仍采用以往的培训方式来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毋庸置疑,企业的出发点极好,但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并未端正自身的态度,并未充分意识到培训的价值。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与参与培训的人员几乎零交流,甚至存有“对牛弹琴”现象。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意识。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增加。一直以来,企业管理水平关乎着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务必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为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意识,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企业所有成员(企业员工及企业领导)应端正自身态度,积极组织、参与工商管理培训,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培训,以实现企业综合、全面工商管理培训的目标。领导在企业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应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以带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严格意义上来讲,领导具有鼓励、宣传作用。企业全体员工应摒弃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观念,增强参与意识。简言之,企业应明晰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注重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严格审查工商管理培训资质。对于有意向竞聘工商管理培训师的员工,应对其的资质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表现为管理实践、思想政治及理论等;(2)对于持有工商管理培训资格证的人员,须进行二次培训,加强其对企业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以更新其现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并对培训方法加以创新、对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3)完善培训师组成结构,招纳高素质、高能力的培训师;(4)为培训师创设参观、学习的平台,以使其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
(三)改革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及内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具有内容复杂、层次高、难度大、任务重等特点。鉴于此,改革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及内容尤为必要。就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工商管理培训更具现代化、多元化。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培训方式。此外,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极大的提高了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与此同时,除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还应培训其的思辨、创新、举一反三等能力。
(四)健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机制。从考核内容角度来看,其应涉及理论知识、实践,并贴合被考核人员的实际情况。此外,考核应具备针对性及启发性特点,以强化员工参与培训的意识、端正态度,进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如此,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便能得到保障。
结束语:总而言之,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激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等具有非凡的意义。希冀,我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进而满足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十二
——2007年学生道德教育资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据此,现就加强我州社会公德建设问题建议如下: 第一,辩证看待我州社会公德的现状,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责任感。所谓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素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一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二是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三是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四是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五是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六是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这些,已成为我州社会公德建设的主流。如果对此缺乏基本估价,我们就会对社会公德建设失去信心。但是,社会公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二是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三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四是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五是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六是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存在。如果看不到这些问题,我们将对社会公德建设丧失警惕。因此,我们要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责任感。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我州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要充分认识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公民道德建设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决,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第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让公民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和建设的方针原则。从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来看,自己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三性”特征:一是最一般性特征。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最低层次和最起码的要求,因而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马克思曾经把社会公德称做“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正因为如此,社会公德准则
往往十分具体明确,便于理解、掌握和实行;二是普遍约束性特征。由于社会公德是调整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关系的行为准则,因而对全体社会成员都起着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在同一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该场所的道德准则要求,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公民,只有这样,社会公共生活才能正常进行;三是相对稳定性特征。社会公德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积累,相对于其他生活领域的道德,社会公德具有更为稳定的特征。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来看,自己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人”关系的调整准则:一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准则。如,爱众亲仁,助人为乐,举止文明,讲究礼仪等;二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整准则。如,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遵守法纪规章等;三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整准则。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珍稀动植物,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联系我州的实际,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按照中发[2001]15号文件所提出的20个字的内容的要求去掌握,即要大力提倡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从社会公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来讲,自己认为应具体坚持以下“六相”方针原则: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二是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三是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四
1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十三
闫冬
2013-2-26 16:01:28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3年2月25日摘要:为了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其他各级各职能部门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开拓创新的机制,拓宽管理思路,进一步改进并完善和深化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更全面的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制度和档案材料集中收集归档联系制度,以此来保证干部人事档案能及时整理、收集、移交、送达、归档,确保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干部档案 管理水平
一、健全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制度
1.建立档案信息联络员资料库。根据档案管理的需要,建立档案信息联络员的资料,其中包括档案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电话、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家庭住址、主管领导或证明人,一系列的个人资料,以便于各级各部门之间的档案管理和联系。
2.确认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的范围。在各级各部门中根据管理档案的范围和管理档案的职责,选取一些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知识水平高、业务水平过硬、工作态度积极的同志担任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做到每个单位每个部门都有这样积极负责的档案信息联络员,这样才会保证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领导的工作减轻负担,也为干部的档案材料负责。各基层单位干部档案员要按照要求填写《基层
干部档案员资料》,由主管领导签字盖章,上报上一级干部档案室备案,以便于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3.规定各单位信息联络员的工作职能和范围,以及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各单位的信息联络员应及时收集和报送本单位本部门的干部档案信息材料,并详细核对档案信息材料,认真严格地审核,保证干部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权威性,要认真整理和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以保证其完整性。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要按照国家和上级部门规定的文件精神和方针政策来把好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入口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政策,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认真接收和移交登记手续,并及时存入本人档案,做到一套完整的从收集整理到审核存档的全过程。
4.加强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的在岗业务培训。各级各部门的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应定期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培训信息及学习到的知识,加强自身的知识能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增强管理意识和责任心,以提高对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从而保证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完善档案材料建立集中收集归档制度
1.完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提高工作效率。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的基础任务就是将干部人事档案资料详细化,认真审核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保证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谨慎整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保证材料的完备性系统性;妥善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保证材料的全面性完整性。提高收集、甄别档案材料的业务素质,在档案移交和传递过程中保证了材料的完好无损,将这几项做好才会更有效
地提高工作效率。
2.对于报送内容以及报送材料的程序要明确。明确掌握形成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信息,由形成和审批材料的相关部门报送文件或提交名单。将已经形成存档的干部人事材料按照其形成部门和报送单位进行分类,与干部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将材料由事后收集变成事前介入、事中参与,尽量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性,并制定相应的登记表,及时完善材料并将材料归档。把归档材料统一收集起来然后由各单位进行统一报送,然后由各单位的干部档案室集中接受材料,一旦遇到不能统一发送的情况,一定要由相关部门填写登记表。对于漏送和未送材料的单位,责成其单位或部门进行催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报送工作。
3.细化各部门及相关科室的责任,提高干部档案管理意识。在各单位各部门对干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和普及,让每个人都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同时应建立责任制体系把责任落到实处,制定档案材料集中收集归档制度是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制,能够使干部人事材料走向真实化、具体化和完整化。而且还有利于各个单位、部门之间档案信息联络员的沟通,从而形成一套有序的网络系统,会对相关部门档案材料工作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长期下来对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带来积极的影响。
结语:
通过建立健全的干部档案信息联络员制度,保证找到各单位各部门服务意识强,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的人,有利于干部档案材料的管理。通过制定集中收集归档联系制度,从而保证干部管理材料的真实、准确、全面、完整,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民英, 柳尧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现代档案管理[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06,(01)
[2] 高英华.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长征(党建版), 2010,(02)
1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 篇十四
[作者] 江苏省大丰县新团中学 [内容]
言语表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技能,而且被心理学家列为创造能力之一,它是从事富有创造性的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口头言语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自身的口头言语就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榜样。口才好的教师上语文课,往往生动、活泼、风趣、热烈,而不善口头表达的教师却会把生动的课文讲得枯燥无味,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教师言语表达具有重大作用。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语文教师的口头表达水平呢?
一、讲话内容方面1.科学性和逻辑性。即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使用的言语也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决不能讲错。例如不能把“情节”和“细节”、“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等混为一谈。除了要精确地使用概念之外,还要正确地作出判断,符合逻辑地进行推理,遣词造句要合乎语法,说明事理要清楚明白。
2.思想性和情感性。即话语要具有深刻精辟的思想,要饱含真挚浓烈的情感,才具有令人折服的威力,动人心弦的魅力。教师讲话时的喜悦或悲愤、赞誉或贬斥、激动或低沉„„都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相应的情感和认识,使他们向往真善美,鄙恨假恶丑。如果教师言不由衷、虚情假意或冷漠麻木,教学效果必定不佳,甚至会起反作用。
3.启发性和新颖性。即提问要精心设计,表述要留有余地,力求激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争论探讨。不讲空话套话,杜绝陈词滥调,不断地以社会上的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讲话内容;不断地以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词汇、新语义等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言语。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才能使教师的讲话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二、讲话技巧方面1.流畅性。即讲话要流利通顺,不夹冗字、废话或口头禅,既不能断断续续、停顿太久或罗唆重复,让学生厌倦不耐烦,也不能连珠炮般一口气说到底,让学生过分紧张,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提出问题或讲完一层意思、一段话之后,要留有给学生以思索回味的余地,讲话也不能过于简略或大幅度跳脱,以免学生听不懂或误解。
2.生动性。即对学生说话要生动有趣、具体形象,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和手势。特别是当教学内容难以使用直观教具时,言语直观尤其显得重要。当教师使用描述性言语时,要让学生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当教师使用讲解性言语时,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摹声等手段,把抽象变为具体,深奥变为浅显,枯燥变为有趣。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解规则要领,搬出一堆专门术语,学生必然不爱听,也不易听懂。
3.自控性。为人师表者的言语具有示范性和教育性,因此说话必须掌握分寸,具有言语的自控能力。这一方面是指善于以各种不同的音调、语气来恰当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词义的褒贬等都恰到好处,调控自如;另一方面指遇到意外情况,如学生答不出、讲不对、不听讲或不礼貌时,教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发火、责备或语含讥讽,更不能停止讲课进行长久的训斥责罚,那样做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对立,同时也暴露了教师缺乏修养,导致教师威信下降。
15.强化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篇十五
碌曲县委常委、副县长先木道尔吉
(2010年4月2日)
同志们: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越来越大,因而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是会计工作的当务之急。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会计工作的需要,我县已连续九年对我县各单位的财会人员和财务主管领导进行了会计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从前几次培训的情况看,我认为财会人员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收获:一是对财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二是做好财务工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三是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加,四是财会工作的质量明显好转。总之,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财会工作的发展。
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财会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不足和问题。一是财会人员中专业出身的少,“半路出家”的多,合格的会计人员数 1
量不多;二是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业务知识、工作水平低,还达不到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致使单位账目不清、报表不实、会计信息失真,而在上级的各项检查中屡屡被查出问题,多次被上级罚款,对我县本来就不充足的财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三是部分单位负责人不懂财务知识、不懂财经法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些行为和现象,非常值得我们重视,要认真加以改正。这次召开全县部门预算公布暨财会人员培训会议,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进而把我县的财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下面,我就财会人员的培训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习培训的重要性
学习培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各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技术和信息的革命,传统的会计信息手段已完全改变。近几年来财政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及部门预算已在我县全面推开,这对于财会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会遇到不少困难。随着财政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财会人员必须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做好新旧科目转换;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做好部门预算及用款计划。会计工作的电算化、信息化、自动化给我们在座的财会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县级财政较为困难,各单位财务状况也很拮据,这就是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必须要认清形势,迎难而
上,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创意意识和开放意识,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自身素质的提高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有广泛的知识面,通晓专业理论,懂得计算机操作,以坚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业务技能,较高的实践能力,较好的专业素质迎接新的挑战,逐步从传统的会计方法向会计电算化过渡。
二、学习培训要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目前,随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方法及会计科目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在坐的各位财会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改革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大家要注重在工作中学、实践中学,系统地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包括财会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计算机知识等。同时,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活动,深入查找工作中的问题,特别是对做假帐、提供不实会计信息、预算外资金坐收坐支,截留挪用,收费开白条,乱收费等现象,要坚决加以整改,在整改中逐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会计工作责任重,大家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工作中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以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给单位理好财,管好钱,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帐目登记的明明白白。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水平】推荐阅读: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10-27
加强校本教学研究提高整体办学水平07-11
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理论水平加强道德实践07-14
加强听评课活动 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11-05
加强执法巡查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08-09
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06-23
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10-02
浅谈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