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艺术论文

2024-10-07

交际语言艺术论文(精选10篇)

1.交际语言艺术论文 篇一

学习《语言交际艺术》的体会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生存能力和社会行为。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能没有语言,不能没有语言的运用,不能没有言语交际活动。进入信息时代,语言的运用、言语的交际,更具有空前的价值。而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言语行为和言语交际能力,则是构成他的社会德行、人格教养、文化素质的基本条件和表征。

在当代大学生所必备的三门知识——英语、电脑、口才——中,也许口才是最易让人头疼,但又极易被个人和学校、家庭和社会普遍忽视的一面,作为大学的一门选修课,虽然即使被学校纳入了教学中,但仍不能让学生对这方面有足够的重视,而且,传统的学校,在开设这门课时,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是让同学们对这样的课程难以提取兴趣,更是大失所望。而通过上王老师的课,我相信许多同学与我有相同的感觉,即:原来我们还应该有自信,我们能加强我们的口才,要想使自己的口才得到加强,不是没有办法,意义也不是只是局艰在交际方面„„

首先,我认为王老师选的修课注重从以抓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旨。这是王老师的这门课的最大特色,也是它最应保留下来的不同之处。也是在这门课上,我第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原来语言交际艺术最根本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也即是说,如果要提高语言交际艺术,首先要努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而在这方面,黎老师也通过讲述概念和结合具体而又风趣的事例和句子、历史经典、笑谈等完美的结合起来了,而且通过这样一种言传加上自己现身说法,不仅使同学们对这门课的一些抽象概念有了明彻的认知,而且是大提高了我们的交际自信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学习这门课,同学们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高。在具体上课过程中,黎老师的言传身教更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我认为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这个本身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追求做学问、研究的群体当中,不能不是一种指导和现身教材,即要想做学问、研究,必须做到“宁静致远”。

其实,在上这堂课上,我们收到的隐形收获又何其多?比如,我们至少改正了我们的认识误区,那就是原来平时看到人们在款款而谈的人很多并不是很会交际语言艺术,因为他们的口才其实很不行,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语言的外延度,因为他们不能理解概念之间的同

一、交叉、属种、相容、不相容关系,他们不能十分准确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达清楚,而且往往也不能达到他们说话的目的,而这些又更会因为一些人的感觉自我良好而忽视这些不足。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主体的性别差异也会对言语交际产生影响。实际上,性别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常常来自于不同性别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对言语诠释框架的差异。

一个人的言语交际能力应该体现为他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以及与其他言语交际者的互动与磨合能力。语言能力是指人能够生成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动物是没有语言的。语言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表达能力是能够正确而灵活的把语言材料组织起来从而准确的表达某种特定思想的能力。我们认为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思想修养、表达修养。

总之,通过这门课,我相信一种认识、理念或文化会在同学们慢慢形成,那就是,同学们会自然而然地讲究或注意语言交际艺术,注重恭、宽、信,讲究诚信和节约,努力汲取和学习生活中的智慧,明于先思而后言、而后行,不断提高逻辑思维,构建出一个更和谐的校园,走出一个灿烂的前程!

这样,言语交际问题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研究课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现代语言学发展到21世纪,出现了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继续对语言的本体结构规律进行研究的同时,又特别关注对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研究,重视对语言的使用规律的探讨。于是给语言科学的研究领域带来了一片新气象。

在此我对言语交际这门学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我认为言语交际活动的复杂现象可以归纳概括为由三大要素所构成,这三大要素即是:交际主体、语境和话语。我想,这些对于提高人们的言语修养或

交际修养和文化素质是有所裨益的。

首先言语交际主体因素,交际主体是指言语交际的参与者,即从事言语交际活动的个人和团体。其中的团体指各种政府或民间组织,当然也包括媒介组织。就一个完整的言语交际过程来说,交际中表达者和接受者都是交际的参与者,而且双方表达和接受的地位随时变换。所以,严格地说,言语交际的双方都应当视为交际主体。如果是研究整个言语交际过程,可以将双方分别称作“交际主体1”和“交际主体2”。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话语的接受者又是话语的表达者,会说话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言语交际能力,需要懂得分清言语交际主体与言语交际的多重关系。其次语境因素,语境,从字面上讲,就是言语交际的环境。不过言语交际的“环境”似乎不如环境保护里的“环境”界限那么清楚。从最具体的交际活动来说,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但总不能说了下句忘了上句;也不能说了前面不顾后面。无论有意无意。我们说一句话的时候,总要瞻前顾后,既要注意内容上的衔接,也要考虑形式上、语气上的和谐统一。即使内容上或者形式上有所转变,也要能够显示这种转变的原因,要前后照应;不能生硬突兀,显得前言不搭后语。说话如此,写文章更是如此,因此。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说或者写每一句话的时候,都不是孤立地只考虑这一句话,而是把它和上面的、下面的内容放在一块考

虑。在使用一个词或说出一段话时也是如此。

交际对象作为语境,除了他自身的一系列特征在影响着主体的交际行为外,他与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发挥着语境的作用。例如双方关系的亲疏与尊卑就会影响到彼此间的言语交际。这就要求我们多使用一些尊称和谦辞。如何才能全面地认识语境,以获足够的语境知识确保交际成功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包含全面认识语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调查研究。尤其是在重要的言语交际活动之前,一定要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全面认识语境,还只是积极对待语境的第一步。交际主体掌握了有关的语境知识,并不意味着它就会去运用这些知识,主动地适应语境,接受语境的制约。在有些言语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初次见面,彼此陌生,心情拘谨,导致交际进展困难。为了营造一个比较适宜的放松的语境,有利于交际活动的开展,交际主体往往不是一下子就进人正题,而是先做很多铺垫,如自我介绍、寒暄,或者谈一些轻松的、双方均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攀老乡、拉关系以及寻找彼此的相似的话题,通过这些方法来融洽关系、打破僵局,然后再过渡到要谈论的话题上来。这样,更能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

行。

以上所提到的那些方法,都是以言语交际来辅助言语交际,即用交谈来改善语境。除此之外,交际主体也可以采取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改善语境。语境的内容是很复杂的,对言语交际制约是全面的,它使语境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言语交际的质量。所以,积极地认识、利用和改善语境是主体交际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

例如,美国有一位推销员帕特,一次为推销一套可供一座40层办公大楼用的空调设备,与某公司周旋了几个月。但购买与否的最后决定权还在买方的董事会。一天董事会通知帕特,要他再一次将空调系统的情况向董事们介绍,帕特强打精神,把不知讲过多少遍的话又重述一遍。但董事们反应冷淡,只是连珠炮似的提了一大堆问题,故意刁难。这时帕特心急如焚,眼看几个月的心血要付诸东流,他浑身发热。“热"使他突生一计,他不再正面回答董事们的提问,而是很自然地改变了话题。他说:“今天天气很热,请允许我脱去外衣,好吗?”说罢,还掏出手帕认真地擦着前额上渗出的汗珠。他的话、他的动作立刻引起了董事们的条件反射,他们似乎一下子也感到了闷热难熬,一个接着一个脱下外衣,又一个接着一个拿出手帕擦汗。有一个还抱怨说:“这房子没空调,闷死了。”至此,董事们无需帕特催促就自动地考虑空调问题,拖了几个月之久的买卖在短短20分钟时间里获得了突破性成功。推销员帕特并不是消极地、循规蹈矩地对待语境,而是十分敏感地抓住了语境所能提供的一点点有利条件,突出语境中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化被动为主动,终于达到了预定的交际目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有可以利用之处。

最后,话语也是构成复杂的言语交际活动的重要因素。言语交际学中的话题,指的是言语交际活动的出发点和谈论中心,是交际主体的话语所涉及的内容范围。话语是语言运用实例的统称,是由一次交际行为而产生的语言,也就是所说的话或写出的字。言语交际的实质就是交际主体根据对自己角色和语境的认识,去选择和组织话语,以实现自己交际目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使用话语来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

第一,可以恰到好处的使用方言交际。我们现在都提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谈,但如果能适时使用方言的话,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中国人乡土观念很浓,在异地异国遇到同乡,如果能选择双方共知的家乡方言,很容易唤起对方的情感共鸣,从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交谈变得更融洽。台湾有位交际专家说过这样一段话:喜欢人家说他的方言是人之常情。如果你是对广州人说广州话,对厦门人说厦门话,对宁波人说宁波话,对上海人说上海话,如果你是他的同乡,就会产生同乡的好感。即使你不是同乡,能说他的家乡方言,他也一定会觉得你的别聪明,初次见面印象可能很好。对于你的请求本来是不允许的,或许可以彼此通融。需要提醒的是,方言不可乱用,尤其在公众场合下,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只顾两个人单独交谈,是违反礼貌原则的,令人反感。第二,有效地利用话语意义。语言意义也就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话语是由语言中的词汇按照一定语法规则组合成的,因此语言意义不妨看作是组合话语词汇的意义按一定的方式叠加的结果。话语的语境意义是指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体现出来的所指意义,或者说是在一个特定场合,在此时此地是什么意思。往往比语言意义更为明确和具体。第三,语音适用于口语交际中,在语音中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节奏、快慢等手段。语调是指话语中单个句子读音的高低声降变化。语调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也具有一定的区别意义的效果。第四,话语的节奏是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口语表达中的节奏,是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富于变化的节奏,不仅可以避免口语表达的单调平板,而且能够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激发听者的兴趣。优美的语言节奏,既可以使思想感情表达充分,又能给听者以美的享受。因此,语言节奏,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口语表达技巧。

总言之,言语交际中的主体,语境和话语的变化发展丰富了言语交际的内容。学会利用这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我们言语交际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懂得一个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所包

含的内容。

1、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言语交际者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文化素质取决于一个人文化知识储备量的大小。交际者的知识储备越多,他的文化素质就会越高,他的言语交际的话题、内容就会越广泛,对话

题的理解、分析和阐述就会越全面、越深刻。

2、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言语交际的重要基础,尤其在出现突发的言语交际事件时,交际主体要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冷静的应对,从而圆满地完成交

际任务。

3、观察能力

交际者的观察能力是指有心智的观察,交际主体在交际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事物现象的细节,看到事物的本质,并对症下药就能够提高言语交际的质量。

4、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从表达的角度上看:形象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增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抽象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增强语言表达的概括性和条理性;灵感思维能力越强,就越能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从而给他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5、思想修养

思想修养对一个言语交际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制约着说话者对话题的理解、分析、判断和处理。一个思想修养越深厚的人越是站得高看得远。所说的话也就越能透彻深刻、切中要害。

6、表达修养 表达修养是指言语交际者运用语言来准确、全面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好的表达修养,不仅能准确、全面地传达自己的心声,灵活、艺术的展开互动,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还能让其他交

际者感到愉快,彼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倾听能力 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于听是有要求的。同样是听有的人会听,有的人不会听。会听通常体现为耳到、眼到、脑到、心到。也就是说会听也要有选择的去听,而不单纯是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

用脑子去分析,用心去感受和体会。

互动能力强往往反映交际双方在互动中的磨合能力和应变能力上。

因此,我们要从以上的四大能力方面来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言语交际是一门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学科。学好言语交际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提高我们的言语交际能力会起到很重要的帮助。当然,言语交际问题的研究,还是属于新兴的学科领域,有许多问题在理论上和方法上还需要人们作进一步的拓展和探究。

2.交际语言艺术论文 篇二

1.创立者极其简介。20世纪60年代, 美国当代重要的语言学家、语言人类学家、社会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戴尔·海姆斯 (Dell Hymes) 提出了民族语言交际学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这一概念。

2.民族语言交际学简介。

(1) 基本内涵。民族语言交际学是一种分析自然交际预料的方法, 被民俗学家广为接受。它把民族志学的方法和会话分析结合起来, 研究语言在各种语境下的使用情况, 对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影响十分深刻。它所研究的是在一定文化情境中发生的交际行为, 特别是语言交际行为的性质和功能。

(2) 核心概念。

1) 语境。语境是指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 是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波兰裔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林洛夫斯基首先将语境划分为情境语境 (Situational Context) 和文化语境 (Cultural Context) 。民族语言交际学通过将情境语境与社会语境联系起来, 研究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中交际行为的性质和功能, 把语言的运用看作是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规范之间关系的落脚点。

2) 言语社团、言语区域和言语网络。言语社团、言语区域和言语网络术语民族语言交际学研究中文化语境中的概念。言语社团指同一社会中不同的社会人具有相同的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在言语区域中, 人们虽然国别、社会背景不同, 但言语的习惯和规则可以具有一定的共性。言语网络指每个社会成员通常都掌握几种语言变体, 并根据交际需要, 选取恰当的语言变体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交流。

3) 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民族语言交际学的核心理论, 它指语言使用者所拥有的知识。语言使用者在社会交际情境中, 语言使用者不仅需要判断语言是够合乎语法规则, 还需要判断语言是否符合文化和社会规范。

二、民族语言交际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1.语境在《京剧》汉英翻译中的应用。对于京剧演员的四类角色:“生 (男角) 、旦 (女角) 、净 (花脸男角) 、丑 (丑角) ”的翻译, 笔者的译文是“Sheng (male roles) , Dan (female roles) , Jing (painted roles) , Chou (painted clowns) ”。在京剧中“生”指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旦”指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 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丑”指扮演喜剧角色, 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 俗称小花脸。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 译文对“生旦”的处理比较贴切, 但对于“净、丑”的处理则违背了翻译的忠实性原则, 未体现其文化内涵, 参考译文“jing (male roles with facial paintings) and chou (clowns) ”则更好地阐释了“净、丑”这两类角色所蕴含的实质。

2.言语社区和交际能力在《京剧》汉英翻译中的应用。语言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区域, 而翻译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实现不同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社区顺利交流。原文“这也就这是为什么京剧的魅力如此经久不衰:它创造了一种台上台下演员观众相互交融的美学欣赏与享受, ”笔者的译文是“The uniqueness of Beijing opera lies in that it reflects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all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s, and this is the very reason why its glamour appears ageless: it creates a blending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enjoyment of performers and audience both on the stage and offstage.”, 此译文大致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但译文“a blending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enjoyment”中blending一词未能传达出台上台下那种微妙的交流, 无法体现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互动的情形;参考译文“That is what makes their artistic charm so everlasting: the creation of an aesthetic co-appreciation between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on stage and the audience off the stage. ”中co-appreciation一词则准确地阐释了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在整个京剧表演活动中的互动关系, 从而为我们详尽地阐释出为何京剧如此经久不衰的深刻原因。

三、结论

翻译作为一种特有的交际方式, 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如何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交流, 成为了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本文以民族语言交际学这一新兴理论为基础, 以京剧翻译实践为例, 探讨语境、言语社区和交际能力在《京剧》翻译中的应用问题, 希望对中国文化汉译英以及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Print.

[2]裘晨晖.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民族志使用方法述评[J].语言教育, 2015 (2) :74-78.

3.非语言交际之肢体语言 篇三

1、Introduc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ommunication. Manyscholars have studied more about verbal communication, which is fre-quently noticed by people. Whil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s alwaysignored, which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communication. Nonverbalcommunication, composed of pictures, dresses, eye contact, spatial sig-nals, gestures and so on, is as important as verbal communication. It isurgent to 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4.第六节 语言交际 篇四

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古代的语言交际研究 西方:

1.语言交际最早研究者(发端)

最早研究:据史料记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对交际的研究是开始最早的。

特点:这个时期的研究还是粗浅的、零打碎敲式的,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进行大量系统的研究(兴盛)

出现了一批能言善辩之士和语言交际的研究者。比如,在希腊和罗马出现了著名的“雅典十大演说家”(伊塞俄斯、吕枯耳戈斯、埃斯客涅斯、许佩瑞得斯、伊索格拉底、狄摩西尼、吕西阿斯、安多客涅斯、安提丰、得那耳科斯)。

影响:他们的实践行为为交际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语料,推动了语言交际研究的进展。同时还产生了一批包含语言交际研究内容的重要论著。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写下了《捷艾杰特篇》《高尔吉亚篇》《诡辩学者》等著作,对语言交际提出了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他十分强调语言技巧的重要性,认为语言具有非凡的力量和动人心魄的特异功能,指出规范的语言交际是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获得知识和认识真理的手段,同时他也提倡质朴优美的语言风格,反对“辞媚哗众取宠”,谴责空谈和阿谀辞令。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语言交际的实践及其理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工具篇》《诗学》特别是《修辞学》等书中,从理论方面对说话方式、接收者心理等问题做过较为详尽的阐述,他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交际的任务在于唤起舆论,其表达方式应该是华美优雅,不可落入俗套。

3.中世纪(进一步发展,但失去了往日的态势)

原因:当时的研究主要是为宣传宗教服务的,这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形势的影响。

特点:这时的语言交际研究一般都是偏重于学校的说话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进行娴熟的演说,很少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学习状态:学校教育

4.近代(文艺复兴到19世纪)

特点:语言交际研究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侧重点在于技巧、语态的训练,理论方面仍然没有太大的进步。中国:

1.春秋战国时期:(极盛一时,黄金时代)

社会背景:政情人事非常复杂,急需有口才的人担当重任,参与百家争鸣,辩疑析理,善于说话的人大多用于当时的政治、外交、礼仪等场合。语言交际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人们从理论、实践、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人们的演说、讲学的水平。

孔子:(1)说话要选择场合。“言未及之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2)说话要考虑对方能力。“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3)说话要视对象。“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论语·卫灵公》)。(4)说话要顾及具体环境。“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影响:孔子聚众讲学,周游列国,使其交际理论得到广泛传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荀子:“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大略》)就是他对于美的语言所发出的感叹。他还主张在语言交际中要“与人善言”(《荣辱》),“口不出恶言”(《乐论》);此外荀子还对语言交际的对象、内容、方法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2.秦至唐

特点:有发展,但理论建树不大 3.唐以后:(理论发展越来越不行)

原因:1.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限制了人际交往,“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交际活动,使人们的交际活动的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的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不细,行业之间以及地域之间交际不多,这些都使人们之间交往减少;

3.传统的“重文才,轻口才”的观念在这个阶段更加浓厚,以文取仕的科举制度的形成,使语言交际的能力不为人们所重视,研究者也就大为减少。

发展:传统的“重文才,轻口才”的观念在这个阶段更加浓厚,以文取仕的科举制度的形成,使语言交际的能力不为人们所重视,研究者也就大为减少。

国外:语言交际训练方面也主要是为宣传宗教服务的(二)现代的语言交际研究 国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科学技术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突破,这些变化和变革冲击了人们的某些认识。→提出了新的课题→西方国家和日本有了较大发展(课程、书刊、院校)eg:美国的一些院校开设了“说课系”→更重要的是:语言交际纳入到现代科学体系;结果:是语言交际纳入到严格的科学轨道

国内: 1.辛亥革命

背景:大批仁人志士提倡科学与民主,追求光明与自由,为了启发民智,宣传革命,他们走上街头,宣传爱国救民的道理。

结果:演说的兴起,带动了语言交际研究的发展。表现:毛泽东在《十大教授法》《反对党八股》等文中,就语言表达的内容、形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鲁迅、闻一多等人在这方面也曾做了较深入的探讨。

2.新中国成立后

罗常培、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曾积极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缺点:重文轻语的现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又有所抬头。很多人都醉心于语言本体的研究,很少涉及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表现:近三十年中,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竟没有一本以指导人们的语言交际为目的的杂志。也没有出版过一本语言交际研究的专著,甚至于这方面的文章都不多见。

3.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局面)

语言学界的人士,从以往的偏重语言的静态结构的研究方面转向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语言功能的动态探讨上来,使我国语言交际的研究得到发展。

同古代的语言交际研究相比,现代的语言交际研究明显具有下列特点: 首先,理论建树较有系统性。而现代的语言交际研究则比较注重对理论的研究。以往的语言交际研究是相当分散的。

其次,研究方法更加科学。

再次,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以往。

第四,研究内容深入广泛,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二 语言交际的原则

(一)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合作原则(量、质、方式、关系)和礼貌原则

意义:“合作原则”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而且是各原则的基础和前提。(二)合作原则的次范畴 1.数量原则:即说多少

数量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使所说的话达到交际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2)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2.关系原则∕关联原则:即说话要连续

3.方式原则:怎么说→要求:用词准确,意义明晰

4.礼貌原则

准则:(1)得体准则

a.最小限度使别人受损。b.最大限度使别人受益。(2)慷慨准则

a.最小限度使自己得益。b.最大限度使自己受损。(3)赞誉准则

a.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b.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4)谦虚准则

a.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b.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

a.使交际双方的分歧减到最小。b.使交际双方的一致增到最大。(6)同情准则

a.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到最小限度。b.使对话双方的同情性增到最大限度。

在语言交际方面,它们都应该是双向的。这是由交际的本质决定的。同时:礼貌是有层次性、适切性、文化性的。

克服语言交际的心理障碍

语言交际总是为着一定目的的合作,它是建立在心理接触的基础上的人际交往,即语言交际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心理调节。心理调节的失当或失败就表现为交际中的心理障碍。

语言交际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客观方面如交际环境的变更、对交际对方印象的好坏等都可以产生交际心理上的障碍;

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包括情感、态度、兴趣、气质、性格等许多方面。客观原因也要通过主观方面起作用。(一)语言交际心理障碍的表现 1.嫉妒

产生的主要原因: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特点: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结果:自伤,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危害;

他伤,语言过激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严重时可能出现出手伤人的现象或是带来社会危害,从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际。2.羞怯

原因:主观方面:羞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自卑感。

客观方面:由于社会经验的多少和社会文化教养等 3.猜疑

形成的原因:客观方面:一是来源于被猜疑者的可疑的行为,这是引起猜疑的最直接的原因。第二是来源于别人的传闻或是有意的挑拨,这种传闻或是挑拨对猜疑起着导火索或是火上浇油的作用。

主观方面:一是由于交际者对人际关系的不正常的价值心理引起。

二是交际主体对人或对事没有正确的或是冷静的态度

(二)语言交际心理障碍的控制与克服

1.从个人角度着眼,加强自我修养,具有宽广的胸怀,在语言交际中必须要有积极的态度。其次,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形象。2.求同存异:交际各方寻找已经存在的共同点,或积极改变自身的特点来适应对方,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从而减少差异。3.理解言外之意 4.克服羞怯

办法:交际方:交际者有积极的交际态度和足够的自信;

交际对象:可以适当地对羞怯者表现出来的长处进行合理的称赞和鼓励,以增强对方的自信意识和自助能力。有意训练

四 语言交际与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必要性:说话总是有一定交际目的的,而表达的失误或失败往往会导致交际的中断或失败,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里,加强思维训练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准确性和条理性训练

准确性是语言交际的前提,它包括表达的准确和理解的准确两个方面。要想使表达清晰、准确,在表达之前,说话人都要对所说的现象、道理或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形成正确的判断,做出合乎事实的推理,使表达准确,明晰,紧扣中心。

(二)灵活性和敏捷性训练

灵活性和敏捷性是与语言交际内容和形式的老化、僵化、模式化的现象相对而言的。它往往受人们思维定势的影响。语言表达的任务既要表达正确的思想也要正确地表达思想,更高的要求是花样翻新地表达同一个思想,即一样话十样说。

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训练的有效办法是注意多向的尤其是逆向的和联想式的思维,开阔思维空间,积极利用多种思维方式,从而使思路开阔,使表达游刃有余。

公关语言

公关语言,是一个组织为实现特殊的公关目的而运用的语言。(一)接近

语言交际中的接近包括空间距离的缩短和心理上的渐近两个部分。1.介绍得体

介绍提供的信息要简洁、明了,举止要大方、得体。2.称谓适当

使用称谓要恰当、得体,要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风俗习性、民族特点以及当时特定的交际环境。注意使用敬语,避开禁忌。

3.巧用“我”字

首先要少用“我”字;其次如果必须使用时,可以在重音方面把它处理为轻声,或者用复数语法意义的“我们”来代替“我”。

4.善于提问

内容上要不落俗套,不问令人难堪的问题,不越权提问,不问对方的隐私,不用质问的方式发问。

与人接近最好还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同时,在说话过程中恰当引用他人尤其是你的现时交际对象说过的话。

(二)说服

对于语言交际中的说服行为而言,主要是要遵循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的原则。1.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需要交际主体有步骤地、耐心地、不断地诱导对方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让其自己领会。

2.曲折说服

一般地说,这种方法主要有借此说彼、旁敲侧击、反向激将以及以褒代贬等几种方式。

3.情理相济

要以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对方,让被说服对象在富于人情味的说服中接受对方的意见或道理。

此外,说服工作中,还要注意给对方适时的鼓动、必要的批评。(三)

应急

要求人们在交际中要思维敏捷,表达机智。一般地说,在应急过程中要做到急而不乱、不失礼貌。处理方式:

1.因势利导

面对突发的情况,使这种情形的某一方面或整体导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2.双关(一语双关)3.反问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四)拒绝

对对方的不合理的请求或是提问进行否认和表示不接受。一般地说,有这样几种常见的方式: 1.推托拖延(张仪骗楚退兵)2.诱导对方自我否定

3.体态表现(装聋作哑、以笑代答)

语言交际的文明

(一)语言交际文明的基本概念

文明在这里说的是人类社会开化的程度和进步的状态,跟不文明相对,或者说跟野蛮相对。语言交际的文明跟语言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二)语言文明的要求

首先要使用礼貌语言(应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是内心很好,说得不对;一种是内心不尊敬,表面上说得很好听;应当表里如一)

其他要求还有如:

1.不要啰唆

从语言文明的角度看,啰唆是怕别人听不懂,小看别人,不平等待人。常表现在“煲电话粥”。2.要耐心听对方的话 3.要有内容

4.恰当答话

5.交际语言艺术论文 篇五

对外汉语教案 跨文化交际之非语言交际分类

分类(服饰,手势,面部表情,触摸,时间观念。。。。。。) -眼神 各个国家对于眼神的交流有着明显得不同。如,各国人的眼神对于讲课时的躲闪与直视,或者对于话题转 换的调节,与陌生人的目光接触等等。 -手势 各民族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即使在同一民 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身势 点头,肩膀的动法,蹲坐等动作。而姿势与地位的高低,性别,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面部表情 不同的民族对于面部表情的表示也是不同的。亚洲人喜欢不形于色。即使同一个民族,男女的面部表情也 不一样。 -服饰 衣服有三种功能,舒适,保护遮羞和文化的展示。在现代社会,衣着象征身份地位或表明职业。 -触摸 触摸分为五类:功能,社交,友爱,情爱,情欲。对于触摸的对象,范围,场合,形式,不同的文化有着 不同的规定, -时间观念 不同的民族对于时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态度。 -对空间的使用 不同的文化群体对于空间使用具有不同的看法,包括个人的领域,体距,对于拥挤的态度,位置的意义等。

6.浅谈语言交际的礼仪 篇六

拿破仑·希尔有一句名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所以,你想得到别人礼貌的对待,也有必要礼貌地对待别人。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称呼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不同的称呼常常能传递某种特殊的语力,它能直接传达你对他人的态度。你是友善的还是敌对的`,是尊敬的还是轻慢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都能从你的称呼以及相应的语气中表达出来。所以称呼不能随意出口,应当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一忌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中華勵志網]有些姓氏是多音字,不知道的人很容易犯下错误,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比如“芮”、“查”、“盖”、“单”等,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要避免犯此错误,就一定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不耻下问,虚心请教。

二忌误会。是指对被称呼人的年纪、辈分、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会让对方很不高兴。

三忌过时。比如在大多数场合,称“师傅”、“伙计”等都是不合宜的。称呼应该根据场合和人的职务本身而论。

四忌俗气。在正式交际场合,某些称呼不宜使用,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们儿”、“瓷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这些称呼让人感觉很浮夸,当然,在私下里某些轻松的场合是可以的。

五忌不敬。例如,以“拐子”、“秃子”、“麻杆儿”等绰号称呼人,有失尊重。

六忌侮辱。例如,以“三八”、“傻X”相称,极可能激怒对方,引起纠纷。这也间接的体现着个人素质的问题。

称呼朋友、熟人,应亲切、友好,才能不失敬意。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您”相称。以“您”称呼他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晚辈,可称为“你”。对有身份的人或年纪大的人,应称“先生”。对文艺界、教育界人士以及有成就、有身份的人,称“老师”。对德高望重的人,称“公”或“老”。平辈的朋友、熟人,彼此之间可以直呼其姓名;长辈对晚辈也可以这样做,但晚辈对长辈却不能这样。为表示亲切,可免称其名,在被称呼者的姓前加上“老”、“大”或“小”字相称,如“老赵”、“小钱”等。

对关系极为亲密的同性的朋友、熟人,可不称其姓,直呼其名,但对异性一般不宜这样称呼,只有其家人或恋人才允许这样称呼。对于邻居、至交,可用令人感到信任、亲切的称呼,如“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等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也可以在这类称呼前加上姓氏,如:“毛爷爷”、“宋奶奶”、“曹叔叔”、“王阿姨”等。

工作场合的礼仪称呼是最值得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职务性称呼,如“老板”、“经理”等。也可加上姓,称“王老板”、“李经理”。二是职称性称呼,直接以对方的职称相称,如“教授”、“主编”等,也可在前面冠以其姓,如“王教授”、“李主编”等。某些正式场合,也可在职称前冠上全名,以免与同姓者混淆。

7.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 篇七

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和表现形式

非语言交际是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通过人的手势、身势、微笑、表情、服装打扮、身体接触、讲话的音量和距离、时间的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表现方式如下:

1. 身势语, 又称肢体语言, 是非语言交际中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方式。

包括首饰、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语言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身势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 来完成交际活动。在语言出现之前, 人类交流主要是通过简单肢体动作完成的。从“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 (孟子)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 身势语可以辅助语言交际的使用, 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身势语在中西文化差异中的主要表现:首先, 相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示不同的意思。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这个动作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中表示吃饱了的意思, 而在我国则表示杀头的意思。又如:左右摇头这个动作, 欧美人的文化中表示反对, 而在土耳其则表示“我不明白”。其次, 意思相同但身势语不同。如:表示自己时, 中国人用食指指自己的鼻尖, 英语国家的人用食指或拇指指胸口。最后, 身势语在某一文化中独有, 表达特定的涵义。如: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相互交叉, 表示希望事情顺利。

2. 副语言也称为伴随语, 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以及重音等。

时间间隔较短的称为“停顿”, 较长的称为“沉默”。谈话双方的话轮转换是通过停顿来实现的。中国人习惯“三思而后行”, 这就使得中国人和欧美人谈话时经常以欧美人更为主动, 并且掌控谈话的节奏。在欧美人的眼中中国人比较内敛, 谈话时比较木讷, 初次交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成话轮转换的默契。

沉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由于文化的差异, 沉默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中国人比较注重沉默在交谈中的作用, 习惯赋予沉默积极意义。表达赞同、理解, 有时也表达反对。而英语国家的人认为沉默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因此在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 最好不要保持沉默, 以有声的回应为好。

3. 客体语, 主要通过交际者的相貌、衣着打扮、化妆以及随身物品等来传递信息。

客体语主要表现:一, 身体信息。在交际双方见面时, 最先感受到的身体信息就是外貌特征。如:中西方的头发颜色差别很大。中国人的发色一般为黑色, 而英美国家的发色有金色、棕色等。二, 服饰物品。日常着装方面, 美国人的衣着比较休闲, 英国人比较讲究庄重。在讲台上的英国教授经常是一身西装, 而美国教授则有时穿西装, 有时穿牛仔T恤。

4. 空间信息和时间观念。

空间信息主要指因空间的使用和控制发出的交际信息。如:由于中国人口稠密, 个人空间有限, 所以中国人较英语国家的人更安于拥挤的环境, 而英语国家的人常常对拥挤感到无所适从。时间观念, 则是指人们理解和使用时间时传递的信息。如:在中西文化中“准时”的意义不同。中国人习惯比规定时间早些到达, 而英语国家的人习惯晚些到。

二、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有:重复、补充、调整、替代和否定。如:在说“我家有五口人。”时用手势表示数字五, 来重复相同的意思。在表达感谢时如果用诚恳的语调和表情加以补充, 会更有诚意。在交谈时, 我们可以借助对方语言声调的不同去判断人的情绪状态, 来调整谈话的方式和节奏。在嘈杂的环境中想要引起某人的注意, 这时挥一挥手代替大声叫喊可以事半功倍。某人在和你说话的时候, 而且双脚的拜访十分不自然, 那么说明他在说谎。

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者相互协调使用才能达到交际的最佳效果。非语言交际可以使表达更直观, 理解性更强。在文化背景有差异的情况下交际容易产生障碍,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觉理解双方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共同努力搭建交流的平台, 为跨文化交际活动做好铺垫。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当中, 人们常常对语言交际倾注很多精力, 却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的运用。事实上, 非语言交际在交际过程中同样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本文着重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 浅析其在交际过程中的特点、表现方式和功能, 从而提高人们对于非语言交际的重视。

关键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陈俊森, 樊葳葳, 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8.交际语言艺术论文 篇八

关键词:语言 交际功能 规律性 对策

语言是人类交际中最重要的手段。交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信息付出的一方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接受的一方也在积极地通过理解构筑符合的一样并做出他认为最为恰当反应。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交际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欧美国家的外语教学极其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扮演多重角色,如组织者、控制者、评判者、评判者、指示者、参与者和咨询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中充分接触所学语言,让学生置身于模拟情景、直观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中,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极其广泛的语言实践。

在法国,外语教师认同语言能力获得是一个自我建构过程这一全新的语言观,为学生营造敢于开口、善于开口的机会和良好的语言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在英国,五、六年级的外语虽然是选修课,课堂活动也极其灵活多样。根据欧委会的最新报告,有70%的年轻人能用外语与外国人交流。

中国的现状是:拿着全国大学四,六级英语证书的莘莘学子,用英语实际工作能力和证书上标明的级别相差太远,口语输出的交际能力更是薄弱得令人无法相信,一个简单的谈判不是听不懂就是表达不出口;一个简单信件半天都写不出,写出的东西又错误百出。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连最简单的句子写出来都会错误频频,给人的印象像是初学者,严重缺乏用英语交流的信心。我国发达地区的很多企业家为找到合格的翻译求贤若渴,常常因为有关人员的英语水平跟不上国际文化金融中心的要求而被诟病,外语人才求贤若渴。

当下,我们无法回避英语学习中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方法的弊端,想要改变这种学习观念实属不易。我们的学习方法强调字、词、句和语法,采用从学习字母开始,熟记语法,将单词翻译成对应中文背诵,背诵对话情景例句种种,虽然天道酬勤,但本应该顺理成章熟练使用英语,语言输出的路径,无论写,还是说却依然困难重重。让我们不妨从语言交流交际功能,探讨造成语言输出困难的成因,从而挖掘有效面对的方法。

一、语言交际的结构及功能

语言交际的结构可以利用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信息、编码、输出、输入、代码系统等来描述,并且可依次做出语言交际的信息论模式:语言的交际功能主要包括1)描述功能(反应功能)2)指令功能(意志功能)2)表现功能(情感功能)4)沟通功能(礼仪功能5)美学功能。

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目的,运用自己的口头,书写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交往的一种言语活动。具有即时性、情景性、符合性的特点,属于言语交际的范畴。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以语言为工具进行的信息和思想感情的交流。它是生活中使用最广、 最多的交往手段。它不是单纯的听,写练习,而是一种变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它需要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信息交流。因为语言交际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所以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有着特殊的效果。显然,如果语言输出受阻,何谈有效的语言交际。

二、 尊重语言习得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一种学习方法,某人用了一段时日却毫无成就感,甚至越学越举步维艰,那么应该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这种人,他应该勇敢果断地抛弃这个不适合他的方法,然后去尝试其他方法。当然,没有绝对正确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一切要以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把相当精力放在该如何把自己的想法翻译成英语,结果是语言的不自然在所难免,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因为这样的学习习惯完全背离了人脑熟悉语言的机制。人出生后耳濡目染于父母的话及周围的语言表现,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语言,这是人的大脑本来就具有的功能。即使成人以后,人脑中固有的自动熟悉语言的能力依然充满活力。 虽然这种活力不可能像小孩子那样100%地发挥,但至少其中70-80%还可以运作,所以,如果灵活应用幼儿学习母语的方式,我们谁都可以将熟练掌握到让英语国家的人可以充分听懂的程度,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我们,需要的是完全摒弃错误的英语学习方式,树立起新的英语学习习惯,逐渐从迄今为止仍然越学越痛苦的英语学习中解放出来。就像用母语说话,熟悉的内容自然浮现于脑海中,却并不深究语法,英语以及其他外语也是如此。

1、语言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9.小学语言交际课教学设计 篇九

第三册

一、自我介绍

1、我的样子

2、我的爱好

3、我的同学

二、提问与采访

4、问讯

5、请教

6、了解性采访

三、答题与对话

7、问讯简答

8、围绕“字”的答题

9、了解性被访

四、信息交流

10、简讯

11、采访交流

12、谁最好

五、接待与探望

13、祝贺

14、客人来访

六、讨论与演讲

15、大组讨论

16、编童话

17、转告

一、自我介绍

1、我的样子 教学目标:

1、介绍我的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样子、喜爱什么和不喜爱什么?

2、学会有条理、清楚地介绍情况。教学设计:

一、板题激趣:板书:

1、我的样子,你觉得你的样子怎样。

二、提出要求:介绍样子及自己的喜爱,要求有条理、清楚地介绍。

三、指导说的内容: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样子、喜爱(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四、同桌练说。

五、全班试说评议。评议:条理清楚

我叫什么人,几岁,在什么学校几年级几班读书,身高多少,体重,胖瘦……我喜爱什么,我不喜爱什么,因为……小结句。

六、提高要求示范说。描述爱好,说明理由。

七、作业:把这段话写下来。

2、我的爱好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的爱好,(通过具体事例)并有条理说清原因。

2、进一步学会有条理清楚地介绍情况。教学设计:

一、检查板题:

1、指名说“我的样子”回顾方法。

二、提出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具体说明自己的爱好、原因。

三、读介绍,指导说的内容:

介绍我喜爱什么,怎样喜爱,什么道理。(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四、同桌试说。

五、全班试说评议。

我喜爱什么,对什么我感到……有一次……因为……

六、抽查练说评分。

七、作业:把你的介绍说给亲戚听,让人了解你。

3、我的同学 教学目标:

1、介绍班级里同学的情况,学习介绍我的样子、爱好,说好同学的样子及爱好特点。

2、有条理地清楚地介绍同学的情况。教学设计:

一、复习入题

1、检查“我”说清我的样子、爱好。

2、回顾方法,基本情况及喜爱依次介绍。

二、明确目标

介绍同学的样子及同学的特点。

三、指导说的内容:

1、提问归纳

姓名、年龄、身高、体重、样子、喜爱。

2、读例子,归纳方法。

方小兰是我班上一位活泼的女同学,今年十岁,她圆圆的脸蛋上闪着一双眼溜溜的眼睛,一笑起来,嘴边就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穿着白白的短袖衬衣,淡紫色的花裙子,头上扎着朱红色的蝴蝶结胸前飘动着鲜艳的红领巾,脚上穿着粉红的袜子和白面黑底的皮鞋,她爱跳舞,学校的联欢会常常出现她的身影。

样子:脸、眼、衣着

四、同桌互说

五、全班试说评议

我的同学×××今年×岁,她长得……她特别喜爱××。

六、抽查练说评分

七、作业:讲给爸妈听,叫他给打分。

二、提问与采访

4、问讯 教学目标:

1、学习问讯的主要方法,正确运用“怎么样”,“哪里”“什么”疑问词。

2、能正确用一段话表达自己讯问的内容。

3、进行礼貌教育。教学设计:

一、示题激趣。

1、示题、提问。提问有什么好处?

2、启发谈话,学会提问好处多,会提问的人才会学习,讲科学家小时候提问的故事。

二、学习提问使用的疑问词。

1、什么?是什么?说什么?干什么?练问。

2、怎么样?长得怎么样?跳得怎么样?练问。

3、为什么?笔为什么能写字?练问。

三、出示实物,看看能提多少问题。

出示一支圆珠笔:①这是什么笔?②这支笔在哪里买的?③怎样使用圆珠笔写字?④圆珠笔是怎样发明的?⑤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出字来?等等。

四、出示挂图(问路)

1、根据示例,同桌互问:兰兰要去“白马石刻公园”,可是不知道怎么走,该怎样去问路?

2、全班表现,总结方法: ⑴有礼貌地打招呼; ⑵把问的内容讲清楚; ⑶别人告诉你后要表示感谢。

注意点:态度热情,语气亲切;仔细倾听;耐心告诉,清楚明白。

五、全班表演。

六、拓展练习:张小雨去超市买文具他怎么跟售货员阿姨对话。

七、作业:

1、在回家时,试着向别人问讯,看别人对你态度怎样。

2、去商店习文具,作一次实践练习,看看你学会了没有。

⒌请 教 教学目标:

1、学习请教的主要方法,正确运用“请问”,“谢谢”等礼貌用语。

2、能正确用一段话表达自己请教的内容。

3、进行礼貌和虚心学习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必须向人来寻求帮助,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向人请教。

二、示例:请两个同学表现一下 先请看别人是如何请教的。

李明:劳驾,可以请教你一个问题吗? 王新:当然可以,请说吧!

李明:王新,“春意盎然”中的第三个字我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ɑng 王新:哦,它读“盎”,是充满的意思。

李明:谢谢,整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你也能告诉我吗?

王新:没问题呀,就是春天来了,春意很浓的样子呀!

李明:谢谢你王新,你真行,今天又学到了新的知识,多亏你呀!王新:不客气,以后有问题还可来找我。李明:好的,再见,谢谢你的帮助。王新:再见。

三、组织讨论:

看了上面的对话,当你向别人提问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提示:从开头、过程、结束考虑。小窍门:想想开头还可以怎么说?

四、揭示方法:

1、请教要诚恳,有礼貌,用上文明语言。

2、请教要征求别人意见,同意后再请教。

3、请教表达要清楚,让人明白你的意思。

4、请教结束要表示感谢,并与人再见。

五、组织学生同桌训练:

1、示题:李春燕在背诵古诗,想请奶奶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一点儿。她该怎么说?有句诗不懂,怎么向别人请教?在小组里练一练。

2、扮角色表演。

3、全班表演,评出表演之星。

六、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请教一次。

6、了解性采访 教学目标:

1、掌握了解性采访的方法,运用“谁”“什么”“怎么样”,以达到了解性目的。

2、运用一连串的问句进行了解。

3、培养礼貌交往对话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一、板题激趣:什么叫了解性采访?采访是通过面对面的谈话来了解对方的情况,那么,要了解什么情况呢?

一般来说,了解性采访内容为①人物②时间③地点④事情。这四点我们把它称作了解的基本“四要素”。

二、学样懂法

1、读文想想人家是如何采访的?

2、全班交流:⑴小记者想了解什么情况?⑵了解性采访应怎么进行?

3、归纳方法:自我介绍、说明要求、进行了解、表示感谢。

三、拓展训练:

1、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互相采访提问一下,相互交流一下。

四、学习展示:请你了解一下,采访你班的同学,了解他们将来长大了干什么。

五、作业:采访班级中的文明学生、进步学生,了解他们在校的各样表现,认真学习的。

三、答题与被访

7、问讯简答 教学目标:

1、复习问讯方法,掌握答题的方法。

2、能运用一段话正确地回答,培养对话的交往能力。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的方法:

提问时所运用的疑问词:是什么?怎么样?干什么?为什么?在哪里?等。

二、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这是什么笔?(这是圆珠笔)这笔是哪儿来的?(这支圆珠笔是我爸爸买给我的)这支圆珠笔有几种颜色?(有两种颜色)……

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响亮。

三、出示问路图。

1、试说:先请一生来问路:小朋友,请问到新华书店怎么走? 回答:新华书店往……走。

2、讨论回答的方法和要求;

⑴态度热情,语气亲切。⑵倾听要仔细,听清别人的问话。⑶回答要诚恳,要清楚。⑷别人表示感谢,要有礼貌。

四、组织训练:

1、同桌练说:根据下面的情况该怎么说和答:一位农民在汽车站向你询问青阳镇人民政府该怎么走,同学互说。

2、全班交流。

五、作业:请个小朋友帮忙,进行问讯对答练习。

8、围绕“字”的答问

教学目标:

1、掌握对汉字基本质疑的回答方法。

2、能运用从音、形、义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3、进一步培养对话交往能力。教学设计:

一、复习

对汉字的基本质疑方法:从音、形、义三方面提问。

二、示例总结解字方法。

1、示例:⑴“蜻”这个字读什么音?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⑵这个字什么结构?它的笔顺规则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共几画?偏旁部首是什么?⑶给它组词、造句,说说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偏旁?

2、试答评议:(要求回答问题完整、清楚。)

3、交流归纳方法:⑴说清来龙去脉。⑵态度要谦虚,注意用好开头语:我来说说我的看法。⑶结束语:不一定对,请批评指正。

三、同桌互问互答,培养对话交往能力。

1、根据下面的指定的字,请同桌互相提问对答训练。延、席、遇、腰、贵。

2、全班交流,评议识字大王。

四、作业:预习生字请爸妈提问,你回答,再请爸妈纠正。

9、了解性简答 教学目标:

1、掌握了解性简答的方法。

2、通过一段话介绍所了解的内容的时间、事情、地点、人物。

3、培养对话中的礼貌习惯。教学设计:

一、板题揭趣。

我们学习过一般采访的方法,谁知道采访的四要素是什么?复习提问的方式。

二、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礼节问题。

1、开场白:“请问,……”“能否打扰一下?”“能问你几个问题吗?”“能耽误你一会儿时间吗?”

答:“好的,没关系”,“请问吧”。

2、结束语:“谢谢你的合作”,“谢谢你的配合”,“再见”。答:“不用谢”,“再见”。

三、同桌进行指定内容进行采访练习,注意运用礼貌语言。

1、出示题目:根据下面内容请采访小组内的干部,组内开展评议。⑴目前你小队有什么优势,还存在什么什么问题? ⑵你通过什么办法把你的小队建设好?

2、交流体会,归纳方法:①表示欢迎。②照实回答,不清楚的,不必告诉别人的要委婉拒答。③有礼貌结束谈话。

四、作业:

1、采访作业的学习积极分子。

2、采访你班的运动员。

回答时应注意说话具体、清楚、明白。

四、信息交流

10、简讯 教学目标:

1、在一年级一句话见闻的基础上掌握听到的和看到的用简要的语句表达的方法。

2、用简洁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闻。

3、进行关心国内外大事的教育。教学设计:

一、激趣揭题。

1、解题:简讯就是简要报道或报告新闻、信息及事件。简讯要讲清四要素,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在说的过程中要注意语句通顺简洁,事件要有意义。

二、读新闻说说新闻的要求是什么?

1、读新闻:⑶

⑴在“红军长征”故事比赛中,××班的×××在低年级组荣获第一名。⑵几月几日,在锡澄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伤亡情况如何……

2、说要求:

⑴要求说清四要素:时、地、人、事。⑵语句通顺又简洁。

⑶事情要有意义。

三、信息交流,总结说新闻体会。

1、小组、全班交流新闻。

2、谈说新闻体会,总结说新闻方法: ⑴应该是最近发生的真实的事情。

⑵应具有一定影响和教育意义的事情。

⑶应是亲自所见的事情或经过了解和调查证实的事情。

四、作业:

请听(看)新闻摘写简讯向同学们家长报告,参加班级信息交流会。

-14-教学目标:

11、采访交流

1、掌握把采访中了解的内容用简要的语句表达的方法。

2、正确地用简要语句阐述采访的内容,培养大胆发言的习惯。教学设计:

一、示例掌握评价方法:

1、请读下面的采访情况,请作一评价:

王明,是二(1)班的班干部,11月份被评为文明学生,最近以来我采访他的同学,一致认为他热爱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其他小朋友学习上有了困难,也总是能帮助他们。作为班干部,他又经常为班级干这干那,因此,他被同学们评为文明生,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在全校掀起争创文明生的热潮。

2、组织评价,归纳方法:

(1)介绍人物清楚明白。(2)采访内容概括成几个方面。(3)要提出希望和要求。⑷大胆发言,语句简洁清楚。

二、组织采访交流会

1、小组交流,评选代表;

2、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三、作业:写采访稿,说给爸爸听,请他提意见。

12、小小售货员 教学目标:

1、掌握当售货员的一般介绍商品的方法。

2、运用一段话清楚地介绍物品,做到说话清楚,注意文明礼貌。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激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当一回小小售货员。学会如何购物和推荐商品,培养我们的消费意识,掌握购物的本领。

二、介绍自己的文具盒。

1、看图中的售货员阿姨应该怎样向顾客介绍文具盒的。

售货员向顾客介绍物品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吸引人,对待顾客要热情、耐心、有礼貌。

2、讨论介绍方法:请按出示句式:……的种类可多了,有……,有……,有……,还有……,……。自练。

3、学生看着自己文具盒同桌练说

4、同桌分角色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三、拓展训练:

1、创设商店情景,推派代表进行表演。

2、组织评价,最后评出最佳售货员。

3、读儿歌:售货员,真热情,百拿不厌有耐心。介绍物品真周到,简洁明了吸引人。我也来当售货员,学会交际有本领。

四、作业:到超市去购物或到红领巾小商店支当售货员进行实践训练。

五、接待与慰问

13、祝贺 教学目标:

1、掌握祝贺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祝贺的礼貌,做到祝贺用词得体,给人以鼓舞。教学设计:

一、激题揭题

“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在我们周围,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喜事,看,有同学考了满分,有同学当上了班长,有同学生日,有同学搬家了……遇到这样的事,你总得也表示祝贺一下吧?导入课题。

二、学习方法

1、示例:王兰当上了班长,李响这样祝贺。

李响:王兰,恭喜你当上了班委,我真为你感到高兴!王兰:谢谢。

李响: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希望你再接再厉,我相信你一定会干得很出色!王兰:你真好!我一定会努力的。

2、想想:⑴祝贺时应注意些什么? ① 目的要明确

② 言辞不夸大

③ 希望要恳切

⑵向人祝贺时应说些什么?

①祝贺时说清为什么祝贺,自己感怎样? ②表明自己学习的态度,也可提出自己的希望。

三、实践尝试:根据下面情况说说祝贺词。

1、小强在运动会上获得100米冠军。

2、叔叔家造了新房。

3、表哥考上了南京大学。

四、小组训练,进行考评

小组内说说自已的喜事,相互祝贺,评评谁说得好。

五、作业:

回家把祝贺的话制成一张贺卡。

14、客人来访 教学目标:

1、掌握客人的来访的接待方法。

2、进行礼貌教育,进一步掌握接待来访的礼貌和对话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学设计:

一、激题。

我们经常到亲戚家去做客,也经常有客人或同学到家来玩。当你的同学到你家时,你经常使用以下礼貌用语吗?你是如何接待他的?

二、学习方法

1、说说各自接待客人的方法。

2、学会礼貌用语。

①快请进,随便坐,别客气。②请喝茶,请吃些水果吧。③你喜欢玩飞机吗?我们一起去玩。④你要看电视吗?我们一起看。学生跟着练习说,同桌对说。

三、情境表演,学生评价。

1、小组交流,评选代表;

2、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四、作业:在星期天同学之间来个互访。

15、探望生病同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探望生病同学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话,正确地对同学进行慰问。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导语:小朋友,你曾经去探望过有病的同学和亲人吗?谁生病了?你是到哪里探望的?你想学这个本领吗?

2、板题,解题:探望是为了什么?了解病情、慰问同学、帮助同学、让同学安心养病。

二、看图答题:

1、看图想题:李晓燕同学生病了。丁大勇打算去医院看望她。同座的王小娅有事不能去,委托丁大勇代向李晓燕表示问候。想一想,丁大勇见到生病同学应说些什么?

2、探望同学也有诀窍,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探望同学时你带了些什么?

(2)探望同学时,你说了些什么?⑶临走时,你对同学说了些什么?

3、讨论探望有病的同学时要注意什么?

三、实践训练:

1、请你先按上面要求同桌进行探望练习。

评议标准:看谁表演最好并在上面的“□”中对一对,你哪几条做到了,以后自己在实践中试一试,你肯定会做得更好。

2、小组交流,评选代表;

3、全班交流,组织评议。

四、实践作业:

你和同学或家人一起去探望一下生病的长辈,用上你学到的本领。

六、讨论与讲演

16、大组讨论 教学目标:

1、掌握大组讨论发言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话,正确地对问题提出看法。教学设计:

一、揭题讨论:

1、揭题:大组讨论:组织全班或两个小组以上的讨论。

2、讨论注意点:

⑴选好组长;⑵组长组织纪律及讨论要点;⑶讨论时先围绕题目,提出问题,再逐个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

二、围绕“今日事,今日毕”组织进行全班讨论,请班长主持。

1、班长提出讨论问题:

⑴“今日事,今日毕”是什么意思?

⑵为什么要“今日事,今日毕”? ⑶如何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2、提出要求:小组代表进行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组长汇报。

4、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小组讨论汇报方法: ⑴学会说开场白:我们小组通过讨论,一致认为…… 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对不起,我再补充一点……

三、试一试:围绕“压岁钱怎么化?”讨论。

四、作业:讨论“我打算怎样过好寒假”。

17、编童话 教学目标:

1、掌握看图编童话的方法。

2、能简要用四素句说明童话的内容,能用一段话讲童话的内容。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小朋友喜欢童话故事吗?你看过、听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试着来编一编童话故事。

二、看图编故事。

1、(出示图片)共有几幅图?主要人物是谁(小猴)。

2、小猴干什么事?(小猴过生日)

3、别人干什么?①蜜蜂送什么?(蜂蜜)②蚕姑娘送什么?(丝绸)③小老鼠送什么?(水蜜桃)⒋他们怎样对话的?

⒌为什么小猴不接受小老鼠的礼物?

4、把图的内容连起来完成一个故事。

三、想一想:森林里还有谁来送礼物?仿照《小猴过生日》编个童话。今天,是 五周岁生日,森林里张灯结彩,非常热闹。

送来了

的,小猴子说:“。”

送来了 的,说:“。”

送来了 的,说:“,可是,我不接受你的礼物。”

四、作业:请把你编的童话讲给小朋友听。

七、应用文

18、转告 教学目标:

1、掌握请人转告的方法。

2、运用简要的语句请人转告自己想告诉亲人的话。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留言条”,回忆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要写“留言条”?

2、“留言条”应写些什么内容?

二、引入新知。

1、请别人转告应注意些什么? ①礼貌;②把事情说清楚,简洁明了。

2、请你的邻居或同学告诉你的爸爸妈妈,你要在学校开展一个活动,迟些回家,先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评讲。

三、创设情景,小组互说。

四、全班交流,同学评议。

10.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论文 篇十

1.系统性原则

虽然每种文化都各成系统,但至今为止,在外语教学中关于如何学习跨文化还没有定论。教师们通常遇到什么文化现象就浅尝辄止地说明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话题不定,随意性很强,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困扰大多数外语教师的问题。细川认为“在教授日本事情的时候,教师对所教知识在大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比如这部分对学习者来说将来会起到多大作用,为了扩大所起的作用,接下来要讲哪部分必须要想好”[3]20。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许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也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许什么都学不到。那么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到底需讲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讲授,这就涉及到教学大纲的问题了。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参考外语专业的社会、事情、概况等课本及相关的大纲,明确对待跨文化的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性的文化讲授成为可能。

2.适度性原则

课堂中所导入的文化知识必须要适时适度,本着紧密为传授语言知识服务的原则,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的文化必须要与外语知识学习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联。如果理解成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哲学等,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样大量的导入,不但超出了大纲的范围,而且也与教学目的和目标背道而驰。文化的导入目的应该是外语学习的补充,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掌握。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随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是不适合的。还应合理地把握时间的分配,注意既不能影响教学的进度,又能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3.主流性原则

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既包括高尚的,也包括低俗的部分。应该导入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既包括政治、经济等,也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礼仪等等。通常会有很多人认为“讲什么都行”,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都行”中选择出“什么(即所教授内容)”[4]95。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尽可能的选取那些能为课堂知识服务的主流文化。

二、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室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分利用文字资料

包括课本、杂志、参考书等书籍的阅读。阅读书籍是学生系统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利于人们对该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积蓄。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欣赏作者的创作技巧,还应该对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历史时代及文化风俗进行详细地剖析,这样才利于学生对该作品所包含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培养其对跨文化的理解意识和运用能力。因此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另外,杂志往往会及时地登载一些最新的信息,通过阅读杂志可以了解目的语国家最新的文化发展动态,以此来推察该国文化的变迁,以便系统完整地理解该国文化。

2.合理利用视听资料

现阶段人们使用的视听资料主要有幻灯、收音机、录音机、录像、电影、网络等。视听教育是把声音或影像资料作为素材进行教学的。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视听资料的长处,有机地使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的“听”与“看(另一种形式的读)”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提高效率。而且视听教材能够把抽象的文化通过客观的声音、图像等以影视剧等形式,再现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5]。

3.充分发挥实际指导者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指导者是指来自于目的语国家的外语教师、留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跨文化感兴趣的人士。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邀请外籍教师来担任会话、听解、社会事情、作文等课程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可以很自然的习得通常情况下在教室和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文化。例如:我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与人见面时为了表示诚意,要主动把自己的手伸给对方,通过握手来传达友好。而我们在书本上也学到了日本人见面时,要把自己的头低下,通过鞠躬来传达一种敬意。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实际上,对于互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双方来说,当时的姿势、视线、表情、时间的长短、使用的语言等都是难题。而且这些东西不经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在生活中通过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实际接触会很自然地掌握。为了更好地发挥人的媒介作用,除了聘请外教外,很多学校还邀请外国留学生走进外语课堂,互相做学习伙伴,以便在实践中学会跨文化交流。

4.利用各种渠道拓展第二课堂

语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和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对语言实践机会的需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二课堂的形势主要有外语角、原版影视作品欣赏、外语专题讲座、外事活动见习和去外企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掌控能力,并能切身体会感悟和检验课堂中所学相关文化在语言应用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指导,让学生领悟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规律分析

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人们对跨文化的认识,通常有以下五个阶段。在课堂中学生对跨文化的接触吸收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以日语学习为例。第一阶段:接触跨文化(Contact)。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进入大学才刚刚接触日语的。由于要接触一门崭新的语言和文化,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期待,习惯于用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去审视新接触的文化,觉得这也新鲜、那也新奇,而忽视了对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经常听到的话语有「日本人は優しい」「和室がき」等。第二阶段:否定自我(Disintegration)。随着对日本文化理解的加深,第一阶段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两种文化间的本质差异渐趋明显,特别是开始与日本人接触时,本来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方却不能理解,对于如何与日本人接触显得束手无策,于是慢慢的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情绪陷入低谷。代表话语有「私はだめだ」「言語的な才能を持っいない」等。第三阶段:自我调整(Reintegration)。在这一阶段严重者甚至会全盘否定目的语国家文化,以恶语攻击目的语国家的人或者事儿。从而排斥该文化,美化本国文化。在旁观者看来简直就是一种退步。这就需要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情,以冷静的公正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该文化。第四阶段:自律(Autonomy)。这一阶段在明确两种文化异同点的同时接受该文化。逐渐从以本国文化观看待事物的态度转变到适应接受该文化,即要具有「人に頼らなく自分でやっいけるようになった。自律性を獲得した!」的自我满足感。这样就能深入地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恰当地应对各种问题。第五阶段:独立(Independence)。经过以上各阶段的磨炼,在此阶段基本上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如地选择采用哪种文化观并付诸行动。在评价目的语国家的人时也不再笼统地归类,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了解以上五个阶段的特点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以传统讲义的方式把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包括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关文化、历史、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很难获得使自己发生根本改变的信息,也不能持续地从文化交流的实际掌握改变自己的交流技巧。因此,我们不太赞成学生通过此种方法学习跨文化交流。其二是经验学习法。这里的经验学习法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见闻过的事情。而是强调通过“交流”这一重要因素进行实践。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客观地重新思考和审视以往经验的机会和过程。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设置题目,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某些事情,然后询问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其进行客观性的分析。

四、结语

上一篇:新班班委培养方案下一篇:全国少年儿童歌唱大赛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