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

2024-06-28

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12篇)

1.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 篇一

2012-2013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太和二中

高二语文组:杨晓辉

2012-2013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太和二中

高二语文组:杨晓辉

本学期我的担任高二(4)、(16)、(1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针对本次期中考试,我反思如下: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试题虽然试题的结构与高考基本一致,但是试题难度与高考有所下降。主要是考虑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原因。

二、成绩分析

虽然试题难度针对高考难度有所下降,但是本次考试中我所教的2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还是反映出一定问题。现分析如下:

1.一卷选择题中,基础知识学生错误率较高。特别是病句辨析题。归其原因,主要是平时词语积累不够多,字音相近的字容易混淆,少数学生写好没有认真检查的情况,学生对句式的掌握也不够规范。

针对这些不尽人意的情况,在下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准字音、写规范字、积累词语、句子的意识,从口语入手,逐步规范学生的完整表达。

2.二卷阅读理解题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解答不好,特别是课外的文言文阅读。而其主要原因是面对现在很多学生阅读范围的狭隘,而这样对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在练习中,描写的词汇相对贫乏,有的只会用例子中的一、两个词语,腹中没有墨水,另外形容词和动词搭配中出现搭配不当的情况。

针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下阶段中,我准备在课堂教学课文的基础上,组织班里的学生共同拓展阅读,开阔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应遵循以上有效阅读的客观规律,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欲望、明确阅读目的上下功夫,千方百计调动全体学生进入阅读过程(而非“听讲”过程);给学生以充裕的阅读、思考、讨论的时间;要当好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指路人,在学生可望不可及或极重要之处给以启发或讲解或组织讨论探究。一言以蔽之,我们的任务是激发、组织、指点迷津和搭桥铺路;在课堂上,的“讲”所占用的时间肯定应该少于学生自己阅读、讨论的时间。如此组织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越来越浓厚,通过小学近千节阅读课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必然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基本的分析思考能力;为学生在更远的将来打下阅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2.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 篇二

教师板书课题之后:

师: (配乐班得瑞《翩翩起舞》) 现在, 竖起你们灵敏的耳朵, 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 放飞你们想象的翅膀, 听———《草叶上的歌》。 (教师在美妙、动听的乐曲声中深情地范读课文, 学生被教师深情的范读吸引, 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

师:同学们, 你们都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来到了一块草坪上, 看见了绿油油的小草!

生2:我看到了那些晶莹的露珠, 他们成了映照春色的一面明镜!

生3:我好像听到了蟋蟀们欢快的笑声, 他们正在参加一场音乐会呢!

师:真好!这块草坪美丽而又神奇, 你们的想象力更是丰富得让人惊叹!同学们, 再走进一点, 靠近这块草坪, 你们自己来读读课文吧!

片段二:指导学生朗读, 感受无限生趣, 流动精彩演绎

师:读诗要学会“醉”, 即沉醉其中, 你可以边读边想象, 也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现在, 就让我们赶快踏上这块美丽的草坪吧!

(学生朗读课文, 他们读得津津有味, 有的学生手舞足蹈起来!)

三分钟后:

师:多美啊, 绿油油的草坪!好, 现在, 就让我们把这绿油油的草坪读出来, 读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来, 好吗?

(学生朗读, 教师指导。)

师:“淅淅沥沥”是小雨, 是绵绵细雨, 你这是大雨!小草会疼的!

(学生小声读。)

师:太慢了, 小雨点们都争先恐后地跳下云层, 找小草去了。你呀, 落后了!

(学生加快读的速度。)

师:可以带上动作读吗?

(学生带动作读, 课堂中流动着其精彩的演绎!)

片段三:制造情感落差, 引发心灵震撼, 留下深刻思考

师: (配乐班得瑞《梦幻》) 闭上眼睛, 来吧, 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踏上那神奇而又美丽的草坪!

(教师朗诵课文最后一小节)

师: (音乐继续) 同学们, 睁开眼睛, 我们已来到草坪, 你们想干什么呀?

生1:我想在上面打个滚。

生2:我想在上面和爸爸妈妈放风筝。

生3:我想和蝴蝶跳舞, 和蜜蜂捉迷藏。

生4:我就想在上面躺一会, 欣赏蓝天白云。

师: (音乐继续) 突然, 传来了一阵欢呼声:“多美的草坪!”一群孩子冲进了草坪, 他们笑啊, 闹啊, 从这边滚到那边, 小草被压弯了腰, “啪嗒、啪嗒”留着眼泪, 他们使劲喊着:“疼、疼!”可是谁也不理他们, 孩子们玩够了, 还在草坪上开起了野餐会, 垃圾袋、饮料瓶扔得满地都是, 草坪变了:小草东倒西歪, 脏东西把它画成了一个大花脸!草坪哭了, 草坪哭得好伤心, 草坪为什么哭了?

(学生变得严肃起来, 音乐戛然而止。)

师:这个问题, 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真思考!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感受草坪的美丽与生趣, 激发学生热爱草坪、保护草坪的情感与意识。”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紧紧抓住学生们的童真、童趣, 不断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 触动他们的心灵之弦, 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教学中, 我也是“醉”入诗歌, 站在学生的角度, 与他们进行交流。“聆听自然之音, 拨动心灵之弦, 激发无限想象———指导学生朗读, 感受无限生趣, 流动精彩演绎———制造情感落差, 引发心灵震撼, 留下深刻思考。”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最后达到高潮。教学伊始, 我用充满深情的范读, 引领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徜徉, 用心感受草坪的无限生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动听的声音, 表达对草坪的无限喜爱;最后, 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形成前后情感的强烈对比。起先令我们向往的美丽草坪, 现在却变得伤痕累累,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以此, 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触动, 留给他们深刻的思考。

3.让教学反思走在反思教学的轨道上 篇三

让教学反思走在正常的轨道上,须先弄清反思的本真意义。反思以反刍已然的实践、重审原有的认识为己任。尽管反思不以构建或完善概念体系为目的,但它的解构存疑的偏论、修正实践的定式、转换价值的坐标、新化实践的理性等功能,均为社会所必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是对已经背景化的意识的重新审察,是对既成意识的返回式观照。

一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质量效益的评估,成败原因的分析、经验教训的总结,但这都不过是表象。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哲学辩证活动,它是教师对关于教学活动的原有认识的辩证观照。针对着课程、针对着课堂,多角度、多学科地辩证着课程与教学的时代理性,才是教学反思的当然品格。

教师的有效反思往往源于反思思维方式。反思思维方式有四个显著特征:第一,辩证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任何事物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辩证思维拒斥片面和绝对。第二,批判性。辩证思维不仅不崇拜偶像,还敢于挑战权威。反思者骨子里遗传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基因,有特立独行的秉性。第三,实践性。反思思维是理性的,它虽然有时候显得非常感性——以实践为起点和终点,奉行实践第一的原则,密切联系着感性的实践——但它不属于感性活动,而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前提下进行的理性活动。大凡理性活动都有个“怪脾气”,即讲究明确与严谨,鄙夷隐讳与虚浮。第四,超验性。反思思维重视实践经验,但它不是经验主义,它反对将既成的实践感悟公式化、规律化。它不津津乐道于过去一时一地的偶然成功,也不麻木不仁于接二连三的败绩。它以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视域的高远性冷静地审视着客观世界和主观经验,表现出超然洒脱的姿态。总之,反思思维不图谋给别人以具体新知,也不筹划帮别人解决具体难题,只为警醒自己,只为将来的再实践。

有一个误区不得不提:近年来发表的教育文化新文本大都文采斐然,以致不少教师将教育叙事、教学实录、教学反思都归类为教育文艺,这是不妥当的。文学以情感人,文章以理服人。文学作品的情节往往无从考证,而实用文章的理据务必真实可靠。千万别装出文学创作的架势来虚构教育叙事、捏造教学实录、炮制教学反思。

常有教师抱怨自己不会进行教学反思,他们似乎找不到反思的问题。哲人早指出过,“没问题”的表面下常常掩盖着“大问题”。也有人心里常暗暗嘀咕,“我的教学,成绩优良,没必要反思”。揭去其消极抵触非科学的管理措施的情绪的面纱,不难发现这些教师已将实践者的主动性反思误解为对错误与落后的悔过式反省了。

4.高二地理教学反思 篇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月份担任高二地理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尽力摸索、了解现在高二学生地理的学习现状以及其对地理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尽好的融入这个新的学习团队。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共处,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虽然说得不尽完美,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来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只需要在考试之前背一背,靠硬性记忆就可以解决问题,更有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还用“副科”来称呼,这种现象在理科班表现得尤为明显,殊不知这种态度已经犯了学习的“大忌”。高中地理的学习已经明显的区别于所谓“地名学”,不是单纯的记住“北京在中国北方,广州在中国南方”等等这一类常识性的知识。而是更需要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分析、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新课标背景下学习的重点所在。

二、基础知识薄弱

目前,我们这一届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知识的遗忘率较高。平时,我们进行系统复习和知识网络的构建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知识性的问题。

三、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有待提高

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但是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用语不规范,还不能用“地理语言”来回答现实的地理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影响得分。

针对于以上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性的作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证明地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身边的实例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端正学生对地理的态度;其次,在平时和同学们说明水平学业测试的重要性,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学练结合,注重练习

鉴于同学们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应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讲解,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我们高三进行文综打好基础。

三、点评到位,具体提升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点评,对于具体问题规范答题用语,从严要求,从细节开始进行指导提升。

5.高二教学反思 篇五

我今年任教高二(4)一个理科班班级,班里学生的学习水平基本不高,所以在教学上也必须有所针对性。

一.高二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新的学期,我在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文无用,不愿学甚至不学语文,语文课成了“睡觉课”、“娱乐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语文不过是“鸡肋”、“豆芽”,从来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时间去学它。尽管理科班当中也有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偏爱理数化,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毫无学习热情。因此,理科班的语文老师只能自叹“教语文难,教理科班的语文更难”。

1.理科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现状: 现象一:理科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都很抱怨,说语文学习没规律,学了跟没学一样,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有学语文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理科题目,成效立竿见影。

现象二:对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很重要的一环“朗读”,许多理科生认为像教师示范朗读、自读、默读等都是在浪费时间。

现象三:理科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评讲考试试卷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其他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有些人偷偷在课桌底下看杂志或做其他科的作业。

2.原因分析

⑴理科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均衡学习各科的能力不强 ⑵学生学习功利心强,认识上存在偏差

⑶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各学科之间尚缺乏一种“一盘棋一起下”的全局观念

二、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转变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要让理科班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万科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让他们明确在语文课上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在语文课上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其他课中来,并让其有所发挥、发展。同时语文学习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据。

(二)激发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爱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体验,它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始终,是一种很强大的活力。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教师爱学生,关注学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主动、愿意与教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传达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二者交融就会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

如果课堂上有激情燃烧的氛围,学生学习自觉程度高且兴趣浓厚,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如何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呢?

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气功冥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远。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应该有适合其特点的不同教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

3、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理科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与开设属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表演自己出众的口语能力。或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着重问为什么,以此让学生表演并锻炼思辨能力或课堂上开设诵读比赛,让他们的朗诵能力尽情表现,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或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尽显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6.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篇六

篇一: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现在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内容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形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达到,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可以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情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可以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篇二: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一、多总结、多体会,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1、对教学目标的体会反思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2、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反思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3、对教学方法的体会反思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加强交流沟通,不断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1、教学理念的反思改进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学过程的反思改进

教学过程的反思改进,其实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反思主要是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课后可从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加以改进,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认真研究,勤于调整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考虑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 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篇三: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下面关于化学教学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对教学主体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反思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

如:学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叫“习得无助”,是指人在长期的持续紧张或失败后,对自我丧失了信心,即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就在面前,或问题非常简单,也不能通过自己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已经有些麻木和机械了,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难怪有的老师抱怨:“我讲的已经很简单了,但学生还是不懂”这怪不得学生,是老师没有及时去反思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作为教师而言,这是我们课前反思的重点,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三、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就象木偶剧的演员那样,手中的成就这样几根,但通过他们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种的造型。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四、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这里包括两方面:

1、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反思,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反思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7.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环节】

环节一:观察教师编写的算式, 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课前老师特意编出这样几道算式:

8×4+2 8× (4+2) 8-4÷2 8-4+2

8÷4×2 8-4-2

师:仔细观察一下, 老师在编算式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朋友?

生:用了三个数8、4、2以及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

师:这些算式先算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看有无小括号, 有小括号的,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看加减法和乘除法是否混合在一起, 既有加减法, 又有乘除法, 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除了这两种情况, 一般都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具体说一说, 在什么情况下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师:在什么情况下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生:+和+、-和-、×和×、÷和÷、+和-、-和+、×和÷、÷和×。

教师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环节二:学生有序地编算式,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1.比较8×4+2和8× (4+2) 这两道算式异同, 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2.用这三个数, 四个运算符号和小括号还可以编出不同的算式吗?猜一猜一共能编出几道不同的算式?

3.怎样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先独立思考, 再交流想法, 然后有序地编写算式, 最后反馈交流得出最佳编写方法是:先把一种符号写在前面, 再把四种符号分别写在后面, 编出4道算式, 然后把这4道算式添上合适的小括号, 又编出4道, 依此类推, 总共编出了32道。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8+4) ÷2 (8-4) ÷2 8× (4÷2) 8÷ (4÷2)

4.游戏:给32道算式卡片按照运算顺序分成三类。

师再次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按这样的设计教学, 发现学生学得有趣, 教师教得轻松, 知识掌握效果更好。

【教学反思】

综观以上教学流程, 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不仅紧紧抓住了本课“有序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教学重点, 而且还巧妙地突破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合理地使用小括号”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课堂, 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同时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要上好一节复习课并不容易,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复习课要促成知识的系统化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点和方法, 使得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 而忽视了学生归类、迁移、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复习应该是一个疏理知识的过程, 必须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点”连成“片”, 进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对概念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 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对学过的概念进行穿线结网, 促进学生概念结构的系统化。

二、复习课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数学教学四基”, 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数学“四基”是指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知识的角度来看, “双基”是一种理性的、形式化的结果性知识, 而基本活动经验则是一种感性的、情景化的过程性知识, 它们各强调了数学知识的一个侧面, 前者形成的是一种知识系统, 而后者形成的是一种经验系统, 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仅要落实“双基”, 还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以上的教学中通过“编算式”这一大活动, 学生不仅自主有序地梳理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还逆向梳理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情况,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情况。另外, 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体会也淋漓尽致。这样的教学不仅巧妙地落实了“双基”, 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复习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 互助评价, 展开争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上述的教学紧紧扣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融合了有序思考、搭配、排列组合、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 通过“有序编写32道算式”这个大活动, 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而且还让他们明白小括号不能滥用, 而要合理灵活地运用。

四、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灵活多变

复习课的教学往往需要一定量的练习巩固。但是也不能为练习而练习。复习课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要因课型、学生不同而不同, 不能千课一面、千人一面, 要朝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方向努力。

总之,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不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 它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 它更多地是一个加深理解知识, 扩大知识联系, 进一步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突出自主性, 体现灵活性, 注重针对性, 训练综合性。

8.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 篇八

1.通过品尝一些食品,培养学生五官并用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引导他们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2.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引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在表达时适当地融入自己的想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3.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快乐,将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意识。

课前准备

秀逗、榴莲糖、芥末花生、竹炭花生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 对话——激发参与热情

师:刚才在课前,同学们提到了自己所喜爱的美食,它们那独特的味道总是令人念念不忘。提到“味”字,你们想到了哪些熟悉的味道?(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舌尖上的挑战,去品味这种种滋味。

二、 聚焦——巧妙引导表达

1.今天的活动是观察。(板书:观察)现在,讲台上有三个盒子,分别装着三种不同的食品,谁愿意上来品尝?

2.我们先来看看品尝的要求:

(1)在舌尖上停留十五秒钟以上。

(2)面对大家不说话,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达你的感受。

3.请三名同学上台品尝,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板书:表情、动作)

4.你们观察到了什么?他们的样子让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中,教师适时点拨、提示观察者和品尝者,如:

(1)瞧,他的眉头紧皱着,再看看他的小眼睛……

(2)我想,食品的味道应该是有变化的,你们能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

5.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能抓住其中一位同学的表现用一段话说一说吗?

只见 同学 ,看到他这副模样,我 。

三、 挑战——感悟心灵五味

1.看了他们的表现,同学们肯定更加好奇了。下面我们就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体验。(板书:体验)请仔细听清楚体验的要求:充分调动你的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板书:看、闻、摸、听)

(学习小组长领取食品,学生每人选择一种进行体验。)

2.想必大家已经口水直流了,那好,我们就按照品尝要求来尝一尝这些食品。(板书:尝)

(师语言引导:用手指捏一两个豆子,轻轻放在舌尖上,让独特的味道在舌尖上多停留一会儿……现在,大家都有了非同寻常的感受,除了舌头和鼻子,我们还要用自己的心去品味,品味这舌尖上奇妙的旋律……)

3.这小小的豆子(糖果)蹦入你们嘴里的那一瞬间,你们有什么感觉?

小练笔:小小的豆子(糖果)蹦入我嘴里的那一瞬间,我 。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他们 。

4.展示学生的习作:小作者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5.师引导评议:评价别人的习作,首先要学会欣赏他的闪光点。你们觉得这个片段哪里最闪光?小作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还想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四、 拟题——提升写作要求

1.(出示图片)同学们所品尝的这些食品其实就是平常超市出售的一些食品。大家可能吃过,但没有仔细品味过。今天大家不但品出了它们的独特风味,还“品”出了绝妙的作文。

2.看来,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中处处有作文题材。如果你们要把这件事完整地写下来,你们打算给自己的作文拟个什么题目?

3.下一节课请同学们根据习作要求,给作文起个新颖别致的题目,然后写下来。

习作要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今天这件事完整、清楚地写下来,尽量把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心理活动写具体。同时,不要忘了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新颖有趣的题目。

反思

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本节习作指导课遵循课标的理念,活动内容源自生活,活动形式新颖有趣,活动指导多维立体。学生积极参与,获得直接经验,抒写真情实感。

1.放大镜式的表演、观察,培养了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吃零食对孩子来说是每天都在上演的事情,也许正因为这样的事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他们早已熟视无睹,所以极少有孩子将它们写进作文或日记中。我们的孩子善于写大事,不善于写小事,吃零食这样的生活小事是随意的、短暂的、粗糙的、模糊的,他们更加不会留意。在“观察”这一环节中,教者安排了“尝给别人看”、“看别人尝”的活动,犹如一面放大镜,放大了学生吃零食的表情、动作,并适时点拨、提醒学生怎样观察,要观察什么,这样学生有东西可看,也就有内容可写了。这样的训练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使用,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能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

2.慢镜头式的体验,丰富了内心世界。成功的作文需要好的语言来建构,怎样的语言才称得上是好的语言?我认为它首先应该是真实的语言,应该来自人的内心世界,来自人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这一环节中,教者将吃零食的过程放慢,引导学生仔细地看、闻、摸、听,最后用心品尝、感悟、回味。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获得了真实而具体、持久而细腻的心理感受。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积淀在脑海中的语言被激活了,自然而然地涌出了许多词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3.掘井式的引导,渗透了写作技巧。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观察到初步体验再到品尝,思路清晰,训练重点突出,活动指导与作文指导始终相依相随,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如掘井一样,围绕一个目标往深处推进,越往深处水越清越甜。整节课中,教者没有一次以直接告知的方式告诉学生该写什么,该怎样写,学生却在老师的步步引领下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从几次执教的效果来看,学生的习作都比较成功,多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少了空洞虚假的流水账;多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少了矫情造作的抒情和议论。在谋篇布局方面,学生各有不同,有的按部就班地将三个环节写得很丰满;有的合理取舍,详略得当;有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有的以文题为线索展开叙述;有的在结尾处写出了人生感悟……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同样的教案预设,面对不同的学生,每次教学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时教师的主导地位表现得还不够充分,缺少对学生表达的深入引导和评价;有时教师事必躬亲,教学越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但是如果能适当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我相信课堂会更精彩。

9.高二数学教学反思 篇九

高二年级数学组

王希东

今年所教的是高二15班和高二20班,这两个班是普通班,感觉到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等特点,但好多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是较强,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常常能把课本内容整段背出。有的同学甚至还能把例题的解题过程一字不漏地复述一遍,笔记记得整整齐齐,虽然能把概念定理整段背出但理解不深。解题过程虽然全部正确却不会变通,特别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常常不够特别。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就必须针对女同学的特点,精心设计思维情境,点燃她们数学想象的“灵气”,激发它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起她们学习数学的勇气。

这半年来,我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为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高二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合理化,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通过半年来的高二的数学教学以及考试题研究分析,发现数学考查的多是中等题型,占据总分的百分之九十之多,所以我认为对于大多数的学生,作好这部分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指导好学生对教材的合理利用,数学考试考查点“万变不离教材”。许多的试题就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的同时,关键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对于教材的改造和加工至关重要。先整体把握教材的章节再细化,具体的内容用联想的方式。对于详略的处理交代清楚,使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理解解题思想和知识方法的本质,联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三、理解知识网络构建认识体系。各知识模块之间不是孤立的,我们要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衔接点,有的在概念外延上相连,有的在应用上相通等。这样就可以把已有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解决问题时便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四、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

10.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 篇十

秦英说,当她告诉飞飞想去找心理医生时,飞飞主动要求一起前来。飞飞说,我觉得我们都需要看看心理医生了。

父母离婚后,她迷上了名牌

飞飞刚出生的时候,秦英还在读研,丈夫经营着一家公司,非常繁忙。飞飞从小就被送到了外婆家,上幼儿园时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因为幼儿园是寄宿制,只能周末接回家两天,飞飞性格越来越孤僻。夫妻俩一直觉得对孩子照顾不够,只好在物质上尽量满足飞飞。

两年前,秦英因为丈夫有外遇而离婚,秦英分到大部分财产,也争取到了女儿的抚养权。离婚后不久,秦英发现飞飞迷上了名牌,三天两头向她要钱,不是买衣服就是买首饰、包包。飞飞身材好,品位不俗,动不动就飞去香港购物。秦英觉得,女儿作为一个学生,生活不应该这样奢侈。秦英开始拒绝飞飞的无理要求,母女俩为此经常发生战争。

飞飞16岁生日前,向妈妈要1万块钱。秦英问她:“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她竟然说:“没有人疼爱的孩子,只能用钱买快乐。”秦英瞠目结舌,但为了不扫飞飞的兴,最后还是把钱给了她。

但是飞飞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前不久,她提出让妈妈给她买辆汽车,理由是自己一身名牌,每天坐出租车,太掉价。

秦英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女儿买车的要求,更让她焦虑的是,她已经对女儿彻底失控,她怕女儿会误入歧途。

冷战进行了一周左右。一天,飞飞的老师打来电话,说飞飞多日不去上学了。秦英去问飞飞,飞飞不理不睬,逼急了,说出一句话:不买车,毋宁死。

秦英说话的时候,一直在哭。她说:“我快被她逼疯了,我该怎么办呢?”

买名牌是女儿对妈妈的报复

妈妈开始说话的时候,飞飞嚼着口香糖,一副无所谓的表情,但妈妈痛哭的时候,飞飞的表情越来越焦虑,表现得很不耐烦。

我问飞飞:“妈妈说你喜欢名牌,名牌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飞飞说:“名牌质量好,我觉得它们很适合我,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觉得很开心。”

我又问:“当妈妈拒绝给你钱买名牌的时候,你心里又是什么感觉?”

飞飞马上说:“她自己也整天买名牌啊,我小的时候,她就老是买名牌衣服,为了这个还老和爸爸吵架。为什么她能买,我就不能呢?我觉得这非常不公平。再说了,她又不是没钱。离婚的时候,她拿了爸爸那么多钱。”

说到爸爸的时候,飞飞眼睛里充满了泪水,但她努力没有让它流出来。我让飞飞谈谈她心中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飞飞说,她小的时候在外婆家生活得很好,后来被妈妈接回来上幼儿园,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她觉得很害怕。周末回家,妈妈总是嫌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让她非常紧张。只有爸爸回家的时候,她才能开心一些。因为爸爸很爱笑,喜欢和她开玩笑,喜欢抱她,和她一起玩,一起做游戏。但爸爸在家的时候很少,因为他一回家,妈妈就给他要钱买衣服,爸爸不给,她就跟他吵架,后来,爸爸就很少回家了。

说到这里,飞飞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在她的意识中,爸爸是因为妈妈买名牌衣服而离开她们的。这就是她现在不断向妈妈要钱买名牌的一个直接原因,她潜意识里是要替爸爸出气。

我又问飞飞:“如果你同学问你的名牌是谁买的,你会怎么回答?”飞飞想了想说:“有时候说是妈妈买的,有时候说是爸爸买的。”我接着问:“那同学会怎么想?”飞飞说:“她们会很羡慕我,她们的父母不肯给她们买这么贵重的东西。”

我告诉她们,一个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内心深处会有很大的空缺。成年后,她会不断地寻找东西来填补这些缺憾,使自己的心理达到平衡。对于飞飞来说,名牌服装只是她用来证明爱的一种方式。当飞飞得不到妈妈爱的表达时,惟一能想办法获得的就是礼物,这是一种爱的诉求。她想告诉自己和身边的人,她是一个被爱着的人,是被父母宠爱着的人,这样她才能去应对曾经被忽略的害怕和无力。当得不到的时候,她会重新陷入被忽略的恐惧中,这会让她非常愤怒。

听完我的分析,飞飞和妈妈都哭了。哭过之后,飞飞说:“其实我也知道妈妈不容易,和爸爸离婚后,她一个人带我,她工作很忙,回家还要为我做饭。但我一想起她在我小的时候不管我,我心里就有气。那时她老和爸爸吵架,吵得很厉害,我吓得直哭,她也像听不见。小的时候我在外婆家,她总是匆匆来匆匆走,见了我就让我叫她妈妈,我不叫,她还骂我白眼狼……一想起这些,我心里就恨她,怎么也和她亲热不起来。既然妈妈不能给我我想要的母爱,那我只能让她在物质上满足我。”

换种方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

通过谈话,我基本上找到了这对母女之间的问题模式:

一、女儿对母亲没有很好地照顾自己而心怀怨恨,她表达怨恨的方式就是不断向母亲要钱,买名牌;

二、母亲不敢面对自己的内疚和失败感,希望用一些压制的方式去让女儿接受自己;

三、女儿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自我定位,很在乎他人的看法,因为小时候的抚养方式,对被忽略有着深深的恐惧,所以名牌成为尊重与爱的载体。

我告诉秦英,她与飞飞之间的矛盾其实和名牌无关,在名牌的背后是孩子对爱的诉求。秦英说:“我也是没办法,我知道小时候对她太忽略了,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我一直努力在弥补啊,她有什么要求我都依着她,惟恐让她觉得我不够爱她。可是为什么她的要求会越来越多?这样下去还怎么得了啊。我还能怎么办呢?”

我打断了她的话:“你说你一直在弥补女儿,但你还是在用物质来表达,女儿没有感受到你的爱。这样一来,你感觉自己很委屈,女儿也感觉自己委屈。你们之间的互动就变成了一种较劲,你越想让孩子听你的,孩子就会离你越远。”

最后我给她们一些建议:

一、多花时间倾听对方心里话。母女俩都要学会倾听对方的声音。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理解,善于倾听,可以听到彼此内心的声音。很多时候我们不去听别人怎么说,实际上是一直在抗拒他人,这样的感觉会引起彼此之间的控制感,语言就成为相互控制的工具。当母亲能很好地倾听的时候,女儿会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和接纳。

二、多花一点时间一起做事情。在一起做事情,彼此参与的过程可以促进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秦英母女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多点时间相处,可以弥补曾经的缺失,也可以缓解妈妈因为没有太多照顾女儿而产生的内心愧疚感。很多时候做比说重要。

三、妈妈继续看心理医生调整自己。妈妈的焦虑情绪以及对婚姻的愧疚感与愤怒感,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的。处理不好,情绪会无意识地转移到身边人身上,比如女儿,比如以后的伴侣。通过心理调整,这样的情绪被发现和处理,才能轻松地面对将来的亲密关系,为下一次的婚姻做准备。

四、妈妈陪飞飞一起去买衣服,给孩子合理的建议,找到她合适的衣服而不仅仅限于名牌。17岁的女孩子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对自己的定位尚不明确,有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买适合自己的衣服,也可以缓解女儿内心对于名牌的压力。毕竟女儿想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一个光彩的外壳。

咨询结束时,我让母女俩拥抱一下。开始她们都有些尴尬,身体僵硬。但当妈妈张开怀抱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的时候,飞飞泪流满面,紧紧地抱住妈妈,很久没有松开。在这个拥抱的过程中,母女俩感觉到了相互宽恕和接受的喜悦,抚慰了以往生活中留下的各种伤痕。

她们出门的时候,我注意到,妈妈把手搭在飞飞肩上,飞飞并没有阻抗,似乎很享受的样子。

3个月后,秦英给我打电话,说她正跟飞飞在逛街,然后母女俩打算一起去看场电影。

11.高二上地理教学反思 篇十一

学习动机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 (ESL/EFL) 学习的关键因素。要想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正面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必须先了解动机是什么, 它由哪些因素构成, 受哪些因素的影响。Williams. M和R.L.Burden (1997) 在充分讨论了以往各种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具有认知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性质的动机模式:动机是一种认知的和情感的唤醒状态 (a state of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arousal) , 它是导致一段时间内脑力和体力的付出 (a period of sustained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effort) , 其目的是要达到一个 (或一组) 既定的目标 (in order to attain a previously set goal/or goals) 。

2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 首先个体因某种原因而被唤醒——这是指动机的原始动力问题。这种唤醒状态可能是由个体内部原因引起, 如兴趣、好奇心, 也可能是由外部原因引起, 如某个人或某件事。无论如何, 个体产生了想做某事的念头。早期的驱动减少理论 (drive reduction theories) 认为这种原初动力就是人的需求。这种需求构成人的内在压力 (inner tensions) , 动机就是一种缓解, 这种压力以满足需求的欲望。

2) 动机的另外两个因素是做出决定和付出持续的脑力和体力。根据Williams, M和R.L.Burden, [1]目标认为本身所赋予的价值越大, 它给予个体的激励值也越大, 因而个体越趋向于决定去完成这项认为, 并愿持续地付出努力。Williams, M和R.L.Burden的认知、社会构建主义动机理论适合一般的学习动机研究。[2]匈牙利学者Dornyei提出的包含三个层面的动机模式则是针对外语学习的。三个层面是语言层面 (language level) 、学习者层面 (learner level) 和学习情景层面 (learning situation level) 。语言层面包括与目的语相关的各种因素, 如文化、目的语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该语言的实用价值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个体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层面是指语学习者个体相关的诸因素, 如成就需要、自信心等。这与认知、社会构建主义动机理论的关于动机与自己的认识相关的观点是一致的。学习情景层面包括课程特定动机因素组 (coursespecific motivational components) 、教师特定动机因素组 (teacher-specific components) 和学习集体特定动机因素组 (groupspecific components) 。课程特定动机因素组是指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手段和组织教学相关的一类因素。这些因素反映出课程与学习者个体需求及目标的相关性程度, 影响着学习者对学习该课程成功程度的期望值和对该课程的兴趣。教师特定动机因素组主要指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

3 教学反思和策略分析

根据一份2014年3月公布的“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英语课程调研”的数据[4]从动机角度出发, 91个人选择要选修医学英语类课程, 55人选择选修跨文化交流类, 41人选择个人爱好类非医学英语课程。而针对此种情况, 可以采用的策略有以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不是机器, 做事总是处于某种心理状态, 伴随着某种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情绪, 影响着我们做事的成败, 构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因素就叫作情感因素。因此, 从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角度对学生进行调查, 找出影响学生学英语的情感因素, 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激发起学英语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最终在轻松愉悦中学有所获。此次调查问卷共收到全年级135份。该调查问卷的设置, 从学生方面出发, 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程度;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是否有合作意识;文化意识如何;课堂的表现;学习过程是否有恐惧心理;遇到学习困难的表现;自尊心强度;喜欢的老师角度来考虑。从教师方面, 针对教学现状做了以下问题的设置:你希望老师如何帮你 (出现错误时) ;希望老师如何组织课堂;喜欢老师哪种教育方式;喜欢男性还是女性教师;阻止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方式;老师对你英语学习的影响。

其中, 70 人对医学英语学习比较有兴趣。然而22 人对此毫无兴趣。仅有12人认为医学英语学习很有趣。因此要把医学英语课堂变成一个受人欢迎的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就非常重要。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很好地学习英语。在课堂上, 尽量使用富有图片、音像的相关教材去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除此之外, 引导学生进行医学词汇积累, 通过单词的构词法如前缀和后缀, 词根等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词性和词义间的转换, 让他们在刚开始的研究生英语学习中就体会到英语学习的词汇技能,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英语自信心学习方面, 68 人认为自己学习英语能力一般, 甚至有38人选择自己不是学习英语的料。可见, 学生们的自信心不足, 原因可能是大学基础不够扎实, 到了研究生阶段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旧知识学不会, 新知识又掌握不了, 就出现了这样放弃的心态。也有可能是老师原因, 老师对学生的水平把握不准, 导致学生课堂上提不起兴趣, 这就更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反思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了。

从学生的意志力方面来看, 学生需要监督的比例更大些。55 人选择几乎不背, 需要老师督促才背。53 人认为自己意志力极差, 几乎不背诵。改进的方法是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 成员之间进行监督, 采用互背形式督促彼此学习, 这样就不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孤独感和困惑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交流, 在交流中学习并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我们学校进行有效课堂的改进活动中, 采用分组学习形式, 把学生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组,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学习的潜能, 在交流中不断地探索, 在探索中学到新知识。

从自尊心方面而言, 43人和58人分别选择了很强, 以及很注重别人的看法。这也让笔者有了一定思考。在对学生的批评中, 指出学生问题时,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使他们觉得即使被指出缺点和不足也是理所当然的。批评话语要委婉, 就像春风细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同时感到是安全的, 这样他们才有面对错误的勇气和迎难而上的信心。这样也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怕因犯错误而受到批评, 更重要的是, 这能克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 也会主动地寻找老师解答疑难而不是采取回避态度对此不了了之。

老师是这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标的角色转换下, 教师也要更注重自身的角色需要和定位。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改进自身, 适应教学要求。在收上来的调查问卷中, 学生提到喜欢的教师类型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方法灵活, 知识渊博, 热情, 有经验, 温和, 和蔼可亲, 有耐心, 关心关注学生, 讲话生动, 活泼开朗, 可爱, 严厉, 能开玩笑, 多帮助差生辅导, 活跃课堂气氛, 能和学生有共同语言, 有责任心, 尊重学生, 多听取学生意见, 幽默, 风格独特, 言而有信, 讲题仔细, 多课外拓展, 课堂口语交流生活化等。90名学生希望老师能生动地组织课堂, 把课堂生活化, 形象化。36名学生选择灵活化,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教育。在教育方式上, 学生更希望老师面带微笑, 用鼓励性的言语和不固定的灵活方法。在性别上, 94的学生选择女性, 17个学生选择男性。43人因为恐惧心理不敢跟老师交流, 23 人则因为对老师的做法不感兴趣。53人认为老师对其影响很大, 43人选择一般, 认为不大的人占11个。

4 结语

根据科克伦·史密斯 (2004 年, 引自《学习与法律》, 2007年) 现今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它过分强调教师“知识, 技能和观念”, 而对学生学习本身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人关心你有多知识渊博, 除非他们知道你关心他们的学习 (Theodore Roosevelt) 。教师在教学中要保持不断的观察和反思, 才能调动自身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Williams M.Burden’s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Dornyei Z.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classroom[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 78 (3) .

[3]Hudson R A.Sociolinguistics[M].北京: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Gardener R C,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Newbury House, 1972..

[5]Dörnyei Z.第二外语学习中的动机[J].语言教学, 1998 (31) :117-135.

12.高二英语教学反思 篇十二

作者:林淑娟 发布时间:2012/1/5 14:13:50 浏览人数:342 转眼间,2011年即将结束 一个学期又要过去了。一年的结束总是意味着的收获,也意味着对一年的反思和总结。很多时候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些想法,但是灵感一闪而过,我却由没有及时地抓住它。下面是我这学期感触颇深的几点课堂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通过Daily Report进行自我实现。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来着手Daily Report。要引导学生拓展Daily Report的内容(包括广度和深度)。Daily Report的内容不仅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汇报,如天气变化,学校生活中的大事等。也可以是自己昨天或以前的某段经历,某种对人对事的感受。还可以是学生对某门学科或技能或社会现象的看法及感受。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英语学习中碰到的某个不懂的语言现象是如何把它弄懂的。还可以是经验介绍,如怎样记单词,怎样练听力,怎样练会话,怎样练写作等。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Daily Report对教师的教学、作业和班级管理等方面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总之,Daily Report的内容没有大小之分,没有重要不重要之分;但要求内容有一定的真实性,要求用正确的英语语言表达一定的中心。这样,通过对Daily Report的准备和进行,使学生达到一种自我定位和自我实现。教师也可以从他们的Daily Report中了解他们的学生。

二、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紧扣教材, 层层推进, 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 教师要启发引导, 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2、保证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参与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譬如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 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要让学生养成及时总结错题档案(本)的习惯

教师要帮助并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善于总结的习惯。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做过后要有总结,如命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及一些规则等。将每次做错的题和不会做的题目记录在本子上,并将作错的原因和正确答案一并记录在案。以后还要不断地翻阅,加强记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总之,提高高二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在于教师帮助学生并进行学法指导,只要我们面对现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提高。

高二英语教学反思 晏远群

今年是我第三次教高二新教材了,在今年的高二英语教学中,对于课教授,我觉得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外,更应该让他们理解课文中所隐含的一些意义,这样才是真正运用课文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以下我就今年所教授的几篇文章在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教育这一点上谈几点体会。

第一,可以利用课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其实,每册书都有爱国主义的渗透和贯穿。如:SB2 Unit 19 A Freedom Fighter 一文,学生了解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为反对种族歧视,要求种族平等,争取公民权利,进行不屈不挠斗争,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同时,在教授这一课时,我还让学生比较了高一所学的Abraham Lincoln 和高三将要学的Gandi 一课,利用这几篇文章,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第二,运用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信念。

新教材中许多文章是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话题。Satellites 讲了卫星知识、用途,激发了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热爱;Seas 讲述了海洋生物的知识,增进了对地球和海洋生物的了解和热爱。Life in the future 展望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以及能源节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Waste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了学生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Madame Curie 和Albert Einstein,展示了夫人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天才和智慧,表现了科学家们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引导学生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第三,利用课文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Disability 要求理解和关心残疾人,激励学生只要自强不息,一定能成功;同时向他们介绍美国的一位著名的聋盲人作家海伦,在她的老师安妮的不懈帮助下,终于成为伟大作家的惊人历程,使学生了解了安妮伟大的育人精神和海伦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这样来激励学生以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除次之外我们还要做到:

1)、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让游泳者到水中去。”这是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思想核心。语言学家毛鲁(KE Morrow)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亦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我的做法是:

1.建立“课前五分钟会话“,培养课堂交际氛围。如一进课堂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尽量坚持让学生作duty report。这一做法初中就经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坚持让学生继续做,实践证明duty report是锻炼学生开口的好方法。具体是让当天值日生在讲台前向同学们介绍当天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讲故事,并允许他们随意挑选同学回答问题。

3.适当让学生表演对话或课文内容。针对近期所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讨论排练,然后再搬上课堂表演。

4.定期举办英语课外活动,如:圣诞节游艺晚会。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开口参与交际的积极性。5.每周一至周五晚上进行15分钟的黄金背诵,每单元做一份英语周报,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只有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各种方法掌握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学生自己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另外,自学能力的提高还得益于学生课外大量的独立的阅读,于是高一开始我们就求学生人人尽量买本英汉词典作为工具书,让他们勤查字典。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老教授课文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文章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课文的理解来学会更多的知识内涵和学习技能。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好地利用课文教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知识传授。

3)、我们要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重点解决怎样教会学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讨课突出一个主题,如解决学生的听力问题。虽然我们的尝试可能非常幼稚但我们在努力。尽量摈弃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后写好教后感或反思,不断总结得失。我们还尽量抽出时间彼此听课,总结闪光点,指出不足。我们高二英语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二英语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

高二英语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

下面是我对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的的几点反思: 一.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我们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愿学,首先就要师生情感交融。教师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把亲切、信任、尊重、友好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要想让学生乐学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从教师的激励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到胜利的果实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英语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性,不能对学生制定统一的标准,英语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和多样性,并且是多层次的评价方式。这也是课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实行分层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分层评价有利有弊。首先,分层评价为学生提供一个“最近发展区”。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能达到易见的效果,较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自尊心。同时,也能促其不断向高层次挺进,使他们也能享受一段对于他们而言良好的教育;使那些能力强的学生享有进入更高级教育的机会。但是,也会给少数惰性较大的学生找到利已的借口。三.定期开展英语活动

通过开展英语朗诵比赛、单词比赛、诗歌剧表演赛、课本剧表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在学校大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点石成金,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点石成金的智者与农夫故事。聪明的农夫要的是“点金术”,为的是日后家里或别人需要时能点出金子来。其实,学生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点金术”。也就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它不是哪位教师用一两节课就能教给学生的,而是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师不应该是不厌其烦地机械地带学生读单词,而应是教给他们学生单词的策略,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此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练员、资源提供者、激励者和观众,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外语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④只有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多进行听说读书的训练,才有可能学会英语。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这段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所以我们老师要重视精心设计好每一单元、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二英语教学反思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树立新的课程观。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1、学生刚学英语时,学生对英语这门课充满好奇,喜欢学习、模仿,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2、学过的单词,老师要求背出,学生总是借口作业太多,没时间背。

3、上过的新课,相应的配套练习,不自觉去独立完成,总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做。

4、教师面对一些整体学生进教学的态度误区,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不能以相同的模式来要求学生,另外,我认为关键还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英语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平时的积累。

一、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体现这一理念,教师是否就应该退避三舍、让出讲坛?有的教师不惜大量时间创设情景,让学生耗费大量精力,一味的体验和感悟新的语言点,尤其是观摩课,展示课活动中,只怕评委说自己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观念陈旧,于是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

课堂上,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闹,表面看上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以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反复。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运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感知,体验,实践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塑造和构建了学生主体,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兴趣的培养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进步,开拓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不可缺少的源泉。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爱心,注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全面关心,爱护学生,多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其次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传授的指示只有通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指示。并在运用的同时形成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特别强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有时课前3分钟用美妙的英文歌曲作前奏来迎接课的开始;有时用一些英语笑话、国外趣闻来拓展他们的眼界,也培养了师生间的情感。有时,课前五分钟有一两个学生Do duty或者Daily talk,有三至五人Retell。每节课中都进行全班pair work和group work,让每个学生有开口练的机会和人人参与的机会。课后小结三、四分钟,仍让全班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生生活动和师生活动,总结出本课的要点。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2.教师担当主导作用

英语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不看其是否讲授知识,而更应看是否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说的“guide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enabling the learner to learn,setting the condition for learning.”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出发,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呈现、巩固等不同阶段中组织好学生活动。

3.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2)创设语境,教学内容交际化。

教师必须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把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做到英语教学交际化,教师首先要尽量用英语教学,其次,要尽量用现代化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乐中学、思中学,通过交际活动,不仅是课堂交际化,趣味化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实现。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连续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中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采取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多样化,加强教学过程中活动和师生交往,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主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语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兴起,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有所削弱。有些语言学者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反对在任何阶段实施语法教学项目的做法。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语法就会被学习者自动习得。受此观念影响,八十年代有一段时期,语法教学曾一度在部分外语课堂消失了。然而物极必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反思,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削弱甚至取消语法课的弊端,因而又重新思考语法在语言交际以及外语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事实上是,正因为英语教学在中国是属于foreign language的范畴,大多数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并没有多少听说英语的机会,他们十分缺少环境英语的反复刺激,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非常注重语法教学,这一现象越到高年级越普遍,越是毕业班越普遍。那些学习“许国章英语”和“薄冰、章振邦语法”出身的学生,英语功底扎实,阅读能力强,表面上看他们听说能力差一点,但实际上他们一旦有了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如出国深造半年到一年,绝大多数都能说一口标准、漂亮的英语,很快过了语言交际关。

英语课改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堂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倡导体会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综合发展学生的语言与用能力。但由于语言知识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外语的了解,因此我们要避免从“语法”的极端走向“听说”的另一极端。

三、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信息获取量。其次,趣味性强。可动态,抽象变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的感受语言的刺激,是外语教学情景化,语言交际化,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能力,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被广泛地采用。

当然,多媒体与传统英语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的关系。认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片面追求感官效果,以致于一些本来可以说几句话说清楚的问题,也要动用大量复杂的多媒体形式来表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一个好的课件,应该是经过细心设计,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应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结构、教学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把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都输入到计算机,就是多媒体教学了,这样的话,不但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可能还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1.不但要实现教学设备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以前教师的满堂灌是通过教师的将来实现的,现在有的课则换成了电脑多媒体来实现。使人有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实际上对教学质量没有什么帮助。

2.重视教学的实际效用,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利于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英语教学中,Revision阶段和Presentation阶段,电脑多媒体有信息量大,节约时间的优势,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但在Practice阶段,其灵活性,交互性不足,如果一味强调多媒体技术全程使用,反而会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形式视为内容服务的。多媒体也一样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3.忽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教学地位。

上一篇:机械设计师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征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