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2024-06-28

《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共11篇)(共11篇)

1.《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

晋江市2008年教育工作总结

2008年,晋江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发展实效得到增强。市政府被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厅际联席会议授予‚福建省第二批规范收费示范市‛称号,市教育局电大站荣获全省基层电大“办学先进单位”。

一、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前教育优化发展。紧紧抓住市人大、政协专题视察学前教育这一契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调研工作,引导利用闲置的小学校舍或多渠道集资新建独立园,增加办园布点,满足学前儿童的入学需求。荣荣幼儿园、毓英中心幼儿园分别通过泉州市优质园、晋江市优质园评估验收。全市幼儿园(点)达347个,其中,独立幼儿园157所。学前三年入园率94.5%,比泉州市高出5.2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晋江市教育‚十一五‛规划指标。

义务教育巩固发展。组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进一步健全学生变动情况通报制度,积极做好流生动员复学工作,及时抓好巩生工作。全市小学初中学生巩固率分别达在100%和98.99%,分别高于泉州市0.05个和1.46个百分点。形成《积极推进晋江市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晋江市2008~2012年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等调研报告,为晋江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科学依据。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与服务的支持保障体系,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9.22%,高于泉州市4.22个百分点。在第十八 次‚全国助残日‛期间,举行‚牵手残疾人,关注残奥会‛系列助残活动。

高中教育稳步发展。瞄准普及高中的发展目标,努力实现规模与质量的良性循环,全面推动我市普及高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导6所一级达标中学顺利接受泉州市复查验收,指导紫峰中学增办高中部并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对三级达标中学提出‚学校定位要明确‛、‚教研活动要重视‛、‚学生管理要加强‛等三点建设性意见。2008年全市高考专科上线率79.22%,比2007年提高2.77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达41.2%。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晋江职校、安海职校分别顺利完成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初检和省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验收。成立市职教中心和泉州市服装纺织职教集团,实行‚多校一体‛的管理体制,促进校企优势互补。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举办‚晋江职教论坛‛系列活动,在全省率先邀请台湾职业教育教授、企业技师等专家前来举办讲座和交流。进一步加强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晋江职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确定为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安海职校的模具制作与设计专业确定为省级市级重点专业。安海职校率先开展企业员工学历教育,在恒安集团举办‚企业学历班‛。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华侨职校与艾派集团(中国)有限公司,安海职校与舒华体育用品公司,晋兴职校与福建冠科电子集团公司、与竹园幼儿园等合作项目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以高票满意数通过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审议。

民办教育规范发展。抓好民办学校依法依规办理登记工作和收费报批报备工作,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继续清理整顿 存在安全隐患或不规范办学行为的民办学校,对1所民办幼儿园发出整改通知书,并责令限期完成整改工作。首次开展民办学校业务年检工作,对全市持有办学许可证的28所民办幼儿园逐一实地检查和质量管理工作考核,合格的23所,需要限期整改的4所,不合格的1所。成功举办泉州市民办中小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批准设立2所外来工子弟学校,10所民办幼儿园,4个社会培训机构。

二、办学条件更加完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全年组织教育现场办公8场,投入1.44亿元,完成改扩建校舍面积61996平方米,在建工程校舍面积88505平方米。投入800万元建设市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多功能实践大楼,目前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投入资金3355万元,完成市委市政府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改造‚40所薄弱中小学‛,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组织对58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抗震设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中小学校舍改造提供依据。

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做好仪器设备摸底调查、补充工作,投入2000万元配齐配足中小学的教学实验设施、体音美劳器材、图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卫生保健设施,并加强‚建、配、管、用‛工作。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目标,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以强化应用为目的,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后续工作,切实发挥现代教育设备的辅助教学作用。积极开展小学‚十配套‛达标镇(街道)创建活动,深沪镇顺利通过泉州市验收,梅岭、罗山、新塘、金井等镇(街道)接受泉州、晋江两级初评,基本实现‚小学‘十配套’全覆盖‛目标。

三、素质教育更加深入,发展内涵进一步凸显

德育为先促规范。继续推进中小学德育规范化建设,完成全市 中小学德育常规检查,推进以班会课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建设,初步实现中小学德育工作业务体系的重构。以创建省文明城市为契机,务实推进学校文明创建活动,评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师生先进个人,突出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首届‚十佳百优‛外来生评选活动,举办‚十佳百优‛外来生夏令营,体现关注关爱,促进融入融合,提升晋江城市的亲和力。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寒假德育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6万多人次,组织47期25000多名学生到市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基地接受实践教育,并首次组织20名优秀学生到新加坡开展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出台《晋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评估办法》(试行)并评定40所晋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组织6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C证、B证培训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编辑出版《晋江市中小学团体心理活动课教学设计集萃》,推动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普及。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全市校园文学创作大赛暨‚十佳‛校园文学社评选活动,编辑出版《福建文学-晋江校园文学选编》(2008卷),举办第十五届‚迎奥运 促和谐‛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推动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质量为本促突破。坚持质量为本,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管教育副市长亲自带领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前往南安就高考问题进行学习取经,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成立市高中学科教学协作组,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努力提高高中教学质量。中考考试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善和改进中考评价,由考评中考‚三率‛改为‚七率‛(按时毕业率、单科及格率、全科及格率、全科A率、高中阶段升学率、体育考试及格率、体育考试A率),并设立初中教学质量奖,有效发挥了考试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学校积极性,增强学校控辍保学意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初中教育质量。通过推动小学‚十配套‛达标镇(街道)和幼儿园优质园、小学达标校的创建活动,规范小学常规管理,加强小学质量检测,有效提高了小学的教育质量。校际协作、高初小衔接的改革配套,强化了政策导向,理顺了质量链条,利于高考质量的上升和突破。

督导为重促发展。一方面抓对镇督导,年初由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2007年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跟踪督导考核情况的通报》,对镇(街道)2008年教育工作提出指导意见。12月上旬,组织三个督导考核工作组对各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进行为期4天的督导评估。通过对镇督导,极大地提高了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抓对校督导,先后组织对16所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对全市民办中小学进行第一轮督导评估,对侨声中学申报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督导评估指导,对10所泉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进行复查,对全市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导3次,均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中小学基本做到双休日不补课、走读生不组织晚自修、学生在校时间不超时。在学校素质教育督导中,突出‚三个结合‛(与推动学校建设相结合,与德育常规检查相结合,与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相结合),既减轻学校负担,又推动学校发展。

体艺为翼促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接受国家教育督导团对我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得到充分的肯定。全面实施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全市参加体育考试15911人,及格率95.28%,省教育厅、泉州市教育局对我市体育考试组织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举行第47届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队参加泉州市中学生运动会,荣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2名、初中组团体总分第1名的好成绩,并有2人获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17人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此外,还举办了篮球赛、乒乓球赛等一系列的单项比赛,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艺术工作与体育工作相得益彰。2008年,先后举办了第10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第2届中小学生‚水土杯‛校园歌手大赛、小学生南音比赛、中小学生器乐比赛以及第26届少儿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举办全市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召开中小学生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座谈会等形势,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全市师生参加泉州市以上艺术类竞赛获得等级奖达165人次。

四、队伍建设更加有力,发展瓶颈进一步突破

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切实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制度,继续推行师德承诺制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三项‛主题教育互动和‚五个一‛活动。教师节期间,组织召开全市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举行2008年晋江市新教师岗前培训会暨师德宣誓仪式,开设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事迹介绍专栏,举办‚‘我最喜爱的老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巡回演讲活动,录制师德访谈专题片《爱与责任,师德之魂》,对身边优秀教师的大力宣传,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了崇尚先进、争创先进的工作氛围。

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成立晋江市委教育工委党校,进一步抓好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建立健全规范化、制度化、长 期化的党员干部教育学习培训机制。顺利完成对教委(育)办、市直学校领导班子调配工作。组织开展中学领导班子‚回头看‛和试用期满干部考核工作。组织新提拔校级干部培训班,分别组织高中、初中校长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地区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更新中学校长学校管理理念。选派65位校长参加校长培训。2位校长被评为泉州市名校长。举办“全国知名中学校长论坛”,进一步提高校长的专业素养,提升校长的新课程执行力与领导力,促进我市普通高中学校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分别召开小学、中学领导干部大会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成立教育工委党校,抓好党员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加强干部的跟踪管理,健全谈话制度。成立晋江市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教育内审制度,健全专兼职审计队伍,加强学校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实效。加强基层小学校长管理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小学校长选拔聘任工作的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全市基层小学校长的选拔任命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注重优化队伍结构。在坚持凡进必考、公开招聘的基础上,对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骨干教师和研究生学历人员,一律简化招聘手续,开设招聘绿色通道。在面向全国招聘的91名中学教师中,研究生16人,占17.6%;教育部直属6所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37人,占40.6%;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毕业生和研究生学历人员占近90%。2008年,我市共补充教师39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6人,本科学历220人。另一方面,注重增强师资素质。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全年有2008年有100名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参加教育部举办的国家级专项培训,117名教师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 训,33名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骨干培训,32名教师参加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22名小学教师参加泉州市级骨干教师培训,13名教师参加泉州市体育游戏专业技能培训,59名教师参加泉州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14名教师参加小学音乐美术专业培训,47名教师被确认为泉州市第四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切实抓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暑假期间,还在晋江一中组织开展英特尔未来教师培训班,共培训93人,有效提升了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目前,全市公办教职工11015人中,研究生学历29人,中学教师本科学历4252人,占72.2%,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3683人,占73%。

五、民生工程更加务实,发展成效进一步体现

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共兑付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助学经费45万元,有1290名低保生及特教生受到资助。其中:补助356名特教生生活费394500元,免收172名特教生的寄宿费32900元,免除1290名低保生(含特教生)的簿籍费25932元。继续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的学杂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补助经费5195万元,惠及包含外来工子女在内的20多万名学生。认真抓好市委、市政府把高中贫困家庭住宿学生膳食补助列入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工作,出台贫困高中住宿生膳食补助政策,为1500名家庭经济较困难的高中寄宿生提供每人每年600元的伙食补助。认真执行职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政策,继续推行我市职校贫困生在学期间学费每人2000元的补助政策。积极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完成11所学校60笔1900万元债务的化解,解决校舍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及教师节期间走访慰问工作,组织慰问住院、重病、特困教师及计生困难户、残疾户等304人次,发放慰问金近12万元。

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按照‚平等、融入、成才‛的工作理念和思路,落实外来工子女教育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政策,让外来生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实现市政府向社会公开作出的‚不让一名外来工子女上不了学‛的郑重承诺。围绕‚是否妥善解决来晋务工子女入学问题‛等13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市学校中开展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主题的民主评议行风‚三个百‛明察暗访活动。举办首次‚十佳百优‛外来学生评选活动,着力挤动融合教育,让13.9万外来学生真正融入晋江,以公平教育的实践让外乡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这一活动不仅在晋江教育界,同时也在晋江近百万外来农民工中产生了极大反响。新华网以《新华快评:把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为题,《中国教育报》以《这里的校园没有‚外乡人‛》为题,报道我市不遗余力推进公平教育、融合教育的政策举措。福建日报、农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网、网易等30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指出在晋江‚一个‘本外杂处、公平融合’的义务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外来生92539人,占62.8%);初中外来生16215人,占24.8%。

六、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教育行风建设有新气象。一是规范教育收费取得新突破。抓早、抓实、抓严治理教育乱收费,严肃查处乱收费案件,对两所违规收费的学校校长分别给予处分和免职,并在系统内通报批评。8月,我市荣获‚福建省第二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区、市)‛称号。市教育局、市政府纠风办等七单位在全市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校创建活动,首批317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创建任务,占全市90%,扩大了‚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的创建成效。9月4日,《中国监察报》报道我市规范教育收费、有效解决外来工子女的相关举措。二是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宣传栏出版机制,督导室、工会、办公室、人事科按时做好4期廉政文化进机关宣传栏编辑出版工作。深化廉洁文化进校园,在侨声中学召开泉州市廉政文化建设(晋江)现场会,联合市纪委对全市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互检,表彰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先进单位35个,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先进个人23人。举办‚倡廉洁、扬师德‛演讲比赛暨‚‚倡廉洁、比诚实‛讲故事比赛。市敬廉崇洁教育馆开馆以来已接待学校师生、社会各界2万多人次,市纪委、市教育局共同推荐申报申报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三是深入开展‚三个百‛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市纠风办、教育局围绕‚是否妥善解决来晋务工子女入学问题‛等13个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市学校中开展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主题的民主评议行风‚三个百‛明察暗访活动,全市共发放《学生评议教师‚三满意‛问卷调查表》30265张(1表/10生),《家长及社会人士评议学校问卷调查表》2万余张,征集意见和建议720条。四是全面规范校务公开。制定出台《晋江市校务公开目录示范文本(试行)》明确公开内容、公开方式、责任部门和公开时限。开展校务公开自查活动,370所学校(中学57所、小学幼儿园313所)调整充实领导组,设立工作机构。368所学校在招生录取、教育收费及资金使用、教材采购、大宗物资采购、基建工作招投标等重大事项中实现全面公开。五是深入开展专项清 理工作。全市共解除个人通讯工具捆绑办公电话(一号双机)7部,清退由公款支付的个人通讯费用2263.85元。六是认真落实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十条禁令‛。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十条禁令‛的通知》精神,将‚十条禁令‛列入党风廉政建设主要内容,规定凡违反禁令者,经查实一律给予纪律处分或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2月,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校务公开工作检查组到我市调研时,对整体工作表示满意。

学校安全工作有新成效。一是学校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不断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安全保障体系,并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层层签订《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加大安全投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投入100多万元购买校方安全责任险,拨出125万元补贴157所学校安装校园监控设备,完成学校配备专职保安人员的方案论证。二是学校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专门召开4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就全市学校安全工作提出要求。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集体外出活动审批制度、重大责任事故报告制度。认真查处各类安全事故,先后组织开展食堂食品卫生、交通安全、消防专项整治、校园周边治安专项治理、隐患治理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等专项检查。认真做好接送学生车辆的排查整治工作,排查学校总数677所、校车193辆。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共排查各种治安情况56处,涉及的学校44所学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逐一抓好整改。三是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发放各种安全宣传材料60多万册(份),举行全市中小学生‚文明交通迎农运,我和家人共答题‛文明交通知识答题活动,邀请‚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作防震减灾报告和现场的演练指导,组织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举办青少年法制教育辅导员培训班,组织全市教师(含合同管理教师)参加全省教师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合格率达99.3%,开通青少年法制援助电话等系列活动,有效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取得了明显安全宣传教育效果。四是部门齐抓共管进一步协调。充分发挥市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作用,多次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有4所学校被评为泉州市交通文明学校、24所学校被评为晋江市交通文明学校。全市98.1%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平安校园‛的验收,有327所学校完成‚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级别初评,有40.1%通过市级复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期望相比,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不相适应‛:一是教育发展水平与省督导新标准要求不相适应。近阶段省教育厅就‚对县督导‛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更高,我市教育发展水平的部分指标与新督导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教育投入与学校建设、改造的经费需求不相适应。尽管市财政对教育的拨款达到‚三个增长‛的法定要求,社会各界积极捐助教育事业,但人口集聚区域的新校建设、不符合防震抗震要求的校舍改造,所需的资金缺口仍然比较大。三是教育容量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由于晋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由农村向城镇集聚,造成了中心城区、经济发达镇区学校负荷过大。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口急剧膨胀,外来生逐年猛增,造成教育容量压力增 大。四是优质教育资源与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公办优质初中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教师队伍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群体领军人物不足,名优教师及高级教育管理人才仍需加大培养与引进力度。五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相适应。教育机制、体制,教育观念、方法未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上述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二

一、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推进教育普及

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实现普及化、大众化的基本制度形式和组织形式, 具有典型的公共性质。我国于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在其实施的20年间, 我国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变革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中的一些条款与实践已经有较大的差距, 义务教育领域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义务教育经费问题, 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许多学生“因贫失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乱收费、“择校”等一系列不公平、不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差距的扩大化, 造成了受教育权利的实际上的不平等, 更损害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质。

2006年6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并于2006年9月1日实施。这一备受瞩目的修订是对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的经验总结, 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机制, 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 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二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通过立法固定了下来。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规定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学校, 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对适龄儿童、少年实行考试入学;在教育教学中不得按照学习成绩等编排设置重点班, 等等。三是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素质教育。四是建立问责制, 对学校乱收费主管人员要追究责任。五是重视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等。

可以想见, 在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保障下, 义务教育事业一定会成为惠及所有民众的公器, 成为推动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的利器。

二、农村教育: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 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客观地讲,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 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在农技教育和成人教育方面, 也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增加, 2002年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达到990亿元人民币, 比5年前增加了1.3倍。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 农村的教育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教师流失、学生辍学、城乡教育水平拉大、教育结构单一等等问题的存在, 均使得农村教育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境之中。

2003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 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提出要把农村教育当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 加大投入,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 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此后, 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 在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基础上, 启动了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 (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政策等。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解决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矛盾,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规定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 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 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6】1号) 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05】18号) 的精神, 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共同颁布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 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设岗位教师聘任期为3年, 从2006年起, 用5年的时间实施该项计划。

2007年5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办法》中明确规定, 从2007年秋季起, 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该政策规定,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 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输送优秀师资, 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并实施, 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1997年, 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这是我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 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进入了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阶段。至此, 我国民办教育开始迅速发展, 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各种制度性限制和社会偏见, 民办教育的发展屡遭瓶颈, 甚至有人戏称民办学校是“私生子”。

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的民办教育终于伴随着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通过而迎来了曙光, 该法于2002年12月28日通过, 并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 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 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民办学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 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为了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 推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2004年2月25日国务院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同年4月1日起实施。伴随着民办教育立法体系的建设, 我国逐步形成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民办教育,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公办教育的不足, 而且其自身所呈现出的成长性和活力推动着教育内部的变革, 其极强的服务意识满足并培育了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毋庸置疑, 发展民办教育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四、关注弱势群体教育

1. 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我国普及与落实义务教育的难点与重点所在。保障农民工子女依法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实要求。

2003年之前, 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政策与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政策合为一体。2001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提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 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 采取多种形式, 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一政策被简称为“两为主”政策。2003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并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 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要求流入地政府采取多种形式, 接受农民工子女在当地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入学, 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受主渠道作用, 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乱收费,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酌情减免费用。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再次要求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作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2006年《义务教育法》也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 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2.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日益完善

2003年,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 建立了以风险补偿机制为核心的新政策、新机制。2004年实行贷款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部补贴、还款年限延至毕业后6年;2006年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 为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 财政部、教育部还先后于2005年联合印发了《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年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以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 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3.《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三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2008年财政部将继续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还将进一步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50%的奖励性补助。

(摘自《人民日报》2007年12月21日)

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汇报会召开

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课程标准修订汇报会目前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听取汇报并讲话。

陈小娅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政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环节,是体现国家意志和关系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工程,要以对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做好此项工作。她强调,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此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为了做好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工作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决策程序,每个学科修订组都由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部分院士、原课程标准组的部分人员、一线教研人员和教师组成,加强了修订二作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为了广泛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对课程标准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还分别发了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开展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使用情况的调查。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和网络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她希望各个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对待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站在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上做好修订工作。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5日)

2008年高招考录原则不变户籍与就读期限仍结合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2007年12月25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8年高考仍旧按照户籍与就读期限结合的原则考录。

王旭明是在回答记者关于户籍和学籍不一致会如何处理的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2008年高考仍然按照原有原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以在本地区高中就读一定学期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的实际以及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条件作出具体规定。

(摘自《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26日)

世界青年大会通过声明呼吁青少年注意交通安全

在联合国第一个交通安全周开始之际,来自10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青年于2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交通安全世界青年大会上,通过了一项交通安全声明,希望避免全世界每天上千名25岁以下青少年死于车祸的惨剧。

声明呼吁年轻人避免酒后驾车,不要超速行车,驾车要系上安全带,开摩托时要戴头盔。这些青年代表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所在地万国宫院内草坪上放出1000多个白色气球,以唤起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

此次世界青年大会是按联合国大会和世界卫生大会模式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开幕式上说,全世界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有40万人,因此必须关注青少年交通安全,帮助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认识交通事故是造成他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世卫组织此前发表报告说,每年大约有40万名25岁以下的青少年死于交通事故,数百万青少年受伤或致残。其中大部分交通事故伤亡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非洲和中东比例最高。在世界各国,贫困家庭的青少年遭受交通事故的危险最大。

(摘自新华网2007年4月24日)

国家示范性高职建设成果丰硕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周年成果展示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出席。

据了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启动一年来成效显著,首批立项建设的28所院校已与企业合作建设了5334个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了5394位行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有5009家企业与这些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接收实习学生比原来增长八成以上,接收就业学生增长六成。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于2006年启动,共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近1200所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中遴选100所予以重点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两批共70所立项建设院校的遴选,明年还将启动近30所立项建设院校遴选工作。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27日)

民办高校学生可享受火车票半价优惠

铁道部制定了《学生往返票办理办法),12月1日起民办高校学生、部分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生,也可买半价火车票了。

有效使用时段分别为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6月1日至9月30日。可买学生火车票的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含学历教育的民办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军事院校的学生。符合规定的学生凭注明乘车区间、加盖学校公章、贴有火车票电子优惠卡的学生证购买学生票。新生和毕业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证明可买一次学生票。中小学生凭学生证及学校书面证明,每年可买四次家庭居住地到学校的学生票。

(摘自《北京日报》2007年11月30日)

北京中小学教师工资将与公务员一致

今年北京市将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进行补贴,教师工资将与当地区县公务员工资水平一致。目前北京市政府已批准这一决定,相关拨款即将到位。

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北京市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定逐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收入差距,保证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政府为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提供补助津贴。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介绍,在西城和怀柔试点调研之后,教师工资改革将在今年全面启动。今年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全部与各区县公务员工资水平一致,同一区、县同级别教师工资相同。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18个区县的教师平均工资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最高的区每年5.2万元,部分山区仅为2.9万元。为缩小义务教育教师收入差距,北京市拟增加山区教师的补贴、津贴,每名教师每月补贴拟增600元左右。

(摘自新华网2008年1月11日)

山东规定中小学不允许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

山东的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允许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也不允许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给教师排名次或作

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这是最新公布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中的内容。

山东要求在中小学校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初中学生实行以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业考试成绩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小学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般为A、B、C、D四个等级)。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摘自新华网2007年12月27日)

山西:农村独生子女参加中考可享受加10分优待

山西人口计生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日前联合下发《山西省农村独生子女报考本县(市、区)高中阶段学校加分办法(试行)》的通知,即日起山西省将对符合规定的农村独生子女参加中考给予加分优待。

据山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安焕晓介绍,这办法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户籍人口中夫妻双方及子女均属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并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符合条件的农村独生子女初中毕业报考本县(市、区)高中学校和职业高中时,在本人中考总成绩的基础上另加10分投档。

办法同时规定,符合加分规定的农村独生子女,应当在中考报名时出示《独生子女证》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若考生具备多项加分条件,以最高加分项标准加分,不重复加分。农村独生子女属于往届生和同等学历人员参加中考的,参照这一办法执行。

(摘自新华网2007年12月28日)

家务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好教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83中学小学部三年级语文老师黎俊兰,日前给一个班的50名学生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我学会了做家务》,结果只有不到10名学生按要求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黎俊兰说:“由于有些孩子没有独立完成家务,写不出详细的过程。还有一些压根没写,理由是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动手干家务。”

无独有偶,乌鲁木齐市三工街道办事处的家长学校日前专门对60位家长作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家长舍不得让孩子承担家务活。乌鲁木齐市第61小学德育处主任刘冬梅说,孩子不做家务大多与父母不支持有关。父母总想让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事实上,孩子做家务,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

记者认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务劳动”对家庭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教材”。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不能只看孩子的成绩,而应注重孩子全面发展,要关心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也可通过给学生布置家务劳动作业等方式,引导家长重视和关注孩子在家的劳动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6日)

谭菊华摘编

4.2007年素质教育总结 篇四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怎样的人才能称为人才,必须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小学阶段,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是永恒的主题。在党的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践邓小平的素质教育理论,并用于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和经验。

(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

1、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把学习与思考和规划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实效。认真抓好教育行风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②严格执行收费规定;③关爱学生,一视同仁;④树立廉洁文明的教师形象。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中心,结合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教育,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德。①广泛开展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少先队活动,富教育于活动之中。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五爱教育”;③利用早会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注重行为习惯的指导、训练。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1、调整课程结构,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减少了以往语、数学科的过多课时,增加了英语、信息技术等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基础学科,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变了以往重语、数轻其他学科、重学校地位轻学生发展的状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尽管教育任务繁重,我校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有:田径、舞蹈、电子琴、信息技术、英语、作文、鼓乐队等,为学生发展个性,发挥特长提供展示舞台。

3、丰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发挥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功能,我校破除了“质量就是分数”的观念,引导教师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确立了评价为优化教学过程服务的理念。不根据评价的结果分类排队,不简单的根据评价结果给学生、教师定位。鼓励师生自评互评,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主发展。

4、深化课改实验,推进素质教育。

①加强课改师资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和“边培训,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力图形成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将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的全过程。

②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几年来,我们通过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利用例会传达了课改理念,组织教师看资料,研教材,分析研究。通过读书笔记、论坛、反思等形式,深入研讨,积极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模式及策略的研究,关注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模式意识,不断提炼,实践创新教学模式。

③加强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通过每周教研例会的反思交流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更多自我反思的机会,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使用新教材的情况通过谈体会、写心得等手段来提高自我觉察水平,以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④实现日常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学期初我们重点抓好“三表”(课表、时间表、校历表)的制定,发放“三书”(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参书),制定“三计划”(工作计划、教研计划、任课教师计划),期中抓好“三个常规检查”(备课检查、教学质量检查、教研活动检查),期末重点抓好“结”,做好学生评价总结。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管理有序。

经过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各类学科的课堂上均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实现了从知识传授为主向学生学会学习的转变;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主动发展的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转变,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二、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我校素质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一些存在问题还需要我们今后去努力。

1、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如何创出学校自己的特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有特色学校,今后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找寻切入点,力争在今后几年内,创出涵埭小学的特色。

2、对学生、教师的评价虽做了些改革,但教师和家长仍是顾虑重重,评价改革的步子迈得不大,社会大环境还没形成,大部分学生家长还是重语、数轻其他学科,重分数轻能力,评价的瓶颈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3、教研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尽管几年来我校在这一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发展还不平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困惑和疑难问题。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1、塑造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素质教育作为既定国策,得到了中央和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受到了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但是有些现实情况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特别是教育商业化倾向更使择校费等乱收费泛滥成灾,学生分数高一点还能少交点钱。在这种情况下,择校、升学的分数压力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进行革命性的观念转变,必然也要求对升学方式和评价机制进行改革。评价机制的改革要以高考为龙头推广到基础教育全过程。

2、构建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振兴和发展的动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证。目前,我校教师年龄均在40岁以上,缺乏名师,这大大抑制了我校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引进年青教师,调整年龄结构,培养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构建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5.教育局2007年工作要点 篇五

一、工作目标

(一)业务目标

学前教育:城镇儿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儿童接受一年以上学前教育均提高3个百分点。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学生“五率”达到规定要求;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九”,XX市通过“省义务教育示范县”验收;适龄“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完成招生3万人,高考上线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中职教育完成招生2.5万人以上,学生就业率上升。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完善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基础条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高职学历教育完成招生1000人以上;扩大XX电大招生和培训规模;成人教育完成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次、劳务输出和转移培训10万人次。民办教育:新发展民办教育机构10个,完成学历教育招生1.5万人以上。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学校达到100%,完成县级以上培训5000人次。学校基本建设:全部消除新增的D级危房,加速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实验设备设施,XX区、XX县整体进入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县。

(二)保障目标

切实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力抓好学校安全稳定;扎实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做好联系贫困村、农民新村工作;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不断推进学习型、能力型机关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市会议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国、全省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修订完善广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加快发展和推进改革的新目标和新举措。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水平。继续推进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机关干部法治意识学习教育,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合法有序进行。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集中行政审批,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

3、全面推行依法治校,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以实施和谐校园创建工程为主线,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细则。大力推广XX区石桥小学经验,全面规范学校内部常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代会民主管理职能,提高全市学校管理整体水平。

(二)加大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和学生各类免补到位。

5、以农村薄弱学校为重点,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县域内学校硬件设施、师资配备、教育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逐步缩小校际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6、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指导XX区、XX县做好迎接市政府“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准备工作,指导XX市通过“省义务教育示范县”验收。

7、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以省示范性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班)为补充,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多方筹资加强市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实作条件配备,对适宜残疾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指导XX县、XX县特殊教育学校恢复招生。

(三)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为重点,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8、全力扩大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在全市农村高中尝试开办综合高中,实行高

二、高三普职分流,无障碍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推进公办职业学校改革,加强合作办学,全力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全年完成中职招生2.5万人以上。畅通出口,拓宽渠道,努力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9、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整合教育内部和部门、行业职教资源,加快市、县职教中心建设,加大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养、培训和重点骨干专业、精品课程培育力度,增强办学基础能力。全力争取武胜职业中专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到

位。

10、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理念和制度。深化招生、学籍、教学等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探索、完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一年的做法。

11、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培训。

12、巩固普通高中教育成果。稳定现有普高招生规模,做好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继续保持高考全省领先水平。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加强高中招生及学籍管理。科学指导普高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学校,严格控制普高建设新增负债。

(四)加快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条件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合格达标

13、以2008年迎接办学条件合格验收为目标,启动和加快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中心、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教师宿舍等项目建设,完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配备。加强招生工作,完成高职学历教育招生1000人以上,中职招生2000人以上。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突出办学优势和特色。

14、进一步完善广安电大办学条件,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完成高等学历教育招生500人,短期培训2000人。

(五)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推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

15、积极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进一步落实支持政策,重点引导非财政性资金投向民办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

16、强力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设置与招生广告审批、财务监督、督导评估等制度,全面开展民办学校清理整顿工作,切实规范办学条件、内部管理、办班招生、教育教学行为,大力加强对民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校车安全、住校学生安全及财务安全的管理。

(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17、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倾向和影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充分发挥关工委的作用,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18、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加快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招生制度,积极推进初中毕业及升学考试改革。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19、继续加强专题教育。认真落实艺体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禁毒教育、艾滋病防治、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的教材、师资、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强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非智力素质。

20、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完善市县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在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七)突出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深化“市级师德建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探索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新路子。及时补充、合理调配教师,进一步加大城乡教师交流互动力度,保证正常教育教学需要。

22、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继续推进新一轮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深入开展教师新课程、新理念、新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好各类学历教育、专题研修,大力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在教师节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全市教育系统掀起“创优争先”的热潮。

23、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在全市推进教师“维权工程”、“健康工程”、“安居工程”、“困难职工关爱工程”等教师实事五大工程,尽力解决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同时,认真做好老干部、老教师工作,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八)维护安全稳定,切实保障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24、扎实抓好学校安全。加强学校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深化“警校共育”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认真落实既定的安全责任分解、安全检查、日常登记、隐患排查和整改、应急处置、信息报送等工作制度,重抓安全教育防范,及时整改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依法合规做好教育保险工作,积极推进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25、切实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加强信访基础工作,加大信访件的办理力度,增强工作时效性,不断提高信访工作质量。

26、继续抓好各类招生考试安全。严格执行招生考试有关规定,重点加强各类考试的安全和保密管理,顺利完成普通高考、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任务。

27、积极解决教育遗留问题。按照市、县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协助或主动做好对义务教育保证金、教育负债等遗留问题的解决。

28、全力做好“防邪”工作。落实工作责任,掌握动态信息,抓好教育系统涉“邪”人员日常监管,严防已转化人员反弹,坚决杜绝“邪教”渗透进校园。

&nbs

p;

(九)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29、全面开展教育资助行动。多方筹措资金,牵头做好资助5000名贫困中小学生入学、资助1000名新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入学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认真开展高中阶段贫困学生学校减免学杂费工作,切实保证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上级政策性补助资金全额落实到人,继续做好大学生助学贷款和政府资助金发放工作。

30、大力推进城区学校建设。加快广安市区和区市县城区学校建设,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城区近郊失地农民子女入学问题,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

31、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合理利用农村学校闲置校舍,完善农村学校寄宿条件,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十)加强党团工作、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进一步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32、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群团工作。健全完善党务工作制度,坚持开展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校团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深入开展“汤群芳”式先进人物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33、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和警示教育。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

34、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化学校校务公开,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认真解决中小学乱订资料、乱补课、乱办班问题,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辅资料管理规定,巩固治理乱收费成果,确保教育行业风气明显好转。

35、大力加强机关形象建设。继续巩固深化教育行风集中整顿成果,坚持不懈开展市、县教育局机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机关干部学习培训,强化公务员从政规范,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高机关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做好统一战线、教育宣传、教育志编撰、保密、档案、计划生育等工作。

6.《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六

一、工作目标

1.以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为抓手,深入推进社区教育,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建立“两校”长效管理制度,整体提升“两校”工作水平和教育培训质量;创建合格“两校”12所,优秀“两校”8~10所,75以上的行政村、居委建立社区学校;

2.大力发展

成人教育,加快推进成教中心标准化建设。巩固发展东港、锡北、羊尖成教中心校,力争2~3所成教中心校通过市标准化建设的评估验收;

3.认真做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全区农村青壮年农民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达80以上,全员培训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镇(街道)社区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决定》、市农教办《关于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基地建设,丰富社区教育培训内容,提升社区教育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氛围。围绕落实新五件实事工程和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镇成人教育中心主体和“两校”主阵地作用,以争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为动力,进一步发挥区社区教育网站、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网站和镇成人教育中心网站作用,紧密结合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技能技术培训,创建合格、优秀“两校”,评比社区教育培训先进单位等活动,深入开展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农民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社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

3.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载体建设。要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方案的通知》(苏教职[2006]17号)精神,完善联席会议制、督查管理制、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等制度,以争先创优和规范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创建工作,着力推进东亭街道、安镇镇、东北塘镇、鹅湖镇等四个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完善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积极发挥农村教育培训基地的骨干示范作用,不断提高我区社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培训载体建设发展水平。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视导活动,引导基层单位和“两校”加强社区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开拓教育培训服务新领域,更好地发挥基层社区教育组织的主体作用。组织各镇(街道)开展两校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激发基层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现代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培训网络。

4.加强资源整合,走“社区教育推动、条线部门协同、三级网络培训共同参与”的办学之路。以社区教育学院和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资源,进一步强化成人教育中心校与有关单位、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协作,进一步强化骨干型社区教育培训基地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发挥__电子职中、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社区教育培训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区就业培训定点单位和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办学积极性,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全面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5.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一是组织开展理论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专职管理人员工作效能。二是继续建好一支稳定的社区教育联络员和志愿者队伍,做好业务指导和信息沟通工作,齐心协力,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三是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聘请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擅长教学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的管理和教学培训工作,确保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发展。

7.《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七

±500 kV天生桥-广州直流输电系统是中国南方电网第一条长距离、大容量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自2001年6月双极投运以来,累计转运电量超过350亿kWh,不仅在实施西电东送、促进东西部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推进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总结一年来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分析、处理运行中发生的异常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反事故措施,不但可以减少影响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隐患,还有助于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1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运行概况及主要异常

1.1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运行概况

2007年,天广直流系统主要运行指标如表1所示。

2007年,天广直流发生双极闭锁1次,双极相继闭锁2次,单极闭锁10次。其中,控制保护系统故障导致闭锁6次,直流线路(含接地极线路)故障导致闭锁5次,站用电系统故障导致闭锁2次。

1.2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主要异常

2007年,影响天广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主要异常有:

(1)逆变侧极I高压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异常

从2007年4月开始,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出现类似高肇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异常波动[1,2]现象,经分析和处理确定异常原因为逆变侧广州换流站极1直流线路电压分压器对应的光电传感器故障[3],不得不多次停运极I更换相应光电传感器模块,而且还因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异常引起了多次直流系统强迫停运:04月27日,逆变侧极I直流零电流保护动作[4],闭锁极I;06月20日,逆变侧极I直流滤波器过负荷保护误动,停运极I;09月11日,逆变侧极I换流器开路保护误动,停运极I[5]。

(2)线路故障

直流输电系统线路长,经过的区域环境复杂,运行经验证明属于容易发生故障的设备[6]。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共发生线路故障15次,其中6次导致相应极停运,9次通过重启动恢复正常运行。15次线路故障中,10次为高压直流线路金属性接地故障,仅在08月11日极II有1次重启动不成功,导致极II闭锁;而另外三次高阻接地故障及两次单极大地回线方式下的接地极线路故障,均直接停运相应极。

(3)低压直流系统故障

11月03日,广州换流站直流场刀闸、地刀出现自动误分合动作,原分闸位置设备出现合闸操作,合闸位置设备出现分闸操作,导致双极状态紊乱并相继闭锁。后检查发现由于设备绝缘故障导致220 V交流电压串入110 V低压直流系统所导致。

1.3 其他

(1)换流变

由于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设计上存在缺陷,运行以来,已有多台换流变压器发生严重过热性异常故障,送至厂家解剖发现部分绕组出现断股、断线故障。2007年02月,广州换流站将2006年11月发现乙炔和总烃超标并增长明显的#408327换流变压器送至沈阳变压器厂以更换故障绕组;但在5月,又发现#408329换流变压器乙炔和总烃含量异常并有缓慢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此时广州站暂时无备用换流变,于是在8月中旬#408327换流变完成修复并运回至现场之前的三个月时间内,为防止#408329换流变的运行情况恶化,不得不对#408329换流变所在的极I所带的最高负荷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08月20日,用修复的#408327换流变更换#408329换流变后,天广直流输电系统双极恢复了正常运行,并随即将#408329换流变运至厂家进行检修。

(2)水冷系统

天广直流水冷系统自2006年年度检修期间彻底处理后,运行一直相对较平稳。2007年,未发生因水冷系统故障导致的强迫停运,只是在05月18日、05月26日、06月03日、07月01日、12月29日和30日,马窝站发现水冷系统发生漏水,于是申请停运相应极后进行了相应处理。

2 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主要异常情况分析

2.1 直流电压测量异常情况分析

2.1.1 直流电压波动异常情况分析

从2007年4月开始,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出现类似高肇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电压异常波动现象,电压波动并无明显规律。逆变侧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线路电压波动范围20 kV左右,较正常值偏低,且极控系统控制方式在定电压控制方式和定熄弧角角控制方式间频繁切换;天生桥换流站波动范围15 kV左右,较正常值偏高。两站触发角均有变化。

广州站极I和极II的直流电压录波图对比如图1所示。

04月27日22:32,天广直流双极负荷200 MW运行期间,因电压波动异常使整流侧极I触发角降至5°,直流电压无法继续升高,而逆变侧因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偏低,仍在定电压控制作用不断升高直流电压,最终导致直流线路电流无法维持、直流零电流保护动作,闭锁了极I[4]。

经分析,确定异常原因为逆变侧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线路电压分压器对应的光电传感器故障[3],于是在05月02日,停电更换了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回路中的9只光电传感器,之后,电压波动异常现象基本消失。

2.1.2 直流电压测量异常情况分析

但是,这批由德国Siemense公司提供的光电传感器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短短4个月内,陆续有4只出现故障,导致对应回路的直流电压测量偏高,测量值往往突然增大数百千伏,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

这一异常也接连导致了06月20日11:06、14:52,广州换流站极I直流滤波器保护系统2过负荷保护两次误动,以及09月11日13:50,极I换流器开路保护I段误动,均停运了极I[5]。09月13日,更换这一批光电传感器后,再未发生类似异常。

2.1.3 极II直流有源滤波器保护系统2 SIMADYN D装置重启导致电容器过负荷保护误动

12月12日,广州换流站极II直流有源滤波器保护系统2 SIMADYN D装置电源故障,造成SIMADYN D装置频繁重启,10:35,在其自动掉电重启过程中,极II直流有源滤波器保护系统2过负荷保护误动,停运了极II。随即更换相应的SIMADYN D装置电源,恢复了正常运行。

2003年06月22日18:16,天生桥换流站发生过同样的故障,并在22日~25日的在线监测和试验中发现,在SIMADYN D装置的重启过程中,对应的直流线路电压测量值可能偶然出现测量误差,从而造成保护误动。

2.2 线路故障情况分析

由于直流线路故障大多是瞬时的,所以绝大部分直流线路故障可以通过由线路主保护触发的故障重启动功能[7,8]消除,恢复正常运行。天广直流输电工程线路故障重启动功能设定为两次,第一次为全压启动,第二次为0.8倍电压启动,这极大提高了线路故障重启动的成功几率,2007年,仅在08月11日18:40,极II直流线路故障后两次重启动不成功,导致闭锁。

但是,天广直流输电系统针对高阻接地故障的主保护线路差动保护的动作延时和后备保护动作延时配合不合理[9],造成02月03日15:36双极相继发生高阻接地故障、05月09日15:42极I高阻接地故障时,后备保护直流低电压或触发角过大保护先于线路差动保护动作,直接停运了相应极,失去了通过线路差动保护启动故障重启动、恢复正常运行的机会。

此外,天广直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接地极线路故障的动作后果也是直接闭锁相应极,05月27日01:14、06月08日22:04,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接地极线路故障导致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动作,直接闭锁了极I[10]。

2.3 低压直流系统故障情况分析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直流场刀闸和地刀操作控制回路如图3所示,其消弧回路采用控制触点上并接压敏电阻,不符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有关规定;同时天广直流刀闸、地刀操作控制回路提供了双接点,但现场仅采用正极串入接点的方式,这容易发生误动。

此外,事后试验证明,在直流场刀闸和地刀操作控制回路中采用的型号为3225-K175-0638压敏电阻,不能承受220 V交流电压;在220 V电压下,其电阻特性不能返回,呈现低阻状态,并存在着火燃烧可能。

所以,11月03日04:17,广州换流站二次设备出现绝缘故障导致220 V交流电压串入110 V低压直流系统后,站内直流场几乎所有刀闸、地刀控制回路中的压敏电阻被击穿,造成大量设备误动;并导致极II直流保护跳闸继电器励磁,误停运了极II;而极II闭锁后,极I在单极大地回线运行方式下,随着接地极线路地刀0050017和接地极母线地刀005007的误合,引起接地极母线差动保护动作,闭锁了极I。

对此,运行单位首先组织更换了发生绝缘故障的设备和所有损坏的压敏电阻,然后在12月的停电检修期间,改进了直流场刀闸和地刀操作控制回路,将负极接点接入了操作控制回路。

3 改进建议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系统由德国SiemenseE公司设计,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基本有效保证了功率传输的准确稳定和换流站一次主设备安全运行,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3.1 部分保护仅采用单一测量值,容易误动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中,许多保护功能的实现仅依靠监测单一的电压或电流测量值。虽然直流保护系统采用了“三取二”的出口方式[11],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保护动作的可靠性,但是,设置在极控系统中的后备保护如换流器开路保护I段、低电压保护等,或直流滤波器保护系统中的电容器过负荷保护等,一旦对应的测量值发生异常,将直接停运相应极。这不仅接连引起2007年06月20日、09月11日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相应极的强迫停运,还造成了高肇直流输电系统2007年01月15日等一系列强迫停运故障。

针对这一问题,高肇直流输电系统对直流滤波器电容器过负荷保护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电压测量值不合理偏高时闭锁保护的功能。运行经验证明,这一改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电压测量异常引起的电容器过负荷保护误动,因此,建议在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中,采取类似的改进措施。

3.2 线路差动保护与后备保护动作延时配合不合理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针对高阻接地故障的主保护线路差动保护的动作延时和后备保护动作延时配合不合理,在多次线路高阻接地故障过程中,均直接由后备保护动作停运了相应极,失去了通过线路差动保护启动故障重启动、恢复正常运行的机会。尤其在2007年02月03日,双极因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相继直接停运,给系统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

文献[9]深入分析了直流线路故障的过程及特点,指出天广线路差动保护与后备保护配合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这对天广、高肇、兴安直流线路保护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 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动作后果的改进建议

直流线路故障,一般是以遭受雷击、污秽或树枝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线路绝缘水平降低而产生的对地闪络为主,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切除直流电流源,则熄弧是非常困难的[12],将对一次设备和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而对于此类暂时性故障,一旦故障清除直流输电系统可以立即恢复运行[10]。为了既能迅速切除直流电流源、帮助熄弧,又尽可能地避免直流输电系统不必要的停运,对此,极控系统中设置了由线路主保护触发的重启动功能[8]。

但是,在天广、高肇和兴安等由德国Siemens公司设计的直流输电系统中,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接地极线路相关保护的动作后果均为直接闭锁运行极,如上文所述,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中两次在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因接地极线路遭雷击导致直接闭锁。因此,建议接地极电流不平衡保护动作后采用自动重启逻辑,以尽可能的避免接地极线路瞬时故障造成直流输电系统停运。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直流输电系统停运的概率,对于系统的功率输送以及系统稳定有很大益处[10]。

4 结语

天生桥—广州直流输电系统于2001年投运,南方电网以它为系统联络线,形成了我国第一个高电压大容量交直流并联运行电力系统,这也标志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之后我国直流输电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总结了2007年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状况,介绍了运行中发生的典型异常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情况和实施的反事故措施,并针对部分保护功能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影响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隐患,还为进一步确保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卫国,陆岩,阳少军.高肇直流极Ⅱ直流电压异常波动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研究,2006,2(3):23-24.DUAN Wei-guo,LU Yan,YANG Shao-jun.Analysis ofthe Abnormal DC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PoleⅡin the Gui-Guang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Research,2006,2(3):23-24.

[2]吴泽辉,张鹏,左干清.高肇高压直流系统电压波动的分析与处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5):104-107.

[3]张海凤,朱韬析.天广直流输电系统极I电压异常波动原因及其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24):102-104.ZHANG Hai-feng,ZHU Tao-xi.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DC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Pole I in the Tian-Guang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Its Negative Influence[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24):102-104.

[4]朱韬析,欧开健.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直流零电流保护动作原因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录用.ZHU Tao-xi,OU Kai-jian.Analysis of Action of DC Zero Current Protection in Tian-Guang 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processing.

[5]朱韬析,欧开健.逆变侧送极控主系统直流电压测量结果影响分析(一)[J].南方电网技术,2008,2(2):54-57.ZHU Tao-xi,OU Kai-jian.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n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 of DC Voltage Measurements of Master Pole Control System at the Inverter Side:Ⅰ[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8,2(2):54-57.

[6]高锡明,张鹏,贺智.直流输电线路保护行为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14):96-99.

[7]浙江大学发电教研组直流输电科研组.直流输电[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8]王海军,吕鹏飞,曾南超,等.贵广直流输电工程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动功能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23):32-35.WANG Hai-jun,LüPeng-fei,ZENG Nan-chao,et al.Research on DC Line Fault Recovery Sequence of Guizhou-Guangdong HVDC Project[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23):32-35.

[9]朱韬析,欧开健.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录用.ZHU Tao-xi,OU Kai-jian.Research on the High-impedance Ground Faults of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Processing.

[10]余江,周红阳,黄佳胤,等.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A].2007第十一届全国保护和控制学术研讨会[C].2007.

[11]翟永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保护配置的可靠性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研究,2006,2(2):13-16.ZHAI Yong-chang.Analysis of the Protection Credibility in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Research,2006,2(2):13-16.

8.《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八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贸顺差过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中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陈济军认为,这些问题无疑是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的问题,而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打好“组合拳”,将是调控取得成效的积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对此,陈济军指出,当前的经济形势较为严峻,2008年又是落实十七大科学发展观的起始之年,因此,明年宏观调控的力度将比今年更大,其执行力度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完善证券市场机制 将加大流动性回收力度

“十七大”前夕,回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还不曾有哪一个五年,像过去五年这样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在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系列的新政新举,催生了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全新的时代。市场成倍增长对安全与效率提出挑战——尚福林说,过去短短几年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交易量、指数、开户账户、融资量等都呈现了倍数级的增长,对市场运行安全与效率提出了很大挑战,必须对现行发行、交易、清算、过户、账户管理、信息披露等运行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市场效率,使市场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节能减排、建创新型国家

在目前形势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投资过热引发的经济增长偏快发挥效应: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压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另一方面能够扭转投资方向由高污染高消耗行业向低污染低消耗行业转移。推行节能减排工作确实对抑制当前的经济过热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当然,要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在保护环境和抑制经济过热方面“一箭双雕”的功效,尚需在落实责任制和完善配套措施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使节能减排工作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注民生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9.2007年教师教育工作安排 篇九

一、工作目标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推进年,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要在获得“省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区”荣誉的激励下,进一步深化,进一步创新。根据2007年区教育工作意见,确定教师教育工作目标如下:

1.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构筑教育人才高地。畅通骨干教师培养、促进骨干教师

可持续发展的渠道,继续采用选送外培、区内自培和活动推进等多种形式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提高骨干教师高位素养。

2.抓实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根据《__市__区2005-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落实新教师培训等各系列培训,突出师德内容,抓好新课程、信息技术等各类专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提高校本培训实施水平。以贯彻《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抓手,加强对骨干教师发展的引领,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优化校本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努力形成__校本培训特色。

4.多渠道着力,促进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多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高中、职高、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85、98.9、99.7和100,初中、小学教师中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比例分别达70、83,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达3.6。

二、工作内容与要求

1.抓好新教师培训。对2007年进入教师队伍的新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任学科课程标准及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规范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达标活动,热情帮扶,严格考核,促使青年教师稳步、快速成长。

2.促进教师学历提升进程。根据局2010年学历达标要求明确任务,通过组织函授、自考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特别是要加大高中教师合格学历和初中、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学位)的提升力度。

3.落实教师全员培训。按《__市__区2005-2010年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全员培训,确保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和培训基地组织的培训。要精选和完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与形式,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专业水平。

4.强化骨干教师培训。①高质量举办区教学新秀教学研究班和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做好研究班第二期结业、第三期开班(含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各项工作。教学能手课题研修班要在特级教师任导师的优势、强势中办出高水平。

②做好选送外培工作。积极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市、省乃至出国培训,多渠道提高我区骨干教师队伍实力。

③实施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抓实已结对学校的培养实施工作,通过双向的听课、评课,以及备课、课堂教学方法等的交流切磋来加速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学校要按《骨干教师培养校际结对计划书》认真落实各项活动,抓出成效。

④办好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坚持骨干教师高层论坛制度化,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论坛举办质量,以此形式引导较高层次骨干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激励他们高位提升,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年内论坛活动向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学能手延伸。

⑤完善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制度。做好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题的更新工作,并不断充实讲座内容。各校要根据要求选好、用好专题讲座内容,不仅要用好本校骨干教师的,同时要用好区内外校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选用中要按要求认真填写《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选用反馈表》和《__区骨干教师专题讲座反馈表》。

5.规范高效实施校本培训。要以《__市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条例》为纲,根据2006年召开的“__区中小学校本培训推进会”要求,切实把校本培训摆上重要位置,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落实校本培训的地位。要着力解决教师发展的内驱力问题,对教师进行责任感教育,进行发展的目标引领,落实推动机制。要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统筹,落实好各层面、各部门在校本培训中的责任。要抓实常规校本学科教研活动,花力气将这一最常态、最基本的校本培训形式抓出成效。要关注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以优化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切实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组织校本培训诊断与指导活动,推进校本培训的均衡发展。

6.扎实开展各类专题培训。①深入开展新课程培训。根据新一年课程改革推进的要求,按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两个模块,组织高中教师参加岗前培训以及后续培训。小学、初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要在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效能上下功夫,为确保我区课改实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跑地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10.《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局组宣科本着务实、求真、创新的工作作风,严格贯彻执行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党建、宣传工作要求,落实区教育局《2006年组织宣传工作意见》,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及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抓住组织工作的重

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党建为抓手,以宣传为辅助,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文明、和谐、均衡发展的庐阳教育,实现实现我区教育改革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06年组宣科工作突出三大亮点:

一、“五个加大”推进两支队伍建设

1、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市教育局师培处干部培训计划,制定《庐阳区教育局“十一五”干训计划》,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提高干部的自身修养及管理水平。今年5月和11月,分别组织24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了2006年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8月下旬举办了庐阳区教育系统第四期校园级干部培训班。

2、加大“两支队伍”建设力度。06年组宣科按照局党委要求,积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对拟提拔的中层干部进行了民意推荐测评及考核,并根据实际考核情况,提拔任用了21位校级干部。同时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做好人才梯队的建设,为我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积极组织区教育系统优秀人才参加“合肥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我区共有5名同志被评“合肥市第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辐射作用。

3、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从老城区学校选派10名优秀副校级和中层干部,到杏花上划8所学校担任校级干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增强依靠制度选人用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开展干部任前谈话,促进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5、加大基层党支部建设。4月下旬举办了“庐阳区教育系统第二届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杏花八所学校进行了党支部改选,健全上划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荐淮三小唐永龙书记参加区第七届书记讲党课决赛获得特等奖。

二、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

2006年局党委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在老干部工作管理中以为老干部作好服务为宗旨,以老干部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到老干部中去,紧紧抓住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这条主线,着力解决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爱护老干部的价值资源,我们争取做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以爱心、诚心、虚心、耐心去面对每一位老干部,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制定了“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在政治待遇上,为老干部征订了报刊杂志,组织部分老干部代表参加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举办的“合肥形式报告会”,听取市委副秘书长汪德满同志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组织离休老干部观看“长征胜利70周年”电影展,举办离退休同志文艺汇演。在生活待遇上,为老干部征订《老年保健知识集萃》;组织老干部定期体检;每逢佳节单位领导组织相关同志上门慰问离退休老同志,使他们在晚年期间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三、教育宣传成效显著

2006年教育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省市各家宣传媒体、庐阳教育信息网及《庐阳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及时地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组织策划了区教育系统整治“四乱”活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策划出台了《庐阳区教育局“关爱教师,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实施意见》,配合各科室做好相关活动的宣传报道,使庐阳教育宣传做到“报纸有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扩大了庐阳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注意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举办了庐阳区首届通讯员培训班。

2007年工作思路

2007年,组宣科将继续沿承2006年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组宣科的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意识,继续加强组干工作的严谨性和专业化,进一步发挥教育宣传的舆论堡垒作用,为全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2007年组织工作总体目标: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两支队伍建设,规范党员管理,力争全年工作实现“一个促进、两个到位、三个创新”:

一、通过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干部

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以庐阳区教育局“关爱教师,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各校(园)领导立足本职岗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学校(园)管理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实现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作为服务职能部门,组宣科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关心校园级干部的身心健康,定期到校园通过谈心、访谈等形式,同时借助“民主生活会”、“

民主测评”、“优秀管理者评估”的机制,帮助校(园)级干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做到“用程序选拔干部,用制度管理干部,用培训提高干部,用实绩评价干部,用温暖关心干部”。

二、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为干部队伍创设和谐工作氛围

1、以加强效能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组宣科职能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坚持“热情、耐心、不推诿”的工作原则,全面关心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他们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并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服务到位。

2、“以领导班子好为关键,以党员队伍好为基础,以工作机制好为动力,以发展业绩好为重点,以群众反映好为目的”作为统揽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把新党员入口关,加强审阅材料的严谨性,做到管理到位。

三、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组宣工作生机和活力

1、创新后备干部的培养、调研工作。以干部任用条例为依据,以德、能、勤、绩为标尺,以年轻化、专业化、革命化为准则,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和调研。在局党委的指导下,科室相关同志下到校园接触、了解中层干部和下派挂职的同志,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为能干事、想干事、干好事的人才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

2、创新校园级干部培训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校(园)级干部执行政策、方针、路线的重要渠道,07年将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创新培训形式,慎选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充分发挥校园政治学习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开展“书记讲党课”宣传教育工作,是培训工作做到深度化和广度化,达到提高校园级干部整体素质的目的。

3、创新干部队伍交流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宣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干部交流的前期辅助工作,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在管理中的应变能力、大局意识和纪律观念,同时积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007年宣传工作将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任务。紧紧抓住教育均衡发展、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学校管理、校园文化、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弦律,打好主动仗,创新思路,突出特色,深入挖掘,及时宣传推介工作中的新举措、新经验、新亮点,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教师、德育标兵等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挖掘推介力度,弘扬高尚师德,树立良好形象,引导全系统干部教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和落实区教育局党委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大力宣传我区教育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客观展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努力营造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良好氛围。积极建设德才兼备、富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的通讯员和信息员队伍,加强宣传制度管理,明确激励奖惩机制,继续加大外宣工作力度,办好《庐阳教育》,推动我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11.《晋江市2007年教育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学和心理学核心期刊;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4-0044-04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jobs done to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in

China between 1998 and 2007

LIN Wei-peng1,HONG Xiao-bin2,DENG Li-xing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lion,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537000,China;

2.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elected core journ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psychology as their research subject, which can reflect the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in China, analyzed totally 659 empirical research theses about sports psychology, which were published between 1998 and 2007 and selected by the authors via internet and manual retrieval, and reve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are still somewhat inadequa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quantitative study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the normal forms of qualitative study are not sufficiently recognized and valued; localized stud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researchers should keep doing researches on individual cases of competitive sports psychology; deepening the recognition of qualitative study and integr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normal forms are issues that should be showered attention on in future researches on sports psychology.

Key words: sports psychology;core journal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psychology;China

自1979、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相继成立以来,中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运动心理学同样也得到了发展。本文选择能够反映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的体育和心理学核心刊物作为查阅对象,心理学核心期刊包括《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通过网上检索(关键词为体育运动、心理学)与人工查阅的方法对1998~2007年发表的有关运动心理学的文章进行了查阅,并对搜索到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排除研究综述与理论阐述方面的文章,最后确定659篇实证研究论文作为分析对象。

1基本状况

1.1领域分布

中国运动心理学从单一的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到今天的竞技运动、体育教育以及锻炼心理学的多元化研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现代学科的不断交叉与融合,作为体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运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不断产生,如已出版的《体育社会心理学》[1]、《运动直觉研究》[2]。即便如此,竞技运动、体育教育、大众健身3个领域,仍然是现今运动心理学的主流方向,这从我国学者的论著与综述论文中可窥见一斑[3-6]。

1)竞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是竞技运动,研究对象是高水平运动员(在本研究归类中也包括教练员)。其工作重点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技能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3]。中国运动心理学开展初期主要就是以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为重点。20世纪80年代初,由武汉体育学院接管的国家体委重点课题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则是中国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先驱。该课题组对我国的田径、体操、排球等项目运动员进行了各种心理测试,以确定各个项目运动员所需的心理特征[7]。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虽然体育心理学以及锻炼心理学迅速发展,但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仍是主流。从1998-2007年发表的文章来看,竞技运动心理学为339篇,占总数的51.44%。因此,目前竞技运动心理学依然占据着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导地位。

2)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心理学的简称,其研究领域是学校体育,研究对象是学生(在本研究归类中也包括体育教师)。师范院校体育专业通常都开设体育心理学这门课程,这是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9门主干课程之一。体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有效地掌握运动技能和如何通过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两个问题进行的[3]。在我国,体育心理学与竞技运动心理学有着相同的研究历史,但由于奥运争光计划以及竞技体育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体育心理学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已出版相当数量的论著,但多数仍停留于借鉴、移植运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层面。从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来看,体育心理学为170篇,占总数的25.80%。因此,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比例还相对较少,但呈逐年递增发展。

3)锻炼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研究领域是大众体育,研究对象是大众。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运动心理学家开始将注意从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学转移至普通人群身体锻炼的心理学方面,在1988年《运动心理学杂志》更名为《运动和身体锻炼心理学杂志》这一情况中得到证明[8]。在我国,锻炼心理学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起步最晚的一类,但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群众对提高国民素质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增强,活跃在该领域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者也日益增多。1998-2007年,锻炼心理学的论文150篇,占论文总数的22.76%。

1.2研究范式选择

心理学研究范式分为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所谓定量研究是指从数量化的思路出发,运用心理量表或其他手段对心理特征以及心理活动作定量测定,并对所测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9]。而“质性研究”是建立在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开放式访谈、观察和现场分析来归纳出心理活动的全面的解释性理解,并提出新问题[10]。“定性研究”这个概念过于宽泛,所有非定量的研究都可以归入到定性研究的范畴,如研究综述或理论探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是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也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从质性研究概念来看,其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开放式访谈、观察和现场分析。对本文搜索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研究范式进行分析发现,真正意义上的质性研究只有刘方琳、张力为的《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11]。这表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仍然以科学心理学的实证主义道路为主要研究路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受我国心理学主流研究范式的影响。

1.3方法应用

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由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以及具体方法论3者构成[12]。在本文中只考虑收集资料、获得数据的具体方法,即一级方法,以及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的方法,即二级方法,不涉及研究所遵循的哲学指导方法[5]。

1)一级研究方法。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和测量法。其中,以测量法为主,占60.09%。而在选用测量工具时则以采用现成的量表为主,这在所有入选论文中达到311篇,占47.19%。此外,在实验研究中以现场实验研究居多,占18.51%。

2)二级研究方法。对所有入选定量研究论文所采用的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分类,根据统计方法的复杂程度将其分为3类,基本统计方法、多元统计方法和现代高级统计方法。基本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包括协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现代高级统计方法主要是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以基本统计方法为主,占54.25%。在运用高级统计方法上,如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研究较少,占6.08%。40篇论文中都只是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没有一篇论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统计方法。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种统计方法过于复杂,多数研究者对现代高级统计方法望而却步。

2评述

2.1体育心理学研究仍显薄弱,竞技运动心理学应坚持个案研究

在我国,作为与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有着同样历史的体育心理学,无论是在研究数量,还是在研究质量上都与竞技运动心理学相差甚远。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停留于模仿、照搬、借鉴运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缺乏自己独立的研究体系,这可以从目前体育心理学的论著中略见一斑。查阅国内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运动心理学论著,可以发现体育心理学的论著是最多的,这说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多处于理论探讨、哲学思辨状态,缺乏真正意义的深入实证研究。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理论性问题表现在缺少有特色的研究、缺少高水平的研究、缺少系统化的研究、缺少服务性研究;实践性研究表现在研究设计不合理与研究结果不真实上[13]。对近10年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发现,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以教学实验为主,通常采用锻炼或心理干预,分析其心理特征或技能表现的变化。

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特别是参与竞技运动的运动员,对于这样的特殊群体想采用通则式研究,获得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因果规律,通常的结果是不理想的。一是高水平运动员群体数量本来就少,想要采用大样本研究不易;二是获得的结果应用到不同运动员身上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从运动训练实践的角度来看,竞技运动心理学应当更加重视个案研究的应用。个案研究在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中之所以应当被重视,在于其特殊优越性:第一,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个体的探讨,如对奥运会冠军的个人发展历程,以及在这种历程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第二,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事件变化过程的深入探讨;第三,个案研究方法有助于节省研究资金[14-15]。

2.2定量研究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调查研究中,对于问卷选择或者编制的问题应得到足够重视。问卷选择时要与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相适应。此外,有些研究者直接翻译国外量表进行研究,这种“拿来主义”没有考虑问卷翻译的语言等值性、文化适应性,也没有进行信效度检验,其后果直接导致研究结果的不真实、不可重复。我国学者高旭、毛志雄[16]就对国内体育领域滥用SCL-90量表提出了质疑。张力为[17]曾指出我国学者在借用外国自陈量表所存在的文化适应问题。在问卷编制上,许多研究没有严格按照纸笔测验编制的要求,对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特别是问卷的结构效度应当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看模型结构是否与数据拟合。

在实验研究中,实验设计和实验程序交待不清楚。在实验设计上,许多研究在对被试者分组时往往都没有经过随机化处理,以自然班组或依照个人意愿进行分组。此外,我们都知道,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一个区别就是定量研究结果具有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如果实验设计不合理,特别是实验程序交待不清楚,其他研究者很难能够依照你的研究进行重复实验,即使做了,得到的结果往往也是不一致的。

2.3演化对质量研究的认识、整合“定量”与“质性”两种范式

由于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导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依然以定量研究范式为主,对于质性研究范式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对于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是有一定概念的。但由于语言翻译上的问题,大多研究者都把“定性研究”这个概念当作“质性研究”。如有研究者对运动心理学研究论文归类时将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类[18]。其实不然,定性研究主要用思辨的方式对研究现象进行解释,不要求研究者自己进入实地开展实征研究并提供第一手资料,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都一样要求研究者深入实地开展实证研究,都很注重研究方案的设计,并都有一套规范的研究程序和操作技术[19]。可见,定性研究与质性研究之间是不等同的,甚至在英文中找不到定性研究这个单词。

与量化研究范式的检验假设相反,质性研究范式被认为是一种假设生成研究。Locke(1989)[20]在其早期的著作中曾指出,质性研究方法的规则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要求苛刻,也正是因为质性研究的这一特点为研究增加了许多创造性的机会。强调质性研究,并不是排斥量化研究[21]。这两种研究范式都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方式。目前,虽然国内已有讨论在心理学研究中将“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进行整合的文章发表,但基本停留于讨论两种方法整合的必要性以及整合的理论模型,并没有在操作层面上探讨两者之间的整合,也没有具体的整合研究报道。如何将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心理学研究中整合,将是心理学家包括运动心理学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在研究领域上逐步拓宽,但仍以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为主;在研究范式上仍以定量研究为主;在研究方法应用上呈现多样化,多种方法、手段结合的态势;在研究特色上,本土化研究初现端倪。尽管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对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的把握与应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存在的差距,特别是在研究方法的应用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借鉴和引进西方先进理论、方法、手段和技术的同时,应根据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以及体育体制,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心理学研究道路。我们相信,伴随着中国体育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将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季浏,朱学雷. 体育社会心理学[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 王斌. 运动直觉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力为,任未多.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张力为,毛志雄. 运动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姚家新,徐霞. 中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体育科学,2004,24(10):38-45.

[6] 姚家新,张力为(执笔),李京城,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1-10.

[7] 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研究[G]//国家科研课题论文汇编.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1982.

[8] 季浏,罗伯特J科克比. 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8-11.

[9] 王重鸣. 心理学研究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0]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 刘方琳,张力为. 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24(11):37-44.

[12] 石岩. 体育心理实验设计[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3] 代军,卢塞军,郝国栋,等. 运动心理学发展动态分析——第28届国际心理大会综述[J]. 体育学刊,2005,12(6):136-139.

[14] 张力为.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68-269.

[15] 陈伟伟. 拉拉队效应的运动心理学分析[J]. 体育学刊,2006,13(4):47-49.

[16] 高旭,毛志雄,霍鑫. SCL-90在国内体育领域中的误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140-142.

[17] 张力为,符明秋. 借用外国自陈量表的文化陷阱[J]. 心理科学,2000,23(6):729-731.

[18] 陈剑锋,颜军,黄美蓉. 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展望[J]. 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26-28.

[19] 陈向明. 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0] Locke L.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a form of scientific inquiry in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89,60:415-442.

[21] 闫挺,毛志雄,连文杰. 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 体育学刊,2007,14(4):119-124.

上一篇:税务所所长“和谐家庭”事迹材料下一篇:用安全敲开幸福之门演讲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