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哲理散文

2024-10-13

敬畏自然哲理散文(精选10篇)

1.敬畏自然哲理散文 篇一

哲理故事:敬畏

哲理故事:敬畏

公元3,前赵帝国的征东大将军石勒攻破了幽州州城蓟县,他大开杀戒,不仅处死了一心想做皇帝的王浚,而且将幽州的一万降兵全部屠杀。一时间,人心惶惶,王浚手下的属官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到石勒的营门前请罪,敬献的财宝堆得像小山一样。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只有一个人不为所动,他就是尚书裴宪。

石勒很快听说了这事,立刻派人将裴宪召到了自己的帐下,问他说:“王浚在幽州暴虐无道,人神共愤,我现在兴兵诛杀了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大家都来庆贺、谢罪,请求得到宽恕,唯独你不肯来,是何道理?你还和王浚同流合污,不知悔改,难道就不怕杀头吗?”

裴宪神色坦然地回答说:“我们几代人都受到晋王朝的恩惠享有荣耀,王浚虽然粗暴凶恶,行为不端,但他毕竟还是晋王朝的封疆大臣,我怎能怀有二心?既然明公不想以仁义教化天下,而一定要用酷刑治理幽州,那么,被您杀死,就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要逃脱呢?”说完,一个参拜的.礼节都没有,就昂然转身,向外走去。

石勒一愣,赶忙请裴宪留步,亲自下座向他道歉,用对待宾客的隆重礼节来招待他。

后来石勒下令清查王浚及其部将、属官等的家产,发现他们每一家都有巨额的不义之财,唯独裴宪家中只有一百来本书和食盐、谷米各十余斛。石勒闻报,感慨地说:“裴宪真是名不虚传啊,这次战斗的胜利,我不喜得到了幽州,喜在得到了裴宪这样的廉洁、忠贞之臣啊!”

人们发现,杀人不眨眼的石勒居然也有所敬畏,他每见到裴宪时都会躬身起立,满怀敬意。正是这样的敬畏,让石勒成为了后赵的开国皇帝,开创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三国时,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匈奴派使者前来晋见。面对这扬我国威的外交场合,曹操对自己的相貌有些不太自信,便找了一位大臣来代替自己,他则扮作侍卫,手握钢刀,站立在坐榻旁边。事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观感,使者回答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在这个著名的“捉刀”的典故中,被曹操找来代替自己的人,就是名士崔琰。崔琰让曹操如此看中,不仅是因为他长得漂亮,而且他的耿直让曹操也十分敬畏。

建安十年(2),曹操打败袁绍后兼任冀州牧,有一次,他查看冀州户籍档案后,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昨天查核户籍,人口有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他转头问身边的崔琰说:“你看这里能征兵多少啊?”崔琰面色沉重地回答说:“现在九州分裂,袁尚、袁谭兄弟二人大动干戈,冀州地区尸骨遍野。没有听说王师以仁政为先导,访问民风民俗,救民于水火,反而却算计甲兵多少,把它当成头等大事,这难道是我们这个州的百姓所期望于明公您的吗?”

听到他的回答,在座的人都不禁大惊失色,要知道曹操的脾气可并不怎么好,作为一个刚从袁绍手下被招募来的人,怎么敢如此说话呢?谁也想不到,曹操肃然动容,当即起身向崔琰表示歉意。

建安十八年(2),魏国初立,曹操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立谁为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于是秘密探访大臣们的意见,许多人都闭口不敢言,就是有意见,也是采用密奏的方式,只有崔琰公开回复说:“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

曹植,本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崔琰的谈论让曹操赞叹不已,说:“崔琰公道无私,高风亮节,怎么敢不听从他的意见呢?”随后便宣布立曹丕为太子。

石勒和曹操都称得上乱世中的枭雄,他们最可怕的地方,不仅在于相信铁骑与刀剑,而且对公道正义心怀敬畏,这让他们不但征服了城市和土地,更征服了人心。在这世上,你所敬畏的东西,正是你内心力量的源泉。

2.敬畏自然 篇二

《敬畏自然》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2、理解本文题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学习反问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课文的作者却主张“敬畏自然”(板书课题),对大自然要又敬重,又畏惧,这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你站在哪一边?且看课文为什么主张敬畏自然而嘲笑“征服自然”呢?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5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并思考:

⑴、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2、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

归纳本文行文的特色:

⑴、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⑵、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

⑶、议论性的散文,主要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显著的特色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和感情色彩。

四、问题探究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⑴、“敬重”意味着应该怎样对待自然?

⑵、畏惧是不是意味无所不为?

⑶、为什么应该畏惧自然?

⑷、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类自己?

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五、小结反思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练习巩固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5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2、搜集资料(练习四)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提问练习一

二、结合富有哲理的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浪迹斑斑的矿空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如: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反思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

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6该课“课外拓

展”部分内容。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锏那苛业挠腔家馐丁?o:p>

三、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

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7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研读课文

1、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3、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5、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①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①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②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③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反思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P28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九)布置作业

3.《敬畏自然》说课稿 篇三

————陈媛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XX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敬畏自然》。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说教材,(一)说教材内容:

《敬畏自然》一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课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从而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学好本课将会为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做好铺垫。由于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特征以及八年级学生的状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②分析、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有层次地表述观点的方法。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目的是使自然界更美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美好。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总之,这三个目标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割裂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我运用点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观点,把握全文。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地震撼呢?然而,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吗?

带着情感和思考,我们来进行下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请同学们简单了解本文的作者)。再此,我会向同学们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重要作品,并让学生做好笔记。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常识修养。

2、问题简介

我会给同学们这样介绍: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在文章中有许多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本文的生字词。

目的是扫除学生的生字词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4、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并且我会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你从文中选出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学生很可能会找到标题“敬畏自然”。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读书习惯。

(三)再读课文,品中心语段: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那一段?”这一步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视点放在最后一段。齐读课文,理出两个层次。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边读边悟,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

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四)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首先我们要思考的题目是:“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句?”

首先让学生自读,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班级交流。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组合要言发”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述,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交流后做出以下归纳:

“如果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们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2、寻觅美点,合作探究。

我由罗素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引入本文也处处有美得存在。

(1)跳读课文,细读美点,寻找出本文美之所在,并说明理由。

(2)美点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可以从句式角度,也可以从情感角度。

这个环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而教师要及时给与点拨提示,多加鼓励。根据学生的回答,尽量设计丰富的活动。我想,学生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点,比如:词语之美,句式之美,修辞之美,情感之美„„

(五)巧拟标题,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学习拟之前,我做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互动评价。最后,我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这个环节体现学科的渗透意识: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四、小结: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类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做这个小结目的依旧是为了提高学生感悟事物的能力,巩固课堂效率。

五、作业: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课下交流。

布置作业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自然和生命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部分: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严春友(不可)征服人智慧生命自然(应该)敬畏和谐 本板书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设计的原则是:简、实、新、精。目的是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说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案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敬畏大自然 篇四

江苏省兴化市钓鱼中心校八(3)班刘汉文

它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部由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虫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它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不严肃的学术著作如同有没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读罢《昆虫记》我颇有感触。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社会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看,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往事。听,一棵棵倒下的参天大树在哭泣,绿色正在慢慢地消失。忍耐了多时的大自然终于爆发了。沙尘暴、洪水泛滥正向人类袭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远去,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于是乎,迷途知返的人类开始了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

岂是如此这般,我只想说四个字:敬畏大自然。自然与人生一样,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她笑,她就对你笑;你对她哭,她就对你哭。不漠视自然,不漠视人性。“敬畏自然”,不是分析哲学,不是数理逻辑。它仅仅是世界上最有可能美好起来的一个庸俗。

法布尔不愧是“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和“昆虫之父”。他是凭借着广播的知识、诙谐的趣味以及精彩的文笔把我们一次次导向昆虫世界的,面对他的诚心引领,我们不仅无法拒绝,而且还会对他充满深深的感恩。因为他让我们最终明白:在这个世上,人与自然需要和谐,人与动物需要友谊。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中的大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坦途。

5.敬畏自然 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语文21号。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敬畏自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敬畏自然》一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属于科学小品文。单元主题为人与自然,要求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这是一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议论较盛,涉及宏大,文句流畅,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从而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一)、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科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和能力目标: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②分析、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的能力②学习本文有层次地表述观点的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

(二)、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1、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我运用点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观点,把握全文。

三、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地震撼呢?然而,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吗? 带着情感和思考,我们来进行下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请同学们简单了解本文的作者)。再此,我会向同学们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重要作品,并让学生做好笔记。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常识修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本文的生字词。目的是扫除学生的生字词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3、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并且我会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你从文中选出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学生很可能会找到标题“敬畏自然”。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读书习惯。

(三)再读课文,品中心语段: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那一段?”这一步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视点放在最后一段。齐读课文,理出两个层次。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边读边悟,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

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四)、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首先我们要思考的题目是:“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句?”

首先让学生自读,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班级交流。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组合要言发”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述,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交流后做出以下归纳:

“如果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们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2、寻觅美点,合作探究。

我由罗素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引入本文也处处有美得存在。

(1)跳读课文,细读美点,寻找出本文美之所在,并说明理由。

(2)美点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可以从句式角度,也可以从情感角度。

这个环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而教师要及时给与点拨提示,多加鼓励。根据学生的回答,尽量设计丰富的活动。我想,学生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点,比如:词语之美,句式之美,修辞之美,情感之美„„

(五)、巧拟标题,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学习拟之前,我做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互动评价。最后,我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这个环节体现学科的渗透意识: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6.敬畏自然教案 篇六

蓬蒿(hāo)

咫(zhǐ)尺(chǐ)

狼藉(jí)

呐(nà)喊

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鲲(kūn)鹏

混淆(xiáo)

2.解释下列词语。(出示课件)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

(1).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 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3)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

(4)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 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小结:从整体上看,前面5个自然段,作者重在讨论人类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文章从第6段开始讲“怎么做”

(三)学习课文第六至十段。

第六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七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八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九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十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第二课时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含义】: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矿物留下无数矿坑,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4、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三、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明确]: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指挥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作者进一步的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对比、拟人、反问。

四、小结

7.敬畏自然作文 篇七

辽西盛产小米,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产小米粒大质好,营养丰富,小米面糊糊,小米干饭,小米粥,养育着多少代辽西人从婴儿到成年又到老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仙女仙游凤凰山,爱上了捕鱼小伙,背山面湖而居,并生儿育女,玉皇闻讯后大怒,派龙王吸干了小伙和乡亲们赖以生存的湖水,派天兵强行押回仙女,半空中仙女将珍珠项链抛洒在干涸的湖床上,结果肥沃的湖床就长出了金黄的谷子,使她的丈夫孩子和乡亲们没有因为没了湖鱼可渔而生存下来。这也许就是辽西先人们根据自然的变化变渔猎生活为农猎生活的过渡吧。不知陕北的小米什么味道,但是,几十万解放大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也有辽西小米的功劳吧。

辽西没有什么宏伟壮观的庙宇,但在那沟沟岔岔里却星罗棋布般地坐落着一个个小庙,这些小庙即是新亡人升入天堂的驿站,也供奉着龙王的神位,可见辽西人对水的渴望。辽西十年九旱,可能正是因为干旱才使谷子好吃吧。两年前,目睹了一个小山屯求雨的场面,全屯百十口男女老少齐刷刷地跪在供奉着龙王神位的小庙前,燃高香,焚黄表,咏乞书,献猪羊,磕响头。忘记了过了多少天才下雨,可是,第二天的清晨,全屯都飘荡着诱人的肉香。今天是公元6月15日,距早霜还有90多天了,辽西的很多地方人春以来滴雨未下,两块石头撞击出来的火花就可将这酷热的空气点燃,农民们真是望眼欲穿呀。

如果说亿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是行星撞击或是地壳变迁;如果说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的因盛到衰,是渔猎到农猎又到农耕的演变。那么现实中的十年九旱怎不令人震撼,让人恐慌,使人茫然。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温饱,毁了多少山林,开垦出几垄瘠薄的粮田;为了赶超大国,多少座小高炉将大片林木化为青烟;为了几顿黑色的铁粉,几克罪恶的黄金多少台抽水机象吸雪的蚂蝗,抽干了大地的血脉;为了几斤腥膻的羊肉,踏光了多少青山,为了脚踏的地板,豪宅的修装,肢解了多少活生生的绿树。“人定胜天”,想一想让人心跳,“花点子孙的钱,办点现代的事”。听说了也令人脸红。

8.《敬畏自然》 篇八

1、重点:

⑴ 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⑵ 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

2、难点:

⑴ 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⑵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课时】

1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人类的发展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同大自然的斗争史。过去人们常说,“人定胜天”、“征服自然”,而本文的作者却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作者提出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呢?我们走进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注音:蓬蒿( ) 咫尺( ) 美味佳肴( )

写字:狼 jí( ) 相形见 chù( ) 精美绝 lún( )

解词:相形见绌 自不量力

2、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每组派一代表发言)

3、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顺势理清文章思路。

(最后一段朗读;“敬畏”的含义)

4、作者提出“敬畏自然”的用意何在?(结合课件)

三、重点句子研读赏析

1、质疑探究:

⑴ 自主质疑:

每位同学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有价值的能解决的问题,一个有价值但不能解决的问题。

⑵ 合作探究:

能解决的问题相互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⑶ 全班交流探究:

每一组汇报一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班探究。

⑷ 学法指导:

有价值的问题是指这个问题指向主题;联系上下文理解疑难句;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疑难句。

2、精彩语句欣赏:

文章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形象的语句,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哲理、修辞、句式方面来谈,)

3、思想交锋,辨证看问题:

(朗读情感高潮部分导入)

“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与“敬畏自然”相矛盾吗?,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4、体验反思: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蓝天白云、清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绿色家园中,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我们就行动吧!每个小组利用这个周末搞一次环境调查或开展一次环境保护的活动。在活动之前,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并提出一个行动口号。

5、练习:

撰写活动方案,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板书】

层 人类入无知的小孩 “天人合一”

层 相比人类的智慧相形见绌 敬畏自然──

推 人类智慧只是一种形态 和谐发展

9.敬畏自然作文 篇九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唤醒了我前所未有的思绪和人应具有的本性。文章前端的一句“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看此之后并没任何遐想和感触,但带着题目的好奇性一直读下去后,回想刚才的句子,忽地有一种神秘而不可抗拒的力量震撼我——“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水滴”。

人类永远那么幼稚。每个国家的人都在奋斗,都在拼搏,为了显国威而研制出一艘艘航天飞机,扔几个太空垃圾又算得了什么。而在人类沾沾自喜的后面,隐藏着不可名状的灾难。

人类是聪明的,但聪明的不是人类。一时的利己私欲便可以掩掩实实地遮住了人类所造成的后果的明亮眼睛,即使造成立无法挽救的后果,懊恼抽泣之后,还是有人故态复还。“前车颠,后车鉴”,聪明的人们连这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想不透么?人是聪明的,只是心被利益遮住了光明,失去了明辩能力。

10.敬畏自然,尊重生命 篇十

“5·12”这三个完全不同的数字深深地烙刻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鹤童人的心中。生命因为救护而伟大、生命因为祭奠而永存„„在这一天,鹤童人集聚,一起以生命祭奠生命,为汶川祈福。

敬畏自然,’敬”是心怀对高山流水的虔诚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恭维;”畏”是灵魂深处的震颤而不是软弱的恐惧。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家,也雕琢不出喜马拉雅的雄峻,亚马逊河的奔腾婉转;最有威信的政治家,也统治不了阴晴圆缺与繁星璀璨。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我们对自然表现出集体性的狂妄和疯狂掠夺时,科学家们——即那些离真理最近的人,更多地选择了谦逊。牛顿在后半生已无心致力于科学,而是在神灵的世界里潜心。这说明了什么?也许在宇宙深处,科学和神灵本就是一体的。我们现在所深信不疑的科学,就是自然界的神灵,就是自然界一条条精妙绝伦的定律。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就是对自然的一次成功模仿。那么,我们又怎能不去敬畏这一位赐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发展的智者?我一直深信,是自然的伟力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我们无知时教给我们它运作的定律,当我们错误地滥用了这些定律时,它用灾难的方式给我们以警示。

只有敬畏自然,在敬畏的基础上获取自然的赠予,我们才能以最和谐的方式与自然相处。不得不感叹东方哲学的玄妙——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应该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利用最智慧的结合。

上一篇:电力建设公司汇编下一篇:小升初衔接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