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2024-06-15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精选16篇)

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一个星期,但是内容却很丰富,囊括了大学教师职业规划、国内外教师教育概况、学校的教学规划与建设以及教师授课的准备与技巧等一系列专题讲座,最后还有20分钟的登台试讲项目。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使我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让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尤其是20分钟的登台试讲,让我感觉自己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让我感觉到各位老专家教授的讲课功力是如此深厚,令人敬佩。对此,我就在参加培训学习以来的心得体会小结如下。首先,要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两个月前可能我们还是学校的学生,并没有好好想过自己将来会做什么。但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肩负起了教书育人的重任。此时,我们会有不同的感觉,或兴奋,或激动,或担心,等等,但如同苏铁熊教授所讲,我们首先必须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那么,如何完成这样的转换呢?大家可能在进高校之前觉得高校老师是一份很轻松的工作,每周不就几节课嘛,教完便走人。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意识到,这种想法完全不可取。就拿教课来说,自己上台讲一节课容易,但要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课却是一件需要长期不断摸索的任务。古语云:善始善终。做任何事,一旦开始便要尽心尽力。对于刚刚入职的新教师来说,刚开始讲课必须一改自己的学生气,换之以端正的态度,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角色转换与否的一个标志便是“自主”。以前学生时期主要是按照导师的安排计划做任务,现在我们已经初为人师。按照苏教授的话说,我们需要自主学习、自主工作、自主生活,等等。否则,5年,甚至都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角色转换。

学高方可为师。学并不代表学历,学历只是自己的过去,只是自己进入教师行业的一个前提条件。学,指学问,指自己对所教专业以及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储备。我们常听前辈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太原师范学院的王林义教授对此话做了一个补充: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源头活水。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王生钰教授为了给我们讲两小时的内容,自己研读了5本书,花了两天的时间做PPT。两小时精彩报告的背后是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与5本书内容的提炼,还有几小时精心的准备。所以,他要求我们在给学生上某一门课时,要参考大量的书籍,两三本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苏教授告诉我们要想讲好一门专业课,仅仅讲一门也是不够的,需要我们选择与这门专业相关的其它的专业课都试着讲讲,如此才能明白专业之间关系,如连贯性、互补性等。这样才能站在一个高度来对待某一门专业课中出现的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宝库,便是我们自己的源头活水。然而,要做到这点实属不易。大家知道,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那么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尽管暂时是清澈的,随着时间必将逐渐浑浊。到那时,我们如何向学生提供一碗清水呢?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终身学习观念,紧跟当代知识与技术的发展的步伐。这样便能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知识,才能联系实际,把知识变活。尽管如此这些知识等到学生走向社会时已成为“过去时”。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用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教会他们遇到问题时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启发学生学会动脑筋,用主动积极的态度面对难题。

其次,如何授课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上台后直接面对的是学生,此时便是我们如何把这些知识奉献出来的时候了。授课不等于把知识全盘托出,也不等于简单的写几条名目。王爱玲教授讲,教师站在讲台上如同艺术家走上舞台。教师在台上表演,但作为听众的学生也会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一次丰富多彩的表演。

为此,我们首先要精神饱满,要有激情。激情来自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也来自相信自己能够讲好的自信。有了自信,我们方能用“心”、用“情”去讲好每一节课;要用自身散发出来的“魅力”和“实力”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各取所需。

我们通过语言和文字,简练、准确地将课程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用清晰的思路去引导和调动学生与老师同步思考、理解。如果讲课没有明确的思路,学生可能会茫然失措,不知道我们要讲些什么,更不用说理解内容从而思考问题了。古人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方面要求我们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要有高低贵贱之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基础做出判断,从而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那我们如何对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基础做出判断?王林义教授讲,其实在备课中有一项是备学生。需要我们了解学生们之前的成绩如何、课堂表现如何、作业完成情况如何,等一些列表现,根据这些表现作出对学生能力的基本的判断后,再结合自己的课堂效果做一些验证与改变,不断加深对学生能力与基础知识的了解。所以,这必然要求我们讲课内容分主次,分重点难点。哪些知识是不需要讲的,哪些知识是重点要讲的,哪些知识是针对优异的学生的,都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的课堂反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或引导,或强调,或舍弃,从而做到运用自如,有的放矢。

最后的20分钟的登台试讲对我影响极为深刻,至今都历历在目。为了准备这20分钟的讲课,大家按照尹建平老师的“授课准备与技巧”中所讲的程序,精心准备,力求上一堂完美的课。结果却暴露出来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我并不知道,直到各位专家教授给我指明后才恍然大悟。讲完课后,许丽萍教授就讲课表现指出了几点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就拿我来讲,暴露出来几个问题: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20分钟讲了45分钟的内容;有些定律,概念等讲述的并不完整,没有讲清楚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PPT与板书的配合有重复的地方,没有形成互补与强调;对于各个板块之间的讲述缺乏连贯性,没有对学生的思路形成引导;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以后的上课当中一定会格外注意,力求避免。

对人以诚信,人无不信;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大家已经融为一个集体,为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我们要有诚信,才会互帮互爱,共同进步;另外,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一人多岗,用诚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如此才能为我们的学校不断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篇二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的任职前培训, 是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最终实现教学技能的职业化、专业化, 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的重要环节。岗前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教学技能以及价值观取向, 对于建设高素质、高质量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现行的岗前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和收益, 但同时也遇到了种种问题, 如今随着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 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高校和教师对于岗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培训效益不高

许多高校师资培训部门仅将岗前培训工作当作一项简单的常规性业务工作来看待, 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多年不变, 整体上流于形式, 逐渐忽视了岗前培训本身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没有从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合本校教师的培训实际的计划;许多新入职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目的具有功利性, 认为岗前培训仅仅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的辅助物, 仅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 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且由于我省笔试采用的是开卷形式, 这就更使得部分学员产生轻视心理, 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经常缺席、不认真听课和不认真思考问题的现象, 仅寄希望于最后考前的突击复习和考试过程中的临场发挥, 并且普遍认为自己只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水平就能够胜任高校教师工作, 低估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对于一名合格高校教师重要意义, 使得培训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培训效益不高。

2. 岗前培训内容单一、形式单调, 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岗位要求

十多年来, 各地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基本都是以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4门课程为主, 辽宁省在2011年在对原有教材进行整合和修订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新的岗前培训教材, 修订后的教材内容理论性更强, 教学案例更加丰富和写实, 普遍反响较好, 但是, 从整体上看, 岗前培训工作仍然没有改变以这4门课为主体的授课与考试这种内容单一的培训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新教师对学校情况、教育教学技能特别是教学实践等的培训需求。在培训形式上, 目前高校都是采用以课堂为主的短时间集中讲授方式, 即“灌输式”教学, 形式单调, 并且因为集中授课, 授课教师为保证课时数, 在授课过程中则会选择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很难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展开, 这使得参加培训的教师很难全面掌握课程内容, 更谈不上加以熟练运用。

3. 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难以并驾齐驱

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理论学习, 是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但新教师所缺乏的不只是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 更要懂得如何有效地将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如何在教学技能方面获得较大的提升。目前, 多数高校实施的岗前培训理论课程的授课缺乏应有的研讨、示范教学等环节, 授课教师只将书本知识讲授完毕就认为教学任务完成, 忽略了对于新教师教学教法的示范和引导, 而作为新教师多是疲于应付4门理论课的考试, 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充分贯彻岗前培训的核心理念-即对新教师教学能力及技巧的培养。按照以往这种重理论、轻技能的做法, 学员即使通过了岗前培训考试, 但却没有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导致出现虽有满腹知识却难以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现象。

二、新时期改进高校岗前培训工作的几点想法

1. 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 端正培训态度

高校师资培训部门应真正地从“有利于新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养的提高, 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的高度来认真组织和开展岗前培训工作。每年年初, 学校师资培训部门应该结合该年度学校教学和科研实际, 制定本年度的培训计划, 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 培训前应由学校有关主管领导召开岗前培训动员大会, 将参加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新教师阐述清楚, 引起新进教师的足够重视。

学校师资管理部门要切实将岗前培训作为一项能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水平的工作, 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普通的常规业务工作去完成;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要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如何提高个人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上, 如何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上, 注重岗前培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 而不是将通过岗前培训考试取得证书当作培训“终极目标”, 而是应该争取能够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2、择优选拔授课教师, 充分发挥授课教师模范作用

岗前培训是新入职教师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课, 将对新教师提高从师素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 学校师资培训部门在选聘授课教师的过程中, 应充分了解该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并结合授课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 对授课教师的从师素质、教学及工作态度, 以及教学能力进行多重考察。选聘非常优秀的教师作为岗前培训教师, 不仅有利于入职教师更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 也会在入职教师的脑海中留下楷模印象。总体来说一名优秀的岗前培训教师一般应具备以下几点:

首先, 授课教师应该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于教育教学方法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 教学成果突出, 善于引导和开发受训教师的教学科研潜力;其次, 授课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对于教育科研工作一丝不苟。此外, 独特个人魅力以及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也会让岗前培训课程本身增色不少, 产生意想不到的培训效益。

总之, 岗前培训其实就是新入职教师转变身份后的第一堂教学示范课, 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个人魅力都会对受训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3. 制定高效的课程安排, 丰富培训内容, 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和优化培训课程体系, 丰富培训内容, 不仅是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重点, 也是难点。新时期的岗前培训可以在原有的4门核心理论课程的框架之上, 结合学校实际和师资队伍特点, 在岗前培训课程中增设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示范、授课实践环节、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讲座, 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为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设计, 岗前培训课程的开展可由学校和学院协同完成, 学校负责做好4门核心理论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讲座以及校史、校规等课程的授课教师选聘、课程安排工作, 在合理安排课程时应保证足够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和经验交流等环节, 以保证受训教师有足时间来消化吸收、掌握所学知识;学院注重结合学院各自特点做好院史、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师范授课等相关培训内容, 学院可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教法老师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为每位新教师制定聘请一位教学导师。教学实践可采取学院公开课的形式由学院教学委员会进行听课并及时评课, 使新教师能及时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明确自己在教学教法等方面的优点或不足, 与此同时, 还要组织新教师到教师素质好、责任心强、讲课受到学生高度评价的教师课堂听课, 使他们直接感受优秀教师的授课风采和魅力。另外, 要组织新教师相互听课、评课, 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采取以上措施可使得新教师获得有益的经验, 帮助新入职教师较快适应高校教师授课模式。

4. 对新教师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

从早期孔子时代, 到现在的大学课堂, 每一节课都要采用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大学基本的授课方法是讲授法, 近年又大多采用课件和多媒体教学法。现今的高效课堂教学大部分采用课件多媒体教学, 甚至有人认为大学课堂都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实际上, 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并不都喜欢多媒体, 有的甚至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反感。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因此, 高校新教师必需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此, 在新教师的岗前教育教学培训中, 还要让他们学会多种教学方法, 不仅能讲授, 也能运用先进技术, 例如, 理科教师要学习课堂上的直观演示实验、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的运用,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教学手段。此外, 还要让新教师学会怎样结合身边的实际进行教学, 怎样运用肢体语言、简笔画等。每一位新教师还必须了解, 课堂理论教学必需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际、讲授空洞无味的局面。

5. 大力推进网络课堂建设, 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 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网络课堂已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网络学习形式之一, 它方便、灵活, 不受时间、地点的束缚和限制, 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登陆学习。学校和学院应密切配合, 在保证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积极创建网络课堂和学习论坛, 及时将岗前培训授课视频、课件以及相关教学材料上传及更新, 鼓励教师利用学习论坛进行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 共同承担起网络课堂和学习论坛的维护工作,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总之,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在实践中都应受到高度重视, 根据学校和新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 不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新教师尽快实现职业角色转变, 更好的履行岗位职责提供有计划的、系统的岗前培训。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大胆创新, 切实贯彻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促进岗前培训效果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使之真正发挥出“启蒙”功效, 为新教师过好职业生涯“入门关”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培德, 胡志民.员工培训与发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15-32.

[2]郭京东, 张立兴.人员培训务实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学出版社, 2008:18-36.

[3]郭伟东, 王天翔.对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8) :975-976.

[4]毛丙波.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优化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8, 32 (5) :136-137.

[5]白晗.浅谈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岗前培训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7) :44-45.

[6]杨忠辉.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4, (5) :56-57.

[7]毕晖.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创新设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 (3) :176-177.

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岗前培训 实践

一、岗前培训制度的建立

1993年10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1]。1996年 4月 ,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实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强调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规定岗前培训为高校青年教师从教后首要的必须的培训,1997年 1月又下发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和《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作为各高校岗前培训的行动指南。现在各级师资培训中心都是据此组织实施岗前培训工作的。

《细则》中明确规定岗前培训的对象为“新补充到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或其他人员。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毕业生,可免修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以“《指导纲要》为依据,包括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形式以“集中授课为主,可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课堂教学实践或讲评等”

二、岗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岗前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明确

青年教师对岗前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明确,认为,岗前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岗前培训理论课考试,进而获得教师资格证,为将来的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做准备,功利性目的性太强,和岗前培训的本意背离。

授课教师对岗前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明确,将岗前培训视为单纯的理论教学。缺少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多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

岗前培训的组织机构对岗前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明确,仅将岗前培训视为一种常规事务性工作,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意识,更不能根据新进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合适的培训规划。

2、重视理论教学,轻视能力培养

现行岗前培训主要以理论教授为主,轻视能力培养。青年教师固然需要学习掌握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但是,岗前培训的目的绝不仅仅如此,师德的培养、教学技巧的提升、科研能力的提高等等同样重要。[2]

三、对于高校岗前培训工作的一些思考

1、提高认识,明确岗前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首先要对岗前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在培训前,要做好新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使新教师认识到岗前培训对其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避免一味追求考试结果而忽视培训过程,力争使新教师通过岗前培训系统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同时深刻理解做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做到以德育人,依法执教。

2、建立全省范围的岗前培训教师资源库

授课教师的选择,是新教师岗前培训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直接影响参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现在我省各个培训点高校的做法,基本上是在自己学校内部或所在城市的其他高校聘请授课教师,这样不能达到全省岗前培训教师的最优配置,可以借鉴广东省高校师培中心的做法,遴选在相应学科有影响,对其他教师具有权威性和指导作用,并有岗前培训经验的教师,建立全省范围的岗前培训教师资源库。然后由省师培中心统筹安排全省各培训点的课程,达到全省岗前培训教师资源的最优配置、最高效利用[3]。

3、开设各类讲座,进行多元化培训

以名师专家讲座为第一课,加强岗前培训的师德教育;邀请讲课比赛获奖的青年教师给参加岗前培训的教师示范获奖课程,由于都是青年教师,很容易产生共鸣;开展校本讲座,通过介绍学校的历史和发展历程,使新教师对学校有全面的了解;开展人事、教务、科技等职能部门的专题讲座,使新教师对于和自己相关的各项人事、教学、科研政策、规定有全面的认识,以利于将来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4、结合学校特点,组织参观考察

以我校为例,作为煤炭行业类高校,我校有其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特点,组织新教师到相关单位参观考察,通过和企事业单位领导、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直接交流、实地考察,可以增强新教师对相关单位的直观认识和了解,对其将来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展大有裨益。

四、结束语

新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的生力军,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把新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充分考虑新教师的个人和发展需要,增强创新意识,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岗前培训工作,努力促成新教师从一个毕业生到一个称职的教育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

[2]曾凤玲,黎辉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创新实践与问题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3):91-93.

4.高校教师培训总结 篇四

通过这次培训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等的学习,以及聆听丰富多彩的讲座,总结了以下心得体会。

一、对高等教育的学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二、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道德主要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的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去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以外,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的平衡,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此外,通过学习,我也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不平衡性,矛盾性等方面的特征,而影响大学生的因素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性,以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发展,培养其各种能力,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对教育法规的学习,明确了高等教育法与教师权利和义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

5.高校教师集中培训总结报告 篇五

如何科学地评价老师的工作绩效是高校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老师作为最受人敬重的职业之一,今日第一我给大家整理了高校老师集中培训总结报告,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高校老师集中培训总结报告篇一

**学院高校青年老师培训于7月初在我校东校区行政楼三楼报告厅完成,高校青年老师培训是高校新老师培训的起点,是使青年老师较快达到岗位职责要求的一项基本职业培训和重要环节,对加强青年老师训练教学技能的形成、职业道德的培育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学习我充分的熟悉到,老师成长是老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特性的提升。高校青年老师培训作为新补充的高校老师的职业培训,其质量和效果将影响年轻老师的教学效能,进而影响到整个老师职业生涯中对老师行为起调整作用的老师态度。把握新老师入职初期专业成长的特点和需要,构建高校老师岗前培训新体系,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也是新老师成长与进展的需要。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是指老师的职业道德,是老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学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贵不在于“谈'而在于“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老师是社会的典范,人格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同学进展的引路人。所以老师应以其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以身示范。

正如说的:“老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书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所以作为老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领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感染同学。二.加强与同学的沟通沟通

在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与中、学校训练相比,高校老师与同学沟通、沟通较少,这必定对训练目标的实现有着负面影响。而擅长倾听与反思,是老师良好心理素养的体现,是高校老师与同学沟通、沟通的有效手段,更是一种深受同学欢迎的沟通艺术。

另外作为高校老师还必需要懂得训练心理,肯定要留意防止给同学提出过高的目标,或为同学增加太大压力。过高的目标、过大的压力不会促进同学的学习,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带来阻碍个体终身进展的心理障碍。比如最近几年,接连消失高校同学跳楼大事,这不得不引起高校老师对同学心理训练与沟通的重视。

只有具备沟通协调的力量,才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达到训练效果,了解同学的个人观与世界观,随时洞察同学中消失的新现象、新问题。

三.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青年老师是高校中的活跃力气,是打算高等学校进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的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大部分青年老师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就站上讲台,缺乏必要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阅历,因而给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带来影响。所以,提高青年老师的教学质量成为各大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依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老老师所授阅历,我认为高校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应从如下做起:

(1)尽快完成从同学到老师身份的转变。老师应充分备课,广泛阅读教学资料,消退对课堂教学的害怕,建立自信;

(2)增加自身的教学综合力量。除了熟识教材内容细心备课,还需要潜心讨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所讲内容不断加工、改造、拓展学问面,引导同学触类旁通。在授课过程中,还应不断的调动同学听课的乐观性、掌握教学节奏和管理课堂等,提高教学组织管理力量。

(3)提高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要使同学学到的学问能够和身边的事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加同学学习的爱好,提高同学观看问题、分析吸取新学问以及科研创新的力量。

四.加强学术讨论,提高科研力量

教学质量是一所高校的生命线,质量不仅保证生存,也是保证高校过得更好所必需的;科学讨论则是一所高校活力的源泉,活力的丢失也可威逼到生存的基础.因此,会教书的老师是好老师,会进行讨论的老师是好老师,既会教书又会讨论的老师是更好的老师.科研除了需要广博精深的专业学问外,还必需具备直观,灵感,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的力量,百折不饶的意志品质等.因此,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往往会在教学和科研的思维转换中,倍感身心的疲乏,尤其是教学工作量过大,教学压力过强的状况下,消失力不从心,无所适从的心情,我也曾感叹做一个好老师好难。大多数年轻老师的科研包括我自己都处于较低水平,但科研的增长将会导致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应毫不迟疑地投身到教学和科研中,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

促进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依据自身的总结,在提高科研力量上有如下体会:

(1)要明确阶段性目标,学会忍痛割爱。

(2)平常积累,尤其是利用课堂教学积累资料。

(3)勇于申报课题,先下手为强。

(4)随时预备,等待机会。

(5)动员一切可动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公关。

总之,作为高校老师不能遗忘教学是老师的天职,应记住仅能让同学更富有(学问)的老师是一般水平的老师;不仅能让同学更富有,还能让他们更聪慧的老师是较高水平的老师;不仅能让同学更富有,更聪慧,而且能让他们更高尚的老师是更高水平的老师.所以在有效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肯定要以同学为本,不能忘了一个做老师的基本职责。

高校老师集中培训总结报告篇二

“老师'一个平凡而又宏大的职业,在经过了开学前的一次新老师培训之后我最终踏上讲台成为了一名老师。那时的兴奋难以言表因为最终可以站在讲台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己所学的学问传授给同学。转瞬间三个月过去了,我也慢慢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酸甜苦辣。

这次组织的新老师培训,对我们都特别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短短的五天培训特别短暂珍贵,内容涉及许多:有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专题讲座,还有安吉县有效课堂规范年综述及同学心理辅导与家庭训练的讲座。

在参培的5天时间里,我们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班主任把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支配得井井有条,考虑锝特别详尽周到。使我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和谐温馨。专家们为我们预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我从中吸取了更多的养分。变得更加有精气神了。

一、对学校的前景布满了信念,也对自己选择人民老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忱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闹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将来的美妙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仔细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布满了信念,也坚决了自己扎根于人民训练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布满盼望的热土的信念。

二、仔细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工作阅历,但是做一名人民老师,尤其是一名高校老师,对其中的很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非常生疏的。教育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具体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很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训练和启发,我熟悉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老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犹如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许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难的努力。

我熟悉到,作为高校老师,要有剧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需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学问和思想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当完成。

三、熟悉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同学,对老师的工作始终非常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还是缺乏熟悉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阅历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老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熟悉、教学观念的转换、高校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仔细体会,使我对高校老师的内容和特点的熟悉从模糊到清楚、从茫然到豁然,的确感到受益非浅。

我熟悉到,高校老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老师和同学共同参加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老师简洁的讲授,而是一个老师主导作用和同学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世纪的老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共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高校课程内容有着很多的特点,详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前沿性,二是探究性,三是智能性,四是方法性。

作为高校的教学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需要老师有专业的学问,还需要有独立性、制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技巧的把握。

我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老师,的确要付出自己艰难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四、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这次培训又支配了两次课堂观摩。虽然是不同的专业,但是教学的方法是相通的。从观摩教学中,我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熟悉到自己在教学中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作为一名新老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我还有很多地方要学习,我将以老老师们为榜样,恪守老师的职业道德,刻苦钻研。在教学中,我会努力去工作,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而在生活中成为他们的伴侣,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

高校老师集中培训总结报告篇三

1.强化师德和心理素养的进展。

老师的职业抱负、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老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进展。这几个要素缺一不行。职业抱负是老师从事训练专业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所要达到的最高预期目标,是老师对自己从事训练事业的价值的最抱负化的期盼。因此职业抱负对于老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就是老师事业航程的风帆,是抵制平凡化状态的催醒剂。假如缺少了职业抱负就失去了专业成长的动力。

职业道德是师德的灵魂,是老师在训练工作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现在的职业道德已经被变成明文规定的显性的、详细的规章了,可实际上,职业道德大多还是属于隐性的,是无法明文规定的,只能靠老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老师的工作大多被通俗地说成是“良心活',实际就是这个意思。师德是老师进展的关键因素。

职业情感是老师对待训练职业,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训练对象同学的主观情意,是一种职业心情。当然,这里说的职业心情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那种临时波动的心理状态或心情状态。我们是否喜爱训练事业,是否喜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喜爱自己的同学,是否自爱,这就是老师职业情感的真正涵义。

训练爱是训练的真谛,失去了爱的训练,是训练的最大悲伤,也是孩子的最大悲伤。老师也是社会工,担当着社会训练的责任,训练的目的是培育造福社会的人才,因此老师也应具有剧烈的社会责任感,要立志为祖国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有用的人才。

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就是老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事。很多像陶行知一样的人之所以成为训练家,和他们剧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此外老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一个老师专业成长必不行少的要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帮老师成为一个合格的训练人才,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训练家。

老师的师德和心理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训练实践中渐渐形成的,一般都要经受一个由懵懂到彻悟,由肤浅到精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渐进的进展过程。当一个老师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无怨无悔无惑时,说明自己也就达到了训练家的境界了。

2.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乐观参加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乃是我国基础训练的大的历史潮流,谁也不行能逆水行舟。新课程改革要求高水平的老师,业务力量强,专业理论高,实践再实践、。同学的老师'和“老师的同学'都将不复存在,老师不再仅仅是教,同学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师生在公平沟通、相互探讨的对话中共同成长。

每节课通过同学自学预习,将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来,小问题自行解决,大问题、疑难问题通过课堂争论、辩论、师生对话解决,这种开放式教学,能使同学意识到自己才智的价值,找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从而产生骄傲感,起到了“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召唤,老师必需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同学学习的潜能,真正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使同学通过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激情,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同学乐观互动,共同进展,要处理好传授学问与培育力量的关系',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单纯的学问传授者,而是同学学习的合、引导者、参加者,同学也不再是被动的学问接受者,而是新课程的开发者、讨论者和实践者。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乐观创设能引导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

6.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篇六

以下是

我们工作总结 为大家提供的《高校教师年终总结报告》,我们还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年终工作总结、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包括党支部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总结及试用期工作总结等多种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XX年是我工作的第二年,这一年相对于前两年来说,对于教学和教育工作有力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在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承担了一些新的教学任务,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

一、教学任务: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担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学会在不同的课程中转换角色,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承担了06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07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尤其是科技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毕业论文指导

圆满完成了XX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工作。这次所带论文涉及经管类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涉猎,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初稿、中期到终期答辩都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最后十个学生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并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的荣誉。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都选择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贴身的、时效性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论文的深度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一门学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们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是如何看这个世界,感受着每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心灵闪现的火花。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还不如说是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回社会大讲堂。

二、班主任工作:

XX年下半年接任了英语0612班的班主任工作。这对我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刚接班就面临着校区搬迁的工作。在学校和系部的缜密安排下,我积极和同学沟通,向同事请教带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搬迁的任务得到圆满的完成。后来在学校的严密部署下,在甲流期间坚持每天按时到教室测量体温。后半学期和考研学生一起拼搏考研,及时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他们及时交流,不时为他们鼓劲。在这虽然不长的一学期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一名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和工作的不易。

XX年我将牢

7.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探讨 篇七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校发展的潜在力量, 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 缩短从学生到教师转变的适应期, 要设立专门的教师教学培训机构, 建立以岗前培训、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外出进修培训等多层次有机衔接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一、岗前培训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岗前培训的目的, 是让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提高基本素养, 并了解其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作目标, 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

敬业是教师师德建设的核心。青年教师有了敬业精神, 自然就会恪守职业道德, 就会乐于钻研业务。奉献是教师的无私美德。青年教师要树立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强烈使命感、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 忠诚教育事业, 做到与人为善, 乐于助人, 尤其是要关爱学生、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因此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他们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职业, 献身教育事业是一种崇高的选择。因此, 岗前培训工作也需要注意对年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为确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不断提高, 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要每年制订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计划, 同时聘请教学理论丰富、实践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专职的培训指导教师,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 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基本技能培训平台。

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主要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以及多媒体教学基本技能。其中,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讲评技能、变化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则包括导入技能、强化技能、组织教学技能、试误技能、结束技能等。

青年教师今后都将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进行试讲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根据今后工作安排, 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 认真准备第一次试讲。试讲时, 将由学校教学职能部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中。一方面, 评价结果为青年教师的今后努力方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 用于培训结束进行第二次试讲时的比较和参考。

另外, 还要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训, 是各系 (部) 在学校教师教学培训机构指导下, 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各系 (部) 要每年制订具体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主要针对本单位所开设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 使青年教师熟悉相关课程及对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 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水平、为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技能纯熟的名师的传、帮、带作用, 要由各教学单位遴选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 通过教学结对指导、教学规范培训等多种形式, 搭建专业技能教学交流平台, 使青年教师较迅速地熟悉课程教学大纲、教材, 明确教学任务及要求, 较好地进行教材、单元 (章节) 分析, 形成较强的授课能力。指导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以教学工作为主的全面指导, 包括试讲、备课、教学观摩、参加实验等, 指导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要为青年教师写一次评语。

每个学期, 青年教师所经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内容都不尽相同, 所以在每学期结束时要进行工作总结。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有“量”与“质”两方面的要求。在“量”的方面, 要求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全部内容, 并认真总结和填写考核表。在“质”的方面, 要求进行第二次试讲, 并与第一次试讲比较, 证明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三、鼓励外出进修培训, 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

要拓宽培训平台, 注重把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建立、健全以更新知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制度, 坚持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的原则, 实现有明确目的性和较强针对性的培养, 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进修, 做国内访问学者, 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或高级研讨班, 开展学术讲座、学术会议、新办专业或新开课程进修培训等, 实现培训形式多元化。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应制定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 提供进修机会, 明确支持培训经费、保留学习期间相关福利待遇等, 以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

参考文献

[1]申继亮, 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1) :64-67.

[2]蒋伟进, 国秀琴, 姜文.高校教师素质结构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3, (1) :78-79.

[3]于晓娟, 周晓晶.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若干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4) :235-236.

8.关于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高校 教师培训 网络培训 专业化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为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部于2007年批准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构建起高校教师网络培训新体系,实现了教师教育培训的网络化,一方面提高了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又提升了高校的网络建设管理水平,为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网络环境。

1 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优势与特点

1.1 降低培训成本,有效缓解工学矛盾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增强其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来自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这种工学矛盾长期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成为制约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瓶颈,使得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处于高校建设的边缘化地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阻碍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健康稳定发展。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体系是一个覆盖全国的高校教师培训系统。参训教师通过计算机终端完成报名和选课,并通过视频、文字等参与互动学习,甚至在网上提交作业。参加“同步课堂”的教师能够集中就近培训,不仅大大降低了培训费用和时间成本,还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工学之间的矛盾。

1.2 扩大培训规模,有利于提高培训效率 据统计,目前在高校教师队伍居于主体地位的是中青年教师,他们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都亟需提高。而当前,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不断细化,以及专业课程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现有的教师队伍已无法满足其教学课程发展的需要,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在组织教师培训上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其培训质量难以保证。而网络培训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高校现有基础资源与培训需要的矛盾,实现了各高校相同专业教师的同步培训学习,有利于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主讲教师与参训教师可以在异地进行即时交流,大大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培训效率。

1.3 主讲教师水平高,有利于优质培训资源共享 主讲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师主要为国家精品课程的主持者,国家骨干级教师团队的组成人员,专业阵容强大,教学经验丰富。他们以广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和对教育的炙热情怀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参训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并使参训教师享受到了主讲教师对知识的智慧解读,有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 进一步搞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策略

高校网络培训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效率,解决了专业教学人才队伍培养的难题。但总体来看,目前的网络培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无法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培训需求、难以保障资源的开放性、缺少后续服务支撑等,网络培训依然任重而道远。

2.1 以人为本,实施个性化培训 高校要重视培训前的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增强教师培训的吸引力;又要研究他们的潜在需求,并据此设计科学的网培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网培发展内涵。要彻底转变传统培训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培训方式,在充分调研不同地域、不同类别高校及其教师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培训,以教定培,按需施训。

2.2 协同创新,提升培训综合效益 积极进行教师培训机制创新,是高校教师培训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因此,高校要组建一支专业精干的培训设计团队,加大资源库开发力度,建设与高校课程数量相当的、能够满足教师不同成长阶段进修学习的培训课程体系,邀请更多名师大家担任主讲教师。同时,高校还要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保障团队,建设全国性网络支撑平台和体系,确保网络畅通稳定,为培训保驾护航,支持和辅助高校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网培中心应适时探索与各省市分中心更加广泛的合作,根据各省市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同需求和培训实力,为其制定更加符合各自特点的培训项目,指导其充分利用现有网培平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分中心师资培训综合效益。

2.3 转变观念,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转变培训理念,是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教师培训数量与质量的统一。高校培训是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的,要积极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积极利用网络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和考评制度,引导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和覆盖面。网络培训交互性强,形式灵活,能够满足教师个体发展需求。因此,高校教师要主动追求发展,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

3 小结

教师培训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而网络培训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教师培训的质量,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动力。因此,各高校要切实加强教师网络培训建设,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朝着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民.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高校教师培训与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教师与教学,2012(2):10-1.

[2]程敬恭.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刍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01).

9.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总结小论文 篇九

送培学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李 静 20164107 杨 立 成 2016年7月30日

浅谈师德

摘要:为何师者?随着时代的进度,改革的深入,当今社会对教师有了新的定义,现代教师职业定位:“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其中明确谈到了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教师各方面的品德是有高要求的。本文主要供高校教师在任职和教学时提供参考。

关键字:师德 高校 教师 教育

2016年夏季的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即将结束。本次培训带给我许多宝贵的知识,经验,令我受益匪浅。古人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现代教师职业定位:“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1]。那么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来讲我认为:师者,德之大也。

《左传》中有这样的阐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由此可见为人之根本必须先立德,同理为师者亦然。李大明老师授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门课加深了我对“师德”的理解,何为师德,李教授说了四个字”行为规范”。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每当我们在给学生讲大道理的时候,还不如回到教师身上,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规范,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古人云:“国将兴,必将贵师而重傅。”所以,我们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这份职业产生责任感和光荣感,忠于职守、矢志不渝,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起码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既重教书又重育人。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最好的状态是老师和学生是课堂上的师生,课堂下的朋友。

作为高校教师为何要重视师德?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顾名思义是学生灵魂是设计和建造者,试想一下,如果老师的德行失范,那么所有受教的学生的德行又怎么会规范,更别说高尚。现在的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将来整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如果国家交给一批品德低下,三观不正的年轻人手里,又何来祖国昌盛,繁荣富强。所以在这关系里,可以看出,老师就像一条河流的源头,如果师德师范,就相当于河流的源头被污染,进而整条河流被污染,整个流域被污染。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去深思。所以师者,德之大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随之,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慢慢在消失,从前的国人质朴,勤劳,团结,敢于奉献,大义面前,无自我。而今,社会上出现很多师德师风师范的案例。2008年,四川遇上了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在自然灾害面前,大多老师不顾自身安危,组织学生有序安全撤离。相反也出现了“范跑跑”这样的反面教材的老师。在灾害面前,作为老师,范姓老师没有首先考虑到他那些尚未成年学生,把他们的生死置之度外,自己一个人跑掉。也许他有他的理由,但是,作为一名教师,他传播给学生的信息是,遇着困难或者事情,第一反应是逃避责任,心中无爱,自顾自暇。如若每一位老师都是这样的信息的传播者,那么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和优秀品德的中华民族又如何能发展到今天。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心有有大爱,更得担起肩上的责任。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有着令学生敬佩和尊敬的品德和职业道德。给他们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充满力量的形象,和他们一起成长。最好的教育是爱,一个心中有爱又懂得交流,且博学多才的老师,又怎么会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作为高校教师,面对的是已经成年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他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相对成形的观念和标准,那么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是更高的,学生不在需要灌输式的教育,而是一些正确的讲究方法的引导。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所以,在本次高校师资培训中,令我认识最为深刻的是:师者,德之大也。

参考文献:

10.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

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我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光以学生为主,到时候老师还怎么样来教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学的情绪。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而不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昧地迎合甚至讨好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成人,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所谓以学生为本,我想,强调的应该是要重视学生。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的关系的问题。

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

为什么说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大多数的职业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对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明确其职业性质,才能落实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有关的待遇。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教师职业更不例外。教师到底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国家公职人员,虽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是作为公务员)对待的。国家公职人员(或公务员)的显著特点是有具体的职业资格要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严格的考试并认定职业资格。对于教师而言,目前,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上述国家,必须取得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后,才有可能由政府任用为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干部”对待的。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规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看,仍把教师列为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地位较高、职业稳定、待遇有保障,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公众向往的职业。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公职人员地位高,社会影响大,所以限制也较多,包括道德品质在内的各方面要求也很高。例如,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作为教师,不准有反政府的言论;禁止教师集体和政府进行谈判;美国虽然比欧洲宽松一点,但教师和政府谈判只限于工作条件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国家都规

定教师不能罢工,等等。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教师的公职人员性质,要求更高,因为教师职业有社会形象、社会影响问题,不仅对学生,对社会也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对象可塑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教育作用。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学识、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表现任何时候都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影响,因此,要用教师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能够长期起作用。很多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科学家,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无不谈及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终身影响。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性,使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劳动成果的测定比较复杂和困难。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效益”难于完全量化。学生的分数只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方面。而且由于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极大,难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相比较更困难。教师的这些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劳动的自觉性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职业道德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11.高校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情况的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 教师培训 青年教师

【Abstract】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s become a popular topic.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orden teaching technology has quickly developed, teach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are updated constantly, which brings a huge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s. What is more, more and more young teachers are joning, which makes traning become siginificant. How to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becomes an important target to training.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young teachers aged under 40 attending traning.

【Key words】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Traning; Young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3-01

一、学校青年教师概况

随着广东省某高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教师数量不断增加,目前,青年教师比例现已突破了50%,今后几年将达到65%以上,而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非师范类院校,他们相对缺少教学教育化的系统培养,同时缺乏讲课的实战经验,缺少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因此,这部分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与技巧上还是教学实践经验上都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而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教师培训。

二、学校开展的对青年教师培训的情况分析

1.学校开展的培训的情况

学校于2013年年底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4年和2015年全年都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培训。成立以来,中心共举办30余场校内培训,1场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参加培训活动的教职工1400余人次。校内培训分为:岗前认知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学方法与理念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有专题讲座、工作坊、研讨会等。中心组织、推荐教师参与校外研修活动的青年教师60余人次。目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大多数校本培训都是针对青年教师,大概占校本培训总数的65%。外出培训的青年教师大约占外出培训总数的32%。

2.青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分析

青年教师校本培训参加的人次约占了总人次的60%;职称为讲师或者讲师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约占总人次的65%;有副高级别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约占总人次的59%。青年教师的参与度比较高。

青年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入职教师,一类是已经入职有了中级职称或者以上职称的教师。

先从新入职教师分析。中心设置的培训比较侧重于针对新入职教师。因为新入职教师刚到学校,还未完全适应学校的各方面的环境。加上新入职教师对学校的教学情况并不熟悉,因此他们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这部分老师最迫切的需求是尽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以及过教学关。

学校对新入职教师的相关要求也会比较严格,会有相关制度约束老师。比如《新入职教师管理办法》里面就规定新入职教师需要入职后的学年里完成20个小时的培训任务。在制度的约束下,新入职教师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

再从第二类青年教师分析。职称较低的教师因为职称的压力,对进一步自身发展和提高有着迫切的需求。这部分老师比较偏好参与工作坊、研讨会有针对培训性质的培训,从而满足他们进步的需求。另外,这部分老师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接收新事物的能力也很高,对中心举办的培训兴趣比较浓厚,求知欲比较高。

有一定职称的教师由于职称的压力并不是太重,这部分教师参加培训一般是出于兴趣,或者是制度性的约束。这部分老师对比起其他类型的老师参与度较低,学习的动力也相对没那么充足。

3.青年教师参加校外培训的情况分析

学校外出培训形式比较丰富,然而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岗前培训和外出进修。前一种形式是针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后一种往往是针对有一定职称和在学术上有一定研究方向的青年教师。

通常外出培训的参与度比校本培训参与度要更高。其原因一是因为外出培训机会相对较少,机会难得;另外一个原因是参与名额有限,有一定的竞争性质。

三、青年教师参加培训的效果反馈

1.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反馈

新入职教师由于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而且相对迫切。根据调查问卷的反馈和培训的参与度分析,新入职教师更偏好参加工作坊或者研讨会。参与度最低的是学术讲座。其原因主要在于工作坊和研讨会都比较有针对性的解决老师的问题,而且主题一般都是根据老师需求制定的,比如“如何制作微课”、“如何使用在线学习系统”等等。新入职教师参加这两类培训可以解决较迫切的问题,也能满足自身短期的需求。讲座式培训由于理论性强,过于刻板,效果不理想,因此不受老师的青睐。

2.其他青年教师的反馈

讲师或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比较倾向于参加研讨会。主要原因是研讨会一般会针对一个问题大家互相探讨,往往老师能在探讨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突破点。比如主题是“市场营销和传销的区别”,那么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师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果。在研讨会上,老师们可以提出各自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同专业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结束语

学校青年教师总体来说对学校安排的培训参与度较高,其中研讨会和工作坊式的培训更受欢迎。校外培训的学习效果也比较良好。学校会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安排更多适合学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晶玮. 论当今高校教师发展的必要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4): 304-305.

[2]张宇庆.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

12.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内涵

所谓创新能力, 是指主体从事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具有独创性和革新性的产品活动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 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创新人格化能力[1]。

教师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求异、新颖、高效地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产品的各种能力的复合体。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三项基本任务, 因而郭桂英等[2]认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主要由教学创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两者复合而成的。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 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从涵义来理解, 知识创新能力也可以称为科研创新能力, 可细分为学术创新、技术创新两个范畴。从个性上看, 教学创新能力要在教学活动中形成, 而科研创新能力更多的是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不论是教学创新能力还是科研创新能力, 都是由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智力化能力和创新人格化能力综合表现出来的。

1. 教学创新能力内涵。

教学过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角度来分析, 教师的教学创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教学观念的更新, 教学目标的创新, 教学方案的创新, 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总结分析教学经验等。这些形成了教学创新链[3]。

2. 科研创新能力内涵。

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就是指把握科学教育发展的前沿领域, 以科学知识生产为目标, 对科研活动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实验技术装备、图书情报系统、科学劳动结构等基本要素进行优化重构, 建立起效率更高的科研活动系统, 从而采用新的科研方法、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获得具有突破性重大成果的过程。

二、校本培训在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 校本培训的涵义及特征。

(1) 校本培训含义。一般认为, “校本”包括三个含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以及基于学校;“培训”多指在职、在业人员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 如“岗位培训”等。可见, 教师的校本培训, 一般是为了学校及其本校教师的发展, 由学校组织与发起的校内教师在职在岗培训活动。 (2) 校本培训特征。校本培训特征主要包括:针对性强。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培训的需要产生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实践中, 培训的场地主要是在本校, 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可以针对教师和学校的需要来设计和安排;时效性强。由于培训的地点在教师任职的学校, 他们能够将培训所获应用于教学科研实践中;学校也能够及时对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估, 可以将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吸收, 对教学进行改进;形式多样。校本培训的方式不拘一格, 能够使培训目标易于达到, 培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而且还能够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4]。

2. 校本培训对于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分析。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优质人力资源的潜能,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1)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术环境。创新需要有良好的学术争鸣环境。在学术争鸣中, 多种思想、理念、理论的交汇, 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灵感。一方面, 高校内学术争鸣氛围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方式如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及研讨、集体备课、优质课的评比和答辩、科研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的讨论、技术攻关等来营造;另一方面,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 既符合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要求, 又在他们周围形成求知、探索、思考的学习氛围。 (2)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可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 这里是“大师荟萃之地”, 各个学科领域的大师构成了高校最宝贵的学术、人力资源库。高校校本培训可发挥校内的专家、学者以及许多前来交流、访问的外来教授的引领作用。这种校本培训, 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来开展。这是重要的校本培训资源。 (3) 高校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多科知识整合提供平台。当今时代, 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 任何人都无法做到通晓百科知识。那么, 开展校本培训就可以把各种零碎的知识、信息整合起来。因为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样就可以使得高校校本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便利地实现各个学科 (专业) 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达到多学科交融;在培训方式上又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学科 (专业) 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 提高培训方式的创新性;在技能培训方面有利于教师形成多种技能, 提高教师的动手、动脑能力。

三、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 高校教师创新人格化能力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是教师从事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品德、创新个性特质[5]。创新意识是指驱使教师产生创新行为的心理动机, 它不仅是指创新构想, 更是指创新冲动和创新需求。创新理念包括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 是教师从事创新的精神支柱、奋斗目标、责任和使命。创新个性特质是指同创新活动相关的人格特质, 包括好奇性、想象性、挑战性、冒险性。教师的创新人格化能力不是先天的、既定的, 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 校本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从师德教育入手, 营造良好的创新风尚。一名创新型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师德教育过程中, 应注意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开展一些学术活动、纪念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吸引教师普遍参与, 使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 用先进典型引领, 唤起强烈的创新激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中的“教学名师”、“学术大师”、“科技标兵”就是创新的典范。校本培训经常请这些名师、大师来讲课, 不仅可以发挥名师大师在教学、科研的示范作用, 更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模范和学风典范作用。校内的先进也是很好的创新培训资源。校本培训中应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 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 (3) 以自我反思主导, 树立发展的创新意识。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质上是一个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个人创新意识的觉醒和努力。因此, 校本培训应秉持教师自我发展、尊重教师自主性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从自身发展角度关心自我提高与完善, 而不是被动接受学校对教师作出的安排。

2. 高校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校本培训。

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手段, 包括创新知识和创新智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创新和科技创新时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 必须在创新活动中对智力因素进行有机整合, 直接转化为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创新智力化能力。高校教师的创新智力化能力, 从教师职业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训是提升教师创新智力化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中校本培训可发挥重要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 校本培训所采取的方式必须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要求。因为, 从学校角度来看, 各个高校办学层次不同, 如研究型大学与普通教学型大学对于教师的创新需求不同, 因此采取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应有不同;从教师角度来看, 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 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处于相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教师, 亦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 (1) 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 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 培训内容可以是教育观念方面的, 可以是课程教法方面的, 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校本培训形式可以是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范例、资深教师的教学讲座、精品课程展示、教育技术学习与实践、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等;校本培训模式可以是微格教学、自主学习、课堂观摩、教研活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 (2) 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 要依托高校学科建设和创新平台建设, 结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分层次实施人才培训。首先, 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 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这类高校普遍依托“211工程”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985工程”创新平台建设, 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相结合, 以任务、目标为引领, 重点落实平台中的科研团队及梯队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琼.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大众科技, 2006, (4) :192.

[2]郭桂英, 姚林, 李怀军.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04, 2 (1) :47-50.

[3]卢小驰.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 2007, (6) :69-70.

[4]周倩.中美高校科技管理校本培训课程的比较与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7) :247-249.

1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篇十三

2011年9月17日上午9:00,湖南科技大学为我们这批即将上岗的新老师安排了岗前培训开学典礼。

接下来是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里,学校为我们这些学员安排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五门课程,也为我们安排了一些优秀的老师。通过主讲教师的生动讲解和对问题的探讨,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辅导员工作方面都受益非浅。

首先,在教学方面。这次的培训使我们学到了许多有关新教师的新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我们新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了一些反思和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要培养好学生,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素质和心态,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榜样。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全面深刻的心理知识,而且在生活中要多向有成功经验的资深教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领导和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也使我对辅导员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第一,辅导员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是这个意思,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过程,对于辅导员而言,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辅导员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做学生人格发展的好榜样。第二,辅导员是管理者。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三,辅导员是父母。作为一名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富有“爱心”,辅导员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说辅导员是父母。并且,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四,辅导员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辅导员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第五,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辅导员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最后,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14.四川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篇十四

2012年我有幸通过全省的教师公招,成为了一名新大学老师。为了使我们能尽快适应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省教育厅在四川师范大学统一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省新进教师岗前培训。通过这次很有必要也很及时的岗前培训,让我认清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了很多教育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并为我后面真正面对教学实际工作时,提供了行动的指南。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教师这个光辉职业的本质内涵。教师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来看,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特殊的社会作用,担负着特殊的社会作用。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骨干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昌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整体进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而高校教育的成果,就取决于大学教师的工作。不仅如此,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还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人们往往用“学者”、“专家”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声望作为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把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作为一面文明建设的镜子,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光荣的。这些都要求我们大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持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以加强自身的学术素养,争取早日成为自己所教领域内的专业人才;还要更加注意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对专业内最新知识的高度敏感,并将这些知识带到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这样一方面学生也会对学习这些时下最新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毕业后也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与此同时,教师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首先教师必须要具有蜡烛一样的“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献身精神,要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忘我工作,树立终身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职业理想。其次,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育工作根据教书育人的宗旨对教师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检。胸怀宽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仪表整洁大方,举止端庄得体,这些都是教师个人道德的基本要求。每一位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才可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这次培训,也让我初步掌握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通过兰玲蓉等老师的《高等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明白了当今的教育科学,已经发展成了一门涵盖教育学、心理学、认知行为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严谨科学体系,我们学习这些理论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这些教育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立志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以严谨求实的态度认真对待,并终身持续学习和实践。我们必须持有科学的态度,并以这些经过检验了的科学教育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才能持续的提高,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培训期间,学校还安排了很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我们做了关于实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等多方面的讲座,使我们深受启发。包括对于“什么是教材”,“哪些是教具”,这些基本问题,都让我们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次培训学员中,很多都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他们一方面对大学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教学的过程认识不足。青年教师只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后,学习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把它用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取得新的成果。

本次的岗前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月,但老师们铿锵有力的演讲,循循善诱的解说,都好比春雨一样,滋润着每一个学员的心灵。也尤其要感谢我们的班导师林老师,在我们试讲过程中,她始终面带笑容,鼓励我们克服初登讲台的羞涩,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指出我们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所取得的每一小步成就,都有林老师付出的殷殷心血。今后我要不断努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青春的热情点燃自己事业的烛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圣火增加我的一份光和热,以不负本次岗陪中各位老师对我们的期待,不辱“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学员

15.浅谈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篇十五

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涉及很多方面, 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这一点展开进行讨论。

一、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教/育技术培训是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与国外高校教师培训相比, 我国起步的较晚、发展得较慢。二战后, 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 如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 以终身教育理论为契机, 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教师培训制度, 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高教司决定从2001年开始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各省教育厅也设专项资金开展培训, 至此拉开了教师素质培养的序幕。但直至今日, 培训机制还不规范, 由现行的职称评聘制度引发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知识更新迅速的年代, 惟有在高校教育队伍中切实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 才能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并且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意义

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 实施素质教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传统教学系统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并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权相比,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构建者。教师成为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例如在机械相关专业开设的机械制图课中,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能体现出本课程的特点。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正确阅读机械工程图。通过多媒体技术, 如二维与三维图像的整合、创建三维模型, 采用动画、声响效果完全模拟形体的组合或切割过程, 让学生建立直观的映像, 然后再进行二维投影的讲解, 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机械部件的构成, 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沟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 并不是简单地将三维绘图、动画和视频等引入多媒体课件, 还需要搞清楚传授知识和认识知识的不同, 也就是学会讲课。而这对于青年教师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尤其在近几年大批非师范专业出身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 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 1998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为40.73万人, 2005年上升为96.58万人, 2005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9.32%, 40岁以下占65.23%。因此, 有必要在对青年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同时, 让其参与到教学团队中, 即实施新老教师结对子。现在很多高校都意识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纷纷组建了教学团队, 凡毕业后到学校任教的青年教师, 由学校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老师。老教师传授多年的教学经验,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青年教师给老教师当助教, 同时辅助老教师制作多媒体技术课件。我校现在还规定新任教的青年教师, 必须经过半年至一年的“企业实习期”, 以便弥补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经验少的不足, 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三、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方法探讨

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以讲述初级的多媒体素材处理方法 (图像、声音、视频等) 为主, 缺少深入性。另外不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培训, 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素养, 导致教师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成果科学、合理地运用于教学过程, 不会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来设计自己的课件, 只是将黑板上的授课内容电子化;也不太会使用其它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课件。针对这些现状, 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 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加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培训,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 让教师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教学设计理论, 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将信息技术和课程有效地整合。其次, 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所谓课程整合, 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整合, 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 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 更重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 了解本学科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 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再次, 针对文理科教师的不同起点分别开办教育技术培训班, 集中培训;同时把教育技术内容放到校园网上, 使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学习, 避免因授课任务紧缺课无法补的缺撼。最后, 建议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绩与教师的业务考核和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 激励广大教师自觉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不是单纯的多媒体课件制作, 而是与现代教育理念息息相关。只有在教育教学环境中切实有效的应用教育技术, 才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益, 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发生变化, 青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意义重大。如何有效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教师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这是我国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任务。文中就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意义和培训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李卫红.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堆进高校人事人才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

[2]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 2009.1, 4

16.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师 业务培训

[作者简介]郑艾萍(1962- ),女,陕西三原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第一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陕西 杨凌 7121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2-0082-02

一、培训认识的理性化引导着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

1.终身学习理念使高校英语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趋向理性化。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与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引导着高校英语教师对培训学习认识与需求的理性化。英语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逐步摆脱了由学校组织安排的被动状态,变为个人终身学习的主体需求,他们将目光投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学习。

2.科技进步、知识更新使高校英语教师培训学习的热情日渐提升。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反映到高等学校的教学中来,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无法适应需要,时代要求建立新的教师素质观。英语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占有,才能满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广大英语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日渐提升,其个体需求必将不断增长,培训市场亦将更加广阔。

3.现代大学观使高校英语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现代大学必须承担时代赋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教学责任要求大学必须坚持人文、科学和创新的统一,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研究责任要求大学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实现对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充分发挥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源头性作用;服务社会的责任要求大学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大学生要以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引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现状

1.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总体评价。我国高校英语教师个体培训的需求十分强烈,同时,需求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培训需求的目的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色彩。

个体培训需求的丰富性表现在:教师既有学历性培训需求,又有非学历性培训需求。非学历性培训包括:知识更新,对学科发展新理论、新成果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职业道德修养与政治思想素质的提升等。

个体培训需求与现实满足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均,培训未能达到期望效果,个体培训需求没有完全实现。调研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86名教师中,最需要接受培训的是中级(含中级)以下职称的青年英语教师。在他们中,每周实际授课在10学时以上的有83人,占被调查的中级以下职称教师总数的96.5%。可见,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每天忙于应付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他们的培训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培训方式不当、培训内容先进性不够、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等方面的原因,英语教师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与其期望效果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他们的培训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调查资料显示,被调查的86名教师中认为“培训效果不错”的只有36人,仅占42%。另外,由于对培训学习认识上的偏差,以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政策导向的误解,部分教师的培训需求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

2.不同层次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英语教师群体从层次上可划分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三个部分。不同层次的教师,由于所处的客观环境、承担的任务以及学校要求的不同,其培训需求在内容、水平和形式等方面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就共性而言,英语教师都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知识结构的优化。就个性而言,由于多年的积累与学习,学科带头人的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都处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特别是在教学能力方面,经过多年的锤炼,他们已经达到了较理想的境界。他们的需求主要是:提高自身学识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以引导和带领英语学科建设与发展。与学科带头人相比较,骨干教师在英语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既是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又是教学第一线的中流砥柱。他们既有提高学术水平、加强英语科研能力训练的需求,又有掌握新的英语教育观念、提高英语教学技能的需求。青年英语教师进入教师队伍的时间不长,他们富有朝气、思想活跃、学习勤奋、工作热情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相对迟缓,对教师职业的行为规范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因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表现出专业知识不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等毛病。他们的培训需求主要是:学习现代英语教育理论、掌握基本的英语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迅速提高科研能力、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等。

3.不同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不同。从英语教学的广度而言,不同专业对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技巧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学术研究角度而言,专业的性质及发展状况不同,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教师的培训需求也就不同。纯英语理论教师的学术研究一般说来主要靠资料的占有和信息的获取,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英语理论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名家的指点,来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术会议、短期研讨、访问学者等较为合适。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英语基础学科教师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加深专业知识的深度方面。英语新兴学科教师的需求体现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等方面,比较适合的培训形式为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出国访问等。

4.不同地区英语教师的需求不同。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不同,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同,决定了其培训需求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整体角度而言,中东部地区的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及学历较高,专业知识掌握得程度较深,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科研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对以“掌握英语学科前沿理论、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为内容的培训感兴趣,比较热衷于高级研讨班、学术会议、国内外访问交流等培训形式。西部经济发展慢、底子薄、基础差,高等教育相对东部仍欠发达,高校英语教师整体素质较弱。因此,这些地区的高校英语教师对学历培训的需求格外迫切,对以“更新专业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为内容的培训需求较大。

三、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发展趋势

1.教师的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从我国当前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教师的学历层次还比较低,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只有10%。因此,近5年,教师培训仍保持较高的学历培训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培训形式的不断多样化,高校英语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毕业学历的比例及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人数将大大提高。在教育行政部门倡导 “教师培训重点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知识更新、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转变”的战略引导下,高校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重点将转移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上来,学历培训需求将逐步趋缓。“掌握本学科前沿理论、提高科研能力、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将成为多数英语教师培训提高的重点。

2.学术性培训和教学性培训将继续深入。高校英语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职能发挥的直接实践者,不仅承担着传递英语知识的重任,更应该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随着英语教师对当前环境下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认识、了解与认同,他们将会把这种角色的社会期望转化为自身的心理需要,因此,对学术性培训的需求日渐突出。在学历达标已不再是困扰青年教师的主要压力的情况下,在高校普遍推行聘任制以及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制的积极推动下,在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正确引导下,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责任性和紧迫性。他们开始重视教学工作,力求通过教学性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3.知识培训将成为教师个体的终身需求。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表明,教师具有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也就是说英语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英语教师的这种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取向和动力,决定了英语教师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会自主关注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发现其中的不利因素,促使自己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

四、引导和满足教师培训个体需求的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促使教师重视非学历培训。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评估等方式将高学历教师的培训需求由过分追求学历性培训引导到注重非学历性培训上来。在多种培训形式并举的前提下,勿忘提高英语教师学术、教育教学水平这一培训的本质。现代大学必须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学术水平高、学识面广,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非学历性培训和科研实践。

2.全面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考评体系,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促进英语教师通过培训实现自身发展和提高的客观要求。要通过全面推行英语教师职务聘任制,实现英语教师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促进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行英语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是考核,要通过考核调动广大英语教师勤奋工作的积极性。考核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科学的英语教师评价体系。应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引导英语教师重视教学性培训,为适应英语教师培训个体需求创造条件,实现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重大转变。

3.加强英语教师培训评估工作,建立英语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增强培训效果。要建立自上而下的英语教师培训工作评估制度。要通过评估,开展英语教师培训、增强培训效果,使接受学校、送训学校和教师本人均有相应的收获。对接受学校的评估,应包括日常管理、选派指导教师、设计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商榷培训方式等方面;对送训学校的评估,应包括培训对象选择上的公正性、教师培训机会的均等性、培训内容选择上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等;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评估,应包括培训期间是否履行相关义务、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

当前,为增强培训效果,建立英语教师培训运行保障机制是当务之急。为此,第一,我们要建立适应英语教师培训的若干平台;第二,要设立专门的英语教师培训信息机构,为英语教师培训提供信息支撑;第三,要探索创建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适应各类英语教师的不同需求;第四,要增加培训经费投入,为英语教师培训提供物质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2002年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专题调研统计数据[Z].2002.

[2]刘献军.关于师资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上一篇:镇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总结下一篇:校团委工作计划、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