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读教案(精选12篇)
1.诗歌朗读教案 篇一
儿童诗歌朗读
《好孩子的思想》
好孩子的两眼,
装着十万个为什么,
月牙似的小嘴,
常把大人们问倒。
好孩子的大脑,
会旋转出千万个古怪,
总想把这些古怪,
变成现实中的美好。
好孩子的`两手,
会弄出许多新花样,
能让坏了的闹钟,
重新唱出动听的小曲。
有时,好孩子也会拍着脑瓜:
“哇,这道题太难,太难!”
却从来不肯停止
向上攀登的两脚。
《好孩子的笑容》
好孩子的脸上,
挂着花朵般的微笑,
一颗亮亮的爱心,
透明得谁都可以看到。
为了助人为乐,
多少次放弃节假日游玩,
用真诚和热情,
搭起心心相通的彩桥。
好孩子最最诚实,
从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怎么想就怎么说,
更不会到什么山就唱什么调。
好孩子最最谦虚,
像山中的小湖从不炫耀碧波,
即使做出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也总说:“这是大家的功劳!”
《做个好孩子》
好孩子从不在公共场所
大喊大叫,
从不在教室、走廊
乱跑乱跳。
从不在建筑物上
乱涂乱画,从不在公园里
掐花踏草。
从不伸出脏手
乱摸乱抓,
从不把废纸
乱撒乱抛……
文明和礼貌,
像一个影子,
好孩子走到哪里,
它们就跟到哪里。
艰苦和朴素,
像一张张犁铧,
在好孩子心田
播下美丽和富饶。
勤劳和勇敢,
像一对飞翔的翅膀,
带着好孩子,
飞向无比的崇高。
2.诗歌朗读教案 篇二
英国诗人密尔顿也认为:“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较好的解释, 在琅琅书声中, 课文的优美意境, 缜密思路, 象征意义, 传神描绘, 观点主张能得到充分酣畅体现.”那么, 在低年级课堂上如何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呢?如何让学生体会诗歌体裁课文的内涵呢?
一、激发情感读课文, 引起心灵的共鸣———激情朗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情绪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如此.所以, 在朗读指导中, 教师带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体会课文所包含的感情, 以感情为基础, 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 用情读课文, 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例如,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直接联系不够普遍.教学时, 我紧紧抓住“送蝈蝈”这根叙事线和“献爱心”这根情感线, 在指导朗读时设计了几个小问题, 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课文情境: (1) 盲婆婆的眼睛瞎了, 她可怜吗?请你说说她可怜在什么地方?学生肯定会说, 看不见外面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一个人在家很孤单;生活不方便等一大通理由,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盲婆婆的同情心. (2) 如果你就生活在盲婆婆的身边, 你会怎样去帮助她?这一个小问题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实质性的问题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回答的,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放进了课文的情境中去了. (3) 我们小朋友的做法真好!看看书本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他们是怎么去帮助盲婆婆的?在学生回答前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 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且有了自己的思想, 最后一个要求就很自然的过渡到课文的朗读中来了, 仍然保留着对盲婆婆的同情心和自己想用自己的方法去帮助盲婆婆的激情.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无疑就把课文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出来, “美”读得其法, “情”溢于言表.在朗读中感悟到了事小情深, 在朗读中陶冶了美好的心灵, 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 打开思维的空间———想象朗读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纯真无邪的, 也是无边无际的.在读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边想边读.在想中感受, 在读中感知, 用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里自由的飞翔, 让他们畅所欲言!
例如, 《一株紫丁香》一课.本诗用儿童的口吻说话, 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 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 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在上课之前, 我先让学生回想一下, 老师在你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接着配上一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在学生的好奇心中自己读课文, 给他们一个自己的想象思维空间.最后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 就可以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启发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让学生边读边想:“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 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有的说《老师, 您好!》,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调皮一点的说《世上只有“老师”好》 (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在课堂上唱一唱) ;想象“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 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 会说些什么? (让学生围上来说说) ;想象你该如何向老师表达你心中的感谢? (朋友们一定说出很多自己的方法:做张卡片送给老师;给老师唱一首歌;上课好好听讲;给老师捶捶背等等) ;想象一下, 老师做的那个梦呀, 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 (自由说说你认为老师会做一个什么梦.) 有了在现实生活中对老师的了解和跟老师的接触, 再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思维相对就更为活跃, 理解课文的内涵就更为透彻.由此, 在想象的空间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提高了朗读的能力, 更使学生敢于突发奇想, 敢于异想天开!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声像并茂———感受、模仿朗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 总之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 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进入儿童思维的世界.”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文、声多种功能, 适当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学生的认识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主动, 自觉地投身到课文情境中去.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 随着多媒体的演示, 学生就能极到位的在课文的情境中模仿课文的朗读, 体会课文的意境.
例如, 《乡下孩子》一课.本诗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挖野菜, 喂小猪”、“逮小鱼, 喂小猫”、“捉蝴蝶”、“吹草叶”等农村生活已经不多见了, 没有了直接的感官认识, 体会课文中乡下孩子的野趣, 进入课文的意境相对就困难了许多.朗读起来也就没有了“情趣”作为基础.于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 演示课文课件“动画欣赏”.把课文做成一部动画片, 文中描述的“趣事”一件件被演示了出来, 学生一边看一边就会想:这里的生活是多么多么有趣, 多么美好.就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中去, 在“动画片”中领略到了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跟着“动画片”里的课文朗读, 看着画面上美丽的田野风光, 想象着乡下孩子的“童年野趣”, 用自己对乡下孩子的了解和对他们的羡慕在课文优美的意境中把课文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此时, 学生的情感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达到了高潮, 体验文中优美意境的任务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3.现代诗歌的朗读教学 篇三
【摘要】朗读是一种既传统又富有新意的阅读方法。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作品,培养语感,同时提升了写作水平。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学大多存在功利性,现代诗歌的教学往往避重就轻,忽略了朗读在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朗读教学环节更加单一化。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式,让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从而助推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新课程改革的贯彻以及师生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朗读;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诗歌的学习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越来越功利化,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与活跃。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手段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学生对于诗歌,因为时代背景的差异,难以理解其诗意,不敢读;因为诗歌的语言简短凝练,学生从心理上的不重视,不屑读;受地方方言的影响,普通话的不标准,学生害怕读错,不愿读。这些问题制约了诗歌的学习。导致原因很多,从根本上来讲,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一味对字词句的分析讲解,忽视了诗歌的朗读教学,使多样的朗读方式得不到有效开展,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则是其主要原因。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的朗读教学。
一、何为朗读
朗读,自语文教育的诞生就已存在,是最早的阅读学习方法。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朗读可谓是最基本并被普遍认可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接下来我们看看名家经典对于朗读的理解。《学记》中就有“呻其占毕”的说法,即吟诵写在竹简上的文字,孟子也有“诵其诗,读其书”的说法。在古代,无论是私塾还是学馆,皆以琅琅书声为其特征,故有“背熟一道,二无讲明之说”。宋代理学家朱熹也积极主张朗读,“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现代汉语词典》将“朗读”定义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就是用清楚高亮的声音将文章朗读出来。著名语音学家、普通话教学专家徐世荣先生对朗读作了较全面的定义:“朗读就是把书面上写的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文字、文章、文学作品)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
笔者认为,朗读是把书面文字作品有声化形成语音作品的再创作活动。这里的再创造则相对于作品的第一次书面语言的创作,通过清晰生动的语音,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再现出来,传递给听众,做到以声传情。
二、何为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朗读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换言之,朗读教学就是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朗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朗读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接受者;而文本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教学活动的对象。朗读贯穿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并非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环节存在。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如何安排朗读在教学环节中的穿插,成为诗歌教学课堂的主题行为。采用何种朗读方法,体悟诗歌什么样的情感,对该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诗歌教学中,朗读活动作为指挥棒,统一整个教学过程。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诗歌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学习诗歌、朗读诗歌。朗读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教学方式,除了对课文中原有情境的表达传递外,由于融入了朗读者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还原并丰富了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内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进入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洪镇涛先生对语感是这样认为的:“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反复地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力。一般情况下,对于一篇陌生的课文,学生难以仅通过初步阅读就掌握作者的情感,往往需要反复的咀嚼体悟。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并获得情感的体悟,实现朗读者和作者情感的共振。经过朗读者的再创作后,不但朗读者自身对文字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听者也比自己去阅览文字得到的情感体验更丰富,朗读引导着读者和听者都向文本更深处探索;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朱自清说过:“写作和诵读是关联着的;诵读可以帮助思想和写作技术的进步。”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延伸,二者相辅相成。
四、如何有效的设置朗读教学环节
我们以南开中学敬军老师《在山的那边》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究现代诗歌的朗读教学策略。这是一堂关于朗读训练的诗歌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初读感知”、“朗读体悟”、“研读探究”、“演读升华”四个环节,整首诗歌的教学体现了“朗读”的本色,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美,体悟诗人的情感。
(一)初读感知,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在山的那边》全诗30行、343个字,语言凝练,却意蕴深刻、富有哲理。全诗最短一行6个字,最长不超过15个字。句式整齐,表意清晰不繁冗。老师采用范读的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本首诗歌。
优美的声音、抑扬的语调、快慢的语速,声情并茂地诠释着诗歌的情感。学生跟着老师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容、文字,在内心形成初步体验。随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齐读,读出语调的轻重缓急。齐读是一种常用的朗读方式,由同学们共同完成,有效的节约了课堂时间,且声音整齐洪亮,振奋人心,更加朗朗上口。这要求学生顾全大局,保持好自己与其他同学的语速一致,音调和谐,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学生齐读诗歌《在山的那边》,通过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语调,感受诗歌情感变化。例如:
——山那边/是什么呢?(语调轻快,“是什么呢?”轻读,读出孩子的天真、淳朴以及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妈妈给我说过:海(轻缓平和的语调,突显出母亲对“我”的慈爱);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终于”重读,读出“我”攀爬过程的辛苦以及对即将看到“海”的激动);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语速缓慢,读出孩子的沮丧,重读“零分”,体会出孩子的失望)
学生们在齐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节奏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感受到诗歌不同于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体会到诗歌的形式美。
(二)研读探究,体悟诗歌的情意美
研读,就是研究、体会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一千个读者就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性格特征也有差异,对同一首诗歌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上个环节,学生经历了老师的范读,全班齐读,初步感知了诗歌的内容。朗读好一首诗歌的关键在于是否获得了情感体验。此环节,老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对诗歌的反复研读,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悟诗歌的情意。
师: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朗读,本首诗是围绕着那句话发展的?诗歌两节分别怎么诠释的?
生:全诗的中心句是“山那边是什么呢?”第一节讲的是孩子对山那边的未知世界的憧憬;第二节讲的是经历努力达到希望后对山那边的感受。
生:全诗围绕着“山那边是海吗?”来发展。第一节中“海”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这时的孩子是童真的、单纯的;第二节中“海”就是不断努力的信念,这时的孩子是自信的,是坚定的。
师:同学们概括出了诗歌两节的内容,那么你们在朗读中分别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第一节孩子从好奇到沮丧,第二节读出了孩子的执着。
生:第一节读出了孩子的天真和委屈,第二节读出了孩子的自信、阳光。
从老师的问题设置以及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反复的研读诗歌,揣摩诗歌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获得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演读升华,体悟诗歌的人性美
针对诗歌中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景,进行分角色的演绎,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更好地理解、记忆课文。为诗歌教学创设朗读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作者的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表达的感情相互融合、互为一体,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演,向读者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在山的那边》一课中,角色单一,内容简单,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诗歌中的“妈妈”和“我”,发挥想象表现出人物特点,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两个人物的特征。
(同学表演)
师:表演完了,我们先请两位表演的同学说说他所扮演的角色有什么特征。
扮演妈妈者:我觉得妈妈是个很慈爱的母亲。当孩子问道:“山那边是什么呢?”妈妈说是“海”。我用很慈爱的口吻表现出来。因为妈妈知道山的那边依然是山,但是她为了给孩子希望,希望孩子自己去寻找那片海。“山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妈妈告诉孩子,任何梦想都要有坚定的信念才可以实现。
扮演孩子者:我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好奇,勇敢、执着的孩子。因为在他小时候就常常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天真的以为山那边就是海,为了实现他心中的梦想,他不断努力终于爬山了山顶,可见他是勇敢的。可是山的那边还是山,他很沮丧但是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不懈,翻过无数座山,战胜无数失望,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全新的世界。
两位同学在角色扮读中,结合诗歌内容,依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将作者的情感与自身的体会融为一体,演绎出人性之美,达到全新的情感共振。
(四)诗句写作、朗读集髓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朱自清说过:“写作和诵读是关联着的;诵读可以帮助思想和写作技术的进步。”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延伸,二者相辅相成。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注意到诗歌遣词造句的精妙。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在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理解后,获得情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灵感,获得写作素材。《在山的那边》课堂结束之前,老师要求学生用凝练的语言来概括作者小时候对“山”和“海”的理解与长大后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举例看学生如何创作的。
生:小时候山是希望,海是梦想;长大后山是困难,海是成功。
生:小时候海是干涸的,长大后海是创造出的新天地。
生:小时候成功是容易的,只要爬过高山;长大后成功是艰辛的,只要克服困难。
生:长大后山是实现理想的困难重重,海是理想的境界。
本堂课,老师围绕着“朗读”的线索,理清了诗歌的脉络,体会到诗歌的情感、掌握了诗歌朗读的技巧。在朗读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朗读充分发挥它的解析、鉴赏、感悟、记忆等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歌。
曹文轩先生说:“朗读在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是一种日常的同时也是一种优雅的行为。”如今,朗读无论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朗读是有声的传递,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而朗读学习是为了守住我们民族的语言,守住我们中华文明。朗读的魅力不仅存在于课堂,更存在于生活,让我们一起朗读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80.
[2]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乔桂英.阅读方法指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07).
[4]曲英华.语文新课标朗读教学指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06).
[5]毛世侦.朗读与朗读指导[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01).
[6]顾树森.中国古代教育家类编(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71.
[7]李慧兴.朗读法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04(04).
[8]李建敏.论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
[9]史立娟.诵读法培养语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8.
4.诗歌朗读教案 篇四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相信未来》是诗人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68年。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那“阴云密布”的年代,这首诗给人们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揣摩的过程中加强理解、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它当歌曲般来“唱”。
诗的第一、第二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因此第一节男声朗读,第二节女声朗读,这正如歌曲开头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围绕在周围,紫葡萄化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抱。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男生、女生在领读时,声音要低沉。但是,诗人依然坚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现实的残酷、诗人的无助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与理想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因此第一节在男生领读完后,全班男生均要用较低沉的声音齐读“相信未来”;第二节全班女生以同样的方式齐读“相信未来”。这就好比唱歌时的伴唱。
第三节句式有变化,表达出了诗人情绪的巨大变化,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开拓出宏大壮阔的境界;坚定的信念,使诗人豪情万丈。“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是“我”竖起的“手指”,“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是“我”展开的“手掌”。诗人要用这样的巨手“摇曳着曙光”,“摇曳着”“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在海天的大幕上,“用孩子的笔体”率真而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因此,在朗读安排时,一男生领读“我要用手指”,后男生齐读“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女生领读“我要用手掌”,后女生齐读“那托住太阳的大海”;男女生合读“用孩子的笔体写下”,全班齐读“相信未来”。本节之所以较多地采用男、女生齐读,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准确表现诗人奇诡的想象和壮阔的气势。
以上三节可以看作诗的第一个层次,这好比是音乐的第一章。每一节的“相信未来”四字由男女生齐读,并将它凸显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的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第四节是诗歌的过渡和转折,朗读时,采用男、女声二重读形式,犹如音乐的男、女声二重唱。
第五、第六节,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以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去掉“腐烂的皮肉”看到“我们的脊骨”,从而“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第五节“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由男、女生领读,下面四句是列举人们种种不同的评价,故而学生分为四组依次联读,联读要求连贯;第六节仍由男、女声二重读。语气要充满自信,但不要过于激昂,这犹如乐曲高潮来时的蓄势。
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体会、想象、欣赏,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当然,学生一开始往往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教师可以先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例如,听朗读录音、教师领读、学生仿读等,在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情感后,再进行这种唱歌式的“朗读”,效果更好。
在诗歌教学中,朗读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个人理解,不要纯技巧性的指导和形式主义的表达,超越学生的理解、感受,只是在声音处理方式上指导,甚至用统一的符号来标画朗读文本,这样只会导致机械的、模式化的朗读,“声”“情”脱节。应该把诗当“歌”来“唱”。读诗要做到像唱歌那般流畅,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导学生追求“声”“情”统一,把声音形式统一到理解与感悟上。
5.论中小学语文诗歌朗读教学 篇五
关键词: 诗歌 诵读 作家内容 艺术美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以高度的凝练性、优美的节奏与韵律被人们广为传颂,我们学习古诗可以提高人的文化底蕴,陶冶人的性情,提高审美能力等,每首诗都是诗人苦苦创造得来的,正如贾岛所说的“两句三年得,一语泪双流”,选入中小学课本的诗歌更是难得的佳作,经过历史的传颂经久不衰,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朗读教学尤为关键。诗歌本身讲究韵律节奏,非常适合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的重要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朗读中可以再现诗歌意境,突出诗中形象,表现诗的内容,单调的朗读对学生而言确实有些枯燥,所以要改进朗读方法。
一、范读
由于诗歌据现代时间比较久远,有些读音已经发生了变化,或多音字的关系,或学生自身的原因,难免读错音。所以范读尤为重要,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间”是个多音字,这里根据诗歌的平仄变化应读“jiàn”四声,不少同学读成“jiān”一声。
二、领会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注意诗歌节奏,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与友人惜别时的场面,要用一种轻柔、深情的语气才能表达出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深挚的惜别之情。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打破以往送别诗的悲情,“满天都是黄云,把太阳变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落下的雪花中向南飞去,好朋友不要害怕你前去的路途中没有知己,凭你的修养和人品谁都会敬仰你的”。既有依依惜别之情,又表达作者开朗豪迈的胸襟。
三、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要想将作品朗读好就必须理解作品的内容,如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诗人林升在杭州的旅店里写的,当时金兵已经侵占北方的大片土地,而南宋集团却在苟且偷生、花天酒地。林升看在眼里,心里又痛又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杭州如此的美,西湖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暖洋洋的风使那些权贵们沉醉其中,把杭州当成故都汴州。
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在岐王的宅子里经常看见你的表演,在崔九的堂前也经常欣赏到你那高超的艺术,如今在这美丽的江南,正值落后时节我又遇见了你。通过泛读,学生可以领会这种朋友相遇又悲喜交加的情感,喜的是终于与故人相见,悲的是如今各自的境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繁华景象,如今的国事沧桑,人生飘零,不禁让人感慨时代的沧桑、人生的巨变。
四、展现诗歌中表现的艺术美
诗歌是美的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朗读时让学生从中体会出诗歌的美,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诗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美
诗是语言的艺术,凝练、简洁、准确、生动是其特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爱上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自然景物,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落下,滔滔不绝的黄河向东流去,语言朴素、浅显,画面却高远宽阔,后两句写意,想要看得更远,需登上更高的楼层,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更”字用得最巧妙,耐人寻味。
2.意境美
意境美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所谓的“诗情画意”,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幅美丽的秋山黄昏图,雨后的秋山,空气是那样清新,皎洁的月光充满了松林,清清的泉水从溪石上流过,竹林深处传来一群少女的欢声笑语,一支小巧玲珑的渔船顺着溪水顺流而下,掀起了一阵阵涟漪,这一切都好像历历在目,让人清晰可见。
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在“空山”、“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渔舟”等意象组成的秋夜图中,我们仿佛真的呼吸到了雨后的新鲜空气,月光照耀在身上的惬意,溪水的流动,还有诗人希望远离尘世、回归乡土质朴生活的心声,这种清新的、明净的暮秋意境,使人禁不住产生心胸荡涤之感。
再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朗读时可以从“风急”、“天高”、“猿啸哀”、“沙白”、“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等词语中读出意境苍凉、悲壮,气势宏伟壮观,还有作者长年漂泊、忧国忧民、老病孤苦无依的景象,让人心中无比悲凉。
3.情感美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诗中蕴含的情感是诗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诗歌不会打动任何人,每首诗表现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在剑南外忽然听到官军已经收复失地,喜极而泣,眼泪沾满了衣裳,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一点忧愁都没有了,收拾诗书和行李,趁着这美好的时节好返回家乡。全诗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喜”字,作者无比兴奋,可以说是情感的迸发,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这首诗不知感染了多少读者。
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作者在孤寂荒凉的农村居住仍然不感到悲哀,每天都想着奔波疆場,保卫国家,夜已经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雨声,在迷迷糊糊中梦见自己身披盔甲,骑着战马踏过冰河,出征北方疆场。全诗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所以,不管是兴奋的还是哀伤的,沉郁还是激昂,都是作者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创造出来的。
通过诗歌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诗歌,从而对古代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教学中,诗歌朗读尤为关键,从中可以挖掘诗歌蕴藏的独特魅力,让学生爱上诗歌,爱上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玉琴.浅谈诗歌朗读欣赏中的审美因素[J].嘉兴学院,2001.5.
[2]周昌武.谈谈中小学诗词教学[J].贵阳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2.
[3]李晓明,王喜伶.谈古诗的朗读教学[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8(2).
6.清明节朗读的诗歌集锦 篇六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朗读的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雨》
那些丝线,密密地斜织着
忧伤。不安的灵魂走动,我不能看见
黑色的睡眠,黄昏,都住在这里
一批雨被分割成泪眼睛
上酒、祭拜,明灭的香火
肃穆。
让祖先走进来。
扔掉缺水的雷电
不躲闪,不自拔,心存念想
《黄土之下》
那是异乡,里面住着不同的姓氏
猜想定是极乐世界,去的人,都没有回来
闭上眼睛,钻进去。
绕过一场黑色葬礼
让一些泪和纸灰,风一样飘起来
黄土之上的人,不能停止怀念。
像我我不会相信亲爱的奶奶已经死去
我想,她只是去了异乡生活。
纺线,绣花
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远远地
看护我,保佑我,圣母一样
祈祷歌颂着
《祭魂》
死者的节日,泪水的狂欢节
鞭声、贡果和香烛已构成风景一片
我们从拘谨的许多木架子中走过
那些灵魂挤靠在一起
仿佛为了温暖
彼此靠近
这些灵魂安谧无声
在各自的匣子里
缅怀曾经走过的街道、熟人
某一件事,以及
早年无法得到的爱情
如今身子已被锯过
被雕刻过,油漆过
不同于先前
听呵,鞭炮声不绝,像许多人用手
猛击摆着空瓷碗的桌子
另一种表达方式是
我们将各种感情
骰子一般投到桌面上
然后一把收起
发出同一种声音
哦,洁白的骨灰,道德的极品
这些灵魂已不再使用
语言、动作和眼睛
他们早把生命打扫干净
不再迎候客人,不再出借
他们尚存的一些呼吸
是我们时长时短的回忆
今天我们带来的糕点与水果,货真价实
在他们看来,如同梦中的一个人
在做各式的梦
间接的事物,丰美的幻想
吃吧,这就是生活
触手可摸
穿过火焰,这些灵魂如鸟
已经安巢,在一个自足的匣子里
不分春夏秋冬;他们开始懊悔了
这些久被禁锢的灵魂
多么渴望如粉尘
在天地间,如风中的雨水
或树间筛落下来的光线
看哪,轻烟四起,我们看见
真挚的怀念,已漫成大雾
一年一度,在台阶上
在草坪间,这些匣子
被我们所崇拜,被泪水所揩擦
而香烛像我们的悲哀
逐渐燃成灰烬
彼此靠近
仿佛为了温暖
那些灵魂挤靠在一起
我们从拘谨的许多木架子中走过
风景一片
鞭声,贡果和香烛已构成死者的节日,泪水的狂欢节
《直到又一个清明》
阳光或者雨季
鲜花或者体温
思念或者泪水
微笑的深藏
交付给远望的至情
直到又一种眷恋
陪伴或者细语
伫立或者面对
回忆或者假设
微笑的路径
渴望着曾经的生命
直到又一片云彩
飞翔或者超越
行走或者奔跑
旋转或者跟随
微笑的背影
倾泻了过往的梦境
《在墓地》
这是村庄的七寸
在清明的腰部,放出很多惹眼的词语
安置到棺材,不制造悬念,只记住祭奠他们
野草依然清新。
高过墓碑的长势
荒芜持续深入根须,与几根白骨勾肩搭背
你看望的人一动不动,不开口讲话
鸦群很壮观。
它们用慌张的眼神
拆开响声
一个节日,象一尊佛
走了几千年
坐在四月
等无数眼泪来把自己淹没
捧几把黄土,烧一堆火
让身躯折叠,反复垂下头颅
看那些黑色的蝴蝶,飘起
又轻轻落下停歇
柳笛哀回,松柏肃立
我们沿着一个句号逆流而上
往事纷繁。一颗心
和桃花同时盛开
又默默零落
这个时候,一些没有生命的灵魂
开始说话
只是,很多人只知道送上纸钱
那些神秘的声音
从来没有听见过
《清明节诗》
我写下家乡,稻子;
我写下清澈的河流
我写下那水底游鱼,我写下那岸边绿草
我写下夜里点灯寻找爱情的女鬼
我写下奶奶和观世音的传奇
一个人一辈子行善,最后就真的成了仙
虽然她一直说还有未了的心愿
我必须得写下这些,梦里久久缠绕的乡愁啊
我必须从你简陋的农舍写出风景
我必须从你贫困的脊梁写出生命的刚强
就像父亲从田里挖出金娃,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但他挖了一辈子,你能不信
我必须得在清明节之前写出这些
祖坟已经迁移,我快说不出方言
唯一没变的姓氏啊,因你才保留我与母亲的联系
我必须在清明节把这些未尽的诗句
对着北方的天空焚烧
《四月二十六日山中探母所记》
(一)白云的大手护住一座
荒山秃岭;亲人们失声痛哭
我不为所动,出神入境
我的灵魂在与你的灵魂对话
草枝折断,我手中发出的细微声音
都是给你的信息;经过大自然
生的喧嚣和死的孤寂得以默契
就像两道相对的门敞开
一种情绪缓步其中,安祥而入迷
(二)生前和死后,都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
十一年前,众目仰望一颗慧星
慧尾绕城一周,浩荡而悲壮
所有看到的人都脱帽致意
五彩花环在山上曾叠成怀念的堡垒
灿烂星辰,如今早已朽烂如泥
荒草连天呵,像扯去绸布的旗杆
在凉风中悲歌光荣的过去;墓场倾颓
唯有万千山蚁,日夜守护着你
(三)碑石如冰,温暖我的心
四野萧杀,纵横我的情
一如往年,下山时我泪涌如泉
因为最最伤心是别离;我就要投身到
鼎沸的人际间,履行各项义务
为了他人,去坚守职责
以各种感情的波折为人生享受
将辛劳和痛苦作为行动的报酬
最终如你,对人们说:我无愧生命
《清明》
石望湘
绵绵春雨
不知道潇潇了多少清明
想这雨
从杜牧的年代就一直这么下着
想这雨
淅淅沥沥的依旧徐徐拂湿
遍山新添的香灰和纸钱
想这雨陪着我的外婆
在冥冥的地府里
熬破了多少盏明灭的青灯
这摇曳的风啊、雨啊
冰冰凉凉的在身
凄凄清清的在心
沉沉的行囊啊
背负的不仅仅是祭奠
积淀的也不仅仅是乡愁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可以让我醉眠
杏花春雨
牧童的笛声
不绝于游子的行旅
春雨江南
低亚的酒旗
可曾是招魂的云幡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年寒食携酒来
《清明节》
每年的今日
都有一茬思念
随着布谷鸟响亮的叫声
水汪汪地生长在后人的心间
自由放飞的风筝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都会被一根长长地细线
牵回故乡的祭坛
跪拜一丘黄土跟前
将寄托很久的哀思点燃
再呼叫天堂的专线
让喜忧演绎成泪水浸润的叨念
阴阳相隔的祖先
仍旧释放着温暖
伸出干枯的双手
把晚辈的心紧攥
《清明节的纸钱》
一张张草纸
载满岁月的痕迹
随烟火消散
一个个铳痕
一串串脚印
一道道坎
缩写的人生
一页是一天
这个日子梳理着记忆
一把火燃尽了
一生也读完了
那一堆的财富
留下的是灰
远去的是烟
清明寄去的纸钱
相思之火
燃烧着春天
告慰灵魂吗
何处是灵魂的归所
一抔抔黄土
堆积起了思念
《清明节的黄昏》
谈笑的人类渐渐离去
把鲜花留在了不该留的地方
被活人吓跑的乌鸦开始回家
灵魂的青苔
是从坟墓里溜出的呐喊
用生命的最后一层力量
传达着黑夜的笑声
尸体上从未开出的玫瑰
是一朵被拒绝的传说
夜里通向罗马的隧道
是蚂蚁用脚趾抠出来的一声声冷笑是一具具棺椁
在嘲笑太阳的低贱
天空早已脱离了文明
是谁仍在颤抖中舞蹈
充满诅咒的黄昏
永远熄不灭被撕扯的疼痛
如果天空是一座巨大的陵墓
那我们又将沦为什么
被腐蚀的光辉
碎裂成永恒的沉默
为那已经燃尽的梦想
在墓碑上雕刻昨夜的耻辱
当诗句像枯叶一般被风扫落
泪水将是唯一可以残存的灰烬
用尽一切夸张的笑来掩饰空洞
用莫名的骄傲反推出的凯旋
是被绝望压碎的梦想
必将在琵琶的断弦上归于沉寂
年轻的爱情在泪水的滋润下
苍白如陀螺一般旋转
夜的眉头是一块贫瘠的土地
三月的夜光是一阵残破的骚乱
时间与空间在这里都只是替身
那在月光下狂奔的骸骨来自未来
清明节的黄昏
我躲在自己的帐篷里
用血染的刀子为荒冢添坟
《清明节祭奠母亲》
一条白毛巾
扫去了墓碑上的尘土
一束绢花
系上了对母亲的哀思
点燃一炷香
向妈妈述说着别离的心语
四月的北方
未融尽的冰雪残留在墓地
春风仍然夹着凄冷
夺眶而出的泪
感受一种咸的滋味
伫立在墓碑前
妈妈的微笑、柔和的眼神
一股热浪敲击着我的心扉
你那叮咛的话语
幻化成一组风铃
悦耳、湿魂
一直陪伴着儿女们成长
岁月刻上了风景
爬山的台阶并不整齐
一路上都攀援着你的手臂
再苦的日子
你都是用微笑去面对
今天的风很大
我知道
那是你对儿女们的嘱咐
好好照顾自己
你仍然还是儿女们遮风挡雨的伞
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清明节反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
看看父亲母亲
平时只是思念啊
梦里总想起亲人
活着的时候尽到孝心
父母走后也忘不了他们
这一份深情啊
早已在心里扎根
不是摆摆样子啊
那是儿女的真心
不像有那么一些人啊
父母活着的时候就亏心
没有这个必要啊
父母活着时不尽孝心
等父母故去再表现
地下的父母知道你们的心
人生需要深刻的`反省
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亲
其实自己所做的一切
最重要的是怎样教育后人
清明节决不能摆样子
要表达儿女的真心
人生该忏悔的事情很多
最可怕的是对不起故去的亲人
《清明节随想》
走进清明节
怀着感恩的心
感恩地下的亲人
感恩父母亲
每逢清明祭故人
父母坟前表寸心
人生不容易
感受越来越真
人生走过大半段
离父母越来越近
一生做好人
比什么都要紧
人故去名声珍
心向善追求真
什么是根本
当然是做人
生活里平常心
人活一世别亏心
对得起朋友
对得起亲人
功名利禄身外物
何必太当真
塌塌实实做人
地下的亲人也放心
《醉在清明节》
人生没有几回醉
醉在父母的坟前
只有在亲人前面
才有这真实的醉!
平时喝酒不会醉
没有喝醉的道理
在父母袒露自己
那真诚来自心内
人生多少艰难事
人生多少苦和累
向谁说都是多余
惟有父母听你说
说完之后需振作
醉酒之后再站起
一切需要自己去努力
把地下的父母来告慰
《清明雨》
看这清明的雨
滋润了几多红尘
尘世碧空、繁华落尽
思念疯狂的滋生
看这清明的雨
一路路行人
挂满一行行泪雨
诉说唠叨往日情怀
看这清明的雨
一杯黄土、几根香烛
烧去了漫天的纸钱
爱离了、心疼了
看这清明的雨
悲伤的抹干眼泪
踏上征途的明天
路在脚下延伸
美在生命的再塑
《清明雨》
清明的雨
慰息着逝去的身影
人的泪
这天
也只能作为花瓣
点缀着哀伤的风景
春的开始
诞生一个新的生命
制造生命的人
脱去衣服
思念
变成点燃的一团烟
闻着春的味道
想起奶香味
想起喂奶的母亲
也许祭奠故人就这样开始的吧
清明节
烧糊的那些图案
飞到该去的地方
能当饼充饥
能当屋住
烟
在这天
是一座很长很长的桥
《清明》
雨从天而来
穿过青青的柳叶,拂过粉红的桃花
洒在坟前的青草地
打湿了祭祖人的心
清澈的雨
你来自哪里?
来自无穷的苍穹吗?
无边的宇宙里,是否真的有先人的魂灵?
清明的雨
为清明而飘洒
清明是否为有这愁肠的雨
而为清明?
清明的雨
是缅怀先烈而流下的眼泪
若干年后
当我们也变成一堆黄土
化成一缕青烟
又有谁
为现在的我们
7.我的中国梦诗歌朗读会宣传稿 篇七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奋进的育人氛围,引导广大学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我校学生团结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自己、显示自己的舞台,激发广大大学生热爱艺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兴林一中组织开展了“我的中国梦”系列教育活动.12月4日,下午兴林一中又举办了“我的梦、中国梦”——中学生诗歌朗诵会活动。经过三周的紧张准备,初
一、初二学年共22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参赛选手们满怀激情地畅想了“中国梦、我的梦”,从秦皇汉武到嫦娥三号奔月飞天,孩子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描绘了中国的未来。至此,让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强盛。
8.诗歌朗读教案 篇八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历来是老师们教学中的拦路虎,诗歌中意象意境学生极难理解,更无从谈起主题思想及语言含义的理解与掌握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诗歌教学呢?其中朗读教学法必不可少! 俗话说:“功夫靠练,文章靠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最常用的基本方,我们可以“以读促教”来解决老师们诗歌教学的难题!那么诗歌教学中究竟有哪些好的朗读方法呢?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谈谈吧!
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主要地是要靠教师去调动,去激发。语文诗歌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的当堂范读,学生的单人朗读、齐声朗读、生生互读、听录音跟读,集体PK赛式朗读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l、教师范读,其作用一是起讲解和感染作用,二是起示范作用,好的范读本身就是最好的朗读指导、教师的范读一要标准,二要生动:范读在教学的起始、中间和结束都可运用,时机不同作用也不同。范读可是全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要有形式的变化。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不自觉地就把注意力倾注到文章中去,也能增强学生要求朗读的欲望。
2、学生单人朗读,它有利于检查了解学生认读、理解,鉴赏诗歌的水平如何,以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方式也不只一样,可以一人通读全文,也可以按段几个人轮流或连接朗读,或者学生挑读自己喜欢或者认为读得较好段落,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詩歌朗读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诗歌学习的浓厚兴趣!
3.全班齐声朗读也是早有的朗读方式,它一是能调动全班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朗读的机会;二是可以形成热烈气氛,造成声势.使个人感受更深;三是全班协调一致,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责任感。
4、生生互读,它有利于学生看清自己朗读的长处和短处,有利于相互学习,扬长补短,同时在相互的纠错和指导中,真正的让学生做了一回主人公,当了一回小老师!
5、听录音跟读,此种方法也比较常见,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在课堂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此种方法更容易感染学生,同样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6、集体PK赛式朗读,形式可以是男女生间PK,也可以是小组间PK,同时结合加分制,更能在诗歌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诗歌教学的生动性、趣昧性,调动起学生诗歌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9.诗歌朗读教案 篇九
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中学阶段学习诗歌,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诗歌教学能够传承优秀文化,涵养人文精神,顺应教育改革,解决教学问题。与新课标的要求相比,总体看来诗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诗歌教学方法也存在诸多不足,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一、中学诗歌教学的误区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中学生要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新课标确定后,语文教科书作了全面修订,诗歌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被大量的安排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上。可见,诗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然而与语文新课标要求不相协调的是,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诗歌的现象,在现代诗歌教学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周兆燕在《走出误区,走出一片天——初中现代诗歌教学读的研究》中提出诗歌教学存在四个误区:
一、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缺乏个性体验。长期以来,初中诗歌教学就一直局限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模式,根本谈不上对诗歌美的语言的赏析。长此以往,诗歌教学也就裹足不前,走进了死胡同。
二、学生朗读,教师点评,缺乏特色新意。诗歌教学重视读,重要的是教师能指导好学生的读,还要注重学生读后的点评,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提高。
三、机械操作,肢解诗歌,缺乏整体感悟。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的现代手段,肢解了诗歌的各个部件,表妹上色彩斑斓,实则抹杀了诗歌的精髓。
四、重视含义,营造意境,缺乏联想想象。在感悟诗歌的意境时,教师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只是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研究修辞手法等来认识诗中所创造的形象的意义及审美价值。这些误区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到位同时也阻碍了诗歌教学的发展。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诗歌教学方法
李丽文在《高中诗歌教学初探》中根据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归纳出三点诗歌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必要的背景介绍。诗歌大多短小精悍,却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要准确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就必须对写作背景有详细了解。
二、加强诵读。诗歌语言具有音乐美,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要读出诗人的情绪;要读懂字词句与诗人的情怀。
三、仔细揣摩诗歌意境,通过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运用语言描述诗的内容,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
郝海荣在《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中就怎样搞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总结了四种方法: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为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承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三、仔细把握朗读节奏,精心体验诗歌的音韵美。朗读的节奏包含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产生。
四、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诗歌朗读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读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为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
以教师为主导的诗歌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同时也会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甚至会出现教师一言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出现,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品读和理解。
三、以学生为主导的诗歌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诗歌教学不能一直由教师主导,还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宋兰今在《关于优化高中诗歌教学手段的探索》提出教师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如探索“互动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优化诗歌教学过程,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悟性和想象力,使学生学习到“诗化”的语言,才能提高交际技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郑先东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研究》中提出了以生为本,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方法。课堂上教师巧引学习方法,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一是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初步解释或假设,然后学生自行设计出简单可行的调查探究方案,亲身实践,收集调查研究的信息数据,根据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在全班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二是教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地进行促进性互动学习,指导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在共同完成任务中的责任,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可以促进他们学业的发展和提高。
舒浩珍在《合作学习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高中诗歌教学浅探》中提出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2-6人为一组。分好组之后,教师开对各个小组进行任务分配。小组的每个成员负责总任务的一部分,并把自己所学教给其他的组员,并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总结。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知识交流,促进他们的学业的发展。而组员之间的接纳、关怀、鼓励和欣赏,会提高他们的自我观,建立对学习的信心。以学生为主导的诗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能缺失教师的引导。所以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教师和学生的价值。
10.朗读《赶海》得教案 篇十
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读书的兴趣不浓,有时自读课文显得漫不经心,齐读声音不够响亮,不能入情入境地读……《赶海》内容浅近,写得十分风趣。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读书的指导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赶海的乐趣。如何才能让读书指导有效,这是我最头疼的问题,我想也是大多数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本节课试着采取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老师献计献策,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溢课堂。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感悟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话。
4、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一些写作教学的指导。
教学重点:
读中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难点:
品词析句,感受作者是怎样将事情写得有趣。
课前播放《大海啊,故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课文插图,配上海浪的声音)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赶海》,和作者一起去享受赶海的乐趣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配乐范读。同学思考:作者写了赶海的几件趣事。相机板书。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以范读加插话的形式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师: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有个经验,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比如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老师是这么想、这么读的。(示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从“闹”字上你想到了什么?(插话)师:(继续往下读)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插话)从哗哗里感受到了什么?(继续读)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插话)浪花会回头吗?(继续读)我兴奋极了,(插话)我为什么兴奋?我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我开心地大笑,也许会兴奋地大喊一声:“浪花,别走,我来了!”
师:这么一想,再这么一读。你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海边,和作者一起追浪花。
2、齐读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书就是要这样读,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得十分有趣。自己先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把你认为写得有趣的地方多读一读。
2、学习小伙伴抓螃蟹一段。
(1)指名读。
(2)激趣:前不久,我们学校举行过美诗文诵读比赛,今天我们来个“抓螃蟹读书比赛”,评委是在座的各位同学,选手是积极举手要求读书的同学。选手读完后,评委可以现场打分,并说出你评分的理由。你觉得这位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夸夸他;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好,请你提出宝贵的意见,帮帮他。
(3)师生交流。要求读出小伙伴可爱的神态:“努努嘴儿”“哎哟”一声叫起来。螃蟹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的样子。我的惊讶等。
3、学习捉大虾一段。
(1)指名读。
(2)故意将这一段写得精彩的地方改掉。指导学生对比中发现作者写作的精妙之处。
师:我将这段文字这样改改,同学们看,行吗?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虾,它有两条长须,很神气的样子,我伸过手去,只一抓,这大虾就被我抓住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3)师生交流。要求说出比喻句很形象地写出了大虾的威武、神气。“只一捏”写出了大虾看似威武实则不堪一击。俘虏、武将借代用得妙,语气词用得妙等。
(4)总结:原来要将一件事写得有趣,用上一些比喻句,动词,语气词,能起到这么妙的作用。我们把体会到的好好读一读,加上动作,带上表情。
(5)同桌之间赛读。读得好,一颗星;很好,两颗星;特别好,三颗星。
4、学习“摸海星”一段。
(1)哪一句话是写我摸海星的?谁找出来了,读一读。
(2)这一段里写了赶海的三件趣事,哪些是详写?哪个是略写?
(3)师:有详有略这才叫会写作文,我们平时的作文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5、学习总写沙滩上的人的活动一句。
(1)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第三自然段里有一句话总写赶海的人们的活动,谁找出来了?读一读。
(2)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4)说话训练。你能加上你的想象,或者你自己的海边的旅游经历,说一说在海边游玩时最有趣的事。
五、学习结尾部分
(1)
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2)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3)这时,如果你站在海边,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播放夕阳下大海的图片)
(4)是啊.!大海非常的安静非常的美.(5)用你们柔美的声音轻轻地读第四自然段。
六、男女生对读第一、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介绍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让我们再一次听听《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感受大海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
11.诗歌朗读教案 篇十一
朗读课设计
油田一小 苟琼芳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用标注朗读符号的方法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理解亲情的伟大。
3、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边体会。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体会亲情的伟大。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小组学习过程中进行朗读、交流、体会。教学难点
继续练习标注朗读符号,借助朗读符号读、品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录音等。
教法: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2、指导运用朗读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
课前激励:今天有许多老师来上课,希望大家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只小鸟》请大家齐读课题。
请上第一位小老师
一、读有所求:
1、读书有五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耳到。
2、温故而知新,各种形式展示读
灿烂 腐烂 倾听 倾向 子弹 弹弓 倾斜 斜线 衔接 官衔 流血 跌倒 跌价 抖刷 发抖 啁啾 探究 探出 含笑 含义 一般 般配 水滴 仰望 敬仰 翻身 翻开 翻译 前仰后合 水滴石穿 血淋淋
(设计意图:以温故而知新的形式进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3、指导易读错的需要重点指导的词语 鸟巢 啁啾 觅食 葱绿 翎毛 树隙血 小组展示读、男女生比赛读
请上第二位小老师
1、读书有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倒字、不断词。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课件出示 读课文:
1、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标注出来。
2、请借助朗读符号,读出你的感受。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再小组交流。
二、读有所感:
1、学生展示读。
2、学生评析,互动。在读和评析的过程中感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3、指导学生标注朗读符号。
4、教师重点指导2、5、6段
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看,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着了它,衔上巢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指导让孩子们体会老鸟爱子的急切心情,体会亲情的伟大。)。
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面对这样的结果,喜爱小鸟的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从此那歌声便消失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 歌声,却不能了。
(设计意图:读中感悟,体会孩子们伤心后悔的心情从而激发爱护鸟类更重要的是欣赏呵护,而不是伤害。)
三、读有所获:
精彩片段填空
1、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
2、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总结概括
本文讲述了()由于()而想捉住一只天天在树枝上歌唱的(),结果()这只(),两只老鸟()它并把它()巢中,从此孩子们再也听不到()的歌声的故事,歌颂了()的亲情,劝诫小朋友
们要懂得()鸟类。
三、读有所获:拓展关于鸟的诗
鸟 唐.白居易
谁到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总结:爱不能成为一种伤害,爱应该是欣赏、呵护和奉献。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课文的拓展,对已学知识的迁移。看一堂语文课是不是好课,要看这节课阅读、朗读没?是否针对课文进行了阅读、朗读方面的有效的迁移。这个设计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阅读和朗读拓展能力。对于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爱不能是拥有、伤害
一 只 小 鸟 作者冰心
爱应该是欣赏、呵护
《一只小鸟》教学反思
苟琼芳
1、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老师带着学,小组合作交流学等多种朗读方法,多种巩固形式,寓教于乐,总结了朗读指导的有效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
2、读书不再是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朗读的乐趣,轻松学习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
3、朗读、阅读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课堂中要加强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不足是:
1、由于孩子刚进入中年级,小老师的老师的指导、范读还不够熟练。
2、老师的范读应加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模仿、学习。
12.适合小学生朗读的诗歌 篇十二
诗歌一: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小草绿了,小花红了,大树高了,小河流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冰雪化了,青蛙醒了,小朋友们又长高了。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不冷了,大地变绿了。
春天真的来了!
诗歌二:催眠曲
吼!吼!吼!
是不是肥猪肚子饿?
吼!吼!吼!
是不是老虎生气了?
吼!吼!吼!
不是肥猪肚子饿,也不是老虎生气了,是爸爸在打呼啦!
吼!吼!吼!
爸爸的呼声,一高一低,一长一短,声声传进我的耳朵里,像一首催眠曲。
吼!吼!吼!
听啊听!
听啊听!
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
诗歌三:大海是谁的家
大海是海豚的家
海豚在海中自在的悠游着
大海是小丑鱼的家
小丑鱼们在海里快乐的游戏
大海是灯笼鱼的家
灯笼鱼在深海里为其他小鱼提灯
使鱼儿们能安心的入睡
大海是珊瑚的家
珊瑚是大海的发夹
帮大海整理头发
为大海创造出美丽的一面
大海是谁的家
大海是大地和海洋生物们的家
诗歌四:春雨的魔术棒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
细细的雨丝像一根根绣花针,像一丝头发,还像一条条透明玻璃丝。
它轻轻地落在大地上。
春雨姑娘的魔术棒一挥,小花变得更红了。
春雨姑娘地魔术棒一挥,小草穿上了一身绿衣裳。
春雨姑娘的魔术棒一挥,竹园的笋芽儿探出了小脑袋,就连小松鼠也醒了。
沙沙沙,春雨挥动着神奇的木棒,挥醒大地的花草树木,挥醒了沉睡的小生命。
诗歌五:假如我是科学家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会发明出一种探测仪,寻找我们的马来西亚航班,让那些失踪炸的亲人放心.假如我是科学家,我会制造一种武器,让以前圆明园的悲剧不会重演,让那些以前的侵略者感到害怕.假如我是科学家,我会制造一架时空飞机,能让我们到宇宙里,看一看地球多美丽,我不会只有自己看,我会和全世界的人民共同分享
我真想快点长大,我会保卫自己的祖国,让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诗歌六:我爱折纸
折纸
是一种艺术
平平的色纸
也可以
变成美丽的艺术
折纸
也分了
好多种
虽然
我折纸
虽然很烂
但
我爱折纸
诗歌七:春风
呼呼呼,呼呼呼。
春风姑娘来了。
春风吹过草地,吹绿了小草。
春风吹过油菜地,吹黄了油菜花。
春风吹过大地,笋芽儿探出了小脑袋。
呼呼呼,呼呼呼。
春风笑了。
诗歌八:猪猪
洗泥巴澡,泥巴里,滚呀滚,身体洗干净,同伴也开心,猪,常吃厨余
越吃越肥,肥到无法走路,肥到去比赛,被人宰来吃,可怜的猪儿,被人虐待
【诗歌朗读教案】推荐阅读:
经典朗读散文诗歌10-08
朗读诗歌教学的宝典01-15
适合孩子朗读的抗疫诗歌(通用7首)11-29
小学朗读教案10-03
朗读指导课教案06-29
普通话短文朗读教案09-13
《一只小鸟》朗读教案、反思10-07
英语朗读稿06-09
诗经采薇朗读06-14
英文朗读在线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