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美好生活心得体会(共19篇)
1.体验美好生活心得体会 篇一
体验社会,体会生活
【文字类:我的虎年经历】体验社会,体会生活
的那个暑假,我只身一人前往宁夏银川,为的不是别的,仅仅是为了体验社会、体会生活。的暑假,刚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的我,似乎没有太在意自己已经是一个即将半只脚踏进社会的人,还处在努力的放松自己的状态,从未想到要去体验社会、体会生活。一年后的暑假,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二学生,我越发地认识到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必要性。于是,怀着这样一种学习的心情,我在20的暑假只身一人来到了宁夏-银川开始了我为期接近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
之所以会来银川进行社会实践是因为之前在与作为某公司公司宁夏网点的一名统计员的表哥的一次聊天中了解到,由于公司最近事务繁杂,人手又不够用,他的工作很忙。我心想可以借这个机会去学习学习,进行暑期社会体验,于是,在与表哥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表明了我的意愿以及他向公司领导请示了之后,我便有了暑期前往银川某公司学习的这么一个机会。
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我很珍惜。在前往银川的火车上我碰到了一群我们学校历史与社会学院的学生,这一群学生,是前往甘肃贫困地区支教的,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这一次的支教之旅完全是他们自己组织的。他们自己联系的甘肃省一个贫困地区的学校,自己带课本去上课(上音乐课的老师还背了一把重重的吉他),并且还是自费,也不要报酬。看着这一群充满爱心、充满干劲的学生们,我更加坚定了要抓住这个学习机会去学习些新东西、创造些价值的信心!
2.体验美好生活心得体会 篇二
RFID:从激动到行动
RFID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技术, 广阔的市场前景让人们对其未来浮想联翩。可以想象, 如果每件产品都贴上独一无二标签编号, 记载详细的个体信息包括大小、颜色、生产日期、真伪以及其他需要的内容, 很多情况下都可让消费者、供应商和供货商从中受益。整个系统固然复杂但并不是制约RFID推广的核心问题, 标签的价格才是根本, 亚微米CMOS的最新发展, 可望进一步扩展RFID技术的应用。高精度供应链管理、无接触POS交易、防伪和资产追踪/监测技术所带来的各项优势, 正推动着RFID技术的迅速普及。
恩智浦智能识别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与销售总监吕宁认为, 除了在传统的物流领域继续保持增长之外, RFID还有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被广泛看好的应用平台, 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标签, 在图书馆每本书上贴上RFID标签就可以快速便捷地进行自动借/还书业务;通过一个简单的RFID探测器, 就可以方便地清点库存图书的种类和图书摆放是否合理等问题。目前国内百万以上藏书的图书馆有4家采用了NXP RFID组建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另一方面, RFID在北京奥运门票中的成功应用为RFID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可以凭借其优点对大规模人群进行简单监控, 比如面对流感, RFID可以发挥在疾病防控中的监督和辅助作用。
NFC开启移动时代
公交卡、门禁卡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这是NFC (近场通信) 逐步走向人们生活的重要标志。目前, 小额支付和移动支付需求越来越明显, 无货币交易的便利也在逐渐体现。比如在此次博览会上NXP展示的集成在手机中的NFC模块可以和具有蓝牙功能的打印机和功放进行短距离通信, 从而将手机的音乐和图片快速在这些固定设备中展现, 手机还可以直接利用NFC技术与自动咖啡贩售机进行便捷的电子支付操作。
吕宁介绍, 洛杉矶交通局原先即采用基于NXP MIFARE Classic技术的系统, 目前正在对交通出入通行卡 (简称TAP卡) 进行升级, 升级后的TAP卡将包含全新微控制器智能卡IC。乘客不仅能享受“一触即通”的便捷交通体验, 还可享受由更强大CPU技术提供的具有高级芯片安全性能的非接触式票务系统。
3.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学会生活 篇三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丰富道德认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解读教材时,应当具备儿童生活的眼光,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量把学生目光引向课本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通过调查了解、参观访问等方式,感知生活,收集信息,丰富道德认知。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包装盒,观察包装袋,了解上面的信息并记录下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会发现,包装袋上确实有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信息,还会发现,有的包装袋信息详尽,有的简单。有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包装袋上这些信息有什么学问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继续深入学习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学习三年级上册《我的学校》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热爱自己的学校,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感受校园环境的美;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调查了解学校过去与现在开展了哪些活动、获得了哪些荣誉等,激发学生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二、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激发道德情感
情感是联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推动学生情感升华。
(一)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时,教学开始,教师拿出一瓶学生熟悉的酸奶,说:前两周,老师买了一瓶酸奶忘了喝,今天才想起来,请同学们帮忙看下,还能不能喝。学生通过观察奶盒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判断出这瓶奶不能喝,已经过期了。教师从中小结,自然就引出课题。又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是参与者》一课,导入时,首先,教师播放学生参加活动时的一些相片让学生欣赏;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了学校、班级开展的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最后,教师小结参与活动的意义,揭示课题。这一教学活动就是从学生生活出发,让学生重温活动,既让学生有亲切感和成就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引出新知,让学生产生对新知学习的期待。
(二)以活动体验为手段,引发情感体悟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去操作,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而不是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就设计了“夸夸我的动物朋友”这项活动:先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让他们说说这些动物能为人们做什么事,再说说其他动物的作用。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畅所欲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和动物交朋友”。学生们七嘴八舌,很多方法值得肯定。接着,教师创设了故事情境:明明小朋友也喜欢小动物,他又是怎样对待动物呢?让我们来看看明明和小鸟的故事吧。学生通过眼睛看,脑子思考,嘴巴说,明白了爱动物应该给它们自由,让它们生活在自己的家。然后,教师又让学生观看了《长颈鹿妈妈的诉说》视频,那感人的故事情境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知道了怎样才是真正地对动物好,成为它们真正的朋友。在这样的感受体验中,学生是真正用心灵去感受,容易产生心理认同感,提升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进而转化为道德准则。
(三)联系思想与社会实际,提高道德认识
品德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应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实际,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时,首先,教师出示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小商铺买的包装食品,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质检员”。学生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鉴定才发现,自己经常购买的食品多是“三无产品”。接着,教师播放一则新闻视频:某地一所小学有三个学生因食用“辣条”,导致一死二伤的惨剧。看后让学生谈感受,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三无产品”、垃圾食品的危害。最后,播放学生上学、放学时在附近小摊小店买零食的画面,让学生劝告自己或其他同学,不要再去购买不合格食品。如此针对学生实际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对包装袋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指导实践生活,促进品德内化
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实践则是实现认识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延伸”这个环节,把课堂教育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起来,化虚为实,重视实践锻炼,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各种活动,促进品德内化。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保护牙齿》一课时,在学生学了有关牙齿的知识,懂得怎样保护牙齿之后,布置他们回家用所学的知识保护自己的牙齿,还可以教大人们保护牙齿,并请家长配合开展评选健康牙齿小明星活动。这样,就巧妙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又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又如,学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家人的爱:父母下班了,给他们倒杯水;吃饭时,为家人盛饭拿筷子;家人生病时,端水送药,学着照顾;平时还可以帮忙洗水果、倒垃圾,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可设计一张家校联系卡,促进学生去实践对家人的爱。
总之,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统筹把握。课前,让学生去调查访问,搜集信息;课中,教师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并对活动予以支持、合作与指导,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课后,教师要以生活为归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4.体验美好生活心得体会 篇四
下午三点多,我们走进蔬菜大棚,下面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两个小孩围着砖头垒起的桌子正在吃饭,饭菜非常简单:米饭、两大碗茄子和一人一碗白开水。对于无荤不下饭的我来讲,连连感叹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哎。妈妈和他们打招呼:“这么早吃晚饭了”。正大口吃着白饭的小孩抢着回答:“我们在吃中饭”。小孩妈妈微笑着说:“中午来买菜的人多,午饭就将就着凑和”。看两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毫无怨言的吃着饭,想想自己平时在饭桌上的表现,不禁有点脸红,我发誓一定要改掉吃饭拖拉,挑三捡四的坏习惯。
接着,我们到大棚里面参观种植的蔬菜,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仿佛整个身体要被烘干似的,我连连后退,但映入眼帘的一个个红红的西红柿,一根根青翠欲滴的黄瓜,又让我情不自禁向前跨了几步。刚才吃饭的小孩走了过来,对我说我带你去参观,跟着他来到大棚深处,我感觉呼吸不畅仿佛要窒息,但那小孩轻松自如,有说有笑的向我们介绍着,我想像着他们劳动时挥汗如雨的场面,也真正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含意。
走出大棚,我们来到他们的住所,6个人挤在一间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小平房内,里面闷热的要命,为了省钱,他们很少用电风扇。房间虽小,但收拾的井井有条,这与我的书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真的要改改随手乱扔乱丢的坏习惯。
最后,我采访了他们,原来他们也是城里人,但爸爸妈妈都下岗了,为了供孩子上学,他们来到乡下,种蔬菜挣钱。我不禁感慨这一切都源于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
这次走进农村参观蔬菜大棚,让我懂得了节约、懂得了要孝顺父母、懂得了做事要有条理、懂得了要学会珍惜„„,同时也对父母的关爱、农民的辛勤劳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5.农村生活体验报告 篇五
对于我这种长大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农村对我,我对农村,一直都是陌生的。只因为老家坐落于农村,每年得回去一两趟,其它的对农村接触的机会就很少。
但于我农村是没有忘的,在这此活动之前,农村似乎是比城市贫穷,交通不便,教育落后,人人靠种地维生而且住着砖房、矮屋,少大楼多山的存在。但这次时日虽不长,我对农村是有感触的。
一份5天的新生活,焕然一新的感觉从第一天开始就有。离开书本,走人实践。离开学校,来到田间。伴着明丽的朝阳,迎着淡淡的清风,跟随着白云,任由心灵在田野之间翻滚、跳跃,抑或是静坐下来思考些什么。忽而忆起南山,低头见着东篱。恣肆在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想到陶潜的悠闲,古人的交游之趣。仿佛是清新的空气领我到了另一个世界。第一天下午,从三两朋友来到田间忙农活,双抢不是耸人听闻。于是收割了稻谷,清理杂草,晒谷子,在另一道田里插秧。从来没有想过农活不累,但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不是夸张。起初,我对农活一窍不通,同龄人便教我,应该这样,应该那么做。慢慢地我也体会到农人生活的不易。虽说古往今来总有文人赞颂田园生活,可我此次切实体验到《观刈麦》描绘了的农活的难。
同龄人告诉我:“如果没有双抢成功,在以前是很危险的,关乎到全家人吃饭的问题,但如今,国家的政策,人们思想上转变,教育的进步,都令农村有了很大的改善。就像我家中的田大都被别人承包了,别人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做事比人力快多了,省事多了。家中父母也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国家也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免除各种税,并且有补贴。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便利”
农村占有大块的土地,是根本。顾本才能长治久安。
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人的毅力、吃苦耐劳。而知识使农人们阵阵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转变。面对困境时,人有三种选择:
一、放弃努力,让困难来得更猛烈一些。
二、逃避,他不是放弃努力,而是抑制它,不让它恶化。
三、做出改变,改变面对困境的套路,寻求一种解决困境的道路。
6.乡村生活体验日记 篇六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这次寒假回家,家乡的变化不大,只是我们对面的那座山里的树木越来越少了。现在煤很贵,所以人们就选择砍树烧柴。
我回家的时候都快过年了,但村里却不是很热闹,很多在外打工的都没回来,在家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是些小孩子。过年又加班费,有补贴,所以很多人选择在淡季回家。我家里也很冷清,就爸爸和婆婆还有我。开始回家爸爸不让我做家务,说我手长冻疮,但是不经意间,我看到爸爸受伤的左手看起来就像快烂掉了一样,很是让人心疼。所以在家的十二天,我每天都早早的起来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喂猪等等这些比较轻的活儿。爸爸就忙着弄洗澡间。因为工钱比较贵,爸爸只请了一个水泥匠,其他很多都是我爸爸一只手在弄。我忙完了也会去帮着抬抬石头,搬下砖。
7.体验生活发展个性 篇七
一、充实生活内容, 体验生活作文的乐趣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资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因此, 我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 感受生活。
1. 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从活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
今天的小学生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 他们在家中很少帮父母做家务, 没有亲身经历过, 谈不上真情实感。为此, 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例如, 要完成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 如果他们没有亲自叠过被子, 包过一次水饺, 肯定会随意编造, 空话连篇。所以, 我鼓励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亲自参与生活, 锻炼自立能力, 感受劳动的乐趣。“三八”妇女节, 为妈妈做上几样可口的小菜;爸爸加班的日子, 替他洗洗衬衣;放寒、暑假的时候, 去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这样, 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为写作开启了鲜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2. 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激发习作兴趣, 首先, 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 带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大自然。在春暖花开的日子, 带领学生去观赏粉红的桃花;在秋风飒爽之际, 去领略叶落归根的悲壮。其次, 联系生活实际, 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 清扫街道, 为地震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 还愁什么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呢?
二、开发课程资源, 激发生活作文的欲望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上, 每天都有许多见闻, 怎样使一些有意义的见闻让学生乐于表达呢?我想, 就是要开发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去年新学期开始, 在一次作文课上, 按教学计划应该写《暑假趣事》, 可是我看到了近一周的绵绵秋雨, 决定写这场雨。上课了, 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你们感到这几天的天气与往日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七嘴八舌, 有的说:“下雨了。”有的说:“下雨真烦人。”为什么下雨烦人呢?我抓住话题问学生, “因为我们家门口水特别多, 爸爸送我不方便。”“因为下雨穿雨衣, 妈妈看不清路, 来的时候和一辆电动车相撞了。”“因为老是阴天, 妈妈给我洗的衣服现在都不干。”“这时候下雨有没有好处?”我接着又问起来。“听奶奶说, 这次下雨, 农民伯伯正需要呢。”“你到底喜欢不喜欢秋雨?能说说原因吗?”学生们思考了一会儿, 便争先恐后地畅谈起来。课上, 我让学生写了这篇小练笔, 多数学生都写出了内心的感受。有了材料可写, 学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就能写出好文章来。
8.体验免费族生活 篇八
欧美国家十多年来存在一个特殊群体——“免费素食主义者”群体(Freegans),简称“免费族”。他们长年靠食用都市垃圾和他人废弃物生活,脱离社会消费体系,并有完整“理论支撑”和道德认同。如此奇怪的一群人,是圣人还是傻瓜?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免费素食主义和环保有何关联?带着这些疑问,美国《新闻周刊》女记者雷娜·凯莉花费一个月时间,亲身体验“免费族”生活,饱尝其中酸甜苦辣,并用日记写下所感所悟。
凯莉的“自我体验”从2007年8月20日开始,她信心满满地在博客上宣布:“现在我是‘免费族’了!”她随后按照“免费族”教师的要求,为自己定下九条规矩,这些规矩也正是“免费族”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主要包括:除了本地生产食品、绿色有机食品、急需药品,不再购买其他任何东西;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减少一半用电量,减少含碳物质排放;以“循坏、再生、翻新”为准则,时刻牢记个人行为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凯莉原本是一个喜爱ebay网站(著名网络购物网站)、爱好各种食物、有抽烟嗜好的“购物狂”,这些承诺对她而言可算是“艰难任务”。不过,她决心已定,要让自己摇身一变,成为“绿色女神”、“环保公主”和“地球的忠实仆人”。
起初一切似乎进展顺利,凯莉也逐渐进入状态,然而到了第四天,一场晨雨却让她心情跌落,甚至歇斯底里起来。那天淫雨霏霏,凯莉没带雨具,本想快步走到地铁站躲雨,可临上车才发现,自己竟忘带地铁卡。如果此时回去取伞、拿卡(凯莉家中有八把伞、四件雨衣)就意味着上班迟到,而一个“免费族”此时又不准购买新伞。两难中,凯莉最后既被雨淋,又没坐成地铁。于是她顿感委屈,从早晨一直抱怨到下午。她还感到过去少有的饥饿。一位同事对凯莉说,你成为“免费素食主义者”以后,难以摄取足够蛋白质和能量,造成低血糖,所以变得饥饿、健忘和易怒。
实验第五天,凯莉参加“免费族”成员每周一至两次的“搜索垃圾箱”行动。从垃圾箱中寻找食物和生活用品是“免费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凯莉看到,20多个“免费族”围在多个并排摆放的垃圾箱旁。其中的老手一边翻动垃圾,一边告诉新来的人在哪几个垃圾场可以找到可口食物。他们从垃圾箱里找到大量看起来完好无损的食物。“我没开玩笑,真让人难以置信。垃圾箱里竟有你能想到的各种水果、蔬菜,还有半打西红柿罐头,甚至包装完好的卫生纸。”她说。在一家面包房前的垃圾桶内,他们发现四五个垃圾袋,里面装满了面包圈和面包。他们打开袋子,空气里立刻弥漫着一股面包香味。在另一个杂货店附近,他们还找到两大包名牌饼干,上面仅有些凹痕而已。这趟“淘宝之行”让凯莉感慨万千:如此挥霍浪费何以发生?这只是纽约的问题,还是各地普遍存在?是为了满足消费大军千变万化的需求,还是商家害怕因食品质量问题招惹诉讼,所以干脆一扔了之? 美国人已陷入错觉,他们认为美国食物无穷无尽,要多少有多少,并且必须绝对鲜美。
“免费族”只能吃素、不得购物等“清规戒律”考验着凯莉的定力。与此同时,“诱惑”一次次袭来。凯莉有几次感到自己马上就要“松动”了。坚强的凯莉数次战胜自己,挡住诱惑,但也有失败,她承认自己一次在薯条上偷偷抹了点奶酪。 她在日记里说:“成为免费素食主义者后,我常感到一种轻微挫败感,就像一个被宠惯的孩子忽然听到家长说:‘不准你再吃糖了!’一想到这些不自在都是我自找的,就更觉得难受。”
“免费素食主义者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凯莉感慨地说,“特别是你否认世界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这种孤独反映在周末假期上。成为“免费族”后,凯莉四个周末都是在家中静静度过。由于不能购物、不能饮酒,她已没有出门见人的必要。她试着利用周末在附近散步,在房间整理文件,擦净书桌板凳,按颜色摆放架子上的书,照料花园里的植物,然后慢慢欣赏劳动成果,甚至做个“感觉良好”的白日梦——自己被评为“全球最佳环保者”。
免费素食主义理论认为,人类已陷入过度消费的深渊,很多需求不是出于自发,而是由厂商创造。人们被动接受刺激,进而盲目购买。这种错误消费浪费了能源,破坏环境。无怪乎凯莉在日记里感慨:“相信我,停止购物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最棒的事……关于购物,我已经被洗脑了,奇怪吧?”
终于,凯莉的实验倒计时牌已翻到最后一张,她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再也挺不住了……如果再多体验一天,就会彻底疯掉”。一想到“免费素食”生活即将结束,她不仅可以吃到“夹着干酪和碎牛肉的三明治”,而且还可以堂而皇之地花钱买一个,凯莉感到兴奋和期待。凯莉发现,30天过后,她已决定限制消费。她说:“已和一个月前的我大不相同。我还决定不再仅因为降价打折而硬买那些不太喜欢的怪衣服。我将试着只购买本地产品和绿色食品,时刻牢记本地产品因无需长途运输,而有利于减少含碳物质排放。事实上,本地食品比那些大批量生产的东西好吃得多。”凯莉还决定今后要节约能源,尽可能循环使用商品,并乘坐环保交通工具。她说:“自从开始写这篇故事,我就发现到处都有浪费,并开始为一些做法感到罪恶,比如刷牙不关水龙头,在商场里闲逛一整天,下班了还开着公司电脑,长时间沐浴等等。我妈真该为我感到骄傲,因为出生三十七年后,她的女儿终于学会出门关灯了。”
一个月的“免费素食”生活让凯莉省下大约1200美元。她决定继续省钱,像前些天那样自带午餐上班,并且远离杂货店。她说:“30天来对我最有意义的事,是让我开始留意自己的个人行为对地球的影响,虽然这个想法曾一度把我逼疯。事实上,你对自己的食物、衣服、房子和娱乐品考虑得越多,你就会越容易地做出符合自己良心、有利地球生态的消费决策。” 体验生活终于结束,凯莉迫不及待地冲进一家快餐店吃了个大汉堡。至于味道,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天上才有的美味。”
9.体验生活作文 篇九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验生活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体验生活作文 篇1今天我体验了一次地铁生活。
我们南京以开放了1号线,2号线,3号线,10号线,S1号线,和S8号线。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鼓楼站——清风车站。
鼓楼站1号线车站文化艺术墙的主题为“六朝古都”,六枚铸铜朱红金印镶嵌在石墙中,上面分别用甲骨文、小篆等6种字体写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曾以南京作为古都的朝代名称,印章汲取了中国古代龙虎肖形印之精华,表现了古都的特色。鼓楼站4号线车站文化艺术墙的主题为“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他们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他们荒诞异行实为释私显公的表现,自我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
地铁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保洁方面的卫生。在乘坐地铁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吃东西,因为有些不懂的卫生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吃完后会随手扔在地上,再加上地铁上有许多人,保洁人员根本不好打扫。
地铁,将会是人们生活中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体验生活作文 篇2今天,我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又和妈妈吵了起来,可未曾想,妈妈这一次没有责怪我,而是拉着我的手,平静地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看看。”
说着,我们来到了小区后面的福利院,这里生活着很多和我们不一样的小朋友,他们大多都是被抛弃的孤儿,还有的孩子更可怜,他们这个年纪,本来应该好好地享受生活,享受阳光,但是因为一些生活上的变故,他们失去了手臂或是腿脚,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想到这儿,我感到无比的心酸。妈妈对我说:“交给你一个任务,体验一下失去胳膊、没有光明的生活,一个上午,能做到吗?”我郑重地点了点头。
回到家,妈妈用一条黑色的丝带遮住了我的双眼,顿时,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我感觉到一阵害怕,摸索着来到沙发上,正准备看电视,却猛然想起,现在的我是一个盲人。于是,我决定听听音乐来打发时间。可是,现在的我没有双腿,行动很困难。依靠着两条腿,我颤颤悠悠从沙发上下来,看不见前面的路,我也没有手臂,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脚尖。
我把双脚当做自己的双眼,摸索着,细细地,稳稳地前进。然后,我来到了台阶前,既看不见,也没有手臂,我该怎么上去啊!犹豫再三,我准备开口向妈妈求助,可是我想起了今天看到的那些可怜的人儿,他们的身边没有自己的父母,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他们不也照样努力生存吗?他们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做到呢?想到这儿,我按捺下心中浓浓的恐惧和不安,一步一步稳稳地上前,每走一步,我就停下来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继续摸索着向前,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吃力,却也十分坚定。
终于,五分钟过去了,我终于走完了台阶,来到了屋子里。播放收音机,这可需要手来操作啊!可眼下我只是一个残疾人,怎么办呢?于是,我决定用脑袋加双脚来完成这一项操作。我用两根脚指头拉开柜子,从里面衔出收音机,然后,我费力地拧开开关,终于,轻松畅快的音乐从里面流淌了出来,可是,做完这一切,我却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由此可见,失去手的生活是多么难受而不便啊!可是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却还是在这样的苦海里挣扎着,想到这儿,我的心里满是对那些同龄孩子的敬佩。
体验了一个上午的残疾人生活,我受益匪浅,也更加感恩生活。
体验生活作文 篇3星期四下午,大队部黄老师向我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本周五我们班将要去当小—交—警!
顿时,全班炸开了锅,有的兴奋的手舞足蹈;有的眉飞色舞的和同学讨论着;有的却冷静地坐在座位上,实际上内心一定汹涌澎湃、热血沸腾吧!我则属于后者……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周五下午给盼来了。我飞奔到大队部社区,穿上特质的小警服,戴上警帽,威风极了,再加上一副白手套,呵,样子还真不赖。在校门口排好队后,全班便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一路上引来了不少夸赞、艳羡的目光。来到“执勤”的地方,汽车快速地穿梭在街道,太阳挂在空中,虽然未到夏季,却还是有点热。
老师将我们分配给各小路口的安全指导员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任务“。一位胖胖的阿姨向我们走来,她教我们指挥的动作:左手拿旗,右手举起,比肩高一点儿,手掌朝前。并特别叮嘱我们听到哨声,要立即做出反应。听阿姨讲完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试试,于是自告奋勇要求试试,阿姨二话不说,答应了我的请求。红灯亮了,我理应往红灯那头转,谁知,脑袋一糊涂,竟然转错了反向,而我却浑然不知,还得意洋洋地指挥着,路过的人们看到我的举止,不住地笑了起来,我这才反应过来我做错了,紧跟着脸“唰”地一下发起烧来,我想当时一定像一个熟透了的大苹果,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吸取了这次“血”的教训,后面几次我做得很好。太阳越来越大,我的脸上、背上不住地出汗,额头上也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我稍稍将帽子往上扯了扯,我被太阳晒得昏昏欲睡,可一看到其它同学依然顶着烈日,挺拔地站着,我也打起精神来,总不能给咱们班丢脸吧!一次又一次的红灯,我一次又一次一丝不苟地忙碌着。此时我突然想到:交警叔叔每天不辞辛苦地指挥着交通,炎炎夏日,他们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寒风凛冽的冬天,冰冷的`雪打在他们的脸上,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像寒冬里的青松,岿然不动。交警叔叔,不畏严寒、烈日,每天早出晚归,为了什么?为的是我们的安全呀!本次活动已接近尾声,我怀着不舍和对的敬佩以及对他们工作的全新认识向他们道别了。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回到了学校。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知道了: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生命。马路,不是跑道,不需要争分夺秒。这次活动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交警这份工作的不容易与艰辛,我们仅仅体验了一小时,都感到如此疲惫,而他们却一直这样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也毫无怨言,仍努力坚持做好这份工作,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坚持,我不由对他们产生了敬佩之情。
体验生活作文 篇4呵呵,看到郭洪深被蒙上眼睛向前去走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一只又憨又怂的大狗熊。我们在玩一个叫“蒙上眼睛后”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从讲台蒙眼走到后面,端起一杯水再返回,中间可有一次求助的机会,进入游戏后,有一条死路,如遇到死路,需返回寻找通路,通路上有一个绊脚石,如果绊倒,需扶起,以用时最少,洒水最少为优胜者。
我们的游戏开始了,王太琦首当其冲,端起了一杯水,径直地向着通路走过去。他路上迷迷糊糊,虽然绕过了绊脚石,可他却洒了不少水,以31.67秒的成绩屈居于薜明灏之下,获得第二名。接下来的选手是杨冬冬。她慢慢地迈出第一步,又缓缓地踏出第二步,接着又迟疑地走出了第三步。她生怕自己的水洒了似的,一直缓慢地向前走,可她却不知道她手中的水已经洒了许多。快到了终点,她还差毫厘便可以获胜,但被王太琦忽悠的走了反方向,脑袋撞到了墙,还差点把水放在姜子斌的桌上。在老师的指引下,她以2分多钟的成绩完成了比赛。
10.体验生活 篇十
转眼间发现暑假即将过去,来回味一下我的暑假生活,也许不是别人眼中的丰富我彩,却是我心中的异样充实。
以往的我过暑假,作业都留在最后几天去匆忙完成,只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心中想着只要能完成任务就行,完全不明白暑假作业中的每一道题,都是提升自己学习能力以及夯实基础的宝贵机会!
暑假的第一个月,我再次学习了7年级的内容。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我们学习完一样东西,要不断地去复习,去充实。这样才能从中领悟到新的东西,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不仅如此,我还一改以往的恶习,按时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作业。这样,到最后几天的时候,不用急急忙忙,没日没夜地赶作业,没有质量又苦了自己,百害而无一利。
临近开学了,我的心中不仅没有了以前的心急与心虚,反而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充满了期待。因为我作足了准备,迎接我的是知识的大门。大门中的我,向学习发起挑战,挑战中的我,得到的是知识,是快乐!在快乐中,我不断地去摸索,在摸索中前行……我的精神境界循序渐进,不断升华,再到一个新的大门向我敞开。门中金光万丈,无比辉煌。似仙子所织的锦衣一般完美无瑕。
11.链接生活 真实体验 篇十一
公鸡吃食和学生学习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蕴含的道理却可以相通。教育,不是往学生的脑袋中灌装东西,而是让知识在孩子的脑海里慢慢“生发”出来。对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要从生活实际着手,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使品德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
一、准确把握,确定体验活动的立足点
准确把握活动目标。体验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体验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试一试》一课活动目的有三点:从不同角度体验买卖活动;理解人们在买卖活动时的不同心理、考虑问题的不同方式;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于是,教师就设计“过三关斩六将”体验活动。第一关是能工巧匠,请为手中的白背心设计并制作图案;第二关是巧舌如簧,请各工作室进行现场产品推销;第三关是明察秋毫,请各工作室派出两名采购人员外出进行背心的采购,其他人员留守在摊位进行销售。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买与卖不同的角色。比赛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极高,且在比赛中发挥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分工较为明确,也能发挥出学生的创造性。
准确把握学生的体验需求。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很优越,全家的生活重心全在孩子身上,这就必定造成孩子们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人和事。针对这种体验“盲点”,我们有责任带领学生去用心观察。比如,上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我爱爷爷、奶奶》一课时,为了突破学生情感感受的缺憾,我请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曾经和正在为社会、家庭做出的贡献。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爷爷、奶奶对社会、家庭做出的贡献,非常感动,纷纷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爱戴之情。
二、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体验
1. 媒体烘托情境,在感受中获得领悟。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入丰富教学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目悦、耳悦、心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在反复品味中感觉身临其境,引发情感的共鸣,发展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呈现生活情境,在体验中感同身受。
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节俭日”里话节俭》时,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理解“节俭”和“精打细算”,我在课前就布置了家庭作业:向家长了解家里每月的收入与支出,并且算算自己的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通过调查,学生都发现和了解了父母用在自己身上的钱占了家庭生活花费中很大的比重,由此也能够理解父母的付出,认识到了节俭的必要。从中可见,以现实生活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学生对于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创设冲突情境,在思辨中触及心灵。
我们的孩子想法多,变化很快,也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矛盾和困惑,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个表情,有时是通过一个动作流露出来。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安全自护我能行》一课,在“如何面对陌生人”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播放一段真实的电话录音:一陌生人(其实是教师扮演)打电话到某同学家,称其是社区义务服务员,正在筹备一个英语角活动,需要做一个信息登记。大部分被电话采访的同学都如实地交代了自己家庭的信息。对于这一情况,学生之间产生了意见分歧。这时,作为裁判员的教师要教会孩子的是“判断”和“应变”。其实,面对陌生人的问题,我们选择沉默,并不是不诚实的表现。
4. 巧设问题情境,在追问中寻找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用生活教育生活。如,上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安全自护我能行》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我设计了“画一画,想象中的陌生人”“圈一圈,别人不可触摸的地方”“喊一喊,‘救命啊!’”这三个体验环节,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自我保护。
三、课外延伸,拓宽体验活动的范围
1. 校园生活的实践。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每天校园环境的打扫是很好的劳动实践;观察校园植物是很好的体验项目;了解老师和学校工友工作也是实践活动;观察校园安全隐患也是调查研究。另外,学校还可以有意识地开发校园实践基地。厦门市松柏小学就在2009年开辟了“百草园”,里面有200余种中草药和200米长的中草药文化长廊。
2. 家庭生活的实践。
虽然学校教育在整个思品教学中起了主导作用,但是,培养人才的“第一学校”还是家庭。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第一环节——家庭,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真正体现的一个场所。如,在“快乐家庭列车”举行“爸爸妈妈抚育我”这一教学环节时,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回忆、说说、画画等方式,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爱的切身体会。“爸爸妈妈抚育我,我爱爸爸妈妈”的情感种子深深地播在孩子们的心中。
3. 社会生活的实践。
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只限于校园,应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教学中,我试着把品德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合理购物ABC》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带着学生们来到学校附近进行“趣味购物”。学生们如同出了笼的鸟儿,蹦着跳着,在各个商店、小摊前穿梭着。带着收获和各自的记录表,我们共同讨论:怎样购物才合理?买什么样的商品才能让人放心?这就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扩大教学空间,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明白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次亲身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若能通过真实体验去链接生活,给学生一种心灵的支持、一次亲历的实践,就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进而通过思考而达到明理与情感的升华。
12.联系生活,感受和体验数学 篇十二
1. 用生活中的事物, 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经验和知识从无到有。通过多年的学习, 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中。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可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 学生会举出很多实物, 比如, 水桶底, 下水道洞口的盖子, 汽车的轮子等。那么, 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 而且还比较漂亮;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入洞内;汽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 行驶的速度会更快。”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有关的, 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 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它的设计道理的。”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 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学习目的性强了, 学习的兴趣自然产生了。
2. 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对比, 提出数学问题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 也必须根植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 从平时看得见, 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如我在教学体积单位时, 讲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先让学生伸出食指, 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个指节大小。下一步, 我让学生用食指的第一指节来跟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比较, 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然后我拿出一个粉笔盒, 告诉学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笔盒大小。1立方米这个空间概念有多大呢?我让学生都用手势比画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有多大。与此同时, 马上出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体木架。学生们一看到木架都不约而同地叫了出来, “哇, 很大啊!”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这样, 在同学们既兴奋又惊奇的目光中, 我们完成了对1立方米这个体积单位的认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 感受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 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 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境, 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从而激发出学习的需要, 这也是重视数学教学源头的一个方面。
1. 创设生活情境, 产生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呈现儿童生活背景, 当学生发现, 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数学学习任务就是一个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究、思考、分析和解决的。否则, 他们可能就会认为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例如, 在讲授“按比例分配”时, 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张先生和李先生合伙开一间小店。张先生出资70 000元, 李先生出资30 000元。小店第一个月赢利10 000元。可是在利润分配时, 李先生要求平均每人分5 000元。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请你帮他们想一想按什么方法分配这10 000元的利润?通过学生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 让他们自己发现数学问题,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在接下来的新课学习中,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浓烈。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 而变成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2. 创设生活情境, 直入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境,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 我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计算”时, 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 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 开展活动。要求学生此次活动的钱数都要以“元”为单位进行交易。如一个学生拿5元钱买单价是1元2角的圆珠笔两支, 单价是5角的橡皮一块, 售票员应找回多少钱?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三、参与生活实践, 认识数学问题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 在生活空间中感知。如我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 我就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 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 然后让学生用绳测量出100米的边长来, 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最后请学生估算一下我们学校大约占地多少公顷。在同学生激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这堂课。这样的教学安排, 把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参与到生活实践中, 又从生活中弥补了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四、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 运用于现实生活, 使学生真正达到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 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后, 让学生深入生活去观察这种性质的实际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 三脚支架, 自行车的三脚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 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由此可以说,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 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近感的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 不同的内容, 将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 就会使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内容, 将会使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横生。
13.体验生活作文 篇十三
星期天下午,我和弟弟把全部的作业都写完了。可是,我按照作业逐项核对时,发现了数学还有一张选做的试卷,我当时感觉已经很累了,选做的作业就是可以写也可以不写,我还是不写了,好好休息一会儿吧。爷爷知道后,他说我们太不能吃苦了,就准备带我们去体验一下农民伯伯和警察叔叔的辛苦生活。
当时是下午三点左右,外面烈日炎炎,照在大地上让小草都低下了头。我们站在了没有树荫的地方,刚开始我站的像铅笔一样直,感觉这也没什么呀,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太阳光越来越强,我们的身上开始出汗了,我好想马上回到家中开开风扇,躺在床上休息啊。时间缓慢地走着,太阳好像故意和我们作对,越来越强。我身上大汗淋漓,像雨滴一样滴下来,两腿也不听使唤,开始慢慢的变弯了。大概二十分钟后爷爷终于说:“体验活动结束。”这时候我好想飞快的跑回家,可是已经没有力气跑了,像蜗牛一样走回了家。
14.体验初中生活作文 篇十四
三科一下子变成九科,学习压力增大了,作业也更多了。有时候真的很怀念小学,作业少,学习也简单。可是,生活就像一座高峰,只有勇者才能够攀上。我想成为勇者,就必须接受它的挑战。我坚信,如果能够登顶,等待你的将是大好风光。
环境变得陌生,熟悉的面孔一下子成为了往昔。开学时会感到孤单,尝试融入集体又不是很勇敢。这时,我就会想起《沙丘》中的话:打败你的,永远是自己。生活就像一列火车,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景。我们不该沉迷于过去,而是要好好欣赏现在,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有时候还会想家。家是心灵的港湾,累了就想回家。是啊,与残酷的社会相比,家是多么温暖舒适。可是生活也像梦境,美好只是假象,一觉醒来什么都没有,现实还是那样的冰冷。与其在长梦中一睡不醒,不如感受痛苦的拥抱。小鹰出生时,鹰妈妈会折断它的翅膀,再把它从悬崖上推下去。人也像鹰,不丰满羽翼,又怎能搏击现实的.长空?
15.体验美好生活心得体会 篇十五
学生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中, 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 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科学课程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整体认识与体验,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入生活, 亲近科学, 体验科技, 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中增长知识, 开发创造潜能, 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必须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相结合, 才能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教学实践中, 作为科学教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教学情境生活化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每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这种探究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渗透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科学教师要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激发思维, 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习。
在教学五年级《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时, 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种植绿豆种子, 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观察, 并做好记录。当我在课堂上提出“在种植过程中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时, 由于学生已有了真实体验的基础, 因此提出了许多相关问题, 主要集中在为什么有的种子不发芽、为什么同时种下的种子会长得不一样大不、怎样才能让种子长得更快等问题上。针对这些些问题, 我们可以把教室转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讨论区, 让学生自由讨论。因为学生的问题都是他们用现有的知识与观点无法说明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 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不满足, 从而有了想弄明白的欲望。这种学习欲望就是学习的动力, 能激发积极的部分。因此必须在学习之初为学生创设难以解释的情境, 而生活化的情境是他们充分接触了具体事物以后产生的。
在《怎样加快溶解》一课的教学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平时很喜欢喝冰糖水, 可是冰糖要完全溶解需要很长时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 让我快一点喝到糖水呢?”冲糖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 学生马上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给我出了主意:“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使冰糖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冰糖砸碎再放进水里, 会快一些。”———从这样的生活情境出发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 不但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反而觉得与他们非常的亲近, 对设计实验也就非常感兴趣了。
2 探究材料生活化
科学课中有很多有趣而富有探究性的实验, 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而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支持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教科书、图片、课外读物、来自媒体的信息、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科学实验仪器等等。
在教学中, 匀学的实验仪器有时候是必要的, 但是实验室中的科学仪器并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因此,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作为实验材料、牛奶盒、汽水瓶、吸管、包装箱、泡沫塑料甚至一枚扣子都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 同样可以达到预期的甚至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时, 学生使用的实验材料是小玻璃瓶和透明塑料吸管, 而并非实验室中的烧瓶和玻璃管。如此一来既为我节省了大量的课前准备时间, 又不会影响实验的效果。而且便于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情况。
学生的学习探究不应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教学中如果局限于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常见易得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 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这有利于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地延伸到课外, 帮助学生不断增加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 课外作业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 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的巩固而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体验等的作业形式, 合理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相结合, 让这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 学习了《奇妙的指纹》以后, 我设计了一份家庭指纹档案, 让学生将自己的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指纹全部拓印下来进行比对研究, 学生对这项活动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都欣然接受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 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豆油、醋、酒等液体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做铺垫, 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学生很容易并且愿意去完成。
生活化的课外作业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思维能力, 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 并且有助于学生将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学以致用。久而久之, 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对生活化的科学的探究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形成一个奶性循环。
综上所述, 小学科学教学应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 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 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中, 利用熟悉的材料, 获得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摘要:《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 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 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科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 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因而我们要上好科学课, 应该将科学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 实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探究材料的生活化, 课外研究的生活化。只有扎根于生活, 科学教学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活化,融入生活,体验科学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
16.生活初体验 篇十六
这是一个矛盾,要炫耀你真有的,然而,真有了的,又必然不会炫耀。所以,在社会上,处理人际关系时,可以肯定一点:遇到有人在炫耀他自己,不论是炫耀什么,都只能姑妄听之,而且可以肯定,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了不起,和他自己所说的必然不同,不可相信,相信了就会上当。
炫耀和說谎多少有点不同,无中生有是说谎,无限做大,是炫耀。
欺骗是人类的行为之一,没有人一生之中没骗过人。欺骗他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值得鼓励,但绝不能否认这种行为的存在,也不可抹杀这种行为的普遍性。任何人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欺骗过他人,不过要知道,可以骗别人,不能骗自己。
有人会骗自己吗?非但有,而且不少。向别人说谎?说得多了,连自己也会把谎话当作了真话,心理学上的这种自欺现象,相当普遍,稍微留心一下,可以发现周遭这种人还真不少。
自己把自己骗信了,那种现象,属于精神病的范围,千万要小心提防,不可让它发生。
人只要活着,不论经验多老到,智慧多么高超,学识多么丰富,总有犯错的时候。犯了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自己先觉察了,在他人未发觉时,就已经纠正。另一种是自己未曾觉察,错误由他人指出。
通常,第一种情形,不会有什么问题。而第二种情形,大有问题,可以由此生出轩然大波,当然,也可以一笑了事。
被他人指出错误时,自然不是一桩很愉快的事。尤其当人家指出错误时,人家有权态度恶劣,面子上下不来,硬不肯认错,唯一的结果是错上加错,面子更难看。所以,只要有错,一经知道,立刻承认,才是光明磊落的明智之举。
人有几千万种,不同的人行事的方法不同。一些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另一些人杀头也不肯做;一些人认为非常正常的事,另一些人会认为屈辱之至。人各有志,不必相强,更不必要求雷同。
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不会去做的事,只要自己不做便可,绝不能要求他人也不做。你不喜欢做、不想做、不会做的事,或许正是别人喜欢做、要做的事。自己不做,也不让人家做,就是行为不当。干涉他人的行为或思想,是人类许多纷争产生的原因之一 ——人类行为有一定的准则,如遵守公德、法律等等,只要在这些通行的准则范围内,人家喜欢怎么样,是人家的事。自己不做,人家有权做,看了固然讨厌至极、可恨之极,但唯一的方法就是不看,而不能不让人家做,虽然有时有权可以阻止——如父母对子女、上司对下级,但也是不用为宜。
各行其道,不会有纷争;硬要求相同,才会起纷争。
17.体验生活 篇十七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都经受过痛苦的煎熬的,至少说我是的。我在很小的时候被强行要求去游冬泳,都知在寒风凛冽的冬天下水是种多么痛苦的感受,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把我培养成一个什么游泳健将,只是一种体验,体验痛苦。
现在想来挺佩服自己的,这么低的温度,还不论刮风下雨,都坚持过来了,还有什么可以怕的呢,艰苦的学习,与之比起来可能也不过小菜一叠罢了,所以我常告诉自己要坚强点吧,坚持终究会胜利的。
这就是体验,这也就是生活,人活下来不是一定要做出什么,况且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人活下来不能只知做事不懂生活吧,那太匆忙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要慢慢去体验的。体验是什么,体验是汉堡包的美味;体验是登山的艰难;体验是摔跤的疼痛……
18.体验社会 感受生活 篇十八
海商法1091班
潘慧婷
2010927010 摘要:在我大一即将跨入大二的这个暑假,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宾馆做客房服务员,为了感受那些每天都要挥洒许多汗水,辛辛苦苦为了生计打拼的人们的生活。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比例的逐渐增多,岗位竞争愈加激烈,社会的形式复杂,由于就业的职位有限,不少人为了工作争得“头破血流”,但最后还是没有结果,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人们生活的艰辛,钱并不是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可以赚到的。因此在大学里要过的安逸的想法在我脑海中渐渐淡去,也应立即打起精神来,给自己敲响警钟,就业是以后最大的一个问题。
关键字:暑假
清洁工
就业
体验生活
社会实践
我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今后踏入生活尤为重要,是以后进入社会的前提。经过我的思考,我决定去宾馆做一名清洁员,打扫房间。在去打工之前,首先要进行面试,面试是由宾馆的经理来负责的,从来没有面试过的我在面试前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对于经理的那些问题我都快速的回答完毕,后来便接到了宾馆的通知,两天后开始上班。从来没有打过工的我,在打工之前一直以为打工很简单,尤其是像宾馆清洁员一样,不用动脑,只要动动手,并没有什么困难的。我也可以借这次机会向其他人学习,我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到了正式上班的日子,我早早的起床,换好了工作的衣服,在8点准时到了宾馆报到。和我一起的还有几个毕业了去宾馆工作的清洁员,看上去比我大一两岁的样子。客房经理首先让我们几个“新人”从擦桌子,椅子以及打扫厕所开始做起。宾馆的要求很高,不允许桌子椅子上有任何杂物,甚至是一根头发。一开始,我觉得很新鲜,边擦边和别的清洁员聊聊天。但当经理检查房间的桌椅是否干净时,我被严厉地批评了,桌椅上总会剩一两根头发,或是有些灰尘。经理要求我们要遵守宾馆的规定要求。尽职尽责地按照清洁过程及保洁标准所要求做好本职的工作;在每天做好自己的清洁工作后还要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接受培训,掌握清洁工具基本操作技能;因任何原因离开工作岗位必须要事先征得经理的同意;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程使用,存放,保管保洁设备等等;还要想客户宣传卫生常识„„在宾馆做打扫卫生之前,我从来没想过会这么麻烦,才知道原来做一名清洁工也不容易,每天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并且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脑力也要工作。第一天打工完后,虽然仅仅做了一些简单的打扫工作,但对于一直没有动过手的我也累得腰酸背疼。我的心里暗自打起了退堂鼓,可是最后还是决定要坚持下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在我还没晃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天了,我渐渐习惯了早上7点起床,从八点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半,中间只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的日子。到了十几天的时候,经理见我们已经熟悉了简单的打扫,便开始教我们怎么铺床,换被套。我们见经理麻利地将脏被套和被套换下,并将干净的被套,被单,枕套套好,将床铺平后,我们几个都傻了眼,个个都用十分惊讶的表情看着经理,经理告诉我们,她当初也是从跟我们一样的清洁员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她在宾馆已经呆了十多年了。我们不禁感叹道,原来宾馆的经理也是和普通人一样,都必须靠自己的努力,不借助外力,独自走向成功,就算过程是曲折的,但就算再多的弯路再多的泥泞也无法阻止她前进的脚步。当我第一次抬起床的席梦思时,才发现原来这么重,两只手臂根本支撑不起这样的重量,但我还是咬紧了牙关。一张床的被套,被单,枕套都换好,铺平后,我的手臂已经酸得不行。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打扫完后,即使在空调的环境下,我都不知道已经出了几身汗了。回到家,身子像不是自己似的,动弹不得。当妈妈下班回家后,我便向妈妈抱怨起打工是多么多么的辛苦,妈妈只是笑笑,说我只是才略知一二而已,以后经历地将会更多。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月末,当我拿到自己的工资时脸上才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同时我知道我得到的不仅仅是工资还有社会经验。当我最后一天走出宾馆时,看到那个在宾馆大厅的清洁员时,向她露出笑容,心里满满是对她的敬佩。其实,就算一个清洁员也不容易。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还没毕业的大学生的我们来说,社会深不可测,我们要向踏入社会必须下苦功夫。首先,是对自己能力的要求。其次,是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要求。最后,便是对自身能否吃苦的要求。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就业职位前,我们必须弄清楚自己适合的到底是哪一类工作,哪一类工作是和自己大学所学习的专业所对口的,我们必须考虑清楚,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的思考,我们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吗?通过打工,我明白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何正确看待每一类人,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以及每个人身上的缺点我们是要避免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一份工作是不累的,除非你没有投入进去。在面对工作上的困难时,我们要迎难而上,不畏艰难,要有坚持不懈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从我暑假的这份清洁员的工作中深刻地明白了这一个道理。这次社会实践,拉近了我和社会的距离,拉近了我和他人之间的距离。让我提前明白了就业的严峻,提前感受到了社会上的一些规则。在外工作,必须自强不息,不能再像家里一样依赖父母亲。在工作中要服从管理者的领导听从指挥,才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或者碰到困难时,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否则将被工作单位所淘汰。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在听从领导的安排的同时还应该有正确的思想,把握好做事的分寸。在工作中要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我学习的是海商法这个专业,以后的工作必然和这有关,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要掌握好书本知识,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并且能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必须牢牢掌握。还有3年我即将大学毕业,面临社会,不再是一个大学生,而是社会的一份子,要学会也他人交流,与社会交流,努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减轻父母肩上的负担,同时为社会做贡献。社会经验的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以后3年的暑假寒假,我也会抓住机会多去参加些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现在社会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次社会实践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会牢牢珍藏在心中。
19.搭建情境平台,体验生活英语 篇十九
英语教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体现在“告别哑巴英语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上能流利地用英语与同学、与老师进行问答、对话和交流。然而, 离开英语课堂, 学生就处于全中文的语言环境, 全中文的交流模式。即使与外教交流, 也只能蹦出几句问候语, 一旦在社会生活中遇上外国朋友, 或者来到英语国家, 更不知从何说起, 满腹的英语知识使不上劲。教学和生活之间存在严重的不衔接现象。
课堂教学是一个相对稳定、默契、封闭的环境。在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 学生和学生之间相对默契, 相互了解;教师创设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教学情境, 语言障碍基本被清除。社会是一个多变、陌生、开放的环境。陌生的交流对象, 全然不同于课堂的、开放的、变化的环境, 都成了语言运用的障碍, 由“课堂教学”直接跨到“社会运用”, 坡度太陡, 形成一个学生难以逾越的断层。
语言“教、学、用”的程序解析:
语言的学习程序是:操练—模拟—使用。经过大量的课堂操练, 模拟对话, 最终要在“使用”上见实效。
教师的导学程序是:教学—活动—运用。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 通过教学中组织的活动体验, 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如地运用语言。
文化的学用程序是:课堂—校园—社会。仅限于课堂的文化只是思维上的认识, 延伸到校园的文化是一种模拟, 只有社会大世界里的文化才是真实的, 可理解的。
以上“学, 教, 用”三个方面包含的递进式的目标说明, 在课堂和社会之间还有一个梯度的环节—校园内的生活化模拟和活动。因此, 在“课堂教学”和“社会运用”两者之间搭建一个过渡平台, 减缓这个坡度, 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的、不完全陌生的模拟环境中自然地、有梯度地转换角色, 运用语言。这个模拟环境以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为基础, 为语言在社会中和个体发展的运用服务。
二、解决问题的设想———搭建“教学”和“运用”之间的阶梯
(一) 关于情境教学和生活化体验的理论依据
叶斯柏森说:“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给学生尽量多的事去做, 而且用英语做。学生必须沉浸在里面, 而不是不时地喷淋一点水。他必须全身地投入水中, 感到自然, 作为一个游泳者而左右逢源。”由此可知, 让学生沉浸在较为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用语言做事, 就会更加自然的习得语言。
体验式外语学习的核心理论要素是“参与”“愉悦”“共鸣”, 体验是三要素在一定的环境中演化的过程。参与是前提, 愉悦是体验的情感基础, 共鸣是体验要达到的效果, 而环境是参与、愉悦和共鸣的条件, 必须由教学组织者来努力营造。 (刘援, 邹为城, 2011)
(二) 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的概念解析
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是一个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生活环境;一个可以使学生保持愉快和自信的情绪,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的英语语言氛围;一个有较强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 可以使学生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的英语语用环境。
(三) 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创建及运行思路
整体思路:创设持久的生活化英语环境和氛围, 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 锻炼师生的创新能力, 开发系列的生活英语校本教材;组织学生在生活化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语言;在生活化活动中活泼运用语言。分为三个实施环节:
1. 创建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
确立生活化主题, 开设并装饰一系列的活动用房, 创设系列实体主题场景。组织和引导学生布置生活化英语环境, 搭建学生表现创新和智慧的平台。
2. 开发生活英语校本教材
挖掘生活英语的资源, 整理学生生活常用语言, 整合各种教材的生活化话题, 形成系列化的生活英语语言材料, 产生特色的生活英语校本教材。
3. 体验生活英语系列活动
开展系列生活英语体验活动, 围绕生活英语话题开展生活英语实践运用活动, 在活动中活学、活用英语语言, 拓展英语思维。
三、体验生活英语的实践———创建和运行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
(一) 硬件建设———创建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
1. 开展体验室创意设计大赛活动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情境体验室的建设, 发扬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 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室内创意设计大赛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创意作品和设计作品。很多创意和点子被大赛组委会采纳, 运用于情境体验室内部建设中。
2. 开展体验室外墙创作和内部布置活动
情境体验室外墙的主题创作都由学生绘画团队完成, 建设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 进行积极的思维创新, 热情地进行绘画创作, 产生属于自己的创作成果的同时迸发出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 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教育教学成效。
各情境体验室负责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情境体验室的物品摆放和布置, 部分装饰物品也由学生选择而定,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以下文章选自学生的活动感悟。
有感于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设计大赛
809班金礼娜
学校开展了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内部设计大赛, 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这次比赛, 争先恐后地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理想情境体验室, 青春的力量在画纸上渲染开来, 青春的激情也在画纸上得以释放。
我所设计的是购物室。既然顾客是上帝, 就要提供上帝最舒心的服务。购物室, 硬件设施必须要好, 要有一排排整齐的购物架, 上面放着最好的货物:水果, 蔬菜, 文具, 衣物……当然, 购物篮也必须要有, 而且得放在门口, 方便顾客拿取。购完物, 就要付账, 收银台是必不可少的。收银台上的货物, 必须要齐全。……
14个生活英语实验室场所 (图1) 涵盖了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处事情境, 供学生体验多彩生活, 为学生作为“社会人”所需锻炼的“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铺垫一定的基础。它是学生模拟生活情境的场所, 训练英语口语的支架, 开展团队活动的平台, 也是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
(二) 软件建设———编写生活英语专题学习教材
教材的编订依照以下流程 (图2) , 分四小步走:以学生的生活语言为原始语言素材, 借鉴地道的表达方式, 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语言材料, 统一教材编写格式, 整理出教材初稿, 进行专家论证和指导, 修正后定稿成型。
1. 通过“学生日常用语调查问卷”的调查, 整理出学生在各日常话题中常用的话语, 常聊的话题内容, 作为生活英语专题学习教材的原始语言素材, 作为教材编写的重点参考依据之一。
2. 有了原始语言素材的积累, 却不能直接翻译成英语那来当中教材, 这样会产生语言不地道, 缺乏英语文化, 脱离课标要求, 跳出学生认知水平一系列问题。因此, 与确定生活英语实验室主题的依据相匹配, 地道题材的选择要结合学校现用的外研版英语教材。
3. 教材的编排格式统一是教材可读性的基本要求。根据话题教学内容的基本要素, 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统一的编排格式: (1) 罗列话题紧密相关的基本词汇, (2) 与话题紧密相关的语句摘选, (3) 编写话题运用的模拟对话。
4. 为进一步论证教材语言的合理性, 保证语言的“地道”和“原味”。请外籍语言专家和教师进行教材的论证, 指导和修正。结合生活英语实验室的物质条件, 考虑语言的实用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考虑语言的可行性及可接受性。定稿形成了生活英语实验室学习材料———《生活英语教材》, 教材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和语言运用的范例, 为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奠定基础。
(三) 体验活动———运行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
1. 学习体验
生活英语活动课程有两个学习阵地———教室和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教室为第一阶段的阵地, 学习《生活英语》教材内容, 编写小组闯关会话和会话的初步练习;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为第二阶段的学习阵地, 进行实地演练和闯关会话改编, 再演练。
第一阶段的课堂上,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查阅词典, 互相纠正语音, 也可以随时请教老师, 揣摩教材, 探讨、自编生活化会话, 组内共同讨论围绕某一个话题开展的对话, 自觉分配会话角色, 组织小组成员排练会话, 并在不断的排练中修改、完善稿子, 再由教师审稿。
第二阶段的生活英语活动课阵地转移到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 对修改完善的稿子进行小组演练, 根据自己的会话内容对情境体验室的布置进行调整, 根据需要制作一些会话道具, 在情境中将内容, 情感和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练习熟练了再组织小组参加闯关活动, 赢得奖章。此环节融合了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和体验式学习。
2. 活动体验
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活动体验具备科学的规划, 形成如表1所示的目标体系。三个类型的活动各有特点, 活动目标各有侧重点, 各项活动相互依托, 相互补充, 循序渐进, 活动进阶有层次性形成一个活动整体。
活动例述:
活动类型:竞赛活动。
活动名称: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室主擂台赛。
争做自己参与设计的情境体验室主人、担当体验室的室主是每位同学的梦想。在学生对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内部结构和主题比较熟悉的基础上, 举办一次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室主擂台赛。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与兴趣, 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丰富了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的活动。为了给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比赛分为班级选拔赛和学校争霸赛两个环节。
3. 评价体验
有学习和活动, 就有评价工作。新课程倡导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 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此, 我们尝试组织学生参加评价过程的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评价策略一:当一回雷人的“大众评审团”成员
班级选拔赛中, 评委由班级英语老师, 任教的外籍老师和由学生推选出的大众评审团担任。学生评委从同龄人的视角点评同伴的表现, 更加形象和生动地进行剖析, 给全班学生带来不同寻常的体验和享受。
评价策略二:幸运者被挑选为“志愿者评价工作”人员
在学校室主争霸赛中, 志愿工作小组成员认真、投入的工作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在比赛之前讨论相关细节的操作程序, 选手到达之前赶到场地做准备工作, 就绪后叫号, 协助教师评委及时登分, 分数统计, 排名等。有序、有效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小小志愿者们细心、认真的工作。
评价策略三:形成性评价在英语综合素质中得以体现
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闯关活动贯穿整个学期, 每学期三次闯关的成绩将作为学期素质报告单的生活英语口语素养栏目的成绩参考。其他活动的优秀表现也将被记录到素质报告单的奖励栏目中。
四、收获生活英语的成效———评价和推广生活英语情境体验室
生活英语情境体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经过系统、科学的教学活动, 达成了这个目的, 而且积极推进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变化。
1.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通过生活化英语的教学和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更加自然地学会与人合作与交往, 培养学生更加完善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思维品质;实验室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更加完善的方法, 能力和优秀的思维品质, 包括学生自我发展的优良品质“自主”、“自觉”、“合作”、“交往”等。这些能力和品质更好地作用于课堂教学,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业质量。
2.促进其他学科的有效教学
生活英语实验室系列学习体验、活动体验和评价体验都结合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些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更加完善的方法, 能力和优秀的思维品质, 包括探究能力, 组织能力, 交际能力, 表现能力, 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等, 这些能力和品质更好地作用于各学科课堂教学, 为提高学科教学成效贡献一臂之力。
3.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实践中老师们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生活英语实验室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 培养突出以生为本;从“被动式”的知识传授走向“主动式”的知识建构;从“知识的传授”到“能力的课堂”, 再到“创新的实践”。重复工作, 心情会变得舒畅。
4.德育及校本课程的生活化拓展
以生活化英语情境体验为契机, 学校在德育教育, 校本课程, 学校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生活化拓展尝试, 逐步形成了“重生活, 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弗里曼 (Freeman, D.L) , 朗 (Long, M.H.) ,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侯毅凌.人人说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肖玉文.初中英语活动课的目的和作用.四川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 2004.
[5].强光峰.让教学更生活——体验运用让学生内化知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体验美好生活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生活体验的作文09-24
体验农村生活作文400字07-18
600字作文体验生活07-29
体验习作生活享受作文快乐09-16
体验生活的优秀作文08-16
体验平淡生活中的欢乐作文10-31
高一校园生活体验素材的作文11-26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体验充盈课堂12-08
制衣厂生活体验记作文800字11-18
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实践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