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24-09-10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选8篇)

1.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汶源中学 魏传华

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像奔涌的河流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 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 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四、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散文《听潮》时,我制作了展现海景的课件,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真正领略了“海的美”。

五、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谈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王维正直不阿的人品,“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随即又有同学进一步指出大漠中的孤烟是形容王维的刚正使得他在当时颇 受排挤,孤立无援却仍不改初衷的高贵节操;而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大大地表扬了学生们能说出这些任何资料上都没有的新颖见解。

语文课堂教学是科学、是艺术。它应是一片知识甘泉流淌的园地与师生心灵交流的园地,是学生训练思维、提高技能的实验田。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开展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警句,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豪情,如清代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司汤达的“一个人只要强烈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期目的。”;“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轮流书写一些哲理性的句子。二是经常宣讲一些名人的成功事例,越王勾践、大文豪蒲松龄、曹雪芹的成功来激励学生立大志、吃大苦、建大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故事感人,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倍感振奋,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也感到语文课的趣味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我想在这方面是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思考、去探索的。

2.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二

一、利用情感教育, 启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 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仅仅是传道授业那么简单。中学生外表看似强大, 实际心灵很脆弱, 学习的压力、成长的困惑、青春的懵懂, 让他们往往把心事藏在心里, 教师应该多注意和他们交流, 细心观察, 走进学生的心里,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这样, 学生就会和你亲密无间, 渐渐地你就成为他们最信赖的人。

同时, 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温暖的笑容, 亲切的话语, 渊博的知识, 高超的教学艺术, 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由信赖而生发的崇拜, 由衷而自然。这就是“亲其师, 信其道”。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的关爱, 犹如磁石, 深深吸引着学生, 和他们共鸣, 学生在这样温馨的氛围里, 轻松愉快地学习, 兴趣盎然, 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导语, “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注重创设积极的教学情景, 如说书人一样, 醒木一拍, 全场肃然。先声夺人, 让学生立刻回归课堂, 对这节课好奇和期盼, 向而往之。而导入的巧妙设计, 成了关键环节。

比如, 学习《范进中举》时,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 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中举”是封建社会里读书人梦寐以求的, 中了举升高发财, 宝马香车, 数不尽的富贵逍遥。所以人们对于科考趋之若鹜。范进就是其中之一, 他大半生的经历都耗费在科举追求中, 苦苦挣扎在社会底层, 靠嗟来之食养家糊口, 就在这时, 54岁的他不但考中了, 又一步登天变成举人“老爷”。 (教师停顿一下) 可是他却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恰切的一个小小环节, 却收到了意外的喜悦, 学生的兴趣立刻被点燃, 思维迅速融入课堂, 全神贯注, 以积极饱满的情绪进入新课学习, 课堂效率怎不会倍增。

三、巧妙设计问题情境, 引起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对于语文课堂尤为重要, 巧妙的问题, 犹如一粒粒珍珠, 把整个文章串联起来, 让学生跟着悬念走, 引起学生对知识足够的兴趣, 达到对知识的完美建构。

在讲解《夸父逐日》时, 教师质疑: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失了性命, 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你的理由。学生先是小声讨论, 后来就大声辩论起来, 教师因势利导, 抓住时机, 举行了“夸父逐日价值”辩论赛。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拿出有力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认同了夸父逐日的价值: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 充满了艰辛与坎坷, 甚至有时以牺牲为代价, 但他为后人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可敬的。这样的讨论, 学生不仅学到知识, 道德观人生观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四、运用现代技术, 增强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链接语文课堂, 让传统的语文课堂变得灵动多姿, 立体而丰盈。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 给学生崭新的视觉冲击, 流畅的音乐, 美轮美奂的画面, 声情并茂, 让学生深深沉浸, 在光与影的跃动中, 感悟一分一秒的年华, 欣赏一朵一花的笑靥, 聆听清风低吟, 品味浓浓亲情。引领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穿行, 在真实与感动中成长。语文从来不只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的魅力在于它蕴涵丰富的情感, 信念的执着, 会心的喜悦, 淡淡的忧伤, 那一个个优美的方块字折射出的春花秋月, 凉风冬雪, 而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习的。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述, 学生很难体会到语文的美好, 而信息技术的应运而生, 给了语文华丽的转身, 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乐园, 这也是教师赠给学生的一件幸福礼物, 让学生借着科技与文字, 认识自己并探索人生, 也为学生搭建了飞翔的平台, 任它们自由翱翔,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

五、提供成功机会, 促进学习兴趣

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 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缺乏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自尊心好胜心特别强,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 体现分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功的喜悦, 找到自己学习的位置, 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 学生就会对语文课堂甘之如饴, 兴致盎然, 学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慢慢地逐步积累起来, 也就有了继续学习的基础。

特别是作文课, 许多学生望“文”生畏, 面对作文一片茫然, 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重视作文课的形式, 每节课都设置一个小环节, 比如可以让学生背一句喜欢的名言或者喜欢的一段文字, 看似简单, 加上教师的激励, 日积月累, 学生脑海里的素材丰富了, 再写起作文就迎刃而解了。是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花儿, 都有属于他自己开放的花期, 教师匠心独用, 巧妙构思, 时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里充满幸福, 给他们盛放的机会, 让他们的人生灿烂而张扬。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总之,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 更能让学生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 在学海中以乐为舟,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任重道远, 我们应始终保持不竭的动力, 创新教育的激情, 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让学生热爱语文, 乐学语文, 挖掘他们的智能, 张扬他们的个性, 让他们的才情淋漓尽致地发挥!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 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成了一种国际化交流的语言它独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 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语文, 蕴涵丰富的情感, 信念的执着, 会心的喜悦, 淡淡的忧伤, 那一个个优美的方块字, 折射出的春花秋月, 凉风冬雪, 让我们赞叹不已。但传统的语文课堂, 常常是教师的课堂, 学生随着教师的指挥被动地接受知识, 兴致缺缺。特别是对作文, 更是望“文”生畏。慢慢地,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消失了。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热爱语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 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 激发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有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要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叱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映,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子都会在这种反映中丧失殆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只会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等;有消极的,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等。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基于上述认识,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做好心理准备。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三、调动内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

1.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兴趣的形成和巩固,要建筑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国家建设、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感染学生,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善于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创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之以教师得当的教材处理和动情的朗读引导、恰当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欢迎你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学语文的兴趣也将会日益形成和加深。

4.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四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杏林小学

屈春艳

***2017、3、12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诱发兴趣。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精心设计导语、多媒体教学、提供成功机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来引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 兴趣 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

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不知道该怎么读书,如果不随时进行阅读指导,有些学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如默读时出现心读、指读和回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领,针对不同文体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怎样速读,怎样浏览;议论文怎么读,记叙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读„„同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或摘抄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提纲,或写 2

心得体会。总之,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自然就爱读、乐读、善读,这样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更有利于写作。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具体地认识到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六、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七、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激活兴趣

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与语文紧密联系的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学科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小报,开展故事演讲、歇后语抢答、成语集锦比赛、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信息,使学生尝到学语文的甜头。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热情。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7第2期

2、《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 2007年5版

3、《心里学报》2008年第1期

4、《湖北教育》2006年第10期

5、李琳《初中生创造力发展心理》 2005.08.12.湖南教育出版社

6、李海林《言语教学论》 2006.05.09.中山大学出版社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州市文楼第一中学 刘艳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入手,宏观把握教材中心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引入兴趣;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求知心理,诱发兴趣。要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精心设计导语、多媒体教学、提供成功机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等方式来来引导。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 兴趣 情感教育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辛苦的,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宏观把握教材内容,挖掘出不同文体的特色、兴趣点。这就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潜心钻研,把握不同文体的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篇章的特色。其次,是要深入了解学生求索的心理,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他们喜欢变换角度、生动活泼、新颖形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下功夫,针对不同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我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感教育,启发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多式多样,使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用教师真心实意的友爱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神情、生动的语言创造愉快而又民主的气氛,特别是对差生,千万不能在言行和精神上歧视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处处在关心爱护和理解他们。其次,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一是教师自始至终要正确认识 “在教育教学

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亲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同时也要让学生走近你,不要认为自己是老师,高人一等,凌驾于学生之上,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怒目以待冷嘲热讽。二是把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丰富课堂的情感内涵。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成品加工厂,而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学生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要想使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自主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趣盎然,发放适当,必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苟言笑,不会表情达意,只知不动声色地宣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教师尽管知识渊博,也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出色的语文教师。

二、精心设计导语,“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新课有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一课的关键一环,而解决这个“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一个好的课文导语设计,往往是成功授课的开始。我以前在讲《狼》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很快的走进了课本。导入能紧扣课文的内容,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

三、通过阅读,激发兴趣

中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不知道该怎么读书,如果不随时进行阅读指导,有些学生会浪费许多时间,如默读时出现心读、指读和回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迅速掌握阅读的方法、要领,针对不同文体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怎样速读,怎样浏览;议论文怎么读,记叙文怎么读,小说怎么读„„同时指导学生作阅读笔记或摘抄名言警句,或摘录精彩片段,或写阅读提纲,或写

心得体会。总之,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自然就爱读、乐读、善读,这样就能在读的过程中勤动笔,更有利于写作。

四、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是一首优美的题画诗,但是从画的题目分析,苏轼诗中有一点欠缺的内容,大家能否把它找出来。”此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大诗人的诗也会有缺欠,这实在出乎他们的意料。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找出诗中没有写到“晚”的内容。学生们想象画面上应该有夕阳的,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春江晚景”。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诗的内容和题画诗的特点。由此可见,恰当地运用提问的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诱发兴味。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具体地认识到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六、提供成功机会,促进学习兴趣

教育实践证明,那些缺乏成功体验,经常受师长呵斥、责骂的学生往往会丧失自信,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有意地给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注意他们的不同需要,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应降低难度,上课提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设置浅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与其他学生一道对他们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到“我还行”、“我能行”,从而改变他们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从成功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激发起兴趣,甚至达到“欲罢不能”或“不亦乐乎”的境界。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

七、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激活兴趣

教师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与语文紧密联系的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该学科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外让学生办语文小报,开展故事演讲、歇后语抢答、成语集锦比赛、诗词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信息,使学生尝到学语文的甜头。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语文的热情。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7第2期

2、《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组编 2007年5版

3、《心里学报》2008年第1期

4、《湖北教育》2006年第10期

5、李琳《初中生创造力发展心理》 2005.08.12.湖南教育出版社

5.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五

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可以说是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告诫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当今同仁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胜枚举的事实告诉我们: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前提,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能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疲地勤奋学习。因此,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无数事实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情感越好,就越爱听某位老师的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屋”。相反,学生和教师有隔阂,就会讨厌教师教的课。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真正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待后进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视。要尊重他们,一视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温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脉搏,抓住了他们的兴奋点,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的优点。要把爱心、微笑、激励、耐心、成功与信任带入教室,以共同讲座的民主态度进行教学,创造生动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特级教师程红兵提出八个给予: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安排; 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锻炼;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给孩子一个平台, 让他去充分展示;

这就是说,我们要多给孩子自主权、选择权、空间、机遇等,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三、设置扣人心弦的疑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以底,不相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彩色的非洲》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四、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得更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语言、脍炙人口的诗词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幽默本身所蕴涵的哲理。如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在上《春晓》这首诗的公开课时,面对课堂下睡意朦胧的学生,她是这样处理的:“春天暖和了,有些小朋友精神容易疲劳,可是大家要知道如果是:春眠不觉晓,还是睡觉好”。那就会“今天不努力,以后会懊恼”教师语调抑扬顿挫,充满幽默风趣的情味,立即把学生逗乐了。教室里一片笑声,驱散了大家的朦胧睡意,这不正是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吗?可见,在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高低是制约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幽默的语言,能使枯燥的语文教学盎然生机,学生也能在领略语言美感,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做好学习评价,增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当场给予小评;作业送来后,及时予以批改;考试后,对试卷尽快地作出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墙报,作业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公开评价。另外,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6.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六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有些学生对学习物理这科茫茫然,不知如何下手,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强大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物理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课文教学中,结合课本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物理史和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优秀事迹,如,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指南针、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论文范文、氢弹成功爆炸,火箭、卫星、飞船成功升天等。通过这些实例,学生明白了物理与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初中生,要向科学家学习,把“学习”这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当作必不可少的兴趣活动。

二、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节时,由于大气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可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启发学生思考。将一只平口玻璃杯罐满水,用一张厚纸盖在杯口上把水杯倒过来,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仍用这只杯子,装满水后,用厚纸片盖上,用手按住,倒置成90°,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又惊讶不已。为什么它不落下来?这样引入新课,开成一种有趣的问题情境。

三、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上“声音的特征”的时候,提出我们平时买西瓜为什么要先敲击一下来听声音判断西瓜是否熟了呢?如果我们以后成了百万富翁,要买瓷器了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呢?这时学生会兴趣盎然。

又如,讲授“光的折射”时,让学生自己观察,通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鱼会变大,通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会进行更广泛的探索。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大多数结论、定理、定律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课堂导入阶段,先进行实验,可以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精神高度集中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教师把粉笔盒压在一张纸上,让学生把文具盒压在一张纸上,教师快速抽出纸条后,粉笔盒仍在桌上,然后让学生也快速抽出纸条时,这时文具盒仍在课桌上,学生感到惊奇,这是操作兴趣的激发。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提出问题,为什么当纸条被快速抽出之后,粉笔盒和文具盒不会掉在地上呢?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鼠标逐步代替了教鞭,把它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如,在教学“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时,这是一个教学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是不可见的。虽然课本中有许多插图,但图片毕竟是静止的,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微观粒子宏观化,用动画来演示导体正负电荷的流动,这样将原来枯燥无味的内容真实地显示出来,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兴趣自然增加,越学越想学了。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觉得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理想因素。不是吗?有些某一学科的偏科生,总是和任课教师有密切的关系。而成绩差的学生见了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对学困生不歧视,多接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要做到生动、幽默、风趣、富于感染力,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复杂工程,单凭讲理不行,需要广大教师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创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爱上物理,在快乐中学习物理。

参考文献:

[1]王世权.浅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J].湖南农机,(01).

[2]周崇田.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论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J].科技信息,(02).

[3]贾火炬.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

[4]周印文.刍议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S1).

7.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七

下面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同学生的兴趣及其程度都不会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实际兴趣程度, 利用合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最初根源, 好奇心容易激发, 但是不一定能保持长久。所以, 教师应该善于不断激发新的好奇心以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利用谜语、故事、化学实验等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

2. 以“美”唤起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是美的东西, 都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追求。科学是美的, 但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发现, 体会这种美。

(1) 利用化学本身的美。化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美”的素材。化学实验中有着大量的现象美。比如, 黑色的氧化铜可以被氢气还原成红色的铜,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等。再比如自然界中100多种元素, 似乎让人无从下手去研究, 但是把它们排在这样一张小小的元素周期表中, 情况则大不一样了。元素周期表所具有的简洁、优美和概括力使人叹服。教师要善于发掘和整理, 并引导学生注意、感受、追求化学本身的美。

(2) 利用自然之美。大自然是美丽的, 但是繁忙的现代生活往往使人们无暇去领略, 地域的限制也使得我们没有机会去欣赏。在课堂上, 我们可以利用录像、图片等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和资源的丰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利用人格美。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无不显示出智慧的光芒、性格的坚毅和对真理的执着:居里夫人成功前遭遇几百次失败也不轻易放弃;诺贝尔从研制黄色炸药到胶质炸药的不断进取等都展现了人格美。教师要注意研究这些化学的历史, 利用化学家的奋斗历程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 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始学习一种新物质, 当教师从物理性质讲起时, 学生知道后面接下来肯定是化学性质、制法和用途这样一个无波无澜的过程, 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如果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内容的话, 效果则会不同。一个好问题能使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产生“想学”的欲望,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主角, 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 知道个究竟;问题解决后, “谜团”揭开了, 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就产生成就感, 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可见,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有利于学生保持较浓的学习兴趣。所以, 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内容安排习惯, 创造新思路, 讲究实效, 因地制宜地把学习内容以问题为中心来组合, 而且力求所设计的问题能从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

4. 丰富课外活动, 扩展、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外活动可以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例如:讲完“氢气”, 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氢气球;讲完“化石燃料”, 可以参观炼油厂;还可以举办“化学与社会”系列知识讲座, 让学生了解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联系, 等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兴趣, 同时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意义的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在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是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

初中生处于一个很特殊的时期, 由于生理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关系, 初中生虽然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但是也容易转移, 不容易持久。因此,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什么样的内容产生兴趣, 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这方面的内容。例如, 学习“二氧化碳”时, 教师用鸡蛋壳代替石灰石做实验, 学生很感兴趣, 这说明学生对于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 注意让所学的内容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

2.注意保护学生的兴趣

保护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从认识上保护学生的兴趣。如前所述, 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 也容易转移。比如, 学习“物质的构成”, 从宏观领域跨入微观领域, 这是初中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他们有想学的愿望, 但是这部分概念多, 而且抽象不好懂,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受到影响。针对具体情况, 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 如利用模型、图片或电脑模拟等, 帮助学生建立微观想象, 渡过认知上的难关。二要从情感上保护学生的兴趣。可能中学生对某些事物所表现出的兴趣, 在教师眼里看起来很幼稚, 但不要忘记, 我们是专门从事化学教学多年, 而他们才刚刚接触化学。中学生的心理还很脆弱,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些鼓励, 给他们以积极的情感体验, 保护好他们的积极学习的形态。

3.要注意平时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我们所说的兴趣, 是指人对事件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是指认识活动带有稳定的情绪趋向, 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 必须达到目标, 就是使学生对上课感兴趣。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力求每节课的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8.浅谈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 篇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语文教学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明确目的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现在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学习,不要说将来必将遭到社会的淘汰,就是目前的升学,也会困难重重。没有崇高而明确的目的,就不会顽强的学习毅力。学生只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目的,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生对语文学习就会变得主动而自觉。就语文本身的特点而言,初中语文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初中语文繁杂、内容较多,教学的方式变化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靠的是自学。学习语文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求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思想,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语文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方法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满腹经纶,让学生从心里上明白,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从而认同你,亲近你,乐于听你的课。在这方面,教师要狠下功夫,博闻强记,要深入钻研,强化自己的内在修养。这样,上课才能做到妙语连珠,从而吸引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满腹经纶,还需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方法教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学得知识,形成能力。而实现这一步的纽带就是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的水平,直接影响上课的质量。教师能否运用语文所特有的语言,深情并茂地把学生带入一个又一个的美丽意境当中,是学生能否对语文产生兴趣的重要一环。因此,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地多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会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获得主观上、或心理上的感受。情绪感受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换言之,情绪感受决定学生将以什么态度对待教学活动,这就是,教学对他们是有吸引力还是引起反感,他们对这些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感到适当,是喜欢还是讨厌。”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巧妙地运用电子白板展示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电子白板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画、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听课能力。教学《中国石拱桥》,将赵州桥的图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说明赵州桥的特征,再体会课文中的“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两肩”和“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的“几乎”等词的准确性,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理解更深入。教学《春》就让学生欣赏那小草萌发的生机,百花争艳的娇媚,柔和的春风,如丝的细雨,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让学生美不胜收,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就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点,而是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四、创设问题空间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源泉。课堂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充当的主导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如果能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学习。教师在上课时,就要创设一些问题。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学生的兴趣就有多高。在教学《绿色蝈蝈》时,课前我设计了:(1)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了解法布尔的生活经历吗?(3)你从中能发现什么?这样设计使作家作品的介绍,由老师讲变为学生主动地了解。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课堂上,有的学生从《昆虫记》谈起,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仰他为了专心于昆虫的研究,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迁居乡村,执著追求事业的精神;有的敬畏他视昆虫如生命的崇高品格。使学生从心里热爱、敬佩着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开展语文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语文常识、美文美段、文言翻译到作品思想内容、写作方法都要背诵,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是一个贮存知识的信息库。不错,语文知识是形成技能的基础,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快速有效地记住知识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每天的早读,或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文字接龙的活动,“咬文嚼字”的纠错能力比赛,讲成语故事、连词说话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由于长期坚持,让学生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追根究底的激情,引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生感觉到我们祖先造字的伟大和神奇,对我国的汉语产生一种崇拜感和自豪感。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多变地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节能减排工作总结的下一篇:楼层管理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