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学分制(共15篇)
1.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一
第二课堂学分申报注意事项
1、录入过程
下发申报通知——各班级上交申报表——第一轮审核——正式录入——第二轮审核
2、申报要求
(1)各班的申报表要求有纸质稿和电子稿两份,纸质稿需用档案袋装好于24日(周日)20:00之前交至学生会值班室20栋116,电子稿交至素质拓展中心邮箱:xgsztzzx@163.com。
(2)申报表中每个人的每个申报项目都必须有相应的证明,没有证明的申报项目我们将不予录入。证明不需要电子稿,纸质稿证明和纸质稿申报表一并置于档案袋中。
(3)申报表要写明获奖时间,每个学期的第二课堂学分录入工作只针对上一个学期大家所参加的活动、获得的证书和奖项。如:09-10学年第二学期进行的录入只针对从09-1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起至第二学期开学这段时间内所参加的活动、获得的证书和奖项。
3、第二课堂学分的详细介绍参见学生手册《南昌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
4、第二课堂学分查询网址: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素质拓展中心
2.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二
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设计、发放、回收, 获取真实的数据资料。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华中地区七所211高校的在校学生及任课老师。其中对不同班级规模的学生专业学习情况, 学习环境, 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做了相关调查和分析。
二、文字性描述分析
1.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
(1) 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负面影响
学习环境主要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学生个体及群体学习的全部外在因素, 主要包括学校的校舍、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校风、学风等方面,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适当的班级规模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条件, 它影响到教学资源 (比如教学空间、教学设备、教师资源等) 的生均占有量。
⑵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负面影响
对“我认为班级规模大小对我的学习积极性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一题, 有14.6%的学生选择了“影响大”;有45.6%的学生选择了“影响比较大”;有22.3%的学生选择了“影响较小”;有7.8%的学生选择“影响小”;有9.7%的学生重复选择了“无影响”。即有大多数 (60.2%) 学生认为班级规模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对“我认为班级规模大小对我在课堂上的表现的影响如何”一题, 有19.4%的学生选择了“影响大”;36.9%的学生选择了影“响比较大”;22.3%的学生选择了“影响比较小”;11.7%的学生选择了“影响小”;9.7%的学生选择了“无影响”。
当听课人数少于25人时, 教师教学态度和学生学习都有较强优势。而当听课人数超过25人, 教师态度的消极影响扩大。所以, 班级规模控制应尽可能地控制在25人以内。虽然这一调查结果不能简单地推演到高校, 但它表现出了班级规模会影响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同时, 也可以将结论部分推演到高校去, 认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因班级规模的大小产生影响。当班级规模过大时, 确实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
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由于班级规模与学生课堂学习之中的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各种因素联系密切, 班级规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对“我认为班级规模大小对我的学习成绩影响如何”这一题, 有11.7%的学生选择了“影响大”;39.8%的学生选择了“影响比较大”;32.0%的学生选择了影响较小;8.7%的学生选择了“影响小”;7.8%的学生选择了“无影响”。也就是说, 有半数以上学生认为班级规模影响其学习成绩。
2.对教师教学的负面影响
为了研究高校班级规模过大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本团队对华中七校的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 发现这3位老师所授课程的课堂人数较多, 最少的有60人, 最多的已经达到126人。
从学生问卷看, 班级规模扩大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教师对学生关注程度和对于课堂纪律的把握。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30.09%的学生认为班级规模大小对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影响大, 51.46%的学生认为班级规模大小对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影响比较大, 合计占81.55%, 班级规模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31.60%的学生认为班级规模大小对课堂纪律的影响大, 42.72%的学生认为班级规模大小对课堂纪律影响比较大, 合计占总人数的74.32%, 说明班级规模影响课堂纪律。
三、班级成绩追踪以及差异性分析
实验中主要使用模拟法及控制变量法, 对上课学生进行募集, 初步形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 (仿学分制选课班级环境) 班级三个, 班级人数分别为35, 70, 108人。实验开始前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生基础测试, 保证学生对将学课程无知识储备基础。此后授课七天, 统计考勤, 各班由同一老师进行90分钟授课, 课间休息十分钟, 记录课堂表现, 适当布置作业。实验结束前对三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业结果测试。发现:
(一) 同一时期内, 相同规模的其班级考试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二) 随着教师的教育时间延长, 同种规模班级内考试成绩通常逐渐增长, 成上升趋势;
(三)
同一次考试中, 三种不同规模班级成绩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我们可以看到, 班级规模与考试成绩呈反比, 即班级规模越大, 考试成绩相对较低。班级规模与考试成绩即教学质量存在相关性, 当班级规模增大, 即人数增多时会影响教学质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一定程度上控制班级规模可以对提升教学质量, 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结论
(一)
造成高校班级规模过大原因:1、不断提高的现代教学技术为高校班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性;2、高校教学教室的使用日趋紧张、大型教室数目日益增多, 需要高校班级规模扩大;3、高校不断扩招是高校班级规模过大的直接原因;4、国家在教育投入尤其高等教育方面力度不足是高校班级规模过大的根本原因;5、部分高校在市场化的今天, 以办学效益为市场导向是高校班级规模过大的内驱力;6、考生的专业选择使高校部分专业的班级人数过多, 规模扩大。
(二)
抑制班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策:1、国家要进行教学观念的改革、对教育法规进行严格的执行落实、加大投入力度。2、高校应首先从学生利益出发、将学校的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践行国家相关的教育法规、不断丰富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李桂荣, 陈玉娟高校教学班级规模适度性的追问与探析——基于H大学的实证调查[N].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3 (2) , 17 (1) .
3.刍议教育学分制改革 篇三
【关键词】 技工教育 学分制 选课制 完善
1. 技工学校实行学分制是时代的要求
1.1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社会对人才的多元性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单一的学年制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有了弹性,有利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主动面向社会、面向经济、面向市场培养多层次、多规格、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2适应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普高热”持续升温,技工学校的考生录取分数线逐年分化,甚至存在登记入学的现象,出现了新生间文化素质差距拉大的趋势。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必须根据学生基础和素质差异,根据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差异,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1.3适应学习化社会建立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环境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然选择。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普教与职教的渗透;有利于职教和成教的沟通;有利于技工学校和高职的衔接;有利于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的结合,是技工教育成为终身学习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学年制、学分制和选课制
技工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学年制,即学年学分制。在学年制条件下,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其学年和学时有不同的规定,每一学年的课程及课时也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学年制的特点是读完“规定”的学时数与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学分制自由度的大小可将我国现行学分制分为学年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一种规定修业年限又实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而完全学分制是一种不规定具体修业年限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中途休学或延期毕业)、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
由此可见,学分制与选课制的区别在于:首先,学年制是以规定学习年限和统一的必修课数量来衡量学习总量;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度单位。其次,学年制强调对教学过程和目标的集中统一管理;学分制采用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再次,学年制是以学年计量的必修课制为基础;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选修课制为基础。学年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刚性、整体、易控”;而学分制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特点可概括为“弹性、灵活、兼容”。
选课制也称课程选修制,即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包括选择课程、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学分制和选课制相伴而生,选课制以学分制为基础,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必要条件。学分制下的课程结构一般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選课,前两者一般所占的学分比重较大。必修课是指学生在本专业领域适应未来第一工作岗位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限选课是指学生在专业业务范围内,按照规定要求选修的纵向或横向拓展的课程。任选课是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选修的深化和拓展的课程。在教学组织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只有建立在选课制基础上的学分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
3. 建立适应学分制的课程管理模式
传统的技工教育体系,强调学科中心和课程结构的严密性、衔接性,忽视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开发适应于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建立学分制下的课程管理模式。
3.1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而非学科知识结构为依据,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按照专业方向,选择相关课程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模块,使毕业生形成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
3.2按照专业服从市场,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开发课程,建立灵活的课程调整反馈机制。各专业除主干课程保持相对稳定,其他前沿类、拓展类、交叉类的专业课程应由专业责任人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和专业发展的趋势每年适时进行调整,始终保持课程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先进性。
4. 完善选课制,推进学分制管理
选课制的实施在优化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深受学年制和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技工学校选课制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选课自由度小、选修课程质量不高、导师工作不到位、没有适用的选修课教材。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完善选修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适当提高选修课比例,扩大选择空间
针对现行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中总学时偏高,选修课比例偏低的状况,在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时,一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通识教育;二要精简教学内容、压缩总学时、压缩课程规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三要减少必修课、扩大选修课比例,保证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
4.2保证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
选修课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因此,技工学校应扩大课程资源,开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另外,各系的全部课程应向全校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课。
4.3组建符合学分制要求的教师队伍
学分制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师要在“一专”的基础上“多能”,对交叉、边缘、新兴学科要有所涉猎和研究,尽可能开出较多门数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4.4健全导师制
在选修制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但是由于学生本身阅历浅,知识面窄,往往对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选课时容易出现避难就易,拼凑学分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导师的指导,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选课、学习进程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给予咨询和指导。
4.5开发选修课教材
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重要依据,选修课程的增设,必然会涉及到教材。但是由于市面上没有现成的适用的教材,教师只能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然后经过整合编写适合选修课的讲义,这样不便于学生课后的学习因而开发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教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6实行弹性学制及主辅修制
技工学校应将现行的学年学分制逐渐过渡到完全学分制,取消留级、试读、退学制,能否升级和毕业完全以课程修读和学分考核为依据。学校应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同时修读另一个专业,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者,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学生不能任意转专业的缺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技工学校学分制的探索,不仅校方有积极性,用人单位也有热情。一些关心技工教育发展的企业,会根据实习学生、接收毕业生的情况,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提出建议,支持学校的教学改革,使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走上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黄克孝. 推行学分制的策略思考[J]. 职教通讯,2001,(10).
[2] 梁敏,实行“学分制”管理推进教学改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4.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四
现将做好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发展报告和学分认定工作的通知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仔细予以落实到位。
一、学分认定范围
1、高一(52级)认定:第二学期的sy(基础素养),字数须在100—300字之间;第二学期的xx(学分)。
2、高二(51级)认定:第四学期的sy(基础素养),字数须在100—300字之间;第四学期的xx(学分)。
3、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体育模块1-
9、学校模块1-6要有认定中文名称。
二、填写与上传的时间和要求
1、各年级部请于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前上报学分认定电子版;邮箱,凡不能如期按要求完成的级部在学校网站上通报并给予相应处理。
2、各年级部要明确班主任是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如因此影响到学生的毕业证的发放或高招录取,将对其进行责任追究。
3、各级部收齐各班表格后要用学分管理系统自查一遍,看是否有错误。
三、特殊类别学生的填报
1、借读学生,其学分认定发展报告由班主任及时通知学生回原学校认定;
2、保留学籍学生,其学分认定发展报告由年级部通知班主任认定;
四、填写电子发展报告以往出现的一些不规范情况
1、在填写学生身体素质时输入法不分大小写;表格格式随意变更;“身高标准体重”最低不能低于“60”,“肺活量体重指数”最低不能低于“60”,随意更换文件名称。
2、在填写学生学期素养评价时字数须在100—300字之间,有的还出现文字雷同(要求学生和学生之间、学期和学期之间不能雷同),班主任签字漏填。
3、在填写学生学分修习时,成绩是等级的错填写成数字,是数字的误填写成等级,两位数成绩夹带小数点,科目代号随意更改,随意更换文件名称。
4、日期格式随意变更,日期格式应为:2012-07-02,随意更换文件名称。
5、有的班级把学生学籍号填写成一个号。
6、学年、学期填写的不是本学期的。
7、以上各项优秀不得超过30%。
8、根据上学分认定情况看有的级部还是未用学分管理系统自查,使学生学分不合格,特提出批评。
9、所填表格格式要按照样表格式填写。
巨野一中
5.学分制管理制度 篇五
第二条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工作严格有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我校校情,制定本办法。
第一部分学制和学习年限
第三条专科标准学制为三年。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准予毕业。
第四条实行弹性学制。
1、弹性学制年限为2—6年,学生学有余力,超前选学有关课程,提前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提前毕业。
2、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短不少于两年(即提前毕业)。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可中途停学创业或半工半读),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六年,在校累计修业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在5年内达不到毕业要求者,根据其完成学业情况,分别作肄业或结业处理。
第二部分学习专业的选择
第五条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原则上为入学录取通知书所确定的专业。学生主修专业中设有多个专业方向。学生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长、兴趣等,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第六条允许少数学生按学校有关规定转专业(主修专业)。
第七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在保证学好主修专业的前提下,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
第八条实行学习指导制。学校成立学生学习指导工作委员会,各系成立相应的学生学习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根据各专业的学分制指导性培养方案指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选课和选择专业方向。
第三部分选课及缴费
第九条实行选课制。前1.5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重在选择课程的层次、级别。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教学将逐步实行学生选择任课教师的制度。后1.5年的专业课重在选择专业方向和课程。
第十条学生选课前,须详细阅读专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及《选课指南》等,在指导老师(或所在系学生学习指导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选课。选课时原则上应先选先修课,再选后续课。
第十一条学生选读课程通过计算机选课系统进行,一般在前一学期后半期进行。
第十二条实行按课程注册,按所修课程类别及学分数结算学费。
1、课程按类确定单价。全校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和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每学分单价相同;其余课程每学分单价按学科大类各不相同。
2、学生选课并按实际学分数结清学分学费后,方取得相关课程的注册资格,完成课程各环节考核要求后取得相应学分;课程考核不合格不能获得学分;对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允许其免费补考一次。补考不合格者,若需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须按相应的课程和学分数重新缴纳50%的培养费。
第十三条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和“绿色通道”制度以及勤工助学制度,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第十四条鼓励贫困学生半工半读。
第四部分学分及学分绩点的计算
第十五条学分是学生学习课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间的反映。—个学分原则上是指一个学期内,每星期完成一个学时的课堂教学的学习量。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一般课程16-18学时记1学分;超过8学时,不到17学时记0.5学分。
2、集中进行的实践性环节:如金工实习、军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每进行1周记1学分:超过1周,不到2周记0.5学分;分散进行的按学时数换算(每32学时计1个学分;超过16学时,不到32学时记0.5学分);毕业设计一般记6-8学分。
3、学校设立奖励学分(此类学分不缴费)。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研究和各种知识、学科(技能)、文娱(体育)竞赛并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按学校规定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学分可计为同类型的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学分。在推荐专升本时,同等条件下奖励学分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
第十六条“学分绩点”是表示学生学习的“质”的计算单位。学校采取以学期所学课程(已取得合格成绩)的学分数和平均学分绩点来反映学生学习量的多少和成绩的优劣。
1、平均学分绩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学分绩点=[Σk1k2(课程学分×课程绩点)]/(Σk1课程学分)
注:以上公式“课程学分”指学生所修课程学分而非取得的课程学分。
2、课程绩点的折算公式:
以百分制评定的成绩:课程绩点=[分数÷10]-5
说明:k1——课程重要性系数,主干课程为1.3,一般课程为1;
k2——课程层次系数,根据课程层次、等级确定:
按培养方案要求档层的课程系数为1;
高一个级、层的课程系数为1.15;
高两个级、层的课程系数为1.30;
低一个级、层的课程系数为0.85;
低两个级、层的课程系数为0.78;
3、经考核不合格的课程的绩点计为“0”;经补考合格的课程的绩点计为“1”;经重修后合格的课程的绩点计算方法与正修课程的正考相同。
4、在对学生进行智育测评时,对修读课程多的学生,给予鼓励。
第五部分课程分类
第十七条学生修读的课程按培养方案要求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
1、公共基础课、军训、技术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必修课程。
2、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课(简称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两类。计算机语言课程、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部分公共选修课为限定选修课(对某些专业),学生必须从规定的若干组或若干门课程中按要求选修一定量的课程组或课程修读。任选课包括某些深入研究的课程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以及其它专业的必修课和限选课。
第六部分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
第十八条对于优秀学生,在第二学期课程学习结束后,经学校同意可选择跨专业大类的其它专业作为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学习。
第十九条辅修专业课程总学分不得低于68学分(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必要的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其中新开课程不得低于25学分。
第二十条第二专业课程总学分不得低于85学分(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必要的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其中新开课程不得低于50学分。
第二十一条选择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学习的学生,修完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学校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第二专业结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未修满辅修专业所要求的各类学分者,不能获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但其已取得的辅修专业课程的学分可计为同类公共选修课学分。
第二十三条未修满第二专业所要求的各类学分者,但已修满同一辅修专业所要求的各类学分者,可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但不能获得第二专业结业证书。
第二十四条参加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按该专业学分收费标准和本人所选学该专业的课程的学分数,向学校缴纳培养费用。
第七部分免听、免修、重修
第二十五条对于已选定的课程,学生应按时听课,参加教师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参加考核。对部分学习成绩优秀、自学能力强、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允许免听课程的部分内容、免修课程。
第二十六条学生免听课程的条件
1、已修课程平均绩点≥2.5者方可申请免听。
2、已获准免听的课程,免听部分不能超过该门课程总学时的1/2;对免听部分,学生必须按课程进度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和参加实验等教学环节;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程考核。
3、未申请免听或申请免听未被批准的学生,不得旷课。
第二十七条学生免修课程的条件
1、按培养方案安排,只有必修课才能免修。
2、已修课程平均绩点≥3.5者方可申请免修。
3、凡申请免修者一律参加本学期相关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85分时,方可获得该课程学分。
第二十八条关于课程重修
1、对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经补考后仍不合格者,一律重修;限选课程经补考后仍不合格者,既可重修,也可另选其他课程。选修课程考试不及格者,既可重修,也可另选其他课程。
2、对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虽然经考核合格,但对成绩不满意时,亦可重修。
3、重修课程原则上随低年级插班(教学班)重修;对于一部分量大面广的普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次学期开课。
4、重修课程收费标准为正修课程收费标准的50%
第八部分学业提醒、学业警示与退学
第二十九条学校实施学生学业提醒制度。每学年结束一周内,根据学生实际取得的学分数对照下表,分别给予学业提醒、学业警示和劝其退学的通知,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将通知副本寄学生家长。
第三十条学业提醒、学业警示及退学学分标准
第九部分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自二OO四年九月一日起在二OO四级普通专科生(包括对口高职生)中实行。
6.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 篇六
【摘 要】学分制作为教育模式的一种,它在教学环节的重要体现就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自主选择,也是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的基础。
为切实保证学分制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学生选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加强学分制的制度建设和日常实践管理。
【关键词】医学院校 学分制 学籍管理
学分制作为教育模式的一种,它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地方医学院校开始全面实施学分制。
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学籍和学分制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相关问题。
一、学风制制定的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建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
二、学风制实施的目的意义
实施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和基本趋势。
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性文件。
(一)修订原则: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重视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持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统筹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办学效益。
(二)课程: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种。
必修课: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以及毕业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确定该专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和环节,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指为强化素质教育,扩大知识面,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好地适应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而开设的课程,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实践课:包括专业见习、课间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是必须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
四、学分
学分是表示学生学习量的单位,最小计量单位为0.5。
所有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在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设置不同专业的毕业最低学分。
学分分为规定学分、特殊学分和奖励学分。
(一)学分的计算方法:一般课程学分。
每学期该门课程学时数(含实验学时数)除以18,即为该课程的学分;体育课、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等课程学分:每学期该门课程学时数折半后除以18,即为该课程的学分;实践课程学分:原则上每周计为1学分。
(二)学分绩点。
为更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质量,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行学分绩点制。
学分绩点是学生奖学金评定、双学位修读、专业分流、提前毕业等的重要依据。
课程绩点=课程成绩(百分制)÷10-5,绩点小于1时计为0;课程学分绩点=课程绩点×课程学分;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总和÷课程学分总和。
五、修业年限
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学制为参考,实行弹性学制。
凡基本学制为四年的本科学生允许在3―7年内修读,凡基本学制为五年的本科学生允许在4―8年内修读。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本专业要求的毕业最低学分,并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条件,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准予毕业。
六、选课制
为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行选课制。
学生在学业导师或学业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学分制教学计划和本人的实际情况,按照选课原则,可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学习课程。
七、学业导师制
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
实行学业导师制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所有在职教师都有受聘担任学业导师的义务。
各院系应根据双向选择原则,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或成立学业导师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思想;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每学期的选课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八、学籍管理
学校根据学分制要求,对学生的入学与注册、考核与成绩记载、重修、免听与免修、专业分流、转学与转专业、休学与复学、退学、双学位、毕业、结业与肄业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实行科学化管理。
总之,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和教学投入,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需要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以保证学分制有序实施。
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院(系、部)在学分制实施中的职责, 充分发挥校、院(系、部)两级教学督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学分制改革有关要求,在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上进行相应改革,为实施学分制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周清明. 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4.
[2]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7.
7.第二课堂学分制 篇七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学校通过选课制, 让学生自主选择想上的课程和教授该课程的教师, 以学分和学分绩点考核学生学习的质量, 以此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完成、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标准。简言之, 在学分制下, 权利被“下放”给了学生, 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自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学生实现了“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 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
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于2012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在这一制度下, 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课型教学, 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这两门课的主讲教师。听说和读写都是小班授课, 听说课20-45人, 读写课20-60人。每学期末, 学生可以根据上课时间, 教师授课的风格、口碑等自行选择下学期上课的教师。
二、学分制改革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学分制改革给我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
1.根据改革, 大学英语听说和读写每门课程的学时由原来的每学期32学时减少到了24学时, 课时量减少了四分之一, 但是教学要求并未因此降低, 这要求教师提高单位效率。
2.学生根据学习时间、教师授课情况自主选择教师, 导致有些教师的班级减少, 无法完成额定工作量。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 改变落后的、不科学的口语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对象、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口语课堂任务的理论原则
根据2007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加大学生口语的训练量, 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设计口语课堂任务。
1.输入原则。输入指的是学生所接触到的英语材料, 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二语习得者只有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输入这两种途径才能学习语言。理想的输入必须具备四个特征:可理解性、趣味及关联性、非语法程序性和足够的输入量。在口语课堂中, 教师要安排适当的口语学习语言材料, 包括发音、口头表达、常用口语句型、口语交际策略等。由于课时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所有的内容都一一讲授, 可以将这些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在上课的时候直接让学生操练。
2.课堂互动原则。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西方大学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学生为核心, 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多边互动;学习者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实际应用所学语言, 在应用中习得语言;这种学习的合作性既可以是师生合作, 又可以是生生合作, 通过生生合作学习, 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实现互补。在师生合作中, 教师的角色则是激发、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更好地体验这一过程。
3.趣味性原则。学生所期待的口语课堂活动必须是有趣的, 这样他们才能够有足够的动力和意愿参与到活动中来。有些教师没有花太多心思设计口语活动, 知识照本宣科, 机械按照课本开展教学, 口语课堂往往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学, 也不参与任何课堂活动, 自然他们的口语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使之能够贴近学生生活, 或是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真实语境原则。设计口语课堂要遵循真实口语情景语境原则。上课时教师可以模拟各种真实的交际场合, 例如:问路、约会、购物、入住酒店、观光、商务谈判、婚礼等。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这方面的资料, 上课让学生先模拟, 再参与活动, 也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行上网搜集资料, 上课时直接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来。
四、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以下是笔者在武汉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一次讲授英语口语的课程设计。课时为45分钟, 一次两个课时。笔者希望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课堂练习, 通过不同的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上课内容: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One World”。
1.Presentation (陈述) (15分钟) 。每次上课之前, 笔者都会指定三名学生进行Presentation, 作为口语作业, 学生必须上网查关于本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资料, 将其做成幻灯片, 课前在班上进行讲解。三名学生必须都参与到讲解中来, 并且不能只是朗读幻灯片内容, 而要做到真正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真正花心思搜集资料, 学习资料,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演讲能力。
2.Greeting (问候) (5分钟) 。在Greeting环节中, 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
3.Warming-up (准备活动) (10分钟) 。本节课程的准备活动是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开展的。教师提出课本Part A部分关于“One World”的问题, 学生可以讨论作答。
4.Pair work (结对练习) (10分) 。这种结对练习要求学生和同桌的同学组成搭档, 共同完成口语任务。教师让学生翻到Part B部分, 观看中国传统婚礼和西方婚礼的两组图片, 让学生和自己的搭档互相描述图片, 比较中西方婚礼的不同, 然后让一些学生向全班做陈述。
5.Puzzles and Riddle (猜谜语) (5分钟) 。猜谜环节作为两个课时之间的衔接活动, 教师给一名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各国习俗和节日的图片, 该生用英语进行描述, 让全班其他的同学猜, 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压力, 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6.Role-play (角色扮演) (25分钟)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西方婚礼的习俗特点, 新郎、新娘及神父的台词。然后播放美剧《老友记》中婚礼的一段视频。之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刚才观看的婚礼场景,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给予指导。选出一两组当众表演。
7.Group work (小组练习) (20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话题“The most unforgettable holiday”, 并把全班学生按照4-5人组进行分组。每个人轮流向组员介绍自己最难忘的一个节日, 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进行组织、收集和代表组员发言。并且选出最有意思的一个, 推荐其向全班同学做陈述。
五、结语
在新的学分制的管理机制下,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再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 而是要遵循和注重输入原则、课堂互动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真实语境原则, 精心设计口语课堂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从中受益。
学分制改革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 同时我们要看到其带来的机遇。由学生自由选课带来的竞争机制会给教师带来压力, 但是压力也会变成动力,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更加认真地对待教学, 变劣势为优势, 变被动为主动, 赢得学生的信任, 树立自己的威信。
摘要:学分制改革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学生自由选课带来的竞争机制给教师带来压力,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更加认真对待教学。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再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 而要遵循输入原则、课堂互动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真实语境原则, 精心设计口语课堂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从中受益。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8.学分制收费是大势所趋? 篇八
实施学分收费制的核心是选课制,此次山东省学分制收费改革将给高校教学管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李霞介绍说:“选什么课、选几门课、上哪位老师的课,这些学生都将可自主选择。对于有校际合作的学校,学生还可以跨校修读课程,到别的大学读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自主选课,每名学生都将有自己单独的课程表,有了自己的个性。”
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后,按照《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教育厅会要求高校开设数量充足的课程让学生修读。80%以上的必修课要实现同一门课程2名以上教师授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段和上课教师。通过选课,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将被自然淘汰。
“实行重修制度,取消留级和降级,课程可以免修和免听。”李霞解释说,“考试成绩不合格,或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学生,将可以申请付费重修,多次重修的课程按最好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实行学分制收费改革后,所有的高校课程将像英语四六级那样,可以不断重考刷分,而不再有留级和降级。
“对于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如果学生已经修读过或通过自学等途径确已掌握,可以申请免修。对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经批准可以不跟班听课,免听课程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李霞举例说,有的学生在高中就掌握了很高的电脑技术,那么只要通过考试,这门课既不用学,也不用交钱,就能拿到课程学分。免听是指所选的两门课程冲突时,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门听课,另一门在学生自学后,同样可以参加考试。“现在高校开设的第二专业数量有限,实行学分制管理后,高校所有符合条件的专业都将具有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的教育资格。学生通过选课,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修读双学位和辅修第二专业,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李霞说。
9.党员学习学分制管理办法 篇九
关于印发《银达镇党员政策
理论学习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党(总)支部:
现将《银达镇党员政策理论学习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各党总支、支部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抓好工作落实。
附:银达镇党员政策理论学习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
二○一○年三月三十日
银达镇党员政策理论学习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党员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党员政治理论素养,创新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管理方式,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镇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其中因病、因残行动不便且没有书写能力的除外。
二、党员政策理论学习的方式:自学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观看党员远程教育网站学习内容;参加各党小组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参加镇党委组织的会议、活动及各类观摩交流活动;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党员学习培训。
三、党员政策理论学习计分标准
1、党员自学摘抄学习笔记和撰写心得体会:每完成学习笔记1000字,得7分,可累积得分;
2、观看党员远程教育网学习内容:每观看1课时得5分(1课时45分钟);
3、参加党小组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参加一次得3分;
4、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类会议和活动:参加一次得5分;
5、参加镇党委组织的会议、活动及各类观摩交流活动:每参加一次得5分;
6、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党员学习培训:每参加一天得10分。
四、党员学分认定
1、各党(总)支部管理的流动党员主要采取自学摘抄学习笔记和撰写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积极参加其他形式的学习;
2、党员自学摘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撰写,篇幅字数由各党(总)支部书记负责查阅、统计确认并计分;
3、党员参加各党(总)支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和党员参加远程教育网站学习由各党(总)支部指定的专人负责登记统计计分,并经党(总)支部书记审核确认;
4、各党小组组织党员参加的各类培训学习由各党小组组长负责记录统计计分,并由各党(总)支部书记审核确认;
5、参加镇党委组织的党员培训学习或组织党员、党代表参加的各类观摩交流活动,由各党(总)支部书记负责登记计分并确认;
6、参加区以上组织的党员学习培训,由镇党委办公室负责登记,并向各支部反馈,由各支部计分。
五、学分应用:
党员学分制考核结果与党员考评相挂钩,并按一定比例折算分值纳入党员年终考评,做为党员年终考评任 格、评优树模的参考依据。任格为优秀等次的党员和被评选为优秀党员、优秀村组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必须达到80分以上,80分以下不得认定为优秀;理论学习学分在60分以下的,不得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村干部,并由各村党(总)支部书记负责对其是否任格为合格党员,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重点评议。
六、本办法由银达镇党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10.学分制管理制度实施效果 篇十
本文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辽宁何氏医学院学分制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同类院校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辽宁何氏医学院;学分制;效果;问卷调查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学分制管理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给传统教学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被广泛认同并迅速推行。
辽宁何氏医学院自起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迄今已两年多。
为深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辽宁何氏医学院于初以学生为对象,针对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展开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对象
11.实行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 篇十一
一、基本情况
1.制定方案,全面展开
学校把学分制试行工作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以解决实施学分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突破口,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弹性、灵活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我们根据《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指导意见》,制订了《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对课程与学分、学习年限、选修课与免修课、成绩考核、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我们出台了《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社会实践学分试行方案》《选修课管理规定》《学生休学制度》等教学管理文件。
我校采用学年学分制。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学生在三年内如无重大违纪现象,修满170分以上(含170分)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半年,提前毕业人数不超过学校该届应毕业学生人数的2%。例如,我校从2010年9月开始推出学年学分制,2010级共有毕业生631人,根据毕业时的情况,学校认定符合条件的13名学生为优秀毕业生,并为他们颁发了证书。
2.加强宣传,全员参与
为推行学分制的实施,我校加强了学分制工作的全员培训,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都能明确实施学分制的意义和学分制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要求。2010年以来我们召开多次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会,大力宣传和深入学习学分制,使广大师生了解和熟悉学分制。
3.适应需求,课程创新
目前我们推行的学分制是以学年制为基础,采用学分制管理。对每门课按学时规定相应的学分,并用相应的考核予以认定,这种模式不仅顺应了现行学年制的惯性,同时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为适应学分制需求,我校积极创新课程模式,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综合拓展课程共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课时、要求和内容,集中开设,按班级管理;专门化方向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按选修模式组织,专业部内选修,开设在二年级;综合拓展课程包含两类,一是限选课程,如心理健康、礼仪、就业指导;二是任选课程,每周开设2课时,每周一下午跑班上课,综合类全校范围内选修,专业拓展类在专业部内选修,任选课程按教学班级进行管理,在一年级开设。这种依托学分制进行的课程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良好人格为目的”的目标,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学生欢迎。
4.精心开设选修课,发展潜能
实行学分制的核心是开设选修课。三年来,根据学校情况,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开设了57门选修课。课程根据学生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潜能而开设。
我们将任选课分为四类:一是文化基础类,如数学辅导班、英语辅导班;二是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等综合素质类,如影视欣赏、摄影、瑜伽、漫画、手工纺织、葫芦丝、古筝、形象设计等;三是专业拓展类,如机器猫制作、手机原理与维修、影视编辑、影视动漫、幼儿游戏玩教具制作、服装材料、服装主题设计等;四是实践、研修类,如社区援助(电子专业)、青年志愿者(义工)等。据统计,我校学生对各门选修课的欢迎程度为 89.41%。
5.建立机制,科学考核
实施过程中,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严格控制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标准。我们对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严格把关。会考不及格和技能鉴定不过关者,必须重修及格方能顶岗实习,不可进行学分替代。二是完善开放性考核。针对以往书面考核的情况,我校逐步甄选确定开放性考核的课程,并建立了开放性考核的申报、执行制度,不少课程的开放性考核经不断完善、改进,将理论、实践、研讨、作业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各具特色。如服装专业的服装营销的考核包含了一次社会调查和调查报告、一次模拟产品推销介绍和一次课堂市场营销案例。
二、学分制运行初见成效
1.推动了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
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在学分制管理平台上,学生可以采取先就业创业、再学习,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的矛盾,为真正落实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弹性学制等办学模式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同时,这有利于建立富有弹性的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都更加灵活,对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出现的转学、转专业、休学、延迟毕业等问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探索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学分制的实施,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校内学习、兴趣特长学习、企业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极大地活跃了校园和课堂,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更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在学分制的有力支撑下,学校积极开展送教入企,把教学班设在企业,对企业员工实施中等学历教育,企业员工按规定修满学分即可获取毕业证书。可以说,学分制已经成为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点。
3.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试行学分制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全面改善,学生被赋予了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利。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任课教师提供了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的压力和动力,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就业市场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教材编写,业务进修、自主学习、提高技能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4.构建了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实行学分制后,课程类型改变了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选修课程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课程结构实行了模块化组合,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课程内容也向小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5.实现了对学生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学分制的实行使得考试分数不再作为学生唯一的评价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潜能挖掘和素质培养,淡化了优生与差生的评价差别,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获得规定学分,实现了考核的多元化。
6.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校试行学分制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学习,其兴趣、爱好得到保护和尊重,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们认为,学习不再是件枯燥的事,因为选的课是他们喜欢的,学起来就轻松。同时这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问卷调查中,有39.31%的学生认为“可以学习更多课外知识”, 43.80%的学生认为“感兴趣”,49.10%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多”。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尚需探索
一是补偿机制亟待构建。学生因某种原因未能按规定修完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未获得相应的规定学分),如何通过其他方式修完规定课程,用新获得的学分来弥补不足,目前还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
二是学分预警机制尚待健全。学分预警机制目前存在时间范围不足、过程管理欠缺情况。如寻求科学、合理的日常预警机制构架的抓手、方式是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
三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滞后。学分制试行以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如何构建凸显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完整课程体系,还存在诸多困难。例如:课程认识窄化、课程开发等同于编写教材及对学分制认识不足等现象还制约着课程体系的建设。
2.管理手段尚需规范和精细
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所有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了解、接受、掌握、适应、习惯的过程。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新的操作要求和办法,教师需要适应和熟练过程,同时,在规范和精细化方面还要不断加强管理。如选修课中走班上课产生的学生管理、中途随意转班等问题都有待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
(作者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教学副校长)
12.模块式学分制的设想 篇十二
1 实行学分制的优势[3,4]
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 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课程考查的变通性, 考试、重考不合格, 可重修学分;体现培养过程中的指导性, 在导师的指导下, 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实现学习方案的最优化;体现学习时间的灵活性, 不受学历教育年限的限制, 可缩短培养周期, 提高教育效率;有利于文理渗透, 实施素质教育, 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 使教师增强竞争意识, 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 模块式学分制的设想
模块式学分制是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标准, 以现行教学计划为依据, 以职业能力课和支撑职业能力课的主要基本能力课为主模块的学分制。由1个主模块和2个辅模块构成, 其学分比例为主模块占课程总学分的60%, 辅模块 (一) 占课程总学分的25%, 辅模块 (二) 占课程总学分的15%。理论课和实践课按教学时数计算, 理论课16学时为1学分, 实践课12学时为1学分。毕业实习按周计算, 每2周为1学分。为克服学分制难以体现学生学习质量这一缺点, 在记录学分的同时记录绩点。其计算方法为绩点等于该课程的学分乘以权数。90分及以上 (优秀) 、80~89分 (良好) 、70~79分 (中等) 、60~69分 (及格) 、59分及以下 (不及格) 的权数分别为4、3、2、1、0。按专业设主模块, 按专业分类设辅模块 (一) 、辅模块 (二) 。主模块中的课程以职业能力课为主, 辅模块 (一) 中的课程以一类专业相关课程为主, 辅模块 (二) 中的课程以素质教育课程为主。
3 模块式学分制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学计划, 由各专业带头人负责将本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进行分类, 组成主模块和辅模块。根据总学分制定学生毕业应获得的学分, 经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论证后, 报主管院校长审批执行。选课原则:主模块中的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每位学生必选;主模块以外的课程学生可在各模块任选;教学计划以外的任选课列在辅模块 (二) 中;学生每学期选修的学分,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 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确定所选的课程后不得更改。选课程序为教务处向学生公布课程介绍和教师情况简介;新生第1学期报到后第1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网上选课。其他学期的选课在前一学期的第17~18教学周进行;教务处利用教学管理网页公布选课结果, 并将注册的学生名单送交任课教师所在的教研室和学生所在班级的辅导员;教务处根据每门课程选修的人数进行排课, 利用网络和书面形式公布课程表。考核方法:选课并注册的学生应按时参加考核, 成绩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考试不及格的课程, 学生在新学期开学第1周报名参加重考;经重考仍不合格的课程, 学生可申请重修并交纳重修学分的学费;重新修满规定的学时后, 申请补考, 经补考合格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毕业时应获得本专业每个模块规定的最低学分。
4 实行模块式学分制的保障
实行模块式学分制,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观、人才观, 以学生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要制订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计划,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主模块和辅模块。三要实行导师制, 每个专业至少配备一名本专业的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选课, 避免出现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凑学分的现象, 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四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办法, 建立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五是建立网络平台, 安装教学管理系统, 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六是实行弹性学制,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 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
总之, 模块式学分制是以模块的形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案, 它在确保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 给学生以较大的选课空间, 以发展学生个性, 实现学习方案最优化, 从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莹, 周志刚.学分制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02, (4) :57~58.
[2]程瑶, 臧文龙.积极推行学分制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辽宁高职学报, 2003, (5) :47~48.
[3]冯萍.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05, (2) :37~38.
13.我校实行学分制的总结与思考 篇十三
合校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学分制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程,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和实践。我校2004年开始实行学分制。近两年来,我们不断总结学分制实施情况,及时分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学分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我就个人的一点体会和今后工作的思路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加强学习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学分制的认识
1、让大家都明白推行学分制是尊重学习者个性与差异、保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市场与企业多样化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的有力保证。
2、我们要加强对学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学分制专题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方法,认真学习学分制的要求和具体做法,进一步理解实行学分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认真总结试行学分制以来取得的经验,首先在学校内部进行交流,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多与同类学校及社会各界进行经验交流,使学校全体教师理解和接受学分制,使更多的学生、家长、企业认可和支持学分制,便于我校更全面更彻底地推行学分制。
二、进一步完善实行学分制的软硬件条件
1、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
积极培养和发展骨干教师,鼓励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尽快提高自己,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定期举行教师和学生的技能竞赛,以比赛的形式来激励所有人参加,并对获奖者给以一定的奖励。重新拿起专业建设委员会这个有力的武器,让我们的教师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2、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
实行学分制要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和设备不仅数量要增加,并且教学设施的多样性要求也提高了,今后希望学校继续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和改造,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和专用学习室,重视实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和音像资料数量,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对于设备的投入,要尽量减小盲目性,不能仅仅是专业部或则教师认为该怎样就去购买设备,而是应根据招就处提供的用人信息及技能要求,有目的地投入。我们要以已有的就业去向为基石,寻求对学生有更高要求的、技能要求明确的优质岗位群,使我们在添置设备的时候有目的性。
3、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系统,使之更能适应我校的学分制建设
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是在学分制下,规范学籍管理的重要工具。而我们的学籍管理系统给我的感觉是“学籍管理系统是个筐,乱七八糟往里装”,我们指望把学校与学生有关的一切管理都融合到学籍管理系统中去。这样的话学籍管理软件其实该换个名字,换为学校管理系统,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以目前的设备设施、相关人员对软件的熟悉程度、各处室协调配合程度来看,此软件的全面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无须去苛求软件的通用性和完善性,软件是死的,而人是活的,要让软件去适应人实现起来困难,但是人去适应软件应该容易办到。我的想法是,各处室、部门自己去研究那软件的功能,利用其中的模块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不必去兼顾其他部门的需求。当然,在此运作过程中,教学处应该根据省教厅和学校的学籍资料要求,制定一个与网络通信中的通信协议类似的规范,让大家都按照那规范去使用学籍管理软件。对所有处室完全开放的数据就是学生的姓名和与之唯一对应的学号,各部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好自己部门的数据,这样建立起来的数据,最终是可以用计算机快速查询和处理的。当然,教学处应经常组织培训,对不熟悉计算机的处室提供技术帮助。
三、深化课程改革,将学分制与课程改革紧密集合起来
1、调整课程计划设置方式,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
我们要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目标设置,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分。文化基础课要体现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目的,重点要放在社会大量需要的技能培养上面。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专业部预先制定好教学计划,按照每门课程的周课时来折算学分,然后根据学生的专业意向择将学生装到计划中去。打个比方来说,我们的一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就是一种固定类型和固定大小的鞋,所有的学生都去穿同样的鞋。作为专业部的教学主任,在课程计划设置过程中我是彻底的失败者,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不是失败者,也是滑稽可笑的。在这方面,我就好像是学生的上帝,而学生是不需要我这样的上帝的,市场需求才应该是他们的上帝。我随时担心,学生毕业后,发现我按照个人感觉给他们设置的课程与市场完全脱节的话,会跑回来吐我口水。面对如此的境地,每天被关在办公室里,我无法做到自救,唯一可以拯救我的就是招就处,而“身体健康,身高多少以上,年龄多少以下”的企业需求信息是拯救不了我的,对课程设置也没有任何帮助。我需要招就处为我提供前面所说的优质岗位群以及这些岗位群的具体要求,为课程设置提供现实依据。
我前面打的穿同样鞋的比方,说穿了就是分层次教学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新生第一年不分专业,全都进行文化基础课程和基本素质课程教学,在此期间,班主任、职业辅导老师、专业部去了解各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将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在第二年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在同一堂课上要进行分层次教学实现起来很困难,毕竟上课时间仅有四十分钟,而上面的做法是对班级进行分层次,要容易实现些。
2、优化专业课程模式,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增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产教结合,开发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结合紧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太赞成一味地降低要求,也反对在考核的时候用人文德育学分去替换相应的学历学分,这种替换很荒唐,对于过多学生不能及格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面对班级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考核来实现。
3、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自由的选择专业和选修课程。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及其他个人因素,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修读方式、每学期修课门数、修读时间等,可以适当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而我们现在的做法是,预先安排好了教学计划,而且法定的周课时33节占完了所有的授课时间,学生除了可以选择专业,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自主选择其他内容。
4、积极推行选师制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鼓励学生在选择课程的同时,也选择授课教师,引导和激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满足学生提高兴趣和提高效率的需要。在选择之前,我们甚至可以给一段时间让学生们去试听各教师的课。对于没有学生选自己的课的教师,应积极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专业部应给这类教师提供机会去赢得学生的信任。
5、开发校本课程,整合课程体系。
我们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选择授课内容,按照教材上的章节讲,未必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应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初期要求不一定要很高,比如一个受学生喜欢的教师的讲义,就可以是一本教材。
四、建立学分互认机制,使我们的学制更加灵活
1、积极推进区域内学分互认,使宜宾市范围内的类似专业或则类似课程的学分可以互换,从而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
2、承认学生已有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对中途转来的学生,我们可以把其前期学习折算成学分,可以把他之前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学分,甚至可以把学生出去打工,得到用人单位认可的工作经历也折算成学分。
3、强化我校职业培训学院的功能,我们可以向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在职工人开办培训班,为社会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获取相应的学分,从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则毕业资格。
五、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
1、要在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考试考核、学分认可、弹性学制、转专业、转学校、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毕业资格等方面,建立统一规范的实施制度,减少随意性。
2、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我们已经实施的绩点学分就是个很好的方式。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同时,应该考虑怎样去考核教师,因为在学分制情况下,组织完全一样的统一考试来评价是不适合的。
3、建立就业导师制度,用专门的老师根据社会需要及学生的条件和爱好,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课程,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同时指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寻求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的支持,建立灵活多样的收费制度。
六、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推行学分制的领导与监控
学分制的全面实行,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哪个处室、哪个专业部就可以搞定的事情,需要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去实现。教学处应该统一协调,把任务分派下去,其他处室或则专业部应该无条件去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来推托。如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可以共同探讨,寻求解决方案。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相信我们会建立比较完善的,具有商职校特色的学分制。
计算机应用专业部 陈 忠
14.浙江科技学院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 篇十四
为加强学校的收费管理,规范学校的收费行为,根据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浙江科技学院实施学分制收费管理的复函》(浙价费﹝2008﹞215号)及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通知》(浙教计﹝2006﹞124号)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学生缴费包括学费、住宿费和代管费三项。本办法仅适用于全日制本科生学费的管理。实行学分制收费后,学费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分两部分计收。
二、收费办法:专业学费按学年计收;学分学费按照学生实际修读课程的学分数收取,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
1、一般专业收费标准如下:(单位:元)
2、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收费方式为:学分学费:75(元/学分);专业学费:批准的年收费标准减40×75(元)。在基本学制内不能完成学业的,后续学习参照“一般专业”收取专业学费,我校负责考核评定的课程收取我校学分学费,外方负责考核评定的课程按照外方的课程收费标准由我校代收并免收我校学分学费。
3、中德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在国内学习期间,按照所在的一般专业收费;通过选拔赴德学习期间的国内学费按原标准、原基本学制由我校收取。若德国院校收取学费,可凭德国院校出具的学费收据免交我校该学年的学分学费(不含毕业设计(论文)学分学费),但仍需向我校交纳该学年的专业学费。
4、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赴国(境)外学习、交流的按照《浙江科技学院在校学生出国(境)学习或交流暂行规定》(浙科院外﹝2008﹞2号)收取或减免学费。
三、四年制本科学生计费学分按160学分计,五年制本科学生计费学费按200学分计,其他学制按每学年40学分类推。学生毕业时所注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在计费学分以内的,按各专业最低毕业学分计收学分学费;专业最低毕业学分超出计费学分的,超出部分免收学分学费。
四、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以外加修、跨专业选修、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课程或对已取得学分的课程成绩不满意而申请重新学习课程的,均计收学分学费。因课程不及格需重修的外方课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可凭合作学校的收费凭证免收我校学分学费。
五、学费的缴纳及收取办法。专业学费按学年计算,学分学费按学期计算。收费方式采用预收制,每学年收一次,在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注册前缴纳。即学生入学时按学年制的标准预收,当学年结束时,计算出每生的专业学费和实际修读课程的学分学费总额,其与预收的差额,结转至下一学年,多退少补。
六、在校期间转专业的学生,从办理转专业的学期起,按新转入专业和年级的收费标准收费。
七、在校学生提前一学年修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不再收取最后学年的专业学费。提前一学期修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减半收取最后学年的专业学费。学生延期毕业的,按规定标准另行收取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
八、学生因退学、开除、休学、转学、出国等原因提前结束学业的,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算应退学年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实际学习的起始时点为开学日,截至时点为(办妥)离校手续日(以学校教务处提供的有效单据或文件证明为准),30天折算为一个月,不足30天的按1个月计算,一学年按10个月计算。学分学费均按实际已修学分多还少补。
九、在每学期学生选课结束后(含补、退选),以学生最终所选修课程的总学分作为学分学费的收取依据,不予退费(第八条规定的除外)。
十、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开学初申请学费缓交,并凭缓交批准证明进行学籍注册和选课。办理学费缓交的学生须及时补交学费或办理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在规定时间内缴清所有欠费,否则所修读课程成绩无效。
十一、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者不予注册(第十条规定的除外),所修读的课程成绩无效,并视情节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相应条款处理。
十二、学生结业后回校参加换证考试的,按照参加考试的课程学分总数向计财处缴纳相应的学分学费,免收专业学费。
十三、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执行,原《浙江科技学院关于印发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科院政„2007‟99号)文件同时废止。今后若遇上级有关部门调整学费标准,则上述收费标准作相应调整。
主题词:收费学分制办法通知
十四、本办法由计划财务处会同教务处负责解释。
15.药剂学学分制改革 篇十五
1 我国药剂学教学的现状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1]。该门课程应用性强, 紧密结合实际, 新技术、新材料发展迅速, 使药剂学从经验探索阶段进入科学研究阶段, 新剂型和新制剂的研究成为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 新药研发水平成为药剂学学科水平及一个国家制药行业综合实力的整体反映。
目前国内的药剂学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 以讲课为中心。这种模式多是采取全程灌输,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加之整个课程内容较多, 讲授时都集中于对教学大纲重点知识的讲解;在课程的考核指标上, 课程结业考试占了绝大部分。该模式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如何使学生通过药剂课的学习, 全面提升药剂学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值得深思, 而学分制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2 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 我国教学评价都依赖于终结性评价方式, 即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关注结果, 而对于学生如何得到这些结果却漠不关心。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注重过程的评价, 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 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2]。与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相比, 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多样,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它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学分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原有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主动性的弊端, 而进行性评价正是针对该弊端, 它改变原有的“一锤定音”, 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这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热情、兴趣和动机, 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因此, 药剂课程教学应当充分重视使用形成性评价, 激励和引导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 我国药剂学教学还多采用教师为主体, 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施教模式, 该模式的弊端在于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药剂学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寻求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又能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国外很多院校很早就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结出“问题教学法”, 即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 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研究的教学过程[3]。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群体协作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才能实现药剂学理论、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意义建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可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 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平台进行自学, 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 指导老师在分组讨论中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密切了师生关系, 可谓一举数得。
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的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但视频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元素却远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视频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动态演示的效果, 合理地运用视频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尤其适用于药剂学这种内容丰富、涉及到多学科的且应用性特别强的学科的教学[4]。观看视频使得学生对原有的枯燥的理论有了形象的、动态的了解, 教师只要再进行必要的分析, 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视频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视频录像, 但应用的更多的应该是利用软件制作的FLASH动画视频, 这就要求教师在这方面加强自身修养, 平时多积累素材, 这样才能制作出简单明了又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但是, 在使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的依赖视频而忽视课堂讲授, 切勿本末倒置。
4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
药剂学实验是药剂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旨在研究药物制剂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药剂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 与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目前药剂学的实验教学面临很多问题, 例如教学任务艰巨, 工作量大、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动手机会相对较少等[5]。这就要求我们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利用现有的教学时间和实验条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验课的教学工作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传统讲授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 我们将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入实验课教学, 强化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认识。其次, 我们将部分实验制成视频, 利用多媒体课件, 插入相应剂型的生产录像, 让学生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及GMP要求。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讲解, 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此外, 调整实验课的课程组成, 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除了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之外, 我们还应改进实验课考核方法, 加大考核力度。在总结现有的实验课考核方法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更加有效的考核机制, 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就十分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原有的实验报告考评和操作技能考评基础上增加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以适应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调动学生参与设计性实验和自主性实验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我们将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 结合药剂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 改变原有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积极倡导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学生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具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从而提高药剂学学科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崔福德.药剂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6.
[2] 熊阳, 来平凡.形成性评价在药剂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 2009, 25 (6) :31-34.
[3] Richard B, David I, Derek.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d the medical school:another case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J].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2005, 29 (8) :194-196.
[4] 袁子民, 程岚, 吕佳, 等.多媒体结合视频辅助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2 (5) :119-120.
【第二课堂学分制】推荐阅读:
会计学学分制培养方案08-25
江苏大学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09-04
课外学分设计报告07-21
创新学分申请通知12-01
制药工程选课学分说明07-24
学分替换申请表10-24
专业技术人员学分查询11-19
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07-07
教育学分章5模拟答案10-16
湖南省教师学分查询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