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优秀课件

2024-12-08

拣麦穗优秀课件(精选6篇)

1.拣麦穗优秀课件 篇一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境,语言导入

师述:悄悄的`,前天花儿开了又落了,昨天柳儿绿了更绿了,今天虫儿叫得更欢了,蛙儿唱得更乐了,萤火虫也上班了……夏天来了!

“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

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你认为这个老师读得怎么样?(评读结合,体会语气)

弟子们听懂要求了吗?

过渡: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

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他们可能会说)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显示内容。

轻声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评读,体会其语重心长)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他可真是一位——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多媒体显示内容,指读。

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欣赏多媒体.课件)

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下些什么送给刚才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学生写。

大组交流。

机动: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2.拣麦穗优秀课件 篇二

一.描写中现人性美

作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来展现人性之美。先来看对话语言描写:

有一天, 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着, 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然后, 她又戏谑地说:“大雁, 告诉姨, 你拣麦穗做啥?”

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 还向周围的姑娘, 婆婆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

是呀, 我要嫁谁呢?我突然想起我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她们全都放声大笑, 像一群鸭一样嘎嘎地叫着……

简洁、自然的白描语言, 写人叙事却极为生动、传神。描绘的是可笑可乐的乡村农民生活图画, 蕴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淳朴率真, 温馨善良。而这样的人情人性美, 又正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的重要品质内涵。

同样一段极为精彩, 令人捧腹的对话描写是卖灶糖的老汉与小女孩大雁的对话。人物外貌动作, 个性心态的活灵活现。小女孩之所以要嫁老汉, 是贪吃灶糖以饱口福, 这完全符合孩子———尤其是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的天性;老汉风餐露宿孤身一人, 却又豁达开朗心地良善, 他之所以来找小女孩, 主要是逗乐凑趣儿, 是给这个长得不起眼、缺少关爱的小女孩一份关爱。这里的对话描写展现出他们各自纯洁无暇的内心世界, 真诚质朴的美好人性。

再看人物的行动描写。老汉每逢经过这村子, 总是带些灶糖、甜瓜、红枣之类的小礼物, 送给小女孩;而小女孩也学大姑娘的样子, 朝母亲要碎布, 给老汉缝了个“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说要送给“我男人”。也许今天的我们看这些东西实在什么礼物了, 然而在那个生活艰难的年代, 这样的灶糖、甜瓜、红枣之类的东西, 还有那个皱巴巴“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确实承载着这一老一少交往中的深情厚谊, 真的是件件物品都关情, 样样东西皆珍贵。这一老一小已经由误会、玩笑演变成了不是祖孙的祖孙, 不是老父幼女的老父幼女。这普普通通的物品传递的是关爱、是温暖、是慰藉,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世上的真情, 这是人性美的阳光雨露, 滋润着饥渴的心田。

心理描写。作家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小女孩的心理, “我不明白为什么, 我倒是真的越来越依恋他。”“我常常目送老人的背影远去”, “我真的担心了, 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当另一个挑担子来卖灶糖的人告诉“我”:老汉“老去了”, 永远不再来啦。“我”伤心地, 真诚地哭了, “哭那陌生的, 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这是一种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以内心独白为基础, 夹以穿插人物的活动, 交待故事的进程, 写出了“我”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惦念的深情, 心理描写真切细腻, 感情真挚朴实, 读来令人动容。“越来越依恋他”“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的内心独白, 像是从小姑娘心泉中流出的液汁, 没有喧哗, 没有泡沫, 没有杂质, 让人看到了人性的至诚。“我常常目送老人的背影远去”、“我伤心地, 真诚地哭了”这两个举动是小女孩对卖灶糖老汉眷恋、难舍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二.抒情中含人性美

在《拣麦穗》的结尾, 作者写道:

“我常想, 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是因为我是一个贪吃的, 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吧?”

“等我长大以后, 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 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 没有任何企盼的。”

“我常常想念他, 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这样的抒情性结尾, 我们可以看作是文眼, 是作者写作意图的自然流露:怀念那位卖灶糖老汉, 怀念儿童时代的那种令人心动的人情人性的温馨和美好。这里反复渲染大雁姑娘在老汉死后对失落之梦的追觅, 潜藏着她对人世间真情的难以忘怀。为生活中失去这样一位慈祥可爱的老人, 为他们之间朴素而美好的交往无可奈何的中断而深感悲伤。在贫穷和寂寞中培养起来的感情最为可贵。这一老一少的心与心间, 有着那么多的淳、真、暖、善, 已经生成关爱之树, 结出亲近、融洽之果, 成了大雁这个小女孩最珍贵的记忆。虽然她当年为老汉预备的“烟荷包”早已丢失, 但“烟荷包”却依然占据着她的心灵, 大雁姑娘对老汉刻骨铭心的“依恋”不会消失。作家向读者证明, 美永远不会毁灭, 那中华民族固有的人性美, 会常驻人间, 人性的琼浆玉液会滋润人们饥渴的、缺少温暖的心灵。

三.意象中显人性美

老人与小女孩是当代文学史中一组很有典型意义的意象, 作家在这里面寄予了太多的内容。他们都是寂寞的, 都有其潜在的感伤和希冀, 都同样感受到了人生的孤独、人世间的冷漠。小女孩自幼缺少父爱, 渴望父爱, 而今突然从老汉那里得到母亲所没有的关爱, 从认可, 接受到亲近依恋是必然的;老汉本就无家无室, 四处飘泊, 老来更感孤独寂寞, 忽而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可以疼爱, 小女孩一声满足的欢呼, 一句稚嫩的问候, 一个企盼的眼神, 对他都是莫大的奖赏和回报———他孤寂的心田, 枯老的精神, 得到了童稚亲情的滋润和抚慰, 而这, 老人也是非常需要又无法从别处轻易得到的。于是, 老疼小, 小念老, 并愈来愈真诚和紧密地维系下去, 实属必然。正因如此, 小女孩与“卖灶糖的老汉”之间的情感才会如此感人。这两个意象都付出着爱、收获着爱, 他们真诚坦率, 以心待人, 内心世界清澈澄净, 纤尘不染, 人性的光辉在他们身上闪现。这两个意象昭示着人们都希望生活中能够多一些像卖灶糖老汉那样的慈爱之辈, 懂得爱护关心别人, 尤其关心“丑小鸭”式的孩子, 而且这种关心爱护又该是没有任何希求的给予。也是期望人心沟通的真诚呼唤。因为只有在充满爱和温情的世界中, 人才可能变得更加纯洁、更加善良, 世界也才会变得更加光明和美好。

还有“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的意象, 在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它凝集着作者在全文表达中的几多情感, 也是最容易拨动读者情感琴弦的一个意象。作者在文章中两次写到“小火柿子”。第一次的写实, 写“我”站在村口的一棵柿子树下, 在寂寞和思念中等待“卖灶糖老汉”的到来。树上的柿子孤零零, 树下的小女孩形影单, 物也孤单, 人也孤单, 写尽了小女孩对卖灶糖老汉的惦念。作者写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 更是红得透亮”, 是一种烘托, 它象征着小女孩对抚爱的期盼和希望。第二次再写到“小火柿子”时, 小女孩已经知道了“卖灶糖老汉”的死讯, 这时候那“红得透亮的色泽, 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的描写则是一种反衬, 突出了小女孩的悲伤、失望和孤独。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对立中, 进一步突出了“小火柿子”的象征意蕴, 强化了这一意象的艺术感染力。昭示着人渴望温暖、关爱、亲情的本性。

四.对比中呈人性美

为了突出偏僻乡村固有的、本色化的人性与人情, 并强调其至美, 作品在艺术上以“丑”显美, 将两个人物形象都描画成为“美丑联体”的意象, 外面都具有“丑”的特征, 内心都具有“美”的本质, 通过形“丑”与神“美”的错倒、反差, 达到对人性“美”的讴歌与赞颂。小时候的大雁, 又馋又傻, 长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 甚至还傻乎乎地为自己选定的男人, 缝了一个“猪肚子”似的烟荷包。卖灶糖的老汉, “象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 闪着“长长的白发”, 又老又丑。然而作家写“丑”是为了突现“美”, 是为了突现“丑”小丫和“丑”老头畸形的躯体里, 深藏着金子般的心, 即至善至美的人性。“丑”和“美”在他们身上奇妙联体、相反相成地交织着、联结着、共生着, 作者在如诗如画的人性风俗描写中, 故意抹上“丑”的、不相和谐的几笔, 目的是通过“丑”与“美”的对比, 增强对比度, 更彰显其美, 以期在艺术表现上充分肯定老汉与大雁美好善良的人性。

3.拣麦穗优秀课件 篇三

一、参评对象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科研人员、教育管理者, 以及从事行政、后勤管理和图书馆、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单位的教育工作者。

二、参评范围

1. 有关教育改革、教育管理、素质教育、教育

创新、课堂教学、教学经验、教材教法、学法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团队学生会工作、多媒体应用、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等方面的优秀论文;

2. 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案、个案分析、教学点评、优秀课件等;

3. 有关教师辅导学生优秀作品, 包括学生的优秀作文、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论文等。

三、参评要求

1. 所有参评论文要求“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一定的理论认识, 又要有自己的实践、思考、研究和创新。”论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对当前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论文题目要精练、简短、明确, 论点要集中、鲜明, 论据要充实、有据;文字表达要规范、简洁、流畅;字数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2. 教师制作的优秀课件、案例, 要求文件大小

不超过10MB, 注明课件制作软件 (请采用幻灯片) 及参评作者信息 (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课件名称、课件创新点、教材版本、名称、年级、邮编等) 。

3. 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要求:参评作品须

书写工整或打印;科技小发明和小制作等形式的作品, 需提供相应作品的照片若干张, 并配相关文字说明。作品须注明学生姓名、年级、辅导教师姓名、联系电话、单位、邮编等。

四、相关说明

1. 所有参评的论文、教案和课件一律不退, 请

自留底稿, 文责自负。请采用电子邮件投稿, 每人限投1~2篇论文。

2.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

“十二五”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组与相关杂志社共同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及时进行评审, 两周之内通知作者是否获奖, 若在此期限内未收到任何答复者, 请与评审组电话联系。

3. 教师辅导学生的优秀作品, 可由学校集体组

织进行参评, 各学校将符合本次征稿范围的作品经过初评后集中推荐到评委会, 对于学校将给予颁发集体荣誉奖。

4. 参评提交截止日期:

第一批截止日期:2013年6月30日

第二批截止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五、评选办法

1. 依据科学、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参评作品进

行评审, 严格评审程序, 保证评审质量。获奖名单将分为两批于截稿日期结束一个月内公布在相关网站和教育杂志上, 届时请各位获奖的老师留意查看。

2. 所有来稿将由评委会严格认真评审后, 统一签发“获奖通知书”, 并告之相关事宜。

3. 本次评选活动将设立一、二、三等奖各若干

名, 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组与相关杂志社共同颁发获奖证书, 根据有关规定, 享有职称评定、业绩考核方面的优先权。

4. 为扩大活动规模与参评论文、教案和课件的

质量, 对组织10篇以上参评作品的学校及个人, 评委会将向组织单位或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奖”。

5. 所有参评的获奖论文, 均可根据作者要求,

优先安排在《学园》、《中外教育研究》等国内权威杂志上公开发表。

本次评选活动, 本着激励、自愿参加的原则, 可由各级教科研部门统一组织参加。

来稿请寄: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

优秀论文评审组〈收〉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010-88909395 88909179

4.《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小语教学中, 合作、探究、自主的能力是必备的, 在自主中提高, 在合作中磨炼。兴趣是第一位的。因此,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最大的麦穗》第7自然段写的人生的道理, 是弟子们感悟出来的, 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理解。教学中, 笔者在重难点处, 将文章情境化, 在实际教学中, 小学生在体验中大多能领会文章背后的道理。②笔者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 教学时要抓住重点。在本课教学中, 重点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 通过学生的不同读、悟、探究, 自然体会语言文字所含有的道理。

教学目标:①通过举生活实例, 具象地理解“追求应该……存在的。”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 理解这句话的道理。②让学生通过读、悟、合作探究, 领悟人生有很多机遇, 什么机遇最实在, 就是眼前的, 千万不要失去眼前的。③有感情地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①学会分析人物的动作, 进而分析人物的内心, 然后推论一无所获的原因, 感受大教育家的育人之道。②理解《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名言导入

1.机会是每个都有的, 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碰到它。———达尔文。读一读这句名言, 想一想, 这个名言所含有的道理是什么?像这样的名言还有很多:如机会如闪电, 稍纵即逝。像这样的名人也有很多:如苏格拉底。今天, 我们将穿越时空, 做一回古人, 来一次快乐的精神之旅。

2.课件出示:麦田景象图片。

3. 交 流感受 : 谁能用恰当的词语或是句子形容看见的麦田?

【设计意图:语文即生活, 将生活引入课堂, 学生才会对课文更亲近。本课时使用生活图片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用图片创设情境, 学生用语言再现情境, 培养了思维力、表达力, 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创设了情境。】

二、抓住重点, 师生共学

1.就是在这样的一块麦地边 , 苏格拉底向弟子们提出一个要求, 你们还记得吗? 打开书, 请同学们读读书上的句子。①指名读。 (该要求中实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你能看出来吗? ) “只许进不许退”言下之意是什么? 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②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的话。③朗读并想象:假如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你听到了老师这样的要求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2.是啊 , 面对这样的问题 ,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 谁读读书上的句子? ①指名读。②出示:“有的人见到了……‘麦穗’, ……一再地错失良机。”③苏格拉底的弟子属于哪种人呢? 他们有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

3.他们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 那他们到底错在哪里呢? 是他们找得不够认真吗?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4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 体会弟子们错在哪里?①先各自思考, 再四人小组讨论。②个人发表意见, 谈谈看法。 (根据学生回答, 师适时点拨) ③全班齐读。

4.表演苏格拉底的声音 ,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 当时 , 假如你是苏格拉底, 你心里会怎么想?①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似乎在嘲笑他们。”②谁能把句中的“嘲笑”换一个近义词读读这个句子。③现在, 我们换个身份当一回麦穗, 想一想, 你看到这些人的举动, 你会怎么想, 会怎样评点他们? ④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这段文字。

5.到了尽头, 苏格拉底也站了出来, 他对同学们的疑惑作出了解释, 这块地里到底有没有最大的麦穗呢? ①指名读第6自然段。②请你说一说, 读了这一段后的感受。③再读这段, 完成填空: () , 就会错失良机。 () , 就能不失时机。

【设计意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无论读多少遍, 都不为多, 要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体悟其中的主要问题, 把生活经验同学生的体悟相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采用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的方式, 潜心读文, 可谓是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 能够抓住关键词句, 体会弟子们总是寄希望于未来的心态。】

三、贴近学生, 引申理解

1.弟子们由麦地里行走寻找最大的麦穗这个事例深受启发, 由此想到了人的一生。 (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 ①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这才是实实在在的。”②引领读文,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③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说朗读感悟的收获, 教师注意点拨, 让学生切实感悟到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课件出示: 课堂上……活动中……考试中……今天…… (练习说话明理) ④学生自由练说后, 教师指名回答。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都知道了在人的一生中 , 不失时机地把握现实,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 我们能把这种感悟带到朗读中去吗? ①学生轻声练读。②指名读。③同学们愿意把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铭记在心中吗? ④背诵课文这一片段。

【设计意图: 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结合,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生活中, 当机会来临时要当机立断, 不失时机地把握住眼前的机遇, 不能让机会与你失之交臂。】

四、名言延伸, 巩固所得

1.课的最后, 老师想送给大家几条名人名言 , 让我们一起在名人的话语中共勉吧!

2.课件出示: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查理·艮科尔

【设计意图:生活处处皆语文, 名言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 学生对名言的领会性朗读, 深化了对哲理的理解, 强化了课文学习效果。】

五、作业超市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

2.选 择本文或本节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 , 写一段心理感受。

3.举出生活中, 你没有抓住眼前机遇, 而错失良机的例子。

(注:以上题目任选, 也可以自己设计与本课相关的题目, 题目可要与老师分享)

5.《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走进弟子们的内心,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复习巩固

在一个收获的季节里,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了一块长满沉甸甸麦穗的麦地里,他要让弟子们干什么呢?(指名说)

二、深入文本,自主感知

1.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默读,想想苏格拉底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呢?从哪个词语可以感受到?

(2)“只许进不许退”言下之意就是说什么?(指名说)

(3)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出严肃、命令的语气。

(4)指名读,齐读。

2.过渡: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话后,怎么去做的呢?

3.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在旁边写写批注。提示: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一下当时弟子们的表现;也可以写写对弟子们这样做的感受,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等等。

4.交流。

5.师小结:尽管弟子们很认真地在找那一穗最大的麦穗,但他们的目光短浅,不能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到最后落得个“两手空空”。

6.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这样的表现,他首先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1)想想苏格拉底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内心感到怎样呢?

(2)交流。(失望、生气)

(3)指导朗读。(根据不同感受读出不同语气)

7.过渡:失望也好,生气也罢,这都不是苏格拉底所要的,他是要告诉弟子们一个道理。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默读,思考苏格拉底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2)指名读,齐读。

(3)这里的“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的意思相同吗?

(4)小结。

8.过渡:苏格拉底是一位大哲学家,他让弟子来麦田仅仅是为了找最大的麦穗吗?他想让弟子做什么?

三、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1)自读。

(2)指名读,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面对机会,往往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错失良机,一种是——不失时机。

(4)小组讨论:这里的“最大的一穗”、“那颗粒饱满的麦穗”、“眼前的麦穗”分别指什么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把握眼前的机会,追求远大的理想。

(6)用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

(7)总结:大哲学家就是大哲学家,他通过这样小的事情向弟子们,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从中让我们可以感悟到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充满智慧、循循善诱)

(8)齐读这段话。

四、展示反馈,拓展提高

1.学习有关机会的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2.自己写一句有关机会的凡人名言。

6.拣麦穗优秀课件 篇六

关键词:小麦穗蚜,复配杀虫剂,防治效果

小麦蚜虫俗称油虫、腻虫、蜜虫, 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 可对小麦进行刺吸危害, 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及营养吸收、传导。小麦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 形成秕粒, 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小麦穗蚜 (Fusa Hum ga.i.raminearum) 在全世界普遍发生, 阜阳市颍泉区近几年来小麦穗蚜发生的频率较高, 危害较严重, 对小麦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寻找出适合我区小麦穗蚜防治较好的药剂, 以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笔者于2015年比较了6种复配杀虫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颍泉区中市办事处中北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田进行, 试验地为砂姜黑土, 肥力中等, 土壤p H值7.53, 有机质含量16.84%。于2014年10月15日播种, 播量12 kg/hm2。前茬作物为玉米, 试验地小麦长势整齐一致, 水肥管理及其他栽培条件一致, 试验地管理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市售, 下同) 、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25%氰戊·乐果乳油 (成都观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30%氰戊·辛硫磷乳油 (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供试作物:小麦, 品种为周麦27。试验对象:小麦穗蚜。施药器械:市下牌SX-LK16升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扇形喷头, 流量0.6 L/min, 工作压力0.2~0.3 MPa, 喷片孔径为0.9 mm。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 分别为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9.375 g/hm2 (A) 、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45 g/hm2 (B) 、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90 g/hm2 (C) 、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33 g/hm2 (D) 、25%氰戊·乐果乳油112.5 g/hm2 (E) 、30%氰戊·辛硫磷乳油157.50 g/hm2 (F) , 以为空白作对照 (CK) 。4次重复, 小区间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5 m2。

1.4 试验方法

试验药剂用移液管量取施药的剂量, 采用二次稀释法, 加入规定的水量, 搅匀后进行叶面喷雾。药液喷施量为675L/hm2, 按各小区面积计算喷施的药液量, 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施药时间在于4月24日上午施药1次, 施药时小麦处扬花初期 (扬花株率为5%) 。施药时力求均匀周到[1,2,3]。

4月24日施药当天为多云, 东南风微风, 气温15~24℃, 平均19.5℃, 相对湿度68%, 施药后24 h无降雨。整个试验期间, 降雨量为17 mm, 降雨日为3 d。

1.5 调查方法

4月24日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1 d (4月25日) 第1次调查, 药后3 d (4月27日) 第2次调查, 药后7 d (5月1日) 第3次调查, 药后15 d (5月9日) 第4次调查, 药后20 d (5月14日) 第5次调查, 共调查6次。

每个处理区调查5点, 每点固定调查5穗, 调查固定穗上的蚜虫头数。施药前各处理区的百株蚜虫基数不得少于500头。计算公式如下[4,5,6]: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6种试验药剂喷药后1、3、7、15、20 d田间观察表明, 各药剂处理区周麦27生长均表现正常, 表明各试验药剂对小麦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安全性较好。

2.2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 6种复配杀虫剂对小麦穗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 处理A、C、D、E、F对小麦穗蚜的防效均在90%以上, 均极显著高于处理B;药后3 d, 处理A、C、D、E、F对小麦穗蚜的防效均在94%以上, 均极显著高于处理B;药后7 d, 6种复配杀虫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9%以上;药后15 d, 处理A、B、D对小麦穗蚜的防效在99%以上, 处理C、E的防效在92%以上, 与上述3个处理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处理F防效在89%以下;药后20 d, 处理A、B、D对小麦穗蚜的防效仍在91%以上, 其他3个处理防效均在78%以下。

3结论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 6种复配杀虫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均较好, 均可作为防治小麦穗蚜用药。从对小麦穗蚜的速效性、持效性和长效性看, 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和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为首选用药;药后15 d后, 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5%氰戊·乐果乳油和30%氰戊·辛硫磷乳油对小麦穗蚜的防效明显下降, 说明这3种药剂对小麦穗蚜的持效性和长效性均较差, 但可作为小麦穗蚜防治的补充药剂。建议生产上不同药剂轮换使用, 以免上述药剂对小麦穗蚜较快产生抗性。

(%)

注:表中数据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

试验药剂25%氰戊·乐果乳油和30%氰戊·辛硫磷乳油均为乳油产品, 且防治小麦蚜虫田间使用量较高, 对环境污染较重, 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少用。

药后3 d, 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药剂对小麦穗蚜防效在90%以下, 可能是试验时气温在25℃以下, 该药剂中的啶虫脒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致。

参考文献

[1]罗兰, 李新杰, 袁忠林.5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 2014, 53 (10) :756-758.

[2]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二) 第79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GB/T 17980.79-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3]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4]昊崇行, 侯平军, 冯青军, 等.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 (5) :65-67.

[5]尹绍忠, 侯平军, 赵怀双, 等.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 :26-29.

上一篇:中考给学子的加油寄语下一篇:2023参与帮扶共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