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认证中心计划

2024-07-30

价格认证中心计划(精选8篇)

1.价格认证中心计划 篇一

价格认证中心总结

一、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拓宽工作领域。

在巩固原有工作领域的基础上,克服困难、迎难而上,靠政策法规和自身努力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扩大业务量。力求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一是主动出击,把业务范围延伸到涉案价格鉴证以外。继区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结束后,价格认证中心与有关单位、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到了市某银行公务用车的评估、拍卖业务。对涉改的18辆汽车进行了现场勘察和鉴定评估,评估标的额93.6万余元。二是转变机制,把道路交通事故车物损失鉴定工作推向纵深。以车损评估换点、新成立雪浪交警中队为契机,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适时调整具体工作方法,与交警部门共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车损业务。今年上半年共办理车物损鉴定24件,鉴定金额17.3万元。工作人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手资料,选取恰当的评估方法,出具客观公正的报告。为事故等级的确定、赔偿、调解、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依据。

二、加强规范管理,扎实做好涉案财产价格鉴证。

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是一项责任重、风险大的工作,在涉案物品的价格鉴证工作中,始终把公平、公正、守规、守纪放在核心地位,今年以来我们都严格按照《江苏省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操作规程》开展价格鉴证工作,特别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刑事案件出具的价格鉴定结论书要按十四项版式书写,不再用原来的简易文书格式,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每个报告都坚持做到资料齐全、程序合法,计算准确,结论真实,确保了鉴证案件质量,把风险规避到最低限度。今年1-6月份共为公安机关办理价格鉴定206起,标的额150万元,还为质监局办理价格鉴定6起,标的14.5万元。准确有效的打击了犯罪,为稳定社会治安、改善本区投资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2年个人工作总结

三、重视规范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争创全省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价格认证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委托受理和登记制度》、《错案追究制度》等制度。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局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价格认证和鉴定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今年5月份,还获得了以省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副主任张钰为组长的省级创建规范化认证中心检查验收团来检查指导价格认证工作。他们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询问、当场测试等方式逐项考核创建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的各项工作,对认证中心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区价格认证中心班子强,工作措施得力,人员精神面貌好,整体素质高,是一支特别能吃苦,善团结,勇拼搏,敢于打硬仗的认证队伍。

四、发挥价格协会作用,架起沟通与交流的桥梁。

为充分发挥协会在调查研究、价格宣传、行业协调、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为政府决策服务。价格协会组织召开了3次理事会议。并通过会刊《xx价格信息》,大力宣传价格政策法规、提供有关商品最新市场价格行情,发布定调价信息。办刊中始终围绕价格工作中心,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紧盯价格热点、难点问题,同以往相比,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上半年共编辑了《xx价格信息》12期,向会员免费赠送《xx价格信息》7200余份。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流的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为进一步搞好我中心的各项工作,我们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加强了建设。一是加强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鼓励鉴证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培养鉴证人员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业务知识,争取取得与价格鉴证联系密切的各种资质;二是加强硬件建设,在已获得省级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验收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各级业务主管部门支持,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价格鉴证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价格鉴证工作有章可循,使价格鉴证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促进价格认证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加强规范管理,扎实做好涉案财产价格鉴证。

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是一项责任重、风险大的工作,在涉案物品的价格鉴证工作中,始终把公平、公正、守规、守纪放在核心地位,今年以来我们都严格按照《江苏省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操作规程》开展价格鉴证工作,特别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刑事案件出具的价格鉴定结论书要按十四项版式书写,不再用原来的简易文书格式,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每个报告都坚持做到资料齐全、程序合法,计算准确,结论真实,确保了鉴证案件质量,把风险规避到最低限度。今年1-6月份共为公安机关办理价格鉴定206起,标的额150万元,还为质监局办理价格鉴定6起,标的14.5万元。准确有效的打击了犯罪,为稳定社会治安、改善本区投资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编辑推荐:2010年个人工作总结

三、重视规范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以争创全省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价格认证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委托受理和登记制度》、《错案追究制度》等制度。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局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价格认证和鉴定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今年5月份,还获得了以省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副主任张钰为组长的省级创建规范化认证中心检查验收团来检查指导价格认证工作。他们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询问、当场测试等方式逐项考核创建规范化价格认证中心的各项工作,对认证中心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给予了肯定。他们认为区价格认证中心班子强,工作措施得力,人员精神面貌好,整体素质高,是一支特别能吃苦,善团结,勇拼搏,敢于打硬仗的认证队伍。

2.价格认证中心计划 篇二

中心遵循"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正确指导公众消费和集团购买, 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和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监督, 并提供全方位认证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 努力成为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检验认证机构。

中心构建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平台, 秉承“科学、公正、准确”的宗旨, 服务于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生产厂商、零售商、工程项目、科研机构、认证检验机构、普通消费者……, 凭借高效团队、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 致力发展成为国内建材产品的标准制订中心、方法研究中心、权威的建材产品质量评价中心和仲裁中心。

3.价格认证中心计划 篇三

据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率先通过IS09000、IS014000、OSHAS18000三大管理体系认证真正是实至名归。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自2005年试运营以来一直坚持严格、标准、规范、自律的管理理念,尤其在2006年由郑州香港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之后,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及高效化的管理团队让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在中西部地区会展展馆中独树一帜,成绩斐然。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作为郑州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展馆之一,一直走在同行业展馆的前列,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最早一批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水平认证的展馆;同时也是第一个提出愿景、使命的展馆;也是第一个创新出展会“倒场模式”的展馆。据会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度,该会展中心已举办展会75场,会议130余次。展会类别包含汽车、汽车装饰用品、农业机械、农用产品、磨料磨具、工程机械、食品等专业及大众性质的展会。

4.价格认证中心是否具有鉴定资质? 篇四

作者:杨仓仓发布时间:2013-08-15 10:20:07

【案情】

2013年3月,原告赵某驾驶厢式货车不慎与被告孙某的小轿车相撞,造成双方车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双方就车辆损失的赔偿问题未能协商一致,故原告于6月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损失。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原告为减少停运损失,委托了县价格认证中心进行了车辆损失估价鉴定,其后将车辆拖至汽车修理厂进行了修复。庭审时,原告提供价格认证中心车辆损失估价鉴定意见书作为证明车辆损失的证据,被告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价格认证中心不在省司法厅编制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中,价格认证中心不具有鉴定资质,要求重新鉴定。

【分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允许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且认可鉴定意见书为法定证据形式。因此,审查价格认证中心是否具有鉴定资质,直接关系到车辆损失估价鉴定意见书的证明力。对此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价格认证中心具有鉴定资质。因为2003年施行的《价格认证中心工作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价格认证中心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对诉讼案件中涉及的各类标的进行价格认证。本案原告在诉讼中自行委托价格认证中心对事故车辆的修复价格进行估价鉴定,是符合规定的。因此,价格认证中心具有鉴定资质。

第二种意见认为,价格认证中心不具有鉴定资质。理由是,《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国家对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并由省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因该价格认证中心未列入省司法厅编制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中,故价格认证中心不具有鉴定资质。

【分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价格认证中心具有鉴定资质。分析如下:

一、《价格认证中心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价格认证中心具有鉴定资质。

价格认证中心的前身是价格事务所,自1990年起,为适应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办案需要,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相继成立了价格事务所,承担起为司法机关办理涉案物品价格的鉴证服务。在国务院《关于规范价格鉴证机构管理意见》中,为明确价格鉴证机构的性质,将全国各级价格鉴证机构名称统一规范为“价格认证中心”,并且规定价格鉴证机构为国家司法机关指定的专司涉案物品的价格鉴证机构。

2003年施行的《价格认证中心工作管理办法》对价格认证中心的业务职责进行了明确,该《办法》第六条明确了受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

关和仲裁机构的委托,可对涉案物品进行价格鉴定。第七条规定价格认证中心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对诉讼案件中涉及的各类标的进行价格认证。第八条更明确了价格认证中心可以接受市场主体提出的各类有形无形资产、各种商品和服务价格认证。因此,事故发生后,不仅交警部门可委托价格认证中心进行事故车辆损失鉴定,而且当事人也可自行委托鉴定。

二、现无需按《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价格认证中心进行登记管理。

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诉讼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2005年颁布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一)法医类鉴定;

(二)物证类鉴定;

(三)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授权,司法部颁布的《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均是为了适用《决定》第二条而制定的。显然,价格认证中心尚不在司法鉴定登记管理范围内。但是,不在司法鉴定登记管理范围内,不等于不是鉴定机构,不等于不可接受委托鉴定,只是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认为现尚不需要对价格认证中心实行登记管理而已。《价格认证中心工作管理办法》规定,价格认证中心是国

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设立、并经同级政府编制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从事价格鉴定、价格认证、价格服务的事业单位,具有相应监管制度和主管部门。因此,价格认证中心是依法设立的估价鉴定机构,虽然未列入省司法厅的司法鉴定人和司法鉴定机构名册,但价格认证中心仍可接受委托对车辆损失进行估价鉴定。

综上,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原告在诉讼中可以自行委托价格认证中心对车辆损失进行估价鉴定,价格认证中心具有鉴定资质。(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人民法院)

5.中心认证通讯稿 篇五

“三合一”、“双认证”评审拉开帷幕

2010年6月10日上午9:00,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机

构考核、审查认可与国家计量认证(“三合一”、“双认证”)评审首次会议在食品楼224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中心评审组组长柳琪主持。参加本次评审的专家有:农业部食品质检中心(济南)副主任柳琪组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处长郭静荣副组长,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呼和浩特)常务副主任姚一萍研究员,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沈阳)常务副主任陈悦研究员,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长春)刘建波研究员。到会的学校领导有王涛副校长,科技院吴海芹处长。食品学院院长兼中心副主任罗云波教授,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昆仑教授,副主任潘灿平教授及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专家组组长柳琪介绍了参与本次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分工与评审

日程安排。由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昆仑教授介绍了与会的校领导与中心领导。柳琪组长简要说明了评审的目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指出评审的两项重要工作:一是评估中心现场工作能力、环境、检测设备是否符合标准;二是实验室的质控情况。柳琪强调说本次评审要严格遵循国家质量体系,中心各项工作运行要符合文件要求。郭静容副组长强调中心应提高质量意识,充分认识质量标准的重要性。

随后,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昆仑教授汇报了“中心”三年工作总结,包括中心

概况、业务监测工作介绍、检测能力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自查情况、发展规划等方面。

最后,王涛副校长代表学校对评审组表示欢迎,表示学校对中心认证工作非

常重视,希望通过认证工作能促进中心更好的发展。食品学院罗云波院长代表院里对评审组表示欢迎,并表示学院会积极配合评审组的工作,并预祝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6.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五版) 篇六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2015年11月修订)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通过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的分析,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所确立的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能力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为实现此目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共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持续改进。

要素一 基本条件与资质

胸痛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由于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结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建设和重大决策;(2分,资料)(1.10)

2)书面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分,资料)(1.11)

3)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具有调动医院所有资源为胸痛中心建设和运行提供保障的权力;

(1分,资料)(1.12)

4)胸痛中心成立并实际运作至少6个月以上才能申请认证。(1分,资料)(1.13)说明:1.10-1.13 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2.任命胸痛中心医疗总监,要求:

1)医院正式任命一名具有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且该医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能必须具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紧急救治能力;(1分,资料)(1.14)

2)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医疗总监的职责;(1分,资料)(1.15)说明:1.14-1.15需上传以下材料: 1医疗总监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明确医疗总监职责的正式文件 医疗总监的专业资质文件: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

3.任命胸痛中心协调员,要求:

1)指定一名具有急诊或心血管内科专业背景的医师担任胸痛中心协调员,协调员必须具备正确处理ACS及其它急性胸痛的能力;(1分,资料)(1.16)

2)书面文件明确协调员的具体工作职责;(1分,资料)(1.17)

3)协调员每年至少参加ACS和胸痛中心相关的培训不少于10学时。(1分,资料)(1.18)说明:1.16-1.18需上传以下材料:

1协调员的任命文件的扫描件 2专业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的扫描件 3近1年的培训或继续教育证书的扫描件 4协调员的资质介绍与工作职责

二、医院对胸痛中心的支持与承诺(6分)

胸痛中心建设需要医院的大力支持,医院在成立胸痛中心时应发布正式文件做出全力支持胸痛中心建设的承诺,该文件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以下必须满足条目实行单项扣分制,每缺一项扣1分)

1.全力支持胸痛中心的建设与认证,承诺分配相应人力、设备和财政资源,并做好监察、考核、质量控制等工作,确保胸痛中心规范化运行;(1分)(1.19)

2.对胸痛中心在优化诊疗流程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院内外标识与指引、急诊及抢救区域的布局等进行改造、对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胸痛中心流程优化需求,承诺在分诊、就诊、检验、收费、发药等环节实行急性胸痛优先原则,在急性胸痛患者就诊时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等辅助检查、ACS的抗血小板药物、STEMI患者的抗凝、溶栓、介入治疗环节等实行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以适应优化诊疗流程、最大限度缩短救治时间的需要;(1分)(1.20)3.承诺与院前急救系统签署联合救治协议,以实现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1分)(1.21)

4.承诺与基层转诊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签署联合救治ACS患者的协议;(1分)(1.22)5.承诺支持并协助胸痛中心实施各类培训计划;(1分)(1.23)

6.承诺不能因无床位、人力紧张、患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等原因将ACS患者转诊到其它医院,以防延误救治;(1分)(1.24)7.若救护车归属医院管理,承诺对救护车救治能力进行改造,包括人员培训及设备更新,以满足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需求。(1分,此条为非必须项目)(1.25)

说明:1.19-1.25请上传包涵以上全部内容的医院正式承诺函的扫描件,请用一份加盖医院公章的正式下发文件来体现相关内容。(注:此承诺函与在网上注册时提交的承诺函不同)。

三、胸痛急救的配套功能区域设置及标识(19分)

(一)急诊科、胸痛中心的标识与指引

1.在医院周边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医院门诊、急诊的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胸痛中心或急诊的指引和标志,旨在为不熟悉医院环境的急性胸痛患者能顺利找到急诊科或胸痛中心;(2分,现场+微服私访)(1.26)2.在门诊大厅、医院内流动人群集中的地方均应有指引通往急诊科/胸痛中心的醒目标识,指引需要急救的患者快速进入急诊科/胸痛中心;(2分,现场+微服私访)(1.27)3.急诊科分诊、挂号、诊室、收费、抽血、检验、药房等均应有急性胸痛优先标识。(2分,现场+微服私访)(1.28)

(二)胸痛急救的功能分区 胸痛中心的大部分初步诊疗工作在急诊科完成,急诊科应建立如下功能区: 1.急诊分诊台:急诊分诊台应易于识别且靠近抢救区,方便步行患者进入时发现,并有醒目的标识指引急性胸痛患者得到优先分诊;对于夜间急诊量较小、不具备设置夜间急诊分诊条件的医院,必须建立替代机制以确保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诊疗;(2分,现场+微服私访)(1.29)

2.急诊分诊台或功能替代区应配置电话及急救相关的联络系统,以便进行院内、外的沟通协调,其中应包括与院前救护车、向本院转诊的基层医院的联络机制;(1分,现场+微服私访)(1.30)

3.急诊分诊台应常备急性胸痛患者时间管理节点记录表,以及伴随时钟(如果需要),以便在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进行前瞻性时间节点记录,或者能在分诊台开始启动填报胸痛数据库;(1分,现场+微服私访)(1.31)4.分诊区有标准的胸痛分诊流程图,指引分诊护士在初步评估后将患者分流到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胸痛留观室或直接送入导管室;(1分,现场+微服私访)(1.32)5.急诊科入口处应根据急诊流量配备足够的轮椅和担架车,方便多个患者同时就诊时使用;(1分,现场+微服私访)(1.33)6.急诊科应具备床旁心电图检查条件,确保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12/或18导联(怀疑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并不受是否为正班时间的限制,对于急性胸痛患者首份心电图应实行先救治后收费原则;(2分,现场+微服私访)(1.34)7.急诊科应具备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D-二聚体的设备,确保抽血后20分钟获取检测结果;(2分,现场+微服私访)(1.35)

8.应建立胸痛诊室(专用或兼用)、急诊抢救室(或急诊监护室)、胸痛留观室(供暂时诊断不明确、需要留观的中、低危胸痛患者使用)等功能区域,上述功能区应配备急性胸痛诊疗和抢救所需要的相应设施(例如心电图机、供氧系统、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上述抢救设备、面积、床位等配置应以能满足医院所承担的急诊任务为原则。(3分,现场+微服私访)(1.36)

说明:1.26-1.36均在现场核查及微服私访时进行打分,无需上传相关材料。

四、人员资质及专科救治条件(20分)

㈠、人员资质

1.至少有2名接受过规范培训、具备急诊PCI能力的副高级职称的心血管专科医师,且每人年PCI手术量不低于75例;(4分,资料+现场)(1.37)

说明:1.37需上传以下材料(至少上传2名术者的材料):

1.个人介入准入治疗资质文件或证书的扫描件 2.卫生部介入直报系统个人统计量截图 3.职称证书的扫描件 4.专业资格证书的扫描件

2.至少具有3名经过专门介入辅助技术培训、熟悉导管室工作流程的导管室专职护士,且每年至少接受一次4学时以上的介入诊疗和ACS的新知识培训,并获得证书;(2分,资料+现场)(1.38)

说明:1.38需上传以下材料:

1.3名导管室护士的执业资格证书。

2.近1年的ACS或相关介入辅助技术的培训证书的扫描件。

3.具有经过专门培训且获得大型放射设备上岗证书的放射技术人员;(2分,资料+现场)(1.39)

说明:1.39需上传放射技术人员大型设备上岗证书的扫描件。㈡、心血管专科条件

1.心血管内科在当地具有相对的区域优势,能为本地区其它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3分,资料+现场)(1.40)说明:1.40需上传区域性技术优势的说明材料(学科介绍、开展项目、技术水平、区域内的学术地位、对带动区域性专科技术发展做出的贡献等)

2.配备有不少于6张的冠心病监护室(CCU);(1分,现场)(1.41)

3.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状态良好的数字血管影像设备、监护设备——含无创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生命支持系统)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材;(2分,现场)(1.42)

说明:1.41-1.42均在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相关材料。

4.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不少于200台,急诊PCI(包括PPCI及补救性PCI)不低于50例;(2分,资料+现场)(1.43)

说明:1.43 需上传卫生部冠脉介入直报系统最近1年病例数的截图,并给予文字说明。现场核查时确认。

5.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1分,现场)(1.44)说明:1.44在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相关材料。

6.导管室从启动到开放(最后一名介入人员到达导管室)时间小于等于30分钟,如果当前不能达到,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半年内达到;(1分,资料+现场)(1.45)

说明:1.45请上传

1.导管室激活流程图,包括备用导管室启动机制。2.值班人员无法及时到达时应急方案。3.缩短导管室启动时间的改进措施。

7.如果心导管室暂时不可用,应启动相应方案和程序。有时心导管室会出现设备故障、进行维护或有占台现象,此时需要制定相应备用计划,确保高危患者能立即治疗;(1分,资料+现场)(1.46)

说明:1.46需上传心导管室备用方案及流程图

8.有指引针对STEMI患者实施先救治、后收费(先手术、后补办住院手续)的专用流程图。(1分,资料+现场)(1.47)

说明:1.47 需上传先救治后收费的专用流程图

五、胸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10分)

1.建立了包括以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形式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的急性胸痛诊疗应急响应机制,以确保具有确诊能力的上级医师能及时为急诊一线全提供全天候支持;该信息共享平台至少要与周边5家以上的非PCI医院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为非PCI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提供诊断支持,同时为实施转运PCI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和CCU直达导管室提供条件;(4分,资料+现场)(1.48)

说明:1.48 需上传以下材料:

1.院前心电图传输方式的说明或相应图片

2.与五家医院实现信息共享的实例(分别进行截图)3.基于此种传输方式的胸痛诊疗响应机制

2.急诊科医师应具备对急性胸痛的鉴别诊断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心电图、诊断ACS,若当前不具备,应建立基于传输心电图的远程会诊或现场会诊机制,确保心血管内科医师能在10分钟内参与会诊、协助诊断;(1分,资料+现场+微服私访)(1.49)

说明:1.49需上传基于心电图无线传输的远程会诊、现场会诊的制度或流程图。现场核查及微服私访时评分。

3.在对急性胸痛进行鉴别诊断时,能得到其它相关学科的支持,例如呼吸科、胸外科、消化科、皮肤科等;(1分,资料+现场)(1.50)

说明: 1.50 需上传能体现胸痛鉴别诊断会诊和协作机制的流程图及会诊制度。现场核查时检验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

4.具备随时进行超声诊断的能力,包括心脏超声及主动脉超声,从启动超声到实施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1分,资料)(1.51)此条为非必须满足的条件。

说明:1.51需上传以下材料:

1.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超声室管理制度 2.若目前无法满足要求时的改进措施

5.具备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条件,并能开展急诊主动脉、肺动脉CTA检查,从启动CT室到接受患者进行检查的时间在30分钟以内,如果目前无法达到,则应有具体的改进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达到;(2分,资料)(1.52)

说明:1.52 需上传以下材料: 1.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CT室管理制度 2.若目前无法满足要求时的改进措施

6.运动心电图应在正常工作时间内随时可用于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1分,资料)(1.53)

说明:1.53 需上传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运动负荷心电图管理制度。

六、时钟统一方案及管理(15分)

1.已建立时钟统一方案,以确保各关键诊疗环节的时间节点记录的准确性;(5分,资料+现场)(1.54)

说明:1.54 需上传目前所采取的时钟统一方案的具体说明。

2.已制订了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确保关键时间节点所涉及的各类时钟、诊疗设备内置系统时间、各类医疗文书记录时间的高度统一;(5分,资料+现场)(1.55)

说明:1.55需上传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现场核查时最后评分。

3.能提供落实时钟统一管理制度的客观记录,如时钟校对记录等。(5分,资料+现场)(1.56)

说明:1.56 需上传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的校对记录或其他客观证明,现场核查时最后评分。

七、数据库的填报与管理(20分)

1.已开始启用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并至少提供6个月的数据供认证时评估;(1分,资料)(1.57)说明:1.57 需上传本单位云平台首页的截图以及概要信息中从启用云平台到当前时间的胸痛病例统计饼图。

2.制定了数据库的管理规范、使用细则及监督管理制度,并有数据的审核制度,确保数据库的真实、客观、准确;(1分,资料)(1.58)

说明:1.58需上传数据管理制度的扫描件。3.应有专职或兼职的数据管理员;(2分,资料)(1.59)

说明:1.59需上传数据管理员的相关资料,包括医学相关教育背景、接受ACS培训的证书。

4.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数据库使用方法和相关制度的培训;(1分,资料)(1.60)说明: 1.60 需上传 1.培训课件 2.培训记录 3.签到表的扫描件

4.带时间显示的现场照片(多数数码相机可以设置在照片上显示时间,若无法显示,请在用软件缩图时保留照片的EXIF值,便于查看拍摄时间)

5.急性胸痛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在数据库中建档,若不能及时进行在线填报,应有纸质版的时间记录表格从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伴随急性胸痛患者诊疗的全过程,以进行时间节点的前瞻性记录,尽可能避免回顾性记录,以提高记录的准确性;(2分,资料+现场)(1.61)说明:1.61需上传纸质版的时间记录表格。若能及时在PC端或平板电脑端建档的,请上传具体的相关说明(包括设备配置、建档方式、审核方法等)。

6.数据库的完整性,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者的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诊于门、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2分,现场)(1.62)

2)ACS患者的登记比例应达到100%;(3分,现场)(1.63)

3)STEMI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的填报应齐全,关键时间节点的缺失率不能高于10%,其中院内时间节点记录的有效率应达到100%。STEMI患者的关键时间节点详见云平台数据库;(5分,现场)(1.64)7.数据资料的溯源性:确保STEMI患者的上述关键时间节点可以溯源,其中发病时间、呼叫120、到达医院等时间应能从急诊病历(电子病历或复印件)、入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心电图纸、检验报告、病情告知或知情同意书等原始记录中溯源,并要求尽可能精确到分钟。(3分,现场)(1.65)说明:1.62-1.65 均为云平台实时查看及现场核查,无需上传材料。要素二 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及救治

胸痛中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致死性疾病的能力,减少误诊、漏诊,防止过度检查和治疗以便最终改善临床预后。要素二主要包括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临床甄别、STEMI患者的早期再灌注治疗、NSTEMI/UA的危险分层及治疗、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以及院内发生ACS的救治流程等,要求将当前专业学术组织制定的指南流程化,通过制订大量的标准流程图来规范和指引一线医护人员的诊疗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诊疗过程中的延误和误诊、漏诊,改善患者预后,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了体现持续改进的过程,此部分要求提交的所有流程图均应包括胸痛中心成立后原始流程图及改进后的流程图。

一、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快速甄别(25分)

此部分的重点是在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后早期进行病因的初步判断以及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高危胸痛患者的识别,必须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制订了急性胸痛分诊流程图,该流程图必须包括详细的分诊细节,指引分诊护士或承担类似分诊任务的首次医疗接触医护人员在进行分诊和初步评估时将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快速识别出来并尽快送进急诊抢救室,生命体征稳定的急性胸痛患者尽快完成首份心电图并由接诊医师进行初步评估;(2分,资料+现场)(2.10)

说明:2.10 需上传分诊流程图

2.所有负责分诊的人员及其他首次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医护人员均熟悉上述分诊流程图;(2分,现场+微服私访)(2.11)

说明:2.11 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3.制订了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指引首诊医师对胸痛的原因做出快速甄别,该流程图中必须包括ACS、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炎、气胸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流程图应能指引一线医师选择最有价值且本院具备的辅助检查方法以快速完成上述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分,资料+现场)(2.12)

说明:2.12 需上传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

4.所有负责急性胸痛患者接诊的急诊医师熟悉上述诊疗流程图;(2分,现场+微服私访)(2.13)

说明:2.13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5.制订了相关流程图,指引首次医疗接触人员在接诊急性胸痛患者后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4分,资料+微服私访)(2.14)

说明:2.14上传相关流程图。微服私访最后评分

6.确保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解读,若急诊医师不具备心电图诊断能力,心血管内科医师或心电图专职人员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确认,或通过远程12导联心电图监护系统或微信传输等方式远程确认心电图诊断;(4分,现场+微服私访)(2.15)

说明:2.15现场核查和微服私访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7.所有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分诊台或挂号)后10分钟内由首诊医师接诊;(3分,微服私访)(2.16)

说明:2.16现场核查和微服私访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8.急诊科护士或医师或其它急诊检验人员熟练掌握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的方法,确保能在20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3分,现场+微服私访)(2.17)

说明:2.17现场核查和微服私访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9.制订了ACS诊治总流程图,当心电图提示为ACS时,该流程图能指引一线医师进行后续的诊疗过程;(2分,资料)(2.18)

说明:2.18需上传ACS诊治总流程图,请注意要包含不同的来院方式 10.所有急性胸痛患者均应录入认证云平台数据库。(1分,现场)(2.19)说明:2.19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二、对明确诊断为STEMI患者的再灌注流程(29分)

要求具有PPCI能力的医院应以PPCI为主要再灌注策略,以下第1-12项及第17项为必须全部满足的条件,若本院开展了溶栓治疗,则13-16项亦为必须满足条件。

1.以最新的STEMI诊治指南为依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总流程图,该流程图应包括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自行来院、经救护车入院、转院及院内发生)的STEMI患者,应以PPCI为首选治疗策略,并且要有明确的实施再灌注的目标时间(比如首次医疗接触到再灌注时间等),只有在特殊情况(比如导管室不可用等)导致不能在90分钟内完成PPCI,或者患者拒绝接受PPCI治疗时方可选择溶栓治疗;(3分,资料+现场)(2.20)

说明:2.20需上传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总流程图 2.制订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的STEMI再灌注治疗的关系流程图,以明确参与救治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限定;(3分,资料)(2.21)

说明:2.21需上传STE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关系流程图

3.制订了本院STEMI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发病后早期用药及长期二级预防方案(2分,资料)。(2.22)

说明:2.22需上传本院STEMI药物治疗常规方案(不需要上传医嘱记录)4.制订了明确的PPCI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分,资料)(2.23)说明:2.23需上传PPCI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列表或说明

5.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经本地120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2分,资料+现场)(2.24)

说明:2.24需上传经本地120救护车入院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的流程图 6.制订了相应流程,使自行来院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达导管室,急诊科及心内科相关人员必须熟悉流程和联络机制;(2分,资料+现场)(2.25)

说明:2.25需上传自行来院STEMI患者绕行CCU方案流程图

7.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从非PCI医院首诊、实施转运PCI(包括直接转运P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患者能在到达医院前确认诊断、启动导管室,并实施绕行急诊和CCU方案直达导管室。并至少与5家非PCI医院实施了上述流程;(2分,资料+现场)(2.26)

说明:2.26需上传: 1 转诊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方案流程图

5家医院实施上述流程的实例(每家医院举一例即可)

8.建立并落实了PPCI手术的先救治后收费机制;(2分,资料+微服私访)(2.27)说明:2.27需上传先救治后收费的流程图

9.有标准版本的急诊PCI知情同意书,其中签字时间应精确到分钟;(2分,资料+现场)(2.28)

说明:2.28需上传本院急诊PCI知情同意书(真实病例的扫描件1份)10.建立了旨在缩短知情同意时间的有效方法;(1分,资料+现场)(2.29)说明:2.29需上传缩短知情同意时间的具体方法(例如采用挂图、培训快速进行知情同意方法、急诊医师预谈话等方式,或其他创新方式)11.制订了将STEMI患者从急诊科转移到导管室的转送流程图,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到达导管室,此流程图应明确负责转运的人员、设备、联络机制、途中安全措施、交接对象及内容等;(1分,资料)(2.30)

说明:2.30需上传转送流程图(从急诊科转送至导管室)

12.有规范的溶栓筛查表,其中包括STEMI的确诊条件、溶栓适应症、禁忌症;(1分,资料)(2.31)

说明:2.31需上传溶栓筛查表

13.有规范、制式的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时间应精确到分钟;(1分,资料)(2.32)

说明:2.32需上传溶栓知情同意书(真实病例的扫描件1份)

14.制订了溶栓治疗方案,包括溶栓前准备、溶栓药物选择及剂量、用法、监测指标及时机、结果判断、并发症处理预案、溶栓后抗凝治疗方案等;(1分,资料)(2.33)

说明:2.33需上传本院制定的溶栓方案

15.制订了溶栓治疗标准操作流程图,指引一线医师进行溶栓治疗;(1分,资料)(2.34)说明:2.34需上传本院的溶栓操作流程图

16.建立流程优化机制,确保自行来院或经120入院的STEMI患者能在首次医疗接触到开始溶栓时间(FMC-to-N)小于等于30分钟。(1分,资料)(2.35)

说明:2.35需上传确保溶栓时间小于30分钟的具体方法或机制

17.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以及具有转诊关系的基层医院等相关人员熟悉上述STEMI再灌注治疗的流程及联络机制(3分,现场)(2.36)

三、对初步诊断为NSTEMI/UA患者的危险分层及治疗(18分)

由于NSTEMI/UA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很大,需要根据危险程度分层施治,因此,胸痛中心应根据专业指南要求建立基于危险分层的治疗策略。以下条件必须全部满足: 1.制订了对NSTEMI/UA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及再次评估的流程图,其中必须明确评估内容、危险分层工具及再次评估时间;(5分,资料)(2.37)

⑴ NSTEMI/UA初始评估和再次评估流程图必须符合当前指南精神;

⑵ 流程图应有首次、再次评估的具体内容;

⑶ 应有公认的危险分层工具,包括缺血和出血评分工具; ⑷ 流程图中应明确根据情况确定心电图和肌钙蛋白复查的时间和再次评估的间隔时间,以便根据临床情况的变化调整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必须满足以下三项:

①初始心电图和/或持续 ST 段监护结果为阴性时,按规定的时间定期复查心电图,确保症状复发或恶化时,应在15-30 分钟的间隔内重新采集心电图;无持续或复发性症状且临床情况稳定的患者应在不超过4小时内复查心电图;

②确定心肌生化标志物诊断NSTEMI的标准界値,生化标志物中必须包含肌钙蛋白,有条件时应开展超敏肌钙蛋白检测,以满足快速评估和早期诊断的需要,应确保能在抽血后20分钟获得肌钙蛋白检测结果;

③若首次肌钙蛋白为阴性,则应在入院后6小时内复查,若采用高敏肌钙蛋白,则应根据当前指南确定复查时间;

⑸ 流程图中应明确首次或再次评估为极高危、高危和中危的患者能在指南规定的时间内实施PCI治疗,低危患者应进行运动负荷试验等进一步评估后确定后续治疗策略; 说明:2.37需上传NSTEMI/UA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及再次评估的流程图(请注意须包括以上全部元素,否则不得分)

2.制订了各种不同来院途径的NSTEMI/UA从确诊到完成关键诊疗过程的关系流程图,以明确参与救治过程的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限定;(2分,资料)(2.38)

说明:2.38需上传NSTEMI/UA患者从确诊到完成关键诊疗的关系流程图

3.各类相关人员熟悉NSTEMI/UA的初始及再次评估、危险分层及再灌注治疗原则;(3分,现场)(2.39)

说明:2.39不需上传资料,现场核查时打分。

4.上述评估过程和临床实际工作中应尽可能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防止过度检查和治疗;(2分,现场)(2.40)

说明:微服私访及现场核查评分,无需上传资料。

5.依据指南制订了NSTEMI/UA患者的药物治疗规范,包括早期药物治疗及长期二级预防方案;(2分,资料)(2.41)

说明:2.41需上传本院NSTEMI/UA患者药物治疗常规方案(不需要上传医嘱记录)6.对ACS患者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出院指导中应明确说明诊断、预后、随访检查时间和注意事项等,并向患者说明ACS体征和症状以及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呼叫急救系统或到急诊科就诊的重要性;(2分,资料)(2.42)说明:2.42需上传出院记录或者门诊病历上有关注意事项的扫描件(真实病例的扫描件1份)

7.为患者提供冠心病急救、预防的知识性宣教小册。(2分,资料)(2.43)说明:2.43需上传本院胸痛中心制作的胸痛知识宣传小册子扫描件(扫描封面和第一页内容即可)

四、对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及处理(15分)

对于基本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急性心包炎等中高危急性胸痛、且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应归入低危胸痛范畴,应对此类患者给出具体的评估方法,确保既不浪费医疗资源又不漏诊。可采用的方法包括:急诊短期留观、重复心电图检查、心脏生化标志物、心脏负荷试验、影像学检查等。对于明确排除了ACS的低危胸痛患者,离院时应告知随访时机。

1.在胸痛鉴别诊断的流程图中应尽可能全面考虑其他非心源性疾病;(2分,资料)(2.44)

说明:2.44需上传胸痛鉴别流程图

2.对于初步诊断考虑ACS但诊断不明确、暂时无急性心肌缺血证据的急性胸痛患者,应制订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复查心电图、肌钙蛋白的时间间隔,确保病情变化或加重时能被及时评估,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3分,现场+微服私访)(2.45)

说明:2.45无需上传资料,现场核查及微服私访时评分。

3.对于症状提示为非心源性胸痛可能性大的患者,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应能指引一线医师根据临床判断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便尽快明确或排除可能的诊断,同时尽可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2分,资料)(2.46)

说明:2.46需上传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后续处理流程图

4.低危胸痛的评估流程中应包含心电图运动试验作为首选的心脏负荷试验,并满足以下要求:(3分,资料);(2.47)

⑴应制订运动心电图的适应症、禁忌症、标准操作规程、结果判断标准、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⑵规范运动负荷试验,包括检查时间、人员配备、设备要求,必须配备除颤仪以及常用急救药品;

⑶建立运动试验中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运动心电图试验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等急性事件时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⑷建立对负荷试验异常患者进行后续评估和处理的流程;

⑸确保正班时间能够随时接受胸痛患者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说明:2.47 需上传:

1运动负荷心电图适应症、禁忌症、SOP、诊断标准 2 运动负荷心电图的管理制度 运动负荷心电图执行流程图(其中要包括突发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根据试验结果所采取的不同处理策略)

5.除开展运动心电图外,尚应开展至少一项以上其它心脏负荷试验,以便对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作为次选心脏负荷试验。应明确该项心脏负荷试验的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适应症、禁忌症、试验方法和流程图、结果判断标准、发生紧急事件或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等;(1分,资料)(2.48)此条为非必须满足条件

说明:2.48 需上传:

1次选心脏负荷试验的适应症、禁忌症、SOP、诊断标准 2 次选心脏负荷试验的管理制度 次选心脏负荷试验执行流程图(其中要包括突发紧急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根据试验结果所采取的不同处理策略)

6.对于完成基本评估从急诊直接出院的低危胸痛患者,医师应根据病情制订后续诊疗和随访计划,并进行冠心病的知识宣传教育;(1分,资料+微服私访)(2.49)说明:2.49需上传门诊病历上后续诊疗计划及有关注意事项的扫描件(真实病例的扫描件1份)

7.对于未完成全部评估流程而提前离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医师应告知潜在的风险、再次症状复发时的紧急处理、预防措施等注意事项,签署并保存相关的知情文件;(3分,资料+微服私访)(2.50)说明:2.50需上传本院制定的胸痛患者终止治疗、离院知情同意书(真实病例的扫描件1份)

五、院内发生ACS的救治(5分)院内发生的ACS包括因非心血管病住院期间新发生的ACS及因误诊收入其它科室的ACS,针对此类患者,胸痛中心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制订院内发生ACS时的救治流程图,该流程图应包括从明确诊断到实施关键救治的全部过程,明确患者所在科室的现场处理要点、会诊机制及紧急求助电话;(2分,资料)(2.51)

说明:2.51需上传院内其他科室或其他地域发生ACS的救治流程图

2.通过培训、教育、演练、发放口袋卡片、墙上流程图等形式使全院各科室人员均能熟悉ACS现场救治的基本流程和会诊机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技能,熟悉紧急联系电话。(3分,现场访谈+演练)(2.52)

说明:2.52现场核查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六、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处理(8分)

1.经临床初步评估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能在30分钟内(从通知到患者开始扫描)进行“增强CT扫描”;(1分,资料)(2.53)

说明:2.53提供一份具体的胸痛患者病例及增强CT扫描的图片

2.怀疑A型夹层、急性心包炎者能在30分钟内完成心脏超声检查;(1分,资料)(2.54)说明:2.54提供一份具体的胸痛患者病例及心脏超声结果的图片

3.制订了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紧急治疗方案,若无禁忌症,在明确诊断后能尽快实施以-受体阻滞剂和静脉药物为主的降压和镇痛治疗方案,以降低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1分,资料)(2.55)

说明:2.55需上传本院制定的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

4.制订了针对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流程图,如果本院具备急诊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和外科手术能力,应制定多学科合作机制,使不同类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能在专业指南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合理的治疗;若本院不具备急诊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及外科手术条件,应与具备诊疗能力的医院建立转诊关系,并制定明确的转诊适应症和转运途中病情变化时的应急措施,以尽快将不稳定的患者及时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1分,资料)(2.56)

说明:2.56需上传本院制定的主动脉夹层诊治流程图

5.制订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筛查流程图;(1分,资料)(2.57)说明:2.57需上传本院制定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筛查流程图 6.制订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能根据危险分层及时开始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排除了禁忌症的患者;应能在诊断明确后尽快开始抗凝治疗,对于具备溶栓适应症且排除了禁忌症的患者能在诊断明确后及时开始溶栓治疗;(1分,资料)(2.58)

说明:2.58需上传本院制定的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策略及方案

7.急诊接诊医师熟悉急性主动脉夹层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2分,现场)(2.59)

说明:2.59现场考核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要素三 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

院前急救系统(120或999,以下简称120)在急性胸痛的救治过程中承担着现场急救及将患者从发病现场转运至医院的任务,基于区域协同救治理念的胸痛中心建设中要求救护车不再仅仅是一个运输患者的工具,应承担起首次医疗接触后早期救治并与院内绿色通道无缝衔接的任务。因此,胸痛中心必须与120进行全面合作。由于我国不同地区120的模式不同,分为独立型、指挥型、依托型等不同类型,医院与120的合作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本标准采用目标管理为主,各医院应根据本地区120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合作方式和内容,以实现本标准所制订的目标。

一、胸痛中心应与120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必须满足以下内容:

1.医院应围绕急性胸痛救治与本地区120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共同为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提供服务。该协议必须包括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联合救治计划、培训机制、共同制定改进质量的机制;申请认证时应提交双方盖章的正式协议,此协议必须在正式申请认证之前至少6个月签署生效。申请时须提供:正式协议的扫描件。(12分)(3.10)2.胸痛中心制订了针对急性胸痛的急救常识、高危患者的识别、ACS及心肺复苏指南等对120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的计划,并有实施记录;申请认证时应提交:

⑴培训计划;(2分)(3.11)⑵讲稿;(2分)(3.12)⑶签到表;(2分)(3.13)

⑷培训现场照片或视频资料(显示时间、地点、授课人、培训主题、培训人员身份等内容);(2分)(3.14)3.胸痛中心与120共同制订从胸痛呼救到从发病现场将急性胸痛患者转送至胸痛中心的急救预案、流程图以及联络机制,并进行联合演练;申请认证时应提交:

⑴演练方案;(3分)(3.15)

⑵演练现场照片或视频资料;(3分)(3.16)

4.院前急救人员参与胸痛中心的联合例会和典型病例讨论会,至少每半年参加一次上述会议,共同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申请认证时应提交: ⑴会议记录;(2分)(3.17)⑵签到表;(2分)(3.18)

⑶现场照片或视频资料(显示时间、地点、人员身份等内容);(2分)(3.19)说明:3.10-3.19需上传原始文件的扫描件

5.转运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救护车应具备基本的监护和抢救条件,必备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多功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监护仪、便携式除颤器、移动式供氧装置、人工气道建立设备和各类急救药品等,有条件时尽可能配备便携式呼吸机、吸引器、具有远程实时传输功能的监护设备、心脏临时起搏器、心肺复苏机。(10分,现场)(3.20)

说明:3.20现场考核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二、胸痛中心与120的合作提高了急性胸痛的院前救治能力,必须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120调度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胸痛急救常识,能优先调度急性胸痛救护并指导呼救者进行正确的现场自救;(2分,现场)(3.21)

2.从接受120指令到出车时间不超过3分钟;(5分,数据库+现场)(3.22)3.院前急救人员能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12导联(怀疑右室、后壁心肌梗死患者18导联)心电图记录;(8分,数据库+现场)(3.23)4.院前急救人员能识别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6分,数据库+现场)(3.24)

5.院前急救人员熟悉胸痛中心院内绿色通道及一键启动电话,能在完成首份心电图后10分钟内将心电图传输到胸痛中心信息共享平台(远程实施传输系统或微信平台),并通知具有决策能力的值班医生;对于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进入医院大门时间大于15分钟的急性胸痛患者,传输院前心电图的比例不低于50%;(8分,数据库+现场)(3.25)

6.院前急救人员熟练掌握了高危急性胸痛患者的识别要点;(6分,现场)(3.26)7.院前急救人员熟练掌握了初级心肺复苏技能;(8分,现场)(3.27)

8.对于急性胸痛的救治,120与胸痛中心采用相同的时间节点定义,院前急救人员熟悉各个时间节点定义;(4分,现场)(3.28)9.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实现了从救护车首次医疗接触时开始记录时间管理表或开始填报云平台数据库;(5分,现场)(3.29)10.对于首份心电图诊断为STEMI的患者,院前急救系统能实施绕行急诊将患者直接送到导管室,且绕行急诊的比例不低于30%,如果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制订确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6个月内达到;(6分,数据库+现场)(3.30)

说明:3.21-3.30现场考核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要素四 培训与教育

培训与教育工作是胸痛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和职责,因为胸痛中心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胸痛中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快速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由于胸痛中心建设所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例如在医院内部,除了以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为核心外,心脏外科、胸外科、呼吸科、皮肤科等相关临床学科、放射科(含CT室)、超声科、检验科等辅助检查科室以及医务管理等部门均与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与日常运作具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胸痛中心必须与当地的院前急救系统和周边的基层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等进行紧密的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其技术和社会效益。因此,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整体的救治原则、快速反应体系、协同和管理机制以及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但上述原则通常是由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负责制订,其它相关部门对胸痛中心的运作机制、要求、体系和各项流程并不了解,必须经过反复的教育、培训和演练,使胸痛中心所涉及到的各有关部门、人员在全面了解胸痛中心的主要目标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才能使整个胸痛中心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各部门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胸痛中心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区域协同救治水平的目的。同时,在医院外部,还要针对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及普通民众进行培训,普及胸痛相关知识,提高急救及自救意识,缩短从发病到呼救的时间。

胸痛中心的培训和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 胸痛中心所在医院的全院培训,又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1.针对医院领导、医疗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在胸痛中心成立之前或最晚成立之后1个月以内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内容应包括: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在胸痛中心建设和流程优化过程中需要医院解决的主要问题等。申请时应提交:(10分)⑴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2分)(4.10)⑵讲稿;(2分)(4.11)⑶培训记录;(2分)(4.12)⑷签到表;(2分)(4.13)

⑸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2分)(4.14)

2.针对胸痛中心核心科室专业医师和护士的培训,必须满足以下全部项目:(27分)已制定针对急诊科、心血管内科、ICU等直接参与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救治工作的各专科医师和护士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且应在正式成立胸痛中心后1个月内完成全面培训,以后每年进行一轮以确保新增人员得到及时培训。申请认证时应提交以下全部材料:

⑴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15)②讲稿;(0.5分)(4.16)③培训记录;(0.5分)(4.17)④签到表;(0.5分)(4.18)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19)⑵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时间节点的定义及时间节点管理要求,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20)②讲稿;(0.5分)(4.21)③培训记录;(0.5分)(4.22)④签到表;(0.5分)(4.23)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24)⑶各项管理制度,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25)②讲稿;(0.5分)(4.26)③培训记录;(0.5分)(4.27)④签到表;(0.5分)(4.28)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29)⑷AC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最新的STEMI、NSTEMI/UA诊治指南;急性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指南,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30)②讲稿;(0.5分)(4.31)③培训记录;(0.5分)(4.32)④签到表;(0.5分)(4.33)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34)⑸本院胸痛中心的救治流程图,其中分诊流程、急性胸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流程、STEMI从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溶栓、NSTEMI/UA的危险分层及治疗流程图是重点。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35)②讲稿;(0.5分)(4.36)③培训记录;(0.5分)(4.37)④签到表;(0.5分)(4.38)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39)⑹若本院的再灌注流程图中包括了溶栓治疗,则培训计划中必须包括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筛查表、溶栓流程图、结果判断、并发症处理)及转运至PCI医院的联络机制,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40)②讲稿;(0.5分)(4.41)③培训记录;(0.5分)(4.42)④签到表;(0.5分)(4.43)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44)⑺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45)②讲稿;(0.5分)(4.46)③培训记录;(0.5分)(4.47)④签到表;(0.5分)(4.48)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49)⑻心肺复苏技能,此项培训应包括讲课、演示及模拟操作,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50)②讲稿;(0.5分)(4.51)③培训记录;(0.5分)(4.52)④签到表;(0.5分)(4.53)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54)⑼胸痛诊疗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及胸痛中心认证云平台数据库填报,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55)②讲稿;(0.5分)(4.56)③培训记录;(0.5分)(4.57)④签到表;(0.5分)(4.58)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59)

3.全院医、药、护、技人员培训(12分)

已制定针对全院(除外上述胸痛中心核心科室)医师、护士、药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且应在成立胸痛中心后1个月内完成培训,以后每年进行一轮以确保新增人员得到及时培训:

⑴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60)②讲稿;(0.5分)(4.61)③培训记录;(0.5分)(4.62)④签到表;(0.5分)(4.63)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64)⑵胸痛中心的时间节点管理要求,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65)②讲稿;(0.5分)(4.66)③培训记录;(0.5分)(4.67)④签到表;(0.5分)(4.68)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69)⑶院内发生ACS或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70)②讲稿;(0.5分)(4.71)③培训记录;(0.5分)(4.72)④签到表;(0.5分)(4.73)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74)⑷初级心肺复苏技能,此项培训应包括讲课、演示及模拟操作,申请时应提交:

①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0.5分)(4.75)②讲稿;(0.5分)(4.76)③培训记录;(0.5分)(4.77)④签到表;(0.5分)(4.78)

⑤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79)

4.全院医疗辅助人员及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5分)

已制定针对医疗辅助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内容: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院内紧急呼救电话、心脏按压的基本要领,且应在成立胸痛中心后1个月内完成培训,以后每年进行一轮以确保新增人员得到及时培训。申请时应提交: ⑴培训计划(包括预计培训时间、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课时等内容);(1分)(4.80)⑵讲稿;(1分)(4.81)⑶培训记录;(1分)(4.82)⑷签到表;(1分)(4.83)

⑸能显示授课时间、包括授课人及第一张幻灯片在内的照片以及包括听众在内的授课场景的照片或视频资料;(1分)(4.84)

5.全员培训效果检验(18分)

现场核查时专家进行岗位检验及随机访谈

⑴急诊及心血管专业人员访谈(10分,现场)(4.85)⑵非急诊及心血管专业的医护人员(4分,现场)(4.86)⑶医疗辅助人员(4分,现场)(4.87)说明:4.85-4.87现场考核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㈡ 对本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20分)

对本地区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是胸痛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申请认证时必须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已制定针对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计划,该计划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基于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急性胸痛快速转诊机制及联络方式、高危急性胸痛及ACS早期症状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初级心肺复苏技能,应在成立胸痛中心后2个月内完成上述全部培训计划,以后每年进行一轮。申请时应提交:

⑴培训计划:包括预计授课时间、内容、授课人、课时等;(1分)(4.88)⑵讲稿。(1分)(4.89)

2.已经在至少5家以上的本地区其它基层医疗机构实施上述培训计划,申请认证时应提交实施上述培训计划的客观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培训记录、签到表、能显示时间和内容的培训现场照片、培训后考核试卷及考试成绩表;

⑴第一家(3分)①培训记录;(0.5分)(4.900)②签到表;(0.5分)(4.901)③照片;(1分)(4.902)④试卷及成绩表。(1分)(4.903)⑵第二家(3分)①培训记录;(0.5分)(4.904)②签到表;(0.5分)(4.905)③照片(1分)(4.906)④试卷及成绩表(1分)(4.907)⑶第三家(3分)①培训记录;(0.5分)(4.908)②签到表;(0.5分)(4.909)③照片(1分)(4.910)④试卷及成绩表(1分)(4.911)⑷第四家(3分)①培训记录;(0.5分)(4.912)②签到表;(0.5分)(4.913)③照片(1分)(4.914)④试卷及成绩表(1分)(4.915)⑸第五家(3分)①培训记录;(0.5分)(4.916)②签到表;(0.5分)(4.917)③照片(1分)(4.918)④试卷及成绩表(1分)(4.919)

3.其它基层医疗机构熟悉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概念及与胸痛中心的联络机制。(3分,现场)(4.920)

说明:4.920现场考核时打分,无需上传材料 ㈢ 社区教育(8分)

社区人群教育是指胸痛中心积极参与对社区人群进行有关早期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和体征的识别以及紧急自救的培训,这是胸痛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胸痛中心必须承担公众健康教育义务并积极致力于通过对公众教育来降低心脏病发作及死亡率,提高公众对急性胸痛危险性的认识以及在胸痛发作时呼叫120的比例,这是缩短从发病到就诊时间的最有效手段。1.为社区人群提供ACS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脏病早期诊断的培训计划,至少包括下列项目中的五项,且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申请时需提交培训计划和讲稿:(2分,资料)(4.93)⑴通过定期举办讲座或健康咨询活动,为社区人群提供有关心脏病症状、体征、早期诊断以及急救处理方法的培训;

⑵向社区发放有关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的科普性书面材料; ⑶胸痛中心向社区提供健康体检、义诊等心血管健康筛查服务;

⑷通过各类媒体、网络、社区宣传栏等途径提供心脏病和急救常识的教育; ⑸向社区提供饮食健康及营养课程、戒烟、运动指导等健康生活的培训指导; ⑹向公众宣传拨打120急救电话的重要性; ⑺对社区人群进行心肺复苏技能的基本培训和教育。

说明:4.93需上传为社区人群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幻灯片(讲义形式,一页六个幻灯片,上传第一页)

2.已经在医院周边地区至少两个以上社区实施了上述培训计划,申请认证时应提交实施上述培训计划的客观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培训记录、能显示时间和内容的培训现场照片或视频资料。(3分,资料)

⑴第一家

①培训记录 1分,(4.94)②照片 0.5分(4.95)⑵第二家

①培训记录 1分,(4.96)②照片 0.5分(4.97)

3.至少在两个以上社区开展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需提供现场照片。(3分,资料)(4.98)

说明:4.98需上传两个社区的义诊照片

要素五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认证的核心价值,要求胸痛中心制订各类督促流程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并通过数据显示持续改进的效果。

一、医院应制订促进流程改进和质量改进的计划和措施。(40分)

1.胸痛中心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中心关键监控指标及质量改进计划,例如: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时间、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入门-出门(Door-in and door-out)时间、ACS院内死亡率等,并确立关键性效率指标和预后指标的近期奋斗目标值,原则上应每年修改一次奋斗目标值以体现持续改进的效果;申请认证时应提交所确立的监控指标及奋斗目标值。(5分,资料)(5.10)说明:5.10 需上传关键监控指标及其奋斗目标值(需附会议记录的原始扫描件)。

2.制订了流程改进流程图;(3分,资料)(5.11)说明:5.11 需上传如何进行流程改进的流程图。

3.关键流程图的改进记录,至少提交三个以上改进前后的关键流程图及改进说明;(4分,资料)(5.12)说明:5.12 需上传三个改进前后的流程图对比。

4.制订了促进胸痛中心质量改进的重要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主要包括:

⑴联合例会制度:是胸痛中心为协调院内外各相关部门的立场和观念、共同促进胸痛中心建设和发展而设立的专门会议,要求在提交认证材料和现场核查时均要有胸痛中心与120以及其它具有转诊关系单位的联合例会制度以及实施记录,该制度应为联合例会制订规则,包括;主持及参加人员、频度、时间、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等,原则上联合例会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6个月;(8分,资料)(5.13)说明:5.13 需上传: 1 联合例会制度(要求是现用版本的JPG格式扫描件)2近半年的联合例会原始会议记录扫描件 3 联合例会的现场照片 4 联合例会的签到表

⑵质量分析会制度:质量分析会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胸痛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宏观数据分析,肯定工作成绩、发现存在问题并制订改进措施。除了胸痛中心的核心科室人员参加外,医院管理层及院前急救人员亦应参加。该制度必须为质量分析会制定出标准的规则,包括主持及参加人员、频度、时间、参加人员、主要分析内容等,原则上质量分析会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个月;(8分,资料)(5.14)

说明:5.14需上传: 1 质量分析会制度(要求是现用版本的JPG格式扫描件)2近半年的质量分析会原始会议记录扫描件 3 质量分析会的现场照片 4 质量分析会的签到表

⑶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会是改进胸痛中心工作质量最有效的工作形式之一,可与质量分析会同时举行,但主要是针对急诊科、心内科等胸痛中心的实际工作人员。一般是从质量分析会中发现宏观问题,再将存在救治延误或决策错误的典型病例挑选出来作为剖析的对象,将所有与执行流程相关的人员集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就是为病例讨论会制定规则,主要内容包括会议主持人、参与讨论的人员范围、举行会议的频度、时间、会议流程等,原则上典型病例讨论会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3个月;(8分,资料)(5.15)

说明:5.15需上传: 1 典型病例讨论会制度(要求是现用版本的JPG格式扫描件)2近半年的典型病例讨论会原始会议记录扫描件 3 典型病例讨论会的现场照片 4 典型病例讨论会的签到表 ⑷其它制度:如与质量分析会制度配套的奖惩制度、各类人员值班制度等。(4分,资料)(5.16)

说明:5.16需上传其他相关制度的扫描件

申请认证时应提交上述制度原件的扫描件,落实制度的客观证据(流程及制度的培训、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的会议记录、签到表、显示活动时间、内容和场所的现场照片、视频等资料)。

二、持续改进效果(60分)

胸痛中心在提交认证申请前应进行云平台数据库的自我检查及评估,当云平台数据库显示的数据趋势达到以下要求时方可正式提交认证申请。

胸痛中心通过流程改进已改善ACS患者救治的效率指标和预后指标,至少在近6个月内下列指标中10项以上显示出改进的趋势,其中1-6条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1.对于自行来院或拨打本地120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急性胸痛患者,缩短了从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5分)(5.17)2.对于STEMI患者,缩短了从首份心电图至确诊的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5分)(5.18)3.经救护车(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者)入院的STEMI患者,从急救现场或救护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实时传输或微信等形式传输,但必须在云平台有客观记录)的比例不低于30%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5分)(5.19)4.建立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方法,从抽血到获取报告时间不超过20分钟;(5分)(5.20)

5.对于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月平均门-球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且达标率不低于75%;若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呈现改进趋势,且应制订促进持续改进的措施,确保在通过认证后1年内逐步达到上述要求;(5分)(5.21)

6.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分钟;(5分)(5.22)

7.经救护车入院(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I医院转诊患者)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30%,且呈现增高趋势;(4分)(5.23)

8.自行来院且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直接送入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50%,且呈现增高趋势;(4分)(5.24)9.所有STEMI患者的死亡率已降低和所有急诊PCI的STEMI患者的死亡率已降低;(2分)5.25)10.所有极高危NSTEMI/UA患者,2小时内实施紧急PCI的比例在增加;(2分)(5.26)11.所有高危NSTEMI/UA患者,24小时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的比例在增加;(2分)(5.27)12.全部ACS患者院内死亡率在降低;(2分)(5.28)13.全部ACS患者院内心力衰竭发生率在降低;(2分)(5.29)

14.所有ACS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负荷量双抗给药时间有缩短趋势;(2分)(5.30)15.对于溶栓(包括本院溶栓及转诊医院溶栓)治疗者,D-to-N或FMC-to-N时间缩短;(2分)(5.31)16.对于转运STEMI急诊PCI患者,在转出医院的door-in and door-out(入门到出门)的时间已缩短;(2分)(5.32)

17.STEMI患者中呼叫120入院的比例在增加;(2分)(5.33)

18.STEMI患者发病后2小时内获得首次医疗接触的比例在增加。(2分)(5.34)19.主动脉或肺动脉CTA完成时间有缩短趋势(怀疑主动脉夹层或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计算从通知CT室到CT室完成准备的时间,要求小于30分钟)(2分)(5.35)

7.对认证中心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篇七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PKI) 是目前网络安全建设的基础与重点。构架PKI体系, 核心的技术就是建立功能完善的、安全的认证中心 (CA) , CA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实现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CA的公正、权威、可信赖的特性决定了CA的安全性设计在系统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提出了CA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然后分别从CA的权限管理、数据库安全、密钥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了CA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1 CA所面临的安全性威胁

与其他Internet服务一样, CA所提供的服务是通过Internet实施的。因此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攻击者的攻击, 常用攻击手段有:植入病毒、通信监视、通信串扰、系统穿透、违反授权原则等, 这些攻击手段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CA核心机密 (如密钥对) 的泄露。下面对每种攻击手段做具体描述:

(1) 通信监视

通信监视是一种在通信过程中从信道进行搭线窃听 (Interception) 的攻击方式。攻击者对信息、业务流量等数据进行分析, 获取有用的情报, 获得机密信息。

(2) 通信串扰

攻击者对通信数据或通信过程进行干预, 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攻击, 篡改系统中的数据内容, 修正消息秩序、时间 (延时和重放) , 注入伪造消息, 从而达到攻击破坏和干扰通信的目的。

(3) 系统穿透

系统穿透是指攻击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认证性 (Authenticity) 进行攻击。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进入系统, 从而达到篡改系统文件、窃取系统机密信息、非法使用系统资源等目的。攻击者一般采取伪装 (Masquerade) 或利用系统的薄弱环节 (如绕过检测控制) 、收集情报 (如口令) 等方式实现。

(4) 违反授权原则

违反授权原则指攻击者盗用一个合法用户账号, 经授权进入系统后, 在系统中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一个攻击者可以通过猜测证书口令等手段取得一个普通用户账号, 以合法的身份接入系统, 进而可查找系统的薄弱环节, 最后取得系统的最高控制权, 从而严重危及系统的安全。

(5) 植入病毒

在系统穿透或违反授权攻击成功后, 攻击者通常要在系统中植入一种能力, 为以后攻击提供方便条件。如向系统中注入病毒、蛀虫、木马、限门、逻辑炸弹等来破坏系统正常工作。

(6) 窃取密钥

一个攻击者假如窃取或破解了认证中心的私钥, 就可以伪造数字证书, 进行诈骗活动。因此, 认证中心的私有密钥必须保存在高度安全的地方, 并且采用1024位或更长的密钥长度。

(7) 管理

CA系统的安全性除了网络方面的因素外, 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往往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和隐患。例如, 私钥只由一个工作人员管理和控制, 当这名工作人员出现某种问题后, 就极有可能签发内容不实的数字证书。如果机密数据仅由一个工作人员管理和控制, 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窃取和出卖这些资料, 牟取非法利益。CA中心必须具备独立的机房, 配备先进的管理系统, 防止非授权人员的无意或有意进入。对于敏感岗位的操作, 必须进行身份识别和采用多人控制的方式。

针对以上攻击手段, 一个安全CA, 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 CA中心的软件使用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 所有的进口软件、敏感数据、存储介质的销毁等工作都应该有相应的控制程序。

(2) 确保系统具有最小穿透风险, 所有接入数据必须进行审计, 对所有系统用户进行严格安全管理。

(3) 确保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性。

(4) 确保自身系统的安全性, 防止内部攻击。

2 CA的安全性设计

2.1 权限管理

可采用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 管理员每次调用接口函数时, 验证管理员的身份权限, 以确定是否有权限进行调用。

于是可定义四种管理员权限, 分别是:

(1) 生成证书权限

处理来自系统的生成证书申请, 产生密钥对、生成用户的证书。

(2) 撤消证书权限

具有生成证书的权限, 以及处理系统提交的证书撤消请求, 撤消用户证书。

(3) 系统管理权限

具有证书撤消的权限, 以及查询证书、设置CA的系统参数 (包括CRL发布间隔时间和证书有效期等) 。

(4) 系统高级管理权限

具有系统管理的权限, 以及权限管理 (修改、增加、删除管理员权限) 、日志操作。

2.2 数据库安全

证书数据库保存所有用户信息资料、公钥证书和用于加密的私钥证书, 数据库信息的安全直接就是认证中心的信息安全, 所以CA系统的数据库安全至关重要。

(1) 数据库系统安全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是指数据库D B M S的数据安全和DBMS提供的用户和用户访问权限的安全。这大多是在使用数据库系统时, 对数据库进行的设置操作所实现的。以下是一个CA系统的数据库系统安全性设置:

(1) 服务器关闭其他不必要的服务器进程。

(2) 设置数据库安全登录模式。

(3) 修改数据库缺省的超级管理员的密码。

(4) 除了设置证书服务器自身进程的访问权限, 不再提供其他用户访问该数据库。

(5) 设置服务器进程访问数据库, 只可以从本机进行访问。

(2) 数据存储安全

用户的私钥信息是必须绝对保证安全的敏感信息。所以在这些数据的存储上, 我们使用的非对称加密, 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

可让CA自身颁发两张数字证书:一张用于签名用户的所有证书, 称为CA签名证书;一张用于加密用户的私钥信息, 称为CA加密证书。用CA加密证书加密用户私钥信息, 然后存入数据库中。在用户申请恢复用户的密钥时, 管理员必须提供CA的加密证书。

其流程如图1所示。

同时, 用户私钥证书的密码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显然如果以明文的方式存于数据库中是非常危险的。CA系统采用自身产生的高强度对称密钥加密证书密码, 保证其安全性。

2.3 密钥安全管理

密钥安全管理是整个CA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CA自身密钥管理;一是用户密钥对的安全管理。

(1) CA自身密钥管理

作为一个安全认证中心, CA密钥的安全至关重要, 如果CA的签名私钥泄密, 则CA所签发的证书全都要及时作废, 否则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系统中CA的签名密钥和加密密钥都要在CA的安装过程中产生, 签名密钥加密存储于数据库中, 不以文件方式存储, 防止密钥被带出本机。

密钥的产生支持常用的标准算法:

(1) 对称算法:DES、IDEA、RC2、RC4以及RC5等。

(2) 非对称算法:RSA、DSA、椭圆曲线以及DH等。

(3) Hash算法:MD2、MD5以及SHA1等。

其中对称加密强度为128位或更高;非对称加密强度大于1024位。

(2) 用户密钥管理

用户证书由CA集中产生, 产生后以文件形式存储于软盘之上安全地传送用户手中, 同时将证书密钥打印至密码信封, 当面交给用户。

CA为用户保存加密私钥, 作为备份以供将来为用户提供密钥恢复服务;但签名密钥并不备份。

2.4 网络数据传输安全

很多CA系统内整个数据的传递是通过CORBA接口的参数和返回值以IIOP协议为基础进行传递的。如果有入侵者进行网络侦听的话, 网络上传递的参数信息就可能被窃取和分析。为了使传递CORBA调用参数和返回值的安全, 我们可采用CORBA over SSL的技术。这样, 所有的CORBA调用均是基于SSL协议之上的, 整个通信过程在SSL协议安全性的保护之下, 即使被第三方截获, 也不能破解。

MICO2.3.5提供了CORBA over SSL的实现, 通过MICO的Binding绑定机制, 可以方便地使用CORBA over SSL的特性。

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如表1所示。

3 小结

CA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 其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让证书服务器与对外服务分离, 从而保证其独立性和安全性;于是, 可采用灾难应急计划技术, 即便是不幸遭遇自然灾害、战争等意外也可保证系统的完整性;采用CORBA over SSL的方式, 保证传输安全;系统管理员所有操作均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防止非法接入和越权防问;CA系统文件和数据库采用军用绝密级加密存储技术;CA自身密钥管理和用户密钥管理遵从严格的PKI规范及国家保密规定;系统日志采用数字水印技术等保证其权威性、不可否认性以及完整性。这些安全技术能较好地保证CA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从而为信息安全提供有效的、可靠的保护机制。

摘要:Internet的不断普及、方便的接入方式以及信息内容的爆炸增长, 为个人、企业、政府、学校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巨大的机会。但是, 人们在得益于信息革命带来的巨大机遇的同时, 不得不面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严峻考验, 而认证中心 (CA) 是当前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提出了CA所面临的安全威胁, 然后分别从CA的权限管理、数据库安全、密钥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了CA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关键词:PKI,CA,CORBA

参考文献

[1]徐春林, 李涛等.基于SSL和CORBA技术的CA系统的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9.

8.价格认证中心计划 篇八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综合工程

我国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相对较晚,相比而言,主要发达国家均已建立比较成熟规范的认证制度。目前国际上工程专业认证已经由单一国家的认证制度向双边和多边的国际互认发展演变。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发起的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目前工程教育领域内公认的认证标准,目前已经扩展到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亚太的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我国也可望在2013年前后正式加入该组织。总的来看,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已经使得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始于2006年。专业认证工作的目的是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参加认证试点的专业点均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在相关领域中居国内领先地位的专业。2007年1月,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18所高校参与开始着手研究和试点“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项目,对参与华盛顿协议的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认证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按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国情,完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初稿。2012年,根据前期试点的经验,开展了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的修订工作。

南京邮电大学作为国内信息通信类知名高校,七十年来为国内信息通信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工程应用人才,享有中国信息通信人才“黄埔”的美名。针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需求,在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十二五”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工作,启动了以通信工程专业申请加入专业认证的工作,并预定于2012年10月接受包括华盛顿条约组织观察员在内的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察。本文主要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近年来针对专业认证等开展的综合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工作,包括整合现有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资源,优化和完善学生实践性教学工作,以及在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信息通信领域是技术高度密集和对实践性要求高的领域,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教学实验室为基地的实验教学,以科研实验室为基地的科研工程训练实践活动,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和校企联合实验室为基地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以及在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所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体系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石,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段上从大学一年级一直覆盖到四年级,从知识结构上从通识基础课程一直延伸专业课程,从实验实践空间上从校内实验室延伸到校外企业实践基地。构建了“通识基础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验实践”以及“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的“4+2”不同层次又紧密联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是南京邮电大学的优势专业,依托了传统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实验平台,师资和综合力量较强。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国内主要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设备制造商如中兴、华为、阿郎、摩托罗拉等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些都为包括通信工程在内的本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条件保障。

“4+2”实践教学机制取得了包括教育部本科教学一等奖等许多丰硕成果,培养的学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但随着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内涵也有着新的变化。南京邮电大学结合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梳理了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的训练阶段分布在不同的院系,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性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所处行业的特点,在本科通识基础的个别训练环节,如金工实习和工程制图等方面较为薄弱。鉴于这些不足,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在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面向包括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开展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并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成为共识。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1.目标与定位。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以往的本科教学评估有着很大的差别,专业认证的对象是具体的专业,而不是学校和院系,而其受益面则涵盖了包括学生、雇主、更高级别的教育机构、政府部分和社会公众等。因此,从专业认证条件建设环节考虑,重点是研究适应专业认证需要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及支撑平台和环境。综合训练中心是实施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的基地,是满足本科生包括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基础和专业实验以及各种创新竞赛活动的教学基地。

根据南京郵电大学总体办学目标和国家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纲要的需求,我们把综合训练中心的建设目标定位为:依托南京邮电大学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传统优势学科以及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强势专业,通过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与强势专业的交叉和融合,实现学科专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训练提供支撑。中心的建设目标突出了以下思路:(1)建立完善中心的师资力量。除专任教师和实验指导人员外,将优势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以及具有中青年学术骨干聘为训练中心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的训练计划提供保障。(2)将优势学科中的科学研究问题、科技开发内容通过指导教师合理的任务分割,将适合于学生科技训练的工作转移到中心,让学生有机会通过中心训练方式进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3)为在校的学生提供完善和先进的信息通信综合训练环境和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充分地得到学科和专业的各项训练,为新兴战略发展方向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结合南京邮电大学与国家信息通信行业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训练中心的兼职指导教师,同时也在实验和实践教学内容制定时引入企业的参与。

2.建设思路。根据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的特点,梳理了中心的建设思路:即在建设水平上突出先进性,在建设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在功能定位上强调综合性,在管理上强调开放性。把实验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心建设思路主要特点包括:

(1)突出先进性,体现前瞻性。中心采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体现建设水平的前瞻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能力而非分数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

(2)强调针对性,体现成效性。中心对实验实践内容更加强调针对性,注重实验教学改革,训练内容、实验大纲、训练计划、训练方式和训练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不仅符合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也符合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应用、三网融合等新兴战略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验实践和工程训练让学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得经过实验中心训练后的学生能良好地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

(3)强调综合性,体现融合性。中心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具备综合性。体现出不同学科与专业优质资源的融合,中心的建设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同时也根据统一规划把新的平台有机地进行整合,搭建了适应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需要的先进实验平台与环境,同时也是集实验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实习、科技创新、创业训练和成果转化等综合在一个平台上,有效地提高了平台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4)强调开放性,体现服务性。中心将采用全开放的管理模式,不仅对校内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开放,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本地区其他高校学生开放。以我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优势为依托,辐射其他高校的信息通信类专业,为其他高校提供服务。进一步地,中心还可以直接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如提供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急需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及其应用、三网融合、智能终端及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人才培训等。

三、实施与探索

1.平台建设。信息通信领域是技术高度集中的领域,实验平台的建设投入大、更新快,仅依靠学校自身的投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站在信息通信全局规划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建设经费来源和渠道,通过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央地方专项实验室建设、学校自筹和校企共建等多种模式,持续加大中心建设的投入。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初步建设完成了较为先进的信息通信工程训练中心,给出了综合训练中心4个层次的训练平台结构示意。

2.内容建设。按照强化资源整合、实现提档升级、推进共建共享为导向的建设要求,我们在综合训练中心的内容建设中突出了教学资源的系统整合和统一规划,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创新训练和应用训练4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平台提供支撑,为学生提供了从低到高、从基础、专业、创新到综合能力训练的完整平台。

中心充分利用了高水平的实验和实践教学资源,在完善的基础和专业训练基础上,支持形式多样的学生自主创新训练,如专业实验室开放课题、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各类学科竞赛和原始创新训练计划等,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心每年度开设的实验室开放项目100余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300多项,大学生原始创新训练项目数百项。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重分数轻动手的现象,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创新标兵”的评选和树立榜样,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热情,引领和激励每一个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并将其纳入培养计划,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投入、有场地保证、有优秀的师资指导,以大学生实践与科研创新中心作为创新成果和创新源泉聚集地,扩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企业奖学金、企业冠名学科竞赛等多方面筹集经费,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将得到明显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能得到不断增强。

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之一,2010年7月在“信息通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框架下成立学生原始创新能力培养小组,原始创新培养训练计划也于此时同时启动。有别于其他各层面的科技训练或竞赛,原始创新培养训练计划的所有项目全部都是学生原创性作品,中心组织了校内外专家组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助工作,项目的实施以原始创新的专利、论文等作为主要成果。计划实施三年来,覆盖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达到100%,其他专业学生达到60%。

学校配套制定了相关文件根据学生的竞赛成绩在奖学金评定、推荐研究生加分、竞赛奖励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促使学生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学习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从多年的学科竞赛活动中教师们也摸索出一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通过参加竞赛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依靠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力量去组织、指导新一轮的竞赛活动,以此既锻炼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又能将教师从初步的遴选、甄别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良好互动。近三年仅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获得国际级奖项12人次,国家级奖项50人次,省级奖项89人次。

从2006级学生开始,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修满自主化个性学分10分,包括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专利、发表论文等各类课外活动。通过自主化个性学分的完成,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上一篇:记事作文:同学惹祸了下一篇:幼儿园扫黑除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