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01

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

1.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信息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一、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三、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四、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基层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

2.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1 信息系统在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1.1 传统意义上物资管理的弊端

物资管理,即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本企业所需求的物资进行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企业通过物资的采购、运营以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为企业增加盈利。而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传统意义上的物资管理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是物资采购与需求的不合理性,由于传统的物理管理大都是依赖人力、物力。再者由于地理区域的阻隔,不同地区的信息无法实现统一与共享,即使是从属于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分管部门在物资信息上也会存在不统一的现象,这就出现了上述笔者提到的问题——采购与需求的不一性。再者因为这些物资几乎完全是由人力来管理,这样无论是物资的进库与出库,都要经过排查,对物资信息进行录入,包括名称、数量的核查等等。而对于每日处理大批量物资的工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份繁重的工作,在精力与时间上都需有很大的投入。但是笔者认为类似这种繁杂的管理程序与手段,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降低了工作效率。再者是对于一些诸如票据的处理上,过于原始化。材料成本入账、开收据、结账等等都是人工操作,这样不仅准确率低而且效率低下。笔者上述提到的几点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物理管理走的主要弊端。

1.2 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笔者上述主要介绍了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传统意义上的物资管理存在自身的弊端,而针对这些现状,笔者建议,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信息系统技术与企业物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针对性的除去上述弊端。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因此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尚不成熟,正处于起步、并且逐步摸索的阶段。那么国家之所以斥巨资来建设这一系统,必然有其实施的原因。首先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简单来讲,可以将企业的信息进行整合、统一,使得不同部门的公开信息实现共享,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工作。再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如对于物资的流入与流出,都实现信息化,无论是对于信息的录入还是后期资金的管理,都会方便的多,不仅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增强了工作的正确性,还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最后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在物资管理中加入信息化的因素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抉择。因此综上所述,建设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2 现阶段企业的物资管理现状

2.1 计划经济的影响深重

那么在现阶段的企业物资管理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深重,无论是企业理念上还是经营手段上都缺乏创新。如在对材料进行采购时,采编部门大多是临时性的决定购置哪些材料,而没有详实的制定计划,只是草草的实施而已。再者经营手段比较保守,市场经营圈较小,市场份额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小。这样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动权便会减弱,最终企业的竞争力也会降低。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的落后也是传统经营模式影响所致。

2.2 企业的管理结构有待改进

除了上述提到的体制上的问题之外,在物资管理的结构上也有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管理机制的不严格,管理员在对物资进行入库保存时,往往没有按照规定对材料进行检查与验收,对库存物资品种。规格等了解不清楚,由此导致产品长期积压造成浪费。具体来讲,首先是管理职位分配的不合理,有些工作岗位上人过多,这样工作起来容易出现“拥堵现象”,反之,一些岗位人很少,很多工作没有人来做,这种不合理的管理结构不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也明显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再者管理结构与员工之间的协调性差,及上下级之间沟通不协调。管理阶层所做的一些决定往往没有征求下层工人的意见,有时或许是因为监督反馈的机制不合理所致,但大多数是沟通不及时所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努力,管理层所做的决定更应该考虑到工人的需求与建议,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感,使每位员工都能视公司事务为己任。当然还存在另一个极端,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人力资源的分配上不够严格,从而导致某些员工为了个人私利而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

3 如何加强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

3.1 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传统观念

针对上述提到的企业物资管理现状,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体制上的、管理结构上的、人才储备上的等等。那么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应该如何加快信息化进程呢?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改变传统观念,跳出计划经济的圈子,加强创新,添加新时代的元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要制定详实的计划,针对需要购置的材料要列出清单,不能草草了事。再者对于经营手段也要更新,将物资的流出市场向外扩充,实现与国内外资源的互通,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再者在用人制度上要进行创新,打破“死水一谭”的现象,加强企业的奖励、竞争机制,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上来。

3.2 完善企业物资管理的结构建设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涵盖了物资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通过物资管理软件及应用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规划物资管理系统的流程,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物资管理效率和准确度。在改变管理者传统观念、改善经营手段的基础上,还要完善企业物资管理结构的建设。在结构方面,要增添新兴元素。例如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来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逐渐成为现实,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契机。当然还要加强人才建设储备。因为对于物资管理而言,做好人才建设工作是基础。[3] 无论是市场份额的竞争还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人才都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在该领域不仅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再者在传统的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加强监督反馈机制,保证上层领导者决策的科学性,减少失误。当然在这方面,政府也要发挥好作用,对企业的人才规划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以确保其改革创新的完备性。

4 结语

通过上述简单介绍,可以基本明确信息系统在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改善传统的计划经济弊端,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物资运营效率。虽然当前信息系统的建设尚未成熟,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结构的不完善、人才储备的不足等。但是通过分析当前现状,吸取经验和教训,解决这些问题还是有可能的。到那时,在我国的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中,便会呈现一番全新的面貌。

摘要:物资管理在企业对货物的采购、运输、存储中意义重大,而如何更好的进行物理管理,是影响企业发展与经营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介绍信息系统的建立在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介绍当前我国物资管理现状,针对性的给出几点建议,并论述如何促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程。

3.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现代技术环境下对企业、技术应用提出的新的课题。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现代信息管理的企业特点,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也是计算机专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结合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策略作简要论述,以增强其对信息化建设应有的责任,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2 现代企业MIS实用化困难的原因分析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工业信息化的其他方面如调度自动化、工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的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趋于成熟,但是现代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 现代企业实现MIS建设的应对策略

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控制策略,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

1)要突破MIS建设的阶段性。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现代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要突破MIS建设的时效性。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增强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4.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最近,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技术人员关于信息化能力建设的远程继续教育课程,我在学习之后,深深认识到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教师一定要掌握好信息化水平,我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一)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二)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

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从三次革命谈起,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是第三次革命。

(三)信息时代的十二个特点。

1、信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生产者成为知识性劳动者。

2、生产向着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生产与

用户相结合,实现实时敏捷生产与智能生产。如现在的无人工厂,实现了全部的网络化操作。

3、企业组织结构呈现网络化与灵活化的特点,创新、柔性、信息和知识生产型企业将是成功的企业。

4、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知识与柔性管理。

5、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发展。

6、产品呈现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市场周期短的特点。

7、社会分配按照贡献大小及知识结构分配。

8、市场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与变化快的特点。

9、产业结构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主,物质生产和服务业为辅。

10、在就业方面,从事信息、知识生产的劳动者就业率高,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提高。

11、企业文化是创新、合作与学习。

1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知识和信息,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更深入发展,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当前的问题不是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引发许多新的变化,面对市场的全球化、国际化,面对企业之现状,可能在新的国际分工面前作出新的选择,由此也必然引发企业的重新洗牌。

(四)从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上来认识信息化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产生,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也在不断增加,并不断占据了生产力要素的主导地位。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推进企业发展和企业信息化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地区组织,同企业内部的管理、开发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5.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一、加强效能建设是促进发展的客观要求,税务系统应该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地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相继实施东部优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发展战略,又实施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最近,中央正式出台了促进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省委、省政府提出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崛起”,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承接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马芜铜宜”作为第一方阵。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人才、科技、土地等方面的资源。相比之下,我们在这方面的后发优势不强,那么安徽率先崛起靠什么?要靠良好的政务环境。省委、省政府抓得很准,在全省上下发起了效能建设的“革命”,以效能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增强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促进安徽加快发展、奋力崛起。

省地税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在全省地税系统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政风建设的“三项建设”,专门布置开展效能建设。省局、市局在工作上也提出了许多要求,目的是改变机关不良习气,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安徽发展。众所周知,安徽面临中部崛起的难得机遇,改变“中部塌陷”的出路在于加快发展速度,实现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对此我们应当认真进行思考。能否把地税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很重要的一条,是取决于我们这支队伍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执法能力。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是改变队伍精神面貌、改进部门工作作风,造就务实进取、廉洁高效的地税干部队伍的有力手段,也是发挥地方税收职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铜陵率先崛起的重要保证。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提高地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现实要求。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这支队伍的素质是好的,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从近年来政风、行风评议的结果看,对外整体形象也是不错的。大多数税务工作人员能自觉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优秀集体。但从个体上看,少数同志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中心意识、大局观念不强,主动为机关、为基层、为纳税人服务的精神不够;有的工作标准不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成效不大;有的业务知识更新不足,税收执法能力不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够;有的工作不求上进,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此外,在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与外部其他部门之间也还存在协调不够、配合不力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系统内进一步形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良好风尚,维护好全市地税系统的整体形象。

二、初步认识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按照效能建设要求,我们认为税务部门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1、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工作中还存在办事推诿扯皮、协调配合不力,特别是在处理工作交叉和业务衔接方面敷衍塞责,缺乏主动、及时、有效的沟通与联系。我们有些同志理想淡漠、信念动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上级交办的任务也敷衍了事,工作要求标准低,思想境界不高,没有大局意识,个别同志考虑全局的事少,想自己的事多,难以适应追赶式前进、跨越式发展的工作要求。因此,在效能建设活动中,要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每位同志的思想认识到位,确实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

2、为经济发展和纳税人服务的观念不牢的问题。部分职工遇问题回避,遇困难躲避,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地税部门如何为经济发展和纳税人服务,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我们传统的工作模式,加快建立新的工作机制。而我们有些同志平时不看书、不看报,对这一形势的发展认识不清,工作方法简单,大局观念淡薄,创新意识不强,为纳税人和基层服务不热心、不到位,甚至没有好处难办事,吃、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各单位一定要在效能建设活动中,围绕“效能革命,地税先行”这一主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认真查找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切实加以整改,真正使我们每一位同志牢固树立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纳税人服务的观念,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制度。

3、对税收优惠政策主动宣传不够、引导运用不够、跟踪问效不够,工作落实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4、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部分干部职工自我要求不严、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税风不严、税容不整,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事项等现象并不少见。在效能建设活动中,我们要针对有些

同志存在的心气浮躁、作风飘浮,贪图虚名、华而不实,不注重抓落实,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等不实作风,认真加以整改。要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服务态度差、故意设置障碍等不良现象,努力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主动性。要增强大局意识,对上级交办的事项,速决速办,防止梗阻,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切实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基层,深

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和政风建设,坚决落实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勤政廉政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6.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在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否真正做到讲准讲深讲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能否真正做到求真求新求实,能否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学生能否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等,依然是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要面对的问题。据我多年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体会,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关键在教师,要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这些问题,根本还在于教师。

第一,要增强政治意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把坚定的理想信念放在首位,这对于每一个教师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重要的。曾在与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座谈时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而正确理想信念是以我们的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的要求为基准的。他告诫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在大学课堂上发表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言论的人,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第二,要增强本领意识。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变的态势,加之一些国家政权瓦解从思想领域入手、从意识形态打开缺口的特点日益突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高校教师必须把增强本领意识放到重要位置,必须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必须解决好“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现实,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在大学课堂上不是点燃知识的亮光,而是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的人,一个没有真正本领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第三,要增强责任意识。所谓责任,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选择了当老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就要尽到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的责任,就是要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要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个人言论要负责,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严于律己,以自身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在大学课堂上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开口闭口言必称颂西方的人,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7.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医院现有编制床位3000张, 开放床位1500张, 在职员工1932人, 配备总值5亿多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如何科学、有效地管好、用好医疗设备, 充分发挥其效益, 杜绝闲置浪费及资产流失, 一直是医院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

为保障医院医疗设备的完好, 维修工作的快速有效, 促进设备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利用医院现有的局域网系统网路通讯架构, 开发建立了一个基于医院局域网通讯的全院医疗器械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对全院医疗器械进行日常管理、故障申报及维修服务等多方位信息管理。

1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一部分, 其中医疗设备报修登记与维修记录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级业务部门实施宏观维修质量管理和针对性维修, 促进医院发展和保障医疗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院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各级医疗安全质量的检查, 三甲医院的评审等都要求医院提供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记录; (2) 日常维修的需要:在日常维修中, 有历史维修案例的参考。可以快速地帮助维修人员排除故障以及提示维修人员容易产生故障的位置或部件; (3) 撰写维修论文的需要:撰写医疗设备的维修类论文, 其生命周期内所有的维修记录是第一手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和数据来源[1]; (4) 设备的评价需要:要想客观地去评价某类设备的稳定性、可维修性、维修费用、完好率等.该设备的维修记录是最好的评价依据之一。

2 原有模式的不足

我院原有的管理模式是:临床医疗设备使用科室有维修需求时, 致电医疗器械维修组报修, 或者直接送修。维修工程师修好设备之后, 手工填写维修记录单。然而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 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医疗设备维修的管理要求。医院里, 电话报修效率最高, 当工程师外出到其他科室维修时, 客观上会出现无人接听报修电话, 或者科室送修却无人接待登记的情况, 难以满足临床迫切需要。

另外, 旧式的报修方式增大工程师工作量, 影响维修效果, 而且由工程师自己填写的维修记录档案直接用来评价维修绩效, 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填写时人为因素较多, 主观因素等。二是不易保存, 容易造成信息流失。当某件设备需要寄出院外维修时, 经常出现手续繁多, 维修周期比较长的情况, 不方便进行跟踪管理。三是无法将监督管理纳入信息管理之中, 可能存在灰色区域。

3 实现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平台[2]。应用互联网优势, 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实现了信息共享, 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计算机全程参与管理和质量监控, 使维修管理效率和质量有显著提高, 从而为全面构建科学高效的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维修维护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于设备故障分析及故障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缩短医疗设备的停机时间,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因此, 设备维修维护的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3], 这也有利于实现此过程中高效的查询、记录及统计。

我院实行报修单信息化管理的流程: (1) 首先由临床科室主管设备负责人在计算机上进入“新增医疗器械报修”菜单进行维修申请, 填写维修单申请内容, 包括设备名称、编号、上报科室、故障现象描述、申请人、申请日期等。登录人默认为申请人, 其他内容则需要人工输入。录入完成后点击“保存”即可形成医疗设备报修单并通过网络传输至设备科。 (2) 然后, 设备科从计算机上接收临床使用科室申请的维修单, 维修工程师进入“医疗器械维修列表”即可以查看上报内容。依据报修单中的故障描述, 查看该台设备的状态, 并查询该设备保修期等信息, 决定是否院内维修, 并对维修用时及维修费用进行评估, 然后将评估结果反馈至设备使用科室, 指导科室安排下一步工作。 (3) 最后设备主管工程师根据设备故障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维修维护完成后应填写设备维修维护记录, 包括:设备维修人员、设备故障识别 (类别、产生原因等) 、故障排除情况。若为院外维修, 维修单位应提交设备维修报告。设备科工程师根据维修进度, 更新设备状态, 供临床使用科室在线查询, 在反馈意见中可体现“已检修”或“已修好”等 (见图1) 。

4 应用体会

我院使用医疗器械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后, 使临床科室与设备科实现了资源共享, 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各临床科室医疗器械故障网络申报, 各科室可通过提交电子表单的形式进行器械故障报修申请。同时所有申请事件自动生成维修单号, 保存到工作日志备查。实现各临床科室送修设备维修状态的网络查询功能。设备送修后, 科室可随时查询设备维修状态, 还可以查询以往维修记录。这有利于医疗设备的统一管理, 积极推进预防性维护和质量控制。在各类信息的保障下, 实现定期维护好质量控制。维持医疗设备完好技术状态, 有效地减少了医疗事故和突发状况的发生。临床科室对设备科维修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

另外, 医疗器械维修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对工程师进行绩效考核和统一管理。维修任务完成后, 填写维修报告单是一项日常工作, 也是事关统计维修数据和积累维修经验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通过系统软件登记维修记录, 就只需填写维修相关信息, 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 也防止了维修工程师弄虚作假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总体来说, 医疗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可对以下工作给予持续改进: (1) 维修管理的改进:维修工程师的评价、各种维修数据的统计、维修内容的评价; (2) 设备评估的改进:设备的故障频率、故障的可修性和设备的维护成本; (3) 医院决策的改进:在确认设备使用率的前提下, 比较和评估设备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

5 结束语

设备科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医院发展与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过程必将给医院管理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设备管理效能将是设备科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 抓住机遇, 不断摸索总结, 才能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并为临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祁增凌, 余元龙, 钟珊珊.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2) :136-137.

[2]朱莉.医疗设备维修单的信息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11 (1) :64.

8.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高校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把握导向和关口。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贵在落实,要在教书育人中得到体现。为此,结合讲话精神,教育部门当前主要抓好四件事:一、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二、着力抓好在六一讲话中提出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活动,三、着力抓好以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为主要内容的节粮、节水、节电“三节”工作,四、着力抓好管课堂、管讲座、管网络的“三管”工作。

互联网在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表示要高度重视网络在新媒体时代的作用,充分认识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要把大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的统一设计,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的统一设计,从课程标准教材到教学、到考试统筹的设计以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统筹设计作为一个持久的教育工程,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教育,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体现到宣传承载成才的各方面。

9.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具有伟大历史意义,标志着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必将对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十三五”期间我国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这五年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落实的五年,百万亿生产总值的含金量不同以往。这种发展是全面的,也是足色的。五年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而且我们对世界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14 亿多人口大国的“中国之治”,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和安定。邓小平曾经多次讲过,我们实现全面小康,对世界就是较大的贡献。“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所以“风景这边独好”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是对人类的贡献,也是保障世界和平的力量。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世界和历史意义。“现代化”一词,在我国最早始见于上世纪 20 年代,30 年代学术界有一场中国现代化的大讨论。1933 年 7 月《申报月刊》为创刊周年发特大号,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近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为探索现代化之路有过各种方案,走过不同的路,不是夭折就是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历经艰难险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更是人民幸福之路。全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其中有诸多的“第一次”,这是自信的底气,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意蕴和伟大力量,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一社会主义中国高奏的凯歌,必将以开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纪元而永载史册。坚定地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我们要扎扎实实干自己的事,但谁要干涉或吓唬我们,都会落空”。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已经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更是谁也打垮不了的。

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路上一定要奋发有为。走在这样的大路上,我们是幸运的、自豪的,更是豪迈的。肩负起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而伟大的事业,党校人逐梦时代,一定大有作为。“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随着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步伐,必将迎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高潮。要以坚定的自信和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这一高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习近平总书记部署了任务,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这应成为我们规划“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百年前学术界讨论中国现代化问题时,面临古今中西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 3 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这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我们要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从我党、我国人民的实践出发,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形成我们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这将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革命性的重塑和再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国之路,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发展历程的写照,也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10.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 篇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学科,具有综

合性、边缘性、系统性的特点,也是高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

很多同学反映,该课程比较难以接受,理论性的内容较多,抓不住重点;而且因为涉及较多的IT技术方面的容,对于非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不清头绪(尤其是该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三开始,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自己的专业课上,恐怕没多少时间来理会这个“副科”吧,我上课的时候就发现很

多同学都..........)。

对于这门课,我认为它不同于运筹学、统计学等“知识结构严密、内容丰富”的学科,那些学科有着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方法;而MIS课程则没有多少”硬性的知识“,该课程的初衷是让学生认识信息化的社会环境,认识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能够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来(企业信息化绝对不是IT人员能够单独搞定的,需要大量管理人员的配合、参与),能够初步操作的一些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系统等)。

这个课程往往分成四个主要部分:

1、MIS基础知识,主要是关于信息、系统及MIS对管理、社会影响等,这部分知识以理解为主,可以多看一些案例,尤其是企业信息化的案例(本博客准备转发部分本人认为较好的案例,敬请关注)。

2、MIS所依赖的信息技术,涉及硬件、软件、网络等,这些内容大部分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接触过,这些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mis的应用依赖于这些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和企业竞争及

管理问题相结合来学习、思考。

3、主流的信息系统,如ERP、电子商务、CRM等,对于这些软件系统需要理解其基本思想及组成部分,学会初步使用这些系统。

4、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讲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要求掌握系统建设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做的工作内容;对于非信管专业的学生,应从系统用户、系统开发参与者的角度

学习。

以上是该学科的主要内容,总的来说,该课程的学习应当多看案例(尤其是是对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改点尤为重要,有时候一个案例胜过长篇论述),多思考相关问题,不能把学习重点放到”

11.学习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篇十一

本次的达标学习活动,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充分了解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把握教材蕴含的新特点,才能够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提高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也有的老师出现了因为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对学生无意中拔高了要求,结果拔苗助长,急坏了老师累坏了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很难产生教学实效。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态度积极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细心研读课标,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熟知整套教材的编写体系,明确各教学段之间的联系,明白自己所授教材的内容设置,把握教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12.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 篇十二

一、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省、市及区的要求,结合镇实际,制定镇人口管理工作制度与规范,建设镇人口管理信息库,采用自主采集,部门交换,信息整合等各种方式,实现人口信息的及时更新,形成适合本镇实际的人员人口个案数据和流动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推动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人口信息交流与共享。基本建成标 准统一,管理规范,覆盖全部人口的个案信息库,建立人口信息化应用程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主要内容

1、统计口径。

全员人口信息。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管理统计对象为常住本地及户籍在本地的所有人口,以户为单位进行统计登记。

流动人口信息。离开本镇市区域30日以上(流出人口),流入现居住地30日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流动人口和随其一起流动的未成年人口。其中:市区与区之间人户分离人口及婚嫁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服现役、中等以上学校在校生等人口除外。

2、主要项目。

全员人口信息。主要项目包括:现居住地址及代码、户籍地址及代码、门牌号、户编码、联系电话、居住类型、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身份证、出生日期、户口性质、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建卡日期、退出日期、退出原因、配偶姓名、配偶身份证、父亲姓名、父亲身份证、母亲姓名、母亲身份证、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日期、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日期等。

其中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日期、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日期等信息项可从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奖励扶助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

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家庭户信息、户籍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流动原因、流出(返回)日期/流入(离开)日期、婚姻状况、联系电话等12个;家庭户信息项目包括:是否家庭户流动、(已婚人口)配偶是否随同流动等2个。

3.数据标准。

全员人口信息的数据标准按照《关于印发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的通知》(人口厅发【2008】59号)、《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X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相关代码等现有标准执行。

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数据标准按照《全员人口管理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X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现有标准执行。

三、工作流程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程一般为:信息采集与变更、信息录入与上报、信息汇总与分析、信息接收与下载、信息审核与监控等。

1.信息采集与变更。

(1)初次采集信息

村(居)委会按照统计口径和指标的要求,参考公安、民政、卫生、劳动保障、统计等部门账册、户籍等资料,集中时间入户调查,采集核实修正人口相关信息,认真填写人口信息登记表。

(2)变更信息采集。

人口变更信息的采集依靠系统自采,部门共享获得,村级根据信息进行核实、修正,保持信息收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2、信息录入与上报。

经核实无误后,由(区)组织人员负责将个案信息录入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以部门共享等方式获取的相关信息,经确认后再入库,数据录入变更一般在每月5日前完成,通过信息网络上报区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汇总与分析。

接收到信息后,镇级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与查询,生成相关报表及各类分析表。

4、信息接收与下载。

通过信息网络,镇定期上报各种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和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定期下载国家颁发的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并由镇级流动人口管理人员核查后再反馈区级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5、信息审核与监控。

采取层级负责的方式,对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质量监控。镇规划统计人员加强对信息采集、录入、上报等环节的监控,提高信息准确率、上报及时率、信息完整率,确保数据质量。

四、工作安排

1、建立组织。

镇建立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由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社会事业中心副主任、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由财政所长、民政助理、镇统计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共五名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人口计生线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落实。并按联系的村(居)分片包干负责。

各村(居)由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全体村(居)干部参加,并分片包干。

调查员队伍的建立。各村(居)应按不多于300人一个调查员的要求配备调查员。调查员必须符合工作认真、字体端正、熟悉调查组人口情况的要求,最好是退休教师、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

每村(居)落实数据录入人员一名,必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电脑操作熟练,工作责任心强。

2、时间部署。

年初初步建立人口管理信息工作制度,基本完成全员人口信

息和流动人口信息的采

镇制定方案,组建领导班子,选调信息采集员。

完成信息采集。

完成数据录入、修订,并初步运行。

健全完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各项制度,正常运行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成人口数据库,利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开展相关分析及宏观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3、考核奖惩。

镇建立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区镇对各村(居)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进行百分考核,得分95分以上为一等奖,90-94.9分为二等奖,85-89.9分为三等奖,85分以下不得奖。其中信息采集工作占60分,在11月20日前完成并通过验收的此项工作占60分,在11月20日后完成的,每迟一天扣1分。信息质量占20分,主要考核数据项登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人口信息登记表的工整性和美观性;信息录入占20分,要求做到及时录入,准确无误。具体以区、镇考核登记为准。

这次调查采取以奖代补,根据考评总分、评出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500元、三等奖2000元,一等奖不受名额限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建设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是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是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各村(居)一把手要高

度重视此项工作,把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各村(居)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制定规范,认真实施。

各村(居)要按照省、币、区、镇的统一要求,结合各村(居)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步骤,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立即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录入、审核、上报工作,把人口信息、采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采集信息准确率。

3、强化质量,加强监督。

信息质量是系统的生命,建立数据评估制度。镇对上报数据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切实把好质量关。定期进行各种抽查,检查并考核系统质量。

4、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13.现代护理信息系统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发展的要求,探索一条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工作质量的新路。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探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以此来实现财务数据的资源共享和综合运用,不断改进财务监管的方式,解决人员不足与管理任务重之间的矛盾。从二○○二年底开发设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开始,经过三年的实践,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财务管理由账务处理向综合管理转型,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

一、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财务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等有效技术手段,对财务管理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运作情况的各类数据、报表等信息资源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减少和防止各类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发生,从而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但是,财务信息化必须适应单位的具体实际。不同类型的单位,对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脱离实际的做法,只能事倍功半,弄巧反拙。

因此,我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实际提出了软硬兼施、标本兼顾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思路,并按照这个思路规划系统财务信息化工作。软,指计算机软件;硬,指计算机及其设备;标,指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本,指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具体说,我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既要根据工作需要开发设计软件,又要立足高标准、适度超前配备计算机硬件;既要针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薄弱环节,实行“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又要立足长远、着眼今后,搭建系统财务管理综合应用的平台。按照这个思路,我局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实施财务信息化,使财务管理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纳入信息化管理之中。

(一)建立全市财务集中管理系统。

我局在考察华东各地工商系统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论证,决定借鉴江苏省工商局的经验,依托全市系统内部基础网络,选择先进的用友nc财务应用软件,搭建全市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实现财务远程即时监控、瞬时响应,使系统财务资源信息共享、监管到位。

为建好这个基础平台,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需求分析,根据本系统的会计核算层级和预算管理模式,采取了财务数据大集中和财务账套大统一的做法,全市系统各单位的会计账套全部集中到市局信息中心财务专用数据库中,各单位原有管理、审批权限保持不变。尽管去年系统经费十分紧张,我局党组非常重视和支持这个项目的实施,专门挤出部分已落实用途的信息化建设资金。同时,还按照适度超前的标准,设立了财务专用服务器、构建了财务专用网络,还为全系统各单位财务主管会计配备了手提电脑。

我市工商系统nc财务集中管理项目从去年9月开始启动,今年1月起正式运行,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接下来由财务科进行详细阐述,这里不重复了。应该说,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实现了财务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取得了两个加强、三个提高的成效:一是加强了对下属各单位财务管理的力度和深度。该系统实现了全市系统财务数据的完全集中,使各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均在市局的实时监控下。市局可以随时开展网上检查和审计工作,任何违规问题均可以在事中发现并及时进行整改,实现了财务的动态管理;二是加强了系统预算管理。该系统实现了全市财务处理的大统一,促使各单位财务口径一致,市局将需要预算控制的经费,如接待费、设备购置费等,设置预警线。凡达到或接近预警线,系统将发出预警,使预算控制和管理真正具有现实意义。三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该系统的建立使全市财务形成一盘棋,市局能够充分施展经费调控艺术,逐步提高系统资金绩效,盘活全局,为我市工商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四是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该系统实现财务资源信息共享,各类报表将实时汇总和自动生成,使以前需要反复修改的报表统计工作可以高效率完成。工作效率的提高,使财务人员可以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综合管理和资金调控上,为局领导当好理财参谋。五是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该系统实施的前后必须经常进行操作培训。而这种培训不仅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而且还提高财务人员账务处理的能力,有效增强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标准化意识,促进了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的信息化应用。

在工作中,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等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按照工作的要求,我局尝试对固定资产管理、基层工商所报账管

理、收费管理等财务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造,建立了信息系统。

1、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系统固定资产的管理,我局开发设计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这个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具有固定资产录入、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涵盖固定资产处理的各工作流程,可打印输出固定资产的卡片、标签、领用单、验收单和分类、明细报表等,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

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保证了固定资产安全、可靠。今年,我局还进一步优化了固定资产数据库,使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实现网络即时监控和远程管理,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基层工商所报账管理系统。在理顺市县一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局将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把规范基层工商所财务管理纳入今年的工作重点。通过调查研究,我局发现基层工商所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基本实行手工操作。由于基层财务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导致绝大部分工商所的报账工作不统一、不规范。为此,我局根据系统实际,按照操作简单、记录方便、高效实用的原则,自行开发设计了基层工商所报账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实现工商所——县局——市局三级连通,并具有自动汇总、自动出账、自动上报报表等功能,使以前较为复杂繁琐的手工记录日记账、统计报账表格,变得仅需点鼠标和录数字就可完成。现在该系统正在进行调试和在部分工商所试运行,待成熟后,将推广到全系统所有工商所使用。

3、收费管理、收费公示系统。为抓好收费工作,做好收费方式的改革,我们根据系统各单位所在地银行的设置情况,由各单位和银行联合开发了收费软件,建立了适应各地需要的银行收费扣费系统,使收费工作基本由银行完成,促进了基层工商所的管理方向由收费向执法转变。同时,围绕收费数据库,还统一设计了收费公示系统,使全系统所有工商所利用电脑触摸屏实现了收费结果公示。

4、安装网上银行系统。为了实时监控下属各单位的银行账户资金使用情况和收费过渡账户管理情况,我局与建设银行合作,安装了网上银行系统,把系统所有在建设银行开设的账户全部纳入监控。通过这个系统,我局可以在办公室随时调出各单位的账户资料,审查各单位的资金日常运作情况、资金结余情况、收费上缴情况,使全系统的资金流动完全呈透明状态。使用这个系统后,全市系统在银行账户、收费上缴上的不规范做法基本杜绝。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财务信息化不仅仅是会计电算化。

早在本系统垂直管理时,系统就应用了会计电算化软件,而且使用的效果还比较理想。因此,一谈起财务信息化,很多人都理解为就是会计电算化,从而产生既然有了电算化软件,何必多此一举再搞财务信息化的想法。其实,会计电算化只是财务信息化的其中一个方面。将会计电算化等同于财务信息化,是以偏概全,是片面的理解。会计电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之一。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信息化还要求把财务管理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其中,这样才有利于财务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因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跳出会计电算化的思维定势。

(二)财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财务管理涉及单位的方方面面,财务信息化建设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广泛的范围。如果把财务信息化孤立于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信息的整合。另外,财务管理各个环节也必须统筹起来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否则各信息子系统将成为“信息孤岛”,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财务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财务工作需要合理规划,统筹建设。这样,财务信息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财务方面的“erp”应用。如果本系统的企业注册、监管系统与收费、票据系统关联起来,人事管理系统与工资发放系统关联起来,执法办案系统与办案经费管理系统关联起来,等等,我们各项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效将有质的飞跃。

(三)财务信息化必须实现“人脑”与“电脑”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牵动心灵的声音开头下一篇:十五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