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感想心得(10篇)
1.中国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感想心得 篇一
一直想着尽早能够将自己上这门课的心得写下来,但是各种考试与论文,以致今天才能成稿。
上您的课,如果说是一次学院给的机会的话,其实更是黄老师您给我们这些学生的机会。能够听到您的课,就足以让自己感到很知足。因为与您的接触,除了在学习上给我们无限的帮助与指引外,还能给予我们更多在学术道路上的指导。您的指引,更多的让我感到了学术这条道路的深邃。您的指引,也激发了自己内心对更多学术和知识的渴望。
首先,虽然自己本科学的专业是农经,但是并未真正的投入到这个专业中,学术于自己依然是比较陌生的事情。老师身上最大的光辉在于,给予我们无限做学问的启发,您的严谨,做学问的态度,对待后辈学生的谆谆教导,您课堂上的魅力足以给我们以鼓励。还记得某一门课上您对当今做学问的后辈们发出了感慨,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您内心那种对我们的期望,对学术界的期望。
其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我从未接触的。那些本经典著作,启发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经典著作的研读,除了可以让我们学到经典的理论知识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书中那种严谨的写作方法与学术态度,而这些也是对我们的鼓舞。同时,黄老师在给予我们这些书的同时,还交给了我们阅读学术著作的读书方法。这样,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就会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读书笔记的书写,一方面让我们对这些著作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记忆与体会,加深我们对理论的记忆与理解;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可以加深对理论要点的思考,在阅读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在读书的过程以及做学术的过程中,黄老师教导我们要突出一种历史感与真实感,告诉了我们学问一定不能浮夸,一定要有真正的经验证据。
最后,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课程之上的同学们的思想与学习态度也让自己自愧不如。课堂上同学们流露出的思想光辉也值得我的学习。
总之,这门课程给予我的影响与感受远远不止以上部分。从这门课程开始,我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一步步接近黄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同时,要祝黄老师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2.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感想 篇二
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关键,确立目标、发奋努力、追求成功在此一举。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立足教材,分析对象,来适应初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教材是初中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课程改革其实质就是教材的改革,只有使用了好的教材,才能获取好的教学目标,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通过培训学习,我体会到要上好初中语文课,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为了适应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初中语文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初中语文课程的要求
按照新的教改目标要求,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初中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有创造性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宽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采用目标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设计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按照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情趣爱好为出发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有内容和有方式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初中语文与他人交流,发展用初中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阅、交流和互动等方式,学习并使用初中语文,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三、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把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重视学生学习初中语文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要注重过程,区别对待,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初中语文及其文化、对初中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初中语文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四、加强策略指导,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设计提问的活动,让学生们先讨论,再解决,共性问题全班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以求做到共性统一,个性张扬。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五、体现课改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应在新课程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我们的初中语文思维教学,用浅易的初中语文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初中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用初中语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初中语文思维。
六、合理使用教材,做到教师与教材的和谐统一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信息媒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现行的教材极富德育意义,它图文并茂,每课时无不渗透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寓德于教,引导学生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是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应该对学生怀抱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3.英语词汇学课程心得感想 篇三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往往存在着大量的生词记不住、众多的语法难理解、学习兴趣和信心下降等不能适应的现象。其中大量的词汇记忆让学生望而生畏,难以突破,成为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瓶颈。
经调查,初中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易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掌握教材的一词一义,忽视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有些学生考试丢分不一定是单词背得少,而往往是记得不够细致、不够精确。二是重视认词,忽视辨词。不知道这个词与其他词,尤其是与其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区别。三是重视词义,忽视使用。一个句子、一篇文章不是词的简单组合,它要求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一种协调。记忆单词重要,掌握单词的用法更为重要。四是思维拘泥,变化不够。一个词稍有变化,马上就不识庐山真面目。比如,practice是“实践”,形容词practical的意思是“实际的,实用的”,而副词practically除了有“实际地,实事求是”的意思,还有“几乎”的意思。五是记忆机械,灵活不够。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的运用是活的。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词汇学习又将面对两个更大的“拦路虎”。一是词汇量急剧增加,《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级)要求学生学会使用 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也就是说,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单词、词组由初中不过三四十个增至高中的七八十个。二是由于缺乏语境,词汇的学习陷入了“学了就忘,忘了再学,再学了又忘,直到让多数学生失去信心”的恶性循环的怪圈。据一份调查报告反映:在影响阅读效率的十个因素中,“词汇量”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因素。
鉴于此,确保初、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顺畅衔接就成了高一新生入学后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引导学生夯实词汇学习的基础。
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是新阶段的起点,而是基础阶段的继续。所以,我们就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地解决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夯实词汇学习的基础。巩固初中所学单词。初中的单词量虽然不算太多,但却是最基本、最常用的。
二、引导学生掌握词汇学习的策略
高中的词汇学习更注重对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更注重表达的灵活性和恰当性;高中的词汇教学更重视语篇的支持,重视文化的影响。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寻求新的词汇学习策略。词汇的记忆和运用的掌握方式很多,但是对于不同的单词,各种技巧的适应性不同,每个同学记忆单词和掌握用法所习惯使用的策略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本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单词总结了相应的几种词汇学习策略。
1.利用构词法记忆单词
高考题中会出现大量的派生词、合成词和词汇的转化,而且不作为生词处理,不加注释,而许多学生不会从构词法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词汇,给阅读带来很大的障碍。有研究表明,通过3000个单音节词和1000个左右的词根词缀相组合,就能解决大家一生的词汇问题。
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三种:派生、合成与转化。派生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新词。词缀分为前缀、后缀。前缀加在词根前,后缀加在词根后。前缀多改变词义,后缀多改变词性。因此利用派生法,我们可以组成同根词、同前缀词、同后缀词等构词系统。因此,学生只要弄懂词根的意思,分析出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记忆更多的单词。利用合成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词。一般的合成词可根据原词的意义判断出其大概意义。利用转化法,把同一个单词由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此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一个新词。构词法是记忆单词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这往往是学生最容易疏忽的地方。
2.利用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
词汇的语境指单词在毗邻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中所处的环境。研究发现,语境对于词汇的学习十分重要,因为知识的储存总是通过与其他知识建立某种关系而进行的,总是通过一定的语境来实施的。由此可见,词汇学习是以语境为依托的。比如,人们习得第一语言时,词汇学习多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词汇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会失去生命力,不知所云。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利用语境学习是词汇学习的主要途径,语境可以给学习者提供目标词语的意思及相关信息。词汇学习就是利用语境所提供的这些信息,定位目标词的词性,弄清目标词的搭配,理顺含有目标词的句子与毗邻句子的关系,从而掌握目标词语。例如:Security marking your bike can act a deterrent to a thief. It can also help the police find your bicycle. It should be clearly written and include your postcode and your house or flat number. This will provide a simple way to identify your bicycle.根据“act a deterrent to a thief”所处的语境,我们不难猜出其大意,即:stop someone stealing your bicycle。由此可见,“deterrent”的意思是起制止作用的(事物);遏制的(因素);威慑的(力量)。
4.中国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感想心得 篇四
仅仅读了本书的第一章,我便默默地长舒一口气,原本兴致勃勃的情感被截了一大半,本想放弃但又转头细想:今天这是教材上点明要读完的书,我轻轻地抚摸皱起来的眉头,无意中看到一段文字:朱光潜不光是读有趣的书,还要硬啃那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估计就叫做啃着啃着自然就啃出滋味来了。
读完整篇文章,似乎对乡土社会有所了解了。本书开头就注重写中国的乡土,后面转化为写乡土的中国,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一点是感同身受的,正因我们的民族确实和泥土分不开。在中国,从女娲用泥土造人的传统神话故事开始,到历代的引起社会轰动和反思的农民起义,都与泥、与土分不开。“土”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身上的烙印,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的东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便能提示我们乡土社会以农民为荣。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受“私”的影响,费孝通先生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在《差序格局》这一章中,作者一步一步地推到“差序格局”,个体的行动在差序圈层中展开,呈现出自我主义的风貌,格局如同水面上放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在“推己及人”的波纹式社会结构中,也构成了维系人际关联的道德要素。
“家”在这本书中意义非凡,在这本书中,“家”通常指的是父亲一系,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小家族”。家庭与家族有所不同,在中国社会的家庭关系中,重要关系是父子关系,是婆媳关系,然后才是夫妻关系。男女之间存在着鸿沟,中国人在情感上的矜持和保守也是在这种社会格局中养成的。
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中国不是一个法治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个社会的秩序,正因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乡土中国的“礼”靠社会传统来维系和传承。
在《礼治秩序》中,最令我感触深的话语便是:“残酷与否和合礼与否无关”。”礼”背后靠的是传统,在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人们逐渐对传统愈发敬畏,而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追究,又带有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便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仪式”了,所谓“礼”便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相比之下,法律是强行限制人的行为的,而道德是整个社会所支持的、默认的。
作者费孝通先生认为,薄弱的基础决定了农业社会不能建立强大的权力帝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也构建不出西方式的民主社会,乡土中国在人民实际生活看是松弛的,是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力的。在乡土社会,亦有一种发生在长幼之间很强的“教化权利”,该种权利保证文化传统的延续。
在乡土社会中,血缘关系决定了社会地位。在稳定的社会之中,血缘又推而广之为地缘。在群体内部,人们靠人情往来,这样就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在本书的最后两章,作者认为,乡土社会的稳定是相对的,但是乡土社会的变化极其缓慢。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标志就是人们由欲望转向需要,现代社会由于变迁迅速,作为文化事实的欲望已经不足以解释人们和社会的行为,这时“需要”就产生了。
在读完这本书的一刹那,我忽然读懂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但这一次也是略懂一二,希望有时间再啃第二次,第三次。
5.党员干部学习中国梦心得感想 篇五
五四运动来中华民族命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当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在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同时,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品格。
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彰显新一代爱国青年的风采。
广大青年要用“严”和“实”的品格要求自己,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生活作风等,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对于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拼爹”、“啃老”等错误观念和现象,要时刻保持警醒,力戒“浮躁”心态。
爱国主义是指引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的光辉旗帜。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关重要论述,鼓舞激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昂扬奋进、书写新的青春 篇章。
一、青年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青年富有理想追求,渴望通过推动国家进步实现自身发展,青年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先锋力量。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广大青年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格。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突出主题。爱国,就是希望国家好,就是要全力维护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五四青年、一二·九青年、“延安路上人如潮”中的青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向科学进军”的青年,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奋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第一线的青年,在奥运会、抗震救灾、西部建设中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青年,以及当前在网络空间鲜明表达传播爱国正能量的“小粉红”身上,我们都能清晰而深刻地看到青春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清晰而深刻地看到中国梦是我国近代以来一切青年求索奋斗和各个时期青年运动的鲜明主题。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方向。近代中国,面对山河破碎、亡国亡种之危难,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各种各样的理论主张、政治力量先后粉墨登场又相继灰飞烟灭。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五四运动97年来中华民族命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在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青年都发挥着突出的先锋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许多党员,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共产党,决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是一代代爱国青年在血与火的历史考验中作出的坚定抉择,也是引领青年爱国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障。
坚持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相统一,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逻辑。青少年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爱国主义的基本前提在于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培养爱国情感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爱国情感是否牢固,还需要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国家发展顺境与逆境等考验,只有经过砥砺、经受住了考验,切实坚定了强国志向,爱国主义才能真正成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报国是爱国主义的落脚点,只有对国家的进步发展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爱国才不会成为空话。从革命时期勇于冲锋陷阵、建设时期勇赴艰苦一线、改革进程中勇挑重担的无数爱国青年身上我们都能发现,培养爱国情感、砥砺强国志向、付诸报国行动,三个环节层层相扣、相互影响,这是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
二、当代青年要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品格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当代青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在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同时,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品格。
当代青年爱国要牢固树立“三个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我们党和人民90多年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自觉维护、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维护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广大青年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受益者、生力军和希望所在,要自觉从历史经验中受到启迪、从国家发展成就中受到鼓舞、从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前景中受到激励,勇于同历史虚无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潮以及敌对势力对我进行“颜色革命”等图谋作坚决斗争,牢固树立“三个自信”,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广大青年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对以同志为的党中央的信赖、信念和信心,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奋力开辟更为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代青年爱国要积极走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列。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思潮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方方面面的人们行有依归,让全国各族人民确立起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凝聚成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深刻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要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彰显新一代爱国青年的风采。
当代青年爱国要大力强化奋斗精神和严实品格。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我们的国家、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到今天的繁荣发展,靠的就是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物质生活条件越改善,青年就越需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挑战,越需要牢记奋斗成就人生这个价值观念。广大青年要用“严”和“实”的品格要求自己,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生活作风等,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对于社会上一些享乐主义、“拼爹”、“啃老”等错误观念和现象,要时刻保持警醒,力戒“浮躁”心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大青年要坚定信心,主动适应、积极融入新常态,以奋发有为、务实进取的姿态,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
三、在新的时代书写新的 篇章
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共青团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一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奋勇投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积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优秀业绩。宏伟的报国志向,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积跬步”来实现。要大力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争做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能振兴行动”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各行各业青年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竞展风采。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踊跃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向创新创业要质量、要动力。青年最勇于解放思想,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要深入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创建、青年返乡创业行动、“五小”创新创效活动等工作,引导青年积极走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的前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聪明才智。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扶贫攻坚。创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激发青年投身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推进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同时,要着眼于精准扶贫,深入实施“扶贫攻坚青春建功行动”,为打赢扶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积极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促进网络强国建设。青年是网民的主体,我国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80%、网络从业人员的80%。要引导组织广大团员青年义不容辞参与网络舆论工作,深入开展“青年好声音”、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争当中国好网民等活动,大力弘扬网络正能量,促进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加强互联网团建、网络青年人才联系服务等工作,积极开展“网络青年新锐”推选等活动,更好地发挥青年在网络强国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引导组织广大青年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深化“民族团结代代传”、百万各族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等活动,引导各民族青少年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发认同。深化内地杰出青年赴港澳交流、港澳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海峡青年论坛等活动,增强港澳台青少年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读《寻路中国》心得感悟感想 篇六
继续读下去,当何伟将中国驾驶员的各种鸣笛方式归纳为“负责传导驾驶员的本能反应”的神经学语义系统时,我哈哈大笑。
这一段是如此写:一下短促的“毕”声,用以引起注意。连续两声“毕-毕”表示愤怒。如果是一阵特别悠长的“毕————”声,那代表着驾驶员遇到交通拥堵了,他已经没有边缝可钻,正巴不得路上所有的人和车统统消失。如果有“毕————————”声回应,说明他们动弹不得。另有一种略带口吃的“—毕—……—毕—”声,代表着驾驶员除了痛苦就再无别的感觉。还有一种事后才摁一下的“——毕”声,这一般是新手们的做法,他们通常反应迟缓,还没来得及摁喇叭,刚出现的状况就已经自行化解。
我即刻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将是比旅游散文深刻数倍的事,而这种深刻,也将从这些无意义、甚至好笑的碎片中整合出来。《寻路中国》最终能够勾勒出中国这十年发展的一条脉络,功劳几乎全要归功于类似的琐碎细节。譬如这套“喇叭语义系统”,好像是作者随意的观察与幽默的表达,但它与书中的内容暗地里有广泛地联系——中国汽车爆炸性的增长过程与城市道路建设的无能为力导致了拥堵时的喇叭声,在这场增长跃进中,有国民收入增加后的自觉意识,也有政府刻意的刺激。国外汽车公司从八十年代的无所适从,到新千年慨叹“钱太好挣了”;国内类似奇瑞的公司,从购买国外过时发动机生产线起家,依靠“抄写”设计制造廉价国产汽车并以此获得巨额财富。
在书中第二部“村庄”中,何伟以他观察到的各种生活细节描述了一个京郊农民魏子淇的生活轨迹。魏子淇一家从贫困到小康,原因之一便是汽车年代的到来,城里人将驾车郊游作为时兴的生活方式去追随,魏子淇改造了自家的屋子,使之成为一处“农家乐”,提供农家菜和住宿,他在几年内便获得了比以前种地多几倍的收入,而他在有钱之后,终于也要买一辆车以作为自己的地位标识。
与汽车问题紧密相关的是道路问题。作者何伟写本书第一部分“城墙”时,租了一辆本应是越野之用然而却设计成“city special”的切诺基7250,顺着长城遗迹,经国道、省道、乡间小道这些非高速路从北京一路向西驶去。第二部“村庄”,何伟则见证了乡村道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些路几乎全为了将城里人引入乡村,并带来经济繁荣。第三部“工厂”里,何伟开始描述高速公路全面铺开的年代,他顺着浙江的高速公路一路开过去,路旁布满了各类工厂,而他采访的其中一间胸罩调节环厂,正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标本,他笔下那些鲜活的老板、中层技术工人、刚刚出来找工作的未成年女工,撑起了这些经济体。
看《寻路中国》时,我沉迷于作者笔下那些中国人、那些最底层人民这十年迅速流变的生活状态,并未注意到“道路”在书中的脉络。掩上书,作者驾车行驶的那些道路开始在脑海中清晰起来。这些仿佛巨型魔术一样铺设出来的城市道路、乡间公路、高速路,将亿万中国人带到不同的地方,将农民的土地与老式生活状态彻底瓦解。这些道路建设的伟岸成绩,由专政者在发展压制一切的观念下,花费巨额资金刺激出来,击垮了中国本来存在的一切其他观念。而中国就是这样继续向前,继续“在路上”。如此一看,书名“Country Driving”真不能再贴切了。
极可贵的,本书作者没有武断地将中国整体的险恶发展状态怪罪到任何人头上,他也没有怪罪中国政府。他在具体的生活中发现,如今的可怕状态很难说有一个具体实在的魔怪在作祟,或者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魔怪的组成部分。
“村庄”的故事中,魏子淇起初说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他在一开始也的确如任何一个勤恳的农民,勉力经营自己的生活,后来他主动入了党,参与村级政府的议事,因为他知道这个身份会为他的农家乐经营带来实际的好处,他有村委会的支持,于是从银行贷到款扩大经营。“工厂”的故事里,那些温州老板们与官员们在拉关系上的互动,全部主动得没有一丝抱怨,而中华香烟和茅台酒这些礼品的流转,代替现金成为关系结构中的硬通货币。“工厂”这一部分中,何伟还提到了一个希望找到外国媒体曝光不公的生意人,他与一些镇民一样,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而被迫搬迁,却没有得到公平的补偿,他相信那个大坝的融资有严重的问题,并与政府做着斗争,但同时他作为一个地板砖销售商,又在搬迁新镇的工地里做生意并获得利益。
何伟没有批判他,因为他相信这至少是国人弄清真相与基本问题的起点,而解决问题的动力正是经济。他清晰地指出:“中国需要发展到某个点上,让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都感觉到,这样的体系对他们获得成功已经形成了障碍。不过,这种情形还没有发生,即使在高速公路出口的小城镇里也没有发生,因为他们仅凭着卖几块地板砖也能赚到大钱。”
也就是说,人们既觉得不满而抗议,但他们又能想尽办法绕过障碍获得丰厚的利益,所以没有人真的想为真正的改革做些什么,而是在现有的恶魔般的体系内继续钻营着。这种矛盾的漩涡处处可见,譬如造成“喇叭语义系统”的原因——城里人他们一方面振振有词地辩论应该如何行车更文明,另一方面上了路就和别人一样刁钻地冲撞,理由当然充分得很:不野蛮一点,在城里是开不走车的,而野蛮地将车开起来,也是一种胜利。
或者人们一方面痛骂政府,另一方面自发地组成了国考的大军。又或者一方面做一个口头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以这种名声博取良好的生活条件。这些情形,为数众多,千篇 一律,司空见惯。这种矛盾漩涡令我们失去了洁身自好的可能,毕竟,连出家的地方也都一片乌烟瘴气,和尚一边念经,一边收着香火钱来办公司。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何伟带来的新闻写作方法。他像魔术师一样把自己观察到的种.种细节粘合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担忧、却并非漆黑一片的中国图景,最重要的是,我看得到有生命力的人。我一度想,是否因为他是个外国人,未曾卷入国人的真生活,才得以如此客观地描述我们的当下。但似乎又并非如此,像《南方周末》、《新世纪周刊》、《凤凰周刊》等等做深度报道的报刊,也都尽量以详尽的调查,将许多问题揭露与展示出来。但他们的文章缺乏令人感动的魔力,不是将细节堆叠得毫无生命力,就是观点并非从细节中来、而将细节强行纳入预设的观点中。我看完他们的报道,总是看得到问题,看不到人。现在国中即便是最好的新闻报道,也还缺乏对具体的人的关怀,太注重对不公事件与观点的关怀。
正是何伟描述的这些生动的人,让我觉得我可以更加不相信《新闻联播》,但我也确认了另一样早就在警惕的问题,即我也不能全然相信门户网站的新闻全面负面化。这种负面新闻的排列在当下有令执政者警醒的意义,这些网络编辑们努力地让我们看到官媒之外的真相,这是极可贵的。在官媒把持主要传播渠道的时候,这些门户网站的斗争是抵抗1984状态最有力的武器。
而我们自身要做的是,避免每天早晨起床看到这些新闻就觉得自己深陷于一个恶毒的世界。这会让我们忘记了真正经历的生活,忘记去体察事情运行的真正缘由。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忘记我们自己乃是造成这个恶毒世界的一份子。
7.中国合伙人的观后心得感想 篇七
#中国合伙人观后心得1#
共同体的运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危机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不可避免,所以让共同体存续最重要的不是预防危机,而是让共同体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共同体的修复能力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
传统的中国人讲城府,爱面子,不喜欢轻易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在合作前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披露出来,那么共同体就会产生异化现象,从而使共同体的走向偏离成员的人生梦想。成东青、孟晓骏、王阳在合作新梦想时就是如此,他们相互之间根本不知道参与新梦想的真实动机和目标,三人直到决定分道扬镳时才说出实情,尤其是孟晓骏在美国的遭遇。设想如果他们在新梦想成立之初,就将这些真心话全部说出来,并作为制订政策的依据,我想要么没有新梦想,要么不会有危机。
王阳在其婚礼中告诫大家“不要和朋友开公司”,其实很有道理。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朋友更是熟人中的熟人。所以朋友间的合作总是偏重描述愿景,而忽视规则。其实规则像蓝图一样,是促使共同体成员都朝着推动共同体目标实现的方向进行选择的机制。所以,规则必须事前制订,而不是在危机发生时。如果危机来临再去制订规则,那么规则不管如何制订都将使至少一方的预期受挫,从而破坏了共同体存续的根基。
当然即便合作之初有了规则,也未必总是相安无事,如果规则缺乏预见性和没有规则后果同样。所以,应当由精英成员作为规则的设计者,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这样的能力。另外,有了好的规则,还要设法提高改变规则的成本,朝令夕改同样等同于没有规则。
不过,没有契约精神,再好的规则都形同虚设。
《中国合伙人》有点像当年的《非诚勿扰》(电影),故事虽然平凡,但涉及的问题深刻,因此能够引发大多数人思考,尽管一部电影不能给我们有效的方法,毕竟发现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
#中国合伙人观后心得2#
《中国合伙人》讲诉的是80后的创业者“新梦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愤青“佟大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鳖”黄晓明有“高考失败,泡妞失败,教书失败”的不平,“海龟”邓超则遭遇“出国受挫,事业受挫,野心受挫”的尴尬,“愤青”佟大为历经“姑娘走了,兄弟走了,梦想走了”的悲剧,但他们最终携手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青春的年纪总会豪言壮语,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梦”来标榜自己,觉得有梦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现在,看着书里、电视里、电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现实的利刃终将我曾经的个性,冲动,自信等都抹平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仅存的只是那廉价的自尊心。所以,当我们被周边的环境同化的时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实的自我,不做作,不浮夸,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护”得太好,束缚、没有自由,没有获得应有的追梦的机会,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笼里没机会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当我看到成东青跪着求自己老母亲借钱供自己第三次高考的桥段时,我才意识到是我错了,是我自己没有去努力争取属于我的机会,是我自己放弃了。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有两句台词:“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当你在梦想的前进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经走在了成功的笔直的大道上”;“你只有在纽交所敲钟的时候,才会开始得到他们的尊重 ”。成功的动力有很多种,但是否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前进动力非常重要。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将会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我自己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我想这应该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最根本的出发点。
观看此片之后,我自己的内心也在不停的拷问着自己:“我坚持过自己的梦想吗”?影片中成东青失败了两次,跪着求母亲再给一次机会;用旧版词典学英语学出来的日式英语被人嘲笑的时候,他可以秉烛夜读,坚持读了800本书;他不畏惧病魔,不放弃自己心中所爱,最终赢得自己的爱情;为了与美国人辩论,出国前一个晚上就背好了相关法律。但当我曾有过像成东青的境况时又是怎么做的?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什么?
#中国合伙人观后心得3#
梦想是什么
梦想是什么?
这似乎是一个不老的问题,从小到大不知听过多少遍了,从最初的懵懂孩童到如今的青涩少年,梦想随着时间而改变,童年时代的高瞻远瞩被岁月寸寸消磨,不是因为斗志消沉,动力低弱,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变得现实了。妈妈曾不止一次对我说:“总有一天,你会被世界磨平棱角,对着你讨厌的人微笑,没有人是独立的存在,他们都必须融入集体,物竞天择,环境不会迁就你,只有你学着融入环境。”是的,世界太大,也许终有一天,我同样也会挂上那一成不变的厌恶微笑,梦想是什么?那时怕是已经忘记了吧。虚无缥缈的梦想,于我而言,不过是几个熟悉的名词,甚至只是两个稍微熟悉些的字眼。
下午因为实在闲的无趣,在网上随便点了一个以前听过,却没时间看的电影来打发时间,然而一个多小时过去后,眼睛莫名的有些酸涩,不是撕心裂肺的悲伤与热泪盈眶的感动,只是有一种微妙的震撼,在不经意中击中了我的心房。
一个默默无闻的土鳖,一个年轻气盛的知识分子,一个浪漫的愤青,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陌生人,被命运的网交织在了一起。在时代激流中,成东青和王阳的美国梦被无情的现实破碎,孟晓俊在美国受尽欺辱,辗转数年仅换来美国梦的破碎,齐力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新梦想,将三人仅仅的绑在了一起,本以为苦尽甘来,却又是一番苦难。以前便看过许多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电影,《致青春》,《匆匆那年》……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前,我一向将电影定位于娱乐消遣,偶尔从其中领悟一些道理,然而却没有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能让我对梦想产生新的认识。
记得电影里有句话:“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真正能将梦想坚持到最后人很少很少,我也从未如此理解这个问题,小学到初中的素质报告册上,梦想一栏永远填着一些显而易见,但人们颇为赞誉的职业,不高不低,中庸到遣散了我对梦想最后的热情。很多人皆是如此,太过艰难的梦想接触不到,索性放弃,但其实根本不是触碰不着,只是担心同学会笑自己好高骛远;而太过低俗的梦想又不想触碰,害怕大家对自己梦想的否定甚至鄙夷,久而久之,他们在苍茫世间沉沉浮浮,早已忘记了幼时最珍贵,最诚实的梦想。
一纸素笺,一笔淡墨,将梦想写在光阴尽头,任时间流逝,看梦想在流年中绽放成花。
#中国合伙人观后心得4#
青春与梦想,创业与奋斗,伤感与怀旧,爱情与友谊,喜怒哀乐,聚散离合,每一个元素你都能在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中找到,每一个元素都有可能成为触动你感情之弦的拨片。无需拿它和《致青春》做比,青春岁月尽管波澜壮阔,却如昙花一现般湮没在终将成人化的价值观中;无需管它是否是中国版《社交网络》,我更看中的是它如何在中国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更不用去关注它的故事原型是否来自现实,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你只需要把你的心弦交给电影,让它带你去寻找可以触动它的那些对白和场景。
三个合伙人,一个土鳖、一个精英知识分子、一个浪漫骑士,三个各走极端的人在同一所大学碰撞出了非一般的友谊。
按理说,后面两种人是最有可能实现他们抱负的,但最后成功的掌舵者不是那个自信爆棚的精英海归孟晓骏,也不是那个外表俊朗泡到美国妞儿的浪漫诗人王阳,却恰恰是那个农村出身自卑懦弱的土鳖成冬青。
成冬青是一个出身农村,脑子还不灵光的一个“土鳖”形象,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内心深处有隐隐的自卑感。虽然没见过世面,但是男人的审美却是与生俱来的。成冬青邂逅“女神”苏梅,开始了“李雷和韩梅梅”的爱情故事。成冬青的爱情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她在出国前一晚,把我给睡了”。这段爱情铸成了成冬青心头的念念不忘,却不曾回响。苏梅嫁人了,嫁的却不是成冬青。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开始就害怕失败。”成冬青当初在给他寥寥无几的学生讲这句话时,眼神里闪着一道从未有过的光。“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的初次回忆的青春。”就像罗大佑歌声里唱的,当年挂在嘴边那个狂热的梦,多数人在时光的洪流中遗失了。但是那个“2b青年”成冬青却将梦想描述成坚持并让他感到幸福的东西。
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即便你没有经历过这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屌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屌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中国合伙人观后心得5#
我一直不太喜欢看电影,总认为电影的节奏太快,我的思维跟不上,所以总是把电影拒之门外,直到那天无意间看了《中国合伙人》的宣传海报,三大“帅锅”装扮得极为特别的造型引起了我的兴趣,在网上搜索着看了一遍,有点意思,有些地方没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后来想想,之所以会这样,都源于片中很多触动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在新中国这30年间大变革背景下,三大“帅锅”为改变自身命运,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更可以形容为这部影片是在这激荡三十年中关于一个土鳖,一个知识分子,还有一个浪漫骑士的“中国式成功”故事。
孟晓骏、王阳和成东青是那个时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们中,一个是自视甚高、锋芒毕露的海归后代;一个是醉心诗词、风流倜傥的浪漫骑士;一个是不修边幅、默默无闻的一大土鳖。正是这样各走极端、格格不入的三个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谊,并创下一段“神话”故事。无论是最初的合伙还是最后的分歧,片中最动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临着重重考验,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还有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来,共同面对新梦想的困境。时间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曾经热烈的感情变得冷静,也能让热血的友情变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给你唱《海阔天空》,你迷茫了听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么变,我们失败了还是成功了都一起唱《光阴的故事》。
这也是一段关于青春的“血泪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过的经历。这部影片不仅带领观众回顾了青春的“血泪史”,更让观者找到了同故事情节中种种青春挫折上的共鸣。三个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让每一位观者或多或少地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的青春,谁都有过没落的时候,谁都有过爱恋的伤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这三个人物的身上都有着相应的折射,于是在他们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违的共鸣而被震撼。
在这部影片中,我觉得更出彩的还有一些经典的台词:“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一种幸福的东西”,“我们只有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我还很喜欢片中美国老太太的话 You are young, you can go far away from here, she will get stuck here。是的,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只有坚持住了,那些过往的伤痛才会成为闪闪发亮的光点!还有那句最戳人心窝的“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我们现实中总是让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击溃,于是忘记了曾经的梦想。然而梦想是最不该放弃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让它磨灭你的灵魂。
《中国合伙人》确实是一部让50后深思,让60后动容,让70后震颤,让80后楷模,让90后启迪的励志传奇大片。看完这部片子,有了一种“想去做点啥”的冲动,让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细细品来,不难发现它更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决定了你的前进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这是这部电影中人物创业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是的,梦想需要坚持,所以不论你是土鳖、是愤青还是海龟,都应该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去做梦、寻梦、追梦、圆梦,让我们一个个小梦支撑起我们的中国梦,这样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8.《中国战疫》观后感心得感想 篇八
镜头下眼里充满泪水和血丝的终南山爷爷,疲乏的李兰娟奶奶,还有那些一线的护士们被厚厚的防护服压的红肿的脸,每每看到这些眼睛酸了,眼泪总是忍不住 你们辛劳了!向你们致敬!随着“疫情“的严重,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军队 自愿者,赶赴武汉驰援,支援救治病人。还有那些一线的工作人员,你们也许是家里的顶梁柱,也许是那个孩子哭喊着:“我不管生病,我只要妈妈”,也许是比我们大一点的哥哥姐姐,父母的掌声明珠,每个人都各有不易,然而,每看到那短短的视频总是让人无法用感动来形容,愿无私奉献的你们平安归来!你们是最可爱最无私的人!感谢有您!
全国号召各地政府 企业 个人 物资捐助,还有那些不愿留下姓名的一般人,世界各国乃至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国的海外华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有来自陆军 海军 空军 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联勤保障部队 武警部队的医护人员。此时感觉到我们的祖国才是是最强盛的国家!相信那句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很快就会打赢这场战“疫“!我们岁月静好;系你们的负重前行。感恩!愿您们都平安!致敬!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9.中国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感想心得 篇九
这些红小鬼们像一颗颗明星,灼目耀眼。“他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头戴褪色的灰色帽,帽上有一颗黯淡无光的红星。但在这帽下的号兵却毫不黯淡,他有玫瑰色的脸庞、明亮的眼睛。你看到这样的孩子,你的心就自然而然地会热起来,像看到一个需要温情和朋友的勇敢的流浪儿。”这一颗灼热的、奋发向上的心,透过作者细致观察的眼睛与灵巧的笔触,让我的心和作者的心一起热了起来。
斯诺笔下的红小鬼经过千锤百炼的钢。年龄虽小,但已经历了千难万险的考验,炼就了坚定的意志,信仰无比坚定。他们不是妈妈的孩子,而是一个个老练的红军。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他当了四年红军,虚岁十一岁就加入了红军。这就相当于十周岁时,红小鬼就背井离乡,离开父母、亲人,跟随红军大进行长征,走遍了大江南北。而其意志因丰富的经历愈加坚不可摧。
“当时农民喜欢红军吗?”斯诺问。
“喜欢红军,你问?他们当然喜欢红军,红军给他们田地,赶走地主、收税官和放债人。”
从孩子气的、天真的笑语中,可以看出他对“农民喜欢红军”这个问题感到理所当然,甚至有些吃惊。不仅仅是这一位,每一位红小鬼都表现出了与其一样的信念。
“红军为穷人而战。红军是抗日的。为什么不要当红军呢?”
“江西是好的,甘肃也是好的。凡是有革命的地方都是好的。我们吃什么,睡在什么地方,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革命。”
斯诺笔下的红小鬼们像是红军的润滑剂,他们多才多艺,是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先锋队队员在红军里当传令兵、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挑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书记,甚至教员!”可见,正是有了他们,红军这个庞大的机体才运转得更高效。
10.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感想 篇十
20xx年12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五年级小学数学新课程培训” 活动,在前卫路小学聆听了天津市教研员王老师主讲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教法分析”报告,深受启发,令我感觉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王老师在分单元进行教材分析时,都从以下方面进行讲解: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包括《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四、编排上与旧教材的不同与联系;五、知识结构;六、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包括课时安排、例题讲解、练习处理和其它补充。王老师的讲解,传达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强化教材资源意识。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着眼于课程目标,对教学材料要深入理解、有机组织,应有所取舍、有所增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资源,如主题图、例题、练习等;另一方面要拓宽课外学习资源,如教师自己编写的复习题、巩固练习题、综合实践活动等,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高尚的情操、健康的心理、审美的情趣、求知的意愿、协作的意识等。
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情感与学习权力,倡导并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四因素的对话与交流,即: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意志,彰显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中国茶艺课程心得体会感想心得】推荐阅读:
茶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10-22
参加茶艺培训心得体会11-06
茶艺文化论文06-17
茶艺室建设09-10
茶艺概论09-15
茶艺教案教案10-20
茶艺展示活动方案10-05
茶艺考试评分标准10-19
学习茶艺作文300字07-31
茶艺实训大纲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