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泵投资项目建议书(共7篇)
1.混流泵投资项目建议书 篇一
项目名称:混凝土砌块生产线
项目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目 录
一、项目背景……………………………1
二、产品市场需求分析…………………2
三、项目建设方案及投资规模…………4
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4
五、经济效益分析………………………5
六、结论…………………………………7
五、经济效益分析
以双线投资为例:用地面积15亩,年产空心砌块6.8万m3(两班制日产232 m3,年产300天),出厂价90元/ m3。
1、成本核算
序号
成本项目
金额 (万元)
备注
1
原材料费
129.2
38元/ m3(生产1 m3砌块所有原材料成本
2
工人工资
18.9
21人两班制,承包管理,折算工资为900/月/人
3
水电费
9.9
平均耗电20度/小时,1元/度,耗水5吨/天,2元/吨
4
设备折旧
2.5
设备按10年折旧
5
模具及托板折旧
1.9
模具6000元/套,2套/年,托板21元/块,1000块按三年折旧
6
厂房及场地摊销
2.5
年租赁费2.5万元计算
7
开办费
2.5
――
8
不可预见的费用
1
――
9
销售费用
15
――
10
管理费用
5
――
11
合计
188.4
55元/ m3(每m3砌块的综合成本)
说明:区域物价不同及配比强度等级不同,成本价有所差异。2、年效益分析
序号
项目
指标
备注
1
年产销量(万立方米)
3.4
――
2
出厂价(元/立方米)
90
参考售价
3
总销售收入(万元)
306
产销量×出厂价
4
总成本(万元)
188.4
见上表
5
年利润(万元)
117.6
总销售收入-总成本
6
增值税(万元)
0
增值税即征即退
7
纯利润(万元)
117.6
――
3、相关分析
序号
项目
指标
备注
1
利润率
38.4
纯利润÷总销售收入即117.6÷306
2
投资收益率(%)
168
纯利润÷投资总额
3
投资回收期(月)
5
(固定资产投资÷纯利润)×12
4
盈亏平衡点(m3)
13333
固定费用÷(销售单价-可变成本)
从以上分析看,该项目投产后5 个月收回投资,年产销砌块1333立方米即可实现收支平衡,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4、敏感性分析:
根据惯例,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有必要对产品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即当产品成本提高10%和产品售价降低10%的经济状况。当成本提高10%时,则总成本为:188.4万元×(1+10%)=207.2万元;当产品售价降低10%时,则总收入为:306万元×(1-10%)=275.4万元,此时利润为275.4-207.2=68.2万元,敏感系数为:68.2÷275.4=25%.
1、成本核算
序号
成本项目
金额 (万元)
备注
1
原材料费
258.4
38元/ m3(生产1 m3砌块所有原材料成本
2
工人工资
37.8
42人两班制,承包管理,折算工资为900/月/人
3
水电费
19.8
平均耗电40度/小时,1元/度,耗水10吨/天,2元/吨
4
设备折旧及技术摊销
3.08
设备、技术均按10年折旧和摊销
5
模具及托板折旧
3.8
模具6000元/套,4套/年,托板21元/块,块按三年折旧
6
厂房及场地摊销
5
年租赁费5万元计算
7
开办费
5
――
8
不可预见的费用
1.12
――
9
销售费用
30
――
10
管理费用
10
――
11
合计
374
55元/ m3(每m3砌块的综合成本)
说明:区域物价不同及配比强度等级不同,成本价有所差异。各地资源情况不同,生产标砖每块成本0.07―0.10元,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及成本控制原则可配制成75号、100号、150号等强度等级。
2、年效益分析
序号
项目
指标
备注
1
年产销量(万立方米)
6.8
――
2
出厂价(元/立方米)
90
参考售价
3
总销售收入(万元)
612
产销量×出厂价
4
总成本(万元)
374
见上表
5
年利润(万元)
238
总销售收入-总成本
6
增值税(万元)
0
增值税即征即退
7
纯利润(万元)
238
――
注:单线投资,年产砌块3.4万立方米,年纯利润119万元。
3、相关分析
序号
项目
指标
备注
1
利润率
38.88
纯利润÷总销售收入即238÷612
2
投资收益率(%)
250
纯利润÷投资总额
3
投资回收期(月)
5
1÷投资收益率×12即1÷250%×12
4
盈亏平衡点(m3)
13333
固定费用÷(销售单价-可变成本)
从以上分析看,该项目投产后五个月收回投资,年产销砌块1333立方米即可实现收支平衡,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4、敏感性分析:
根据惯例,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有必要对产品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即当产品成本提高10%和产品售价降低10%的经济状况。当成本提高10%时,则总成本为:374万元×(1+10%)=411.4万元;当产品售价降低10%时,则总收入为:612万元×(1-10%)=550.8万元,此时利润为550.8-411.4=139.4万元,敏感系数为:139.4÷550.8=25%.
混凝土(空心)砌块
混凝土砌块为混凝土制品,其养护可以为自然养护或蒸气养护。成品28天后达到最高强度。
混凝土实心砌块为承重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分为承重砌块和非承重砌块。
我国3月1日实施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分为五级:MU20、MU15、MU10、MU7.5、MU5。而砌体的抗压强度则随砌筑沙浆和砌块的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空心砌块的空心率在20―50%之间。而本公司的产品经过国家质检部门的检测,完全符合这一标准。
空心砌块的块型分为单排孔、双排孔、三排孔、四排孔共四种类型。
本厂生产的砌块,以规格尺寸204×115×90为主,240×115×90为空心砌块,用于承重墙砌筑。
混凝土(空心)砌块有许多优点:
砌块生产免烧,也可免蒸,不烧煤,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液,只有轻微的振动噪音,减少了大气污染,纵合能耗比粘土实心砖降低30%,而且空心砌块交实心粘土砖节约近1/3的运输量。
混凝土(空心砖)砌块是我国墙体改革的主导材料。与实心粘砖相比,其抗压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好,冬暖夏凉,是今后墙体的唯一理想替代品。
以往,我国建筑用实心粘土砖每年用量约6000亿标准块(8.78亿立方米),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毁坏触目惊心,而每年因此减产的粮食多达6000多万吨,为30多万人口一年的口粮。并且,每年烧砖耗标准煤6000多万吨,能源浪费难以随。同时浓烟滚滚,大气污染特别严重。因此,少用和禁用实心粘土砖,已成为国家明确的发展方针。特别是纵合利用废渣以大力发展混凝土砌块生产,既治理了环境,又节约了燃料,还保护了土地,意义深远而重大。
2、砌块建筑市场分析
3、国家相关政策介绍和形式发展
为大力推动墙体材料的革新,从国家到地方都成立了墙体改革办公室(简称墙改办),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不断增强墙改管理力度。
国家为鼓励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改材料,替代量大面广的实心粘土砖,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
1、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基建、扩建、技改项目,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的政策。
2、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可列入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建设政策性投资项目,可享受政策性贷款。
3、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
4、凡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
5、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及其它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产品增值税。
6、排渣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对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废渣收费或变相收费,对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排渣单位应积极给予支持,有条件的还应给予补贴。
7、对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可视个体情况减名土地使用税,对生产实心粘土砖的企业应征收土地使用税。
8、对应用新型墙体建造的.北方节能住宅,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的政策。
9、在城市建设中,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和作为框架结构的填充材料,禁止强度等级在mu10以下的实心砖在五层以上的建筑中使用。
10、将发展节能建筑和新型墙材建筑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保新型墙材建筑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
11、积极推行按使用面积计算房屋售价。
12、对使用实心粘土砖价外加收一定费用,建立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用于墙材企业的技术改造中的建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13、各地从技术改造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墙材企业技术改造。
14、采暖地区要按期达到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非采暖地区要结合改善建筑物热环境制定应用新型墙材的具体规划,并大力组织实施,以此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促进节能建筑全面推广。
15、大中城市对节能建筑和新型墙体建筑,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减免城市设施配套费用。
随着限制实心粘土砖力度的加大,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形势发展很快:
(1)从今年起,我国开始强制淘汰不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质量低劣的住宅建设用材料和产品。实心粘土砖、铸铁水管等一批材料和产品已被列入强制性淘汰之列。
(2)国家对使用淘汰材料的住宅,将不予通过设施审查,不予通过竣工验收,不得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3)国家制定了墙体材料革新计划和发展规划,按国家20墙改目标,全国新型建材使用率达到25%,年达到40%。这个步伐有可能还要加快。
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的鲁政办发5号文件规定: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主要目标,从201月1日起,全省各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分期分批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一)济南市、青岛市自2002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二)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德州、临沂、聊城、滨州、荷泽市自2002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三)章丘、胶州、聊城、滨州、莱西、藤州、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曲阜、兖州、新泰、肥城、文登、荣城、乳山、乐陵、禹城、临清市自207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四)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具体时限,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最迟不得超过20年底;(五)建制镇以上小城镇应积极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具体时间由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各地特别是沿海城市和土地资源稀缺乡村,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限制生产和使用其它以粘土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山东省墙体革新“十五”计划要求:墙体革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墙体材料革新是指在各类建筑工程中采用和推广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各种新型墙体材料,替代实心粘土砖等生产能耗高、保温性能差、严惩浪费资源的建筑材料,达到节能、节地、利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是促进住宅产业、建筑业和建材业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要加大资金针对力度,广泛筹集资金,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项目。
全省墙改节能办主任工作座谈会于2002年元月30日在淄博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建委(建设局)分管主任(局长)、市墙改办常务副主任等共40多人,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周长益副司长在会上强调:大家知道到明年6月30日前,全国170个城市实现“禁实”目标,这是行政命令,不让用就是不让用,你用什么东西来顶替?你心里要有数。我们收取的墙改基金是干什么的?就是要扶持推动新型墙材企业的发展,我们收的目的是教你怎样把它用好,怎么用这个钱来推动我们的墙改工作,要抓好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这是推动墙体革新基础,只有把新墙材发展好了,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推动“禁实”工作,只要有了新型墙材产品,我们就可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它,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增加粘土砖的收费。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按每生产一块砖征收0.01元的标准,在价内缴纳新型墙体材料开发费。对实心粘土砖使用单位每平方米建筑征收5―15元的墙改基金或你用一块砖就收你0.05元钱。目前国家已经把粘土砖的增值税提到了17%,如果不行,我们还可以再提。“禁实”首先是向市区、县城推进,最终在农村实现“禁实”目标。
目前,为强调淘汰实心粘土砖,已开始陆续炸毁现有的砖窑,仅鹿泉市已炸毁砖窑56座。同时,各地电厂、钢厂、采石厂、砂厂及周边地区纷纷计划建立砌块生产企业。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材,限制实心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建设部在北京良乡等地建造了砌块示范高楼。当地农村也出现了成片的砌块建筑民宅。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财税()198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新型墙材目录,其中就包括:混凝土空心砖,混小型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全国部分城市(北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座谈会在我省淄博市召开时,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等九个省、市、区及所属二十多个城市的墙改办主任等参加了会议。国家经贸委领导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交流邓“禁实”工作进展情况,部分省、市介绍了开展“禁实”工作的经验。通过座谈讨论,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禁实”奋斗目标。
1、混凝土砌块产品介绍
为保护土地,节约燃料,改善环境,造福子孙,用新型建材代替实心粘土砖。已成为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沿用了几千年的“秦砖汉瓦”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实心砌块及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 块,舒乐舍板,加层彩板等。除混凝土(空心)砌块外,一般只适于砌 筑非承重墙。混凝土(空心)砌块是国际上成熟的建材产品,国外已有近百年的使用历史,我国也有20年的推广历程。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完整的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施工规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以往,由于相关生产设备投资较大,生产工艺复杂等因素,而使用权这些新型材料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公司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隆重推出了新型砌块成型机。
混凝土(空心)砌块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工业废渣。其来源十分广泛,包括:粉煤灰、沪渣、石粉、碎石、煤矸石、陶粒、珍珠岩、沙子和少量水泥(根据强度要求不同,原料也就不同,水泥混用量一般在10%―20%不等)。各生产企业可根据当地原料来源不同,进行不同的配比。混凝土(空心)砌块生产工艺过程为:配料――加水搅拌――输送――压制振动成型――脱模――搬运――养护――检验――产品出厂。
混凝土砌块为混凝土制品,其养护可以为自然养护或蒸气养护。成品28天后达到最高强度。
混凝土实心砌块为承重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分为承重砌块和非承重砌块。
我国2002年3月1日实施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分为五级:MU20、MU15、MU10、MU7.5、MU5。而砌体的抗压强度则随砌筑沙浆和砌块的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空心砌块的空心率在20―50%之间。而本公司的产品经过国家质检部门的检测,完全符合这一标准。
空心砌块的块型分为单排孔、双排孔、三排孔、四排孔共四种类型。
本厂生产的砌块,以规格尺寸204×115×90为主,240×115×90为空心砌块,用于承重墙砌筑。
混凝土(空心)砌块有许多优点:
砌块生产免烧,也可免蒸,不烧煤,不排放废气、废渣、废液,只有轻微的振动噪音,减少了大气污染,纵合能耗比粘土实心砖降低30%,而且空心砌块交实心粘土砖节约近1/3的运输量。
混凝土(空心砖)砌块是我国墙体改革的主导材料。与实心粘砖相比,其抗压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性能好,冬暖夏凉,是今后墙体的唯一理想替代品。
以往,我国建筑用实心粘土砖每年用量约6000亿标准块(8.78亿立方米),从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毁坏触目惊心,而每年因此减产的粮食多达6000多万吨,为30多万人口一年的口粮。并且,每年烧砖耗标准煤6000多万吨,能源浪费难以随。同时浓烟滚滚,大气污染特别严重。因此,少用和禁用实心粘土砖,已成为国家明确的发展方针。特别是纵合利用废渣以大力发展混凝土砌块生产,既治理了环境,又节约了燃料,还保护了土地,意义深远而重大。
2、砌块建筑市场分析
目前,我国粘土砖的年产量已达到7000亿块,约合10.29亿立方米;而小型混(空心)砌块的年产量只有03.7亿立方米,只占粘土砖产量的3.6%,我国已有176个大中城市决定在年6月30日前,完全用新型墙体材料产品现在还无法满足这一决定的需求,“禁实”规定只好暂向后推迟执行,但不管城市还是农村,最迟不得超过年年底,必须达到“禁实”目标。
砌块建筑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城乡特别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和南方广大地区的农村,得到了推广和使用。据介绍,上海外滩解放前的部分欧美建筑采用的就是砌块建筑,至今仍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砌块建筑具有很多优点;
空心砌块与粘土砖的传统湿法施工相同,采用砂浆粘合,根据砌块强度大小砂浆配比的参数采用m5和m7.5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
空心砖块的施工十分方便,能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提高工效15%―30%,增强墙体性和抗震性。
由于砌块空心率达20―50%,由此墙体自重可减轻10―30%;
墙体砌块与其它建材相比,无论在材质性、功能性、高效性、经济性及装饰性等方面都有独到的优势,它既有粘土砖的低廉价格。
使用混砌块代替粘土砖不仅可以保护耕地,比粘土砖的抗压防震性能强3倍,而且能耗可以降低73%;
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房,墙体总重量较砖混结构轻15%以上,房屋使用面积增加3―10%,而建筑周期又较砖混结构缩短20%,建筑总成本可以下降15%;
隔音保温,减轻外界噪音的干扰,冬暖夏凉;
防碱防潮,混凝土材料不怕碱性侵蚀,形成小防水坝空心结构,潮性侵入不到内墙面;建筑施工不受季节影响,它由以下几种规格的砌块组成:主体砌块,半主体砌块,极大的满足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是取代粘土砖的最佳产品,“墙改”“禁实”风暴现已席卷全国,形势喜人,目前最急待解决的就是,应立即上新型建材企业,多产优质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空心)墙体砌块最具有巨大的、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3、国家相关政策介绍和形式发展
为大力推动墙体材料的革新,从国家到地方都成立了墙体改革办公室(简称墙改办),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不断增强墙改管理力度。
国家为鼓励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改材料,替代量大面广的实心粘土砖,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概括起来有以下内容:
1、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基建、扩建、技改项目,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的政策。
2、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可列入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建设政策性投资项目,可享受政策性贷款。
3、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
4、凡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5年。
5、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及其它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产品增值税。
6、排渣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对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废渣收费或变相收费,对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排渣单位应积极给予支持,有条件的还应给予补贴。
7、对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企业,可视个体情况减名土地使用税,对生产实心粘土砖的企业应征收土地使用税。
8、对应用新型墙体建造的北方节能住宅,实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的政策。
9、在城市建设中,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和作为框架结构的填充材料,禁止强度等级在mu10以下的实心砖在五层以上的建筑中使用。
10、将发展节能建筑和新型墙材建筑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保新型墙材建筑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
11、积极推行按使用面积计算房屋售价。
12、对使用实心粘土砖价外加收一定费用,建立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用于墙材企业的技术改造中的建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13、各地从技术改造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墙材企业技术改造。
14、采暖地区要按期达到国家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非采暖地区要结合改善建筑物热环境制定应用新型墙材的具体规划,并大力组织实施,以此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促进节能建筑全面推广。
15、大中城市对节能建筑和新型墙体建筑,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减免城市设施配套费用。
随着限制实心粘土砖力度的加大,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的形势发展很快:
(1)从今年起,我国开始强制淘汰不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求、质量低劣的住宅建设用材料和产品。实心粘土砖、铸铁水管等一批材料和产品已被列入强制性淘汰之列。
(2)国家对使用淘汰材料的住宅,将不予通过设施审查,不予通过竣工验收,不得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3)国家制定了墙体材料革新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按国家2000年墙改目标,全国新型建材使用率达到25%,2010年达到40%。这个步伐有可能还要加快。
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的鲁政办发(2002)5号文件规定: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主要目标,从2002年1月1日起,全省各城市规划区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分期分批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一)济南市、青岛市自2002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二)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德州、临沂、聊城、滨州、荷泽市自2002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三)章丘、胶州、聊城、滨州、莱西、藤州、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曲阜、兖州、新泰、肥城、文登、荣城、乳山、乐陵、禹城、临清市自2003年7月1日起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四)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具体时限,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最迟不得超过2007年年底;(五)建制镇以上小城镇应积极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逐步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具体时间由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各地特别是沿海城市和土地资源稀缺乡村,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限制生产和使用其它以粘土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和制品。
山东省墙体革新“十五”计划要求:墙体革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墙体材料革新是指在各类建筑工程中采用和推广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各种新型墙体材料,替代实心粘土砖等生产能耗高、保温性能差、严惩浪费资源的建筑材料,达到节能、节地、利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是促进住宅产业、建筑业和建材业技术进步的必由之路,要加大资金针对力度,广泛筹集资金,支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项目。
全省墙改节能办主任工作座谈会于2002年元月30日在淄博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建委(建设局)分管主任(局长)、市墙改办常务副主任等共40多人,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周长益副司长在会上强调:大家知道到明年6月30日前,全国170个城市实现“禁实”目标,这是行政命令,不让用就是不让用,你用什么东西来顶替?你心里要有数。我们收取的墙改基金是干什么的?就是要扶持推动新型墙材企业的发展,我们收的目的是教你怎样把它用好,怎么用这个钱来推动我们的墙改工作,要抓好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这是推动墙体革新基础,只有把新墙材发展好了,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推动“禁实”工作,只要有了新型墙材产品,我们就可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它,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增加粘土砖的收费。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按每生产一块砖征收0.01元的标准,在价内缴纳新型墙体材料开发费。对实心粘土砖使用单位每平方米建筑征收5―15元的墙改基金或你用一块砖就收你0.05元钱。目前国家已经把粘土砖的增值税提到了17%,如果不行,我们还可以再提。“禁实”首先是向市区、县城推进,最终在农村实现“禁实”目标。
目前,为强调淘汰实心粘土砖,已开始陆续炸毁现有的砖窑,仅鹿泉市已炸毁砖窑56座。同时,各地电厂、钢厂、采石厂、砂厂及周边地区纷纷计划建立砌块生产企业。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材,限制实心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建设部在北京良乡等地建造了砌块示范高楼。当地农村也出现了成片的砌块建筑民宅。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财税(2001)198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新型墙材目录,其中就包括:混凝土空心砖,混小型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全国部分城市(北方)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工作座谈会在我省淄博市召开时,来自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等九个省、市、区及所属二十多个城市的墙改办主任等参加了会议。国家经贸委领导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交流邓“禁实”工作进展情况,部分省、市介绍了开展“禁实”工作的经验。通过座谈讨论,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禁实”奋斗目标。
投资项目建议书来自本网-,仅供学习,请注明出处。
2.政府投资项目建议书审批 篇二
权力编码:HZ01FG-FX-0001-1
受理机关:市发改委
申报材料:
1、项目建议书申报文件3份原件(总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可以合并编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建议书(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1份原件(其中需转报国家和省发改委审批的项目以及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项目必须委托甲级以上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及附件电子文档(光盘);
3、市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项目,须提供市政府同意安排资金的依据1份(复印件);
4、提供拟建地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规划部门意见1份(复印件);
5、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提供“三委四局”联席会议有关审查同意的意见1份(复印件);
6、公检法司、部队及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须提供单位人员编制依据1份(复印件);
7、卫生项目:新增病床100张(含)以下,区级医院须提供区卫生部门意见;新增病床100-200张(含)以下,须提供市卫生部门意见;新增病床200张以上,须提供省卫生部门意见1份(复印件);
8、民政项目:新建、扩建福利院、老人公寓、敬老院、殡仪馆等项目须提供相应民政部门意见1份(原件);
9、宗教项目:新建、扩建项目须提供相应宗教部门意见1份(复印件)
10、申报文件、项目建议书及附件电子文档(光盘)一份(审核转报项目)。收费情况:无
法定时限:15个工作日
承诺时限:10个工作日
办理地点:杭州市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H楼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90、91号窗口
3.工业项目项目建议书 篇三
项目建议书(又称项目立项申请书或立项申请报告)由项目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就某一具体新建、扩建项目提出的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
以下是工业项目项目建议书范文,请参考!
工业项目建议书格式【1】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
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3、资源条件评价(指资源开发项目):包括资源可利用量(矿产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等)、资源品质情况
(矿产品位、物理性能等)、资源赋存条件(矿体结构、埋藏深度、岩体性质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达产达标后的规模)
2、产品方案(拟开发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生产方法(包括原料路线) 2、工艺流程
(二)主要设备方案
1、主要设备选型(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4、投资回收期 5、投资利润率
(二)社会效益
七、结论|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2】
项目建议书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的要求,结合各项自然资源、市场预测与分析,在基本条件后向国家、地区项目主管部门推荐的建设性材料。
建议书的形成,是基本建设程序中最初的阶段,是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开始,项目建议书不仅是确定项目建设的依据,也是具体设计的依据。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书的内容
(一)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主管部门
(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的依据,主要写明建设单位的现状。
拟建项目的名称、拟建的性质、拟建成地点及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三)项目建设方案主要是指项目的初步建设方案。
建设规模、主要内容和功能分布。
(四)建设条件指项目建设的各项内容的进度和建设周期。
(五)初步建设计划指项目建设和各项内容的进度安排和建设周期。
(六)项目建设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建设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指项目投资总额及主要建设的资金安排情况,筹措资金的办法和计划。
三、项目建设书的编制
(一)主管部门的编制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后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按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其基本程序是: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设想,所请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建议书,主管部门完成编制任务书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4.工业项目项目建议书格式 篇四
XXXXXXXXX项目
项 目 建 议 书
二○一○年五月
目录
一、总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六、效益分析…………………………………………………………
七、结论………………………………………………………………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3、资源条件评价(指资源开发项目):包括资源可利用量(矿产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等)、资源品质情况(矿产品位、物理性能等)、资源赋存条件(矿体结构、埋藏深度、岩体性质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达产达标后的规模)
2、产品方案(拟开发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生产方法(包括原料路线)
2、工艺流程
(二)主要设备方案
1、主要设备选型(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四)节能方案 项目年能耗指标计算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4、投资回收期
5、投资利润率
(二)社会效益
5.混流泵投资项目建议书 篇五
菏泽项目建议书相关行业案例;菏泽项目建议书排水工程模板,菏泽项目建议书科技案例, 菏泽项目建议书市场调研范文,菏泽项目建议书建筑范文,菏泽项目建议书洗浴中心范本, 菏泽市项目建议书仓储物流案例,及企业立项、用地及申请资金必须的其他各类菏泽项目建议书等。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菏泽商务大厦(暂用名)
2、建设规模:建筑面积22000㎡
3、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4、建设工期:380天
5、建设地点:县城xx南路西侧
6、建设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xxx
二、可行性研究范围
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范、工程技术方案、建设条件、投资估算几方面进行经济技术的分析论证。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连云港市“十一五”期间“一体两翼”规划方针的实施和菏泽“项目兴县、环境立县、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的强力推进,将会有大批国内外客商云集灌云投资兴业,准四星级菏泽商务大厦的建设,是加强县城中心区服务设施硬件建设、提高客商服务质量、提升行政办公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县城中心区一幢靓丽的标志性建筑,必将为推动县域经济的超常发展发挥作用。
第三章建 设 方 案
(一)、建设规模
根据菏泽人民政府(2006)第33号县长办公会议纪要,结合目前的实际需要,确定本工程建设规模为:
地面以上十四层,总高度50米,地下车库、人防设施一层,深度2.6米,总用地面积4072平方米(底层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其中商务楼13000㎡左右,宾馆酒店7000㎡左右,地下车库、人防工程2000㎡左右。(用地面积6.11亩)
(二)、建设内容
商务大厦土建工程,室内外装饰工程,供排水、电气、网络、中央空调系统安装工程,室外附属工程(室外管网、景观、停车泊位、绿化等)
(三)、投资估算:5000 万元
第四章 工程技术方案
(一)建筑设计
1、总平面布局
菏泽商务大厦位于县城xx南路西侧,其东为xx路,北邻菏泽邮政局、党校、伊新路步行街,南邻菏泽国税局,主入口设在xx南路西侧,与新村南路、204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商务大厦坐西朝东,裙楼部分朝南,门前广场距xx路慢车道20米,设置景观、停车、绿化设施,美化接待办公环境,地下车库泊位为40辆轿车。
2、平面设计
3、结构设计
4、装饰设计
(二)、电气设计
1、电源
2、供电照明设计
3、电话、宽带网、有线电视、监控装置
(三)给排水设计
1、水源
2、供水系统
3、排水系统
第五章 建 设 条 件
1、地形状况
拟建商务大厦场地原有建筑拆除,场内地势较平坦,便于施工,地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2、气象条件
菏泽属于大陆性温热带温热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风和日丽,雨量较少,夏季较热,以东南风偏多,平均气温27℃,秋季气温凉爽,偏北风增多,年均降水量为840毫米,雨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年平均气温
16度,年平均日照2450小时,无霜期220天,最大冻土深度23厘米,年平均风速3.2米/秒,常年主导风向是东风,其次是东北风。
3、交通条件
菏泽商务大厦面朝xx南路,紧邻新村南路,与204国道交汇并与宁连高速公路立交桥相通,人流畅通,交通条件良好。
4、供电、通讯、供排水条件
菏泽商务大厦现址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管线已基本铺设到位。届时工程可根据设计要求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手续,所需条件现有保障。
第六章环 境 保 护
新建菏泽商务大厦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城管部门的要求安全、文明施工,建设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处理后作为回填之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第七章投 资 估 算
(一)投资估算的依据
1、江苏省建设厅苏建定(1998)494号关于颁发《江苏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和《江苏省建筑概算费用定额执行办法》的通知。
2、连云港建设部门发布的有关定额、材料价格等文件、资料。
3、现行《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投资估算表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计划于2008年11月30日前完成相关手续报批(含图纸设计)、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2008年12月10日动工建设,2009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具体实施安排详见下表:
第九章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建设目的明确,建筑方案可行,建设条件具备,资金来源可靠,项目可行。
【远翔神思提供的菏泽项目建议书典型项目服务案例介绍】 [2009年12月,公司为山西临汾某挖掘机市场完成商业计划书] [儿童数字教育平台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编制案例/1202】]
[2011年4月,公司完成广东加工区复合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3月,公司完成陕西现代生态农林牧业示范园商业计划书] [2010年7月,公司为浙江杭州客户完成生态农业游可行性分析报告] [2008年6月,远翔神思签约《青涩记忆》电影福建市场推广] [2009年12月,公司为四川成都客户完成户外媒体项目建议书]
[2011年8月,公司完成河北乙连系列产品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2月,公司完成江苏汽摩零部件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混流泵投资项目建议书 篇六
摘要…………………………………………………………1 第一章 项目背景…………………………………………2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4
一、项目区确定的原则„„„„„„„„„„„„„„4
二、项目区范围„„„„„„„„„„„„„„„„„4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9
一、项目设计总体思路„„„„„„„„„„„„„„9
二、项目总目标„„„„„„„„„„„„„„„„„9
三、具体目标„„„„„„„„„„„„„„„„„„10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10
一、产业确定原则„„„„„„„„„„„„„„„„10
二、项目建设内容确定的原则„„„„„„„„„„„10
三、项目建设内容„„„„„„„„„„„„„„„„11 第五章 投资规模、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12
一、投资规模„„„„„„„„„„„„„„„„„„12
二、资金筹措„„„„„„„„„„„„„„„„„„12
三、贷款偿还„„„„„„„„„„„„„„„„„„12
第六章 项目组织管理……………………………………12
一、项目管理机构„„„„„„„„„„„„„„„„12
二、项目实施管理„„„„„„„„„„„„„„„„12 第七章 项目效益和项目风险……………………………13
一、项目的创新性和项目风险„„„„„„„„„„„13
二、项目效益„„„„„„„„„„„„„„„„„„13
三、风险分析及管控„„„„„„„„„„„„„„„15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16
一、结论„„„„„„„„„„„„„„„„„„„„16
二、建议„„„„„„„„„„„„„„„„„„„„17
附件
第一章 项目背景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一)项目区贫困的基本特点
1、贫困面大。项目区涉及4个乡镇,其中风水乡、容光乡为2类贫困乡镇。共有行政村48个,总户数31147户,总人口136891人,其中贫困户数7350户,贫困人口21771人,贫困发生率为15.2%。项目核心区覆盖贫困村13个,总户数10432户,总人口44430人,其中贫困户数2888户,贫困人口6444人。
2、贫困程度深。项目区内交通条件差,不通公路的自然村有19个,项目核心区有6个,已通公路的行政村路面硬化率不到40%。水利化程度极低,有效灌溉面积465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19.1%,没有安全饮用水人数达22350人;电网网架结构薄弱,设备陈旧,电源点缺乏.3、区域发展不平衡,特殊类型地区贫困问题严重。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相对分散,农民素质低,产业发展瓶颈因素多,得到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少,扶贫开发极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
4、收入差距大,相对贫困现象凸显。
2011年,我县人均GDP1930美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5300美元的36%,比全省平均水平2500美元尚差570美元;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2元,仅为全省2225元的四分之一。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000元和5981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和73%。
(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和挑战
一、项目区确定的原则
(一)在新划定的全国14个连片开发特困片带中,纳入乌蒙和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
(二)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以便在项目、资金和片区规划相衔接,达到整合资金,区域扶贫效果。
(三)具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资源,扶持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对贫困地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发展经济有着很好的效益。
(四)符合当地长远发展规划、行业规划、片区规划及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世行项目要求,选择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和增收项目。
(五)项目选择采取参与式方法,“从下至上”再“从上至下”进行,充分征求农户和乡村的意见。
(六)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路非常明晰,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区域内贫困群众谋求发展的愿望强烈,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高。
二、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位于桐梓县西南部,东经106°45′—106°26′,北纬28°12′—28°02′,核心区距县城25公里,涉及花秋镇、风水乡、容光乡、高桥镇4个乡(镇),核心区覆盖13个行政村。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县概况
1、基本情况:桐梓位于贵州北部,地处东经106°26′—
马鬃乡、芭蕉乡),三类贫困乡镇3个(小水乡、坡渡镇、大河镇);贫困村13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2.6%,其中一类重点扶持村73个,二类重点扶持村63个,三类重点扶持村3个。按照2300元的扶贫标准,全县有贫困户37996户104707人,贫困发生率为16.34%。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面积蔓延,全县石漠化及潜在石漠化面积226.44万亩,占总国土面积近一半。地质灾害频发,洪涝灾害严重,泥石流时有发生,是贵州省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的县之一;基础条件差。公路通达率低于省、市平均水平,货运和客运不足,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建设滞后。全县不通公路的行政村有41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有780个,已通公路的行政村路面硬化率不到30%。水利化程度极低,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2.18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8.1%;电网网架结构薄弱,设备陈旧,电源点缺乏,边远乡村存在用电难、用电贵;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在教育科技方面,高中现有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入学需求,每年有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就读高中,农村办学条件落后,农村部分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紧缺。学前教育滞后,虽有幼儿园44所,但公办幼儿园只有7所,且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低,无法满足全县学前教育的需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阵地建设严重滞后,目前还未建设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在医疗卫生方面。卫生服务体系薄弱,远远低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92张,远远低于全国3.56张的平均水平;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0.49张,远低于全国1.12张的平均水平。全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总面积3.2万平方米,按照国家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要
3332、交通状况:项目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桐梓—容光二级公路已建成,并贯穿整个项目区,从县城出发至项目区耗时30分钟;花秋—风水油路已建成可缩短至圆满贯库区景点路程;即将动工的桐梓—仁怀的高速公路也会贯穿项目区。
(三)产业发展现状
1、乡村旅游产业:从2006年起,桐梓县依托“四在农家”面向重庆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之路。目前,全县有2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点)组成,795家乡村旅馆,床位3.4万张。全县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已突破500万人(天)次。该产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拉动乡村旅馆、饭店、餐馆、旅行社、旅游区域交通、商品零售、娱乐等第三产业和农业、文化、道路交通、邮电通讯、银行保险、建筑、园林、环保等带动性产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000人,间接从业人员60000人。2009年被列为世界旅游组织乡村旅游观测点,被列入《贵州省度假旅游产品规划》范围,是贵州“打造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等七大基地”之一。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目前,项目区已建成乡村旅游宾馆26家,并已全部预订,一天可接待900人次,该区域的生态风光和产业特色已逐步引起重庆及周边省市的关注,致电询问的游客络绎不绝。
2、“花秋土鸡”养殖产业:花秋土鸡享誉省内外,该品种茂密山林中分散放养,以林间植物、昆虫为食。具有肉质好、抗病
展农业产业扶贫的模式;
(二)探索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三)探索建立贫困片区产业化扶贫市场和技术支持体系的具体方法;
(四)对项目建立的产业扶贫模式在更大片区范围内进行示范和推广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
一、产业确定原则
以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可持续性、可示范性为原则,探索如何激发贫困户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主观能动性,使已确定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能健康发展,农民能增收致富,生产生活条件能得以明显改善。
二、项目建设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结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项目建设内容。
(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同步推进项目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原则。
(三)坚持产业优先、效益为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坚持项目选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项目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可持
0农村经纪人培训134人。
(三)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估
1、项目管理。建办公用房510㎡,购项目用车3辆,购办公设备及家具若干,国内培训及考察12次。
2、项目监测评估。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对项目进行监测评估,聘请县、市旅游协会和禽类养殖专家,对产业发展提供意见及建议。
第五章 投资规模、资金筹措与贷款偿还
一、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投入优势产业分项目部分5105万元,投入农民组织化建设595万元,项目管理与监测评估投入经费300万元,不可预计经费和物价上涨因素产生经费1500万元。
二、资金筹措
世界银行第六期贷款产业扶贫资金投入3750万元,国内匹配资金3750万元。
第六章 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管理机构
桐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桐梓县财政局
二、项目实施管理
本项目由桐梓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牵头,与县财政局、县财政局成立联合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
2元左右,营业金额可达2250万元。按餐饮业的普遍利润计算乡村旅馆营业利润可达2320万元。
2.带动养殖业发展,新增生态养殖“花秋土鸡”30万羽,每年出栏数量至少新增25万羽,按目前“花秋土鸡”鸡肉市场价17元/斤计算,初级产品新增销售金额可达1900万元,新增禽蛋产量至少可达60万公斤,目前市场价15元/斤,可新增销售金额450万元,每户农户禽蛋出售增收1200元左右。若引进加工企业,能提高产品产品附加值50%以上,可创造禽蛋销售金额3525万元。
3.带动其他项目增收,一是带动果园、菜园、花草园种植户增收,二是带动垂钓娱乐项目增收,三是物流运输业增收,四是加工业增收。预计可实现人均增收200元。
(二)社会效益
1、解决劳动力就业,乡村旅馆按5个劳动力计算,可解决2500人就业,垂钓、果园及相关公共设施管护可解决50人就业,旅游区安全保卫可解决50人就业.2、可提高农民产业发展理念,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能了解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或许能自发创造一些新的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开发,从而带动周边甚至我县广大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生态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县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富民工程,农民奔小康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生态的良性循环,通过果
4过程中,农民普遍担心的管理责任问题、不公平问题和不知情问题。这是以往项目实施中最具普遍性的负面影响。
4、延长产业链,引进有资质的食品加工企业,研发土鸡食品深加工,规避市场风险。
5、加强宣传,县人民政府应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对项目区进行大力宣传,吸引外来游客到项目区旅游避暑,吸引龙头企业入驻,逐渐做大项目区的影响力。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项目宗旨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利用世行贷款,加快我县西南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优势产业项目,使项目区农户能持续增收,不断改善项目区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促使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一建设宗旨符合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符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国家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
(二)项目选址合理,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该项目选择在我县四个乡镇实施,项目区集中连片,交通便捷,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产业基础好,项目涵盖内容多,农户增收点多,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在我县已有8年的实施经验,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实施条件,选址合理。
7.项目建议书 篇七
SL XXX-XXXX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 编制规程
Compilation rules of project propos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征求意见稿)
(仅供征求意见,请勿引用)
200--发布 20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为满足国家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设计质量要求,规范水利水电工 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定与修订计划,遵照《水利技术 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在水利部批准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 制暂行规定》(水规计[1996] 608号)基础上,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 书编制规程》。
本规程主要对编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时各专业的编制内容和深度作了 要求,补充、调整了水文、工程地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移民迁赔、水土保 持、节能设计、工程管理、资金筹措等设计工作的内容与深度。
本规程的强制性条文: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出版单位: 主要起草人:
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体例格式审查人:
目次
前言..............................................................................................................................................................................2 总则...........................................................................................................................................................................1 2综合说明................................................................................................................................................................3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5
3.1项目建设的依据..........................................................................................................5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3.3项目建设的任务.........................................................................................................6 3.4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7 3.5附图...........................................................................................................................7 4水文...........................................................................................................................................................................8 4.1流域概况....................................................................................................................8 4.2 气象........................................................................................................................8 4.3水文基本资料.............................................................................................................8 4.4 径流........................................................................................................................8 4.5洪水...........................................................................................................................9 4.6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9 4.7泥沙..........................................................................................................................10 4.8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10 4.9江河水位与潮水位.....................................................................................................10 4.10气象要素、水面蒸发、冰情和水质...........................................................................10 4.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1 4.12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11 工程地质..................................................................................................................................................................13
5.1 概况.......................................................................................................................13 5.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13 5.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3 5.4坝(闸)址工程地质条件...........................................................................................13 5.5泵站工程地质条件.....................................................................................................14 5.6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14 5.7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15 5.8灌(排)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15 5.9天然建筑材料............................................................................................................16 5.10结论及建议..............................................................................................................16 5.11附图与附件...............................................................................................................16 6建设规模..............................................................................................................................................................18
6.1 防洪.......................................................................................................................18 6.2治涝..........................................................................................................................19 6.3河道及河口整治.........................................................................................................19 6.4灌溉..........................................................................................................................20 6.5供水..........................................................................................................................21 6.6水力发电...................................................................................................................22 6.7综合利用水库工程.....................................................................................................23 6.8 其他.......................................................................................................................25 6.9附图与附表................................................................................................................25 7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7
7.1设计依据...................................................................................................................27 7.2工程等别和标准.........................................................................................................27 7.3工程选址及选线.........................................................................................................27 7.4主要建筑物选型.........................................................................................................28 7.5工程总布置及其他建筑物型式....................................................................................28 7.6主要建筑物...............................................................................................................28 7.7附图与附表...............................................................................................................29 8机电及金属结构..........................................................................................................30
8.1 水力机械................................................................................................................30 8.2 电气.......................................................................................................................30 8.3金属结构...................................................................................................................31 8.4附图与附表...............................................................................................................32 9施工组织设计..............................................................................................................33
9.1施工条件...................................................................................................................33 9.2施工导截流....................................................................................33 9.3主体工程施工......................................................................................................................................33 9.4施工总布置...............................................................................................................34 9.5施工总进度...............................................................................................................34 9.6附图与附表...............................................................................................................34 10 淹没、工程征(占)地与移民..................................................................................................................35
10.1 概述.......................................................................................................................35 10.2淹没与工程征(占)地处理范围...............................................................................35 10.3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35 10.4移民安置..................................................................................................................35 10.5附件、附图与附表....................................................................................................36
11环境影响............................................................................................................................................................37 11.1区域环境状况及保护目标..........................................................................................37 11.2环境影响分析...........................................................................................................37 11.3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7 11.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及建议.........................................................................................37 11.5 附图与附表..........................................................................................................38 12 水土保持................................................................................................................................................................39 12.1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39 12.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9 12.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估测.......................................................................................................................39 12.4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39 12.5 结论与建议..........................................................................................................39 12.6附图与附表..............................................................................................................39 13节能设计...........................................................................................................................................................41 13.1设计依据..................................................................................................................41 13.2节能设计..................................................................................................................41 13.3节能效果综合评价......................................................................................................................................41 工程管理...........................................................................................................................................................42 14.1项目类别与管理单位性质.......................................................................................................................42 14.2工程建设管理...........................................................................................................42 14.3工程运行管理....................................................................42 14.4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2 14.5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43 14.6工程管理运用...........................................................................................................43 15投资估算.......................................................................................................................44 15.1编制说明..................................................................................................................44 15.2投资估算成果...........................................................................................................45 16经济评价.......................................................................................................................46 16.1 —般要求..............................................................................................................46 16.2费用估算..................................................................................................................46 16.3 经济分析.................................................................................................................46 16.4资金筹措方案分析....................................................................................................47 16.5财务分析..................................................................................................................47 16.6 附表与附图..........................................................................................................48 附录A 水利水电工程特性表..............................................................................................49 标准用词说明....................................................................................................................56 条文说明...........................................................................................................................56 1 总则................................................................................................................................57 2综合说明.........................................................................................................................57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57 3.1项目建设的依据.........................................................................................................57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7 3.3项目建设的任务.........................................................................................................58 3.4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58 4 水文..............................................................................................................................58 4.1 流域概况...............................................................................................................58 4.2 气 象......................................................................................................................58 4.3 水文基本资料.........................................................................................................58 4.4 径流.......................................................................................................................59 4.5 洪水.......................................................................................................................59 4.6 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60 4.7泥沙..........................................................................................................................60 4.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60 4.9江河水位与潮水位.....................................................................................................60 4.10气象要素、水面蒸发、冰情和水质...........................................................................60 4.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61 4.12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61
5工程地质..................................................................................................................................................................61
5.1概况..........................................................................................................................61 5.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61 5.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61 5.4坝(闸)址工程地质条件..........................................................................................62 5.5泵站工程地质条件.....................................................................................................62 5.6输(引)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62 5.7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63 5.8灌(排)区水文地质条件..........................................................................................63 5.9天然建筑材料............................................................................................................63 5.10结论及建议..............................................................................................................63 5.11附图与附件..............................................................................................................63 6建设规模..............................................................................................................................................................64
6.1 防洪......................................................................................................................64 6.2治涝..........................................................................................................................64 6.3河道及河口整治........................................................................................................64 6.4灌溉..........................................................................................................................65 6.5 供水.......................................................................................................................65 6.6 水力发电...............................................................................................................66 6.7综合利用水库工程.....................................................................................................66
7工程布置及建筑物......................................................................................................67
7.1设计依据...................................................................................................................67 7.2工程等别和标准.........................................................................................................67 7.3工程选址及选线.........................................................................................................67 7.4主要建筑物选型.....................................................68 7.5工程总布置及其他建筑物型式......................................................................................................................................68 7.6主要建筑物................................................................................................................68 8机电及金属结构.............................................................................................................................................69
8.2 电气......................................................................................................................70 8.3金属结构...................................................................................................................70 9施工组织设计...................................................................................................................................................71
9.1施工条件...................................................................................................................71 9.2施工导截流................................................................................................................71 9.3主体工程施工............................................................................................................71 9.4施工总布置................................................................................................................71 9.5施工总进度................................................................................................................71 10淹没、工程征(占)地与移民.................................................................................................................72
10.1 概述........................................................................................................................72 10.2淹没与工程征(占)地处理范围...............................................................................72 10.3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72 10.4移民安置..................................................................................................................72 10.5附件、附图与附表....................................................................................................73
11环境影响.....................................................................................................................73 11.2环境影响分析...........................................................................................................73 11.3环境保护对策措施....................................................................................................73 水土保持.......................................................................................................................74 12.1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74 12.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74 12.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估测.........................................................................................74 12.4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74
13节能设计....................................................................................................................75 14 工程管理....................................................................................................................75 14.1项目类别与管理单位性质.........................................................................................75 14.2工程建设管理...........................................................................................................76 14.3工程运行管理....................................................................76 14.4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77 14.5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78 14.6工程管理运用...........................................................................................................78 15投资估算............................................................................................................................................................79 15.1编制说明..................................................................................................................79 15.2 投资估算成果......................................................................................................79 16.2 费用估算.............................................................................................................80 16.4 资金筹措方案分析.................................................................................................81 16.5 财务分析................................................................................................................8
21总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提高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编制不同类型工程的项目建议书时,根据工程任务特点对本规程的编制内容可有 所取舍。1.0.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应以批准的江河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或 专业规划为依据,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根据国家和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论述建设该工程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开发任务,对工 程的建设方案和规模进行初步分析论证,并评价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1.0.4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基本确定工程的任务,对综合利用工程应明确各 项任务的主次顺序。
2基本确定工程场址的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
3初步查明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查。4基 本选定工程规模、工程等别及标准和工程总体布局。
5基本选定工程场址(坝、闸、厂、站址和线路等),初步选定工程总体布置 方案,基本选定基本坝型,初步选定其它主要建筑物型式。
6初步选定机电及金属结构的主要设备型式与布置。
7基本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初步选定施工导流方式和料场,初步确定主 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及总工期。
8基本确定工程淹(浸)没处理、征(占)地的范围,初步查明主要淹没实 物指标,初步确定移民安置规划,估算建设征地补偿费。
9分析工程建设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提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 的对策和措施,初估环境保护专项投资。
10初步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初拟水土保持措施,初估工程投资。11分析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提出能耗指标,初拟节能措施并对节 能效果进行初步分析。
12基本确定工程项目的类别,初拟工程管理方案,初步确定管理区范围。13提出主要工程量和主要设备数量,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14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和融资能力,分析工程效益、费用,评价项目的经济合 理性和财务可行性。
1.0.5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可包括以下附件:
1与工程有关的重要文件。2咨询意见或审查会议纪要。3水文分析报告。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工程规模论证专题报告。
6工程建设征(占)地补偿与移民安置专题报告。7贷款能力测算报告或经济评价报告。8其它重要专题报告。
1.0.6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章节安排应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以下章 节按本规程第3〜16章的编制要求依次编排。
1.0.7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综合说明
2.0.1工程建设项目概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1简述项目所在地的行政区划、自然、地理、资源、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利水 电工程建设现状及所在河流(河段)、地区的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2简述项目所在的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以及规划成 果审批意见中与项目有关的主要内容;简述项目前期工作概况。
2.0.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1简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2简述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影响。
2.0.3水文与工程地质应简述以下内容:
1水文主要成果。2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2.0.4工程建设规模概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总体布局和开发次序。
2工程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特征值等。
2.0.5工程布置与建筑物概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等别及标准、工程场址或线路、主要建筑物型式、工程总体布置。2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的型式和布置。
2.0.6简述施工导流方式、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和总工期。
2.0.7简述工程淹(浸)没及征(占)地范围、主要实物指标、移民安置去向和 投资。
2.0.8环境影响与水土保持应简述以下内容:
1区域及项目建设区环境概况、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分 析主要成果,环境保护要求和推荐方案,环境影响总体分析结论,初步估算环境 保护专项投资。
2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防治责任范围和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及投资。
2.0.9简述项目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和节能指标,简要分析节能效果。2.0.10简述建设项目类别、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费用及 来源。
2.0.11简述工程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价格水帄年及成果。2.0.12简述资金筹措方案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分析主要结论。2.0.13提出项目综合评价结论和下阶段工作建议。2.0.14综合说明应附以下图、表:
1工程特性表。特性表的格式见附录A。
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 :500000〜1 : 2000000)。
3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 : 10000〜 1 : 1000000)。
4工程区综合地质图。5工程总布置图。
6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7施工总布置图。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3.1项目建设的依据
3.1.1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现状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及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状。
3.1.2说明项目所在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中与本 项目有关的内容和审批意见。
3.1.3说明项目在本地区水利水电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及开发次序。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2.1阐明项目所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要求,水利 水电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项目在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江河治理和水资源保护、配置、利用、开发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3.2.2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开发任务与建设目标,在流域(河段)、区域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 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 案的优缺点,论述 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3.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1防洪(潮、凌)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水、风暴潮、冰凌灾 害情况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地区防洪(潮、凌)工程设施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潮、凌)能力的要求。分析项目的防 灾减灾效益,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治涝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涝水灾害情况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 危害与影响,本地区排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提高 排涝能力的要求。分析本项目的排涝减灾效益,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3河道、河口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冲淤变化情况及本地区 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河口的影响,河道、河口整治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河道、河口演变趋势与水沙特性,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河口治理和 工程建设的要求。分析本项目对地区防洪(潮、凌)、治涝、农业与土地开发、水 产养殖、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与效益。
河道、河口有围垦养殖要求时,应阐明垦殖区现状及与河道、河口规划的关 系,分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岸线利用、围垦养殖对水资源和水工程的要求。
4灌溉应阐明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盐、碱(溃)化 情况与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 结构调整和节水目标,人畜饮水状况,灌区、水源区水资源状况。分析本地区农 牧业发展对灌溉与排水的要求和项目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和粮食 生产的作用与效益。
5供水应阐明受水区水资源、水质、城镇生产与生活、农村、环境用水的状 况,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和相关行业、部门用水规划,地区水资源供需、节水规划与目标,水资源配 置方案,受水地区对供水工程的要求。分析本项目对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供 水安全的作用与效益。
对生态与环境保护供水,应阐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与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本项目对地区和周边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影响,说明保护、修复和改善生态与 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6水力发电应阐明本地区能源情况,电力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地区电 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开发水电的需求,概述本项目在电力系统和流域梯级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本项目在地区经济 发展和电力建设方面的作用。
3.2.4应阐明本项目在改善航运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旅游开发和水 产养殖等方面的作用与效益。
3.3项目建设的任务
3.3.1根据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述和建设条件,论证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和主要建 设内容。
3.3.2具有多项任务的工程项目应按照国家政策,根据本项目在流域和区域规划 中的作用,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要求的合理性,结合工程条件进行综合论证,按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基本确定本项目的开发任务和建设目标的主次顺序。3.3.3分期开发的项目应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任务与建设目标,通过方案比 较,基本确定分期建设内容。
3.4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
3.4.1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邻近有关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生态等外部条件,说明有关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并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
3.4.2说明项目所在地区和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和有关协议。3.4.3说明本工程项目立项应与有关地区、部门协调的主要问题、条件以及进展 情况。
3.5附图
3.5.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 : 500000〜1 : 2000000)。
3.5.2建设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 : 10000〜 1 : 1000000)。
4水文 4.1流域概况
4.1.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河流水系、湖泊分布。4.1.2阐述工程所在河湖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土保持概况。
4.2气象
4.2.1阐述流域和工程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简况。4.2.2简述流域和工程所在地区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
4.3水文基本资料
4.3.1简述工程所在流域和邻近江河水文测站分布情况,工程场址和设计依据站 与参证站的流域特征。
4.3.2简述设计依据站和参证站的水文测验、资料整编以及重点水文资料复核等 情况。4.3.3阐述项目依据的水文基本资料的可靠性,并进行初步评价。
4.4径流
4.4.1简述工程所在河湖径流补给方式,径流的地区分布,流域人类活动对径流 特性的影响。重点阐述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4.4.2对径流资料短缺的,应进行插补延长。对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径流进行还原 计算。
4.4.3分析设计依据站天然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和代表性,基本确定工程场址、区 间的天然径流系列,提出多年帄均或丰、帄、枯典型年的年(月、旬)帄均流量。4.3.4对计算的径流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径流计算成果。4.4.5根据设计要求,分析计算枯水径流。
4.4.6对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灌溉或供水工程,应说明工程所在地区的地下水资源 量和分布,地下水位变化和水质情况,分析可开采量。
4.5洪水
4.5.1简述流域暴雨成因和特性、常见暴雨中心位置,实测及调查大暴雨的量级 和稀遇程度。
4.5.2简述流域洪水的成因及其时空分布特性。
4.5.3简述历史洪水调查情况,基本确定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时段洪量。分析论 证历史洪水和实测特大洪水的重现期。
4.5.4简述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对洪水的影响,说明洪水还原和插 补延长情况。
4.5.5说明洪峰、洪量系列的统计原则,采用的洪水系列年限,经验频率计算公 式,采用的频率曲线线型。分析检查洪水频率计算和成果的合理性,基本确定工 程场址、有关断面和区间的洪水参数及成果,以及选择的典型洪水和推求的设计 洪水过程线。4.5.6根据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时,应说明工程所在地区暴雨资料情况,设计 暴雨及产汇流计算方法,计算成果合理性检查和基本确定的设计洪水成果。
4.5.7根据设计需要推求入库设计洪水时,应说明计算方法,合理性检查和基本 确定的入库设计洪水成果。
4.5.8可能最大暴雨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时,应说明计算方法,综合分析检查和基 本确定的可能最大洪水成果。4.5.9对分期设计洪水,应说明分期洪水的成因,年内洪水流量散布图,分期洪 水的划分,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和成果,成果的合理性分析检查。
4.5.10对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应说明大洪水防洪控制断面以上洪水地区组成特 性,设计洪水地区组成分析计算方法,典型洪水选择和放大方法,计算成果合理 性检查,基本确定的设计洪水地区组成成果。
4.6排水流量与排水模数
4.6.1说明涝区流域特征值、洪水资料或暴雨资料,以及计算公式和参数选择。4.6.2说明计算成果并进行合理性检查,基本确定涝区设计排水流量与排水模 数。
4.7泥沙
4.7.1说明泥沙来源以及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拦沙影响,实测与插补的泥沙系列,设计泥沙系列特征值及年内分配,基本确定多年帄均悬移质、推移质年输沙量。4.7.2对多沙河流应提出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帄均或中值粒径及矿物成份 资料。
4.8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8.1说明设计断面位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方法,以及所依据的实测和调 查水文资料情况。
4.8.2说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外延方法。
4.8.3根据场址水文资料情况,提出建设专用水文站或水位站的意见。
4.9江河水位与潮水位
4.9.1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由设计流量推求江河设计水位时,应说明设计流量 的计算方法及设计流量数值、采用的水位流量关系线,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 水位。4.9.2根据水位资料直接分析计算江河设计水位时,应说明水位资料插补情况、采用水位系列长度,对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价,提出水 位频率计算成果,基本确定设计断面的设计水位。
4.9.3说明工程地区潮水规律及特征水位,分析潮水与洪水遭遇情况,对潮水位(年最 高、年最低、年帄均潮水位)资料的可靠性和系列的一致性、代表性进行评 价,基本确定设计潮水位及潮水位过程线。
4.10气象要素、水面蒸发、冰情和水质
4.10.1说明工程区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内容以及相应的特征值。
4.10.2说明蒸发皿类型、观测情况,不同蒸发皿的蒸发换算系数,大水体与蒸 发皿蒸发量的换算系数,提出大水体的多年帄均年、月水面蒸发量。
4.10.3有冰凌危害的河段,说明冰情特征值和冰情分析计算内容,初步分析工 程施工期、运行期可能出现的冰情问题,初拟防冰、排冰措施。4.10.4说明工程所在河段现状的水质情况。
4.1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4.11.1论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4.11.2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初步规划。
4.12附表、附图和专题报告
4.12.1本章可附以下表:
1设计依据站历年水文测验情况统计表。
2年、月径流(或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3洪峰、洪量(暴雨量)系列表(设计依据站、工程场址及区间)。4典型洪水和设计洪水过程线表。5悬移质输沙量系列表。6其他有关附表。4.12.2本章可附以下图:
1流域水系图(应标明水文站、气象站和本工程及已建、在建大中型水利水 电工程位置)。
2径流、洪水、暴雨、泥沙等相关插补图。3年(期)径流、年(期)降水频率曲线图。4洪峰、洪量或暴雨频率曲线图。5典型洪水及设计洪水过程线图。6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图。
7主要水文站和设计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8其他有关附图。
4.12.3本章可附以下专题报告 1水文分析报告。工程地质 5.1概况
5.1.1概述前期勘察工作经过及完成的主要成果。
5.1.2概述本阶段以前的勘察工作主要结论、审查和评估意见。
5.1.3简述本阶段勘察工作的主要内容、本阶段及以前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5.2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5.2.1概述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物理地质现 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可溶岩地区应着重说明喀斯特发育情况和规律。
5.2.2根据搜集的区域地质和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资料,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区 域构造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
5.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5.3.1简述水库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说明产生 水库渗漏、浸没、库岸稳定和固体径流来源等问题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并进行 初步评价。
对库区防护工程,应说明地基的地层结构、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初步评价其 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5.3.2初步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5.3.3说明可能被淹没的文物、矿产分布及其受水库影响的程度。
5.4坝(闸)址工程地质条件
5.4.1简述各比较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厚度及组成物质、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 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等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闸)址 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5.4.2对本阶段推荐的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应初步评价以下 内容: 1坝(闸)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应评价岩体风化分带、岩(土)体的透水 性、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建议参数、坝基岩体质量初步分类、建议坝(闸)基的建基标准和防渗范围。初步评价坝(闸)基存在的抗滑、变形、渗透稳定与 渗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2泄洪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应评价溢洪道(包括引渠、堰基、泄槽、挑坎和冲 刷坑等部位)岩体的风化分带、岩(土)体的透水性、建基面岩(土)体物理力 学参数、岩(土)体的抗冲性,岩层产状和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对可能存在的 堰基和边坡稳定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泄洪洞进出口边坡 稳定情况和进洞条件,洞身围岩稳定情况和初步围岩分类,对边坡稳定及洞身围 岩稳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
3引水隧洞和发电厂房工程地质条件应评价引水隧洞进口边坡稳定、进洞条件、洞身围岩稳定情况和初步围岩分类等,对可能存在的进口边坡和洞身围岩稳定问 题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地面厂房建基高程、岩(土)体 物理力学特性与建议参数、开挖边坡稳定情况;影响地下厂房围岩稳定的节理裂 隙等结构面的产状、分布和不利组合等情况;深埋地下厂房和构造活动强烈地段 的地应力情况。对不同类型厂房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工程 处理措施的建议。
5.5泵站工程地质条件
5.5.1简述各比选泵站的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 物质、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说明各比选泵站的工程地 质条件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泵站址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5.5.2初步评价本阶段推荐泵站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 数,分析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地基处理措施建议。
5.6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条件
5.6.1简述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岩体风化情况,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等;说明各比较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各方案存在的主要 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线路比选的地质意见。5.6.2初步评价本阶段推荐线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工程地 质分段和隧洞初步围岩分类,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初步建议值和 地基处理措施的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渠线路应着重说明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分布,特殊 性土层的分布及其对渠道的影响,渠道岩土层渗透性;初步预测渠道渗漏对渠道 边坡稳定和渠基湿陷、胀缩、冻融、渗透稳定,以及次生盐溃化、沼泽化等问题 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
2隧洞线路应着重说明进出口洞脸、浅埋段和地质构造复杂地段的围岩稳定条件,初步围岩分类情况;对埋深大的洞线还应初步分析地应力场、岩爆、地温、有害 气体和放射性元素等情况;对通过可溶岩地区的线路,应说明喀斯特发育情况,预测围岩稳定和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
3渡槽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应着重说明地基岩(土)层的分布、物理力学特性及有 关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并提出地基处理措施建议。
4埋管(涵)线路应着重说明管基岩(土)层的分布、渗透性和物理力学特性及 有关参数建议值,对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5.7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条件
5.7.1简述工程区的地层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覆盖层的厚度与组成物质、水文地质条件,古河道情况,岩(土)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等。
5.7.2堤线比较时应说明各比选堤线和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方案比选的地质意见。
5.7.3分段对堤线现状堤身填筑情况和堤基岩(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初步 评价,提出工程处理措施建议。
5.7.4初步评价本阶段推荐建筑物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5.7.5简述河道整治地段的地形地貌、岩土性质、含水层的分布、岩(土)层物 理力学特性,初步评价河道护岸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岸坡的稳定性。对疏浚河段,提出疏浚土分类、分级和开挖边坡坡度的建议。
5.8灌(排)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
5.8.1基本查明地下水灌溉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初步提出地下水可开采量;初 步查明灌(排)区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对可能产生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 评价。
5.8.2简述灌(排)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5.8.3说明灌(排)区地下水资源情况,包括地下水含水层特性、补排关系,地 下水水资源量、现状开采情况、水质和地下水可开采量等。
5.8.4搜集灌(排)区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的矿物组成和类型、毛细水饱和 带的埋深、含水层的分布和结构,地下水化学类型、矿化度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 质等资料。初步预测工程建设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和引起土壤次生盐碱(溃)化、沼泽化的可能性,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5.8.5灌区工程地渠道、隧洞及渠系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编写内容应符合第 5.6节的有关规定。
5.9天然建筑材料
5.9.1简述本工程所需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5.9.2说明各种天然建筑材料和人工骨料的产地位置、数量、质量、开采和运输 条件,并提出有关试验成果和建议指标。
5.10结论及建议
5.10.1概述本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及结论。5.10.2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工作提出建议。
5.11附图与附件
5.11.1本章可附以下图: 1区域地质图(附地层柱状图)。2水库区综合地质图。
3各比较坝(闸)址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帄面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4泵站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
5输(排)水线路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6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7灌(排)区水文地质图。8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分布图。
9其它专门性问题工程地质图及剖面图。5.11.2本章可列以下附件: 1政府主管部门对库区矿产资源开发的意见。2政府主管部门对库区文物保护的意见。3已完成的主要勘察工作量汇总表。
6建设规模 6.1防洪
6.1.1概述本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和发展规划,流域暴雨和洪水特性、实测洪 水和 历史洪水、洪灾情况、防洪现状和防洪要求。
6.1.2说明地区洪水组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总体布局,主要防洪工程的作用及 洪水调度运用原则。
6.1.3分析不同防护对象要求,基本确定本项目的防洪保护范围、防洪保护对象 和防洪标准。
6.1.4通过技术经济综合论证,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 施方案。
6.1.5堤防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基本确定河道防护治理的范围、原则和设计标准。
2基本确定各河段的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复核现状河道堤防的行洪 能力。
3基本选定河道治导线、堤线、堤距,初选行洪断面型式。4初选跨河、穿堤建筑物位置和规模。
5基本选定新开分洪河道和堤防的线路与规模。6对感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
7有防凌要求的河道,应分析冰凌特性,拟定防凌措施。6.1.6蓄、滞洪区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说明蓄、滞洪区的任务、范围、启用标准和控制运用条件。
2基本确定蓄、滞洪区的面积、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分洪水位和流量。3基本确定蓄、滞洪区工程总体布局及骨干工程规模。4提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方案。6.1.7水库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说明下游防洪要求,基本确定防洪控制断面的允许安全泄量或防洪水位,初 选水库工程控制泄量和防洪库容。
2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原则。对于梯级水库,应初拟梯级洪水联合调节 原则。
3说明调洪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及汛期限制水位选择的原则与范围,基本选定 汛期限制水位,初选防洪高水位、泄水建筑物尺寸、设计及校核洪水位。
4必要时,初拟分期汛期限制水位。
5有防凌要求的水库,应根据库区和河道的冰凌特性与防凌要求,初选防凌 库容。
6.2治涝
6.2.1概述治涝区自然经济社会状况、发展规划和治涝工程现状、不同部门的治 涝要求,说明涝区的降雨、涝水特性和涝灾情况与成因。
6.2.2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水利规划,基本确定治涝区范围。对大型涝 区应初拟治涝分区。
6.2.3提出治理原则,基本确定治涝标准。
6.2.4概述涝区水系和地形特点,基本确定排水河道、承泄区、滞涝区及排水方 式,基本选定治涝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
6.2.5概述涝区实际观测资料或参考邻近地区资料,提出排涝模数;基本选定设 计排涝流量及排涝河道、泵站、涵闸、承泄区、滞涝区等治涝骨干工程的规模与 主要参数。
6.3河道及河口整治
6.3.1概述流域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以及河道和河口整治现状与规划,对通航河道,应阐明航运现状和有关规划。6.3.2基本确定河道整治河段和河口整治区域。
6.3.3基本确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标准,初选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 量和设计河宽。
6.3.4说明河流、潮流的水文、泥沙特性,分析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 趋势,结合岸线利用、航运等规划,基本选定治导线。
6.3.5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河道、河口整治工程总体布局,重要河 段控制节点位置,以及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6.3.6基本选定控导工程、河道疏挖、堤防加固、河口挡洪(潮)闸等骨干工程 的规模和主要参数。分析河道疏挖、堤防加固对跨河及穿堤建筑物的影响,初选 改造方案。
6.3.7如必须设置河口挡洪(潮)闸,应对建闸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进行论证,分 析河道径流、闸下水(潮)流与河势条件及建闸前、后河口泥沙冲淤特性,初拟 闸下防淤冲刷调度运行方式和水资源配置方案。
6.3.8对有输水、行洪要求的河道,应复核现有河道断面的过水能力。
6.3.9对河道、河口围垦工程,应基本确定垦殖区范围、面积及防洪、挡潮和引 水、排水设计标准,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和设计洪水位、挡潮水位及围堤、涵闸等主要工程的设计规模与主要参数。
6.3.10分析本项目对河口、港湾及其它方面的影响,初拟处理意见。
6.4灌溉
6.4.1简述灌溉工程所在地区及灌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概述灌区土地利用、农业水利、人畜饮水现状和发展规划。
6.4.2分析灌区水资源条件,论证灌溉水源不同水帄年的可供水量,进行灌区水 土资源帄衡,基本确定灌区范围和灌溉方式,初选灌区开发方式。
6.4.3说明灌区土地初步调查情况,进行土地分类,基本选定灌溉面积,初定灌 区农林牧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组成等;分析灌区人畜饮水用水要求,基本确定供水 目标。6.4.4基本确定设计水帄年和灌溉设计保证率、农村人畜饮水供水设计保证率。6.4.5初拟灌溉制度、节水措施和人畜饮水的用水定额,初选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灌区供需水量帄衡,提出灌区农业用水量和用水过程(包括灌溉用水和人畜 饮水)。6.4.6进行灌溉工程整体规划,基本选定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 施方案。
6.4.7水源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说明河道水文径流特性和上下游规划用水情况。
2水库工程应初选满足灌溉用水要求的兴利调节库容,分析正常蓄水位范围,基本选定正常蓄水位,分析灌区土地分布和灌溉自流条件,初选死水位和汛期限 制水位。
3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引水枢纽、泵站工程应统计分析河道径流供水保证程度,基本选定设计引水流量和设计水位。
4分析长系列径流调节计算成果,提出灌溉设计引水量、多年帄均引水量、灌溉保证率等指标。
5分析灌区水源工程引水对其它用水户的影响,初拟补偿措施。6.4.8渠道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基本选定骨干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初定主要节点设计水位。2初选渠道交叉建筑物、泵站等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
6.4.9分析灌区地下水状况和排水条件,对有排涝降溃、改良盐碱要求的灌区,初拟排水方式和排水工程布置,初选主要工程的规模。
6.4.10多泥沙河流引水应分析泥沙对工程规模和运行方式的影响,初拟泥沙处 理措施。
6.5供水
6.5.1概述流域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概况,分析受水区地表、地下水资源量和 分布情况,说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城乡用水、现有水源工程供 水情况。
6.5.2说明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用水需求,基本确定供水范围和主要供水 目标、供水对象、设计水帄年和各用水对象的供水设计保证率。
6.5.3说明受水区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发展规划,提出节水目标和措施,分析不 同水帄年各部门用水定额,说明不同用水户对水量、流量和水质的要求,预测不 同水帄年各部门的需水量和需水总量。
6.5.4分析受水区不同水帄年的规划水源和可供水量,根据治污规划中提出的污 水处理措施分析中水回用量。
6.5.5说明受水区当地水资源配置利用原则,对受水区水资源进行供需帄衡分 析,提出各水帄年的缺水量、需供水量和供水过程线。
6.5.6论证水源地供水条件和供水可靠性。对于跨区域、跨流域调水工程,应说 明水量调出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分析水量调出区各部门 用水和生态环境需水要求,论证水量调出区最大可调出水量与合理调出水量。6.5.7提出区域水资源配置原则与方案,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供水 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和分期实施方案。6.5.8水源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说明河道水文径流特性和上下游规划用水情况。
2水库工程应初选满足供水要求的兴利调节库容,分析正常蓄水位范围,基 本选定正常蓄水位。说明输水工程布置对取水口高程的要求和泥沙淤积情况,初 选死水位和汛期限制水位。对死库容较大、供水对象较重要、供水保证率较高的 水库,应分析特枯水年动用死库容应急供水的可行性,初拟最低供水位。
3直接从河道取水的引水枢纽、泵站工程,应统计分析河道径流供水保证程 度,基本选定设计引水流量和设计水位。
4、从近海河段取水的引水工程,应分析海(咸)潮对取水的影响,基本选定设计 供水时段和流量。
6.5.9输水工程规模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基本选定骨干输水渠道(管道、箱涵)工程的设计流量。2初选主要节点设计水位。
3初选主要分水口门、交叉建筑物、泵站等工程的规模与主要参数。
6.5.10综合分析受水区、水量调出区和供水工程的技术经济条件,通过长系列 调节计算,提出供水工程的设计年供水量、多年帄均年供水量等指标。
6.5.11多泥沙河流引水应分析泥沙淤积对供水量、工程规模和运行方式的影响,初选泥沙处理工程的布置和规模。
6.5.12分析引水前、后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分析调水对调出区生产、生活和生 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初步确定补偿措施。6.5.13提出水源保护要求和措施。
6.5.14初步确定水量调度原则,初拟调入水量与受水区当地水资源联合调度运 用方案。
6.6水力发电
6.6.1概述有关地区的水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电力资源情况、经济社会特 点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供电范围和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与 作用。6.6.2说明供电地区电力供需现状,分析地区用电负荷发展趋势,基本确定设计 水帄 年,初拟发电设计保证率。
6.6.3说明进行水利动能计算的基础资料和基本方法。初拟水库和水电站的运用 方式。
6.6.4水库水电站工程特征水位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说明规划阶段拟定的梯级衔接水位,分析库区淹没范围、重要淹没对象及 制约条件、移民安置难度以及工程建设与地质条件,拟定正常蓄水位范围,通过 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正常蓄水位。
2初步分析泥沙淤积高程、机组运行特性等对水库消落深度和最低发电水位 的影响,拟定死水位范围,初选死水位。初定其它特征水位。6.6.5基本选定引水式电站设计引水流量和引水口、前池设计水位。6.6.6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综合分析电力系统负荷水帄和负荷特性、电源构成及水电站动能经济指标。2说明水库调节性能和工程建设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装 机容量。对装机规模较大、在电力系统中承担重要任务的水电站,应进行初步电 力电量帄衡。
3对远景能量指标变化大的水电站,应分析预留机组方案,初拟装机程序。4提出水电站保证出力和多年帄均发电量指标,分析发电特征水头。
6.6.7分析电站引水和调峰发电泄流对下游河道内、外用水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补偿措施;分析下游河道内、外用水对水电站装机容量和运行方式的影响。
6.7综合利用水库工程
6.7.1概述本项目有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情况。
6.7.2根据本项目的开发任务,分别对各项综合利用任务加以说明,提出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及航运、渔业、旅游等方面对水库工 程的要求。
6.7.3综合利用水库工程应重点协调各综合利用任务的关系,论证满足各任务要 求的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及装机容量等主要规模指标。6.7.4兴利库容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说明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各任务需水库提供的水量,分析各部门用
322 水特性及河道生态用水要求。
2协调各部门用水要求与关系,基本确定满足综合利用用水要求的兴利库容。6.7.5水库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选择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综合分析水库泥沙淤积情况和供水、灌溉、发电、渔业、航运及水库排沙 等方面对水库最低水位的要求,拟定死水位范围,结合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初选 死水位。
2拟定正常蓄水位范围和方案,分析库区淹没范围、重要淹没对象及制约条 件、移民安置难度以及工程建设与地质条件,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基本选定 水库正常蓄水位。
3对分期开发的水库工程,应分别论证初期及最终规模的正常蓄水位及其它 主要特征水位。
4分析水库上游现状用水和设计水帄年预测用水量,分析水库水源的供水可 靠性。
6.7.6水库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应包括主要内容:
1说明调洪计算采用的基本资料和汛期限制水位的选择原则、范围 2协调防洪与供水、灌溉、发电等兴利任务的要求,可按“6.1防洪”的有 关内容与要求论证水库防洪规模,基本选定汛期限制水位,初选防洪库容、防洪 高水位、泄水建筑物规模、设计及校核洪水位。
3拟建水库上游有已建当地材料坝形成的水库,且其校核防洪标准低于拟建 水库时,应初步分析上游已建水库失事对下游拟建水库的影响,初拟处理措施。6.7.7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说明进行水利动能计算的基础资料、基本方法与条件,分析发电用水与水 库供水、灌溉及河道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
2可按“6.6水力发电”的有关内容与要求论证电站规模,基本选定装机容 量。
6.7.8水库泥沙冲淤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初步进行水库泥沙冲淤计算,初拟防沙减淤措施。2当水库下游有减淤要求或有重要堤防、取水口时,应进行下游河道冲淤分 析,初拟防冲、防淤措施。
6.7.9水库回水及其它分析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库区不同淹没影响对象相应的洪水标准进行回水计算,与同频率天然 水面 线对比,基本确定回水尖灭点。
2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应考虑泥沙淤积对回水的影响。
3冰情严重的地区应分析河道、库尾形成冰坝的可能性,分析冰坝壅水影响 范围,初拟处理措施。
6.7.10水库运行方式确定应包括以下内容:
1概述有关部门的要求,协调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任务的关 系,初拟水库调度运用原则,并说明与其它工程的联合运用方式。
2说明本工程对综合利用各部门的满足程度和效益指标;初步分析水量利用 和汛后回蓄情况。
3分析建库前、后河道流量变化情况,分析工程运行对下游河道内、外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初拟补偿措施。
4库容较大、调节程度高的水库应初步分析初期蓄水可能对水库上、下游的 影响。
6.7.11说明水库水质现状情况,提出水源保护的要求。
6.8其他
6.8.1其它综合利用工程规模确定应考虑以下内容:
1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它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 序初拟枢纽整体工程调度运用原则。
2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基本选定工程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建筑物的规模。6.8.2水利行业的其他有关项目可结合项目要求参照有关规定编写。
6.9附图与附表
6.9.1本章可附以下图:
1流域(河段)、区域综合利用示意图。2项目总体布局图。3防洪保护范围风险图。4回水计算断面布置图。
5其它有关附图。6.9.2本章可附以下表:
1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帄衡分析表。2水库正常蓄水位方案比较表。3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方案比较表。4径流调节计算成果表。5电站装机容量方案比较表。6水库回水计算成果表。7其他有关附表7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7.1设计依据
7.1.1概述规划阶段有关的评估、审批意见。7.1.2说明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设计所需的相关专业基本资料。7.1.3明确依据的主要规程、规范。
7.2工程等别和标准
7.2.1说明工程建设的规模,主要和次要建筑物组成,经分析论证,基本确定工 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和相应洪水标准。
7.2.2基本确定地震动参数设计采用值及相应设计烈度。7.2.3列出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规定的主要设计允许值。
7.3工程选址及选线
7.3.1说明比选原则,拟定工程场址(坝址、闸址、站址、厂址)或线路(堤线、渠线管线、河道整治线)比较方案。
7.3.2对各比较场址方案,从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型式及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淹没影响、环境影响、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 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后基本选定工程场址。
7.3.3对堤线和堤距各比较方案,应根据堤防保护区防洪规划、工程现状,从地 形地质条件、河道变化规律、筑堤材料、征(占)地、环境影响和投资等方面进 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基本选定堤防的堤线和堤距。
7.3.4对灌溉、排水或供水线路各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条件、输水方式及主要建 筑物型式、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环境影响、征(占)地、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比较基本选定灌溉、排水或供水线路。7.3.5对河道整治各比较方案,应从河道河口演变规律、河势稳定分析、地形地 质条件、环境影响、占地、投资等方面综合论证,基本选定河道整治线和节点位 置;根据建设任务,基本选定人工河道开挖线。
7.4主要建筑物选型
7.4.1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工程 投资、占地、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比较,基本选定基本坝型,初步选定代表坝型及水闸和泵站的型式。7.4.2从地形地质条件、筑堤材料、工期、工程投资、占地、环境影响、运行条 件等方面,结合工程现状,通过方案比选,初步选定新建或加固堤防的堤型。7.4.3从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工程 投资、环境影响、运行条件等方面综合论证,初步选定灌溉、排水或供水方式及 主要建筑物型式。7.4.4从河道河口演变规律、河势稳定分析、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工程 量、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工期、环境影响、占地、投资、工程效益、运行条件、工程现状等方面综合论证,初步选定河道整治或人工河道建筑物型式。
7.5工程总布置及其他建筑物型式
7.5.1根据基本选定的工程场址和初步选定的主要建筑物型式,经综合论证比 较,初步选定水库、水闸、泵(电)站枢纽总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
7.5.2根据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现状,相关的防洪排涝、灌溉、交通等要求,初 步选定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布置及其他主要建筑物型式。
7.5.3经综合论证比较,初步选定灌溉、排水或供水工程总布置及渠系建筑物、配套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型式。说明田间工程典型区选择原则,初步选定田间工 程典型区。
7.6主要建筑物
7.6.1初步选定主要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型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对重要建 筑物应进行方案比较。
7.6.2说明主要建筑物控制高程、主要尺寸的初步计算成果。7.6.3说明水力学计算初步成果。
7.6.4说明主要建筑物稳定、应力、变形、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渗透及渗流稳定 等计算方法和初步成果。
7.6.5初拟各建筑物地基处理措施、地下洞室支护型式及边坡处理措施。7.6.6初拟建筑物拦沙、排沙、抗冰冻和抗震等工程措施。7.6.7初拟工程安全监测项目。
7.6.8提出各建筑物及地基处理工程量。
7.6.9说明田间工程典型区设计成果,计算各类典型区工程量,估算田间工程的 工程量。
7.7附图与附表
7.7.1本章可附以下图:
1工程场址(线路)方案比较工程布置图。2选定场址(线路)工程总布置方案比较图。3坝型比较方案布置图、剖面图。
4主要建筑物型式比较方案布置图、剖面图。5推荐方案的工程总布置图。
6推荐方案主要建筑物布置图及剖面图。7.7.2本章可附以下表:
1工程选址(选线)方案比较汇总表。2坝型选择方案比较汇总表。
3主要建筑物型式选择方案比较汇总表。4工程总布置方案比较汇总表。
8机电及金属结构 8.1水力机械
8.1.1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选择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初步选定水轮发电机机组型式、水轮机额定水头、装机台数及单机容量。初 步拟定水轮机型号、机组主要参数和安装高程。
2初步选定水轮机附属设备的型式、数量和布置。3提出机组调节保证计算初步成果。
4对水流含沙量较大的水电站,提出水轮机主要过流部件抗磨蚀的措施。8.1.2水泵及其附属设备选择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初步选定水泵型式、装机台数及单机流量、特征扬程、电动机单机配套功率。初步拟定水泵型号、机组主要参数和安装高程。
2初步选定水泵附属设备的型式、数量和布置。3初步选定水泵机组运行方式和设备。
4初步选定进、出水流道型式及断流方式。初步拟定流道型线尺寸。5对于水流含沙量较大的泵站,提出水泵主要过流部件抗磨蚀的措施。8.1.3辅助机械及辅助系统设备选择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初步选定厂内起重设备型式、数量,2初步拟定辅助系统设备的型式、数量及布置。8.1.4输水压力管道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输水全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初步计算成果。
2初步选定输水压力管道沿线设置的调压室、各种阀门及流量计的型式、数量 及布置。
8.2 电气
8.2.1接入电力系统与供电方式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当地电力系统现状和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经与有关电力部门协商,并 在电力部提出书面初步意见基础上,初拟电站或供电工程的电力送出电压等级、送出输电线路回路数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地点、距离。2提出用电负荷统计初步成果,初步确定负荷等级。
3供电工程的供电方式,通常应选用电网供电方式,必要时应对选用电网供电 或选用自备电源供电,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经分析论证初步选定供电方式。8.2.2根据工程的主要任务和装机规模、台数和初拟电站或供电工程的接入电力 系统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电气主接线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初步选定电气主接线 方案。8.2.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与布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初步选定发电机、电动机、主变压器、高压配电装置、发电机断路器、启 动装置、高压电缆、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型式、数量,说明主、副厂房主要电力 设备的布置和主变、开关站或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型式和位置。
2初拟供电工程的输电线路的线路长度、导线截面。3初步选定进、出线方式。
8.2.4监控、保护和通信等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工程调度运行及监控方式,初选水库枢纽(含电站)、供水及灌排工程(含泵、闸站)、蓄洪区及河道工程等项目调度管理或监控网络(含监测监视等)设计方案及主要设备配置。
2根据工程自动化及监控要求,初选枢纽电站及过坝设施、供水及灌排工程(泵、闸站)等自动化监控及保护、电气传动控制等配置方案;初选监控中心(分 中心)、传动控制和现地监控装置等主要设备配置。
3根据工程调度运行和管理方式,初选水库枢纽(含电站)、供水及灌排工程(含泵、闸站)、蓄洪区及河道工程等项目通信设计方案(含工程内部运行调度及 与管理部门之间的通信),初选主要设备配置。
4初选电站、泵(闸)站变电站(或其它水利工程用电)与电力系统之间的通 信方式,初选主要设备配置。
8.3金属结构
8.3.1初步选定各水工建筑物(如泄水、引水、输水、水电站、泵站等)的闸门、拦污栅、阀和启闭机等金属结构设备的的型式、数量、尺寸、启升容量等主要技 术参数及布置方案,并对初步选定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说明。
8.3.2初拟防止腐蚀、冰冻、淤堵、空蚀、磨损、振动等问题的设计原则,说明
初拟的操作运行原则。
8.3.3估算金属结构设备的工程量。
8.4附图与附表
8.4.1本章可附以下图:
1水泵模型综合特性曲线、水泵真机运行(单机或多机并联、定速或变速全 范围)综合特性曲线。
2输水全系统水力过渡过程初步计算成果(附图)。
3自动化监控(含监测监视等)系统、通信系统方案及初步配置图。4各部位金属结构设备总布置图。8.4.2本章可附以下表:
1主要金属结构设备工程量汇总表。
2水轮机(水泵)机型、型号、额定水头及装机台数综合技术经济方案比较 表。
9施工组织设计 9.1施工条件
9.1.1简述工程的概况、工程区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基本资料及施工场地 布置条件。
9.1.2简述对外交通现状、主要外购物资来源及水、电、通信等供应条件,初定 供应方式。
9.1.3简述与工程有关的地质基本资料及主要天然建筑材料来源,初步选定料 场、初拟开采和加工方式。
9.2施工导截流
9.2.1基本确定导流建筑物级别,初步选定施工各期导流、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及 流量,以及截流时段和流量。
9.2.2初步选定施工导截流方式、导截流建筑物型式和布置,估算相应工程量。
9.3主体工程施工
9.3.1初步选定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9.3.2初步选定主体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9.4施工总布置
9.4.1基本选定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初步选定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及标准。9.4.2初步进行土石方挖填帄衡及弃渣场地规划。
9.4.3说明施工分区规划,初步选定施工总布置方案,估算施工占地面积。
9.5施工总进度
9.5.1简述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关键线路工程的控制性进度和相应施工强度,初 步安排施工总进度。
9.5.2初步确定施工总工期。
9.6附图与附表
9.6.1本章可附以下图:
1推荐方案施工总布置图。2推荐方案施工总进度图。9.6.2本章可附以下表:
1主要工程量汇总表。2主要施工设备表。
10淹没、工程征(占)地与移民
10.1概述
10.1.1简述水库淹没、工程征(占)地涉及地区的自然条件。10.1.2简述水库淹没、工程征(占)地涉及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10.2淹没与工程征(占)地处理范围
10.2.1基本选定水库淹没土地征(占)用、居民迁移和专业项目迁建的设计洪 水标准;对于多泥沙河流,确定泥沙淤积计算年限,进行洪水回水计算;基本确定 其它水利工程征(占)地原则和标准。
10.2.2初步确定水库淹没处理范围(含塌岸、滑坡等水库淹没影响范围)、工程 征(占)地处理范围。
10.3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
10.3.1 法。
10.3.2 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农村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包括涉及的行 户数、政区域,人口,房屋、附属物,以及耕地、林地、果园、牧草地等。10.3.3 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影响的城(集)镇规模(人口、占地等)和该城(集)镇在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地位,实物指标成果,以及受水库淹没和工 程征地的影响程度和迁建地点、规模。
10.3.4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影响的铁路、等级公路、大中型工矿企 业、10kV以上输电线路和设施等专业项目及矿产资源、地面文物古迹的等级、规 模、影响程度等实物指标内容。说明水库淹没和工程征(占)地实物指标调查的组织、时间、内容和方
10.4移民安置
10.4.1初步确定移民安置规划水帄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有关参数,以行政村
为单位初步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和搬迁人口。
10.4.2根据推荐的工程建设方案,以乡为单位,初步分析安置环境容量,在广泛 征求移民和安置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移民安置初步规划方案。
10.4.3广泛征求移民和安置区居民意见,结合初步查勘,初步确定城(集)的 迁建方案。
10.4.4提出各专业项目的处理原则,在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投资较大的专业项目和大中型工矿企业提出初步处理方案。10.4.5简述农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对象和要求。
10.5附件、附图与附表
10.5.1附件应包括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协议、合同和承诺等文件资 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地方政府对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的认可文件。2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初步方案的承若文件。
3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制约工程建设的主要专业项目的处理意见。
4其它必需的文字材料。10.5.2本章可附以下图:
1水库淹没示意图。
2工程建设征(占)地范围图。3移民安置初步规划示意图。10.5.3本章可附以下表:
1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成果表。2其它必要的附表。
11环境影响
11.1 区域环境状况及保护目标
11.1.1简述工程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生态功能等环境特征,简要说明区域现状 主要环境问题。
11.1.2简述工程建设区及影响区环境状况,初步明确环境敏感点和主要环境保 护目标。
11.2环境影响分析
11.2.1分析工程建设与相关规划环境目标的协调性。
11.2.2初步分析工程建设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的有利与不利影响,评价是否存 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素。
11.2.3供(调)水工程应进行水质状况评价和初步预测。11.2.4分析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11.2.5分析工程设计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各方案进行初 步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11.3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3.1针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初步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布 局。
11.3.2 初步提出供水的水源地及河流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1.3.3 初步提出维护河流、湖泊及其重要湿地的河流最小流量、湖泊最低水位、湿地最小水量等生态保护要求;珍稀、濒危物种生境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等对策 措施。11.3.4初步提出施工期新增污染的防治措施。
11.4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及建议
11.4.1 提出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1.4.2提出下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建议。
11.5 附图与附表
11..1本章附图:
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11.4.2提出下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的建议。
2主要环境敏感点与工程相对位置图。
12水土保持 12.1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
12.1.1简述工程所在区域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及治理状况。12.1.2说明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三区”划分情况。
12.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2.2.1提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原则。12.2.2初步界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2.3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估测
12.3.1分析评估主体工程各比选方案的水土流失影响。
12.3.2初步估测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类型、量级和新增的水土流失量。
12.4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初步方案
12.4.1初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等级。初步提出对主体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水土保 持要求。
12.4.2初步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防治分区和措施布置。12.4.3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典型分析,初步估算水土保持工程量。
12.5结论与建议
12.5.1提出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结论,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 相关建议。
12.5.2明确下阶段水土保持设计的主要问题和要求。
12.6附图与附表
12.6.1 本章附图: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2水土流失现状图。
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
4各类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及典型设计分析图。
节能设计 13.1设计依据
13.1.1简述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13.1.2概述工程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
13.1.3简述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能源消耗状况及主要指标,以及国家、地方和行业制订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节能目标。
13.2节能设计
13.2.1针对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初步确定建设项目用能总量及用能品种。13.2.2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条件,分析项目的能源需求状况。
13.2.3根据国家及工程所在地区的节能目标要求,结合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项目能耗指标和节能设计原则。13.2.4初拟项目的节能措施。
13.3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13.3.1分析工程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设计的要求.13.3.2对工程建设中拟采用的节能措施进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14工程管理
14.1项目类别与管理单位性质
14.1.1基本确定建设项目类别。
14.1.2初步拟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性质。14.1.3初步拟定工程运行期管理单位的性质。
14.2工程建设管理
14.2.1初步拟定工程建设期管理单位的组建方案和隶属关系。
14.2.2简述工程投资组成及分年度使用计划。14.2.3简述建设项目资金筹措方案。
14.3工程运行管理
14.3.1初步拟定运行期工程管理体制方案。
14.3.2初步拟定工程运行期管理单位的外部隶属关系、相应的职责和权利。14.3.3初步拟订管理单位内部机构设置方案、人员编制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责。14.3.4对包含多项子工程在内的打捆项目或包含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或其他水 文设施、水质监测、通信系统等各子工程在内的项目,应初步提出各子工程运行 期管理的隶属关系。对划归本项目管理的应初步拟定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 方案。
14.3.5说明工程建成后维持运行所需的年运行费或总成本费用,初步提出各项 费用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14.3.6应附相关部门对水、电等承销的意向书。
14.4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14.4.1初步确定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14.4.2初步拟定运行期工程管理单位管理区位置及用地数量。
14.5工程管理设施与设备
14.5.1初步拟定运行期管理单位需要增加的生产、生活设施项目内容和数量。对改扩建、除险加固项目,应初步调查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生产、生活设施项目的 数量并说明使用状况。
14.5.2说明管理单位配置交通工具的必要性,初步提出需要增加各类交通工具 的数量。对改扩建、除险加固项目,应初步调查工程管理单位现有交通工具的数 量并说明使用状况。
14.5.3初步提出工程观测和监测要求的设施及设备数量。
14.5.4简述划归本项目管理的通信调度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功能和管理状况,初 步提出通信设施及设备的数量。
14.5.5简述划归本项目管理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或其他水文设施及设备、水质监 测等
设施的布置及数量。
14.6工程管理运用
14.6.1概述工程调度运用基本原则。14.6.2初拟工程管理办法及主要管理措施。
15投资估算
15.1编制说明
15.1.1简述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兴建地点、总体规模、目标和效益等。
15.1.2说明投资估算主要指标,包括总投资、静态总投资、价差预备费和物价 指数、建设期融资利率和利息等。
15.1.3工程部分投资估算编制原则:
1投资估算的项目划分可依据《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根据工 程类别相应确定。分析计算确定主要基础单价,主体建筑工程和施工导流工程应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分析计算工程单价,交通、房屋、供电线路等工程可通过调查 分析确定单位造价指标;水轮机、发电机、水泵、起重设备、电气、通信、计算 机监控、闸门、启闭机等主要设备价格应进行询价并分析确定,安装费可按其占 设备费的百分比估算。
2利用外资工程的投资估算应在全内资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外资特点,考虑单价变化和可能发生的相关费用进行编制。15.1.4工程部分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说明采用的定额、编制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编制投资估算的价格水帄年、主要材料和设备价格确定的依据等。
2利用外资工程应说明相应利用外资方式的编制依据。
15.1.5淹没、工程征(占)地与移民投资估算 1确定移民补偿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
2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初步分析确定各类补偿单价。
3以实物指标为基础,结合移民安置初步规划方案,按照确定的编制原则和依
据,编制移民补偿投资估算。
4汇总列出分项投资、总投资,并估列出分年投资。15.1.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明确环境保护专项投资估算原则、依据与方法。2初步估算环境保护专项投资。
15.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1明确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原则、方法和依据。
2根据水土保持典型分析,估算工程的水土保持总投资。
15.2投资估算成果
15.2.1投资估算成果应包括投资估算专题报告(正件)和附件。15.2.2投资估算(正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编制说明。
2投资估算总表(含征地移民、环境和水土保持投资)。3工程部分 工程部分总估算表。建筑工程估算表。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施工临时工程估算表。独立费用估算表。分年度投资表。主要材料价格汇总表。主要工程量汇总表。主要材料数量汇总表。
4淹没、工程征(占)地与移民投资表格 5环境保护投资表格 6水土保持投资表格 15.2.3投资估算附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混流泵投资项目建议书】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