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共15篇)
1.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篇一
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
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即使在我手中的羊皮卷,永远不可能创造财富。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计划、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行动,像食物和水一样,能滋润我,使我成功。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拖延使我裹足不前,它来自恐惧。现在我从所有勇敢的心灵深处,体会到这一秘密。我知道,想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起而行动,唯其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现在我知道,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从此我要记住萤火虫的启迪:只有振翅的时候,才能发出光芒。我要成为一只萤火虫,即使在艳阳高照的白天,我也要发出光芒。让别人像蝴蝶一样。舞动翅膀,靠花朵的施舍生活;我要做萤火虫,照亮大地。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不把今天的事情留给明天,因为我知道明天是永远不会来临的。现在就付诸行动吧!即使我的行为不会带来快乐与成功,但是动而失败总比坐而待毙好。行动也许不会结出快乐的果实,但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都无法收获。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立即行动。立即行动。立即行动。从今往后,我要一遍又一遍,每时每刻重复这句话,直到成为习惯,好比呼吸一般,成为本能,好比眨眼一样。有了这句话,我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迎接失败者逃避而远之的每一次挑战。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句话。
清晨醒来时,失败者流连于床榻,我却要默诵这句话,然后开始行动。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外出推销时,失败者还在考虑是否遭到拒绝的时候,我要默诵着句话,面对第一个来临的顾客。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面对紧闭的大门,失败者怀着恐惧与惶惑的心情,在门外等候;我默诵着句话,随即上前敲门。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面对诱惑时,我默诵这句话,然后远离罪恶。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决定我在商场上的价值。若要加倍我的价值,我必须加倍努力。我要前往失败者惧怕的地方,当失败者休息的时候,我要继续工作。失败者沉默的时候,我开口推销,我要拜访十户可能买我东西的人家,而失败者在一番周详的计划之后,却只拜访一家。在失败者认为太晚时,我能够说大功告成。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现在是我的所有。明日是为懒汉保留的工作日,我并不懒惰。明日是弃恶从善的日子,我并不邪恶。明日是弱者变强者的日子,我并不软弱。明日是失败者借口成功的日子,我并不是失败。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我是雄狮,我是苍鹰,饥即食,渴即饮。除非行动,否则死路一条。
我渴望成功,快乐,心灵的平静。除非行动,否则我将在失败、不幸、夜不成眠的日子中死亡。
我发布命令。我要服从自己的命令。
成功不是等待。如果我迟疑,她会投入别人的怀抱,永远弃我而去。
此时。此地。此人。
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2.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篇二
(美) 约翰·史崔勒基, 美国著名“心灵成长激励导师”的激励演说家, 拥有M BA学位, 在企业界工作多年。他协助设立了“企业哲学研习组织”, 陆续担任五百强大企业的咨询顾问。在大学办讲座, 致力于帮助个人与组织确认自我存在目的。他积极教导人们“创造并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他被誉为深谙“如何以最小努力缔造最大成功”的专家。
这本《世界上最伟大的C E O告诉你:最好的影响力就像种木瓜树》, 激发读者对领导才能与管理技巧的思考, 尤其对企业盲目的变革指明了一条明确的方向。
内容精要
在生命的每一个片刻, 我们都要学习做个领导者, 如果不是领导别人, 就是领导你自己。这是一本跨越职业障碍、提升个人影响力的经典励志书。它帮助你发现你的领导才能, 锻炼你的领导气质。《世界上最伟大的CEO告诉你》:将员工视作坚强可开发的木瓜种子, 给予他们发展潜力的机会、自力更生的能力;还要提供一个能和其他领导者彼此传授花粉、彼此保护、互相浇水的优良环境, 而不是干旱枯燥的沙漠。培养员工不能只有生产力, 还要创造新的领导者。当你把公司的目的视为你人生真正的意义、也是你个人的存在目的时, 你就将创造出卓越的成功企业。
媒体点评
《世界上最伟大的CEO告诉你:最好的影响力就像种木瓜树》激发读者对管理技巧的思考, 尤其对企业盲目的变革指明了一条明确的方向。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公务员、教育研习机构学员装备书。《世界上最伟大的CEO告诉你:最好的影响力就像种木瓜树》可以帮助您跨越职场生涯障碍, 为将来的人生作准备, 让人生曲线直线上升, 学习知识, 积累经验, 寻找机会。一本跨越职业障碍、提升个人影响力的经典励志书。可使您发现自我的领导才能, 锻炼自我的领导气质, 为大家在企业盲目的变革中指引着一条阳光大路。李开复、马云、比尔盖茨、乔布斯……你也可以和他们一样, 迅速改变与影响他人!
精英推荐
这本书让我神魂颠倒, 无法自己。书中的建议极为有效, 所传达的信息对世界各地真正的领袖人物也都有启发作用。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书。
——戴夫·鲍尔森 (黑鸟公司总裁)
我喜欢这本书。真让人大开眼界·我们都希望能有利润, 希望成长、希望成功, 也希望身边的人得到快乐与幸福。别忘了每个人的平均寿命只有约28200天。让我们去做想做的事。
——珍·赫尔 (美国银行资深副总裁)
如果你有自信, 它会在无意之中释放出能量, 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 它也会在无形中释放出能量, 导致你走向失败。成功的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 失败的人会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
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宝藏。它发现了金矿, 我们让员工自己去挖, 挖到了给我一块就可以了。一个好的企业靠输血是活不久的, 关键是自己造血。
3.宗教:世界上最伟大的广告主 篇三
基督教也是为了唤起人们死后灵魂进入“天国”的梦想。本质上,它也是一种说服的艺术。“不当总统,就做广告人”的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把广告与宗教相提并论。巴顿则断言,如果20世纪20年代耶稣基督还健在的话,那么,他无疑是一位“全国性的广告主”。巴顿的话,不是故作惊人之举,而是对广告与宗教的相似性的一种深刻理解。
最大的欲望制造者
宗教,创造了一个天国的神话;广告,则创造了一个商品世界的神话。在这个神话中,广告人扮演着商品世界的“牧师”角色。倘若你入教后,愿望还没实现,那说明你还有待教主进一步地考察,你的赤诚还没打动他,因此你还得“信”下去。这就是耶稣基督们的高明之处——满足你“欲望”的前提是对他忠心不二和绝对的信仰。
最伟大的说服
4.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 篇四
乔·吉拉德(JoeGirard)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生于贫穷:1928年处于美国大萧条年代;父辈是四处谋生的西西里移民。
长于苦难:为了生计9岁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遭受父亲的辱骂;遭受邻里的歧视。
自强不息:父亲辱骂他一事无成时下决心,要证明父亲错了;受到歧视时和别人拼命;母亲的关爱使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价值。
不懈奋斗:坚持上学直到高中;做过40多种工作;破产巨额负债也没有灰心;做销售努力改掉自己的口吃;对待顾客坚持诚信,恪守公平原则;不墨守成规,不断创新自己的方法,超越自我。一个人的磨难并不可怕,只要你勤奋敬业、并努力学习,一定会成功!
让我们看看乔吉拉德创造的伟大传奇:
连续12年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评为世界零售第一。
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
被吉斯尼世界记录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迄今唯一荣登汽车名人堂的销售员。
乔·吉拉德创造了5项吉尼斯世界汽车零售纪录:
1.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
2.最多一天销售18辆车;
3.一个月最多销售174辆车;
4.一年最多销售1425辆车;
5.在15年的销售生涯中总共销售了13001辆车。
乔·吉拉德,因售出13001多辆汽车创造了商品销售最高纪录而被载入吉尼斯大全。他曾经连续15年成为世界上售出新汽车最多的人,其中6年平均售出汽车1300辆。销售是需要智慧和策略的事业。在每位推销员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功诀窍,那么,乔的推销业绩如此辉煌,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一、250定律:不得罪一个顾客
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实际上,营销的传奇,来自于人脉的扩展。
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他们知道一件事: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
这就是乔·吉拉德的250定律。由此,乔得出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营销就是推销快乐和幸福,为什么要得罪顾客呢?
在乔的推销生涯中,他每天都将250定律牢记在心,抱定生意至上的态度,时刻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不喜欢对方,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而怠慢顾客。乔说得好:“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二、名片满天飞:向每一个人推销
每一个人都使用名片,但乔的做法与众不同:他到处递送名片,在餐馆就餐付帐时,他要把名片夹在帐单中;在运动场上,他把名片大把大把地抛向空中。当你把名片撒出去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你成功营销的开始。
名片漫天飞舞,就像雪花一样,飘散在运动场的每一个角落。你可能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但乔认为,这种做法帮他做成了一笔笔生意。
乔认为,每一位推销员都应设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销售的是什么商品。这样,当他们需要他的商品时,就会想到他。乔抛散名片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人们不会忘记这种事。
当你的名片遍布全国、遍布每一个角落,你说,你的客户能少吗?当人们买汽车时,自然会想起那个抛散名片的推销员,想起名片上的名字:乔·吉拉德。同时,要点还在于,有人就有顾客,如果你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你卖的是什么,你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生意的机会。
三、建立顾客档案:更多地了解顾客
乔说:“不论你推销的是任何东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顾客相信——真心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
如果顾客对你抱有好感,你成交的希望就增加了。要使顾客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那你就必须了解顾客,搜集顾客的各种有关资料。
乔中肯地指出:“如果你想要把东西卖给某人,你就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收集他与你生意有关的情报„„不论你推销的是什么东西。如果你每天肯花一点时间来了解自己的顾客,做好准备,铺平道路,那么,你就不愁没有自己的顾客。
刚开始工作时,乔把搜集到的顾客资料写在纸上,塞进抽屉里。后来,有几次因为缺乏整理而忘记追踪某一位准顾客,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动手建立顾客档案的重要性。他去文具店买了日记本和一个小小的卡片档案夹,把原来写在纸片上的资料全部做成记录,建立起了他的顾客档案。
当你的客户档案齐全了,就说明你成功了。为什么?因为你关心顾客、体贴顾客,顾客自然会关心贴贴你。这符合营销因果定律。我在《市场营销灵魂法》,中曾把爱客户视为第一要素。爱你的客户吧,爱你的客户,你才会取得好业绩!乔认为,推销员应该像一台机器,具有录音机和电脑的功能,在和顾客交往过程中,将顾客所说的有用情况都记录下来,从中把握一些有用的材料。
乔说:“在建立自己的卡片档案时,你要记下有关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所有资料,他们的孩子、嗜好、学历、职务、成就、旅行过的地方、年龄、文化背景及其它任何与他们有关的事情,这些都是有用的推销情报。你必须全面搜集客户的信息情况,这是你成功营销的基础。
所有这些资料都可以帮助你接近顾客,使你能够有效地跟顾客讨论问题,谈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这些材料,你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可以让他们高谈阔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只要你有办法使顾客心情舒畅,他们不会让你大失所望。”
四、推销产品的味道:让产品吸引顾客
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味道,乔·吉拉德特别善于推销产品的味道。与“请勿触摸”的作法不同,乔在和顾客接触时总是想方设法让顾客先“闻一闻”新车的味道。他让顾客坐进驾驶室,握住方向盘,自己触摸操作一番。你必须让客户喜欢你的产品,给客户了解你产品的机会。
如果顾客住在附近,乔还会建议他把车开回家,让他在自己的太太、孩子和领导面前炫耀一番,顾客会很快地被新车的“味道”陶醉了。根据乔本人的经验,凡是坐进驾驶室把车开上一段距离的顾客,没有不买他的车的。即使当即不买,不久后也会来买。新车的“味道”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使他们难以忘怀。近距离让客户相信你,是成功人际关系的开始。
乔认为,人们都喜欢自己来尝试、接触、操作,人们都有好奇心。不论你推销的是什么,都要想方设法展示你的商品,而且要记住,让顾客亲身参与,如果你能吸引住他们的感官,那么你就能掌握住他们的感情了。
五、诚实:推销的最佳策略
诚实,是推销的最佳策略,而且是惟一的策略。但绝对的诚实却是愚蠢的。推销容许谎言,这就是推销中的“善意谎言”原则,乔对此认识深刻。
诚为上策,这是你所能遵循的最佳策略。可是策略并非是法律或规定,它只是你在工作中用来追求最大利益的工具。因此,诚实就有一个程度的问题。
推销过程中有时需要说实话,一是一,二是二。说实话往往对推销员有好处,尤其是推销员所说的,顾客事后可以查证的事。
乔说:“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卖给顾客一辆六汽缸的车,而告诉对方他买的车有八个汽缸。顾客只要一掀开车盖,数数配电线,你就死定了。”
如果顾客和他的太太、儿子一起来看车,乔会对顾客说:“你这个小孩真可爱。”这个小孩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难看的小孩,但是如果要想赚到钱,就绝对不可这么说。赞美顾客,是赢得客户的基本切入点。
乔善于把握诚实与奉承的关系。尽管顾客知道乔所说的不尽是真话,但他们还是喜欢听人拍马屁。少许几句赞美,可以使气氛变得更愉快,没有敌意,推销也就更容易成交。
有时,乔甚至还撒一点小谎。乔看到过推
销员因为告诉顾客实话,不肯撒个小谎,平白失去了生意。顾客问推销员他的旧车可以折合多少钱,有的推销员粗鲁地说:“这种破车。”乔绝不会这样,他会撒个小谎,告诉顾客,一辆车能开上12万公里,他的驾驶技术的确高人一等。这些话使顾客开心,赢得了顾客的好感。
六、每月一卡:真正的销售始于售后。
乔有一句名言:“我相信推销活动真正的开始在成交之后,而不是之前。”推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成交既是本次推销活动的结束,又是下次推销活动的开始。推销员在成交之后继续关心顾客,将会既赢得老顾客,又能吸引新顾客,使生意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成功营销之后,接下来就是巩固彼此的关系,营销是一片大文章。
“成交之后仍要继续推销”,这种观念使得乔把成交看作是推销的开始。乔在和自己的顾客成交之后,并不是把他们置于脑后,而是继续关心他们,并恰当地表示出来。
乔每月要给他的1万多名顾客寄去一张贺卡。一月份祝贺新年,二月份纪念华盛顿诞辰日,三月份祝贺圣帕特里克日„„凡是在乔那里买了汽车的人,都收到了乔的贺卡,也就记住了乔。
5.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篇五
美国杰出的企业家、作家和演说家奥格.曼狄诺写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是关于财富命运、成功原则的一本书,也是关于人生信仰的一本书。
它让我们悟到一切的成功都在自己的意念,行动之中。只要你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垮,世界上最最大的力量就在你的选择掌握之中。它也告诉你,我们的成功、快乐、爱心、安宁、财富都来源于自己的认知、选择,行动。自从1968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问世后,至今它已销售了近三千万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备受商业政界精英人物追捧。
在离开校园,踏上工作之路之初的我,在书店中无意翻到这本书,翻开扉页,上面是卡耐基人际关系学院院长莱斯特.J布拉德肖的话:“它是一本应该随身携带,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历久而弥新,就好像一位良师益友,在道德上、精神上、行为准则上知道你,给你安慰,给你鼓舞,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
许多人看到书名,会以为这是一本讲述推销技巧的书,而其实它是以独特的情节创意,迷人有趣的风格,将哲理箴言、深邃的商业、人生思想融进了生动有趣的故事里。它讲述的是两千年前,今天阿拉伯地区的沙漠地带,一个叫海菲的年轻人从一无所有走向成功的经历的传奇故事。
从书中第八章起,书中分别介绍了十章羊皮卷的秘密法宝。下面是我看后最喜欢、也最受震撼的部分:
羊皮卷之二: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羊皮卷之三:生命的奖赏远在终点,而非起点附近。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走到第一千步的时候,我仍然可能遭受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我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
羊皮卷之六: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我成为自己的主人,我因此变得很伟大。
羊皮卷之九: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万宗归一,回到了信仰之上。第十卷,万能的主,没有您的双手指引,我将远离成功与幸福的道路;主引导我、帮助我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推销员吧!
海菲怀揣着这十道羊皮卷,带着老板给他的一笔本金,离开了驼群,走向远方,正式开始了他独立谋生的推销生涯。
若干年后,海菲成为了一名富有的商人,并娶回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的成就在继续扩大,不久一座浩大的商业王国在古阿拉伯半岛崛起„„
直到他寻找到自己的下一个接班人,把十卷羊皮卷传给另一个像自己一样,想要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人。
6.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是亲情吧 篇六
从我“哇哇”降临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成了父母特别的客人,伴随着父母的欣喜,他们就注定要为我操劳一生……他们包容我的任性和调皮把我慢慢抚养长大,虽有无奈和生气,但他们从无半句怨言……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高烧不退而住进了医院,爸爸妈妈则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都请假到医院照顾我。虽然有时两个人也会吵架。追究是谁的错,但照顾我却是无微不至的。
虽然他们平时对我凶巴巴的,要求严厉,我有时也会记恨他们,但到了我生病的时候,他们对我的爱便显露无疑了。
妈妈怕我吃不惯医院里的饭菜,就特意从家里烧好饭菜带过来,一日三餐都如此,虽然有时会吃不下,但是看到妈妈这么劳累地从家里和医院来回跑,就硬着头皮往嘴里塞;爸爸怕我在医院闷得慌,就特意准备了各种笑话、故事和一些稀奇古怪地玩意儿到医院来给我解闷。有时一篇故事会很长,爸爸却一字不漏地把它讲给我听,真不知道他背了多久……
在他们精心地照顾下,我很快就出了院。出院那天,我无意间惊奇地发现,父母那一头原本乌黑亮丽的头发,现在却多了几屡银丝与几分暗淡。是啊,他们苍老了许多,在仅仅几天的时间内苍老了许多!我的眼睛湿润了,是为了我吗?我这样问着自己……母亲看到了,着急地问我: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我使劲摇摇头,她紧绷地脸这才舒展开来!这时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7.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篇七
法拉第,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于离英国伦敦不远的萨里郡纽因顿一个铁匠家庭。由于家境贫穷,法拉第幼年时仅读过两年小学,并没有受到完整的初等教育。
十四岁那一年,法拉第在一间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这份工作给予了他很多阅读的机会,他尤其喜欢读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做读书笔记,并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小实验室。此外,他还经常去听各种科普报告和演讲,增进了不少知识。
1812年,学徒期满,年轻的法拉第决定献身于科学事业。他终于在皇家学院的化学家戴维身边得到一份工作。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的科学视野也渐渐地开阔了。1815年,法拉第陪同戴维教授自欧洲大陆旅行讲学归来后,除了协助戴维进行化学实验之外,自己开始独立从事一些小实验。在往后的十年中,他进行了各方面的实验。 1821年,在丹麦化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后,戴维和渥拉斯顿尝试设计一部电动机,但没有成功。法拉第在与他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后,继续工作并建造了两个装置以产生他称为“电磁转动”的现象:由线圈外环状磁场造成的连续旋转运动。他把导线接上化学电池,使其导电,再将导线放人内有磁铁的汞池之中,则导线将绕着磁铁旋转。这个装置现称为单极电动机。
1824年1月法拉第当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同年他发现了一种重要的碳氢化合物——苯。不久,法拉第又任皇家研究所化学教授,并接替了戴维死后留下的职位。
经过10年探索,历经多次失败后,他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当他将两条独立的电线环绕在一个大铁环,固定在椅子上,并在其中一条导线通以电流时,另外一条导线竞也产生电流。他因此进行了另外一项实验,并发现若移动一块磁铁通过导线线圈,则线圈中将有电流产生。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移动线圈通过静止的磁铁上方时。这个现象的发现奠定了日后电工业发展的基础。他的发现使世人建立起“磁场的改变产生电场”的观念,此关系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建立起数学模型,并成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四条公式之一。这个方程组之后被归纳入场论之中。法拉第由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此为现代发电机的始祖。
为解释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提出了电磁线的概念:这些流线由带电体或者是磁铁的一极放射出,射向另一电性的带电体或是磁性异极的物体。这个概念帮助世人将抽象的电磁场具象化,对于电力机械装置在十九世纪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1833年,他总结了前人与自己的大量研究成果,证实当时所知摩擦电、伏打电、电磁感应电、温差电和动物电等五种不同来源的电的同一性。他研究电流通过酸、碱、盐溶液,力图解释电流的本质,结果发现了电流化学的两个定律。后来这两个定律就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就是:法拉第第一电解定律——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还原物质析出的量与所通过的电量成正比(这一比值称为电化当量);法拉第第二电解定律——物质的电化当量跟它的化学当量成正比(所谓化学当量是指该物质的摩尔质量跟它的化合价的比值)。
1837年他发现电介质对静电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以近距“邻接”作用为基础的静电感应理论。1845年,他又发现了抗磁性(现在则称为法拉第效应)的现象:一个线性极化的光线在经过一物体介质时,外加一磁场并与光线的前进方向对齐,则此磁场将使光线在空问中划出的平面转向。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他形成了“电和磁作用通过中问介质、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思想。于是,介质成了“场”的场所,场这个概念正是来源于法拉第。
1846年,法拉第荣获伦福德奖章和皇家勋章。
1858年,法拉第离开皇家学院,迁到伦敦附近汉普顿一科尔特的住宅渡过了自己的余生。在他生涯的晚年,他提出电磁力不仅存在于导体中,更延伸人导体附近的空间里。这个想法受到他同行的排斥,法拉第也终究没有活着看到这个想法被世人所接受。1867年8月25日,法拉第死于汉普顿一科尔特。墓碑上照他的遗愿只刻有他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后世的人们,选择了“法拉”作为电容的国际单位,以纪念这位物理学大师。
法拉第有句名言:“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句话是他用来激励年轻人的,也是对他伟大一生的真实写照。
薛定谔——概率波动力学的创始人
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1887年8月12日,薛定谔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他11岁时,进入了维也纳高等专科学校所属预科学校,他的天赋和学习能力很快在学校中表现出来。1906年,薛定谔以首屈一指的成绩通过毕业考试,进入维也纳大学物理系学习。天赋加勤奋,使薛定谔很快在大学校园里崭露头角。1910年薛定谔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一项实验性的研究,那是他独立从事的第一次科学研究,主题是:潮湿空气中绝缘体的导电性。
大学毕业后,薛定谔在维也纳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工作,同年秋季按规定服兵役一年,次年秋天回到维也纳大学,开始了他的研究生涯。在科学研究起步刚刚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薛定谔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并紧盯最新发展。这一时期的薛定谔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在物理学研究中如鱼得水挥洒自如,使他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小有名气。1914年1月,他获得了大学教师资格认可,直到1920年以前主要在维也纳大学任教。
薛定谔在一战开始,就应征入伍,成为奥匈帝国的一名炮兵军官。几经转战,薛定谔在后方度过了战争后半期的军旅生活,他给一批批即将赴任的防空部队军官讲课,使他有时问坐下来阅读资料,重续科学研究的旧梦,并焕发出创造性的活力。他还关注着广义相对论,量子统计和涨落理论,原子物理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为战后迅速恢复研究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战后,薛定谔重返第二物理研究所,全力以赴从事理论物理学研究。由于战争后期的大量信息和思考的储备,他一连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其中关于广义相对论的两篇都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极大关注。量子统计和涨落理论是薛定谔的又一工作重点。他的工作还包括一个验证光量子理论的实验。
nlc202309032334
1921至1927年,薛定谔在苏黎世大学任教。这一时期是薛定谔的又一个创造性高峰。仅从1922年到1926年早期,他就在教学之余发表了20篇论文,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有4篇关于原子结构的,5篇关于颜色理论和生理光学的,1篇关于相对论的,4篇关于量子比热理论的,6篇关于气体统计理论的。这些论文粗略而言,可以分为三类,即原子结构理论、量子统计理论、颜色和视觉理论。
从1926年1月27日到6月23日,在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问里,薛定谔接连发表了6篇关于量子理论的论文,其内容囊括了量子理论、原子模型、物理光学、哈密顿光学、力学相似、光谱学、微扰理论等众多物理学领域,并融爱因斯坦波粒二象性思想和德布罗意相波理论等量子理论为一炉,一举构造起集前人研究成果之大成,而在理论上严谨自洽,实际应用更为广泛有效的完整的量子力学形式体系。薛定谔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是量子力学的两种形式,可以通过数学变换,从一个理论转到另一个理论。他提出薛定谔方程,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想出“薛定谔猫”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力学在宏观条件下的不完备性。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如电子等)在运动速率远小于光速时的运动状态的基本定律,在量子力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经典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价值相似。作为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一时成为享誉国际学术界的风云人物和科学明星,他终于收获到了辛勤耕耘十数载后的成功喜悦。
1927年,薛定谔举家迁居柏林,接替普朗克任柏林大学物理系主任,并于次年在普朗克的推荐下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柏林在当时享有“物理学首都”的声誉,而柏林大学更是群贤毕至,人才济济。接任普朗克的职务,这对于年仅40岁的薛定谔来说是个极高的荣誉。
1933年11月,因纳粹迫害犹太人,薛定谔借口休假离开了柏林大学,来到牛津大学。在牛津,他接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因为发现原子结构的新的富有成效的形式”,他与另一名科学家狄拉克一道被授予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他转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工作了17年。 1944年,薛定谔著《生命是什么》一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这本书使许多青年物理学家开始注意生命科学中提出的问题,引导人们用物理学、化学方法去研究生命的本性,使薛定谔成为蓬勃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的先驱。
1956年,薛定谔返回维也纳大学物理研究所,任维也纳大学荣誉教授,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第一届薛定谔奖。
1957年他又荣获奥地利艺术和科学勋章,联邦德意志帝国高级荣誉勋章。这一年,薛定谔幸免于一次危及生命的重病,但从此再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他继续从事着力所能及、不致过于劳累的工作,而他的思想仍同过去一样活跃和清晰,依然继续进行量子力学基础、统一场理论以及介子物理方面的研究。
薛定谔广博的知识和充沛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在他的专业领域内,他先后发表了5本专著和不下150篇论文,其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理论物理学前沿;而在专业领域之外,他除了在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生命是什么》和文学上的造诣结晶《诗集》之外,还发表了一系列哲学论著,内容涉及许多哲学上的重大课题,他是一位近乎于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961年1月4日,薛定谔因肺病闭上了他一生探索世界、寻找科学真理的眼睛,卒于奥地利的阿尔卑巴赫山村。
8.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篇八
1、最优秀的推销员不仅要研究业务,而且还要研究顾客和顾客的需要
2、机会通常先以挫折的形式考验人。
3、像老板一样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也会当上老板。
4、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这已经是一种财富。
5、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我要尽量避免绝望,辛勤耕耘,忍受苦楚。我一试再试,争取每天的`成功,避免以失败收场。在别人停滞不前时,我继续拼搏。
6、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身本领的最可靠的方法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7、在推销业中,主动,有创造力并且自信的人才是大赢家
8、你还在等什么?为什么要等?一切始于行动。
9、如果你学不会微笑,你就学不会销售
10、大方,慷慨,热枕,颇具同情心,远见卓识,乐于助人,乐观等
11、起而行动,方能平定心中的惶恐。成功不是等待,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12、不要太苛求抱怨的人,他把自己的日子弄得够难过的了。
13、可以随心所欲地想,但要小心谨慎地说。
14、年轻人崛起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完善自己,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
15、合适的着装能够增加一个人的自信,增强他的表达力
16、衣服须和你的财力相称,但是不要过于张扬,富贵而不俗丽,因为衣如其人
17、毅力是他今生唯一的资本
18、如果马知道它真正的力量,就没有人敢骑它。
19、变得有魅力的第一步就是增强。强健体魄,正确的心里,乐观,进取,令人愉悦的精神
20、我须深深地扎在泥土中,等待成熟。我要制定目标,不断超过自己。
21、外交,策略,热情和好习惯,以及对信任的暗示,都是商业心理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2、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永远不会把你击垮
23、与成功的人为伍,他们会告诉你成功的秘诀。
24、习惯拖延的人善找借口,而拖延是失败一大根由。
25、我笑遍世界、我用笑声点缀今天,让歌声照亮黑夜,以笑容感染别人、我要使生活保持平衡,记住无论失败绝望,还是成功欢乐,这一切都会8过去、
26、当其他人准备放弃的时候,我们却正准备重新投入战斗
27、如果你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务必看好它。
28、你必须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29、用别人的方法做事,别人负责;用自己的方法做事,自己负责。
30、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什么领先,学习他的做法。
31、情况坏到极点,通常开始好转。因此,坚持就是胜利。
32、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可以在你的一生中完成;因此你需要希望;没有一样美丽的东西,可以在瞬间展现它的华彩,因此你需要信心;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可以一个人完成;因此你需要爱。
33、质量是最上乘的广告
34、你到技能,专长,表达能力,机智,谨慎,辨别力,勇气,创新力,应变能力,以及魅力等精神的东西
35、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36、培养热诚待人的习惯,带着热情,真挚的问候和敞开的心灵迎接人,这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37、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一生要的是什么,你还想得到什么?
38、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39、要成为有魅力的人,你必须正确地面对生活
40、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心灵弥补气候的不足。我要体察别人的情绪波动,学会宽容。
9.史上最伟大的间谍 篇九
在此期间,美中情局情报部门的U2侦察机在高空发现,前苏联军方正在朝其设立在古巴的军事基地秘密运输核武器。这一重要情报被迅速报告给肯尼迪总统。
为了应对和反击,美国军方迅速部署核武器。获悉前苏联的核武器威力巨大,美方不得不派上两颗威力二倍于他们在广岛释放的原子弹,两个超级军事大国之间的核战争一触即发。
奥利格•潘科夫斯基是前苏联国家情报局的一名上校,曾多次成功窃取到美国的重要情报,立下赫赫战功,在前苏联军方享有极高的声望,前途一片光明。作为一名资深情报人员,他很快获悉美国针对前苏联部署了杀伤力极强的核弹,肯尼迪总统已将启动核弹的钥匙交给国防部部长,并下达命令:一旦前苏联发射核弹,美国随即也会启动核弹予以反击!这便是著名的“古巴危机”。
在当时的前苏联,知道美苏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人类即将爆发一场核灾难这一内幕的人,包括潘科夫斯基在内,还不到十个人。作为一名誓死为国效命的军人,潘科夫斯基不能对任何外人吐露这一惊天秘密,但他又深知,一旦美苏核战争打响,遭殃的不仅仅是前苏联人民或美国人民,还是全世界人民,因为分属不同阵营的世界各国也不可避免地会加入进来,甚至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更让他担忧的是,核攻击的残酷和危害将远远高于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
一天,潘科夫斯基回到家,八岁的儿子对他说:“爸爸,最近学校附近每天都有许多工人在挖地洞,老师还经常教我们如何快速躲进那些地洞里去。为什么要这样做呀,不是要发生什么吧?我怕。”
儿子的疑问和害怕,让潘科夫斯基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他越来越感觉到核战争的临近。像儿子一样躲避核战争的方式,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根本没有用。核辐射会长久存在,前苏联人民躲得了一时,却躲不过一世。
为了儿子和世界人民的安全,潘科夫斯基决定阻止这场战争。他知道,阻止战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从美方入手。赫鲁晓夫是不可能改变主意的,美国则有可能。只要美国答应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这场危机就能化解。
潘科夫斯基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叛国,泄露前苏联的军事机密。为了让美方充分相信自己,他对美国中情局称,自己的祖父曾是白俄罗斯军人,参与过抵制前苏联入侵白俄罗斯的战争,自己在前苏联不会再有什么发展前途。他将上千份前苏联军方秘密文件拍照后传给美方,以此证明前苏联的核武器并非像赫鲁晓夫声称的那样“像生产香肠一样”简单,多得不计其数。
得到这份秘密情报后,美方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主动要求和前苏联和谈。之后,前苏联也答应将核弹从古巴运回,史上最严重的一场核危机就这样化解了。1962年9月,潘科夫斯基因此被捕,一个月后在莫斯科公审。1963年5月17日,他因叛国和泄密罪被处以极刑。
潘科夫斯基死后一年,美国政府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制止了一场核灾难,是史上最伟大的间谍,前苏联政府对此却不予回应。
10.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后感 篇十
————读后有感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怀着听故事的心情打开书中的第一章,饶有兴趣阅读。本着书名真的以为本书是讲述推销技巧的书,但是并不是,虽然出乎意料但是书中的内容还是发人深省,值得深深回味的。
本书一开始讲的是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故事,海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同样是成功的推销员,在他年老了,他开始安排他的财富,因为他有一个心愿,找到下一任的最伟大的推销员,将成为最伟大推销员的秘诀传给合适的人,羊皮卷的秘密。
接着,文字将我们带到若干年前,当海菲还是少年的时候,他一心想成为伟大的推销员,对富人女儿一见钟情更是坚定了他的决心,所以他恳求柏萨罗老爷传授他推销的技巧,帮助他成为好的推销员。柏萨罗看到他的诚心就让他带上一件红袍,去到贫穷的伯利恒推销这件红袍,赚取1金币回来柏萨罗就会同意教他推销的方法。可是事情并不顺利,几天都没人买,海菲差不多都想要放弃了,但是他一想到爱情的力量,他又有了能量,获得一些希望。在一个山洞里,看到受寒冷,衣履阑珊的一家人,海菲毫不犹豫将推销的红袍送给这一家人,而不是想要推销,赚这家人的钱。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待他走出山洞,明亮的星星照着他前行。回到商队,海菲面对这老爷子的追问,哭泣着将事情的始末告诉老爷,老爷反倒不生气,因为海菲头上的明亮的星星给了他答案。
最后柏萨罗老爷就装着10卷羊皮卷的箱子还有100金币交给海菲,让海菲按照他的条件和叮嘱,完成他的心愿。离开商队的海菲,一个人面对新的环境,茫然无助害怕。小鸟的启示,使他记起柏萨罗的话:“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我击垮”,所以他开始了阅读羊皮卷第一卷。最后成就了如今的海菲,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整本书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后面的章节,并不是讲推销的相关内容的,而是讲述了十卷羊皮书的主题,每一卷羊皮书都有一个主题而且有其次序之分。一步一步教你怎样一步一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推销员的故事其实是为了引出羊皮卷所包涵的成功之法,每一卷羊皮卷中都有不一样的成功之法,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方法。
羊皮卷一:开始新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羊皮卷二:用全身心的爱迎接今天;羊皮卷三:坚持不懈,直到成功;羊皮卷四: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羊皮卷五: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羊皮卷六: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羊皮卷七:我要笑遍世界;羊皮卷八: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羊皮卷九:我现在就付诸行动;羊皮卷十:祈求,祈祷 神的指引。
看完十卷羊皮书,我对其有所感悟,或者可以说是我对十卷羊皮卷的个人想说的话。为啥羊皮卷一是羊皮卷一?不是因为是“一”而为“一”而是一的真正内涵,第一卷说到的重点是养成好的习惯,何为好的习惯?我的理解是对每一天的日起日落,有明确的学习生活计划,并可以坚持下去。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可以看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可以时刻有好的精神力去做好做完你的工作,才可以更有效率达到你的目标,才会有后面的羊皮卷二的对世界的爱、羊皮卷三的坚持不懈、羊皮卷四的自信、羊皮卷五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宝贵的感悟、羊皮卷六找到自我,不为外界因素所控„„
当然,除了羊皮卷,后面作者还给出了更为实际的成功的秘诀,我把这几个成功的秘诀写到下面:成功誓言一:我永远不再自怜自贱;成功誓言二:面对黎明,我不再茫然(知道身在何处,心系何处);成功誓言三:我永远沐浴在热情的光影中;成功誓言四:我不再难于与人相处;成功誓言五:在每一次困境中,我总是寻找成功的萌芽;成功誓言六:做任何事,我将尽最大努力;成功誓言七:我将全力以赴完成手边的任务;成功誓言八:我不再于空等中期待机会之神的拥抱;成功誓言九:我将在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成功誓言十:在祈祷中点燃心中的信念。看完这几个成功的秘诀,我总结了“六个要“-----面对生活要自信,面对未来要明确,面对黑暗要心中有阳光,面对事情要尽心尽力,面对机会要主动寻找主动拥抱,面对每一天要主动反思。
11.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后感 篇十一
最近因为情绪不好,时常没精打采。恰逢我又读了一遍《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本书,突然被其中的第十三章所感染。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反复的变化中,我也不例外,情绪时好时坏。”
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也会遇到令自己开心、令自己烦恼的不同事情。但是,我要记住,今天的悲伤也许预示着明天的快乐。沉浸在烦闷中实在愚蠢,倒不如控制好情绪,迎接新的一天。
“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我该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我该怎么与消极情绪对抗呢?书中以诗歌的形式展现了对抗的方法:
沮丧时,我引吭高歌。
悲伤时,我开怀大笑。
病痛时,我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换上新装。
不安时,我提高嗓音。
穷困潦倒时,我想象未来的富有。
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
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总之,今天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沮丧时,我引吭高歌。”快点儿走出这沮丧的漩涡!我已经因为沮丧浪费了几天的时间,难道明天,这新的一天,还要向它让步?
对!“悲伤时,我开怀大笑。”我可真不喜欢那充满悲伤的泥淖!凭什么要让悲伤来控制我的大脑?我要学会自己控制情绪,我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2.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篇章 篇十二
公元1885年7月6日,在法国巴黎,一个男孩被送到化学教授路易·巴斯德的家。这个男孩叫约瑟夫·迈斯特尔,是阿尔萨斯地区施莱特施塔脱村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约瑟夫遭到了一条狗的袭击。一个在附近的泥瓦匠拿着一根铁棍向那畜生冲去时,它才松开那个男孩,跑回到它的主人——邻村迈森戈脱的商贩特奥多尔·沃内那儿,并在他的上臂咬了一口。主人随即开枪打死了这条疯狗。
死狗的化验结果表明,它患有狂犬病。医生检查了少年迈斯特尔的伤势,用苯酚给孩子洗净伤口。此外他就无能为力了。然而他竭力劝说孩子的母亲尽快去巴黎。“只有巴斯德教授能给孩子以援救。”他向妇人保证说。
于是迈斯特尔夫人带着她的约瑟夫来到巴黎。疯狗的主人沃内也随同前往。他因自己的那条狗而内疚,也因自己被咬伤而感到忧虑。
巴斯德是何许人?那个乡村医生为什么让迈斯特尔夫人带着被疯狗咬伤的孩子来找他?说来话长。要想了解巴斯德,得先认识一下爱德华·詹纳。
2扼制天花的人
爱德华·詹纳是英国一位牧师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天花正威胁着人类。人们为了制止天花的肆虐想尽了办法。在希腊有人用一把小刀将一个天花病人身上的一点脓疱取下来划进自己的皮肤,从而使自己免遭这种可以使人破相的恶疾的侵袭。用这种办法希腊皇宫里的美女们保住了娇好的容颜,奴隶贩子使他们的奴隶存活下来。在中国,人们将研细的天花痂皮擦进儿童的鼻子里,于是许多儿童果然不再得天花。在印度,人们让孩子穿上天花病人的衣服,并用针尖将天花病人脓疮里的脓转移到健康人身上。在英国,每年炎热的天气一过,有些老年妇女就做这种?种痘”的生意。在一些地方聚集起十五六个人之后,就出现一位手里拿着一个盛满天花脓的核桃壳的种痘妇。她用一根大针划人被种者的静脉,然后把一个针尖上所能容纳的脓汁滴人被种者的血管。她以这样的方式划开四至五根血管。到了第八天种过痘的人开始发烧,他们不得不卧床两天,他们的脸上会出现20至30个脓疱。但这些脓疱不会留下疤痕。一个星期后,病人跟种痘前一样健康。
英国有一位高贵而美丽的玛丽夫人,她首先果敢地给自己的儿子种了痘,并决心在自己的祖国推广种痘。在她的劝说下英国国王乔治一世让七个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做了种痘试验。结果他们仅仅是带着几个痘疤就获得了自由。后来乔治一世又让孤儿院的孩子们和自己的两个孙子做这个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但是因为英国当时的卫生状况很糟糕,种痘的试验一再出现事故,有的因种痘导致了血液中毒,有的因种痘感染了梅毒等疾病。结果英国议会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于是很多地方发出了种痘禁令。英国的许多医生对种痘也十分冷漠。于是这个在一些地方刚刚掀起的种痘风潮就渐渐消退了。
这时候,英国出现了一位医生,他叫爱德华·詹纳。詹纳曾经跟一位普通的外科医生学了六年之久的手艺,后来成为一位著名外科医生的弟子。在他的家乡伯克利,詹纳经常看见患天花的人。那些人有的久久地缠绵于病榻,日渐清瘦,有的永远破了相,人人都怕这个天花。他知道动物,尤其是母牛也得天花,被它们传染的人病情轻微,却能永远不再得天花。当天花重新在英国蔓延的时候,詹纳感觉自己受到了挑战。他要不要冒着风险去做那种种痘的试验?能不能用母牛天花痘来保护人类免受痘疮的侵害?1796年5月14日,詹纳终于做了一个试验。在孩子父亲同意之下,他给八岁的詹姆斯·菲普斯种了牛痘。这个痘苗是他从年轻的挤奶女工萨拉·尼尔梅斯手上的一个脓疱中提取的。詹纳在菲普斯的胳臂上划了两个切人口。他在这两处地方涂抹上了他从“牛痘疱”中提取的脓。在这之后不几天,菲普斯开始发烧,然而不久烧就退了。孩子的胳臂上只留下两个种痘的疤痕。这个试验如果有个糟糕的结局将危及詹纳的整个行医生涯。詹纳向英国皇家学会和著名的皇家自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试验。然而他的报告没有给那些大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被告知撤回他的论文,不然的话他将被看作藐视英国皇家权威。对詹纳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棒。但他的朋友敦促他继续下去。因为他的朋友知道他的报告的全部细节都正确无误。于是詹纳就自费印了一篇论文:《关于天花牛痘疱的原因和影响的调查》。这篇论文使詹纳的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英国下院肯定了詹纳的成就。议员们甚至答应给詹纳一笔酬金。此后,来找詹纳种牛痘的人令他无法招架。连拿破仑、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都对詹纳表示敬仰。于是詹纳成了“接种天花疫苗之父”和人类免疫学人体自然抵抗力论的创始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詹纳对为什么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却没有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且于1823年因中风死于他的家乡。
3人类疫苗之父
在詹纳去世的前一年,即1822年,路易·巴斯德在法国出生了。巴斯德的父亲曾在拿破仑的军队服过役,曾被授予荣誉军团十字奖章。路易·巴斯德是个热情如火不知疲倦的人,且极富钻研精神。在大学里他学的是化学专业,很年轻的时候就被聘为斯特拉斯堡的化学教授。1856年巴斯德曾经帮助当地种葡萄的农民解决了在酿制葡萄酒时为什么会变酸的问题。他告诉那些葡萄种植者,如果有不请自来的病原菌潜人大木桶中,那么不仅甜菜浆,就连葡萄酒、啤酒或牛奶也会变酸。而那些比酵母细胞小得多的微生物就是罪魁祸首。如果把发酵后的葡萄酒加热到55~C,就可以杀死微生物,而葡萄酒的继续成熟将不会受到影响。他的这一研究成果被称为“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为人类酿造葡萄酒和啤酒解决了微生物破坏的大问题。后来巴斯德又开始了对疾病的研究。他首先研究了炭疽病,这是一种瘟疫。当时,这种疾病使法国的牲畜面临着灭顶之灾。这种炭疽病的病菌有一种特殊的存活能力。它们在环境恶劣的时候可以形成所谓的“孢子”,并长期存在,然后在环境适宜的时候再形成功能良好的细菌。人们在死了十年的患炭疽病牛的遗体上可以分离出这样的孢子。那么,如何消灭炭疽病的病原体?巴斯德想到了詹纳,想到了詹纳在治疗天花时采用的那种疫苗。巴斯德非常熟悉、詹纳的生平事迹并赞赏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当巴斯德正在研制通过减弱病原体而获得一种保护作用的方法时,一个偶然事件发生了:当时他们正在研究鸡霍乱,这种霍乱在法国引起了家禽的大量死亡。为了查明这个传染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他培养病患动物的病原体,并将其传染给健康的动物。健康的动物随后就会患上同样的病。有一回巴斯德的助手忘记了按规定用已经
培养好了的病原体去给健康的动物接种。那份病原体溶液始终被摆放在一个架子上。几个星期后,当那个助手想起那份细菌培养液时,才把它给那些健康的动物接种了。那些被接种的动物开始也得了病,然而随后就发生了试验人员从未观察到的现象:那些动物没有死,它们康复了,并在鸡舍里欢蹦乱跳。这个意外的结果使巴斯德有了一种强烈的灵感:难道是这些被遗留下来并被减弱了的培养液保护了那些动物不受新病原体的侵害,使他们有了免疫力?巴斯德以天才的洞察力认识到:这种经缓和过的、被减弱的培养液指明了提取有效疫苗的途径。这个鸡霍乱研究上的意外突破,使他对炭疽病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他发现炭疽病病菌在42~C时停止增多。然而在温度稍低一些时其孢子已经不再产生了,但病菌还依然活着。至此巴斯德清楚地认识到:通过利用病菌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就能减弱病菌的活性,并阻止其孢子的增多,于是受到减弱的病菌就能保护受其感染的动物免遭炭疽病的侵害。于是“种痘”——这个巴斯德为纪念詹纳对牛痘接种的称呼便诞生了!
1881年5月巴斯德在梅伦进行了一场群众性的试验,当场给25只动物各注射5滴病菌培养液。这些液体被注射在它们右大腿的内侧,5月17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注射。后来没有接受注射的母鸡们久病不起,一只接一只地毙命;而接受了预防注射的动物只发了低烧,而不久烧就退了,和原来一样健康。后来,在接受第三次注射时,那些传染性的炭疽病病毒已不能对它们造成任何伤害了。当时伦敦《泰晤士报》驻巴黎的记者向全世界许多报刊提供了这条发生在梅伦的新闻。于是巴斯德获得了“疫苗之父”的美誉。
巴斯德在少年的时候,狂犬病曾经在他的家乡阿博伊斯暴发。当时有一只患狂犬病的狼在这一地区游荡并袭击人和动物。少年路易曾经看到一个铁匠用烧红的铁器来灼烫受伤者被疯狼咬破的伤口,那个受伤的人发出了令人心惊胆战的叫喊声。从前古罗马医生塞尔苏斯就曾推荐过这一疗法。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疯狗的涎水和牙齿中隐藏着一种能使人发疯的毒素。但是那些被疯狗咬伤的人为什么从感染到发病会有那么久的时间?有时过了三个月或更久的时间被咬的人才发病。这当然和伤口的数量与伤口的深浅有关。脸被咬伤的人得狂犬病更快。巴斯德经过研究认识到:狂犬病的病原体从侵入的地方推进至被咬者的大脑和脊髓需要一定的时间。狂犬病的潜伏期就是其病原体推进的过程。可惜狂犬病的病原体太小,在当时的显微镜下看不见,因此无法进行人工培养。于是巴斯德用已经取得的成果,按照意愿去增强和减弱该病毒的传染性,并制成了狂犬疫苗。后来在1885年哥本哈根的国际会议上巴斯德报告了他的试验和成果。然而这些经验只是在动物试验阶段得到了论证,还没有一个人接受这样的治疗。
现在站在他眼前的是两个被疯狗咬伤的人。巴斯德安慰了疯狗的主人商贩沃内。沃内的上衣保护了他,被狗咬到的部位没有破皮。小迈斯特尔则不然,剧烈的疼痛折磨着他。他有14处伤口。巴斯德的内心非常焦急。因为这男孩将会发病,将会痛苦不堪地死去。可以冒险地给人注射狂犬疫苗吗?它的预防性迄今只在狗身上试验过。它很可能在人身上有效,但谁能肯定它不会在人身上出现意外呢?况且巴斯德是位化学家,不是医生。巴斯德和医生朋友们商量,他们能帮助他做出决断吗?他的顾问告诉他,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有义务给小迈斯特尔注射疫苗。这个幸运的孩子当天就接受了疫苗注射。疫苗由几滴乳剂组成,乳剂中有研碎的狗脊髓,它几乎没有什么传染性了。男孩安全无恙地挺过了第一次疫苗注射。随后他每天接受有较强传染性的疫苗注射达两个星期之久。小迈斯特尔总共接受了12次疫苗注射。此后不久,他和母亲一起返回他们在阿尔萨斯的村庄。他一直身体健康。许多年以后他成为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看门人。1940年德国军队进入巴黎时他自杀身亡。
后来找巴斯德及其助手看病的人纷至沓来。全国各地都有被狂犬咬伤的人前来治病。疫苗生产几乎满足不了需要。为此法国成立一个治疗狂犬病的机构,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1888年巴斯德接受了这个研究所并且领导它达七年之久。1895年9月巴斯德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享年73岁。他虽然是个化学家,却书写了世界医学史上最引人人胜的篇章。
13.《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读后感 篇十三
在读此书之前,我一直在想在营销行业中,什么样的素质能使你脱颖而出?什么样的素质能使你不同于那些平庸之辈?
而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收获是,不论我们从事哪种职业,我们每个人都是推销员。生活是一连串推销,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向别人、向社会推销自己。在学校、在工作、在人生的舞台,都需要你展示自己,向老师、同学、同事、社会推销自己。
推销自己就是让别人了解自己、喜欢自己、信任自己。然而当今社会存在很大的信任危机,成功的推销自己也不是件易事,我认为如何让别人信任自己是营销行业的最大难题。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见解:
(1)沟通能力
我想在当今的关系营销环境中,优秀的推销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为解决客户问题的能手和与客户拉关系的行家。优秀的推销员能够站在顾客的立场上,用客户的眼光看问题。当今的客户寻求的是业务伙伴,而不是打高尔夫的伙伴。我认为,优秀的推销员总会考虑到客户的业务将向何处发展,自己怎样才能帮上客户的忙。想客户所想才能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使得客户信任自己。
(2)坚持不懈
如果一个推销员不能让客户订货,其他技巧都是空谈,不能成交也就称不上推销。因此,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我认为有一点很重要,即一种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精神。优秀的推销员一定要对自己和推销的产品深信不疑,而且十分渴望做成交易。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也要使交易成功。只有怀抱这种信念,才能打动客户,获得有可能的机会。如果自己有哪怕一点的松懈,有可能的一点点机会就将变成完全不可能的现实。所以无论如何,一定不能放弃!加油!
(3)目标得明确性
所有的成功都是从有一个清晰而明确得目标开始的。欲望相当于一个补偿器,如果欲望十分强烈的话,它可以补偿其他许多种品质得欠缺。欲望能够推动你不断前进,欲望产生于你的内部,而不是外部。为了得到你生活所追求得东西,你要把欲望之火燃得越来越旺。
(4)干练
优秀的推销员能坚持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然后坚决执行。在推销工作中没有什么神奇的方法,有的只有严密的组织和勤奋的工作。俗话说“有备无患,不打无把握的仗”,只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面对客户时游刃有余,灵活的把握各种突发状况。
(5)热情
没有热情是什么事情也做不到。热情就是成就的火花。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不必有热情。但你要成功就必须有热情。热情完全不必吵吵嚷嚷,更不必装腔作势。热情来自于信心,信心来自于知识,知识来自于经验,经验来自于遭遇。人通过做事进行学习,获得经验、知识、信心和热情。
(6)活用知识
应用知识才有力量!有知识如果不去应用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没有知识,应用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了。只有把知识装到脑子里才能为你所用,需要用得时候就拿出来用。
(7)信念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信念,或者相信自己、或者相信你的公司、或者相信你的产品、或者相信你的服务、或者相信你的职业、或者相信自由竞争的企业制度、或者相信你的国家、或者相信你的将来。
(8)想象力
推销人员都是解决问题的能手,多数成功的推销人员都是创造问题的能手。他们看待环境和形势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的推销人员。他们创造一个问题,然后再寻找解决它的办法。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9)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就是你内部的一个陀螺仪。它可通过你所置身的外部环境以及你的自我认识预先树立起来。如果你的自我形象是消极的,它还可以重新塑造。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将会导致自尊心低落、缺乏信心、成绩不佳、动力削弱以及自卑的倾向,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影响你的推销生涯。
(10)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逆境、挫折和失败是人生最好的教师,如果我们愿意从中吸取教训的话。每次逆境、不幸或者挫折都会撤下一粒同等利益或者更大利益的种子。
以上几点我认为是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必备的素质,如果做好以上几点应该很容易拉近与人的距离。当然这只是我们成功路上的一点点积累,未来的路还需要我们更多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本书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启迪,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并非只有我的生活充满坎坷,即使是成功的人也同样遭受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与失败,但是苦难与挫折可以是衡量的天平,也是我们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途径。
14.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篇十四
这本书的作者奥格-曼狄诺是当今世界撰写自我帮助方面书籍的最流行最有灵感的作家。此书被译成18种语言,他的书充满智慧、灵感和爱心。书中以一则感人肺腑的传奇的故事,引申出哲理箴言融入到故事中,并以十张羊皮卷的形式引导读者阅读,每张羊皮卷都阐述了一个个成功的誓言,让你明白更重要的真理,重新审视自己,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书中的主要内涵在于不论我们从事哪种职业,我们每个人都是推销员。生活是一连串推销,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向别人、向社会推销自己。
在学校、在工作、在人生的舞台,都需要你展示自己,向老师、同学、同事、社会推销自己。推销自己就是让别人了解自己、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当你与别人真诚沟通交往时,就已迈出了推销自己成功的一步了。通过一步步展示自己成功的过程,同时也在向你的目标*近,迈向成功的阶梯。
当我失意时,读到此书,它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启迪,我终于明白,并非只有我的生活充满悲伤,即使最聪明、最成功的人也同样遭受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与失败,但是这时苦难与挫折可以是衡量友谊的天平,也是我们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途径。书中句句箴言感人至深,多少成功人士都反复咀嚼过它,让为它对于当今市场经济社会来说,更有益于各行各业的人,其意味深长。因为它约人们力量,在困境中增加勇气,激励你前行,迎接前方任何征途,到达成功的彼岸。
15.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篇十五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马勒在音乐史上充当了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十九世纪的德奥传统,另一头连着二十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诚如此,那么这首《第三交响曲》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桥墩。
1893年的整个夏天,马勒都在萨尔茨堡城附近的阿塞湖边的一个小屋里,埋头写这首长大到异乎寻常的交响曲——如按常规方式把六个乐章完整演奏一遍,大约需要九十到一百零五分钟——从北京乘飞机到上海,边听音乐,等作品演完,就该收好小桌板、系好安全带准备降落了。整首作品可以大致分成两部分:超过三十分钟的第一乐章作为第一部分,另外五个乐章,构成这首作品的第二部分。
如同他的其它四首交响曲一样,马勒会别出心裁地提供某种作品的标题,来解释他的作品。当然,他不会把这些东西公之于众,只发布在他的“朋友圈”里——他会在不特定的时间将各种标题的升级版分享给他不同的朋友。马勒为这首《第三交响曲》的每一个乐章都写了标题,分别是:“潘神苏醒,夏日游行”“在草地上的花朵告诉我”“森林里的野兽告诉我”“人告诉我”“天使告诉我”以及“爱告诉我”。在1896年的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中,他说整部交响曲就是“一个夏日的午梦”。
作曲家自己写的这些标题,无疑对理解这首作品是有帮助的。第一乐章就可以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引子,潘神苏醒”和“夏日游行”。在这个庞大的乐章中,两个主题群交替呈示,八个圆号,也许是孩子的歌吧,抑或游行的号角?接下来的四个乐章相对简洁,清晰自然,和花有关,和野兽有关,和人有关……哦,对,还和想象中的天使有关。马勒在第四乐章中引入了人声,含有一个女低音唱的“午夜之歌”,这首歌来头不小,它出自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五乐章是自由的四五分钟,中间没有停顿,从午夜的宁静切换到晨曦的光明,还有那乐队清亮的晨钟。最后一个乐章不需要多描述了,它被标记为“缓慢、宁静,深层地体验”。
整首作品以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方式告诉听者,当时年仅三十六岁的马勒,有着多么浩瀚的视野和眼界——尽管,他在阿塞湖边的那座屋子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
9第9名: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这是柴科夫斯基最后一首交响曲,标题是“悲怆”(Pathétique)。这是史上最名副其实的标题,柴科夫斯基真是个实诚人——没有人不从这首作品中感受到渗入灵魂的悲伤。美国有个叫理查·塔罗斯金(Richard Taruskin)的音乐学者甚至说,很多自杀行为都是受这首作品的刺激而起的。
1891年4月,柴科夫斯基开始酝酿这首交响曲。在着手的时候,他突然非常担心自己的灵感枯竭。他在写给他的赞助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开头是有点难”“我已经挤破我麻木的脑袋了”。但是后来情况好转,经过四个月的高强度工作,他最终写完了终曲的最后一个小节。
音乐以一个单簧管吹奏的安静的主题句开始,这个主题句在后面戏剧性的展开段落中反复出现。和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这首乐曲充满了丰富的旋律,用中国的一个词来形容挺合适:凄美。第二乐章中有一段柴科夫斯基最喜欢的主题,很深刻,很醒目,让人无法忽视它的存在。第三乐章中一个小调的华尔兹由弦乐奏出,听起来非常不安,有种不详的暗示,或许这就是所谓“宿命”的主题。第四乐章同样以一个主题句开始,中段狂暴的展开推动乐曲运动。在终曲的尾声,悲伤的旋律在不断地减弱、再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只留下无边的空寂……
在《第六交响曲》首演九天以后,柴科夫斯基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三岁。
8第8名: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死后六年,勃拉姆斯出生。不过在勃拉姆斯的意识中,写音乐要站在贝多芬的边上。正是带着这种顾虑,他开始写《第一交响曲》。经过了至少十四年的孕育和奋战(勃拉姆斯自己说,从打草图开始到最终完成,用了二十一年时间),中间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修改,几度放弃。就在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可能会像一个正常的拖延症患者那样,把未完成的手稿束之高阁的时候,勃拉姆斯在1876年拿出了这首“惊艳”的名作。
这首作品被起了个绰号叫“贝多芬第十”,这很大程度上来自公众和他朋友的期望,希望他能继承贝多芬的音乐遗产。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首作品和贝多芬的交响曲有很多相似性——评论家们认为,勃拉姆斯在《第一交响曲》中的终曲主题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主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另外还说,在第一乐章的开头,勃拉姆斯使用了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类似的“命运的主题”。这当然令勃拉姆斯非常恼火,他觉得这等于说他是在剽窃。不过,勃拉姆斯自己也承认他在作品中使用了贝多芬创作惯用的手法,他以真诚的方式向他崇敬的前辈表达敬意。
全曲以一个宏大的引子开始,其中同时出现的三个关键要素值得注意:低沉的鼓声、上升的弦乐旋律和下降的木管旋律。第二、三乐章有着比头尾两个乐章更轻快但更紧张的音调。末乐章始于一个很慢的引子,旋律被“阴郁地戏剧性修饰”(汉斯利克语)。
雨果·沃尔夫(Hugo Wolf)曾评价勃拉姆斯说:“勃拉姆斯写交响曲时,毫不在意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这话当然不一定是赞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一个事实:勃拉姆斯确实是个成功发展了贝多芬那种缜密的交响思维的作曲家。不过,通过《第一交响曲》,勃拉姆斯给了自己勇气——把徘徊在他身边的贝多芬的幽魂永远地抛在了身后。
7第7名: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标题是解读这首作品的重要线索。柏辽兹这首标题音乐还有另一个大标题“艺术家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它完成于1830年,全曲分为五个乐章,每一个乐章又都有各自的标题,柏辽兹把它们写在了作品的封面上。
nlc202309081430
指挥家伯恩斯坦描述该曲时说,这是对迷幻艺术(Psychedelia)的一次音乐探险,因为它带有虚幻感和梦幻般的本质,也因为历史显示柏辽兹在完成这首作品时,部分程度受到了鸦片的影响。伯恩斯坦还说,柏辽兹的音乐所讲述的看起来就像是你经历一次旅程,最后在自己的葬礼上尖叫。
伯恩斯坦所说的至少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柏辽兹在用他的这首作品讲述一个故事。用作曲家自己的说法就是,一个有才华的艺术家充满幻想,在极度的绝望中用鸦片毒害自己,因为一份毫无希望、没有回报、也不可能有结果的爱情。这显然是作曲家本人的写照,柏辽兹年轻时喜欢上了一位名叫哈里特·斯密森的女演员,是一见钟情的那种,但是……任何结果都算一种结果,不是吗?
交响曲的五个乐章分别是:“梦想-激情”“一场舞会”“田野风光”“登上断头台”“安息日之夜的梦”。一个经常在音乐史上被提到的“创作特征”说,这首作品创造性地使用了一种叫“主导动机”的创作技法。这事儿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其中一个用法就是,用某一个音调来代表某个人,并固定下来,就像一个符号那样,只要这个人“出现”,这个音调就响起,其他依此类推,这样就便于讲故事了。在“梦想-激情”乐章中,就有个明显的主题反复出现,以象征那个飘忽不定的女主人公。
音乐(故事)的结尾似乎提供了某种暗示,柏辽兹用了一个著名的宗教主题“天神震怒”在末乐章中,它最早是用来象征末日审判的。作曲家率先用大号,然后是其他铜管呼应这个主题,的确达到了震人心魄的效果。
如果也学柏辽兹为作品加一个标题,我会为这段写一个长点儿的:“地道的法国人柏辽兹的这首作品是早期浪漫主义一座当之无愧的里程碑。”
6第6名: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这是勃拉姆斯写的最后一首交响曲。首先吸引人的,是它一进来就呈现了一个美妙绝伦的音乐主题,这个主题在乐曲中反复以各种不同的模样出现。它的结构极其“简单”,却有着“妙不可言”的精巧,同时还——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美到哭”。然而,在这个简单、清澈、美妙的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意味。
在音乐的处理上,作品看起来并无特殊之处:第一乐章充满了戏剧性和激情;第二乐章急转直下透出一股“古香古色”的冷静和节制;第三乐章转入欢愉,末尾回荡的三角铁的声音在庄严铿锵的乐队中隐隐地“做鬼脸”;第四乐章是一个少见的交响乐帕萨卡利亚的范例,音乐主题类似于十六至十八世纪流行于法国宫廷的恰空舞,作曲家作了细致的处理,让主题出现在更多的声部而不仅是低音声部。
然而,整首作品富含着各种暗指和典故,尤其明显的是贝多芬和古希腊著名的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创作——勃拉姆斯在写作时正在读后者的作品。勃拉姆斯死后,指挥家魏因加特纳(Felix Weingartner)隐约说出了他的解读。他说:“我无法从那种印象中逃离出来,即,无情的命运绝决地驱使某些造物主所创的伟大之物走向没落……终曲是名副其实的狂欢,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突然爆发的欢乐的对等物。”何以是“走向没落”?魏因加特纳貌似话中有话?
作曲家兼作家简·斯瓦夫德(Jan Swafford)在他写的《勃拉姆斯传》中记录道,在1883年,当《第四交响曲》差不多成型的时候,勃拉姆斯写信给他的出版商说:“在奥地利,这里一切都在崩塌而每况愈下,你不能期待音乐遭遇更好。真是令人遗憾和羞愧,不只是为音乐,更为这美丽的土地和了不起的人们……我一直认为,大祸将来临。”勃拉姆斯何出此言?
种种迹象表明,勃拉姆斯的担心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时的奥地利出现了一种反犹太人的倾向(1895年,维也纳的新市长Karl Lueger就是靠保守的“反犹”纲领取得政治成功的)。这种风气悄然弥散在奥地利和德国,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为了不说得太远,我们还是回到音乐。
我们不能说勃拉姆斯预言了纳粹的产生,当时有着和他类似忧虑的人也不止他一个。但是,我们知道在勃拉姆斯最后一部交响曲中,用音乐唱尽了他所见的一切,唱尽了他的绝望,他把庄严的结构和哀伤的心声都写进了那些音符里。
当然,这也许并不是听众所关心的,因为对于许多听众来说,动听的音乐本身胜过一切,这或许是这首作品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上演率最高的曲目之一的原因吧。
5第5名:马勒《第二交响曲》
除了《第八交响曲》,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是他生前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交响曲,同时也是奠定了他毕生美学旨趣的重要作品。
1888年,马勒写了一个单乐章的交响诗《葬礼》(Totenfeier)。后来,他花了五年时间把这首作品变成了《第二交响曲》的第一乐章。1893年,他写完了第二、第三乐章,但第四乐章费了不少周折,他一直想着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那样,在末乐章中也加入合唱,所以他花了很多时间来找歌词,直到他找到了克洛普斯托克(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的诗歌《复活》(Die Auferstehung)。随后他又插入了一首歌《最初的光》(Urlicht)作为倒数第二乐章,这样整首曲子就完工了。一头一尾的两个乐章是全曲最大的两个乐章,最后一个乐章的长度甚至比中间两个乐章加起来还长,这部分是因为它们在创作上相隔了六年,更重要的当然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和表达意图,这可以通过马勒所拟的标题中看出来。
马勒最初为各乐章设计了标题,第一乐章表示葬礼,并追问一些诸如“死后还有生命吗?”之类的问题;第二乐章表示回想死亡之前的快乐时光;第三乐章表示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活动;第四乐章,希望从没有意义的生命中释放;最后一个乐章,回到第一、三乐章的追问,最后在热切的希望中超越而重生——当然,这些标题都只在他的朋友中分享,马勒并没有让它们发行。
4第4名:马勒《第九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是马勒最后一首完整的交响曲——准确地说,其实是马勒的“第十交响曲”,因为,马勒没有为他之前写的交响套曲《大地之歌》安上一个常规的“交响曲”名头,也没有编序号。《第九交响曲》1912年6月首演时,马勒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他从没有听到过这首作品的声音。
nlc202309081430
很少有音乐作品像马勒的《第九交响曲》这样,被认为是作曲家的自传。当然,他的表现力也是一个少见的特例。马勒个性化的气质和写这首作品时的精神状态,让人禁不住用这首作品和马勒本人建立起某种隐约的联系。比如,伯恩斯坦就大胆地“想象”,乐曲开始时,音乐行进的“犹豫”和大提琴声部“跌跌撞撞”的节奏是马勒不规则的心跳,而指挥这首作品首演的布鲁诺·瓦尔特在马勒死后不久说,他从第一乐章高潮部分那些踉跄的节奏中,认出了马勒走路的步态。还有人认为,这首作品是马勒死亡的预兆,比如阿尔班·贝尔格认为在这首作品巨大的如同火山喷发般的音乐高潮后面,附上了最为温柔的段落。这首作品完成后不久,马勒死于心脏病,这些解读因此有了某种宿命论的色彩。
抛开这些解读,客观上来看,这首作品在创作上确实有它的特别之处。按照“传统”的模式,马勒“规矩”地写了四个乐章,但他却打破了传统交响乐四个乐章之间的结构——这首作品是自海顿创立交响曲体裁以来,第一首以慢板作为第一乐章的作品。不过,这种“慢”是一种“新型”的“慢”,它依然充满了紧迫感,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复杂的音乐材料和戏剧性场景——除了速度外,它完全具有第一乐章“应有的”那些特征。
最后一个乐章是慢板,这种设计在交响曲体裁中也非常罕见(类似的还有马勒的《第三交响曲》),作曲家标注的速度是“非常缓慢和保留”。评论家们注意到,弦乐开始的音乐主题特别像一首赞美诗音调“和我在一起”(Abide with Me),从而使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意味。
作品的最后几十个小节持续了六分多钟,马勒史无前例地用几个稀松的音符持续了很久,在全曲的最后一个音上方,马勒标了一个表情术语“渐渐消失”,研究者们解释说,这是他在认真地向这个世界告别。
3第3名:莫扎特《第四十一交响曲》
前文说到,莫扎特的最后三首交响曲第三十九、第四十和第四十一是在同一时间完成的。然而,这三首作品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绪特征。
《第四十一交响曲》有一个外号叫“朱庇特”——当然这是别人起的,不是莫扎特本人。朱庇特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意味着高贵、敏感和宏大,这首作品也确实是莫扎特交响曲中最长的作品。
四个乐章的安排具有典型的古典时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第一乐章,以对比的动机开始,乐队的三重奏和一个更为抒情的音调互相呼应,随后紧接着一个延伸的短曲,再将两个对比的主题进行展开。第二乐章,用了一首具有法国风格的萨拉班德舞曲。第三乐章,用了一首有名的奥地利民间舞曲。
作品的另一非凡之处,是在第四乐章的结尾,莫扎特使用了一个五声部赋格(即有五个主要主题)。当然,也有赋格段落贯穿其中,或者是突出一个特别的主题,或者若干个主题组合在一起,在木管乐器中穿梭,但最终这个赋格的五个主题共同构成了尾声。令人惊讶的是,有人发现,组成这个动机的四个音,在莫扎特1764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中曾经短暂地出现过,后来又被他用在了早期的一首弥撒和《第三十三交响曲》中。为何如此,现在依然是个谜,比较能确定的是,“第四十”的悲情看起来在“第四十一”中得到了解决。
有人通过认真的研究后认为,莫扎特可能没有听到这首作品的首演。当然,也有人对此质疑。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很难知道真实的答案了,不过还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他是听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音乐,作为创作者自己竟然没有听到,这大概是人间所有悲惨故事中的一种吧。上天过早地夺走了这位天才的生命,我们对此无能为力,唯一的愿望是,他听到了这部作品的首演,尔后满意地永远闭上了双眼。
2第2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最后一首交响曲,由于首次在交响乐中加入四声部人声与合唱团,所以也被称为“合唱交响曲”。它被广泛地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甚至是西方音乐经典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音乐以著名的极弱开始,前六个小节听起来没有确定的调性和节奏,弦乐用震音演奏,像从黑暗走入亮光中,又像嘈杂突然变得有序,然后乐声通往了那个美妙的交响乐主题。第二乐章(谐谑曲)和第三乐章(慢板)都是宽广宏大的音响设计,第三乐章是一系列主题的变奏——一种贝多芬经常用来表现他最深情感的结构,尤其是他的晚期作品——贝多芬用一段宁静的音乐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此前,慢板一般是放在第二乐章,而贝多芬的这首作品正好颠倒,这种铺垫显然为第四乐章的辉煌作了充分的准备。
众所周知,第四乐章表现了普世的博爱,歌词“欢乐颂”来自席勒的诗。在现实中脾气暴躁难以沟通的贝多芬,在这首诗中找到了一种和普通大众交流的方式,用歌德的话来说,它实现了所有美丽的可能性。美国音乐学者查尔斯·罗森把它的特征概括为“交响曲内部的交响曲”,因为这个乐章似乎有着和整部交响曲一样的结构模式,也有大致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主题,并形成戏剧性的统一,当然,它是连起来演奏的。
“贝九”的精致、精彩、经典自不必多言,不过也有“批评者”,比如威尔第大师,他在1878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说,作品有“非凡的前三个乐章和一个非常糟糕的第四乐章。没有谁可以超越第一乐章的崇高,但是写一个像最后那样糟糕的声乐却是件很容易的事儿”。作为歌剧大师,威尔第是否有点“文人相轻”的意味不得而知。当然,此类批评无损它的卓越声名。
耳聋的贝多芬用创造性的音乐观念孕育了这首从静默走向辉煌的交响曲。它的光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遮蔽了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它的诞生像是为十九世纪剩下的时间指一条路,它以自身的存在,鼓励一代作曲家去重新思考创作不同的交响乐或其它类型的音乐。
“冷战”期间,这首作品的片段在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上,为处于分裂的东德和西德的联合代表团演奏,在那一刻,也许让人感到,总有些东西是超越政治的,正如歌词所唱的那样“团结如兄弟”。去掉歌词的旋律片段,后来被作为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的这首作品就这样走出了音乐厅,影响了数百年后人们的生活。
nlc202309081430
1第1名: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标题的产生经过和作品本身一样有名。贝多芬最早是把它题献给拿破仑的,他认为拿破仑在法兰西革命中代表了民主和反专制。但没过多久,他就收回了题献,把之前写的献词抠除,在手稿上留下了一个洞。
这首作品是古典风格的里程碑,同时,因比之前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情感特质,故又有着浪漫主义音乐的痕迹。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在由不同乐器演奏完后,音乐陷入沉静。第二主题发展成了展开部,像其他几个乐章那样,展开部有着紧张的和声和节奏,特别之处是,贝多芬在展开部引入了新的旋律,而不像惯常的创作中,展开部只使用出现过的旋律。第二乐章是一首葬礼进行曲,使用了多重赋格曲,庄严的旋律作为葬礼进行曲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第三乐章,不寻常地使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第四乐章是一系列主题的变奏,这个主题贝多芬曾在他1802年写的一首钢琴变奏曲中使用过,因此这首钢琴曲后来被称为《英雄主题变奏曲》。
1812年,歌德第一次见到贝多芬,他俩一同走过维也纳那条有名的泰普利兹(Teplitz)大街,交谈甚欢。中途遇到皇家出行队列,歌德立刻闪到一边,脱下礼帽并鞠躬。贝多芬则对居庙堂者毫不在意,继续朝前走。这个故事在中国很多人都听过,但后来的事大家却不见得知晓——歌德回家后写道:“他的天才令我惊叹,不幸的是,他是一个彻头彻尾不被驯服的人,他完全不在这个世界共有的可憎的错误中。”
上面这个故事,解释了贝多芬为什么会撕掉写在总谱上给拿破仑的献词——独立、勇敢、桀骜不驯、对伪善不容忍、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倾向,这是许多听者从贝多芬的音乐中发现的他的个人特质,尤其以这首《第三交响曲》为典型。
据说,贝多芬本人也极其喜欢这首作品,喜欢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第五交响曲》。贝多芬后来遭受严重的耳疾,但他坚持用音乐来抵抗病痛。事实上,他自己亦是英雄,不仅仅因为他努力抗拒不可抗拒的命运,也因为他一直在打败“这个世界共有的可憎的错误”。正如参加此次投票的英国指挥家乔纳森·诺特(Jonathan Nott)所评价的:“这首交响曲不是关于上帝的荣耀,而是关于人——我们的奋争、挑战和胜利。”
0第0名:几句多余的话
BBC的这份榜单无疑具有权威性,但如果各位喜欢的曲目没有进入名录,或者榜单中的音乐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也无关紧要,如开篇所说,音乐是无法简单地区分高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只要爱它,别人怎么评价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字永远也代替不了音乐。如果看了这些微不足道的文字,让您产生了想去找音乐来听的冲动,哪怕这种冲动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那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安慰。
音乐之美,只有听了才懂。
【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推荐阅读:
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10-19
400字世界水日作文:水的伟大09-01
历史上最伟大的母亲09-17
世界上最自恋的句子09-09
世界上最疼我们的人07-14
世界上最感人的演讲稿08-06
四年级作文:世界上最勤劳的人07-02
世界上最亲的人10-02
世界上最专情的人是谁的脑筋急转弯09-23
童话故事: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花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