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

2024-10-18

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共9篇)

1.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 篇一

电子商务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分析

《兴业银行》

班级: 2014电子商务一班 小组: 张淼组 组长:张淼 31434400124

1.组员:刘博

姜林杰

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业务;办理地方财政周转使用资金的委托贷款业务,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它业务。

外汇业务:

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外币兑换、国际结算、结汇售汇、资信调查、咨询与见证、外汇担保、外汇票据的承兑与贴现。

1.1.4资金来源

1、股本。就是商业银行成立时,股东投入的资金,这个占比不大;

2、对客户的负债,就是个人和企业存入银行的资金,这是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短时间资金不足而向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时间很短,占比很小。商业银行的非存款资金包括:同业拆借、回购协议、向央行或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具体构成及来源如下:(1)同业拆借:商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临时性借款,主要用于支持银行的资金周转、弥补银行暂时的头寸短缺。(2)回购(证券回购或回购协议):银行在出售有价证券等即溶资产时与购买金融资产的一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的期限后按协议价格购回所卖证券。(3)再贴现:商行把已经贴现但尚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央行,要求央行给予再贴现。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行向央行取得资金的主要途径。(4)再贷款:商行从央行获得的贷款。(5)金融债券:银行为筹集中长期资金而向社会公开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债券的持有者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1.2目标客户及其特征

1.2.1目标客户及其特征

整体上分为关键客户,普通客户和小客户。关键客户又分为重要客户和次要客户

从企业和个人的层面划分:分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 个人客户又分为贵宾客户和普通客户。

456投诉产品或服务有关协议、章程等书面文件的约定或规定,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耐心听取我行工作人员解释。

2、维权过程中请注意保持理性,有理有据地主张权利,避免过激行为和违法行为,避免干扰网点正常经营秩序,影响其他客户。

3、投诉须由本人或您的有权代理人提出,需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联系方式;需有具体的投诉事项(包括投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纠纷所涉分支机构、事件过程等)和理由;需有明确的投诉请求或要求。

1.6 对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1.6.1对该企业的意见

(一)重点发展个人住房与汽车信用消费

个人住房贷款在我国当前信用消费发展中占有绝对比重,今后一段时期内,个人住房贷款仍是消费信贷发展的重点,应在切实降低住房贷款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住房贷款范围及比例,重点开发中档住房贷款。另外,随着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汽车消费贷款的需求量还将显著增大,这将成为消费信用的一个主要增长点。

(二)大力开展信用卡业务与个人耐用消费品信用消费

美国信用卡业务的比重仅次于住房信贷,我国商业银行应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之后,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鼓励消费者先消费,后还款,将信用卡办成真正的信用卡。另外,还应大力推广商业销售网点和消费网点进行信用卡支付。据统计,我国的耐用消费品贷款在我国信用消费业务中所占比重小,市场潜力巨大。为此,各商业银行应积极与商家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耐用消费品贷款。

(三)大力发展助学与旅游信用消费

目前,我国助学贷款发放比重仍然较小,各商业银行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相对说来,助学贷款本质上是消费者用未来的收入为现在的教育融资,其贷款对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如果能合理引导,应该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信用品种。另外,随着“假日经济”的日益重要,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支出也日益增加,各商业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及旅游公司应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大力推广旅游信用消费。

(四)借鉴美国信用消费的先进业务方式

各金融机构应与相关机构积极配合,结合中国实际,大力开拓信用消费新品种,探索这些信用消费品种在我国可行的发放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并积极完善和推行, 以尽快完善我国的信用消费体系。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贷款品种,对个体工商户和运输业者提供经营性车辆贷款,对有创业意识的城乡家庭可提供小额家庭创业贷款等。同时,针对不同的信用消费品种和贷款对象,可在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方面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

消费信用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发展的的道路还很漫长,其进程受到信用体系建设、居民消费观念等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1.6.2针对该企业的合理的、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是经营思想要转型。要彻底扭转规模效益管理的思想,树立价值管理的理念,要把这种理念潜移默化到全行员工的心中,成为战略转型的精神基础。

二是经营方式要转型。传统的经营方式要向“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内涵型质量增长进行转变,要向实现银行多元化、差异化经营转变。

三是管理模式要转型。金融监管的更加严格、信贷规模的限制性管理促使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要形成模块管理、条线管理、分层管理的多重管理格局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并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全行性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文化。

四是战略目标要转型。在制订目标时,要同时制订短、中、长期目标进行综合考量,形成立体的战略部署,满足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

2.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 篇二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一)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含义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是指实物在空间距离方面的变化,后来日本学者阿保荣司认为距离理论难以反映出物流的真正目的,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将商品送达到用户手中,这时的商品才具备“利用可能性”,因此应该用“到达理论”替代“距离理论”。物流也被称为“Logistics”,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包括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加工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

物流管理是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用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主要内容包括对运输、包装、存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物流环节的管理;对人员、资财、物料、设备、方法等物流要素的管理;对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物流职能的管理。

(二)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进行的生产、营销和流通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扩大宣传、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可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

(三)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1、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1)电子商务深化了传统物流管理的内涵。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有实体仓库,囤积大量的产品以满足不时之需,而电子商务下的虚拟企业可以将散置在不同区域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连接起来,组建“虚拟仓库”,进行统一优化调配,使得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大为增加,极大地提高了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的效能。另外,从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可以看出,在技术发展的初期,该技术的发展在一段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引领了相关领域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物流产业的影响也是如此,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可以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2)运用网络系统简化了物流管理流程,缩短了交易时间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整个环节极为繁琐,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当系统的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时,系统迅速作出反应,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协调各环节工作,而且可以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这种工作流程和模式缩短配送周期,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电子商务使物流管理面临挑战。

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中,网上交易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下订单)-物流配送。由此链条可以看出,物流管理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均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但最为关键的物质流却是整个物流管理链条中唯一的实体行为。由于产品销售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配送点的布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的库存量、配送的时效、配送的数量等因素都增加了物流配送的难度。一个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应该从接到定单时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每一步都以最合理的时间、最合理的分配、最合理的路线来构建,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产品的积压和库存开支。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流能力不强,不能及时与网络用户实物交割,已经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物流管理观念落后,专业化服务水平低

我国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起步较晚、观念落后,把物流简单地理解为储运过程,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更是有待完善,在整体运作上不协调,导致传统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技术落后,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国外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大量运用先进技术和物流管理应用软件,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我国在物流技术应用水平方面非常落后,有些企业即使购进先进的物流管理设备和应用软件之后也不会运用,造成设备闲置或者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另外,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也不完备,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项目和物流装备标准、器具标准和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三)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制约企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化进程

物流管理是一个系统学科,涵盖了物流理论、电子商务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对物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目前,很多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制约企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化进程。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现代企业物流信息化是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物流管理必须科学化,并且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物流管理的原则包括:(1)坚持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在兼顾成本与服务的前提下,对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2)除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最优管理目标外,还要实现服务的专业化和增值化。(3)在服务上遵循7R原则,即适合的质量(Right Quality)、适合的数量(Right Quantity)、适合的时间(Right Time)、适合的地点(Right Place)、优良的印象(Right Impression)、适当的价格(Right Price)和适合的商品(Right Commodity)。基于此,我国企业需要从以下方面实现物流现代化,增加企业竞争力。

(一)搭建物流信息化网络与物流管理平台

要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的使用效率与效益。能够支持或者进行物流服务供需信息的交互或交换的网站,均可视为物流信息平台。平台以专业、全面、简易、自助为平台标准,提供全面的物流新闻资讯、及时的货源车源信息,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人才供需、物流软件、物流法规、物流黄页、物流百科知识、物流实用工具等多样化服务,并结合物流论坛、物流博客,增强平台的交互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受众群体,满足物流信息交流和物流产品服务供需对接。

还要加强物流管理平台建设,要实现物流资源市场扩展,形成有效的物流组织和网络体系。物流网络的设计需要确定承担物流工作所需的各类设施的数量和地点,确定每一种设施怎样进行存货作业和储备多少存货,以及安排在哪里对顾客订货进行交付。物流设施的网络形成了一种据以进行物流作业的结构。

(二)组建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

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存控制等活动。一旦“供应链”体系出现物流信息化的中断与缺失,就可能造成整个链条的中断。森尼尔·乔普瑞、彼得·梅因德尔认为供应链的特点是在反应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进行权衡。每一种提高反应能力的战略,都会付出额外的成本,从而降低盈利水平。当前,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现代物流快速、便捷与效益为出发点,建立物流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对客户需求、企业与消费者、上游企业、配套协作伙伴等进行监测和指导是促进物流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创新企业流程再造

继以流水线生产为特征的第一次泰勒效率管理革命、以看板管理为特征的第二次日本质量管理革命之后,企业流程再造再掀第三次管理革命的高潮。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自产生便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其发展有浓厚的技术色彩。高效畅通的网络设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包括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以及物流实体配送地理网络等各方面的建设。在物流管理技术方面,EDI技术、物流条码技术、GIS技术、GPS技术、自动仓储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定货系统、自动分拣/存取跟踪系统、多媒体技术等的有效应用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四、结语

高效的物流系统被誉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第三利润源泉”,相比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更具有全面性,更能适应差异化、高增值服务时代的要求,也引发了传统企业在企业组织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和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变革。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企业物流管理应该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一剂催化剂,刺激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快速循环。但不可否认,无论电子商务本身的功能如何强大,多数交易都将以实物形态在现实中交付,因此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梳理了企业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并针对企业物流管理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企业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郑承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夏火松.物流管理信怠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3]、吴新宇,宋艳,朱道立.物流:电子商务的基石[J].中国软科学,2000,(11).

3.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 篇三

关键词:电子商务;传统企业;客户关系

传统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经营管理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先进的电子商务支持,客户得不到及时的服务,后继得不到及时的跟踪,企业总部掌握不了市场前线千变万化的客户信息,企业的发展战略、品牌战略因此无法顺利落地,导致企业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战略成为镜花水月。

企业内部的一切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及降低消耗等,都依靠顾客的购买而取得实际成效。因此,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断了解顾客需求,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的关键。电子商务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应用在传统企业运营中日益重要。

CRM是一项企业为实现长期价值最大化,对顾客进行选择和管理的战略措施。CRM需要用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来有效地支持营销、销售和服务过程,CRM的应用能够实现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战略和文化。

电子商务时代,顾客已不再作为一个整体因素而被考虑,而是一个主动的个体,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一部分。是如同资本、机器、员工一样的资源,甚至更为重要。企业在制造顾客价值的同时创造自身价值,得力于电子商务:

一、增强信息对称性

电子商务使企业与客户之间产生一种互动的关系,极大的改善客户服务质量。通过互联网,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交流是非常容易的。这样降低了企业的决策风险,企业与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分销商更好的沟通,并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使企业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需求,有利于对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正确分析客户的需求,提供服务,从而能够在最大范围内抓住客户,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二、提高与客户的互动

密切用户关系,加深用户了解,改善售后服务。由于Internet的实时互动式沟通,以及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干扰,使得产品及服务的消费者更易表达出自己对产品及服务的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使企业可以更深入了解用户的内在需求,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另一方面企业的即时互动式沟通,可以提高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改进客户的满意程度,促进了双方的密切关系。

三、完善服务体系

促使企业引入更先进的客户服务系统,从而提升客户服务。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建立客户智能管理系统,企业通过它收集和分析市场、销售、服务和整个企业的各类信息,对客户进行360度的全方位了解,从而理顺企业资源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减少客户变节的可能性。同时,通过获取并分析与客户所有的交往历史,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认识客户,达到全局性销售预测目的,从而增加获利能力。

四、完善传统营销方式

传统营销信赖层层严密的渠道,辅助以大量人力和宣传投入来争夺市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在网络时代,由于国际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商家可以利用这个世界性的网络将商务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全球。电子商务使买卖双方在网络上形成简单易行的良好界面,使供需双方远在千里之外,通过网络像面对面一样地迅速完成交易,使各种网上交易以电子票据进行支付、清算与决算。

五、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网络上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市场竞争更为公平,产业界限也将变得更为模糊,大企业不仅面临同行中小企业的竞争,同行企业也面临着其它行业企业的竞争,因此,如何顺应潮流,采取相应策略来再创竞争优势,己是企业经营面临的一大挑战。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全新的销售方式,企业的生产首先是为信息网络生产,然后再由网络完成商品和顾客的互动。在网络的冲击下,如果企业没有创新意识,不及时更新产品和服务,就难以在网络时代生存,电子商务正是提升企业竞争的平台。

六、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顾客的行为、偏好也有新的变化。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每个顾客获得信息的速度和内容都比以往要快得多、多得多,因此他们求新求变的愿望也就越发强烈。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产品的升级换代也不断加快,从而顾客对消费品的要求也就日新月异。再加上今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顾客对购物方便及乐趣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七、改变市场营销环境

电子商务使顾客购买行为日趋个性化,生产者对市场机会的反应更加敏捷,生产者与顾客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在增加,中介商的作用将被削弱。同时,顾客在交易中的主导权会更加突出,而生产者的市场营销战略会强调如何更方便,及时地满足顾客的特定购买欲望。

八、改变企业营销模式

电子营销的模式就是顾客和企业的对话,企业在清楚地了解每个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后,作出相应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策略。这样,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营销关系,是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网络的即时交互、超越时空等特点即成为这种模式的强大技术依托。

4.浅论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关系 篇四

摘 要:电子商务是新世界以来全新的交易模式,物流则是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同样需要依赖于物流体系的高效作为保障。我国物流管理体系的发展是比较快速且有一定的成效,然而却跟不上电子商务的增长步伐,因而直接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推广步伐。从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有着相互的推动和制约。此文简单的分析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物理管理的同步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影响 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是在internet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有关方的网络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使得商贸合作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电子商务给传统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交易方式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对传统交易的一种挑战。电子商务中的每一笔交易它都包含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以及物流,其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的虚拟方式来实现。然而交易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后台的物流产业的支持。物流是指为了实现客户满意和挖掘“第三方利润源”,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经济有效的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有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物流最终的结果是产品有生产地转向消费地,这种转换则是不可以通过计算机等虚拟技术来实现的。由于目前我国甚至世界上物流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匹配电子商务其他三流的同步发展,物流人才匮乏,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成为发展缓慢的关键因素。因此,只有解决阻滞电子商务发展的这一关键瓶颈,才可以彻底的实现商贸洽谈的足不出户,推动国家商业模式很好的与传统的商业方式结合及转型。

一、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上最大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各领域的关注,也影响与推动了诸多领域的改变。

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基本影响与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对物流的影响。有形商品的网上商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构成方面。如何在通过网络完成交易后,保证交易的对象——物品在消费者所需时间内到达消费者所期望到达的目的地,不仅是电子商务的需要,而且是物流的职能。二是电子商务技术对物流所产生的影响。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工具、新技术的应用,对于物流来说,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它也需要新工具、新技术来支撑他的应用与发展。以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益。其中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概念。

电子商务为物流创造了一个虚拟的运动空间。在电子商务的状态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各种职能及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出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高效率、低费用、短距离、短时间的功能。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可以使得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在电子商务下,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信息不仅决定了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决定这五六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其次,网络对物流的实时控制是以整体物流来运行的。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运营形态。

电子商务要求物流以社会的角度来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以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物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全社会的整体系统。物流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协同竞争的状态,实现物流的高效化,合理化,系统化。

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虽然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也没有最终的标准定论,但就目前为止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看出,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完善的物流体系是电子商务、特别是网上有形商品交易发展的保障。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通过重新构筑或再制造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来推广带脑子商务。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协调电子商务的市场目标,物流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益,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形式。

首先,物流业的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带来更少的物流成本和更高的服务水平;从客户角度来看,大多数产品实体的最终交付都要通过物流系统来完成。如果物流运作效率低下,那么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就无法体现出来。没有物流业的支持,电子商务就只能成为空中楼阁,无法发挥作用。

其次,物流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物流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并能够拓展企业的商务范围,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以淘宝为例,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完善物流的覆盖版图,从而扩张淘宝的业务版图。以前一些偏远地区,由于量不大,送货难,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做,但淘宝通过给快递公司补贴的方式解决了部分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既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又增加了快递公司的收入,从而实现了双赢。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步入电子商务的时代的同时,必须是其他服务项目同时并进的。有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还有,信息必须共享。由于传统上的物流由于跟不少企业打交道,由于有不少企业内部的秘密,物流很难与这类企业打交道。因此,如何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已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阻隔。同时,在将来的物流系统中,做到尽快将货物交到客户手中时衡量一个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

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要求物流业不仅提供传统的物流业务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进行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或者按客户的提别要求提供其他的特殊服务。电子商务使流通业经营理念得到了全面的更新。从而使未来的分工更加精细,产销分工日趋专业化,大大提高深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上升到战略概念,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的充分延伸,是产品与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这种是物流的经营理念的全面提升与更新,也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益跨上一个新台阶。

一流服务——物流企业所追求的服务目标

物流企业作为介于买卖双方之间的第三方服务企业,是将服务作为第一宗旨的。客户对于物流企业所提出的服务要求是很多方面的,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提出的服务要求,始终是物流企业管理的中心课题,也是目前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所有研究的问题的关键部分。物流企业需要提供给客户优质的服务与系统从而达到与客户双赢的目标,并且可以与客户长期合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这也必须是所有物流企业所应该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上业务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物流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经济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其结果将使得物流企业向跨国经营和全球化方向发展。对于生产企业,要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减低成本、创造价值;对于物流企业则要求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好地从事物流服务,客户对物流企业的需要比原来更高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企业的责任更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多。物流则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一环。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也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但是还是很难满足电子商务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效益不高、服务水平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其中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基础设施能力不足。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仓储设施落后,大量的仓库不能适应运输交通工具的调配。

2.物流各类技术装备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缓慢;高效的专用的运输车辆很少,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很低。

3.对于物流各项工作管理分散,社会服务水平低。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合理化,优质化的物流管理工作。

4.物流行业人才缺乏和物流信息工作落后,亟待加强。物流人才和信息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根本条件。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部门来负责。这对于物流人才的培训和信息化的推进依然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问题。

5.物流管理系统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深化。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称多元的管理方式。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另外,已经形成的社会物流系统与企业物流系统由于管理的目的、手段不同,二者不能有效地结合和协调发展,也对物流合理化产生不利影响。物流业既然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就更应该重视它的总体发展规划。应当把物流管理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来抓,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分部门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

6.对于搞好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观念仍没有脱离旧体制的束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不再只对生产起一种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对生产起一种决定作用。我们必须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角度来认识搞好流通、建设好物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物流的研究和应用起步都比较迟,水平较低,在开展电子商务时,除了需要综合考虑电子商务的特点外,还必须注意现代化的物流模式,才能顺利地完成电子商务的全过程。

电子商务应该是包含商务活动的全过程,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商务关系的建立、合同的达成与履行、客户关系的维持等。因此,对电子商务,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即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的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it)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生产、配送、储存、运输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我国要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必须发展高效率的物流和配送系统,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现有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扶持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全部商务作业流程。物流将会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最终将对传统物流形成冲击,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要重视前端的网络平台,更要重视后端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并必须配备具有物流配送的专业人才。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物流运输仓储的思想,更新观念。在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探索物流发展的模式,将电子商务技术广泛应用。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的更新建设,构建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的基本硬件环境。将物流行业各企业的基本资料和各类用户的需求在信息中心实时发布,实现信息的共享。其次是要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整合目前规模较小,地域分散的物流中心,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建立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快捷高效的物流中心。再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就要综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顾客需求出发,开展第三方物流流程重新设计,注重综合集成管理,重视联运代理的组织功能,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流程再造,为供应商、消费者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服务。还有,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环境下的专业人才,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培训和相关资格认证体系结合起来,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培养和造就适应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专业人才。

5.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 篇五

委婉语与商务英语信函教学的关系探究 作者:彭慧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5期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信函也发展成为一种交际手段,在商务活动中起着互换信息、商谈业务、传递友谊等作用,其撰写的成功与否对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商务活动双方利益存在冲突,因此,有策略地运用委婉得体的语言以体现写信者对收信者的友好、尊重、体谅等态度就成为了学习礼貌原则及其运用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充分理由。

一、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一)委婉语的含义与功能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euphemisos,意思是“good speech”(优雅动听的言语),指用温和的语气和含蓄的词语替代直接冒昧的表达,减少交际双方的冲突,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交流双方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在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委婉语能避免直接矛盾,为交际双方留出更多的选择余地。此外,委婉语在商务信函中的使用能巧妙地表达真挚的感情与由衷的歉意等态度。因此,委婉表达在商务信函中的使用能使交际达到最大限度的和谐,进而促进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建立长期友好的商务关系。

(二)礼貌原则

“礼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本身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包括人们为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当以英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最有影响力。

Leech的礼貌原则是建立在Grice的合作原则基础之上的。合作原则是指谈话双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能互相理解、配合而共同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Grice将其进一步划分为四条准则。可是Leech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以求达到礼貌的目的。于是,他提出在言语交际中要遵守礼貌原则,并效仿Grice将礼貌原则分为六个准则:

①策略(得体)准则:它是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减少对别人不利的信息。

②慷慨准则:指交际双方的言语要尽量少让自己受益。

③赞誉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④谦逊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⑤一致准则:指在言语交际行为中要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⑥同情准则:它是指交际双方应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在这六条准则中,策略准则是最根本的一条,它体现的是使自身受惠最小(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惠最大(受损最小)。

礼貌原则从语用角度对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不仅适用于口头表达,对书面语言的使用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得体的商务信函应该重视对方的观点,尊重对方的需要,能让人拥有愉悦的感觉。因此,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写作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二、商务信函的分类

商务英语信函是公文文体的一个实用分支,有其自成一体的风格特征。一般来说,商务信函格式规范,措辞得体,通常一封函件只讨论一个事项,或者是要求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或者是推销本公司的产品,亦或是对对方公司的服务进行投诉与索赔等等。在所有信函中,每个函件作为一个言语行为单位,传达的信息本身与礼貌的关系各不相同,如在感谢函中,传达的内容本质上就和礼貌是一致的,而在催款函中,传达的内容本质上是不礼貌的,要避免正面冲突,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对礼貌策略就有较高的要求,但其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对方的交际意愿,确保交际顺利进行,以达到发信方的交际目的。按照Leech对言外行为的分类,可把商务信函相应的分为四类:合作类商务信函、竞争类商务信函、和谐类商务信函和冲突类商务信函:

(一)合作类(Collaborative)

言外行为与礼貌无关联,多见于宣布、报告中。适用内容:确认订货信、形式发票、开证通知、装运须知等。

(二)竞争类(Competitive)

言外行为与礼貌竞争,多见于请求、要求中。适用内容: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等。

(三)和谐类(Convivial)

本质上礼貌,多见于提供、承诺、致谢中。适用内容:接受报盘、续订函、道歉函、感谢函等。

(四)冲突类(Conflictive)

本质上不礼貌,多见于威胁、指责、拒绝中。适用内容:拒绝还盘、催款函、索赔函、抱怨及投诉函等。

三、委婉表达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根据Leech对商务信函的分类,可以看到:在合作类与和谐类信函中,前者侧重于信息的发布和传达,后者的言外行为本质上与礼貌是一致的,因此这两类信函对礼貌原则的顺应度比较高,写信人在撰写此类商务英语信函时会顺应礼貌原则的准则使用委婉表达。而竞争类和冲突类商务函电的言外行为与礼貌是相斥的或在本质上是不礼貌的,这两类信函对礼貌原则的顺应度比较低,更需要写信人在撰写信件时注意礼貌策略的使用和委婉表达的应用。以下重点从三个方面对委婉语在几类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进行举例分析。

(一)换位思考(You-attitude)用语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You-attitude就是让自己从对方立场出发,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照顾对方的感受,满足对方的需求,继而根据对方的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标准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慷慨准则,语言内容使得收信人得益。因此“you”和“your”这两个第二人称代词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使用率往往高于其他类代词。例如:

(1)You will get special offers if you order more than 100 dozens at a time.(2)a.We can not offer you any refunds for the goods you returned are dirty.b.You could get a refund if the goods you returned had remained clean.(2)a句虽合情合理,但是没有完全采取对方立场。用“I/we attitude”强调“我方”,以自我为中心标准,令对方感觉自己的利益被忽视。而(2)b句则以对方为中心,充分肯定了对方的积极参与,体现了礼貌原则的应用,也是委婉表达法在商务英语中运用的主要方式和特点之一。

当然,采取换位思考的观念并不是指在所有的场合都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它的本质是贯穿于商务信函中理解、体贴、尊重对方的态度体现。因此如果能恰当地使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甚至非人称结构同样也可以表达换位思考的内涵。在拒绝对方请求或是回复对方的投诉或索赔要求时,同样可以表达出对对方的歉意,显得礼貌委婉。例如:

(3)We apologize about the delay and will have our shipping department.此句中第一人称得到了灵活的运用,该句也体现出了诚挚地为对方着想,将对方利益放在首位的态度,显得十分礼貌与体贴,呈现出合作的姿态。

(4)This is the lowest price and any further reduction is out of the question.(5)A thorough exam presented that the broken bags were due to improper packing for which the supplies are definitely responsible.例(4)和例(5)运用了非人称结构(it,one,etc.),句子的主语既不是写信人,也不是收信人的第三方。在表达拒绝或指责等态度时,非人称结构能将重点转移到写信人或收信人所造成的错误或后果之上,这样就避免了人称代词的直接指向,减少了双方的分歧与反感。

(二)虚拟表达的应用

在索赔、拒绝等冲突类商务英语信函中,写信人通常会避免直抒己见,而是使用虚拟手法,采用客气、委婉的语气去表达自己的意愿、请求或建议,把不满的情绪间接地转化为遗憾或惊讶,淡化了直接陈述句里的否定、批评等含义。常用情态词should,would,could,might代替shall,will,can,may。如:

(6)We should be thankful if you would help us with your ideas.(7)a.We would suggest that for this particular order you let us have a D/D.b.We want you to let us have a D/D.在例(7)a中,动词suggest引导的宾语从句采用虚拟语气为收信方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其温和的表达方式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7)b中的表达语气过于强硬,暗含不管对方接不接受都必须那样做的意思,这样会使对方不高兴,感觉受到要挟,最后要达成贸易也就比较困难了。

此外,if引导的假设条件状语从句会使主句表达的内容呈现出试探性,因此使用if引导的条件句在向对方提出要求或是建议时会显得非常客气,从而要求也会容易为收信方所接受。例如:

(8)We shall be pleased if you investigate the case as urgent and let us know the reason.而if引导的虚拟语气句子多用于表达主观愿望和虚拟假想的情况,因此多用于表达要求、建议或是命令,这样的运用会使语气婉转含蓄。例如:

(9)We shall be much obliged if you would keep the packages until called for by the local agents of Pacific Transport Ltd.(三)被动式语句的采用

在商务英语函电的写作中,当写信方想要指出对方的某些不当或欠妥之处或希望对方为其做某事时,往往会采用被动句的表达。因为用主动表达常有谴责对方的感觉,而用被动句,由于动作的执行者或施为者已经弱化到可以忽略不提的地位,因此显得温和礼貌得多,使收信方更容易接受。正因为如此,写信方经常使用被动式语句来含蓄地强调收信方应该按合同或协议所承诺的义务和职责等。例如:

(10)We are compelled to express our disappointment at finding the goods contained in your shipment not up to the agreed standard.(11)A very careless mistake was made during the course of shipment.(12)a.Upon inspec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content had been short-delivered by 2 tons.在索赔、理赔的交易过程中,商务信函多用被动式语句来呈现事实,这样既巧妙地避免了对对方直接的指责,又减轻了收信方的利益损失,也减少了双方的分歧与反感。如果把上述句子中的意思表达成:

b.Upon inspection, we found that you had short-delivered the consignment by 2 tons.这样一来,站在收信方的角度,写信方明显是在指责其出了错。因此,为了双方的长远合作,这种表达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甚至是不礼貌的。

四、小结

通过分析礼貌原则在上述四类商务信函中的运用,我们发现,委婉表达在商务信函中的恰当运用能减少交际双方的冲突,对建立及促进融洽的商务合作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商务英语信函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结合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语用学原理,使学生意识到将礼貌原则应用在不同类别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必要性。使他们不仅能掌握好专业的英语知识,还能注重完善语言的表达技巧和方式,从而写出地道、得体的商务英语信函,切实地提高其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6.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篇六

作者邹恩亮

对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企业制度与文化分立开来,强调企业文化与制度的不同作用,有人把企业制度归入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笔者在参与集团制度化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认识:

1、企业制度虽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但却是重要组成部分。制度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且体现着企业的内在精神,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对于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毋庸讳言,现今我们花大力气搞制度建设,也是基于这一点。

2、企业制度的内容直接体现了企业文化。制度中规定了企业整体以及员工个体须遵循的行为、处事规范,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企业崇尚什么、反对什么,即企业信奉的价值理念,还能看出企业的做事方式与风格。比如集团新近颁布的一些制度修订版,就是不断根据企业文化思想的变化予以修改完善,使之更趋于准确体现集团企业文化。

认识到这层关系,我们就会清楚制度不是空中楼阁,他是将现实书面化、系统化,虽然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地反映现实,或滞后、或超前、或片面,但总是尽可能地体现了目前企业的运行机制。因此我们要乐于研究企业的制度,从制度中一窥企业的风貌,使自己更好的了解、适应企业。

3、企业制度本身能体现企业文化,但并不一定能真实体现企业文化,还取决于企业制度的形成过程和执行情况。制度的形成过程包括制订制度的动机、方式和方法,应需而生是求实,反映并指导现实情况;跟风造作是形而上学,为了制度写制度必定会脱离实际,起不到制度的规范作用。执行制度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也体现不同的文化,自上而下强制推行,不沟通、不重视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这是一种集中专制的企业文化。这种执行文化可以让制度短期内得到执行,但长期来看可能因缺乏认同而失去有效性。执行过程中强调让员工理解与认同,有着反复的沟通与反馈,这是一种民主分权式文化。这种

执行文化可以让制度得到广泛认同,执行较彻底,但可能因此延缓制度建设步伐。此外由于执行中对专制和民主安排的次序不同和把握程度不同,企业文化也不相同。可见即使是一模一样的制度文本,由于其形成过程和执行的差异,有可能代表着全然不同的文化。

认识这层关系的意义在于,不仅要完善制度本身,而且要注重制度形成和执行的过程,从而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起草人在起草制度时,首先得有明确的目的和基于现实需要,不能抱着“人有我也要有”或者急功近利、标榜业绩的心态;其次内容体系安排上可以借鉴学习别的企业的制度但切忌生搬硬套,毕竟各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再次制度形成后要重视推广和应用,制度宣贯就是为了更好的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让制度真实地反映企业文化,让制度去推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磅武器。

身在制度建设部门,笔者亲历了制度的起草、审核、审议、修改、标化、报批、汇编、宣贯等过程,也深深感受到了所有起草人、审核人、各部门领导等相关人员在此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绞尽脑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只为一词一句、反复修改审议再修改只为更好的贴近实际、维护员工和公司的利益,其真诚态度和严谨作风令笔者感动。也许在很多方面还达不到尽善尽美的要求,比如起草水平高低不

7.电子商务与企业的关系 篇七

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质量管理需要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离不开质量管理,直到供应链质量管理很好的解决两者的局限,能够利于企业从系统的角度控制产品原材料质量,调解生产过程,完善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质量,进而能够较好的提高企业绩效。

现有文献中对中国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实践研究还很少,特别是电子行业这种需要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以及高质量管理的高新技术的制造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下的各个维度的实施的优劣也许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能否具体的了解到各个维度对企业的绩效影响情况,对于我国电子企业的绩效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调查中国电子企业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实施现状及企业的绩效,发现两者存在的关系,探讨如何提高供应链质量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绩效,促进供应链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 1文献回顾

关于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内还没有统一。国内学者麻书城和唐晓青将供应链质量管理定义为对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3]。Robinson和Malhotra将供应链质量管理定义为供应链渠道所有合作合办企业的正式的协调、整合的业务流程,通过测量、分析和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流程以创造价值,从而实现市场上中间和最终顾客的满意[4]。Foster将其定义为通过上下游供应商、顾客联系创造机会,从而提升绩效的系统方法[5]。尽管他们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将顾客满意和绩效作为了核心概念,说明供应链质量管理有着明确的目标———通过供应链上下游各方的合作,持续改进质量,从而达到提升顾客满意提高绩效的目的。

企业能否在增加供应链质量管理投入,对提高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诸多学者都在寻求供应链质量管理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并在此做了实证研究,为企业找到提高绩效的新出路。Tracey认为企业要提高绩效,就应该持续改善供应商的交货时间、运输和内部质量[6]。Kuei和Madu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与质量有关的过程管理、供应商的选择和针对其统计方法的培训会影响组织绩效,因此可以通过供应链质量管理提升组织绩效[7]。Chinho Lin对供应链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香港和台湾的质量管理、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的参与对于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的财务表现都有明显的影响[8]。

然而,也有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后,发现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实施不一定都能提升绩效。Wiengarten F、Humphreys P和Cao G M等通过调查德国汽车工业,回归分析发现只有高质量的供应链协同信息才能提高绩效,而低质量的信息共享对企业绩效无影响[9]。Soltani E,Azadegan A,Liao Y Y等调查了亚洲的两个大的运动品牌产品,发现与高质量的供应商合作并不一定会让下游的制造商有好的效益以及让最终的用户满意[10]。

1. 2研究假设

为了研究我国的电子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作者综合大量文献,本文将供应链质量管理分为三个维度———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和分销商质量管理。本文将从这三个维度下的评价指标,来研究电子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与绩效的关系。通过研究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维度下的领导重视、企业培训、自我改善、员工指导四个评价指标,供应商质量管理维度下的供应商合作、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参与三个评价指标,分销商质量管理下的分销商提高、分销商合作两个评价指标,反应以员工满意、顾客满意、企业利润、 企业销售为主要表现的电子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

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维度中,领导重视程度是指各层领导对质量重视而且积极参与改进质量,包括参与企业的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以及领导评价质量情况等。企业培训是指企业给员工提供了质量方面的培训,包括技术上的培训、员工责任感培训、增加员工质量改进意识等培训。自我改善是指质量部门收集出现的质量问题汇报给高层,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收集质量数据,实时监测和对员工的质量绩效进行评价等。 员工指导是指全体员工参加质量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并由相应的质量部门对质量给出指导性手册,让员工在质量上有相应的目标。电子行业这些内部质量评价指标能否直接影响企业绩效成为研究点,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 电子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企业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维度中,供应商合作是指企业通过供应商选择准则后,选定好适合自己的供应商,并签订长期的合作合同,保持供应商的固定性,提高供应商供货效率。供应商选择是指企业制定了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供应商能力、 服务水平多项准则,建立质量指标、供应指标、经济指标、支持配合服务指标,科学、客观地反应供应商供应活动的运作情况,用一系列标准来选择供应商。供应商参与是指企业采用订单激励、价格激励、淘汰激励、声誉激烈来制定相关政策,让供应商参与到质量提高中来。电子行业中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能否直接影响企业绩效成为研究点,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 电子企业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企业对分销商质量管理维度中,分销商提高是指企业将分销商视为战略合作伙伴,对分销商进行企业形象和品牌推广、营销方案制定、产品性能、营销理念的交流进行培训,增强服务水准,提升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加对企业产品的销售量, 提高绩效。分销商合作是指分销商能够将销售过程中遇到的质量情况、客户需求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情况作出改变与提高。电子行业中分销商的配合能否直接影响企业绩效成为研究点,提出相应假设:

H3: 电子企业对分销商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2建立模型

基于本文的研究思想,本文将采用如图1概念模型。

3实证分析

3.1研究设计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电子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确定电子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程度为目标,将各个评价指标作为测试题目组成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20个描述题项, 均采用选择题方式问答。采用测量工具Likert5级量表正向积分用以反映评价指标的程度大小。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程度最低,依次上升直到“5”表示“完全符合”,程度最高。本次研究的数据主要是作者通过委托问卷星网站( http: / /www. sojump. com/) 工作人员通过向电子企业人员发放网上在线问卷来获得的,共获得了102份问卷。

3. 2研究方法

本文中研究主要使用统计软件SPSS 16. 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本次问卷的一般性特征,观察此次问卷调查是否能够代表我国电子企业的情况。通过对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和企业绩效数据分别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通过正交旋转法,确定因子载荷矩阵。将公因子得分进行作图,得到供应链质量管理公因子与企业绩效公因子得分的变动趋势,再以供应链质量管理公因子作为自变量,以企业绩效公因子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多元统计方法,检验供应链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3. 3数据分析

3. 3. 1描述性统计

从企业性质来看,本次调查问卷中国有企业占13. 73% , 民营企业占53. 92% ,中外合资企业占15. 69% ,其他类型企业占16. 67% ,能够反映我国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电子企业,说明此次问卷能够代表我国的电子企业情况。从企业规模来看,75. 49% 的企业人数超过100人,4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占据企业超过三分之二的工作人员,且大部分都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在被调查人员当中,四分之三人员工作时间少于5年,且大致平均分布在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总之无论是从企业类型、企业规模,还是从填写问卷的人员的年龄层、学历情况、在企业的职务以及工作年限来看,本次调研选取的样本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明此次收集到的问卷能够反映我国电子企业的情况。

3. 3. 2因子分析

运用SPSS 16. 0统计软件对本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发现: 问卷所收集的样本数据的克朗巴哈系数为0. 905 > 0. 7,满足问卷数据信度检验的要求,因此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对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KMO值为0. 737 > 0. 7,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0. 000 < 0. 001。因此,认为供应链质量管理各个评价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些说明本次问卷收集到的样本数据适合因子分析的要求。

对供应链质量管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从得到的总方差解释度量表中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3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 107% ,则总体情况的87. 107% 可以由这三个公共因子来解释。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利用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后进行因子提取,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舍去低于0. 45的值,得到因子载荷分析的各项指标如表1。从表1中可以发现,旋转后每个公因子的载荷分配更加清晰了,载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与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第一个公因子更能代表领导重视、企业培训、自我改善和员工指导四个评价指标,则第一个公因子能够代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这个潜变量; 第二个公因子更能代表高层供应商合作、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参与这三个评价指标,则第二个公因子能够代表供应商质量管理这个潜变量; 第三个公因子更能代表分销商提高和分销商参与这三个评价指标,则第三个公因子能够代表分销商质量管理这个潜变量。

再对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发现: 本问卷所收集的样本数据的KMO值为0. 758 > 0. 7,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为0. 000 < 0. 001。说明本次问卷收集到的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 740% ,则四个评价指标可以由这一个公因子来解释。

3. 3. 3模型验证

在供应链质量管理的评价指标分析中,原始数据集合中增加了三个变量FAC - 1、FAC - 2、FAC - 3,即为提取的三个公因子,将这三个公因子命名为X1、X2、X3; 在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分析中,我们得到一个公因子,将其命名为Y。由此绘制出公因子X1、X2、X3与公因子Y的变动趋势图,如图2。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因子X2、X3与Y的变动趋势最为接近,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和解释Y的变动,也就是说公因子X2、X3中的评价指标的变动趋势和公因子Y中的评价指标变动确实相似; 公因子X1和公因子Y的变动有出入,在一定时间段变动趋势一致,但另一段时间会出现其他变化趋势, 因此公因子X1中的评价指标不能反映公因子Y中的评价指标。

根据公因子的变动趋势图,我们得出了公因子X2、X3较大影响公因子Y,即供应商质量管理和分销商质量管理较大影响企业绩效,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不能较大影响企业绩效。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我们以公因子X1、X2、X3为自变量,以公因子Y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公因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表3。

a.Predictors:(Constant),X2 b.Predictors:(Constant),X2,X3

a.Dependent Variable:Y

本研究通过调整后的拟合优度值进行检验,由表2可知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判定系数R2的值分别为0. 413和0. 677, 则说明模型二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因此选择模型2来判断公因子X1、X2、X3和Y之间的关系。DW值为1. 872,表示残差项之间无自我相关。

在计算路径系数的过程中,发现t值超过了9,且t检验的显著性sig < 0. 05,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接受。由表3我们可以得到公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为

因此可以认为公因子X2、X3能够解释公因子Y,即公因子X2、X3中的评价指标能够解释公因子Y中的评价指标,且回归模型中公因子的系数皆为正数,因此我们认为公因子X2、X3即供应商质量管理和分销商质量管理能够正向影响公因子Y即企业绩效。公因子X1不能被选入模型,因此认为公因子X1即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不能正向影响公因子Y即企业绩效。则结果拒绝假设一,支持假设二、假设三。

4结论与建议

本文就电子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下三个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展开研究,基于已有文献构建了针对电子企业的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分销商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电子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2电子企业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3电子企业对分销商的质量管理对企业绩效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次研究为电子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电子企业内部质量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重要的管理概念,虽然电子企业不能依靠很快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来提升企业绩效,但是电子企业需要长期的投入来获得收益,只有长期坚持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才能给企业的绩效带来极大提升。

2为了提高企业绩效,电子企业需要转变质量管理方式, 我们可以加强在供应商质量管理、分销商质量管理上,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供应链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绩效。

8.浅谈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篇八

【关键词】物流;商务;商流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1. 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产业重组的结果使得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主要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它必须要承担更重要的任务。供应链管理的变化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与客户直接沟通,这样降低了流通,缩短了流通时间,使物流径路短路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

2、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采购: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还可以進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 实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否则买方选择这种交易方式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

3、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物流网络的变化:物流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其次,将来的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都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决定了 “保管仓库”将减少,“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心。

运输的变化: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多式联运大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它很可能成为运输所提供的首选服务方式。

信息的变化: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销商(零售点)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信息诸模块功能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模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

三、如何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

现阶段物流行业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物流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其次是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那如何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 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化物流系统。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多方面吸取经验。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

结束语 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必须制定可行措施与有力对策:提高全对电子商务的认识。电子商务是未来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商业领域的深层次变革。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工人出版社 2001.

9.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篇九

在进行战略管理分析时,应给企业文化以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文化与战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这两个看似泾渭分明的概念,其间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企业进行战略选择时,评价和考虑文化对战略的联系尤为重要,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互融与促进、制约、非相关。

1.互融与促进。所谓互融与促进,指的是企业文化导向与战略目标相吻合,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和谐,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企业战略是实现企业愿景目标的阶梯,若企业文化能辅助、补充企业战略的实现,那么企业战略会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反之,企业文化也会因为缺乏企业战略的导航而偏离企业的目标,甚至导致发展的不可控,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性。所以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一方面,企业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企业文化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也会因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撑而难以最终得到实现,同时它又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应该服务于企业的战略,企业要创建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优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是“软”管理的核心;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利用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有效的战略和优秀的文化是企业成功的模式和基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而企业战略又是在企业文化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的一切行动指南,一切企业行为和企业员工的行为都必须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企业发展战略也不例外。

2.制约。制约指的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抵触,成为企业战略实施或战略转变的羁绊乃至发展的桎梏;尤其是当企业施行新的战略时,企业文化往往会成为新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如果原来企业实施的是增长型战略,而现在由于企业面临困境需要对企业进行适当压缩,那么必然会由以前的增长型战略转变为紧缩型战略;从员工到管理者,甚至到企业的管理制度,由于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各个职能部门都会难以适应这样的变革。一个企业的文化是通过管理者与员工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来的,在企业里是根深蒂固的。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企业文化不能对战略转变提供支持,企业不仅可能付出相当的代价,而且有可能使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这就需要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中引导并建设能够支持战略变革的企业文化。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讲,变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改变传统的企业文化,塑造出与崭新的战略相适应的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进行新的战略选择时,必须评价和考虑文化与战略的联系,在企业文化所能包融的范围内进行战略的变革。

3.非相关。所谓的非相关指的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之间无明显相互影响。究其原因:(1)企业尚未形成主导型文化氛围;(2)企业缺乏沟通交流平台,进而无法形成一种企业文化的主流力量。除此之外,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还主要表现为

不相容性和冲突性。尤其是企业自身的文化与经过兼并购并、合资经营、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战略后的企业文化表现出明显的不相容性,这种不相容性最初在一定程度成为新战略实施的障碍,新企业在新战略下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为企业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后,才能把新的文化在战略实施中得以贯彻执行。其次,冲突性主要是体现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必然。战略的选择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多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员工认同及价值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企业文化难以融合甚至冲突,这段时期内如果双方或多方文化不能很好磨合,那么战略的实施将面临巨大障碍,甚至会因为冲突使得企业战略遭遇失败。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形式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必须在员工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全体员工的意志,将他们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为企业战略的实现努力奋斗。

1.稳定型战略与企业文化。稳定型战略是指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约束下,企业准备在战略规划期限内使企业的资源分配和经营状况基本保持在目前状态和水平上的战略。采取稳定型战略的企业,一般处在市场需求及行业结构稳定或者较少动荡的外部环境中,因而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挑战和发展机会都相对较少。同时企业经营风险相对也较小,能避免因改变战略而改变资源分配的困难和因发展过快而造成的资源的大量浪费,可以给企业一个较好的休整期,使企业积聚更多的“能量”,以便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准备。但稳定型战略容易减弱企业的风险意识,会大大降低企业对风险的敏感性、适应性,从而增大风险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的文化就会体现出稳中求胜、惧怕风险、回避风险和缺乏进取心的特质;Ansoff从组织发展导向的角度出发,将其称之为稳定型文化。

2.增长型战略与企业文化。增长型战略是一种使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它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引导企业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以便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提高竞争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增长型战略鼓励企业的发展立足于创新,以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谋求更大的风险回报。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是以稳定为其主旋律的话,那么增长型战略的实施就要克服相应的“文化阻力”,这无疑增加了战略的实施成本。当然,增长型战略可以通过发展扩大自身的价值和通过不断变革来创造更高的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使企业不断获得新的机会,避免组织的老化,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大多会体现出其创造性,使企业乐于追求各种不同的风险及变化,具有创新性,以创造未来为己任,即所谓的创造型文化。

3.紧缩型战略与企业文化。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本有利的环境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得不利,原来能容纳许多企业发展的产业因进入衰退阶段而无法为所有企业提供最低的经营报酬,这会迫使企业考虑紧缩目前的经营,即

实施紧缩型战略。紧缩型战略是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与稳定型战略和发展型战略相比,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实行紧缩型战略会引起企业内部人员的不满,从而引起员工情绪的低落,因为在某些管理人员看来紧缩型战略意味着工作的失败和不力。实施紧缩型战略的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显得很被动,这与企业本身内部环境的文化是分不开的;被动型文化使得企业只愿意接受最小的风险,不轻易做任何改变,最终导致采取紧缩型战略来维持经营。

4.竞争战略与企业文化。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指出了企业在分析产业(市场)结构竞争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竞争战略的重要性,分析了企业因取得成功而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要求,提出了三种最基本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中战略。基本战略的思想对竞争制胜的文化发生作用,是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不同的战略选择也对应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文化可能是节俭、纪律及注意细节的,要求有结构分明的组织和责任,按照肯尼迪与狄耳对企业文化的分类,此类文化属于过程文化。如沃尔玛公司,就很重视对职工勤俭风气的培养,从经理到雇员,都要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勤俭节约,杜绝浪费,从细微处做起;而推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的文化也许是鼓励创新的,发挥个性、勇于探索的,如惠普公司、索尼公司等体现的就是创造型文化;而实施目标集中战略的企业文化可能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在很正式的、有层次的环境中工作,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在企业里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系列基本一致的共同价值观,按照美国哈拂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此企业文化属于强力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手段,在不同战略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在做出战略选择时,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考虑两者之间是否相匹配,才能实现公司的目标和达成愿景。

企业文化对战略实施的影响

企业文化与战略是相互影响的。当一个企业在实施一个新的战略时,企业结构、技能、共同价值、生产作业程序等各种组织要素就会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企业文化的改变;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及时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最终使新战略与职工的价值观念达成一致。同样,由于企业结构、技能等这些组织要素的改变而带来的企业文化的变化也一样会影响着战略的实施,这时企业就要根据自身的文化来考虑变革现有的战略。新战略的实施需要文化的支持,同时文化也引导着战略的实施,两者不可分离,相互影响。

一般来说,企业要实施新的战略,组织要素必定会发生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大多与目前的企业文化不相适应,或受到现有文化的强有力的抵制。在企业战略与文化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企业在处理两者关系时,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各种组织要素的变化与企业内部文化潜在关系作为分析变量,制作出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分析管理图,使得企业文化与战略相匹配。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新的经营战略往往是企业外部环境作用的结果,是由市场力量驱动并受到竞争力量支配的。所以企业为了自身长远利益,往往难以为了迎合企业现有文化而将企业新战略修订成为与企业现有文化相一致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重建企业文化来

使其与新战略相适应。但每个企业的文化各有其自身的特点,是组织记忆的结果,一旦形成则不易改变,有着极强大的惯性。为了保证新战略的实施,企业不得不痛下决心改变企业现有文化。企业文化的急剧改变将会冲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次序,引发混乱,同样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是不利的。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不仅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也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在企业文化转型过程中注意鉴别现有文化中哪些方面对新的战略实施是有利的,予以保留;哪些会形成阻力,应坚决摒弃,从而顺利实现企业新、旧文化的平稳过度和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上一篇:瓦工砌墙技术交底下一篇:高中老师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