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2024-12-30

校本教学工作总结(19篇)

1.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本学期,我们五年级组选择《小学语文阅读快车》为教学的载体,开展了校本教学活动。《小学语文阅读快车》是课内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载体。

我们的做法:

1、重视方法的指导。“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结合语文教材,有选择地把《小学语文阅读快车》中的文章推荐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扶放结合,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时间上保证。语文课上给予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甚少,一般都只是匆匆带过而已。一星期一次的校本课程,能让学生静心来阅读课外的一些优秀文章,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读。

3、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效果好。校本活动拥有小班化的教学优势。课上学生个体发言机会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增加学习的自信心。班内更多的孩子在校本活动中拥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促进自主阅读的能动性激发。

存在的问题:

1.语文校本课程的学员以中下游的学生居多,所以课堂上的节奏有些慢。

2.学校有几次活动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所以影响了计划的进度。

改进的措施:

1、采取分层教学等多种手段促进校本课程的最优化发展,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进步。

2、开发丰富载体。对于一部分优秀学生来说,《小学语文阅读快车》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开发引进适当载体,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3、有效积累。下学期适当增加小练笔的次数,读写结合。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2.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河海大学,校本研修,教学质量

早在2002年,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教基[2002]26号) 中便首次提出“校本教研”的概念, 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 教学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研。我们结合近几年来河海大学“校本研修”的主要工作, 谈谈对“校本研修”的认识、实践和体会。

一、校本研修的概念界定

所谓“校本研修”主要是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 是教师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也是“校本教研”水平的前提和保障。

“校本研修”实际上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方面强调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主, 参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二、校本研修的主要策略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一个优秀的教学传统, 包括学科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往往需要几代人的辛勤耕耘才能形成和完善。因此, 我们既提倡继承, 同时又提倡个人的积累与创新, 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团结协作、互相启发, 才是持续创新的有效机制。

学校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3月先后下发了《关于恢复教学研究活动制度的通知》 (河海教[2005]46号) 和《关于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通知》 (河海校科教[2006]15号) , 河海大学2006年教研活动在常州校区正式启动, 校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席了会议。要求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不拘形式, 但求实效, 以研究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 以研究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在校、院 (系) 、课程组不同层面展开。除了在学校层面做一些共性问题的探讨, 其他层面也要积极配合学校以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 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加强学术交流, 丰富活动内容。

(二) 明确内容, 总体规划

学校就教研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制订了宏观规划, 即培训、教研、科研有机结合, 并构建了学校研修网络, 分工负责:学校主要抓专业培训、重点项目;各院 (系) 教研室和专业建设小组主要抓学科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学校还明确了教研活动的研究内容与主要形式, 要求各教研室和专业建设小组突出重点、作出亮点、创出特色, 并指出开展教研活动的三个主要途径, 即: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进行反思) 、同伴互助 (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合作研究) 、专业引领 (专家诊断评价、对话指导、协作研究) 。

(三) 扎实活动, 提升水平

1. 提高学习, 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学校定期派遣骨干教师参与国家级与省高级研修班, 切实做好教师的进修工作;此外, 我校每年开展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再提高工程, 针对每位教师制订详细的培养方案, 听、导、督并拍摄录像, 目前已培养263人, 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2. 反思交流,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为提高水利学科专业教学质量, 调动广大水利学科专业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校于2009年8月中旬承办了全国水利学科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此外, 每个教研室和专业建设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两周一次, 负责人要用专门记录本做好记录, 教研活动负责人要在每次活动前通知老师, 做到活动有准备, 通过教研活动, 要让教师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3. 专业引领, 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专业引领, 就其本质而言,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等。我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专业引领活动。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邀请校内外专家做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讲座。此外, 各院系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研讨会, 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对话的平台。

4. 激励保障, 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首先, 我们做到组织到位, 学校副校长负责抓、教务处具体抓、各院 (系) 的教研室和专业建设小组协同抓的管理机制;其次, 做到制度到位, 学校制订了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等, 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广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 提高了活动的质量。再次, 做到人员到位, 我们实施了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 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 学校领导定期视察各教研室和专业建设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最后, 做到经费到位, 为了提高校本研修的成效, 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 保证了实验经费、培训经费、课题经费、外出学习经费以及校内奖励经费的有效投入。

为创造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各教学组织的教研活动情况要及时在本科教学资源信息与管理服务系统上发布, 学校将以此作为审核教师工作量和学校下拨院系教学经费的依据之一。

三、校本研修的主要成效

(一) 教师投身本科教学的热情逐年提高

学校立项“十一五”一期校改项目245项, 参与教师有800余人;申报2004~2008年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共95项, 参与教师有480余人;在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和评选中也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教师提高质量的内在愿望以及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二) 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较大发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 教研水平明显提升。很多老师用新的发展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来看待学生, 课程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自我反思与交流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在实践中学会了反思, 在虚心中学会了吸纳, 在合作中学会了成长。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近年来, 学生对教师的评分普遍保持在90分以上, 师生关系融洽。

(三)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从不足80%稳步提高到90%以上, 六级考试通过率达到50%, 毕业率、学位率从不足80%提高到95%和90%以上, 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也逐年上升,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管理全面实施网上管理, 多篇论文被评为省优秀论文。近年来新生录取分数线从省控线上不足20分稳步提高到35分以上。2004年以来本科生就业均保持在95%以上, 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对河海大学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达97.6%。

(四) 学校办学地位连年提升

3.关注校本,有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篮球;课程构建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是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既然是校本课程,那么在构建过程中,首先便需要校方与教师的共同参与,紧紧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进行统一指导,将练习篮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以篮球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篮球认知、篮球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基础教育内容。本文具体分析小学篮球校本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一、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应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为标准,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篮球水平,做到因材施教,如,针对篮球水平较差的学生,可通过篮球小游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进行篮球小游戏过程中感受力量、方向、速度等运动现象,并且能在开展篮球小游戏时保证自身安全;要求篮球水平一般的学生能使用专业术语来标述自己已经学过的动作,初步了解篮球活动的基本方法,从而保障篮球运动的安全;针对篮球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多看篮球比赛,熟练运用篮球运动中的组合技术动作、简单处理篮球运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情况及预防措施等。

2.本校实况

学校篮球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篮球校本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若缺乏场地与器材的基本保障,则会导致篮球校本课程的构建成为一纸空文。且当前篮球校本课程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完善篮球校本课程体系,成功难度可想而知。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开发与执行篮球校本课程的中坚力量,必须掌握丰富的篮球知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養,才能保证篮球校本课程构建的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篮球校本课程的作用。而小学生作为实践篮球校本课程中的学习者,其水平是否与篮球校本课程相符合,是检验篮球校本课程实施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二、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方法

1.构建小学篮球课程的基本方法

为保证小学篮球校本课程构建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将复杂的篮球技术进行分解,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改变一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技术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篮球技术。

构建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必须经过不断地实践,及时反馈实践成果,调整不合理的内容,总结和整理合理的课程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篮球校本课程。

2.构建不同水平段的篮球课程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身心发展水平的变化也非常大,所以在构建小学篮球课程时,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身体柔韧性、灵敏度、平衡能力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老师可采用竞技篮球游戏化的方式,构建该阶段的篮球校本课程;由于中年级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其兴奋度往往会超出自身的抑制能力,所以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应尽量构建以简单化竞技篮球为主的篮球校本课程;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活动的目的具有较深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能够适当调整和控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针对该阶段的学生,可构建竞技篮球实用化的篮球校本课程。

3.构建不同时间段篮球课程的方法

篮球课堂教学是构建篮球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应遵循篮球校本课程构建的基本规律,以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健康内容为标准,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篮球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在教学进攻技术时,以摆脱、传球、投篮技术等内容的传授为主,而防守技术与进攻技术对应时,则以防摆脱、防传球、防投篮等内容传授为主。坚持由点及面、由面聚点的教学原则,将自身的成功积极辐射到学生中去,促使学生能在篮球运动员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增加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实践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篮球水平。其次,学校可通过组织篮球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同时,篮球运动普及化,有利于学校挑选优秀的篮球运动苗子,即“体育工作的提高必然是以普及为基础,并在提高过程中进一步普及。”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而构建篮球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希望通过学习篮球,愉悦学生身心,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明有.中小学篮球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4).

4.美术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本校美术课程校本化开发从酝酿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但真正用书面形式整理与表达才一年时间,以后深入开发、研究的时间还很长。通过这一年来的尝试,我们已初步完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材的部分编著,同时确定了编排的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解放学生。

在传统课堂下,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因而变得盲从依附,而在现在课堂中,学生被赋予更的自由与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问、怀疑、批判教师或教材以及其他权威观点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鼓励学生自由地说。以前,我们为学生制定统一的东西、统一作业„„这都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掩盖了学生在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学生是盲目地迎合老师顺应老师。而且,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也只是一部分学生在围者老师转,另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老师呢,千方百计地引学生到自己的结论上,也就忽视了另一部分人的见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文发展。校本课程中,我们采取了小组学习的方式。一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二来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第三就是给不喜欢在大场合中讲话的人创造空间,提供条件。我们知道,课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除了不会回答、懒惰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心理原因,害怕讲错,怕老师、怕同学笑话,现在变成了小范围的同学的之间的学习,这些同学会“无所顾及”的,因为同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我想,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鼓励了学生学会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率。

(2)、鼓励学生自由地想。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世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大胆想象的过程中,可借助地方实际,设计一些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研究问题,让他们大胆地想象。他们形成了新的表象,就是完成了一次创造。

(3)、鼓励学生自由地学。学习方法是多样的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教—扶—放”的过程,上一节课就给学生总结一种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都按这种方法来学习。这就忽视了学生的求异,不顾学生是否适合,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想及时改革方法还是非常需要的,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去实践去探索,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开放“过程”。

校本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在鼓励师生互动中的既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很多教案不好写了,有些都是在上完课后完成的,这涉及教案重组,老师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课的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1)、自行探索。

新课程师生互动,留给学生的课堂活动空间与时间相对增加,这为美术教学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构建现代课堂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主参与、自行探索的能力。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的欲望,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信息交流、探索过程中解惑。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时,学习兴趣、积极探究性最高涨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把教学进行延伸,再“奖”给学生更高层次的“任务”,发展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

(2)、合作互动。

合作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目标导向激励、学生中个体与群体激励的有机统一,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校本课堂的构建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个体学习、小组合作、邻桌合作、师生合作、全班合作„„等等,但它应体现“五主”: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合作为主型,以提高为主线。通过合作,彼此交流,拓展思路,丰富想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顾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集体智慧胜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

(3)、求异创新。

有语云:“文成于思”,开放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要求做到求异创新,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以突破阻碍学生创造、发展的瓶颈。

①、联想构思训练。

联想是以实现生活中某一点为媒介生发开去,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思想感觉的飞跃。人文课堂构建中,要培养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

②、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个性鲜明,美术教学没有必要规定用同一种思维,用同一种方法表现同一题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汉姆雷特。”如在教学画彩虹一课时,可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彩虹像什么?”有的会说像桥,有的说香蕉,有的说摇篮,有的说滑梯„„,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再用不同内容方式表现作品。

③、模拟思维的训练。既联系实际生活,模拟情境,调动学生发挥创造想像。从中获得较全面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从几个方面认真设想,求异创新,学生的思维得到整合性发展。

3、拓展时空。

(1)、课堂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与课型结构,变化教室不同艺术布置。如上中外美术作品欣赏时,可以在教室里贴一些中外优秀绘画作品。

在课桌椅安排上改变以往严肃、心理距离大的形式,形成能让学生自由离开座位上台表演或同学间方便交流的环境。

1、校本教材,内涵丰富,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思维方式,深受师生、家长的欢迎。

2、本校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使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配合、交流,学科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3、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教师的美术素质。本课程开发融教材、教法与教学与一体,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的自身发展。这样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专业知识以及课堂思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刻苦钻研,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才能适应校本课程教学。

4、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校本教材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实际,而且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各部分身体器官相互协调,各方面能力得以锻炼。特别是参加社会实践综合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发展了个性。一年多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美术比赛,同时进行了现场表演与展示。

5、美术教学是我校的特色,在一年多的美术教学研究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基础好,起点高。奠定了我们继续深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编写更合理、更完善、更科学的校本教材,开展更有实效、更加有利的教学研究的决心。

5.校本教学总结 篇五

一、取得的成绩:

1、学生浪费纸的现象少了许多。

2、学生能通过做“一个小小的宣传者”等活动来增强环保意识。

3、学生知道了今后应如何做,来给我们的社会做贡献。

4、学生能积极地配合教学,响应老师布置的环境教育小调查。

5、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实践活动。

二、完成教学的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地去参与课堂,多举实例,来加以说明。

2、在学习过程中,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多观察、多思考、

多动手,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3、确保每周一节环保道德教育课,要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4、利用多媒体、各种宣传图片等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5、开展一些环境教育相关的活动。

6、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科教师的大力支持。

7、用板报进行宣传环保常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存在的不足:

1、有些学生仍然没有节约资源的意识。

2、有些学生故意破坏周围的环境。

6.校本课程教学总结2 篇六

兴隆乡直小学

转眼一学年已悄然接近尾声,为了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现总结如下:

本学年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老师们将自己的满腔热忱投入到了教学之中,边教边思索着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好的掌握基本技能,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爱数学这门课程。根据我校刻纸课的整体安排,把校本课程活动安排在每周二下午进行。我们组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轮流研究课程,做课使教师本身得到了锻炼,组内成员也在参与中相互学习、借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每位教师能够运用趣味思维训练学具或者题目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收获,体验快乐。根据学校的自身性质、特点、条件以及所教学生的数学基础等情况,利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自制了独具特色的教具,如我们趣味思维训练组把扑克牌充分利用,让学生在玩扑克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这一新颖教具的开发,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参与、探求欲望。使课堂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凸显了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知识技能,丰富了学生的智识,增加了新的体验。真正的提高了孩子们动脑、动手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智、德的全面发展。每节课结束后我们都会坐在一起进行反思、评课,明确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并针对不足之处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便今后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虽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却感受到了它的生命力所在。

一是它不仅增强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参与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与创新性,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按照国家课程规定,使用统编教材的依赖性,缺少主动探索、发挥潜能的作用和空间。而且使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充实,去提高,去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是感到它对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是有重要作用。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的独特性,这就为他们特长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而为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校化需求提供了保证。

三是我们感到它对学校生存发展,构建学校特色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校结合校情,根据校本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多元化校本课程,创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探索。校本课程开发还仅仅是开始。

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与问题学要解决,但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一定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让校本课程的生命力永远燃烧。

2011-2012学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7.校本教学资源建设 篇七

教学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资源指的是:教学系统内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一切可以用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增进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物质与能量, 狭义的教学资源指的是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该文所研究和论述的校本教学资源, 指的是针对本校的教学需要, 投入到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按照CELTS的规定,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校本教育资源开发基于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根本目的在于为建构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支持。

1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

我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 已经积极开展了校本的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工作, 但是, 因为教师个体差异性及信息化素养层次不一, 导致目前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不尽如人意, 总的说来, 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 缺乏规划。学校对于教学资源建设未进行系统的统筹规划, 许多教师自主开发资源, 但缺乏有效分工、协作, 导致重复开发较多, 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其次, 开发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 导致开发出的教学资源价值不高。

2) 缺乏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开发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开发教学资源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信息素养, 而我校大部分教师还处于使用和熟悉电脑常用操作的水平, 缺乏开发教学资源必要的技能, 需要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培训学习。

3) 缺乏统一的规范、评价标准。由于校内教学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教师的自主开发, 在资源的标准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和评价标准, 导致教学资源的形式杂乱且内容不规范。教师制作的资源满足了个别应用需求, 却难以规模化且难以共享。

2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

1) 系统化。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建设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 不仅要正确处理教学资源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更要正确处理与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只有真正实现了这种协调的发展, 教学资源才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 这是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资源的必要因素。

2) 规范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对学科、年级、资源种类、文件格式等进行定义时要根据统一的规范标准, 只有制定统一的资源标准, 才能使国家在进行资源统筹、各地区在进行资源交流与共享时具有可行性, 并能与国际接轨。

3) 智能化。学习环境中的支持系统是一系列的应用程序, 搜索功能是其中的一种。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大大减少了学习者获取资料的时间。并有效减少网络迷航。

4) 校本化。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 发挥校本优势, 强化学校特色, 以促进学习者充分发展为标准, 大力挖掘并开发出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

5) 效益化。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校本教学资源开发应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效益化具体包括开支的效益性、时间的效益性和学习的效益性。开支的效益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时间的效益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 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学习的效益性是指尽可能开发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资源。

3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案

1) 对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并制定统一的规范、评价标准

我校由教务处、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以及学校各院系共同负责组织实施。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制定资源建设规范、评价标准、资源平台的应用及推广、教育资源的存储、管理及安全运行, 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我校还成立了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 负责对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监督、评价和指导工作。

2) 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资源开发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对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训, 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同时我校中心工作人员积极帮助并指导专业教师进行资源建设, 以我校的天空教室教学资源建设平台的使用为例。笔者所在中心在半年内分批, 分层地对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制作的老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 随后开展了全校性的平台使用及资源开发审定、调查及评比, 根据制定的标准规范划分资源开发的等级, 更好的促进有效资源的开发制作及共享, 以期有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有计划、系统的丰富教学资源

素材类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 是需要建设的重点和核心, 只有做好这两大层次的建设, 整个校本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才能有根本提高。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 包含多媒体素材、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资源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文本材料、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试题、试卷、在线答疑等资源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类教学资源的优质开发, 对于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因此需要做好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学资源质量监督工作。

4)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参考国内许多高校已经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校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我部门拟开发对于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于素材类资源、网络课程类资源的审核、分类及使用推广;多媒体教室的使用调度;搜集学生对于具体教学资源的评价等工作。

校本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领域, 同时校本教学资源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既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考虑综合效益, 又要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发挥学校各方面的优势, 以保障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瀛, 地方教育资源管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8.抓校本教研创有效教学 篇八

实施科学管理,注重理念策略研究,努力创建全面发展平台

实施科学管理,促进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不仅要建构新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理念,而且要实施有效的行动策略;不仅要有适合课堂教学的有效行动,而且要师生成长发展有效,教得幸福,学得快乐,质量不断提升。首先是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民主管理体系;其次是采取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途径,使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上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教学为中心,培养“双基”“二力”,发展特长,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效率,创新质量,建立课堂教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的教学体系。

建构理念策略,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严格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贯彻教学常规,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确立课堂教学教改思路,以贯彻课堂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创新为主题”,以学科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为要求,努力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高密度,既抓实验教学,又开展电化教学。大胆探索和实施“主体型单元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三先”(规律让学生先找,课本让学生先读,例题让学生先做)“五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难让学生剖析,结论让学生归纳)的做法,收到了师生素质同步提高的效果。

改变备课方式,注重听评课研究,打造校本教研平台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针对教师教案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为了减轻教师劳动负担,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达到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新课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方法”的要求,课改教案设计突出以下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方法;列出教学程序反映学生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反思。在备课中,变以个体为主的备课行为为集体说评式备课。

注重听评课的改革研究 在加强备课研究的同时,还注重听课笔记的改革和听评课的研究:突出听评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关系、教学评价五方面的要求;突出科学处理教材;突出学生参与水平;突出师生平等互动。创建幸福快乐课堂,与教案的改革遥相呼应,形成体系,促进教师建立新的教学观,为提高质量奠定了基础。

改革学习方式,注重合作学习研究,建构学生主体参与平台

那么,进入新一轮课改如何建立全方位高效运作策略呢?

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研究 提到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只是在一节课上空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充分利用教研日,对教师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虽然单干、竞争是社会客观存在的,但合作更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全方位高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学习方式。

建立创新合作小组,追求互动和成功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合作性互动,特别是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当作提高学习成绩、尚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和解决课堂活起来的重要课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获得的知识更易保持长久记忆,更利于学会与别人的合作方法,发展与别人的合作能力,形成共同合作的行为,培养了合作的精神,从而实现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质量大面积的提升。

校本教研是一种“创造”,是教师解读新课程富有个性的创造;是一种体验,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是一种成就,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教师。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9.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篇九

时间过得确实快,一学期已悄然接近尾声,今天我又一次站在这里作校本课程工作总结。因为只有及时总结,才能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并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校本课程不是教学层面上的一种教学活动,而是课程层面上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不在于上岗前的培训和脱产培训,主要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必须也只有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发生在课堂上,形成于教学研究之中。由此可见,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培训有机地融为一体,能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 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研室主任负责,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② 开展拜师工程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③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使用培训,使校本教研工作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全体教师中更好地开展。④ 要求教师制定自我学习计划,自问、自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确定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也就是要求每个老师定“自培规划”。

编写出版校本课程教材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校老师征集了学习指导课案例。学习指导课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全新的内容,除了组织老师学习外,学校下发了校本学习辅导课程教材的编写提纲。其中编写理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学校课程建设发展,形成学校课程体系。

二、在实践中感悟,提高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校本课程的研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及新课程设置的要求,为了让校本课程逐步走向成熟,我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教研组活动的时间,把研讨校本课程提上议程,使广大教师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

(2)注重校本课程的指导

学校行政领导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实施状况,设立了行政与实验老师的对话制度,每两周举行一次校本课程沙龙。新的教育理念,在碰撞和交流中达到构建。而且在校本课程研究中,老师们也达成了共识,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上课老师追求的目标,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学习指导课说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常常是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学生从中得到的收获有限。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和编写的教材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

三、在评价中成长,创建校本课程特色

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程度,更是为了对我们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1)评价内容突出全面性和综合性

设计师生成长“档案袋”。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从研究学生需要、设计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课程活动等方面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全面衡量师生素质、全面反映师生发展过程的教育评价制度。

(2)评价方式力求多样性和灵活性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测量评价与成长记录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寄语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是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3)评价设计讲求艺术性与创新性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追求有教师个性的、有班级及课程特色的、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的创新。尝试“寄语型评语”、“心理健康建议”等具有人性色彩和时代特色的新型评价方式,以实现新课程评价的最大效益。

总之,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

10.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小学生礼仪》校本课程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边学习边教学。进一步认识到德育教学和礼仪课程在小学学校中的重要性。现将校本《小学生礼仪》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礼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首先具有示范性,作为礼仪教师首先做不到做不好礼仪课程教学就是失败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礼仪教师的一举一动最关注。因此,礼仪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我们礼仪课教师的一言一行,穿衣戴帽,关系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明确要求,集体教育

对学生提出要求具体、明确、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是每个学生心中有数。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么去做,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语言方面,从说好“您好、请、谢谢”这三句话为切入点,同学们还补充了“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讨论了这些礼貌用语的用法。关于培养好习惯,教师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则举反例说明没有好习惯的危害,一正一反,一庄一谐,使学生对“养成好习惯将受益终生”这句话加深了认识和理解。

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

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经

常提醒学生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在哪儿见到客人、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或者行鞠躬礼,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教研模式;创新内容;日常教学;交流学习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小学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保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就需要对小学数学进行校本教研,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教学水平。下面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

一、改革小学数学的教研模式

传统的教研方式都是分散式的,有时只是形式上的教研,并没有集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教研工作。在进行教研工作时要改变这样的教研方式,要设立数学教研组,注重对教研组教师的合理调控和指导,并要对数学备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规范。在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要让所有进行数学授课的老师参与到教研当中,教研组的组长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教研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让他们更加有效地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如,有的老师在对分数加减法时直接授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通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如果发现教师有这样的问题,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通分,再进一步讲授加减法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教研模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研内容

在以前的教研活动中大多数都是以“走过场”的方式进行,其中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内容,要进行有效的教研,达到教研目的就要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丰富以及创新。在进行教研之前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要组织所有的数学教师一起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所有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探讨。如,对“负数”教学这一课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可能无法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就可以由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无法很快有效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教学难点的分析,加深教师对这一授课内容的认识,让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授。

三、以日常教学为切入点

进行校本教研的基础资料就是老师日常授课和教学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要以日常的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困惑,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完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如,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观点不太统一,有的老师认为授课主要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比较来进行;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是在计算、概括和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以这一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为教研的切入点展开教研活动,让参加教研的教师进行探讨,找出最适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问题的授课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

四、以交流学习为途径

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取其精华来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融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部分进行合理的替换和改正,从交流中得到教学经验,进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由此可见,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对“应用题”进行教研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研。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在解决应用题时,应该运用常规的解题方法进行,不运用“单位1”或者是设置未知数的方法;而有的老师认为,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授课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时就可以让这些老师进行交流,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通过授课过程中对问题的总结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来设计出最好的授课方案。所以说,交流学习是校本教研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对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校本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数学教研模式、创新数学教研内容等措施有效地达到教研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小学数学的校本教研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3).

[2]姚晖.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0).

12.挖掘乡土资源开展校本教学 篇十二

农村有着大城市所不具有的独特、丰富的地方资源,对农村的孩子而言,身边的美术、人文资源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 开展校本特色的美术实效性教学。可挖掘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因地制宜地把农村乡土资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去, 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 ,创造性地 开展少花钱、不花钱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以美的渴望了解生活,以美的眼光欣赏生活,以美的思想理解生活,以美的手法描述生活,以美的激情创造生活。

一、引导学生探察本土文化,进行写生实效性教学

在美术课上,学生经常会觉得无画可以画。其实,在学生身边有很多事物可以入画。“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这是目前教学改革的宗旨之一。有人称“美术课是眼睛工程”,那么,写生课便是这项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学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学生的视觉范围,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生活;更要多创造机会带学生去写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种种事物, 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让他们通过写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作为创作的素材, 然后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生活中的美都表现在画面上。

如,可让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花草树木,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确定写生的取景和构图;或课间指导学生画同伴们的活动场景,花园里的小草、小花、小昆虫等,让学生体验万物的生命气息。

二、引导学生体验民俗风情,进行创作实效性教学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手段的便捷,对于今天衣食富足的大多学生而言,让他们回归农村,体验农村的民俗人情已变成一种奢侈的事情。被唱作是“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的童年已 渐渐远去 ,父辈们那种与邻家同伴一起嬉戏玩耍的幼年生活也已成为不能被重演的往事。以至于大多学生很难产生那种上代人在早年时期对于传统节日及其娱乐形式的期盼和体验。可以说,当学生远离了民间的神话传说、传统的游戏娱乐、淳朴的田野乡情, 则势必意味着学生文化的本土情愫和寻根意识的淡漠。

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农村一年一度的春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也无不给学生带来许多欢乐。这些都是学生们喜闻乐道的。教师可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其中浓浓的乡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三、引导学生利用校外资源,进行杂物画实效性教学

杂物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与表现美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取材广泛,可以因陋就简,利用身边的一些闲置废弃材料进行创作, 方便易行。农村学校外特有的一些溪流、卵石、草根、竹木等乡土资源也可以被利用;还有那些不起眼的自然材料,如落叶、草、树根、野花、花籽、棉花、小石子、麦秆、玉米皮等等,每种材料 都有其不 同的属性 以及不同的肌理,不同的材料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觉和启示。学生可以用落叶、干草制作成栩栩如生的树叶贴画,用麦秆制作成生动有趣的麦秆画,用各种干 果果壳、豆 类、瓜子制 作成挂饰、动物等,这些都能表达 学生对美 的创造 ,也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无限的乐趣, 从而补充课堂教学的缺陷。

13.特色艺术剪纸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篇十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教学中采取了老师讲解、学生倾听;老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老师提问题、学生选答案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对我国这一古老而又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了解了剪纸的历史、来源和认识了剪纸的工具、材料,学生还了解到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衬色剪纸的特点和衬色剪纸的制作过程,学生们学得高兴,激发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在感悟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收获

教师正确的引领不但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且更容易把握学习的内容。依据本课程的性质及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欣赏 ——分析——实践法”。

(一)欣赏讨论

1、展示剪纸作品,分析其制作语言特点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剪纸作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在这些剪纸作品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共同的东西?

2、经过学生的观察寻找教师作出小结:

(二)探究衬色剪纸——装饰虎头的剪制方法

学生们通过课件展示的虎头结构进行分析。学生们指出虎头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我们原来学过像这种对称纹样,这时我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剪?”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对折剪”。

(三)技法指导

接下来的演示制作是在师生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也是一个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过程。我先设计了半个虎头形象,让学生回顾一些剪纸语言(),然后我请一位学生帮我设计一下虎头上的花纹纹样,学生们争先恐后想来表现。一位男生高兴地来到讲台的实物投影下,自信的表现出了虎头上的花纹纹样,我首先肯定了他的设计,并适时地指出纹样之间要留有适当的距离,不能挨得太紧,纹样表现要有变化,这样表现的效果会更精彩。当看到一只设计新颖威武可爱的虎头作品展现在展板上时,我感受到了学生跃跃欲试的态势。

(四)学生实践

老师在学生自由的创作时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学生们年龄虽小,但很能干,他们创作出了新颖的作品。

(五)展评、拓展

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并且从这些作品中挑选出设计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对学生们的表现做出了评价和总结,还请学生们欣赏了剪纸作品在现代家居、服饰、装饰上的运用,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兴奋,有点儿急不可待、摩拳擦掌想试一试。

三、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剪纸艺术,掌握了简单的剪纸表现方法,大胆设计了虎头纹样,作品大胆新颖。通过学习、欣赏、制作,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从而延伸了美学学习的过程。

14.一年级下学期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篇十四

任相慧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年的学习,多数学生对校本课程有了比较高的兴趣,诗词背诵有了明显进步,识字、理解能力都明显增强,班级读书会的开展也锻炼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语句理解能力等。在对家乡沂源的学习后,孩子们对家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了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感情以及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二、成绩经验

1.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绿色文化阅读”,成效很大。全体同学之间曾一度掀起竞相背诗的高潮,背诗量都明显增多!50首以上的有一部分,大部分同学都在30首以上。大多数孩子在诗文背诵、图文理解以及识字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激发了孩子对古诗文的热爱和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2.“可爱的家乡沂源” 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搜集和处理资料、合作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孩子对家乡沂源的热爱以及对家乡的自豪感,激发了孩子为家乡出一份力,长大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信心。3.对家乡的了解热情、对家乡的关注意识和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三、存在问题

1、由于评价方式考虑不够周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够到位。

2、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知识强化倾向严重,实际体验考察等活动较少,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同时基于学生安全等各方面的考虑,实践活动较少,也缺乏连续性。

四、补救措施

1、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具体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

2、对孩子的学习采取多角度评价,关注孩子个性成长。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设主体参与的时机,留足参与时空,要求学生多看多找资料等。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她们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畅想和对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美好赞叹。

3、创设实践的机遇,引导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展。

4、引导学生以强烈的探究欲、好奇心大胆想象,不断体验。

5、对学生评价原则要注重多元性。

15.抓住教学灵魂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篇十五

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之后的一个新生事物, 作为三级课程, 必定要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所区别。三级课程的实施, 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对国家、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作用, 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多层次的人才。这也应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个准确定位。

大同市城区四十三校的校本课程以“口语交际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为主题展开, 充分考虑了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针对部分学生不善于表达、不乐于表达, 以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沟通合作能力欠缺的问题, 旨在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借着校本课程的东风, 着力改变这一现状。之后, 我们选取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以此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发展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应该首先掌握本校的校本课程设置的宗旨, 始终把握好这一既定方针,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只有找准定位, 把握方向, 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平稳的驶向预定的终点。

二、深钻教材, 理解教材, 统领全课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 教材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全部。所以任何一位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 都要认真钻研理解教材, 用自己思维去分析、去研究, 用获得的精髓统领全课, 以熟练完美地驾驭整个课堂。

例如, 《水———生命之源》一课, 从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课题———水资源短缺入手, 意在让学生了解全球、全国及本地的水资源现状, 让学生知道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不能缺少的物质之一。而现在世界上所有生物, 包括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水资源严重短缺。由此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珍爱地球家园。

本课的内容并不难理解, 是时下全球共同话题———环保的一部分, 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大家都在倡导环保, 却少有人真正行动起来, 是因为人们还没从中感受的切肤之痛。因此, 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设法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正在被损害, 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深层次的认识, 从而指导他们的生活实际。确定了这一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就呼之欲出了。

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知识与能力并重

(一) 重视预习过程, 养成预习习惯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都是只有老师能拿到校本教材。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并布置下去,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这些收获使学生进入课堂是有备而来, 随着老师的引导积极思考, 畅所欲言, 调动手中、脑中的储备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从而弥补没有教材的缺憾。

为了让学生愿意参与, 教师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难易适度。课堂上还要设置有效的检查环节, 检查方式多种多样, 或者是一些常规检查, 或者就是教师设计巧妙的一个问题, 穿插在教学当中, 为学生提供展示所得的机会, 给予充分的肯定, 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了这种针对某一课的具体预习作业外,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作一种更有广度的“预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引导学生真正爱上这个领域, 使他们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去关注它、思考它, 从而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 最终引导学生实现更加有效的学习。

就本课 (《水———生命之源》) 而言, 笔者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话题, 培养环保意识, 树立宏观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针对本课设计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时, 需要查找资料、上网、询问亲友、去图书馆, 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合作能力, 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 脉络清晰,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一节课, 就像画家笔下的一幅画, 音乐家手中的一首曲谱, 有自己的灵魂, 自己的精神, 要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充分展现在观者面前。所不同的是, 课堂上的教师与学生既是这件艺术品的创作者, 也是欣赏者。要想充分表达课的精髓, 就要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水———生命之源》一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以数字为线索贯穿全课, 通过全球水资源与淡水资源的数字对比, 和全球、全国、本地缺水状况的数字对比, 使学生深刻直观认识到水资源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辅之以图片、资料,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人类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然而然的生发出节水意识。这一系列的数字有效地贯穿全课, 体现了教学重点。

(三) 结合校本课程与本课教材特色, 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现才能的空间

作为一节校本课, 应充分体现其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作用。因此, 课堂上除了完成常规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之外, 还要体现出其三级课程的特色。教师应当设法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尽力为学生创设更多、更自由的空间, 使学生展示自我, 提升个人能力。

结合口语交际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的主题, 本节课的最后又设计了为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做宣传的作业,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完成这次作业, 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发展变化的空间还很大。在近年来的教学中, 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 不同教师, 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 教育事业的发展, 必将有更多、更新的经验涌现出来。在这里, 也殷切期望教育事业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6.校本课堂教学生活化 篇十六

关键词:课堂;生活化;社会资源

一、切实有效地进行社会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优化课内课外,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1.用“活”已有的社会环境资源

(1)重视教师这一重要资源。教育家陶行知一贯主张“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会有重大而且深远的影响,高尚的人格堪为学生楷模,深博的学识能启迪学生的智慧,精湛的教学艺术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处理直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好与坏。所以我们把教师作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强调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以自身的人品、智慧、灵感和创造性丰富课程内容。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著名教育者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尊重他们对教学内容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并将掌握的这些情况作为重要的资源利用与开发,进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实际贴近学生,满足学生的认知欲望和发展需求。因此,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开发利用家长资源。家长是不可缺少的资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结合得越好,受益越大。家长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所以,开发和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2.挖掘新的、可利用的社会环境资源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全社会都要来关心支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3.合理整合社会环境资源,提高资源可利用价值

依据校本课程标准,社会环境资源可分为空间资源、时间资源、人类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面对满眼的“资源”,我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辨良莠、分虚实、定取舍,合理整合社会环境资源,提高资源可利用价值。

二、校本课、少先队活动相互贯通,加强实践体验,提高道德素养

新的世纪,对于人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都知道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而少先队活动恰恰符合这个要求,因此,我校把校本课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做了一点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课、队相互贯通,加强实践体验,提高道德素养”做一下汇报。

1.赋予饱满热情,关注学生成长

我们深知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2.加强实践体验,提高道德素养

校本三年级中的“暑假怎样过”这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提高。因此在设计方案时,我们不仅考虑到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还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活动的形式要活泼有趣,让学生愿意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容要科学有效,使学生可以从中学到方法、获得知识、得到体验。

3.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教育效率

带领队员们创新活动,是我们的一大特色。近两年“创建节约型社会”是现在大家关注的热门问题,让队员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通过体验,队员们不仅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让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区,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

4.重视教育科研,加强理论指导

优秀的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将活动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会使今后的工作更富有特色。在课队结合、加强实践的同时,我们组织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发展,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课改”对少先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课、队相互贯通,不失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校本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的实施阶段,围绕课题研究计划,我们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校本管理、活动、交流教育网络平台;建立合力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等三大方面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何灿华.“校本课堂”建模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

17.校本课程乒乓球第一阶段教学总结 篇十七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和探索,在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老师和同行的支持下,一学期来在教学中有成功和喜悦,现将自己本期在探索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课堂教学法作一个简要总结。(1)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知识。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第一步,观看乒乓球录象资料,接着在室外乒乓球课堂教学中,有步骤地分别学习乒乓球握拍——原地乒乓球颠球—对墙击——台上自发球——师生喂球——同学间的练习及家人练习。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由练、计时颠、计数颠、接力颠、比谁击的准、台上比谁挡的多、乒乓球比赛简单规则、记分比赛等。总之,始终把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中,让他们既能体会和掌握乒乓球动作要领,又能领略到在游戏、竞赛中的挑战成功和快乐感。以此达到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2)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我在教学颠球时将学生分成4个合作小组,即三、一;

三、二;

四、一;

四、二;并注意引导学生间的观察、交流、合作学习机会。如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他比我颠得多?为什么小小乒乓球就听他的话呢?接着就请颠得多的同学示范和交流。而对起步较快的同学不断地给他们设计新目标。如学生获得“小老师”挂牌后,紧接着就开展“小老师”间的比赛,即比谁带的“小学生”进步多。一旦辅导的“小学生”有进步后,就可获得一面“小五星”。当这一奖励制度出台后,在乒乓球课堂教学中掀起了一场“兵教兵”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热浪。你看,课堂出现了“一对一”、手把手、头碰头、耐心细致地教与学的可喜局面„„。每当他们教的“小学生”有进步时,哇!可别提有多高兴啊,这时的“小老师”和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连蹦带跳、飞跃似地跑到老师的面前高喊到:“我又有进步啦!”、“我又可以多得一个小五星啦!”好象他们要向全世界宣布他们的骄傲、他们的成功!总之,在课堂上,我尽量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成功中得到了次次丰富情感的体验。(3)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适时的使用赞赏或鼓励性的语言。“你真棒!你聪明!你能行!真了不起„„” 总之,在三、四年级乒乓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即时评价。(4)关注每一个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存在个体差异。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学生,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我是这样做的:老师个别指导与同伴帮助相结合,对他们每一次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表扬,相信他们最终都能先后达到终点。事实证明我所任的四个班级教学中,迟到到达终点的优秀学生不乏有人。

总之,通过校本课程乒乓球的学习使我深深懂得了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使课堂教法不断地适应学生的学法,同时,还应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身上潜在的智能因素,从而开发他们的潜力,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带来动力。

校本课程乒乓球第一阶段教学总结

18.六年级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篇十八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一般不重视校本课程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开发了校本课程,编有教材。在实际选取内容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几个重点的、特色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循序渐渐地掌握知识点。

二生动课堂教学形式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关键,把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的问答形式引进课堂,新颖的形式让学生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兴趣,把本来枯燥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从心理学角度上说,人的任何有一定目的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实现的时候,就会感到满足和兴奋,并引发一种追求,继续得到满足的需要,产生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你猜对了吗?”使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学生在主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相关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参与游戏式的表演活动,学生自主的表演、欣赏,把对节日、安全等生活常识,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把表演与文化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三、重视能力培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涉及面广,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大量的“灌输”给学生,既要适量、适度地选取与教材相匹配的,贴近孩子生活,易于孩子接受的内容。又要在学科的融合中架起人文主题与学科要素之间的桥梁。启发学生的感悟和探究,通过文化情景的创设,将孩子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唤起,让他们真正接受艺术。诱发学生体验感悟,学生都能仔细倾听音乐,模仿演唱者、演奏者的姿势。

在教学中,我们善于挖掘、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对我们提高教学活动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榆树中心校六年三班 李晶

19.论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 篇十九

一、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

1.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法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法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相较于教师讲解+板书的固定落后教学模式,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法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迎合初中阶段学生追求外界新鲜事物的主观心理需求,能有效扩充课堂教学容量,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真正获取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如在讲述畲族语言时,可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真实聆听;介绍畲族服饰时,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让学生有视觉化的具体感受……这都充分体现了网络信息的便捷性。

2. 实践体验法

所谓实践体验法,是指将学生的学习阵地由课堂转移到社会实际之中,通过自主实践的体会和经历促使学生的多重感官受到强烈的冲击,并以此为载体确保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实现深刻记忆的一种学习方式。

实践体验法与传统意义上教师灌输式学习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在整个实践体验活动之中始终处于绝对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全身心地融入自主学习活动之中,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在学生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亲身感受是更快更好的认知途径。

3. 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法是指人们阅读文本并领会文本内容的一种方法。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认知途径。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讲述平海古城这些具有年代性的校本教材时,可充分利用文本资料、历史文献,获得比较丰富的知识。

4. 角色转换法

所谓角色转换,即让学生体验教师角色,体验教师从备课到讲课的全过程。角色转换法的特征是“教师做学生,学生当教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把学生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学习,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而且是教学环节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角色转换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自主交流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积累,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在想象中说话,获得情感和认知的深入体验,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此法可运用在学生熟悉的校本教材上,如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永记生态园,这样才能更好地反转课堂,使学生融入课堂。

二、将校本教材渗透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

1. 利用校本教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校本教材所引用的素材大多反映了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风情等情况,而这些很显然都是学生倍感熟悉而亲切的。因此,利用校本教材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迸发与调动。

如在教学“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内容时,在课前导入环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惠东渔歌这一重要的校本教材内容。学生聆听熟悉的渔歌,产生共鸣,甚至会随着渔歌的音乐节奏小声地哼唱。教师趁势发问:“同学们,渔歌是具有我们惠东滨海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已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渔歌作为一种传统优秀文化应当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知识,看看该怎样传承和发展类似于我们惠东渔歌这样的优秀民族文化。”这样,学生的兴趣就由惠东渔歌很好地转移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学习内容上来,充分证明了利用校本教材能有效调动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2. 利用校本教材能简化思想品德的认知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念,具备良好的行为处事习惯。这其中,自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较为抽象、更偏向理论说教的内容,如此,就为学生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点的吸收与消化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严重影响了课堂实际学习效果。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插入校本教材内容,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在教学“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内容时,引入校本教材中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的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海龟湾及保护海龟的相关措施和成就等,以身边现实事例说明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这就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认知和学习。

3. 利用校本教材能强化思想品德的实际教学效果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校本教材中的素材资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性体验探究。这对于加深学生的主观认知,实现对所学思想品德具体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如在教学“民族精神兴国之魂”的内容时,可以在讲解完教材的理论知识点之后,组织学生深入到我们惠东的革命红色景区,如中洞村革命根据地、埔仔洞革命根据地、红军后勤军事设施等,通过实践达到课后巩固的效果。在带领学生参观的过程中,向其讲解革命战争时期惠东革命烈士与革命反动势力斗智斗勇、克服种种困难的真实事例,向学生传达惠东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无私奉献、团结英勇的大无畏精神,这很显然有利于学生形成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爱国情怀,实现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刻认知与理解,充分发挥出了校本教材提升思想品德实际教学效果的作用。

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与使用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更是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投入到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利用的相关活动中。如此,方能在丰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为学生真正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念与情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校本课程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学校特色的创建、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对校本课程教学方式的探讨显得极为重要。从校本教材的概念、校本教材的教学方法及校本课程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渗透与整合三方面说明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校本教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班主题娃娃家教案设计下一篇:五年级同桌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