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2024-10-16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20篇)

1.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一

论文: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1.巧用教材,引领学生叩开生活之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 “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

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 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2.关注细节,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才能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然而,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又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他们的观察总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中、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他们会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细节和变化,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

惯要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生活开始。“留心处处皆学问”,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角度往往会对身边的现象“熟视无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点点滴滴入手,帮助学生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容易忽视细节。而细微的生活细节正是有实效的道德教育展开的“生长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不放过生活细节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还要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总会遵循一定的角度,这样又容易造成主观观察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因此,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全面地观察、带着思考的观察是良好的对生活观察习惯的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交流,不断丰富学生观察生活的视角。如教学二年级《秋天在哪里》的找秋天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变化感受秋天,学生从学校里的树叶变黄了、天气凉了„„进而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稻子成熟了;水果多了;农民忙绿了;螃蟹肥了;蛐蛐唱歌了;秋风伴奏了„„这样的交流展开后,丰富了学生的观察角度,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展开观察,学生对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感受也随之加深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养成。

3.揪住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品学习产生怀疑。因此,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时,就碰到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你的生活小区里遇到陌生人向你问路,而无论你怎样说他都不懂,那你应该怎么办?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道德观念、生活

经验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让他们进行探讨、辩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达到知行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程的重要作用。

2.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二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中心转移

受应试教育观念及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小学教学一方面以学生分数为主,另一方面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应试科目为主,对于思想品德的教学期望与要求并不高,使得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教材,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掌握,再加上必要的教学反馈工作不到位,整堂课就是成为教师主导学生剖析教材的过程,导致课堂学习气氛始终较为低沉,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对此,我认为教学不能够以教材为中心,也不能够以教师为中心,我们需要不断理解与掌握素质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以学生为中心会导致教学成效低下的问题。其实,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把所有的教学任务都交给学生去独立完成,而是教师要从主导学生学习变为引导,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多讨论、多交流”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爱上学习。另外,这种体验式学习也会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形成更为活跃有效的学习氛围。

二、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推进情景教学法

小学生年龄尚幼,注意力比较难集中到学习当中去,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更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高涨的学习兴趣,造成学习成效低下的情况。对此,我们需要改进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发掘、整合与利用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互联网等多媒体不仅可以检索到一些教学灵感,还可以用来制作、投影教学课件,既可以用这种想象化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加清晰全面的讲解,又可以利用颜色搭配、声形并茂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来推进情景教学法。活动情景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在结合教材的活动过程中,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景当中。比如教《过家家》一课,教师可利用道具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妈妈买菜回来了,客人到我家,给外婆过生日,爷爷生病了……让学生想象面对这些事情,他们该怎么处理,并分小组演一演,演毕,老师为孩子们颁发“最佳节目奖”、“优秀创意奖”、“最佳演出奖”、“最佳合作奖”等。情景的触动加奖励措施,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会处理一些家中事务。

三、注重个体发展

素质教育思想要求教师着眼于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教师的教学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就当下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讲,家庭情况与类型也较为复杂,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问题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五法 篇三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教育,并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都要面临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从实际出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故事引趣、情境激趣、回归生活、扮角色感知、辩论获真知等五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一、故事引趣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以及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通过讲解丰富多彩的故事,来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知识。但我们一定要记住,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了我们的主要目的,即我们是为了教学,为了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做游戏。教师不仅可以讲述教材里面的故事,而且可以讲述教材之外的故事,只要与现实贴近,能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都可以讲给学生听。由此可见,只有讲述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获得我们想要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激趣

教师要按照教学目标和相关的教学内容,并根据一定的教学条件,来设计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仿佛走进了书本,并使他们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比如在教学《领略建筑风采》这一课时,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运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了欧式风格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与我国建筑的很多典型图片,多姿多彩、形式和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这时我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同时,看看它们的风格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我将学生带到了学校办公楼、教学楼等各地去实地观看了各种风格的建筑形式,然后要求他们分别列出这些建筑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由于所教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贴近,所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三、回归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度,懂得怎样去做人是这门课的主要目的,这门课的基础就是儿童的真实生活,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比如在对《春天的种植》这一课进行教学时,课前我就让学生预读了一下课本,然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之下探索出种子怎样发芽,同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发芽等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将在家长处学到的知识与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然后获得新的知识。同时,由于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分析来进行探索,进而对植树有了一定的兴趣的,所以这还可以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品德。

四、扮角色感知

在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甚至关系到他们一生的成长,而《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就担当了这个重要的角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學生的行为、情感和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学生所具备的理解能力不同,给他们布置了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不断地表现自我,从而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进行自己所演部分的彩排,准备自己在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道具,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够保证他们对这门课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进行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有一篇内容丰富、情节感人的故事,我就会要求学生自己合理安排角色,自己进行演绎。这时书本上的文字变成了教室中有血有肉的演出,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故事中的情感节奏,从而也就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辩论获真知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课堂辩论,可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能够促使他们在内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从而确保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健康积极,在行为上能够得体。我国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国际大专辩论大会》,吸引了各国选手的参加,各路参选人士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展露出了自身不同寻常的能力。因此,在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时,教师需要及时抓住学生在认识上的自我突破,促进学生通过辩论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有兴趣进行这方面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突破。例如,对于上网这件事,很多家长都认为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因为小学生没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经常为了上网而不去学习,这样不但导致了学生成绩的下滑,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学生是怎样想的呢?因此,在课堂上,我安排了一场辩论赛,主题就是《上网的利与弊》,两方代表首先对上网的利与弊进行了陈述,然后通过教师一定方向的引导,给出了最后的结论。这种理论结合实际的辩论,既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真知,又可以将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引导。

4.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四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特制定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规。

一 备课常规

认真备课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前提。思想品德课的备课,主要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学期备课(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总的说明和教学进度两部分。

1.总的说明应包括: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总时数;预定考查的时间及内容 等。

2.教学进度应包括:基本教材和补充教材的教学进度。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关于授课时数的 规定,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安排好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并用表格来表示。表格可分以下项目填写: 教学时间(周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备注(说明)等。

(二)单元备课(单元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单元主题教学的目标;本单元所包含的课文;课文间的联 系区别度简介,本单元教学时间的安排等。

(三)课时备课(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是整个备课活动中最深入、具体、落实的一步,它对保证课堂教 学顺利地进行具有重要作用。编写教案时,要求教师做到:

1.钻研和熟悉教材。钻研和熟悉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钻研和熟悉教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1)本文教学的目的与确定依据:

(2)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及其分布情况;

(3)文章的结构特点;

(4)事例与观点的联系;

(5)榜样人物的言行举止与内在动机;

(6)插图的作用及其运用时机;

(7)练习安排的意图及处理办法等。

钻研和熟悉教材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纵观全貌,了解层次。

(1)弄清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循环点和层次处;

(2)了解《大纲》对本年段教学的具体要求;

(3)掌握本课的教学与《大纲》要求的关系。

第二,横看全册,熟悉内容。

(1)熟悉全册教育内容的单元性及其分布;

(2)熟悉各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深、广度;

(3)熟悉每课教学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第三,细看每课,把握观点。

(1) 课题与观点的关系;

(2) 课文内容与观点的关系(包括事例与观点;人物与观点;情节与观点,细节与观点;时代背景与观点 的关系等);

(3) 文章的脉络与观点的关系;

(4) 插图与观点的关系等。

第四,调整补充,适应需要。

为了教学的需要,为了适应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对教材的顺序和材料适当作些变动和补充。但不能 变更观点和删掉文中原例,也不能跨学期或年级来调整课序。

2.研究和了解学生。这是思想品德课备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研究和了解学生,主要包括:

(1) 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2) 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品德方面的不同特点;

(3) 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品行的影响;

(4) 了解某些错误思潮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侵蚀和危害程度等。

3.搜集材料。要求教师围绕教学要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搜集、整理、补充材料:

(1)广播、电视、报刊、读物;

(2)社会现实,生活实践;

(3)学校、班级的“活”典型等。

4.编写教案。教案要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全貌。一篇完整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2) 教学目的要求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要求等);(3)教学要点;(4)教学重、难点;(5)学情分析;(6) 课前准备;(7)

教学过程等。

其中教学过程是编写教案中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详细考虑,包括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完成教学内容 的时间分配、教具的准备与出示时机等都要考虑进去。

5.教案的书写,要做到:项目要齐全;过程要清晰;字迹要工整。

二 教课堂规

上课的过程是把教案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要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除正确地、全面地 贯彻教学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课前准备。

1.熟悉教案,做到上课时不看或少看教案;

2.准备好教具;

3.进行必要的组织教学等。

(二)明确上课的基本要求。

1.教师讲课要观点正确、鲜明,说理清楚,能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注意引导学生知行统一。

2.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亲切自然;说普通话;语调抑扬顿挫、快慢适中;动作稳重;分寸得体;精 神饱满,感情充沛。使教态、语言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发挥整体效益。

3.相信、尊重和爱护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 心。

4.教学过程要井然有序。

(1)导入课要引人入胜。常用的方法有:开门见山式;设问导入式;启发谈话式;承上启下式等。

(2)课中要波澜起伏。做到:

第一,明理透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以下三个层次:

①感知观点,搞清“是什么”;

②理解观点,懂得“为什么”;

③内化观点,明确“怎么样”。

第二,育情健康丰富。

①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表情、动作等)以传情;

②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情;

③运用直观教具以陶情。

第三,导行实在。对某种道德行为的指导,一般包括对行为的方向、方式、技能等的指导。

结尾要画龙点睛。一堂课的精彩结尾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常用的结尾形 式有:首尾呼应型;归纳要点型;行为训练型;树立榜样型等。

5.教学方法要灵活,富有启发性。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辨析法、情境教学法、故事启迪法、榜样示范法,分析比较法等。

6.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恰当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教学要点, 理解教学内容。最常见的几种提问方式是:归纳式提问、演绎式提问、想象式提问、辨析式提问、导行式提问 等。

7.要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作业。思想品德课作业大致分类如下:

(1) 按作业的作用分类有:巩固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过渡性作业等;

(2) 按作业的形式分类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生活观察作业、行为训练作业等;

(3) 按作业的内容分类有:道德认识的记忆、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行为的评价等。

以上类型的作业除观察型作业和训练型作业外,一般不留在课外进行。

8.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

(三)掌握不同课型的教学

1.对于插图的教学,要根据其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对于“母子”图要运用总结归纳法进行教学;

(2) 对于连环图要运用故事引导法进行教学;

(3) 对于单幅图要运用重点突出法进行教学;

(4) 对于多幅图要运用逐一理解法进行教学。

2.对于“故事”的教学。

(1) 合理把握出示“故事”的时机。切忌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或者讲述的故事与主题教育不能密切联系;

(2) 恰当采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师(生)讲述式;阅读式;表演式;谈话式;声响结合式等;

(3) 注意突出故事的“情”与“理”。

3.对于“道德榜样人物”的教学,要准确把握好三个层次:

(1) 把握文中道德榜样人物在一定背景条件下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即外部表现;

(2) 发掘和理解支配人物言行的思想感情,即内部动力;

(3) 认识和评价人物言行的社会意义,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

4.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特征,采取最优教学方式。

(1) 对思想性强,主题严肃的课文,教学要注意形象性和趣味性,防止枯燥无味地讲大道理;

(2) 对学生比较熟悉的课文,教学形式要新颖多样,防止“老一套”地泛泛而谈;

(3) 对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教学要注意思想性和实践性,防止上成单纯的知识课;

(4) 对以行为习惯训练为主的课文,要在反复练习和训练正确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渗透相应的思想品德教 育,不要上成纯粹的活动课。

三 辅导常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也有辅导的任务。从形式上看,辅导有两种:一是课内与课外辅导;二是集体与个别 辅导。

(一)课内辅导,重在解决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完成课堂作业。

(二)课外辅导,重在解决道德行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新课预习和社会调查等也属课外辅导 。

(三)要根据辅导内容的不同要求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恰当选用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的方式。一 般来说,凡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适用于集体辅导;凡属特殊的、个别的问题,适用于个别辅导。

从要求上说,要做到:

1.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差生。对那些品质、行为不良的学生,尤其要通过“爱”去感化。

2.要热情、耐心辅导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作业要全收全改,提倡当面批改作业。

3.要制订辅导计划,要有辅导情况记载。

四 考查常规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考 查的成绩记入成绩册。

(一)考查的形式以书面为主。分平时考查、期终考查几种。平时考查一般在学完一单元之后进行,成绩 应占期末总评30―40%。

(二)考查的题目尽量灵活多样,具本新颖,具有知识性、思考性、趣味性和导行性。

(三)题目的类型大体有:填空、改错、辨析、判断、问答等。每一种题型还可以细分,如填空有看图填 空、读后填空、选择填空、对比填空等。

(四)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考查方法应该不同。低年级口试、笔试兼用,笔试多为填空、打错、对号、简单的问答等;中、高年级以笔试为主,侧重于辨析、判断、道德评价等。

(五)考查的内容和程度,要以大纲、教材为依据,不能超出大纲和教材。

(六)考查前可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帮助学生理清学过的内容,启发学生对有关内容作联系思考,解答学 生的疑难问题。

(七)考查的成绩

[1][2]下一页

评定,可用百分制记分。

五 教研常规

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不仅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造就一大批思想品德 课骨干教师。

(一)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的教研组织。市(县)成立思想品德课研究组,乡(镇)成立思想品德课研究中 心组。中心组要在研究组的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二)不论哪级教研组织,都要有学期或学年教研计划,并将研究的课题、时间、人员、地点、规模以及 研究的目的、应解决的问题等以表格形式表现出来。

(三)按照计划,组织和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材分析、“三优”评选(优质课、优质 教案、优秀论文);“三课活动”(教课、说课、写课)以及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等。一学期至少要组织 或参加二至四次大型的教研活动。

(四)要扎实开展和踊跃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评课的基本要求是:1.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要求;2.看 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得当;3.看教学程序是否安排合理;4.看教学方法是否因课制宜、灵活运用,是否具有启发 性等。评价一堂课,可以全面评、重点评。切忌就事论事,提出与本课教学无关紧要的意见,或违心地说好话 。

(五)认真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掌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六)坚持业务进修,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5.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心得 篇五

“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能动,而不能说话,三不能露出大门牙。”寒假的小学教室在此想起学生做游戏的声音。这不是在补课,而是为“国培计划”小学思想品德租的学员们安排的一场观摩实践课。

1月22日下午,思想品德学科组全体学员到甘肃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观摩实践交流,来自城关区雁滩小学的石冬梅老师以《游戏规则》为题,在农大附属中学上起了观摩课,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游戏中提出问题。她先让孩子们做“木头人”游戏,她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逗笑人”,一组为“木头人”。规则是,听老师口令,老师说听的时候,“木头人”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变,“逗笑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木头人”逗笑算赢,逗笑方式只能用语言,不能有任何身体接触。游戏中有学生违反规则,老师借此机会提出“违反规则游戏不能进行该怎么办”,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在对意见点评。

另一个教室是由来自城关区耿家庄小学的张琳军老师做观摩实践课。她的课题以《灾难之中的救护》为内容。在导入中,她引用5.12地震中林浩的故事开题,通过视频观看,启发学生在灾难来临时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她用宣传如何在地震中逃生的动画片来回答上面的问题。并现场演示,孩子们改如何逃生。课堂中她通过多种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并教会学生在灾难来临时该如何让保护自己,她的课不仅教会学生,也教会“国培”的学员们在遇到灾难时,该如何保护自己、保护的学生、保护孩子们。

6.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观摩体会 篇六

“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能动,而不能说话,三不能露出大门牙。”寒假的小学教室在此想起学生做游戏的声音。这不是在补课,而是为“国培计划”小学思想品德租的学员们安排的一场观摩实践课。

1月22日下午,思想品德学科组全体学员到甘肃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观摩实践交流,来自城关区雁滩小学的石冬梅老师以《游戏规则》为题,在农大附属中学上起了观摩课,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游戏中提出问题。她先让孩子们做“木头人”游戏,她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逗笑人”,一组为“木头人”。规则是,听老师口令,老师说听的时候,“木头人”保持一个动作不能变,“逗笑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木头人”逗笑算赢,逗笑方式只能用语言,不能有任何身体接触。游戏中有学生违反规则,老师借此机会提出“违反规则游戏不能进行该怎么办”,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在对意见点评。

7.试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篇七

众所周知, 优秀适宜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更加广泛的途径, 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思想十分单纯和幼稚的小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讲, 我们要让他们理解和懂得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 但是这也正是考验我们教师的地方。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应用各种教学手段, 结合自己广博的知识创新出更适宜的教学模式, 帮助和促进学生来理解和学习深层次的思想道德知识。那么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够更加有效地突破这个难点呢?笔者就自己在实施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挖掘教材, 充分利用教材, 帮助学生叩开生活之门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的思想指导。小学中运用的思想品德教材是《品德与社会》, 这本教材十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好这本教材, 再进一步地分析和挖掘出教材中包含的更具有意义的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顺利、轻松地推开思想品德这扇大门, 走进将要传授给他们的知识, 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也使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 为学生在生活中的言行指出一条正确高尚的道路。

例如, 在讲述以《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内容时, 教材中运用了大部分的版面来呈现了一组校园的生活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体现了校园应该具有的场所和设施, 如教师的办公室、学生的教室、校园的厕所、查阅资料的图书馆等等。当学生欣喜地观看这些内容的时候, 教师便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校园这些地方的位置。当学生顺利地找到一个地方时, 教师要鼓励性地奖励学生一朵小红花, 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 再接再厉继续熟悉和掌握校园中的布局。显而见之, 教材通过这幅图片直接传递给学生信息, 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寻找自己校园中的位置所在, 进一步熟悉校园, 这无非是引导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能够很快地熟悉学校的环境, 掌握学校中比较重要的建筑所在地。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也都是这样进行的。当小学生很快找到校园里的位置时, 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就圆满地结束了呢?这是很多教师都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教学到现在为止, 我们只是帮助学生迈进了学习的大门, 里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欣赏和学习, 如果这时候就戛然而止的话, 学生便只会停留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表象之中, 没能够受到更加深层次的思想熏陶和影响。因此, 我们教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走近这扇大门去欣赏里面的“风景”, 这才是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 也就说明教师充分分析和掌握了教材的精髓, 把握住了教材设计的深层含义, 也会发现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价值。

二、注意教学中的细节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是在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课堂教学当然就离不开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只有学生能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微小事物, 洞察到更加细小的生活现象, 才能够有效调动现有的生活经验, 并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之中, 才能够不断地丰富自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观察能力还不是很强, 加之年龄特征, 这个时期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完全是由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观察的方向和内容, 而且在观察时经常会伴随着自己的主观意愿和想象, 因此, 他们观察到的事物现象更加容易脱离实际生活。随着学生年龄的逐年增长, 他们会逐步进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 也就是说, 他们会越来越重视观察更加微小的细节和变化, 因此《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具体特征, 有针对性地来指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帮助学生在观察生活细节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改进熟视无睹的生活习惯, 逐渐喜欢关注和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帮助学生做一名生活中的有心人。因此,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细节的习惯, 争取不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 促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例如在讲述《秋天在哪里》这节知识时, 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一些微小变化来感受秋天, 引导学生学回忆当秋天到来时自己的所看所感, 看到树叶黄了、小草枯萎了, 感受到了天气的凉意, 也感觉到了自己衣服的增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 丰富学生的观察视角,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来展开观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观察习惯。

三、从实际问题入手, 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和实践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感, 也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判断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促进学生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提高他们对道德的辨析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 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运用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问题上进行精心的设计, 用富有情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创新的动力。当学生的思维被教师营造的道德情境激活时,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念, 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舞台, 发挥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 拓宽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空间和思考的思路。

在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 切忌完全按照自己的备课内容按部就班地定向地引导学生的思维, 而是应该运用知识去诱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并注意接受不同思想的熏陶, 把握好自己的价值取向,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灵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去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学会在现实社会中灵活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而且要选择最佳的行为方式。因此,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采用更加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从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和实践,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重大作用。

8.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初探 篇八

一、深入教材,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的情感体验素材,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教材中许多内容都体现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父母的爱,这些最基本的感情因素都是能够让学生感悟颇深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抓住教学的重点内容,才能够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与小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讲述的是关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能够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儿女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斗争,希望能够使中华民族能够重新站起来,各界革命人士都在积极地为此做贡献,有些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民族大义面前,那些革命英雄表现的大无畏精神感染着每个中国人。最终新中国的成立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从此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这样的教材内容能够极大地感染学生,学生在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这段历史之后,更加了解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革命前辈用自己的鲜血铸造的,所以会更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珍惜现在的生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想要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材中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也是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感悟生活,使学生获得情感生活体验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课本上的许多内容都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说思想品德课程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应,生活就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真实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人际交往或者是社会道德的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经常接触到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这使得教学走进了一个误区,使得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为了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生活的机会,适当地开展一些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来,从中能够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合作性比较强的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合作进行社区采访,可以调查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在这样的调查当中既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在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的交际方式,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从心理方面得到锻炼,如何坦然地接受别人的拒绝,感恩别人的理解,这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样的生活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对周围人的生活状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各小组的调查结果展开讨论,分析调查显示的数据表明的社会现状,对实际生活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使学生收获情感体验。

三、参与社会实践,开展体验式教学

小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思想品德课程是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通过教材上的直观材料,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社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就要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在今后走进社会的时候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开展体验式教学,比如,可以让学生到一些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或者简单地陪这些老人聊聊天,这些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肯定会感觉到很孤单,小学生去给老人进行义务的表演能够让这些老人备感欣慰,同时自身也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帮助别人的好品质。在其他方面品质的培养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到教材上的情感,同时联系社会生活得形式也能够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获得更加真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9.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九

摘要 : 本文针对小学思想品德课开放性教学模式展开讨论,结合实践探索经验,从开放性导课,开放性导行,开放性品德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知、情、意、行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 开放性 教学 探索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课堂上组织那些活动,如何分步实施,都在教师的设计和控制之中,学生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老师下达的一个又一个学习指令的状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举例学生分析”几乎成为一种模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边活动变成了老师的单问灌输和传递,学生缺少思考和自我内化,思想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被老师包办代替。这种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品德是极为不利的。

反思我们的品德教育,其所以实效性差,恰恰是由于我们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太深,在教育上往往追求“高标准”、“大口号”、它往往无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用一种固定的教条教育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背离了德育规律。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关注“人”的发展,解放教师旧的教学理念,实施“开放教学”,变单从的教师说教为开放的自主发展。

一、注重导课的开放性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思品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音乐渲染。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劳动光荣》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可播放《劳动光荣》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教师可顺势揭示课题。、小品表演。由于小学生对客观事物好奇性较强,尤其是对短小精辟、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小品表演更感兴趣。在课堂上运用开放式的小品导入新课,能较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教《爱护公物》一课,教师可事先展示这样一个场面:拖把、扫把、簸箕放得杂乱无章,凳子东倒西歪,一个身背书包的同学一边哼着歌,一边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一看到这场面,他就动手整理了起来。然后让学生进行评析,《爱护公物》的新课导入也就水到渠成了。、实验操作。运用实验操作法引入新课也是思品课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在动手、动脑操作中,很自然地进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如教《珍惜时间》一课,教师可出示一个钟,让学生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时间有多长;接着

分组抄写一分钟的课文,朗读一分钟的文章,看一看一分钟可以写多少字、读多少字,然后引导学生明白;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合成的它可以使我们做许多许多事情,从而引出课题。、讲述故事。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吸引学生,导入新课。、趣味游戏。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入课堂学习。如教《学会全面看问题》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蒙上眼睛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摸一个多种形状的组合体,请他们说说自己摸到的组合体特征,然后让他们睁眼看一看完整的组合体,说说自己当时为什么说错了。通过游戏活动揭示新课,学生兴趣盎然,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实物演示、猜测谜语等„„如果教师能在“趣”字上做文章,在“开放”上下功夫,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各种导入方法各有各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灵活,交替地运用,才会使学生感到新鲜,使新课充满活力,从而达到开放性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教学过程导行的开放性

德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思品课是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更应以德育人、以情感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应有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为此,笔者认为教者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种和孩子“等高”的平等气氛,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坦露一切,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要实施开放化、活动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一)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前方站,学生台下听,这种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妨改为以几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的“茶馆式”,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团团围坐,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推选出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活动成果;也可改成组与组竞赛的“对垒”式,第八册《自觉遵守纪律》一文,可按自然大组把学生分组,进行“学校校规校纪知多少”知识竞赛。《诚实守信》一课可出辩论题“诚实守信的人吃亏吗?”让学生自愿持正方或反方观点,自由组成两大阵营进行辩论。

如今不少电视节目形式多样,如“大风车”、“聪明屋”等少儿节目为学生喜闻乐见,这对我们组织课堂教学也很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可请几位“嘉宾”,学生“观众”可自由地向主持人或嘉宾提出质疑,也可补充发表意见,这对中高年级学生很适宜。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不仅仅是形式问题,而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折射出了创新的理念。

(二)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品课面向全体学生即让每个孩子的思维都被激活,让每个孩子的情感都受到激发,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时,可以通过大

量的课件,展示公共设施的重要意义以及破坏公共设施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受到的教育是深刻的,他们会深有感触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前自己也有一些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也在绿带里折枝摘花等等。可自己却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它的后果,只顾自己玩得痛快,现在想想,真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于是,再布置大家写标语、贴标语等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使学生的明理落到实处。

传统教学大都是一师问,一生答,众人听。而“茶馆式”教学创设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室里十几个小组同时有人发言,参与人数多了;有些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不敢在大班发言,在小组中比较放松,也能发表意见,参与面广了;同学中有不同意见,可以平等争论,发言内容更丰富了,参与质量提高了;同一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在这样的课堂上,我常常听到学生说:“鬃,请告诉我„„”“老师,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他那样说,您看谁对?”“老师,请你来帮帮我„„”这里传递出的不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大大增强了。

(三)提供广泛合作的契机 世纪教育的主题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品德课中更应提供广泛合作的机会,教学生学会合作。、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合作

思想品德课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思想品德课教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应当“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教师与社会上特殊老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的合作是必须的。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尊者、长者、说教者、学生是晚辈是听者,这种合作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如果不转变观念,仅仅变化形式,是达不到好效果的。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启发者、支持者、合作者。、学生与学生合作

传统教学中教师成为中心,阻碍了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对垒式”教学使学生组合到小集体中,由于有了共同的活动目标,成员必须合作完成。当大组交流时,只能推荐一人发言,有些总喜欢表现自己的同学学会了谦让;而被推选出的代表不能只表明自己的观点,还要总结归纳大家的意见,这既养成了尊重他人习惯,培养了责任感,又提高了分析综合能力。

三、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评价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特别是如何提高思想品德的测试效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和改革,通过尝试“开放性”的品德评价机制,明显提高了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一)调整评价目标

教师对学生在思品活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

(二)充实评价内容

在思品活动中,评价学生对道德认知的掌握,侧重于“再认、再现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态度、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

(三)尝试开放性品德成绩测试

开放性测试也采用书面测试的形式进行。所谓“开放性”是相对于闭卷测试或开卷测试而言的,即测试内容、测试时间、测试地点都开放。它无须教师或其他人员监考,不要求学生在教室或统一地点答题,测试时间长达一天。一天内若因调查、了解或实践活动影响了答题,时间还可延长,直到做完为止。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命题

命题是开放性测试的基础工作,也是开放性测试成败的关键。它不能像闭卷测试那样出相当比例的填空和问答题,取而代之的是调查、了解和实践题否则,开放性测试就无实际意义。因此,开放性测试的命题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依据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兼顾《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②既要评价学生的道德知识,又要考察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对道德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③不仅能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表现,还能考察学生的道德情感。④突出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实践能力的考察。总之,题目应侧重于考察道德认知以外的“情”、“意”、“行”的实践能力。、测试

教师把试卷分发给学生,讲清以下测试要求:①测试时间一天,自己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②测试地点不限,可以在教室答题,也可以在家答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它场所答题。③无人监考。答题时可以看教材,也可以查阅其它资料,适当情况下还可请家长配合。④诚实、认真,有的题目一定要按要求通过自己亲自了解、调查、实践来回答。实事求是,不能捏造或说谎。⑤同学间不能互相抄袭答案。按时交卷,注意安全。、阅卷

阅卷是开放性测试的最后环节,也是能否发挥其功能和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一步。因此,在评卷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能生搬硬套,死扣答案,唯教材上的结论是从,应尊重事实、鼓励实践和创新,对于亲自实践,勇于创新,大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应酌情给予奖励分。

10.小学思想品德组教学教研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本思想品德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将以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做好学校部署的教研活动,并指导、监督备课组活动。小思品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品德修养,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尤其是中高年级,应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潜移默化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品德课不但有声有色,更要行之有效。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实施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推行教研力度,深入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写作活动。

3.坚持“以课题推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工作思想,以教科研指导课程改革。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要求

本学期主要工作: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探讨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深入调研,研究教师如何构建有效课堂;组织教师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组织有效课堂评选、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教研活动。

1.继续学习有关课程理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等。

2.从教师的不同需要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不断更新本组教师的理论水平。

3、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期末写好小结;切实加强历史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组织教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讨论,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研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师德、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上好一节课题观摩交流课或示范课;写好体现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经验论文;提前编写好一周教学案并进行交流研讨。

6.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学习过程、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环境。

7.,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师生合作交往、积极互动、教师角色的转换,并写好反思性教学后记。继续征集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成果并撰写教学论文。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明确本教研组的工作和任务,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进行有关新课标,新理念的理论学习。

3.探讨课堂“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十月份:

1.继续进行有关的理论学习。

2.组织参加“学课标,研教材”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十一月份:

1.教研组研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探讨学生学习评价策略。

十二月份:

1.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2.准备期末复习。

3.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11.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创新谈 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把情感作为贯穿课堂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具体地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可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通过语言描述、音像画面、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精心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真正做到趣味横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真正达到形真、情切、理寓其中,让学生真切地去体验、去感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点的内涵,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上《要分清是非》一课时,我有意识地创设如下情境:刚才课间活动时,李冰看见两个高年级学生随地丢废纸,他想前去劝他们,吴金洋拉住李冰,说:“你别去多管闲事了,他们是高年级学生,你去劝阻他们,万一他们不听,反过来打你怎么办?”如果你是李冰怎么办?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置于生活的矛盾之中进行亲身体验,在各抒己见中领悟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为今后的行动起指导作用。从而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做,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联系了生活实际,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把握教材,学科渗透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同时加强学科间教材内容的融合,真正做到学科渗透。

例如,上《团结友爱》一课,数学课正好上到“几加几等于7”,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①小朋友做游戏,5个做小鸡,1个做老母鸡,1个做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

②学习小组原来有5个文明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又有两个后进生被评为文明学生,现在这个小组有几个文明学生?

③星期天上午,有4名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小区花坛清除杂草,后来又来了3个,一共有几名少先队员在清除杂草?

通过思考练习,或者让同学们通过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同学之间要一起游戏,一起做好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既让同学们掌握了同学之间如何才能做到团结友爱,同时又巩固了数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学科渗透,从而使学生从积极评价中和自己的愉悦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三、启发学生,质疑解答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常常留心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的焦点,提供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把课堂教学的起点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教师不是包罗万象地一一回答学生的提问,教师的任务就是有机引导学生提问,同时引导学生解答。

例如,在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课时,教师首先呈现这样一个范例:一名同学在公园里玩耍,只见他一会儿像猴子一样跳上长条椅,一会儿又像野马在草坪上奔跑,一会又去翻越栏杆,围观的人惊讶地看着他。看了这个范例,有的同学小声指责,有的同学比较愤怒,在同学们情绪都已经上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启发学生提出诸如“什么是公共设施?”“怎样保护和爱护公共设施?”“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哪个孩子的做法对?为什么?”等等的一系列问题,由此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同学们在提问和回答问题中也学会了课本知识,同时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四、拓展资源,回归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要求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让课堂知识在课外得以实践,把课外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不能使学生局限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要树立“大教育”的观念,将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现实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发展能力、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理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同时了解安全常识,熟悉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并发展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我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住在哪里,每天是如何上学的,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有哪些主要的标志性建筑或景点,有哪些不安全的地方,并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上学路。同时让学生在平时过马路时注意观察交通安全标志,并让学生收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交通标志,介绍在哪儿找到的,这些标志有什么作用,在上学路上如果遇到各种交通标志应如何做。为了强化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我进行了模拟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游戏,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我根据内容创设各种各样的情节内容,学生在模拟的交通状态中,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五、借助媒体,拓宽途径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优势,思想品德教学如果能将多媒体和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把它立体化、全方位融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疏通教育过程中的疑难,就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地吸收道德知识,主动进行道德行为实践,从而能动地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在思品课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艺术地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体验情感过程中产生共鸣,生动、具体地指导行为训练,使学生感到可学、可做、乐于实践。

例如,在学习《爱清洁,讲卫生》一课时,借助显微镜和摄像机,在多媒体中心电教室里,让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手指污垢,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手甲污垢中藏着形态不同的细菌时,感到非常惊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正确方法和不要偏食、不要吃零食等内容的教学录像或者幻灯片,并加以点拨。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和怎样爱清洁、讲卫生了,并马上行动起来,力争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学生。总之,在小学思品课上,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六、激活思维,开拓视野

小学思品课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性问题来观察与分析,要根据学生的社会交际和认识能力,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通过教学,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学习《节约水电》一课时:要求学生知道应当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通过列举水电作用大和我国目前供应不足的事例,说明节约水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受水电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节约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行为要求是:节约水电,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不浪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水和电是怎么来的、水资源的严重缺乏等,让学生理解水电来之不易,接着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水电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没有水,我们会干死;没有电,生活会很不方便;农业生产离不开水、电,种庄稼时,没有水,水稻就会枯死;没有电,家用电器(电饭锅等)不能开、不能用;没有电,机器不能运转,工厂无法生产等。

12.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十二

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改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要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用心去感受学生所感受到的生活世界,引入学生所观察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生活,对教材进行创造性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才能激发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动机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动机,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正如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构建知识、提升技能,在探究中发现,引导学生展开富有创造性的学习。

如在学习《机智勇敢》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那么学一只能是机械记忆,但在遇到相应的情况依旧不知如何应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与运用,我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当小学生掉进河,正巧你就在旁边,你会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有的学生说我会游泳,我能把他救上来。有的学生说我不会游戏,但是我们可以木棍或绳子把他拉上来,或者赶紧向附近的大人求救等。通过学生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学会灵活处理,要让学生认识到遇到危险情况时,要沉着冷静、机智勇敢,运用智慧解决。

三、开展社会大课堂,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1. 走出去。

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践中认知与理解。如在学完依法纳税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对于作业的布置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为学生设计富有实践性的调查作业。(1)在家中收集纳税凭证;(2)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来调查镇上公民纳税意识现状,并形成书面材料。这样的调查活动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视野由教材引向生活,在调查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

2. 请进来。

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我们可以请社会知名人士、业内专家学者、或是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来校做专题报告。如我们可以请司法机关人员来校进行关于青少年犯罪报告,让学生认清形势,避免犯罪;请消防人员来校讲解如何防火灭火;请心理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就此发表个人见解。这样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与具体的行为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促进知识的内化,使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自觉的行为。

四、发挥评价激励效应,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如发言的积极性、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语言的流畅性等,将学生的各种表现纳入评价内容之中,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尤其对于中差生更为重要,许多学生往往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而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成绩,如果只是就成绩进行评价,会让这些学生失去再学习的动力;相反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与认可,看到希望,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自尊与信心,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热情参与到今后的学习中来。

2. 运用赏识教育。

一味地批评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一味地表扬也会让学生骄傲自满,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我们要在批评与表扬之间找到平衡,建立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机制。表扬要发自内心、真实、真切而具体,批评要适度适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长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清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上进,这样才能让学生今后的学习更有目标,更有激情。

13.小学三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篇十三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主要内容: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加深对共产党的热爱。

2、了解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3、要同学明白,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和它所带来的生活的变化,这些虽然同学并不注意,但是确确实实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国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历程,以和现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国际组织。

三、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同学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和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和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同学情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同学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同学,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时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和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同学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局部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溢好奇。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同学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同学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身手。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知识实际化,不只使同学体会到社会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使同学应用社会中学到得知识去观察、分析实际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进度:

周次课文课时备注

1从四大发明说起2

2、圆明园在哭泣2

3、悲愤的吼声2

4、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

14.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我教学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得到快速地发展与成长。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紧扣教参,认真备课。本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继续采用电子教案,我们5位教师分工,一人备一课(教案、课件都备出来),然后集体商讨,统一思想后再修改,最后资源共享。这样无形中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教参,读教材,备课时也就更得心应手了。

2、挖掘教材,精细上课。

结合上学期结对子积累的经验,本学期我依然深入挖掘教材,把课后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能融入课堂教学中就融入课堂教学中,备课时尽力做到把知识点备透、备细,上课时不求快,一般都是一节课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或是一类问题,然后再上一节练习课这样,让学生一点点把知识吃透。一学期下来,我觉得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

3、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学困生,本学期采用扶放结合,分类辅导的方式进行,对于曹扬、吴佳瑶等特困生适当放松了关注和要求,只在计算部分狠抓;而对于杨杰、张何灵佳等学习习惯、基础差的同学,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辅导,让其知识掌握更牢固。策略上做了调整,但感觉收效甚微。

4、积极参与教研和听评课活动。本学期参加校级品德教学竞赛获二等奖,课余时间积极听课,共听课40节,从中我学习到别人的长处,然后根据本班情况加以修改,这样做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我上课时明显地感觉到知识梳理更清晰、教学重难点更突出、学生知识掌握更扎实了。

三、工作纪律和考勤方面

本学期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按时完成学校需要上交的各种材料以及各项任务,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

15.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篇十五

一、师生关系的改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中心,学生一般都是遵从者,这样不平等的关系会让教师和学生产生隔阂,影响两者之间的感情,也容易使学生失去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不容易彰显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能动能力以及积极性,这样更不能使学生的嘴巴和思想得到解放。

1.师生关系的平等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关系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课程和教材都是客观的,而老师起着主导作用,这三者的关系是和谐统一且相互制约的。在平时的作业交流中,平等关系使学生会主动地和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生活的主体。人人平等的原则要求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个学生,而学生也要尊重教师,学生是要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的,而教师也能够从学生那里收获新的碰撞点,这样教师的素质也在慢慢提高。教师是榜样,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合作者和引路人。当然,教师不能成为导演,不能总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定情境去照搬照抄,那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当然更不是演员,不能把讲台当作自己的舞台,总是唱着独角戏,把学生当作观众。教师需要做的是,把学生拉到讲台上,也让他从心理上站得高一些,让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从基础上来讲,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个活跃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两个方面的多种方式的互动过程,在上课当中不仅要求完成授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塑造一个团结、互助、协作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小学生之间的交流技巧。在相互、平等、尊重的课堂环境里学习,学生会更加愿意去学习思想品德这门课程。

2.和谐地师生关系能发展素质教育

注重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身为教师一定要多加尊重并且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把自己的情感全部投入给学生,他们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们会从心里真正喜欢上教师,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会排除心中的杂念,向教师表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不同的观点。教师还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独立思考才能有所创新。民主、和谐的氛围便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设置不同程度的问题,程度好一点的学生能够做到“好上加好”,程度差一些的学生也能伸伸手就能够得到。只有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让学生的头脑和双手得到充分解放,在和谐的氛围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每个学生从小生活的家庭背景不同,如果想要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不一定要求教师有多深厚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要求教师有多大的教学能力,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从心里面真正尊重自己的老师。所以,重教的重要表现还包括尊重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对于学生之间相互的人际关系交往,或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都要适当地放宽要求,这样发展他们的个性,会利于融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

学生的素质表现在两个方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大多数的老师都专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上,觉得开发了智力,就能够很好地学好课本。其实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很大的,比如说情感意念和信念的力量。这些非智力因素能够很好地转化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的目标,产生持续的动力,拥有恒久的信念,这样学习起来才不会觉得很累。

16.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质疑;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76

一、利用质疑导入新课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各方面能力的限制,往往学习新课时不能马上进入到求知境界中,这就需要教师对导入这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便迅速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儿童由于年龄小,好奇心重,教师可以想办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他们融入新课。比如,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制造悬念时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把握好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同样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执教《我的祖国多辽阔》时,由“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来引发学生质疑,导入新课,利用“南方穿彩群裙,北方飘雪花”的区域季节差异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祖国有多大”充满遐想。

二、结合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的学生思想单纯,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可塑性最强,但同时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合本课教学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完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如在进行《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明明和小鸟》的故事,讲述应该怎样和动物友好相处,让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善待动物,知道戏弄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

三、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化学生的感悟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因此,学习《伸出爱的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进行教学。由于残疾人的生活离大多数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比较远的,学生很难从内心里真正感受到他们的真实生活,只有通过体验,才有真切感受到。教师可选择两名学生来体验生活:一位扮演盲人,一个扮演正常人,同时在教室里行走,看看哪个学生先走到讲台,完成任务后各自说出心里的感受。被蒙上双眼的学生说:“由于看不见,心情很紧张,害怕会被绊倒,还担心会撞到旁人,所以小心翼翼地摸着走。”通过创设情境、亲身体验,学生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明白了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种种的困难,需要我们伸出友爱的手。教师要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正确、深入的引导,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的品德课堂教学理念。

四、借助多媒体进行全面展示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有很多事例离现代生活很远,单纯的讲授学生无法接受,只有通过视频资料才能让学生有所了解。例如教学《战争风云下的苦难》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二战时期的视频资料,然后画面定格在一个女孩的脸部表情上,接着语气凝重地问:“从女孩的表情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恐惧、痛苦、害怕……”师:“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少苦难呢?”师生在沉思中理解了战争风云下有多少苦难,从而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学生的思维被恰当地引入了轨道,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五、合理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

传统品德教育课程实效性不强,学生品德素养与行为脱节,学校在进行学生的行为评测活动时,应将评价内容具化为一个个学生的行为测评点,有条件的可编印系统完善、评价主体明确的自主实践评价手册,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认知,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优化自己的内在素养,使德育教育入脑走心,真正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

六、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价值观引导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变化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会让他们在判断问题上出现一定的差别,教师要让学生在一定的限度内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不是走入歧途。我认为如果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话,应该及时进行疏导。人生观、价值观本身虽是主观概念,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讲,确实存在着主流价值观和非主流价值观。作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肯定是要引导学生去贴近主流。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由于他们理性思维发育不完善,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都会片面,再加上正慢慢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渐渐萌发,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且越是好学、爱看书、求知欲强的学生,越容易从书、网络或者成人世界践行“拿来主义”,满足他们思想上的标新立异。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思想和立场,对问题要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当学生有思想上的偏差时,你才有能力引导和说服。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上,我希望学生能够在人文关怀、辩证思维、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会有所收获。人文关怀是指他们能对当下的社会问题予以关注,而不是冷漠;辩证思维是希望他们能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全面的视野;社会责任是指他们能够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相比之下,学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实是最终的目标,毕竟多年后,学生还是要走向社会,在这个大家庭中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2] 朱桂玲.回归生活彰显魅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探索[J].学生之友,2010(9).

[3] 李艳革.新课改标准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2012(5).

[4] 贾秀玲.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反思[J].现代阅读,2012(9).

[5] 王俊梅.提高品德学科培训效能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2(35).

[6] 许信英.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加活跃[J].新课程:中,2015(9).

17.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十七

一、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尚存的若干缺陷

1.教学目的过于统一,教学理念缺乏实践性

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制订的教学目的过于统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思想。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虽然注重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它的教导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长期开展。目前,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张还是过于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思想品德的内涵人文教育,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行。只有将实践性和思想性的教育联合起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够有效达到。

2.教学手段前后矛盾,过于注重教学结果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手段在目前还存着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思想与我们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多数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方法还是以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灌输为主,课堂上缺乏互动和探究性。新课标下,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以一个平等的角度去学习,要求课堂具有生动性和探究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除了教学手段的前后矛盾,目前很多教师也过于注重教学成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天性,并积极进行挖掘,就会导致学生丧失这些天性优势,导致其缺乏个性。

二、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意见

1.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才能有进一步的启发。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保证新课标下的思想教学目的能够有效达成。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除了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情感,还要教师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除了作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还要作为一个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思想品德教学才能在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合理、充实、丰富的活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促进其自主探究、发现、判断。

2.营造氛围进行学习活动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在一个严肃的环境氛围下才能开展。如果能够在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反而会比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中高。很多时候,一个紧张的课堂气氛不仅会让学生不敢思考和表达自己,还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因此,教师应该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下来,通过自由表述和发言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配合生动性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充分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运用电视录像、趣味小品演示等直观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相关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积极融入新的创新教学思想,从而开展具有实践性的教学行为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习惯。我相信,如果教师能够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就一定能为学生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8.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十八

当前,在不少教师中传统的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课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所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目的`,系统地理解每册、每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学生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下教学基本内容:热爱祖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热爱社会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集体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理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爱人民爱劳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爱学习爱科学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纪律与法制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道德规范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辩证唯物主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健康和心理品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大纲对小学生爱劳动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已按年段明确规定:在低年级只要求学生知道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当好值日生,在家里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课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级则要求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学会做饭菜》。高年级要求学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勤劳守法、劳动致富光荣;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可耻;要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如《从小学创造》。如果教师把握不准各年段的教材,对小学生进行“爱劳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目标要求和层次就很可能提得过高或降低要求,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应通读全套教材,明确大纲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准目标,搞好教学。

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凭书讲书,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根据教学任务和教材特点及师生实际精心选择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等形式,运用幻灯、挂图、摄影、录音、录相等教学媒体。如教低年级《爱护花草树木》一课时,先让学生学儿歌,再让学生看摄影。孩子们看到的是只有亭、桥和光秃秃的公园,然后教师用复片为公园种上花、草、树,这样整个公园变得有生气了,以景激情,让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的道理。对中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选择摄影、歌曲、幻灯、录相等手段。教学《林则徐虎门销烟》,先让学生在看书、听录音后,带着课后的问题看录相《林则徐》片断,学生从心中油然升起对林则徐这位杰出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的无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级,事理型的课文增多了,可用摄影、录相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来辨明事理。如教学《祖国河山多壮丽》,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祖国名山和风景区,然后用幻灯片介绍泰山、华山、黄山、武夷山、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西双版

19.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篇十九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品德,价值观,小学教育

当今社会, 人心不古, 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而德育教育的启蒙阶段, 正是小学阶段的黄金时期,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 是培养小学生优良品德的重要环节。基于此, 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纲领, 明确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小学德育教育是小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优良品质的非常时期, 所以, 在德育教育课中, 探寻适合小学生心理的有力的教育方法, 是当务之急。笔者在教学中, 有一些心得, 现将如何通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结合, 作如下论述:

一、进行故事教学, 培养孩子的诚信美德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 与其道德认识有直接关系。所以, 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是第一要务, 而明理法, 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上功不可没。老师要利用一切机会, 引导小学生认识一切美好的事物, 并举反面教材, 抨击假恶丑行为, 树立小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和价值观, 以及人生观, 这些都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小学生的年龄有自己的特色, 他们稚嫩的心纯洁无瑕, 老师的是非观和荣辱观, 好比在纸上泼墨, 意义重大, 所以老师要把握德育教育课的教学过程,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有的放矢的塑造其优良的品质, 美好的心灵。小学阶段, 是一个人道德培养的非常时期, 关乎个人的命运, 国家的未来, 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重视实践行为, 提升孩子的敬老美德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是心智还不成熟, 对于事物分辨力差, 喜欢模仿。老师要利用这一年龄特点, 进行正确的引导, 也就是利用示范法, 进行德育教育。所谓示范法, 就是老师找出真善美的人物或事例, 指导学生去模仿, 去学习。这些榜样, 可以是周围的人, 老师, 同学, 或家长, 也可以是领袖、先哲、英雄人物、体坛英雄。

经济社会, 智慧和知识创造的财富更多一些, 许多人由此轻视劳动和劳动者, 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尊重劳动者。老师以《劳动不分贵贱》一文进行讲解, 首先树立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 没有劳动者的奉献就没有一切, 然后, 带领小学生走到工厂, 体验劳动者的不辞艰辛, 为社会创造财富, 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要的一切。通过对劳动现场的观摩,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没有劳动, 这个世界就会毁灭, 劳动是光荣的, 普通劳动者是光荣的, 是值得每一个人尊重的, 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笔者立足课堂教学, 并将德育教育延伸拓展到社区, 让小学生进入居民社区, 进行帮老助残活动, 给老人读书看报, 给残疾人送报纸, 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

三、结合时事内容, 感化孩子的爱国情怀

小学生模仿力虽然强, 但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弱, 这就需要老师耐心的进行培养。所以, 老师要鼓励小学生关注电视新闻, 读报纸, 看课外书籍, 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大事,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上, 可形成一个交流的习惯, 师生一起分享最新的信息和国际动态, 这样的学习方式, 不仅能激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对提高其思想品德有极大地辅助作用。课文中有《维护祖国荣誉》一课, 笔者从国旗和国徽以及共和国的建立讲起, 维护国家的尊严, 保证祖国强大是每一个华夏子孙的义务和责任, 通过讲解, 让小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荣誉感和责任感。

又如笔者以《敬礼, 五星红旗》为例, 课文内容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 远在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们尊敬国旗, 维护国家形象和荣誉的故事。课前, 笔者让小学生利用网络或者书籍资料, 寻找五星红旗的题材和故事, 小学生在寻找五星红旗的时候, 心里充满敬意和自豪感。尤其看到奥运会上, 五星红旗像不落的太阳, 孩子们热血沸腾, 对着屏幕大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 群情激昂, 化作一份力量, 五星红旗的意义得到了充分体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得到了进一步实现。

结束语

总之, 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老师, 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以身作则, 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高尚的情操, 老师要立足课堂教学, 并利用社会中的真善美形象和代表进行德育教育。可以组织小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学唱爱国主义歌曲, 高唱国歌, 进行升旗活动。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 塑造小学生的道德行为, 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和国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于光荣.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的激发[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 (06) .

20.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篇二十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纸上得来总觉浅,习到用时要躬行。”教师的千言万语的说教抵不上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为此,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可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如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拓展活动的空间,实现从教室到社会的转移,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在生活大环境中,通过报刊、图书、上网,收集相关主题内容的资料。可以是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为校园绿化设计宣传标语,提合理化建议;可以是社会访谈、考察式:分成小组,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加生活积累。体验生活可以组织新颖活泼的情境表演:现场直播、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对收集到的多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的能力。实践证明,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其的感悟和理解。

三、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品德课程倡导“回归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结合课程具有生活和开放性的特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大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生活就是教材,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学生面临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关系,他们有各种困惑,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要学会去判断,去选择,去认识,而单纯的教育是不容易做到的。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尊重学生们的天性,要尊重他们的自然生活,不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束缚。学生是一道风景,老师是陪衬。所以说,在品德课程实施过程当中,必须去挖掘生活的意义、生活的价值。通过这个方式,尽量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学生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有所启发,使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品德课程教学要“生活化”,让美好的道德理智指导学生的生活,让美好的道德情感滋润学生的生活。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上一篇: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推进会领导讲话范文下一篇:960地理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