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网捕》(精选2篇)
1.中国寓言故事《网捕》 篇一
2008年3月12日,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外运长航”) 与上海世博局签约, 正式成为中国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 (Expo 2010, 以下简称“世博会”) 指定物流服务商。作为上海世博会三家指定物流服务商之一, 中国外运长航负责世博园C片区欧洲和美洲馆各类世博建馆物资, 展览品、活动品、保障品的报关、报检服务以及园区的物流服务和仓库管理。
据了解, C片区位于浦东路浦大桥以西的后滩地区, 展馆数量达到5个, 涉及国家达90多个。其中自建馆27个, 租赁馆25个, 联合馆5个。
为了更好地服务世博会, 中国外运长航组建了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国外运”) 为主体的管理和操作团队, 并分别任命集团公司副总裁董建军以及中国外运副总裁欧阳谱为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
一年后, 就在上海世博会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关键时刻, 本刊记者走进了欧阳谱的办公室, 听他讲述中国外运服务世博会的故事。
结缘世博
提及中国外运长航与世博会的结缘, 故事还要从2000年说起。
2000年在汉诺威, 原中国外运集团时任董事长、总裁罗开富代表中国外运向时任国务委员吴仪真诚地表达了参与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强烈意愿, 并得到了吴仪国务委员的充分肯定, 随后中国外运通过中国贸促会书面形式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愿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参与单位。
在2002年3月8日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企业后援团成立大会上, 中国外运成为首批44家企业后援团之一, 同时也是唯一一家入围的物流企业。为了进一步表达中国外运赞助世博会的决心及向有关方面展示中国外运的能力和实力, 中国外运在刚刚整合不久的情况下, 免费为上海演出团体赴法国演出以及中国在法国、摩纳哥办展等申博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流服务支持, 并获得了世博机构颁发的证书。
2002年12月3日, 经国际展览局大会第132次全体大会投票表决, 中国上海正式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由此, 中国外运迎来了正式角逐上海世博会的机会。
与此同时, 上海世博局的市场推广部也开始与国内外诸多物流企业就赞助世博事宜进行接洽。而中国外运也不放弃任何机会表达参与上海世博会的诚意。2006年9月18日, 原中国外运集团总裁赵沪湘在上海拜会了上海世博局主要领导, 进一步表达了中国外运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的意愿。
最终,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 上海世博局开始同中国外运长航商谈起具体的合作事宜。如今回忆起申博经历, 欧阳谱认为, 中国外运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物流服务商是众望所归, “一方面, 我们之前给了申博机构很多的支持, 很有诚意;另一方面, 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物流企业之一, 综合实力非常强, 在展会物流上, 中国外运也积累了丰富的物流经验。”
据介绍, 中国外运先后承办过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2001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4年必比登国际汽车挑战赛、2005年V8超级房车赛中国上海大奖赛等历史性的国际重大展览、赛事。
世博总动员
在正式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指定物流服务商之后, 中国外运长航的世博工作也随即展开。据欧阳谱介绍, 在协议签署后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相关的物流运作模式没有确定, 因此中国外运长航就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开始了销售工作, 并先后在2008年、2009年参展了世界最高级别的展览会议, 并在会议上宣传和营销中国外运,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事实上,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世博会, 中国外运长航不仅在对外宣传上做足了工作, 而且还精心构建了相关组织机构, 为本次世博会的物流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上海世博会的物流服务特点, 中国外运长航先期从其系统内抽调了近300人的世博项目团队, 由中国外运所属的特种物流事业部、华东公司会展物流分公司和华东公司物流分公司、外运发展华东分公司、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而成。其中, 华东公司会展物流分公司在此之前为华东公司的展览部, 此次为了更好地服务上海世博会, 中国外运将其专门独立出来, 主要承担世博会的运输、报关、现场指挥等等。
欧阳谱告诉记者, “这次世博会的物流服务比较复杂, 我们的工作涉及到了仓储、报关、运输、快件、冷链、展览等, 而参展的展品则通过海运、空运、陆运等不同运输方式运抵上海。我们必须尽量集中相关资源。可以说, 在资源调配上, 我们是动了很多脑筋的。”据介绍, 项目组对各个团队进行了详细的分工, 如特种物流事业部负责世博会项目的具体销售工作与操作层面的协调, 与代理或C片区的参展方进行接洽和谈判以及与上海世博局的沟通和接洽;华东公司会展物流分公司负责所有展品的报关、报检及运输;华东公司物流分公司负责管理运营C片区的2号仓库;外运发展华东分公司负责所有空运展品的地面操作;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内相关食品的配送。
2010年1月12日, 中国外运长航的世博物流项目启动会在上海威斯汀大酒店隆重召开, 正式拉开了中国外运长航为本届世博会提供专业、高效、安全、可靠物流支持的序幕。在启动仪式当天, 中国外运长航首次对外公布了服务世博会以来的一些工作情况。
根据中国外运长航发布的数据, 截止到目前, 中国外运长航已经与近600个参展方建立起了业务联系, 为近百个国家提供了物流服务。“操作货物的数据每天都在更新, 我们也在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服务。由于我们的销售工作还在持续进行, 因此某些数据还不是最终的数据。等到世博会结束后, 相信我们的成绩肯定会更好。”欧阳谱告诉记者。
物流大管家
作为首家确立的指定物流服务商, 中国外运长航的世博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
“对于三家指定物流服务商来说, 世博局采取了分片区的原则。比如说, 我们是C片区, 那么C片区的客户都是由我们来提供服务的, 当然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交叉, 但数量不多。之所以这样分配, 世博局也是考虑到这样做能更好地调配资源, 避免一些资源的重复。而对我来说, 这样做也适当地简化了我们的工作。”欧阳谱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 为了方便参展方全面了解世博会物流服务的相关内容和有关规定, 针对参展方提出的有关建馆物资和展品物流的共性问题以及需要提请各参展方特别注意的事项, 中国外运的销售团队专门整理了书面说明, 作为世博局官方发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物流服务须知》的补充文件分发给各参展方, 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外运长航是世博园物流中心的主要经营者, 该中心的管理团队主要由中国外运长航派出, 而其他两家指定物流服务商海程邦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泛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将派出财务来进行监督。而之所以这样安排, 世博局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外运长航在上海拥有很多现成的物流设施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 不仅方便相关人员的抽调, 而且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 软件、系统的运行相对会简单一些。为此, 中国外运为物流中心提供了由他们编写的世博物流注意事项、世博物流案例汇总等材料, 并配合世博局物流中心与C片区管理部对参展方、供应商以及物流代理进行了世博物流专题培训。
2.讲好中国故事 写好新闻 篇二
作为党政新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党立言,为民代言,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但一些人认为,党政新闻没有都市类报道好看,缺乏可读性,因此不愿意看党政新闻,而愿意看都市类报道。如果报道的新闻没人愿意去看去听,那又如何去引导舆论呢?由此可见,要想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首先报道得有人愿意去看、去听。
引起读者兴趣,让读者愿意花时间去关注,看后、听后能记住所报道的内容,并不由自主地认同所提供的事实、观点,并产生思考,接受舆论引导。记者文章写得好,就会提高报道的可读性。人既是事实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作品就不会受到大众的喜爱。故事不但具有形象概括的超能力,还具有长久的群体记忆功能和广泛的群众传播功能。不论时代怎么发展,故事,尤其是那些精彩有趣的故事,都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深刻地影印于人的记忆中。由此可见,在人的记忆中,更容易留存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提供的信息。因为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与受众沟通,更让人容易产生阅读欲望,接受故事所要传达的信息。实际上,讲故事,讲好故事,就是通过事例来帮助人们理解各种抽象的道理。
1 围绕主题发展平、实、准、活讲故事
“平”指记者、采访对象、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视角是平视的。在“讲故事”时,记者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态度,是故事的聆听者,与受众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平”还体现在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亲切感人上。如果语言文字生涩、乏味,充满说教,那样只会降低宣传的效果,甚至让人反感。
讲故事时,叙述的方式淡化了政治色彩,力图按照生活本来面目着力表现普通人真实的日常生活,注重对生活“细节”的刻画,体现对百姓的人文关怀,新闻人物形象不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以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模范为主,而是刻画普通人。叙述与传统新闻的宏大叙事有着本质的不同,语言追求生活化,幽默含蓄,平实有加,这样就为讲好故事开了一个好头。
“实”不仅指记者所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更指生活的“原生态”。故事是普通人身边已经发生或正在进行的,让民众产生亲切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者必须牢记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
“准”指报道切入点准确,围绕主题来选择报道的角度,正确处理好报道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把选准的点说全、说透、说深,切忌面面俱到但一面也说不明白。同时“准”还指用词用语的准确。
“活”首先指通过细微观察,发现挖掘出人物的“闪光点”。其次,指写作方法灵活巧妙,刻画人物栩栩如生,防止千人一面。通过对两个层面的把握,引起受众的共鸣。
例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专题片《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清洁工是很普通的工作,甚至有人歧视的工种,中年的李大姐,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转身汇入茫茫人海无法寻觅。文章用“李大姐穿上工作服又开始了一天”为开头(镜头画面:李大姐换好工作服,整理衣服,拢头发。现场音:扫地的声音),让人在很自然,很亲切的状态下,感受到一个真实鲜活的“李大姐”,顿时拉近与“李大姐”的距离,受众好象在和街坊邻居、对门的大姐聊家常,丝毫感觉不到“说教腔”,从心理上先入为主,让“李大姐”顺利进入受众视野。结尾是“李大姐”晚上扫地的镜头和现场音。通过文字、画面、镜头、采访、旁白、现场音和音乐等的配合,用故事将普通人的一天娓娓道来。
2 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
传统的相声分为“捧哏”和“逗哏”两个角色,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吹捧,把一件本不搞笑的事说得绘声绘色。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相声的包袱要想使用响亮,就必须二人的积极配合,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在故事里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可以起到与相声里的“系包袱”和“抖包袱”异曲同工的作用。故事里的悬念和冲突,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故事结构,使前后情节遥相呼应。例如,通过广播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可以产生强烈的视听感染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达到升华精神、启迪心灵的作用。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故事经过“二次升华”包装,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缘委一一道出。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讲述了平凡普通的下岗女工“李大姐”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再次就业成为一名清洁工,学会笑对生活和家庭的双重困难,一直用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过好每一天,重新溶入社会的故事。“李大姐”身上的优点有很多,但在电视荧屏上仅仅展示了她作为一名普通的下岗工人“失业不失志”,积极调整心态自强不息的一面,体现出选题“准”。《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中,一开始没有提到“李大姐”为何选择清洁工这一职业,随着故事的发展讲到“李大姐”下岗再就业加入清洁工行业的过程。首先讲述“李大姐”下岗的彷徨、困惑、不安,接着,把镜头推向之前已下岗帮人跑货运但却又因重病卧床的丈夫。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在这样的困境中,相关的部门没有忘记“李大姐”及其一家,及时伸出援手帮助“李大姐”一家度过难关。为“李大姐”的丈夫联系就治医院,想方设法实行医疗费用减免;为“李大姐”安置清洁工的再就业岗位。通过设置悬念和制造冲突,激发起受众关心“李大姐”及其一家遭遇的迫切心理(设置悬念),进而通过现场采访、文字解说、画面等综合手法再现特定的场景(制造冲突),让受众随着报道的深入,故事的讲述,一起感受着“李大姐”及其一家的喜怒哀乐。
再如笔者采访写作的电视新闻。《富了不忘乡亲》讲述一位做建筑的农民致富后不忘乡亲,为帮助乡亲解决卖菜难的现状,在家乡投资建设脱水蔬菜厂,但因原料短缺,出现生产困难,后来通过探索定单生产让企业起死回生的曲折创业故事。当故事讲述到因原料短缺工厂停工、银行贷款还不上时,采访了主人公、主人公的妻子、村民。主人公为乡亲解决卖菜难的一腔热忱,遭遇挫折后苦闷,一方面通过主人公正面“现身说法”自己表述壮志踌躇,另一方面侧面通过主人公妻子,村民表达不理解,这一正一侧的表达,起到了激化冲突的作用,更加突显主人公富了不忘乡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创业的血性男儿形象。
3 展现情节
《清洁工李大姐的一天》文字:“李大姐的家不但面积不大,而且家里陈设简单朴素,最引人注目的是电视和冰箱。简单的炊具旁是一排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从“一排擦得擦得透亮的,装着调料的玻璃瓶”这一细小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李大姐”爱整洁的生活习惯。通过文字解说和画面配合,在现“李大姐”下班后,麻利换下工作服,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在菜市场挑选蔬菜,与人讨价还价,看到自家阳台上花开时的喜悦神态,这些生活的情节感觉很真实,就在身边上演着,也预示着“李大姐”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
4 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趣味性、现场感是衡量信息价值的要素
时效性,要求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广大受众最想知道、最急于知道、最关心的人或事,并且让广大受众首先记住。
新鲜性指通过仔细观察能用不同视角发掘出新的,与众不同的“亮点”,吸引人们的眼球。但这里得新鲜性并不代表猎奇或抛开新闻报道主旨的所谓“轰动效应”。
重要性,写文章不可能面面俱到,新闻报道也同理,根据确定的报道主题来进行取舍和安排。
趣味性,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换位思考“我是一名受众,此时我最关注什么?”“怎样才能吸引我?”
现场感,报道中把记者隐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背后,使新闻更具现场感,听众仿佛可以亲历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因此,更为自然、生动,更具有可看性。
5 讲好故事使其具有时代意义或者具有象征和暗示的作用
新闻不能贴标签,喊口号,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小见大。党和国家的任何方针政策都是为民谋福祉。所以简单地说,就是“抓住两头,讲好故事”,即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抓住群众的呼声。
一方面,要抓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记者应该根据实事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在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角度,不能道听途说、不能胡编乱造、不能图一己之私、不能掺杂个人情感等。新闻报道工作本身具有非常浓厚的政治性质,报道内容中应该充分遵照与体现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记者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进行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要抓住群众的呼声。深入生活,溶入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例如,以上涉及的下岗女工、农民企业家,通过讲述某一特定时期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关注她(他)的故事,进而关注她(他)所代表的群体境况,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普通群众的真实生活。在国家和群众之间搭建交流平台,让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更便捷、更准确、更有效。
6 结语
只有不断改进报道的形式和方式,让报道快起来、活起来、亮起来,才能完成舆论引导的重大责任,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
摘要:当前,关于如何写好新闻有很多的论述和探讨。记者每天采访报道不同的人或事,这些不同的人或事组合起来就是行进中的中国。报道好普通人的故事,讲述好行进中的中国故事,也就是写出了好新闻。结合工作实践从5个方面探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写好新闻。
【中国寓言故事《网捕》】推荐阅读:
中国神话寓言故事07-04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启示07-21
中国寓言故事阅读小报09-04
较短的中国寓言故事01-01
中国古代鸟的寓言故事07-09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献鸠放生》09-29
盲人坠桥中国寓言故事12-14
害怕影子的人中国寓言故事08-22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凿壁偷光01-18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读后感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