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2024-10-10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8篇)

1.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篇一

2.8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8.1 企业全员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各部门、各岗位以及全体员工的安全工作职责。

2.8.2 安全会议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驾驶员安全会议(活动)原则上每周一次,每月不少于二次。遇有特殊情况或发生重特大事故应随时召开有关会议。2.8.3 安全事故分析会议制度

针对企业或外企业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及时召开分析会,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工作要求。2.8.4 安全生产公告制度

定期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违章情况进行公告。2.8.5 安全考核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和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岗位责任制,并进行日常管理和安全运营的全过程安全考核。

2.8.6 安全检查制度

根据企业安全考核要求和运输重要季节的需要,适时组织企业内部安全检查活动。2.8.7 奖惩激励制度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激励制度,对安全生产做出显著成绩的,应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因玩忽职守、违反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而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和企业效益蒙受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应予以惩处。2.8.8 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对安全事故严格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追究事故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2.8.9 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企业应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制定及长期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时间。2.8.10 行车日志制度

加强对车辆的运行管理,按班次填写行车日志。行车日志包括始发站、中途停靠站、终点站、停车时间、天气和道路状况,以及行车中发生的车辆故障、隐患、事故等内容。行车日志由驾驶员负责填写,企业专人负责管理。

2.8.11 驾驶员告诫制度

对驾驶员出车前要进行问询、告知,督促驾驶员做好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严禁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或带病上岗,并将有关道路状况及天气情况及时告知驾驶员,确保行车安全。2.8.12 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车辆技术档案、车辆保险档案、驾驶员档案、行车日志档案、事故档案等安全管理基础资料。2.9 营运车辆和营运驾驶员的管理 2.9.1 营运车辆的管理

2.9.1.1 企业营运车辆购置、使用、经营方式和结构调整,应综合考虑各环节的安全保证因素,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从事道路经营活动。2.9.1.2 营运客车,应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行驶纪录仪、GPS等运行状态监控设备。落实专职人员负责监控车辆行驶动态,及时分析处理行驶记录信息,对违章行为及时处罚并向上级报告。

2.9.1.3 营运车辆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等级,并保持技术状况良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安全设备齐全。

2.9.1.4 进站营运车辆必须严格遵守《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的相关规定,自觉接受检查。2.9.1.5 营运车辆按核定的载人数载运旅客,不得出现超员行为。2.9.1.6 企业应当制定程序,保证营运车辆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及企业制定的相关要求,进行维护和检测。

2.9.2 营运驾驶员的管理

2.9.2.1 营运驾驶员应当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营业性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2.9.2.2 企业要设立营运驾驶员聘用制用条件,审查驾驶员的资质,经企业有关部门组织学习、技能考试和安全意识考核合格并取得企业车辆驾驶资格后,签订聘用合同。对新聘用的驾驶员要确定试用期。驾驶员的聘用,需经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审核对被聘用的驾驶员安全经历和测试安全意识。2.9.2.3 企业应当对驾驶员的运行安全状况和驾驶适应性进行不间断的考核,并对违反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规范的行为记录在案。

2.9.2.4 企业应建立驾驶员调离和辞退机制,对经考核确认达不到安全要求的驾驶员,应调离或予以辞退。

2.9.2.5 企业应对驾驶员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其形式包括初次进入培训、定期培训和特殊情况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行车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等。

2.9.2.6 企业应安排适应营运线路要求数量的驾驶员。

2.9.2.7 企业应当建立驾驶员信息管理系统。2.10 行车记录设备

企业要根据车辆的运行线路、运输任务,对行驶记录设置行驶限制时速、疲劳驾驶时间。发现有严重违章经营车辆的驾驶人员(承包车主)或人为故意制造行驶记录仪故障、改动记录信息的要予以处理。2.10.1 汽车行驶记录仪管理

企业应配备信息管理员,负责行车记录仪信息采集、下载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车辆行驶予以跟踪监督,建立车辆行驶电了档案台账。2.10.2 汽车GPS卫星定位系统管理

2.10.2.11 使用GPS系统的车辆必须建立互联网车辆监控服务平台,24小时有专人监控。2.10.2.2 企业要对车辆GPS监控信息定期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11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自评)2.11.1 安全生产状况自评的指导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企业安全状况自评,使上级有关部门掌握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便于督促企业加强安全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自评工作中要做到尊重客观,实事求是,坚持标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统一领导,分级实施。2.11.2 安全生产状况自评结果的划分

按照《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自评)标准》,通过自评,将自评结果划分为**(得分90分以上)B级(得分80~89分)、C级(得分70~79分)、D级(得分70分以下)四个等级。D级为评估不合格,需要整改达到C级以上才能通过上级有关部门评估验收。

2.11.3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自评标准(附件一)

2.12 道路运输企业行车安全考核办法 2.12.1 行车事故的定义

车辆在行驶和停放过程中造成人、畜伤亡和财物损失的碰撞、翻车、坠车、刮擦、运行伤害、爆炸、失火等均称行车事故。2.12.2 行车事故的处理 2.12.2.1 行车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办妥保险委托手续,视情派员赶赴现场或委托当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协助办理。

2.12.2.2 在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6小时内按照事故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向经营者所属地的道路运管机构报告;接到特大事故后必须在2小时内按照事故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将所发生的事故情况分别向经营者所属地和事故发生地的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报告。事故现场处理结束后,应及时写出书面报告,报告提交时间不得超过7天。2.12.2.3 行车事故等级、责任、损失以公安交警部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处罚裁决书》及《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协议书》为准;不涉及公安交警部门管辖的行车事故,经有关部门认定为准;轻微、一般事故也可由企业行车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处理。重、特大事故责任认定后5天内将事故责任认定书或有关部门认定材料的复印件送当地运管部门。

2.12.2.4 行车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按“安全年资的扣除标准”和其他有关规定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并整理归档。重、特大行车事故还应提交综合性结案报告。2.12.2.5 企业应建立行车事故风险金和行车事故互助金制度,用于垫付事故处理的费用。

[发表时间:2011-9-26 1:11:45]

2.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篇二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PDCA循环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带动区域间的人员流动日益频繁, 公路客运量逐年增加, 客运车辆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 道路里程不断延伸和扩大, 道路交通状况愈趋复杂[1], 但是全社会交通安全观念、交通文明意识明显滞后, 车辆带病上路情况、不规范驾驶行为和道路交通陋习多, 超速、超员、路口违反交通信号和不按规定让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多发, 导致公路客运死亡人数巨大。近些年, 客运量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关系如图1所示, 安全行车的理念亟需强化。从人机工程学和事故致因理论的角度分析, 造成事故的表面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但是在物 (客运车辆) 的不安全状态和人 (驾驶人员) 的不安全行为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管理方面的原因, 管理缺陷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本质的原因[2]。于是, 笔者在分析目前我国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基础上, 提出预防、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对策和方法, 以供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考。

2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管理队伍不健全、素质不高、职责不清

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需要一些对客运工作熟悉或者专门从事客运管理工作的人才, 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的安全管理队伍。而目前,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要求较宽松, 安全管理人员很多是非专业人员,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 许多安全管理人员是由驾驶员兼任。另外, 有些公司不按经营规模配备足够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有的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清楚或者不能完全行使自身的职责与权限;这都导致企业运输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管理不足, 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2 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不足

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没有制定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 有些企业有教育培训计划, 但是落实措施不够, 计划停留在纸面, 作为应付上级安全检查之用, 没有真正地按照计划落实下去。目前,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训对象不全, 只重视驾驶员的岗前培训和再培训, 而忽视安全管理人员、机务人员的再培训。另外, 很多企业没有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度的变更、岗位的要求及时识别安全培训的需求, 对驾驶员、安全管理人员、机务人员等进行培训, 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估, 最终与绩效挂钩。很多企业欠缺转岗培训、“四新”培训。培训的不足一方面导致安全管理人员和机务人员无法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识别出企业存在的隐患, 将之及时告诉驾驶员并采取安全措施;另一方面, 导致一些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 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行为经常发生。

2.3 车辆技术管理不善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 车况的好坏、车辆的性能等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 均可成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1]。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流于形式, 仅仅按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到了定期检测和维护。在日常管理方面, 车辆发车前, 不能严格进行例检, 做到例检合格后发车;驾驶员不能严格落实对车辆的“一日三检”, 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车辆的安全隐患;同时没有加强临近报废车辆的技术管理的系列措施, 使车辆带病上路, 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3 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规模依法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合理的安全管理机构, 足额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在企业中形成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 有效地进行安全生产指挥和协调, 是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组织措施。企业应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对全员实行“一岗双责”, 企业各级人员应明确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 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和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确保安全生产。

(1) 严格规范安全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 加大从业资格审查, 对满足条件的安全管理人员予以录用。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合理分工, 互相衔接”的原则, 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要求, 形成包括全体人员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体系。

(2) 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每年至少一次。根据考核结果做出奖惩处理。

3.2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能够提高从业人员对安全的思想认识, 提高其安全管理与操作的判断、反应能力, 达到消除因人的失误引起的事故, 从而实现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目的。

(1)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 同时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管理人员及机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按规定及岗位需要, 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 实施分级管理, 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2) 企业要推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 做到安全宣传教育日常化。要及时分析和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方法、事故案例及安全警示教育, 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风险防范知识, 提高驾驶员安全风险辨析和防范能力。

3.3 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影响的结果, 所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对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1)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 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2)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车辆维护制度, 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制定车辆维护计划, 保证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维护。

(3) 客运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车辆日常安全检查、维护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和年度审验、检验制度, 特别对于临近报废车辆, 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制度, 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条件。

3.4 建立PDCA循环安全管理模式

PDCA循环把安全管理过程分解为P (策划) 、D (实施) 、C (检查) 、A (改进) 4个阶段, 依次进行, 周而复始, 形成安全管理的闭环, 实现安全管理绩效的持续改进。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运行, 只有通过PDCA循环, 实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持续改进, 才能逐步完善而达到先进的安全管理水平。PDCA循环如图2所示。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各个部门、车队, 都有一个PDCA循环, 一层一层的解决出现的问题, 而且大环套小环, 小环保大环, 推动循环前进。这里, 大环与小环的关系, 主要是通过安全管理指标连接起来, 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 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 推动上一级循环, 以至整个企业循环不停转动, 如图3所示。每通过一次PDCA循环, 都要进行总结, 提出新的安全目标, 再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PDCA每循环一次, 安全管理水平均提高一步。

建立PDCA循环安全管理模式, 将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演化为连续的动态循环过程, 能更好地实行安全生产闭环管理, 切实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安全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工作, 有效防控“人、机、环境、管理”四大不安全影响因素, 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 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4 总结

虽然我国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影响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较多, 但是只要企业保证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 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有效发挥GPS监控平台的监督作用;从加强人与车辆的安全管理出发,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使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再通过PDCA循环发现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安全管理问题, 把企业的安全管理不断向前推进, 就能大幅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志强, 赵艳萍.中国交通安全技术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 (8) :18-21.

[2]高洪涛, 刘凯, 李红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5, 4 (4) :47-50.

[3]孙国印, 栾龙发, 等.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 9 (2) :48-49.

[4]宋华明, 韩玉启.PDCA模式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2, (2) :10-12.

[5]张帅奇.PDCA循环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 2011, (35) :139-141.

[6]赵正宏, 肖曼霞, 等.PDCA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借鉴应用[J].安全, 2011, (4) :24-26.

[7]彭淮, 胡维喜, 蒋曙光.PDCA循环在煤矿安全管理上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 2006, (3) :39-40.

3.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篇三

【关键词】国有企业;道路运输;精细化管理

在现代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型向技术型迈进的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正以一种 “新常态”植入企业管理,是国有矿山道路运输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之路,也是国有矿山道路运输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单车台效、提升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国有矿山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现状

汽运分公司属于国有矿山道路运输企业,拥有山西省三级道路运输企业资质,主要承担中条山集团内部货物调运、客运通勤、大型吊装、危货运输、车辆维护等任务。近年来,汽运分公司创建了独特的精细化运输管理模式,赋予了企业管理新的“灵魂”,提升了企业生存与发展能力。

1.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创建五项成熟管理模式

经责考评模式涵盖生产调度等21个专项经责,考核量化到单车吨公里油耗,每一个灯泡的用电量,每月定期通报考核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使管理更“接地气”。生产管理模式形成了以生产调度为中心,以“三单合一”日清点、周闭合为主线,辅以车辆集中加油、GPS定位跟踪、车辆运行日报的透明管理模式,使得单车每天的拉运任务、燃油消耗、运行轨迹等清晰可见。党群工作模式以“5个3”为党群工作主线,坚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支部专项特色工作,形成了“一支部一品牌一创新”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环境建设模式引入6S管理,坚持每天小扫、每周大扫、月末综合治理的管理制度,与单位工资总额挂钩考核,确保了优雅、整洁、有序的卫生环境常态化,连续11年荣获省属企业文明单位标兵的称号。安全确认模式从司机岗前安全自我确认,到出场前门口的安全提示,再到运行途中GPS定位跟踪,返场后的车辆回场检验,做到了出厂必检、返厂必验,形成了一套闭路安全确认模式。

2.细化与量化相结合,严格四类物资消耗考核

燃油根据不同车型、不同作业环境、不同运行路况等,跟车上路、科学合理核定单车油耗,并采用油罐车集中加油的管理办法,根据单车当天作业量核定燃油数量。轮胎采用交旧领新的管理办法,按厂队、单车分别建立登记台账,注明新旧轮胎品牌、规格、型号、胎号、领取日期,通过核对轮胎号确定轮胎使用周期。同时对旧胎实行翻新,用于货运车辆,降低了运输成本。备件按照“管死不放活”的思路,加大交旧领新管理力度,避免了以领带耗的现象,狠抓了修旧利废,杜绝了成本浪费。润滑油引入分类回收激励机制,通过加大奖励比例,调动了基层单位参与的积极性,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3.收入与支出相结合,建立单车收支卡管理办法

汽车二队根据车型、使用年限、生产运输辛苦程度,核定计划产量、运输成本、工资基数,制定收入与支出、产量与利润相结合的经责考核制度,建立单车收支台账,每月根据工资基数与运矿趟数核定工资,每季根据单车成本费用节超情况兑现奖惩,极大地调动了司机的工作热情。客运队根据设备实际情况核定单车成本费用基数,按长途、短途核定公里补贴基数,利用GPS与抄表计程的管理核定工资,坚持长途运输和内部通勤班车拉运任务的轮流派班制度,建立单车收支和精神文明奖惩台账,争抢着出长途、跑公里的司机日益增多。汽车一队强化单车租赁承包管理,根据单车收支卡盈利情况,控制原材料发放,既避免形成单车欠费,又提升了管理水平。

二、国有矿山道路运输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汽运分公司内部运输精细化管理的运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具体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随着运行车辆设备、运输周转量、货运量的不断增多,给原有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目前的一台油罐车已经不能满足车辆集中加油的需求;新设备的投入和旧车辆的老化,原有的油耗指标已不切合实际。

2.管理还有不严不细的现象。比如,运输合同的签订、管理还不够规范;生产调度监控中心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里程利用率还不高;派车与检车存在脱节现象,生产与安全关系处理的不够好。

3.基层单位单车成本费用控制计划性不强,轮胎备件等物资消耗,突击性、突发性领取时有发生,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的准确性不高。

三、加强国有矿山道路运输企业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从汽运分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案例,可以看出:创建标准模版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点滴量化考核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点;细节求实求效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保证。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应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1.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运输管理效能

在原有GPS跟踪定位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北斗+GPS双模管理”;在油箱上加装“电子油耗监测仪”,加强车辆运行及燃油的跟踪考核,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2.引进现代“互联网+运输”的管理模式,实现传统运输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

适时组建物流配送组织机构,建立网络货源信息平台,将内部车辆设备以及货源公之于众,释放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实现道路货运向物流产业转型,提高企业盈利空间。

3.事无巨细抓管理,与时俱进提效益

4.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篇四

各位领导:我是泰安市天腾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谢 谢各位领导器重。2014年的第二季度,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在上级交通部门领导关心和指导下,健康有序地开展。二季度没有发生过交通安全责任事故。和其它防碍安全生的苗头,我公司全体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有关安全工作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原则,高度重视,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防止“三超一疲劳”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二季度的安全运输工作平稳过度。现就这三个月来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为进一步做好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我公司对安全管 理工作的领导,企业法人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由企业法人直接抓,办公室具体抓,各部门负责人具体分工组织实施,全面深入地开展了我公司的安全工作,形成了上有领导抓,下有人员管理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机构健全,各项安全制度措施齐全,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公司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

强了领导管理,分工明确,办公室全面负责我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公司安全管理小组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了安全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好了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日常管理,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配合上级领导做好了行业的和谐与稳定工作。

三、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行车安全 为确保2014年第二季度车辆安全出行,我公司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多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定了较全面的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和措施,1是将安全责任落实到车、人。2是对公司所有车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车辆技术状况检测,3是对驾驶员进行了考核,严把了驾驶员考核关。4是严格做好“三超一疲劳”的专项整治工作。5是加大了安全检查力度,6是落实了gps监控平台的值班制度,对车辆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对违规超速驾驶员进行电话及短信的警示。

四、加大安全宣传力度 预防为主,我们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安全第一 综合治理”。因此安全教育工作是“预防为主”的前提。公司组织人针对员工安全意识弱、自我保护意识弱的情况 员进行教育培训

求使其明白各项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及要强化其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责任心。

分析第三季度安全生产计划,7-9月天气状况比较恶劣,高温和暴雨、台风等强对流天气增多,是各类事故的高发期、易发期,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给安全行车带来隐患,给安全运输工作造成影响。公司要全面把握夏秋季天气特点,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工作的实际,狠抓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实,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为全面做好公司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关于夏季安全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公司安全生产的特点,切实抓好防高温、防疲劳、防台风、防碰撞、防洪水、防雷电等“六防”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公司第三季度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二、工作重点:

(一)结合公司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职责,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公司要根据夏秋季汛期特点,与加强交通“四化”管理、推进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相结合,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深化公司各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基层 基础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做好夏季汛期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公司要全面做好驾驶员的防高温、防疲

劳和防洪水,防超速、超员、等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借“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要对全部车辆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严禁“病”车上路营运,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能力;要加强车辆的技术管理,加强运输过程的管理,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确保车辆运行安全。坚决遏制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公司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增强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工作氛围。安全生产检查为主。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遇有恶劣天气情况,公司及时做好预防工作,积极组织安全检查,按照要求逐车检查、安全设备、车辆状况、证件、等,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克服了各种困难,稳定了运输生产安全。2014年第二季度我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在第三季度中我们也不能松懈,应更好的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狠抓各项措施,加大“三超一疲劳”违法驾驶行为的宣传及落实,努力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自查自纠,强化安全管理,稳定运输生产安全。

谢谢:篇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自检自查报告

郑州嘉骏运输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自检自纠总结 没有好的管理,就没有好的效益。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源头管理,切实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作为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把安全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做细,保证我公司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特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行车安全、车辆安全设施、综治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自检自查,现将自检自查情况逐一报告。

公司设有安全员负责公司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并不断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使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安全管理人员能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抓好安全管理,能够及时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公司有健全的各项安全制度,管理人员不但熟知和了解,更能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制度;公司有安全领导小组,并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指导、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到人、责任到人、制度到人。各岗位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并有完善的安全基础工作考核标准;有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及安全工作会议记录,严格的执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有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车辆gps监控中心保持24小时管理,落实到人,对不服从管理的车辆从重从严处理。

5.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篇五

一.选择题:

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适用于 A 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企业。

A.所有 B.国内 C.部分 D.国有

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 B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A.执行 B.坚持 C.按照 D.贯彻

3.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 D 交通运输、公安和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对其安全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A.落实 B.遵守 C.配合 D.接受

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分支机构应当依法 B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

A.建立 B.设置 C.组织 D.成立

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分支机构应当 C 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A.设立 B.落实 C.配备 D.配置

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 B 应当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及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A.分支机构 B.领导机构 C.管理机构 D.领导小组

7.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在道路客运行业 C 以上从业经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政策和法规,经相关部门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8.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且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 A 学时。

A.24 B.48 C.72 D.96 9.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例会应当有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应建档保存,保存期不少于 C 年。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不低于营业收入的 A 的比例提取、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A.0.5% B.0.7% C.1.0% D.1.2% 1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为营运车辆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为旅客投保 B。

A.意外伤害保险 B.承运人责任险 C.乘座险 D.三者险

1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安全生产的 C。

A.主要责任 B.全部责任 C.全面责任 D.监督责任

13、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及 C 的责任; A.主要 B.全部 C.监督 D、全面

14、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 A 管理责任。A、直接 B、间接 C、相应 D、监督

15.对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或 D 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驾驶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聘用其驾驶客运车辆。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6.客运驾驶人岗前理论培训不少于 A 学时,实际驾驶操作不少于30学时,并要提前熟悉和了解客运车辆性能和客运线路情况。

A.12学时 B.24学时 C.48学时 D.72学时 17.客运驾驶人应当每月接受不少于 B 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教育培训。A.1 B.2 C.3 D.4 18.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考核的有关资料应纳入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 C 年。

A.1 B.2 C.3 D.4 1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每 A 月查询一次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A.1 B.3 C.6 D.12 2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的周期不大于 B 个月。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结果应与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挂钩。

A.1 B.3 C.6 D.12 2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配备专业 C 管理人员。

A.车辆维修 B.车辆管理 C.车辆技术 D.12车辆档案

22.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制定 A 计划,保证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维护。

A.车辆维护 B.车辆大修 C.车辆小修 D.12车辆保养

23.企业应当在车厢内前部、中部、后部明显位置标示客运车辆车牌号码、核定载客人数和投诉举报座机、手机电话,方便旅客 D。

A.执行监督 B.投诉 C.举报 D.监督举报

2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在车辆报废期满前,将车辆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并及时办理车辆注销登记。车辆报废相关材料应至少保存 B 年。

A.3年 B.2年 C.5年 D.4年

2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动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对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要留存在案,其中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1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 B 年。

A.1年 B.3年 C.4年 D.5年

2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安排运输任务时应当严格要求客运驾驶人在 C 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2小时,但每月延长的总时间不超过36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A.12小时候 B.36小时候 C.24小时候 D.48小时

27.对于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路段,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应在夜间 D 安排营运客车在该路段运行。A.晚23时至早6时 B.晚20时至早7时

C.晚21时至早7时 D.晚22时至早6时

28.客运包车要凭包车客运标志牌,按照 C 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持包车票或包车合同运行,不得承运包车合同约定之外的旅客。驾乘人员要对旅客携带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A.规定 B.说定 C.约定 D.预定

2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关键岗位的特点,B 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监督员工严格执行,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

A.分开 B.分类 C.分别 D.分批

3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和完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设施和设备,定期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应予以记录并建档保存,保存期限应至少为 C 年。

A、5年 B、4年 C、3年 D、1年

3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内部评价机制,每年至少进行 B 次安全生产内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生产安全监督与检查、应急响应与救援、事故处理与统计报告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

A、3 B、1 C、2 D、4

二、判断题:

1.班线客车要严格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停靠站点上下旅客,不得随意站外上客或揽客,不得超员运输。驾乘人员要对途中上车的旅客进行危险品检查,行李堆放区和乘客区要隔离,不得在行李堆放区内载客。(√)

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可以挂靠经营,不得违法转租、转让客运车辆和线路牌。(×)正确答案:(不得)

3.客运驾驶人行车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开车前向旅客的安全告知、高速公路及特殊路段行车注意事项、恶劣天气下的行车注意事项、夜间行车注意事项、应急驾驶操作程序、进出客运站注意事项等。(√)

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和运输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完善安全生客运驾驶人等从业人员管理,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正确答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6、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完善、改造、维护安全运营设施和设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培训,进行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等各项工作的费用支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建立独立的台账。(√)

7、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全面的安全生产职。(×)正确答案:(相应)

8、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9车辆的日常维护由客运驾驶人或专门人员在每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执行。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应由具备资质条件的车辆维修企业执行。(√)

1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要求的客运车辆,不得继续从事客运经营(√)。

1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故意遮挡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驾驶人员,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严重的应调离相应岗位,直至辞退。(√)

1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运用动态监控手段做好营运车辆的组织调度,并及时发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通报、安全提示、预警信息。(√)

13、对于单程运行里程超过5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600公里)的客运车辆,企业应当配备两名以上客运驾驶人。(×)正确答案:正确答案:(400)

1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途经高速公路的营运客车乘客座椅安装符合标准的安全带。驾乘人员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发车前、行驶中要督促乘客系好安全带。(√)

15、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轮胎、制动、转向、灯光等安全部件检查要求和检查程序,安检不合格车辆返修及复检程序等。(√)

1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监控平台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要求,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规范和流程、违章信息统计、报送及处理要求及程序,监控信息保存要求和程序等。(√)

17、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乘务员安全服务操作规程,乘务员安全服务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乘务员值乘工作规范,值乘途中安全检查要求,车辆行驶中相关信息报送等。(√)

18、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倒查制度。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1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20、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年终考核结果,对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岗位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惩。对全年无事故、无交通违法记录、无旅客投诉的文明安全驾驶人予以表彰奖励。(√)

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关于印发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现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组织实施好《规范》,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具体体现,是深化道路客运隐患整治行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客观要求,对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地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综合治理,认真抓好《规范》的学习宣传、检查督导和贯彻落实工作。要强化宣传工作。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公安、安监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宣贯工作方案;针对企业规模、经营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分批宣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行业信息平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贯活动,使广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深入了解《规范》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强化督促指导。围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督促企业对照《规范》的内容和要求,逐条逐款进行落实和整改。对于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要加快研究解决;对于《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和推广。要强化联合检查。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辖区内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督导检查。对贯彻落实《规范》不到位的企业,要现场督 办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要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确保《规范》贯彻执行到位。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安全监管总局(章)

二○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 6 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企业。

第三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和运输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和客运驾驶人等从业人员管理,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

第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接受交通运输、公安和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对其安全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第二章 安全生产基础保障

第六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分支机构应当依法设置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配备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应当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及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拥有10辆以下营运客车的道路 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原则上按照每20辆车1人的标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最低不少于1人。

第七条 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在道路客运行业三年以上从业经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政策和法规,经相关部门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第八条 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且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第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例会,分析安全形势,安排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安全工作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至少每月召开一次。特别是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后,应及时召开安全分析通报会。

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例会应当有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应建档保存,保存期不少于3年。

第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或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按不低于营业收入的0.5%的比例提取、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完善、改造、维护安全运营设施和设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培训,进行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等各项工作的费用支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建立独立的台账。

第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为营运车辆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为旅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第十二条 鼓励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积极探索、完善安全统筹行业互助形式,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第三章 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并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明确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要求。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内容应当包括:

(一)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二)分管安全生产和运输经营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三)管理科室、分公司等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四)车队和车队队长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五)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

第十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与各分支机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定期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及奖惩情况。

第十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安全生产的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及监督的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十六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组织落实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二)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客运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落实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三)依法建立适应安全生产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四)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八)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九)定期组织分析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十)按相关规定报告道路旅客运输生产安全事故,严格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的有关工作;

(十一)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定期公布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工会、职工关于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第十七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负有下列职责:

(一)监督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决策;

(二)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客运驾驶人和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督促贯彻执行;

(三)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考核工作,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参与企业营运车辆的选型和客运驾驶人的招聘等安全运营工作;

(四)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组织实施或监督相关部门实施;

(五)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及其他安全问题应当督促相关部门立即处理,情况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活动,并立即上报。对相关管理部门抄告、通报的车辆和客运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六)组织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经验;

(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承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和分析工作;

(八)其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第四章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一节 客运驾驶人管理

第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聘用制度。依照劳动合同法,严格客运驾驶人录用条件,统一录用程序,对客运驾驶人进行面试,审核客运驾驶人安全行车经历和从业资格条件,积极实施驾驶适宜性检测,明确新录用客运驾驶人的试用期。客运驾驶人的录用应当经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审核,并录入企业动态监控平台(或监控端)。

对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驾驶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聘用其驾驶客运车辆。

第二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岗前培训制度。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行车知识、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职业道德、安全告知知识、应急处置知识、企业有关安全运营管理的规定等。客运驾驶人岗前理论培训不少于12学时,实际驾驶操作不少于30学时,并要提前熟悉和了解客运车辆性能和客运线路情况。

第二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定期对客运驾驶人开展法律法规、典型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技能训练、应急处置等教育培训。客运驾驶人应当每月接受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l小时的教育培训。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组织和督促本企业的 12 客运驾驶人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客运驾驶人参加教育和培训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在客运驾驶人接受教育与培训后,对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的效果进行考核。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考核的有关资料应纳入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的内容应包括:教育或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授课人、参加培训人员的签名、考核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签名、培训考试情况等。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每月查询一次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第二十二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客运驾驶人违法驾驶情况、交通事故情况、服务质量、安全运营情况、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参加教育与培训情况以及客运驾驶人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等。考核的周期不大于3个月。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结果应与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挂钩。

第二十三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客运驾驶人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包括客运驾驶人基本信息、客运驾驶人体检表、安全驾驶信息、诚信考核信息等情况。

第二十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调离和辞退制度。对交通违法记满分、诚信考核不合格以及从业资格证被吊销的客运驾驶人要及时调离或辞退。

第二十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告诫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对客运驾驶人出车前进行问询、告知,督促客运驾驶人做好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检查,防止客运驾驶人酒后、带病或者带不良情绪上岗。

第二十六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制度。关心客运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客运驾驶人进行体检,为客运驾驶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运输任务,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

第二节 车辆管理

第二十七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营运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第二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使用已达到报废标准、检测不合格、非法拼(改)装等不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

第二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拥有10辆以下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第三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营运车辆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实现车辆从购置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管理。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逐步建立车辆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营运车辆技术管理。第三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车辆维护制度,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制定车辆维护计划,保证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维护。

车辆的日常维护由客运驾驶人或专门人员在每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执行。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应由具备资质条件的车辆维修企业执行。

第三十二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定期检查车内安全带、安全锤、灭火器、故障车警告标志的配备是否齐全有效,确保安全出口通道畅通,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置有效,开启顺畅,并在车内明显位置标示客运车辆行驶区间和线路、经批准的停靠站点。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在车厢内前部、中部、后部明显位置标示客运车辆车牌号码、核定载客人数和投诉举报座机、手机电话,方便旅客监督举报。

第三十三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测和审验、检验制度,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制度,确保车辆符合安全技术条件。逾期未年审、年检或年审、年检不合格的车辆禁止上路行驶。

第三十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车辆改型与报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条件要求。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要求的客运车辆,不得继续从事客运经营。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在车辆报废期满前,将车辆交售给机动车回收企业,并及时办理车辆注销登记。车辆报废相关材料应至少保存2年。

第三十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客运车辆牌证统一管理,建立派车单制度。车辆发班前,企业应对车辆的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合格后,企 业签发派车单,由客运驾驶人领取派车单和车辆运营牌证。在营运中,客运驾驶人应如实填写派车单相关内容,营运客车完成运输任务后,企业及时收回派车单和运营牌证。

派车单的主要内容包括:由企业填写的车辆、客运驾驶人、线路基本信息,始发点(站),中途停靠点(站),终点(站),批准签发人。由客运驾驶人填写的旅客人数,运行距离和时间,途中休息时间,天气和道路状况,以及行车中发生的车辆故障、事故等。派车单应存档保存,时间不少于1年。

第三十六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自备或租用停车场所,对停放的营运车辆进行统一管理。

第三节 动态监控

第三十七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相关规定,为其营运客车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卧铺客车应安装符合标准且具有视频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接入符合标准的监控平台或监控端,并有效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

第三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账,规范卫星定位装置及监控平台的安装、管理、使用工作,履行监控主体责任。

第三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或聘请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动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对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要留存在案,其中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1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3年。第四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设置的道路通行最高车速限值以及车辆行驶道路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应路段的车辆行驶速度限速标准。对异常停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逆向行驶、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给予警告和纠正,并事后进行处理。

第四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确保卫星定位装置正常使用,保持车辆运行时在线。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故意遮挡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驾驶人员,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严重的应调离相应岗位,直至辞退。

第四十二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运用动态监控手段做好营运车辆的组织调度,并及时发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通报、安全提示、预警信息。

第四十三条 鼓励有条件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积极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动态监控工作。

第四节 运输组织

第四十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申请线路经营时应当进行实际线路考察,按照许可的要求投放营运车辆。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每一条客运线路的交通状况、限速情况、气候条件、沿线安全隐患路段情况等信息台帐,并提供给客运驾驶人。

第四十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安排运输任务时应当严格要求客运驾驶人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2小时,但每月延长的总时间不超过36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对于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600公里)的客运车辆,企业应当配备两名以上客运驾驶人。对于超长线路运行的客运车辆,企业要积极探索接驳运输的方式,创造条件,保证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对于长途卧铺客车,企业要合理安排班次,尽量减少夜间运行时间。

第四十六条 对于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路段,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应在夜间(晚22时至早6时)安排营运客车在该路段运行。

第四十七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规范运输经营行为。

班线客车要严格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停靠站点上下旅客,不得随意站外上客或揽客,不得超员运输。驾乘人员要对途中上车的旅客进行危险品检查,行李堆放区和乘客区要隔离,不得在行李堆放区内载客。

客运包车要凭包车客运标志牌,按照约定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持包车票或包车合同运行,不得承运包车合同约定之外的旅客。驾乘人员要对旅客携带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挂靠经营,不得违法转租、转让客运车辆和线路牌。

第四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途经高速公路的营运客车乘客座椅安装符合标准的安全带。驾乘人员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发车前、行驶中要督促乘客系好安全带。

第四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与汽车客运站签订进站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严格遵守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第五节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第五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关键岗位的特点,分类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监督员工严格执行,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

第五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制定客运驾驶人行车操作规程,客运驾驶人行车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开车前向旅客的安全告知、高速公路及特殊路段行车注意事项、恶劣天气下的行车注意事项、夜间行车注意事项、应急驾驶操作程序、进出客运站注意事项等。

第五十二条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轮胎、制动、转向、灯光等安全部件检查要求和检查程序,安检不合格车辆返修及复检程序等。

第五十三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监控平台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要求,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规范和流程、违章信息统计、报送及处理要求及程序,监控信息保存要求和程序等。

第五十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乘务员安全服务操作规程,乘务员安全服务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乘务员值乘工作规范,值乘途中安全检查要求,车辆行驶中相关信息报送等。

第五十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安全运营实际需求,制定其他相关安全运营操作规程。

第六节 其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五十六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制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资料的归档、查阅。

第五十七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安全运营的全过程考核,定期通报奖惩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做出奖惩处理。

第五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于在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行车安全事故,客运驾驶人应及时向事发地的公安部门以及所属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报告,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规定时间、程序、内容向事故发生地和企业所属地县级以上的安监、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总结事故特点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

第五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倒查制度。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制度。健全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制定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第六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制度。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操作技能,提高员工安全生产能力。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和完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设施和设备,定期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应予以记录并建档保存,保存期限应至少为3年。

第六十二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社会监督机制,规范道路客运旅客安全告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完善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乘客、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对接到的举报和投诉,企业应当及时予以调查和处理。

第六十三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还应当建立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需要的其他制度。

第五章 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第六十四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自身管理规定,对营运车辆、客运驾驶人、运输线路、运营过程等安全生产各要素和环节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六十五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第六十六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登记和治理,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一般安全隐患,由运输企业立即组织整改;对于不能立即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运输企业应组织制定安全隐患治理方案,依据方案及时进行整改;对于自身不能解决的重大安全隐患,运输企业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整改。

第六十七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档案,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隐患排查治理日期;隐患排查的具体部位或场所;发现事故隐患的数量、类别和具体情况;事故隐患治理意见;参加隐患排查治理的人员及其签字;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复查情况、复查时间、复查人员及其签字。

第六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隐患形成的原因、特点及规律,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第六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七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进行的安全隐患监督检查,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六章 目标考核

第七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根据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目标应至少包括道路交通责 22 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万车公里事故起数、万车公里伤亡人数等指标。

第七十二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制度。针对目标,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绩效考核,通报考核结果。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年终考核结果,对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岗位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惩。对全年无事故、无交通违法记录、无旅客投诉的文明安全驾驶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七十三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内部评价机制,每年至少进行1次安全生产内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生产安全监督与检查、应急响应与救援、事故处理与统计报告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定期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和安全生产内部评价结果及时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内容和方法,修订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七章 附 则

6.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篇六

一.选择题

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适用于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企业。

A.所有B.国内C.部分D.国有

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A.执行B.坚持C.按照D.贯彻

3.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交通运输、公安和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对其安全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A.落实B.遵守C.配合D.接受

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分支机构应当依法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

A.建立B.设置C.组织D.成立

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及分支机构应当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A.设立B.落实C.配备D.配置

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应当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运输经营、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从业人员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及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A.分支机构B.领导机构C.管理机构D.领导小组

7.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在道路客运行业以上从业经历,掌握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相关政策和法规,经相关部门统一培训且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

8.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且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学时。

A.24B.48C.72D.96

9.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例会应当有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应建档保存,保存期不少于年。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

1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不低于营业收入的的比例提取、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A.0.5%B.0.7%C.1.0%D.1.2%

1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为营运车辆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为旅客投保。

A.意外伤害保险B.承运人责任险C.乘座险D.三者险

1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安全生产的。

A.主要责任B.全部责任C.全面责任D.监督责任

13、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及的责任;

A.主要B.全部C.监督D、全面

14、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

A、直接B、间接C、相应D、监督

15.对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或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驾驶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聘用其驾驶客运车辆。

A.1个月B.3个月C.6个月D.12个月

16.客运驾驶人岗前理论培训不少于学时,实际驾驶操作不少于30学时,并要提前熟悉和了解客运车辆性能和客运线路情况。

A.12学时B.24学时C.48学时D.72学时

17.客运驾驶人应当每月接受不少于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教育培训。

A.1B.2C.3D.4

18.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考核的有关资料应纳入客运驾驶人教育与培训档案,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年。

A.1B.2C.3D.4

1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每月查询一次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

A.1B.3C.6D.12

2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考核的周期不大于个月。客运驾驶人从业行为定期考核的结果应与企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挂钩。

A.1B.3C.6D.12

2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A.车辆维修B.车辆管理C.车辆技术D.12车辆档案

22.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制定计划,保证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维护。

A.车辆维护B.车辆大修C.车辆小修D.12车辆保养

23.企业应当在车厢内前部、中部、后部明显位置标示客运车辆车牌号码、核定载客人数和投诉举报座机、手机电话,方便旅客。

A.执行监督B.投诉C.举报D.监督举报

2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在车辆报废期满前,将车辆交售给机动车

回收企业,并及时办理车辆注销登记。车辆报废相关材料应至少保存年。

A.3年B.2年C.5年D.4年

2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动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对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要留存在案,其中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1个月,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年。

A.1年B.3年C.4年D.5年

2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在安排运输任务时应当严格要求客运驾驶人在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2小时,但每月延长的总时间不超过36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

A.12小时候B.36小时候C.24小时候D.48小时

27.对于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要求的路段,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应在夜间安排营运客车在该路段运行。

A.晚23时至早6时B.晚20时至早7时

C.晚21时至早7时D.晚22时至早6时

28.客运包车要凭包车客运标志牌,按照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持包车票或包车合同运行,不得承运包车合同约定之外的旅客。驾乘人员要对旅客携带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A.规定B.说定C.约定D.预定

2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关键岗位的特点,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监督员工严格执行,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

A.分开B.分类C.分别D.分批

3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配备和完善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设施和设备,定期更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应予以记录并建档保存,保存期限应至少为年。

A、5年B、4年C、3年D、1年

3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内部评价机制,每年至少进行次安全生产内部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生产安全监督与检查、应急响应与救援、事故处理与统计报告等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及有效性。

A、3B、1C、2D、4二、判断题

1.班线客车要严格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停靠站点上下旅客,不得随意站外上客或揽客,不得超员运输。驾乘人员要对途中上车的旅客进行危险品检查,行李堆放区和乘客区要隔离,不得在行李堆放区内载客。()

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可以挂靠经营,不得违法转租、转让客运车辆和线路牌。()

3.客运驾驶人行车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技术状况检查、开车前向旅客的安全告知、高速公路及特殊路段行车注意事项、恶劣天气下的行车注意事项、夜间行车注意事项、应急驾驶操作程序、进出客运站注意事项等。()

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和运输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完善安全生客运驾驶人等从业人员管理,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

6、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完善、改造、维护安全运营设施和设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人员安全防护用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安全培训,进行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等各项工作的费用支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建立独立的台账。()

7、企业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全面的安全生产职。

()

8、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9车辆的日常维护由客运驾驶人或专门人员在每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执行。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应由具备资质条件的车辆维修企业执行。()

1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者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要求的客运车辆,不得继续从事客运经营()。

1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故意遮挡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破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驾驶人员,以及不严格监控车辆行驶动态的值守人员给予处罚,严重的应调离相应岗位,直至辞退。()

1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运用动态监控手段做好营运车辆的组织调度,并及时发送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通报、安全提示、预警信息。()

13、对于单程运行里程超过5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600公里)的客运车辆,企业应当配备两名以上客运驾驶人。()

1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对途经高速公路的营运客车乘客座椅安装符合标准的安全带。驾乘人员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发车前、行驶中要督促

乘客系好安全带。()

15、道路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轮胎、制动、转向、灯光等安全部件检查要求和检查程序,安检不合格车辆返修及复检程序等。()

16、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制定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车辆动态监控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监控平台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要求,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规范和流程、违章信息统计、报送及处理要求及程序,监控信息保存要求和程序等。()

17、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乘务员安全服务操作规程,乘务员安全服务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乘务员值乘工作规范,值乘途中安全检查要求,车辆行驶中相关信息报送等。()

18、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倒查制度。按照“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19、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20、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年终考核结果,对安全生产相关部门、岗位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惩。对全年无事故、无交通违法记录、无旅客投诉的文明安全驾驶人予以表彰奖励。()

一.选择题 1.A 2.B3.D4.B5.C6.B7.C8.A9.C10.A11.B。12.C13、C14、A15.D16.A17.B18.C19.A20.B21.C22.A23.D24.B25.B26.C27.D28.C29.B 30.C

31、B

二、判断题

1.(√)2.(×)3.(√)

4、(√)

5、(×)

6、(√)

7、(11、(√)

12、(15、(√)

16、(19、(√)20、()

8、(√)9(√)

10、(√)

13、(×)

14、(√ √)

7.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篇七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形式,车辆技术管理,改进策略

车辆技术状况完善的关键途径就是保证车型的优良结构性能, 这是道路运输管理的首要任务, 现实情况作用下, 企业主体采购车辆过程中大部分按照自身喜好和近期阶段利益条件进行自行选取, 企业只是跟随其后进行档案记录, 造成运输管理职能的长期弱化现象。现下大多数运输企业机务管理组织机构基本都不健全, 甚至存在将机务处与安全处融合使用的行为, 分管技术人员也因为长期身兼数职而无所适从。总之, 这些企业主体普遍侧重于销售渠道疏通表现而忽视技术制备效能的发挥, 这些反面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运输管理企业的职能潜力。

1 车辆技术管理的现状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规模调整, 创新内容得到不断发掘, 整个汽车制造水平也同时上升到另一个等级行列。汽车生产厂家因为在工艺技巧和应用材料上做出合理革新改造, 并借助计算机控制系统落实自动化校验策略, 令机电一体化格局成为当下车辆技术发展的必要延展方向, 进而全面提升车辆控制技术性能优势, 并稳定故障危机中的自检应对效率。当然, 除了车辆自身素质标准得到提升之外, 国家还适当加大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车辆运行状况反面效应可以说是在逐渐缓和。在整个大环境背景下, 车辆结构部件使用寿命延长, 并且损坏现象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 维修工序基本减少, 只要到期后报废处理即可。但经过后期实践调查发现, 经营者对技术管理职能的重要地位始终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

首先, 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尽管明显增多, 但是集中控制效果不太理想, 中心市场竞争趋势更加杂乱无章, 此外不够严格的行业管理也令汽车维修市场地位效应严重丧失, 部分企业管理部门往往只对经营主体的错误表现做出电话警告, 其约束力十分有限。其次, 运输企业部分修理厂间因为年久失修急需得到修缮改造, 检测设备和维修设备数量已经严重不足, 实际人员劳动积极性和现实效率大幅下降, 必须获取适时更新调整。

2 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必要措施分析

2.1 明确规范管理职责内容, 健全机务控制体系

将车辆管理技术职责清晰规划, 建立完整的监督部门, 利用技术管理阶段考核体制在经济责任项目中的支持地位落实规模改造职责。目前, 道路运输企业使用的客货运输车辆种类丰富, 同时管理难度也上升不少, 有关后期维修难度也理所当然地扩张起来, 汽车配件的储备种类繁多, 资金数量积压状态严峻。所以, 车辆技术管理首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稳定车型, 促进质量改革。具体就是选取环保节能并且性价比成果较好的车辆结构, 另外在发动机、变速器主体部件上做到模式统一、互换性能良好, 方便维修指标, 再就是利用集体团购模式争取价格上的优惠, 将购车成本规模尽量降到最低。

2.2 加强维修站基础建设水平

道路运输企业要全面加强汽车维修站基础建设优势, 适当进行职能辅助, 对过往老旧样式的厂房进行升级改造, 场地路面要切实硬化调理, 结合现实需要实现维修场地规模扩大处理, 补充硬件档次规格, 涉及一些面临淘汰更新的设备, 按照标准配备维修体系进行制备条件改造, 争取利用各个渠道灌输良性工作效率信息, 确保维修质量的稳定。为保证这类车辆能够如期处理, 必要时可采取强制性措施, 包括每月提前收取具体费用数额, 确保企业单位车辆结构始终维持在标准的状况下运行。

2.3 切实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道路运输行业的竞争活动最终较量的是人才格局, 针对目前维修技术人员组织的状况, 必须结合一系列措施进行大规模的人员素质整改。提升聘用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门槛, 对一些行业认识不足的人员予以资格否定处理, 对于知识性结构相对完整的人员则配合良好的待遇条件和展示平台加以经验补充。首先选派员工到特定汽车生产部门进行学习, 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对最新车型的认知了解;其次选派员工到大专院校进修更加系统化的技术内容, 之后按照本单位管理要求实现技术共享和缺陷攻关, 积极推广创新技术项目和标准设备规范体系。

3 结语

交通运输行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先行校验机关, 对其实现系统改造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同步改造步伐, 同时加强内部技术整合潜力, 不断推出质量稳定、技术多样的产品样式, 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汽车制造业和运输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满足阶段经济调控指标的应对原则和现实存在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再加.车辆技术管理对综合成本的影响[J].交通企业管理, 2009, 13 (01) :141-144.

[2]张成.道路运输企业资产重组的探索与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 2010, 22 (05) :65-67.

8.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篇八

摘要:我国铁路运输企业自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全面预算管理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良性发展和财物安全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当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铁路运输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在预算执行方面许多的指标不科学,加上预算编制的本身,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可操作性差,从而导致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消极应付,全面预算的执行不力,没有达到优化企业整体资源配置,促进盘活存量资产、配置好增量资产的目的,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管理体制上的部门负责制影响预算“合力”。目前,铁路企业基本是部门负责制,不但业务系统是垂直指挥,计划、财会、劳资等综合部门也基本上是垂直指挥。因此,目前实施的各项预算的编制均要跨部门进行协商。特别是在各项预算之间的衔接和平衡上,部门间协调起来非常困难,难以形成企业的综合实力。另外,由于预算管理只注重费用的控制和节约,轻视对其他资产和企业经营行为的控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较大,这些都直接影响预算的“合力”,导致企业最终整体发展受到制约。

(三)预算管理制度尚不完善。预算管理实际是对有限生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控制和考核的机制,是沟通生产与财务、管理与经营之间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完善的预算管理应当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而从目前铁路预算管理体制看,仍然停留在单纯以“预算总额、管理权限”来分劈预算的层面。铁路运输毕竟是事关安全的一项复杂联动过程,运输经营形势瞬息万变,这就要求预算管理既能做到“刚性约束”,又能随生产进行“灵活调整”,但从目前预算的执行情况看,这一机制尚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为生产经营直接管理者的铁路局,在预算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在不断弱化。近几年,随着铁路建设大规模的扩张,铁路局的事权在不断加大,而财权却在不断上移,从而逐渐形成了权责不对等、财权不断向上集中和预算约束力弱化等治理结构问题。

(四)管理制度和企业目标不统一。管理制度与企业目标一致可以保证企业的制度的高效运行,但是很多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目标并不统一。如测算、控制、考核这些手段,在制度上都存在,但考核上却以部门为主,在奋斗目标、考核口径,要求标准上都有不协调因素,制度与控制不协调。铁路运输企业战略目标不清晰,上级管理部门只确定了目标,没有按照规则和规律提出具体的要求,上级管理部门的意志与部门单位的思想不统一。目前铁路运输企业预算权利过于集中,基层单位没有主动权。所以难免产生避重就轻的行为,预算基础不合理,预算也没有约束力。

(五)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往往是影响企业预算目标无法很好实现的重要原因。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许多铁路运输企业和站段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他们执行奖惩时,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对活动绩效的影响,故意回避主观方面的原因,考核方则常常掺杂太重的个人情感去评价被考核方,使考核过程在“有色眼镜”下进行;或者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有些单位甚至不考核。

二、解决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铁路运输企业应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的宜传力度,让员工了解铁路面临的形势,了解铁路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要求,解决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问题,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到全员参与。促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能在全面预算的框架中有效运行。注重全员参与,树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意识,形成“全面预算人人有责,增产达标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各单位应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并组织召开专题调研,各部门共同出谋划策,整章建制。经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和引导,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发生变化,改变过去只有领导、财务人员、科目负责人管理预算而出现管理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了成本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它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组、每一个职工。

(二)提高预算的准确度避免严重失真。预算是企业对未来行为的一种预测,在预算确定中不确定因素对未来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在实际执行中与预计指标产生的差异,一般可通过调整预算来解决, 但如果差异很大,或者调整预算下达过迟,将严重影响预算的控制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仅靠改进方法和提高认识的一般层面来改善,而必须从深层次加以解决。 具体来说,一要靠現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现代企业制度解决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受益、决策、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问题。 优化治理结构就是要建立一套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制度,从根本解决人为抬高或压低预算问题。 二要靠先进科学的信息系统。 预算管理的高精度客观上要求要有强大的信息支持。 这种信息支持已大大超出常规会计信息的范畴。 不仅要求财务信息,而且要求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求反馈信息,而且要求前瞻信息;不仅要求内部信息,而且要求外部信息。 并且依靠一套规范的、制度化的信息保障体系来保障预算编制的质量。

(三)预算编制应以财务预算为中心。从预算实施的角度讲,财务预算应突出资金预算地位,资金预算的编制应具有动态性和滚动性,能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资金预算的编制不仅仅是现金流量表预算编制,而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详细制定一个长中短期相结合的资金使用与调节计划,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在编制预算时,还要通过资源整合,使各项资源配置合理,各生产要素结构优化,以便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和运输潜力;同时要协调、衔接各系统间、各项业务间、各项预算指标间的关系,着重处理好预算的综合平衡。

(四)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编制全面预算仅仅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开始,体现事前管理的职能。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和作用的是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要排除一切困难,使各项预算朝预算目标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对运输总支出要进行严格的控制,要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及时提出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时解决预算存在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方法与手段的特点是: 财务控制与生产技术控制相结合,工资、成本、资金流向控制与业务量、实物量目标控制相结合,经济手段与行政、技术、生产手段相结合。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需要将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理念贯穿于企业现有管理制度中,研究制定适应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深化管理层次,拓展管理范围,健全管理手段,细化管理措施。

(五)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至关重要,信息化已经是当今预算管理的主要趋势,所以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大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推行地方铁路ERP建设,将财务、物资、资产、运营等环节纳入信息化、电子化网络。通过对电子化网络的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将各运输单位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让管理人员在各自的职责平台上能清晰地知道工作的整个过程安排。这一系列措施不但减轻了工作人员负担,也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成立二级成本核算中心、营销中心,对各单位所有成本列支项目予以重新认定,对运输生产形势有一个比较可靠的把握,保证预算制定依据的科学性。

铁路运输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重视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不断优化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之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铁路运输生产。

参考文献:

[1]廖桂德.浅谈铁路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现代商业.2009(15).

[2]昌鸿燕.谈铁路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2).

上一篇:外资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下一篇: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