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14篇)
1.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篇一
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考试结果
总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优秀率 及格率
62 64.1% 100%
原因分析
从答卷看,学生对于数数、数的组成、、序数、钟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
填空题错的多的原因在于填大小符号和填加减号混在一起,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看清就做。
小动物爬格子的题目有些学生左右分的欠明确造成数错格子,另外就是说说米老鼠的走的路线学生表达不清容易出错。学生对于多少的意义理解起来容易。原因可能是生活中对于多少的比较常见。
对于有关人民币的应用学生缺少生活和活动的支撑错误较多。
思考改进措施
1、教育学生做题前先要把题目看完整,明了题目意思后再动笔解题。
2、教给学生一些做题的方法。
3、今后还必须一如既往地做好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良好计算习惯。
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加强实物、模型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解决分类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题意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多联系学生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并用浅显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
2.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篇二
Ⅰ.单词辨音(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A、B、C、D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1. oceanA. pleasantB. pleasureC. pressureD. professor
2. existA. excellentB. example
C. expression D. explain
3. courageA. shoulderB. pronounce
C. southernD. anxious
4. thusA. arothmeticB. thread
C. mathematicsD. mouths
5. magazineA. seizeB. realC. medicine D. build
Ⅱ.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I’d appreciate ____ if you could lend me a hand with my homework.
A. soB. itC. thatD. you
2. Mary is a top student in the class. You cannot speak ____ highly of
her.
A. veryB. wellC. muchD. too
3. ——Would you care for tea or coffee?
——Neither, ____. I’ve just had some tea.
A. thank youB. of course, please
C. yesD. no, please
4. His father ____ a soldier in World War Ⅱ, didn’t he?
A. wasB. would beC. must beD. used to be
5. He made a mistake, but then he corrected the situation ____ it got
worse.
A. untilB. whenC. beforeD. as
6. He is such a great scientist ____ all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show
respect for.
A. thatB. asC. soD. who
7. I hate ____ when someone calls me up in the middle of night.
A. oneB. thatC. itD. which
8. ____ either of your parents come to see you in the last two weeks?
A. HasB. HaveC. HadD. Will
9. You can’t imagine that rats eat 40 to 50 times ____.
A. in weightB. by weightC. of weightD. their weight
10. Jane had a high fever. Tom felt ____ his duty to look after her.
A. thatB. itC. thisD. /
11. The kidnapper threatened ____ his only son if Tom didn’t manage to
send him one million dollars in a week.
A. to killB. killing
C. and killedD. to have killed
12. It was midnight ____ I finished ____ the book.
A. when, to readB. that, reading
C. at which, readingD. when, reading
13. We reached the seaside at 6, ____ the sun began to set.
A. whereB. whenC. tillD. from which
14.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____ from school for nothing has made him mad.
A. His son is absentB. His son being absent
C. His son’s being absentD. His son’s being absence
15. The boy was caught ____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and he was later
punished for doing so.
A. cheatB. cheatedC. cheatingD. to cheat
Ⅲ.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Mr. Gray travelled a lot on business. He sold machines of different kinds to farmers.
He had a big car, and usually __1__ driving it long distances, but he was quite satisfied to go by __2__ sometimes too, especially when the __3__ was bad.He was a little afraid of driving in rain or snow, and it was __4__ tiring to sit comfortably in a train and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without being worried about how __5__ was going to get to the next place.
One of Mr. Gray’s problems was often __6__ to stay when he reached some small place in the country. He did not __7__ great comfort and wonderful food, but he found it annoying(使恼火) when he was given a cold room, and there was no hot water or food after a long and __8__ day.
Late __9__ winter evening, Mr. Gray arrived at a small railway station. The __10__ by train that day had not been at all interesting, and Mr. Gray was cold and tired and __11__. He was looking forward to a simple __12__ satisfying meal by a brightly burning fire. And then a hot bath and comfortable bed.
__13__ he was walking to the taxi rank, he said to a local man who was also __14__ there. “As this is my first visit to this __15__ of the country and I was in too much of a hurry to __16__ about hotels before I left home, I would very much like to know __17__ you have here.”
The local man answered, “We have __18__.”
“And which would you __19__ me to go to?” Mr. Gray asked him.
The local man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then answered, “Well, it’s like this: Whichever one you go to, you’ll be __20__ you didn’t go to the other.”
1. A. consideredB. practisedC. imaginedD. enjoyed
2. A. trainB. carC. himselfD. plane
3. A. businessB. conditionC. roadD. weather
4. A. leastB. mostC. lessD. more
5. A. ifB. oneC. thatD. she
6. A. whereB. howC. whatD. when
7. A. knowB. needC. expectD. like
8. A. comfortableB. tiringC. niceD. special
9. A. thatB. oneC. theD. a
10. A. journeyB. experienceC. travelD. distance
11. A. unhappyB. sleepyC. angryD. hungry
12. A. butB. andC. orD. however
13. A. UntilB. AfterC. BeforeD. While
14. A. walkingB. looking onC. waitingD. visiting
15. A. townB. stationC. landD. part
16. A. talkB. thinkC. moveD. find out
17. A. whatB. which oneC. how manyD. how
18. A. threeB. oneC. noneD. two
19. A. wantB. allowC. adviseD. expect
20.A. sorryB. satisfiedC. amusedD. comfortable
Ⅳ.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A good teacher is many things to many people. In my own experience, the people I respect the most and think about the most are the teachers who demanded(要求) the most discipline(纪律) from their students.
I miss one teacher in particular that I had in high school. I think she was a good teacher because she was a very strict person. I remember very vividly (清晰地) a sign over her classroom door. It was a simple sign that said, “Laboratory—in this room the first five letters of the word was emphasized(强调), not the last seven.” In other words, I guess, labor for her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oratory, which means making speeches.
She prepared her work very carefully and demanded us to do the same. We got lots of homework from her. Once she had broken her arm, and everybody in the class thought that maybe the homework load would be reduced, but it continued just the same. She checked our work by stamping her name at the bottom of the papers to show that she had read them.
I think sometimes teachers who demand the most are liked the least. But as time goes by, this discipline really seems to benefit(有益于) the student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onsidered a good teacher by the writer?
____.
A. A patient teacherB. An honest teacher
3.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篇三
一、口算。(16分)
56+30= 100-54= 89-72= 35-17=50-30= 6+52= 55+3= 58-9=
25-19= 35+20= 67-34= 77+23=
90-9= 4+65= 85-7= 33-26=
二、我会做。(25分)
1、3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 ),10个十组成的数是( )。
2、56的十位上是( ),表示( )个( );个位上是( ),表示( )个( )。
3、比59多1的数是( ),比80少1的数是( )。
4、填上“m” 或“cm” 。
铅笔长约17____ 楼房高9____ 橡皮擦厚2____
5、1元用了8角还剩( )角;5元9角加上7元8角一共是( )元( )角。
6、22 25 ____ ____ 34____ ____ ____
□△ □△△ ____ ____ ____ ____
三、比较大小。(11分)
1、在○里填上“>”、“<”或“=”,在□里填上数字。(9%)
79+19○75+9 43-20○20+3 51+9○91-15
50角○5元 9角9分○1元 98厘米○1米
59+□=78 □-45=20 □+34>43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
37 54 19 8 100 59 76 67 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算。(18分)
45+38= 36-17= 68-29=
100-47-28= 78-39+26= 29+35+14=
五、我来画一画,涂一涂。(10分)
1、 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涂一涂。
六、生活中的数学。(20分)
1、请你猜一猜,认为对的画“○”。
小明有连环画34本,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得多,故事书有多少本?
25 40 68
2、走,购物去。
25元 15元 3元 18元
① 买一块泡泡糖和一个文具盒要花多少钱列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买哪二样东西最少钱? 列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买一个文具盒、一本练习本和一盒巧克力多少钱?列式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篇四
一、试题分析
这套一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青岛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本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 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 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卷面看分这样几部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计算、填空、连线、找规律、比较、看图列式计算、统计、解决问题等。
2、趣味性强,贴近生活
《标准》认为数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本卷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知识,设计的情景、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1)看图写数(2)按规律填数(3)找规律画图形(4)比较大小、高矮(6)看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3.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比如给图形找规律接着画下去,从可爱形象的实物图中比较树的影子的长短、动物的高矮,在有趣的实物图画中列式来解决问题。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4.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观察了图形的规律接着画下去,画统计图。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
5、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
每一道题的题目都有对学生的提示:如连线: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比较:(1)哪棵树的影子长?在它下面画 “ ”等。
二、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考试,我校参加考试人数:
人。平均成绩都达到
分左右,及格率
%,优秀率:
%
现将试卷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填空题 其中包括了10个小题,考查了数的认识、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数。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掌握较牢,能准确理解题意,说明老师加强了在实际中的 训练,故答题情况很好,正确率几乎是100%。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2题:6比()少3。做错的学生较多,原因是少数学生对这种句式较陌生,不理解、不知如何去想、去算,也说明平时教学中这类题做得少。第3题:15后面的一个数是()。做错的学生把“后面”一词理解为“比15小”,导至做错。
(二)、连线题 学生计算能力强,该题正确率为100%。
(三)、如下图所示。先圈出10个,然后在图的下面写出一共有多少个。此题正确率为100%。
(四)、画图:按照前面的规律,接着画出两个图形。该题正确率为100%。
(五)、比较题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1、2题学生都做对了。第3题,在○里填上“>”、“<”或“=”。涉及的是算式与数字之间大小的比较,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都会先算出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数与数之间大小的比较,这样就降低了题目的难度。绝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正确率高。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3题少个别学生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练习。
(六)、直接写得数
直接写得数的题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失分特别少。该题正确率为几乎为100%。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学生对计算方法都掌握得很好,计算的能力也好,正确率高。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做错的同学有个别,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步的得数记不准确,就进行了第二步计算,老师一再强调要把第一步的得数写出来,可大部分学生没按老师要求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粗心。
(七)、看图列式计算。
图画印刷得十分清晰,学生把理解准确到位,全部做对。
(八)、解决问题。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本题包含4个小题,分别是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大多数学生比较细心,对于训练较多的学生不存在难度,因此本题出错的较少。正确率达98%。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有少数同学做错第4题的第(2)小题:送给幼儿园8架,还剩几架?列式要用到第(1)小题的得数。做错原因是这些学生没能准确理解把“多少飞机数”送给幼儿园,也就是不知道是要把东东两天共做的15架飞机送给幼儿园。这些学生思考能力较差。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
数学“双基”的教学始终是数学的主体,也是各级各类考试考查的主体。教学中对“双基”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活用”的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
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5.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五
一、试题分析
我认为这份试卷有这样几个主要特点:
(一)知识面广
这份试卷涵盖了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绝大部分内容,如位置、100以内的加减法、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统计等,能全面地考察学生对各章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重、难点突出
这份试卷编写新颖,训练形式多样,题目难度阶梯性强,信息量大,注重了对学生素质的考察。在本册数学课本中,100以内的加减法是重点,认识时间和认识人民币是难点,在这份试卷中都有所突出。
(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这份试卷中又有图又有题,学生边看图边做题,学习的兴趣能被很好地激发出来,从而使思维也活跃起来。
二、卷面分析
(一)成绩统计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39人,100分3人,99分2人,98-96分12人,95-90分14人,89-80分7人,不及格1人。及格人数38人,及格率97.43%,优秀人数33人,优秀率87.17%,最高分100分,最低分34分,平均分92。
(二)试卷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大题口算题共16分,有7位学生共丢14分。有3人是粗心把减法看成加法而导致计算错误,有4人是对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另有一名学困生只得了5分,说明100以内的加减法几乎不会。
第二大题填空题共36分,包含14小题。第1、2、3、小题大部分学生能做全对,只有个别学生把第一题中的再加上几个十是一百误以为是(十)个十是一百,第二题中把4元8角写成大于5元;第四题错误较多有10人,学生不知道前面的学生是跟芳芳在同一组的而不在同一行;第5、6、7、8、小题有少部分学生出错,但扣分不多,有9人各扣了1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人民币的转换盒按要求写数掌握的较好;第9小题时间的问题错误较多,有12人分别出错,可以看出学生对时间计算的题掌握不好,这也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第10、11、12、小题大部分学生都是全对的,只有个别不细心的人错误,全班只有5人次各扣了0.5分;第13小题认识钟面的连线和第14小题数小正方体的个数由于平时练习较多,学生都以熟练掌握了方法,除一名学困生外,只有一人扣了1分。整个第二大题本班学生做的情况较好,全对的有12人,最多的也只扣了7分,均分达到了34分。
第三大题选择题共12分,学生在这一大题中失分较多,普遍的扣2分或4分,甚至还有6分的。主要错误在第2小题从58数到63,学生没有理解题意不知道“到”的意思,很多人要么从59开始数,要么数58和63之间的数;还有第4小题学生对时间段没的概念,不知道时、分、秒是多少,导致上学用20()就乱选了,另外我认为这一题超出本册教材的范围了。
第四大题列式计算题共6分,学生对这类做题的解题方法都掌握得很好,计算的正确率也高,因此失分的少。不过还存在3人答案计算错误,3人不会列式,他们都是学困生。
第五大题是统计图的知识共7分,由于一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较简单,再加平时这类题型的练习又多,学生都能掌握它的解题方法,有36人全对,只有3人丢了少量的分。
第六大题是应用题共23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多数学生能选择正确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列出正确的算式。有5位学生算式列对了但在计算上扣了分,只有2名学困生不知道怎么去解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认识字再加没认真听监考老师读题,二是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答。错误最多的在应用题的第4题的最后一小题上,由于这一题型是第一次接触而失误,事实上这一题很简单只不过是两个问题,一要填横线的妈妈买了哪两样东西,二还要解答还剩多少元钱,居然有17人丢分,其中8人的列的算式不是妈妈买的东西,9人不知道要列算试了,但是全对也有19人。
三、建议及努力方向:
(一)加强计算能力训练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在今后教学中能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题型,多算多练,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二)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读题目、做题及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努力的方向
6.高三数学模拟试卷(一) 篇六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
1.若(1+ai)2=-1+bi(a,b∈R,a>0,i是虚数单位),则a+bi=.
2.若集合M={x|x2-2x-3<0},P={y|y=x-1},那么M∩P=.
3.若不等式x-m+1x-2m<0成立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是13 4.如图所示的程序运行的结果为. a←1 b←1 While b<15 a←a+b, b←a+b End While c←a+b Print c 5.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4个小长方形,这4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由小到大构成等差数列{an},已知a2=2a1,且样本容量为400,则小长方形面积最大的一组的频数为. 6.设函数f(x)=1-xsinx在x=x0处取得极值,则(1+x20)(1+cos2x0)-1=. 7.如图,在Rt△ABC中,AC⊥BC,D在边AC上,已知BC=2,CD=1,∠ABD=45°,则AD=. 8.设α、β、γ为平面,a、b为直线,给出下列条件,其中能使α∥β成立的条件是. ①aα,bβ,a∥β,b∥α②α∥γ,β∥γ ③α⊥γ,β⊥γ④a⊥α,b⊥β,a∥b 9.若椭圆x2m+y2n=1(m>0,n>0)与曲线x2+y2=|m-n|无交点,则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10.已知f(x),g(x)都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g(x)≠0,f′(x)g(x) 11.设O为△ABC的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当AB=AC=5,BC=6时,AO=λAB+μBC,(λ,μ∈R),则λ+μ=. 12.以原点为圆心的圆全部在区域x-3y+6≥02x+y-4≤03x+4y+9≥0 内,则圆面积的最大值为. 13.设函数f(x)=x-[x],x≥0f(x+1),x<0,其中[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如[-1.2]=-2,[1.2]=1,[1]=1,若直线y=kx+k(k>0)与函数y=f(x)的图象恰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14.已知三次函数f(x)=a3x3+b2x2+cx+d(a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5~17每小题14分,18~20每小题16分,共计90分 15.直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BAD=∠ADC=90°,AB=2AD=2CD=2. (1)求证:AC⊥平面BB1C1C; (2)在A1B1上是否存一点P,使得DP与平面BCB1与平面ACB1都平行?证明你的结论. 16.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1)若a,b,c成等比数列,求f(B)=sinB+3cosB的值域; (2)若a,b,c成等差数列,且A-C=π3,求cosB的值. 17.在金融危机中,某钢材公司积压了部分圆钢,经清理知共有2009根.现将它们堆放在一起. (1)若堆放成纵断面为正三角形(每一层的根数比上一层根数多1根),并使剩余的圆钢尽可能地少,则剩余了多少根圆钢? (2)若堆成纵断面为等腰梯形(每一层的根数比上一层根数多1根),且不少于七层. (Ⅰ)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 (Ⅱ)已知每根圆钢的直径为10cm,为考虑安全隐患,堆放高度不得高于4m,则选择哪个方案,最能节省堆放场地? 18.已知A、B分别是直线y=33x和y=-33x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的长为23,P是AB的中点.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过点Q(1,0)作直线l(与x轴不垂直)与轨迹C交于M、N两点,与y轴交于点R.若RM=λMQ,RN=μNQ,证明:λ+μ为定值. 19.已知函数f(x)=mx3-x的图象上,以N(1,n)为切点的切线的倾斜角为π4. (1)求m,n的值; (2)是否存在最小的正整数k,使得不等式f(x)≤k-1991对于x∈[-1,3]恒成立; (3)求证:|f(sinx)+f(cosx)|≤2f(t+12t)(x∈R,t>0). 20.已知数列{an}中,a1=1,an+an+1=2n(n∈N*),bn=3an. (1)试证数列{an-13×2n}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在数列{bn}中,是否存在连续三项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试证在数列{bn}中,一定存在满足条件1 附加题部分(共40分) 21.[选做题] 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所示,已知PA与⊙O相切,A为切点,PBC为割线,,弦CD∥AP,AD、BC相交于E点,F为CE上一点,且DE2=EF·EC.
(1)求证:∠P=∠EDF;
(2)求证:CE·EB=EF·EP;
(3)若CE∶BE=3∶2,DE=6,EF=4,求PA的长.
B.选修42:矩阵与变换
线性变换T把(1,0)变成了(1,-1),并且把圆x2+y2-2y=0变成圆x2+y2-2x-2y=0.
(1)试求变换T所表示的矩阵M;
(2)求直线x-y=1在T变换下的所得直线的方程.
C.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圆M:x=1+cosθ,y=sinθ(θ为参数)的圆心F是抛物线E:x=2pt2y=2pt的焦点,过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与A、B两点,求AF·FB的取值范围.
D.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a、b、c均为实数,求证:12a+12b+12c≥1b+c+1c+a+1a+b.
【必做题】 第22、23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22.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A(x1,y1),B(x2,y2)(x1≥x2,y1>0,y2<0)在抛物线上,且存在λ,使AF+λBF=0.
(1)若|AB|=254.求直线AB的方程;
(2)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l:x=-1的垂线,垂足分别是A′,B′,求四边形AA′B′B面积的最小值.
23.如图,在体积为1的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AC,AC=AA1=1,P为线段AB上的动点.
(1)求证:CA1⊥C1P;
(2)当AP为何值时,二面角C1PB1A1的大小为π6?
参考答案
必做题部分
1.2+22i
2.[0,3)
3.[14,43]
4.34
5.160
6.1
7.5
8.②④
9.(0,22)
10.35
11.1516
12.165π
13.[14,13)
14.3
15.解:(1)直棱柱ABCDA1B1C1D1中,BB1⊥平面ABCD,∴BB1⊥AC.
又∵∠BAD=∠ADC=90°,AB=2AD=2CD=2,
∴AC=2,∠CAB=45°,∴BC=2,∴BC⊥AC.
又BB1∩BC=B,BB1,BC平面BB1C1C,∴AC⊥平面BB1C1C.
(2)存在点P,P为A1B1的中点.
证明:由P为A1B1的中点,有PB1∥AB,且PB1=12AB.
又∵DC∥AB,DC=12AB,∴DC∥PB1,且DC=PB1,
∴DCPB1为平行四边形,从而CB1∥DP.
又CB1面ACB1,DP面ACB1,∴DP∥面ACB1.
同理,DP∥面BCB1.
16.解:(1)∵b2=ac,a2+c2≥2ac,
∴cosB=a2+c2-b22ac≥2ac-ac2ac=12,
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0
由于f(B)=sinB+3cosB=2sin(B+π3),
又B+π3∈(π3,2π3],∴3≤f(B)≤2,
即f(B)的值域为[3,2].
(2)∵a+c=2b,∴sinA+sinC=2sinB,又
∵A-C=π3,A+C=π-B,
∴A=2π3-B2,C=π3-B2,
∴sin(2π3-B2)+sin(π3-B2)=2sinB,
展开化简,得3cosB2=2×2sinB2cosB2,
∵cosB2≠0,∴sinB2=34,
∴cosB=1-2sin2B2=1-38=58.
17.解:(1)当纵断面为正三角形时,设共堆放n层,则从上到下每层圆钢根数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剩余的圆钢一定小于n根,从而由2009-n(n+1)2 当n=62时,使剩余的圆钢尽可能地少,此时剩余了56根圆钢; (2)(Ⅰ)当纵断面为等腰梯形时,设共堆放n层,则从上到下每层圆钢根数是以x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从而nx+12n(n-1)=2009, 即n(2x+n-1)=2×2009=2×7×7×41, 因n-1与n的奇偶性不同,所以2x+n-1与n的奇偶性也不同,且n<2x+n-1,从而由上述等式得: n=72x+n-1=574或n=142x+n-1=287 或n=412x+n-1=98或n=492x+n-1=82, 所以共有4种方案可供选择. (Ⅱ)因层数越多,最下层堆放得越少,占用面积也越少,所以由(2)可知: 若n=41,则x=29,说明最上层有29根圆钢,最下层有69根圆钢,此时如图所示,两腰之长都为400cm,上下底之长为280cm和680cm,从而梯形之高为2003cm, 而2003+10<400,所以符合条件; 若n=49,则x=17,说明最上层有17根圆钢,最下层有65根圆钢,此时如图所示, 两腰之长为480cm,上下底之长为160cm和640cm,从而梯形之高为2403cm,显然大于4m,不合条件,舍去; 综上所述,选择堆放41层这个方案,最能节省堆放场地.
18.解:(1)设P(x,y),A(x1,y1),B(x2,y2).
∵P是线段AB的中点,∴x=x1+x22,y=y1+y22.
∵A、B分别是直线y=33x和y=-33x上的点,∴y1=33x1和y2=-33x2.
∴x1-x2=23y,y1-y2=233x.,又|AB|=23,
∴(x1-x2)2+(y1-y2)2=12.
∴12y2+43x2=12,
∴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为x29+y2=1.
(2)依题意,直线l的斜率存在,故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
设M(x3,y3)、N(x4,y4)、R(0,y5),
则M、N两点坐标满足方程组y=k(x-1),x29+y2=1.
消去y并整理,得(1+9k2)x2-18k2x+9k2-9=0,
∴x3+x4=18k21+9k2,①
x3x4=9k2-91+9k2.②
∵RM=λMQ,∴(x3,y3)-(0,y5)=λ[(1,0)-(x3,y3)].
即x3=λ(1-x3)y3-y5=-λy3,∴x3=λ(1-x3).∵l与x轴不垂直,∴x3≠1,
∴λ=x31-x3,同理μ=x41-x4.
∴λ+μ=x31-x3+x41-x4=(x3+x4)-2x3x41-(x3+x4)+x3x4.
将①②代入上式可得λ+μ=-94.
19.解:(1)f′(x)=3mx2-1,依题意,得tanπ4=f′(1),即1=3m-1,m=23.
∴f(x)=23x3-x.把N(1,n)代入,得n=f(1)=-13.∴m=23,n=-13.
(2)令f′(x)=2x2-1=0,得x=±22.
当-1 当22 又f(-1)=13,f(-22)=23,f(22)=-23,f(3)=15. 因此,当x∈[-1,3]时-23≤f(x)≤15; 要使得不等式f(x)≤k-1991对于x∈[-1,3]恒成立,则k≥15+1991=2006. 所以,存在最小的正整数k=2006,使得不等式f(x)≤k-1991对于x∈[-1,3]恒成立. (3)(方法1):|f(sinx)+f(cosx)|=|(23sin3x-sinx)+(23cos3x-cosx)| =|23(sin3x+cos3x)-(sinx+cosx)| =|(sinx+cosx)[23(sin2x-sinxcosx+cos2x)-1]| =|sinx+cosx|·|-23sinxcosx-13| =13|sinx+cosx|3=13|2sin(x+π4)|3≤223. 又∵t>0,∴t+12t≥2,t2+14t2≥1. ∴2f(t+12t)=2[23(t+12t)3-(t+12t)] =2(t+12t)[23(t2+1+14t2)-1] =2(t+12t)[23(t2+14t2)-13] ≥22(23-13)=223. 综上可得,|f(sinx)+f(cosx)|≤2f(t+12t)(x∈R,t>0). (方法2):由(2)知,函数f(x)在[-1,-22]上是增函数;在[-22,22]上是减函数;在[22,1]上是增函数.又因为f(-1)=13,f(-22)=23,f(22)=-23,f(1)=-13, 所以,当x∈[-1,1]时,-23≤f(x)≤23, 即|f(x)|≤23. ∵sinx,cosx∈[-1,1],∴|f(sinx)|≤23, |f(cosx)|≤23. ∴|f(sinx)+f(cosx)|≤|f(sinx)|+|f(cosx)|≤23+23≤223. 又∵t>0,∴t+12t≥2>1,且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 ∴2f(t+12t)≥2f(2)=2[23(2)3-2]=223. 综上可得,|f(sinx)+f(cosx)|≤2f(t+12t)(x∈R,t>0). 20.解:(1)证明:由an+an+1=2n,得an+1=2n-an,所以 an+1-13×2n+1an-13×2n=2n-an-13×2n+1an-13×2n =-an+13×2nan-13×2n=-1. 又因为a1-23=13, 所以数列{an-13×2n}是首项为13,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所以an-13×2n=13×(-1)n-1, 即an=13[2n-(-1)n],所以bn=2n-(-1)n. (2)假设在数列{bn}中,存在连续三项bk-1,bk,bk+1(k∈N*,k≥2)成等差数列,则bk-1+bk+1=2bk,即[2k-1-(-1)k-1]+[2k+1-(-1)k+1]=2[2k-(-1)k],即2k-1=4(-1)k-1. ①若k为偶数,则2k-1>0,4(-1)k-1=-4<0,所以,不存在偶数k,使得bk-1,bk,bk+1成等差数列. ②若k为奇数,则当k≥3时,2k-1≥4,而4(-1)k-1=4,所以,当且仅当k=3时,bk-1,bk,bk+1成等差数列.
综上所述,在数列{bn}中,有且仅有连续三项b2,b3,b4成等差数列.
(3)要使b1,br,bs成等差数列,只需b1+bs=2br,
即3+2s-(-1)s=2[2r-(-1)r],即2s-2r+1=(-1)s-2(-1)r-3,(﹡)
①若s=r+1,在(﹡)式中,左端2s-2r+1=0,
右端(-1)s-2(-1)r-3=(-1)s+2(-1)s-3=3(-1)s-3,
要使(﹡)式成立,当且仅当s为偶数时.又s>r>1,且s,r为正整数,
所以当s为不小于4的正偶数,且s=r+1时,b1,br,bs成等差数列.
②若s≥r+2时,在(﹡)式中,左端2s-2r+1≥2r+2-2r+1=2r+1,
由(2)可知,r≥3,所以r+1≥4,所以左端2s-2r+1≥16(当且仅当s为偶数、r为奇数时取“=”);右端(-1)s-2(-1)s-3≤0.所以当s≥r+2时,b1,br,bs不成等差数列.
综上所述,存在不小于4的正偶数s,且s=r+1,使得b1,br,bs成等差数列.
附加题部分
21.A.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解:(1)∵DE2=EF·EC,∴DE∶CE=EF∶ED.又∵∠DEF是公共角,
∴△DEF∽△CED.∴∠EDF=∠C.
又∵CD∥AP,
∴∠C=∠P.∴∠P=∠EDF.
(2)∵∠P=∠EDF,∠DEF=∠PEA,
∴△DEF∽△PEA.
∴DE∶PE=EF∶EA.即EF·EP=DE·EA.
∵弦AD、BC相交于点E,∴DE·EA=CE·EB.∴CE·EB=EF·EP.
(3)∵DE2=EF·EC,DE=6,EF=4,∴EC=9.∵CE∶BE=3∶2,∴BE=6.
∵CE·EB=EF·EP,∴9×6=4×EP.解得:EP=272.∴PB=PE-BE=152,PC=PE+EC=452.
由切割线定理得:PA2=PB·PC,∴PA2=152×452.∴PA=1523.
B.选修42:矩阵与变换
解:(1)设M=abcd,则abcd10=1-1,∴a=1,c=-1.
圆x2+y2-2y=0可化为x2+(y-1)2=1,它的圆心为(0,1);圆x2+y2-2x-2y=0可化为(x-1)2+(y-1)2=2,它的圆心为(1,1),
故有1b-1d01=11,
∴b=1,d=1.∴M=11-11.
(2)设xy为直线x-y=1上的任意一点,则x-y=1,且11-11xy=x+y-x+y=x+y-1,
故所得直线的方程为y=-1.
C.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解:曲线M:x=1+cosθy=sinθ的普通方程是(x-1)2+y2=1,∴F(1,0).
抛物线E:x=2pt2y=2pt的普通方程是y2=2px,
∴p2=1,p=2,抛物线的方程为y2=4x.
设过焦点F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x=1+tcosθ,y=tsinθ (t为参数),代入y2=4x,得t2sin2θ-4tcosθ-4=0.∴AF·FB=|t1t2|=4sin2θ.
∵0 ∴AF·FB的取值范围是[4,+∞). D.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证明:∵a、b、c均为实数, ∴12(12a+12b)≥12ab≥1a+b,当a=b时等号成立; 12(12b+12c)≥12bc≥1b+c,当b=c时等号成立; 12(12c+12a)≥12ca≥1c+a,当c=a时等号成立. 三个不等式相加即得12a+12b+12c≥1b+c+1c+a+1a+b,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22.解:(1)∵AF+λBF=0,∴A,B,F三点共线.当直线AB斜率不存在时不合题意,当直线AB斜率存在时,设直线AB:y=k(x-1), 由y=k(x-1)y2=4xk2x2-2(k2+2)x+k2=0,∴x1+x2=2(k2+2)k2x1·x2=1. ∴|AB|=(1+k2)[4(k2+2)2k4-4]=4(k2+1)k2=254k=±43. 又k=y1-y2x1-x2,x1>x2,y1>0,y2<0,∴k>0.从而k=43. 故直线AB的方程为:y=43(x-1),即4x-3y-4=0. (2)设直线AB的倾斜角为α,梯形AA′B′B的高为h,利用(1)及抛物线的定义: S=12(AA′+BB′)h=12(AF+BF)AB·sinα =12AB21+1k2=12×16(k2+1)k21+1k2 =8(1+1k2)32>8. 当AB⊥x轴时,四边形AA′B′B是矩形,且S=12AB2=12×22=2=12×42=8, 所以四边形AA′B′B面积的最小值为8. 23.解:(1)证明:∵AA1⊥底面ABC,∴AA1⊥AC,AA1⊥AB.又∵AB⊥AC, ∴以A为原点,AC,AB,AA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又∵VABCA1B1C1=12AB×AC×AA1=1, ∴AB=2. 设AP=m,则P(0,m,0),而C1(1,0,1),C(1,0,0),A1(0,0,1), ∴CA1=(-1,0,1),C1P=(-1,m,-1), ∴CA1·C1P=(-1)×(-1)+0×m+1×(-1)=0,∴CA1⊥C1P. (2)设平面C1PB1的一个法向量n=(x,y,z),则. 令y=1,则n=(2,1,m-2), 而平面A1B1P的一个法向量AC=(1,0,0), 依题意可知 cosπ6=|n·AC||n||AC|=2(m-2)2+5=32, ∴m=2+33(舍去)或m=2-33. ∴当AP=2-33时,二面角C1PB1A1的大小为π6. (作者:吴雅琴,如皋市第一中学) 中心小学李玲玲 试卷较好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六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试卷成绩分析 本班现有30人,全部参加了考试,总分2592分,人均86.4分,优秀人数27人,优秀率90%,及格人数30人,及格率100%最高分94分,最低分75分。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想一想,填一填。得满分的只有一人,造成严重失分的就是第4小题,出示了四个有不同时间的钟面,让学生填四个空,分别是1小时前是几时,再过1小时是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这道题我认为有些难度,学生只学了认识整时,这样的题也做过但学生接受是有困难的,所以失分较多。 第二题按要求做一做。这一题的失分主要是分不清左右,对基数和序数还有混淆,还有第4小题是一道估算,也做过可学生理解不透彻,也就不会做乱选一起。 第三题选一选。全做对的只有6人,学生对做选择题问题较多,不会审题,再一个有些知识没掌握,比如相邻数,被减数、减数差之 间的关系。 第四题是算一算。是答得比较理想的一道题,得满分的有17人,这一题错的主要是粗心,好多学生就看错运算符号。 第五题看图列式计算。得满分的有23人,一年级识字较少主要训练的是列式计算,失分主要是看不懂图意,有的是计算出错还有的是图上画的物体数不清致使列式错误。 第六题解决问题。得满分的只有1人,这是一个难点,出错主要是对减法的意义不理解,再一个出现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题,对这一类型的也练习过总觉得学生受年龄的影响还是没有掌握。 总之,从这张试卷看,题目灵活也较难,再一个计算的分值小。在学生的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2、继续加强数学“双基”教学。 数学“双基”的教学始终是数学的主体,也是各级各类考试考查的主体。教学中对“双基”的认识要与时俱进,要在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双基”的本质,体现“双基”的内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 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属于自己“活用”的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水平。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必要的生活情景,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完整的学习任务。在情景中,“数学问题” 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条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购物的情景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引导。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学,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和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使用学具的习惯等。 4、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利用课堂教学及课上练习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好课准备,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加强实践活动,强化应用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 一、填一填。 1、在1、0、3、4、2、5、10、8、7、6这些数中,一共有( )个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比7大的数有( ), 比3小的数有( ),从右数第6个数是( )。 2、写出7后面连续的`6个数( )、( )、( )、( )、( )、( )。 3、16中的6在( )位上,表示( )个( )。 4、写出下面各数 十六( ) 十一( ) 十九( ) 十四( ) 十七( ) 二十( ) 十二( ) 十八( ) 5、从14数起,第6个数是( )。 6、与14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7、① 比7大而又比11小的数有( ),共( )个。 ②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再去掉5就是( )。 ③ 16在( )和( )中间,19的前面是( ),11的后面是( )。 二、做一做: 1.在代数式-、、x+y、、中,分式有 ()。 A. 2个B.3个 C.4个D.5个 2.反比例函数图像经过点P(2,3),则下列各点中,在该函数图像上的是()。 A.-,3 B.9, C.6,-1 D.-9, 3.成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一般为0.000 007 245 m,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7.25×10-5 m B.7.25×106 m C.7.25×10-6 mD.7.24×10-6 m 4.已知:如图1,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交BC于点E,AD=6 cm,则OE的长为()。 A.6 cmB.4 cm C.3 cm D.2 cm 5.已知样本数据为5、6、7、8、9,则它的方差为()。 A.10B.C.2D. 6.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折一次,使得折痕平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这样的折纸方法共有 ()。 A.1种 B.2种C.4种D.无数种 7.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两直角边的比为1:2,则斜边长为; ②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最短边长为1,则另一边长为; ③在△ABC中,若∠A:∠B:∠C=1:5:6,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④等腰三角形面积为12,底边上的高为4,则腰长为5。 A.1个 B.2个 C.3个D.4个 8.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k和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大致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9.如图2,已知动点P在函数y=x>0的图像上运动,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线段PM、PN分别与直线AB:y=-x+1交于点E、F,则AF•BE的值为 ()。 A.4 B.2 C.1D. 10.在△ABC中,AB=15,AC=20,BC边上高AD=12,则BC的长为()。 A.25B.7 C. 25或7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 12.已知y与x-3成正比例,当x=4时,y=-1;那么当x=-4时,y=。 13.已知样本x、 99、100、101、y的平均数为100,方差是2,则x=,y=。 14.将直线y=3x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 15.如图3,在Rt△ABC中,∠C=90°,∠A=33°,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则∠EBC= 。 16.如图4,EF过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且分别交AB、CD于E、F,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的面积的 。 三、解答与证明题 17.解方程:+=2。 18.(1)如图5,在△ABC中, P是△ABC内任意一点,∠BPC与∠A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①如图6,△ABC两个外角∠CBD、∠BCE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②已知∠A=n°,求∠BOC的度数。 19.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的气压P(kpa)与气体体积V(m3)成反比例函数,其图像如图7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40 kpa时,气球将会爆炸,为了安全起见,请你求出气体体积的范围。 20.某公司在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每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5万元,付乙工程队工程款1.1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形成下列三种施工方案:①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刚好如期完工;②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要比规定工期多用5天;③若甲、乙两队合作4天,剩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工;如果工程不能按预定时间完工,公司每天将损失3 000元,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并说明理由。 21.某公司从某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公司职员,对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等三项进行测试或成果认定,三项的得分满分均为100分,三项的分数分别按5∶3∶2的比例记入每人的最后总分,有4位应聘者的得分如下表所示。 (1)写出4位应聘者的总分; (2)就表中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参加社会实践与社团活动等三项的得分,分别求出三项中4人所得分数的方差; (3)由(1)和(2),你对应聘者有何建议? 22.如图8,把长方形ABCD沿BD对折,使C点落在C′的位置时,BC′与AD交于E,若AB=6 cm,BC=8 cm,求重叠部分 △BED的面积。 23.如图9,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k2x+b的图像交于A、B两点, A(2,n)、B(-1,-2) 。 1 . 填空(共32分,每空1分) (1) ( )个十和( )个一 ( )里面有( )个一 合起来是( )。 和( )个十。 (2)在46、75、39、42、68中,单数有( ),双数有( )。其中,比45小得多的是( ),比70大一些的是( ),和70最接近的是( )。 (3)我会比大小,在○里填上“>”“<”或“=” 77-40 67-30 8+48 88-40 68-4 64-8 25 75-5 2元 18角 9角9分 1元 (4), ( )元( )角 ( )元 (5)找规律接着填数或画图。 90、81、72、63、( )、( ) ( )、60、62、( )、( )、( ) △ □ △ □ □ △ □ □ □ _____、_____ (6)50比( )少1,比( )多1。 (7)红红看一本60页的书,前三天看了39页,第4天应从( )页看起,再看( )页就可以看完。 2.在正确答案下面画“√”(共10分,每题2分) (1)哪道题的得数是八十多? 74+4 94-6 74+6 (2) 的价钱比40元少一些。一个书包多少元? 26元 38元 41元 (3)1――100中十位上是7的数有几个? 9个 10个 11个 (4)买1辆13元的玩具汽车,应该付下面哪两张人民币? (5)9个9个地数,18后面是几? 36 19 27 二、比一比,看谁算得最认真!(共23分) 1、直接写出得数 (共15分,每题1分) 13-9= 75-30= 30+28= 35-5+30= 4+46= 8+9= 40-8= 55+3= 2+50+30= 6+32= 53-50= 70+5= 7+85= 15-7+26= 65-39= 2、用竖式计算。(共8分,每题2分) 78-13= 64+25= 85-39= 5+37= 三、练一练,看谁手脑更灵巧。(共10分) 1.画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共6分,每题2分) 2.动脑想一想。(4分) 想一想,将左边的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下面哪些图形?在正确答案的( )里画“√”。(有几种画几种) ( ) ( ) ( ) ( ) 四、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25分) 1、 54元 36元 (1)台灯的价钱比书包贵多少元?(3分) (2)如果都用10元一张的钱来付,买这两样东西要付( )张10元的钱。(2分) 2. 借走了多少本书? (4分) 3、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4分) 4、(12分) 大客车45座 中巴车28座 小汽车4座 (1)大客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座?(3分) □○□=□( ) (2)中巴车比大客车少多少座?(3分) □○□=□( ) (3)有4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选( )车和( )车比较 合适。(2分) 一、试题分析: 1、试题主要由算一算、填一填、连一连、填一填、数一数,填一填、看图列式计算六部分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注重数学常规知识的检测,对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考核到位。 填空题目基本涵盖了本册教学内容。很多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熟练应用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精度、广度、深度。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2、本次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各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轻计算,重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试题在强调思维能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计算、是学生良好的数感、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学生答题分析: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还行,全班因计算扣分的现象不多。 2、学生的答题习惯有待训练。书写比较乱,特别是有个别 第 1 页 学生不会考试。 3、个别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看图列式计算的第6小题完全对的同学很少,第3小题全班失分较严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也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三、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1. 2m=8,则4m的值为______. 2.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 000 406,结果是______. 3. 如图,要得到AB∥CD,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4. 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5°,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______°. 5. 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 6. 如图:内、外两个四边形都是正方形,阴影部分的宽为3,且面积为51,则内部小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7. 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和b,如果a+b=10,ab=20,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8. 若a2+ma+3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 9. 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______. 10. 如图,△ABC中,∠A=90°,AB=AC,BD平分∠ABC,DE⊥BC于E,如果BC=10 cm,则△DEC的周长是______cm. 二、 选一选 11.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24. 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ac-bc,试判断△ABC的形状. 25. 如图,∠1+∠2=180°,∠DAE=∠BCF,DA平分∠BDF. (1) AE与FC会平行吗?说明理由.(2) AD与BC的位置关系如何?说明理由.(3) BC平分∠DBE吗?说明理由. 26. 已知△ABC中,∠A=x°. (1) 如图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用x表示∠BOC=______°; (2) 如图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相交于点O1、O2,则用x表示∠BO1C=______°; (3) 如图3,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相交于点O1、O2、…、On-1,则用x表示∠BO1C=______°. 27. 7年级(1)班的同学到水库调查了解今年的汛情.水库一共有10个泄洪闸,现在水库水位已超过安全线,上游的河水仍以一个不变的速度流入水库. 同学们经过一天的观察和测量,做了如下记录:上午打开一个泄洪闸,在2小时内水位继续上涨了0.06米;下午再打开2个泄洪闸后,4小时内水位下降了0.1米.目前水位仍超过安全线1.2米. (1) 求河水流入使水位上升速度及每个闸门泄洪可使水位下降速度; (2) 如果共打开5个泄洪闸,还需几个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 一、直接写得数 300×5= 2400÷3= 15×3= 804÷4= 9×500= 40×8= 20×7= 20÷5= 90÷3= 64÷2= 102×3= 82÷2= 600×4= 400÷8= 3×4÷4= 二、填空 1、一年有( )个月,平年2月有( )天,闰年2月有( )天。 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有( ) 2、中国举办奥运会是( )年,这一年是( )年。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苹果重约100( )淘气的体重大约35( )笑笑身高140一头水牛重约200( );一辆卡车能装水泥约3( ) 4、在○里填上“>”“<”“=”。 20×3○30×3 900+1○900×1 80+0○80-00÷5○0×5 3000 g ○ 4 kg 3 t ○ 3 kg 5000g○5t 5kg○3kg 48个月○4年 48时 ○ 3天 3t○3600g 4500g○4kg 三店街宋寨小学 马成杰 一、基本情况: 本次试卷紧扣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基础知识、计算、解决问题三大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试卷特点: 本次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的特点,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同时使学生在答卷中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另外,此次试卷注重学生的发展,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 试卷难度适中,有较强的科学性与代表性,试题内容注意突出时代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尤其是填空题突出了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的出题原则,提高了测试水平。整个试卷布局合理、图文并茂,题目比较灵活,淡化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加重了试题的思维含量,既注重测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注重了基本技能的检测。开放性、操作性的题目有所体现。全面涵盖了本学期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总的来说,试卷难易适中,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没有偏题、怪题,也没有过难的题目,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没有出现超纲现象,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三、存在问题: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如:第一大题、第八大题。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像第七大题。 第三、在第六题数物体个数并比较多少并填数时不够细心出错。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情况分析我们的教学现状,在今后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应作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循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把教材当作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重视现实生活中所蕴藏着的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善于驾驭教材,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 2、营造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4、做好帮差补缺工作。 5、加大学生的识字量,能独立读题、审题。 五、通过这次检测的反思,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 2、以后多出一些新颖,多样化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选择最优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边读题边做题的好习惯。 2014年1月18日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与总结 三店街宋寨小学 程丽芬 一、本次试卷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1、题目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2、适合新课标理念,难易程度适中,内容全面,注重能力培养。 3、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学生错误分析 结合试卷分析,我班学生答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类型。 1、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认真思考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例如:第八题第3题。学生没有仔细审题理解题意,同样多。造成列式出现了错误,有些字不认识造成题目不能完全理解因此产生错误。 2、不良习惯造成错误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计算错误率较高。 三、对今后教学改进意见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采取“兵教兵”学生互助方式,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开放题教学,引导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小学数学开放题,因其开放性、多变性、灵活性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除了教学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和训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机会,不断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的发展。 【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一11-15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8-2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分析(李晶)10-07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参考09-09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1-12 南海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数学试卷11-01 5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08-22 二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09-27 五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01-137.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七
8.一年级的数学上册的期末试卷 篇八
9.八年级数学期末检测题 篇九
10.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篇十
11.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篇十一
12.七年级数学(下)测试卷 篇十二
13.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篇十三
14.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