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4-12-06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精选8篇)

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一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一直在农村边远学校任教,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遇到过许多困难,作文教学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而它却始终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学生写不好作文,老师难上好作文课,这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在农村,受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的时间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度过,这样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总想翻阅范文,希望以范文来开阔视野,模仿写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没了,写作文的兴趣也没了。

第二,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极少,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师生们整天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从抄写生字到抄写词语,又从抄写课文到抄写词语解释,学生整天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而现在,学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加上某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试想,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呢?因此,这就使学生作文缺乏激情、缺乏主动性、缺乏兴趣、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

3、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三、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以上几点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 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所要讲授新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 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然而, 很多教师却做不到这些。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很明确, 自己想要讲什么, 想要教会学生什么, 都会明确记录下来, 并且认真按照执行, 以为这样就行了。殊不知, 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能, 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体来讲, 教师只是教给了学生关于教材的内容, 在课堂上不停地说教, 几乎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 学生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是为了教而教, 为了板书而板书, 为了上课而上课, 就是没有为了学生。一堂课下来, 让我们感觉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反而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见,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准确的, 没有根据学生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课堂为载体, 时时处处想到学生, 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正确

教师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研究教的问题, 而不是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 这是一种学生吸收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很多教师只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化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是不同步的, 他们心里想到了却不见得能够说出来;明明自己会做但不一定能够讲解得出来, 而教师偏偏要花大把的时间在给学生讲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把学会的知识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 可很多教师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上, 让学生算来算去, 结果却因此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

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 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学生设置教学环节, 无须学生太多的考虑。但实际上, 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工具。比如,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应用题时, 时常会把解决应用题所用到的知识提前给学生准备好, 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 不利于学习和提高。

另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不断引入教学, 本应该给教师的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 但很多教师盲目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 过多地使用教学设备, 甚至滥用, 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 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 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 反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

那么,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教学的好方法, 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呢?我以为,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

首先,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真正的教育目标。观念决定行为。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 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 也不可能全部学完。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 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生存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任务, 明确自己的责任, 在数学教学中, 既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 教师就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生气;就不会为了单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设计课堂效果;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如此, 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出现生机和活力, 焕发新的青春。

其次,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这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实行百分制的时候, 量化学生的分数就可以评价教师的成果。随着等级制的到来, 这种本来能量化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 开始实行等级制时, 教师讨论给学生的应用题评分的问题:如果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正确, 只是答语写错了, 这题是否算过关。按常规这当然应该算, 因为这不影响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但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这样, 那干脆告诉学生一律不写答语, 反正不影响成绩。这一个很小的问题恰恰反映出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题, 我们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质对待今天的改革, 要自觉主动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见成效的学生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三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92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所要讲授新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却做不到这些。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很明确,自己想要讲什么,想要教会学生什么,都会明确记录下来,并且认真按照执行,以为这样就行了。殊不知,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体来讲,教师只是教给了学生关于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停地说教,几乎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为了教而教,为了板书而板书,为了上课而上课,就是没有为了学生。一堂课下来,让我们感觉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反而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准确的,没有根据学生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时时处处想到学生,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正确

教师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研究教的问题,而不是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是一种学生吸收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很多教师只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化作用,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是不同步的,他们心里想到了却不见得能够说出来;明明自己会做但不一定能够讲解得出来,而教师偏偏要花大把的时间在给学生讲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会的知识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可很多教师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上,让学生算来算去,结果却因此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

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设置教学环节,无须学生太多的考虑。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工具。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时常会把解决应用题所用到的知识提前给学生准备好,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利于学习和提高。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不断引入教学,本应该给教师的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但很多教师盲目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过多地使用教学设备,甚至滥用,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教学的好方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呢?我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真正的教育目标。观念决定行为。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也不可能全部学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生存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教師就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生气;就不会为了单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设计课堂效果;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如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出现生机和活力,焕发新的青春。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实行百分制的时候,量化学生的分数就可以评价教师的成果。随着等级制的到来,这种本来能量化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开始实行等级制时,教师讨论给学生的应用题评分的问题:如果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正确,只是答语写错了,这题是否算过关。按常规这当然应该算,因为这不影响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但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这样,那干脆告诉学生一律不写答语,反正不影响成绩。这一个很小的问题恰恰反映出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题,我们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质对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觉主动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见成效的学生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4.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四

作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写作能力是中小学生必须培养、训练、提高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有些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感觉头疼,不知从何写起。是什么原因让作文教学难以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生活,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1、文不对题,写写就脱离了主题,抓不住中心。学生的作文开头不错,写写就不知写到哪儿,跑题了。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首先我先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告诉学生看到题目或素材后,别急着写,多分析多想想。先看好题目然后围绕题目列出作文的写作提纲。每次作文课的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列写作提纲的练习,只给作文题目不用学生写作文只练习列提纲,第二节课或课后按列好的提纲把作文写具体。从而减少学生跑题的可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与观察习惯。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渗透一些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生活处处皆学问”“身边事事皆可入文”,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义的事物和感受,写成日记,收集材料,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写作时就不会无事可写,不会无话可写。

最后,教给学生修改文章是很重要的。反复朗读,动手修

改,“增”有利于中心表达的材料,“删”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这样就使文章中心更突出,主题更鲜明了。

2、作文内容不丰富,篇幅短小。学生的作文少数篇幅短小。一篇作文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过程写不具体,所以篇幅短小。极少数学生作文主次不分,不该写的去写,该写却没有写。就像记流水帐一样,没有重点。没什么可写的其实就是平时阅读的不够多。

根据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优秀习作,积累名言警句“多看一些优秀习作,积累一些名言警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与描写方法,懂得如何布局,如何描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名言警句,有点时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平时应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学习,学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途径。

3、书写潦草,错别字多。有的同学的作文书写潦草,书面不整洁,错别字多。

错别字包括写错写别两方面。写错的字是字典里根本没有的,有的多笔少画;有的写错偏旁;有的干脆是自造的。写别字是把甲字写成乙字,如把“爱护”写成“护”,把“抱怨”写成”“抱怒”„„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要求学生每生准备一个纠错的小本子,随时将老师、同学或自己发现的错别字记录并改正在纠错本上,每周让学生拿出来看一次,以便改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的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减少了。

4、标点符号运用少,段落层次不明。在作文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的作文前边只有逗号,和最后一个句号,要么就是全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层次不清。

5.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五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达到这个要求语文老师可谓任重而道远呀!稚童的心灵打开,让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生活剪影呢?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文化水平低,读写水平不高,是难以进入经济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并且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而小学生作文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可见小学生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怎样解决这一难题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自我的实践,我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

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2、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3、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4、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

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5、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

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6、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

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7、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6.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六

问题一: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

课堂教学出现了看图说话,看图说实验的现象;对教学目标缺乏设计,三维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解决对策:

(一)“走进教材”就是吃透教材

要上好科学课,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初教科学课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走进教材”,先从“教教材”开始,深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把握科学教材的特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走出教材”不是放弃教材

教学活动的展开归根结底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不管那个版本的教材都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显性化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木之本、水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课堂创生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教材可以创设问题及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活动参考,降低师生活动设计上的难度;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思路,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方案设计提供范例和参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易于实施;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便捷的记录,增强了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教材可以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提供课题和方向,引领学生课外延续科学探究活动。从教材的以上作用看,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决不能把“用教材教”无限扩大化,决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放弃教材,使“用教材教”的观点陷入歧途。

问题二:课堂活了,纪律松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原来的知识权威、身份权威的“宝座”上走下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新的理念逐渐被落实到课堂上,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感觉到了自由、宽松,问题敢提了,异议敢说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 “活”起来了。另一方面,在重建新型课堂的过程中,由于处于转型期,再加上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较低、自我约束能

力较弱,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乱”了,纪律“差”了,学生“坐不住”了,老师“控不了”了,教学质量降了。

解决对策:

(一)讲求民主,重建秩序

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规定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一个地道的被管理者。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来,尽量使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

(二)合理分组,物尽其用

分组活动是科学课常用的学习形式,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组是2—4人组,如果每组人数超过四人,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把持活动的情形,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主权,活动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很多学校由于教学仪器配备数量或班额等方面的原因,教学仪器不能满足学生分组的要求,造成每个小组人数过多,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并将这种情绪带到活动之后,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活动“放不到底”“收不到家”,课堂纪律显得“乱”。

(三)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科学探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研究,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当作教学的“必须手段”。课堂上,一个小组活动接一个小组活动,不考虑活动的价值,一味追求“热闹”,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教室里却显得乱糟糟、闹哄哄,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也是造成课堂“乱”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科学课教师不应把注意力都倾注在热热闹闹的、外显的小组活动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上的“动”,对于那些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的小组活动我们宁可放弃。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营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课堂节律,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问题三:活动多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了

打开《科学》教科书,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新颖的活动设计,这也是新课标科学教材的突出特点。一个个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活动吸引着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活动多了,环节多了,师生感情融洽,活动气氛热烈,课堂40分钟明显不够用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了。这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怎样解决呢?

解决对策:

(一)压缩环节,点上突破

教科书设计的活动分为主体活动、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把握主体活动,适当兼顾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适当删减部分活动,在重点环节上进行突破。对于一节科学课来说,设计三到四个环节是比较合适的,并把握好在某个环节上有所侧重。教师要学会大胆取舍、重组教学环节,在关键点上深挖,保证课堂探究的深度。

(二)准备充足,提高效率

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原因除了教学环节设计过多之外,还与课堂教学效率有关,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课前的准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适当放弃,留有余地

“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作为具有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课堂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场所,科学探究的主阵地在大自然、在社会、在社区、在家庭,课堂只是学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合作研讨的一个平台,它只是学生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问题四:探究活动需要器材,配套仪器严重不足

小学科学课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而科学探究离不开的科学实验,要做科学实验就会用到实验器材。《自然》课改革为《科学》课,在教学仪器方面,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原来学校配备的小学自然教学仪器大部分已经不适合新版科学教材,并且仪器老化或者损失和丢失现象严重,新教材教学仪器配备又不到位,教学仪器远远不能满足平时上课需要,导致无法实施分组实验。这种矛盾尤其在农村显得更加突出,这主要是农村小学原来《自然》教学仪器配备就不到位,现在可改造利用的更少,这使得农村科学教师叫苦不迭。怎样缓解这一矛盾呢?

解决对策:

一是教学仪器及学具开发部门加大配套仪器的开发力度; 二是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教学仪器配备的投入;

三是科学教师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想办法整合、搜集、制作一些器材和教具学具,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

(一)整合仪器室器材。注意充分发挥仪器室器材的作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不让放坏”的原则,不能因为怕使用损坏而“束之高阁”,让一些教学仪器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很多学校教学仪器根本就没有使用过,如雨量器、风向仪、百叶窗等有关天气观测的仪器,风向

仪仍处在未组装状态,更谈不上使用了。像这些仪器完全可以将它们组装起来,选择一个敞亮的地方组建一个气象观测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中长期天气观测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长期科学探究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学仪器的作用,岂不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好事吗。

(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只要我们科学课教师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生活中的废品。我们可以开一个“废品收购站”,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是“废品收购员”,让生活中的废品变成我们的“宝贝”。如易拉罐、牙膏盒、矿泉水瓶、废旧喇叭、马达等等,都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实验材料。对这些生活中找到的实验材料,如果还能重复使用,要将它们保存好,并分门别类,以备后用,如各种大小不同的气球,它可以完成类似反冲、热胀冷缩、大气压力、水的浮力、空气质量等实验。

(三)自制教具学具。近几年,由于教学仪器配备逐渐达标,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也比以前淡化了。新教材的推行造成的暂时教具学具匮乏为自制教具学具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农村小学,这是解决探究实验材料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对我们科学教师提出的挑战,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自制教具学具,从而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7.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七

一、财务管理的现状

各乡镇现有农经人员不少, 但各乡站做自己本职工作的人不到一半, 其中1人为站长, 2到3人为审计人员。就农村财管而言, 一人为“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会计, 一人为出纳员 (主要管理账户和单据) 。从2003年起全区要求实行“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 要求做到每季度做账一次, 并在每次做账结束后由乡镇经管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 在各村进行公布。由于各站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并且微机设备跟不上, 使各县的村账乡代管的会计人员基本役有履行职责。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没有多大的改善, 广大农民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基本不了解, 不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 增加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

二、存在的问题

1. 领导重视不够

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 但乡镇的个别领导和村干部不把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当作一回事, 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 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难度。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 形成了财管的诸多漏洞。一些票据手续不健全就入账, 村集体坐收坐支现象普遍存在。

3. 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

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 出现财务监督缺位现象;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 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半公开。

4. 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 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 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 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使农村财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努力做好新时期的财管工作,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服务好, 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 在观念转变上下功夫

我们财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在的财管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 是构筑新的经营制度、新的经济制度、新的分配制度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机遇和挑战, 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前瞻性。用改革的思维创造新形势下的农村财管工作。

2. 在强化领导上下功夫

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管的要求和意见, 加强对农村财管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 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的认识, 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的领导, 规范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 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 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3. 在素质提高上下功夫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工作量大的基础性工作, 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为做好农村财管工作, 首要的工作任务是必须全面加强财管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是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特别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的农村经济政策, 提高政策水平。二是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在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 要强化对财管人员的全面培养。三是不断进行考核, 要结合实际工作, 对财管人员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全面考核, 即工作的态度、工作的能力、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效果进行综合的评定, 对考核不合格的要离岗培训合格后予以重新任用。

4. 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政策性和规律性很强的经济工作, 而完成此项工作的基础必须有可行的制度作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后, 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原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现行的管理体制不相适应, 必须制定一套适应新形势的切实可行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5. 在信息管理上下功夫

在当代信息社会条件下,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只有善于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才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中, 信息尤为重要。作为指导农村经济的农村经济管理部门, 更需要经常、及时地了解农村经济的信息, 包括农村生产经营的情况、农村经济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等。

农村财管虽然在改革的新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只要我们能立足于长远, 切实为农民的利益着想, 在工作中增强管理和服务意识, 就能开创一个崭新的财管工作新局面。

摘要:文章通过对乡镇农村财务管理现状的调查, 发现存在有领导重视不够、财务管理不规范等一些问题, 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农村财管虽然在改革的新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只要我们能立足于长远, 切实为农民的利益着想, 在工作中增强管理和服务的意识, 必将在新时期迎来新的辉煌。

8.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篇八

一、土地“三权”不清。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权责不清,是土地流转中的核心问题。部分基层干部为了谋求自己的“政绩”和集体收益,把土地作为“第二财政”,以地生财,片面强调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强令农民低价留出承包土地,然后由集体统一发包,统一开发,直接违背了土地流转必须由农民自愿的原则,侵犯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违反了党的农村基本政策;有的基层干部对农民未经集体组织审核批准擅自转包出租土地的行为,不闻不问,不加制止,导致集体利益严重损害,集体的土地所有权被侵犯;而有些农民对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也存在误解,认为这些土地就是自己的,可以任意处置,于是私租乱包给他人开挖鱼塘虾池等,破坏了农田的灌溉水系;也有的农民在其他田块己经调整生产结构的情况下,硬是顶着不调整,影响了农地的整体布局与开发。目前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已调整结构的收益不断提高,让渡土地经营权所取得的收益也将逐步增加,由此而引发的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与农户(拥有土地承包权者)互相争夺土地经营全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突出。

二、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市场机制,价格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联动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土地流转缺乏完整的价格体系,在历史上又没有可供参考的价格,一些地方因缺乏信息中介,更缺乏土地市场,导致土地流转没有完全展开,交易量小,流转价格低。就社会保障而言,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形成,而进城打工的农民也由于很难取得城市户口而被排除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之外。这使的农民把土地看得十分重要,仍然把承包土地看成“活命田”和?“保险田”,宁可粗放经营、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出让出去,阻碍了土地流转。

三、土地流转效益损失。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方面不少农村集体完全以税费收缴方式搞土地流转,以税费每亩计价发包农户,费用收归集体,农民既丧失了土地承包权,有丧失了土地流转收益;另一方面,有的乡村以牺牲农民承包地的地价效益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以较低地价影响农民将土地出租给进入农业领域的工商企业。同时,名义上“集体提留”,包括土地承包使用费,但是实际上集体提留与土地使用情况并不挂钩,提留多少与土地等级、质量无关,并且提留款并没有专款专用,这就是造成了土地事实上的无价、无偿使用,不利于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四、行政干预土地流转。尽管中央一再强调稳定土地家庭承包制,但现在土地归某集体所有,土地发包者是村委会,基层干部仗着土地所有者代表的身份和行政权力,在利益驱动下强迫流转,暗箱操作,从中渔利,严重损害了农民的权益,他们往往以反租倒包等方式,硬性进行调整。其借口主要有三:一是结构调整,将承包土地随意调整搞连片开发;二是规模经营,将承包土地人为集中到大户手中;三是农业产业化,将承包地长时期大面积转租给企业经营。

针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一、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不完全性从根本上讲是国家一直在立法上的表现,它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以及土地市场的垄断。垄断是不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因此,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在法律上重新确立农村集体在各项权力上的内容和赋予更完善的权力行使能力,在体现国家在土地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纳入有形的土地市场。

二、科学界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严谨的组织结构和明晰具体的产权形态和完善的收益分配制度,这是推行农村集体土地资产化、产业化政策的前提,也是农村集体土地有偿使用、合理流转的前提。

三、采取两权分离的方式。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进入有形市场流转的方式上可以借鉴或者采用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模式,实行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创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有期限、可抵押、可流动的法律和政策制度,并严格规范程序。具体做法是:

(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土地用途、用地规划,建立报批、逐项审查的流转程序。

(二)凸显农村集体土地资产价值,对加入流转的土地使用权,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农村集体土地中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应权属清楚,四至明确,同时进行土地评估,制定出参考地价标准。

上一篇:2024 年四院工会工作总结下一篇:人大主任在县乡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