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2024-11-17

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共11篇)

1.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一

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提案

(李爽杰)根据团省委、团市委关于促进青年创业就业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东安县实际情况,现就我县青年创业就业有关工作提出以下建议提案。

背景情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安国之策。当前我省青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09年以来,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30万人,加上以往未就业的大学生,我省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不足75%,初次创业成功率不足5%。2012年大学生和青年需要就业的数量会进一步加大。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意义重大。团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全团要高度重视、配合政府做好青年就业创业促进工作。要切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全面推进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服务和帮助青年就业创业,已成为事关全局、稳定人心的关键之举,而加大力度组织实施好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建立健全相关扶持配套措施,更成为关键之举的迫切要求。一直以来,团省委高度重视青年的就业创业工作,先后成立了湖南省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和湖南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我县情况而言,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仍面临着不少瓶颈和障碍。如创业教育与培训不足,制约着青年的创业能力发展;创业资金获取渠道十分有限,青年在创业初期面临融资困境,大学生

创业资金不够,小额贷款门槛比较高;扶持青年创业的专业化中介服务匮乏,青年难以获得高质量、低收费的过程性服务;创业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信息平台建设明显滞后;青年“首领”意识弱,缺乏在创业领域开拓进取的胆魄等。为此,建议构建一个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资源,满足多元创业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兼顾创业实践不同阶段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对策建议

1、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事。一是为青年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投融资支撑,发挥政府促进创业就业等各类专项资金在前期资助、担保、贴息的杠杆作用,推动更多的民间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青年创业就业;二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开发倾向于创业青年的金融优惠政策,推出更贴近创业就业青年的融资业务;三是支持信息咨询、资信评估、项目评估、资产评估等各类公办或民办中介机构的发展,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支持服务;四是建立专门工作机构,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工商、税收、信贷、项目评估审批等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2、增加岗位,拓展就业渠道。进一步着力扩大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就业岗位数量,不断拓展青年就业渠道。同时,在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的不同岗位,配备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作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

3、制定措施,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提供资金支持。建议加大对青年创业方面的财政经费投入,支持青年创业就业活动,促进和推动

青年创业就业;建议争取金融部门进一步出台更为具体的扶持青年创业就业的信贷政策,为青年企业家设立更优利率的信贷品种,为初创青年开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提供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二是减少税费负担。建议争取工商、财税等部门强化针对扶持青年创业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支持,在注册登记程序、条件、费用税款收取及其他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和便利,放宽青年创办中小企业的审批准入、降低注册资本的门槛;三是制定扶持青年就业创业长效机制。建议从设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财政投入、资金信贷、技术技能培训、政策优惠、创业风险保障等方面着手,逐步建立一套有利于青年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

4、增加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进城务工人员有16%的人有创业意愿,愿意回乡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高。调查显示,有39%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是青年创业的制约因素,有42%的人认为创业所需要的资金在5-10万元。因此,建议根据形势发展,增加青年创业扶持基金的额度,通过小额经费扶持、无息贷款、贴息、优惠担保贷款等不同方式,对有志创业的青年予以支持十分必要。

5、构建平台,强化交易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媒体手段,搭建集信息交流、商务往来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即尽快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适合青年创业就业需要的电子商务平台,更好地、高效率地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2.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二

关键词:就业促进,就业困难,对策建议

1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扶持制度

我国在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还不够健全,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1.1 法律扶持。

作为地方政府, 孟村县没有立法权。因此按照党中央治国总体要求, 孟村县应当在实际执行中灵活地运用促进就业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规定, 适时提供专门有效的司法救助, 通过法律形式为他们创造就业的平台, 用法治来促进其就业。

1.2 政策扶持。

就业问题不是孤立的, 要解决就业矛盾, 就要从宏观经济决策的多角度总体上把握, 通过产业政策和地区开发政策等克服结构性失业。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孟村县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 进一步提高就业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 把就业任务分解落实到政府制定的投资、金融、外贸和教育等各项经济和社会政策中去, 形成一个实施充分就业的综合政策体系。

此外, 孟村县政府还应该做到:一是用足政策, 继续发挥失业保险预警防线前移的作用, 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失业人员的产生;二是用活政策, 千方百计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尽可能将各类就业困难情况列入享受政策的范围;三是用好政策。确保对就业困难人员从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有专人负责指导。

2 加大经济调整力度, 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经济学家樊刚指出, 我国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归根到底要从“创造就业”这个根本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各方面的经济政策。

2.1 促进非正规就业的发展, 拓宽就业空间。

目前非正规部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孟村县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关注非正规部门在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中的作用, 采取加强立法保护、提供必要财政支持和就业援助、高度重视并保护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劳动管理的法规政策, 规范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关系、创造健康舆论等积极措施为非正规部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 增加就业岗位。

根据国际共识, 第三产业越发达, 越能吸收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出的过剩劳动力, 同时, 就业弹性最大的第三产业, 大多数对从业者的要求不高, 这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再就业。例如, 开发国外称为非市场行为的“就业创造计划”的公共部门就业岗位, 即在公共或准公共部门提供相对短期的工作岗位。孟村县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城市环卫保洁, 城市绿化, 治安联防等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 都值得政府大力支持。同时, 中小企业成为就业困难人员不错的选择。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大, 进入出市场容易, 就业困难人员也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而进入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行列, 为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增添新的就业机会。

2.3 发展社区就业, 增加就业机会。

具有门槛低、投入少、成本低、需求大、形式活、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多层次性和高弹性的社区就业, 极其适合较易封闭在家中且技能相对不高的城市就业困难人员。孟村县随着经济发展, 对家政服务业的需求逐年加大, 为发展社区就业提供了很大可能。

3 建立健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就业困难人员状况复杂的构成, 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也应有层次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3.1 扩大覆盖范围。

孟村县要着力对社会保障制度中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平衡的因素进行持续关注和调研, 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保障的范围, 从制度上防止城市就业困难人员的继续产生和扩大。另外, 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等因素及时调整低保等帮扶就困政策, 给予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

3.2 动员社会力量。

从长远来看, 政府应该建立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 即政府通过调动企业、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来提供保障。

3.3 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保障制度。

就业困难人员保障制度, 是以政策的形式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促就业提供各项社会保险、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创业补贴、岗位补贴等帮扶措施。

4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就业资源应向就业困难人员倾斜。就业服务是政府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

4.1 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 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统筹城乡。

打破壁垒, 消除一切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 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改革原有户籍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等劳动关系制度, 尊重法律许可的范围里企业选人、用人和辞退的权力, 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 削弱或取消政府对企业用人制度的自主权干预, 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4.2 完善就业联动服务体系, 畅通就业信息和渠道。

要发展城乡开放、运作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职业介绍等中介服务组织, 继续增加对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监督管理的公共投入, 建立劳动力市场场所和公共设施, 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 积极做好就业岗位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发布工作制度, 建立联网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库, 实现计算机管理网络化运作和岗位动态对接。特别是专门开展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专一”扶持, 结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 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

4.3 加强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 提高就业能力。

增加职业技能培训, 变“输血”为“造血”, 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岗位变换的能力。要适应市场需求, 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能培训, 适当情况下政府可根据自身需求和财政收入开发一些企业派遣岗位, 使愿意参加技能培训的就业困难人员获得实际操作机会, 也促使企业能够近距离接触就业困难人员, 消除双方歧视。对于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部分人员, 可以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 过组织专场招聘会、建立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开展“一对一”帮扶。

4.4 加大灵活就业扶持政策, 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孟村县可以把灵活就业的发展纳入到总体就业发展规划中, 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要在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方面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简化手续, 结合灵活就业方式特点, 抓紧制定配套办法, 实行“低门槛、广覆盖、低待遇”的社会保险制度, 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创业宣传力度, 引导劳动者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力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 供创业人员选择, 不断增强创业项目承载能力。

5 加大宣传力度, 促进观念转变

受传统文化、计划经济影响, 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自我观念偏差和外界歧视双重压力。因此, 要从根本上激发其就业动力, 就要从舆论宣传入手, 消除社会、就业困难人员自身、企业等落后观念。

5.1 完善政治参与, 强化服务意识。

我国是强势政府, 人治理念根深蒂固, 对就业困难人员倾向于基本生活救助, 而这一群体大多处于社会底层, 生存压力巨大, 没有能力也没有途径参与政治生活, 双方观点的同步性致使我国就业困难人员的救助体系呈现保姆式状态, 就业形势无法形成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切实加强服务型政府意识, 要了解所服务对象的利益所在、需求所指, 这就要求疏通城市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 倾听他们的声音, 使其不至被强势群体的声音淹没, 让“为人民服务”意识渗入到政府工作人员心中;另一方面要广开言路, 保障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同时发挥新闻传媒的外部监督作用, 营造有助于保护就业困难人员合法权益的舆论氛围和监督机制、支持就业困难人员知道并敢于争取其合法权益和政府重视并善于维护其合法权益, 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5.2 树立新观念, 摆正好心态。

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应该及时促使这一群体转变思想, 克服依赖, 及时调整心态, 不等不靠, 自强自立, 树立市场竞争就业观念, 促使本组应及时转变思想, 克服依赖, 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不等不靠, 自力更生, 树立竞争观念, 在就业市场上, 自我主动寻求技能提升, 参与社会竞争, 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就业困难人员促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孟村县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涵盖内容较为宽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 促进其就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和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王谦.城乡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08.

3.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三

【关键词】社保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

社保补贴是为了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支持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一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中灵活就业是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他们是下岗失业人员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想通过用人单位录用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但是对就业困难人员来说,他们的就业机率还是相对较少的,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自谋职业或者灵活就业,由于灵活就业的劳动关系不固定、岗位不固定、工作时间不固定、收入不固定也就造成了他们的生活来源不稳定。

根据国家、省、市就业再就业有关文件精神,更快地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我区自2006年以来,开始了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给予所缴费用50%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还超过3年。

三年来,我区的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数从2006年的277人增至2009年的3498人,补贴人数逐年增加,补贴金额由原来的16.6万元增至2009年的536.6万元。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7200多就业困难人员享受了社会保险补贴这一政策。随着政策的深入人心和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就业困难人员都加入了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的范围。城镇登记失业率也由2006年的2.5%左右降至2.3%左右。灵活就业成了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别是2009年以来执行的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对于2009年和2010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限已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顺延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这对提高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的积极性,推动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促进了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决心,降低了失业率。

随着市场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有集体企业的固定就业形式已经淡化,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宣传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事例,使就业困难人员逐步认同个体经营和灵活就业的就业形式,既达到宣传政策的效果,又促进了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连年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2)提升了就业困难人员自身素质。

就业困难人员本身家庭负担重,文化水平较低,又没有一技之长,自卑心里比较严重,,再次就业就成为了难题,为能顺利就业,他们不得不面对自身现状,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国家通过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这一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机会和决心,他们纷纷通过再就业培训,掌握了一些技能知识,使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3)调动了就业困难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积极性。

由于灵活就业本身收入不稳定,工资水平底,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缴费标准又不断的增加,无疑对他们来说是雪上加霜,很大一部分就业困难人员面临“断保的风险”。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减轻了他们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负担,调动了就业困难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补充了社会保险基金缺口。

(4)对稳定就业、维护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自2001年新一轮产权制度的改革,企业新分流的人员直接进入社会,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就难上加难。为了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国家、省、市实施积极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多次对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充实和完善,促进了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促进作用,帮助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我们区于2012年7月份,组织了一次“社会保险补贴满意率调查问卷”对我区享受社保补贴的就业困难人员2000多人进行了社保补贴满意率的调查,调查问卷共涉及7个问题:其中第3项,你认为社会保险补贴对你实现就业帮助大不大?第6项,按照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您是否希望社会保险政策能进一步延长?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被调查人员都认为对实现就业帮助很大,希望社会保险政策进一步延长。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灵活就业人员对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的依赖性较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一旦结束,社会保险费又会对他们造成比较大的生活压力,往往是政策享受结束就面临失业和社会保险断缴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社区管理。

在鼓励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的同时,也要依托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增强再就业援助力度,对就业困难对象实施重点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并为他们制定就业援助方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就业意向、有什么样的技能,并为他们签订援助协议,建立就业困难人员跟踪服务卡,每月进行走访一次,并根据他们个人的情况推荐就业。使就业困难人员能实现充分就业。

(2)进一步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

加强宣传力度,严把政策入口关,加大补贴申领管理,全面落实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实行税费减免政策,提供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经营场地等项服务,结合当在实际情况,加大再就业培训力度,使就业困难人员从灵活就业不断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转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使他们从收入不固定逐步转向稳定。

(3)加大监察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灵活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服务措施。

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的不稳定以及流动性,社会保障覆盖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了城镇职工保障范围,但还不能很好的地适应灵活就业发展的需要,比如,就业困难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能一刀切,因为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和比例与职工缴纳有所不同,按国家规定,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是“一刀切”,以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标准为缴费基数的20%,全部由个人承担,无论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是否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其缴费基数都是按照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这对于广大的低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每月的负担较重,随时面临断保的可能。为此,要着眼于既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又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服务措施。

(4)完善和调整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进一步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向稳定就业转变。

4.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四

共青团区委

(2012年9月15日)

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创业就业是青年最普遍、最迫切的根本利益。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既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期共青团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载体。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已成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因此,共青团金川区委高度关注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积极响应团省委、团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就业创业的政策方针,积极行动,多措并举,鼓励引导帮助广大青年就业创业。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就金川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以简要汇报:

一、我区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推进情况

在团市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内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团区委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行动‛。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住两个工作重点。即:抓就业和创业两个重点。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我们重点做好技能培训、就业岗位搜集、就业信息发布等工作,力求实现就业培训与就业岗位的有机对接。近几年以来,我们联合区人社局、区农牧局等部门,组织培训青年达到1000余人次。在促进青年创业方面,我们重点做好创业培训、—1—

推动小额贷款、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工作,按照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为创业青年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二是突出三个关键环节。即: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提高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就业创业见效。我们积极引导青年的观念从一步到位向先就业后择业转变,从靠父母靠老本向靠自己努力的转变,鼓励青年勇于到基层、到一线去就业。同时,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培训,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就业见习岗位等多种举措不断提高青年就业创业的实效。

三是重点服务四类青年群体。根据我区青年实际,我们将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重点放在以下四类青年:一是农村青年,包括转移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年;二是创业青年,包括青年致富带头人、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村官等;三是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四是城镇失业青年。

四是明确五个工作项目。一是开展青年就业技能培训。我们积极和区人社局联合,依托金昌市职业技术学校、中科技校等现有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展家政服、缝纫、烹饪等技能培训。积极和区农牧局联合,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金川区 ‚城乡青年‘1+1’技能援助计划‛,切实为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同时,积极联系本区和省内外有实力培训院校(用工企业)等培训资源,围绕电焊、特种车辆、电脑技术等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并适当组织上进心强的青年外出强化实训,力争使每位参训青年至少掌握一项职业技能。二是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我区现有的源达果品、美联日化、顺风肥牛三个创业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为我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提供见习岗位。同时,通过印刷宣传材料、制作宣传展板、举办岗位供需招聘会深入宣传见习基地建设和见习岗位信息,实施岗前培训和跟踪管理为见习者提供必要的服务。三是推动创业青年小额贷款。积极深入青年相对集中的农村、社区宣传党的金融方针、政策,邀请资深金融专家开展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咨询,创业贷款和理财知识讲座。特别是2010年3月我们联合我区金融机构在宁远堡镇新华村举行了‚送金融知识下乡暨2010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培训活动,使近百名青年受益。四是建设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我区宁远堡镇马家崖村羊肉一条街紧邻市区,地理位臵优越,政府政策倾向,帮扶力度大,现已成为以美食餐饮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导有创业意愿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青年充分利用马家岸子羊肉一条街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进行创业,提高创业青年的经济回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马家崖羊肉一条街青年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五是加强创业就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中,我们紧密结合团建创新工作,尝试建立‚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站+青年创业就业服务站+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的‚1+X‛团建组织形式,探索建立集工作、服务、活动阵地为一体的青年服务工作阵地,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联系和服务。

二、我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虽然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青年就业创业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传统的陈旧观念使基层青年不能将下岗与失业、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再就业与就业很好地统一起来,影响了青年的就业创业。很多青年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参加此类的培训,甚至有些人认为参加这些免费培训很丢面子,只是一味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国家机关、各类事业单位和收入较好的企业就业,缺乏创业的动力。

二是就业创业渠道较少。我区大中型企业不多,辖区人口也相对较少,创业和就业实习基地也不多,缺少创业带头人。青年的就业创业的渠道主要是在家务农、在外打工和在外作农产品买卖经商、开车或从事烟酒等小贩生意,从事其它工作的不多,就业创业渠道非常狭窄。另外,资金和技术匮乏还是我区青年自主创业的较大难题,有人认为没钱就别去启动,有人认为技术经验不够就等等先。

三是信息渠道少,信息量不足。由于共青团不是主要的就业创业职能部门,对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不能及时了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难以实现劳动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同时,在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和就业创业指导,营造就业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也还不够规范、细致。

四是小额贷款额度优惠政策不多。部分想创业的青年人缺乏资金,虽然我们在促进小额贷款工作,但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缺乏具体、有效的优惠政策支持,工作吸引力不够,抓落实难度较大,导致部分有意愿创业的青年因贷款款项不够或利息较高而放弃。

五是创业就业培训经费来源不稳定。基层团组织没有稳定的培训经费,且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致使培训工作较为被动,不能很好地满足青年的需求,使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三、我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下一步,我区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将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以增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为目标,以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城乡失业青年和务工青年为重点服务对象,切实抓好工作项目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体系,积极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一是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的宣传引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失业青年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报纸等,对青年身边活生生的务工致富典型、创业致富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年增强就业、创业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走向自主创业、自主择业、自我发展之路。力求通过宣传引导,使青年转变观念,在就业创业方面增强对共青团的认可程度。

二是全面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和人社部门、其他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科技信息和其他政策信息,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通过非公团组织与各类非公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收集用工招聘信息,同时进行横、纵向联系,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直接在基层广大青年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努力强化培训,提升就业

创业见习实践,加强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实现由点到面的全套引导服务帮助,真正做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

三是继续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为青年创业出台一些有利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争取利率优惠、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方式等优惠政策。深化与有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努力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争取获得有关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壮大青年创业基金,为青年创业提供免息、便捷、有效的创业启动资金,为青年创业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

四是进一步强化青年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努力争取上级团委和政府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建设学校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远程教育和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资源及团属培训阵地,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与相关部门合作,大力开展返乡务工青年和‚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利用现有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平台,加大投入,鼓动、引导更多的未就业的大学生参与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接工作中来。

总之,做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需要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团省委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体系优势,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主动争取市区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5.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五

团市委宣调室 陈红梅

就业创业是关系民生与稳定的重大问题,青年始终是新增就业创业主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青年当前面临的就业创业压力比较大,就业需求也最强烈,大量的青年,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由就业创业矛盾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一直都是党政关注、社会关心的焦点和热点。团中央书记陆昊强调“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贯彻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团之力推进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历来“高举旗臶跟党走”的共青团组织,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上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已经成为全团上下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准确定位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期共青团的职能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与党有着特殊的政治关系。共青团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组织目标始终是围绕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展开的。

1、政治职能。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告诉我们,青年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由于青年的未定型和可塑性空间,青年总是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成熟中走向分化并分别融入相应的阶级和阶层,所以青年历来是是各阶级各阶层争夺的有生力量。正因为如此,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贯主张教育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以便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存在的价值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履行好其政治职能,始终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好青年培养教育好青年,始终把最广大的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社会利益格局已经从全体人民利益一致,转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并存。在这种分化中,由于青年相对弱势的社会地位,使他们在成长发展中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在经济利益关系上,并成为青年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适应社会变革和青年群体的分化的新特点,如何有效地团结凝聚青年,帮助维护青年,培养教育青年,就需要共青团组织通过针对性的改革,保证其政治职能继续有效地发挥。通过新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地服务青年的具体利益,从而实现团结青年赢得青年的终极目标,使共青团的政治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加强。

2、政府职能。伴随中国改革的逐步深入,青年事务越来越成为一个客观的现实存在,越来越凸显出其政府事务的特点。任何社会,只要有青年,就会有青年的求学、就业、成才、健康和婚姻家庭等问题,也就有了青年事务。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面临着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也面临着解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与提高经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等重要。共青团协助党和政府参与社会管理,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需要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机构代表政府统筹青年事务管理,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促进政府青年事务的良性运行;需要一个权威性很强的机构代表政府统揽青年事务大局,按照党的培养目标制定青年发展规划和青年政策,构建青年发展指标体系,促进青年立法,并以此为依据对青年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对青年事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需要一个整合性很强的机构来代表政府充分整合和有效配臵青年事务管理的各类社会资源,科学合理地分配和协调各方利益,管理相关社会团体(社团)和中介组织,构建各类社会服务平台,购买政府对青年的相关服务,实现政府青年事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青年事务管理机构在职能和实际作用上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事务管理的必然趋势。多年来,共青团越来越成为兼有政府青年事务的准政府组织,负有满足青少年福利需求的职责。特别是面对青年问题的日益凸显,青年事务的逐渐发育成熟这一部分职能应该成为共青团实现其政治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3、社会职能。共青团是一个青年的群众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负有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竭诚服务青年的重要使命。一个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与该组织服务工作对象的能力,与该组织获得物质、人力政策等资源的能力是成正比的。新的形势下,共青团要更好地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就必须不断发育和拓展组织的社会职能,通过构建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来拓展获得社会资源的渠道,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服务青年的手段,按照“小机关、大事业”的发展思路构建青年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青年,是这些年共青团对自己社会职责的新拓展、新概括、新提炼。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协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的形势下,共青团必须突破单纯依靠条块力量实现目标的约束,打破封闭,走向开放,不断拓展和履行好社会职能,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团结凝聚青年的使命。

二、当前青年就业创业现状

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增长迅速,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还是413万人,而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激增到611万。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比往年要严峻得多。据教育部统计,每5个大学毕业生有1个找不到工作,即今年至少有15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加上2008年尚有100万没找到工作,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极其艰难。接受过良好正规教育的大学生就业尚且如此,对尚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其他广大青年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另外,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影响,对就业创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国际国内艰难的经济形势之下,在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困难之下,产生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这道难题。解剖青年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制约青年就业的瓶颈仍然突出。青年已经客观认识到“学历不够”和“缺少技能”是影响就业的直接和主要因素。但青年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多数青年对电脑、外语和机电等方面的技能有诉求,但是自费参加相应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却并不高,多表示“看情况”,考虑的因素比较多。究其原因,首先当前市场上的技能培训机构很多,培训效果也参差不齐,这给青年选择好的培训机构带来困惑;其次,技能培训的费用也是青年决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一项因素。

2、青年对创业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青年对创业的认识比较狭隘,对创办实体比较认同,对创办一些事务机构或项目团队不认同是创业。而“劳动自主自由”、“工作轻松”、“空闲时间多”是青年人认同工作的三大原因,许多创业青年选择创业正是看重了创业的自主自由,不会受到单位工作时的束缚,但这不应该成为青年选择创业的正确原因。说明青年只看到创业成功的鲜花和掌声,而对创业过程中的艰辛、风险压力估计不足,这往往是青年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3、扶持青年创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支持”、“好的项目”和“创业经验”是创业青年迫切的需要,但超过九成的青年未参加过创业培训。从融资渠道看,大多数的创业青年是通过“家人或朋友支持”,而来自“政府提供”和“贷款”等渠道的资金支持却相对少。总的看,近八成的创业青年“还未受到过政府帮助”,仅有很少部分的业主曾在解决资金、场地、项目技术等方面得到帮助。

三、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共青团职能定位的依据 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变为带领人民谋发展的执政党,并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要完成这样的组织目标,就要根据共青团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明确共青团的职能定位。

1、政治需要。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需要共青团作为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以承载民族复兴伟大希望,保证共产党人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2、发展需要。以规划并推动社会发展、管理公共事务、维系社会稳定为己任的各级政府需要共青团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协助管理青少年事务,从而推动青年全面参与社会生活,并使广大青年更好地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成为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本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万能政府”的终结,一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方兴未艾。在“有限政府”难以顾及的领域,第三部门蓬勃发展,并以公民社会自我服务的方式填补了政府管理的许多“缝隙”。事实上,在满足社会多元需求方面,群团组织的作用已经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鼓励与支持。无论是发达国家对社会第三部门的扶持,还是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对共青团协管青年事务的探索,都已经表明,通过恰当的行政赋权方式,共青团完全有能力为政府分担更多的青少年事务管理责任。

3、利益需要。青年群体需要自己的利益代表,在参政议政的各个平台上反映他们社会参与的全面诉求。党对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代表各自应当代表的群众利益得以实现的。青年处于人生需要的高峰时期,面临许多儿童少年不曾遇到、老年人已经解决的特殊的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青年对执政党和政府、对社会的态度。在一般情况下,青年自身拥有的青春的张力以及他们在各种文化背景下相对边缘的地位,使他们很容易渴望变革,成为社会重大变革的推动力量。但是,社会变革并不总是让青年成为受益者。因此,青年选择认同或偏离常常与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境遇密切相关。当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受益、或虽然暂时没有受益却能够感觉到社会的关爱时,主动融入现有的社会秩序并为完善这种秩序做建设性努力就会成为他们主动的选择;当社会变革使他们成为受害者、或者使他们感觉自己受到损害时,对社会的离心倾向和偏离行为也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因此,共青团对青年利益的正确代表和依法维护,是促成青年与社会良性互动、引导青年在建设性领域释放自身能量,防止青年群体发生非社会和反社会行为的重要的减压防震机制,也是在维护人民整体利益前提下,表达青年意愿、保障青年具体利益的重要载体。

四、实现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职能的途径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作用下,做好广大青年的就业创业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广大青年解决切身困难,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最好体现。共青团组织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最大程度的服务好广大青年,促进他们顺利就业创业。

1、通过选树青年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举措,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一要引导青年坚定信心,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正确估量自身能力,只有端正心态、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才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办法。二要引导青年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应当降低择业要求,先就业再择业,同时形成自主创业的意识,看到创业也是就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三要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创业,充分认识创业的艰辛和困难,既要鼓励创业,又要让青年在创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完善以市场配臵、政府推荐互补的择业机制,强化政府在提供技能培训中的作用和地位。市场配臵是青年择业的主要方式,但政府推荐应该作为有力补充,理应成为困难青年择业的首选方式,要尽量为未就业青年提供合理可靠地就业信息,加强与企业联系,广泛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强化合作机制,为青年提供更多合适的就业机会。要加强对就业形势、市场变化的分析和评估,掌握就业岗位动态变化,及时公布各行业岗位需求、工资待遇等信息,为青年自主择业提供服务。针对青年反映的“缺少技能”,以及对参加培训抱有的“看情况”的态度,要进一步加大为青年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降低青年提高技能的成本。要帮助青年辨别遴选可靠权威的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机构信用评估,争取长期合作机制。要加大培训宣传,鼓励青年参加技能培训,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尝试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参与技能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青年给予学费减免或补助。

3、探索资源整合、共驻共享的新渠道,着力打造一条龙、全方位扶持青年创业的政校企青年创业服务联盟。资金、项目、政策、培训、导师五个因素是关系青年创业成败的核心因素。创业青年普遍缺少这些资源,而社会上有很多专业机构从事创业服务和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工作,通过打造一个政校企三方合作的创业服务联盟,通过整合政府、金融、媒体、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导航、创业见习、创业孵化、创业沙龙等各项服务的非赢利性专业组织,专门为青年创业者搭建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

6.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六

一、适用对象

园区创业人员自办实体享受补贴应具备以下条件: 1.已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实体正常经营、已办理纳税登记并已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已办理园区公积金登记,并依法缴交公积金;

2.自办实体需吸纳园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签订1 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交公积金。

二、定额补贴标准

创业人员自办实体后,吸纳经过认定的园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每人每月100元的定额补贴。

三、定额补贴申请流程

1.符合上述条件的自办实体,应携带以下材料至园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1)《苏州工业园区创业人员自办实体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申请表》:

(2)《苏州工业园区创业人员自办实体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花名册》;

(3)本人身份证、户口簿;

(4)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纳税申报表或完税凭证;(5)公积金登记证及相关缴费凭证;

(6)所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登记证》(劳动手册);

2010财政宣传月(7)就业困难人员相应证明材料;

(8)自办实体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9)开户银行帐号。

以上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2.园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对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在收到自办实体收据后,于3个工作日内将补贴划至自办实体帐户。

四、注意事项

1.自办实体未及时足额为所吸纳的就业困难人员缴交公积金的,不予享受补贴。

7.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七

1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

1.1 大学生自身主观成因

1.1.1 就业能力不能很好适合岗位需求

由于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自然就成为就业困难群体。当前,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实践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不足;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沟通能力不强, 心理素质欠佳等。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不强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1.1.2 就业期望值脱离实际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不结合自身条件, 盲目地与别人攀比, 这就容易造成在就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 择业期望值过高, 无形中抬高了自身的就业门槛, 加速了其就业的困难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就业单位层次要求过高, 二是对薪酬待遇要求过高, 三是对就业区域要求过高。

1.2 外在客观原因

1.2.1 就业市场因素

一是人才市场供求失衡。随着高校的扩招, 市场尚需一定时间才能消化快速增长的高校毕业生, 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就业困难。二是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一些单位对岗位提出了各种要求, 有些要求明显带有一定的歧视和限制。三是用人机制尚需进一步转变。

1.2.2 高校教育因素

目前, 高校教育模式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一是教学质量下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 整体生源质量明显下滑。二是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三是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服务缺乏针对性。

1.2.3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过高要求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消费, 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不从实际出发, 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 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 非常看重工作经验, 认为应届毕业生只是有书本上理论知识, 动手能力差, 不太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 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

1.2.4 女生就业困难

女性由于生理上存在的与男性的差异, 特别是女性要生孩子, 孕育生命的过程会给女性造成阶段性的体能下降、精力不足等。此外有的专业不适合女生发展, 比如建筑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要求女大学生长年累月地驻扎工地, 相对于男生来说难度已较大了, 更何况是女生, 因此就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 或明示或暗示不要女生, 这些都对女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职业指导对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的作用

2.1 职业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增强其职业能力

通过接受职业指导, 可以让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理想,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习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培养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促使学生补其不足、杨其所长、全面发展, 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需要。

2.2 职业指导可促进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 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

从学校来看, 宏观上的职业指导为职业教育反馈了人才市场需求信息, 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和规模、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是学校适应市场需求, 开发人力资源, 终成为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的关键环节。

从劳动力需求方 (企事业等单位) 来看, 职业指导, 提供了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为用人单位有效选聘适用人才提供了帮助, 为用人单位注重社会效益, 选好人、用好人、不浪费人才提供了依据。职业指导要求指导用人单位科学选人、合理用人, 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可减少人员使用不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可以使人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取得社会效益。

从劳动力供给方 (职介服务部门和学生本人) 来看, 职介服务部门可根据劳动力需求状况和劳动力供给状况, 做好具体劳动力的职业指导工作, 包括咨询服务、推介服务、安置服务等工作, 从而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具体的用人单位需求实际, 在学校就业部门的具体职业指导下, 主动适应市场, 选好合适岗位。

2.3 职业指导可增强学生职业适应性, 实现人与职业合理匹配

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 了解自身特点 (态度、能力、兴趣、志向、性格等) , 认识职业需要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差异, 尽可能将自己的人格类型与职业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 尽可能地缩小人职匹配差异, 从而把维持生活、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个要素统一起来, 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 真正做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爱业, 实现较理想的人职匹配。

2.4 职业指导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实现人才资源的转化

通过职业指导, 潜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合理推荐工作岗位, 实现人职匹配,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使潜在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 使现实的人力资源在德智体几方面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品德、智力和体力。或者说使人的素质活力发生量和质的变化, 低的功能状态转化为高的功能状态, 由非人才转化为人才, 由低层次人才转化为高层次人才。

3 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3.1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 了解社会, 尽早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更多的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选择职业、规划职业的道路上更加的平稳一些, 最大程度的做到人职匹配, 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3.2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

我国老百姓历来有“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传统文化心理, 社会家庭普遍希望通过子女上大学来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改善家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所以, 一个大学生的顺利毕业不但是一个人的事情, 还关系到一个社会群体的安定和稳定。

3.3 从学校角度来看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工厂, 那么毕业生就是它的产品, 如果一个高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受欢迎, 那么会起到连锁反应, 学校的声誉将会提高, 生源质量得到保证, 社会的关注度和普遍评价也会提高。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使学校各方面处于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中。

3.4 从企业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可以使学生尽快的进行角色转变, 缩短适应时间, 可以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 也在某些方便帮助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了工作, 也为员工日后的自身发展给予了很大帮助。

3.5 从国家政策及教育主管部门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为掌握社会变动和市场劳动力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能及时地提出政策性指导, 对高校发展、建设应进行必要的政策指导和调控。

3.6 从社会角度来看

职业指导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 缩小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数量,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平稳中进行贡献了力量。

综上所述, 积极开展职业指导, 对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客观认识自己, 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有着积极作用。进行职业教育和择业指导, 开展创业教育, 对增强就业困难群体的创业、竞争、挑战意识, 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 开发创造性思维, 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对于我国高级人才的培养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82-83.

8.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八

一、就业困难群体的状况

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不仅仅是其个人问题,更多的也是民生及社会问题。目前就业困难群体表现出有所增加的态势,他们大多家庭负担重,生活与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也是“就业是民生之本”的具体体现。

二、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就业困难群体指的是在各地区劳社部门按照相关政策登记在册的就业困难人员,或未进行就业困难登记,但在求职和就业中容易或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在经济上表现为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表现为低层次性,心理上表现为高敏感性。他们就业观念落后,意识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职业能力不高且较为单一,文化程度偏低,求职经历少,就业资源缺乏,就业竞争能力不强,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就业预期较盲目化,缺乏社会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

三、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主要措施

1.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消除“零就业家庭”

具体来讲,就是要详细了解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愿望,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职业指导员应实行分片包干的办法,入户调查,填写“零就业家庭”调查表,详细记录“零就业家庭”的人数、经济来源、生活状况、家庭中有劳动能力人员的技能状况、求职意向等基本情况,做到“家庭状况、困难情况、技能特长、择业意向、待遇愿望”五清楚。同时,将问题落实到责任人,结合“零就业家庭”各自不同的情况,因人寻岗,实行“定向”服务,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提供适合自身条件的岗位信息,促进、帮助他们就业。再次,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零就业家庭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实行“跟踪”服务。针对他们的就业观念落后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对美好未来的信心,努力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学习新技能,为适应职业要求做好准备。

2.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针对岗位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岗位应是量身定制,培训也应“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在就业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或转岗培训,帮助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

3.建立个人信息档案

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爱好、职业取向、兴趣、技能等级、下岗失业原因、是否经过技能培训、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这些内容会为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提供线索,还便于制定不同的职业指导方案,包括思想转变实施方案、培训方案、推荐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和个体职业取向等。

4.定期举办招聘会,完善劳动力市场供需平台

目前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专业技能的偏少,“三偏”现象严重。而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就是增强就业困难人员自身就业砝码与就业机会。因此,职业指导人员应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合就业困难人员自身情况,引导、推荐他们参加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应积极了解就业困难人员的工作经历、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再对其进行相应的个别指导,选择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这样对其实现再就业或创业才能更有针对性。

5.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宣传优惠就业政策

职业指导人员应随时提供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咨询服务,积极宣传落实国家和本地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优惠政策,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就业政策、下岗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等,落实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减轻生活压力,改善本地区的就业状况。

6.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强跟踪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一部分就业困难人员虽然面试成功后实现了就业,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通过试用期,就又失业了。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就业困难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不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不能正确对待新的工作岗位、新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等。因此,采取“跟踪服务”与“跟踪指导”对其现在出现的问题,来开展一些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岗前技能等培训内容,并分期分批开展就业政策、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课程的培训,以最终达到充分理解就业政策、深化就业观念、实现稳定就业的目的。

四、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面向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作用,主要是以就业服务为载体。这种作用有时直接体现在就业服务的过程之中,有时则是间接体现在就业背后的诸如教育、培训等环节中。主要可以归纳为四方面。

1.促进劳动保障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职业指导在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宣传的同时,要重点解读与就业困难群体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继续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鼓励自主创业和就业援助的有关政策。同时要规范操作办法、简化办事程序,使政策的具体操作简便易行,使就业困难群体能从政策中受益。

2.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

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必要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上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的职业岗位。同样的职业岗位,不同用人单位对招用劳动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不同。在调查分析社会职业变动趋势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后,职业指导便开始发挥协调、导向作用,积极促进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方自主性、灵活性选择,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3.促进劳动力市场健康良好发展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大都存在“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供需结构性矛盾。职业指导通过沟通供需双方,增加匹配程度,缓解矛盾。一方面可以通过面谈、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了解求职者个体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现状和求职要求;另一方面,了解一些企业的性质、经营范围、企业特点、岗位需求和招聘标准,然后把握供求双方互补性,进行分类指导,以便增进双方的选择,使双方要求基本趋向一致,尽可能的实现“人职匹配”。

4.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包括观念、技能、典型引导就业等诸多方面。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因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偏低、家庭负担重等原因,导致他们对企业性质、工作条件、工种、就业方式等要求不高。职业指导不仅能让他们及时了解就业优惠政策,而且能具体指导他们按简便方法求职。应推荐他们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增强市场竞争力;指导他们充分利用好政府主办的再就业援助活动,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再就业专场洽谈会,增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选择政府投资兴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社区就业岗位等使他们多元化充分就业。

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实现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是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所担负的职责。加强职业指导,扶持和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保证就业市场有效运行的条件。

9.青年就业创业心得 篇九

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主办,第一校园网承办的第四期青年就业创业素质训练营在龙泉举行。我作为纺专一名学子,有辛参加此次活动荣幸和辛运。在这两天一夜的训练营生活中收获很多,让自己多了一次人生阅历,下面有我的五方面的总结。

团队协作意识,时间观念。

讲座。

摸拟面试。

素质拓展。

活动开展。

团队协作意识,时间观念。

无论是那项活动中,并不是一个人都能完成的,需要的是团队协作和分工明确才能完成。在每次活动中时间有限,这要求有极强组织协调能力,合理安排时间,还要求每个队员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还要有极强的纪律意识,一旦出现问题,扣分加分都是几十分,这都将影响集体荣誉。

1》破冰过程,12月12日上午,当教练喊学生素质,我们必须立正喊向我看齐。

教练叫我们在5分钟之类选出队长,在25个人当中选出两个具有极强的领导能力的人是相当的困难,一旦选错了将影响整个集体的荣誉。在10分钟之类选出我们的队名,队号,队歌,发衣服。在这两件事都让我们想不通,怎么时间这么短,这就是一种能力的考验。

我们的队名:破冰。

我们的队号:五队!五队!最爱五队!五队!五队!飒勇无畏!

我们的队歌:怒放生命

我们的每个队都出色的完成。

2》每次吃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一旦迟到都会扣分。

我们经常都是跑步行径。

3》在12日晚上我们要搞一台晚会,我们的准备时间不到30分时间。

我们得到的评价是我们每个都在搞晚会。

讲座。

1》 庄晓春专家

我们搞了两个游戏,一是拍手游戏,根据成功学的研究左大指拇在右大指拇上这类人容易成功,右大指拇在左大指拇上容易很有钱。二是找贵人的方法,我们应该面带微笑,学会招手学会握手。

首先他说成功对不同的人定义不同,每个人都能成功,我们怎么才能成功,我们必须要有梦想,世界因梦想而伟大。我们应该明白成功是为自己,更是出于责任。让自己活得体面点,让自己的家人过得体面点。他还谈到我们的成功与我们的性格和我们的大脑装的东西有绝大关系。我们的观念。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就象一台电脑,决定电脑的正常的运转取决软件的好坏。我们应该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缺点,超越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梦想,不然我们会过得很痛苦。

观念决定行动结果(梦想)

行动

全身心的投入 行动的方向 方法问题 行动的数量,结果:比如我们三年后一定会有一个工作,我们五年十年后会有一个家庭,但是这个结果的好坏,能不能得到取决我们的行动的好坏,我们为什么要行动这需要我们的大脑作出决定,我们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决定取决我们的观念,观念:观:价值观,什么对你最重要,那件事对你值不值得。念:信念,相信梦想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相信自己,(自信)。

成功=知识(30)+人脉(70)

专业知识

知识

非专业知识

人际关系

人脉

沟通

学历不重要,只是一块门砖,学力才重要,学习的态度

学力学习的力度

终身学习

1)成功者的方法和观念可以复制。

2)成功者的背后有很多汗水。

3)要养成做好小事的习惯

4)寻找贵人:找对人,学会招手,学会微笑(拥有冷酷的脸的人会很痛苦)真心对身

边的每个人。

借助工具,运用工具。

做对事,跟对人,用对方法。

马上成功法为成功者工作

与成功者合作

让成功者为自己工作

5)工作的态度

张静涛演讲主题:大学生成长成关学

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厉害:他是一位浙江人,在他负债1千万的情况下来到没有一个熟人的成都,当时他只有几百元钱,那时是1998年,他还站在天俯广场问路。

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必须拜访25位客复,(他认为每次拒绝都离成功近了一步,他推销的是移动的档案柜,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第一个成功推销的客户。)

记得有一次他骑自行车去推销,被开奔驰车的人把泥水溅到他身上,他就转回去买了一本关于名车的杂志将其剪了贴在最显眼的地方,目标视觉化。

让客户信任你

推销

找准客户的心灵,传达话语核心

1》热度(做一个热情的人,寻找贵人:找对人,学会招手,学会微笑(拥有冷酷的脸的人会很痛苦)真心对身边的每个人,表扬别人,(鸭子只有一条褪)

2》 宽度,知识的宽度,(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学会说话,自己是世界唯一的价值

也最大,敢做别人不敢做的,(杨谰的故事)

3》 深度,文化底蕴,术业有专攻,爱好与工作联系起来。

4》 速度,生活中做阳光,工作中做激光。(有效的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在不该

停留的地方驻足,一百年后慢慢睡。)

知道:我们要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人人都在努力,怕的是努力没有结果,要知道做事情的价值。对于一件事情要足够的信息源,突效性,真实性,完整性。

学到: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让成功的事实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让青春逗长在别人的脸上。)

想到: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意识。

做到:必须做到,能做别人不能做的,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双手能做的东西,而且一定要比别人做得好)

得到:要让做的事有效率效利,付出就一定要回报。

传道:价值成功在于你能帮助多少影响力,成功需要奉献,我们需要这个活动的社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1)执行令:做正确的事,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2)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3)成功的人像太阳,走到那里那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和十五都不一样。

4)成功的人一定是主动的。

5)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6)当你不选择命运,命运就会选择你。

7)天上掉下不是馅饼,是陷阱。

摸拟面试。

1)自我推销(自我介绍)

2)智力对决:你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个鸡阔,一只鸡,想广告词

最多价值1元的笔,以500元售出。

把骆驼,雪山,麻将用一段话串起来。

你组织了一个专家会现场吵起来专家离开,你怎么办?

3)管理理念:小小的牧羊人,怎样管理羊群,(LEADER)

个人长短期目标,去市区教老奶奶学excel,老奶奶不懂,你有什么可以让她懂。

如何用一个5KG的水桶和3KG的水桶量取4KG的水。

一家工厂目前公司销售部的销售业务出现问题,如果你是负责人你如何办 4|)辩论赛:先择业再就业。

先就业再择业。(时间有限)

5)商务实战:压力面试,由评委提出针对性问题。

做销售时语言过于强硬,不利于小客户,适于大卖买。

优缺点,与评委平等有利于交流。大胆介绍自己。

针对公司的利益。

素质拓展。

我们共进行3项素质拓展活动。

穿越火线!

在一个共有27个洞的网线旁,我们在听教练给我们讲解穿越火线的规则。(必须在35分钟前把25个同学从这27个洞放过去,要求在穿越时不允许任何人的任何部位挨上网线。)教练只给我们3分钟的准备时间,我们这来自27所的优秀的学子们,个个充满激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拿出对策,让下身先过,让女生先过,让个头大的先过,还要留一个大的洞给最后一个人过,在期间我遇到了困难,我们先是让下身先过困难很大,我们就让头部先过,我们成功的过了两个大的后,他们负责在对面接人,我们又成功送过了所有的女生,有些女生和男生为了过去,为了这个荣誉的集体,他们该脱的就脱,有些只有秋裤了,我们真的被那个场面感动了,当我们在送最后的几个同学,在我们的 耳边响起了女生们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有的女生掉。但是我们最后未能完成任务,我们被罚了4000个俯卧称。接下来我们开了一个小会,每个人都谈了自己的相法。我作为5队的队长作了总结,我觉得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一个团队协作能力,更需要一个领导者,我有的失策,开始并没有拿出很好的策略,没有很好的组织同学们讨论,浪费了时间。我也批评一些打消积极性的同学。我真的被这个团结的团队感动,我爱这个集体,我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我还不足,我们做事要动脑筋,最后提醒同学们在这个中领悟到什么最重要。

爬天梯

这项活动中需要两个人的很好的配合才能完成,我们的队员每次出征我们的其他队员都要为他们加油,我们还要喊我们的口号为他们加油。我们队成功完成了任务有3队。

攀爬毕业墙,每个学员必须爬过这个4.2米的墙,先选出组织的人和身体强壮的,通过人梯的形式上去。在最后同学们有序的站在那里,口中大声的喊英雄胜利。

活动开展。

1)人坐人的游戏。

2)让大家彼此认识的方法。(跑圈圈,重复记别人的名字,)

3)报数的游戏。(我们要做勇于承担的人,细节决定成败,every is possible)

4)鼓掌的游戏,(当我们把眼闭上,把手放在膝盖上不动是下小雨,当我们拿起手那搓在下中雨,当我们在拍手是在下大雨,当我们在拍手还跺 在下暴雨。)

5)卖圣经的故事,鸭子只有一个褪的故事。

6)伸手的游戏。

7)缓解疲劳的游戏。

8)他们为我们发了毕业证书,准备了通讯录。

10.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篇十

由共青团中央首批建立的1952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涉及金融、出版、通讯、交通和制造等行业,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开发银行、北京意之尚传媒机构等企事业单位,近2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始接收见习生,就业参考《近2千“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始接收见习生》。

这些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业将为见习青年安排2-3个月的见习期,见习期间,企业承诺将为见习青年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负责对见习青年进行必要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并在见习结束后为见习人员出具相关鉴定,鼓励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本企业见习的青年。其中,正在多省市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地方性庆典活动的策划和执行工作的北京意之尚传媒机构,将向见习青年提供文案、策划、客服等10多个岗位。

11.促进困难青年创业就业 篇十一

一、创业的内涵

创业的类型和领域是相当广泛的。从规模上看,创办的企业可以是大型企业、中型企业,也可以是小企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从企业性质看,可以是创业者个人或创业团队白手起家较多的是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其基本性质是民营企业;从产业性质来看,可以是第一产业,如农村种植企业、养殖企业等,也可以是第二和第三产业,从目前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更大;从资源类型上看,可以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尤以后两类为主。

新创办的企业由于是受市场驱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经济形式,又兼有民营性和规模相对小的特点,因而它具有以下优势:1产权清晰2机制灵活3自力更生4市场导向5合理配置资源6满足多样化需要7自觉约束8可满足各类人员的就业需要。

二、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1在我国,创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已经凸现

在我国,创业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在1989—1999年这10年间就已显现。这期间我国创办了大量的私营企业。仅1995—1999年间,城镇国有单位就业减少2000多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就业减少1000多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就业增加不到100万人,而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就业增加约为1500万人,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国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从1996年的7400多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12亿多人,5年内共增加了4600多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共增加近3000万人,约占城镇就业人员增加总数的3/4。实现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有68%从事的是私营个体经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与1991年相比,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净减5361人,私营个体净增加118亿人。1978年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23亿劳动力主要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

2在我国,创业蕴藏着巨大的就业潜力

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个体职业者一般要占总就业人数的1/8~1/6左右,而在中小企业中就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65%~81%。从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每千人有中小企业数量40~55户。而中国128亿人口,中小企业总量为800万户,每千人只有64个中小企业,即使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40户中小企业/千人水平,尚需要有5000多万个中小企业。如果未来10年我们中小企业的数量能发展到这样一个规模,将提供45亿多就业机会,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劳动力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

三、鼓励创业,促进就业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外力推动和政府政策引力拉动下,中国人自办公司自主创业的热情越来越高。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曾经就人们在《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后的心态,对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500余位城市青壮年(15-54岁)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想当老板。但是,为什么我国目前创业尚未形成风气,创业数量远远小于潜在规模呢?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分析,目前我国的创业环境还不适应创业需要,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性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创办企业程序繁、门槛高、行业准入标准杂乱,创业成本过高;二是融资难仍是制约创办小企业的最大障碍;三是政府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人才、场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的服务能力弱。

因此,构建和完善创业的政府支持体系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少,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管得“太多”和“太细”有关。实施这一国策,关键是减少政府各部门的审批、杜绝政府收费和减少垄断。政府应尽快建立对全社会中小企业统一管理的机构,规范对中小企业管理。其职能应定位为:制定、起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法规;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员工培训等。

(二)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体系。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着重体现在法律支持上。我国目前也有不少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支持上,现有立法明显存在着诸如按所有制分别立法;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不力;许多法规为国务院或部委制定,法律效力不高且不全面、不系统等不足之处,不少法律条款明显地违背WTO基本规则和基本精神,亟待作进一步的修改。

(三)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缺乏、融资渠道单一,早已成制约创业的“瓶颈”。民营中小企业所需资金,基本上靠内部融资、内部积累或民间借贷。今后,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起企业外部融资体制,即市场化的融资体制。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中介机构提供教育培训、管理咨询与诊断、市场营销、形象设计、技术开发、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支持。

(五)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扩大小企业市场准入的范围,简化办事程序,清理有关税费,使各项工作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要适度放宽对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政策方面,应扩大小企业的进出口权与进出口服务代理权,使小企业享受间接的退税待遇与便利;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小企业进入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增加就业。

上一篇:仓管个人年度总结下一篇:公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