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弱势群体名言

2024-09-18

关注弱势群体名言(精选8篇)

1.关注弱势群体名言 篇一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2010—2011学第一学期)

管理系

市场营销5班二○一○年十二月

关注弱势群体工作总结

从满怀激情的踏入大学的校门,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天了。日子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回顾本学期,本班对班级存在的弱势群体,做了一系列工作。

具体如下:

1、对班级表现内向的同学,组织班委经常找其交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2、成立心理小组,对班级存在的因感情、家庭、学习等有压力的同学,经常做心理指导。

3、对身体不好的同学,让生活委员跟踪其生活、身体状况。

4、经常组织开展晚会活动(本学期我班分别举行过“我的大学,我做主”、“圣诞节”、“元旦节”等一系列主题晚会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班里同学的感情交流,同时,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5、同时,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同学一起聚餐、野炊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切实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家的温馨。

6、在学习上,成立“一带一”互帮小组,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7、在班里同学过生日的时候,组织班级同学为他唱生日歌,送上一份礼物。

8、经常组织班委一起到宿舍,了解同学们的生活住宿情况,帮助他们整理内务。

9、和兄弟班级开展拔河比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班未发现一例事故。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加强工作力度,争取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更上一个台阶。

管理系

10市场营销5班二○一○年十二月

2.关注弱势群体名言 篇二

关键词:图书馆,弱势群体,关注

图书馆是国家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推进先进文化传播, 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责任。它的社会教育作用, 对于提高公民素质,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是老百姓的大课堂, 我们在高兴的看到它服务于社会大众的时候, 却往往忽视了占有相当数量的一类弱势群体。

秉承着图书馆神圣的公益性原则, 为那些无助的弱势群体包括下岗职工, 农民工, 残疾人等提供知识的援助, 帮助他们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机会, 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尊严, 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中相互平等的一份子和有用的人才,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发展图书馆事业, 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努力建立完善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让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有着极为普遍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 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关注, 我们似乎好像缺少了些什么。

一、经费制约

图书馆除了在京港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外, 很多都有经费不足的困扰。经费不足导致藏书量的减少, 设施设备的老化, 馆舍面积缩小。各地方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同, 单位除了人员工资以外, 已经无力再购置现代化的电脑, 音像, 盲人读物, 学习书籍。使得图书馆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时代的要求, 不能满足弱势群体的需求。

二、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许多图书馆的思想观念还处于传统的思维中, 没有考虑到读者的各种需求。具体为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没有危机感, 认为端着铁饭碗就可以过一辈子。服务意识和队伍建设淡薄, 导致读者数量减少, 拒借率高, 社会效益低。特别是对弱势群体, 还是认为他们处在等靠拿的阶段, 没有把他们当做互相尊重的人来对待, 甚至还有歧视的思想。

三、无法律保障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民, 下岗职工等越来越需要有特殊的保护。特别是图书馆在对他们获取资源的途径方面, 我们亟待新的法律条文, 来实现对这些弱势群体所需要的经费和其他物质条件的保障, 这些在立法中却没有具体的规定。对于这些弱势群体的扶助与支持同样应适时的纳入立法, 特别是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图书馆在人力物力经费方面的政策投入, 我们都缺少这方面的法律依据。导致图书馆在关注这部分人的同时, 有心却无力。我们是不是有办法能够帮助到他们。

(一) 消除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障碍, 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弱势群体自身有获取信息的需求, 但是他们的需求又往往和普通的读者有所区别, 有他们自己的选择特点, 所以我们图书馆给他们的咨询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 甚至要突破文本式的信息模式。首先我们要对适合他们的电子文献, 视听资料要适量购进, 保证他们的购书经费每年占到一定比例。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应该引进高科技的计算机, 装上适合他们的软件, 通过网上丰富的信息, 快捷的查询他们所需要的资料信息。再次, 设立专人专岗专门的阅览室, 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二) 针对性的举办各种专题讲座, 报告会, 培训班

根据笔者长期的工作经验, 这部分弱势群体, 由于受自身条件和身体因素的困扰, 他们比较喜欢专题讲座, 报告会等形式。这些方式比较切合他们的实际, 能较好的弥补他们听觉, 视觉, 文化程度方面的不足。如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 与他们交流意见;举办读书比赛, 评选优秀读者等;邀请当地的知名作家或则学者来馆举办讲座;举办各种的展览活动, 包括图书馆自己的馆史展览。尊重他们, 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真诚。让他们感受到这个社会是关注他们的, 是平等的。

(三) 建立特色化的服务观念

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科学定位, 根据科学发展的世界观, 形成服务弱势群体的自身特色和个性化优势。比如我们重图, 针对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就业困难的特点, 开办了下岗职工, 农民工电脑培训班, 让他们掌握生存的技能。针对他们春运买火车票困难, 我们在电子阅览室免费为他们网上购票, 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四) 为弱势群体提供便利

老年读者, 残疾人读者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 退休以后, 各种公益性的文化设施特别是图书馆便成了他们的好去处。做好他们的工作, 也是回报他们对国家辛勤的付出。针对文化程度, 阅读爱好的不同, 对他们一定要做到热心, 关心和爱心, 及时了解他们的爱好, 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状态, 为他们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优良的服务。比如为腿脚不好的老人提供上门送书服务, 由专人为他们找所需要的书籍, 提供轮椅, 预留桌椅, 设立爱心指示牌等服务, 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图书馆服务的热情。

为弱势群体服务不仅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也是其服务内容。在改革开放这个宏扬主旋律的大舞台上这个问题更是越来越重要, 为弱势群体服务, 任重而道远, 还有更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完成, 图书馆应大力弘扬和坚持公益性、读者至上、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 为广大的老年人、城市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参考文献

[1]郭爱菊.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弱势群体服务[J].河北科技图苑, 2009, 22 (5) :65-66.

[2]杨江平.和谐社会下的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刍议[J].河北科技图苑, 2008, 21 (2) :60-62.

3.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和谐发展 篇三

【关键词】 关注 学生 弱势群体 和谐发展

弱势群体、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更是动态、变化、开放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因此,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优秀学生的教育培养,又要特别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促进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可回避、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和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略陈一管之见,权作抛砖引玉。

一、正确看待新课改下的弱势群体

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从人均GDP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它规定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现有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其核心动力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需求。同样,我国的基础教育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大学、中学的连续扩招后,伴随着教育的高速发展,教育系统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受关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题中之意,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到弱势群体的存在的发展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它几乎存在于每所学校、每个班级之中,只不过因他们的个性特点、所处环境及弱势程度不尽相同而已;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现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其生存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其消极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有哪些表现呢?

我们这里所说的弱势群体,它是一个动态的变量,既包括显性的弱势群体,也包括隐性的弱势群体。显性的弱势群体表现为单亲子女、离异子女、孤儿、残疾儿童,以及贫困户子女或经常外出打工经商人员的子女即农村留守儿童;隐性的弱势群体是一个较大的变量,它既可以是强势学校、班级中的后进生,也可以是学习成绩优秀、家庭条件宽裕学生中的品格缺失、有心理障碍者,以及由于“网瘾”、“早恋”、突遭不测而导致身心受损,尚未走出阴影者等等。不管是哪一种情形,均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品格缺失导致弱势显现。

这些孩子原本就缺乏必要的家庭温暖或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约束力差,屡有违纪行为;他们在师生中的“口碑”不好,对学校的教育抱无所谓的态度,用故意“顶牛”的方法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已“管不住”了,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学校教师身上,许多老师也对他们失去“耐心”,对他们提出最低要求,只要“在学校不出事,不影响他人就可以了。”这些学生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貌似“潇洒”、“无所谓”的背后隐藏着孤独、自卑和无奈。因而导致这些特殊群体对老师和同学怀有戒备或敌视心理,但又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2.成绩弱势使他们成为许多人眼中的名符其实的弱势群体。

由于学习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也较难提高,尽管他们可能也很努力,但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的低分,使他们怀疑起自己的智力水平,对学习逐步丧失信心,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考试是对他们的折磨。许多老师也认为这些学生“脑子不灵”,“智力有问题”,老师在上课时也很少提问他们。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歧视使他们成为学校班级中的弱势群体。

3.庭贫困、变故导致经济弱势。

由于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许多的个人、家庭,低收入、疾病、失业、家庭收入主创者缺失等因素困扰着一些家庭,也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困难。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不仅经济上是弱者,精神上有时也很脆弱。看到同班同学吃好穿靓,花钱出手大方,不免悲观起来,他们通常不愿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家庭情况,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

4.身心疲惫导致心理弱势。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过高期望和过分关心、升学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及社会对升学考试的炒作,以及其他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学习时无精打采、懒散无力、反应迟钝且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情绪低落、活动效率降低、错误率上升,严重时还会头痛、眩晕、食欲不振、失眠等。它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效益和生活质量,会使一部分学生由原来的成绩强势学生逐渐走下坡路,最终变为成绩的弱势群体。

二、强弱互补,和谐共处,科学发展

弱势群体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影响这一群体自身的健康成长,成为一些教师沉重的思想包袱,令人“头痛”,使人“担忧”,甚至让人“痛惜”地辍学或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而且,它的存在和发展也会影响影响学校、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甚至会危及班级、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没有这些弱热势群体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整个学生群体的进步和发展。也许,弱势群体是班级、学校、区域中的一小部分,他们的人数也不一定很多,但是,他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学校享受教育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面对这个群体,教师爱的天平不应失去平衡,社会的关爱、宽容、理解和帮抚应落到实处。我们应从对强势学生过多的爱中分出一部分,加大“扶贫力度”来关心和爱护更需要获得帮助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和谐共处,共享快乐生活,使全体学生都能心有所期、学有所得,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善于寻找并放大弱势群体的“闪光点”。

一般来说,由于自身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成长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属于弱势群体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表现的机会不多。但又有较强的心理归属感和表现欲,很想寻找机会表现自己的优点,以获得别人的肯定、理解和信任,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因此,作为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而恰当地给予肯定的鼓励,帮助他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去领略成功的快感,使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实力和信心,推动学习的进步;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学会全面客观地、发展地看问题,既不以人之长度己之短,也不好高骛远;要善于调整自我,消除自卑,培养耐挫能力和自控能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走上健康良性的成长道路。

2.树立成功的榜样。

这里的榜样示范不是学习优良学生的示范,而是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来激发自信心。如果让学习困难学生以学习优良学生为榜样,他们会觉自己本来就不如别人,学习优良学生达到的目标自己达不到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当其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信念,相信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例如,把原来基础较差而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学习困难学生的示范者,要求他们观察、讨论这些同学是怎样取得进步的。选取这样的榜样示范对班上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确能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3.发挥强势学生的带动、辐射作用。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自信与自卑、努力与懈怠、开朗与忧伤、大胆与怯懦、社交与闭锁、自主与信赖交替发生,因此,他们的情绪或活动表现得很强烈。他们易于振奋激动,容易动怒、怄气、争论甚至争吵,再说,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它是一个不断分化、组合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在尽力寻找、发现和放大每一个弱势群体中的“亮点”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强势群体的带动、辐射作用。在这里,教师所选取的强势学生的优点必须是针对那些弱势学生可以学习模仿的部分、对弱势学生有触动、有启发的部分,尤其要选取强势学生的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例如,教师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课堂情景、开展各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展现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对自己的信心;提问时特别要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状态,要针对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甜蜜,同时,也使弱势学生能够从强势学生那里学习思考、分析问题和组织答案的方式方法和勤奋、严谨的求学态度,从而转化为一种巨大力量,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使强势学生自身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也使弱势学生得到的优良班级和谐阳光的普照。

4.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共处、均衡发展的优美环境,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改提倡学生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这本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一个正确方向,但切忌把它表面化、形式化。现实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不少老师都在努力探索新课改的有效做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来看这样一种情形: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针对所学知识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呈现问题,让座位相邻的几位学生互相讨论、总结发言,课堂上学生很兴奋、很热闹,但实际上是强势学生在思考、归纳总结和发言,弱势学生并没有思考的机会,更没有机会发言,表现自己,从而也就使他们变得更更弱,得不到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这种方式很容易容易造成学生群体的两极分化,即“优生”当代表,“中差生”当陪衬这种表面上热闹、实则空洞的形式主义。其实,课堂上一时的安静、不热闹,并不说明学生思维不活动、不活跃,正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才应是我们课堂教学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目标要求。因此,新课改要坚持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这个正确方向,但更应通过设置多种情景,设计一组或几组有梯度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才能使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均能学有所得,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享健康地、可持续地成长的蓝天。例如,在讲环境问题时,呈现这么一组问题:(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可以改善那里的现状?(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兼得吗?你心目中的理想环境是怎样的?通过由问题而引发的思考、分析和争论,彼此间的协同、合作,考查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润物细无声引领学生学会了学习和合作,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教师在组织、指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中,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任务、有时间和机会思考、分析、议论、交流、归纳、总结,教师作出的评价也要把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包括过程和结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而不仅仅看到小组的最高活动成果,这样,既使强势学生得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又能让弱势学生有与同伴交流学习、合作探究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各种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4.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李家力

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关爱他们

2010全国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我国制定了大量社会政策,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全国性的法律和法规涉及到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社会上公认的弱势群体。但是,总的说来,改革以来社会政策发展最快的是与市场化改革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保护受市场经济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来,劳动就业领域的问题日益尖锐地凸显出来,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及政治影响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对弱势群体(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内分离出来的弱势群体)进行保护。

弱势群体,一般集中在社会上处于底层的人,比如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又比如没有劳动机会的人,如下岗失业人员。还有一部分比较特殊,他们虽然有劳动能力,也有劳动机会,但因为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务工却被贴上了农民的标签,这些都属于弱势群体。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弱势群体,那么就会有强势群体,现在,正是我国进步与发展时期,强势群体也就付出的辛苦多了些,来填补弱势群体。所以,在此期间,弱势群体也感受到了国家、社会、人民对他们的关怀。

弱势群体在社会上是否受到歧视,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志。历史上,中国落后的国民意识曾将残疾人歧视为“残废人”。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来的公正、平等的意识使人们对弱势群体的态度大有改变。最近20年来,不少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成功,既带来了物质文明、社会进步的一面,同时也滋生了在市场竞争下不可避免的与社会文明相违背的意识和观念。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中的残疾人对现今的社会环境有所评价,他们知道,这个社会不会排斥他们,而是会和他们携手共建祖国的明天。

时至今日,我国6000万左右的残疾人中,城镇残疾人超过1500万人,占总量的25%以上。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残疾人未被安排就业的人数来看,2000年为96.2万人,2001年为101.2万人,到2002年已达103.2万人,逐年呈上升趋势;再从被监护率的人数来看,2000年为93.0%,2001年为91.3%,2002年已下降到86.1%,这就意味着,随着残疾人失业人数的逐年增多,他们被监护照顾的比率却在逐年降低。

感谢残疾,让我拥有另一段人生——杨佳。杨佳15岁上大学,19岁留校任教,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然后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19岁时,她双目失明了。中途失明让她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事业,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习。2000年,杨佳考入美国哈拂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软实力》一书的作者约瑟夫·奈是她的导师。毕业典礼上,约瑟夫·奈对她说,杨佳,你就是中国的软实力!顿时,台下掌声雷动。大家真诚的为这名来自中国的,哈夫大学建校以来第一名获MB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喝彩。去年的两会,杨佳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带来了一份提案,她希望能够建议一个网络世界,一个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网络世界。

残疾人驾车:残疾人驾车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早已获得法律认可,但在我国却一直不被法律允许。在各界人士大力呼吁下,残疾人禁止驾驶汽车的规定于2010年4月1日废止。为配合新修订的公安部《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在4月1日开始实施,3月20日,全国首家残疾人汽车驾驶技术协会——江西省残疾人汽车驾驶技术协会在南昌城里。在人民网关注网民对两会“最关心的10大热点问题”调查中,与民生有关的热点就占据七个,其中,养老保险位居第一。人命老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讲超过城镇„„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为应对“”银发浪潮,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建立看护(或养护)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障系统,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医疗护理型养老机构支持力度。

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质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员(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异地从事农业代耕。视为代耕户。代耕城市展中被丢荒的闲置农田。)。“农民工”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矛盾的称谓。但深刻反映了他们的“边缘人”状态。他们在农村有地,但离开了;他们在城市工作,但没有城市户口,不享受社会保障;他们为城市贡献巨大,向往城市,但不被城市接纳,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我国政府对民工的管理是一个由紧到松的过程。国家对农民工的流动经过了控制流动(1961年-1983年)、允许流动(1989-1991)、控制盲目流动(1984年-1988)和规范流动(1992-2000)、公平流动(2000年至今)几个阶段。据统计,1994年中国农民工数量为6000万人,1999年达8200万人,2000年达8840万人,2002年约为9460万,到2003年已有1.14亿人。10年之间,农民工的人数翻了一番,已超过有城镇户籍的二、三产业职工。根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每年将提高近1个百分点,2005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5%左右,201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0~42%)。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得知,哪里的“农民工”聚集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那里的城镇化程度就最高。因此,“农民工”出现实质上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试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

农民工处于中国社会的底层。他们干的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工作时间长,获得报酬最低。从事行业主要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放低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工种。在城市,他们收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根本没有享受任何基本的国民待遇和子女接收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政府和市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自私荒谬认识(让农民进城为自己服务,但子女教育和伤老病死都会老家)和依靠自己的垄断权利而排斥农民,长期实行二元户籍制度和一系列愚蠢得的歧视政策。决目前“民工荒”的应对之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

解决农民工为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下岗失业人员的经济状况极为窘迫。数据显示:1996年全国下岗职工人均领取生活 费是77.1元/月,是职工平均工资的14.9%,其中地区差异甚大,最低是黑龙江,平均28 元

/月(江苏147元,是较高的),集体经济下岗职工更少得可怜,黑龙江平均为5元/月 ,青海11元、吉林17元、河南20元、江西25元。下岗职工生活费总数是82.5亿,占全国 职工工资总额的0.9%,大大低于6.0%的下岗比例;1997年这一比例提高到1.5%,但仍大 大低于

5.关注弱势群体名言 篇五

残疾人是社会最底层、最困难、最脆弱的群体,其生理、心理上的残障和经济上的低收入、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决定了他们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最弱势。策动优势资源,关注和发展弱势事业,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树立正确的残疾人观,进一步增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江泽民同志指出:“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联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历史和现实表明,他们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残疾人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充分实现公民权利和生产力解放的问题,必须始终重视,而不容忽视”;“对残疾人这个社会脆弱群体给予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共产党人是以人类解放为最高宗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幸福为建设的根本目的,更应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保护其不受侵害。同时,对这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还应给予特别扶助,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使他们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共享社会物质文化的成果”。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为我们科学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提供了思想武器。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 1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大意义,为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如何认识与对待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开掘了丰富的实践源泉,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

江泽民同志在致康复国际第十一届亚太区大会的贺辞中指出:“残疾人这个社会最困难群体的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残疾人的解放,对残疾人而言,是消除障碍,全面发展,实现“平等、参与、共享”;对健全人而言,是消除愚昧、偏见和歧视,实现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对社会而言是追求和谐友爱,实现进步平等。新的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强盛复兴的世纪。新世纪社会的文明进步,将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不断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我市残疾人事业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和旧的思想观念影响,残疾人事业发展工

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创新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二、明确职责,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残疾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残疾人状况,制定残疾人小康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分阶段和目标任务的落实。二是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措施,加大实施力度,确保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三是要有效解决贫困残疾人在生活、就业、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的现实困难,特别要重视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保障问题。要探索建立关爱、帮助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使残疾人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稳定解决。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重点解决残疾人扶贫、就业、康复工程、助学项目的经费要求,多方筹措资金,共同推动残疾人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五是要强化残疾人工作目标责任管理,要把为残疾人办实事纳入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计划,并抓好落实。同时,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完成本残疾人工作的各项任务。一是继续抓好扶贫开发,推动社会帮扶制度化。特别是在灾区重建工作中,要对受灾严重的贫困残疾人户在资金、物资、帮扶等方面重点给予倾斜和照顾。组织实施“带动战略”,扶持一批好的残疾人扶贫项目,树立一

批残疾人致富能手,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二是进一步抓好就业培训,加强保障金征缴工作,提高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逐步落实残疾人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三是突出抓好康复服务,继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聋儿语训、假肢装配、轮椅捐赠等重点康复项目,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积极帮助他们改善身体功能。四是认真抓好特教工作,加大对贫困残疾学生的救助力度。积极探索和建立住校特教学生就学期间纳入低保的新制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残疾学生入学率。五是切实抓好维权工作,解决好残疾人反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大力开展无障碍设施和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进一步加快城镇街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步伐。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残疾人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新途径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就业机制的确立,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渐显现,其中残疾人社会保障滞后的现状与我市整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机制,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与社会保障,要求用人单位在录用残疾人就业时,必须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而且凭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结算单对其安排残疾职工情况进行申报、核准,从而规范了社会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必须办理相关用工手续的行为,有效地遏制了企业为残疾职工该缴不缴

各类社会保险的情况。针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欠缴残疾人社会保险的情况,通过企业补缴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适当补贴等多种手段,解决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多年以来未给残疾职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加大救助,为解决市场就业机制条件下,暂时难以通过就业来实现社会保障的重残无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

6.关注弱势群体名言 篇六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关注弱势群体,奉献无限爱心”。弱势群体是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会有不同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势群体,比如说在公路上,相比机动车辆而言,行人就是弱势群体。说这个的目的是希望拉近大家和弱势群体的距离,让大家真的都来关注弱势群体。我们今天谈的,当然还是大家所熟知的弱势群体了。

先和大家说几个简单的例子吧,在公交车上有没有弱势群体呢,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对了,就是各位都熟知的“老弱病残孕”,也许有些年轻人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群体在公交车上的难处吧,举例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关注他们的今天,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所以,关注弱势群体其实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做,而且都能够把它做好,没错,就是在公交车上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好了,这是我们爱的开始,如果大家有了这种意识,就离我们关注弱势群体更近一步了。

生活中不乏关注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的例子。我的舍友就有在从事珠海市社会福利机构组织的一个公益助教活动,每周二的晚上他们都会去帮助一些孤儿补习功课,尽管有些

孩子很调皮,甚至会无理取闹,但他们表示非常的理解,并且一直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我们学校有一个和一群集,专门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上课,给他们带去新鲜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想必今天参加升旗仪式的应该也有很多同学参加了和一吧,至少在里面喝过咖啡吧。每个学校都有青年志愿者协会,当然,我们学校也不例外。青协除了一些大型的活动之外,每周都会有一些常规活动,关注那些儿童、老年人等等。青协的队伍很庞大,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实今天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还是我自己在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的亲身感受。如果说刚才我们提到那些弱势群体大家还比较容易接触和帮助的话,下面我要说的可能大家就比较难遇见了。他们生活在高墙之内,他们曾经危害过社会,犯下过罪行,他们就是被关押在劳教所和戒毒所的犯人和戒毒人员,我们习惯称呼他们为--学员。上周三,我刚刚跟随“那些花儿”广播站前去珠海市第二强制戒毒所慰问。“那些花儿”广播站是全国首个劳教系统和戒毒所广播站,我在里面担任一名普通的DJ,定期为高墙之内的学员们录制广播节目。是啊,爱心的传递有时候就这么简单,为他们说说国内国外发生的事,讲一讲生活中的琐碎趣闻,聊一聊家长里短,就能够为他们带去知识和欢乐。在那个失去自由、外界讯息极其匮乏的地方,我们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就非常重

要了。当我跨过道道铁门,走进高墙之内,和那些学员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我深切感受到了我平日里工作的意义和这个社会对他们的误解。他们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他们的内心依旧纯洁、善良,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他们多才多艺,我们去慰问时他们排练的节目堪比专业演员的水平,非常的精彩!他们心灵手巧,勤奋好学,高墙之内他们同样可以学到一技之长。经过改造,他们还是这个社会普通的一员。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关键在于它的宽容度。将心比心,只有社会真正向他们张开怀抱,才真正有利于他们的改造,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如果大家没有机会去慰问他们,没有关系,我们能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他们的话,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了。用一名学员的话说:曾经犯过错,不代表永远犯错;现在不行,不代表一直不行。

7.关注弱势群体名言 篇七

1弱势群体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的,是社会中一些经济贫困、生活质量较差和承受能力脆弱,无法依靠自身能力达到社会所认可的生活状况,需要国家与社会力量给与帮助来改变“弱势”状况的一类群体。

2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

2.1弱势群体的无职业化或者低职业化

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弱势群体处于较低或者最低的的位置,有的甚至无任何职业。他们对社会的资源占有很少, 几乎没有权利,占有极少的财富,知识量极低,科技信息交流很少。他们生存的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力,主要表现为体力。

2.2弱势群体的经济精神贫困

由于弱势群体的低职和无职业化, 首先他们的经济处于低级或者最低级的地位,他们日常生活消费主要是食物,有时入不敷出,日常生活中更是使用便宜的商品,衣着廉价的服装,文化水平低, 几乎无消费用于娱乐,就像人们所说的, 生存是弱势群体的头等大事,他们的生活谈不上高档与奢侈。

2.3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弱化

弱势群体不仅有生活上的困难与风险,他们在社会地位上处于劣势,在政治领域更没有竞争力。所以,他们在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改善其处境,但他们没有优势来做到这一点,在生活中他们几乎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如果遭遇经济危机,自然灾害时,他们没有抵抗力,没有掌握命运的能力。

2.4弱势群体的边缘化

由于以上所说的各类因素,决定了弱势群体的作为社会的弱者存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有自卑感,对社会和群体处于依赖心理。

2.5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关注弱势群体地位,这正是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但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很不均衡,虽然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一些制度建设跟不上,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3改变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现状的具体对策

3.1促进就业

1) 国家当地政府拿出政策和措施鼓励发展地方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加大农村群体的就业机会,在指导就业,介绍就业,培训方面做一些统筹安排。另外国家要扶持一些福利性企业,在税收、注册等方面提供方便,为一些特别困难的弱势群体提别是一些残疾人提供就业的机会,让他们进最大可能的养活自己。

2) 积极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全面进步,农村的第三产业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一大亮点和潜力,一定要引导好,发挥其优势。像一些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一定要找好其亮点,发展旅游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一体的第三产业,不仅给农村的劳动力带来就业机会,更发展了当地经济。

3) 发展现代农业是改变农村弱势群体经济地位的长久之计。国家和当地政府要加快现代化农业的推进,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不仅要提高现代化设备与仪器,更要在技术与信息上跟上现代化农业的步伐,加强统筹与规划,创立农业品牌,发展龙头产业。

3.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1) 加大保障低收入和下岗工人的社会救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机构,鼓励一些企业和个人对一些弱势群体进行一帮一的救助与扶持。

2) 在一些大的方面,如住房、教育、 养老等方面对一些经济特别贫困群体进行救助,这样最大限度的缩小贫富差距, 不仅稳定了社会状态,更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精神上鼓励与安慰。

3) 建立和健全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各种经济类型的劳动者都覆盖在安全网内,这不仅能增强劳动者的安全感,也有利于劳动者的合理流动。

3.3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1) 通过立法废除身份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等制度的藩篱,消灭特权, 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实行国民待遇,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以此促进贫困转化,从源头上防止弱势群体的出现和扩大。

2) 加强立法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在解救、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职责。

3.4加强教育事业建设

1) 由于我国在现代化的路上起步较晚,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科技文化水平已经落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就需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继续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相对于农村,城市具有更加优越的条件发展教育,因此应该不遗余力的发展城市的教育事业,为广大的弱势群体提供获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提高社会生存能力。

8.关注弱势群体名言 篇八

关键词:班级; 弱势群体;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86-001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评价,可谓是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每个学生都少不了对他人的评价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生活中,给学生一个合理、公正的评价,更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合理、公正的评价,会让他们无所畏惧,激励他们奋勇直前;反之,如果一味地指责、批评,会让他们畏手畏脚,甚至怀有抵触心理,自暴自弃。

在班级中,很明显,成绩好的学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教师的密切注视和关照下,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班级的“领袖”,班级的“主流”,他们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包揽所有的荣誉。作为一个教师,作为新课改下成长的教师,作为一个承载着“爱心”和“责任”的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的评价:面对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我们有些教师解释评价结果时,偏向悲观化、负向化、责备化,使得学生遭受很多挫折。所以,培养学生“从挫折中站起来”的意志显得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回忆成功经验,不应一味盯紧学生缺点,而使其失去信心或产生负向自我概念;在我们的班级中还有一些“灰色人群”——他们总是默默无闻没有亮点的一群人,他们学习一般,没任何特长或是过人之处,但也不是“捣蛋族”,他们平时遭遇的挫折也并不明显,就是因为“不起眼”,他们就成为了班级中的弱势一族,面对他们,应适当的将他们的挫折放大,让他们懂得:聪明的人不会因为挫折而哭泣,要去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评价是把“双刃剑“,而对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我们更应该看到评价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心理、他们的体验,才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我们要用好这把“双刃剑”,更好地给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勇气和自信。何以“长善救失,激励上进”呢?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评价有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多鼓励,多支持

少数教师没有看到学生从零分开始的努力过程,仅指责学生未满100分的部分,致使学生饱尝挫折与责备。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鼓励我们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一句“很好”、“你真棒”,在老师看来或许没什么,但是对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而言,那是老师对他的肯定,对他的鼓励,对他的期许。对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许多教育中的细节能给他们很大的信心,也是他们以后更好地表现或是发展自己的前提。

二、重视评价过程,不是只看评价结果

以往的纸笔测验仅以文字表达能力的单一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对不擅长文字表达者显得不公平,纸笔测验仅看学生表现结果与能力表现,未顾及学习过程,也未考查努力程度。有些教师解释评价结果时,对学生不必要的分类或贴标签,使得学生遭受挫折,产生负向的自我观念、悲观的处事心态。因此,我认为台湾学者李坤崇教授指出要落实有关评价的多元化、弹性化的几点努力方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善用行为、技能检测表。

(2)多用情意、态度评价表。

(3)系统运用教室观察记录。

(4)在各科教学中善用档案评价。

(5)鼓励撰写参观报告。

(6)多用撰写专题报告。

(7)善用发表活动。

(8)多用游戏化评价。

(9)纳入情意或情绪评价。

(10)着重各科“质化评价”。

所以,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弹性化,教师必须适宜的解释评价结果,让学生能从失败中成长,能从挫折中重生。

三、评价结果是起点,而非终点

有少数教师将评价结果视为“一锤定音“的终点,而不去采取补救措施,错误的将评价结果视为教学终点。一考定终身甚至一分定终身的评价方式显然失去了科学性,“上帝在这里关上了门,在那里开了扇窗”,富兰克林也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好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让处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们勇敢地从“上帝”开的那扇窗跳进去,学自己最爱学,干自己最爱干最该干最能干最有希望干好的事情。相信自己,做我自己,做个最好的自己!我建议: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可以为这些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设立“进步奖”,最终,使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学生也能渐渐地步入普遍群体之列,并且“班级中不再有弱势群体”就是是我们的理想目标。

上一篇:赵戈小学治理庸汇报材料下一篇:数学学习方法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