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

2024-11-29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2篇)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 篇一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建和谐的德育工作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概括精辟,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结合我校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的德育工作机制,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提高认识,建立教师经常性学习的机制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最为关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的和谐,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教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力军,是全面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力推动者之

一,教师对“八荣八耻”内涵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入到德育课堂的实际效果。因而必须建立教师学习的长效机制,让教师队伍率先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讨论与交流等形式,深入研讨与全面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领会与吃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深刻体会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才能有效地将“八荣八耻”作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才能使德育工作实效与时俱进。

二、把握重点,建立分层施教的机制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但众所周知,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重要时期。他们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理想,什么样的道德习惯,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不但决定着他们的一生,也决定着我们这个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所以,青少年、儿童是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点对象之一,而学校又是培养青少年的主阵地,德育工作又是学校工作之首,因此,当务之急学校要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如贴标语、出版报、编歌谣、演讲等,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为,更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建立分层施教的德育机制。我校就提出了低年级学生注意抓好“爱班级、爱同学、爱父母、敬老师、也爱小动物”的教育;中年级学生注意抓好“爱学校、爱集体、懂礼貌、讲文明、护环境”的教育;高年级学生抓好“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地球”的教育,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其原则是:口号少喊、形式要多、要实、方法要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贴近学生生活,真正触动学生心灵,引发感动,引领精神成长,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营造氛围,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机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针。为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就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机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德育这一作为培养少年一代的灵魂工程,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方法需要扬弃和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我们,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机制,一起动员、协同作战,使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其着力点应该放在以下几点:

(1)树立“大德育”的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各种社会信息的交流愈来愈多,家庭

和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把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新形势对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德育工作的指导要求。

(2)建立完善德育工作常设机构,形成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网络。真正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使德育工作切实组织化、制度化、持久化。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教育网络。要切实搞好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动员全社会大力配合,形成良好的态势,必须把学校、家庭、社会连为一体,才能取得最佳收效。

(4)要从整体上考虑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唤起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2.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学生德育的时效性思考 篇二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作者:秦书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8期

[摘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教育

[基金项目]2009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2008100战略课题)阶段生成果

[作者简介]秦书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发展,辽宁沈阳,110004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069-0002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培养青少年的高尚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荣辱观的又一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Ⅲ。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断。它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它廓清了20多年来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情况,抓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提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导向,提供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青少年对荣辱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我们的青少年如果对荣辱问题认识比较清楚,言行比较自觉,贯彻比较坚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会加快速度,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如果对善恶、是非、美丑、荣辱分不清楚,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哪怕只有极少数人背离和破坏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也将会对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体上体现了时代特征,普遍呈现出良好态势,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政治态度主流是鲜明的。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青少年不仅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而且正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青少年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生力军。从青少年的数量和青少年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目前青少年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对待祖国、人民这样一些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在一些青少年心目中淡漠了。有个别的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奉献;对金钱、物质过分崇拜,对精神追求不屑一顾。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在青少年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不是青少年的主流,但其消极影响和辐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三、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在各类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社会青少年形成“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要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价值观念渗透到课程的学习中,让青少年在知识的海洋中摄取营养,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广大青少年明晓现实生活中“光荣”与“耻辱”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观念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要从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人手,大力加强荣辱观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荣荣耻耻”的环境。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青少年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青少年更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为了给青少年,包括青少年的荣辱观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荣辱观的基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是非、善恶和美丑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囊括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体现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性质和方向。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使青少年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帮助和积极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五,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要积极开展规则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逐步使规则意识成为青少年的行为常态,自觉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

第六,要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力军。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职员工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主动研究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不断增强育人意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主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

第七,要加强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把学校变成一个端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大课堂。一个校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文明向上的风气,对学生就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在各类学校校园内大力倡导“八荣”,坚决抵制和反对“八耻”。要以建设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只有学校的“小环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风气,青少年才能受到直接的熏陶,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我们既要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标准和衡量准绳,自觉履行青少年的权利和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又要强调依靠法律制度、政策措施、行政手段、乡规民约、公众舆论和社会监督,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同事生日祝福语下一篇:组织委员工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