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好方法(精选10篇)
1.高中地理学习好方法 篇一
高中地理学习的支柱是对教材的阅读理解, 地理不同于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 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 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所以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 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 可以少走弯路, 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 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 但知识更深, 更系统化, 更加复杂, 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 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 所以, 学生一定要利用好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 强调理解重于记忆, 以会用为目的, 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 重视解题思路, 特别要多画图, 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1.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 课程中,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造成欲知道理何在, 须看课文分解的心理状态, 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2.采取直观教学方式。直观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些抽象的问题, 学生往往会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如能加强直观性教学, 则能起到化难为易、形象具体、记忆深刻的作用。青少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一个优美的造型或一幅美丽的插图展现在课堂上时, 同学们会感到耳目一新、兴趣盎然。
3.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讲解。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地改造自然, 影响自然, 而环境反过来又给人类活动以影响。因此, 人们对环境的变化密切关注, 也最容易产生兴趣。在教学中, 我会及时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入教学之中, 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激发学习动机。在地理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故事、游戏、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 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体的和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新奇性、激疑性的问题,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使学生心理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心理兴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问题来听课, 推动学生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5.利用情感力量, 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主动参与教学。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对事物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其情感倾向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感基础。因此, 导课中要以炽热的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用感情力度吸引学生。感动学生, 鼓励、鼓舞学生, 从情感和理智上唤起学生心理共鸣, 激发学生学习灵感和求知欲,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可以面带微笑、衣着整洁、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每一个动作表情都落落大方, 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 引起情感上共鸣。教师语言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它凝聚着教师对教材深刻体会, 饱含着学生殷切期望,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激情, 点燃智慧火花, 受到情感陶冶。
6.总结和归纳, 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知识体系, 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 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 使学生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 其中节点表示概念, 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 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 主要属于文科内容, 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 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 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 善于总结, 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 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7.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形式, 引起学生兴趣, 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学中应了解学生心理特征, 采用适当方式吸引学生注意, 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转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了解学生注意规律, 学生如果聚精会神, 点头微笑, 学生注意集中, 说明学生对你的导课已经接受;如果学生东张西望, 说明你的导课平淡, 内容乏味, 要考虑是否变换形式讲一讲精彩的东西, 把学生思维拉回来。再如,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思维规律, 导课可采用不同形式, 引起学生丰富联想, 展开积极思维活动。
2.高中地理学习好方法 篇二
关键词:自主学习,情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52-02
应试教育存在很多缺点,在当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重视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高中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材中知识的编排、设计的插图、安排的活动、阅读都体现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能力。
一、培养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实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角度,创建表现当代教育思想、体现地理学科发展与社会生产相适应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师要鼓励学生立足全球问题,发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因此对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高中地理课程非常复杂,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要学会自己分析地理规律,因此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课时减少了,但地理学习内容却有所增加,一个老师要教多个班级的地理课,要想兼顾每一个学生则非常困难,所以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高高中地理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重视情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想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则必须要让学生对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主动投入到研究和分析当中,就会认为是一种乐趣。地理知识内容广泛但较为抽象。依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地理知识学习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依然喜欢认识自己周围较为熟悉的事物,在学习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时就会感觉到困难。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学习情境中亲身感受学习地理知识的快乐。创设问题情境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只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就是成功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新课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5分钟,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将学习内容涉及到的图片和音像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当中感受生活的魅力,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在学习《文化景观》和《旅游活动》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景点,讲解当地文化特色,不但让学生对本地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可以掌握地理知识。如果当地不具备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景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当然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才会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才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不少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成绩一直不理想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中基础学科的地理课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所以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要克服轻视思想,也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
地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地理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地图,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图方法。要想掌握准确的地理知识则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地理图册,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地图在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是地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利用地图学生可以直接掌握大量地理知识,利用地图的对比进行学习更加优于教师单纯的讲解,不但有利于理解地理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利用好地图,而且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自己主宰课堂,喜欢利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前的地理学习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自然就会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性。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时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演练。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活跃课堂,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地理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为广大地理教师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只要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更新教学理念,敢于在教学中创新,则一定会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艳军.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
[2] 郭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3.高中地理课堂情境创设方法初探 篇三
一、教学中利用乡土教材创设课堂情境 (举一反三)
新课标地理课本 (人教版) 中的有些案例并不完全符合各个地方学生的学习经验, 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以及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 设计案例。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时, 笔者用可克达拉工业园区的布局和马利公司 (六十六团酵母厂) 的位置来创设情境, 分析有污染企业的布局原理。在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 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笔者以乡土地理作为实例来创设情境:我们六十六团理论上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但由于地处河谷, 海拔相对较低 (670米) , 气候上表现出了暖温带、温和干旱 (相对湿润) 的气候特点。如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 有积雪, 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河流有结冰期等。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但方式不同, 教学效果就不一样, 因为当新的知识被赋予鲜活的背景和学生熟知的案例情境时, 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 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会得到加强,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原理, 并将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二、“接地气”的教学活动设计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 “接地气”的教学活动设计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 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要多加鼓励, 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最大限度地获得学生对课堂情境的认同感, 并注意适时评价。例如《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活动设计》一课, 教材要求对安徽黄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由于安徽离我们较远, 且我们地处团场 (新建可克达拉市暂时还未形成规模) , 学生对黄山的具体情况不了解, 设计黄山出行的理想路线可操作性不强。在课堂活动情境创设中, 教师将安徽黄山改成大部分学生都去过的霍城县惠远古城, 让学生对惠远古城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设计一条出行的理想线路。这样就增强了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完成活动后再让学生探讨惠远古城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积极性也有很大提高, 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合作, 探究式学习。教师由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完成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不仅仅是成绩的提高) , 满足不同认知层次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复习《区域地理》时, 因为这是初中阶段学过的地理知识, 教师先让学生通读每一个区域, 然后给学生一至两节课的时间备课, 而且要求学生的备课本上要有地图, 即图文结合。教师对学生的备课内容加以必要的指导, 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讲一节课, 而且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高学生绘图能力、定位能力及表述能力的同时, 也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教师的辛苦, 为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总之,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较强的学科, 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教学案例辅助教学, 并及时反思和总结,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摘要: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高中地理教学要根据其学科特点, 结合当地乡土教材创设情境, 设计“接地气”的教学活动, 并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经验, 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情境创设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情境,创设方法,乡土教材,接地气
参考文献
[1]六十六团史志编纂委员会.六十六团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7.
4.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探讨 篇四
一、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的过程中,地理知识得到了不断的积累,在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新的追求和探索的同时,学习地理的兴趣逐渐得到了培养。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从地理知识本身和知识积累两方面人手。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水循环模式图的展示,师生共同对参与水循环的各种过程、水循环运动的范围及成因进行分析讨论,把水循环与水资源以及各种地表水体概念联系在一起,把水循环与大气环流联系起来,把生物圈、地壳、水圈、大气圈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智力得到发展,也能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二、要能够发现和抓住地理规律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联系。学生只要能够对这个规律很好地掌握,就能够巩固、深化以及应用这些地理知识,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
1.要能够掌握地理形成的一些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由果索因、由因导果的方法,总结出一些因果规律,避免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样能够很好地巩固地理知识。例如,空气中凝结核、动力、饱和水汽是降水形成的必备条件。因此,降水形成的规律也就是: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或者上升气流,水汽易于凝结,气温由高变低,就有较多的降水机会;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或者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气温由低变高,降水机会也就变得较少。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在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终年主要是以上升气流为主,形成了温带多雨带和赤道多雨带;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主要是以下沉气流为主,这样也就形成了极地少雨带和副热带少雨带;信风会使天气变得较为干燥,西风会带来较为充沛的降水;暖风气流在山地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迎风坡降水较多;反气旋过境时天气较为晴朗,气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等。学生如果能很好地记住这些规律,将非常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要能够掌握地理分布规律
地理事物在一定空间位置上的分布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城市和交通的分布、植被和土壤的分布、河湖和气候的分布、矿产和地形的分布、人口和民族的分布、自然区的分布,都是地理特征的具体依据和内容,显示着地理的规律性。地图是识记知识和掌握地理知识分布的较好工具,学生和教师要进行充分的运用。例如,地形的分布在海底和陆地基本上都会受到地形骨架的控制,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其一,海底地形一般可以分为海底、大陆坡、大陆架三部分。洋底的中部一般都有海岭,在大洋的边缘还存在着海沟,海岭的两侧还存在着一系列的海盆。其二,在陆地上,存在着两个巨大的高山带,一是欧亚大陆南部高山带,包括阿尔卑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主要呈东西走向,二是环太平洋高山带,它包括亚洲东部孤岛上的山脉、澳大利亚大分水岭、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它们都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岸。其三,我国地形骨架是呈网状排列的。在我国东部,三列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和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相互交织成网格状分布。
3.要能够掌握地理分析规律
要能够发现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要能够进行综合、总结、归纳。这对学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明确知识结构和地理概念、发展学生智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其一,经济特点的分析。国家的经济特点可以从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资源利用状况、资源分布状况、国民经济结构、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二,自然特点的分析。例如,自然资源情况应当从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方面说明;水力资源从水量大小、落差、流速进行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冰期长短、有无结冰、含沙量、水位变化、汛期长短、流量进行分析;河流水系从水能利用、水系组成特点、源流概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5.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篇五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的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
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
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
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的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长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
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的参加多端的开放的探索追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这样也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
三、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对“中国的铁路骨架”这课内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场画示意图、演示特定旅游线路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起单纯由教师画图讲解更活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在讲解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过程中,笔者先给学生梳理出这一节的三个重点内容: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穿插一些经典战例。
参考文献:
[1]刘平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教育界,2013, (28)
6.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方法点滴 篇六
一、创设突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情境
(一) 钻研教材, 了解学情, 为创设高质量问题情境提供条件
教师必须深钻教材, 把握教材体系, 理解知识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知识结构, 并运用知识结构来选定课堂教学知识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时间顺序, 从而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 设置问题。在分析教材的同时,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倾向性、学习习惯和智能发展水平以及性格特点, 预见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产生的疑问等等,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结合地理思维特点和规律, 挖掘地理知识的思维价值, 可以增强问题创设的目的性。这样, 问题设置科学有序, 目的明确, 就极其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 采用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
一是巧用地图。地图是一种语言, 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种语言。例如, 以图设境可将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 如能运用得当, 会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综合发展, 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天地, 使学生感到地理越学越易学, 越学越爱学。当然, 可供创设问题情境的图示种类特别多, 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图图转换、一图多问、图图比较等等。二是巧引资料。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 一些学生不乏刻苦努力的精神, 但学习效率极低。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死记硬背, 思维僵化, 学得被动。因此, 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为学生思维发展“铺路搭桥”。三是巧联乡土。在一个地域, 同样具有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因素。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和乡土地理有机联系起来, 将学生带入一个熟悉而亲切的情境中, 无疑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思表达出来, 以熟知探求未知, 达到培养和锻炼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四是巧引教材。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将教材中的课后活动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于“动”中求“境”。
二、根据课堂的教材内容特点采取案例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 “就是以某部门、某单位的实际业务项目作实例, 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 即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 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高中地理教学反思论文、研究和锻炼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范例教学是有区别的, 案例是依据教材内容去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它不完全是教材中的典型事例, 是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
案例教学最适合的是作为学生研究对象的案例。与它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不同, 主要是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 它具备情境化、典型性和针对性、内容丰富、相对完整、可读性强等特征。它跟一般教师会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的例子不同, 例如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 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 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另外, 教师使用的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 如新闻报道, 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 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或者稍做加工, 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同时, 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 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 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再则, 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三、课后布置与正课有关的专题小论文写作
笔者认为, 撰写地理小论文, 既是地理第二课堂的一项活动, 也可作为正课教学的一种延伸, 尤其是在正课后布置与正课有关的专题小论文写作, 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论文的命题不宜太大, 更不宜选用一些华丽或空洞的题目, 题目的核心应是相关课堂教学的内容延伸或拓展, 范围大小可根据正课的内容和写作能力而定。在观察地理、地质、自然及社会等现象和搜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要点。当然, 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或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或透视自己感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引发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感想等。当然, 不是每教一课都要写小论文, 而是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及其与生活或社会热点的密切联系情况来决定。
但写论文需要素材, 特别是学生要能获得第一手材料。一是学生搜集整理。当命题以后, 围绕主题, 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 (如通过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新闻报道、各种报纸、资料刊物的阅读, 学生间的相互讨论等) 汇总整理而获取材料。二是学生观察积累。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些现象及本质的诸多地理问题的分析、想象、观察、思考、理解而获取材料。三是根据教学内容, 师生进行地理野外实习与考察。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四是教师提供与指导, 帮助学生选材。
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和写作时, 可教给一些构思方法, 如放射思维型, 即指导学生根据题目围绕一个中心点, 展开思维进行构思;要点思维型, 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为主题服务的前提下, 把搜集到的复杂混乱的资料内容, 列出要点、分类组合、通过科学分析、类比和精选, 从中提炼出的构思, 从开篇到收尾, 选用哪些材料, 说明哪些问题;自我思维型, 就是结合自己写作与思维的特点, 感知哪种格式符合自己所写内容。
7.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 篇七
一、探究式教学应从学生的心智特点出发
学生的心智特点主要由两方面决定: 一是年龄特点; 二是基础知识、智能水平、操作能力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不同, 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因其年龄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譬如, 初中学生知识储备、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保持的时间等普遍不如高中学生, 所以初中地理教学适宜采用学生参与较多的、形式活泼的和直观性强的方法;而在高中教学中可以经常运用局部探究法、问题性探究法和效率较高的讲授法等。
二、提出问题或假设
提出问题或者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 在第一个步骤当中, 教师建立前期探究式教学情境, 给学生提供各种材料, 如统计数据、图片、地图、视频、实物等, 教师可以在这种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从而提出假设, 这些问题可以是表面的, 可以是深入的, 可以是形象的, 可以是抽象的, 提出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探究兴趣。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或者假设继续进行探究。比如中东地区一直是当今时事热点地区所在, 其中也涉及到高中地理学科很多的知识点, 中东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式教学案例,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 设定的探究式情境, 学生很容易就会在心中产生疑惑, 也就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频繁地出现战争和冲突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生也可以做多方面的前提假设:比如认为中东地区自古以来是世界的交通枢纽, 地理位置优越, 自古以后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该地区物产丰富, 特别是石油资源更是当今世界能源之争的焦点所在;比如该地区文化差异较大, 犹太人、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比如该地区没有一个经济实力超群的国家, 无法控制整个局面, 而外来霸权主义及野心政治家力量的注入产生的影响。
三、以教学条件为依托, 探究式教学也要注重基础
在高中地理的探究式教学当中, 有的教师认为并不是十分有效的, 这是由于有的老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客观的教学条件。首先,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学情, 学生是否有相应的技能与策略, 是否有应对相应问题的只是结构, 如果说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学生是一无所知的话, 学生就无法做出主动的思考, 也无法正确的辨别问题和资料, 找出合理的答案。其次, 探究式教学也要考虑到学生考试的需要, 不能盲目地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教学内容不具体, 泛泛而谈, 而应该是注重基础, 更加具体的内容, 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需求都是必要的, 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高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能够善于运用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也指出:“探究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当中能够自己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并且还要时常动手操作, 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相关的地理知识。”可见, 探究学习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实践性比较强。因此, 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师若要进行探究性教学, 就需要培养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让他们获得知识的积累和地理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我们的学生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 引导和提出后还要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比如我们可以让他们多进行联想、归纳、类比。
总之, 在以人为本和以知识为本的今天, 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 而如何才能掌握知识则成为真正探究的热点。探究式学习在地理新教材中的运用, 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学、思考、探求新知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 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在学习中探究, 又在探究中学习。
摘要:转变学习方式, 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 把探究式教学与接受式教学等方式结合起来, 是新课程对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然而, 通过课堂观摩等发现, 目前在实施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天景.浅谈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 (中学版) , 2008, (10) .
[2]杨桦.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研究[J].科技资讯, 2006, (07) .
[3]李善中.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2011, (06) .
[4]冯济民.高中课程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9, (04) .
8.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微 篇八
【关键词】高中地理 启发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47
随着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得到全面的创新,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其自主思维和观察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是否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由于教学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学生能力的注重,地理教学方法也要及时有所改变,更加符合培养学生的教学要求。我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就要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本质转变入手,促进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创新与提升,对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产生好的影响。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进。
首先,启发教学是新课改后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能力的增强,让其自主建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其地理素养的快速提升。地理教学想要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思维能力的发展就需要开展启发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知识接受背景,以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学习效率为依据,从某一个知识点为切入口展开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促进他们自主解决地理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也是新课改后比较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启发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教师启发学生的过程过于生硬,导致学生产生被动思考的感觉,并没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需求,实际上还没有走出以往的灌输教学模式。又或者,在启发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形成,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接受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和帮助,导致启发教学难以顺利进行。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地理启发教学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启发教学开展之前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启发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要进行深入了解和分类,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每一章节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每一课里面的知识层次性都需要教师全面把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启发教学的时候找准以哪一个知识点为导入来步步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内部,最后自主掌握全部要点、把握重点、理解难点。例如,在学习地质灾害一章的时候,包括地震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这些地质灾害与之前所学的大气环境以及气候灾害等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开展启发教学时就要做好完备的教学设计,找出地震与泥石流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在我国和全世界一些典型的多发地带的范例,这样在启发教学的时候教师对整个教学内容能够做全局的掌控,以气候变化为切入点,继而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条件、影响等,从而确保学生自主掌握这一章的内容。
第二,启发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形成积极的互动教学关系,这是一种教学的氛围营造,却又不仅仅是学习气氛好坏这么简单,还是一直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建构,这是开展启发教学的必要因素,因为师生之间的配合和关系直接影响到启发教学的成效。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会积极思考,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是实现启发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来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启发学生,在启发中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想要启发学生思考我国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的时候,教师如果直接抛出问题很明显学生不一定会有积极性思考,很可能并不配合教师的启发,而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此带动学生接受启发教学的主动性,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在讲亚热带季风气候之前先以梅雨发生季节和原因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及时给予合适的解答和引导,无形之中对学生展开启发,促进他们自觉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完美实现启发教学。
其次,实践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必要组成部分,实践是把所学理论转化为内在知识储备的唯一途径,也是地理课的最终旨归,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实践型人才。实践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加入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为学生开展更加丰富完备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实践意识的增强,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但是新课改后,实践教学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的制约,很多地理教师仍然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了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实践的地理观察、推理、归纳等实践能力发展,导致实践教学束之高阁。以下我简要谈一下如何推进高中地理的实践教学。
第一,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践,在对自然事物或者对实践活动的观察与体会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方法。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就近选择典型的地形地貌或者山川风物来进行实践教学,在对这些现象和事物的观察中让学生使用地理学思维来进行现象分析,发觉本质,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二,地理课实际上还需要学生使用科学的实验精神来进行思考,例如一些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以及大峡谷、死海的形成都和一些科学知识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开展实践地理课,以足够的材料来开展小型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某部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实践意识的高度发展。
第三,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实践内容,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例如一年四季太阳高度的变化,冬季的太阳高度比夏季的太阳高度小,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联系学生的实践生活经历进行知识的讲述,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这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
第四,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以教学的形式展开,还可以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或者是学生独立动手完成地理模型的制作。例如,在学习完美国的气候和地形以及农业等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活动的作业,学生周末自己准备制作美国某方面的图形或者模型,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实践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实践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实际上就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任。
9.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的引课方法 篇九
引课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让学生在开课伊始便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以及难点, 重点等, 让学生有一个心理上, 知识上的准备, 所以有时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 平铺直叙, 简单明了, 就可以了。例如在讲《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 可以说“前面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两个代表---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这一节我们学习以畜牧业为主的两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了解它们的分布, 区位条件, 特点和发展措施”。
二、复习提问式引入新课
复习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仅是复习巩固原有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按照新旧知识的必然联系, 自然引入新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掌握情况, 合理安排其后的教学内容。比如我在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时, 因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 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 农业生产的特点。
2.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什么。
3. 农业地域的成因及特征。
有了以上三个知识点的储备, 老师再介绍季风水田农业时便水到渠成。
三、应用地图引入新课
地图是地理除文字之外的第二语言, 他直观形象, 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的突出特点。如果采用地图引入新课, 能够集中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尽快地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 如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 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 复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然后教师归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必定会对所经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从而引出本课时的学习主题---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以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地理是一门贴近生活, 研究地理事物的规律, 通过研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人类得相应对策服务的学科, 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新课, 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也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 热爱生活的情操, 例如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时, 从当天的天气状况引入, 请同学们根据昨晚的天气预报, 说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以及回忆今天的天气与前两天有何不同, 总结出天气现象是不断变化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五、用小实验引入新课
地理不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但是在引课时做一个小实验, 不仅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的兴趣,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 准备两个底部戳有几个小孔的纸杯, 一个纸杯中倒入四分之三杯的土, 另一个装有四分之三的沙子, 撕下两块方形的纸巾放在杯子中央, 将两个小纸杯放在水里, 观察沙和土的表面有什么现象。
六、事例引入新课
地理教学内容多以书本内容为主,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 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有典型的事例, 变抽象为具体, 同时进行情感教育。例如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时, 播放我国汶川地震时一些画面, 总结:地震作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给我们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但他是不是有百害而无一例呢?不是, 引起地震的地震波能帮助我们对地球内部进行透视, 从而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七、利用多媒体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 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 一段段精彩纷呈的视频片段, 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视觉的冲击下, 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地引入到所讲授的内容上去, 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 播放“神州七号”飞船在这里返回时为什么呈现出一个大火球景象。
10.浅谈高中地理课堂的导入方法 篇十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即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能否在一开始上课便将学生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这是上好课的首要问题。
一、课堂导入的要求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应该是最基本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趣味性
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到学习。
2.针对性
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導入方式。但首要前提是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但不可以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授新课作铺垫。
3.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高中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能更加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材料越新颖,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课的内容,而且又很自然地导入进了新课。
2.设问导入法
带有启发性的设问可以激起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将新知识融会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达到内化、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次来培养能力。
3.预习导入法
教师应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成分的心理准备,也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布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一定要具体,不要过多、过难,还要紧扣教学内容。
4.时事导入法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件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在学习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时,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我国的青藏铁路,由此导入,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5.背景知识导入法
地理教学中的图片和资料很多,也很直观和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地理课堂最经常而实用的方法。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导入,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延长过多,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
(2)“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3)导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地理学习好方法】推荐阅读: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09-17
高中地理常用教学方法09-16
高中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06-10
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07-10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07-30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06-28
高中地理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方法07-15
高中地理学习三步三法11-08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能力培养地理论文09-24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