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制度(20篇)
1.消毒制度 篇一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流与穿梭,操作者应根据区域着装规范。
二、供应室内部要严格区分三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不得混淆。
三、对特殊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器械等,使用科室进行初步冲洗后应用有标有传染标记的塑料袋双层扎口,由供应室回收进行消毒后,按无菌物品处理,烈性传染病人用过的敷料及使用后的一次性器具等应及时焚烧。
四、建立质量监督制,对无菌物品质量、灭菌器效能、纯化水、各房间空气消毒的效果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五、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经质量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后的锐器与针头放在防刺利器盒内,一次性注射器用黄色塑料袋存放,专人回收、集中处理,未污染的器具按医用垃圾由专人回收处理。
六、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消毒技术,消毒液的配置及正确使用方法。
七、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做到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的拖把、抹布分开使用,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处理。
八、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洁消毒后分开放置。
九、医用垃圾及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及处理。
2.消毒制度 篇二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受试者582人 (手) , 年龄为19~23岁, 平均年龄21.0±0.4岁。由于自愿参与的受试对象时间原因, 每组之间不能做到人数均等, 但组内受试者为随机分组。
1.2 实验材料
消毒棉签为南昌市富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市售产品, 经再次高压蒸汽灭菌后使用。碘伏消毒液为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效碘含量为4.5g/L~5.5g/L消毒液, 复合碘为杭州杨驰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碘医用消毒液。洁芙柔消毒凝胶采用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产品, 湿巾和香皂采用市售的普通家用型无杀菌作用的即可。
增菌培养液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市售产品血液增菌培养基配制, 准确称取粉剂29g加蒸馏水1000ml溶解后, 取3ml增菌培养液置于干燥试管内, 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待用;菌种培养基为该公司生产的生物试剂血琼脂基础培养基, 高压灭菌后待用;菌种鉴定在无菌室内对消毒后检测阳性的结果采用平板分离法, 依据细菌革兰染色、细菌菌落、细菌生化反应进行鉴定[1]。
1.3 方法
1.3.1 分组与方法
随机分成3个项目实验组。
第一组为不同消毒液消毒次数与干预后消毒次数组。
分为酒精1组和酒精2组, 碘伏1组和碘伏2组, 复合碘1组和复合碘2组, 1组为消毒1次, 2组为消毒2次。实验采取配对分组法, 1次和2次消毒法每组均为80人。干预措施采用消毒前对注射区域皮肤涂擦肥皂, 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擦干即可, 干预1组消毒1次, 干预2组消毒2次的方法。
第二组为同一消毒液棉签蘸取不同量消毒液的对比研究组。
从第一组筛选出理想的消毒液, 进行第二组实验。随机分为4组, 即棉签长度1组采用棉签蘸取≤1/3棉签头长度消毒液, 棉签长度2组为蘸取>1/3≤1/2棉签头长度消毒液的受试者, 棉签长度3组为蘸取>1/2≤2/3棉签头长度消毒液的受试者, 棉签长度4组为蘸取整个棉签头长度。
第三组为不同手部清洁法的效果比较研究。
分为空白组 (不做任何处理直接采样) 、湿巾组 (取普通湿巾擦手) 、洗手组 (用普通香皂洗手并用毛巾擦干) 和消毒凝胶组 (消毒凝胶擦手后待干) 。
1.3.2 消毒方法
依据《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 在受试者的左手背或右手背进行消毒试验。
消毒前选好注射点, 以注射点为中心用卡尺测出直径1cm范围, 用记号笔做好标记。以注射点为中心螺旋式外展消毒, 分别采用连续消毒1次和2次后待干 (约30s) , 待干后立即在消毒区标记后的1cm范围内采样进行细菌培养。
1.3.3 细菌培养
用灭菌棉签蘸无菌生理盐水在标记后注射点中心直径1cm范围内采样[3], 采样后用无菌剪刀剪下棉签头立即放入无菌的血液细菌增菌培养液中, 在37℃恒温箱中培养36h后观察结果, 对阳性样本再进行菌种鉴定。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分析软件, 数据采用χ2检验, 分析结果, 确定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3种不同消毒液消毒后污染情况和干预措施后消毒效果比较证明, 其消毒次数和洗手干预措施后消毒次数4组之间比较, χ2=2.222, P>0.05, 其消毒效果无显著差异。洗手干预后消毒1次与未干预消毒2次效果比较, χ2=0.990, P>0.05, 其消毒效果无显著差异。洗手后消毒1次与洗手后消毒2次比较, χ2=0.104, P>0.05, 其消毒效果无显著差异, 见表1。
2.2 棉签头蘸取不同量的碘伏消毒液比较表明, 蘸取消毒液的量达到1/2高度以上时比不足这一高度的组, 其效果具有显著差异χ2=8.268, P<0.05, 说明棉签头吸附消毒液的量决定了消毒的效果, 见表2。
2.3 4种手部清洁法污染例数比较表明, 洗手及消毒凝胶组处理后采样, 其皮肤污染无显著差异χ2=1.141, P>0.05;空白组和湿巾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2.114, P>0.05, 洗手组、消毒凝胶组与湿巾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分别为χ2=3.903 , P<0.05 , χ2=9.062, P<0.01, 提示采用洗手和消毒凝胶均能有效去除细菌。实验结果也表明, 右手与左手的污染情况无显著差异χ2=0.142, P>0.05, 提示选择手背注射时无需考虑左、右手, 这与临床操作相一致, 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上常采用酒精、碘伏和复合碘作为皮肤消毒溶液使用, 笔者发现医务人员常常只消毒1次, 且有的基层医疗单位仅仅使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经过实验研究, 虽经统计学处理各种消毒液之间消毒次数和洗手干预后消毒效果虽无显著差异, 但从数据上直观观察其碘伏和复合碘消毒2次后污染例数显示减少, 故应该以消毒2次为佳。为了增强其消毒液使用的效果, 皮肤消毒前, 适当的皮肤清洁教育, 使病人在注射区域皮肤消毒前先行普通皮肤清洁, 可增强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清洁后, 可采用1次消毒法, 即能达到未进行皮肤清洁处理的2次消毒效果。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 又可以节约成本消耗。
采用棉签蘸取消毒液时, 其消毒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蘸取<1/3棉签长度的碘伏消毒液的受试者, 通过采样进行细菌培养, 阳性标本例数最多;而蘸取棉签头长度1/2以上的受试者, 通过采样进行细菌培养, 阳性标本例数均显著减少。这与棉签吸附消毒液的量有关, 足够量的消毒液其消毒作用的时间得到保证。而不足浸湿1/2棉签头的消毒液, 消毒后很快就会干燥, 其消毒液作用时间不够, 故而达不到消毒效果。临床上之所以蘸取消毒液少于1/2的棉签头长度, 是因为可使待干时间缩短, 极大地节省操作所耗时间[4], 但达不到消毒效果。故此,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时应引起重视。
笔者又发现, 湿巾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而临床在进行注射前皮肤清洁教育时, 很多患者会采用湿巾擦拭。实验结果表明, 湿巾擦拭后, 与普通洗手和采用医用消毒凝胶手部除菌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 说明皮肤清洁效果不及洗手和消毒凝胶好, 而洗手和凝胶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洗手和消毒凝胶行皮肤清洁最为理想。在实验中, 也发现左手的污染情况少于右手, 但无显著差异, 这与临床注射时,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随意选位相一致。
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 多数阳性标本为条件致病菌[3], 如蜡样芽孢杆菌属的大肠杆菌, 克雷伯氏菌属的肺炎杆菌以及致病的金黄葡萄球菌等。患者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能力降低, 加之治疗方法导致皮肤完整的屏障作用受损, 特别是应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时, 极易引起致病。故此, 选用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皮肤的清洁、消毒液的选择、注射区域的消毒和消毒液消毒时量的保证, 是医院感染控制应关注的要点, 也是提高抗感染的措施保证。
参考文献
[1]王红明, 李春卉, 董薇, 等.不同消毒法皮肤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20) :4083-40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4:175-176.
[3]李春卉, 石玮, 王红明, 等.不同皮肤消毒法消毒效果的实验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25 (5) :499-501.
3.正确使用消毒药 保证消毒效果 篇三
1.消毒剂的选配要得当。选择消毒剂要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要求和环境条件等,使用当地兽医防疫部门推荐的消毒剂。选购时要检查其标签和说明书,以确定是否兽医药监部门批准生产、销售的合格产品并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选择价格低廉,易溶于水、无残毒,对被消毒物无损伤,在空气中较稳定,使用方便,对预防和扑灭的疫病有广谱、快速、高效消毒
作用的消毒剂。
使用中要按要求采用科学的配制方法。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实际所需的浓度和选择合适的溶剂等,药剂要现配现用,不宜久置;也有些消毒药液可一次配制多次使用,但应先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测定结果进行配制使用。
2.消毒方法的应用要适宜。应用消毒药剂时要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环境、消毒对象和被消毒物的种类等具体情况,选择对其可产生高效、可行的消毒方法。一般以喷雾、浸润、饮水、熏蒸等方式进行,另外还有火焰、高温、蒸煮、生物发酵等消毒方法。
生产中,设计科学的消毒程序很重要,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种的药剂配合使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的产生。实施消毒时,先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剂直接对被消毒物进行消毒,等作用一定时间后再消除被消毒物上的污物,特别是有机物的清理要彻底。然后用消毒药剂重复消毒一次,这样操作的效果会更好。
3.消毒剂种类要交替使用。长期使用消毒剂时,应避免大剂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否则易产生耐药性,造成消毒效果低下,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和动物产品药残超标。因此,生产中需根据具体情况交叉用药。
4.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篇四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血液透析室、肛肠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关的措施。
(二)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有原始记录。
(三)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制定有无菌技术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二)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三)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一)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规范与合格的标志目录及使用范围,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二)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三)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
(四)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上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七、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按传染病常规隔离,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八、病人床单元、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5.学校消毒制度 篇五
1. 空气:开窗通风,课间10分钟定时,定人开窗。班级每星期一次用喷雾消毒剂,喷洒教室,进行对教室消毒。
2. 体温表用3%碘伏浸泡30分钟,取出后,放入7.5%酒精备用。(稀释液再每天调换)。
3. 纱布、干棉球、棉签用高压灭菌处理,备用期夏季不超过一星期,冬天不超过二星期。
4. 镊子,剪刀放在消毒液或新洁乐浸泡2小时。消毒液再周调换二次。
5. 听诊器、血压计用碘伏揩擦,再周一次。
6. 患者接触过的床、椅用紫外线灯照射,被褥,衣物,毛巾等。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7. 发现疑似病人:需给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病人戴口罩,由学校、卫生老师急送医院就诊
6.消毒和隔离制度 篇六
1.在流行病流行季节,要做好每日晨检工作并做好记录,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
2.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掌握,由其学生的身体状况要了解;
3.对身体不适的学生要及时报告医务室,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就诊,同时跟踪;
4.消毒:a.体温表:用消毒片——1片+500ml水消毒30分钟;
b.教室:1㎡/30mml水进行喷洒及擦课桌椅或用紫外线
灯消毒。
5.隔离:a.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证明才可进教
室上课;
b.如有特殊情况,学校备有临时隔离室。
7.消毒制度 篇七
1 消毒药物的分类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方式不同, 对消毒剂的反应也有差异。
1.1 酚类
包括苯酚、煤酚和复合酚等, 低浓度时能破坏菌体细胞膜, 使胞质漏出, 高浓度时使其蛋白质变性而起杀菌作用。
1.2 酸类
高浓度H+能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和水解, 低浓度H+能改变细菌表面蛋白质的离解度而影响其吸收、排泄、代谢和生长, 因此酸类物质具有抑菌和抗菌作用。
1.3 碱类
对细菌、病毒和细菌芽孢都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用多种传染病的消毒。碱类制剂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杀灭作用比阳性菌强, 杀灭芽孢需要较高的浓度。
1.4 卤素类气态氯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当遇到水后生成次氯酸也能进入细胞内而杀菌。
1.5 氧化剂类
该类消毒剂含有不稳定的结合态氧, 当与病原体接触时, 通过氧化反应破坏其活性其团而呈杀菌作用。
2 常用消毒药的配比浓度
消毒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消毒剂的浓度越大, 消毒作用越强, 但消毒剂的浓度增加是有限的, 盲目增加消毒浓度不但造成药品的浪费和资金的支出, 并且不一定提高消毒效力。
2.1 苯酚
又称石炭酸, 常用2%~5%水溶液处理污物、用具, 并可用于消毒车辆、墙壁、运动场及圈舍, 因有特殊臭味不适用于肉及贮藏车的消毒。
2.2 煤酚
又称甲酚, 来苏尔是其50%的肥皂溶液, 为棕色黏稠液体, 加水稀释后呈乳白色液体, 用于手术前洗手及皮肤消毒 (2%) 、器械、物品消毒 (3%~5%) 及动物圈舍及排泄物等消毒 (5%~10%) 。
2.3 消毒灵0.5%~1%消毒灵水溶液用于圈舍、用具、排泄物等消毒, 不能与其他消毒液混合使用。
2.4 氢氧化钠
又名烧碱, 使用时配成1%~2%水溶液, 用于被细菌或病毒等污染的圈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消毒。用于炭疽芽孢消毒时配成5%的浓度。
2.5 漂白粉
新制的漂白粉有效氯25%~30%。常用5%溶液喷洒圈舍、饲槽及车辆等消毒, 发生炭疽时用10%~20%水溶液消毒。
2.6 过氧乙酸
0.5%溶液用于圈舍、饲槽、车辆等物品的喷洒消毒, 0.04%~0.5%溶液用于污染物品的浸泡消毒。
3 影响消毒药品消毒效果的因素
3.1 消毒药品的性质
各种消毒剂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结构不同, 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及代谢过程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消毒效果也不同。
3.2 消毒药的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消毒药的浓度越大, 消毒作用越强, 但消毒剂的浓度增加是有限的, 盲目增加浓度并不一定提高消毒效力。
3.3 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代谢方式不同, 应选择不同的消毒药品。作用的温度和时间:温度升高可以增强消毒剂的杀菌能力, 从而缩短消毒所用的时间。
3.4 环境湿度
熏蒸消毒时, 湿度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很大, 如过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时, 环境的相对湿度以60~80%为最适宜, 湿度过低则大大降低消毒效果。
3.5 消毒液的酸碱度
碘制剂、酸类、来苏尔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 而阳离子消毒剂如新洁尔灭等则在碱性环境中杀菌力增强。
8.消毒制度 篇八
关键词 紫外线消毒 化学消毒 水处理
消毒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过滤、加热、冷冻、辐射、微电解、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有氯、二氧化氯、臭氧、氯胺、卤素、金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杀生剂等。化学消毒方法中有关氯、臭氧、二氧化氯以及氯胺的研究及应用最多,近年来由于有关化学消毒副产物的报道的增多和人们对水质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物理消毒方法特别是紫外线消毒引起了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
1.氯消毒
氯与水反应时,一般产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HOCL)和盐酸(HCL),氯的灭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因为它是体积很小的中性分子,能扩散到带有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具有较强的渗透力,能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部。氯对细菌的作用是破坏其酶系统,导致细菌死亡。而氯对病毒的作用,主要是对核酸破坏的致死性作用。
自从二十世纪初,氯化法就广泛地应用于水消毒工艺。目前,氯化法消毒仍是应用最广的化学消毒方法,其主要特点是:(1) 处理水量较大时,单位水体的处理费用较低;(2) 水体氯消毒后能长时间地保持一定数量的余氯,从而具有持续消毒能力;(3) 氯消毒历史较长,经验较多,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消毒方法。
但是自从1974年陆克和伯勒分别在荷兰与美国的城市自来水中检出了氯仿等三卤甲烷(THMs)有机物,1976年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通过对大鼠和小鼠进行口服氯仿实验确定其为致癌物质,人们发现饮用水氯消毒后,水中含有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THMs等有害消毒副产物[1]。随着对THMs危害性研究的深入,引起了对其它消毒副产物的研究。至今已知的消毒副产物已经有500种以上,但是绝大多数的浓度只有微克/升(μg/L)级,且许多消毒副产物未作进一步的研究。在大量的消毒副产物中,目前集中研究的只有三卤甲烷、卤乙酸、卤乙腈、卤代酮、卤代醛、卤代酚等20余种,其中对于THMs的致癌性已有共识,其它大部分具有一般毒性,部分具有致突性。THMs等卤化有机物的产生主要是水体中的有机物与氯作用的结果,而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氯消毒后,会生成卤化有机物等消毒副产物,随污水进入地面水体,污染水源,并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为了避免有害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采取的主要途径有:(1) 预处理去除三卤甲烷前驱物(主要是富里酸和腐殖酸);(2) 采用代用消毒剂或消毒方法,近年来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代替氯为消毒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臭氧消毒
臭氧是强氧化剂,臭氧化和氯化一样,既起消毒的作用,也起氧化作用,但是臭氧的消毒能力和氧化性都比氯强,能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并能杀死病毒、芽孢及细菌。臭氧都是在现场用空气或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制取,产率分别为1%-3%和2%-6%。
臭氧作为消毒剂的历史几乎和氯一样长,1906年法国尼斯的水厂首次使用臭氧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美国的工程师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用臭氧代替氯消毒污水。根据目前的研究可以发现:(1) 臭氧消毒反应迅速,杀菌效率高,同时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残留有机物、色、嗅、味等,受PH值、温度的影响很小。(2) 臭氧能够减少水中THMs等卤代烷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3) 臭氧消毒可以降低水中总有机卤化物的浓度虽然臭氧消毒本身不产生卤代烷和总有机卤,但是生成的其他消毒副产物如醛、酮、醇等若经氯化,会产生三卤甲烷。据报道,在世界各种水体中已检测出的有机化合物共有2221种。臭氧能和多种有机物反应,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大体可分为有机副产物和无机副产物两类[2]。有机副产物以甲醛为代表,有报道说甲醛是致癌物质。最受关注的无机副产物是溴酸根,国际癌研究部门(IARC)将溴酸根分类为致癌性2B,即可能致癌物。因为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且易分解、稳定性差,几乎没有残余消毒能力,所以普遍将臭氧与其它消毒剂联合使用作为控制THMs等有害消毒副产物的优选方法。据1982年的报道,全世界采用臭氧化处理的水厂在1100座以上,其中用臭氧做唯一消毒剂的,除欧洲有少数外,美国和加拿大仅各有一座,其它都辅以氯或氯胺消毒,以保证水中的剩余消毒剂。另外由于臭氧稳定性差容易分解为氧气,故不能瓶装贮存和运输,必须现场制备及时使用,设备投资大,电耗大,成本较高;运行管理比较复杂。
3.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是氯的25倍,消毒能力仅次于臭氧,高于氯。1944年,美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水厂为消除藻类繁殖所产生的气味,率先采用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获得成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逐渐作为常用消毒剂,欧美许多国家将二氧化氯用于各种水处理。试验表明,二氧化氯在控制THMs的形成和减少总有机卤方面,与氯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氧化氯与水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等腐殖质都不会生成THMs,即使在饮水消毒过程中,投加少量的二氧化氯,也能有效地抑制THMs的生成。二氧化氯是广谱型消毒剂,对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芽孢、真菌、致病菌及肉毒杆菌均有很高的灭活效果,有剩余消毒能力,二氧化氯对孢子和病毒的灭活作用均比氯有效,并且在高PH值与含氨的水中灭菌效果不受影响。另外,二氧化氯去除水中的色度、嗅、味的能力也较强。制备二氧化氯的起始原料有氯酸钠和亚氯酸钠,具体选用取决于二氧化氯的使用量。在水处理领域,二氧化氯的使用量一般不大,一般都由亚氯酸钠与氯反应制备,因亚氯酸钠不能贮存,必须现场制取及时使用,且亚氯酸钠价格昂贵,成本较高。当反应不完全时,自由性氯同样会与有机物反应,有可能生成THMs。加入到水中的二氧化氯有50~70%转变为ClO2-和ClO3-,很多实验表明ClO2-和ClO3-对红细胞有损害[3],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对碘的吸收代谢有干扰,还会使血液胆固醇升高。
4. 氯胺消毒
氯胺消毒比氯消毒有以下三个优点[4]:(1) 减少了消毒过程中THMs的产量;(2) 可以维持较长时间,能有效地控制水中残余细菌繁殖;(3) 避免游离性余氯过高时产生的臭味。氯胺消毒一般是先加氨,充分混合后再加氯。若先加氯后加氨,则难以控制产生THMs的浓度。另外,如果加氯很久后才加氨,就会变成以自由性余氯为主要消毒剂,氯胺为辅助消毒剂的情况。氯胺消毒的缺点是: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由于需加氨从而使操作复杂。氯胺的杀菌效果差,不宜单独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使用。但若将其与氯结合使用,既可以保证消毒效果,又可以减少三卤甲烷的产生,且可以在延长配水管网中的作用时间。
上述水处理中常用的四种消毒剂中,臭氧的杀菌能力最高,但是臭氧本身极易分解,消毒无持久性;二氧化氯既有相当强的杀菌能力,又具有相当好的持久性;氯对细菌有很强的灭活能力,但对病毒的灭活能力差,对芽孢无灭活能力;氯胺虽然持久性最强,但杀菌作用不如氯,一般不作单一的消毒剂。研究表明:在PH6~9时,四种消毒剂灭活效率的优先次序为:臭氧>二氧化氯>氯>氯胺;而稳定性的优先次序则为:氯胺>二氧化氯>氯>臭氧。
5. 紫外线消毒
虽然传统的化学消毒方法在给水和污水处理中被普遍采用,但是由于向水中投加化学消毒剂或多或少会产生有害的消毒副产物,广大水处理界的人士把目光集中到紫外线消毒法上。
根据生物效应的不同,将紫外线按照波长划分为四个部分[5]:A波段(UV—A),又称为黑斑效应紫外线,波长范围为400nm~320nm;B波段(UV—B),又称为红斑效应紫外线,波长范围为320nm~275nm;C波段(UV—C),又称为灭菌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75nm~200nm;D波段(UV—D),又称为真空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00nm~10nm。水消毒主要采用的是C波段紫外线,即C波段紫外线会使细菌、病毒、芽孢以及其它病原菌的DNA丧失活性,从而破坏它们的复制和传播疾病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证明,紫外线对水的消毒灭菌主要是通过紫外线对微生物的辐射,生物体内的核酸吸收了紫外线的光能,损伤和破坏了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生命科学揭示了核酸是一切生命体的最基本物质和生命基础。核酸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是由许多个不同的核苷酸通过磷酸二脂键连接而成。核酸根据组成的不同,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其共同点是由磷酸二酯键按嘌呤与嘧啶碱基配对的原则而连接起来的多核苷酸链。核酸存在于一切生物的细胞内,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等生命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微生物受到了紫外线辐射,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实际是核酸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DNA和RNA对紫外线的吸收光谱范围为240nm~280nm,对波长260nm的吸收达到最大值。紫外线能够改变DNA和RNA中的含氮杂环,以导致形成新的键结分子。紫外线对核酸的作用可导致键和链的断裂、股间交联和形成光化产物等[6]。二聚体的形成破坏了嘧啶与嘌呤的正常配对,改变了DNA的生物学活性,使微生物自身不能复制,这就是微生物最重要的紫外线损伤,也是致死性损伤。大量研究证实,嘧啶二聚体的增加与细菌死亡率有直接的正比关系。
紫外线一般由传统的低压汞灯制取,但是现在也有一些地方使用高强度低压汞灯和中压汞灯,对于脉冲紫外灯也有大量的研究文献。不论哪一种紫外灯都是基于相同的物理现象,由荧光灯内汞等离子区放电时释放出电磁射线。
紫外线消毒法由自身的工艺原理决定其与化学消毒法相比具有如下缺点:紫外线的灭菌作用只在其辐照期间有效,所以被处理的水一旦离开消毒器就不具有残余的消毒能力,容易遭受二次污染,并且既使一个细菌未被灭活而进入后续系统,就无法阻止其粘附在下游管道表面并繁衍后代;只有吸收紫外线的微生物才会被灭活,因此对于悬浮固体很多水质较差的水例如污水,由于悬浮固体可以庇护微生物使其免遭伤害,消毒效果很难保证;细菌细胞在紫外线消毒器中并没有被去除,而是被转变为发热原,被杀死的微生物和其它污染物一道成为生存下来的细菌的食物。但是紫外线消毒法同时具有很多化学法无法替代的优点:在一些产业中例如水产养殖和食品工业等,不需要化学消毒剂的持续性,否则会由于化学药剂的影响造成水生物死亡﹑食品中产生嗅味等副作用,况且氯化消毒会形成三卤甲烷等有害的消毒副产物;在一些生物技术例如发酵中,需要对水进行消毒后接种工艺需要的菌种,这样持续性的消毒效果显然是不需要的;在循环水系统中,经常使用氯消毒会造成腐蚀问题,例如游泳池,还有在石油开采的地下水回灌中,如果采用化学药剂消毒,细菌容易产生抗药性而在土壤中继续繁殖从而堵塞地层,形成二次污染;消毒速度快﹑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设备操作简单,便于运行管理和实现自动化等,近年来用于水处理的紫外线消毒设备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外对紫外线消毒的研究和应用较多,并且有很多污水厂将原有的氯化消毒改造成紫外线消毒。国内研究﹑生产和应用紫外线消毒器者为数尚少。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的傅金祥教授带领的课题组[5]﹑天津大学的顾平等人[7]对紫外线消毒给水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多元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和福建新大陆等厂商研制生产紫外线消毒器,并有一定的应用。烟台市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和上海闵行水质净化厂采用了紫外线消毒工艺,分别对工业回用水和排入黄浦江的污水进行消毒。
6. 结论
9.终末消毒制度 篇九
一、床、床旁桌、椅子、热水瓶用消毒液擦洗。
二、出院后更换清洁的床单、棉褥、棉被、枕心晾晒或紫外线消毒后备用。三、一次性口杯、便盆、脸盆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四、传染病人、病房按传染病人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消毒。
(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二)病人的随身用物如衣服、食具、玩具、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
(三)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再次分别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彻底大扫除,并开窗通风1小时。
(四)换下的被服放入双层污物袋内,标识清晰,密闭运送到洗衣房。
(五)收回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统一送医疗垃圾暂存处。
10.寝室消毒制度 篇十
一、学校制定消毒隔离长效管理制度。
二、学校后勤主任为消毒负责人,负责督导校内落实消毒措施、检查消毒工作质量及效果评估。
三、落实职消毒工作操作人员,消毒人员需经过专项业务培训,掌握消毒工作基本技能,并能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认真操作。
四、宿舍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五、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地面、墙壁、楼梯等表面定期消毒内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一次的消毒灭菌工作。
六、对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品、餐具定期消毒。
七、要求学生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
八、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备有必需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备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11.鞋也需要“消毒” 篇十一
高温加热消毒。高温蒸煮主要适用于能耐高温的拖鞋、布鞋、鞋垫等的消毒。消毒时,取一合适的煮沸及热蒸器具,先向器具内加注适量的冷水,将需高温消毒的鞋物浸泡于水中,然后加热,待水沸时计算时间,蒸煮20~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消毒后,将鞋物取出晒干,然后装入塑料袋中,系紧袋口(以防消毒后细菌着生污染)置于阴凉干燥的鞋柜(或鞋架)中存放备用。药剂熏蒸消毒。皮鞋因忌曝晒和浸泡,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方法是:将需消毒的皮鞋置于适当大小的木箱(或其他较密闭的容器)内,并尽量放置得松散一些,然后按照80毫升/米。的用量将福尔马林倒入大口径玻璃瓶(或碗)内,置于容器中央,再密闭好容器,让药物自然挥发,熏蒸12—14小时即可达到消毒目的。熏蒸完毕后,须将皮鞋置于阴凉通风处晾晒,以散逸熏蒸药味。对能浸洗的运动鞋、布鞋、塑料拖鞋、鞋垫等,可选用1%~2%来苏儿药液,或1%~2%过氧乙酸溶液,或1%~2%漂白粉上清液(上述药剂任选一种即可),将需消毒的鞋物浸泡20—30分钟,然后清洗、晒干即可。
日光照射消毒。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功能。将运动鞋、布鞋、拖鞋、鞋垫置于强烈阳光下照射6小时以上(皮鞋切忌曝晒),不仅可杀灭鞋物上吸附的大部分细菌,还能起到防霉、防虫的作用。此外,皮鞋及上述鞋物还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法消毒,方法是:将需消毒的鞋置于距灯1.5—2米的位置上,照射30~40分钟,也可起到良好的消毒杀菌效果。须注意的是:在采用日光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应使鞋的各个侧面(包括鞋内)都得到充分的照射消毒,以防消毒不均:
去湿除臭消毒。脚汗多的人常常为“汗脚”而烦恼不已,汗脚不仅使人产生不适感。且经常湿漉的鞋袜易诱发多种病菌。脚汗多的人,可在每晚临睡前将生石灰粉装入一个小布袋里,放进鞋内吸潮,第二天穿着即感干燥舒服,石灰袋不仅能吸潮、杀灭鞋内病菌,还能反复利用。冬季的棉鞋或毛皮鞋,透气性能差,鞋里易潮湿,又不易干燥,这时,若用电吹风向鞋内吹上数分钟,即可干燥去湿,穿着舒适。穿过的胶鞋(运动鞋、球鞋、解放鞋等)洗净晾干后,往胶鞋里喷洒白酒(新胶鞋可直接喷洒),直到不能吸收为止,然后晾干,可除去胶鞋常有的异臭味。将新购买的塑料泡沫凉鞋放在盐水中浸泡半天,不仅能起到消毒杀菌防臭的作用,还能使凉鞋不易断裂,延长使用寿命。
12.消毒制度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菌均来自我院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菌群,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2 消毒方法
(1) 含氯消毒剂组采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 (健之素牌消毒泡腾片) 进行消毒。分别取单个多重耐药菌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上, 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 h, 再用磷酸盐缓冲液洗下斜面培养物, 稀释配制成含菌量为 (5×105~5×106) cfu/ml的试验菌悬液备用。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中和剂实验鉴定并确定适当中和剂浓度。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杀菌试验, 做活菌计数, 计算平均杀灭对数值。以我院消毒中心打包台为对象进行物体表面现场消毒, 消毒前用无菌棉签在标示5 cm×5 cm区块上取样作为对照组, 消毒后用同样方法取样作为试验组, 分别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标本置于5 ml中和剂试管内, 振荡洗脱, 取洗脱液1.0 ml倾注于接种平皿中, 再放置于培养基中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 h。 (2) 咖玛消毒湿巾组采用咖玛消毒湿巾 (主要成分为季铵盐化合物和聚合双胍化合物) 进行消毒。消毒均由固定护理人员进行, 分别于消毒前、消毒3 min及消毒5 min时采样培养, 检测致病菌, 进行活菌计数, 计算平均杀灭率和平均杀灭对数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2012) [2]相关标准, 以Ⅱ类环境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5 cfu/cm2为合格。
1.3 成本分析
根据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 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为消毒剂和试剂成本, 按用量×单价计算;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工资和仪器设备损坏成本, 损坏成本按单价/耐用量计算, 工资以月薪计算。消毒主要应用于手术和住院患者, 因此收益按 (每次手术消毒收费+每日病床收费) ×总例数计算。
1.4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种消毒试剂对多重耐药菌的杀灭效果及现场消毒结果。 (2) 比较两种方法的经济学价值。采用收益-成本增量分析法对两种消毒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以收益 (B) 与成本 (C) 之比评价经济学价值, 若B/C>1, 则方案可取;若两组比值均大于1, 则采用两组增量收益与增量成本之比 (ΔB/ΔC) 比较, 若咖玛消毒湿巾组的ΔB/ΔC与含氯消毒剂的比值>1, 则咖玛消毒湿巾组方案可取, 若比值≤1则含氯消毒剂组方案可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消毒方法对多重耐药菌的杀灭效果比较
消毒前, 含氯消毒剂组和咖玛消毒湿巾组的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消毒3 min后, 咖玛消毒湿巾对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率明显高于含氯消毒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消毒5 min后, 两种消毒方法对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率均达100.0%, 见表1。
2.2 现场消毒结果比较
两组消毒方法消毒5 min后, 物体表面自然菌数均≤5cfu/cm2, 平均杀灭对数值均>1.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2.3 经济学价值比较
两组B/C值均大于1, ΔB/ΔC值为1.63, 即伽马消毒湿巾组每多投资1.00元, 即可多获得1.6元收益, 经济学价值更高, 见表3。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是指至少对三类抗生素同时耐药的病原菌, 耐药机制涉及多种途径。相关研究显示, 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甘醇化酶等灭活酶的产生、外膜渗透性和靶位改变均参与了病原菌耐药的发生过程[3]。
含氯消毒剂是指能溶于水, 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消毒剂, 是我国常用的传统消毒试剂。因次氯酸分子量小, 能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4], 氧化菌体蛋白, 破坏其磷酸脱氢酶, 引起糖代谢失调, 最终起到杀菌作用。此外, 有研究显示, 含氯消毒剂可破坏病毒衣壳上蛋白质的酪氨酸[5], 抑制病毒特异性吸附, 阻止其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含氯消毒剂中的二氧化氯 (Cl O2) 可与其他微生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破坏氨基酸, 抑制微生物蛋白合成, 最终杀灭细菌。因此, 含氯消毒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含氯消毒剂腐蚀性强, 在使用过程中可因毛巾重复使用引起二次污染[6]。另外, 有研究报道表明, 长期使用含氯消毒剂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还可能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咖玛消毒湿巾是以季铵盐化合物与聚合双胍化合物复合配方制成的一次性消毒湿巾, 目前已广泛用于欧美国家[8]。季铵盐渗透性强, 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季铵离子能吸引和吸附细菌、蛋白质等表面具有负电荷的物质[9], 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破坏细胞膜和酶活性, 从而达到杀菌效果。咖玛消毒纸巾即抽即用, 简单方便, 消毒液浓度准确, 一巾一物, 避免二次污染, 依从性高。本研究还显示, 虽然咖玛消毒湿巾单一成本高于含氯消毒剂, 但咖玛消毒纸巾多投资1.00元, 便可多获得1.63元收益, 且可避免二次污染, 其收益优于含氯消毒剂, 经济学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 含氯消毒剂与咖玛消毒湿巾对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三种多重耐药菌的消毒效果确切, 咖玛消毒湿巾较含氯消毒剂可在更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 且咖玛消毒湿巾经济学价值高于含氯消毒剂, 对环境影响较小。
摘要:目的 探讨伽玛消毒湿巾与含氯消毒剂用于多重耐药菌消毒的效果及经济学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伽玛消毒湿巾和含氯消毒剂对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多重耐药菌高频度接触物进行消毒, 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的效果, 并对两种消毒方法进行经济学比较分析。结果 消毒3 min后, 咖玛消毒湿巾对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率明显高于含氯消毒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消毒5 min后, 两种消毒方法对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杀灭率均达100.0%;两组消毒方法消毒5 min后, 物体表面自然菌数均≤5 cfu/cm2, 平均杀灭对数值均>1.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两组B/C值均大于1, ΔB/ΔC值为1.63, 即伽马消毒湿巾组每多投资1.00元, 即可多获得1.6元收益, 经济学价值更高。结论 含氯消毒剂与咖玛消毒湿巾对MRSA、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三种多重耐药菌的消毒效果确切, 咖玛消毒湿巾较含氯消毒剂可在更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 且咖玛消毒湿巾经济学价值高于含氯消毒剂, 对环境影响较小。
关键词:伽玛消毒湿巾,含氯消毒剂,多重耐药菌,经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凤莲, 杨莉娜, 余阳, 等.常用消毒剂对部分多重耐药菌杀灭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 (9) :808-810.
[2]胡国庆, 段亚波.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新变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2 (1) :1-4.
[3]吕邵娃, 刘玉婕, 孟永海, 等.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与控制措施[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7 (2) :148-150.
[4]林江, 高姗, 徐海莉, 等.邻苯二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内镜消毒效果及耐用性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5) :1414-1415.
[5]孙巍, 李国莉, 宋红焕, 等.含氯消毒剂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杀灭效果及耐消毒剂基因检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3, 30 (11) :1012-1015.
[6]刘玉红, 景欢欢, 徐岚, 等.低浓度含氯消毒剂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 (7) :686-688.
[7]吴波.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物品不合格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4 (12) :161-162.
[8]张淑敏, 冉素萍, 周文静, 等.层流GICU物体表面消毒方法的比较及菌群检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1 (9) :541-543, 547.
13.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三
一、急诊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二、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三、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一定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四、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紧急情况下配备“杰雪”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六、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七、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八、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以及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九、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于1:8金星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十、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十一、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视传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终末消毒措施。
十二、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14.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四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齐,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进入隔离单元,应穿戴好隔离衣裤、换鞋、戴口罩。下班、就餐及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工作期间严格执行手洗手或手消毒指征。
二、非传染性病区不允许收治传染病人,以防交叉感染。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cm。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床应有隔离标识。在每个病区的末端,应设2间隔离病室。
三、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或同时患有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上报疫情、严格执行相应隔离措施;
2、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传染病的医疗机构;
3、接触或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按照“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流程”进行。其余传染病用后的医疗器械,清洗前不使用消毒剂预处理。
四、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每月召开公休会征求意见,积极宣传医院内相关制度和消毒隔离知识。
五、被传染病病人的脓、血、排泄物等污染的布类,应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注明“某传染病污染”字样,送洗衣房单独处理或送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池。六、一般病人的被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装入污染袋内,有血液、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黄色医疗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七、住院病人宜勤理发、洗头及剪指甲或淋浴,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八、病房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应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上、下午进行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物体表面如: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电话、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每天用清洁抹布擦拭2次,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地每日2次。物表、地面当遇有病原菌污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2000mg/L与2000mg/L—3000mg/L,作用30分钟);病床每日晨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柜一抹布,抹布用后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床单位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
九、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置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物置利器盒内,每日或隔日封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医疗废物桶每日或隔日清洗、消毒,每次转运的医疗废物应进行认真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生活废物置黑色塑料袋内,每日运送,纸篓每周刷洗。
十、病人脸盆、便盆、便壶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专人专用,病人出院时不能带出医院,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十一、病区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地拖布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记,分开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当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含有效氯消毒液喷洒地面,作用30分钟,作用30分钟,用清洁拖把拖干净后,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悬挂晾干。
15.消毒制度 篇十五
1 兽医消毒的目的和意义
尽管我国畜牧养殖总量大, 但平均规模小, 散养和部分小型集约化养殖场 (户) 常常忽略消毒, 大型养殖场 (户) 虽然重视消毒, 但缺乏消毒效果的有效监测, 而难以取得预期目的。据资料报道, 在我国猪的发病率为12%, 家禽的发病率为15%, 有的地方甚至更高。因此, 有效实施消毒, 确保消毒效果, 是养殖成功和获取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
兽医消毒就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 将养殖环境、养殖器具、动物体表或动物产品的微生物全部或部分杀灭或清除掉。在动物养殖中预防疾病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实施兽医消毒, 很多养殖企业没做或做得不够, 就忙于对家畜家禽进行疫苗接种, 使动物饲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2 兽医消毒的分类
2.1 按目的来分
一是预防性消毒, 指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二是控制性消毒, 指动物已经发病或面临烈性传染病的威胁时实施的消毒。
2.2 按效果来分
高效消毒,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中效消毒, 可以杀灭除细菌芽孢之外的各种微生物, 包括各种细菌繁殖体、真菌、各种病毒等;低效消毒,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等, 不能杀灭真菌和部分病毒。
2.3 按方法来分
物理消毒法, 主要包括:热力消毒法 (干热方法、湿热方法、微波方法) 、紫外线消毒法、等离子体消毒法、过滤除菌法;化学消毒法, 指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生物消毒法, 指利用生物理论和技术将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的方法。
3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分析
3.1 处理剂量
消毒剂的剂量包含两个因素, 即:强度和时间。强度, 指热力消毒中的温度、电离辐射的剂量率、化学消毒剂中的浓度。强度与作用时间的积即为剂量。在一定范围内, 时间与强度之间可以互相增减达到互补。一般来说, 药物浓度越高, 作用时间越长, 效果越好。必须根据各种药物的特性, 选用适当的药物浓度和足够的作用时间。
3.2 作用温度
一般来说, 温度越高, 消毒效果越好。一般规律是:温度每增加10℃, 消毒效果可增加1倍。温度的影响程度可因消毒方法的种类、使用方法、药物与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
3.3 微生物的特点和污染程度
不同种类和处于不同状态的微生物, 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微生物的污染程度越严重, 消毒难度越大, 因为, 污染的有机物可消耗消毒剂, 可阻挡热穿透、需要的作用时间长。
3.4 其他因素
消毒药液的解离度、表面的张力的大小、p H的变化、相对湿度、拮抗作用等都能不同程度的影响消毒作用。
4 兽用消毒剂的分类
当前我国生产、经营和使用最广泛的兽用消毒药品主要为酚类、卤素类、醛类、和表面活性剂类等几大类。
4.1 酚类
这类消毒剂能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变性、沉淀而起杀菌作用, 能杀死一般细菌。复合酚能杀灭芽胞、病毒和真菌。主要有苯酚、复合酚、煤酚等。
4.2 卤素类
卤素 (包括氯、碘等) 对细菌原生质及其它结构成分有高度的亲和力, 易渗入细胞, 之后和菌体原浆蛋白的氨基或其它基团相结合, 使其菌体有机物分解或丧失功能呈现杀菌作用。在卤素中氟、氯的杀菌力最强, 依次为溴、碘, 但氟和溴一般消毒时不用。常用的该类消毒剂包括:漂白粉精、次氯酸钠溶液、碘酊、复方络合碘等。
4.3 醛类
醛类的杀菌作用也是较强的, 其中以甲醛的效果较好, 也最常用。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养殖业的需求, 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高效消毒剂也被广泛应用。
4.4 表面活性剂类
这类消毒药又称除污剂或清洁剂, 可降低菌体的表面张力, 另外, 表面活性剂还能吸附于细菌表面, 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 使菌体蛋白变性, 而出现杀菌作用。常用的有苯扎溴铵、杜米芬等。
5 消毒剂对微生物杀灭效果评价
目前, 评价消毒产品的消毒效果, 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为依据。评价消毒剂消毒效果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中和试验、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消毒剂杀菌能量试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原性破坏试验等。
6 展望
16.蔬菜棚室消毒技术 篇十六
1.硫黄消毒:在定植或育苗前,每667平方米(1亩)用硫黄3公斤加6公斤碎木屑,分10堆点燃,密闭棚室熏蒸一夜,然后打开棚膜放风3~5天。但生长期应慎用,以防药害。
2.福尔马林(含甲醛37%~40%的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消毒:播前2~3周,将床土耙松,按每667平方米用400毫升药剂加水20~40公斤(视土壤湿度而定)或其150倍液浇于床土,用薄膜覆盖4~5天,然后耙松床土,两星期后待药液充分挥发后播种。在定植或育苗前对棚室进行消毒,300毫升福尔马林兑等量水,加热可熏蒸37~40立方米容积的棚室,熏蒸6小时,然后通风换气两星期。
3.高温闷棚:定植前一个月,将温室内外的残枝败叶等清理干净,集中烧掉或深埋。温室内土壤深耕后浇大水,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温室施用速效氮肥20~30公斤,然后用地膜覆盖地面,并用旧棚膜将温室扣严,进行高温闷棚。利用太阳光高温消毒,此时土壤温度可达60~70℃,可有效地杀死土壤中的部分病菌,还可加速病残体的腐烂。
4.苗床药剂消毒:
(1)营养钵育苗。可选择连续多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肥沃园土和充分腐熟的优质厩肥作床土原料,按土肥比2∶1的比例配制。对于立枯病、黄萎病、枯萎病、菌核病等,可外加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对于猝倒病、腐霉菌、茎基腐病、疫病等鞭毛菌亚门的病害,可加66.5%霜霉威(普力克)水剂;兼防以上病菌,可加50%乙磷铝、8%恶霉灵水剂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其用量皆为每立方米床土80克,用土、肥、药充分混匀后制成的药土进行营养钵育苗。
(2)上铺下垫法。根据病害发生的种类,也可每平方米用4~5公斤细土混以上药剂10克,将土、肥、药充分混匀后制成药土,1/3撒于苗床面上,2/3播后盖在种子上面。但应注意,播后必须使苗床保持湿润,以免产生药害。
17.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七
消 毒 隔 离 制 度
为进一步加强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避免院感暴发,提高医疗质量,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科室制度:
1.工作人员在无菌技术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治疗室、换药室、病室等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并登记。
3.科室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床等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消毒。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医院感染流行时每日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末消毒。
4.科室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5.治疗室、换药室、病室、卫生间等应分区设置专用拖布、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6.体温表用后流动水清洗擦干,置带盖塑料盒内,用70%-80%的乙醇溶液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净,纱布擦干、甩降后备用。带盖塑料盒每周一、周四清洗、消毒后更换70%-80%的乙醇溶液。体温表甩降机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7.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被套、床单、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时每周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床上用品;传染病患者的床上用品用医疗废物袋装好后交洗涤中心处理。
8.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放入医疗废物袋内,集中处置。使用无菌物品前应仔细检查外包装,超过灭菌有效期、包装破损、湿包时均不得使用。
9.科室重复使用的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尽可能取消化学消毒剂的应用。
10.凡遇有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等特殊感染的患者,应单独安置,严密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换药时不得进入换药室。污染的器械应先消毒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做好自我防护。
1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尽可能安置在单人房间,若无条件时可进行床旁隔离。患者物品应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物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做好手卫生及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
12.凡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如手术器械,口腔器械等,使用时必须达到灭菌要求。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选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或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有管腔的器械必须将管腔内注满灭菌液),以无菌水冲洗(必须冲洗内管腔),一人一用一灭菌。
13.凡属于中度危险性物品,如螺纹管、湿化瓶等,使用时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等无明显污染时一人一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一次性使用螺纹管不得重复使用。
14.凡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使用时必须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清洁,血压计、听诊器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清洗、消毒、晾干。
18.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八
1、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洗手。
2、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浓度、注意事项。
3、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产房、婴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间、包袋间、烧伤病房、监护病房,每日空气消毒60分钟,有记录。
4、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周95%酒精擦拭一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须更换。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等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灭菌,干燥保存,湿化瓶使用灭菌水。
6、病房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巾,用后消毒清洗备用。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遇污染及时更换。非感染性与感染性血液、分泌物布类分别放置,封闭运送,禁止在病房清点。
8、弯盘、止血带用完消毒、清洗、备用。
9、各类监护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一次,空调过滤板每周清洁1-2次。
10、餐具一餐一消毒,洗碗布专用定期消毒。
11、病人便器专人专用。
12、病房地面湿式清扫,每日清洗1-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分开,医用垃圾分类放置,集中统一处理。
13、使用的拖把四分开,有标记,每次用后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晾干备用。
14、传染病病人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实施管理。
19.消毒制度 篇十九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消毒设备为全自动消毒干燥清洗机及配套的管道消毒清洗架, 配备纯化水, 3M多酶消毒清洗液;自封口包装袋必须经过严格灭菌操作;呼吸机的管道来自于我院各个科室。包括湿化罐、螺纹管、管道接头、集水杯、Y型管等, 需要清洗消毒的管道材料必须具有可重复性及耐高温性;实施检验及检验结果均由检验科负责完成。
1.2 方法
工作地点为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内设立的专门管道清点、发放台, 清点台位置距干燥柜不远, 有利于将消毒干燥处理后的呼吸机管道进行包装;发放台靠近发放窗口, 有利于摆放或发放包装完毕的呼吸机管道。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处理实施过程包括回收管道、管道拆卸分离、清洗、消毒及包装和发放。
(1) 管道回收。呼吸机管道由各科室护理人员负责将需要消毒的呼吸机管道与相关配件收入自封袋, 将管道类型及数量在包装袋上做好标记。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到各科室与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清点, 准确填写登记单后签名, 将回收的管道送至清洗消毒区。 (2) 管道拆卸、分离、装放。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将回收来的管道进行核对, 核对完成后将管道逐套拆卸完全, 将拆解后的配件放置在消毒机配备的专用消毒架上, 做好记录。放置过程中注意将拆解下的螺纹管放置在消毒机架喷水接口处;湿化罐倒置在消毒架上;将Y型管、接头、集水杯等配件分别放置在合适的清洗框内。 (3) 清洗、消毒。将清洗架装入消毒清洗机器, 关闭舱门。设置专用的清洗程序, 启动清洗机。清洗机将自动运行清洗、消毒液冲洗、消毒及干燥程序。程序运行过程大概需要50 min, 干燥柜再次烘干大概120 min。 (4) 管道包装。清洗消毒程序结束后, 打开清洗机舱门, 工作人员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将无菌手套戴在双手取出经过清洗、消毒的管道, 放置在应用乙醇擦拭并垫好无菌台布的包装台上, 由2名工作人员检查清洗管道的配件数量与清洗治疗, 确认无问题后装入经过灭菌操作的自封袋内, 封口并标记好消毒日期、送回科室名称、配件数量。 (5) 管道发放。包装完毕后由负责回收、发放的工作人员送至各个科室, 与科室护理人员交接、清点消毒后的管道, 双方签字, 收回登记单。
1.3 检测标准
呼吸机管道按以下方法检测每套设备配件的消毒效果: (1) 目测检验法:管道清洗完毕后即对各部分进行仔细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管道清洁程度、通畅程度、干燥程度, 配件是否存在污垢。 (2) 实验室检测:采用无菌操作方法将清洗消毒完毕的管道包裹无菌布, 送至实验室接受检验。将10 ml无菌洗脱液倒进管道内, 将管道转动使液体充分对管内壁进行荡洗, 随后用无菌试管收取液体以备检验;其他配件使用经洗脱液沾湿的无菌拭子进行反复擦拭, 涂抹均匀, 随后将拭子与手接触部分剪掉, 剩余部分放进无菌试管。上述标本均转种进培养皿, 恒温箱温度预设至37℃后放入培养皿, 48 h后取出, 检测细菌总数并实施菌种鉴定操作。参照《消毒供应中心操作技术规范》进行评定:单件送检标本细菌总数未超过20 CFU, 无致病菌, 为合格。
2 讨论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1]。能够给予此类患者有效的呼吸支持, 减轻临床症状。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呼吸机的管道经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会接触到患者呼吸道的黏膜, 容易使患者发生感染。文献[2]指出, 因机械通气引起的肺炎在医院感染中所占比重极高。而相关致病菌的主要来源多为呼吸机的管道。研究发现, 对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呼吸道进行细菌检测, 若超过24 h未更换管道, 发生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 检测出的致病菌和患者气道的菌群高度一致[3]。因此, 我们建议为患者更换呼吸机管道的时间不应超过24 h。过去对于更换后的管道清洗与消毒, 主要由各科室的护理人员使用消毒液进行手工消毒、清洗,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无法把全部精力用在护理服务上;同时由于相关处理程序不够规范, 消毒与清洗质量的把控也并不算严格, 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目前我院将使用过的呼吸机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应用全自动消毒清洗机进行操作, 不仅避免了人工消毒的不规范, 提高了消毒质量, 也为床边护理人员节省了非护理工作时间, 提升了护理效率。
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洗机对呼吸机管道进行处理, 通过对清洗机操作温度的准确控制, 能够达到对管道的高水平清洗、消毒;以其湿热的消毒环境破坏相关微生物的核酸、蛋白质、细胞壁与细胞膜, 起到有效灭杀微生物的作用;清洗过程中加入3M多酶消毒清洗液, 对管道进行反复冲洗, 能够增强消毒效果, 使清洗工作更加彻底;通过对清洗机操作温度的准确控制, 能够达到对管道的高水平清洗、消毒[4]。
综上所述, 呼吸机管道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具有积极作用与良好的消毒效果。呼吸机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合理的操作流程与有效的清洗消毒, 能够保证消毒治疗, 改善环境污染,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是医院整体质量的良好体现。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机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消毒效果。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呼吸管道集中处理的工作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呼吸机管道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具有积极作用与良好的消毒效果。结论 呼吸机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合理的操作流程与有效的清洗消毒, 能够保证消毒治疗, 改善环境污染,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是医院整体质量的良好体现。
关键词:呼吸机管道,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参考文献
[1]郑培英, 许娟娟.消毒供应中心对呼吸机管道实行集中消毒处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8) :3933.
[2]戴红霞.呼吸机管道清洗与消毒灭菌方法的改进[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8) :1822.
[3]戴新娥, 莫军军, 倪玲美, 等.清洗消毒机清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 (4) :52-53.
20.猪场的消毒技术 篇二十
一、消毒的种类
适用于集约化猪场的消毒方法繁多,从消毒性质上可分为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三大类。
1. 物理消毒
①煮沸消毒。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即可进行,对杀灭繁殖型细菌和病毒效果较好,但对芽孢的作用不大。耐煮物品和一般金属器械均可用此法,煮沸1~2分钟即可完成消毒。
②通风消毒。通风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空气消毒法,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稀释、消除。当室内空气受到污染时,打开门窗通风,即使无风,在1~2小时也可达到无害化。特别是冬春季节,适当通风可在短时间内通过气流迅速降低室内病原菌的数量,加快舍内水分的蒸发,保持干燥,可使大部分病原菌失去活性,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③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是一种应用于室内的消毒方法。紫外线灯不宜长时间处于照射状态,最好每照射2小时后间歇1小时,以免室内臭氧浓度过高和缩短灯管的寿命。对紫外线的耐受力以真菌孢子最强,细胞芽孢次之,细菌繁殖体最弱,它可引起细胞成分特别是核酸和原浆蛋白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故广泛用于空气及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对人体有伤害,使用时应避开或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
④辐射消毒。它是应用伽马射线与高能量电子束照射消毒,可在常温下对不耐热物品灭菌,在医学上又称“冷灭菌”,对微生物有广谱杀灭作用,不残留有害物质。与加热和化学法灭菌相比,辐射消毒具有灭菌彻底、应用面广、质量稳定可靠且无化学残留等特点,除电子电器、玻璃晶体、光盘、手饰等物品外,一般的物品消毒均可采用此法消毒。
2. 化学消毒
①生石灰消毒。生石灰具有价格低廉、易购买、无不良气味、无污染和消毒力好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消毒剂。将生石灰撒在阴潮地面、猪舍地面、污水沟旁或粪池周围等处,其接触水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生成熟石灰(即氢氧化钙),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严禁将生石灰撒在猪栏内,这样不仅容易灼伤猪的蹄爪和皮肤,而且容易使猪直接吞食而灼伤口腔和消化道。
②火碱消毒。火碱又称烧碱,是一种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品,因其杀菌力强、价廉易得,被广大养殖户广泛用于畜禽舍的消毒。在实际应用中,加水溶解成2%~3%的火碱溶液,可用于由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和细菌性传染病污染的环境、用具等的消毒。火碱是强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所以在使用时应做好防护工作,以免灼伤人和猪的皮肤。
③漂白粉。漂白粉是一种白色粉末,带有强烈氯气味,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和除臭能力,但其性质不稳定,可被光、热、水分和二氧化碳所分解,故应密闭保存于阴暗干燥处,时间不宜超过1年。其有效成分次氯酸钙可渗入细胞内,氧化细胞酶的硫氢基因,破坏胞浆代谢,从而达到杀菌的作用。10%~20%的漂白粉溶液可用于消毒猪舍、运输车、环境、粪便和污水等,但不宜对工作服等进行漂洗消毒。
④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是指在密封的室内将福尔马林(40%的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以2∶1的比例投入同一容器中,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刺激性的气体,这种气体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具体做法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5毫升、水12.5毫升、高锰酸钾12.5克,室内做好密封工作后,将福尔马林和水先放入同一容器,然后再加入高锰酸钾,操作者必须快速退出房间,关好门后再封好门缝,封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即可。熏蒸消毒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能杀灭芽孢,对细菌繁殖体效果更佳。对于各种手术器械、工具、桌椅以及污染的房间均可采用此法消毒。因其穿透力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若熏蒸猪舍,应在进猪前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要先放福尔马林,再放高锰酸钾,程序不允许颠倒。
3. 生物消毒
利用某种生物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生物消毒法。如生产中对大量粪便、污水以及垃圾可采用发酵法,利用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繁殖所产生的热量来杀灭其中的病原微生物。
二、小结
消毒的目的是防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积累,使其达不到致病量,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中最常采用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许多误区:重视进场消毒,忽视场内的科学消毒;重视环境消毒,忽视猪体消毒;重视地面消毒,忽视四维空间消毒等。许多疾病是通过呼吸道入侵的,然而,集约化高密度饲养使得这一入侵特征的危害性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广为流传的呼吸道疾病无疑佐证了这一点。
为了使消毒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需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不同病原菌对不同的消毒方法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孢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和辐射处理才能取得有效效果;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肉毒杆菌素易被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对一般的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的消毒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消毒时还应考虑当地条件,进行适当的消毒。室内消毒时,密闭性好的房屋应用熏蒸消毒,密闭性差的则应用消毒剂喷洒;通风良好的房屋可用通风换气法消毒,通风换气不良者应用药物熏蒸和喷洒;接近火源的场地不宜用环氧乙烷等易燃物消毒;人口密集地区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气体消毒。另外,带猪消毒时一定要采用对人畜刺激性小、毒性低的消毒剂,且不能直接对着猪头喷射,防止对其眼睛造成伤害。
总之,在进行消毒时,应选择对人和猪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石桥路145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编:310021)
【消毒制度】推荐阅读:
定期消毒制度10-15
妇科,消毒隔离制度08-18
消毒餐具规章制度06-09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08-03
建立消毒隔离组织制度09-20
10餐用具消毒制度09-21
学校消毒管理制度10-07
餐饮具消毒制度11-12
呼吸机清洗、消毒制度06-09
敬老院消毒隔离制度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