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精选13篇)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宣传教育
当前正值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春季开学将面临流感在学校传播的危险,要求学校做好开学后呼吸道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做好开学后返校学生的健康监测与管理。中小学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的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疫情信息沟通,做到传染病病人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
——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学校要对食堂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彻底清洗、消毒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及用具;清除上学期剩余的过期、变质食品原料和调料,保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搞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室内室外环境的清扫保洁,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实验室等人群密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做好学校安全供水工作。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供水设施与设备(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结合入学教育,以多种形式开展一次预防流感、肺结核、水痘、手足口病等为重点的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病及时就医等,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河南省辉县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登记报告系统中填报的所有住址为辉县市的2009-2010年慢性病发病病例报告卡;人口资料来源于辉县市公安局。
1.2 监测病种及报告单位
辉县市慢性病发病监测的病种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及所有的恶性肿瘤。慢性病发病报告工作覆盖全市11镇9乡2个办事处, 5家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25家乡镇卫生院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
1.3 统计分析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疾病分类统计, 采用SAS9.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除一般描述统计外, 还进行分类资料构成比卡方检验、Poisson分布资料Z检验等。
2 结果
2.1 概况
辉县市2009-2010年累计人口数1 628976人, 男性827 503人, 女性801 473人。两年全人群总计慢性病发病22 015例, 年均发病率为1 351.46/10万;男性发病10 168例, 年均发病率为1 228.76/10万;女性发病11 847例, 年均发病率为1 478.15/10万。年均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1.316, P<0.001) 。
2.2 各类慢性病构成、顺位及发病率分析
不同性别四大类慢性病总体构成不同, 并且各类慢性病发病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68.567P=0.000) , 其中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 女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发病率均高于男性。 (表1)
2.3 主要恶性肿瘤构成、顺位及发病率分析
总人群中恶性肿瘤前5位发病顺位依次是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肠癌。男性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性别的恶性肿瘤总体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2.605, P=0.000) , 且除肠癌、白血病外, 其他恶性肿瘤发病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恶性肿瘤发病总体构成不同, 男性前3位发病顺位与总人群一致, 女性与总人群略有不同, 前3位恶性肿瘤发病依次是食管癌、乳腺癌和胃癌。从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看, 前5位发病占总恶性肿瘤发病的80.20%。 (表2)
2.4 脑血管病报告发病情况
总人群脑血管病发病顺位依次是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脑血管病发病构成看, 脑梗塞/脑栓塞占比例最高, 达到84.86%。男性、女性脑血管病的各型疾病发病顺位均与总人群发病顺位一致。 (表3)
2.5 缺血性心脏病报告发病情况
总人群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顺位依次是其他类型冠心病 (如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构成看, 其他类型冠心病 (如心绞痛) 占比例最高, 达到96.53%。男性、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各型疾病发病顺位均与总人群发病顺位一致。 (表4)
3讨论
3.1 发病概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2009-2010年辉县市全人群总的慢性病年均发病率达到1 300/10万以上, 其中, 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 超过600/10万, 其次为缺血性心脏病, 发病率达到300/10万以上, 恶性肿瘤发病率亦在200/10万以上。就总的慢性病发病率来看, 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性别的慢性病总体构成不同, 男性发病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 女性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各类慢性病发病率均有性别差异, 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 女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发病率高于男性。总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和肠癌。男性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承担着更繁重的工作及生活负担, 更多的危险因素暴露机会以及具有较多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7];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总体构成不同, 但发病首位均为食管癌, 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40%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占总恶性肿瘤发病的近70%, 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当地居民口味偏咸、常食腌渍制品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该地以农业为主, 经济条件相对薄弱, 居民劳动强度大, 饮食不规律等有关。
3.2 研究结论与慢病防控建议
河南省辉县市全人群慢性病发病率较高, 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威胁当地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危险因素。今后应结合项目调查的人群基线特征[8], 筛检出影响该地区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针对几种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加强社区慢病综合防治, 一般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相结合,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尽可能扩大覆盖范围, 以有限资源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开展癌症的机会性筛查、早诊早治提高癌症病人的早期发现率、治疗率与治愈率;加强慢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正规治疗, 最终控制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慢性病防治来说, 只有整合的预防策略才是最有效的[9]。
参考文献
[1]Fuentes R.Hypertension in developing economies:a review ofpopulation-based studies carried out from 1980 to 1998[J].Hypertension, 2000, 18:521-529.
[2]WHO.reducing risks, promotion healthy life[R].Geneva: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2002:207.
[3]WHO.Diet, physical activity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57.
[4]Zheng Y, Stein R, Kwan T, et al.Evolv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evalence, mortality, risk factors,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China[J].Clin Cardiol, 2009, 32 (9) :491-497.
[5]Yang Y, Kong L, Zhao W, et al.Emergence of chronic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J].Lancet, 2008, 372 (9650) :1697-1705.
[6]Wang Y, Mi J, Shan XY, et al.Is China facing an obesityepidemic and the consequences?The trends in obesity and chronicdisease in China[J].Int J Obes, 2007, 31 (1) :177-188.
[7]冯素青, 蔡建宁, 郭建花等.石家庄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减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2011, 19 (6) :621-623.
[8]李立明, 吕筠, 郭等.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 (3) :249-255.
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三
关键词:土传小麦病毒病;传毒介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21.4+9(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0-0095-04
土传小麦病毒病,1958年在山东省荣成县埠柳不夜村初发现,20世纪60年代期间发病零星、危害较轻,70年代随着大面积种植高感品种,病害严重发生,引起广泛注意。土传小麦病毒病是由大麦黄花叶病毒属 (Bymovirus)和真菌传杆状病毒属( Furovirus) 成员引起的病害,在河南、山东、四川、湖北、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已成为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山东省主要分布在烟台、威海、潍坊、青岛、临沂、济宁等市的20多个县区[1]。小麦染病后,拔节返青期推迟,植株矮缩,成穗率低,产量一般降低30%左右,发病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1 发生与分布
近几年随耕作制度、推广品种抗性变化,土传小麦病毒病在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地发生呈上升趋势。经初步调查,在山东泰安、滕州、莒南、郯城、临沭、费县、曲阜等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病。2012年3月下旬在临沂市部分麦田突发小麦黄花叶病,表现为叶片产生黄色条斑,叶尖褪绿干枯,植株矮缩,返青晚。主要分布在莒南县相邸、板泉、涝坡镇,临沭县店头、南古镇,费县的朱田、梁邱、薛庄、汪沟、上冶镇,临沂经济开发区朝阳街道,沂南县的苏村、辛集镇,郯城县庙山镇等30多个乡镇,发病小麦主要为弱冬性品种。一般病田病株率10%~30%,严重地块可达90%以上,有些重病地翻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毁种面积约87 hm2。经鉴定在郯城、莒南等地发生的小麦黄花叶病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 CWMV)混合侵染所致(待发表)。 2 染病症状
冬小麦秋苗期染病植株一般不表现症状,翌年3月返青始期开始显症,病株先从心叶叶尖或中部开始褪绿,初为淡绿色至橙黄色条或梭形点,变为黄色或淡绿色不连续的短线条,逐渐扩大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不规则条斑,条斑的中心可引起坏死。病地远看似缺肥、受冻害,整株叶片变黄或紫,叶尖干枯,质地变脆。病株根系发育差,拔节晚矮缩,拔节后生长纤弱,株形松散,重病株在抽穗前多数分蘖甚至整株枯死。
抽穗后,随气温升高病株恢复生长较快,轻病株症状潜隐。病株穗短而小,籽粒秕瘦,贪青晚熟。不同小麦品种间症状有差异,有些品种染病植株心叶严重褪绿、细弱扭曲,有时出现葱管状症状;有些品种产生黄绿相间的云斑,部分叶背、叶缘变紫,叶尖干枯,心叶皱折扭曲,老叶表现症状轻。
3 病原
近几年在临沂、泰安、枣庄、烟台等地市发生的主要是WYMV,在烟台、荣成等市县发现有两种病毒混合侵染[2]。
3.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WY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 Potyviridae ) 的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 ),病毒粒子为弯曲的线状,典型长度为100~300 nm和350~625 nm,直径约为13 nm 。提纯病毒的紫外吸收最大在260 nm处,最小在246 nm处,为典型的线状病毒紫外吸收特性。在寄主植物中产生风轮状内含体和有序排列的膜状体,粒体沿着风轮状内含体的长轴方向并行排列。病毒致死温度为50℃、10 min,在土壤中经52.5℃加热30 min 丧失侵染活性。病毒汁液不稳定,20℃、1 h失去侵染性,但在冷冻干燥或液氮储存的病叶中一年后仍具有活性。基因组具有两条正链RNA,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 600 ku和1 400 ku。
因WYMV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es,WSSMV)在癥状表现、寄主范围、传毒特性、内含体、血清学及基因组结构等都具相似性,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都把两者视作同种异名,这两个名字也都曾被用于我国的土传小麦病毒病分离物。近年来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通过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发生的线状土传小麦病毒为WYMV[3,4]。李大伟等(1997)[5]利用WYMV和WSSMV的特异性序列为引物,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并配合免疫电镜观察,对采自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江苏5省9个县(市)的27份感病田小麦样品进行检测,除两份样品未检测到病毒外,其余25份样品均为WYMV侵染所致,没有发现WSSMV[5]。杨军等(2001)[6]研究鉴定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原为WYMV。
在自然条件下WYMV只侵染普通小麦和硬粒小麦。在实验室条件下,能摩擦接种小麦和黑麦。
3.2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
CWMV属于真菌传杆状病毒属(Furovirus),由于其生物学特性与土传小麦花叶病毒(soil-borne wheat mosaic virus, SBWMV)相似,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SBWMV。陈剑平等(2005)[7]研究山东烟台流行的禾谷多黏菌传棒状病毒,通过与SBWMV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明确山东病毒是Furovirus属的一个新成员,将其命名为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山东烟台和荣城CWMV分离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相似,但两者致病性差异极其显著。CWMV在粒子特性、血清学反应、基因组等与SBWMV相似,病毒粒子为短直杆状,长度为300 nm和150 nm,两种粒子的直径均为20 nm,大部分为短形粒子。其外壳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9 ku,RNA1和RNA2分别为7.1 kb和3.6 kb。致死温度60~65℃,稀释限点100~1 000倍。该病毒形态明显别于线条状的WYMV。
病组织中可观察到内含体,通过病叶表皮组织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个细胞内可发现1~3个内含体。内含体为圆形、椭圆形等不规则的X体,表面粗糙,常分布于细胞核附近。荧光显微镜检查病叶表皮组织用吖啶橙染色镜检,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内含体呈焰红色。
CWMV的寄主范围窄,自然条件下只侵染小麦,摩擦接种可侵染烟草。常与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复合侵染小麦。
3.3 传毒介体
WYMV和CWMV都由禾谷多黏菌 (Polymyxa graminis Led.) 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不能经种子、昆虫传播[8]。禾谷多黏菌是一种禾本科植物根部专性弱寄生真菌,本身不会对小麦造成明显危害,寄主范围广,包括禾谷类的大麦、小麦和燕麦,它的游动孢子和休眠孢子堆,在病毒的传播危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禾谷多黏菌侵染麦苗的适宜温度为5~15℃,温度高于20℃不再侵染。土壤湿度大有利于游动孢子活动和侵染,病害重,干旱病害发病轻。冬麦播种后,禾谷多黏菌产生游动孢子,侵染麦苗根部,病毒随之侵入增殖,并向上扩展。小麦收获后病毒随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越夏。病毒能随休眠孢子在土中存活十几年。禾谷多黏菌在土壤中借助于灌溉和耕翻地作业而广泛传播,一旦麦田感染病毒,将长期致病且难以消除。病毒随流水传带介体游动孢子、种子中夹带病残体等远距离传播。
4 病害发生流行特点
土传小麦病毒病的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播期、气候因素等条件密切相关。
4.1 品种抗性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品种单一和感病品种连茬种植易导致土传小麦病毒病蔓延和流行,山东在20世纪70年代因种植泰山1号、烟农78、济宁3号等感病品种致使土传小麦病毒病发生流行,如荣成县埠柳大面积种植烟农78、泰山1号,发病重,病地改种抗病品种石家庄小红,病情减轻。江苏省90年代大力推广扬麦158,导致1999年病害大面积流行,全省发病面积4.5×104 hm2。种植感病品种不仅为此病害提供了寄主条件,并起到了毒源的积累作用,随着介体禾谷多黏菌带毒率提高,加重了翌年的侵染,致使病害逐年加重。
4.2 气候因素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土传小麦病毒病暴发流行的主要气象因子是秋冬季、早春温湿度,播种后苗期土温在10℃以上时间愈长侵染愈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雨水集中又与适宜土温相遇的年份,均会加重侵染。春季气温回升早且升至15℃以上的时间较晚,即春季冷凉气温持续时间长,则发病重,特别是春季气温出现反常,如突然气温下降或升高后,最易导致发病。此外,冬季及早春温度偏低,又多次低温影响,雨雪多,部分田块小麦冻害重,根系发育差,导致早春小麦群体素质偏低,易诱发病害发生。2012年在郯城、莒南、临沭等地局部大发生,就是因为早春降水频繁,土壤湿度大,加之2月初至3月中下旬持续低温,有利于禾谷多黏菌休眠孢子的萌发和游动孢子的侵染,加之品种抗性差,导致局部病害发生重。
4.3 小麦播期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适期晚播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早播麦苗冬前通过适宜感染的土温时间长,感病几率高,出苗后通过10℃以上土温超过10天,一般发病加重。如果出苗后土温已下降至10℃以下,则发病几率减轻50%左右。侯庆树等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愈迟发病愈轻,但超过种植适期,小麦产量明显降低。因此,病田适当推行适期晚播,可以错过和缩短适宜传毒介体活动的土温,减少发病危害。5 防控措施
5.1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是防控土传小麦病毒病的首选措施
据多家科研单位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1,10~12],不同小麦品种对WYMV、CWMV抗耐病性有明显差异。在病区可以选用抗耐病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18、豫麦70、山东95519、周麦22、淮麦18、淮麦20、济麦21、济麦22、兰考矮早8、鲁麦21、鲁农116、山农189、烟农24、烟农19、烟5286、烟5158等。
5.2 农业栽培措施
病田适时迟播、轮作换茬、加强耕作管理可以减轻病害发生。重病田与豆科、薯类、花生等非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能够减轻病情;另外在病区减少免耕面积,耕耙时勿串耙,搞好水肥管理,采用无病田麦种等措施,均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结合整地,改造重病地,地势低的病地,可压健土,挖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造成不利多黏菌侵入传病条件。
5.3 增施基肥、追施速效氮肥
增施基肥、发病早期追施速效氮肥有促进生根,快出新叶,延缓和减轻黄化和矮化程度,分蘖萎缩减轻,成穗率增高。以返青始病期追施氮肥预防效果好,主要是提高了植株抗性,同时使叶色转绿,提早隐症,增加穗数和粒重,减轻危害和减少损失。
致謝:承蒙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病毒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孙丽英博士课题组协助鉴定病害病原,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罗瑞梧. 山东土传小麦花叶病的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82,2:6-12.
[2]孙炳剑,羊 健,孙丽英,等. 禾谷多黏菌传小麦病毒病的分布及变化动态[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5):969-973.
[3]于嘉林,晏立英,冯继东,等.一种中国发生的真菌传小麦花叶病毒 RNA-13′末端核苷酸序列分析[J]. 病毒学报,1995,11(5):248-254.
[4]雷娟利,陈 炯,陈剑平,等.我国真菌传线状小麦花叶病毒病病原初步鉴定为小麦黄花叶病毒( WYMV)[J].中国病毒学,1998,13(1):89-95.
[5]李大伟,韩成贵.中国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布的RT-PCR 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4):303-307.
[6]杨 军,侯明生.湖北省小麦黄花叶病病原的部分序列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01,31(4):319-323.
[7]陈剑平. 中国禾谷多黏菌传麦类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科学进展,2005,15(5):524-533.
[8]陈剑平,陈 炯,郑 滔,等. 禾谷多黏菌传麦类病毒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04,30(2):14-17.
[9]叶 荣,郑 滔,徐 磊,等. 山东烟台小麦土传病毒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相关病毒复合侵染所致[J].病毒学报,2000,16(1):80-82.
[10]阮义理,林美琛,陈剑平,等. 小麦品种资源对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的抗性[J].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2):101-104.
[11]周益军,程兆榜,侯庆树,等. 小麦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2000,27(2):102-106.
4.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篇四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1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特拟定如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组长:赵祥荣
副组长:赵应伟
成员: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赵应伟老师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二、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职责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构职责应以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重,负责对本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与指导。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起带头作用,做好防范工作。
三、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我校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配合乡卫生院,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根据报告程序和时限及时上报,以便及时抢救治疗。
四、突发事件的预防
1、加强宣传教育,我校充分利用校会、晨会、班队会、校班刊、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向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防食物中毒等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教育,提高我校师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小疫病发生。加强师生体育锻炼,开展师生健身锻炼,科学设计体育课,增强师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全体师生开展体能测试,每年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学校根据师生体能测试和体检情况,针对性地采取健身锻炼和预防疾病措施。
2、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个人家庭卫生及环境卫生,增强师生公共卫生事件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校园内馆室、厕所的卫生保洁和灭“四害”工作,断绝传染病原体的传染途径。加强做好教学、生活场所和设施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饮水、饮食的.管理,定期开展大扫除,保持校内教室和各活动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对公厕的消毒工作。教师办公室和教室门窗每天要经常开启,气温适宜时全天开启,确保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
3、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事件设施,对污水、(范文网)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保证师生饮水水源的清洁卫生。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储备一定数量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和预防药品。
4、严格执行有关法律和规章,做好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按照要求安排每两周一课时健康教育课,对师生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相关知识。
5、特别做好春、夏季疫病高发期的预防工作,教育学生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增强免疫力。
6、建立健全保健机构,设立预防保健组织与人员,防范工作常抓不懈,做到不漏一个疑点,不疏一个环节。
五、突发事件的报告,通报制度
校内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任何老师和学生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位老师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行政领导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的;
3、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六、突发事件的病例检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一旦发生后,校内的各位老师及有关领导应负责做好有关病例的调查工作,并在可能涉及的范围内开展传染病,传播途径暴露因素的调查:
1、病例个案调查:主要有基本情况、发病情况、治疗情况、接触情况等。
2、病例接触者调查:接触同类病例的情况,接触者中发病情况等。
3、死亡病例子调查:应由市级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死亡病例的调查工作,除开展个案调查工作外,重点调查发病、治疗、死亡经过。
七、应急处理方案
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组织有关人员或配合卫生防疫人员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并由卫生防疫部门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2、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临时控制,实行师生分散隔离,防止事态扩大;
3、封存可能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的设备、材料、物品。
4、对教室、电脑室、图书室、办公室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按规定进行消毒。具体办法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5、对有关人员实施医学隔离;
6、组织对病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
7、密切掌握师生出勤动态。在教职工和学生缺勤2小时内,学校须查明人员姓名、缺勤原因,掌握信息。登记因病缺勤师生名单、主要症状、就诊检查情况(初步诊断),并实行每日电话追踪随访制。
8、学校设立疫情监控和联系电话,建立晨检和每日一报制度,及时收集疫情信息,每天向上级领导报告情况。
9、对广大师生要做到疫情信息准确、公开、透明,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校园稳定;加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为师生准备必要的预防药品并适时提供。
总之,为了做好学校突发卫生预防工作,我校会不折不扣依据各级文件精神扎实开展落实工作,全力以赴,做到有备无患。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2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各种隐患,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将预防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学校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在学校的发生和发展。
二、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相互协同;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反应迅速,措施果断。
三、监测网络
建立起学校、政务处(值班室)、年级组(班主任)三级突发事件防控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报告体系。
华晶学校预防监测领导小组指挥长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务工作的副校长任副指挥长,预防监测站设在校政务处(值班室)。
学校按照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监测机构。
四、防控预警信息报告体系
学校突发事件预警监测机构,发现或接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适用范围内各种情况报告后,年级组(班主任)必须在半小时内报到政务处(值班室),学校必须在1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教育科技局报告。
预警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必须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名称、性质、可能原因、波及范围、发病人数及健康状态、潜在威胁和已采取的措施,同时报告报告单位和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诱发事件的原因和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责任报告人应对上一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收到报告信息进行确认。
五、突发事件预警分级
根据《保定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事件分为三级预警。
六、防控措施
根据预警级别的不同,采取相应措施。
三级预警:
1、防控领导小组进入工作,主管领导主持日常工作,并随时向领导班子汇报,进行必要的防护知识的宣传。
2、学校实行部分门禁,进入校区实行验证制度。
3、学校门口设立主要病症检测制度。
4、加强环境卫生状况检查。
5、进行防护水平升级的人力、物力准备。
二级预警:
1、学校开始实行门禁制度。
2、住校学生一律不许出校门,走读学生进校门要进行主要病症检测。
3、建立学生疫情监控制度,实行学生每日健康登记制度。
4、教职工限制出入,严格控制与疫区之间的人员流动。
5、学校开始设置医学观察区,对外来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必要观察。
6、每天定时在规定部位消毒。
7、校领导带班,安排人员值班。
8、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进入准备状态,相关物资、设施到位。
一级预警:
1、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制度。除领导机构成员和必要后勤保障人员在搞好防护并经校长批准后可以外出,其他人员一律不许出入校门。
2、学校主要领导主持防控工作。
3、校领导24小时昼夜值班。
4、校领导至少1人实行保护性隔离,给所有在一线工作的人员配备防护药品,实行严格防护。
5、应急机构工作人员进入待命状态。
6、实行局部隔离,部分区域非学校主要领导任何人不能出入。
7、开始全方位的消毒,对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
8、对出现疫情的班级停课。
9、与政府防疫部门、医疗机构保持热线联系,确保病员的及时救治和必要的防控物资支持。
10、做好特殊时期的后勤保障工作。
七、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
华晶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在教育局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工作。
华晶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教务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政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
1、综合协调办公室:由政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组成。负责对内对外的协调、联络工作。保持和外界及时、畅通的联系,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协调工作。指挥协调各组的应急工作。坚持向上级有关单位报送信息。负责起草出台的各种文件。统一宣传报道工作。
2、应急分队:由政务处、教务处、总务处组成。负责协助领导深入学校组织学生的身体健康的监控,以及有关应急工作。
3、学生工作组:由政务处、教务处等组成。负责各年级的联络工作,做好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
4、后勤保障组:由总务处负责资金、物质保障和防护物品、药品的供给。
5、教学保障组:教务处组成。负责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应急时期的教学工作,维护教学秩序。
6、信息情报组:由政务处、教务处组成。负责监测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传达、报告工作。
7、安全保卫组:由政务处(含体育组)和当时值班人员组成八、调查与控制
1、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要及时通知本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卫生监督机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现场勘察并采取措施,确定危害程度,做出评价报告。
2、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当组织力量,群防群控,协助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并向教职员工及学生宣传有关卫生防疫、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科学预防知识。
3、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学校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
4、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紧急应对机制,严格落实防范措施。
5、突发事件涉及的有关人员,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及采取的医学措施,应当予以配合。不予配合的将依据有关法律依法处置。
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篇五
始兴县顿岗镇中心小学
2018年3月
中心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校园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校园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幼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校园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经常对教学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校园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加强校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1、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师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及家长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学生由班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实行无节假日值班制,并开通疫情监控联系电话。
2、严格执行校园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出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各班班主任应立即向本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的职责的情况。
中心小学 2018年3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制度
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李碧芳 疫情报告人:邓桂林
第一疫情发现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一、每日教师须做好晨检工作,检查学生脸部、手部、口腔,触摸额头,若发现学生有异常,及时做好记录并反馈到班级。
二、班级当班教师接收信息后发现学生异常,及时电话向家长询问,及时做好记录,写清症状,并做好托药记录单。并做好日间巡查工作。
四、第一疫情发现责任人如若发现疑似病例,在第一时间内报告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员及时向防疫站报告。
七、坚持做好教玩具消毒工作,门把手、栏杆等学生易触摸的地方都要坚持每天消毒液擦洗。
八、教室、寝室做到每日开窗通风。
九、户外体育用具每周消毒一次。
十、校园的各个角落每月喷洒一次消毒液。
十一、各班级开展手足口及其他传染病预防宣传工作,张贴相关资料,开展小讲座,教育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食物。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
十二、及时做好家长宣传工作,如上网、收看电视新闻等等,告知家长少带学生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并注意观察学生体温和皮疹,有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将诊治情况及时通知学校。
始兴县顿岗镇中心小学
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六
工
作
制
度
二零一七年九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制度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高度敏感、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坚持“学校主动,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处置原则,严格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二、具体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污染事件、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和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加强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定期开展卫生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急办公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并能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修改和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3.领导小组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等进行自检,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管理资金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学校要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食堂工作人员及采买、保管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定点采购,禁止向学生发放变质的食品或加工变质的蔬菜、粮油。
3.食品的加工过程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4.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5.加强学生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6.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学校食堂、宿舍、教室、卫生间和校园的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加强卫生室常用药品的管理,防止因药品过期或管理失误引起中毒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教体局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安全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墙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防控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讲座,增强教职员工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
4.教育学生要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加体质。
(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
1.各班教师每天把因病缺勤的学生名单报告学校安保办公室,并由应急办公事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收集信息。
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六)建立自下而上的公共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当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例时,由发现者或当班人及时准确报告主管领导。
2.主管业务领导或应急管理员立即到现场对学生进行诊断,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后立即将学生送到隔离室进行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立即报告防疫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
(七)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协助疾控中心完成疫情调查、应急接种等工作。
1.加强晨检,严格控制进出校园的人员。
2.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的班级进行彻底的消毒。对其他学生进行医学观察,直至解除观察期。医学观察期间的所在的班级学生禁止与其他班级的学生互相接触,避免感染。
3.根据疫情必要时进行被动免疫(预防注射)。
4.对患传染病的学生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法所规定的隔离时间,完全治愈后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返校学习。
5.教师要稳定学生情绪,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
6.因工作疏忽造成传染病流行要追究其责任。
(八)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配齐保健医生和心理咨询教师。保健医生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九)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证。
7.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七
第一, 学校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体系是学校对于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众所周知, 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有突发性, 一旦发生之后, 它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 并且由于它的疫情的不确定性, 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恐慌、猜测, 甚至谣言的产生。学校如果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就制定了完整有效的应急响应体系管理体系, 那么一旦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也能够有效地制定措施减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发生带来的损失。
第二, 学校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体系是对危机管理信息沟通和信息整合机制的实践需要。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前,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 及时有效的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正确引导, 消除学生乃至背后的家庭的恐慌和流言。所以, 建立学校信息沟通传播和信息整合的长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防止因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沟通与信息整合不力导致事件向更大的危机转化。
第三, 学校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体系是建立预见性管理模式的需要。在1998年世界教育会议文件《21世纪议程》曾经指出, “教育机构越来越需要有预见性的管理模式:面对日益急剧变动的世界, 需要对各项任务进行有预见性的管理;为了确保更好地完成使命和适应形势的变化, 需要对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进行有预见性管理”。[1]学校在日常工作中, 通常注重的是常态下的学校教育管理, 对于预见性的管理工作还有待完善。但是一旦出现危机情况时, 充分预见并及早防范的预见性的管理将能够减少由于危机带来的损失, 它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所要建立的一种必要的管理模式。
二、学校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的现状
第一, 学校应急管理意识较淡薄。大多数学校并未真正把应急管理作为全校管理的重要部分, 通常只是把其作为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后勤部门或校医院的职责。事实上, 学校最成功的应急管理应该是在突发事件潜伏期内预防和解决突发事件, 而非等到突发事件发生后才去寻找解决办法, 这是对应急管理理解的误区。[2]
第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不健全, 导致了一旦出现突发性卫生事件后, 解决卫生问题的手段和措施不及时, 容易出现职责不明、措施不力、互相推诱的情况发生。由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理念的落后, 预警机制的不健全, 没有建立对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信息的搜集和排查系统。
第三, 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机构不完善。我国学校在设立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机构时, 本身就具有临时性设立的特点, 由于管理机构的临时性导致了对危机事件处理的不确定性和没有延续性, 并且大多数从事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人员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 且很多也未受过公共卫生知识专业化、体系化的培训。这种现状会导致一旦学校爆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学校将会面临着高成本处理危机事件的情况发生, 且这种现状也不利于学校以后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第四, 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传播不透明。但学校担心公共卫生信息一旦传播出去后会引起社会更大的骚乱。但事实上, 网络的快速传播使学校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更加容易出现传言和猜想, 每个学生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家庭, 也没有及时的保障公共的知情权。学校应建立对公共卫生的相关信息的正规的、权威的发布系统, 让学校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事态向社会及时公布, 防止流言的产生与蔓延。
三、学校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的域外经验借鉴
美国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在不断地处理各种频发的自然灾害、战乱以及人为与技术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是构筑在全面管理理念基础上的一套相当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3]在这套体系中起着重要协调作用的核心机构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 (FEMA) , 其使命是领导美国对灾难进行预防、处理和恢复。FEMA与美国各州教育部门制定危机指南, 指导各学校采取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应急管理措施。在911以后, 美国国土安全部建立了一套五级威胁预警系统, 分别用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五种颜色代表从最低级到最高级的警戒级别。美国的学校根据FEMA提出的危机管理原则和运行模式制定适合自身学校特点的对于危机的预案工作。同时, FEMA就通过公共支持拨款对学校的应急管理进行支持。
在英国, 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英国的学校通常是由专人来负责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这些负责安全卫生的人员必须要经过职业化的培训, 要能够对学生群体内或校园内的危害和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和评价, 并且他们的另一职责是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来达到消除和减少危害风险的目的。
日本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非常完善, 当然这是建立在日本多次发生重大的突发危机事件之后, 使日本政府意识到对灾害防治的立法的重要性。日本在1961年出台了防灾宪法, 如今, 各学校纷纷制定防灾应急法规, 实现了防灾对策的系统化、法律化, 并且在危机预防、应急、恢复处理过程中, 各学校都按照程序进行, 以确保灾难发生时应急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日本的学校对于应急管理采取公共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度。公共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策划制定校园安全计划和政策, 设定校园安全的各项基准、采取应急行动。
四、学校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 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进行危机预警
学校成立公共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该小组根据校医院或者相应的专家分析判断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类别启动应急预案。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分级分类别主要是根据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产生的人员伤亡情况、导致的对人身财产的损害程度、对未来潜在人群的危害程度、疾病的扩散情况、社会对该公共卫生事件的心理承受度等因素而确定。一般来说, 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三类:
1.主要传染病病种: (1) 甲类传染病; (2) 乙类传染病爆发或多例死亡; (3) 发生罕见或已消失的传染病; (4) 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1) 发生多例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 (2) 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3) 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4) 医源性感染爆发。
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1) 中毒人数多于30人以上或者出现了1例以上的中毒死亡事件; (2) 在一周内发生3人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或者出现了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死亡事件; (3) 由于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生物毒素而造成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 严重威胁或危害公共健康的水、环境、仪器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露等事件。[4]
在这三大类的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对以下要素进行分析总结, 第一, 造成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原因以及目前的影响程度;第二, 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三, 该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展走向如何。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评估分析, 结合专业人士的医学调查报告, 进行全面评估后, 形成具体的处理意见然后向学校的公共卫生安全领导小组进行通报。
(二) 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策会议
学校公共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预警建议后, 迅速召开对策会议, 会议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情况及等级状况;第二, 此次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情况;第三, 迅速联系后勤部门、物资部门、通讯部门等做好应急准备;第四, 确定指挥此次危机事件的成员名单;第五, 如果发生次生性意外情况时所采取的措施;第六, 在必要时寻求外界的支持。并且在形成相关会议决议后, 应当迅速向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三)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预案
以保障学生安全为首要原则, 正确判断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 迅速启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执行公共卫生安全通报程序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社会公众对公共卫生危机的恐慌。根据公共卫生危机的不同等级, 应该遵循一定的步骤逐步展开应对计划:
1.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 根据一线情况, 按照预案, 实施现场指挥、救援、调度, 并将现场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反馈给学校公共卫生安全领导小组;
2.后勤管理部门根据卫生安全事件造成的具体损失, 调配应急物资以及安全保障的物资、药品, 保障师生的安全需要;
3.各年级、班级根据统一步署密切关注本年级、本班级内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发展动态, 并及时向学校进行汇报;
4.处理好与校内校外的沟通联系, 根据安全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 及时寻求校外卫生安全应急机构的支持。各年级、各班级负责老师要做好与学生家长关于此次安全卫生事件的联系沟通工作, 避免引起社会更大程度的恐慌与猜测;
5.及时安抚学生情绪, 稳定学生对安全卫生事件的恐慌情绪, 开展心理疏导, 帮助学生调节他们的危机反应;必要时, 启动师生撤离程序;
6.加强校园其它安全, 制定措施避免校园次生性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
7.领导小组根据所收集的各年级、各班级的安全卫生信息, 及时调整安全卫生事件危机反应计划。
摘要:学校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区域, 极易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一旦疫情蔓延, 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研究构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从当前我国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出发, 对目前在应急响应体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 在借鉴域外国家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鹏程.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 2012:35.
[2]王诗堂, 冷树青.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3 (12) :71-71.
[3]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 2010:19.
8.学校突发饮食卫生事故应急预案 篇八
一、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办事,餐厅工作人员按时进行健康查体,无健康合格证的严禁上岗。
2.与工作人员签订饮食卫生责任书,并与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食堂员工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
4.建立每日对食堂卫生的检查与记录。
5.建立学校食物中毒报告与通报制度。
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集体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时,应迅速送学校卫生室进行初诊,同时拨打“120”电话或送医院进行医治。
2.迅速向教体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建立食物试尝制度,做好所有食物食品留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家长和家属的工作。
9.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九
为切实加强我镇新学期学校卫生工作,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预防春季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及随卫发文[2017]8号文件要求,安居中心学校于2017年2月20日至5月7日开展了“春季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活动,现将检查情况总结以下:
一、领导重视,及早布置
安居中心学校对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非常重视。2月18日(正 月初九)上午,姜忠军校长专门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要求个学
校认真做好节后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正月初十(2月19日)上午,各学校就召开了学校行政会会,要求各处室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做好春季学校卫生安全工作;2月20日上午,各学校还召开了全体职工会,进一步安排布置了学校卫生安全检查工作。3月初中心学校就制定了《安居镇2013年学校安全风险排查工作方案》,下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排查工作。
二、成立专班,明确分工
中心学校领导李炜带队督导,成立了学校卫生检查工作专班,先后赴中心学校、镇小、二小、三小和私立幼儿园检查工作。针对学校开学时间紧,学校任务多的特点,我们要求抓紧时间检查,务必于3月上旬前对全镇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三、突出重点,认真检查
此次的检查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检查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对操作间功能布局、餐具消毒、原料采购、食品加工、卫生设施、水源防护安全等方面全面进行检查。二是检查学校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情况。三是检查学校饮用水卫生以及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全镇共有各类学校9所。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学校领导都能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做到管理组织网络齐全,制定并落实了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制定食品中毒的防控措施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各学校能够加强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保持畅通。在开学之初都能够对照工作要求对校内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等情况认真进行了自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四、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各学校在食品卫生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校食堂的纱门、纱窗、防鼠等卫生设施有破损或未使用,少数学校食堂灭蝇灯不能正常工作,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记录不全或不完善;有的学校教室灯具坏后不及时更换,采光照明严重不足。
2、少数幼儿园,因学生、幼儿较少,其食堂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冷藏、消毒设施、纱门、纱窗等),学校、幼儿园本身因资金问题无力改变,又属私有,教育部门查处此类问题处于两难境地,仅能不厌其烦的督导。
针对各学校存在的卫生安全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督查频次、耐心说服教育,督促整改。以达到促使各学校、幼儿园及时整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保障师生幼儿餐饮安全之目的。
随县安居中心学校
二O
10.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十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08年1月1日0时至2010年12月31日24时平顶山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界定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2]要求, 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
1.3 统计方法
数据使用Excel 2003汇总统计,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8-2010年平顶山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40起, 累计发病946例, 无死亡病例发生。其中发生在学校的34起, 发病833例, 分别占全部起数和发病数的85.00%和88.05%。报告的学校事件中一般事件15起, 较大事件1起, 未分级事件18起, 无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各类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最多 (33起) , 占全部事件数的97.06%;食物中毒事件数 (1起) 所占比例不高, 但发病人数较多, 严重等级较高, 危害较严重。见表1。
2.2 分布特征
2.2.1 地区分布
全市除鲁山县和石龙区无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外, 其余8个县 (市) 区均有报告, 其中以新华区 (7起) 、湛河区 (7起) 、叶县 (5起) 和汝州市 (5起) 报告较多, 占全部报告数的70.59%。
2.2.2 时间分布
除2, 7, 8月无事件报告外, 其余各月均有学校事件报告, 其中3-6月报告12起, 9-12月报告21起, 分别占全部报告数的35.29%和61.76%。报告起数以2009年 (26起) 最多, 2010年最少 (2起) , 分别占全部报告数的76.47%和5.88%。 见图1。
2.2.3 学校分布
各类学校均有报告, 其中小学和中学报告最多, 共26起, 占全部报告数的76.47%;托幼机构 (1起) 最少, 其余各类学校报告起数为2~3起。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多于农村学校。
2.2.4 事件类型分布
见表2。
34起学校突发事件中, 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为主, 分别占全部事件数的50.00%, 20.59%和11.76%。
2.3 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评价
34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首发病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最短为0.00 d, 最长为55.00 d, 中位数为4.36 d;从首次报告事件发生时间至结案时间即事件持续时间最短为9.01 d, 最长为75.81 d, 中位数为21.67 d。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r=0.451, P=0.007) 。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2008-2010年平顶山市85.0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 与李启新等[3]报道结果一致。
分析发现,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类占97.06%, 其中传染病类事件中又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为主, 与国内同类报道一致[3,4]。甲型H1N1流感位居首位, 可能与2009年其作为新发传染病出现, 人群普遍易感有关。之后, 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 该病的发生率下降, 2010年平顶山市无此类突发事件发生。
2008-2010年平顶山市学校突发事件时间上呈双峰分布, 呈现出3-6月和9-12月高发, 2, 7, 8月最少。这可能与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有关, 2, 7, 8月份正值假期。
从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评价来看, 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及早报告有利于事件的及时控制[5]。至于相关度不高, 可能与个别报告人员疏忽或业务不熟练导致事件未能及时结案、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过长有关。提示事件的报告和结案及时性均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试行) [S].2005.
[3]李启新, 葛兰香.2004-2009年宾阳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10, 16 (3) :159-161.
[4]王海波, 劳旭影, 毛国华.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 (2) :326-327.
1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十一
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及时有效地组织紧急抢险、抢救、调查及善后处理等,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事件是突然发生、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妨碍,或对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立即处置的危险事件。包括:
(一)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地震、海啸、地质灾害等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二)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校园内发生的火灾、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事故,易燃易爆危险品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水、电、气、油等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大型群体活动事故,及其他影响学校安全和稳定的突发灾难事故。(三)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各类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及集体罢餐、罢课、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各种非法传教活动、政治性活动;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重大校园治安、刑事案件;各类统一考试安全突发事件;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应急处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和部门负责制。
1、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校长林永忠任总指挥,保卫主任林定岳任副总指挥,其他班子成员共同组成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
2、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保卫处,林定岳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协调各机构参加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事故的抢险救灾、安置伤员、保护现场;
(2)负责事故的上报、调查、处理、结案工作;
(3)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4)配合上级做好事故的处理和结案工作。
3、各机构和单位的职责分工: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事故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汇总学校安全事故情况;对安全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和上报。
(2)教导处:负责及时协调医院组织医疗抢救队,做好医疗抢救工作。
(3)总务处:负责调集抢救工作所需物资和资金,并保障抢险的其他后勤工作。
(4)政教处:负责事故现场师生的疏导安置,协助上级各部门的事故处理工作。
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工作
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在学校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安全事故情况进行紧急抢救处理,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安全事故的有关情况,并根据核实后的安全事故情况,制定安全事故处理的总体方案,在上级的统一指挥下,具体组织实施。
1、安全事故情况报告。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要在组织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的同时,立即将安全事故有关情况上报中心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由中心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办公室按规定上报。
2、安全事故调查。安全事故发生后,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组织有关机构组成安全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部门,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性质、责任和经济损失情况进行调查取证,以查清安全事故原因,认定安全事故性质,分清安全事故责任。
3、安全事故处理。在调查组查明安全事故原因,认定性质,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提出对安全事故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写出安全事故调查报告,经安全领导小组初审,报上级部门审查结案,并做好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4、安全事故防范。在对安全事故进行处理的同时,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整顿总结,吸收教训,举一反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防止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应急处理指挥部成员名单:
总指挥:
副指挥:
成员:袁德若
各班主任
第二中学
2014年2月
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流程示意图
火警:119 医疗救助:120
匪警:110 交通事故:122
防汛防台防旱:63722112
突发公共事件
先期处置
(一般事件由学校自行处置)
应急处置
(视情成立相关小组参加处置)
扩大应急
(视情请求乡镇、县教育等有关部门支持)
应急结束
(指挥:林永忠宣布应急处置结束)
医疗救护组:
组长:
抢险救援组:
组长:
事故调查组:
善后处理组:
组长:
后勤保障组:
组长:
后期处置
(善后处理、恢复重建)
评估总结
(上报乡镇、县教育局)
较大及以上事件同时上报乡镇(值班电话:63561387)、县教育局(值班电话:63722551)等有关部门
综合协调组:
组长:
成员:
警戒疏散组:
组长:
预案启动
指
1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十二
为了认真做好2013年全镇学校卫生防控工作,防止校园食物中毒及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切实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2013年学校卫生防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学校卫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恩(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董治成(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雷鹏 杨仁明 李永芬(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赵旭(鲜渡镇一校卫生防控人员)
熊高飞(鲜渡镇金石小学卫生防控人员)
陈艳丽(鲜渡镇三庙村小学卫生防控人员)
邓杰(鲜渡镇二校卫生防控人员)
奉正明(鲜渡镇大丘村小学卫生防控人员)
李万林(鲜渡镇五峰村小学卫生防控人员)
二、制定预案,完善制度
为使我镇学校卫生防控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指导学校积极开展卫生防控工作,对每所学校指导频次每学期不少于4次,完善卫生防控预案,做好应急物质储备,定期进行更换、补充,以保障处理疫情的需要。为促进各项卫生工作措施的落实,防止校园食物中毒及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加强对学校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一)落实学校及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及职责,严格执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二)疫情监测的内容
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以手足口病、季节性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水痘、腮腺炎及麻疹、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肝炎、痢疾、感染性腹泻、传染性肺结核、群体性不明原因等疾病的防控工作。
(三)疫情报告的时限及要求
1、学校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核实情况后第一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内)报告卫生院。
2、卫生院对学校报告的疫情信息立即进行核实,开展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同时应积极救治病人并将核实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3、对学校患有传染病的学生要督促其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回校上课。
四、加强开学前学校卫生防控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师生安全。
五、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
以电视、黑板报、播放宣传影片、健康教育课等多途径多形式的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落实疫情上报制度,督促学校有效开展“三检”及因病缺课追踪、预防接种证查验的情况统计和上报,加强对学校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指导,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六、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配合卫办做好辖区在校学生体检工作,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常见病情况,配合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
在今年的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我院将认真按照上级的指示与要求开展工作,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大程度的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鲜渡中心镇卫生院
13.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 篇十三
一、职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政府部门大力支持
由于职校在学校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相对也比较小,因此地方政府以及教育、卫生等部门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小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上,对职校的危机应对管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处置的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轻视对职业学校的疫情监督检查,缺乏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和投入,致使职业学校在校园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上显得力不从心。
(二)职校领导应急意识淡薄
部分职业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重视不足,普遍存在“重治轻防”现象,有些职业学校都没有设立必要的组织机构,没有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或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小组,未将此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应从第一责任人抓起,即校领导抓起,只有校领导重视了,意识增强了,能力提升了,职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三)应急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据调查,很多职校设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工作形同虚设,或者只是应付检查而已;有的职校虽有应急预案,但整体而言,应急预案的编制水平还不高,有的职校甚至还很低,大多是照搬同类学校或中小学校的应急预案,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职责分工不明确,应急措施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造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急预案漏洞百出,陷入混乱状态。
(四)应急反应演练亟待加强
针对学校常见的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很多职业学校普遍不注重对教职工和学生定期开展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演练,教职员工对突发事件只有概念上的认识,没有亲身体会和实战能力,导致原先制定好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得不到实践的考验和检验,几乎形同虚设。
(五)善后处置评估流于形式
很多职校发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对结束后,学校原先组建的应急领导小组或称应急指挥部立即解散,没有对工作的总结,忽视了对危机事件当事人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工作。即便有些职业学校进行了善后处置和评估恢复,也只是流于形式,应急管理的经验得不到保留。
(六)应急人员素质亟须提高
职业学校卫生应急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多为临时调配,难以保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一些职业学校由于片面注重教学人员而挤占了本该设有的专职的卫生保健人员或校医。另外,不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育计划和措施,不注重教职员工普遍素质的提高,如职校应急人员素质整体偏低,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处置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
(七)应急知识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技能的要求,职业学校的宣传形式也比较单一,应急宣传常常流于形式,多为“走马观花”,如很多学校仅仅将应急预案简本放在校园网站上,也没有开设卫生防病健康教育、公共卫生道德教育等课程,缺乏正面直接的宣传,很少开展校园突发公共卫生卫事件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师生预防知识匮乏和自我防范保护意识不强。
二、完善职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一)组建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机构
为了有效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危害,职业学校必须组建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作为危机管理的领导核心,这是做好学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前提和组织保证。职校应专门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校长亲自挂帅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性的综合协调机构,成员应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医务室人员、校法律顾问以及心理咨询老师等。作为负责应急日常事务的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加强应急工作的具体安排和功能划分,如成立安全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思想工作组、法律援助组、善后处理组等团体,进一步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且将预防和处置危机的相关工作分解到具体责任人,落实责任追究制。
(二)完善公共卫生危机预防管理制度
要有效预防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防管理制度。一是严格学校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卫生监督与管理制度,要重视对承包食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明确和细化学校、承包方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经常性地对食堂卫生进行督查,保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二是进一步健全预防经费保障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应急处置装备,以预防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突发和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建立齐抓共防的协调联动机制
卫生和教育部门应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及时互通信息,定期共商防控形势,及时发现学校卫生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体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加大检查与指导工作的力度,督促职业学校落实各项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措施,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隐患;健全并落实对职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定期检查与通报制度。卫生行政部门要将职业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如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对职校卫生保健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职校做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等的清洁、消毒工作等。职业学校要在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认真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形成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与学校齐抓共防的良好局面。
(四)构建职校危机监测预警信息网络
要防患于未然,职业学校应该构建覆盖全校的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做好公共卫生危机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对学校信息网的信息进行鉴别和分类,做出预测分析,设计应对的预案,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以学生疑患重大传染性疾病为例,职校可建立校、系、年级、班的四级信息网络。班级的信息员倘若发现本班的某同学疑似患有重大传染性疾病,应立即报告至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稳定其他同学情绪的同时,应及时将此情况报告系部;系部在深入了解情况、做出预判后应将情况向学校报告,校应急管理办公室则应请校医等相关应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五)科学编制适合校情的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可以大大提高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效率,并防止生命财产损失,职业学校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高度重视,把预防放在第一位。第一,职业学校应立足于学校自身师资力量、学生规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以及学校所在辖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等,针对性地制定出属于本学校的应急预案。二是编制应急预案,要注重应急分工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同岗位、不同人员都要有具体的应急分工,还要针对每个人员制定出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这些措施是不是具体可行、能不能达到实效,事关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置能力。因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六)提高师生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
职业学校要利用广播、网络、宣传橱窗、板报、班会、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出一种居安思危的氛围,广泛开展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指导帮助师生形成正确认识,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一是加强卫生健康教育。要普及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广大师生的危机意识;要培养师生尤其是学生的健康观念、健康态度和健康习惯,指导他们清洁、美化学习和生活环境;要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买街边小贩的饮(食)品;要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二是加强公共卫生道德教育。要培育师生的公共卫生意识,自觉摒弃随地吐痰等不良卫生习惯;要培养师生的公共利益意识,当自己已患上或可能患上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等疾病时,应自觉采取相关措施,避免传染他人;尤其是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自觉维护公共利益。三是加强应急知识教育。要广泛开展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向师生普及预防的各项知识;应广泛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活动,训练师生第一时间的应对能力和自我保护、救护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四是加强学校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法律法规、预防控制措施、师生预防的指导、疫情报告、事件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深入研究职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够有效改善职业学校此类事件的管理状况,提升其管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师生健康造成的危害,减少学校危机应对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问题,维护并提升职业学校在公众中的声誉和形象,确保职业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艾静,梁祁,吴莹.2007—2009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0(6):15.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控】推荐阅读:
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7-2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制度09-23
随县安居中心学校2017年秋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总结09-28
学校突发事件工作预案09-28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10-30
学校突发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预案06-25
学校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01-02
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则范文09-24
东港学校突发性事件总体应急预案09-29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