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24-12-04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共8篇)(共8篇)

1.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一

深入推进“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 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2006年,海勃湾区委主动适应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创造性地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构建干部帮群众、部门帮基层、各方共驻共建的结对帮扶体系,搭建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创建有利于干部走下去、服务送下去的考核机制。2009年,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区委进一步明确将基层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促进惠民政策落实、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上,进而将活动主题充实完善为“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并把这一活动延伸到创先争优活动之中。通过转化机关组织资源、发挥机关组织优势、激发机关组织活力,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

一、“三走进”使机关组织资源得到有效转化,构建了优势互补帮扶共建的生动局面

所谓“三走进”就是通过领导联系基层、部门帮扶基层、“三员”指导基层,在走进基层的过程中,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时时想群众、处处为民生、件件要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 “解决问题是政绩,发现问题也是成绩”的主动进取精神,从群众所关注的热点、焦

点、难点问题入手,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有效地凝聚了党心民心。

1、区级领导走进联系点,培育了党建工作示范点。区委常委率先垂范,每位常委带头确定一村、一社区、一企业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每年到点上调查研究不少于15个工作日,就基层工作情况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现场调查,现场指导,现场帮助解决,不仅把 个基层联系点,培育成了示范点,涌现出东山北社区、中河源村、锦达煤焦公司等一批先进典型;而且形成了四大班子领导合力推动重点工作的领导包片工作法,在迎办“两会”、旧城区拆迁改造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带动了机关干部走进农区、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使机关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基层工作的有效力量。目前,全区分类确定了 个基层帮扶联系点,覆盖全区39个社区、5个行政村及 户非公有制企业,全区 个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四大班子的 名县级领导干部和推选出的 名党建“三员”对号编入 个联系点。

2、部门单位走进帮扶点,实现了结对帮扶全覆盖。各部门单位从包联共建到共驻共建,从组织召开民主恳谈会到参加民情民意分析会,从开展问卷调查到当一天农区、社区干部,从撰写调研报告到解决实际问题,机关干部充分感受到了基层的疾苦和群众的呼声,特别是2009年以来开展的“心系搬迁户、情暖百姓心”主题活动,通过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

矿区居民一对一结对帮扶,让生活条件好的搬迁户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让生活困难的搬迁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形成了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成了搬迁群众的贴心人。近两年来,全区各机关党组织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各帮扶部门优势,帮助联系点解决资金2200多万元,办实事426件,累计捐助资金达120多万元,捐赠物品价值达35万元,解决适龄人员就业及剩余劳动力转移640多人次,与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结成一帮一对子260对,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0多件,受益群众达2万人次。

3、党建三员走进责任区,推动了党建工作区域化。向社区派出党建辅导员、农区派出党建指导员、非公有制企业派出党建联络员,不仅规范了党建工作制度、流程,而且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农区党建工作的民主化、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机关党建工作的效能化以及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常态化建设。特别是通过组工干部下基层、开展走遍党支部活动,进一步找准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推动了区域化党建构建步伐,形成了“1+N+M”“1+N+特”等多种区域化党建新模式,建立健全了区域内“互联、互促、互补、互助、互动”五大机制。近两年来,二、“三服务”使机关组织优势得到生动体现,树立了服务至上创先争优的良好形象

所谓“三服务”就是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实践证明,就党建抓党建没有生机,就经济抓经济没有保证,只有紧扣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组织工作才有生命力。只有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过程成为体现群众意愿、协调群众利益、赢得群众信任的过程,才能实现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目标。

1、服务经济,体现的是为党分忧

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基层党建的工作重点,需要党委、政府攻克的难点就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主战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急难险重任务上发挥作用,这就是为党分忧。为确保两个文明经验交流会顺利举办,我们组织开展了“迎会办会先锋行动”;为确保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搬迁居民“搬得出、住得稳”,开展了“心系搬迁户、情暖百姓心”主题活动;为配合海勃湾区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安排市区两级领导干部与177名困难居民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为推进旧城区改造与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千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百名干部参与拆迁改造和信访维稳,不仅实现了重点工作与干部力量配备的统筹联动,而且锻炼了干部队伍、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2、服务基层,体现的是为基层解难。实践证明,越是基层,情况越具体;越是基层,困难越多;越是基层,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越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多深入基层,多为基层办实事、正事、好事,不给基层添麻烦、加负担,多想想基层的难处,这就是为基层解难。为了了解基层所需办理的急事难事,广泛开展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调研活动,对征求到的意见及时梳理汇总,找出亟待解决的问题,逐个加以解决。为方便基层群众和单位办事,成立的海勃湾政务服务中心集行政服务、民生服务、便民服务、社区服务于一体,设置计生、民政、就业、社保、建设、环保、法律服务、党员服务、信息服务等97个窗口,能办理和提供各类审批、便民服务事项112项。以区工商局企业注册科窗口为例,去年8月入驻以来,以小窗口提供大服务,积极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畅通”的服务通道。在中心共办理各类企业登记1695户,提供咨询服务2万余次,接待档案查询269人次,与地税部门配合,办理股权转让登记业务128件,为地方财政增加个人股权转让收入143.5万元。为方便企业办事,国税、地税两部门大胆创新体制和机制,在自治区率先实行了一窗式联合办税,解决了纳税人办事要跑两个部门的实际问题。为了帮助棚户区搬迁户解决就业需求的问题,我们积极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用工单位的用工需求和搬迁群众的就业需求基础上,把招聘会开到了温馨家园小区里,把岗位送到了搬迁群众家门口。在“送岗位进社区”专场招聘会上,仅一上午时间,就有88人达成了就业 意向。针对基层街道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的问题,以新华西办事处为试点稳步推进事权改革工作,把过去由区相关部门管理的22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承接到办事处。为

了给辖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新华西办事处启动街道政务服务大厅,推出“错时工作制”、“AB岗责任制”、“一站式”服务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实现就业、社会救助、低保、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等政府九大类公共服务全覆盖。

2、服务群众,体现的是为群众着想。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时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也就是我们提供服务的最好切入点。要服务好群众首先要提高党内的服务能力,只有服务好党员、凝聚好党员,才能依靠党员去宣传、团结、凝聚、服务群众,从而形成一个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链条。比如,我们实施了生活困难党员帮扶阳光工程,建立了27名建国前老党员、115名建国后老党员及138名生活困难党员的特殊党员信息库,由政府出资为4名没有收入来源的建国前老党员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使他们领到了养老金、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从2009年起,政府为党龄50年,75周岁以上的老党员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1000元,实现了对全区建国前老党员、建国后老党员及生活困难党员关怀帮扶工作全覆盖的目标。同时坚持“及时帮扶”与“定期慰问”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构建困难党员“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节时

有人访”的党内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再如,凤凰岭街道办事处墨香梨园社区党支部以“建设健康和谐社区”为主题,精心打造“党员1567贴心服务”品牌,即以1部热线电话拉近社区党支部与居民的距离;做到社区党支部5必到:党员思想波动必到,党员志愿者服务必到,党员困难病重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纠纷必到;社区党支部6必访:困难群众每月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残疾家庭每月必访,流动党员每月必访,失业人员每月必访,其他重点帮扶人员每月必访;党员协助社区7必报:公共设施损坏必报,背街小巷不洁必报,发现新增孕妇每月必报,外来人员流入必报,居民房屋出租必报,有不安全隐患必报,有不稳定因素必报。类似的不断创新的服务方式,不仅赢得的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也扩大了社区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在此基础上,立足四个面向、依托三级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即: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通过健全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服务平台,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各窗口单位和服务部门、镇街道及社区(村)各服务中心(站)三级服务网络,组织、指导、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不仅形成了一个各司其职、上下联动、相互协

作的多样化服务格局,而且树立了党组织在公共服务舞台上的“主心骨”地位。

三、“三促进”使机关组织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提供了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持续动力

所谓“三促进”就是要促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促进惠民政策落实、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主要是看我们的工作作风是否有了明显转变,我们是不是走进了基层,去干了些什么,是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行为,还是扰民的行为,关键要靠群众来评价。近年来,上到中央、下到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这些惠民政策涉及到哪些部门单位,落实情况如何,需要我们进行自查梳理、认真落实。实践证明,惠民政策再好,如果我们落实不到位,群众就得不到实惠;如果我们执行不好,好事也可能办成坏事,社会和谐稳定也就无从谈起。

1、促进机关工作作风转变,赢得了民意

实践表明,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根治不正之风这一“顽疾”,不仅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合力,更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好的制度凭借其不因人为因素而转移的刚性,可以有效地约束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使好的作风得以发扬光大。一是导向先行。建立一套干部走下去服务送下去的导向机制。为了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区委将“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列入实绩考核内容,通过逐步提高赋分比例、实行下评上等措施,不断改进考核办法,特别是加大了服务满意度测评力度,由过去只在本单位、本部门进行测评,改为在包联帮扶和服务对象中进行,并将整个目标考核的赋分权利下放给包联帮扶和服务对象,激励和约束机关党员和干部能够充分“沉下去”,更加有利于考实评准区直党组织服务基层工作的绩效。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注重从基层一线选干部、注重选用下派到基层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通过选人用人导向鼓励、引导机关干部到基层办实事、出实招、见成效。2006年以来,名基层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参与重点工作、拆迁信访等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重用。

二是激励跟进。建立健全了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一年一度的基层党组织流动杯竞赛活动、实绩考核,十大先锋的评选表彰,“三走进三服务三促进”主题实践活动专项奖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追究问责。党建工作方面,全面推行了“三级书记”双向述职制度,对党建工作不重视、不得力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确保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在推进重点工作方面,依托两办督查室、纪委效能监察室,进一步加大了督查力度。在窗口单位,推行了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即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追究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推进

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2、促进惠民政策落实,顺应了民心

一般而言,许多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都是合乎民意、顺应民心、为民谋利的,但是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有的不及时不彻底,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或部门有利的执行得快,对自己或部门无利的久拖不问,甚至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侵害群众的利益;有的在执行政策中打着“结合实际”的旗号变通走样,造成落实政策留有死角等。为此,我们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宣传惠民政策,提高人民群众对惠民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真正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民心。如针对卡布其棚户区居民对搬迁政策有抵触时,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搬迁户挨家挨户宣讲政策、说服动员;当第一批搬迁户入驻温馨家园后,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已搬迁户上,帮助乔迁居民解决实绩困难、组织他们回到卡布其谈住楼房的感受和益处,引导未搬迁户早日住进新楼房,取得了良好效果。

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及时进行深入调研,客观分析政策实施的积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断继续改进,使惠民政策更全面、更完善、更切合基层实际、更科学可行、更能发挥作用。连续三年的惠民十二条执行情况到底如何,通过开展民意调查、两办督查、跟踪问效,确保了惠民效果。近期,区委专门组织开展了民生

3、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实现了民稳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历史使命。当

前,要着力健全完善三项机制,使各级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排头兵”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健全党内和谐机制,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交流沟通制度、党内关怀制度和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保持党内和谐,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引导和带动社会和谐;要健全民主法治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对人民团体领导的工作机制,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与各阶层群众的联系,激发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的热情;要健全重视民生机制,加大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强化教育、医疗、卫生、治安等基础性公共服务,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动员、组织各类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带领群众创业、维护劳资和谐、开展社会救助,进一步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听民声、解民忧、济民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保证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阵地、人员、经费、网格辐射、艺术节、四权四制、“三走进”走出了好作风、联络起了真感情。

(一)“三服务”抓住了需求,“三促进”找到了落脚点,结出了好硕果

第一责任人、书记抓党建、周六奉献 基本服务、多样化服务、带三建、协会、

2.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二

一、深刻认识开展“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

1. 是培养精细作风、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 油田各级单位不断推动精细管理, 务求管理实效, 特别是在系统节点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油藏经营管理、作业单井核算等方面, 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和进步。但不可否认, 在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仍然存在“低、老、坏”现象, 人浮于事, 工作效率低, 各类问题久拖不决, 管理效益十分低下。开展“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就是要从细微之处下功夫, 抓观念、抓作风、抓管理、抓效率, 严格落实岗位职责, 严格审查把关,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全面释放每个人的管理能量, 力求最大的管理效益, 实现经济运行质量的新突破。

2. 是优化运行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按时完成生产经营指标的必然要求。

从油田到厂、矿、队都承担着一定的生产经营任务, 可部分领导大局观念不强, 开展工作没有章法, 加强管理没有规范, 不加强方案决策, 不精细打算, 不遵守油藏开发规律, 重复施工、重复作业, 追求短、平、快, 粗放经营, 松散管理, 不但浪费了大量资金, 而且年年完不成既定的生产经营任务。借助“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的良机, 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部署, 优化经济运行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和谐, 努力促进油气生产平稳运行, 做到经营管理逐步规范, 实现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确保生产经营大局稳定, 发挥好一级行政组织的能力, 承担好一级党组织的责任。

3. 是追赶先进、勤于进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石化系统各单位的发展水平不一, 中原油田的外闯市场, 江苏油田的精细管理、吃螃蟹精神, 华北油田的低成本发展模式, 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在胜利内部, 临盘厂的长寿井管理, 纯梁厂的系统节点管理, 井下作业公司的“石油铁军”, 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管理模式。反观一些单位却是守着传统过日子, 工作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危机感, 不注重效率、不注重水平, 阻碍了油田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深入开展“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为契机, 以先进为榜样, 缺什么补什么, 什么落后改进什么, 完善制度, 健全规范, 在各项工作中打头阵、做表率、扛红旗、争第一, 满怀信心, 鼓足干劲, 务实有为, 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大跨越。

二、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活动深入有序开展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从上到下, 各级领导对“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活动都极为重视, 油田专门召开了动员会, 主要领导分工负责, 活动办公室加强督导和检查, 建立了处室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编制公报进行公示和督促。采油厂及时召开“精细管理、挖潜增效”启动动员会, 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 由厂长和书记任组长, 成员包括了副总师以上领导及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 总会计师任办公室主任, 全面负责采油厂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指标的组织、管理和方案实施。下设作业、材料、修理费、注汽费、外雇运费、用电、技术服务等8个专业组, 负责各自费用项目挖潜增效任务的协调、组织及落实工作。其中:作业专业组挖潜1143万元, 材料专业组挖潜1020万元, 修理费专业组挖潜754万元, 注汽费用专业组挖潜465万元, 外雇运费专业组挖潜418万元, 用电专业组挖潜297万元, 技术服务专业组挖潜178万元, 管理费用专业组挖潜139万元。另外, 设立考核专业组, 做好各项考核指标的验收把关工作。

三、完善措施方案, 保证挖潜成果

1. 在作业管理方面, 一是通过加强主体作业队伍

配套, 强化生产运行, 提高主体作业生产时率, 力争全年主体作业工作量比预算增加60井次, 减少外委作业工作量60井次, 降低外委作业成本480万元。二是通过加强作业施工方案论证, 加强作业监督和信息反馈, 提高作业施工方案的准确性, 经济可行性, 减少无效措施作业工作量, 力争全年压减无效措施作业工作量40井次, 降低作业成本320万元。三是提高旧料修复力度, 降低作业主材投入343万元, 其中:从报废油管中挑选出400吨外委再生修复, 减少新油管投入124万元;从报废抽油杆中挑选8万米外委修复, 减少新抽油杆投入109万元;内部修复深井泵200台, 减少新泵投入70万元。修复其他旧工具400套, 可减少井下工具投入40万元。

2. 在电费控制方面, 一是机采设备更新, 引进450

台Y系列异步电机、110台永磁电机 (6、8极) 、40台30千瓦12极永磁电机、50台油井变频器, 用以改进机采系统用电基础设备。二是高能耗井治理, 安排治理120井次, 其中:参数优化49井次, 配套变频7台, 匹配电机64井次。三是低泵效井治理, 对参数明显偏大的井, 下调1~2个冲次, 计划实施240口井;对泵效小于30%的油井, 采用“节能减速器+普通电机”技术进行拖动系统改造, 下调2~3个冲次, 同时减小电机功率1~2档, 计划实施120口井。四是优化注水泵开泵组合, 组织注水干线滚动更换、除垢工作, 降低注水压力损失及注水单耗, 提高注水效率。

3. 在外雇运费控制方面, 一是努力提高内部车

辆的使用率, 通过强化车辆保养、合理制定车辆保养时间, 培训补充特种车辆驾驶人员, 加快车辆运行节奏, 提高车辆有效工作时间等方式将内部特种车辆出勤率提高2~3个百分点;二是保生产型用车、压管理型用车, 保重点项目用车、压一般项目用车, 优化生产运行, 压减管理用车20%;三是完善车辆使用程序和内部考核办法, 优化外部费用结算方式, 通过抓管理、严考核、硬兑现等手段减少管理漏洞, 挖潜外雇运费20万元。

4. 在修理费控制方面, 一是分阶段解决维修欠

账, 使油气基础设施和机动设备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缓解生产需求和系统保障之间的矛盾, 实现生产运行的良性循环;二是分系统重点治理注采输、抽油机等急、难、险, 以及系统性的维修项目, 解决过去分散管理的矛盾和弊端;三是加强注水泵、注汽锅炉等重点生产设备修理配件应急储备, 保证满足生产随机性和突发性修理需要;四是完善维修项目分级分类管理, 明确采油厂、三级单位内部维修和外委维修的范围;五是加大抽油机、减速箱等修理、修配力度, 减少外委维修, 提高抽油机运行效率。

5. 在降低科研投入方面, 一是做好技术服务项目审批论证工作, 保证投入效益;

二是在运行管理上, 实施动态分级管理,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环节, 加强科研投入的针对性;三是实施技术服务项目考核制度, 抓好过程跟踪管理, 提高运行质量和成果运用水平;四是优化技术投入, 完善科研条件, 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五完善基层技术创新课题活动模式, 注重自主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

6. 在控制管理性支出方面, 一是简化接待程序, 压缩会议规模, 严格控制公务用车;

二是加强采油厂内部刊物、资料等信息化传递, 减少纸质文档, 降低办公成本;三是强化管理性费用制度落实, 加强内部审批控制, 将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 严格控制支出;四是对办公费, 差旅费、会务招待费等由相关职能部门归口管理, 严格控制住宿层级和标准;五是编制培训计划, 确定各单位差旅费报销额度, 加强管理审批, 严格控制外地出差、学习、开会人次。

四、建立完善“精细管理、挖潜增效”的长效机制

“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不是一时之计、一年之策, 顺应了油田企业发展需求, 利于调动各单位内部积极性, 只有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才能促进主题活动互动持续、长期开展。

1. 要坚持贯彻落实不动摇。

作为集团公司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 是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点任务, 各级经营管理者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 严抓落实, 不打折扣贯彻, 坚决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进一步净化和改进内部经营管理环境, 优化经济运行秩序。

2. 要坚持常抓常管不松手。

由于外部市场的低迷化, 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化, 伴随着滚动勘探的艰难和新区接替阵地的减少, 油田企业的发展会遭受越来越多的制约瓶颈, 在无法驾驭外部影响的情况, 只能开辟内部“华山一条道”。把“精细管理、挖潜增效”纳入油田企业发展规划, 年年抓, 年年讲, 年年干, 通过千方百计挖掘内部潜力, 充分调动内部活力, 积累企业发展实力, 让企业一直行驶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3. 要坚持制度建设不懈怠。

“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良好的运行需要以各项规章制度做保障, 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要肩负起沉重的责任, 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从油田行业领先水平和企业内部平均水平, 分系统、分层次构建油田-厂-矿-队-班组-岗位层面的标准指标体系和各种管理标准、技术规范, 筑牢制度保障篱笆。

4. 要坚持严格考核不过场。

作为一项必要手段, 开展“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还要以严格考核做支撑, 要制定配套的考核评比标准, 建立奖惩激励制度, 认真抓好日常检查督导和季度评比, 对核心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排名, 严格落实公开评比、严格考核制度, 考核结果作为效益兑现和年底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 藉此引起各级经营管理者和职工个人的高度重视, 切实施展好“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主题活动的管理效能。

“精细管理、挖潜增效”作为从上到下的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各级单位、相关部门的一致努力, 查找不足, 追赶先进, 学习经验, 扎实细节, 精于过程, 落实对策, 严格考评, 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实现挖潜效益的持续提高。

3.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三

一、引领少年儿童坚定理想信念,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活动

1.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关注少代会,当好小主人”主题队日活动。全省各级团队组织积极行动,征集红领巾小心愿小建议3000余条,全省100余万名少先队员观看了第七次全国少代会有关电视节目。

2.利用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全队集中性活动。“六一”期间,省少工委组织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集中开展了“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今天我入队 争当好队员”主题队日活动。

3.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争当文明守法好网民”活动。全省各级少工委通过讲故事、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队员们争当文明守法好网民。

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1.在全省各级少先队组织中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第七次少代会的重要讲话精神。

2.建设少先队辅导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

3.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电视台、省少工委联合开展中华少年强——首届“最强国学少年”挑战赛活动。全省13个市(地)及2个直属单位,共设立59个海选点,300余所学校,万余名热爱国学的少先队员参加了比赛。本次大赛共设参赛队26支,每支队伍由海选及城市组队产生的4名选手组成。通过海选、城市突围战、城际pk战、个人晋级赛四个阶段的比赛评选出个人冠、亚、季军,团体冠、亚、季军和学校冠、亚、季军。此项活动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心主题,积极探索少先队组织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贴近和融入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中,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4.开展“手拉手”活动。一是与阿勒泰地区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二是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阅读计划。省少工委和《小雪花》杂志4月21日在哈尔滨市阿城区于店小学、香坊区中山路,虹桥二小等3所学校开展“世界读书日”捐赠活动,本次活动共捐赠图书和期刊4000余册。协调著名作家赵可先生为继红小学、花园小学、复华小学,各捐赠其编撰的少儿图书100本。并为3所学校的1000多名学生进行了如何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讲座。

4.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四

2010年,根据中央和中央纪委的决策部署,我院不断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六项工作格局”,务实推进“优良学风建设行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示范行动”和“管理决策规范行动”等 “三大预防行动”,开创了预防腐败工作的新局面,为落实中央“三个定位”要求、实施“三大强院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政治纪律建设成效突出

一年来,我院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中央《关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和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了以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主题的政治纪律教育,举办了所局主要领导干部专题辅导报告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人事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监察局持续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班和青年学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系列讲座。马研院、网络中心等单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网络传播阵地。《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等31份学术报刊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版专栏。宗教所、新闻所、边疆中心、当代中国所、社科出版社、文献出版社等13个单位组建了1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室和编辑部,文学所、外文所、欧洲所等新成立了5个非实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全院把维护政治纪律贯穿于科研、管理及各项工作中,加强对各类学术平台的规范管理和纪律考核,严把科研项目、学术会议、国情调研的政治标准,逐步实现了制度系统化、教育岗位化和检查经常化。我院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刊采编工作政治纪律的规定》、《涉外交流活动保密工作管理规定》和《涉密计算机及涉密移动介质保密管理规定》,对院属35个单位计算机进行了涉密载体清理情况检查和网络安全检查,报刊采编、涉外交流、网络信息等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共消除政治纪律隐患问题5起。院内管理的报刊、出版、馆网、课堂、社团以及学术会议等各类学术平台,连续五年保持了政治违纪案件 “零发生”。

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复杂情况和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挑战,院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并及时应对境内外重大敏感政治事件,重点做好有关人员的教育劝阻工作,对个别政治违纪人员及时作出稳妥处理,维护了全院积极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实施优良学风建设行动,学术环境不断优化

优良学风是落实好中央对我院“三个定位”要求的重要保证。在实施预防腐败“三大行动”中,党组把“优良学风建设行动”置于首位,召开了全院学风建设工作会议,交流了经验,提出了完善优良学风建设机制制度十个方面的要求。党组成员在开展工作调研中,听取了34个研究所学风建设情况的汇报,推动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为引导科研工作者把学术道德内化为行为准则,我院首次举行了学术道德宣誓大会,新入院的520多名青年人员参加,增强了维护最高学术殿堂荣誉的责任感。举办“所长谈治学”、“名家谈治学”活动,强化了优良学风的“传帮带”,在科研人员中积极倡导了淡泊名利、廉洁严谨的学术操守和学术品格。院属各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行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扎实开展国情调研活动,了解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语言所、历史所、社会学所、考古所开展了吕叔湘、杨向奎、费孝通、夏鼐等学术大家纪念活动,传扬老一辈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农发所、人口所、拉美所、西亚非所等许多单位举办了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名家论坛、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评析学科前沿问题,开展学术争鸣讨论,营造了健康活跃的学术氛围。

我院出台了《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实施办法》,研究起草了《科研人员学术道德自律准则》和《期刊图书编辑人员行为自律规范》,督促科研和编辑人员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在学部委员增选、职称评聘、课题评审和成果评奖过程中,明确对学术不端行为“一票否决”,对反映学风问题的9件信访举报进行了核实处理。哲学所、民族所、工经所、数技经所、法学所、国际法所、日本所、美国所、世经政所、经济所、近代史所、社科杂志社、研究生院等34个单位制定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务实措施,有些单位引进了软件系统,专门对刊发稿件和毕业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有些单位为减少“拼盘”和“碎片化”研究,专门针对研究人员制定了个人学术发展规划;院内多数学术刊物实行了同行匿名审稿制度,建立了作者信誉档案;有些研究所制定了专门约束评委行为的规定;有些单位在课题立项结项中实行“严进严出”,建立了国情考察全所大会报告制度。

一年来,“优良学风建设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年底我院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学风状况整体好评率为63.5%,80%以上的专家学者认为,我院防范抄袭剽窃、不遵守学术规范的治理成效最为明显。

(三)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示范行动,教育成效明显

院党组带头贯彻中央颁布的廉政法规,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廉政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文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主动接受组织监督,如实报告了在用车、住房、出国(境)、兼职、休假、配偶子女就业(留学)、收受礼品等方面的情况,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规范从政行为,发挥廉洁示范作用。各单位召开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廉政准则》要求,在科研管理、资源配置、干部选任、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对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等进行自我审视。在去年研究员分级、课题经费分配、优秀学术成果评奖、出国(境)进修交流中,一些领导干部主动把荣誉和利益让给他人,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

继续开展“看身边勤政廉政事、学身边廉洁敬业人”示范教育活动,院报院网等媒体广泛宣传了科研、管理、服务岗位近40位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化了岗位廉洁教育。通过电子信息屏幕、廉政短信平台,持续开展了廉政宣传。全院3240名干部学者学习了《法规纪律应知应记》。举办“以案讲规讲纪”专题培训,130余名财务、基建岗位的管理人员规范办事意识得到提高。院党校将反腐倡廉理论政策纳入教学必修内容。各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学习125人次。政治学所、世历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廉政党课,城环所、民文所、地方志开展了“学习先进、抵制腐败”的教育活动,图书馆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了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展览。

(四)推进管理决策规范行动,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推进“管理决策规范行动”,强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为“管理强院”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提高管理干部办文办会办事的“三办能力”为重点,全院规范了重要会议报批、内部请示事项答复、公文格式、文件收发和工作督办程序。严格实行管理部门电子考勤、所局级现职领导干部离京、出国(境)事项的审批备案和请销假制度,初步形成了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干部职工对院机关改进会议文件过多、公文办理缺乏应有程序、工作漂浮形式主义的成效表示满意。

积极推进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信息通报和信息公开机制日趋完善。通过院报、院网、宣传栏、电子信息屏、电子邮件群发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工作日报、院内通报等多种载体,公开“三重一大”事项及各类重要信息,提高了干部学者对重大事务的知情度、参与度和监督积极性。

全院把促进制度落实作为“管理决策规范行动”的主要抓手。一是党组成员带头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分解任务,分别带队重点检查了9个单位责任制落实情况,对30个单位责任制检查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作出批示。二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了干部选拔任用行贿受贿行为的专项整治,对新提拔任职的141名处室级干部进行了测评,反馈或澄清了拟提任干部的有关问题;三是集中开展了“学术名刊建设”、重大科研项目和院属单位信息化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学术社团进行了分类清理整顿;四是开展了规范津补贴“六条禁令”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37个单位的津补贴收入来源、项目、标准进行了规范;五是重点开展了103个学术社团和18个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自查和重点检查,共清理“小金库”54个,纠正违规资金1141万元。对学者和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院公款私存、发票不合规等问题的改进率为95%,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五)发挥监督惩治功能,廉政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我院反腐倡廉监督机制日趋完善,惩治功能继续强化,廉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学者干部普遍认为,我院纪检监察组织监督、审计监督、对“三重一大”专项监督成效明显、作用突出。

院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执行“三谈两述”制度,与39名新任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并首次进行了“廉洁从政法律法规知识测试”,81.9%的谈话对象认为廉政谈话入脑入心、作用很大。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纪和民主评议制度,全院1239名处以上干部和研究室(编辑部)主任公开述纪并接受了民主评议,91.8%的学者干部认为监督效果明显。科研、财务、人事管理监督联席会议更加有效,“两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两委员”(政协委员、学部委员)积极参与监督评议,在课题立结项、成果评奖、职称评定、期刊评审、干部任用、学部委员增选中发挥了监督作用。

坚持深化审计监督和专项监督,对人文公司、研究生院、服务中心、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等9个单位开展了专项审计,对4名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资产总额4.52亿元,发现违规资金2449.95万元。按照中央有关部门部署,对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进行了全面摸底,对我院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立项、在建、竣工的7个工程项目进行了重点排查,对19个基建工程修缮项目招投标实施全程监督,及时制止了1起规避公开招投标的问题。全院工程建设管理缺乏制度、工程监理不力问题得到明显改进。

信访监督和案件查处的治本功能继续增强。截止2010年底,共受理群众信访80件,已调查了结78件。其中实名举报37件,涉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经济工作纪律、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等内容。对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研究员分级、年终考核等问题的举报,院所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了核实。院纪检监察机关与4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信访谈话,对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信访函询,对2起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件加大协调力度,推动案件执行取得重要进展,对1起涉及公共资金非法转移事件进行积极处置,保证了资金安全。2010年,全院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开除党籍1人,因挪用公款给予行政记过处分1人,因计算机泄密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1人,因严重违反工作纪律辞退1人,审理办结恢复党员权利1人,维护了纪律的严肃性。

(六)廉政研究成果质量提高,服务大局能力持续增强

我院承担着为党和国家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去年全院共立项廉政研究课题39项,社会学所、政治学所、法学所、财贸所、金融所、俄欧亚所、亚太所、马研院等21个单位1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国情调研和专题研究。认真完成中央纪委等交办的重大课题研究任务,向中央及有关部门报送了“全国惩防体系建设检查问卷分析”、“中外预防和打击腐败措施比较研究”、“干部队伍状况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当前我国反腐败形势分析”、“科技反腐的战略价值”等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部分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或被中央纪委内部期刊登载。

一年来,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院纪检监察组织和广大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具有我院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注重政治方向,注重源头预防,注重发挥保障功能,谋划科学,执行有力,为服务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大局、为建设我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院党组和奎元同志,向纪检监察组织和专兼职纪检干部,尤其向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的同志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干部学者政治观念淡薄,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意识不强;一些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缺乏责任意识,全年没有承担任何一项反腐倡廉任务;对于我院目前需要治理的不良学风,80%的学者干部认为主要是学术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科研低水平重复和治学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超过2/3的学者干部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兼职过多,不能集中精力治所;超过半数的学者干部认为,所在单位仍存在购买药品折扣款不入账、期刊杂志发行收入不纳入预算管理问题;少数单位工程建设和维修项目仍存在制度漏洞,违纪违规隐患没有完全消除;超过六成的学者干部主张,重点加强对干部人事权、职称评定权和经费使用权的监督。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1年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任务

2011年我院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中,继续完善惩防体系“六项工作格局”,深入推进预防腐败“三大行动”,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一)严明政治纪律,建设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

落实中央“三个定位”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热点问题叠加,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西方针对我国的思想渗透、西化分化的攻势有增无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严峻,各种政治力量都试图发出声音,加上互联网、手机等广泛便捷的传播,凝聚思想力量的任务极其繁重而艰巨。

要增强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的意识和能力。各单位要组织党员干部和研究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宣传部《关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和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准确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要举办好所局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座,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研和管理工作。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开展中共党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干部学者充分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积极应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政治制度、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的炒作攻击,以科学理论掌握舆论的主导权。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学者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禁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参与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的行为。

要对科研活动进行有效的政治管理。针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严把政治纪律关,切实管好报纸、期刊、出版物、网络、论坛、课堂、研讨会、报告会等阵地,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和空间。在课题立项、成果评奖、职称评定、人才遴选时,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要分析政治违纪行为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创造维护政治纪律的新经验。密切关注并及时掌握重要时期个别人出现的政治违纪苗头,及时做好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

要运用我院近年来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典型案件继续开展警示教育。以“我院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中的责任”为主题开展集中讨论,并加大制度检查和完善力度,促进干部学者严守外事和保密纪律。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分级保护、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监管机制,预防失密泄密事故的发生。

(二)推进制度创新与规范,保障创新工程顺利启动

今年启动创新工程,将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要把维护政治纪律、学风作风建设、干部廉洁自律等要求融入创新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及其管理办法之中,加强对试点单位和项目的监督检查。

要制定创新工程《科研项目设计标准与成果评价办法》,创新立项评审、阶段检查和结项鉴定等管理工作,对科研项目的质量进行全程科学评价。对《“学术名刊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完善出版集团企业法人治理机制,健全干部任命、业绩考核、薪酬奖惩配套制度。建立信息化项目成果质量评价体系和图书馆名馆评估标准。

要制定创新工程《岗位管理与考核办法》。将岗位聘任制与项目合同制相结合,实行科研人员竞争性进入和不适应退出制度,对未签订长期聘用合同人员和新入院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定以成果质量为核心的团队和个人绩效综合考核办法,完善创新岗位和成果绩效分配机制。出台《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研究所党委书记岗位职责目标考核办法》。

要制定创新工程《资源配置与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形成科学有效、使用合规的经费管理制度。落实《关于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若干规定》,将谋求合理利益与规范监管统一起来。在二级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规范公务消费行为。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监管平台。

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逐步推行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等事项票决制。实行重大决策报告制、公示制、质询制和决策后评价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深化优良学风建设行动,加大组织管理力度

要完善学风建设的教育、监督和惩戒机制。院报、院网、《社科党建》和有关学术期刊要继续办好学风建设专栏,报道学风建设动态,宣传优良学风典型。继续组织新入院人员举行学术道德宣誓。实施《科研人员学术道德自律准则》和《编辑人员职业行为规范》,把学风情况作为重大研究项目、重点学科、重要传播平台的考核内容。加强对学风的民主评议,重视其结果的运用。执行《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建立不良学风记录。组建院所学术道德委员会,受理不良学风举报投诉。充分发挥院所两级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实施“书记所长抓学风”专项管理,把优良学风建设与科研管理一道作为研究所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纠建并举的原则,采取务实举措,着力解决重数量轻质量、急功近利等学风浮躁问题。建立优良学风“传帮带”机制,对新入所人员进行所规、所史教育。安排科研人员参与社会实践和国情调研,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利用学术沙龙、讲座、论坛、读书班等平台,经常开展学术交流,倡导积极健康的学术批评。对书记所长抓学风专项管理进行检查考核。

(四)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示范行动,强化实际效果

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遵守党规党纪。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观点,带着感情倾听并解决广大学者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努力维护好群众利益。

要深入学习践行《廉政准则》,在课题立项、成果评奖、职称评定、干部选任、评先选优等方面带头规范用权行为,在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公款出国、利益荣誉、社会交往、生活作风等方面发挥廉洁示范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全院要继续开展法规纪律“应知应记”教育,深入开展“看身边勤政廉政事、学身边廉洁敬业人”示范教育活动。组织干部学者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展览。扩大局级干部廉政考试范围,并向处级干部延伸。举办院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廉政教育,充实“中国社会科学网”廉政建设内容。在研究生院思想政治课程中设置廉洁教育内容,推进廉洁教育进课堂。

(五)全面实行院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强化监督工作

全面推进院务公开,依托院网“院务公开专栏”、电子邮件群发系统加强电子院务建设,凡事关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公开,为干部群众参与民主监督创造条件。出台《党务公开办法》,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把中央《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的要求落到实处。

认真执行新修订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干部的管理。务实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纪和民主评议。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职称评审和选拔任用干部进行全程监督。

严格执行《基建工程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实行基建和修缮工程报备制度,加强对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使用、合同执行的监管。实施《院修缮项目管理办法》,落实立项审批、预算调整、验收审计等规定。各单位实施基建和维修工程,须全程请纪检监察组织参与监督。完善院基建工程施工企业及监理单位廉政准入制度,对存在不良行为记录的一律取消资格。加强对拆迁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有序进行。

做好对院改革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审计,坚持领导干部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发挥院结算中心对各级账户的实时监控功能,扩大会计委派制和会计代理制试点,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六)保持信访和案件核查力度,发挥惩治的治本功能

拓宽信访渠道,及时发现违纪违法线索。健全职责明确、归口管理、协调合作、分级承办的信访处理机制。加强对信访举报的梳理分析,总结原因和规律,积极化解信访反映出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培训,提高所局纪检监察组织核处信访的能力。提倡实名举报,严肃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同时对错告的问题予以澄清,对诬告的进行批评处理。

重点查办违反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和基建维修工程中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办领导干部、掌握关键资源人员以及我院主管的社团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对有案不查、瞒案不报、阻挠办案的严肃处理。通过查办案件查找管理漏洞,对疏于管理导致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实行责任追究。

健全纪检监察组织核查信访和案件的协调机制,提高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处理信访和查办案件的能力。与司法和执法机关加强协调沟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案件审理工作水平,严格依纪依法办案。

(七)深化廉政研究,为反腐倡廉决策与实践服务

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用“三个并存”高度概括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态势,即“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对于深化反腐倡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反腐倡廉的系统论述,总结我党成立90年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经验,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成效测评、干部队伍状况与执政安全研究、我国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效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反腐败分析,认真开展公职人员利益冲突、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对策研究,加强对“创新工程”合规性保障问题的研究。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廉政研究工作,在课题立项、成果评奖、职称评聘、国际交流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更多学者结合各自优势参与廉政研究。创新廉政研究组织方式和研究方法,完善廉政研究激励机制,把优秀决策信息作为学者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逐步推进廉政研究学科化,用力培养廉政研究专门人才,壮大骨干队伍。扩大廉政研究成果的应用平台,提高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与地方纪委建立常态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外反腐败机构的学术交流。

三、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各项任务的落实

2010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这是完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院党组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陈奎元同志郑重承诺作为党组书记担负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其他党组成员负责分管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院要以贯彻落实《规定》为契机,进一步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

要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干部要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总体安排,与科研和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班子成员要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担负落实责任。研究室和编辑部主任要突出抓好政治纪律和学风建设。院职能部门要把反腐倡廉任务与管理职责有机结合起来抓落实。纪检监察机构要积极组织协调,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

各级领导干部要创造性地落实反腐倡廉建设任务。院属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既有共性也有特性。领导干部要找准中央和院党组反腐倡廉部署与本单位实际的结合点,拿出针对性、操作性强,切实管用的具体举措,把中央和党组的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到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在“六项工作格局”中,突出维护政治纪律、学风建设、廉政研究等特色工作,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工作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院属各单位要在查找风险点上下工夫。要重点排查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三重一大”决策风险,排查课题立项、成果评奖、职称评审运行风险,排查个人不廉洁风险,排查人财物和基建工程管理风险,健全防控机制,把在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及时上升为可操作性的机制和制度。

全院要健全责任考核和责任奖惩机制。要制定考核检查办法,把维护政治纪律、学风建设、决策管理、干部廉洁自律等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点内容,加大责任激励和责任追究力度。责任制检查与领导干部考核相结合,与人员奖惩晋升和绩效收入相挂钩。单位评先评优及个人晋升和荣誉,凡出现政治违纪、学术不端、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实行“一票否决”。因未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管理责任而导致出现严重问题的,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视情节轻重进行沟通谈话、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免职降职、党政纪处分,并实行必要的经济处罚。

5.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五

一要把握好理念产生的现实必然性,解决好真信真学问题。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因应我国进入改革发展新时期,司法办案形势任务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生转型,国家进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特别是近年来,人民法院面临案件高发高难、群众诉求多元、舆论高度关注、社会期待提升的复杂形势;面临化解信访“井喷”、清理执行积案、应对金融危机、参与社会管理、服务“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大局的艰巨任务;面临体制机制和环境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而一些法官还沉浸在西式职能、西式定位、西式办案的幻想追求中,人民群众对于一些法院的办案质效和司法作风还不满意。人民法院存在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尽管有诸多因素,但从根本上看,都可以从司法理念上找到原因,从队伍素质上找到差距,迫切需要司法理念的与时俱进。

社会需要是理论创新的火车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和观念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系统总结,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2008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与时俱进,科学总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学习大讨论的成果,缜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审判理念,形成了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比如:因应了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人民法院司法办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提出了“三个至上”的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因应了从关门司法办案到开门服务保障等司法职能的变化,提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两为”工作主题;因应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人民司法事业的需要,提出了“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三院”建设方针和“面向、服务、建设基层”的“三基”工作方针;因应了从案件不多到大量矛盾纠纷涌入司法渠道等司法任务的变化,提出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宽严相济”等和谐司法的理念;因应了从“一判了之”到“案结事了”的司法办案标准的变化,提出了综合权衡各方利益、实现“两个效果统一”的结案标准;因应了从当庭面对当事人到庭内庭外面对大量申诉信访群众的变化,提出了息诉罢访、构建大调解体系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观点;因应了从司法职业化到司法

职业化和大众化结合的变化,提出了司法的人民性的理念;因应了应对金融危机和“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紧迫需要,提出了能动司法的理念;因应了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需要,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因应了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需要,提出了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理念;因应了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新变化,提出了“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和教育培训的新理念;因应了人民法院党的建设任务要求的新变化,提出了“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等等。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现实需要;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解决问题;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的放矢;不是一般观点,而是理论提升;不是零敲碎打,而是系统理论。各级法院领导干部应当从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以及人民法院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中领悟这些司法理念产生的现实性和必然性,领悟这次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特殊意义,增强搞好活动的自觉性,真信真学真懂,真正用到司法办案和队伍建设中。

二要把握好理念内容的整体系统性,解决好学准学懂的问题。王胜俊院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上集中讲的十个方面的司法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质特征的反映,是中国特色审判规律和特点的理论提升,形成了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这十个方面的理念,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基本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从我国国情出发,吸取国外司法的有益成果,解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方向、司法职能、司法宗旨、司法标准、司法模式、司法管理、司法价值、司法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构成了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概念范畴体系。只有整体认识、系统学习,才能弄清每个理念的内涵及相互联系,以加深对理念的理解;只有深入浅出、博观约取,工作要求才能简明扼要,以便于贯彻执行。

这十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从不同侧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如:从司法方向来看,“三个至上”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的理念,表明“三个至上”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司法准则和司法方向。人民法院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伟大事业上,把党的事业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承担起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政治任务;在维护保障利益上,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维护人民利益;在司法依据规范上,把宪法法律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人民法院以自己的全部工作,体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方向道路。从司法职能来看,“两为”工作主题揭示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职能定位,明确了司法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法院都不是就法司法、就案办案的“单纯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捍卫者,要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肩负起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重要使命,发挥“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以其全部工作,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从司法宗旨来看,司法人民性的理念深化和丰富了人民法院的司法为民的宗旨,揭示了权从何来、为谁司法、靠谁司法的问题,揭示了司法为什么具有人民性、怎样实践人民性、怎样实现司法职业化和大众化结合,走出一条“司法依靠群众、群众参与司法;司法服务群众、群众认同司法;司法面对群众、群众监督司法”的司法大众化新路子。从司法标准来看,“案结事了”、“两个效果统一”以及和谐司法的理念,要求法官办案要权衡各方利益,考虑综合效果;要求调解优先、宽严相济、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从而明确了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政治效果的关系,明确了办案中的法律和政策的关系,明确了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的综合司法标准,满足了新时期社会需求和人民期待。从司法模式来看,能动司法的理念,认为司法具有能动和被动两方面的特性。从审判的启动和诉讼权益的处分上,司法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从我国司法机关的定位和职能看,司法更具有能动性。我国司法是服务型、主动型和高效型司法,能动司法是我国司法的运行模式和基本规律。从司法管理来看,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的理念,明确了新形势下创新加强审判管理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解决了司法权和司法管理权的配置以及司法动力机制问题。从司法价值来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既是司法办案的价值取向,也是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解决了新时期人民法院司法的价值追求问题。从司法关系来看,“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三院”建设方针,“面向、服务、建设基层”的“三基”工作方针,“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人民法院内部诸工作以及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解决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自身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问题。同时,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与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大调解体系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理念观点,则明确了新时期人民法院向社会管理领域延伸审判职能,加强司法权与政府社会管理权协调配合问题。探索司法权行使的内外关系,加强司法权的内外监督和协调配合,改善司法权的社会政治保障,是发挥党领导司法工作的政治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政治优势,保障公

正司法,解决人民法院的司法困难和问题的决定性途径,也是一些老大难问题走出困境、赢得主动的唯一途径。总之,这十个方面的理念内容含量很大,涉及空间很广,还应当深入学习领会。

为准确把握这些司法理念,法院领导干部应当结合学习中央政法委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社会主义审判理念读本》、《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教育参阅材料》,结合本院实际,采取专题学习研讨的方式,深刻领悟人民法院新的司法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针对性,系统学、学系统,融会贯通;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到司法实践中。法院中层干部和广大干警,则重点学习把握好基本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和观点,弄清思想内涵和司法要求,找准思想误区和工作差距,拿出改进制度措施,付诸司法办案实践,做到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三要把握好理念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践行理念的问题。这次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是理念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工作差距问题,还有一些是办案、信访、执行任务加重等原因给法官带来的实际困难和压力。因此,要紧紧围绕十个方面的理念,实事求是面对司法办案存在的问题和广大法官遇到的困难,认真查找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贯彻不坚决的问题,认真查找发回重审、申诉上访、社会反映强烈等案件中所反映出的理念问题,认真解决广大法官感到困难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辅导,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比如,要解决国情意识不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认识不够的问题,克服盲目与西方攀比的心理,增强走我们自己的路的精气神;解决对司法职能定位认识不足的问题,克服单纯司法观念和畏难情绪,增强全面履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解决对司法宗旨认识不透、践行不好的问题,克服特权思想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增强为群众解决诉讼困难、便民利民服务的热情;解决对司法办案标准认识不高的问题,克服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的积习,增强综合权衡、和谐司法的能力;解决对司法管理认识不够的问题,克服审管不分、粗放管理、放松管理的问题,增强创新加强审判管理的积极性;解决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规律认识不够和践行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文化滋养的特有方式,既注重宏观部署、理论灌输,也注重微观践行、典型故事传扬,增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增强践行司法核心价值观的能力;解决对能动司法的模式认识不够的问题,克服司法办案服务中的消极心理,增强主动服务、高效服务能力,增强司法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对“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和“宽严相济”司法原则政策认识不清和把握不准的问题,增强守住法律底线、辩证司法的能力;解决对党的领导和各方面监督

6.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六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镇党委书记 邓毅伟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行动指南。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新农村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举科学发展观的大旗,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把“三农”工作的重心放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加农收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来,把工作目标定位到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上来,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举措,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我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近七年基层工作中,对广大农村的长远发展也有一些理解和看法,现从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谈谈大寨镇是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基本概况

杨陵区大寨镇位于杨陵区西北部,东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杨陵区街道办、揉谷、五泉镇接壤,境内土地平坦、肥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总面积12.6平方公里,共有13个行政村,54个村民小组,17101人,4336户。全镇主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优质杂果、苗木花卉和小麦良种等主导产业,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72元,比2005年3551元增加了3721元,年均增长15.5%。2010年6月被省委授予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乡(镇)党委。

二、围绕二十字方针,创新工作思路

大寨镇的新农村建设,在立足镇情基础上,始终坚持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有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

大寨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因此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何做好产业发展这篇文章,费尽镇党委政府心思。在进行了广泛、综合调研、讨论后,2009年全镇乘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大好机遇,认真实施“五个万”工程,着力发展“八大产业”,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功能,带动了以高效设施农业、优质杂果、畜牧养殖、苗木花卉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随后的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的多膜覆盖、立体栽培新模式,引

进新品种、新技术,逐步实施标准化生产,同时成立了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建立土地银行10个,为土地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新的模式,全镇共流转和征用土地11000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72.8%。截止2011年,全镇累计发展设施农业大棚1328座,中棚700余亩;建成养殖小区21个,奶牛存栏3200头;引进秦宝、澳源牧业公司建成存栏万头以上奶(肉)畜养殖基地2个;建成猕猴桃等优质杂果基地3100余亩;发展苗木基地3500余亩,食用菌基地200亩。

(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活宽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要广辟增收渠道,推进惠民工程。一是着力发展主导产业经济,注重加强对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扶持和引导,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二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我镇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各自优势,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党员科技示范户带头推广新技术、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为广大群众做好创业示范。三是全面兑现“家电下乡”、摩托车汽车下乡、粮食直补、大棚补贴、经济林果补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及产业支持政策,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文明进步。

(三)乡村和谐稳定,促进乡风文明。为了能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以乡村政权建设、公益区建设、六室一中心建设等项目,健全了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村文化室和村民娱乐健身广场,经常性地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现13个村

基本达到村村有阵地,为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阵地基础。2010年我镇建成485.4平方米的镇综合文化服务站,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为13个村的农家书屋各配送了10000余册书籍和600余件音像制品。同时我们加大了计划生育、文明家庭创建和农村的矛盾纠纷排查,在每年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每季度初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月活动,在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的月报告制度,有效促进了乡风文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全镇呈现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四)强化村容村貌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为了彻底转变物品乱搁、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现象,镇党委在大力宣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积极争取卫生改厕项目,又结合沼气池建设等工程进行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了农户门前统建、后街整治、路灯安装、农村信息网络配套等建设任务,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与城区接轨。不断完善并严格实施垃圾定点堆放、统一清运和“三护员”日常保洁制度,对全镇13个村的垃圾斗进行了统一更换添置,积极开展以村容村貌治理为主题的柴草定点堆放、秸杆还田、道路清理、农村垃圾规范管理等,不断创建文明进步的农村新环境,实现了资源的增值利用和有效改善,绿化、美化、靓化的良好生态环境已初步形成。

(五)健全各项制度,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召唤。镇党委政

府通过完善自身建设,健全管理制度,丰富工作方法等方面来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我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事部门和人员,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提升工作质量,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建立健全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养老、低保、医保、伤残救助等综合性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进一道门办事,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终结的优质高效的基础服务,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了基层村民议事权、村级纪检组织、村级综治维稳组织、村级共青妇组织等,达到村村组织健全,各组织都能按照制度开展工作。特别是为有效维护好广大群众民主权利,我镇深入推行了以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财务全程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工作制度,实行村民提事、群众评事、集体定事、干部干事“四事”民主管理机制,实现了人心和、社会稳、发展快。

践行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寨镇村域经济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将会进一步的加快,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活将会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7.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七

1 明确提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立足“三个升级”

“三个升级”就是要实现“管理升级、标准升级、效益升级”的目标, 积极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村用电需求, 保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发挥出最大效益。

“管理升级”就是升级管理思想、丰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强调用更科学、更完善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管理, 在以往各项工程管理办法的基础上, 补充增加若干细化管理办法。“管理升级”包括的主要措施有增设农网工程常态管理办公室、建立市供电公司月度工程例会制度和县供电公司周例会制度、实施项目经理制、实施项目质量评级制等。

“标准升级”就是升级建设标准、统一建设思路、提高设备和电网的坚强等级, 强调提高工程的建设标准, 建设更坚强、更完善的农村电网, 既能满足今后10~20年的负荷增长需要, 又能抵抗以往电网遭遇的各类自然灾害袭击。“标准升级”主要是在安徽省电力公司出台的技术规定的基础上, 增加若干条强制性的技术标准, 包括变电容量规定、导线线径规定、杆塔选型规定等内容。

“效益升级”就是升级建设效益、体现建设成果、增强建设工作的“原动力”, 强调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益, 用改前改后的效益对比来衡量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建设标准的超前性和实施工艺的规范性。“效益升级”主要是通过考核工程实施后的“两率”指标、线损指标和安全指标完成情况, 来反映出工程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

2 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行质量评级管理

为加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质量管理, 积极建设精品工程、优质工程,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宿州供电公司在总结以往农网工程质量管控经验的基础上, 推出了农网工程质量评级管理新举措, 从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注重加强质量管理, 全力打造坚强的农村电网。

长期以来, 该公司对农网工程的质量管控主要采取“三级验收”的程序进行把关, 但由于各级验收标准不统一、验收滞后于投运等客观原因, 导致“工程干完了就算验收通过了”的现象普遍存在, 常常出现工程投运时就存在工艺不规范、安全设施配备不齐全等情况, 对电网及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埋下隐患。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真正做到从工程建设的源头开始对电网及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调控, 保证电网及设备最大限度地处于额定运行状态, 宿州供电公司制定了《农网工程质量评级管理办法》, 对所有农网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评级管控。该评级办法的推行, 对提高农网工程建设质量, 建设坚强农村电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评级办法规定:凡新建及改造农网工程, 必须在建成后按照层级归属向市供电公司或县供电公司申报参加评级, 评级结果与施工费用结算、设计费用结算和监理费用结算直接挂钩。市供电公司组织开展35 kV变电工程质量评级、35 kV线路工程质量评级和10 kV主干线路工程质量评级, 县供电公司组织开展10 kV分支线路工程质量评级和10 kV配电工程质量评级。

工程质量评级主要从工程设计质量、工程材料质量、工程施工质量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级级别分为优质工程、优良工程、合格工程、不合格工程等4个等级。质量评级满分设定为100分, 综合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为优质工程, 综合得分在80~90分的为优良工程, 综合得分在70~80分的为合格工程, 综合得分在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工程。评定为优质工程的, 费用结算比例为100%;评定为优良工程的, 费用结算比例为95%;评定为合格工程的, 费用结算比例为80%;评定为不合格工程的, 费用结算比例为50%, 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自费整改, 待整改完成后再按新的评级结果结算补差。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项目自验收合格且二级验收合格的情况下 (如验收有问题, 则待问题整改结束并验收合格后) 才能提出评级申请。市供电公司或县供电公司在收到评级申请后1个月内组织完成现场评级。为提高可操作性, 该评级办法同时规定:现场评级工作可以与工程的三级验收同步结合开展;工程竣工后, 如超过1个月未完成二级验收且提出评级申请的工程项目, 将直接评定为不合格工程。

3 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风险抵押金”考核管理

为强化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责任考核,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加快工程实施, 保证优质、高效、规范地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建设任务, 宿州供电公司出台了具体的责任考核管理办法, 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全过程的“风险抵押金”考核管理, 力保工程实施规范有序。

“风险抵押金”考核管理设置满分为100分, 主要是根据工程进度、标准化应用、施工安全、废旧物资回收及处理、工艺质量等5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进行考核, 采取季度检查和季度兑现的方式进行落实。考核人员包括各县供电公司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和生产部、财务部及物管中心等5名与工程管理有关的县供电公司管理部室负责人, 实行差额风险抵押金考核, 即县供电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交纳4 000元作为批次工程风险抵押金, 5名县供电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每人交纳3 000元作为批次工程风险抵押金。在考核分值设置上, 依据各个指标的轻重程度来确定。对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等两类考核指标分别设置为30分, 标准化应用考核指标设置为20分, 废旧物资回收及处理、工艺质量等2项考核指标分别设置为10分。在指标的考核扣分环节上, 也依据管理需要和实际操作方便的原则确定。对施工安全、标准化应用、废旧物资回收及处理等3项考核指标采取0/1式判别, 达到考核标准即得到满分, 未达到考核标准即不得分;对工程进度和工艺质量等2项考核指标采取据实得分, 依据完成比例或未完成项目数进行扣分。

8.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篇八

一是深入调研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强化心理疏导。办案干警通过走访及填写调查表等形式,对犯罪给未成年犯的工作、学习、社会交往、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以及其将来的人生规划、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与未成年犯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评估,从犯罪根源、谨慎交友、理智处事、行为习惯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劝解和引导感化,帮助其打开心结,重树成长的决心和勇气。

二是深入了解未成年犯的工作生活状况,强化考察效果。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办案人秉承帮教合一、惩治为辅的心态深入了解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犯罪成因以及后续的悔罪表现等内容,在积极与两名失足青年就产生犯罪缘由互动后,办案人针对不同案件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对一名具有帮扶、感化未成年人拟提起检委会相对不起诉讨论,对该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成因、犯罪行为做了详细汇报,对其成长经历的翔实调查,证实其一贯具有良好表现,本次的伤害行为属偶犯、初犯,行为人充分认识到错误本质,在对被害人的积极赔偿上体现其良好的悔罪表现,应当给予疏导教育,具有帮扶意义。

上一篇:万万没想到作文下一篇:基层文化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