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

2024-10-11

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共2篇)

1.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 篇一

中国当前文化问题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关于中国当前的文化问题这个大范围,我并不十分有把握可以论述的有根有据,但我的专业是平面设计,这本身也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部分,它从属于艺术领域,又与商业密切相关,而与之息息相关的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当然,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大力支持和发展的一个部分,那么我就针对这一小范围进行下我自己的浅谈和论述吧。

“文化”一词广义上指的是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或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它主要涵盖了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

以上是对于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极其笼统和理性的定义,于我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就是近几年因为商业和大众的广泛需求而新兴的一个新型产业,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并加以最大化的开发利用,从而带动文化发展,最终造福我们的民众。

那么在国家及群众都在吵着嚷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支持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于其他欧美国家事实上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较欧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放眼世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理念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时至今日,英国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的第二大产业。在英国,不仅有创意产业的专门领导组来具体规划和帮助协调创意产业发展,而且政府还主动同创意组织合作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在德国美国等一些国家,创意产业早已经横跨各个行业领域,我们能看到的美国的好莱坞,皮克斯,其实都是得益于这样的发展。

再看我国,我国大概从2004年开始文化创意产业才相对以比较迅速的速度逐步发展起来,并且主要集中于广播电视,动漫网游,工业设计以及广告业。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法做到涵盖领域广,覆盖面广。

其次,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的过多参与给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些阻碍的作用,我国是计划体制,而这种体制的背后实际上是政府以有形之手来推动甚至主导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是最需要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的。通常在企业面临一个独特的好创意但往往却由于政府无法认同或存在一定风险而无法给予支持,而在创意的初期又是特别需要资金,所以很多好的点子可能还在酝酿时期就已经被扼杀了。

再次,我国缺少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而且最缺乏既具有创意思维头脑又能敏锐抓住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虽然我国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繁多,但我国却少有人将这些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不懂得如何去开发和挖掘,而且也缺乏准确的市场洞察力,这样就无形中丧失了一些创意成果的价值体现的机会。相比较其他国家,我国虽然拥有很多高校,却很少有学校开设艺术管理,或者创

意产业管理类专业,而专门的培训机构也几乎没有,所以这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在这方面,香港在我国是走在最前列的,香港的大学都有创意产业相关课程,并且处于全球排名前列,在这一方面,大陆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多。

最后,也是最最核心和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创意不足”,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创意”没有创意的东西或者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都是没有任何益处的,在国内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许多人看中其高知识,高回报,高效的特点,盲目跟风,急功近利,有的地方甚至都没有专门的人才,但也要大搞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力发展,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资金大量的流入,但却难以看到成效。而在我国很多地方最容易出现的现象便是趋同,许多地方搞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一个路子,并没有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地区发展,扎根于自己本土文化的东西,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都已经是脱离社会的了,那何来造福群众呢?

看到了以上几点,其实不难找出解决的办法,况且我们国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怎么会没有一个可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力量呢?我们要做的只是多多参见国外的发展模式,带入我们自己的文化思考,多多培养专业的人才,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政府在前期的大力投资过后也应该放手让文化创意产业自己走上发展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就仿佛一个还在呀呀学语的小孩,这个时候的吸收和创造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国家和政府就像是他的父母,要引导,但却不可以一下子全部灌输或者是一直看护,相信我们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必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国际上打响“中国创造”的牌子!

2.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 篇二

在全球化的状态下, 如何能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平等对话?在文化碰撞和文化侵袭的大潮下又如何保留住本国的优良传统文化?甚至是全球化的发展对文学研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此种种都对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故而, 本文更希望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 试分析全球化大潮下所可能的对文学、文化研究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以此浅析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究竟该走向何方。

二、从经济转向文化的全球化浪潮

全球化的大规模浪潮将我们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国际时代, 但它的出现对发展中国家也是巨大的挑战。全球化的本质便是优胜劣汰, 处于优势的发达国家总可以从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1]同时,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全球化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或政治上的联合, 发达国家更是通过了这一浪潮, 将本国的意识形态或者说文化逐步传输到了其他国家。但即使是文化形态领域受到了比经济更大的挑战, 很多人却还是只能重视到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反观人文社会科学方面, 却开始逐步被边缘化。实际上, 在经济全球化所衍生的文化全球化大潮下, 各民族的文化早已无法像以前一样固守着本国的传统, 而如果遵循着全球化大潮中既定的优胜劣汰原则, 那么大多数国家的文化发展形态都需要向美国或欧洲发达国家看齐。一旦文化模式被固定化和制度化, 那么于世界文明大潮而言, 完全不诋于是文化末日一样的存在。[2]而在时下, 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等, 文化上的不平等也时刻存在, 占据主导文化位置的西方世界, 在他们的强势输出下, 很容易导致发展中国家文化的不自觉趋同。

由于全球化的发展, 文化研究从发达国家所在的第一世界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世界扩散, 并且与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这种现状的冲击令我们不得不为尚属于第三世界的本国文化感到深切忧虑。但就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来讲, 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得不说是利弊参半, 它使得我们能够充分吸收来自先进国家的文化, 并将之应用于本国的文化建设, 使得本国的学术研究进一步向世界方向看齐。但另一方面, 它也造成了本国的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间的矛盾加剧, 使原本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对于我国而言, 全球化和本土化已渐渐形成二元对立的趋势, 如何在保留本土化的基础上利用全球化得以发展, 从而将两者得到完美的互补, 这对我国人文社会方面的学者而言, 大概也是其需要注意和讨论的。

三、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领域的崛起

早在20世纪80年代, 文化研究的发展就已经出现雏形。在当时, 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不断衰退, 文化研究开始慢慢走向前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 文化研究的大潮开始广泛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许多学者认为文化研究可以和文学批评混为一谈, 事实上这是对两者概念的一种混淆。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实际上是两种全然不同的概念。对文化批评而言, 它似乎更侧重于从文化视角出发, 从而对文学进行批评判性的研究。这种思想出现2极早, 19世纪的阿诺德就已经提出了此类观点。但文化研究则不同, 它不仅仅侧重于对人类的文学研究, 而是将它延伸到了人类的精神文化方面, 更侧重于对人类所有精神文化的考察, 包括消费文化甚至是媒介文化也被包含在了其中。而正是由于文化研究的大力发展, 文学研究的局限范围越来越狭窄, 故而才有许多文学研究的学者由衷地感叹道:长期以往, 文学研究终将彻底消融在文化研究之中, 被文化研究所彻底同化。[3]

现代社会普遍性认为:文化研究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 文化研究多以曾做过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国家为描写群体, 着重于批判文化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而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研究与传媒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但与原本的同根同源的文化研究却渐行渐远,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文学研究者对文化研究一直心存抵制态度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 文化研究虽然在当今社会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但有关它的非议却同样不小, 学界认为:文化研究其实并算不上是一门有着单独规范要求的学科, 而是主要侧重在大范围的文化的研究之上, 也就是说, 它并非通俗意义上的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而因其侧重于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 于是更被许多欧美的学者认为是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文化研究”这一平台将本国的文化传输到世界的过程。

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是, 文化研究的很多基础理论都是以后现代主义作为基石从而获得的, 这也就是说, 文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要远远早于文化研究。“利维斯主义”的创始人英国评论学家F.R利维斯曾认为:所谓文化研究, 即是传统中的文学艺术的集合和成品。他认为文化研究应该是一种“精英文化”, 理当存在于少数人的手中, 故而, 他热衷于在大范围内对文学知识进行广泛的传播, 试图让其他人先获得文学知识的浸染, 进而再进行实质意义上的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虽在英国被首先提出, 但它在美国社会和第三世界国家却受到了极大的欢迎。我们有理由认为:正是因这些国家的文化起源史时间较短, 且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故而文化研究在这些国家反倒获得了更热烈的反响。[4]在20世纪90年代后, 文化研究于西方世界又出现了长足的进展。在这一过程中, 它开始受到了整合和分化, 随之也就呈现出了两种态势, 一则是其完全脱离传统的文学研究, 全面转向单纯的文化研究, 加强与新时期传播媒介的联系, 格调也开始变为大众化, 而另一则, 则是扩大传统文学研究的界域, 使文学研究变为跨学科的大范围的研究。从这一方面断言, 这样的文学研究虽然仍侧重于文学知识, 但它已演变成了大规模的跨领域的研究过程。实际上, 文学研究中很多课题和知识理论都脱胎于传统的文化研究, 所以反过来推断, 当文学研究的领域扩大后, 它和文化研究间依然会产生诸多的交融点, 故而, 笔者认为, 将文学研究剥离于纯粹的理论范围, 将其和文化批评得到交融与互补, 这对当今大背景下的文学研究来讲是完全可行的。

四、新时期下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走向

在新时代下, 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究竟应该共同进步还是相互对立?这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也是学者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的,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被大方向的知识经济时代所取代, 开始变得愈加的边缘化, 传统观感上的文学研究也受到了文化研究的大力冲击, 文学研究的愈加弱势甚至导致了大学的文学课也遭到削减, 反而文化研究类的课程大幅度出现。

在两者愈加对立的基础上, 我们有理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者之间能否得到一个纯粹的统一, 以消弭现在两者愈加对立的局面?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语言学转向方面的研究不失为一种新时代下的研究方向。或者说, 语言学转向有可能帮助找到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平衡点。时下单纯的比较文学和经典文学研究范围越来越窄, 于是许多学者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前景无法避免地持悲观态度, 但却也有学者表示:文化研究虽然有着挑战, 但其中却也蕴藏着机遇, 故而, 许多学者开始通过对文化加以研究, 将文化研究的合理因素试图融入到文学研究当中。如此一来, 不仅使文学研究的范围得到了扩大, 同时也为东方和西方间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 为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曾属于文学研究的引领性人物, 如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利维斯、加拿大学者诺斯洛普·弗莱、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和爱德华·赛义德, 现在在文化研究方面也成为了新的领军人。他们不仅没有反对文化研究, 反而将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融会贯通, 不仅对文化研究领域, 而且对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创新性影响。

五、小结

综上, 我们有理由认为, 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不仅是一味对立的关系, 也可以相辅相成, 在合理的因素下相互影响和发展。甚至, 笔者认为, 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化研究的背景下进行新的研究, 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来促进比较文学、经典文学等各学科间的发展, 这于当代的文学研究而言, 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发展和进步。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 将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是解决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矛盾关系的有效途径, 同时, 将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进行互补, 也有利于其解答原有的文学研究中所难以解答的问题。所以, 在全球化时代下在大背景文化研究的形态内进行文学研究, 也不失为一种研究的创新方式。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研究,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黄青喜.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6) :94-97.

[2]王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J].探索与争鸣, 2007 (10) :102-103.

[3]张凤娟.文化全球化语境下的比较文学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3 (05) :54-57.

上一篇:小学学校火灾演练小结下一篇:开关电源的PCB设计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