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与信息技术(精选8篇)
1.1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一
第一卷 必修部分评析
一、单选题(题数:15道,共:30.0分,得分:0.0分)
1、(必修)使用“百度”搜索高中信息技术模拟试题的有关资料,下列关键词填写最合适的是(A)。
2、(必修)下列关于全文搜索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全文搜索可以快速的找到网站上的具体信息
B、用户通过逐级层层点击浏览相关类目,寻找自己所需的网站信息
C、同一搜索引擎,使用的关键词越具体,搜索的结果越精确
D、按关键词检索
3、(必修)某同学在谷歌的搜索栏中输入“伦敦奥运”,然后单击“搜索”按钮,他的这种信息资源检索方式是属于(B)。
A、分类检索
B、全文搜索(关键词查询)
C、多媒体信息检索
D、专业垂直搜索
4、(必修)下列删除文件的操作,文件删除后无法还原的是(B)。
A、用Delete键删除
B、用Shift+Delete键删除
C、用Ctrl+D键删除
D、用“文件”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5、(必修)以下行为构成犯罪的是(A)。
A、破解他人计算机密码,复制计算机中的数据
B、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
C、上网文明用语
D、发送广告电子邮件
6、(必修)在使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时,若要描述近十年某地棉花产量的变化趋势,最好使用(C)。
A、柱形图
B、条形图
C、折线图
D、饼图
7、(必修)李明需要去植物园收集各种植物的资料以便编写报告时使用,以下工具中不能帮助他采集信息的是(B)。
A、数码照相机
B、扫描仪
C、智能手机
D、数码摄像机
8、(必修)某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如图所示。本次搜索的结果是与“师大附中杯”相关的(C)。
A、网页
B、视频
C、图片
D、新闻
9、(必修)不能在Word中插入或绘制表格的方法是(C)。
A、点击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
B、点击菜单“表格→插入→表格”
C、点击菜单“插入→表格”
D、点击菜单“表格→绘制表格”
10、(必修)下列网站中属于搜索引擎网站的是(D)。
A、http:// ____,网络名是__ zhengzhou _____,组织机构名是___ gov ___,这个网站提供___ www ___服务,使用___ http _____协议来访问。
2.1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二
1 信息加密技术原理
信息加密是指通过加密密钥及加密函数的运算将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其逆过程为解密,接收方通过解密密钥及解密函数的运算,将密文重新还原为明文。信息加密技术是通过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从而达到隐藏信息内容,使第三方无法获取用户真实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1.1 信息加密的理论模型
信息加密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将秘密信息转换成不能识别的乱码,其实质是满足一定原则的数据变换。在把明文转换为密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控制明文与密文的转换原则。在把密文还原为明文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使用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信息加密与解密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1.2 信息加密的基本特性
信息加密通过变换信息的方式来保护需要传输的秘密信息,使非授权者不能了解被保护信息的真实内容。信息加密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1.2.1 机密性
当信息加密技术应用于数据安全领域时,仅发送方和指定的接收方能够理解和识别通信的内容。窃听者即使拦截到了加密的信息,也不能正常还原出原始信息,通过信息加密以利于信息的安全保护。
1.2.2 鉴别
当信息加密技术应用于数据签名与验证时,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够证实通信过程所涉及的另一方的确具有所声称的身份。即第三者不能冒充与你通信的对方,通信双方能够通过指定的方式鉴别对方的身份。
1.2.3 报文完整性
即使发送方和接收方能够相互鉴别并确认对方不是冒充的第三方,但双方还需要通过信息加密或解密技术确保其通信的内容在传输过程中未被改变,以确认传输内容的完整性。
2 信息隐藏技术原理
信息隐藏是将秘密信息隐藏到另一个多媒体载体中,秘密信息和载体生成了隐密载体,使得非授权者无从得知秘密信息是否存在。
2.1 信息隐藏的基本原理
信息隐藏的主要实施过程是将秘密信息嵌入到原始载体中,被嵌入的信息可以是明文,也可以是密文,秘密信息嵌入后,生成隐秘载体。信息嵌入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信息提取的主要实施过程是采用提取算法,将隐藏在隐秘载体中的秘密信息还原出来。在还原秘密信息的同时,如果需要,也可以将隐秘载体还原为原始载体。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
2.2 信息隐藏的基本特性
信息隐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会着重研究以下特性。
2.2.1 不可感知性
也称透明性、隐蔽性,是指将秘密信息嵌入到原始载体后所生成的隐密载体与原始载体不应有太大的差别,隐密载体的质量不应有明显的下降,不会产生明显的信息嵌入痕迹,使得在通信过程中的携带秘密信息的隐密载体不会引起第三方的注意和怀疑。
2.2.2 鲁棒性
也称稳健性、自恢复性、可纠错性,是指将秘密信息嵌入到原始载体形成的隐密载体的抗干扰能力。鲁棒性强调信息隐藏及传输的可靠性,鲁棒性强的隐密载体虽然经过多次有意或无意的信号处理,但秘密信息仍能够在保证较低错误率的前提得以恢复,尽可能保持原有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2.3 隐藏容量
隐藏容量是反映隐藏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在隐藏秘密信息后仍然满足不可感知性的前提下,载体中可以隐藏秘密信息的最大容量。对隐藏容量的评估,通常以秘密信息大小与载体信息大小之比来表示。
3 信息加密与信息隐藏技术的结合
信息安全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干扰、威胁和破坏,信息加密和信息隐藏都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种手段,虽然二者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有一定的差异,但二者还是能够做到有效结合。
3.1 信息加密的实施过程
信息加密并不隐藏信息的存在,着重于隐藏信息的含义,其目的是将有序的可读的明文转变为无序的无法直接识别的密文,使得信息截获者无法直接理解和识别信息的真实内容,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目的。信息加密的实施过程如图4所示。
3.2 信息隐藏的实施过程
信息隐藏则是利用人体感官对信号的感觉冗余,通常以多媒体产品作为原始载体,通过一定的算法将秘密信息隐藏到载体信息当中,信息隐藏不影响原始载体的正常使用且不易被他人觉察,从而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以图像为原始载体的信息隐藏的实施过程如图5所示。
3.3 信息加密与信息隐藏相结合的实施过程
单纯的信息加密与信息隐藏都有其局限性。在信息加密方面,信息解密的密钥一旦被泄露或者被攻击者识破,整个信息加密就失去了作用。在信息隐藏方面,越来越多的信息分析和攻击软件被开发并广泛应用,隐密载体中的信息也能被检测和分析出来。为了降低信息被破译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把信息加密技术与信息隐藏技术相结合,即先把明文加密得到密文,再把密文隐藏到载体中,其实施过程如图6所示。
3.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 篇三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取代过去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没有提高,不少学生和教师只是把多媒体当成一个屏幕或者一个工具,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价值以及怎样弥补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中学课堂中,来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思路,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在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遇到的问题,创新思路,真正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且设计问题和学生分享,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发展,信息技术也一样。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不能只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代教育模式提倡学生间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分享网络学习资源,学生间相互交流协作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到现实中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也可以扩大到地域、文化背景、信仰等方面。
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迁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学识,更好地弥补不足,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从问题概要、问题本身以及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三个方面考虑。就问题概要来说,可以从问题产生的背景方面考虑,即在怎样的状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个方面考虑,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为学生的实践、信息的获取提供知识。从问题本身方面考虑,问题是学生发问的原动力,只有存在问题,才会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存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问题的可操控空间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处理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
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阶梯
(1)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思维会有局限,将遇到的问题交给计算机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深化对问题的了解,尤其是数学运算方面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运算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媒体的应用技术。
(2)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荷。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计算机可以充当巨大的知识储存库,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查询相关知识,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3)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不同,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个人的认知和学习空间。
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让更多的学生将信息技术高质量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教学带来方便,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时代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个人能力,为处理不同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43-4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23-25.
[3]陶礼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7):55-58.
4.1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四
一、用Word 软件录入以下内容 按题目要求完成后,用word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土 族
土族自称“蒙古勒”或“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海土人”,茂族称之为“霍尔”。在民族形成过程中主要与吐谷浑、蒙古诸族有渊源关系。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土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词汇和蒙古语相同或相近,同东乡语、保安语更为接近。在宗教用语方面,采用藏语借词较多。在生活用语方面,采用汉语借词较多。过去通用汉文,1979年青海省有关部门制定了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土文方案(草案)》,已试行推广。
要求:
1.将文章标题设置为宋体、二号、加粗、居中;正文设置为宋体、四号。
2.将正文开头的“土族”设置为首字下沉,下沉行数为2。
3.为正文添加双线条的边框,颜色设置为红色,底纹填充为灰色-5%。
4.为文档添加页眉,内容为“中华民族------土族”。
二、在Word 软件中制作如图示的“方案”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用Word 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Word软件中制作如图示的“方案”。
2.将标题设置为隶书、一号、居中、加粗、白色,填充金色底纹,图案样式为5%。
3.将峰会主题具体内容设置为华文新魏、四号,并为各主题内容添加入图示的项目符号。4.将峰会具体计划表中的标题行字体设置为宋体、小
四、居中、加粗、白色,并为标题行添加浅橙色底纹;将计划表中的其它文字内容设置为宋体、小
四、居中、红色,并添加茶色底纹。
5.为“峰会主题”和“峰会具体计划”添加如图示的项目符号。
6.制作完成的“方案”与图示基本一致。
三、创建“三好学生评选表”(内容如下表所示),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用 Excel 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表格要有可视的边框,并将表中的内容设置为宋体、10.5磅、居中。
2.用函数计算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四科的平均成绩。
3.用IF函数计算评选结果,其中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和综合评定大于等于85,且平均成绩大于等于90的在单元格中显示三好,否则单元格不显示任何内容。
4.用函数统计三好学生的人数。
5.以姓名列为X 轴,数学、英语、语文和物理列为数据区域,制作数据点折线图。
四、利用系统提供的资料,用 PowerPoint 创意制作演示文稿,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用PowerPoint 的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资料一: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
资料二:“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既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又体现了亚运会的宗旨,表达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激情盛会”一是指广州人民将用最大的热情来迎接全亚洲的运动健儿;二是广州亚运会将是一场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盛会,能充分体现动感亚洲这一意义。
“和谐亚洲”则道出广州人民、中国人民对亚洲的期待,希望前来参加亚运会的各国、各地区人民,不分社会制度、不分肤色、不分语言,以相互之间的友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亚洲。
要求:
1.演示文稿第一页:用资料一内容,字形、字号和颜色自行选择。
2.演示文稿第二页:用资料二内容,字形、字号和颜色自行选择。
3.自行选择幻灯片设计模板,并在幻灯片放映时有自定义动画的效果(例如添加效果使文字以飞入方式进入)。
4.在幻灯片放映时幻灯片切换有美观的效果(例如水平百叶窗的效果)。
5.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整体美观。
五、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用Access 保存功能直接存盘。
要求: 1.用ACCESS 创建“学生姓名表”(内容如下表)。
2.用ACCESS 创建“学生基本情况表”(内容如下表)。
3.通过ACCESS 的查询功能,生成“学生基本情况汇总表”(内容如下
表)。
4.通过ACCESS 的查询功能,生成民族为汉族的“学生基本情况汇总表”
5.1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五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四则运算-用公式计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公式的含义和构成,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及修改方法。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使用公式,体会Excel的自动计算功能。并能够对Excel的公式活学活用。
3.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提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具体的任务中体会Excel公式的重要性及便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Excel公式的输入及修改,会用公式进行计算。【难点】将数学公式转换为Excel公式。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想利用Excel尽快将每名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哪位同学们能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用简单的方法快速完成这项工作?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成绩表”。
学生:用计算器将各科成绩相加,计算出每名同学的总成绩,再录入。教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准确。其实利用Excel中提供的公式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完成计算任务。
——引入新课——用公式计算。(二)新知探究
教师先介绍公式是一种以“=”开头的数学算式,例如,“=B3+100”就是一个公式。Excel规定用+号表示加、用—号表示减、用*号表示乘、用/号表示除。公式中只可以使用小括号,Excel计算公式的值与数学中的运算顺序相同。
任务一:公式的输入
引导学生练习使用运算符将数学算式变换并输入到Excel中。首先将算式(34+56)×0.2+35÷56在Excel中表示出来。然后在某个单元格中输入公式:=(34+56)*0.2+35/56,再敲回车键。观察单元格中显示的数据。根据学生的操作教师给出评价并进行总结输入公式两种方法:
1.在单元格中输入=(34+56)*0.2+35/56。2.在编辑栏中输入=(34+56)*0.2+35/56。输入完成,敲回车键得出结果。任务二:用公式计算
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公式中要用到其他单元格中的数据,如何快速引用? 学生探究后发现,可以在公式中输入那个单元格的地址。在公式里使用单元格地址时,Excel会自动从地址对应的单元格中取出有关的值进行计算。
练一练:计算“学生读书情况”工作表中参与调查的人数。
通过练习发现:输入公式时,当前单元格里先显示所输入的公式,敲回车键后,公式立即变成了具体的数值。
任务三:计算总人数
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一行数字的和,能不能利用公式计算出一列数据的总和呢?”
学生操作:在“学生读书情况”工作表的第7行中计算出参与各类图书调查的总人数。
(三)巩固提高 任务四:修改公式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输入公式如果输错了,该怎么办? 通过讨论得出结果,如果有错误的公式,可以利用编辑栏修改。任务五:保存公式并退出Excel。(四)小结作业
1.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2.请学生制作自己从三年级到四年级各学科成绩表,并利用公式计算出每学期各科的总分和单学科两学年的总分。
四、板书设计
6.1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六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校党委提出的建设“书香学院”的要求,鼓励全院学子“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鉴赏力、创造力,让广大学子与好书为有,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同行,促进学院优良学风建设,3月11日上午,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学术会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了 “书香学院”建设启动仪式暨刘国秋教授专场报告会。校党委副书记刘国秋,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慕乾伟,校招生就业处处长董玉河,学院院长崔文善,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林志强,团总支书记杨凯出席启动仪式。理信学院全体全体学生干部参加本次大会。
启动仪式由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林志强主持。大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随后,学院院长崔文善传达了《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书香学院”建设方案》,在下一阶段,要加强学院特色建设,努力营造“书香学院”的氛围,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认为科技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学院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将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书画展、优秀课堂笔记评选、读书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并最终评选出一百本“优秀课堂笔记”、“优秀课外笔记”和十大“书香学院建设先进班级”、“书香学院建设优秀宿舍”表彰嘉奖。最后,学院学生会主席向广大同学宣读了《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共建“书香学院”倡议书》,倡议全院学子多读书、与名著为伴、与经典同行,用科学的方法读书。期间,校党委副书记刘国秋为全院学生干部作以“学做优秀学生干部”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刘书记要求全体学生干部要认真学习《校党委书记程玉海同志在学生干部元旦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学生工作要点,并与全体同学共同探讨了学生干部如何做到知人、知己、善解人意、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同时,刘书记还指出学生干部要着力练好内功,提升个人素质,打造学习型学生干部队伍;要增强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与身边同学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要把握好工作的重点,把坚定不移的政治力量作为工作的精神脊梁;要讲文明、守纪律、知荣辱、讲团结、守信用、爱学习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大局意识。
7.1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七
我县中小学教师在近几年时间里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与考试。教师利用双休日、假期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通过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掌握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课件制作等方面基础知识。但是, 通过培训后反馈, 我们发现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中, 而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 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又较薄弱, 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 我就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以就教于同行。
一、加强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培训
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 可以深化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 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 有了交互性, 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 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 延长知识的保持时间, 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无论是是学科教学还是信息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 应该首先针对教师的思想顾虑, 围绕素质教育观进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 举例。让教师认识到, 现代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要, 对于各类学校来说, 它几乎是实现教学过程改善的期望的第一重要资源环境。其次是针对教师的心理惰性, 强化信息社会和未来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化角色的思想认识, 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指导型、伙伴型、科研型、学习型,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必须强化教师这方面的思想认识。让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素质,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现代社会, 教学必须凭借各种教学技术,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大多数教师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仅仅凭靠经验, 很盲目, 经验是很重要, 但是在日益复杂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 已有的经验已经远远不够, 教师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按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 软件的开发、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核心, 教学设计是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
二、学科教师应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
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思考,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其信息技术技能到底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呢?是重技术, 还是应该重应用?尤其是在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且不说家庭电脑的普及, 在学校里也基本上做到每个办公室都配有电脑, 并且连通了网络。如今网络中海量的信息资源, 每天呈几何级数字增长着, 我们是否能够运用自如, 是否能够找到自已需要的信息呢?这应该是当前教师基本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另一方面, 现代的通讯方式, 网络环境交流平台, QQ、MSN、BBS、BLOG、FTP等, 教师们是否在利用这些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 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呢?再有, 利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Intel未来教育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方式、综合实践学习、webquest、Big6等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否了解, 是否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呢?我想:计算机培训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使用flash、autherware等几个工具软件, 更重要的是要力足于应用, 使教师了解网络学习的基本方法, 提高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进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认清学科特点,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多针对性
每个学科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 对于不同的学科, 需要教师使用的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如数学教师掌握几何画板尤为重要, 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 几何画板较文字处理的作用要小得多。此外, 对于不同的学科,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各学科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学。要培养教师的这种能力, 而将不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同一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显然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培训没有针对性, 使用案例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科的教师。如果受培训的教师只是将所学到的方法生搬硬套到自己的教学中将起到不良的效果。因此, 应在培训时将各科教师分开教学, 这样才能针对这一学科的特点, 为本学科的教师量身定做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 使教师能够较快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 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信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 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 有一个预期目标, 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 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 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 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 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 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本人、培训伙伴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 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迎合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 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 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 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
五、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方法
8.11信息与信息技术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优化整合
学习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分析、运用的过程。地理教学中的信息以社会信息为主,可分为基础信息、隐含信息和外围信息三大部分。基础信息是指经过教材编写者、教学材料的编制者以及地理教师事先加工好的地理知识。这部分知识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情况加以适当扩充构成,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隐含信息指隐含教学需要的信息的各种地理数据(如文字、图片、图表、数字等)。外围信息是指学生通过非正规教学获得的地理信息。例如,通过看电视、报纸、课外读物、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获得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各种信息的运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容量大、可操控的优势,将各种信息优化整合,使学生在对现象步步深入地探索中发现规律,查找问题、寻求办法,是现代地理教学的特色。
一、利用视听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前提和保障。多媒体技术用图片、音乐、声音、视频等形式将外围信息直观呈现,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地理现象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中东”这个内容时,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外围信息非常多,但大多零散。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节选一段视频新闻,学生们马上能说出事件发生地,并积极交流关于这一地区的相关信息,学情高涨。然后我们简单总结学生们的发言并提出本课探索的主题:“频繁的冲突、战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里战争不断?”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将学习当作任务,研究更加积极,对生活更加关注,认识更加理性。
再如,在介绍“亚洲人文环境——多样地域文化”这个地理知识时,教材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阐述了什么是文化,亚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各地理区域文化差异,目的是认识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此节设置成活动课的形式,让多媒体技术发挥出它的优势。准备阶段,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收集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并制作成小课件;授课阶段,小组代表一边展示成果一边描述情境,其他成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评价阶段,进行年级内部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以资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对地理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全员热情参与,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真谛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利用图表整合,培养发现性思维
培养发现性思维,就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的同时,不断提炼隐含信息的思维过程。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学到思维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探索、细心发现、有所创新的能力。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要求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地理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些组成要素涉及范围很广,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既有空间因素,也有时间因素。在自然方面,要考虑岩石、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因素。在人文方面,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挖掘出每篇资料的隐含信息,而且找到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信息网络,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一要求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个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可以化解这个难点。
三、利用虚拟技术,发展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对学生较高层次要求的思维能力,有赖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将深奥的原理、现象进行模拟再现,可以把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帮助学生对教学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海陆变迁”这个地理知识时,由于地表大规模海陆变迁经历漫长历史时期,人類身处其中无法直观认识过去、现在及未来。关于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两种假说描绘的情境,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科学清晰的影像。我们要结合大多数人对学说的理解,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模拟动画,再现几亿年间的沧海桑田,用形象生动的画面代替语言文字性描述。学生们通过观察大陆整体及局部板块的运动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陆变迁的过程,加深了对学说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大容量空间,落实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实际上也是直接或间接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活动,一般直接体现在检查和练习上。而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多样的考查方式。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选择、表格、问答等形式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落实,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探究式问题对学生能力进一步深化,还可以选取相关的其他资料将探究扩展延伸。这样才能克服多媒体教学中信息繁冗容易流于形式的缺点,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11信息与信息技术】推荐阅读:
11年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10-26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08-24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08-03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10-20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11-22
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12-18
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28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案11-04
五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11-05
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