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法理学答案(共5篇)
1.自考法理学答案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对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管理技能是( )。
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分析技能
2.我国于新颁布企业所得税法,这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 )。
A.政治和文化环境
B.政治和法律环境
C. 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3.CEO在组织管理层次中属于( )。
A.协调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中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4.为了保证事情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管理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这体现了管理的( )职能。
A.汁划
B.组织
C.控制
D.领导
5.从组织的最高主管到组织的基层管理者,都要按照组织总目标的要求,汁划自己的活动及耍达到的目标,这体现了计划的( )。
A. 开放性
B.效率性
C.创造性
D.普遍性
6.银行大堂经理属于( )。
A. 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临时管理者
答案:CBDCDA
2.自考法理学答案 篇二
试卷一
单选1~5 ACBCD 6~10 BBBAC 11~14BBCD
多选15 ABC 16 BCDE 17 CDE 18 ABCDE 19 ABD 20 ABCDE
试卷二
单选1~5 CABDB 6~10 BABCC 11~14 ACDD
多选15 ACD 16 BCD 17 BDE 18 ACD 19 ACDE 20 ABCDE
试卷三
单选1~5 DCBCD 6~10 CCDCB 11~15 CDCBC 16~20 DADAB
试卷四
单选1~5 DCBCD 6~10 CCDCB 11~15 CDCBC 16~20 DADAB
试卷五
单选1~5 DDCAC 6~10 ABADA 11 D
多选12 ABDE 13 ABDE 14 ABC 15AC 16ABCD 17 ABDE 18 ACDE 19 ABD 20 BD 试卷六
单选1~5 CCCCB 6~10 DBBBB 11~15 BBAAD 16~20 BADAD
试卷七
单选1~5 DCCBD 6~8 CBC
试卷八
多选 1 ACD 2 BC 3 BCDE 4ACD 5 CD 6ACDE 7AC 8ACDE 9ACE 10 AEABCE 12 ABC 13 AB 14 ABDE 15 ABC 16 BD 17 ABCDE 18 CD 19 ACE 20 ABC 试卷九
多选 1 ACDE 2 ACD 3ADE 4 ABCE 5ABDE 6 BCD 7 BC 8 BCD 9 BCD 10 ACDE11 ABC 12 BCE 13 ABCE 14 ABCE 15 ABCDE 16 ABD 17 ABCDE
简答练习简述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建立假设(2)确定显著性水平(3)计算统计量 4 确定概率值p做出推断结论
2简述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明确检索课题,明确检索目的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查找文献线索获取原始文献
3简述选择研究问题的注意事项
实用性 创新性 范围不可过大 可行性 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选题简述知情同意书应该包括的基本内容介绍研究的目的 2 介绍研究的过程 3 介绍研究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不舒适之处
4介绍研究的益处 5 匿名和保密的保证 6 提供回答受试者问题的途径7非强制性的放弃 8 退出研究的选择权简述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是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增加样本量到适当水平;选择变异程度小的研究指标简述选择研究样本的注意事项严格规定总体的条件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并应注意具有代表性每项研究课题都应该有足够的样本数,例数太少则不代表性,而样本数太大实验条件不易严格控制按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书名途径 2 著者途径 3 序号途径按文献的内容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
1分类途径 2 主题途径 3 关键词途径 4 分类主题途径文献按载体类型划分珂分为哪些?
印刷型文献 微缩型文献 视听型文献 机读型文献实验性研究特点有哪些?
干预设对照组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简述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 依变量 外变量选择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客观性合理性 灵敏性关联性 稳定性 和 准确性简述概率抽样的类型
单纯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简述非概率抽样的类型
配额抽样主观抽样网络抽样 方便抽样简述选择性偏倚的种类
诊断性偏倚入院率偏倚 无应答偏倚 分组偏倚简述衡量性偏倚的种类
回忆偏倚诊断怀疑偏倚调查者偏倚 被调查者偏倚简述偏倚的控制方法
选择设计方案 制定严格的纳入标准使用盲法配对和分层分析改善依从性的方法有哪些?
1注意加强卫生和医学教育
2家庭和社会的有力支持
3送医送药上门
4在防治措施,实验检查项目方面应力求简化、方便、有效。信度的特征有哪些?
稳定性 内在一致性等同性效度的类型有哪些?
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效表关联效度 结构效度信度的类型有哪些?
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评定者间的信度科研治疗的类型有哪些?
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与等级资料
论文正文有哪几部分构成?
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 讨论与分析摘要有哪几部分组成?
目的 方法结果结论名词解释
护理研究
发现问题 研究和评价问题 得出结果
科学研究
探索问题 客观规律 关系
非实验性研究
研究设计内容 不施加干预 处理
回顾性研究
现有资料分析 总结
变量
研究工作 遇到 因素
自变量
影响研究目的不受结果影响可以影响结果
依变量
科研目的自变量 改变 受其他因素影响
外变量
干扰研究结果科研设计尽量排除
观察指标
观察项目反映研究目的 现象标志
信度
研究工具 结果一致程度
效度
研究工具 期望 概念
随机
机遇分组 同等机会试验组
假设检验
统计学样本 总体差别
抽样误差
样本指标 总体指标相差
变异
同质个体差异
样本
随机抽取观察单位测量值 集合重测信度
稳定性 两次 一致
预实验
实验研究研究工作前小规模的试验
摘要
内容提要目的方法 结果结论
参考文献
重要组成部分言之有据尊重 科学性
护理文献综述
通过对护理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
加上作者的观点写成的学术论文
其文章内容多来自请文献
关键词
是一种检索语言
词组或短语
目的是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主题
再检索
基础研究
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增加技术知识发展新的探索领域创造性活动 应用研究
满足社会或生产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
利用科学技术知识
特定应用目的创造性活动
文献检索
是以科学的方法
利用专门的工具
准确
查找所需文献
文献
记录知识或信息 载体
信息
事物存在运动状态 特征 反映
量性研究
规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数字资料 研究现象因果关系
霍桑效应
研究对象 参与研究 改变行为 反映状态
概率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 p标识 大小从0~1
质性研究
特定情况下 观察 完整记录 分析解释
作业
应用题一
研究对象 下肢骨折 上石膏患者 干预措施 被动运动 评价指标 关节活动度 下肢抬高的高度 行走情况 行走距离
应用题二
影响研究目的 科研目的 自变量 产后参加劳动 依变量 子宫脱垂 外变量
劳动强度 便秘 是否顺产
应用题三
选择研究对象 同一家医院 同种疾病 手术方式相同 随机分组 同等机会 试验组对照组 排除干扰因素 减少误差
应用题四
施雁 高秋韵 毛雅芬等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调查及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林菊英
社区护理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应用题五
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零次文献 原始文献 论文 目录 索引 综述 书信
应用题六
3.自考法理学答案 篇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1.简述年金的概念和种类。P4932.简述债券投资的特点。P322
33.简述销售收入的概念及影响其实现的因素。P43234.简述企业清算的原因(列举5项以上)。P523
四、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第35、36题每题5分,第37、38题每题10分,共30分)
35、.解:(1)10%(1-33%)=6.7%
1500*12%*(1-33%)/(1500(1-2%))=8.2% 3500*12%/(3500(1-4%))=17.5
(2)6.7%*1000/6000+8.2%*1500/6000+17.5%*3500/6000=1.12%+2.05%+10.21%
36、解:(1)A=2900+2000-100-1000-1000-1000=1800 B=-2000+100+1000=-900
(2)2+(2000-100-1000)/1800=2.5年
(3)净现值(94.3+890+1512+792+747)-2000=2035.3 获利指数:(94.3+890+1512+792+747)/2000=2.023737、解:制造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率=(1-(1+10%))/(1+20%)*19.5%=1.62%
制造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额=332*1.62%=5.38 材料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率=2%*60%=1.2%
材料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额=332*1.2%=3.98
燃料动力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率=10%*12%=1.2%
燃料动力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额=332*1.2%=3.98
工资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率=(1-(1+5%))/(1+15%)*8.5%=0.74%
工资费用变动影响的降低额=332*0.74%=2.4638、解:(1)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2000/(360/45)=4000
流动负债=(5000+4000)/1.8=5000
流动资产=2*5000=10000
总资产=10000+12500=22500
(2)资产净利润=4288/22500=19.06%
基本获利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数(4288*(1+33%)+1475)/22500=31.9%已获利倍数=(4288*(1+33%)+1475)/1475=4.87倍
4.自考法理学答案 篇四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笞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
A.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和控制 B.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C.计划、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与私人管理相比较,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 A.以“善治”为模式的管理 B.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 C.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 D.以竞争为原则的管理 3.私人产品即通过市场交换而获得的产品,其特点可概括为 A.排他性、非市场性 B.市场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可分割性 D.市场性、非排他性 4.继承“上下俱富”思想,提出善因论的人是
A.苟子 B.商鞅 C.韩非子 D.司马迁 5.古典管理理论是管理科学的奠基性理论,它主要由 A.科学管理理论、双因素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B.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构成
C.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科层组织理论构成 D.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6.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是 A.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蓝海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滔、专一化战略 C.蓝海战略、平均成本战略、专一化战略 D.差异性战略、专一化战略、平均成本战略
7.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匿学者彼得·圣吉,他于l990年出版了
/ 6 A.《第五项修炼》 B.《企业再造》 C.《经理人员的职能》 D.《竞争战略》 8.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9.决策理论学派提出的决策准则是 A.最优准则 B.满意准则 C.理性准则 D.非理性准则
10.在决策过程中,只能以得票超过半数的方案为择定的决策方案,其适用的决策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相对多数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 11.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确定决策目标的是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咨询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执行系统
12.基于古典管理理论,主张实行严密的组织控制来实施管理的观点来自于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13.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在九等分方格图上,(1.1)位置属于 A.任务型领导 8。贫乏型领导
C.俱乐部型领导 D.战斗集体型领导
14.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平均成熟程度处于不成熟阶段时,应采取的领导
类型是
A.高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高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低关系
15.按照双因素理论的观点,下列属于激励因豢的是 A.工资收入 B.安全状况
C.生活条件 D.工作具有挑战性
16.根据期望理论的观点,人们行为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 A.绩效与奖励的相关性 B.绩效与惩罚的相关性 C.绩效的大小 D.能力的大小
17.下级管理组织或人员主动向上级组织表明自己态度,提出建议,这种沟通是 A.下行沟通 B.上行沟通 C.相向沟通 D.双向沟通
18.组织成员在沟通中,享有平等地位,沟通速度快,准确性高,组织成员满意度较高的沟通方式是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Y式沟通 D.全通道沟通
19.处理那些已经达到白热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的矛盾与冲突时,更适宜采
取的协调方法是
A.思想教育 B.建议说明 C.酝酿协商 D.冷处理
20.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直接针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纠正其偏差的控制是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分层控制 21.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6 A.贝塔朗菲 B.申农 C.维纳 D.法约尔
22.在网络图的绘制中,用来表示行政任务的一个工作单元,需要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基础,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是 A.工程 B.工序 C.事项 D.线路
23.如果决策者对决策事件持乐观态度,那么决策者会采取的决策方法是 A.小中取小法 B.小中取大法 C.大中取小法 D.大中取大法 24.实施头脑风暴法的原则不包括
A.“庭外判决”原则 B.自由畅想原则 C.追求数量原则 D.有限理性原则
25.美国兰德公司予20世纪60年代首创和使用的决策方法是 A.个人判断决策法 B.头脑风暴法 C.反头脑风暴法 D.德尔菲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锚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26.成书于春秋末期的中国古代典籍《孙子兵法》,把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概括为 A.道 B.天 C.地 D.将 E.法
27.麦克利兰认为,人的基本社会需要分为 A.安全需要 B.成就需要 C.权力需要 D.生理需要 E.社交需要
28.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包括
A.超理性分析 B.确定型分析 C.随机型分析 D.社会文化分析 E.未来分析
29.关于控制与计划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有
A.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 B.控制是计划的继续
C.控制为计划提供保障 D.计划的科学性取决于控制 E.控制的效果取决于计划
30.预算是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的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下列对预算的表
述,正确的有
A.预算属于计划的范畴 B.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
C.预算的类别多种多样 D.预算编制是高层管理者的专有权力 E.预算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组织收支情况的设计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l5分。1.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认为,权威是建立在等级系列或组织地位基础上的。
判断:
说明:
/ 6 32.公平理论认为,职工工作态度与生产积极性主要取决予所获报酬的绝对量。
判断:
说明:、33.目标管理鼓励全员参与,是一种民主管理。
判断:
说明:
34.网络图中可以有回路。
判断:
说明:
35.面向未来的预防性控制理论认为,管理人员及其下属素质越高,就越不需要进行直
接控制。
判断:
说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37.简述常见的人事考评偏差。38.简述追踪决策的特点。
39.简述美国学者沙因归纳的社会人假设的主要内容。40.简述控制的过程。
五、论述题:本题l0分。
41.试联系管理实际分析信息技术发展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l0分。42.案例
某地级市根据省里部署,把推动所属各县市经济转型作为当前中心工作之一.但他 们发现,各县市经济转型能力差别很大。于是组织了有专家参加的大型调研,研究经济 转型能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调查发现,它与各县市的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税收 收入、贫困人口所占比率、人口老龄化程度等都有关系,且有些是正相关,有些是负相 关。之后,根据这个结果制定了应对措施,以逐步提高各县市的经济转型能力。分析要求:
(1)根据前述材料,分别列出与经济转型熊力正相关的要素和负相关的要素。(2)结合正负相关要素,试提出提高各县市经济转型能力的对策建议。
/ 6
/ 6
5.自考法理学答案 篇五
法理学配套复习题一(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法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 _____,二是 _____。
2、广义的执法包括 _____ 和 _____。
3、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
4、以事实为根据,是正确适用法律的 _____;以法律为准绳,是正确适用法律的 _____。
5、_____是法的适用中首要的原则。
6、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要纠正以下两种“左”的错误认识,一是把这项原则视为 _____原则,二是把适用法律上平等原则同
对立起来。
7、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 _____、_____和个人干涉。
8、法的适用过程是连续的,但又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确认适用的法律规范;第三阶段:作出决定;第四阶段: _____及其检查监督。
9、法律效力范围,包括法律的 _____、_____和 _____三个方面。
10、各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实行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属人原则;二 是 _____原则。
二、判断题
1、法的适用是公、检、法的专职权。
()
2、在社会主义国家,法的遵守是法律实施的主要方式。
()
3、法律实施必须通过法的适用来完成。
()
4、合法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
5、适用法律与适应形势是对立的。
()
6、适用法律上的平等,就是指在适用法律时不考虑人的具体状况,而一律平等地适用法律。
()
7、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干涉。
()
8、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党委干涉。
()
9、查明事实真相是适用法律的决定性阶段。
()
10、法律文件都具有法律效力。
()
三、名词解释
1、法的特征
2、法的基本特征
3、法的派生特征
4、国家的强制力
四、简答题
1、为什么法是通过调整人的行为才实现对社会调整的?
2、法为什么具有规范性?
3、国家认可法通常有哪些情况?
4、为什么权利和义务是法的内容?
五、论述题
述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及其表现。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法的适用 法的遵守
2、行政执法 司法
3、正确 合法 及时
4、前提 保证
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6、资产阶级 法的阶级性
7、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
8、确认事实 执行决定
9、时间效力 鉴定时间效力 对人的效力
10、属地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的外化,是法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象征和标志所在。
2、法的基本特征:指法的带根本性的、原初的特征。
3、法的派生特征:指从法的基本特征中派生的又是常见的特征。
4、国家强制力: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人的活动和行为才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建立和存在。(2)达成社会控制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调整进而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3)在法律上行为极其重要,法律是针对行为设立的,因而它首先对行为起作用,首先调整人的行为。
2、法之所以具有规范性,是因为:(1)法具有概括性,它是一般的、概括的规则,它不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它可以被反复适用。(2)法律的重点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3)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这是法的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同其他社会规范有着显著的区别。
3、通常有三种情况:(1)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道德、宗教、习俗、礼仪以法律效力,形成习惯法。(2)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认可国际法规范。(3)特定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用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这种规则或原则以法律效力。
4、法的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后果则是对权利义务的再分配。法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即人民利益性,它是指在社会主义法律上人民的利益是唯一的也是至高无上的,除了人民的利益,法律上没有其他任何特殊的利益内容。在社会主义法律上,现实的人民性表现在:(1)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法使阶级性与人民性得到了统一。(2)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是大多数人的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法的人民性的政治体现和政治保障。(3)社会主义法所体现的利益是绝对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4)社会主义法确认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掌握生产资料并不断进行强国富民改革,凡是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措施都要采取。
一、填空题
1、法律监督是法律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法律运行的_____机制。
2、广义的执法包括_____和 _____。
3、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
4、根据法律监督制度与政权组织形式的内在联系和历史发展,可以把法律监督分为 _____和_____两种基本类型。
5、民主型法律监督,表现在制度上,_____是法律监督的主体,而 _____则是主要的监督对象。
6、民主型法律监督,在监督方式上,除了国家机关通过行使职权对公民和社会组织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进行行政、司法监督外,主要通过三种模式对职权运行的合法进行监督:一是权力制约,二是 _____,三是_____。
7、目前,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从监督主体的性质上,可分为 _____的法律监督和 _____的法律监督两类。
8、我国法律监督从监督内容上可以分为 _____和 _____两个方面。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具有 _____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中国特色。
10、_____监督在整个法律监督体系中处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
11、立法监督的任务和职能是:促使 _____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
12、从历史上看,行使立法监督权的主体有三种机关:一是普通司法机关,二是_____,三是_____。
13、在我国,行使立法监督的主体是_____。
二、判断题
1、法的制定就是国家机关创制的法律规范的活动。()
2、狭义的立法,专指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3、我国实行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中央和地方两级的、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
4、立法权的划分是同民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6、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
7、法律提案权是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和人员的专有职权。()
8、在我国,法律没有规定社会团体享有立法提案权。()
9、中国共产党依法规定享有法律提案权。
()
10、法律草案的审议是立法程序全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
三、名词解释
1、法
2、物质生活条件
3、法的社会管理作用
4、法的预测作用
四、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法对法的本质的认识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承认特别行政区的存在和允许三个法系在四个地域同时有效,也仍然改变不了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的本质?
3、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有哪些特征?
4、法为什么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五、论述题
在法的作用问题上,为什么通常仅仅注意法的社会作用而忽视法的规范作用?认识法的规范作用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自我保障
2、行政执法
司法
3、正确 合法 及时
4、集权型
民主型
5、人民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6、权利制约权力 以责任制约权力
7、国家机关 社会力量
8、立法监督 法律实施的监督
9、民主型法律监督
10、立法
11、立法活动及法律文件
12、立法机关 专门机构
1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等因素。
3、法的社会管理作用:是指法在维护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确认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作用。
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引起了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法律制度的变革,另一方面,以国际共同规范为标准而新建立的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新型法律体系、制度正在逐步形成。这种情况,并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社会主义的目的是社会主义法存在的根据,社会主义法的目的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目的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法的目的。(3)在“一国两制” 条件下,承认特别行政区的存在和允许三个法系在四个地域同时有效,也仍改变不了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的本质。
2.(1)各种法律同时有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国家存在为前提,它表明中国的主权是统一的。一个主权条件下并存数个法律体系,立法权从属于国家主权。(2)“一国两制”的构想,目的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统一即表明中华民族有共同的利益,这种共同的利益必然表现为统一的共同愿望,所以它仍是人民的意志。(3)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法律制度的差异是过去内乱外战历史造成的,在我们民族的现代化历史发展过程中,差异将逐步缩小,各种法律制度通过相互吸收和借鉴,最后必为民族的共同的文化所中和而趋于同一。
3、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共同的,经济利益和文化背景也是共同的,故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只能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而不能也不应该是哪个个人的意志或集团的意志。(2)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特定时代的统治阶级,是当时生产方式的代表者。(3)每一个统治阶级既然都处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下,处在特定的阶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4)统治阶级既然都处在特定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之下,而每种生产方式都产生出它所特有的法权关系,也就是说,体现为法的统治阶级意志,即法的本质内容永远也不可能超出统治阶级所处时代的生产方式所确定的社会关系。
4.(1)从法的外在特征上看,法确实是国家意志,但只指出法是国家意志,还不能彻底揭示法的本质。(2)法固然要受统治者个人思想的影响,但法产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体现,更不是个人的任性。(3)法也不可能是所有公民的公意或全社会的共同意志。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这主要是因为:(1)法的社会作用直接体现法的本质和目的,自然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2)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法的本身特征的研究以及法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认识法的规范作用有两个意义:(1)有助于我们了解法是如何作用于人们的行为的;(2)有助于我们将法的社会作用和政策、行政命令、道德的作用相区别。
一、填空题
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_____、执法必严、_____。
2、社会主义法制除了体现和贯彻一般法制的合法性、民主性、_____、统一性等原则外,还要体现和贯彻_____原则。
3、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是_____。
4、_____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条件。
5、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_____,一种称为 _____。
6、在古希腊时期,有以_____为代表的人治论同以 _____代表的法治论之争。
7、在春秋战国时期,有_____的人治论与 _____的法治论之争。
8、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它首先表明的是_____和 _____问题。
9、民主是法制的 _____,法制是民主的 _____。民主要法制化,法制要民主化。
10、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
11、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_____。
12、法制民主化,首先是_____民主化。
13、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论是主张维护_____的。
二、判断题
1、政治要依法而治,所以法指导政治。
()
2、法与政治是一致的。;
()
3、法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
4、国家的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对法的制定和实施有重大影响。()
5、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直接标志。
()
6、国家与法归要结底都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
7、法与执政党的政策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所以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
8、法比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广泛。
()
9、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共产党政策的唯一工具。
()
10、党代会及其常设机构有权制定政策和法律。
()
三、名词解释
1、法的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
3、法的社会作用
4、法的专门评价
四、简答题
1、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有什么区别?
2、法的社会作用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3、法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受哪些因素制约?
4、公法的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评析西方主要法社会学的经典理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2、平等性 革命人道主义
3、有法必依
4、有法可依
5、法治 人治
6、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7、儒家 法家
8、国体 政体
9、内容 形式
10、前提和基础
11、体现和保障
12、立法
13、个人专制集权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的作用:是指法律对人的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行为规则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3、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经过法的规范作用而产生的。
4、法的专门评价:是指经法律专门授权的国家机关、组织及其成员对人的行为所作的评价,其特点是代表国家,具有国家强制力、产生法律的约束力,故又称效力性评价。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两者的区别在于:(1)两者的考察基点不同。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的规范性特征进行考察的,法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考察的。(2)两者的作用对象不同。法的规范性作用的对象是人的行为,法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社会关系。(3)两者存在方式不同。法的规范作用是一切法所共同具有的,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法都具有规范作用,而法的社会作用则依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而形成差别。(4)两者所处的层面不同。规范作用是社会作用的手段,社会作用是规范作用的目的。(5)两者发挥作用的前提不同。实现规范作用的前提是法律颁布,即把法律告诉人们,法就能发挥规范作用,而实现社会作用的前提是法律被运用、被实施。前者是在静态中发生的,后者是在动态中发生的。
2.(1)确认。以法的形式确认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2)调节。以法律手段调节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利益关系。(3)整合。通过法律的实施来恢复、修补被破坏的社会关系。(4)制裁。以法律强制手段惩罚违法犯罪行为者,同时也预防社会关系受破坏。(5)制约。对权力和权利实行约束,促使权力的节制运行和权利的依法行使。(6)组织。法具有组织功能。(7)引导。以法的纲领性、超前性特点为基础,引导社会关系朝预定方向发展。
3、法的社会作用的发挥受多方面因素制约:(1)法自身的质量;(2)经济体制;(3)政治体制;(4)执法机关的工作;(5)各级领导干部及普通公民的法律观;(6)传统法文化。
4、公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国家权力的干预,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必要时的社会的全局利益。其作用特点是:较少采用甚至不采用意思自治原则,而是较多采用或完全采用纵向权力干预,即强制性的干预较普遍。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1、萨维尼的法与民族精神
2、埃利希的“活法”
3、庞德的法社会控制论
4、韦伯的法的合理性
一、填空题
1、______和 ______是法的两大作用对象。
2、法的作用是指法律对 ______以及最终对 ______所产生的影响。
3、法的规范作用的对象是______,法的社会作用的对象是 ______。
4、法的规范作用可以被概括为指引、______评价、______四种作用。
5、法的指导作用的对象是______。
6、法的评价作用的对象是______。
7、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 ______。
8、法的警示作用的对象是______。
9、法的指引根据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进行的分类,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10、法的评价可分为两大类,即 ______和______。
11、法的规范作用在______中发生,法的社会作用在______中发生。
12、根据法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法的指引可分为 ______和 ______。
二、判断题
1、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也是法的标志。
()
2、法通过对思想的影响来调整社会关系。
()
3、制定和认可是法的起源的两种形式。
()
4、法律规范中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这是法的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
()
5、法一般来说是以国家名义制定,但特殊情况下也以统治阶级名义制定。()
6、法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
()
7、法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规定是多向的。
()
8、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实施的维一保证力量。
()
9、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法具有了社会性,阶级性不存在了。()
10、任何法都有意志与规律的两重性。
()
三、名词解释
1、个别调整
2、规范调整
3、习惯法
4、英美法系
四、简答题
1、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法发展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西法律发展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封建制法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
法的进化类型理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人的行为 社会关系
2、人的行为 社会
3、人的行为 社会关系
4、预测 警示
5、每个人自己的行为
6、他人的行为
7、人们的相互行为
8、人们的今后行为
9、确定的指引 有选择的指引
10、专门的评价
11、静态 动态
12、原则的指引 具体的指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个别调整:表现为只对个别、具体的人和事进行调整,它属于一次性的调整。
2、规范调整:规定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行为模式,调整一些同类行为和同类的社会关系。
3、习惯法:是由国家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4、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为传统根基,包括美国法以及原英属殖民地的法律。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跟随生产力发展进程渐变的规律;(2)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3)与宗教、道德从融合到分化的规律。
2、法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不断进步的规律;(2)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3)经济条件决定的规律;(4)依赖于革命或改革而发展规律;(5)法律继承的规律。
3.(1)在法律哲学与法律精神方面。中国法汉代以后以儒家哲学为指导思想,西方法以西方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中国法的精神在多方面与性善论的哲学基础相联系,西方法的精神是法治精神。(2)在法律结构与法律文化方面。中国法律结构以刑法为主,法律文化以公法文化为核心,西方法律结构以民法为主,法律文化以私法文化为核心。(3)在司法体制与司法程序方面。中国的司法与行政总是合二为一,西方的司法与行政总是分权制约。中国司法程序表现为行政化,西方司法程序有法院组织。(4)在法律形式与司法技术方面。中国法过分依赖成文法,司法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西方法的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并存,司法技术比较发达。
4.(1)从极端的野蛮性到残酷刑罚的系统化;(2)从公开的特权性到特权关系的制度化;(3)从原始的残余到法律的神秘化。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法的进化类型理论,西方学者的学说有:(1)从“身份”的法到“契约”的法,(2)从“压迫法”到“恢复法 ”;(3)法的形式与实质的合理性;(4)从习惯法到官僚法再到法治。我国学者的学说有:(1)自然经济类型的法与商品经济类型的法;(2)义务本位的法和权利本位的法;(3)人治的法和法治的法。
一、填空题
1、法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以_______的存在为前提,这是法律文化的条件性。
2、法律文化的条件性表现为法律文化的 _______和_______。
3、法律文化的独立性表现为法律文化的_______和_______。
4、法律文化对_______的影响能力我们叫做法律文化的功能。
5、从横向看,法律文化是由 _______、法律感情、_______等三个要素构成的。
6、从纵向看,法律文化由两个层次构成,即_______法律文化和 _______法律文化。
7、从历史联系上看,法律文化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共同组成的。
8、法律文化主要有_______、沟通、_______和指令四种功能。
9、按照法律文化所反映的法律不同,可将法律文化分为 _______法律文化、伦理主义法律文化、_______法律文化。
10、从权利义务角度,纵观古今中外法律的特质,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_______法律文化和 _______法律文化。
11、义务本位法律文化滋生于自然经济比较发达的_______国家。
12、权利本位法律文化萌芽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的_______。
二、判断题
1、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就是社会主义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
2、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保障。()
3、执法必严是指从严执法。
()
4、近代意义的法制是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是和民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执法和法律监督的统一。()
6、社会主义法制需要体现和贯彻革命人道主义原则。()
7、有法必依是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包括不允许对法院的判决表示不服。
()
8、违法必究是对一切犯罪行为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法制与法治在我国是通用的。
()
10、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人治论与法家的法治论与现代意义的法治是不同的。
()
三、名词解释
1、法律文化
2、法律意识
3、法律传统
4、法律制度
四、简答题
1、法律文化有哪些特点?
2、法律文化结构有哪些分类?
3、法律文化有哪些功能?
4、法律文化类型有哪些?
五、论述题
论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法社会学观点。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其他社会条件
2、多样性 时空差别
3、继承 移植
4、社会生活
5、法律认知 法律评价
6、内在 外在
7、法律传统 法律经验
8、表征 选择
9、宗教主义
10、义务本位 权利本位
11、古东方奴隶制
12、古罗马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律文化:是社会群体关于权利与义务的价值选择、思维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称。
2、法律意识:是社会成员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态、观点、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
3、法律传统:是在以往的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的法律因素,它反映了过去对现在影响和制约。
4、法律制度:是规范化的行为模式,它借助法律文件等明确而严格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法律文化具有条件性和独立性统一的特点。(2)法律文化是阶级性和共同性的统一。(3)法律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2、(1)从横向看,法律文化是由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评价等三个要素构成。(2)从纵向看,法律文化由两个层次构成,即内在法律文化和外在法律文化。(3)从历史的联系上看,法律文化是由法律传统和法律经验两部分共同组成。
3、法律文化主要有表征、沟通、选择和指令四种功能。表征功能是指法律文化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达到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状态。沟通功能是法律文化主体之间彼此交流信息、互相影响思想和行为的过程。选择功能是指法律文化能够为社会成员在行为的选择、国家和民族在制度的选择上提供选择的动机和标准。指令功能是法律文化驱动和控制法律调整机制运行和操作的能力。
4、法律文化类型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归类。(1)按照社会历史类型标准,法律文化相应可以分为奴隶制社会文化、封建制社会法律文化、资本主义法律文化、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四种类型。(2)按照法律文化所反映的法律精神不同,可将法律文化分为宗教主义法律文化、伦理主义法律文化、现实主义法律文化。(3)按照地域标准,通常分为东方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4)按照时序标准,分为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律文化。(5)以权利义务为标准,分为义务本位法律文化和权利本位法律文化。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1)把法律放在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之中加以考察,强调法律的社会侧面,尤其是法律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
(2)重视研究理论素材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注重对社会现实进行调查研究,反对经验主义。在这方面,马克思对德国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考察以及恩格斯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堪称典范。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不满足于单纯的实证分析,而要求对社会现象的必然性作出法哲学的解释。
(3)通过实践范畴使价值与事实、主观与客观获得统一,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陷入实证主义二元论的泥潭,另一方面则为理论批评以及法律推理相结合留有余地。可以看出,正义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是统一的。
(4)着重从功能的角度对法律进行解释,强调法律相对于一定社会目标的工具性。在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必然由少数统治者进行社会控制的工具变成全体人民用以保护自己权利的工具,从而成为合理地组织社会生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科学地提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了我们以认识和分析法律和社会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他们的法律观和方法观,是我们研究法律社会学的理论基石和指南。
一、填空题
1、法律关系体现了______的意志。
2、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产生或者实现,通常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 ______。
3、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关系,它的这种意志性最终来源于并且受制是于 ______。
4、从法律关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性质来看,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 ______法律关系和 ______法律关系。
5、从法律关系的因果联系上看,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______法律关系
和 ______法律关系。
6、法律关系总是______社会关系或 ______的社会关系,这也是法律关系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的主要特征。
7、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 ______,一种是 ______。
8、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______所构成的,这三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9、法律关系的具体人数因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能少于______人。
10、特殊权利能力是特定的 ______所享有的权利能力。
11、一般来说,法律在确定公民行为能力的获取资格时,主要是根据其 ______来确定。
12、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针对客体在一定条件下依法______,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取或付出的状态。
13、权利在内涵上包括利益、______法律许可、______等构成要素。
14、义务在内涵上是由利益的付出、______、责任 ______等要素构成的。
二、判断题
1、法律文化是一种法律意识。
()
2、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之间具有包容关系,法律文化包括法律传统。()
3、法律文化赖以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发生根本变化以后,法律文化仍然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传承和保留。()
4、法律文化的独立性表现为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和时空差别。()
5、从纵向看,法律文化由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评价三个要素
构成。
()
6、从横向看,法律文化由内在法律文化和外在法律文化构成。()
7、法律文化具有沟通和选择两种功能。
()
8、法律文化选择功能是指法律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成员、国家和民族提供选择的动机和标准。
()
9、法律文化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方向表现为各种类型和模式。()
10、义务本位法律文化滋生于自给自足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
三、名词解释
1、政治
2、政策
3、法律认知
4、社会法律意识
四、简答题
1、政治与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说法依赖于国家,从属于国家,国家决定法?
3、为什么说国家离不开法,没有法也就没有国家?
4、为什么说法与政策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五、论述题
论法律社会的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国家
2、意志表示
3、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4、根本性 一般性
5、第一性 第二性
6、规范性 合法的具有法律效力
7、主动保护 被动保护
8、主体、内容、客体
9、两
10、组织、机关和个人
11、意志和意识是否健全、独立和成熟
12、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3、权利人的自由 国家的保障 14义务人的无可选择性 国家强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政治:是在阶级社会中,各社会利益集团为实现本身利益,而谋求行使政治权力、控制和调整社会的实践活动。
2、政策:是各个阶级的政治组织为完成一定时期的历史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3、法律认知:是人们借助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过观察、思考或学习所获得的有关法律调整的认识或知识。
4、社会法律意识: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民众共有的法律意识的抽象。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主要区别表现在:(1)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内容上反映经济关系;(2)法的形式和政治形式不相同;(3)法和政治的控制和调整功能不相同。
2、这是因为:(1)法是由国家的制定或认可的,法体现国家意志;(2)国家的性质直接决定法的性质;(3)国家的职能和任务决定法的作用和任务;(4)国家的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对法的制定和实施有重大影响。
3、(1)法为组织国家机构所必需;(2)法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手段;(3)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必须依靠法律。
4、因为它们制定的主体、表现形式、调整的对象和范围、实施的方式都是不同的。(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创制出来的;政策是由党的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制定的。(2)法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形式来表现的;政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纲领、指示、决议、报告等。(3)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对掌握政权阶级的统治有直接和重大影响、需要用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而政策比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更广泛和全面。(4)法的实施除了自觉遵守,还要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政策主要靠宣传、教育和党员的模式带头作用贯彻执行。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法律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是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三大基本范畴构成的。其中,研究方法在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由法律社会学自身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法律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学学科的特殊之处。它所研究的并不是作为规则体系或价值目标的法律现象,而是法律生活中的经验事实,是处于运行状态的“行动中的法”,而不是“书面上的法”或“应然的法”。它通过研究法律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解决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施问题,推动法律的发展并依靠法律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可以说,法律社会学是“在社会中研究法律,通过法律来研究社会”。法律社会学的这一研究对象和任务,决定法律社会学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对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各种法律事实进行实态调查、经验积累和数据统计,进而把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法律的活动及其效果的理论研究建立在对事实材料进行严密论证分析的基础上。而要进行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如果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将会陷入寸步难行的境地。所以,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被一般地当作其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被不少学者视为这门学科的学科基础,可以说,整个法律社会学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特殊研究方法之上的。而且,法律社会学区别于其他法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其所采用的不同于一般法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方法。所以,不了解和不掌握法律社会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对法律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就不可能深刻和全面,更难以开展具体的法律社会学研究活动。
一、填空题
1、______法律观是阶级社会形成的初期对法律的基本看法。
2、______法律观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占主导地位的法律观。
3、古典自然学派的创始人是被称为“自然之父”的______。
4、德国哲理法哲学主要是指 ______的法哲学和______的法哲学。
5、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______、地理环境和人口等要素。
6、______是社会主义法院存在的根据,社会主义法的目的从属于______。
7、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概而论之即它是______的体现。
8、从法的外在特征上看,法确实是______。
9、人类认识法的本质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次否定之否定运动是从______法律观到自然主义法律观再到______法律观;第二次否定之否定运动是理性主义法律观到______法律观,尚未完成。
10、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______决定的。
11、法与政治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______现象,都是一定的 ______现象相联系的,都是 ______利益的体现。
12、______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13、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在 ______的范围内活动。
14、共产党的政策对社会主义法起着 ______作用。
二、判断题
1、法律监督具有法定性和结构性。
()
2、法律监督是一种救济性的保障措施。
()
3、法律监督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
4、我国的法律监督制度是一种集权型的法律监督。
()
5、民主型法律监督的理论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
()
6、民主型法律监督表现在制度上,人们是法律监督的主体。
()
7、以权力制约权力,以下督上是集权型法律监督的一种方式。
()
8、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从主体的性质上,可以分为人大法律监督和人民法
律监督。
()
9、人民群众监督在整个法律监督体系中处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
10、立法监督和宪法监督具有包容关系。
()
三、名词解释
1、人权
2、基本权利
3、发展权
4、正义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价值的正义?
2、在法律上正义与利益的一般关系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正义和利益关系是什么?
4、生存权的现代内容包括哪些?
五、论述题
评法律功能的理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神秘主义
2、自然主义
3、格老秀斯
4、康德 黑格尔
5、生产方式
6、社会主义的目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7、人民意志
8、国家意志
9、神秘主义 封建神学 实证主义
10、物质生活条件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人权:是人的价值的社会承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上的、道德上的、政治上、法律上的标准。
2、基本权利:就是那些对于人和公民不可缺少的、不可取代的、不可转让的、稳定的、具有母体性的共同权利。
3、发展权:是指主体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并分享这些发展的成果和使自己同时得到发展的权利。
4、正义:就是每个人与其所应得的东西之间的均衡状态。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作为法律价值的正义,一方面是指法律应当根据某种正义原则分配权利和义务,表现法律正义的是一种理想中的正义体系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正义,其目的是实现这种理想中的正义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根据特定的正义观念,创立体现正义的法律程序,保证法的公正实施。
2、正义与利益的一般关系,从法律角度看,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态下,根据何种正义原则建立社会运行的具体制度,并如何配置权利资源。它包括正义原则的确定、利益关系的评价、权利资源的配置、社会制度与正义和利益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3、(1)社会主义正义观要求用普遍的、明确的、公开的法律标准衡量一切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社会主义法制的存在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正义的体现。(2)社会主义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制度,使广大人民享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利益,维护了公民的人格尊严。(3)社会主义法协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利益关系,保证和促进各利益主体分配正义。(4)社会主义法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赋予诉讼当事人基本的诉讼权利,保证了程序正义。
4、生存权是复合型权利,其构成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生命是生存权的自然形式;(2)财产是生存权实现的物质条件;(3)劳动是实现生存权的一般手段;(4)社会保障是生存权的救济方式;(5)环境、健康、和平是生存权的当代内容;(6)安全是生存权的基本要素;(7)国家职能的转换是生存权的保障。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法律究竟有什么功能,乃是法律建设实践中亟待明确的问题。“法律是功能性的。”只有当大众懂得哪些是法律的功能时,才能很好地去使用法律。法律对社会影响的程序,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法律功能的状态和结果。低能的法律难以形成真正的法治。如果不去充分地挖掘法律的功能,便无从营造一个功能完善的法律制度,更不可能真正重视和充分发挥法律的应有作用。因此,研究法律功能问题,正是着眼于我国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其归宿点也最终落在法治秩序的实现上。
不仅如此,法律功能研究对于法学的进步同样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只要把法律与社会相联系,法律功能问题就是一个必须加以很好研究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对法学方面的机械论的反叛正如对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机械论的反叛一样,这种反叛从形式发展到功能,从概念发展到活动,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个别目的发展到社会目的,从满足理性的向往发展到满足人类的需求。这种反叛力图把法学从过去的专横中解救出来并使它面对现在,把它从死亡中解救出来并使它充满生气。”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没有法律功能论,就没有法律社会学,就没有法学的新发展。法律社会学正是一门对法律现象形成和运动的机制与规律,以及法律体系的功能进行客观研究的社会科学。所以,法律功能研究是法律社会学的核心课题之一。
一、填空题
1、守法与法的适用,都具有阶级性,都是体现在法律规范之中的______外化为社会主体行动的 ______。
2、守法这种活动包括守法主体、______、______。
3、守法主体的范围,直接由 ______的性质来决定。
4、守法的内容直接取决于______。
5、在我国,守法的内容主要是各种 ______。其中______居于核心地位。
6、守法的最低状态是______;守法的中层状态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形成统一的 ______;守法的高级状态就是守法主体的行为,不论是从行为的外在方面,还是内在的动机,都符合法律的______,从而真正实现法律调整的目的。
7、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切守法状态,都无一例外地把守法规定为人们的基本义务,它们的区别只是______ 的范围和______的实际履行程度各不相同。
8、守法义务的确立,首先是基于______的需要。
9、对守法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法律自身的条件。(2)______。(3)______。
10、______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11、违法的特定构成要素是:(1)违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2)违法 ______;(3)违法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______。
12、一般地说,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如下五种:
(1)______,(2)民事违法,(3)行政违法,(4)______,(5)刑事违法。
二、判断题
1、守法主体的范围,直接由国家制度的性质来决定。
()
2、在我国,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全体公民都必须一律平等地无一例外地遵守法律。
()
3、守法的内容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政权形式。()
4、守法的最低状态是依法办事、违法必究。
()
5、在各种法律形态中,守法主体的范围和守法义务的实际履行程序是不相同的。
()
6、守法义务的确定,首先是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
()
7、守法主体的主观条件是守法的条件之一。
()
8、违反法律规定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9、任何一种违法都是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违法。()
10、违法犯罪现象的存在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现象。
()
三、名词解释
1、善法
2、恶法
3、社会主义国家善法
4、法律自由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国家善法及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2、法律自由有哪些基本属性?
3、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4、为什么说自由与秩序的辩证关系深刻地揭示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本质?
五、论述题
论法律社会控制的理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阶级意志 过程和形式
2、守法内容 守法状态
3、国家制度
4、一个国家法的渊源程序
5、制定法 宪法和法律
6、不违法犯罪 法律秩序 精神和要求
7、守法主体 守法义务
8、秩序
9、守法主体的主观条件
10、社会危害性
11、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人或组织
12、违宪行为 经济违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善法:指保障公民权利和民主制度并使之能够实现的法律。
2、恶法:指肆意践踏人权、破坏民主制度、实行独裁专制的法律。
3、社会主义国家善法:一般指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合宪的法律。
4、法律自由: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以不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为界而按照自己意志行为的权利。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所谓善法一般指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合宪的法律。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程序性,依宪法规定的合法的程序制定和颁布;(2)权利性,即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立法宗旨;(3)平等性,即法律规范具有普遍性适用性,适合于该法生效范围内的一切对象,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4)规范性,即法律条文准确、清晰,不至于产生歧义;(5)统一性,即法律体系中任何一个规范部分与其合宪的法律规范相协调;(6)稳定性,即对所调整的对象的运行规律或行为方面有一定预见性,法律本身具有相对的持久性;(7)保障性,即法律运行和操作的每一环节都具有合理的程序、专门机构及有效的保障。
2、法律自由的基本属性表现为:(1)客观性,法律自由是一种反映客观规律的自由;(2)普遍性,即法律自由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由;(3)体系性,法律自由是一种统一的、多层次的规范体系。
3、自由与秩序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它们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自由的实现有利于秩序的建立。程序以自由为其存在目的。(2)秩序的形成取决于自由被规范的程度。一方面,自由与秩序的运行方向成反比例趋势;另一方面,对自由的制约或放任又具有一定界限或尺度,一旦超越界限,秩序也不复存在。
4、因为从法理学范畴之间的关系看,自由和秩序既是权利和义务的本质,又是权利和义务的价值取向,而权利和义务则是自由秩序实现的手段。法律在确认权利和义务的普遍性的同时,为自由和秩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状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而以保障公民自由、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目的的法律秩序的形成则推动着整个社会走向法治。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舍弃各种具体、特殊的法律调整过程的特点不论,就一般法律控制的过程来讲,法律调控社会个体行为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一个是法律规范(人的行为或事件)法律关系阶段,这个阶段表明法律规范将一定的社会主体的行为纳入到法的控制视野,并赋予其权利、义务的性质,而人们在一定的行为机遇的启动之下,履行了自已的义务,法律调整的任务即属完成。第二个阶段是法律适用阶段。它是配合第一阶段而进行的,当出现违法行为时,正常的法律关系无法实现而受到破坏,需要法定的机关适用法律责任来制裁违法者,使社会关系恢复到正常状态。
法律控制人们的社会行为的基本方式,是分配权利、义务。即在一定领域内划定相关社会主体的行为可能性和应该、必须履行的行为。因此,它常常以授权、要求积极作为、要求不作为等方式向社会成员发出行为的指令,通过这些方式来调控人们的社会活动。
法律控制基本的手段,主要是激励的惩罚两种。激励就是法律通过社会权利资源的分配激励人们选择法律所期望的社会行为;惩罚则是法律通过对违法者的制裁,防止、抑制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的出现。法律的控制,通过对这两种手段的综合控制,达到整体的社会控制目标。
一、填空题
1、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______和 ______两个标准划分的。
2、法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个别调整阶段、______、______习惯法调整阶段和 ______。
3、法的发展分为两种,其一是一般的发展进步,即______,其二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即 ______。
4、法的继承有两种类型:一是 ______之间的继承,二是______之间的继承。
5、欧洲国家的法的形成有三种主要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即 ______、罗马式和______。
6、从古代到近代中国法的精神在多方面与______的哲学基础联系,中国古代法的精神是______精神,其实质是重视人的作用、道德的作用。
7、西方法的精神与 ______的哲学倾向不无联系。西方法律精神是
精神,其实质是法律在权力之上,以法制约权力。
8、古代中国法律结构以______为主,法律文化以 ______为核心。
9、在司法体制方面,古代中国的司法与行政总是 ______。
10、古巴比伦法的代表是公元前18世纪的《 》,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上完整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
11、西方奴隶制法的主要代表是______ 和 ______。
12、战国初期《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制法典。
二、判断题
1、自然主义法律观是 阶级社会形成的初期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
2、封建神学法律观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占导地位的法
律观。()
3、神秘主义法律观往往以宗教经典为基础,对神意的阐释必须符合经典的逻辑,言行受到经典的某种程度的约束。()
4、封建神学法律观通常有系统而有力的组织体系保障。()
5、封建神学法律观是一种概念认识,神秘主义法律观是一种直观认识。()
6、功利主义法学派是实证主义法学的主要分支。
()
7、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创始人是格老秀斯。
()
8、庞德是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
()
9、法的本质论或法律观的发展趋势是批判实证主义法律观的基础上实现理性主义法律观的否定之否定的形态。
()
10、关于法的本质理论的科学性总是相对特定的时代的认识水平和社会存在而言的,没有任何人能够一劳永逸地说明法的本质。
()
三、名词解释
1、法律监督
2、立法监督
3、预防性监督
4、备案审查监督
四、简答题
1、法律监督在法制建设中有什么意义?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监督体系有什么特色?
3、立法监督与宪法实施的监督有何区别?
4、为什么说我国立法监督内容与立法体制是相适应的?
五、论述题
论社会利益与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经济基础 意志内容
2、规范调整阶段 成文法调整阶段
3、非本质的发展进步 本质的发展进步
4、同质法 异质法
5、雅典式 德意志式
6、性善论
人治
7、性恶论 法治 刑法 公法文化
9、合二为
一、10、汉谟拉比法典
11、古希腊法 罗马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
1、法律监督:有两种含义,从狭义上讲,它是指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职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公民关于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所给予的监察和督导。从广义上讲,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公民对于法律的运行和操作过程,即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活动,所实施的评价和督导。
2、立法监督: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立法活动及其所创造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法和合法性进行检查和督导。
3、预防性监督:就是在赋予或授予立法权限时,以法律形式要求立法者立法行为必须合乎宪法和法律要求,从而预防性地促使立法工作正确进行。
4、备案审查监督:是指享有立法权的机关,在法定的期限内,将制定出来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向立法监督主体报请备案并接受审查。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它是维护法制统一和尊严的重要制度;(2)是保证法律价值充分实现的重要条件;(3)是保证权力和权利合法化的必要手段。
2、(1)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具有权威性,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3)党的领导与监督的统一性;(4)社会监督具有组织保障。
3、(1)两者监督客体范围不同。宪法实施监督除了审查规范性的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以外,还包括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法,各政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为的合宪法。(2)两者监督主体及监督规程有差异。立法监督并不要求创制违宪性法律文件和机关承担惩罚性法律后果,但宪法实施的监督中,包含着对违宪行为的法律制裁。
4、(1)全国人大可以改变或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3)国务院有权改变或撤销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4)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
五、论述题(本题20分)法因利益而产生,也围绕利益而展开。社会利益分化是社会立法的根本原因。利益,作为经济关系客观范畴,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社会法学派的先驱人物耶林也说,法是利益冲突所产生的规则,他认为,法是人们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国内现行强制规范的总和。利益就是人的本质需要及对这种需要的满足的一种主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需要不可能是主观任意性,而必须由客观社会决定。利益的存在以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原始社会,不存在着敌对阶级分化,存在着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反映这一共同的社会规范也具有统一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愈来愈形成双方受益或单方受益的利益结构,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由此便产生了利益矛盾,各种不同的主体、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行为、不同质和量的资源,既是形成和实现人们不同利益的条件,又是人们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源。阶级社会的出现,就是社会利益分化的开始,也是社会立法的开始。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分化愈演愈烈,而适应社会利益调整需求的社会规范却相对稀缺,这就要求社会立法加快步伐。随着社会立法进程的加快,社会法律文化也就越来越丰富和发达,法律统治的氛围也就越来越浓厚。可以说,利益多元化就是厉行法治的根本推动力。在多样性的利益冲突、竞争和协调中才能逐步确立法律的统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对立的逐渐减少和利益的日益趋同,社会立法进程也会日益减弱,当阶级消亡,最终,原来的阶级意义上的社会立法也将结束其历史使命。
一、填空题
1、在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国家里,其立法体制是 _______元的。2、1982年的宪法,在总结我国立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法的制定权限的划分,实行_______统一领导下的、_______两级的、多层次的体制。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必须坚持以 _______为根本指针,以_______作为总的指导思想。
4、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法的制定过程,可以分为立法的_______阶段和 _______ 阶段。
6、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_______通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草案和议案,分别由其全体代表的 _______通过。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_______的决定,公布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由 _______公布。
8、法的渊源指的是_______。
9、国际条约虽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但经我国_______批准,或者由我国 _______申明承认参加后,在国内具有法律效力,成为我国的一种法的形式。
10、规范性文件系统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_______,一种是_______。
二、判断题
1、人的意志和意识活动,在法律关系的形成、实现、主体资格的确认和权利的行使等方面,居于直接的决定性地位。
()
2、一切具体的法律关系的产生或实现,都要直接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志
表示。
()
3、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直接取决于国家的意志。()
4、根据宪法所产生的法律关系是一般性法律关系。
()
5、从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看,第二性法律关系是一种保护、救济法律
关系。
()
6、法律关系总是规范性社会关系或合法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社会关系。()
7、法律关系主体的具体人数最少是1人。
()
8、法律关系的主体都应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
9、一般的权利能力是指公民权利能力,特殊的权利能力是指国家机关的权利能力。
()
10、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非完全统一。
()
三、名词解释
1、守法
2、守法主体
3、守法内容
4、守法状态
四、简答题
1、守法与法的适用有什么区别?
2、守法有什么要求?
3、在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守法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应尽的基本义务?
4、什么是违法?其构成要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
论社会利益与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一
2、中央集中 中央和地方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法律议案的提出 法律草案的审议 法律草案的通过 法律的公布
5、准备 确定
6、三分之二的多数 过半数
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机关
8、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9、权力机关 政府
10、法律汇编 法典编纂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2、守法主体:是指一个社会中哪些人和组织必须守法以及他们在守法活动中的地位。
3、守法内容:是指守法主体必须股从和遵守的行为规范的种类及其范围。守法内容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
4、守法状态:指守法主体的行为的合法程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守法与法的适用具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在:(1)主体不同。守法主体是一般主体或普通主体;法的适用的主体是专门、特定的主体。(2)行为状态不同。守法表现为公民、社会组织等主体做出法所要求或许可的行为,不做法所禁止的行为,即主体正确行使权利或忠实全面地履行义务;而法律的适用是被动的一种职权行为。(3)法律关系构成不同。守法表现在法律关系中,既可以是守法主体明确化、个别化的具体法律关系,也可是抽象法律关系;法的适用只能通过具体法律关系表现出来。
2、一般来说,守法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1)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守法,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行为内容与方式要符合法律要求。(2)国家机关在其职权管辖以外的社会活动中,必须自觉守法,不得借公共权力去谋取私利。(3)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各种活动中,必须接受国家机关的组织、管理裁决,必须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方式、程序去实现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去履行法定的义务。
3、在社会主义国家,守法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应尽的基本义务。守法义务的确定,首先是基于秩序的需要,其次是基于阶级统治的需要,最后,守法义务的确立,也是社会主义的规律性或科学性的要求。
4、违法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违反法律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违法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1)违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2)违法是危害社会的行为;(3)违法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3)违法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人或组织。任何一种违法都由四个构成要素组成,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违法。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法因利益而产生,也围绕利益而展开。社会利益分化是社会立法的根本原因。利益,作为经济关系客观范畴,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社会法学派的先驱人物耶林也说,法是利益冲突所产生的规则,他认为,法是人们利益冲突所产生的国内现行强制规范的总和。利益就是人的本质需要及对这种需要的满足的一种主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需要不可能是主观任意性,而必须由客观社会决定。利益的存在以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原始社会,不存在着敌对阶级分化,存在着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反映这一共同的社会规范也具有统一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愈来愈形成双方受益或单方受益结构,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由此便产生了利益矛盾,各种不同的主体、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质和量的资源,既是形成和实现人们不同利益的条件,又是人们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根源。阶级社会的出现,就是社会利益分化的开始,也是社会立法的开始。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分化愈演愈裂,而适应社会利益调整需求的社会规范却相对稀缺,这就要求社会立法加快步伐。随着社会立法进程的加快,社会法律文化也就越来越丰富和发达,法律统治的氛围也就越赤越浓厚。可以说,利益多元化就是厉行法治的根本推动力。在多样性的利益冲突、竞争和协调中才能逐步确立法律的统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对立的逐渐减少和利益的日益趋同,社会立法进程也会日益减弱,当阶级消亡、国家消灭,最终,原来的阶级意义上的社会立法也将结束基历史使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法律体系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而立法体系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及其条文。
2、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_______和_______。
3、法律规范与法律的关系是_______的关系。
4、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是_______的关系。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条件、_______和 _______三个部分。
6、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 _______和_______。
7、按照法律规范后果的不同性质,法律规范可分为保护性规范、和_______。
8、按照法律规范调整方式的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_______。
9、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_______和 _______。
10、法律规范的模式,大体可以按它们本身的性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可以这样行为的模式,二是
,三是。
11、英美法系的国家一般把法律划分为_______和。
二、判断题
1、法律体系是把一个国家的所有法律规范加起来而形成的法律整体。()
2、法律体系的基本因素是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基本因素是法律文件。
()
3、香港、澳门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差异很大,但随着我国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其法律制度也将纳入我国法律体系框架内。()
4、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标准是看该部门的工作性质是否涉及法律问题。()
5、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是我国的法律部门。
()
6、宪法是我国的主导法律部门。
()
7、目前世界各国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统一的,即主要以调整对象为
依据。
()
8、法律规范是组成法的基本单位,是法的“细胞”。
()
9、法律规范体现在法律条文中,并且总是由几个法律条文构成的。()
10、法律规范总是有普遍约束力的。
()
三、名词解释
1、法律关系
2、法律原则
3、权利能力
4、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性质。
2、为什么说法律概念是法的基本要素之一?
3、行使权利要受到哪些约束限制?
4、法的效力层次的特殊规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
论人权的法律保护。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法律规范 法律文件
2、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法律调整的方法
3、个体与整体
4、形式和内容
5、模式 后果
6、强制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7、奖励性规范
8、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9、委托规范(非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
10、必须这样行为的模式
11、衡平法 普通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律关系:就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实现参加者,也就是在法律关系中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3、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够享受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能力。
4、行为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法律关系,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或意志关系,这种意志性质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们的意志和意识活动,在法律关系的形成、实现、主体资格的确认和权利行使等方面,居于直接的决定性地位。具体地说:(1)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2)具体的法律关系产生和实现,通常要通过它的参加者的意志表示。(3)公民的意志成熟状况是其能否成为法律关系主体以及能否妥当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前提条件。
2、(1)它是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而形成的。(2)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这些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具体形成,要以法律所确定的某种现象和事实的产生为前提。(3)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
3、权利的行使要受到以下的约束限制:(1)权利的行使必须依照法律规定或关于权利的约定;(2)不得滥用权利;(3)行使权利要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共道德准则;(4)行使权利不能违背人类的基本的良知;(5)当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权利人只能依照法定的条件或方式,通过自卫行为或自助活动自力保护,或者诉讼保护。
4、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从宏观方面讲,可以把权利与义务关系概括为:(1)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权利与义务具有历史的离合关系;(2)从结构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对立统一关系;(3)从数量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等值关系;(4)从功能上看,权利与义务有互补关系;(5)从运行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制约关系;(6)从法律调整的价值取向上看,权利与义务具有主从关系。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法的产生与国家、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过程是同步的。在原始社会状态下,没有贫富上的根本差别,社会分层现象并未普遍,人们在经济上的地位并无多大差别,因而也无须自下而上的强制性法律规则来调整社会关系。氏族的习惯、氏族的首领的权威以及原始人朴素的合作伦理意识,就能够将社会调整、协调起来。只是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工和先进生产工具的采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有了剩余之后,贫富现象才开始出现,经济上的不平等才开始产生,继而导致社会成员政治上的分化,促成阶级的产生,随着阶级利益冲突的加剧,原来维系社会关系的习惯逐渐蜕变它原来的本质,转变为一个阶级控制其它阶级的工具,习惯也带上了法的属法。法的产生是社会不平等的必然产生,而私有制下的法又维系并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社会分层与法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一个社会下,社会分层现象愈多,其法律在量上也愈大,法律也愈发达。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层增多,社会关系的隔离也随着增大,需要用以维系社会,整合阶层冲突的法律规则也愈多。另一方面,社会分层在法律制度体系中也有所体现,如法律机关分设不同的机关,而相同的机关内,法律人员的等级也有差别,而不同等级的法律机关其权力范围、权威影响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法律机构越来越庞大,法律职业人员的数量亦随之增长,这表明法律控制的社会需要量也在增加。此外,社会分层对法的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社会分层的结构类型影响着法律的结构特征,一般而言,社会分层比较简单,社会的冲突比较单一,法律的结构也比较简单,而社会分层比较复杂的社会形态下,法律的形态也多样化,法的社会控制力度减弱。
一、填空题
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在________上是统一的,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2、法与道德属于不同的范畴。法律属于________道德属于________ 范畴。
3、社会主义道德是维护、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________;社会主义法
是培养和传播社会主义道德的________。
4、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具有________意义。
5、我国的宪法、民法、婚姻法都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 ________。
6、宗教与法律联系的基础是________。
7、在法的起源时期,法与宗教的关系集中表现于________问题上。
8、古代中国法以________思想为指导,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________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和个人不得________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宗教,不得 ________ 信宗教的公
民和不信宗教的公民。
10、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________势力支配。
11、在剥削社会,宗教是一种________统治工具,而法律则是一种________统
治工具。
12、宗教与法有着内在联系。这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了解,即法的起
源、________、________ 作为社会意识的宗教对法的精神影响以及 ________。
二、判断题
1、法和道德都是同一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现象,并为相同的经济基础服务。
()
2、法与道德的内容是一致的,相互渗透的。()
3、一般来讲,法与道德都具有规范性、概括性。()
4、法与道德的调整都具有规范性,法的调整范围要广于道德的调整范围。()
5、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6、违反道德的行为,未必是违法的行为。()
7、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的不足。()
8、道德与法都具有强制性。()
9、法与道德属于不同的范畴,法律属于意志范畴,道德属于意识范畴。()
10、人类最初的法律是与宗教混杂在一起的。()
三、名词解释
1、法的实施
2、法的适用
3、法的遵守
4、法律效力
四、简答题
1、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法的适用的特点有哪些?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在贯彻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关系?
五、论述题
论法律职业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本质
2、制度 意识形态
3、精神力量 有力工具
4、指导
5、基本精神
6、社会的联系性
7、宗教是法律的渊源
8、儒家
9、自由 强制 歧视
10、外国
11、精神 行为
12、宗教与法的社会作用 法是否能从宗教中获得启迪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的实施:是指导法在社会生活的运用和实现,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组织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2、法的适用:指国家的司法机关和国家授权的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将法律运用于公民或组织的活动,即司法、执法和护法,是法的实施的主要方式。
3、法的遵守: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和全体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使法律的规范得以实现。
4、法律效力: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泛指法律的约束力,不论是规范性法律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具有法律效力;二是法律生效的范围,也称法律的效力范围,就是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和对哪些人具有法律效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是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和司法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包括:(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1)它是国家特定机关的专门活动,是国家特定机关及公职人员,在法定职权范围内的执法活动。(2)具有严格的法定程序。(3)具有国家强制性。(4)一般要制作相应的文件。
3、一是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权利与承担同等的义务。二是对一切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不论其社会地位和身份如何,都应同样地适用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三是诉讼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适用法律也一律平等。
4、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正确认识和处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党委领导的关系。(2)正确认识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关系,做到专门机关的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3)正确处理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接受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机关领导、监督的关系。(4)正确处理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之间的配合和制约的关系。(5)这一原则与司法独立是有原则区别的。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所谓法律职业,是指各种与法律有关的工作的总称;又指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即法律职业者。一般来说,法律职业者主要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此外,通常还包括公证人员、法学教师和法学研究人员等。
不同的国家,法律职业的含义和分类往往不同。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职业者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私人开业律师、法律顾问、公证人和法学教师等。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职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法律职业中的各个部门是十分隔绝的。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一经选定自己的职业(如律师、教师或官员)后,这一职业就很可能伴他一生,从这一法律职业转入到另一法律职业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兼任其他工作也是不常见的。
英国的法律职业主要是律师。英国律师按照传统分为出庭律师和诉状律师两种。
美国的法律职业一般包括五类:法官,私人开业律师,公司法律顾问,政府部门法律官员,法学教师。
一、填空题
1、善法又称“良法”,简解为 ______;恶法又称“劣法”,简解为 ______。
2、在法理学史上,中外思想家对于法律良善与邪恶问题的研究涉及以下三
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一,法律是否应该是良善的?现行法律是否良善?
第二,______?第三,______? 3、20世纪以来,西方法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善法的构成要素,其中最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然法学家富勒的 ______。
4、当一部法律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斥现为一种邪恶的象征时,它是否仍有法 的效力和功能?对于这一问题,法理学史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 ______;二是______。
5、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所谓善法一般是对于______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的______的法律。
6、西方最早从法律意义上明确提出并研究了自由概念的是______。
7、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一种______。
8、法律自由的基本属性表现为:(1)______;(2)普遍性;(3)______。
9、自由与秩序的关系表现为:______的实现有赖于______的建立。
10、从法理学范畴之间的关系看,自由和秩序既是权利和义务的 ______,又是权利和义务的 ______,而权利和义务则是自由和秩序______.11、以保障公民自由、发展
为目的的法律秩序的形成,推动着整个社会走向法治。
12、人类社会的生存具有两大目标: ______和 ______。
二、判断题
1、霍布斯认为,正义对于实在法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所有权观念。()2、19世纪,德国历史法学家黑格尔总结了善法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3、“恶法亦法”论与“恶法非法”论的对立反映了法律的道德之间的相
通性。()
4、一般地说,群体与社会为个人自由所提供的条件越佳,个人自由的实现便越充分。
()
5、法律是一种特殊手段,它既是对自由的一种限制,又是保障自由实现的重要手段。
()
6、法律以权利和义务的形式引导、规范着人们的自由行为,使它们限制在别人的权利所允许的范围内,并受到法律的保障。
()
7、自由的实现有赖于秩序的建立,秩序的形成取决于自由被规范的
程度。()
8、自由和秩序是权利和义务的本质,又是权利和义务的价值取向,而权利和义务则是自由和秩序实现的手段。()
9、人类社会生存的两大目标是稳定和发展。
()
10、西方最早从法律意义明确提出并研究了自由概念的是柏拉图。()
三、名词解释
1、法律体系
2、立法体系
3、法系
4、法律部门
四、简答题
1、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有什么区别?
2、划分法律部门要考虑哪些原则?
3、我国法律部门包括哪些?
4、法律规范的种类有哪些?
五、论述题
论社会激励与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好的法律 坏的法律
2、善法的形成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评价法律良善的标准是什么 法学是否应该对现行法律进行价值评价
3、法律道德论
4、恶法亦法论 恶法非法论
5、社会生产力 合宪法6亚里士多德 7社会现象形
8、客观性 体系性 9自由 秩序 10本质 价值取向 实现的手段
11、社会生产力
12、稳定 发展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律体系:也称法的体系、部门法律体系,通常是指由一个国家现行的各个部门法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立法体系:主要是指与国家立法体制相关联的、由各个有权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整体。
3、法系:是西方法学根据法律的历史传统对法律进行的分类,由相同法律文化传统的国家的法构成一个法系。
4、法律部门:即部门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法律体系的基本因素是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基本因素是法律文件及其条文。(2)法律体系是由法律部门、法律制度及法律规范构成,而立法体系与发布文件的国家机关的等级相同。(3)法律体系根据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和调整的方法不同建立法律部门,而立法体系是按不同形式法律规范性文件分类的。(4)法律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相对完备的部门法,立法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创建完备的法律渊源和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
2、(1)划分部门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助于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的现行法律。(2)应考虑到不同的社会关系的广泛程度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多寡。(3)应注意使各部门法保持适当的平衡。(4)应以全部现行法律为基础。(5)对于可以归入不同的部门法的法律规范文件,应以它的主导因素而定其归属。(6)部门法的划分方法不是绝对的。
3、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等10个法律部门。
4、(1)按法律规范调整方式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2)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3)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4)按照法律规范后果的不同性质,法律规范可分为保护性规范、奖励性规范和制裁性规范。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激励(motivation),是指主体追求行为目标的愿意程度。若从字面意义理解,激励就是激发使之振作,即激发动机、鼓励行为,从而形成一种动力。在心理学上,激励又叫强化。个体受到正确、充分的激励,就会大大提高能力的发挥程度。法律对个体行为的激励功能,就是通过法律激发个体合法行为的发生,使个体受到鼓励去做出法律所要求和期望的行为,最终实现法律所设定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模式系统的要求,取得预期的法律效果。
一、填空题
1、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利益的保护,形成了法律上的_________的关系。
2、运用法律手段确定利益_________,是法律的一项基本任务。
3、利益配置,在法律上就是 _________的配置,它的前提是对一定的
_________作出相应的评价。
4、正义与利益的一般关系,从法律角度看,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态
下,根据_________建立社会运行的具体制度,并如何配置 _________。
5、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从 _________的角度出发认识、分析、评价各种利
益的。
6、_________是生存权的当代内容。
7、_________是生存权的保障。
8、生存权是作为人的两种最基本价值 _________相互矛盾的产物。
9、_________是生存权产生的政治原因。
10、生存权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存权的思想
萌芽阶段。第二阶段,_________的阶段。第三阶段,_________的阶段。第四阶段,是生存权定型化的阶段。
11、第一代人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各种自由对 _________ 防范,第二代人权
即以 _________为核心的人权,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权力的依赖,第三代人权的特征则以在国际社会中
的连带和一国内社会生活中
的连带实现手段。
12、_________是弱者所必需的权利,_________则是强者和弱者都需要权利。
13、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自_________宪法开始。
二、判断题
1、公平与正义不同,公平是正义的惟一原则。
()
2、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认识、分析、评价各种利益的。
()
3、利益配置,在法律上就是权利义务的配置。
()
4、托马斯·阿奎那是最早提出生存权思想的人。
()
5、劳动是生存权的保障。
()
6、安全是生存权的保障。
()
7、生存权是人权制度内部自由与不平等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8、生存权是弱者必需的权利,发展权则是强者和弱者都需要的权利。()
9、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法律中是指基本权利。
()
10、以人权的客体为标准划分,人权可以为自由权、受益权、社会权和参政权。
()
三、名词解释
1、科技法制化
2、经济基础
3、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
4、市场秩序法制化
四、简答题
1、科学对法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2、技术对法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用法律调整科技活动有哪些优点?
4、科技法制化中的规律是什么?
五、论述题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权利义务之间
2、格局
3、权利义务 利益关系
4、何种正义原则
权利资源 5,、社会经济关系
6、环境、健康、和平
7、国家职能的转换
8、自由与平等
9、资产阶级政党斗争格局的改变
10、是生存权以自然权的形式存在 是生存权以社会权为表现形式
11、国家权力 生存权 国家与国家 人与人
12、生存权 发展权 13、1954年 基本权利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科技法制化:是指法律形成规定科技活动和科技管理活动,并依法处理科技领域发生的各种利益关系的整体趋势。
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等。
3、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确定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划,规定其权利和义务,以引导他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生产和经营等活动。
4、市场秩序法制化:就是各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和它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法的出现本身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科学的重大成果。(2)法律观和法学理论受科学的制约,因而法的进步也受科学的影响。(3)科学知识丰富了法的内容。(4)法律方法论受科学制约和影响。(5)法的调整范围随科学的进步而扩大。(6)科学是法的重要价值标准。
2、(1)对法律调整范围和调整体系的影响。(2)对法律内容和法律原理的影响。(3)对立法方法和立法体制的影响。(4)对法律技术和调整机制的影响。(5)对法律评价标准的影响。
3、(1)法具有强制性。(2)法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手段。(3)现代法律职能不仅仅局限在对科技的消极保护方法,法律在组织、管理、协调方面也能发挥重大作用。(4)法律可解决科技发展中发现的一些道德无法解决的“怪异”问题。
4、(1)科技法制化的效果最终取决于社会机制。(2)科技的变革性与法的稳定性的矛盾规律。(3)科技法制的专门性与共同性。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1)市场秩序法制化。就是各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和它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2)市场规则法律化。具体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商品交易规则、公平部分规则、讲信誉和守合同的规则。(3)建立维护市场秩序的监督体系。
一、填空题
1、法的特征是法的______ 的外化,是法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征象
和_____ 所在。
2、法的特征有______特征与_______特征之分。
3、法的基本特征是指法的带_______的、______的特征;法的派生特
征是指从法的基本特征中派生的又是 ______的特征。
4、法的调整对象是 ________,即调整社会______在社会各主体间的分配。
5、法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就要求以_______名义来制定和颁布,法的适用范围是以______为界域的。
6、法的内容从本质上说是 _______意志,从形式上说是______ 意志。
7、权利和义务是法的______,法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______的。
8、法的强制性是以法定的______和 ______为依据并由专门机关执行的。
9、法在具有_____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_____性。这首先表现在一部分法要不得承担______的职能上。
二、判断题
1、法的特征是法的本质,也是法的标志。()
2、法通过对思想的影响来调整社会关系。()
3、制定和认可是法的起源的两种形式。()
4、法律规范中的逻辑结构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这是法的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
5、法一般来说是以国家名义制定,但特殊情况下也以统治阶级制定。()
6、法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
7、法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多向的。()
8、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实施的惟一保证力量。()
9、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制职能的法具的了社会性,阶级性不存在了。()
10、利益配置,在法律上就是权利义务的配置。
()
三、名词解释
1、法的制定
2、立法体制
3、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立法程序
四、简答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的重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4、我国法的形式有哪些?
五、论述题
论社会分层与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本质 标志
2、基本 派生
3、根本性 原初 常见
4、社会关系
利益资源
5、国家 国家主权
6、统治阶级
国家
7、内容 双向
8、强制措施
制裁措施
9、阶级 社会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的制定: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创制、修改和废止法律及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2、立法体制:又称法的制定的权限划分,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法律规范过程中权限的划分。
3、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指法律一经制定和颁布,必须保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决不能随意修改、中断和废弃。在修改、补充或制定新的法律时应注意保持与原来的法律的承继关系。
4、立法程序:又称法的制定程序,是指国家有机关制定、修改、废除法律规范性文件时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1)建立起了基本完备的法律体系。(2)立法工作适应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3)立法体制逐步完善,形成了由国家立法权、行政法规制定权、地方性法规制定权、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权、授权立法权等构成的新的立法体制。(4)建立了法律规则清理制度,对于不适应形势需要的法律、法规予以废止或适时修改、补充。
2、(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领导与群众相结合。(4)法制统一,稳定性、连续性及时立、改、废相结合。(5)总结实际经验与科学预见,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
3、基本程序中:(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通过。(4)法律的分布。
4、(1)宪法;(2)法律;(3)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与其他规范性文件;(5)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7)国际条约。
五、论述题(本题20分)
法的产生与国家、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过程是同步的。在原始社会状态下,没有贫富上的根本差别,社会分层现象并未普遍,人们在经济上的地位并无多大差别,因而也无须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法律规则来调整社会关系。氏族的习惯、氏族的首领的权威以及原始人朴素的合作伦理意识,就能够将社会调整、协调起来。只是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分化和先进生产工具的采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品有了剩余之后,贫富现象才开始出现,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才开始产生,继而导致社会成员政治上的分化,促成阶级的产生。随着阶级利益冲突的加剧,原来维系社会关系的习惯逐渐蜕变它原来的本质,改变为一个阶级控制其它阶级的工具,习惯也带上也法的属性。法的产生是社会不平等的必须产物,而私有制下的法又维系并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社会分层与法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一个社会下,社会分层现象愈多,其法律在量上也愈大,法律也愈发达。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分层增多,社会关系的隔离也随着增大,需要用以维系社会,整合阶层冲突的法律则也愈多。另一方面,社会分层在法律制度体系中也有所体现,如法律机关分设不同的机关,而相同的机关内,法律人员的等级也有差别,而不同等级的法律机关其权力范围、权威影响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法律机构越来越庞大,法律职业人员的数量亦随之增长,这表明法律控制的社会需要也在增加。
一、填空题
1、法的发展要借助于科学的成就,以科学的 ______为内容。法本身的生存
与发展,最终也要取决于科学的______。
2、科技法制化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发展的______ 原因,二是法 的______具有某些显著优点。
3、法对科技与人的冲突关系起 ______作用。
4、科技进步提出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也提出了一个______的法律问题,即政府有义务保证科技对人类的利益防止和减少科技对人类的侵害。
5、法可以调节科技成果应用中产生的________关系。
6、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从 ________的角度来龙去脉看有两种情形。当法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促进社会进步时,法的作用就是进步的、积极的、________。当法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则对社会发展 起着 ________、________ 作用。
7、法的性质、特征、内容和发展,是社会的________直接决定的,但最终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
8、法对社会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法通过对________加以直接规定来发挥作用。
9、法的发展变化最终受社会生产力 ________ 的制约,法对社会生产力也不是消极的无能为力,它对社会生产力具有________。
10、市场经济的法制化,不仅包括立法建设、司法建设,而且包括 ________和 ________的转变。
11、法律化的市场规则具有公平性、________和 ________的特点。
二、判断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法的发展以科学为物质基础,以科学的进化为内容。
()
2、技术对法律体系和法律内容都有影响。()
3、科技发展的自身原因,也是科技法制化的原因。()
4、在社会关系结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尚未变迁的情况下,法律只能在现在的伦理允许条件下做些力所能力的事。()
【自考法理学答案】推荐阅读:
自考管理学试题及答案10-10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真题及答案 试卷一08-05
自考学前心理学试题06-30
自考质量管理学各章07-03
自考管理学原理考点08-20
自考护理学研究名解08-04
财务管理学自考简答08-26
自考现代管理学模拟题07-18
自考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学大纲06-26
自考,专升本管理学原理试题09-01